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7577A - 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7577A
CN105377577A CN201480039737.2A CN201480039737A CN105377577A CN 105377577 A CN105377577 A CN 105377577A CN 201480039737 A CN201480039737 A CN 201480039737A CN 105377577 A CN105377577 A CN 105377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groove
width
vehicle
fron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97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7577B (zh
Inventor
堀内研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5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void or net-to-gross ratios of th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footprint-ground contacting area of the tyr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1Tyres requiring an asymmetric or a special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将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设为20%以上27%以下。减小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将该槽面积比(以百分比算出)的差设为7以上15以下,且增大全槽面积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该全槽面积比(以百分比算出)的差设为3以上10以下,增大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22)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使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将该周向槽(22)的比(以百分比算出)的差设为1以上10以下,并且增大车辆内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与车辆外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的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该花纹槽(24)的比(以百分比算出)的差设为6以上20以下。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其高度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背景技术
作为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方法,通常安装到车辆上时,夹着轮胎赤道面提高车辆外侧的轮胎周向图案刚性,相对扩大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或体积。虽然利用这种方法可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但是随着车辆性能的提高,为最大程度地发挥该车辆的潜力,必须高度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要求开发出符合车辆需求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
其中,作为将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上的相关以往示例,存有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所述的内容。
专利文献1所述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前轮用充气轮胎的目的在于提高制动性能。而且,专利文献1公示有一种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其至少在车辆前轮使用将胎面图案单位面积的周向刚性设定成夹着轮胎赤道面使另一侧区域大于其中一侧区域的充气轮胎,使周向刚性较大的区域面向车辆内侧。此外,专利文献1还公示有一种前轮用充气轮胎,其胎面图案单位面积的周向刚性夹着轮胎赤道面在左右区域不同,并且其车辆安装时内侧区域胎面图案的刚性大于车辆安装时外侧区域胎面图案的刚性。
专利文献2所述的汽车及用于该汽车的前轮用和后轮用充气轮胎之组合的目的在于缩短制动距离。而且,专利文献2公示有一种在前轮及后轮具备充气轮胎的汽车,各充气轮胎具备由胎面槽划分的多个环岸部,将后轮充气轮胎各环岸部周向刚性总和即后轮图案刚性设定成大于前轮充气轮胎各环岸部周向刚性总和即前轮图案刚性。
专利文献3所述的后轮驱动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目的在于,使在干燥路面上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能优异,而不降低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的排水性能。而且,专利文献3公示有一种具有方向性胎面图案的充气轮胎,其具备与轮胎周向平行或基本平行且连续延伸的周向槽、以及在轮胎周向间隔配置且沿倾斜于轮胎周向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方向性倾斜槽,指定安装到车辆时的轮胎安装车轴,将胎面图案负面率(NegativeRate)相对较大的轮胎作为前轮用轮胎组装,将胎面图案负面率(NegativeRate)相对较小的轮胎作为后轮用轮胎组装,使得安装到同一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上成套使用。
专利文献4所述的四轮乘用车用组合轮胎及其安装方法的目的在于,抑制通过噪音的增大,并且提高直行时水面防滑性能。而且,专利文献4公示有将胎面设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周向主槽的轮胎安装到前轮两轮上,将胎面设有从中央部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于轮胎外侧的多条倾斜主槽代替周向主槽且具有方向性图案的轮胎安装到后轮两轮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741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158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2456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11-1391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其可高度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达成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将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时,在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车辆左右规定内侧和外侧的方向,且规定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充气轮胎在夹着轮胎赤道面的车辆内侧及车辆外侧的胎面上设有至少1条沿轮胎周向延伸形成的周向槽,且在由所述周向槽划分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岸部中的至少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所述环岸部的胎面上设有沿交叉于所述周向槽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于轮胎周向的多条花纹槽,将配置于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设为20%以上27%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较小,将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7以上15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3以上10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所述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设为1以上10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外侧所述花纹槽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所述花纹槽总槽面积的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的总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6以上20以下。
