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9482A - 空氣清淨機 - Google Patents

空氣清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9482A
TW201319482A TW101118656A TW101118656A TW201319482A TW 201319482 A TW201319482 A TW 201319482A TW 101118656 A TW101118656 A TW 101118656A TW 101118656 A TW101118656 A TW 101118656A TW 201319482 A TW201319482 A TW 2013194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odorizing element
air
light
deodorizing
he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4351B (zh
Inventor
Yoshitaka Akari
Yousuke Kuge
Toshiyuki Yanai
Akihisa Sato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19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9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4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43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085Smell or pollution preven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6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oving adsorbents, e.g. rotating b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5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odo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40Nitrogen compounds
    • B01D2257/406Ammo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90Odorous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708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0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 B01D2259/40083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 B01D2259/40088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by heating
    • B01D2259/40096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by heating by us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08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cleaning air in buil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68Removing 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B01D53/8603 - B01D53/866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在空氣清淨機A,包括:本體,係形成朝向外部開口的吸入口11及吹出口42,並具有將該吸入口11與該吹出口42連通的通風路R;送風手段44,係內建於本體,並對從吸入口11至吹出口42的通風路R導入室內空氣;脫臭元件62,係設置於通風路R,且所導入的空氣可通過;加熱單元63,係對脫臭元件62局部地加熱;位置變更手段64,係變更該加熱單元63與脫臭元件62之相對位置關係;及控制手段47,係控制送風手段44、加熱單元63及位置變更手段64的通電;脫臭元件62係構成為藉由利用加熱單元63加熱而恢復脫臭功能;設置偵測加熱單元63與脫臭元件62之相對位置的角度偵測手段71、72、62d。

Description

空氣清淨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空氣清淨機,該空氣清淨機係使藉送風裝置向本體內部所吸入之室內空氣通過脫臭部,藉此,除去空氣中的臭味成分,而進行室內空氣的脫臭。
自以往,有一種空氣清淨機,係包括:本體外殼;空氣吸入口,係形成於該本體外殼的前面;空氣吹出口,係形成於本體外殼的上面後部;風扇,係設置於本體外殼內,並用以從空氣吸入口吸入空氣後向空氣吹出口吹出;風扇馬達,係用以驅動該風扇;及集塵過濾器,係設置於風扇的上游側,並用以捕集所吸入之空氣中的塵埃;在空氣吹出口的附近,包括:脫臭部,係使觸媒附著於用以吸附臭味成分之吸附材料的表面而成;及加熱部,係為了使該脫臭部的脫臭功能恢復而加熱。
這種空氣清淨機係藉由驅動風扇,而從空氣吸入口將室內空氣取入本體外殼內部,再以集塵過濾器除去塵埃後,藉由使消臭部的吸附材料吸附流至消臭部之室內空氣中的臭味成分,而進行室內空氣的脫臭。
而且,吸附臭味之脫臭部的吸附材料可藉由利用加熱部加熱,而除去臭味成分。結果,可恢復吸附材料的脫臭功能(例如專利文獻1)。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38126號公報(第1圖)
可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空氣清淨機,因為是藉由對吸附材料加熱而除去吸附材料所吸附之臭味之加熱部的加熱器固定地設置於吸附材料,所以形成加熱器與吸附材料的距離接近的部分與遠離的部分。
