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3181B - 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3181B
CN105383181B CN201510543689.7A CN201510543689A CN105383181B CN 105383181 B CN105383181 B CN 105383181B CN 201510543689 A CN201510543689 A CN 201510543689A CN 105383181 B CN105383181 B CN 1053831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mentioned
ink
black
asc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36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3181A (zh
Inventor
秋山智之
下田亚纱代
杉谷宽
西山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83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3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monitoring ink quality

Abstract

提供一种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墨温度调节装置被连接到墨提供路径的中途,该墨提供路径向喷出墨来形成图像的喷墨头提供上述墨,该墨温度调节装置具备调节向上述喷墨头提供的上述墨的温度的墨温度调节用路径。上述墨温度调节用路径具备:上升路径,上述墨在该上升路径中上升;以及下降路径,上述墨在该下降路径中下降。上述上升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大于上述下降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

Description

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该墨温度调节装置调节向喷出墨来形成图像的喷墨头提供的墨的温度。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一边使墨循环一边从喷墨头喷出墨来进行印刷的墨循环式的喷墨打印机。日本特开2012-153004号公报记载了如下一种墨循环式的喷墨打印机:在喷墨头的下方配置加压容器和负压容器,并具备用于从负压容器向加压容器输送空气的空气泵。
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在进行印刷时,通过空气泵从负压容器向加压容器输送空气,由此分别对负压容器、加压容器施加负压、正压。由此,墨从加压容器流向喷墨头。未被喷墨头消耗的墨被回收到负压容器内。通过墨泵从负压容器向加压容器输送墨。通过这样来进行墨循环。
而且,当使该墨循环时,需要将墨的粘度保持固定,因此在墨的循环路径中设置调节墨的温度的温度调节机构。关于该温度调节机构,例如在墨路径中设置散热器和加热器,在循环的墨通过这些散热器和加热器时进行加热或者冷却,由此将墨的温度保持适当。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温度调节机构中,为了对墨高效地进行加热和冷却,使温度调节机构内的路径的尺寸加长从而使通过时间延长是有效的。为了使该尺寸加长,存在一种使温度调节机构内的路径蜿蜒的方法。然而,当使墨路径蜿蜒时,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初始填充时,在弯曲部残留有气泡、或者该气泡流入头内而成为导致喷出异常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墨温度调节装置和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在墨循环式的喷墨打印机中,加长墨路径长度来高效地进行墨的温度调节并且抑制气泡残留在路径中,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墨头的喷出异常。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温度调节装置被连接到墨提供路径的中途,该墨提供路径向喷出墨来形成图像的喷墨头提供上述墨,该墨温度调节装置具备墨温度调节用路径,该墨温度调节用路径调节向上述喷墨头提供的上述墨的温度。上述墨温度调节用路径具备:上升路径,上述墨在该上升路径中上升;以及下降路径,上述墨在该下降路径中下降。上述上升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大于上述下降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
在此,作为相对地增大上升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的方法,列举出增大流路的直径、或者使上升路径分支等使截面积大于下降路径的截面积的方法。作为相对地减小下降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的方法,列举出使多个路径合流、或者减小流路的直径这样的方法。
根据上述结构,使下降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上升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因此,能够加快墨的流动,抑制在流路的弯曲部、分支点处在墨中产生、残留气泡,从而能够顺畅地提供墨。另一方面,对于上升路径,使流路分支、或者增大直径等来增大流路的截面积,能够提高路径表面的热交换率,从而实现高效的温度调节。
详细地说,在上升路径中,气泡也由于浮力而上浮,因此,与墨的流动相协作而使气泡难以残留在流路内。在利用上述特征的上述结构中,能够使上升路径分支或者弯曲来增大其表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率,在上升路径中,即使产生了气泡,气泡也会自然地向上方流动,因此不会残留。另一方面,在下降路径中,气泡由于浮力而上浮,而墨的流动向下,因此气泡与墨的流动是逆向的,气泡容易残留在流路中的弯曲部、分支点处。因此,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使下降路径中的总截面积相对地减小等,从结果来看墨的流速提高,能够排出滞留的气泡,从而能够不使气泡残留地顺畅地提供墨。其结果是,能够同时实现温度调节的高效化和气泡的残留抑制。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上升路径具备:第一上升路径,其与从上述墨温度调节装置的外部向内部导入上述墨的流入路径连接;以及第二上升路径,其与从上述墨温度调节装置的内部向外部导出上述墨的流出路径连接,该第二上升路径通过上述下降路径而与上述第一上升路径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将上升路径分割为流入路径侧的第一上升路径和流出路径侧的第二上升路径,通过下降路径将该第一上升路径与该第二上升路径之间连接。因此,例如能够将第一上升路径配置为冷却用,将第二上升路径配置为加热用,并且还能够实现墨温度调节用路径的紧凑化。由此,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省空间化。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一上升路径分支为多个第一流路,上述第二上升路径分支为多个第二流路,上述下降路径是单个流路,在该下降路径处,上述多个第一流路合流并且上述多个第二流路合流,上述第二上升路径的分支数与上述下降路径之和等于上述第一上升路径的分支数。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上升路径的分支数与下降路径之和等于第一上升路径的分支数。因此,能够维持墨温度调节用路径的对称性,例如能够在加热侧和冷却侧对称地设计墨温度调节用路径。