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6806B -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及配气正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及配气正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6806B
CN105386806B CN201510515468.9A CN201510515468A CN105386806B CN 105386806 B CN105386806 B CN 105386806B CN 201510515468 A CN201510515468 A CN 201510515468A CN 105386806 B CN105386806 B CN 105386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ver
valve
motor
tim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54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6806A (zh
Inventor
梶浦干弘
岩瀬阳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86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6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6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6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9/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 F01L9/2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by electr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22Chain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5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bevel or epicyclic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2001/34486Location and number of the means for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 F01L2001/34496Two phasers on different cam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9/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 F01L9/40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 of valve actuation, e.g. duration or lift
    • F01L2009/409Determination of valv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201/00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1/00Using particular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10/00Arrangements solving specific problems in relation with valve gears
    • F01L2810/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20/00Details on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sing valve gear arrangements
    • F01L2820/03Auxiliary actuators
    • F01L2820/032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通过能够从外部目视密封部件的安装状态,可实现安装后的适当的对应。该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具备:安装于汽缸盖(01)等且具有使电动机(8)的壳主体(5a)可嵌入的嵌入孔(55)的链盒(6)、以封闭嵌入孔的大径孔部(55a)的一端侧开口的方式安装于链盒的罩部件(4)、基部(58a)压入固定于所述大径孔部的内周面且密封部(58b)和密封唇(58c)可滑动接触地与壳主体的外周面抵接的油封(58),在将罩部件向链盒安装之前,可从大径孔部的外侧目视油封的安装状态。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及配气正时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控制进气门或排气门的开关正时等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及配气正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已知有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以下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
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为电动式,在正时链轮上一体地结合有电动机的电动机外壳,并且以覆盖该电动机外壳的前端侧的方式配置有横截面大致杯状的罩部件。另外,在形成于该罩部件的外周部的台阶部的内周面和上述电动机外壳的外周面之间,安装有圆环状的油封。
该油封主要由合成橡胶材料构成,由实心橡胶构成的外周侧的环状基部压入固定于上述台阶部的内周面,另一方面,在内周侧设有与上述电动机外壳的外周面可滑动接触地抵接的环状的密封部和密封唇。此外,上述密封部由撑簧向上述电动机外壳的外周面方向施力。
这样,通过上述油封,密封上述电动机外壳和罩部件之间,阻止从上述正时链轮侧飞溅出的油从电动机的前端方向向电动机外壳内蔓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3-3640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上述电动机的前端部组装罩部件时,首先,将上述油封的基部从电动机侧的轴向压入罩部件的台阶部,且将油封整体固定于罩部件。其后,以从该罩部件的台阶部侧覆盖电动机外壳的前端部的形式从轴向进行嵌合,但在此时,使上述油封的密封部或密封唇与电动机外壳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同时向轴向移动。在这种状态下,一方面将上述罩部件的外周部定位于链盒的对向面,一方面利用多个螺栓将罩部件联接固定于链盒。