因此,接近加熱器之吸附材料的部位係因為可高效率地加熱,所以可除去臭味,但是對遠離加熱器之吸附材料的部位,可能來自加熱器的熱未高效率地傳導,而具有未確實地完全除去臭味的可能性。
因此,在這種構成,因為無法使吸附材料之吸附臭味的性能充分地恢復,所以可能引起空氣清淨機之脫臭功能的降低。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所示之問題點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清淨機,係可使室內空氣的臭味高效率地減少,又,可高效率地恢復吸附臭味之吸附材料的功能。
為了解決該課題,在空氣清淨機,包括:本體,係形成朝向外部開口的吸入口及吹出口,並具有將該吸入口與該吹出口連通的通風路;送風手段,係內建於本體殼,並對從吸入口至吹出口的通風路導入室內空氣;脫臭元件, 係設置於通風路,且所導入的空氣可通過;加熱單元,係對脫臭元件局部地加熱;位置變更手段,係變更該加熱單元與脫臭元件之相對位置關係;及控制手段,係控制送風手段、加熱單元及位置變更手段的通電;脫臭元件係構成為藉由利用加熱單元加熱而恢復脫臭功能;設置偵測加熱單元與脫臭元件之相對位置的角度偵測手段。
又,該角度偵測手段係由感測器所構成,該感測器係具有與配置於脫臭元件的角度板相對向之發光部與受光部,並藉由以受光部檢測出角度板遮蔽來自發光部的光,而偵測角度。
若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空氣清淨機,該空氣清淨機係取入更多的室內空氣,並可使室內空氣之臭味高效率地減少,又,可高效率且確實地恢復吸附臭味之吸附材料的功能。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
參照第1圖至第6圖,本實施形態的空氣清淨機A由構成外廓的本體外殼C、與設置於該本體外殼C之脫臭部60等各種功能零件所構成。
該本體外殼C係形成藉樹脂所形成的箱形,並由前面板10、前外殼20及後外殼40等的複數個零件所構成。
前外殼20係正面圖形狀為長方形,並以具有既定進深寬度之框形的機架21為基體所構成。長方形的前開口22形成於該機架21的前面,而後面的開口部被隔板23覆蓋。
而且,在該隔板23,形成朝向後方開口的圓形後開口24。即,前外殼20成為將前開口22與後開口24連通之狀態。
此外,隔板23的後開口24係將喇叭口形成於後述之送風風扇44之風扇開口44d的周圍。
其次,前外殼20之機架21的下邊係藉由整體上比左右的兩邊向前方突出,而形成下突出部25。
又,機架21的上邊係藉由比左右的兩邊向前方突出,而形成上突出部28,在上邊之上部的前側,設置由複數個操作按鈕或形成顯示部之LED等所構成的操作部26。
而且,對應於該操作部26,將組裝這些操作按鈕或LED的操作基板(未圖示)設置於機架21之上邊的上部內側。此外,該操作基板係與後述的控制部47以電性連接。
其次,前面板10係正面圖形狀為長方形,並構成為可從正面覆蓋前外殼20之前開口22的形狀。
又,藉由將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縫隙形成於前面板10的前面,而形成在前面板10之前後方向連通的空氣吸入口11(以下稱為吸入口11)。即,前面板10係以在前後方向貫穿而空氣可流動的方式確保透氣性。
其次,後外殼40係正面圖形狀為長方形,並構成箱形,該箱形係前開口41形成於前面,成為空氣吹出口42(以 下稱為吹出口42)的開口形成於上面,後面43被封閉。
而且,在後面43,設置:送風風扇44,係用以將室內空氣取入空氣清淨機內部的送風手段;及渦形的隔板45,係形成將從該送風風扇44所流下的空氣導向吹出口42的風路。
又,在隔板45的下側,在由後外殼40與隔板45所形成的空間,設置根據既定程式控制空氣清淨機A之各部的控制部47。
進而,在是後外殼40之內側的上部之吹出口42的附近,設置百葉窗46,該百葉窗46係用以改變從吹出口42向室內吹出之空氣的風向,或關閉吹出口42。
此外,以不會直接接觸百葉窗46的方式將格子安裝於吹出口42的開口部分。
其次,送風風扇44使用多翼式風扇(sirocco fan),該風扇係使用相對轉向安裝具有既定寬度之多片葉片的多翼葉片。即,送風風扇44係在距離轉軸既定半徑之位置具有多片葉片44a。
而且,送風風扇44係將使葉片44a進行轉動驅動的馬達44b以其轉軸44c的方向朝向前方並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裝於後外殼40的後面43。
又,周圍被葉片44a所包圍之風扇開口44d係朝向前方開口。
藉由依此方式將送風風扇44安裝於後外殼40,送風風扇44從位於轉軸44c之軸向之前方的風扇開口44d吸入 空氣,並向包含送風風扇44的上方之送風風扇44的徑向吹出空氣。
其次,隔板45係以包圍送風風扇44之周圍的方式從後外殼40的後面43大致垂直地豎立,並使一端與吹出口42的右端42a連接,使另一端與吹出口42的左端42b連接。
即,隔板45係以包圍送風風扇44的周圍,並端部與空氣吹出口42連接成袋狀的方式配置於後外殼40。
百葉窗46係由以下之構件所構成,複數片板狀的風向板46a;連桿機構46c,係分別連結該複數片風向板46a並使風向板46a轉動至既定角度;及驅動該連桿機構46c之馬達等的驅動部(未圖示)。
而且,百葉窗46係以在吹出口42的開口隔著既定間隔並各自平行的方式排列配置複數片板狀的風向板46a,各片風向板46a係以形成於該風向板46a之兩端的軸46d軸支於吹出口42。
此外,驅動連桿機構46c的驅動部係與後述的控制部47連接,並因應於空氣清淨機A之狀態,被既定程式驅動,藉此,變更百葉窗46的方向。
其次,參照第7圖至第8圖,脫臭部60係藉由使空氣清淨機A之內部所取入的室內空氣通過,而從空氣內部消除臭味的部位,並包括:框體61,係成為設置各種零件的基體;脫臭元件62;加熱單元63,係對該脫臭元件62局部地加熱;及驅動手段64,係驅動脫臭元件62而變更加 熱單元63與脫臭元件之相對向部位之相對位置關係的位置變更手段。
首先,框體61係正面圖形狀為長方形,並具有既定進深寬度之框形的機框。而且,框體61的外形係可嵌入前外殼20之前開口22之內部的大小。
又,以遮蔽框體61之開口的方式(在前後隔開開口)將中隔板65設置於框體61的內部。
而且,與框體61的前後連通之圓形的開口65a形成於中隔板65。中央支撐體65b位於該開口65a的中心,從該中央支撐體65b成放射狀地形成複數個與開口65a之開口邊連接的樑部65c。該樑部65c係支撐中央支撐體65b。又,向後方突出的軸65j設置於中央支撐體65b。