为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通常方法是扩大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或者扩大前轮侧的槽面积,但是为应对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要求提高的情况,必须减小槽面积的绝对值。但是,如此将出现难以确保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趋势。然而,本发明关于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已发现前轮侧的车辆外侧花纹槽槽面积、后轮侧的车辆内侧周向槽槽面积大大有助于提高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即,如果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不足20%,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全槽面积比超过27%,则难以确保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此外,如果减小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使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7,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5,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3,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槽宽的比使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不足1,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花纹槽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总槽面积的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总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6,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2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可高度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此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的特征在于,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相对于接地宽度,以百分比算出前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时为7%以上9%以下,以百分比算出后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时为6%以上8%以下,以百分比算出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相对于接地宽度的比时,前轮侧与后轮侧的差为1以内,并且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所述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为4以上10以下。
根据该充气轮胎安装方法,相对增大前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周向槽槽宽,并增大接地宽度中的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槽宽的比使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并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设为4以上10以下,从而在后轮侧观察时因车辆外侧槽面积减少可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并且可在确保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状态下提高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可明显获得提高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的特征在于,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前轮侧所述花纹槽总槽面积,车辆外侧大于车辆内侧,后轮侧所述花纹槽总槽面积,车辆内侧大于车辆外侧。
根据该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在前轮侧可提高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在后轮侧可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因此,可明显获得提高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课题达成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组合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时,在所述车辆左右指定所述车辆内侧和外侧的方向,且指定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上述任意一种充气轮胎安装方法。
如果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不足20%,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全槽面积比超过27%,则难以确保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此外,如果减小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使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7,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5,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3,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槽宽的比使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不足1,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花纹槽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总槽面积的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总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6,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2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组合充气轮胎,可高度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高度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前轮侧充气轮胎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后轮侧充气轮胎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充气轮胎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含有该行业人士能够且容易置换的物件、或者实质上相同的物件。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多个改进例可在本行业人士不言自明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组合充气轮胎适用于左右轮、前轮、后轮的四轮车辆。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组合充气轮胎前轮侧的平面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组合充气轮胎后轮侧的平面图。
以下说明中,轮胎径向是指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未图示)正交的方向,轮胎径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朝向旋转轴的一侧,轮胎径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远离旋转轴的一侧。此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轮胎宽度方向上朝向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C的一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轮胎赤道面C的一侧。此外,轮胎周向是指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的周向。此外,轮胎赤道面C是指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正交,并且通过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中心的平面。轮胎赤道线是指在轮胎赤道面C上,沿充气轮胎1周向的线。本实施方式中,轮胎赤道线与轮胎赤道面同样,标以符号“C”。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安装到车辆(未图示)后,在轮胎宽度方向(车辆左右)上已指定面向车辆内侧及外侧的方向。虽然未在图中明示,但是方向的指定可由例如设定在充气轮胎1的侧壁部上的标志来表示。以下,将安装到车辆时面向车辆内侧的一侧称为车辆内侧,将面向车辆外侧的一侧称为车辆外侧。另外,车辆内侧及车辆外侧的指定不仅限于安装到车辆的情况。例如,组装到轮辋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已规定相对于车辆内侧及外侧的轮辋方向。因此,充气轮胎1组装到轮辋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已指定面向车辆的内侧(车辆内侧)及外侧(车辆外侧)的方向。此外,在胎面部2上,车辆内侧是指安装到车辆时与轮胎赤道面C相比靠近车辆内侧的范围,车辆外侧是指安装到车辆时与轮胎赤道面C相比靠近车辆外侧的范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安装到车辆(未图示)后,已指定相对于车辆前轮侧及后轮侧的位置。虽然未在图中明示,但是位置的指定可由轮胎尺寸即剖面宽度或扁平比表示。例如,在位置指定中,剖面宽度较小的为前轮侧,较大的为后轮侧。此外,在位置指定中,扁平率较大的为前轮侧,较小的为后轮侧。此外,虽然未在图中明示,但是位置的指定可由例如设定在充气轮胎1的侧壁部上的标志来表示。
此处,剖面宽度是将轮胎安装到正规轮辋上,并设为正规内压的空气压力,然后在无负载状态(正规负载=0)下除去轮胎侧面图案或文字等的宽度。此外,扁平比是轮胎剖面高度相对于剖面宽度的比。剖面高度是轮胎外径与轮辋径的差的1/2。
此外,正规轮辋是指JATMA所规定的“标准轮辋”、TRA所规定的“DesignRim”、或ETRTO所规定的“MeasuringRim”。此外,正规内压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高空气压”、TRA所规定的“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或ETRTO所规定的“INFLATIONPRESSURES”。此外,正规负载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TRA所规定的“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或ETRTO所规定的“LOADCAPACITY”。
