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2558B - 涂层织物 - Google Patents

涂层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2558B
CN105452558B CN201480044088.5A CN201480044088A CN105452558B CN 105452558 B CN105452558 B CN 105452558B CN 201480044088 A CN201480044088 A CN 201480044088A CN 105452558 B CN105452558 B CN 1054525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resin
yarn
air permeability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40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2558A (zh
Inventor
伊势史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246836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545255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5452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2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2Inflatable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5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ron, silicon,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 D06M13/51Compounds with at least one carbon-metal or carbon-boron, carbon-silicon, carbon-selenium, or carbon-tellurium bond
    • D06M13/513Compounds with at least one carbon-metal or carbon-boron, carbon-silicon, carbon-selenium, or carbon-tellurium bond with at least one carbon-silicon bon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09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09Fabric
    • B60R2021/23514Fabric coated fabric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12Vehicles
    • D10B2505/124Air 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用织物,其作为气囊用织物是树脂覆膜量少的轻量的织物,并且抑制经过一些天之后的高压透气度,缝制加工后的特性稳定性优异,优异地抑制缝制部的漏气,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的特征在于,其为包含配置有树脂的合成纤维的织物,该织物的升温DSC吸热曲线中,与织物构成纱的升温DSC吸热曲线的熔融吸热最高温度相比位于高温侧的吸热量相对于总体的吸热量的比率超过45%。

Description

涂层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在交通工具的冲撞时用作乘客保护装置即气囊装置的袋体的气囊用途等的织物。尤其涉及缝制加工的特性稳定性优异的气囊用途等中优异的织物。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缓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冲撞事故中对人体的冲击的装置,正在推进气囊向交通工具中的安装。作为在冲撞时利用气体膨胀而吸收缓和人体的冲击的气囊,除了驾驶席用和副驾驶席用气囊之外,帘式气囊、侧气囊、膝部气囊、后气囊等向车辆中的安装逐渐为了保护乘客而实用化。进而,为了保护行人,也提出了以向车辆的车舱外侧膨胀的方式安装的气囊。
这些气囊平时较小地折叠来收纳。传感器检测到事故的冲击,气囊展开膨胀时,利用由充气机产生的气体使折叠被推展开,同时压破收纳处的盖部分,使气囊弹出并充分膨胀,从而挡住人体。
近年来,气囊为了能够应对广泛的冲撞条件而要求更高速地展开。于是,利用使用更高输出的推进剂的充气机,利用高温高压气体进行展开。因此,为了制作安全性更高的气囊,需要提高袋体的耐热耐压性。另外,为了长期维持性能,存在抑制经过一些天之后的高压透气度的课题。
进而,通过抑制展开气体的泄漏而更长时间地维持内压,从而以宽范围实现约束人体的时间来提高安全性的要求也高涨。除了利用排气孔控制气体压力的气囊以外,对于未设置排气孔的帘式气囊等,抑制展开气体泄漏变得特别重要。涂层织物的缝制气囊中,漏气部位成为缝制部,因此抑制缝制部漏气成为课题。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树脂覆膜的气囊织物中,通过涂布特定的树脂组合物,由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熔点上升,因此避免气囊在高温展开时的损伤。但是,关于抑制经过一些天之后的高压透气度、抑制缝制部的漏气,尚未得到解决。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使涂布树脂以某种水平渗透至布帛中的涂布方法而改良覆膜粘接性的技术。但是,关于抑制经过一些天之后的高压透气度、抑制缝制部的漏气,尚未得到解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99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24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用织物,其作为气囊用织物是树脂覆膜量少的轻量的织物,并且抑制经过一些天之后的高压透气度,缝制加工后的特性稳定性优异,优异地抑制缝制部的漏气。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暂时缓和织物的纱线彼此的相互约束力,实施用于促进树脂渗透的涂布之后,再次利用热收缩提高纱线彼此的相互约束力,从而制成由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熔融行为变为更高温那样的织物结构,由此实现高压透气的抑制、缝制部透气的抑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发明。