但是,在将上述罩部件固定于链盒以后,不能从外部目视油封相对于上述电动机外壳的位置等。因此,在将罩部件与电动机外壳嵌合时,例如,在罩部件以倾斜的状态嵌合移动到电动机外壳时,有时会导致在电动机外壳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油封的密封部等卷边,但不能从外部目视该错误组装。
因此,上述油封的密封性能下降,有可能导致油向电动机外壳方向漏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在组装装置时,能够从外部目视密封部件的安装状态,所以能够实现安装后的适当的对应。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通过变更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可改变发动机进排气门的动作特性,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电动机、将该电动机的电动机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减速而传递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减速机构、固定于发动机的汽缸盖或链盒且覆盖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部分的罩部件、密封在所述电动机的外周面和所述汽缸盖或链盒之间的圆环状的密封部件,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罩部件从汽缸盖或链盒被卸下的状态下,可从外部目视所述密封部件的安装状态。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从外部目视密封部件的安装状态,所以在错误组装等安装后可实现适当的对应。该结果是能够确保密封部件的良好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C-C线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链盒和罩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同一链盒和罩部件及相位变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构成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6是图1的B-B线剖面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供电板的后视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链盒和罩部件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同一链盒和罩部件及进气侧和排气侧的相位变更机构的立体图。
标记说明
1、72 正时链轮(第一部件)
2 进气凸轮轴
3、71 相位变更机构
4 罩部件
5 电动机外壳
5a 壳主体
6 链盒
6a 盒主体
8 电动机
9 从动部件(第二部件)
11 供电板
12 减速机构
13 电动机输出轴
19 内齿构成部
28 罩主体
29 罩部
55、78 嵌入孔
55a、78a 大径孔部
55b、78b 小径孔部
55c、78c 台阶面
58 油封(密封部件)
58a 基部
58b 密封部
58c 密封唇
59 撑簧
70 排气凸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及配气正时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内燃机的进气门侧,使用配气正时控制装置。
如图1~图4所示,上述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具备:第一部件即正时链轮1,通过曲轴来旋转驱动;凸轮轴2,经由轴承0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汽缸盖01上,并且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于上述正时链轮1,且通过从该正时链轮1传递的旋转力进行旋转;相位变更机构3,配置于上述正时链轮1和凸轮轴2之间,根据发动机运转状态,变更两者1、2的相对旋转相位;罩部件4,配置于该相位变更机构3的前端侧;链盒6,固定于上述汽缸盖01和未图示的汽缸体,配置为覆盖上述正时链轮1或相位变更机构3的后述的电动机8、减速机构12等。
上述正时链轮1包括:链轮主体1a,整体由铁系金属一体形成为环状,内周面形成为台阶孔状;齿轮部1b,一体设置于该链轮主体1a的外周,经由卷绕的未图示的正时链条,承受来自曲轴的旋转力;内齿构成部19,一体设置于上述链轮主体1a的前端侧。
另外,该正时链轮1中,在链轮主体1a和设置于上述凸轮轴2的前端部的后述的第二部件即从动部件9之间,安装有一个大径球轴承43,通过该大径球轴承43,正时链轮1和上述凸轮轴2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
上述大径球轴承43是通常的球轴承,由外圈43a及内圈43b、和安装于该两内外圈之间的球构成,上述外圈43a固定于链轮主体1a的内周侧,与此相对,内圈43b压入固定于从动部件9的外周侧。
上述链轮主体1a在内周侧,通过切成缺口而形成有向上述凸轮轴2侧开口的圆环槽状的外圈固定部60。
该外圈固定部60形成为台阶孔状,上述大径球轴承43的外圈43a被从轴向压入,并且进行该外圈43a的轴向一侧的定位。
上述内齿构成部19一体设置于上述链轮主体1a的前端部外周侧,形成为向相位变更机构3的前方延伸的圆筒状,并且在内周形成有波纹形状的多个内齿19a。
进而,在链轮主体1a的与内齿构成部19相反侧的后端部,配置有圆环状的保持板61。该保持板61由金属板材一体形成,如图1及图6所示,外径设定为与上述链轮主体1a的外径大致相同,并且内径设定为比上述大径球轴承43的外圈的外径小。
上述保持板61的内周部61a抵接配置于上述外圈的轴向的外端面。另外,在上述内周部61a的内周缘规定位置,一体设有向径向内侧即中心轴向突出的隔挡凸部61b。
该隔挡凸部61b形成为大致扇状,前端缘61c形成为沿着后述的隔挡槽2b的圆弧状内周面的圆弧状。进而,在上述保持板61的外周部,且在周向的等间隔位置,贯通形成有各螺栓7要插通的六个螺栓插通孔61d。
在上述链轮主体1a(内齿构成部19)及保持板61的各外周部,且在周向的大致等间隔位置,分别贯通形成有六个螺栓插通孔1c、61d。此外,上述链轮主体1a和内齿构成部19构成为后述的减速机构12的外壳。
如图1及图4所示,上述电动机8的电动机外壳5具备:将铁系金属材料通过冲裁成形而形成为有底筒状的上述壳主体5a、和密封该壳主体5a的前端开口的供电板11。
上述壳主体5a在后端侧具有圆板状的隔壁5b,在该隔壁5b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被后述的偏心轴部39插通的大径的轴插通孔5c,并且在该轴插通孔5c的孔缘,一体设有向凸轮轴2的轴向突出的圆筒状的延伸部5d。另外,在上述隔壁5b的外周部的内部,沿着轴向形成有内螺纹孔5e。此外,在壳主体5a的隔壁5b的后端面,从轴向抵接有上述内齿构成部19。
另外,上述内螺纹孔5e形成于与各螺栓插通孔1c、61d对应的位置,通过插入它们的六根螺栓7,从轴向一并紧固固定有上述正时链轮1(内齿构成部19)和保持板61及壳主体5a。
另外,上述链轮主体1a和上述内齿构成部19、保持板61及电动机外壳5的壳主体5a各自的外径设定为大致相同。
