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782B - 除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782B
CN105451782B CN201480041876.9A CN201480041876A CN105451782B CN 105451782 B CN105451782 B CN 105451782B CN 201480041876 A CN201480041876 A CN 201480041876A CN 105451782 B CN105451782 B CN 105451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eodorization
heating
acetic aci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8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1782A (zh
Inventor
折户真理
小前草太
星崎润郎
星崎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1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Deodorant compositions
    • A61L9/014Deodorant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orbent material, e.g. activated carb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5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 A61L9/02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using substances evaporated in the air by heating or combustion
    • A61L9/03Apparatus therefor
    • A61L9/032Apparatus therefor comprising a fa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5Multi-step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78Removing components of un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8687Organic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06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eta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0/0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1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silica or silicate
    • B01J20/16Alumino-silicates
    • B01J20/18Synthetic zeolitic molecular si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16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3/32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3/34Mangane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1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4Filte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6Silica or silicates
    • B01D2253/108Zeolites
    • B01D2253/1085Zeolites characterized by a silicon-aluminium rati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12Metals or metal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B01D2253/104 or B01D2253/106
    • B01D2253/1124Metal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10Noble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102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D2255/1021Platin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20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207Transition metals
    • B01D2255/2073Mangane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30Sulfur compounds
    • B01D2257/306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e.g. mercapt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40Nitrogen compounds
    • B01D2257/406Ammo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 B01D2257/702Hydrocar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90Odorous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708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6Pollut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08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cleaning air in buildings

Abstract

除臭装置(A)具备:主体外壳(C),所述主体外壳具有向着外部开口的吸入口(11)和吹出口(42),形成有从该吸入口(11)与该吹出口(42)连通的通风路(R);送风风扇(44),所述送风风扇内置于主体外壳(C),向从吸入口(11)到吹出口(42)的通风路(R)导入室内空气;除臭单元(62),所述除臭单元被设置在通风路(R)的中间,被导入的空气能够通过除臭单元;加热单元(63),所述加热单元被与除臭单元(62)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相对地设置,在200℃以下对除臭单元(62)进行加热;以及控制单元(47),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送风风扇(44)和加热单元(63)的动作。

Description

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臭装置,其通过从吸进主体内部的室内空气中除去臭气成分来进行室内空气的除臭。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除臭装置,具备:主体外壳、形成在该主体外壳的前表面的空气吸入口、形成在主体外壳的上表面后部的空气吹出口、设置在主体外壳内并用于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然后向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扇、用于驱动该风扇的风扇马达、以及设置在风扇的上游侧并用于收集被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的集尘过滤器,在空气吹出口附近具有向用于吸附臭气成分的吸附剂的表面添加催化剂而形成的除臭部、以及用于恢复该除臭部的除臭功能而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例如专利文献1)。
这样的除臭装置通过驱动风扇,从空气吸入口向主体外壳内部吸入室内空气,利用集尘过滤器除去了灰尘之后,向除臭部流下的室内空气中的臭气成分被除臭部的吸附剂吸附,从而进行室内空气的除臭。然后,吸附了臭气的除臭部的吸附剂通过加热部的加热而被除去臭气成分,恢复除臭功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8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先技术文献所记载的除臭装置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被吸附于除臭部的臭气成分在被加热时,有可能随着温度的急剧上升而发生反应。作为应对措施,考虑削减除臭部的吸附容量或者降低加热部的加热温度。但是,在前者的情况下,由于除臭装置的单位面积的除臭性能下降,因此除臭单元的单位时间的除臭性能下降,难以感觉到除臭效果,或者必须增加除臭单元的面积,因此产生了装置大型化的课题。另外,在后者的情况下,将吸附的臭气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氧化分解反应被抑制而进行得不彻底,其结果是,氧化分解反应生成的物质比吸附的物质的臭气强度更强,该物质通过吹出风而释放,有可能发生令使用者感觉不适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高效率地减少室内空气的臭气并且能够高效率地恢复吸附臭气的除臭单元的功能的除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除臭装置具备: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具有向着外部开口的吸入口和吹出口,并形成有从该吸入口向该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内置于主体外壳,向从吸入口到吹出口的通风路导入室内空气;除臭单元,所述除臭单元设置于通风路的途中,被导入的空气能够通过除臭单元;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除臭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相对地配置,在200℃以下对除臭单元进行加热;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送风单元和加热单元的动作,除臭单元由对所吸附的物质不进行氧化分解的吸附剂、对所吸附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催化剂成分、以及承载吸附剂和催化剂成分的载体构成,设定了催化剂成分相对于载体承载的成分的重量比、在再生动作中加热单元进行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从而在利用加热单元对除臭单元进行加热的再生动作中,使乙酸转化率在再生动作中平均在15%以下,所述乙酸转化率是从除臭单元释放的乙酸的摩尔量相对于催化剂成分吸附的乙醇的摩尔量的比例。