(1)一种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包含配置有树脂的合成纤维的织物,该织物的升温DSC吸热曲线中,与织物构成纱的升温DSC吸热曲线的熔融吸热最高温度相比位于高温侧的吸热量相对于总体的吸热量的比率超过45%。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与织物构成纱的升温DSC吸热曲线的熔融吸热最高温度相比位于高温侧的吸热量相对于总体的吸热量的前述比率超过50%。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树脂以覆膜的形式配置于织物,树脂量为10~50g/m2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加油率为0.005~0.20重量%。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扁平度(平面方向的单纱的宽度/厚度方向的单纱的宽度)之差为1.8以下。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95%RH且85℃的环境下暴露100小时后的由擦洗揉搓试验得到的耐剥离性为200次以上。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95%RH且85℃的环境下暴露100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增量为1000mm3/mm/秒以下。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合成纤维为聚酰胺66纤维。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织造所使用的合成纤维的喷气交缠为5~30次/m。
(10)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利用喷水织机由无捻无浆的合成纤维织造,接着经过包含70℃以下的精练的工序而制造所述织物。
(11)根据上述(3)~(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树脂为有机硅树脂,利用粘度超过2万cP且不足50万cP的无溶剂的含有机硅树脂的涂覆液配置树脂覆膜。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涂覆液含有1~10重量%的分子量500以下的低分子量烷氧基硅烷。
(13)根据上述(11)或(1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有机硅树脂含有45重量%以下的1万cP以下的低粘性有机硅。
(14)根据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通过树脂的交联而热收缩1.5%以上。
(15)一种气囊,其使用了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织物为配置有树脂的轻量的织物,该织物可构成能够抑制织物部和/或其缝制部的湿热经时后的高压透气度上升的优异的气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织物的DSC吸热曲线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织物的构成纱(经)的DSC吸热曲线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织物的构成纱(纬)的DSC吸热曲线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织物的精练后的DSC吸热曲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织物包含合成纤维,构成织物的合成纤维为包含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例如可以选自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等。
作为构成织物的聚酰胺纤维,可列举出包含如下树脂的纤维: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聚酰胺4·6,它们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特别是作为聚酰胺6·6纤维,优选主要包含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的纤维。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是指100%由1,6-己二胺和己二酸构成的熔点为250℃以上的聚酰胺树脂,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包含聚酰胺6·6树脂的纤维也可以是在树脂的熔点不低于250℃的范围内包含在聚己二酰己二胺中共聚或共混聚酰胺6、聚酰胺6·I、聚酰胺6·10、聚酰胺6·T等而成的树脂的纤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合成纤维中,也可以包含通常用于改善原纱的制造工序、加工工序中的生产率或特性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含有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平滑剂、抗静电剂、增塑剂、阻燃剂等。
构成织物的合成纤维的纤度优选为200~800dtex。另外,构成织物的合成纤维为由多条单纱形成的复丝纤维,单纱的纤度优选为1~8dtex。单纱纤度小至8dtex以下时,容易呈现纱线彼此咬合的织物形态。单纱纤度为1dtex以上时,加工工序中不会受到长丝损伤,不会损害织物的机械特性。单纱的截面形状优选实质上为圆截面。单纱截面形状越为扁平状,越难以抑制织物的动态高压透气度。
合成纤维优选由长丝断头产生的绒毛在每108m中为100个以下,使得能够高密度织造而不在整经时上浆。另外,为了得到复丝的集束性,优选喷气交缠为5~30次/m。喷气交缠为30次/m以下时,织物中的单纱组的集束适度,不会过度抑制涂布树脂向织物的渗透,有助于树脂覆膜的粘接、强度。喷气交缠为5次/m以上时,能避免高密度织造工序中的由单纱松解、单纱断头造成的织机停止等。
包含合成纤维的纱线优选在未上浆的条件下送至整经工序,经过轴经整经后,卷绕于整经轴而用作经纱。另外,一部分作为纬纱来供给,实施织造。
本发明的织物的用升温DSC(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的熔融吸热曲线中,高温侧吸热量相对于整体的吸热量的比率超过45%。更优选超过50%、进一步优选超过55%。更加优选超过60%。将织物试样自室温以5℃/分钟升温,观测由熔融产生的吸热曲线,将其熔融行为分为基准温度的低温侧熔融和高温侧熔融,求出高温侧熔融的吸热量的比率。基准温度为以相同升温条件利用DSC观测将织物解体而得到的构成纱时的熔融吸热最高温度。该最大吸热温度通常作为构成纱的熔点而被观测。