前轮侧的充气轮胎1如图1所示,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由橡胶材料构成,露出于充气轮胎1的轮胎径向的最外侧,其表面(以下称胎面)21构成充气轮胎1的轮廓。
胎面21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多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周向槽22。周向槽22在夹着轮胎赤道面C的车辆内侧及车辆外侧的胎面21上至少设有1条。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槽22在胎面21上设有4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槽22形成为车辆外侧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1条与其他周向槽22相比槽宽最小。此外,周向槽22形成为在车辆内侧靠近轮胎赤道面C的1条与其他周向槽22相比槽宽最大。而且,胎面21上由多条周向槽22形成至少3条(本实施方式中为5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条状环岸部23。此外,环岸部23上沿轮胎周向并列设置多条在交叉于周向槽22的轮胎周向上具有边缘成分的花纹槽24。
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槽24形成为一端闭塞型,该一端闭塞型花纹槽24在轮胎赤道面C上形成的中央环岸部23a中,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侧(车辆内侧)的周向槽22连通,朝向槽宽最小的周向槽22并倾斜于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另一端与另一侧(车辆外侧)的周向槽22不连通。另外,连通花纹槽24其中一端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在花纹槽24之间倾斜于轮胎周向。此外,不连通花纹槽24的另一侧(车辆外侧)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平行于轮胎赤道面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槽24形成为一端闭塞型,该一端闭塞型花纹槽24在中央环岸部23a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中间环岸部23b中,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侧(车辆内侧)的周向槽22连通,朝向槽宽最小的周向槽22并倾斜于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另一端与另一侧(车辆外侧)的周向槽22不连通。另外,连通花纹槽24其中一端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在花纹槽24之间倾斜于轮胎周向。此外,不连通花纹槽24的另一侧(车辆外侧)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平行于轮胎赤道面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槽24形成为,在由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且槽宽最小的周向槽22形成的其中一个(车辆外侧)的外侧环岸部23c中,与周向槽22贯通,在与该外侧环岸部23c相邻的中间环岸部23b上,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闭塞。该花纹槽24独立形成为,闭塞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与中间环岸部23b的花纹槽24不连通。另外,在外侧环岸部23c中连通花纹槽24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在花纹槽24之间倾斜于轮胎周向。此外,花纹槽24贯通一侧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平行于轮胎赤道面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槽24形成为,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另一个(车辆内侧)的外侧环岸部23c中,与周向槽22不连通,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闭塞。
此外,设置在各外侧环岸部23c上的花纹槽2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弯曲。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形成在各外侧环岸部23c上的花纹槽2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位置设为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轮胎设计端)E。而且,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另一个(车辆内侧)外侧环岸部23c上的花纹槽24,其拥有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为从另一侧(车辆外侧)周向槽22的开口缘到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轮胎设计端)E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60%以上。
另外,花纹槽24至少设置在各外侧环岸部23c上即可。
另一方面,后轮侧的充气轮胎1如图2所示,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由橡胶材料构成,露出于充气轮胎1的轮胎径向的最外侧,其表面(以下称胎面)21构成充气轮胎1的轮廓。
胎面21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多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周向槽22。周向槽22在夹着轮胎赤道面C的车辆内侧及车辆外侧的胎面21上至少设有1条。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槽22在胎面21上设有4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槽22形成为车辆外侧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1条与其他周向槽22相比槽宽最小。此外,周向槽22形成为在车辆内侧靠近轮胎赤道面C的1条与其他周向槽22相比槽宽最大。而且,胎面21上由多条周向槽22形成至少3条(本实施方式中为5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条状环岸部23。此外,在轮胎赤道面C上形成的中央环岸部23a的车辆外侧胎面21上形成有周向细槽22a。该周向细槽22a实质上包含在周向槽22中,但是槽宽小于上述车辆外侧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周向槽22。此外,环岸部23上沿轮胎周向并列设置多条在交叉于周向槽22的轮胎周向上具有边缘成分的花纹槽24。
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槽24形成为一端闭塞型,该一端闭塞型花纹槽24在轮胎赤道面C上形成的中央环岸部23a中,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侧(车辆内侧)的周向槽22连通,朝向槽宽最小的周向槽22并倾斜于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另一端与另一侧(车辆外侧)的周向槽22不连通。另外,连通花纹槽24其中一端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在花纹槽24之间倾斜于轮胎周向。此外,不连通花纹槽24的另一侧(车辆外侧)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平行于轮胎赤道面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槽24形成为一端闭塞型,该一端闭塞型花纹槽24在中央环岸部23a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中间环岸部23b中,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侧(车辆内侧)的周向槽22连通,朝向槽宽最小的周向槽22并倾斜于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另一端与另一侧(车辆外侧)的周向槽22不连通。另外,连通花纹槽24其中一端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在花纹槽24之间倾斜于轮胎周向。此外,不连通花纹槽24的另一侧(车辆外侧)的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平行于轮胎赤道面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槽24形成为,在由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且槽宽最小的周向槽22形成的其中一个(车辆外侧)的外侧环岸部23c中,与周向槽22连通。另外,在外侧环岸部23c中连通花纹槽24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周向槽22的开口缘形成为在花纹槽24之间倾斜于轮胎周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槽24形成为,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另一个(车辆内侧)的外侧环岸部23c中,与周向槽22不连通,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闭塞。
此外,设置在各外侧环岸部23c上的花纹槽2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弯曲。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形成在各外侧环岸部23c上的花纹槽2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位置设为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轮胎设计端)E。而且,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另一个(车辆内侧)外侧环岸部23c上的花纹槽24,其拥有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为从另一侧(车辆外侧)周向槽22的开口缘到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轮胎设计端)E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60%以上。