上述凸轮轴2在外周,且针对使未图示的进气门进行开启动作的每一汽缸,都具有两个驱动凸轮,并且在前端部一体设有上述凸缘部2a。
如图1所示,该凸缘部2a形成为外径比后述的从动部件9的固定端部9a的外径稍大,在各构成零件组装后,前端面的外周部抵接配置于上述大径球轴承43的内圈43b的轴向外端面。另外,凸缘部2a的前端面从轴向与从动部件9抵接,或者以具有若干间隙的状态通过凸轮螺栓10从轴向与从动部件9结合。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上述凸缘部2a的外周,沿着圆周向形成有上述保持板61的隔挡凸部61b要卡入的隔挡凹槽2b。该隔挡凹槽2b在圆周向形成为规定长度的圆弧状,通过在该长度范围内转动的隔挡凸部61b的两端缘分别与周向的对向缘2c、2d抵接,来限制凸轮轴2相对于正时链轮1的最大提前角侧或最大滞后角侧的相对旋转位置。
此外,上述隔挡凸部61b离开配置于比上述保持板61的从轴向外侧对向固定于大径球轴承43的外圈43a的部位更靠凸轮轴2侧,上述从动部件9的固定端部9a在轴向上变成非接触状态。由此,能够抑制隔挡凸部61b和固定端部9a的干涉。
如图1所示,就上述凸轮螺栓10而言,头部10a的轴向端面从轴向支承小径球轴承37的内圈,并且在轴部10b的外周,形成有与从上述凸轮轴2的端部在内部沿轴向形成的与内螺纹2e螺接的外螺纹10c。
上述从动部件9由铁系金属一体形成,如图1所示,由形成于后端侧(凸轮轴2侧)的圆板状的固定端部9a、从该固定端部9a的内周前端面向轴向突出的圆筒部9b、一体形成于上述固定端部9a的外周部并保持多个滚子48的圆筒状的保持器41构成。
上述固定端部9a的后端面抵接配置于上述凸轮轴2的凸缘部2a的前端面,通过上述凸轮螺栓10的轴力,从轴向联接固定于凸缘部2a。
如图1所示,上述圆筒部9b在中央贯通形成有被上述凸轮螺栓10的轴部10b插通的插通孔9d,并且在外周侧设有滚针轴承38。
如图1所示,上述保持器41从上述固定端部9a的外周部前端向前方弯曲成截面大致L字形状,形成为向与上述圆筒部9b同方向突出的有底圆筒状。
该保持器41的筒状前端部41a经由通过上述内齿构成部19及隔壁5b等隔成的圆环凹状的收纳空间,向电动机外壳5的隔壁5b方向延伸。另外,如图1及图5所示,在上述筒状前端部41a的周向的大致等间隔位置,且在周向的等间隔位置,形成有分别滚动自如地保持上述多个滚子48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多个滚子保持孔41b。就该滚子保持孔41b(滚子48)而言,前端部侧被封闭,沿前后方向形成为细长形状,其总数比上述内齿构成部19的内齿19a的总齿数少,由此,可得到减速比。
如图1及图4、图5所示,上述相位变更机构3主要由配置于上述从动部件9的圆筒部9b的前端侧的上述电动机8、和将该电动机8的旋转速度减速传递到凸轮轴2的减速机构12构成。
上述电动机8为有刷的DC电动机,具备:与上述正时链轮1一体旋转的磁轭即电动机外壳5、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该电动机外壳5的内部的电动机输出轴13、通过粘接剂而固定于电动机外壳5的内周面的定子即分别为圆弧状的四个永久磁铁14、固定于电动机外壳5的前端部的上述供电板11。
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由形成为台阶圆筒状并作为衔铁发挥功能且形成于轴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台阶部即凸轮轴2侧的大径部13a、和其罩部件4侧的小径部13b构成。上述大径部13a在外周固定有铁心转子17,并且在后端侧一体形成有构成减速机构12的一部分的偏心轴部39。
另一方面,上述小径部13b在外周压入固定有圆环部件20,并且在该圆环部件20的外周面,从轴向压入固定有后述的换向器21。上述圆环部件20设定为其外径与上述大径部13a的外径大致相同,并且配置于小径部13b的轴向的大致中央位置。
上述铁心转子17由具有多个磁极的磁性材料形成,构成为外周侧具有使线圈18的线圈线卷绕的槽的线轴,该铁心转子17的内周部边进行轴向的定位边固定于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的台阶部外周。
另一方面,上述换向器21由导电材料形成为圆环状,在与上述铁心转子17的极数相同数量地分割而成的各片上,通过铆接等电连接有上述线圈18的引出的线圈线的末端。
上述各永久磁铁14以规定间隙配设于圆周向,整体形成为圆筒状,在圆周向上具有多个磁极,并且其轴向的位置相对于上述铁心转子17的轴向的中心而向上述供电板11侧偏置配置。由此,上述各永久磁铁14的前端部配置成在径向上与上述换向器21或设置于供电板11的后述的切换用刷25a、25b等重叠。
如图1及图7所示,上述供电板11由铁系金属材料构成的圆盘状的金属板部16、和模压于该金属板部16的前后两侧面的圆板状的树脂部22构成。
如图1及图7所示,就上述金属板16而言,未被上述树脂部22覆盖的外周部16a通过铆接而定位固定在形成于上述电动机外壳5的前端部内周的圆环状的台阶状凹槽内,并且在中央部,贯通形成有被电动机输出轴13的小径部13b等插通的轴插通孔16b。另外,金属板16在与上述轴插通孔16b的内周缘连续的规定的位置,通过冲裁形成有矩形状的两个保持孔16c、16d,在该各保持孔16c、16d内,嵌入保持有后述的刷架23a、23b。
另外,如图1、图7所示,在上述供电板11上设有:铜制筒状的一对刷架23a、23b,其配置于上述金属板16的各保持孔16c、16d的内侧,通过多个铆钉40固定于上述树脂部22的前端部22a;整流子即一对切换用刷25a、25b,其沿径向滑动自如地收纳配置于该各刷架23a、23b的内部,通过线圈弹簧24a、24b的弹力,圆弧状的各前端面从径向与上述换向器21的外周面弹性接触;内外双层的供电用滑环26a、26b,其以各自的外侧面露出的状态模压固定于上述树脂部22的前端部22a侧;导线即电线束27a、27b,将上述各切换用刷25a、25b和各滑环26a、26b电性连接。
上述内周侧的小径的滑环26a和外周侧的大径的滑环26b是将由铜材料构成的薄板通过冲压而冲裁形成为圆环状。
如图1~图4及图8所示,上述罩部件4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将形成于上述链盒6的上部位置的后述的嵌入孔55的前端开口封闭,并且以覆盖上述壳主体5a的前端部的形式配置于上述供电板11的前端侧。另外,该罩部件4通过四根螺栓57固定于上述链盒6的前端面6a,由圆板状的罩主体28、和嵌合有该罩主体28的前端部的合成树脂制的罩部29构成。
上述罩主体28主要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规定的壁厚,并且外径形成为比上述壳主体5a的外径大,在内部,模压固定有金属制的加强板28a。
另外,罩主体28在突出设置于外周部的四个位置的圆弧状的凸台部28c,通过模压于树脂材料的金属制的套筒28e,分别形成有上述各螺栓57要插通的螺栓插通孔28d,并且在图8中,在下侧的左右两个凸台部28c,贯通形成有在将罩部件4安装于链盒时使定位销插通的两个销插通孔28f、28f。该罩主体28通过上述各螺栓57固定于链盒6。
上述罩部29形成为圆盘板状,一体形成于外周缘的圆环状的卡止凸部29a通过从轴向压入形成于上述罩主体28的外周部的台阶卡止槽28g内被卡止固定。
另外,在上述罩主体28上,且在从轴向与上述各滑环26a、26b对向的位置,沿轴向固定有铜制的一对方筒状刷架30a、30b,并且在该各刷架30a、30b的内部,向轴向滑动自如地保持有各前端面与上述各滑环26a、26b滑动接触的一对供电用刷31a、31b。
上述刷架30a、30b及供电用刷31a、31b并列设置于从上述罩主体28的中心延伸的径向线上的内侧和外侧(内外周),并且各自的后端部位于上述罩主体28的罩部29侧。