织物的熔融中,在比构成纱的熔点更高的温度下织物熔融的比率高时,表示其为纱线彼此的约束强、进而纱线彼此之间和/或纱线中的单纱彼此利用其间渗透的树脂而被固定的结构。认为通过两者的固定结构,纱线的高分子链不会发生由取向缓和导致的吸热,而是因晶体熔融而发生了高温熔化,观测到由纱线约束、树脂固定而造成的高温熔化峰。
另一方面,对于低温吸热部分,往往观察到在与构成纱所示的熔点相比较低温侧显示出较细的峰,认为这是因为没有被约束在织物的纱线卷取结构中的纱发生热取向缓和而吸热。可以认为,若为这种未约束的吸热成分少的结构,则充分达成了固定结构。
高温侧吸热量的比率高是优选的,但由织物结构实现的纱线约束存在限度,为80%左右以下。
若为高温侧吸热量的比率高的结构,则由配置于织物的树脂得到的渗透固定结构牢固,抑制了施加应力负荷后的透气性。进而,在缝制时的针孔处,通过由配置于织物的树脂进行的纤维固定而抑制单纱断头,并且通过纱线约束而实现紧致,从而有助于抑制透气性。
本发明中,在配置于织物的树脂充分渗透至织物中的基础上,以最少量保持不透气性是重要的。配置于织物的树脂不仅形成不透气性的皮膜而且渗透到织物中,因此优选的是,预先利用织物的精练工序整理高密度织造的坯布结构,而暂时缓和纱线彼此的约束结构。此时,观测到织物的由升温DSC得到的熔融吸热曲线无限近似于构成纱的由升温DSC得到的熔融吸热曲线,纱线彼此的相互约束被缓和。保持该结构不变地将树脂配置于织物时,能得到树脂良好地渗透了的织物。此时,优选的是,在将树脂配置于织物之前,不因热定型等而使织物结构过度紧致。利用如此进行了树脂渗透的织物,能得到由树脂固定实现的高温熔化结构。
织造可以使用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其中使用喷水织机时,能够在不强化后续的精练工序的情况下将油分附着量控制得较少,是优选的。
织物的织物组织优选为基本上经纬均为同一纤维的由单一纤维制成的平纹织物。另外,为了得到高密度的平纹织物,也可以利用经纬均2条的方平组织的方法得到平纹织物。
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优选为1900~2600。布面覆盖系数(CF)如下计算而得到。
布面覆盖系数为织物平面方向的纤维的填充程度,若为1900以上,则能够满足气囊所要求的机械强度。布面覆盖系数为2600以下时,能够避免织造工序中的困难。
纱线优选无捻、无浆地供给于织造。无浆地织造时,无需强化精练工序的温度条件等即可。对纱线进行捻纱并织造时,纱线的扁平度不足2.5等单纱组的集束性变得过好,织物的经纬纱的相互约束不牢固。另外,纱线内的树脂渗透降低。
织造后的精练工序中,织造工序中形成的纱线充分啮合的弯曲形态通过在温水中的合成纤维的收缩作用而被解除。另一方面,为了在织物加工的最终工序即硫化工序中充分表现出合成纤维的收缩,希望预先在织造后的精练工序中将合成纤维的收缩保持在最小限度。因此,优选的是,在优选70℃以下、进一步优选60℃以下、更加优选50℃以下的温度下以保持展宽状态不变的方式使用不施加揉搓等机械变形的刺激的精练方法。
对于本发明的织物,利用环已烷提取的油分(加油率)相对于织物重量优选为0.005重量%~0.2重量%。更优选为0.005~0.15重量%。更加优选为0.005~0.1重量%。环已烷提取油分为0.005重量%以上时,使纱线纤维的表面为低摩擦,能够防止织物的撕裂强度的降低。因此,能提高气囊的耐破袋性。另一方面,通过设为0.2重量%以下,能够提高树脂的粘接性,即使在对织物施加负荷后也能维持透气阻力。
为了使提取的油分为0.005重量%以上且0.2重量%以下,对于源自纱线的制造工序的纺丝油分、纱线的经纱整经工序中的整经油分,在制作织物的喷水织机工序中进行脱油,进而可以适当选择织造后的精练工序中的条件。
干燥工序中也需要维持在织造后利用精练工序缓和了纱线彼此的相互约束的状态,该状态维持至向织物中配置树脂的涂布工序为止。优选在12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80℃以下进行干燥处理。
本发明的配置于织物的树脂附着量优选为10~50g/m2。更优选为15~45g/m2。10g/m2以上的情况下,涂布量越多,织物透气度越受到抑制,内压保持性越良好。50g/m2以下时,涂布量越少,气囊越为轻量,且越有助于展开时间的缩短(快速展开)。
配置于织物的涂布树脂用于使织物表面变得不透气,可以使用有机硅、聚氨酯、聚酰胺等。尤其优选有机硅,在寒冷条件下也柔软且不发生涂层开裂剥脱,相对不易燃烧,可以期待有助于织物的阻燃性。有机硅的情况下,优选为以加成反应型进行热交联的树脂组成,可以使用在末端链烯基聚有机硅氧烷中以含氢有机硅作为交联剂、添加有加成反应催化剂的组成。
本发明中,用于向织物中配置树脂的涂覆液优选为实质上无溶剂的涂覆液,粘度优选超过2万cP且不足50万cP。更优选为3万cP以上且不足30万cP。涂覆液粘度越低,涂覆液向织物的渗入越多,但可以通过提高涂布刀的接触压力而进行低涂布量的涂布。涂覆液向织物的渗入变多时,无法严格控制在低涂布量,或难以均匀地确保低透气性,因此优选超过2万cP。另外,不足50万cP时,能够均匀地进行涂布,不会产生涂布不均。另外,能够避免保持涂覆液在几乎没有向织物中渗入的状态下形成涂膜层。为了降低涂覆液粘度,有加入有机溶剂来降低涂覆液的粘性的方法,但是,由于生产环境的恶化,应避免使用该方法。即,优选无溶剂的涂覆液。
本发明中,进行涂布时,促进树脂向织物中的渗透是重要的。通过树脂的渗透,能够促使利用树脂进行纱线约束。对于促进树脂的渗透,有如下方法:为了降低前述涂覆液的粘度而降低树脂自身的粘度,例如使用低分子量树脂的方法。但是,低分子量树脂的情况下,交联了的树脂的应力追随性差,导致气囊展开时的应力漏气。另一方面,关于使树脂为高粘度的高分子量树脂,由于轻量涂布而能够防止过度渗透,但树脂对于织物纤维的粘接处密度降低,存在织物纤维与树脂覆膜间的湿热经时后的粘接不良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优选在无溶剂的高分子量(高粘性)树脂主剂中加入低分子量烷氧基硅烷并进行涂布。低分子量烷氧基硅烷是指,分子量500以下且120以上的基本上由单分子或含低聚合度骨架的分子构成的硅烷化合物中,优选在硅上取代有2个以上烷氧基。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等。低分子量烷氧基硅烷优选在涂覆液中添加1~10重量%。通过添加1重量%以上的低分子量烷氧基硅烷,从而促进由稀释效果带来的渗入。低分子量烷氧基硅烷促进树脂与织物纤维的粘接反应,直至有机硅树脂的热交联结束,因此能够强化粘接性,即使是低涂布量,也不存在高压负荷时的局部剥脱,能够改良内压保持性。另外,发生粘接反应而逐渐失去稀释涂布液的效果,因此不会过度地促进树脂渗透而造成过重的涂布量,也不会使织物变硬而容纳性差。10重量%以下的添加量时,能够防止因伴随反应的分解气体而使树脂层中产生气泡缺陷。