另外,花纹槽24至少设置在各外侧环岸部23c上即可。
而且,在上述组合充气轮胎中,如图2所示,将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设为20%以上27%以下。即,在接地宽度WT的范围中,将以百分比算出胎面21上形成的全槽22,22a,24相对于胎面21的槽面积比时的数值设为20%以上27%以下。另外,槽面积是指在胎面21上槽开口的开口面积。
此处,说明接地宽度WT。将充气轮胎1组装到正规轮辋,且充填正规内压,施加正规负载70%时,将该充气轮胎1的胎面21与平坦面接地的区域设为接地区域,将接地区域轮胎宽度方向的两最外端设为接地端T。图1及图2中,沿轮胎周向连续显示接地端T。而且,两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间隔为接地宽度WT。
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形成得较小,将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7以上15以下。
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形成为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3以上10以下。
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22(包含周向细槽22a)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形成为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22的比时的差设为1以上10以下。
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的比形成为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24的总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6以上20以下。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组合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时,在车辆左右指定车辆内侧和外侧的方向,且指定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位置。而且,各充气轮胎1在夹着轮胎赤道面C的车辆内侧及车辆外侧的胎面21上设有至少1条沿轮胎周向延伸形成的周向槽22,且在由周向槽22划分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岸部23中的至少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外侧环岸部23c的胎面21上设有沿交叉于周向槽2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于轮胎周向的多条花纹槽24,将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设为20%以上27%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较小,将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7以上15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3以上10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22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22的比时的差设为1以上10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的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24的总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6以上20以下。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将充气轮胎1安装到车辆时,在各充气轮胎1的车辆左右规定内侧和外侧的方向,且规定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位置。而且,各充气轮胎1在夹着轮胎赤道面C的车辆内侧及车辆外侧的胎面21上设有至少1条沿轮胎周向延伸形成的周向槽22,且在由周向槽22划分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岸部23中的至少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外侧环岸部23c的胎面21上设有沿交叉于周向槽2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于轮胎周向的多条花纹槽24,将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设为20%以上27%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较小,将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7以上15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3以上10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22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22的比时的差设为1以上10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的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24的总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6以上20以下。
为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通常方法是扩大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或者扩大前轮侧的槽面积,但是为应对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要求提高的情况,必须减小槽面积的绝对值。但是,如此将出现难以确保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趋势。然而,本实施方式关于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已发现前轮侧的车辆外侧花纹槽24槽面积、后轮侧的车辆内侧周向槽22槽面积大大有助于提高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中,为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而将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设为20%以上27%以下,根据通常方法,减小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将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7以上15以下,且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3以上10以下,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而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22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使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22的比时的差设为1以上10以下,且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的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24总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6以上20以下。
此处,如果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不足20%,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全槽面积比超过27%,则难以确保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此外,如果减小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使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7,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5,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全槽面积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3,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
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22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使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22的比时的差不足1,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1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