另外,如图1所示,在罩主体28的电动机8侧的内面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圆形状的凹槽36a。该凹槽36a以向罩主体28的轴向外侧凹的方式形成,内径形成为比后述的被检测部50的前端部50b的外径大,并且其深度形成为比上述罩主体28的轴向的宽度稍小,具有薄壁的底壁。另外,在该薄壁的底壁的外面大致中央位置,从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定位用凸部28h。在上述罩主体28上,以沿着大致径向切成的长方形状的方式形成有收纳槽49,收纳槽49在上述两供电用刷31a、31b的上方位置,配置成大致平行状态。
另外,在该收纳槽49的内部,收纳有对上述各供电用刷31a、31b向上述滑环26a、26b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即一对扭力弹簧32、32。该一对扭力弹簧32、32如图8所示,各绕组部32a、32a沿着上述收纳槽49的内部,配置收纳成串联状,并且通过插通于该各绕组部32a、32a的内部的保持架,收纳保持于收纳槽49内。
虽未具体图示,该保持架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为一根轴状,在轴向的中央位置,一体设有矩形状的支承片56,并且在夹着该支承片56的左右两侧的轴部,沿轴向形成有一对槽状的卡止槽。上述支承片56以横穿保持架的轴向中央位置的形式一体形成,从上方压入嵌合在形成于上述收纳槽49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对向内侧面的槽状的一对固定用槽内,经由该保持架,将各扭力弹簧32、32稳定地保持在上述收纳槽49内。
另外,就上述各扭力弹簧32、32而言,向内侧弯曲成U字形状的未图示的各一端部卡入固定于上述保持架的各卡止槽,并且向径向突出的另一端部32b、32b与上述各供电用刷31a、31b的后端面弹性接触,向滑环26a、26b方向按压。即,扭力弹簧32、32通过关闭方向的弹力,对各供电用刷31a、31b进行施力。
此外,上述各扭力弹簧32、32的另一端部32c、32c的前端部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相对于上述各供电用刷31a、31b的后端面,稳定地抵接。
上述各刷架30a、30b在前后端形成有开口部,上述各供电用刷31a、31b的前端部从前端侧的开口部进退自如,并且经由沿各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形成的槽孔,在各供电用刷31a、31a的后端侧部,连接有软辫电线束31d、31e的各一端部。
上述各软辫电线束31d、31e的各另一端部通过锡焊而连接于后述的供电用连接器33的端子片33a、33a的各一端部33b、33b,如上所述,其长度设定为即使上述供电用刷31a、31b通过上述扭力弹簧32、32的弹力被推出,也不会从刷架30a、30b脱落那样的长度。
上述各供电用刷31a、31b形成为方柱状,并设定为规定的轴向长度,并且平坦的各前端面从轴向分别与上述各滑环26a、26b抵接。
另外,在上述罩主体28的下端部,且在上述各供电用刷31a、31b上,一体设有经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从电源蓄电池供给电流的供电用连接器33,并且与供电用连接器33平行地沿着径向突出设有将由后述的检测部检测到的旋转角度信号输出到上述控制单元的信号用连接器34。
如图8所示,就上述供电用连接器33而言,下端侧的开口部沿着大致径向形成于罩部件4的外周侧下端部,并且局部埋设于上述罩主体28的内部的导电材料即一对端子片33a、33a的各一端部33b、33b与上述软辫电线束31d、31e连接,并且配置于开口部的内部并在外部露出的另一端部33c、33c与控制单元侧的母连接器端子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8所示,就上述信号用连接器34而言,开口部沿着大致径向形成于罩部件4的外周侧下端部,以与上述供电用连接器33的开口部平行的方式形成,并且具有局部埋设于罩主体28内的导电材料即多个端子片34a,在外部露出的各一端部34b与后述的印刷基板53的集成电路54连接,并且另一端部34c与控制单元侧的未图示的母连接器端子连接。
在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的小径部13b和上述罩主体28的夹着凹槽36a的底壁的中央部之间,设有检测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角度位置的上述角度传感器35。
该角度传感器35为电磁感应式,如图1所示,由固定于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的小径部13b内的被检测部50、和固定于上述罩主体28的大致中央位置并接收来自上述被检测部50的检测信号的检测部51构成。
上述被检测部50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支承部50a的轴向前端部50b的底壁外面,固定有三片叶子形状的薄板的被检测转子52,并且在支承部50a的后端部外周,一体设有压入或保持于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的小径部13b的内部的圆环状突起50c。
另外,上述支承部50a的外径形成为比上述凹槽36a的内径小,从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的小径部13b的前端突出的前端部50b插入配置于罩主体28的凹槽36a内,上述被检测转子52经由微小间隙而对向配置于凹槽36a的薄壁的底壁的底面。
上述检测部51具备:从上述罩主体28的大致中央位置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印刷基板53、设置于该印刷基板5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外表面的集成电路(ASIC)54、设置于与该集成电路54相同的外表面的另一端部侧的未图示的接收电路及振荡电路。
上述印刷基板53在上述接收、振荡电路的中央,形成有定位用小孔53a,该定位用小孔53a压入嵌合于上述定位用凸部28h,上述被检测转子52的中心和接收、振荡电路的中心被定位。
另外,该印刷基板53相对于上述罩主体28的前端面,通过小螺钉或锡焊等规定的固定单元而被固定,因此,上述接收、振荡电路经由上述凹槽36a的底壁和微小间隙,从轴向与上述被检测转子52对峙。
因而,通过随着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上述被检测转子52经由支承部50a而旋转,向上述接收、发送电路和上述被检测转子52之间通过感应电流,通过该电磁感应作用,上述集成电路54检测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角度,将该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
另外,在上述罩主体28的上述凹槽36a的开口部侧外周,形成有具有比该凹槽36a的内径大的内径的大径槽36b。
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和偏心轴部39由设置于上述凸轮螺栓10的轴部10b外周面的小径球轴承37、和设置于上述从动部件9的圆筒部9b的外周面并配置于小径球轴承37的轴向侧部的上述滚针轴承38旋转自如地支承。