又,在是軸65j的附近並連接中央支撐體65b與樑部65c的部位,設置光感測器70。該光感測器70係由發光部71與受光部72所構成。又,發光部71與受光部72係以軸65j為基準,配置成在開口65a之徑向排列並隔著既定間隔相向。
該光感測器70係與控制部47連接,並在受光部72檢測出發光部71所放射之光的情況(ON狀態),將檢測信號送至控制部47。
進而,空氣可流入開口65a的框65h設置於開口65a的前側。該框65h係用以防止使用者直接接觸後述的脫臭元件62。
進而,在中隔板65的背面(後面),以包圍開口65a的 方式形成朝向後方所豎立之環狀的引導部65e。
在該引導部65e的邊緣,以向開口65a之內側突出的方式設置承受部65f,該承受部65f係在將後述的脫臭元件62安裝於該引導部65e時承受脫臭元件62。
此外,引導部65e位於圓形開口65a之圓形開口緣的外側。即,在開口65a的邊緣與引導部65e之間,形成間隙r。又,引導部65e所形成之環的直徑係可將設置後述之各部的脫臭元件62保持於內部之程度的大小。
而且,是中隔板65的開口65a之中央支撐體65b的下方區域,並以中央支撐體65b為中心藉左右一樣地擴大之既定張開角度所形成的扇形區域係被扇形的蓋體65d所覆蓋。
此外,該蓋體65d係由不銹鋼所形成,並從中隔板65的後面側(背面側)藉螺絲等固定於樑部65c。
又,蓋體65d係配置成位於經由(隔著)脫臭元件62與後述之加熱單元63相對向的位置,並在與加熱單元63之加熱器單元63a相對向的狀態,成為可覆蓋加熱器單元63a的大小。即,藉由加熱單元63與蓋體65d相對向,而形成後述之脫臭元件62的加熱空間。
此外,對蓋體65d施加用以提高熱輻射率之黑色的耐熱塗裝。
其次,參照第9圖,脫臭元件62係平面形狀為圓板形狀,並係以黏結劑將觸媒塗布或浸泡於藉陶瓷或鋁所形成並形成如蜂巢的開口之複數個開口的蜂巢式心板。
此外,該觸媒係使用白金系或錳等之具有吸附臭味(尤其氨臭味)之性質的觸媒。
又,開口部62c形成於脫臭元件62的中心部,在脫臭元件62設置於框體61時是朝向前方之面的前面,設置保持脫臭元件62之由不銹鋼所形成的元件架62a。
在該脫臭元件62,在距離脫臭元件62之中心(開口部62c的中心)既定距離的位置,設置複數個角度板62d。角度板62d係對脫臭元件62之面垂直地立設,各個角度板62d的面係朝向脫臭元件62的中心。
又,各個角度板62d係位於與脫臭元件62之中心相同之距離的位置,並設置成與相鄰的角度板62d隔著既定間隔。即,這些複數個角度板62d係在脫臭元件62的中心,以包圍該中心的方式配置成環狀。
又,在本實施形態,各個角度板62d係相鄰地配置成在脫臭元件62的中心張開角度θ間隔45度。
此外,脫臭元件62之中心與角度板62d的距離係比上述之中央支撐體65b(軸65j)的中心與發光部71的距離長,並比中央支撐體65b的中心與受光部72的距離短。
在此,因為如上述所示所示脫臭元件62係藉蜂巢式心板所形成,並在設置於前面的元件架62a形成既定開口,所以空氣可在脫臭元件62的內部在前後方向貫穿地流動。
進而,以包圍脫臭元件62的方式將齒輪部62b設置於脫臭元件62的周緣。
包含該齒輪部62b之脫臭元件62的直徑構成為比形成 於中隔板65之圓形開口65a的直徑大。
其次,參照第12圖至第13圖,加熱單元63係由以下之構件所構成,加熱器單元63a,係對脫臭元件62加熱之加熱手段;及外殼63b,係具有將該加熱器單元63a收容於內部之既定內部空間。
該加熱器單元63a係與控制部47以電性連接,並因應於空氣清淨機A之狀態受到通電控制。
又,加熱器單元63a係由板狀的發熱部63f、及對該發熱部63f加熱的加熱器部63g所構成。進而,發熱部63f的平面形狀係形成扇形,並對表面施加用以提高從加熱器63g所接受之熱的輻射率的耐熱塗裝(黑色)。
即,加熱器單元63a係板狀的發熱部63f接受在加熱器部63g所產生之熱,並從板面整體輻射熱,藉此,對相對向的脫臭元件62均勻地加熱。
而且,加熱器單元63a係設定成在被通電既定時間的情況,可使與從加熱器單元63a經由既定間隙所配置之脫臭元件62相對向的部位上昇至可除去脫臭元件62所吸附之臭味之既定溫度的加熱性能。
此外,加熱器63g使用係以鈦酸鋇為主成分之半導體陶瓷的PTC加熱器。
該PTC加熱器係具有自我溫度控制性,因為不需要來自外部的溫度控制,不是如恆溫器般進行斷續的控制,所以不會產生火花或雜訊,而可穩定地使用。
其次,在外殼63b,形成:凹部63c,係將加熱器單元 63a保持於內部;及凸緣部63d,係從該凹部63c的開口周緣擴大。
凹部63c係形成與加熱器單元63a之平面形狀一致的扇形,並在使加熱器單元63a面臨凹部63c之開口的狀態將加熱器單元63a設置於內部。在凸緣部63d,形成在將加熱單元63安裝於既定位置時用以使螺絲貫穿的螺絲孔63e。
如以上所示構成的加熱單元63係平面形狀配合加熱器單元63a之發熱部的形狀,構成扇形,凹部63c的開口亦構成扇形。
其次,參照第7圖至第8圖,驅動手段64係位置變更手段,該位置變更手段係使脫臭元件62轉動,而變更加熱單元63與脫臭元件之相對向部位的相對向位置關係,即,變更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之脫臭元件62之部位。
驅動手段64係由馬達64a、及保持該馬達64a的托架64b所構成。齒輪安裝於馬達64a的轉軸。又,馬達64a係與控制部47以電性連接,並因應於空氣清淨機A之狀態被進行通電控制。
參照第4圖及第7圖至第8圖,以上之脫臭元件62、加熱單元63及驅動手段64係藉由如以下所示安裝於框體61,而構成脫臭部60。
首先,自框體61的背面,脫臭元件62的開口部62c以成為軸承的方式轉動自如地嵌入設置於中央支撐體65b的軸65j。即,中央支撐體65b係將脫臭元件62支撐成轉 動自如。
藉此,脫臭元件62係在脫臭元件62面臨開口65a之狀態(相向之狀態),對框體61轉動自如地配置於在框體61之背面(後面)所形成之引導部65e的內部。
而且,在引導部65e的邊緣,以向開口65a之內側突出的方式形成承受部65f。承受部65f係承受脫臭元件62的承受部,並自脫臭元件62的後方(背面)以不會大為阻礙脫臭元件62在轉向之動作的程度將脫臭元件62保持於引導部65e。
依此方式,藉由將脫臭元件62安裝於框體61,而脫臭元件62在面臨中隔板65之開口65a的狀態,被保持成在被中隔板65之背面(間隙r)、引導部65e及承受部65f包圍之空間的內部轉動自如。
此外,即使不是如上述所示以成為軸與軸承之關係的方式構成設置於中央支撐體65b的軸65j與脫臭元件62的開口部62a,亦可是藉引導部65e保持脫臭元件62的構造。
參照第10圖至第11圖,在依此方式將脫臭元件62保持於框體61之狀態,脫臭元件62之中心與角度板62d的距離係比中央支撐體65b(軸65j)的中心與發光部71的距離長,並比中央支撐體65b的中心與受光部72的距離短。因此,藉由將脫臭元件62安裝於中央支撐體65d,而角度板62d可位於發光部71和受光部72所形成之間隙。