此外,如果增大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的比使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并使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24总槽面积比时的差不足6,则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难以补偿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差超过20,则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过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可高度兼顾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优选为,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相对于接地宽度WT,以百分比算出前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时为7%以上9%以下,以百分比算出后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时为6%以上8%以下,以百分比算出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周向槽22相对于接地宽度WT的比时,前轮侧与后轮侧的差为1以内,并且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22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22的比时的差为4以上10以下。
根据该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相对增大前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并增大接地宽度WT中的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22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22槽宽的比使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并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22的比时的差设为4以上10以下,从而在后轮侧观察时因车辆外侧槽面积减少可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并且可在确保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状态下提高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可明显获得提高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优选为,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1的前轮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车辆外侧大于车辆内侧,后轮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车辆内侧大于车辆外侧。即,在前轮侧中,以百分比算出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的比时超过100%,在后轮侧中,以百分比算出接地宽度WT中的车辆外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24总槽面积的比时不足100%。
根据该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在前轮侧可提高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在后轮侧可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因此,可明显获得提高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效果。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条件的多种组合充气轮胎,进行了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相关性能试验(参考图3)。
本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尺寸275/40ZR20的充气轮胎组装至20×9.0J的轮辋作为前轮侧,将轮胎尺寸315/35ZR20的充气轮胎组装至20×11.50J的轮辋作为后轮侧,并且将空气压设为正规内压(230kPa),安装到试验车辆(3600cc: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四轮乘用车)上。
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评估方法为,使用上述试验车辆在干燥试验道路上行驶,由1名熟练的测试驾驶员对车道变线时和转弯时的驾驶性以及直行时的稳定性进行感官评估。该感官评估为5次评估的平均值,以常规例的充气轮胎为标准(100)进行评估。该评估数值越大表示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越优异。
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评估方法为,使用上述试验车辆在水深3mm的湿滑试验道路上行驶,由1名熟练的测试驾驶员对车道变线时和转弯时的驾驶性以及直行时的稳定性进行感官评估。该感官评估为5次评估的平均值,以常规例的充气轮胎为标准(100)进行评估。该评估数值越大表示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越优异。
实施例1~实施例13、常规例、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组合充气轮胎如图1及图2所示,各充气轮胎在夹着轮胎赤道面的车辆内侧及车辆外侧的胎面上设有2条沿轮胎周向延伸形成的周向槽,且在由周向槽划分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岸部中的至少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外侧环岸部的胎面上设有沿交叉于周向槽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于轮胎周向的多条花纹槽。
而且,在实施例1~实施例13的组合充气轮胎中,如图3所示,将配置于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设为20%以上27%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较小,将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7以上15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3以上10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设为1以上10以下,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外侧花纹槽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花纹槽总槽面积的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总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6以上20以下。
此外,实施例9~实施例11、实施例13的组合充气轮胎中,在实施例1~实施例8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相对于接地宽度,以百分比算出前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周向槽槽宽的比时为7%以上9%以下,以百分比算出后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时为6%以上8%以下,以百分比算出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相对于接地宽度的比时,前轮侧与后轮侧的差为1以内,并且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所述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周向槽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为4以上10以下。
此外,实施例12及实施例13的组合充气轮胎中,在实施例1~实施例1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充气轮胎的前轮侧花纹槽总槽面积,车辆外侧大于车辆内侧,后轮侧花纹槽总槽面积,车辆内侧大于车辆外侧。
相对于此,在常规例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组合充气轮胎中,如图3所示,实施例1~实施例13的规定中至少有一个未满足。
如图3的试验结果所示,可得知在实施例1~实施例13的组合充气轮胎中,分别高度兼顾了干燥路面及湿滑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符号说明
1充气轮胎
2胎面部
21胎面
22周向槽
23环岸部
23c外侧环岸部
24花纹槽
C轮胎赤道面
WT接地宽度

Claims (4)

1.一种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其将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时,在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车辆左右规定内侧和外侧的方向,且规定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充气轮胎在夹着轮胎赤道面的车辆内侧及车辆外侧的胎面上设有至少1条沿轮胎周向延伸形成的周向槽,且在由所述周向槽划分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岸部中的至少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所述环岸部的胎面上设有沿交叉于所述周向槽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于轮胎周向的多条花纹槽,
将配置于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设为20%以上27%以下,
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外侧相对于车辆内侧的槽面积比较小,将以百分比算出该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7以上15以下,
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全槽面积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全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3以上10以下,
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所述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设为1以上10以下,