另外,本发明的除臭装置具备: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具有向着外部开口的吸入口和吹出口,并形成有从该吸入口向该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内置于所述主体外壳,向从吸入口到吹出口的通风路导入室内空气;除臭单元,所述除臭单元设置于通风路的途中,被导入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除臭单元;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除臭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相对地配置,在200℃以下对除臭单元进行加热;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送风单元和加热单元的动作,除臭单元由对所吸附的物质不进行氧化分解的吸附剂、对所吸附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催化剂成分、以及承载吸附剂和催化剂成分的载体构成,除臭单元构成为在吸附乙醇并以120℃~140℃的加热温度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加热的情况下,乙酸转化率在15%以下,所述乙酸转化率表示从除臭单元释放的乙酸的摩尔量相对于所吸附的乙醇的摩尔量的比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高效率地减少室内空气的臭气并且能够高效率地恢复吸附臭气的除臭单元的功能的除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的三视图,图中的(a)表示主视图,(b)表示俯视图,(c)表示右视图。
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拆下了后述的前面板、预过滤器和HEPA过滤器的状态下的三视图,图中的(a)表示主视图,(b)表示俯视图,(c)表示右视图。
图3是除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在Y-Y处截断了图1中的除臭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设备的除臭部的立体图,图中的(a)表示从前方看除臭部的立体图,(b)表示从后方看除臭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设备的除臭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设备的加热单元的图,图中的(a)表示后视图,(b)表示在Z-Z截面处截断了(a)中的加热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设备的加热单元的立体图,图中的(a)表示从背面看加热单元的立体图,(b)表示从表面看加热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吹出风中包含的乙酸浓度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的三视图,图中(a)表示主视图,(b)表示俯视图,(c)表示右视图。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拆下了后述的前面板、预过滤器和HEPA过滤器的状态下的三视图,图中(a)表示主视图,(b)表示俯视图,(c)表示右视图。另外,图3是除臭装置A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4是在Y-Y处截断了图1中的除臭装置A的纵剖视图。下面适当地参考图1至图4来说明除臭装置A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作为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装置A由形成外壳的主体外壳C和设置于该主体外壳C上的除臭部60等各种功能部件构成。主体外壳C由树脂形成,形成箱形,由前面板10、前壳20和后壳40等多个部件构成。下面详细地说明这些部件的结构。
前壳20的主视时的形状是长方形,具有深度的框形的框架21形成基体。在框架21的前表面形成有长方形的前开口22,后表面的开口被隔板23覆盖。在隔板23上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圆形的后开口24。即,前壳20成为前开口22与后开口24连通的状态。另外,隔板23的后开口24在后述的送风风扇44的风扇开口44d周围形成喇叭口。
在前壳20的框架21的下边缘,通过从左右两边缘向前方整体突出而形成有下突出部25。并且,在框架21的上边缘形成有从左右两边缘向前方突出的上突出部28。在框架21的上边缘的上部前侧设置有由多个操作按钮或形成显示部的LED等构成的操作部26。并且,与该操作部26相对应,在框架21的上边缘的上部内侧设置有安装了这些操作按钮或LED的操作面板(未图示)。此外,该操作面板与后述的控制部47进行电连接。
前面板10的主视时的形状是长方形,构成为能够从正面覆盖前壳20的前开口22的形状。另外,在前面板10的前表面,通过形成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而形成沿前面板10的前后方向连通的空气的吸入口11。即,前面板10确保了透气性,以便空气能够沿前后方向贯穿地流动。
后壳40的主视时的形状是长方形,形成为在前表面开设前开口41、在上表面形成有作为空气吹出口42的开口并封闭了后表面43的箱形。在后表面43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空气净化器内部的送风单元即送风风扇44和形成将从该送风风扇44流下的空气向吹出口42引导的风路的涡旋形的隔板45。另外,在隔板45的下侧且是由后壳40与隔板45形成的空间中,设置有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除臭装置A的各部分的控制部47。而且,在后壳40的内侧的上部且是吹出口42的附近设置有百叶窗46,该百叶窗46用于改变从吹出口42向着室内吹出的空气的风向或者关闭吹出口42。此外,吹出口42的开口部分为了避免直接接触百叶窗46而安装有格栅。
送风风扇44形成为多翼式风扇(散热风扇),在所述多翼式风扇中,在旋转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的多个叶片44a被安装在距旋转轴起预先设定的半径的位置。在送风风扇44上,用于旋转驱动叶片44a的马达44b以旋转轴44c的朝向向着前方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安装在后壳40的后表面43。
周围被叶片44a包围的风扇开口44d向着前方开口。通过这样将送风风扇44安装在后壳40上,送风风扇44从向着旋转轴44c的轴向即前方的风扇开口44d吸入空气,向包括送风风扇44的上方的送风风扇44的径向排出空气。
隔板45以包围送风风扇44周围的方式从后壳40的后表面43起大致垂直地设置,一端与吹出口42的右端42a连接,另一端与吹出口42的左端42b连接。即,隔板45以包围送风风扇44的周围、端部从吹出口42向外部开口的方式被设置在后壳40上。
百叶窗46由多个板状的风向板46a、连接该多个风向板46a的每一个并使风向板46a以预先设定的角度活动的连杆机构46c、以及使该连杆机构46c活动的马达等的驱动部(未图示)构成。百叶窗46的多个板状的风向板46a空出间隔且彼此平行地并排设置于吹出口42的开口,各个风向板46a通过形成于该风向板46a两端的轴46d而被轴支撑在吹出口42。此外,使连杆机构46c工作的驱动部与后述的控制部47连接。控制部47通过与除臭装置A的状态相应的程序来驱动驱动部,来改变百叶窗46的朝向。
下面,参考图5和图6说明与除臭部60相关的结构。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设备的除臭部的立体图,图中(a)表示从前方看除臭部的立体图,(b)表示从后方看除臭部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设备的除臭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和图6所示,除臭部60是通过使进入到除臭装置A内部的室内空气通过来从空气内部去除臭气的部位。除臭部60具有作为设置了各种部件的基体的框体61、除臭单元62、对该除臭单元62进行局部加热的加热单元63以及使除臭单元62移动来改变加热单元63与除臭单元的相对的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位置变更机构即驱动单元64。下面依次说明这些结构。
首先,框体61的主视时的形状是长方形,形成为具有深度的框形的框架。此外,框体61的外形构成为能够插入前壳20的前开口22内部的大小。另外,在框体61的内部,以挡住框体61的开口(将开口前后隔开)的方式设置有中间隔板65。在中间隔板65上形成有与框体61的前后连通的圆形开口65a。中央支承体65b位于开口65a的中心,从该中央支承体65b起以放射状形成有多个与开口65a的开口边缘连接的梁部65c。并且,在中央支承体65b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轴65j。另外,在开口65a的前侧设置有让空气能够流入开口65a内的框65h。该框65h用于防止使用者直接接触后述的除臭单元62。此外,在图5中,为了易于理解地表示各部分而省略了框65h的图示。
而且,在中间隔板65的背面(后面)以包围开口65a的方式形成有向着后方立设的环形的引导部65e。在该引导部65e的边缘以向开口65a的内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承受后述的除臭单元62的承受部65f。此外,引导部65e被设置在从圆形开口65a的开口边缘起向外侧偏移了间隙r的位置。另外,引导部65e所形成的环形的直径大小是能够将后述的除臭单元62保持在内部的程度的大小。