进而,作为促进渗透的方法,也有对于进行交联固化的树脂主剂添加同一种进行交联固化的低粘性树脂主剂来调节粘性的方法。例如,将树脂主剂制成高粘性即高聚合度物质与低粘性即低聚合度物质的混合物,作为配方整体,能够成为适用于将涂布量设为期望值的上述涂覆液粘性。此时,利用低粘性树脂主剂的效果,能够促进纱线的单纱露出。为了通过树脂的渗透而促进单纱露出,低粘性树脂主剂的粘性优选为10000cP以下。另外,低粘性树脂主剂的粘性优选为500cP以上,能够制成不含有对电子部件有害的有机硅挥发成分的组成。进而,低粘性树脂主剂由于其自身参与固化硫化反应,因而也有助于内压保持性。低粘性树脂主剂优选为全部树脂量的4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5重量%以下。通过将低粘性树脂主剂设为45重量%以下,从而取得平衡,而不会大幅损害由高粘性树脂主剂带来的树脂的交联物性。另外,低粘性树脂主剂优选为全部树脂量的5重量%以上。
本发明中,树脂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利用刮刀涂布机进行的涂布。尤其优选浮刀涂布机。利用刮刀涂布机,能够在织物表面形成树脂覆膜,制成不透气的状态,并且能够使一部分树脂渗透到织物中,从而控制利用树脂约束织物纤维的状态。对织物进行涂布时的刀与织物的接触压力优选为0.5~20N/cm。更优选为1.0N/cm以上且10N/cm以下。0.5N/cm以上的情况下,接触压力越高,涂布量越少,越成为低涂布量。20N/cm以下时,不会对织物造成损伤,不会发生织物物性的降低、加工品质的降低。
进而,本发明中,最终表现出纱线彼此的相互约束是重要的。
涂布工序后的硫化工序中,通过使包含合成纤维的纱线中产生充分的热收缩力,从而得到由纱线约束实现的高温熔化结构。硫化工序中的收缩量优选经纬方向收缩率合计为1.5%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通过在硫化工序中尽量大幅地表现出收缩,从而形成纱线彼此的相互约束。通过纱线彼此的相互约束,缝制时针孔的贯通的影响受到抑制,与树脂渗透协同发挥作用而抑制针孔处的透气性。经过抑制了收缩的精练工序,能够提高硫化工序的收缩率。根据用作纱线原纱的合成纤维的收缩性质,硫化工序的收缩率成为4%以下。
硫化温度还因涂布树脂的交联反应的设计而异,可以设为150℃以上来进行硫化。但是,为了充分表现出合成纤维的收缩,优选为190℃以上。也可以将硫化工序分阶段进行。例如,在150℃~180℃下实施1次硫化工序,在180℃~200℃下实施2次硫化工序,在200℃~220℃实施3次硫化工序。最终达到温度优选处于190℃~220℃。关于硫化时间,作为硫化工序的停留时间,可以在30秒~3分钟之间适宜地实施。采用使树脂交联和向纤维粘接的反应发展达到均匀的时间即可。
本发明的织物优选构成其的纱线的经纬相互约束。作为纱线的单纱的集束程度,优选的是,将织物平面方向的单纱的宽度相对于织物厚度方向的单纱的宽度的比率(平面方向/厚度方向)设为纱线的扁平度时,经纱扁平度和纬纱扁平度为同等水平,它们之差为1.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经纱扁平度和纬纱扁平度之差为1.8以下时,树脂渗透于织物的结构容易成为牢固的固定结构。进而,容易较高地维持被缝纫针推展开的经纬纱的间隙处的涂布树脂的粘接力。
另外,本发明的织物优选为经纱扁平度和纬纱扁平度分别为2.5以上的伸展形态。纱线的扁平度为2.5以上时,纱线彼此相互约束的结构容易变得牢固。
关于透气度,优选的是,通过125Pa压差下的FRAZIER法、在0.3cc/cm2/秒以下尽量检测不到透气。
本发明的织物在设有缝制(缝纫针为#21号、行针数为50次/10cm、无缝纫线)的针迹线时,由动态透气度评价得到的50kPa施加压力下的针迹透气度优选为8000mm3/mm/秒以下。更优选为5000mm3/mm/秒以下、更加优选为3500mm3/mm/秒以下。
本发明的织物在揉搓试验中未剥离的次数优选为200次以上。进而,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中未剥离的次数优选为200次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织物在95%RH且85℃下暴露100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增量优选为1000mm3/mm/秒以下。更优选为800mm3/mm/秒以下。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增量少,从而气囊的耐环境性提高,展开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优选没有增量。
本发明的织物适合进行缝制而用于气囊。
可以组装由本发明的织物制成的缝制气囊,用作气囊组件、气囊装置。
实施例
接着,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首先,说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
(1)纱线的交缠数:交缠数为利用水浸法求出的值。交缠数测定用的水浴为标线间长度1.0m、宽度10cm、高度(水深)5cm的大小,在水浴的标线外部分,自供给口供给的水溢出而被排出。即,总是以约500cc/分钟的流量供给新的水,从而更新测定浴内的水。这在防止如下现象的方面是有用的:浸渍纱条时附着于纱条的油分在水面铺展,接着浸渍新的纱条时该纱条变得难以开纤。因此,通过时常供给新的水,能够进行在测定浴内铺展的油分膜的去除。进而,测量进行了水浸的纱条的交缠数时,浴内部优选为黑色。在测定浴内使纱条以松弛状态浸渍,观察交缠状态,目视读取每1m长度的交缠数。将这些测定重复10次,评价其平均值。
(2)织物试样的准备:调整至JIS L0105(2006)的标准状态,供于各种测定和评价。
(3)涂布量:将树脂涂布工序的每单位面积的织物重量的增量作为涂布量。另一方面,可以如以下那样由织物的分析获知涂布量。自织物精确地采取10cm见方的试验片,切碎至约5mm见方以下,使用环已烷,在25℃下重复2次5分钟清洗,风干后利用热风干燥机在105℃下干燥12小时。利用溶剂溶解合成纤维。构成织物的纤维为聚酰胺纤维时,使用90%甲酸250ml经过常温下的一夜溶解纤维,过滤未溶解的交联有机硅膜。将滤出的有机硅膜用溶剂充分清洗、水洗后,在105℃下进行热风干燥,测定绝干质量w(g),算出涂布量(g/m2)。
(4)加油率:采集聚酰胺纤维的织物约20g,利用电子天平测定在105℃的热风干燥机内放置1小时30分钟后的质量(S)。使用索氏提取器用环已烷约500ml对织物的油分进行8小时溶剂提取,过滤后蒸馏去除溶剂,回收油分。将回收油分在5mmHg、25℃的真空干燥机内干燥1小时。然后,移至干燥器中自然冷却15分钟后,测定回收油分的重量。将该处理进行多次,测定织物试样约100g分量的回收油分量。由相对于聚酰胺纤维的织物干燥重量的回收油分量算出加油率。
(5)扁平度差:将织物的纱线中心切断,自截面对经纬分别观察纱线的单纱束的集束外形。对于织物厚度方向的单纱的宽度,将织物平面方向的单纱的宽度的比率(平面方向/厚度方向)作为扁平度。接着,将经纬纱的扁平度之差的绝对值作为扁平度差。
(6)DSC吸热曲线的高温侧吸热比率:将织物试样切成能以织物的编织状态不会崩坏的方式投入取样盘的水平的大小,投入约5mg。将织物构成纱切成能将织物拆解成经纬纱并投入取样盘(型号346-66963-91)的水平的长度,投入约5mg。利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DSC-60,在空气流100ml/分钟的气氛下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使其熔融,得到吸热曲线。自230℃至280℃之间画基线,分析吸热量。将织物解体而得到的构成纱的吸热峰温度的经纬平均作为基准温度。将织物的吸热曲线分为基准温度的低温侧和高温侧,求出吸热曲线中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