上述滚针轴承38由压入偏心轴部39的内周面的圆筒状的轴承保持架38a、和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该轴承保持架38a的内部的多个滚动体即滚针38b构成。该滚针38b在上述从动部件9的圆筒部9b的外周面滚动。
上述小径球轴承37的内圈以夹持状态被固定于上述从动部件9的圆筒部9b的前端缘和凸轮螺栓10的头部10a之间,另一方面,外圈被压入固定于上述偏心轴部39的台阶式扩径状的内周面,并且与形成于上述内周面的台阶边缘抵接,完成轴向的定位。
另外,在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偏心轴部39)的外周面和上述电动机外壳5的延伸部5d的内周面之间,设有阻止从减速机构12的内部向电动机8内的润滑油的泄漏的小径油封46。该油封46以密封功能将电动机8和减速机构12隔开。
上述控制单元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曲柄转角传感器或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油门开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类的信息信号,检测当前的发动机运转状态,基于此,进行发动机控制,并且经由上述供电用刷31a、31b或各滑环26a、26b、切换用刷25a、25b、换向器21等,向线圈18通电,进行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控制,通过减速机构12,控制凸轮轴2相对于正时链轮1的相对旋转相位。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上述减速机构12主要由进行偏心旋转运动的上述偏心轴部39、设置于该偏心轴部39的外周的中径球轴承47、设置于该中径球轴承47的外周的上述滚子48、既将该滚子48保持在滚动方向上又容许径向的移动的上述保持器41、与该保持器41一体的上述从动部件9构成。
上述偏心轴部39如图1所示,形成于外周面的凸轮面39a的轴心Y从电动机输出轴13的轴心X稍向径向偏心。
上述中径球轴承47在上述滚针轴承38的径向位置,配置成整体大致重叠的状态,由内圈47a和外圈47b及安装于该两内外圈47a、47b之间的球构成。上述内圈47a压入固定于上述偏心轴部39的外周面,与此相对,上述外圈47b在轴向上未被固定,变成自由状态。即,该外圈47b的轴向的电动机8侧的一端面与哪个部位都不接触,另外,轴向的另一端面在与其对向的保持器41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第一间隙C1,变成自由状态。另外,在该外圈47b的外周面,滚动自如地抵接有上述各滚子48的外周面,并且在该外圈47b的外周侧,形成有圆环状的第二间隙C2,通过该第二间隙C2,中径球轴承47整体可随着上述偏心轴部39的偏心旋转而向径向移动,即,可进行偏心运动。
上述各滚子48由铁系金属形成,随着上述中径球轴承47的偏心运动,边向径向移动,边嵌入上述内齿构成部19的内齿19a,并且通过保持器41的滚子保持孔41b的两侧缘,既在周向上被引导,又向径向进行摆动运动。
通过润滑油供给单元,向上述减速机构12的内部供给润滑油。该润滑油供给单元由形成于上述汽缸盖01的轴承02的内部并从主油道供给润滑油的未图示的油供给通道、形成于上述凸轮轴2的内部轴向并经由沟槽62a与上述油供给通道连通的油供给孔62、贯通形成于上述从动部件9的内部轴向并且一端经由环状槽62b向该油供给孔62开口且另一端在上述滚针轴承38和中径球轴承47的附近开口的上述小径油孔63、贯通形成于同一从动部件9的未图示的油排出孔构成。
通过该润滑油供给单元,向减速机构12的内部供给润滑油,并滞留于此处,然后从此处开始对中径球轴承47或各滚子48进行润滑,并且进一步流入到偏心轴部39和电动机输出轴13的内部,供滚针轴承38或小径球轴承37等可动部的润滑。
上述链盒6由例如铝合金材料一体形成,如图1~图3所示,由以将卷绕在上述曲轴的驱动链轮和正时链轮1之间的未图示的正时链条整体覆盖的形式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丝瓜形状的盒主体6a、和沿着该盒主体6a的外周部一体设置且固定于上述汽缸盖01或汽缸体的框状固定部6b构成。
上述盒主体6a在上部位置,即在与上述电动机8的前端部对向的位置,贯通形成有该电动机8的前端部要嵌入的嵌入孔55。该嵌入孔55由前端侧的圆环状的大径孔部55a、后端侧的圆环状的小径孔部55b、形成于大径孔部55a和小径孔部55b之间的台阶面55c构成。
就上述嵌入孔55而言,各内周面的内径形成为比电动机8的壳主体5a的外径大,在大小径孔55a、55b的内部,经由台阶状的环状间隙C嵌入有上述壳主体5a的前端部。
另外,在上述嵌入孔55的大径孔部55a的开口端缘,为得到后述的油封58的平稳的压入而形成有圆环状的锥面55d。进而,在盒主体6a的上述大径孔部55a的开口端缘的外周侧,形成有将上述罩部件4的罩主体28固定的上述四个螺栓57螺接的四个内螺纹孔55e。
上述大径孔部55a在该内周面和上述壳主体5a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即油封58,该油封58因为从开口端侧压入固定于大径孔部55a的内周面,所以整体可从上述大径孔部55a的开口端侧(外侧)辨识。
上述油封58基本上具备:由合成橡胶形成为横截面大致コ字形状且压入固定于上述大径孔部55a的内周面的外周部即基部58a、可与上述壳主体5a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横截面大致圆弧状的内周部即密封部58b、一体形成于该密封部58b的前端侧的内周部即密封唇58c。
上述基部58a在内部埋设有加强用的芯材(未图示),在压入到上述大径孔部55a的内周面时,经由上述芯材,被牢固地固定,并且轴向的前端缘与上述台阶面55c抵接,限制最大压入移动,进行轴向的定位。
上述密封部58b通过设置于横截面圆弧状的凹状外周面的圆环状的撑簧59,与壳主体5a的外周面弹性接触。
就上述密封唇58c而言,前端部与上述壳主体5a的外周面一直抵接,与上述密封部58b协同来确保双层密封性。
然后,链盒6通过未图示的安装螺栓,安装于汽缸盖01或汽缸体的前端部,但在该安装之前,将上述油封58经由基部58a从外侧轴向压入固定于嵌入孔55的大径孔部55a内周面。
其后,在将链盒6安装于汽缸盖01等时,先使安装于上述凸轮轴2的上述相位变更机构3的电动机8的前端部从内侧轴向嵌入上述嵌入孔55内。此时,边使油封58的密封部58b和密封唇58c与壳主体5a的外周面滑动接触,边向轴向嵌入规定量。
此时,即,在将上述罩部件4安装于链盒6之前,能够通过目视,从嵌入孔55的大径孔部55a的外侧,识别油封58的密封部58b或密封唇58c相对于上述壳主体5a的外周面的抵接状态。
该嵌入作业结束后,将预先突出设置于链盒6的盒主体6a的未图示的顶销从轴向插通在上述罩部件4的两个定位孔28i内,使罩部件4相对于链盒6而定位。
其后,如果将插通在罩主体28的各螺栓插通孔28d内的各螺栓57与链盒6的对应的内螺纹孔55d螺接紧固,则能够在封闭上述嵌入孔55的大径孔部55a的开口端的同时,将罩部件4整体安装于链盒6。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随着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驱动,正时链轮1经由正时链条而旋转,其旋转力经由内齿构成部19和内螺纹形成部6传递到电动机外壳5,该电动机外壳5同步旋转。另一方面,上述内齿构成部19的旋转力从各滚子48经由保持器41及从动部件9传递到凸轮轴2。由此,凸轮轴2的凸轮使进气门进行开闭动作。