藉此,角度板62d係可遮蔽發光部71和受光部72之直接相對向之狀態。
即,藉由脫臭元件62在由軸65j支撐下轉動,而角度板62d通過發光部71和受光部72的間隙。藉此,使發光部71和受光部72成為直接相對向之狀態(第10圖(b)之狀態),或遮蔽相對向之狀態(第10圖(a)之狀態),而可根據脫臭元件62的轉動角度,產生受光部72之光的檢測、非檢測狀態。
依此方式,構成角度偵測手段,該手段係藉由由發光部71和受光部72所構成的光感測器70與角度板62d在前後一致,而檢測出脫臭元件62所轉動的角度。
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因為角度板62d隔著既定間隔配置成從脫臭元件62的中心張開角度θ間隔45度,所以脫臭元件62每轉動45度,就遮蔽從發光部71往受光部72發出的光。
即,脫臭元件62每轉動45度,對控制部所傳送之光的檢測信號就中斷。
藉此,控制部可正確地檢測出脫臭元件62所轉動的角度。此外,若將該角度設定成更微細,可更微細地檢測出脫臭元件62所轉動的角度。
其次,在如上述所示將脫臭元件62配置於框體61之狀態,以覆蓋脫臭元件62之一部分的方式如以下所示將加熱單元63安裝於框體61。
首先,加熱單元63係從脫臭元件62的中心跨下側的部位,配置成不會妨礙脫臭元件62的轉動。
在此狀態,為了加熱單元63的加熱器單元63a直接接 近脫臭元件62並相對向,設置加熱器單元63a之凹部63c的開口朝向前方。
而且,加熱單元63係以螺絲固定於在位於脫臭元件62之開口部62c的中央支撐體65b與位於脫臭元件62之外側的中隔板65所形成的安裝位置。
此外,在此狀態,加熱單元63與蓋體65d成為經由脫臭元件62相向的位置關係。
藉由如以上所示構成,而加熱單元63固定於框體61,不會阻礙脫臭元件62在轉向的動作。
又,因為加熱單元63與蓋體65d相向地配置於框體61,所以在使脫臭元件62介於加熱單元63與蓋體65d之間的狀態,形成儲存加熱器單元63a之熱的空間。進而,因為發熱部63f被施加提高熱之輻射率的塗裝,所以高效率地輻射從加熱器63g所接受的熱。
藉此,加熱單元63構成為可對相對向之脫臭元件62的部位局部地高效率加熱。
其次,驅動手段64係在馬達64a被保持於托架64b之狀態,將托架64b固定於中隔板65。此時,安裝於馬達64a之轉軸的齒輪與設置於脫臭元件62的齒輪部62b齒合。
又,驅動手段64的配置位置係中隔板65的背面,並被開口65a與中隔板65之角65g夾住的部位。進而,設置驅動手段64的部位係被4個角65g中位於遠離加熱單元63之上方的角65g與開口65a所夾住的部位即可。
藉由依此方式設置驅動手段64,並以控制部47的通 電控制驅動馬達64a,可使脫臭元件62相對框體61轉動,而可變更脫臭元件62之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的部位。
即,可變更加熱單元63與脫臭元件62之相對位置關係。
又,因為將驅動部64設置於被開口65a與角65g夾住之位置,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在長方形的中隔板65所形成之開口65a之周圍的死空間。進而,因為將驅動手段64設置於遠離加熱單元63的位置,所以可作成驅動部64難受到從加熱單元63所產生之熱之影響的構造。
其次,如以上所示構成各部的前面板10、前外殼20、後外殼40及脫臭部60係藉由如以下所示與其他的功能零件一起組立,而構成空氣清淨機A。
首先,後外殼40係使開口41朝向前方後,安裝於前外殼20的後面。此時,設置於後外殼40之送風風扇44的開口44d係與在設置於前外殼20的隔板23所形成的後開口24成為相對向的位置關係。又,後開口24的開口中心係與送風風扇44之轉軸的軸心在前後一致。
接著,脫臭部60係將框體61從前外殼20的前開口22插入前外殼20的內部,並將框體61的外周保持於前外殼20的內部,藉此,安裝於前外殼20。
在依此方式將脫臭部60安裝於前外殼20之狀態,脫臭部60的後面側(安裝加熱單元63的位置側)配置成朝向前外殼20的後開口24,而加熱單元63位於脫臭元件62與後開口24之間。
在此,脫臭元件62、與將喇叭口形成於送風風扇44之開口44d的周圍之前外殼20的隔板23及後開口24係為了不妨礙從脫臭元件62往後開口24的流動的空氣之流動,而隔著既定間隔D相對向。
加熱單元63位於依此方式所形成之間隔D的部位。
其次,在安裝於前外殼20之脫臭部60之框體61的內側,設置是大小與框體61之開口同程度的HEPA過濾器12,並以覆蓋該HEPA過濾器12之前面的方式設置前過濾器13。
而且,藉由以被前外殼20之上突出部28與下突出部25夾住的方式將前面板10設置於前過濾器13的前面側,而構成空氣清淨機A。
此外,HEPA過濾器12係用以濾除空氣中所含之花粉、壁蝨的糞、霉菌的胞子、房子灰塵等之微細塵埃的過濾器。
又,前過濾器13係在以HEPA過濾器過濾空氣之前,預先除去空氣中所含的大塵埃之網孔粗的過濾器,係用以長期保持HEPA過濾器之效果。
其次,參照第4圖,在如以上所示構成之空氣清淨機A的內部,形成通風路R,該通風路R係取入室內空氣,並進行該空氣之淨化及脫臭後向室內放出。按照空氣清淨機A之空氣淨化運轉狀態與內部所取入之空氣的流動,說明該風路R。
首先,使用者操作操作部26,對控制部47輸入,藉此,執行進行空氣清淨機A之運轉的既定程式。
該運轉開始後,驅動送風風扇44,產生從吸入口11 將室內空氣取入空氣清淨機A之內部的吸入力,而室內空氣向吸入口11流入。
從吸入口11所取入之空氣係在空氣清淨機A之內部往後方流動,藉前過濾器13濾除大的塵埃後,以HEPA過濾器12濾除微細的塵埃。
接著,被濾除塵埃的空氣向更後方流動,而到達脫臭部60,再通過開口65a,到達配置於面臨該開口65a之位置的脫臭元件62。該脫臭元件62係形成從表面至背面之蜂巢形狀的多個開口,並對表面塗布用以吸附臭味的觸媒。
因此,在含有臭味的空氣從脫臭元件62的表側往背側通過時,通過蜂巢形狀的開口,藉由塗布於脫臭元件62之觸媒吸附空氣所含的臭味,而從空氣除去臭味。
此外,「從空氣除去臭味」係不僅空氣中完全無臭味之狀態,而且亦包含臭味比空氣之通過脫臭元件62之前的狀態減少之狀態。
在此,藉由如上述所示使空氣清淨機A持續運轉,而所吸附的臭味逐漸積存於脫臭元件62,隨著所吸入之臭味增加,而脫臭元件62的脫臭性能逐漸降低。
接著,被除去塵埃與臭味的空氣係從脫臭元件62流至更後方,通過在前外殼20之隔板23所開口的後開口24後,往配置成與該後開口24相對向的送風風扇44流動。
往送風風扇44流動的空氣係從送風風扇44的軸向前方往周圍被葉片44a包圍之風扇開口44d的內部流入,並向包含送風風扇44的上方之送風風扇44的徑向與送風風 扇44的外部排出。