(7)弗雷泽透气度:利用JIS L 1096(2010):8.26.1A规定的FRAZIER法来评价。
(8)擦洗次数:实施ISO5981中规定的擦洗揉搓试验。每隔50次的揉搓次数观察树脂覆盖面有无剥离,将无剥离的最大揉搓次数作为擦洗次数。
(9)湿热经时后擦洗次数:将织物试样在95%RH且85℃的恒温恒湿槽中放置100小时,恢复至标准状态,然后评价上述(8)中记载的擦洗次数。
(10)针迹透气度:
1)针迹处理:以树脂覆膜面作为下侧,将织物试样以不施加缝纫线的方式进行缝制。即,针自织物向树脂覆膜面侧刺穿。在缝纫针为#21号、行针50次/10cm的条件下,沿着织物的纱线方向以1cm间隔平行地设置4条10cm长度的针迹。
2)针迹透气度:使用TEXTEST公司制造的FX3350的动态透气度测定器。将织物试样的树脂覆盖面设为填充罐的相反侧,使得针迹线全部架设在夹着织物试样的透气开口即,测量自织物向树脂覆盖面侧的加压透气。使用填充压力100kPa、填充容量404cc的填充罐,由透气度-压力曲线测定50kPa时的动态透气度(mm/秒)。测量透气度后,测定进入开口部内径的针迹长度并求和,求出该针迹长度总和约为300mm的水平的透气长度(mm)。测定器的动态透气度(mm/秒)的值以相对于开口面积(5026mm2)的方式来表示,因此将其换算成相对于透气长度(mm),求出针迹透气度(mm3/mm/秒)。
填充罐中蓄压的高压空气没有释放而未进行测量时,视为实质上没有透气,透气度判定为0mm/秒。
(11)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增量:将织物试样在95%RH且85℃的恒温恒湿槽中放置100小时,恢复至标准状态,然后进行(10)中记载的针迹处理,评价针迹透气度(mm3/mm/秒)。将自(10)中评价的针迹透气度增加的增量作为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增量(mm3/mm/秒)。
[实施例1]
将作为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的强度8.5cN/dtex的纤维用作纱线。使纤维中含有50ppm铜元素、含有1500ppm碘。该纤维的纤度为470dtex,单纱为136条的圆截面纱,沸水收缩率为7.5%,水浸法的交缠数为15个/m。将该纤维无捻无浆地整理并用于经纱,制成整经轴;作为纬纱用,无捻无浆地自卷包直接供给于织机。利用喷水织机,将织机上的经纱张力设定为0.25cN/dtex,以400转/分钟得到平纹织物。
将该织物以展宽状态在50℃下进行1分钟的清洗,在110℃下干燥。接着,对于该织物,使用浮刀涂布机,将粘度6万cP的无溶剂系甲基乙烯基有机硅树脂为主成分的加成反应交联有机硅液中添加有2重量%四乙氧基硅烷(TES)而得到的涂覆液进行涂布后,在210℃下进行2分钟硫化处理,得到气囊用织物。关于硫化处理中的织物收缩,经纬方向的合计为2.6%。
将织物解体而得到的构成纱的DSC分析中,熔点为经纬均259.0℃,吸热曲线中,构成纱熔点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为经纬均32%(图2和图3)。织物的DSC分析中,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为67%(图1)。此外,加工过程中的精练后的织物的DSC分析中,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为13%(图4)。在揉搓次数400次之前未确认到覆膜剥离,树脂的粘接性良好。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中也在400次之前未确认到覆膜剥离。通过树脂向织物的渗透而维持了树脂的粘接性。针迹透气度是以无缝纫线的缝纫机针孔作为模型而评价的气囊缝制部透气度的抑制水平,除了由树脂向织物中渗透带来的粘接性强化之外,通过纱线彼此的相互约束的进展,也抑制了针孔处的气体泄漏。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也受到抑制。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将织造后的精练设为60℃、硫化温度设为2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高,揉搓试验和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均良好。进而,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受到抑制。
[实施例3]
将织造后的精练设为70℃、硫化温度设为19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高,揉搓试验和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均良好。进而,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受到抑制。
[实施例4]
将织造后的精练设为70℃、硫化温度设为15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高,揉搓试验和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均良好。进而,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稍稍增加,但良好地受到抑制。
[实施例5]
将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的水浸法的交缠数设为25个/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树脂的渗透稍稍受到抑制,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稍稍降低,但揉搓试验和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均良好。进而,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稍稍增加,但良好地受到抑制。
[实施例6]
使用浮刀涂布机,将粘度6万cP的无溶剂系甲基乙烯基有机硅树脂为主成分的加成反应交联有机硅液中添加有8重量%四乙氧基硅烷(TES)而得到的涂覆液进行涂布,将涂布量设为35g/m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织物的重量增加,厚度变厚,但揉搓试验和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均良好。进而,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受到抑制。
[实施例7]