在中间隔板65的开口65a上的中央支承体65b的下方区域,通过以中央支承体65b为中心向左右张开相同的张角而形成的扇形区域被扇形的盖体65d覆盖。此外,该盖体65d由不锈钢形成,从中间隔板65的后表面侧(背面侧)通过螺钉等固定在梁部65c。盖体65d被配置成位于与后述的加热单元63相对的位置,形成为在与加热单元63的加热器63a相对的状态下能够覆盖加热器63a的大小。即,通过加热单元63与盖体65d相对,从而形成后述的除臭单元62的加热空间。此外,在盖体65d上涂有用于提高热辐射率的黑色的耐热涂料。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即除臭单元62的结构。除臭单元62的平面形状为圆盘形,是在如蜂房的开口那样地形成了许多开口的陶瓷或铝的蜂窝芯上利用粘合剂涂布或浸渍催化剂而形成的除臭过滤器。此外,催化剂使用铂类或锰等具有吸附臭气成分(尤其是氨成分)并通过加热进行氧化分解的性质的物质。
具体来说,除臭单元62通过在载体中添加不对所吸附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吸附剂和对所吸附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催化剂成分而形成。吸附剂优选由二氧化硅/氧化铝的占比至少大于等于60的疏水性沸石、锌氧化物或这两种形成。另外,催化剂成分优选由锰氧化物形成。
这里,沸石是结晶多孔硅铝酸盐的总称,除了天然沸石之外,还表示丝光型、镁碱型、ZSM-5型、A型、X型、L型、Y型、β型等合成沸石。
锌氧化物表示在氧化锌等的锌原子上添加了氧原子或分子的化合物。锌氧化物一般适用于除去硫化物。
锰氧化物是向氧化锰或二氧化锰等锰原子中添加了氧原子或分子的化合物。除了作为催化剂的作用以外,也适用于除去一部分臭气物质,例如硫化物。
在除臭单元62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部62c,在前表面设置有保持除臭单元62的由不锈钢形成的框架62a。在此,如上所述除臭单元62具有蜂窝芯形状,在设置于前表面的支架62a上形成有预先设定的开口,因此空气能够沿前后方向贯穿除臭单元62的内部地流动。
而且,在除臭单元62的周缘以包围除臭单元62的方式设置有齿轮部62b。此外,包括齿轮部62b的除臭单元62的直径形成为大于形成在中间隔板65上的圆形开口65a的直径。
下面参考图7和图8,说明加热单元63的结构。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的加热单元的图,图中(a)是表示后视图,(b)是表示在Z-Z截面处截断(a)中的加热单元的纵剖视图。另外,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的加热单元的立体图,图中(a)表示从背面看加热单元的立体图,(b)表示从表面看加热单元的立体图。
如这些图所示,加热单元63由对除臭单元62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即加热器63a和形成用于将加热器63a收容在内部的内部空间的外壳63b构成。加热器63a与控制部47电连接,根据除臭装置A的运转状态而被进行通电控制。另外,加热器63a由板状的放热部63f和用于对该放热部63f进行加热的加热部63g构成。放热部63f的平面形状形成为扇形,在其表面涂上了耐热漆(黑色),用于提高从加热部63g接受的热的放射率。根据这样的加热器63a的结构,板状的放热部63f接收由加热部63g产生的热,并从整个板面放射热,因此相对的除臭单元62被均匀地加热。加热器63a的加热能力和通电时间等被设置为:能够使与加热器63a具有间隙地相对设置的除臭单元62的相对部位上升到能够除去吸附在除臭单元62上的臭气的温度。此外,加热器63a使用以钛酸钡为主要成分的半导体陶瓷即PTC加热器。PTC加热器是具有自我温度控制性,不需要来自外部的温度控制的加热器。因此,如果使用PTC加热器,就不需要像温控器那样进行间断控制,因此不会产生火花或噪音,能够稳定地使用。
在外壳63b上形成用于将加热器63a保持在内部的凹部63c和从该凹部63c的开口周缘部分扩展的凸缘部63d。凹部63c形成与加热器63a的平面形状一致的扇形,在内部以使加热器63a面对凹部63c开口的状态设置有加热器63a。在凸缘部63d形成有螺丝孔63e,该螺丝孔63e用于在将加热单元63安装在预先设定的位置时使螺钉穿过。如上所述形成的加热单元63的平面形状按照加热器63a的放热部的形状而形成为扇形,凹部63c的开口也形成为扇形。
下面参考图5和图6,说明驱动单元64的结构。驱动单元64是一种使位置变更单元,其使除臭单元62移动,改变加热单元63与除臭单元62所相对的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即改变与加热单元63相对的除臭单元62的部位。驱动单元64由马达64a和保持该马达64a的支架64b组成。在马达64a的旋转轴上安装有齿轮。并且,马达64a与控制部47电连接,根据除臭装置A的运转状态而被进行通电控制。
上述的除臭单元62、加热单元63和驱动单元被安装在框体61上,从而形成除臭部60。下面参考图4至图6,分别说明安装了除臭单元62、加热单元63和驱动单元的除臭部60的结构。
除臭单元62的开口部62c作为轴承,旋转自如地嵌在设置于框体61的中央支承体65b的轴65j上。由此,除臭单元62在形成于框体61的背面(后面)的引导部65e的内部,以除臭单元62面向开口65a的状态(面对面的状态),相对于框体61旋转自如地设置。另外,支承除臭单元62的承受部65f以向开口65a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在引导部65e的边缘。承受部65f以不明显妨碍除臭单元62在旋转方向的运动的程度保持除臭单元62的后方(背面)。
此外,保持除臭单元62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旋转自如地固定在被设置于中央支承体65b的轴65j上的结构,也可以是例如通过引导部65e保持除臭单元62的结构。
加热单元63以在除臭单元62被设置在框体61的状态下覆盖该除臭单元62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具体来说,加热单元63以从除臭单元62的中心起跨过下侧的部位、不妨碍除臭单元62的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该状态下,设置了加热器63a的凹部63c的开口朝着前方,以便加热单元63的加热器63a直接接近除臭单元62并相对。并且,加热单元63被拧紧于安装位置,所述安装位置形成在位于除臭单元62的开口部62c的中央支承体65b、以及位于除臭单元62的外侧的中间隔板65上。此外,在该状态下,加热单元63与盖体65d成为隔着除臭单元62面对面的位置关系。
通过如上所述地形成,加热单元63不妨碍除臭单元62的旋转方向的动作(即不与除臭单元62接触)地固定在框体61上。另外,由于加热单元63与盖体65d被面对面地设置在框体61上,因此,在使除臭单元62介于加热单元63与盖体65d之间的状态下,形成保留加热器63a的热的空间。而且,放热部63f由于涂上了提高热的放射率的涂料,因此从加热部63g接收的热被高效率地放射。这样,加热单元63构成为能够对相对的除臭单元62的部位进行局部的高效率的加热。
驱动单元64在框体61的中间隔板65的背面,被设置在被开口65a和中间隔板65的角65g夹着的部位。更具体地说,保持马达64a的支架64b被固定在中间隔板65上。此时,马达64a设置在齿轮部62b啮合的位置,所述齿轮部62b是安装于马达64a的旋转轴的齿轮设置于除臭单元62的齿轮部62b。此外,配置驱动单元的部位优选为被四个角65g中位于远离加热单元63的上方的角65g和开口65a夹着的部位。
这样,根据驱动单元的设置,通过控制部47的通电控制驱动马达64a,从而能够使除臭单元62相对于框体61旋转。这样,能够改变与除臭单元62上的加热单元63相对的部位,即,能够改变加热单元63与除臭单元62的相对位置关系。另外,由于将驱动单元64设置在被开口65a和角65g夹着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在长方形的中间隔板65上的开口65a周围的无用空间。而且,由于将驱动单元64设置在远离加热单元63的位置,因此能够形成驱动单元64不易受到加热单元63产生的热的影响的结构。
如上所述形成了各部分的前面板10、前壳20、后壳40和除臭部60通过如下所述地与其他功能部件一起组装,从而形成除臭装置A。
如图3所示,后壳40是使前开口41向着前方地被安装在前壳20的后表面。此时,设置在后壳40上的送风风扇44的风扇开口44d成为与设置于前壳20的隔板23上的后开口24相对的位置关系。另外,后开口24的开口中心与送风风扇44的旋转轴的轴心前后一致。
另外,通过框体61被从前壳20的前开口22插入前壳20的内部,框体61的外周被保持在前壳20的内部,由此,除臭部60被安装在前壳20上。这样,在除臭部60被安装在前壳20的状态下,除臭部60的后表面侧(安装加热单元63的位置一侧)面向前壳20的后开口24而设置。由此,加热单元63位于除臭单元62与后开口24之间。
在此,如图4所示,在送风风扇44的风扇开口44d的周围形成喇叭口的前壳20的隔板23和后开口24为了不妨碍从除臭单元62向后开口24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在与除臭单元62之间隔着预先设定的间隔D相对。加热单元63位于这样形成的间隔D的部位。
另外,如图3所示,在安装在前壳20的除臭部60的框体61的内侧设置与框体61的开口大致相同大小的HEPA过滤器12。HEPA过滤器12是用于除去空气中的花粉、螨虫的粪便、霉菌孢子、屋尘等细微尘埃的过滤器。另外,在该HEPA过滤器12的前表面侧,以覆盖该HEPA过滤器12的方式设置有预过滤器13。预过滤器13是在用HEPA过滤器过滤空气之前,用于预先除去空气中的大的灰尘的粗过滤器,目的是长时间地保持HEPA过滤器的效果。并且,在预过滤器13的前表面侧,前面板10被前壳20的上突出部28和下突出部25夹着地设置。这样,通过组装前面板10、预过滤器13、HEPA过滤器12、除臭部60、前壳20和后壳40,从而形成除臭装置A。
下面说明所述形成的除臭装置A进行的空气净化运转的动作。如图4所示,在除臭装置A的内部形成通风路R,该通风路R吸入室内空气,进行该空气的净化和除臭,然后向室内释放。关于该通风路R,按照除臭装置A的空气净化运转状态和被吸入内部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首先,当使用者对操作部26进行操作,对控制部47进行输入时,执行运转除臭装置A的程序。当开始上述的运转时,送风风扇44就被驱动,产生从吸入口11向除臭装置A的内部吸入室内空气的力,室内空气流入吸入口11。被从吸入口11吸入的空气在除臭装置A内部向后方流动,在预过滤器13被除去了大的灰尘之后,在HEPA过滤器12被除去细微的灰尘。
然后,被除去了灰尘的空气进一步向后方流动,到达除臭部60,通过开口65a,到达被设置在面对该开口65a的位置的除臭单元62。该除臭单元62形成有许多从表面到背面的蜂窝形状的开口,在表面承载有吸附臭气的吸附剂和催化剂成分。
因此,当含有臭气的空气从除臭单元62的表面侧向背面侧通过时,通过蜂窝形状的开口,被除臭单元62承载的吸附剂和催化剂成分吸附空气中的臭气,由此,从空气中除去臭气。此外,“从空气中除去臭气”并不仅是空气中完全没有臭气的状态,也包括臭气比空气通过除臭单元62之前的状态有所减少的状态。在此,如上所述,通过持续运转除臭装置A,在除臭单元62上,所吸附的臭气被积聚起来,随着吸附的臭气增加,除臭单元62的除臭能力逐渐降低。