從送風風扇44所排出的空氣係藉隔板45引導至後外殼40,在通過百葉窗46時使風向一致後,從吹出口42朝向空氣清淨機A的上方向,從空氣清淨機A之內部作為淨化空氣吹出。
依此方式,通風路R係從吸入口11在水平方向往空氣清淨機本體的後部連結,並在該後部將方向變更成往上方,再至吹出口42的風路。
即,通風路R係以空氣的流動為基準時,將前過濾器13或HEPA過濾器12等之過濾塵埃的過濾器配置於脫臭元件62的上游側,並在脫臭元件62的下游側形成是使空氣之流向改變成向上方彎曲的位置的彎曲部。是送風風扇44的多翼式風扇位於該彎曲部。
因為該多翼式風扇係從風扇的轉軸方向吸入空氣,並向風扇的徑向排出所取入之空氣,所以產生使室內空氣從本體外殼C之前面往後方的線性流動,而且可更高效率地將風向改變成朝向吹出口42。
此外,脫臭元件62、前過濾器13、HEPA過濾器12、及送風風扇44之開口44d的前面係配置成對在通風路R流動之空氣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藉此,因為至脫臭元件空氣的流動筆直,且空氣垂直地碰撞各過濾器面,所以成為空氣之流動佳的構成。
在此,開口65a的位置係位於本體外殼C之正面之上下方向的中央,並構成為本體外殼C之在正面圖的投影面 積X、與開口65a之在正面圖之面積Y的關係成為Y≧0.6X。
其次,說明如以上所示,用以藉由進行空氣淨化運轉(脫臭運轉),使因吸附很多臭味而脫臭性能降低之脫臭元件62之脫臭性能恢復的動作(再生動作)。
控制部47係在既定時序,例如從開始運轉或上次進行之脫臭元件62的脫臭性能恢復動作開始的累積運轉時間超過既定時間的情況,如以下所示進行脫臭性能恢復動作。
在送風風扇44停止之狀態,即,空氣清淨機A結束空氣淨化運轉後,或未進行空氣淨化運轉之狀態,藉由控制部47對加熱器單元63a通電,使加熱器單元63a發熱,而使與加熱器單元63a相對向之脫臭元件62的部位上昇至既定溫度,並加熱既定時間。
該脫臭元件62的加熱溫度及加熱時間係足以除去脫臭元件62所吸附之臭味的溫度與時間。
此外,因為脫臭元件62的被加熱部位係前面側被已實施提高熱之輻射率之塗裝的蓋體63d覆蓋,而後面側被加熱單元63(加熱器單元63a)覆蓋。因此,利用從加熱器單元63a所產生之熱、與從蓋體63d所輻射之熱,可對脫臭元件62高效率地加熱。
又,因為脫臭元件62位於被加熱器單元63a與蓋體63d夾住的位置,所以從這些構件所輻射之熱易積存於脫臭元件62的附近,而可對脫臭元件62更高效率地加熱。
其次,如上述所示,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之部位的脫 臭性能恢復動作結束時,控制部47使用以使脫臭元件62轉動的驅動手段64動作,而使脫臭元件62僅轉動既定角度。
藉該動作,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之脫臭元件62的加熱處理結束的部位相對加熱單元63在轉向挪移。
如上述所示之步驟係利用控制部47,並使用包含如下所示之處理步驟的控制程式,控制各部。
首先,在從發光部71往受光部72的光被角度板62d遮蔽之狀態(上次之脫臭元件之再生步驟結束的狀態),使驅動手段64驅動,而使脫臭元件62轉向既定方向。
接著,控制部47檢測出與脫臭元件62一起轉動的角度板62d再次遮蔽從發光部71往受光部72的光時,控制部47使驅動手段64停止,而脫臭元件62停止轉動。
即,進行脫臭元件62的轉動驅動,藉由位於與在起始狀態遮蔽往受光部72之光的角度板62d之脫臭元件62的轉向相反側之旁邊的角度板62d遮蔽從發光部71往受光部72的光,而脫臭元件62僅轉動既定角度後,成為停止的狀態。
接著,控制部47係在脫臭元件62停止的狀態,對加熱單元63通電既定時間,藉此,對脫臭元件62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的部位加熱,而恢復脫臭元件62之脫臭性能。
此外,該控制程式係亦可包含一種處理步驟,該處理步驟係即使使是脫臭元件之位置變更手段的驅動手段動作既定時間,若來自發光部71的光未再被角度板遮蔽,亦停 止驅動手段的動作,並進行既定之錯誤顯示。
根據以上,加熱處理結束之脫臭元件62的部位脫離被加熱單元63與蓋體63d夾住之位置,而且新吸附很多臭味之脫臭元件62的部位位於被加熱單元63與蓋體63d夾住之位置,藉加熱而恢復脫臭性能。
此外,使脫臭元件62轉動之張開角度θ的角度係與是扇形之加熱器單元63a之發熱部63f的張開角度相同,或比該張開角度小的角度即可。即,相鄰之角度板62d與脫臭元件62之中心的夾角與是扇形之加熱器單元63a之發熱部63f的張開角度相同,或比該張開角度小的角度即可。
藉由依此方式設定轉動角度,而在脫臭元件62轉動一圈中,脫臭元件62的任一部位都停在發熱部63f之前,並受到加熱處理。
又,驅動脫臭元件62的時序係亦可在加熱處理之後馬上進行,又亦可在下一次空氣淨化運轉即將開始之前進行。
藉由如以上所示構成空氣清淨機A的各部,而可得到如下之效果。
如本實施形態所示,藉由構成為可變更脫臭元件62與對該脫臭元件62局部地加熱之加熱單元63的相對位置關係,而可使加熱單元63小型化。
該加熱單元63之小型化的優點係例如不必為了可對脫臭元件62的整個區域確實地進行加熱處理,而配置如與脫臭元件62之整個區域相向的大型加熱器,而可簡化構造或降低耗費。
又,因為可變更加熱單元63與脫臭元件62的相對位置關係,所以在對脫臭元件62的整個區域脫臭時,只要變更脫臭元件62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的部位即可,加熱單元63不必覆蓋脫臭元件62的整個區域。
即,因為脫臭元件62總是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的部位是有限的部分即可,所以可使加熱單元63對在脫臭元件62流動之空氣流動的妨礙變成最低限度。藉此,可使更多的空氣對脫臭元件62流動,而可一次從空氣中除去更多的臭味。
進而,因為可變更脫臭元件62與加熱單元63的相對位置關係,所以可確實地使加熱單元63與脫臭元件62的各部位相對向,並加熱。
藉此,可使脫臭元件62之各部位間的加熱不均變小,而可高效率地恢復脫臭元件62的脫臭性能。
進而,空氣清淨機A的吸入口11係形成於本體的前面,吹出口42係形成於本體的側面、頂面、或背面的任一面。
藉由依此方式構成,因為可使大為開口的吸入口11易與臭味的產生源相對向,所以可更快速地吸入臭味,並從室內空氣除去臭味。
又,因為吹出口11形成於本體的側面、頂面、或背面的任一面,所以淨化的空氣難流至臭味的產生源,而可防止臭味的擴散。
進而,脫臭元件62係在本體外殼C被支撐成可轉動, 而加熱單元63係以接近脫臭元件62之表面的方式固定於本體外殼C。