将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纤度为550dtex、单纱数为144条、强度为7cN/dtex、沸水收缩率为2.2%、交缠数为15个/m的纤维用作纱线。利用喷水织机进行平织,然后将硫化温度设为2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高,揉搓试验和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均良好。进而,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稍稍增加,但良好地受到抑制。
[比较例1]
将织造后的精练设为90℃,实施190℃的热定型来代替精练后的干燥,将硫化温度设为18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精练时聚酰胺纤维的收缩多,硫化工序中的收缩少,因此无法期待纱线约束的进展,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低。通过由精练实现的织物结构缓和,存在树脂向织物纤维中的渗透,揉搓试验良好,但是织物纤维彼此的树脂渗透后的收紧约束少,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评价降低。由于纤维彼此的约束少,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多。
[比较例2]
将织造后的精练设为80℃,实施190℃的热定型来代替精练后的干燥,将硫化温度设为18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精练时聚酰胺纤维的收缩多,硫化工序中的收缩少,因此无法期待纱线约束的进展,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低。通过由精练实现的织物结构缓和,存在树脂向织物纤维中的渗透,揉搓试验良好,但是织物纤维彼此的树脂渗透后的收紧约束少,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评价降低。由于纤维彼此的约束少,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多。
[比较例3]
将织造后的精练设为90℃、硫化温度设为18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精练时聚酰胺纤维的收缩多,硫化工序中的收缩少,因此无法期待纱线约束的进展,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低。通过由精练实现的织物结构缓和,存在树脂向织物纤维中的渗透,揉搓试验良好,但织物纤维彼此的树脂渗透后的收紧约束少,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评价降低。由于纤维彼此的约束少,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多。
[比较例4]
将织造后的精练设为80℃、硫化温度设为18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精练时不存在聚酰胺纤维的纱线约束的缓和,妨碍了涂布树脂的内部渗透。硫化工序中的收缩少,因此无法期待纱线约束的进展,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低。通过由精练实现的织物结构缓和,存在树脂向织物纤维中的渗透,揉搓试验良好,但织物纤维彼此的树脂渗透后的收紧约束少,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评价降低。由于纤维彼此的约束少,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多。
[比较例5]
对于实施例1,将织造后的精练设为80℃,实施190℃的热定型来代替精练后的干燥,将硫化温度变更为190℃。进而,涂布中,使用浮刀涂布机,将粘度1.2万cP的无溶剂系甲基乙烯基有机硅树脂为主成分的加成反应交联有机硅涂覆液进行涂布,将涂布量设为23g/m2。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精练时聚酰胺纤维的收缩多,硫化工序中的收缩少,因此无法期待纱线约束的进展,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低。该涂布树脂稍微不耐受揉搓试验的应力,但通过由精练实现的织物结构缓和,存在树脂向织物纤维的渗透,揉搓试验评价良好。另一方面,不存在织物纤维彼此的树脂渗透后的收紧约束,也没有树脂的粘接促进成分,因此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评价的降低较大。树脂渗透后,织物纤维彼此的约束没有进展,因此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多。
[比较例6]
对于实施例1,实施了190℃的热定型,而未实施织造后的精练。进而,涂布中,使用浮刀涂布机,将粘度1.5万cP的以无溶剂系甲基乙烯基有机硅树脂为主成分的加成反应交联有机硅液的涂覆液进行涂布,将涂布量设为18g/m2。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因无精练而不存在聚酰胺纤维的纱线约束的缓和,涂布树脂的内部渗透受到抑制。硫化工序中的收缩少,因此无法期待纱线约束的进展,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明显较低。也存在残留油分的影响,揉搓试验评价稍低。进而,不存在织物纤维彼此的树脂渗透后的收紧约束,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评价明显较差。树脂渗透少,纤维彼此的约束少,因此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多。
[比较例7]
对于实施例1,未实施织造后的精练,将硫化温度变更为180℃。进而,涂布中,使用浮刀涂布机,将粘度1.2万cP的无溶剂系甲基乙烯基有机硅树脂为主成分的加成反应交联有机硅液的涂覆液进行涂布,将涂布量设为25g/m2。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因无精练而不存在聚酰胺纤维的纱线约束的缓和,涂布树脂的内部渗透受到抑制。存在硫化工序中的收缩,形成纱线约束,但树脂渗透少,因此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低。也存在残留油分的影响,揉搓试验评价稍低。进而,不存在织物纤维彼此的伴随树脂渗透的收紧约束,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评价明显较差。树脂渗透少,纤维彼此的约束少,因此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多。
[比较例8]