然后,在发动机起动后的规定的发动机运转时,从上述控制单元,经由各端子片33a、33a、各软辫电线束31d、31e及供电用刷31a、31b或各滑环26a、26b等,向电动机8的线圈18通电。由此,电动机输出轴13被旋转驱动,经由减速机构12向凸轮轴2传递减速后的旋转力。
即,当偏心轴部39随着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进行偏心旋转时,每当电动机输出轴13转1转,各滚子48都边由保持器41的各滚子保持孔41b向径向引导,边跨过上述内齿构成部19的一个内齿19a向相邻的另一个内齿19a边滚动边移动,且边依次重复该动作,边向圆周向滚接。通过该各滚子48的滚接,上述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被减速,同时向上述从动部件9传递旋转力。此时的减速比可通过上述内齿19a的数目和滚子48的数目之差而任意设定。
由此,凸轮轴2相对于正时链轮1进行正反相对旋转,变换相对旋转相位,并将进气门的开关正时变换控制到提前角侧或滞后角侧。
凸轮轴2相对于上述正时链轮1的正反相对旋转的最大位置限制(角度位置限制)通过上述隔挡凸部61b的各侧面与上述隔挡凹槽2b的各对向面2c、2d中的任一方抵接来进行。
因此,进气门的开关正时最大地向提前角侧或滞后角侧变换,实现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或输出的提高。
另外,当上述角度传感器35的被检测部50随着上述电动机8的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而旋转时,与检测部51之间的感应电流流动,通过该电磁感应作用,上述集成电路54检测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角度,通过该检测信号,在控制单元检测电动机输出轴13的当前的旋转角度位置。通过该旋转角度位置和曲轴的旋转位置,控制单元向上述电动机8输出旋转驱动信号,根据当前的发动机运转状态,精度良好地控制凸轮轴2相对于上述曲轴的相对旋转相位。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将上述链盒6组装于汽缸盖01等时,边使油封58的密封部58b或密封唇58c与壳主体5a的外周面滑动接触,边使其嵌入到嵌入孔55内,在该嵌入作业结束的时点,能够通过目视,从大径孔部55a的外侧,识别上述油封58的密封部58b或密封唇58c的相对于上述壳主体5a外周面的抵接状态。
即,在完成了链盒6的向汽缸盖01等的组装以后,也能够从大径孔部55a的外部,辨识油封58的密封部58b或密封唇58c在向壳主体5a嵌入时向外方卷边而未与壳主体5a的外周面良好抵接的状态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重新组装,使密封部58b等与壳主体5a的外周面良好地抵接。
由此,能够充分抑制油封58密封不良情况的发生,且能够确保稳定的密封性能,所以能够阻止从正时链轮1侧向电动机外壳5内的润滑油的蔓延。该结果是,例如,不会在上述滑环26a、26b和供电用刷31a、31b之间附着油而使向电动机12的通电性变差。
另外,上述油封58由于通过嵌入孔55的台阶面55c来完成向凸轮轴2的轴向的定位,因此向嵌入孔55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供电用连接器33和信号用连接器34从罩主体28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设置,该各连接器33、34以达到与包含罩部29的罩部件4整体的投影宽度大致相同宽度的方式形成,特别是,上述供电用连接器33的电动机8侧的一部分稍向罩主体28的内侧面更靠电动机8侧突出,抑制向罩部29方向的突出。该结果是,能够缩短装置的轴向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上述罩主体28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内部,模压固定有加强板28a,变成埋设状态,所以罩主体28整体的刚性升高。因此,即使上述发动机的驱动中的振动传递到上述罩主体28,也可抑制该罩主体28的较大的振动的发生。因此,被检测转子52和凹槽36a的底壁之间的上述微小间隙C的变动得到抑制,该结果是,能够抑制上述角度传感器35的旋转角度检测精度的下降。
进而,因为上述被检测部50的支承部50a的前端部50b插入配置于上述凹槽36a内,变成被检测转子52的位置偏置于比上述各滑环26a、26b和供电用刷31a、31b的滑动接触位置更靠外侧(罩部29侧)的配置结构,所以上述被检测转子52被上述凹槽36a或大径槽36b的内周面覆盖,变成被罩住的状态。因此,能够充分抑制上述金属磨损粉末向被检测转子52的附着。
特别是,因为上述凹槽36a和大径槽36b构成为迷宫槽,所以通过该迷宫效应,能够阻止在各滑环26a、26b和供电用刷31a、31b之间且在滑动时发生的金属磨损粉末向上述支承部50a的前端部50b方向的流动,能够充分抑制向被检测转子52侧的流动。
由此,能够抑制这种金属磨损粉末的影响造成的上述角度传感器35的旋转检测精度的下降,并且可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因为上述被检测部50的支承部50a的前端部50b以从轴向嵌入凹槽36a内部的状态被收纳保持,所以由此也能够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的长度。
〔第二实施方式〕
图9~图11表示的是第二实施方式,除设有内燃机的进气侧的相位变更机构3以外,还在排气侧的排气凸轮轴70的前端设有油压式的相位变更机构71,在该两相位变更机构3、71的前端侧,配置有固定于汽缸盖01或汽缸体的共用型链盒6。
上述排气侧的相位变更机构71的基本构造与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日本特开2013-147937号公报等记载的内容相同。因而,当简单地进行说明时,在正时链轮72的圆筒状壳体73的内部,相对旋转自如地设有叶片转子74,在该叶片转子74上固定有上述排气凸轮轴70的前端部。从油压回路向形成于上述壳体73和叶片转子之间的提前角油压室和滞后角油压室选择性地供给油压,由此,使叶片转子进行正反旋转,根据发动机运转状态,变更正时链轮72和排气凸轮轴70的相对旋转相位。
上述链盒6具备:支承于汽缸盖01等的螺栓外周侧的托架部75、和通过螺栓77固定于该托架部75的前端部的中间部件即盒部76。
上述盒部76在排气侧形成为构成上述油压回路的一部分的通道构成部78,在进气侧,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与具有使电动机8的壳主体5a嵌入的嵌入孔78的上述盒主体相同的构造,在形成于该盒部76的进气侧的嵌入孔78的内周面,压入固定有密封部件即油封58。
该油封58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具体说明,上述嵌入孔7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大径孔部78a和小径孔部78b及台阶面78c构成,上述罩部件4以封闭大径孔部78a的前端开口的方式配置,该罩部件4如图9所示,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罩主体28的后端面外周部的圆环状的突部79压入上述嵌入孔78的前端部内周面,整体被固定。
