CN105459736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9736B
CN105459736B CN201510624917.3A CN201510624917A CN105459736B CN 105459736 B CN105459736 B CN 105459736B CN 201510624917 A CN201510624917 A CN 201510624917A CN 105459736 B CN105459736 B CN 105459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ed portion
recess
grounding parts
pneumatic tir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49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9736A (zh
Inventor
武居吾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9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9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7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接地部,其设于胎面,由多个槽划分而成;以及凹陷,其为多个,该凹陷的长圆形状的长轴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且该凹陷构成为包括:第1凹陷部,其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于接地部,在俯视胎面时为长圆形状;以及第2凹陷部,其与第1凹陷部一体地设置且形成为比第1凹陷部深,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短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侧向长轴去而逐渐变深。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胎面设有由多个槽划分而成的接地部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一种在胎面设有形成有多个凹陷的接地部的充气轮胎(参照日本特开2009-67180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9-671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于胎面设有形成有多个凹陷的接地部的充气轮胎中,希望抑制接地部的偏磨损,确保湿路制动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抑制接地部的偏磨损,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制动性能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具有:接地部,其设于胎面,由多个槽划分而成;以及凹陷,其为多个,该凹陷的长圆形状的长轴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且该凹陷构成为包括:第1凹陷部,其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于所述接地部,在俯视胎面时为长圆形状;以及第2凹陷部,其与所述第1凹陷部一体地设置且形成为比所述第1凹陷部深,所述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短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侧向所述长轴去而逐渐变深。
在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在胎面形成有多个槽,因此在湿路面行驶时,胎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被引入至槽而被排出,能够获得基本的湿路制动性能。在接地部以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凹陷,因此在湿路面行驶时,能够将接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引入至凹陷,另外,能够利用凹陷的边缘切割接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膜,因此水膜的除水性优越,能够提高湿路制动性能。凹陷的长圆形状的长轴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因此与相同面积的正圆的凹陷相比,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边缘成分(边缘沿轮胎周向投影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制动性能。另外,凹陷构成为包括第1凹陷部和第2凹陷部,该第2凹陷部与第1凹陷部一体地设置且形成为比第1凹陷部深,因此与仅存在第1凹陷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用于引入水的容量。此外,当使底部平坦而将整个凹陷形成得较深时,虽然凹陷的容积增加,但有时使周围的刚度降低。
另外,在接地部以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凹陷,因此能够在确保接地部在轮胎周向上的刚度的同时适当地降低压缩刚度,并且使接地部的刚度均匀化,与未形成凹陷的接地部相比能够抑制偏磨损。
而且,在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短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侧向长轴去而逐渐变深,因此在存在有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输入时,在第1接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沿轮胎宽度方向移动而被引入至凹陷中时,第1凹陷部不会沿着水的流动而引起急剧的体积变化,水的流动的紊流被抑制。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第1接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
在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所述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长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侧向所述长圆形状的短轴去而逐渐变深。
在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长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侧向短轴去而逐渐变深,因此在存在有轮胎周向上的输入时,在第1接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沿轮胎周向移动而被引入至凹陷中时,第1凹陷部不会沿着水的流动而发生急剧的体积变化,水的流动的紊流被抑制。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第1接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