对于实施例1,未实施织造后的精练,将硫化温度变更为180℃。进而,涂布工序中,使用浮刀涂布机,将包含粘度50万cP的无溶剂系甲基乙烯基有机硅树脂18重量份、粘度2万cP的无溶剂系甲基乙烯基有机硅树脂43重量份、甲苯溶剂39重量份的有机硅涂覆液进行涂布,将涂布量设为30g/m2。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因无精练而不存在聚酰胺纤维的纱线约束的缓和,通过溶剂稀释而成为低粘性,并且渗透受到抑制,不充分。存在硫化工序中的收缩,形成纱线约束,但树脂渗透少,因此DSC分析的高温侧吸热量比率低。也存在残留油分的影响,揉搓试验评价稍低。进而,不存在织物纤维彼此的伴随树脂渗透的收紧约束,湿热经时后的揉搓试验评价明显较差。树脂渗透少,纤维彼此的约束少,因此针迹透气度和湿热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均多。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织物适宜作为气囊用织物。尤其适宜作为优异地抑制透气度的涂布缝制气囊所使用的气囊用织物。

Claims (13)

1.一种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包含配置有树脂的合成纤维的织物,该织物的升温DSC吸热曲线中,与织物构成纱的升温DSC吸热曲线的熔融吸热最高温度相比位于高温侧的吸热量相对于总体的吸热量的比率超过45%,
所述织物的加油率为0.005~0.20重量%,
所述升温DSC吸热曲线为将织物试样自室温以5℃/分钟升温得到的由熔融产生的吸热曲线,
所述织物的加油率如下求出:采集织物20g,利用电子天平测定在105℃的热风干燥机内放置1小时30分钟后的质量,使用索氏提取器用环已烷500ml对织物的油分进行8小时溶剂提取,过滤后蒸馏去除溶剂,回收油分,将回收油分在5mmHg、25℃的真空干燥机内干燥1小时,然后,移至干燥器中自然冷却15分钟后,测定回收油分的重量,将该处理进行多次,测定织物试样100g分量的回收油分量,由相对于织物干燥重量的回收油分量算出加油率,
构成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扁平度之差为1.8以下,所述扁平度为平面方向的单纱的宽度与厚度方向的单纱的宽度之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与织物构成纱的升温DSC吸热曲线的熔融吸热最高温度相比位于高温侧的吸热量相对于总体的吸热量的所述比率超过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树脂以覆膜的形式配置于织物,树脂量为10~5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95%RH且85℃的环境下暴露100小时后的由擦洗揉搓试验得到的耐剥离性为200次以上,所述擦洗揉搓试验为:ISO5981中规定的擦洗揉搓试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95%RH且85℃的环境下暴露100小时后的针迹透气度增量为1000mm3/mm/秒以下,
所述针迹透气度如下求出:
1)针迹处理:以树脂覆膜面作为下侧,将织物试样以不施加缝纫线的方式进行缝制,即,针自织物向树脂覆膜面侧刺穿,在缝纫针为#21号、行针50次/10cm的条件下,沿着织物的纱线方向以1cm间隔平行地设置4条10cm长度的针迹,
2)使用TEXTEST公司制造的FX3350的动态透气度测定器,将织物试样的树脂覆盖面设为填充罐的相反侧,使得针迹线全部架设在夹着织物试样的的透气开口,即,测量自织物向树脂覆盖面侧的加压透气,使用填充压力100kPa、填充容量404cc的填充罐,由透气度-压力曲线测定50kPa时的以mm/秒为单位的动态透气度,测量透气度后,测定进入开口部内径的针迹长度并求和,求出该针迹长度总和为300mm的水平的以mm为单位的透气长度,测定器的动态透气度的值以相对于开口面积5026mm2的方式来表示,因此将其换算成相对于以mm为单位的透气长度,求出以mm3/mm/秒为单位的针迹透气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合成纤维为聚酰胺66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织造所使用的合成纤维的喷气交缠为5~30次/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利用喷水织机由无捻无浆的合成纤维织造,接着经过包含70℃以下的精练的工序而制造所述织物。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树脂为有机硅树脂,利用粘度超过2万cP且不足50万cP的无溶剂的含有机硅树脂的涂覆液配置树脂覆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涂覆液含有1~10重量%的分子量500以下的低分子量烷氧基硅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有机硅树脂含有45重量%以下的1万cP以下的低粘性有机硅。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通过树脂的交联而热收缩1.5%以上。
13.一种气囊,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
CN201480044088.5A 2013-08-13 2014-08-13 涂层织物 Active CN1054525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8150 2013-08-13
JP2013168150 2013-08-13
PCT/JP2014/071405 WO2015022981A1 (ja) 2013-08-13 2014-08-13 コーティング織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2558A CN105452558A (zh) 2016-03-30
CN105452558B true CN105452558B (zh) 2018-02-13

Family

ID=5246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4088.5A Active CN105452558B (zh) 2013-08-13 2014-08-13 涂层织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93979A1 (zh)
EP (1) EP3034686B1 (zh)
JP (1) JP5848856B2 (zh)
KR (1) KR101843663B1 (zh)
CN (1) CN105452558B (zh)
MX (1) MX368062B (zh)
TR (1) TR201909696T4 (zh)
WO (1) WO20150229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68238B (es) 2013-08-13 2019-09-25 Asahi Kasei Kk Star Tela tejida.