藉此,因為係加熱器單元63a發熱之部位的加熱單元63在本體外殼C的內部不動,所以不必考慮供給用以產生發熱之電源之配線的處理或高溫的部位在本體外殼C之內部改變位置所造成之在本體外殼C內部之廣範圍的熱對策。
又,因為脫臭元件62轉動而改變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的面,所以藉由僅在一個方向驅動脫臭元件62,而可使脫臭元件62的整個面均勻地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
進而,因為將由發光部71與受光部72所構成之光感測器70設置於成為空氣清淨機內部之固定側的中央支撐體,並在藉驅動手段64所轉動的脫臭元件62,隔著既定間隔以脫臭元件62的中心為基準成環狀地排列設置遮蔽從發光部71往受光部72之光的角度板62d,所以藉由控制部偵測有無檢測出受光部72的光,而可偵測脫臭元件62之轉動角度。
藉此,因為可因應於與脫臭元件62相對向之加熱單元63的大小來控制脫臭元件62的轉動,所以可因應於用以恢復脫臭元件62的脫臭力之加熱處理的時序,適當地使加熱單元63與脫臭元件62之應加熱處理的區域相對向。
尤其,若以與係扇形之加熱單器元63a之發熱部63f的張開角度相同或比其更小的角度設置角度板62d之以脫臭元件的中心為基準的配置間隔,因為可控制脫臭元件62 轉動與發熱部63f的張開角度相同或比其更小的轉動角度,所以可均勻地使發熱部63f與脫臭元件相對向。藉此,可連續地對脫臭元件62的整個面進行加熱處理。
進而,控制部所使用之控制程式係首先,在以角度板62d遮蔽從發光部71往受光部72之光的狀態,使驅動手段64驅動,而使脫臭元件62轉向既定方向。
接著,在控制部偵測到與脫臭元件62一起轉動的角度板62d再次遮蔽從發光部71往受光部72之光時,控制部使驅動手段64停止,而使脫臭元件62停止轉動。
即,藉由進行脫臭元件62的轉動驅動,位於與在起始狀態遮蔽往受光部72之光的角度板62d之脫臭元件62的轉向相反側之旁邊的角度板62d遮蔽從發光部71往受光部72的光,而脫臭元件62僅轉動既定角度後,成為停止的狀態。
然後,控制部係在脫臭元件62停止的狀態,對加熱單元63通電既定時間,藉此,對脫臭元件62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的部位加熱,而恢復脫臭元件62之脫臭性能。
因為依此方式進行脫臭元件62及該脫臭元件62的加熱控制,所以可使脫臭元件62之成為加熱處理對處的部位適當地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在不會使不進行加熱處理的部位出現下進行加熱處理。
又,該控制程式係亦可包含一種處理步驟,該處理步驟係即使使是脫臭元件62之位置變更手段的驅動手段64動作既定時間,若來自發光部71的光未再次被角度板62d 遮蔽,亦使驅動手段64停止動作,並進行既定之錯誤顯示。
藉由採用這種控制程式,因為即使有使位置變更手段動作而脫臭元件62亦未動作的情況,控制部47亦可識別,所以可進行錯誤的顯示或運轉的停止等之適當的對策。
其次,因為脫臭元件62的形狀係圓板形狀,所所可使脫臭元件62所轉動的轉動區域相對從脫臭元件62之轉軸方向所觀察的面積變成最小。
即,可使本體外殼C的內部之脫臭元件62的配置區域變小。
又,因為脫臭元件62係藉轉動來改變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的面,所以若脫臭元件62的形狀係圓板形狀,加熱單元63的加熱器單元63a係脫臭元件62之徑向的大小至少與脫臭元件62的轉動半徑相同,或比其更小,可對脫臭元件62之很多區域加熱。
進而,因為脫臭元件62的形狀係圓板形狀,所以在具有實現上述之效果的構成下,亦因為圓形狀係可相對是矩形開口之本體外殼C的開口面積形成最大的區域,所以可形成更大之可脫臭的區域。
藉此,因為更多的空氣通過脫臭元件62並流動,所以可在保持脫臭力下使風量變大。
其次,在脫臭元件62,使在表面塗布或浸泡具有氨之分解功能的觸媒。藉此,可構成可對寵物臭味或在醫院或看護設施或看護現場等的看護臭味迅速脫臭的空氣清淨機。
尤其,若是本實施形態,因為可在短時間內從更多的空氣除去臭味,所以可迅速解決在醫院或看護設施等很多人利用之場所的看護等之臭味的問題。
其次,係送風手段的送風風扇位於通風路內部,脫臭元件62係在通風路R中位於送風風扇44的上游側,加熱單元63位於送風風扇44與脫臭元件62之間。
因為依此方式構成,所以可將為了減少在脫臭元件62與送風風扇44之開口44d的周圍所產生之壓損(空氣流動的損失)所設置之空間用作加熱單元63的配置位置。
其次,加熱單元63係包括:外殼63b,係與脫臭元件62相對向之側開口,並具有既定內部空間;及電加熱器單元63a,係位於該外殼63b內部空間,並經由開口輻射熱;加熱器單元63a係設定成在被通電既定時間的情況,可使脫臭元件62之相對向部分上昇至既定溫度的的加熱性能。藉此,可除去脫臭元件62所吸附的臭味。
又,該外殼63b的形狀為扇形。藉此,可使覆蓋脫臭元件62的面積變成所需的最低限度。此外,扇形的張開角度構成為以使脫臭元件62轉動時之一次的轉動角度為大致標準。
其次,在控制部47,內建控制程式,該控制程式係在既定時序驅動是位置變更手段的驅動手段64,而使脫臭元件62轉動。
藉此,在對脫臭元件62加熱時,可藉控制部47自動地使脫臭元件62之應脫臭的部位與加熱單元63相對向。
又,該控制程式係具有一種處理步驟,該處理步驟係在既定時序驅動驅動手段64,在使脫臭元件僅轉動既定轉動角度後使其停止,並在該停止狀態對加熱單元通電既定時間。
藉此,可藉控制部47自動進行從脫臭元件62之轉動至加熱的一連串動作。
其次,在通風路R,係將過濾塵埃的過濾器12、13設置於比脫臭元件62上游側,並將具有透氣性之是框體的前面板10可拆裝地安裝於本體外殼C的前面,在從本體外殼C拆下該框體之狀態,可在本體外殼C的前方取出過濾塵埃之過濾器的構成。
藉由依此方式構成,因為可從本體外殼C的前側拆裝過濾塵埃之過濾器,所以可提高易吸附稍大的塵埃之過濾塵埃之過濾器的維修性。
其次,通風路R係在脫臭元件62的下游側向上方彎曲,而且將送風風扇44配置於該彎曲部,該送風風扇44係以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轉軸為中心轉動,並向上方送出從本體外殼C的正面側所導入之空氣的多翼式風扇。
因為這種多翼式風扇(sirocco fan)係從風扇的轉軸方向取入空氣,並向風扇的徑向排出所取入之空氣,所以可對室內空氣產生從本體外殼C的前面往後方之線性的流動,而且可高效率地將風向改變成朝向吹出口42。
其次,加熱單元63係以位於比脫臭元件62的轉動中心更下側的方式安裝於本體。
依此方式,藉由將具有加熱器單元63a等之稍有重量的加熱單元配置於低的位置,而可使空氣清淨機A的重心變低。藉此,可構成可穩定地設置於地板面的空氣清淨機A。