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所述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长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侧向所述第2凹陷部的底部去而逐渐变深。
在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长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侧向第2凹陷部的底部去而逐渐变深,因此被引入到第1凹陷部的水易于向第2凹陷部的底部流动。
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安装于车辆时的状态下所述第1凹陷部的宽度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去而变窄。
在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第1凹陷部的宽度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去而变窄,因此在凹陷的周边,随着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去而接地面积变大,能够提高凹陷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刚度。因此,在作用有来自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输入时,凹陷的端部的卷起被抑制,能够有效地确保接地面积。
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在安装于车辆时的状态下所述第2凹陷部设于所述第1凹陷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第5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第2凹陷部设于第1凹陷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因此对于凹陷周边的刚度来说,凹陷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刚度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的刚度高。在安装有充气轮胎的车辆进行了转弯的情况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配置于转弯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充气轮胎的载荷负担比配置于转弯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充气轮胎的载荷负担大。另外,在配置于转弯的半径外侧的充气轮胎的胎面作用有来自安装于车辆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输入。当对形成于接地部的凹陷作用来自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输入时,凹陷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边缘容易被路面拖拽而卷起。然而,在第5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对于接地部的凹陷周边的刚度来说,凹陷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刚度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的刚度高(深度较深的第2凹陷部的周边的刚度比深度较浅的第1凹陷部的周边的刚度相对较低),因此凹陷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边缘的卷起被抑制,由此确保接地部的充分的接地面积,能够确保在湿路面以及干路面上的抓地力。
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是,所述凹陷形成于在所述胎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胎肩侧设置的所述接地部。
在第6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通过将设有凹陷的接地部配置在胎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胎肩侧,能够提高胎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胎肩侧的刚度。由此,适合于期望安装重视胎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刚度的充气轮胎的车辆。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具有如下优越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接地部的偏磨损,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制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
图2A是表示图1的凹陷的放大俯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凹陷的2B-2B线剖视图。
图2C是图2A所示的凹陷的2C-2C线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凹陷的放大俯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凹陷的放大俯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凹陷的放大俯视图。
图3D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凹陷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2A、图2B以及图2C,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胎面12的箭头IN方向侧形成有沿轮胎周向(箭头A方向和箭头B方向)延伸的第1周向槽14,在第1周向槽14的箭头OUT方向侧依次形成有第2周向槽16、第3周向槽18以及第4周向槽20。此外,在附图中,箭头IN方向表示将充气轮胎10安装于车辆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向,箭头OUT方向表示将充气轮胎10安装于车辆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指定了安装于车辆时的车辆内侧的安装方向与车辆外侧的安装方向,在侧面标注有用于表示安装于车辆时的方向的标记(未图示)。此外,在图1中,附图标记12E表示胎面12的端部。
胎面12被这些第1周向槽14、第2周向槽16、第3周向槽18以及第4周向槽20从附图左侧依次划分出第1接地部22、第2接地部24、第3接地部26、第4接地部28以及第5接地部30。第1接地部22配置于胎面12的箭头IN方向上的胎肩侧的位置,第5接地部30配置于胎面12的箭头OUT方向上的胎肩侧的位置。