US10920342B2 (en) * 2016-10-21 2021-02-16 Jiaxing Deyong Textiles Co., Ltd. Loom, method for producing textile, and ultrahigh-density textile
US11982049B2 (en) 2019-12-25 2024-05-14 Toyobo Co., Ltd. Polyester base fabric for airbag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132A (zh) * 2000-06-16 2003-08-13 美利肯公司 硅酮基涂层含量极低的低渗透性安全气囊垫
CN1503741A (zh) * 2001-04-17 2004-06-09 透气率低的安全气囊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32333A (zh) * 2011-11-29 2013-06-0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用涂层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9837A (en) * 1994-02-28 1996-06-25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coated base material and air bag base material
JP3457739B2 (ja) * 1994-06-29 2003-10-20 帝人株式会社 ノンコートサイドエアーバッグ用織物
JP2947179B2 (ja) * 1995-09-18 1999-09-13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4419378B2 (ja) 2002-10-04 2010-02-24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75385B2 (ja) 2002-11-01 2009-06-10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ク用基布
JP4207637B2 (ja) * 2003-04-10 2009-01-14 東レ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29603B2 (ja) 2007-12-28 2014-02-26 東洋紡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59714B2 (ja) * 2009-09-09 2013-12-04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JP5549172B2 (ja) 2009-09-30 2014-07-16 東洋紡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コート布
CA2783546C (en) * 2009-12-24 2015-12-22 Hyosung Corporation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 for air-bags and textiles made from same
JP6013710B2 (ja) 2010-08-02 2016-10-25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5403150B2 (ja) 2010-10-26 2014-01-29 東洋紡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コーティング基布
JP6105192B2 (ja) 2011-02-01 2017-03-29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織物
JP2013023784A (ja) 2011-07-21 2013-02-04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CN104955994B (zh) * 2013-01-28 2016-11-16 东丽株式会社 气囊用织物和气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132A (zh) * 2000-06-16 2003-08-13 美利肯公司 硅酮基涂层含量极低的低渗透性安全气囊垫
CN1503741A (zh) * 2001-04-17 2004-06-09 透气率低的安全气囊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32333A (zh) * 2011-11-29 2013-06-0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用涂层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27113A (ko) 2016-03-09
MX368062B (es) 2019-09-18
TR201909696T4 (tr) 2019-07-22
EP3034686A4 (en) 2016-08-24
JPWO2015022981A1 (ja) 2017-03-02
CN105452558A (zh) 2016-03-30
JP5848856B2 (ja) 2016-01-27
EP3034686A1 (en) 2016-06-22
KR101843663B1 (ko) 2018-05-14
US20160193979A1 (en) 2016-07-07
EP3034686B1 (en) 2019-06-05
WO2015022981A1 (ja) 2015-02-19
MX2016001968A (es)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00895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KR102522870B1 (ko) 에어백용 기포, 에어백 및 에어백용 기포의 제조 방법
JP5486741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CN105452558B (zh) 涂层织物
JPWO2019167820A1 (ja) エアバッグ用ノンコート基布、エアバッグ用コーティング基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アバッグ
CN106489000B (zh) 制备用于气囊的聚酯织物的方法
JPWO2014123090A1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織物ロール
CN105452552B (zh) 织物
CN113330150B (zh) 气囊用涂布基布和包括该气囊用涂布基布的气囊
CN108699763B (zh) 气囊用涂层基底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6105192B2 (ja) エアバッグ織物
JP7300994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CN111155219B (zh) 安全气囊用织物、其制造方法及安全气囊
CN103669015A (zh) 一种气囊用涂层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8368672A (zh) 气囊用涂层基底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023410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47969A (ko) 사이드 커튼형 에어백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어백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sahi Kasei Kogyo K. K.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Chemical In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