此外,開口65a的位置係位於本體外殼C之正面之上下方向的中央,並構成為本體外殼C之在正面圖的投影面積A、與吸入口之在正面圖之面積B的關係成為「B≧0.6A」。
該關係係相對本體外殼C之正面圖的投影面積,開口65a的吸入口可取入最大限度之室內空氣的關係,可構成可取入更多之室內空氣並使其往脫臭元件62流動的空氣清淨機。
其次,如以上所示構成的空氣清淨機A係藉由如第14圖至第16圖所示構成,而可移動。
以下詳述之,本實施形態的空氣清淨機A係由外廓的本體外殼C、與設置於該本體外殼C之脫臭部60等的各種功能零件所構成。
該本體外殼C係藉樹脂所形成,並由前面板10、前外殼20及後外殼40等複數個零件所構成,正面及側面的平面形狀形成縱向長方形的外殼形狀。
而且,在本體外殼C的底部,設置4個車輪90。4個車輪90係2個設置於前外殼20的底部,2個設置於後外殼40的底部,並從前側觀察本體外殼C時,以相對本體外殼C的中心成為左右對稱的方式分別於左右各配置一個。
又,在構成前外殼20之機架21的上邊之上部的後側,設置在使用者移動空氣清淨機A時所握持的把手91。
該把手91係設置成該握部91a的中心軸位於本體外殼C的頂面中央,而且朝向左右方向。把手91之相對本體外殼C之在前後方向的位置係位於加熱單元63與送風風扇44之間。又,握部91a之距離地板面的高度L係構成為位於700mm以下之範圍的位置。
在依此方式配置各部之狀態,車輪90係構成為至少在握部91a的長度方向轉動自如。
如以上所示,藉由車輪以在把手91之握部91a的長度方向轉動自如的方式設置於本體外殼C,即使是大型的空氣清淨機A,亦可易於推拉。
尤其,因為把手91之本體外殼C的前後位置位於加熱單元63與送風風扇44之間,所以把手91位於重量密度大之部位的大致中間位置。藉此,在握把手91並推拉空氣清淨機時,能以可比較取得重量平衡的位置為支點移動空氣清淨機A。
因此,可作成使用者易搬運的空氣清淨機A。
又,本實施形態的空氣清淨機A係構成為把手91的握部91a之距離地板面的高度L成為700mm以下。
依此方式構成,因為日本人之成人之指節點高(在人站立於地板面之狀態,從地板面至中指指節點的垂直距離)的平均值係男性約695mm、女性約632mm、整體約662mm,所以與性別無關,使用者不必大為彎曲,成為易握之把手 91的高度。
進而,本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A的進深S為約300mm。
依此方式構成,因為日本人之成人之肩寬的平均值係男性約426mm、女性約394mm、整體約409mm,所以與性別無關,在自側方推拉空氣清淨機A時,位於人之肩寬的範圍內。
藉此,空氣清淨機A係即使在窄的通路或場所,亦可易於移動。
進而,因為一般家庭之走廊寬度係約850mm~900mm,所以在使空氣清淨機A朝向橫向下放置於走廊的情況,可確保約550mm~600mm的空間。
因此,即使將空氣清淨機A設置於一般家庭之走廊,亦可確保人或物足以通過的空間。
進而,因為看護設施之走廊寬度係約1800mm以上,所以在使空氣清淨機A朝向橫向下放置於走廊的情況,可確保約1500mm的空間。
因此,即使將空氣清淨機A設置於看護設施之走廊,亦可確保人或物足以通過的空間。
又,因為一般所使用之輪椅係約700mm,所以即使將空氣清淨機A設置於看護設施之走廊,輪椅亦可彼此錯車。
A‧‧‧空氣清淨機
C‧‧‧本體外殼
R‧‧‧通風路
10‧‧‧前面板
11‧‧‧空氣吸入口
12‧‧‧HEPA過濾器
13‧‧‧前過濾器
20‧‧‧前外殼
21‧‧‧機架
23‧‧‧隔板
26‧‧‧操作部
40‧‧‧後外殼
42‧‧‧空氣吹出口
44‧‧‧送風風扇
45‧‧‧隔板
46‧‧‧百葉窗
46a‧‧‧風向板
46c‧‧‧連桿機構
47‧‧‧控制部
60‧‧‧脫臭部
61‧‧‧框體
62‧‧‧脫臭元件
63‧‧‧加熱單元
64‧‧‧驅動手段
65‧‧‧中隔板
65d‧‧‧蓋體
66‧‧‧隔熱材料
67‧‧‧蓋
90‧‧‧車輪
91‧‧‧把手
91a‧‧‧握部
第1圖(a)係第1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A的正視圖,第1圖(b)係該空氣清淨機A的上視圖,第1圖(c)係該空 氣清淨機A的側視圖。
第2圖係表示第1圖所示之空氣清淨機A的前面板、前過濾器、HEPA過濾器脫離之狀態的(a)正視圖、(b)上視圖及(c)側視圖。
第3圖係第1圖所示之空氣清淨機A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係第1圖所示之空氣清淨機A的Y-Y縱向剖面圖。
第5圖(a)係第1圖所示之空氣清淨機A之從前方所觀察的立體圖,第5圖(b)係第1圖所示之空氣清淨機A之從後方所觀察的立體圖。
第6圖係表示第5圖(a)所示之空氣清淨機A的前面板、前過濾器、HEPA過濾器脫離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7圖(a)係從前方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A之脫臭部的立體圖,第7圖(b)係從後方觀察脫臭部的立體圖。
第8圖(a)、(b)係第7圖(b)所示之脫臭部的分解立體圖。
第9圖係從前面側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脫臭元件的立體圖。
第10圖(a)、(b)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感測器70與角度板62d之位置關係的平面圖。
第11圖係表示第10圖(a)的X-X剖面的模式圖。
第12圖(a)係第1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A的加熱單元之背面的平面圖,第12圖(b)係加熱單元的Z-Z剖面圖。
第13圖(a)係第9圖所示之加熱單元之背面的立體圖,第13圖(b)係第9圖所示之加熱單元之表面的立體圖。
第14圖(a)係第1實施形態之空氣清淨機A的正視圖,第14圖(b)係該空氣清淨機A的上視圖及第14圖(c)係該空氣清淨機A的側視圖。
第15圖(a)係第14圖所示的空氣清淨機A之從前方所觀察的立體圖,第15圖(b)係第14圖所示的空氣清淨機A之從後方所觀察的立體圖。
第16圖係第14圖所示的空氣清淨機A之從底面側所觀察的平面圖。
R‧‧‧通風路
D‧‧‧間隔
10‧‧‧前面板
11‧‧‧空氣吸入口
12‧‧‧HEPA過濾器
13‧‧‧前過濾器
20‧‧‧前外殼
23‧‧‧隔板
24‧‧‧後開口
40‧‧‧後外殼
42‧‧‧空氣吹出口
43‧‧‧後面
44‧‧‧送風風扇
44a‧‧‧葉片
44b‧‧‧馬達
44c‧‧‧轉軸
44d‧‧‧風扇開口
45‧‧‧隔板
46‧‧‧百葉窗
46a‧‧‧風向板