然后,被除去了灰尘和臭气的空气从除臭单元62进一步向后方流动,通过在前壳20的隔板23上开口的后开口24,向着与该后开口24相对地设置的送风风扇44流动。向着送风风扇44流动的空气从送风风扇44的轴向前方向着被叶片44a包围着周围的风扇开口44d的内部流下,向着包括送风风扇44上方的送风风扇44的径向方向被向送风风扇44的外部排出。
从送风风扇44排出的空气通过后壳40的隔板45向吹出口42被引导,在通过百叶窗46时,风向被调整,之后从吹出口42向着除臭装置A的上方作为来自除臭装置A内部的净化的空气而吹出。
这样,通风路R是从吸入口11沿水平方向与除臭装置A主体的后部连接,在该后部向上方改变朝向,然后到达吹出口42的风路。即,以空气的流动为基准观察通风路R的话,在除臭单元62的上游侧设置作为粉尘过滤器的预过滤器13和HEPA过滤器12,在除臭单元62的下游侧形成空气的流动方向被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送风风扇44即散热风扇位于该弯曲部。该散热风扇从风扇的旋转轴方向吸入空气,向风扇的径向排出吸入的空气,因此,产生室内空气从主体外壳C的前表面向后方直线的流动,并且能够向着吹出口42高效地改变风向。
此外,除臭单元62、预过滤器13、HEPA过滤器12以及送风风扇44的风扇开口44d的前表面配置成相对于在通风路R内流动的空气的朝向垂直的朝向。这样,由于在通过除臭单元62之前的空气的流动是笔直的,因此空气垂直地碰撞每个过滤器表面,形成良好的空气流动的结构。
在此,开口65a的位置位于主体外壳C正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主体外壳C的主视时的投影面积X与开口65a的主视时的面积Y的关系构成为“Y≧0.6X”。
当长时间进行空气净化运转(除臭运转)时,除臭单元62吸附大量臭气,其除臭性能逐渐下降。在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中,当除臭单元62的除臭性能降低了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使其恢复的再生动作。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该再生动作。
控制部47在预先设定的时机进行除臭单元62的再生动作。作为预先设定的时机,例如可以考虑是从运转开始或上一次的再生动作结束时起的累积运转时间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时机(优选每24小时一次以上的时机)。
当再生动作开始时,控制部47向加热单元63的加热器63a进行通电。由此,加热器63a发热,与该加热器63a相对的除臭单元62的部位的温度被以预先设定的加热时间保持预先设定的加热温度。此外,再生动作中的除臭单元62的温度和时间优选设定为足以除去除臭单元62吸附的臭气的温度和时间。此时,由于加热单元63与除臭单元62隔着空气彼此相对,因此向加热单元63输入的温度与除臭单元62的温度之间产生差异。这是由于在空气层被冷却,因此需要在考虑到这个因素的基础上设定该温度。
此外,优选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当使除臭单元62的加热部的温度上升到加热温度α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加热单元63上的热敏电阻等温度检测单元(未图示)检测温度,确认没有急剧的温度升高。此外,这里所说的急剧的温度升高是指,如果使用例如每10秒上升3~5℃的加热器63a,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与上述相同或温度以高于该速度的速度上升。除臭单元62由于被加热器63a加热,因此通常在停止向加热器63a通电的阶段,可能发生因余热而造成的温度上升,但难以出现以高于向加热器63a通电时的速度升温的情况。因此,当检测到这样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立即使加热单元63停止,结束再生动作,向使用者发送出错信息等进行报知。当未检测到突然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恢复向加热器63a通电。通过像这样将加热温度控制在规定的温度,来抑制因过度的氧化反应导致过度升温使除臭单元劣化等,并且能够抑制意外的中间生成物,抑制例如乙醇的氧化分解产物即乙酸那样的比原来的臭气物质在感官上更容易被认为是臭味并且臭气强度也强的物质在除臭单元上过度地生成,并在除臭装置进行正常的除臭运转动作时被过度地重新释放的情况。
当与加热单元63相对的部位的再生动作结束时,控制部47操动使除臭单元62旋转的驱动单元,使除臭单元62旋转预先设定的角度。通过该操作,完成了与加热单元63相对的除臭单元62的加热处理的部位相对于加热单元63向旋转方向位移。这样,完成了加热处理的除臭单元62的部位从被加热单元63和盖体65d夹着的位置离开,并且,新吸附了很多臭气的除臭单元62的部位位于被加热单元63和盖体65d夹着的部位。这样的操作一直进行到除臭单元62旋转一圈,整个除臭单元62将依次被加热。由此,能够一边分割一边再生,而不是一次将整个除臭单元62加热再生,因此能够抑制一次产生的乙醇的氧化反应中间生成物即乙酸或其他气体成分通过再生动作产生的重新释放。
在此,除臭单元62旋转的角度优选为与扇形的加热器63a的张角相同或小于该张角。通过这样设定旋转角度,在除臭单元62旋转一周过程中,除臭单元62的任何部位都一定会在加热器63a前面停留并被进行加热处理。另外,使除臭单元62移动的时机可以是在加热处理之后立即移动,另外,也可以在马上要进行接下来的空气净化运转之前移动。
此外,在上述的再生动作中,送风单元的送风风扇44既可以运转也可以停止。即,如果在再生动作中送风风扇44不进行运转,则容易保持加热温度,因此能够稳定地加速氧化分解反应。而如果在再生动作中送风风扇44进行运转,为了将除臭单元62的表面温度加热到预先设定的加热温度就需要更多的输入,另一方面则具有容易除去从除臭单元62的表面解吸的臭气的效果。尤其优选的是,吸附于吸附剂的乙醇等酒精物质通过送风风扇44的运转,被促进从除臭单元62的表面解吸。这样做的原因是,乙醇作为异味是一种不易产生问题的物质,通过将吸附的乙醇解吸除去,从而能够减少与除臭单元62的催化剂成分进行反应而生成乙酸的机会。
另外,从加速臭气物质的氧化分解的观点出发,优选使再生动作中的加热温度α高。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使除臭单元62的温度上升到再生所需要的加热温度α的再生动作中,加热温度α越高,就越能够促进所吸附的物质的氧化分解。但是,另一方面,当加热温度α高的情况下,在除臭单元62上,异常加热引起的反应被促进,因而可能发生因过度升温导致的除臭单元62的劣化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再生动作中,作为不会因过度升温导致除臭单元62劣化的温度,将加热温度α设定在200℃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在150℃以下。但是,如果以低于200℃的较低温度加热除臭单元62的表面,除臭单元中吸附的臭气成分受到催化剂成分的氧化分解能降低的影响,不被完全氧化分解到二氧化碳,反应有可能在臭气阈值低的中间生成物处停止。例如,在医院等的室内环境中被检测到很多的乙醇经过乙醛和乙酸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如果加热温度低,难以进行乙酸之后的反应。虽然产生的乙酸暂时被吸附剂吸附,但存在当周围环境的湿度高时就容易被重新释放的趋势。因此,即使天气晴好的时候没有问题,但阴雨天的时候乙酸会被重新释放,吹出风形成酸臭味,易使除臭装置的使用者感觉不适。
虽然优选再生动作中的加热时间短,但如果过短,氧化分解反应速度慢的吸附物质就不进行分解。因此,加热时间需要是足以令作为吸附对象的臭气物质进行分解的时间。众所周知,作为乙醇的分解生成物的乙醛被氧化分解后生成乙酸的反应虽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但在200℃以下的低温下难以进行乙酸之后的反应。另外,作为排泄物臭的氨的分解需要比分解生成乙酸更多的时间。因此,缩短加热时间不一定能作为抑制产生乙酸那样的中间生成物的手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的再生动作中,通过除臭单元62承载的氧化锰的调配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组合,整个除臭单元62进行平均,使乙酸转化率低于15%。此外,这里所说的平均是表示再生动作的每个周期的平均。尤其是在加热再生过程中,加热温度有变化,并非总能得到恒定的乙酸转化率。另外,由于在除臭过滤器上产生许多承载不均,因此,当将除臭过滤器截小时,不一定所有的切块都具有相同的乙酸转化率。实际上感觉到酸臭味是在向室内释放、开始充满室内之后,受到加热温度的变化或承载不均的影响的瞬间的气味变化是感觉不到的。基于上述理由,在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中,使用平均来定义除臭单元62的乙酸转化率。由此,能够抑制除臭单元62吸附的乙醇进行氧化分解之后,作为乙酸被从除臭单元62重新释放。另外,通过选择最佳的催化剂,能够维持对象臭气的氧化分解能。
在此,乙酸转化率表示催化剂吸附的乙醇在预先设定的温度和反应时间下被向乙酸氧化分解后释放的比例(%),用以下公式表示。所释放的乙酸量(摩尔量)/使吸附的乙醇量(摩尔量)×100=乙酸转化率[%]
作为催化剂的氧化锰的承载量越多,乙酸转化率的值越大。在本实施方式的除臭单元62中,加热温度低于200℃,优选在150℃以下,为了使乙酸转化率在整个除臭单元62平均为15%以内来决定氧化锰的承载量和加热时间。此外,能够按照以下的步骤测量乙酸转化率。
首先,使除臭单元62的组成成分吸附预先设定的量(摩尔量)的乙醇,利用批量测试系统在氧气气氛中通过加热单元加热到除臭单元62应达到的温度。然后,利用气相色谱(GC)等分析加热了预先设定的加热时间之后的测试系统内的空气成分,得到被释放到氧气气氛中的乙酸的量(摩尔量)。然后,将所释放的乙酸摩尔量相对于初始的乙醇吸附摩尔量的比例作为加热时间中的整个除臭单元62的平均乙酸转化率进行计算。