在第1接地部22沿着轮胎周向呈锯齿状配置有多个凹陷32。如图2A和图2B所示,凹陷32构成为包含:第1凹陷部36,其在俯视胎面时为长圆形状(大致椭圆形状);以及第2凹陷部34,其形成于第1凹陷部36的底部,在俯视胎面时为圆形,在第1凹陷部36的箭头IN方向侧一体地形成有比第1凹陷部36深的第2凹陷部34。此外,第2凹陷部34的深度比第1周向槽14的深度、第2周向槽16的深度、第3周向槽18的深度以及第4周向槽20的深度浅,但被设定为在胎面12的磨损末期还有残留这样的深度。
另外,“椭圆”是指在几何学上由距位于平面上的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恒定这样的点的集合作成的曲线。“长圆(大致椭圆)”是指将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连成环状而成的形状。
第1凹陷部36的长圆形状的长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本实施方式的第1凹陷部36的胎面俯视形状是如下形状:箭头IN方向侧的端部是半圆形状,且向箭头OUT方向侧去而宽度逐渐变窄,箭头OUT方向侧的端部为曲率半径比箭头IN方向侧的端部的曲率半径小的半圆形状。
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1凹陷部36形成为自长度方向(长轴方向)上的箭头OUT方向侧的端部(开口的缘部)向第2凹陷部34去而逐渐变深,第2凹陷部34的底部与第1凹陷部36的底部最深的部分利用曲面平滑地连起来。如图2A和图2C所示,第1凹陷部36形成为自宽度方向侧(短轴向侧)的端部(开口的缘部)向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向长圆的长轴)去而逐渐变深,而底部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弧形状。此外,长轴是指指向长圆形状的最大尺寸的轴线。另外,短轴是指与长轴交叉的方向上的轴线。
如图1所示,在第1接地部22的凹陷32的箭头OUT方向侧,以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窄槽38,并且形成有自窄槽38的箭头A方向侧的一端向箭头OUT方向侧延伸的刀槽花纹40。
在第2接地部24以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将第2接地部24沿轮胎宽度方向横截的多个第1刀槽花纹42。另外,在第2接地部24的箭头OUT方向侧的端部,在第1刀槽花纹42与第1刀槽花纹42之间形成有切口44。而且,在第2接地部24的第1刀槽花纹42与第1刀槽花纹42之间形成有第2刀槽花纹46,该第2刀槽花纹46自箭头IN方向侧向箭头OUT方向侧延伸并终止于接地部内,并且不与切口44相连接。
在第3接地部26以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将第3接地部26沿轮胎宽度方向横截的多个刀槽花纹48,并且在箭头IN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槽50,该槽50自箭头IN方向侧向箭头OUT方向侧延伸并终止于接地部内。
在第4接地部28以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将第4接地部28沿轮胎宽度方向横剖的多个横槽52,并且在横槽52与横槽52之间,在箭头IN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槽54,该槽54自箭头IN方向侧向箭头OUT方向侧延伸并终止于接地部内。
在第5接地部30以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自箭头OUT方向侧的端部向箭头IN方向侧延伸的横槽56,并且自横槽56的箭头IN方向侧的端部向第5接地部30的箭头IN方向侧的端部延伸的刀槽花纹58以隔一个横槽56的方式设于横槽56。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作用以及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中,在第1接地部22以沿轮胎周向隔开恒定的间隔的方式呈锯齿状地配置有多个凹陷32,因此能够在确保第1接地部22在轮胎周向上的刚度的同时适当地降低压缩刚度,并且也谋求第1接地部22的刚度的均匀化。由此,能够抑制第1接地部22的偏磨损。此外,与槽相比,凹陷32没有使接地部的刚度过于降低,因此能够确保第1接地部22必要的刚度。
另外,第1接地部22未形成对第1接地部22沿轮胎宽度方向横截的槽,因此与形成有该槽的情况相比,得到了较高的接地部刚度。因此,能够确保胎面12的箭头IN方向侧、即安装于车辆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刚度,适用于期望安装重视胎面12的安装于车辆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刚度的充气轮胎10的微型厢式车等车辆。
凹陷32能够引入在湿路面行驶时的第1接地部22与路面之间的水,并利用凹陷32的边缘部分切割第1接地部22与路面之间的水膜,因此水膜的除水性优越,能够提高湿路制动性能。而且,凹陷32在俯视胎面时为长圆形状,长圆的长轴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因此与相同面积的正圆的凹陷相比,轮胎宽度方向的边缘成分(边缘沿轮胎周向投影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制动性能。
此外,为了使轮胎宽度方向的边缘成分变长,在将被设为了长圆形状的第1凹陷部36的长度设为A、将第1凹陷部36的宽度设为B时(参照图2A),优选的是将A/B设定在1.3~3.0的范围内。在A/B小于1.3时,凹陷32的俯视形状接近于正圆,沿轮胎周向投影的边缘成分不足。另一方面,当使A/B超过3.0时,凹陷32过长而成为槽状,有可能导致第1接地部22的刚度降低了必要限度以上。
凹陷32构成为包括第1凹陷部36和第2凹陷部34,该第2凹陷部34与第1凹陷部36一体地设置并形成得比第1凹陷部36深,因此与仅存在第1凹陷部36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用于引入水的容积。此外,当使底部平坦而将整个凹陷32形成得较深时,虽然凹陷32的容积增加,但有时使周围的刚度降低。
在沿着长圆形状的长轴方向剖切的截面观察第1凹陷部36时,第1凹陷部36自箭头OUT方向侧的端部向第2凹陷部34去而逐渐变深。由此,在来自箭头OUT方向侧的输入的作用下,接地部22与路面之间的水自箭头OUT方向侧向箭头IN方向侧移动而被引入至第1凹陷部36中时,第1凹陷部36的体积未急剧地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抑制水的流动的紊流的同时有效地去除第1接地部22与路面之间的水。通过去除接地面内的水,接地性提高,湿路制动性能提高。
另外,第1凹陷部36自第1凹陷部3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长圆的短轴方向两侧的开口的缘部)向第1凹陷部36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即向长圆的长轴去而逐渐变深,因此第1凹陷部36自第1凹陷部36的轮胎周向侧的开口的缘部向长圆的长轴去也逐渐变深。因此,在周向上的输入的作用下,在接地部22与路面之间的水向轮胎周向移动而被引入至第1凹陷部36中时,水的流动的朝向未急剧地发生变化,能够在抑制水的流动的紊流的同时有效地去除第1接地部22与路面之间的水。通过去除接地面内的水,接地性提高,湿路制动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32的胎面俯视形状为箭头OUT方向侧的宽度比箭头IN方向侧的宽度窄,在凹陷32的周边,接地面积随着自凹陷32的箭头IN方向侧向箭头OUT方向侧去而变大。因此,能够在凹陷32的箭头OUT方向侧确保接地面积,能够提高凹陷32的箭头OUT方向侧处的刚度。通过兼顾确保刚度以及提高接地面积,能够提高在干路面和湿路面上进行转弯时的抓地力。