因此,该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是,在各凸轮轴2、70上安装有各相位变更机构3、71以后,在预先将盒部76固定于托架部75而成的链盒6向汽缸盖01等安装时,边使壳主体5a与压入固定于上述大径孔部78a的内周面的上述油封58的密封部58b或密封唇58c滑动接触,边将其从轴向嵌入。此时,能够从大径孔部78a的开口端的外侧,辨识上述油封58的密封部58b或密封唇58c与壳主体5a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因此能够发现密封唇58c等的卷边等的错误组装。
因此,因为本实施方式也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这是不言而喻的,又因为在该实施方式中,将链盒6的构造设为可实现进气侧和排气侧的通用化的构造,所以与分别形成的情况相比,制造或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上述盒部76利用图11所示的在轴向上贯通配置有外周部的定位销80,经由上述汽缸体或定位孔28f进行与罩部件4的定位。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进一步变更链盒6的构造,另外,为了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该材质也可由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
下面,对从上述实施方式中掌握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罩部件被卸下的状态下,与所述电动机的外周面抵接的所述密封部件的内周部在外部露出。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为第二方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固定于所述汽缸盖或链盒,并且内周部可滑动地与所述电动机的外周面抵接。
本发明其他方面的技术方案如下:
〔a〕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密封部件由横截面大致コ字形状形成的油封构成,在该油封的内周部设有与上述电动机的外周面抵接的密封唇。
〔b〕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汽缸盖或链盒上形成有被上述电动机插通的嵌入孔,并且在该嵌入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台阶部,上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从轴向与该台阶部抵接。
〔c〕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固定部件为油压式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罩部件。
〔d〕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密封部件配置于配置有上述罩部件的电动机的前端侧。

Claims (9)

1.一种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通过变更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可改变发动机进排气门的动作特性,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电动机、将该电动机的电动机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减速而传递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减速机构、固定于发动机的汽缸盖或链盒且覆盖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部分的罩部件、嵌入所述汽缸盖或链盒且密封在所述电动机的外周面和所述汽缸盖或链盒之间的圆环状的密封部件,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罩部件从汽缸盖或链盒被卸下的状态下,可从外部目视所述密封部件的安装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部件被卸下的状态下,与所述电动机的外周面抵接的所述密封部件的内周部在外部露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固定于所述汽缸盖或链盒,并且内周部可滑动地与所述电动机的外周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由形成为横截面大致コ字形的油封构成,在该油封的内周部设有与所述电动机的外周面抵接的密封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汽缸盖或链盒上形成有所述电动机插入的嵌入孔,并且在该嵌入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从轴向与该台阶部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的内周部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嵌入孔的内径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部件和所述汽缸盖或链盒之间安装有中间部件,并且在形成于该中间部件的圆形孔的内周固定有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部,使该密封部件的内周部可滑动地与所述电动机的外周面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和中间部件及所述汽缸盖、或所述罩部件和中间部件及链盒通过定位销,一起被定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配置有所述罩部件的电动机的前端侧。
CN201510515468.9A 2014-08-28 2015-08-20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及配气正时控制系统 Active CN105386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3699 2014-08-28
JP2014173699A JP2016048053A (ja) 2014-08-28 2014-08-28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6806A CN105386806A (zh) 2016-03-09
CN105386806B true CN105386806B (zh) 2019-06-28

Family

ID=5531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5468.9A Active CN105386806B (zh) 2014-08-28 2015-08-20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及配气正时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08941B2 (zh)
JP (1) JP2016048053A (zh)
CN (1) CN105386806B (zh)