在此,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时,由于除臭单元62吸附的乙醇的值发生变化,因此,在任何条件下乙酸转化率都不超过15%是很重要的。因此,优选使在上述测量中所吸附的乙醇的量为远远超出在装置的使用环境下能够设想的乙醇吸附量的量。作为这样的乙醇吸附量,例如,相对于单位原材料量大于等于0.05μmol/mg。另外,上述测量中的氧气的量理想的是假定与一般大气同等的量而设定。至于本实施方式1的除臭装置,将氧气的量设定为28μmol。另外,上述测量中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根据除臭装置的设定来决定即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1的除臭装置中,由于是加热温度为140~120℃、加热时间为一个小时的规格,因此,作为得到乙酸转化率时的测量条件,设定加热温度为140℃、加热时间为一个小时是适当的,这些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在具有除臭单元62的除臭装置A中,实际上对进行了再生动作的情况下的乙酸转化率的测量能够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首先,使除臭单元62的构成成分吸附预先设定的量(摩尔量)的乙醇。利用氧气气氛的批量测试系统进行除臭装置的再生动作。在再生动作中,根据除臭装置A中预先设定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加热除臭单元62。然后,利用气相色谱(GC)等分析再生动作完成后的试验系统内的空气成分,得到被释放到氧气气氛中的乙酸的量(摩尔量)。然后将所释放的乙酸摩尔量相对于初始的乙醇吸附摩尔量的比例作为在加热时间中的整个除臭单元62的平均乙酸转化率进行计算。此外,该测量的乙醇吸附量如上所述,相对于单位原材料用量优选大于等于0.05μmol/mg。另外,关于氧气的量优选设定为28μmol。
本发明的除臭装置的目的是,在通常的除臭运转中,即在除臭单元62通过送风单元形成的风进行通风时,抑制除臭单元62吸附的乙酸进行解吸并从吹出口释放的情况。作为手段之一,关注了除臭单元62的乙酸转化率。
除臭单元62吸附的乙酸总量并非被全部释放。受到通过除臭单元62的风的风量或湿度的影响,一般来说,风量越大或湿度越高,乙酸的解吸量就越多。除臭装置的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由以下公式表示。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mg/m^3]=(在除臭单元上从乙醇向乙酸转化的量[mg/日]+室内自然产生的乙酸量[mg/日])×送风的重新释放率/除臭装置的吹出风量[m^3/min]
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如果通过换算公式换算成ppm,就能够作为臭气强度论述。另外,“在除臭单元上从乙醇向乙酸转化的量”是存在于室内的、且除臭单元吸附的乙醇量[mg/日]乘以上述的乙酸转化率的值,是除臭单元上吸附的乙酸的一部分。“室内自然产生的乙酸量”是来源于生物等自然产生的,与“乙酸转化量”一样,是除臭单元上吸附的乙酸。具体数值可以参考现场实际测量或者调查了室内环境的各种报告。“送风的重新释放率”是相对于吸附量的重新释放的乙酸的量,优选使用鉴于除臭装置的风量或设置地点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而实际测量的值。关于“除臭装置的吹出风量”也优选参照各个除臭装置的运转条件。
通过以上的计算公式,能够估算除臭装置的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是来源于室内的乙醇还是来源于自然产生的乙酸。其结果是,本发明者弄清楚了在医院等总是有很多乙醇存在的环境中乙醇的来源,即乙醇通过氧化分解反应进行转化从而生成的乙酸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
所述计算公式得出的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相当于一天量的吸附了乙醇和乙酸的情况下的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第二天的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通过从第一天吸附的乙酸中去掉通过再生动作除去的量、残留在除臭单元62上的乙酸以及第二天通过除臭装置的运转吸附的乙醇和乙酸的总和来计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进行。假设加热再生率即对通过加热而被从除臭单元62上除去的臭气物质量相对于所吸附的臭气物质量的比例不到100%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上升,但经过了规定时间后,就达到了除臭单元62吸附的臭气物质量与被加热再生的臭气物质量的平衡,因此,被向吹出风中释放的乙酸浓度达到平衡状态。
图9是表示上述的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图,表示乙酸转化率如何对乙酸浓度做出贡献。乙酸转化率越高,从乙醇向乙酸转化的量就越增加,因此,除臭单元62吸附的一天量的乙酸量增加,结果是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增加。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表示通过使整个除臭单元62平均的乙酸转化率小于等于15%,例如,在乙醇存在不到15ppm的室内,即使除臭装置连续运转10个小时的情况下,除臭单元62吸附的乙醇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的乙酸也会在再生动作之后,尤其是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为正常的空气净化运转时重新释放,吹出风的臭气强度小于2。另一方面,表示乙酸转化率为20%的情况下,由于除臭单元62一天吸附的乙酸量过多,吹出风中的乙酸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臭气强度2以上,除臭装置的使用者能够闻到吹出风中乙酸的气味。除臭装置的运转条件例如流量根据装置的不同而不同,这里所说的臭气强度2表示装置的吹出空气中的乙酸浓度。具体来说,表示将除臭装置的吹出空气采集到袋中,根据检测管检测的浓度来换算的臭气强度或者通过6级臭气强度表示法进行评价的结果。
臭气强度一般是利用“6级臭气强度表示法”的评价方法,是用嗅觉判断臭气的试验方法。各个标准表示为:臭气强度0:无气味;臭气强度1:能够勉强闻到的气味(检测阈值);臭气强度2:知道是什么气味的弱的气味(识别阈值);臭气强度3:能够轻松地闻到的气味;臭气强度4:强的气味;臭气强度5:强烈的气味。
在此,将添加在除臭过滤器即除臭单元62上的催化剂等的调配比例的实例如下所述进行说明。关于用于降低酸臭味即乙酸转化率而决定催化剂等的调配比例,有以下方法。
(1)提高氧化性能,加速分解至二氧化碳。
(2)抑制氧化性能,将乙醇保持原样地排出。
(3)即使形成乙酸,但不积累到鼻子感觉得到的程度,而是立即释放。
关于(1),例如可以考虑提高加热温度和调整加热时间。在实施方式1中,综合判断对周围部件的影响或成本、节能性、安全性等的影响,加热温度设定为140℃~120℃,将加热时间设定为一小时。即,虽然对性能有影响,但对于实施方式1,更注重其他因素而进行决定。尤其是关于加热时间,从使用性的观点出发需要设定在16个小时以内,考虑到除臭单元62的加热劣化,该加热时间被限制在0.5~4小时。关于(2),在本实施方式1中,选定了氧化锰作为氧化催化剂。作为一种考虑方法,知道催化剂的量越减少,就越难以生成乙酸,但减少催化剂的量,氨或硫化物的除去性能就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考虑到与其他臭气成分的平衡之后被承载的成分(催化剂成分+吸附剂)中,使氧化锰的重量比率为5wt%~10wt%。
关于(3),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上所述,作为吸附剂,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比为60以上的疏水性沸石。由于亲水性物质进行吸水,因此存在吸水的地方也吸附乙酸,使测量数据容易产生误差的缺点。另外,亲水性的物质吸附容量大,但也存在积聚乙酸,当达到极限时一下子释放出来的缺点。而疏水性的物质没有像上述亲水性那样的缺点,不积聚乙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即使由氧化锰生成乙酸,在乙酸被积聚到能够感觉到酸臭味之前就能够释放。尤其是,发现了为了得到上述效果,作为标准的程度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比为60,在实施方式1中限定为该数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氧化锰之外的90~95wt%由疏水性沸石、微量的氧化锌构成。但是,例如除了疏水性沸石,作为在150℃以下没有活性、没有氧化性能的物质,也能够混合例如氧化锌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氧化锰和疏水性沸石确定为上述比例。但是,氧化锰或疏水性沸石的结晶结构等的情况也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比例。即,最好在测量上述乙酸转化率的同时,一边观察与目标的臭气成分除去性能的平衡一边确定最佳混合比。
通过如上所述地形成除臭装置A的每个部分,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不减少除臭单元62的吸附容量,就能够抑制乙醇的氧化降解产物即乙酸的产生。因此,即使在乙醇多的环境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吸附除去对象臭气成分,能够提供使用者能够感觉到除臭效果的除臭装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除臭单元62的乙酸转化率被抑制为在整个除臭单元62中平均为15%以下,因此,能够使再生动作即使在臭气阈值比原来的臭气成分低且容易生成人在感官上闻到作为异味的物质(例如乙醇的中间生成物的乙酸)的低的温度下,也不发生重新释放在正常的除臭运转时生成的乙酸等问题。另外,由于能够提供即使是低温加热不到200℃的相对较低温度的再生动作,使用者也能够感觉到除臭效果的除臭装置,因此,与高温加热再生控制相比,能够抑制除臭单元吸附的物质产生异常的放热反应,从而能够抑制再生动作中的过度升温引起的除臭单元62劣化等的并发。另外,由于不需要减少吸附剂的添加量,因此,能够提供在短时间内也能够感觉到吸附除去性能的除臭装置。
此外,在除臭单元62的再生动作中,优选在达到再生动作所需要的加热温度α之前,预先以更低的温度对除臭单元62进行加热。由此,在达到高温的加热温度α时,成为过度升温的原因的物质的剩余量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因过度升温引起的除臭单元62劣化。但所述的比加热温度α更低的温度不应是这些吸附的臭气物质进行氧化分解、大量生成臭气强度更高的恶臭物质的条件,必须鉴于除臭装置的使用环境等,适当地决定加热时间和详细的控制规范。