当车辆进行转弯时,在安装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充气轮胎10作用有较大的横向上的输入。在转弯时,在第1接地部22作用有来自箭头OUT方向侧的输入,但由于提高了凹陷32的箭头OUT方向侧处的刚度,因此抑制凹陷32的箭头OUT方向侧的端部的卷起,能够有效地确保第1接地部22的接地面积。通过兼顾确保刚度以及提高接地面积,能够提高在干路面和湿路面上进行转弯时的抓地力。
而且,该凹陷32在俯视胎面时为长圆形状,没有角部,因此应力难以集中,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等。另外,凹陷部缘的接地性提高,并且,通过抑制应力集中,耐磨损性也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内容,除上述内容之外,当然也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所述实施方式的凹陷32的圆形状的第2凹陷部34形成于长圆形状的第1凹陷部36的箭头IN方向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3A、图3B、图3C以及图3D所示的形状。图3A所示的凹陷32在长圆的第1凹陷部36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第2凹陷部34,图3B所示的凹陷32在长圆的第1凹陷部36的中央部形成有直径较小的圆形状的第2凹陷部34。图3C所示的凹陷32在长圆的第1凹陷部36的一端侧形成有长圆的第2凹陷部34,图3D所示的凹陷32在长圆的第2凹陷36的中央部形成有长圆的第1凹陷34。另外,俯视胎面12时的凹陷32的形状不限于图1、图3A、图3B、图3C以及图3D所示的形状,只要是由没有角的曲线形成的长圆形状即可。
只要凹陷32的长圆形状的长轴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即可,长轴既可以相对于轮胎周向成90度,也可以向与图1相反的方向倾斜。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凹陷32的沿轮胎周向投影的边缘长度比沿轮胎宽度方向投影的边缘长度长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陷32形成于第1接地部2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于第2接地部24、第3接地部26、第4接地部28以及第5接地部3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陷32沿轮胎周向配置成锯齿状,但也可以是凹陷32沿着轮胎周向呈一条直线状地配置,还可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配置于轮胎周向上的凹陷32的列。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陷32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肋状的第1接地部2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于由周向槽和横槽划分而成的块状的接地部,设置凹陷32的接地部的形状没有限制。

Claims (5)

1.一种充气轮胎,其中,
该充气轮胎具有:
接地部,其设于胎面,由多个槽划分而成;以及
凹陷,其为多个,该凹陷的长圆形状的长轴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且该凹陷构成为包括:第1凹陷部,其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于所述接地部,在俯视胎面时为长圆形状;以及第2凹陷部,其与所述第1凹陷部一体地设置且形成为比所述第1凹陷部深,
所述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短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侧向所述长轴去而逐渐变深,并且,
所述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长轴的方向上的与所述第2凹陷部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侧向所述长圆形状的短轴去而逐渐变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1凹陷部自沿着长圆形状的长轴的方向上的与所述第2凹陷部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侧向所述第2凹陷部的底部去而逐渐变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安装于车辆时的状态下所述第1凹陷部的宽度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去而变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安装于车辆时的状态下所述第2凹陷部设于所述第1凹陷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凹陷形成于在所述胎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胎肩侧设置的所述接地部。
CN201510624917.3A 2014-09-26 2015-09-25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9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7036 2014-09-26
JP2014197036A JP6514869B2 (ja) 2014-09-26 2014-09-26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9736A CN105459736A (zh) 2016-04-06
CN105459736B true CN105459736B (zh) 2019-05-31

Family

ID=552548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568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2303U (zh) 2014-09-26 2015-09-25 充气轮胎
CN20151062491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9736B (zh) 2014-09-26 2015-09-25 充气轮胎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568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2303U (zh) 2014-09-26 2015-09-25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14869B2 (zh)
CN (2) CN205022303U (zh)