此外,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外侧所述花纹槽总槽面积相对于车辆内侧所述花纹槽总槽面积的比,前轮侧大于后轮侧,将以百分比算出该花纹槽的总槽面积比时的差设为6以上2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相对于接地宽度,以百分比算出前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时为7%以上9%以下,以百分比算出后轮侧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时为6%以上8%以下,以百分比算出车辆外侧中的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相对于接地宽度的比时,前轮侧与后轮侧的差为1以内,并且接地宽度中的车辆内侧全部所述周向槽槽宽平均值相对于车辆内侧最大宽度所述周向槽槽宽的比,后轮侧大于前轮侧,以百分比算出该周向槽的比时的差为4以上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前轮侧及后轮侧的各所述充气轮胎的前轮侧所述花纹槽总槽面积,车辆外侧大于车辆内侧,后轮侧所述花纹槽总槽面积,车辆内侧大于车辆外侧。
4.一种组合充气轮胎,将其安装到车辆时,在所述车辆左右指定所述车辆内侧和外侧的方向,且指定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应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安装方法。
CN201480039737.2A 2013-07-24 2014-07-15 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77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3858 2013-07-24
JP2013-153858 2013-07-24
PCT/JP2014/068821 WO2015012160A1 (ja) 2013-07-24 2014-07-15 空気入りタイヤ装着方法および組み合わせ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7577A true CN105377577A (zh) 2016-03-02
CN105377577B CN105377577B (zh) 2017-09-01

Family

ID=52393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97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77577B (zh) 2013-07-24 2014-07-15 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89710B2 (zh)
JP (1) JP5812209B2 (zh)
CN (1) CN105377577B (zh)
DE (1) DE112014003385T5 (zh)
WO (1) WO201501216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1513A (zh) * 2017-05-18 2019-12-2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三轮车用轮胎套组
CN110978894A (zh) * 2019-12-19 2020-04-10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降噪的纯电动运营类轮胎
CN111070975A (zh) * 2018-10-22 2020-04-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24658A (ja) * 2015-07-27 2017-02-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12018003958B4 (de) * 2017-08-01 2021-04-01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JP7293889B2 (ja) * 2019-06-07 2023-06-2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0504A (ja) * 1988-01-22 1989-07-31 Bridgestone Corp 自動車とタイヤの組合せ体
JP2010163081A (ja) * 2009-01-16 2010-07-2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装着方法
JP2010173509A (ja) * 2009-01-30 2010-08-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ユニット
JP2012056479A (ja) * 2010-09-09 2012-03-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236455A (ja) * 2011-05-10 2012-12-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5599B2 (ja) 1997-11-14 2007-07-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四輪乗用車用組み合わせタイヤ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JP3901830B2 (ja) 1998-03-03 2007-04-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後輪駆動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3064271B2 (ja) 1998-11-20 2000-07-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前輪用と後輪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の組み合わせ
JP2002274120A (ja) 2001-03-15 2002-09-2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装着方法及び前輪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0504A (ja) * 1988-01-22 1989-07-31 Bridgestone Corp 自動車とタイヤの組合せ体
JP2010163081A (ja) * 2009-01-16 2010-07-2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装着方法
JP2010173509A (ja) * 2009-01-30 2010-08-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ユニット
JP2012056479A (ja) * 2010-09-09 2012-03-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236455A (ja) * 2011-05-10 2012-12-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1513A (zh) * 2017-05-18 2019-12-2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三轮车用轮胎套组
CN111070975A (zh) * 2018-10-22 2020-04-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978894A (zh) * 2019-12-19 2020-04-10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降噪的纯电动运营类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12160A1 (ja) 2015-01-29
JPWO2015012160A1 (ja) 2017-03-02
US20160159159A1 (en) 2016-06-09
DE112014003385T5 (de) 2016-03-31
US9889710B2 (en) 2018-02-13
JP5812209B2 (ja) 2015-11-11
CN105377577B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4491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7539032B (zh) 轮胎
JP526555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94161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377577A (zh) 充气轮胎安装方法及组合充气轮胎
JP669927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7097309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639975B (zh) 轮胎
US11207923B2 (en) Pneumatic tire
JP201318913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16835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20575B1 (en) Pneumatic tire
US11241915B2 (en) Pneumatic tire
JP202006627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08352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2878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7159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JP200920277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8547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214097B2 (en) Pneumatic tire
JP5498218B2 (ja) タイヤ
US20190176532A1 (en) Pneumatic tire
JP651136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08376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1258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