另外,除臭单元62的再生动作优选以24小时内一次以上等适度的间隔实施。由此,除臭单元62吸附的物质容易释放,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异常升温。这是因为吸附物质越发积聚,即使在将加热器63a加热至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氧化分解反应产生的放热量也增加,因此容易发生异常升温。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由于形成能够改变除臭单元62与对该除臭单元62进行局部加热的加热单元63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能够使加热单元63小型化。该加热单元63的小型化的优点是,例如,不需要为了能够可靠地对除臭单元62的整个区域进行加热处理而设置面对除臭单元62的整个区域那样的大型加热器,能够使结构简化或降低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由于形成能够改变加热单元63与除臭单元62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在对除臭单元62的整个区域进行除臭时,改变除臭单元62与加热单元63相对的部位即可,加热单元63不需要覆盖除臭单元62的整个区域。即,除臭单元62与加热单元63始终相对的部位是有限的部分,因此,在除臭单元62中流动的空气的流动不受加热单元63阻碍的区域成为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向除臭单元62流动更多的空气,因此,能够在一次中从空气中除去更多的臭气。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由于形成能够改变除臭单元62与加热单元63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加热单元63与除臭单元62的各部位相对并加热。由此,能够减少除臭单元62的各部位之间的加热不均,因此能够高效率地恢复除臭单元62的除臭能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除臭装置A的吸入口11形成在主体的前表面,吹出口42形成在主体的侧面、顶面或背面的任意一方。根据这样的结构,形成大的开口的吸入口11容易与臭气的产生源相对,因此能够迅速地吸入臭气,从室内空气中除去臭气。另外,由于吹出口42形成在主体的侧面、顶面或背面的任意一方,因此清洁后的空气难以流入臭气的产生源,能够防止臭气扩散。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除臭单元62被可转动地支承在主体外壳C上,加热单元63与除臭单元62的表面接近,被固定在主体外壳C上。由此,搭载有作为放热部位的加热器63a的加热单元63在主体外壳C的内部不进行移动,因此,不需要考虑用于放热而供电的导线的布局或由于高温部位在主体外壳C的内部改变位置而需要在主体外壳C内部的大范围的防热措施。另外,除臭单元62进行转动,从而改变与加热单元63相对的面,因此,使除臭单元62只向一个方向移动,就能够使除臭单元62的整个表面均匀地与加热单元63相对。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由于除臭单元62的形状被形成为圆盘形,因此,相对于从除臭单元62的旋转轴向看的面积,能够使除臭单元62进行旋转的旋转区域最小。即,能够缩小主体外壳C内部的除臭单元62的设置区域。
另外,除臭单元62通过进行旋转从而改变与加热单元63相对的面,因此,如果除臭单元62的形状是圆盘形,加热单元63的加热器63a在除臭单元62的径向的大小至少与除臭单元62的旋转半径相同或更小,能够对除臭单元62的多个区域进行加热。
此外,由于除臭单元62的形状是圆盘形,因此,既具有实现上述效果的结构,又能够更大地形成能够对矩形开口的主体外壳C的开口面积进行除臭的区域。由此,更多的空气能够通过除臭单元62而流动,因此既能够保持除臭能力又能够增加风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在除臭单元62上,使具有排泄物臭的吸附和氧化分解功能的催化剂涂布或浸渍在表面。由此,能够形成能够迅速地除去宠物异味、医院、护理设施或护理现场等的护理气味,并且通过加热能够有效地进行氧化分解的除臭装置。尤其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从更多的空气中除去臭气,因此,能够迅速地解决医院或护理设施等有很多人使用的地方的护理等的气味的麻烦。
此外,沸石在表面具有细孔,对象气体的吸附面积大,因此吸附容量增大。因此,作为在过滤器载体上进行承载吸附并除去对象气体的介质是有效的。另外,由于通过加热不发生吸附气体的氧化分解,因此,即使吸附了乙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乙酸等酸臭味在使除臭装置运转时被重新释放。另一方面,也有不适合作为硫化氢或甲硫醇等硫黄化合物的吸附载体的沸石。由于排泄物臭也包含硫化氢或甲硫醇等硫黄化合物,因此,这种情况下,优选另外在沸石上混合用于除去硫黄化合物的吸附剂。
氧化锌与沸石相比表面积小所以吸附容量小,但作为硫化氢或甲硫醇等的硫黄化合物的吸附剂是有效的,这也是普遍周知的。由于吸附力强,因此在不到200℃的稍低温下的再生工序中,硫黄化合物也不解吸,在正常的除臭装置的运转中,即在除臭单元62的通风运转中,硫黄化合物也不会重新释放,作为吸附剂是有效的。因此,能够抑制硫黄化合物的重新释放导致的异味的产生。
锰氧化物除了通过加热对吸附物进行氧化分解的催化剂作用以外,也作为吸附剂发挥作用。因此,通过使所吸附的物质氧化分解成无臭物质,从而在运转除臭装置时,能够抑制吸附臭气的重新释放。但是,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那样,在不到200℃的相对低的温度范围内使其反应的情况下,根据物质的不同,变化成在比原物质更低的浓度下更容易察觉气味的物质,这将可能成为当除臭装置运转时被重新释放、产生异味的原因,因此需要留意调配量和加热时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送风单元的送风风扇44位于通风路R的内部,除臭单元62在通风路R中位于送风风扇44的上游侧,加热单元63位于送风风扇44与除臭单元62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为了降低在除臭单元62和送风风扇44的风扇开口44d的周围产生的压力损失(空气流动的损失)而设置的空间作为用于设置加热单元63的空间来使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加热单元63具有与除臭单元62相对的一侧形成开口、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63b和位于该外壳63b的内部空间、通过开口放射热的加热器63a,加热器63a设定成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使除臭单元62的相对的部分上升到预先设定的温度的加热能力。由此,能够除去除臭单元62吸附的臭气。另外,上述外壳63b的形状形成为扇形。由此,能够使覆盖除臭单元62的面积为所需要的最小限度。此外,以使除臭单元62旋转时的一次的旋转角度为标准形成扇形的张角。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在控制部47内置有在预先设定的时机驱动位置变更单元的驱动单元、使除臭单元62旋转的控制程序。由此,在加热除臭单元62时,能够通过控制部47使除臭单元62的需除臭的部位自动地与加热单元63相对。
另外,上述控制程序具有这样的处理步骤,即在预先设定的时机驱动驱动单元,使除臭单元在旋转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之后停止,在该停止状态下向加热单元通电预先设定的时间。由此,能够通过控制部47自动控制从除臭单元62的旋转到加热的一系列的动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在通风路R上,在除臭单元62的上游侧设置作为粉尘过滤器的HEPA过滤器12和预过滤器13,在主体外壳C的前表面可拆装地安装具有透气性的框架即前面板10,在将该框架从主体外壳C上拆下的状态下,可将粉尘过滤器向主体外壳C前方取出。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从主体外壳C的前侧拆装粉尘过滤器,因此,能够提高容易附着大的灰尘的粉尘过滤器的维护性。
另外,通风路R在除臭单元62的下游侧向上方弯曲,并且在该弯曲部设置送风风扇44。该送风风扇44构成为多翼式风扇,其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将从主体外壳C的正面侧导入的空气送向上方。根据这样的多翼式风扇(散热风扇),从风扇的旋转轴向吸入空气,然后向风扇的径向方向排出吸入的空气,因此,能够产生使室内空气从主体外壳C的前表面向后方的直线的流动,并且能够向着吹出口42高效率地改变风的朝向。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加热单元63以位于除臭单元62的旋转中心的下侧的方式安装在主体上。这样,通过将具有加热器63a等并有一定重量的加热单元63设置在低的位置,从而能够降低除臭装置A的重心。由此,能够形成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地板上的除臭装置A。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A,开口65a的位置位于主体外壳C的正面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主体外壳C的主视时的投影面积X与开口65a的主视时的面积Y的关系构成为“Y≧0.6X”。该关系是相对于主体外壳C的主视时的面积,开口65a吸入口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入室内空气的关系,能够形成能更多地吸入室内空气后使其向除臭单元62流动的除臭装置。
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除臭单元62也能够将吸附剂和催化剂成分相对于通风方向分成两层,承载在另外的载体上。此时,承载催化剂成分的除臭单元(以下为第一除臭单元)需要与加热单元63相对地设置,但承载吸附剂的除臭单元(以下为第二除臭单元)可以不在加热单元63附近。但是,当不将第二除臭单元设置在加热单元附近的情况下,即不进行承载吸附剂的除臭单元的再生动作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定期更换该第二除臭单元,因此优选配置在使用者容易进行更换的位置。
另外,优选第一除臭单元也承载吸附剂。此外,作为吸附剂使用多个成分的情况下,既可以按照与第二除臭单元的吸附剂相同配方、放入等量,也可以只混合一部分的成分。尤其是,沸石与催化剂成分相比往往表面积大,因此,对不断储存需要氧化分解的臭气成分有效。催化剂进行氧化分解反应的情况下,吸附剂吸附的物质通过加热进行解吸,通过催化剂进行反应加速氧化分解。催化剂的反应速度也是与臭气物质的接触概率的问题,因此,催化剂周边的浓度越高,反应效率就越高。选择哪种吸附剂,也要根据必要的氧化分解能、除臭单元的方式和加热温度、空气是否流动等,因此,需要适当地选择最佳材料。
将承载催化剂成分的第一除臭单元与承载吸附剂的第二除臭单元分别设置,由此,即使在催化剂成分中毒的臭气大量存在的环境下也能够有效地进行除臭处理。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第一除臭单元上层的第二除臭单元预先除去对象臭气,从而能够抑制在除臭装置的运转中产生异味。
附图标记说明