WO (1) WO20160477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1483B2 (ja) * 2015-01-29 2018-09-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41096B2 (ja) * 2015-01-29 2018-12-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96208B2 (ja) * 2015-08-04 2019-04-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77911B2 (ja) 2016-06-23 2019-09-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CN106314041B (zh) * 2016-09-27 2018-01-12 安徽和鼎轮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轿车轮胎
JP6769280B2 (ja) * 2016-12-13 2020-10-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017981B2 (ja) * 2018-05-18 2022-02-09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IT201900003993A1 (it) * 2019-03-19 2020-09-19 Prometeon Tyre Group S R L Pneumatico per ruote di veicoli con elementi di aggrappaggio intagliati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2147A (en) * 1967-04-08 1970-10-06 Dunlop Co Ltd Pneumatic tires
GB2005200A (en) * 1977-09-11 1979-04-19 Sumitomo Rubber Ind Wheel tire tread
US5246048A (en) * 1989-09-25 1993-09-2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Michelin & Cie Tire tread for use on sandy soil provided with closed cells
CN101687440A (zh) * 2007-07-05 2010-03-3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6913A (ja) * 1991-10-08 1993-04-20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81865B2 (ja) * 2003-06-17 2009-06-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6015000A1 (de) * 2005-04-15 2006-10-2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Akron Reifen, insbesondere Lastwagenrennreifen
JP2007283803A (ja) * 2006-04-12 2007-11-01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35507B2 (ja) * 2007-06-04 2012-05-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86012B2 (ja) * 2007-09-12 2012-1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85922B2 (ja) * 2008-12-26 2011-05-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2147A (en) * 1967-04-08 1970-10-06 Dunlop Co Ltd Pneumatic tires
GB2005200A (en) * 1977-09-11 1979-04-19 Sumitomo Rubber Ind Wheel tire tread
US5246048A (en) * 1989-09-25 1993-09-2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Michelin & Cie Tire tread for use on sandy soil provided with closed cells
CN101687440A (zh) * 2007-07-05 2010-03-3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14869B2 (ja) 2019-05-15
CN205022303U (zh) 2016-02-10
CN105459736A (zh) 2016-04-06
WO2016047706A1 (ja) 2016-03-31
JP2016068615A (ja) 201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9736B (zh) 充气轮胎
CN108146154B (zh) 轮胎
JP600677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5674788U (zh) 轮胎
JP623197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3485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8679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977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034707B (zh) 充气轮胎
JP598195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9927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90722B2 (ja) タイヤ
EP2570272A1 (en) Tire tread
JP6880868B2 (ja) タイヤ
JP63748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9133B2 (ja) タイヤ
KR101898453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JP201817693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414965A (zh) 充气轮胎
JP583007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377577A (zh) 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
JP6790098B2 (ja) 大型トラックタイヤトレッド及び大型トラックタイヤ
JPWO201602764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459734B (zh) 充气轮胎
JP7027908B2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