DE (1) DE1020152137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203384A (ja) * 2016-09-20 2019-11-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及び該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JP2018087560A (ja) * 2016-11-30 2018-06-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用カバー部材および内燃機関
JP2022094706A (ja) * 2020-12-15 2022-06-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194A (zh) * 2010-04-20 2011-11-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
CN103806971A (zh) * 2012-11-07 2014-05-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CN103867246A (zh) * 2012-12-18 2014-06-1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阀门正时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8736A (ja) * 2008-12-10 2010-06-2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2010138735A (ja) * 2008-12-10 2010-06-2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5823769B2 (ja) 2011-08-09 2015-11-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5873339B2 (ja) 2012-01-17 2016-03-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5978111B2 (ja) * 2012-11-16 2016-08-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5848277B2 (ja) 2013-03-12 2016-01-27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チェーンガイ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194A (zh) * 2010-04-20 2011-11-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
CN103806971A (zh) * 2012-11-07 2014-05-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CN103867246A (zh) * 2012-12-18 2014-06-1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阀门正时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61066A1 (en) 2016-03-03
JP2016048053A (ja) 2016-04-07
DE102015213702A1 (de) 2016-03-03
CN105386806A (zh) 2016-03-09
US9708941B2 (en) 201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8575B (zh)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可变气门装置
CN103806971B (zh)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JP6295181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KR101624776B1 (ko) 내연 기관의 밸브 타이밍 제어 장치 및 마개체의 제거 방법
CN105386806B (zh)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及配气正时控制系统
CN107614840B (zh)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JP6174160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6174262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6266810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6381455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6030781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WO2017026240A1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US9556757B2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542661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6274900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WO2016009790A1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WO2017150089A1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6381785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6720319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と該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ブラシ保持部材
JP2019190384A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2019019698A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と該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203384A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及び該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1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