A除臭装置,C主体外壳,R通风路,10前面板,11吸入口,12HEPA过滤器,13预过滤器,20前壳,21框架,23隔板,26操作部,40后壳、42吹出口,44送风风扇,45隔板,46百叶窗,46a风向板,46连杆机构,47控制部(控制单元),60除臭部,61框架,62除臭单元,63加热单元,64驱动单元,65中隔板,65d盖体。

Claims (16)

1.一种除臭装置,具备:
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具有向着外部开口的吸入口和吹出口,并形成有从该吸入口向该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
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内置于所述主体外壳,向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吹出口的所述通风路导入室内空气;
除臭单元,所述除臭单元设置于所述通风路的途中,被导入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除臭单元;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除臭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相对地配置,在200℃以下对所述除臭单元进行加热;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的动作,
所述除臭单元由对所吸附的物质不进行氧化分解的吸附剂、对所吸附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催化剂成分、以及承载所述吸附剂和所述催化剂成分的载体构成,
所述除臭单元构成为在吸附乙醇并以120℃~140℃的加热温度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加热的情况下,乙酸转化率在15%以下,所述乙酸转化率表示从所述除臭单元释放的乙酸的摩尔量相对于所吸附的乙醇的摩尔量的比例,
所述催化剂成分由锰氧化物形成,
所述除臭单元构成为,所述锰氧化物相对于所述载体承载的成分的重量比为5wt%~1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比率至少在60以上的疏水性沸石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由氧化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120℃~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除臭单元是非接触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改变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除臭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位置变更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所述位置变更单元的动作的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内置有在预先设定的时机驱动所述位置变更单元,使所述除臭单元旋转的控制程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包括如下处理步骤:在预先设定的时机驱动所述位置变更单元,使所述除臭单元旋转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之后停止的处理步骤;以及
在该停止状态下使所述加热单元以预先设定的时间通电的处理步骤。
9.一种除臭装置,具备:
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具有向着外部开口的吸入口和吹出口,并形成有从该吸入口向该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
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内置于所述主体外壳,向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吹出口的所述通风路导入室内空气;
除臭单元,所述除臭单元设置于所述通风路的途中,被导入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除臭单元;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除臭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相对地配置,在200℃以下对所述除臭单元进行加热;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的动作,
所述除臭单元由对所吸附的物质不进行氧化分解的吸附剂、对所吸附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催化剂成分、以及承载所述吸附剂和所述催化剂成分的载体构成,
设定了所述催化剂成分相对于所述载体承载的成分的重量比、在所述再生动作中所述加热单元进行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从而在利用所述加热单元对所述除臭单元进行加热的再生动作中,使乙酸转化率在所述再生动作中平均在15%以下,所述乙酸转化率是从所述除臭单元释放的乙酸的摩尔量相对于所述催化剂成分吸附的乙醇的摩尔量的比例,
所述催化剂成分由锰氧化物形成,
所述除臭单元构成为,所述锰氧化物相对于所述载体承载的成分的重量比为5wt%~10wt%。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比率至少在60以上的疏水性沸石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由氧化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温度被设定为120℃~140℃,所述加热时间被设定为1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除臭单元是非接触的。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改变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除臭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位置变更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所述位置变更单元的动作的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内置有在预先设定的时机驱动所述位置变更单元,使所述除臭单元旋转的控制程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包括如下处理步骤:在预先设定的时机驱动所述位置变更单元,使所述除臭单元旋转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之后停止的处理步骤;以及
在该停止状态下使所述加热单元以预先设定的时间通电的处理步骤。
CN201480041876.9A 2013-07-25 2014-07-22 除臭装置 Active CN105451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3/070235 2013-07-25
PCT/JP2013/070235 WO2015011819A1 (ja) 2013-07-25 2013-07-25 脱臭装置
PCT/JP2014/069365 WO2015012278A1 (ja) 2013-07-25 2014-07-22 脱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782A CN105451782A (zh) 2016-03-30
CN105451782B true CN105451782B (zh) 2018-05-15

Family

ID=5239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876.9A Active CN105451782B (zh) 2013-07-25 2014-07-22 除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7017B2 (zh)
JP (2) JP6156498B2 (zh)
CN (1) CN105451782B (zh)
TW (1) TWI543783B (zh)
WO (2) WO2015011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1819A1 (ja) * 2013-07-25 2015-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脱臭装置
JP6319343B2 (ja) * 2016-02-25 2018-05-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設備機器
JP6229772B1 (ja) * 2016-07-28 2017-11-1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吸着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清浄機
US11473286B2 (en) 2017-03-02 2022-10-18 Hound Tech Llc Filtration assembly for reducing malaodors in air and aerosolized waste from toilets
JP6930174B2 (ja) * 2017-03-29 2021-09-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US10603630B2 (en) * 2017-08-03 2020-03-31 Eric Rodriguez Microwave oven deodorant device
JP2020044143A (ja) * 2018-09-20 2020-03-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脱臭機
CN110813029B (zh) * 2019-11-06 2022-01-04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除臭装置和智能座便器
US11260141B1 (en) 2020-09-23 2022-03-01 Yalonda Clardy Deodorizing attachment for a fan