46c‧‧‧連桿機構
46d‧‧‧軸
47‧‧‧控制部
62‧‧‧脫臭元件
62a‧‧‧元件架
62c‧‧‧開口部
63‧‧‧加熱單元
65a‧‧‧開口
65b‧‧‧中央支撐體
65e‧‧‧引導部
65j‧‧‧軸

Claims (5)

  1. 一種空氣清淨機,包括:本體外殼,係形成朝向外部開口的吸入口及吹出口,並具有將該吸入口與該吹出口連通的通風路;送風手段,係內建於該本體外殼,並對從該吸入口至該吹出口的該通風路導入室內空氣;圓板形狀的脫臭元件,係被支撐成可相對本體外殼轉動,並設置於該通風路,且所導入的空氣可通過;加熱單元,係對該脫臭元件局部地加熱;位置變更手段,係使該脫臭元件轉動,而變更該加熱單元與該脫臭元件之相對位置關係;及控制手段,係控制該送風手段、該加熱單元及該位置變更手段的通電;其特徵在於:該脫臭元件係具有藉由利用該加熱單元加熱而恢復脫臭功能的功能;設置偵測該脫臭元件之轉動角度的角度偵測手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空氣清淨機,其中該角度偵測手段係由配置於該脫臭元件的角度板、與設置於轉動自如地支撐該脫臭元件之固定側的光感測器所構成;該光感測器係由發光部與接受該發光部之光的受光部所構成;該角度板係構成為能以既定間隔遮蔽從該發光部往該受光部所放出的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空氣清淨機,其中該加熱單元係配置成扇形;該角度板係以該脫臭元件的轉動中心為基準,以與該扇形的張開角度相同、或比該張開角度更小之角度的間隔配置成環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空氣清淨機,其中該控制手段係至該角度板遮蔽從該發光部往該受光部的光,驅動該位置變更手段,而使該脫臭元件轉動後停止,並在該停止狀態進行對該加熱單元通電既定時間的處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空氣清淨機,其中該控制手段係在使該位置變更手段動作既定時間,而該角度板亦未遮蔽從該發光部往該受光部之光的情況,進行顯示既定之錯誤的處理步驟。
TW101118656A 2011-09-28 2012-05-25 空氣清淨機 TWI464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2405 2011-09-28
JP2011214645 2011-09-29
PCT/JP2012/059472 WO2013046772A1 (ja) 2011-09-28 2012-04-06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9482A true TW201319482A (zh) 2013-05-16
TWI464351B TWI464351B (zh) 2014-12-11

Family

ID=47994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656A TWI464351B (zh) 2011-09-28 2012-05-25 空氣清淨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73845B2 (zh)
TW (1) TWI464351B (zh)
WO (1) WO20130467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7939B (zh) * 2014-11-21 2017-04-11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清淨機
TWI648508B (zh) * 2014-08-25 2019-01-21 日商富士通將軍股份有限公司 Air Purifi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7400B2 (ja) * 2015-03-30 2018-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1264B2 (ja) * 1994-09-12 2002-10-07 コーベックス株式会社 排ガス濃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11178905A (ja) * 1997-12-24 1999-07-06 Daikin Ind Ltd シート状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浄化用触媒構造体並びに空気清浄機
JP2000213962A (ja) * 1999-01-26 2000-08-04 Nec Eng Ltd 角度検出装置
JP2002078786A (ja) * 2000-09-07 2002-03-19 Daikin Ind Ltd 脱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508B (zh) * 2014-08-25 2019-01-21 日商富士通將軍股份有限公司 Air Purifier
TWI577939B (zh) * 2014-11-21 2017-04-11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清淨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46772A1 (ja) 2015-03-26
WO2013046772A1 (ja) 2013-04-04
TWI464351B (zh) 2014-12-11
JP5673845B2 (ja)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4292B (zh) 空氣清淨機
TWI500890B (zh) 空氣清淨機
TWI498149B (zh) 空氣清淨機
JP6299896B2 (ja) 脱臭装置
JP5201275B1 (ja) 空気清浄機
TWI460381B (zh) 空氣清淨機
JP6217810B2 (ja) 空気清浄機
TWI544184B (zh) 空氣清淨機
TWI464351B (zh) 空氣清淨機
JP5704154B2 (ja) 脱臭装置
JP2014171671A (ja) 脱臭装置
NZ614821B2 (en) Air purifier
NZ616441B2 (en) Air clea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