USD1019918S1 (en) * 2020-11-26 2024-03-26 Shenzhen Tri-Tech Technology Co., Ltd. Air purifie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5928A (ja) * 1996-02-09 1997-08-19 Denso Corp 車輌空調用脱臭触媒およびその再生方法
JPH10165808A (ja) * 1996-12-06 1998-06-23 Nikki Universal Co Ltd 改良脱臭剤
JPH10277365A (ja) * 1997-04-04 1998-10-20 Daikin Ind Ltd 空気浄化用触媒構造体
JPH11197456A (ja) * 1998-01-07 1999-07-27 Daikin Ind Ltd 触媒ヒ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除湿器
JP2001254421A (ja) * 2000-03-14 2001-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イレ用脱臭機
JP2006068662A (ja) * 2004-09-03 2006-03-1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臭気成分を含む排ガスの処理方法
JP2007111312A (ja) * 2005-10-21 2007-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臭体および脱臭体を用いた脱臭装置
JP2008221174A (ja) * 2007-03-15 200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機
JP2010524628A (ja) * 2007-04-23 2010-07-22 エンビオ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再生脱臭フィルターを備えた空気浄化器及びこの空気浄化器の再生脱臭フィルターの再生方法
JP2010240233A (ja) * 2009-04-08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空気清浄機
CN102476029A (zh) * 2010-11-29 2012-05-30 杰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催化剂净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9963A (ja) * 1990-07-20 1992-03-13 Hitachi Ltd 脱臭装置
JP3078850B2 (ja) * 1990-12-28 2000-08-21 日揮ユニバーサル株式会社 ゼオライト含有吸着組成物およびこの吸着組成物を含む吸着分解組成物
JPH05192535A (ja) * 1992-01-22 1993-08-03 Kawasaki Heavy Ind Ltd 排ガスの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JPH08243383A (ja) 1995-03-10 1996-09-24 Nikki Universal Co Ltd 疎水性脱臭材およびその再生方法
JPH0956799A (ja) 1995-08-24 1997-03-04 Kuraray Chem Corp 自己再生型吸着剤
JP2001017822A (ja) 1999-07-06 2001-01-23 Yasuhiko Arai 脱臭装置
JP2002028489A (ja) * 2000-07-14 2002-01-29 Toyobo Co Ltd アルデヒド類吸着分解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69467B2 (ja) * 2004-07-15 2012-11-07 日揮ユニバーサル株式会社 有機窒素化合物含有排ガスの浄化用触媒、および同排ガスの浄化方法
CN102099115B (zh) 2008-07-14 2015-01-21 日挥通用株式会社 脱臭催化剂和使用其的脱臭方法、以及该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JP2011024896A (ja) 2009-07-28 2011-02-10 Fujitsu General Ltd 脱臭装置
WO2012167280A1 (en) * 2011-06-03 2012-12-0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anganese oxide and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for removing particle, voc or ozone from a gas
JP2013198662A (ja) * 2012-03-26 2013-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脱臭装置
WO2015011819A1 (ja) * 2013-07-25 2015-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脱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5928A (ja) * 1996-02-09 1997-08-19 Denso Corp 車輌空調用脱臭触媒およびその再生方法
JPH10165808A (ja) * 1996-12-06 1998-06-23 Nikki Universal Co Ltd 改良脱臭剤
JPH10277365A (ja) * 1997-04-04 1998-10-20 Daikin Ind Ltd 空気浄化用触媒構造体
JPH11197456A (ja) * 1998-01-07 1999-07-27 Daikin Ind Ltd 触媒ヒ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除湿器
JP2001254421A (ja) * 2000-03-14 2001-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イレ用脱臭機
JP2006068662A (ja) * 2004-09-03 2006-03-1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臭気成分を含む排ガスの処理方法
JP2007111312A (ja) * 2005-10-21 2007-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臭体および脱臭体を用いた脱臭装置
JP2008221174A (ja) * 2007-03-15 200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機
JP2010524628A (ja) * 2007-04-23 2010-07-22 エンビオ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再生脱臭フィルターを備えた空気浄化器及びこの空気浄化器の再生脱臭フィルターの再生方法
JP2010240233A (ja) * 2009-04-08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空気清浄機
CN102476029A (zh) * 2010-11-29 2012-05-30 杰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催化剂净化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ANES study of electronic and structural nature of Mn-sites in manganese oxides with catalytic properties;Santiago J.A. Figueroa等;《Catalysis Today》;20051030;第107-108卷;第854页第1段及图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012278A1 (ja) 2017-03-02
JP2017086977A (ja) 2017-05-25
CN105451782A (zh) 2016-03-30
US20160250370A1 (en) 2016-09-01
US10207017B2 (en) 2019-02-19
TW201529106A (zh) 2015-08-01
JP6156498B2 (ja) 2017-07-05
WO2015012278A1 (ja) 2015-01-29
WO2015011819A1 (ja) 2015-01-29
JP6299896B2 (ja) 2018-03-28
TWI543783B (zh) 2016-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782B (zh) 除臭装置
TWI311070B (zh)
WO2007010972A1 (ja) 空気調節装置
JP5201275B1 (ja) 空気清浄機
JP6217810B2 (ja) 空気清浄機
JP5310791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TWI544184B (zh) 空氣清淨機
JP2008221174A (ja) 除湿機
JP2007107808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83326A (ja) 脱臭装置
JP2020141887A (ja) 脱臭装置及び空気清浄機
JP6092733B2 (ja) 設備機器
JP5704154B2 (ja) 脱臭装置
TW201319482A (zh) 空氣清淨機
JP2012183087A (ja) 脱臭装置
JPH09170783A (ja) 空気調和機
EP1775013B1 (en) Air conditioner using deodorising composition with cobalt oxide
JP2011144946A (ja) 油煙除去装置
JP2002306579A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106139751A (zh) 主动式室内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JP2012196357A (ja) 脱臭装置
JP2008228831A (ja) 脱臭装置
JP2002017835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2014233535A (ja) 脱臭装置
JP2001070734A (ja) 空気浄化装置、空気清浄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