由此,能够实现温度调节控制的简化,并且能够避免装置的复杂化。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墨温度调节装置还具备:加热器,其将上述墨温度调节用路径内的上述墨加热;以及散热器,其将上述墨温度调节用路径内的上述墨冷却。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喷墨头,其基于驱动信号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来形成图像;墨提供路径,其向上述喷墨头提供墨;记录介质输送部,其将上述记录介质相对于上述喷墨头进行输送;以及上述墨温度调节装置,其配置于上述墨提供路径的中途。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增大上升路径的表面积的总和来提高路径表面的热交换率,实现高效的温度调节,另一方面,通过使下降路径的表面积小于上升路径的表面积,能够加快墨的流动,抑制气泡残留在墨中,从而顺畅地向喷墨头提供墨。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能够实现画质和印刷速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印刷部和压力调整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3A是表示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温度调节用路径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墨温度调节装置整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5A是从侧方表示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温度调节用路径的上升路径内的气泡的行为的截面图,示出了上升路径内。
图5B是从侧方表示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温度调节用路径的下降路径内的气泡的行为的截面图。
图6A是从侧方表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温度调节用路径的上升路径内的气泡的行为的截面图。
图6B是从侧方表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温度调节用路径的下降路径内的气泡的行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说明而叙述了很多具体的细节以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透彻理解。尽管如此,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的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在其它情况下,为了简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已知的结构和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或组件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或简化对这些部分或组件的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图,与实际有所不同。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印刷部和压力调整部的概要结构图。图3A是表示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温度调节用路径(墨温度调节用路径)45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墨温度调节部26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是铅垂方向。在图2、3A、3B、5A、5B、6A、6B中,用UP表示上方,用DN表示下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具备压力调整部3、输送部4、操作面板5、电源单元6、主电源开关7、控制部8以及四个印刷部2。
印刷部2一边使墨循环一边对由输送部4输送的纸张喷出墨来印刷图像。四个印刷部2分别喷出不同颜色(例如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墨。除了喷出的墨的颜色不同以外,四个印刷部2具有相同的结构。
压力调整部3对贮存被提供到印刷部2的墨的容器调整压力。输送部4从供纸台(未图示)取出纸张,沿输送路径相对于喷墨头11输送该纸张。输送部4具有用于输送纸张的辊、对辊进行驱动的电动机(均未图示)等。
操作面板5显示各种输入画面等,并且接受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操作面板5具备输入部和显示部(均未图示),该输入部具有各种操作键、触摸面板等,该显示部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等。在输入部设置有用于切换电源(副电源)的接通、断开的副电源键(未图示)。
电源单元6将经由主电源开关7提供的电力提供到喷墨打印机1的各部。主电源开关7是用于切换喷墨打印机1的主电源的接通、断开的开关。在主电源开关7上连接有商用电源。控制部8控制喷墨打印机1整体的动作。
<印刷部2的结构>
接着,说明印刷部2的结构。如图2所示,印刷部2具备喷墨头11、墨循环部12以及墨提供部13。
喷墨头11将由墨循环部12提供的墨喷出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喷墨头11包括多个头组件16。
头组件16为压电式。头组件16具有贮存墨的墨室和喷出墨的多个喷嘴(均未图示)。在墨室内配置有压电元件(未图示)。通过压电元件的驱动来从喷嘴喷出墨。
墨循环部12一边使墨循环一边向喷墨头11提供墨。墨循环部12具备加压容器21、分配器22、集合器23、负压容器24、墨泵25、墨温度调节部26(墨温度调节装置)、墨温度传感器27以及配管(墨提供路径)28~30。
加压容器21贮存向喷墨头11提供的墨。加压容器21的墨经由配管28和分配器22被提供到喷墨头11。在加压容器21内,在墨的液面上形成有空气层。加压容器21经由后述的配管60而与后述的加压共用气室51连通。加压容器21配置于比喷墨头11低的位置(下方)。
加压容器21具有如下容量:即使由于振动而破坏了喷墨头11的喷嘴的弯液面从而分配器22和配管28的内部的墨流动并落入到加压容器21中,也能够收纳该墨。但是,当加压容器21过大时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因此,加压容器21具有如下程度的容量:在分配器22和配管28的内部的墨全部流动并落入到加压容器21中时,该加压容器21被充满。
在加压容器21设置有浮子构件31、加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2以及墨过滤器33。
浮子构件31的一端侧通过支承轴(未图示)被轴支承在加压容器21内,使得浮子构件31根据液面高度进行转动直到加压容器21内的墨的液面高度达到基准高度为止。在浮子构件31的另一端设置有磁体(未图示)。
加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2用于检测加压容器21内的墨的液面高度是否达到基准高度。基准高度是从加压容器21的上端向下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的高度。加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2由磁传感器构成,检测液面高度达到基准高度时的浮子构件31的磁体。加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2在检测到浮子构件31的磁体的情况下、即加压容器21内的液面高度为基准高度以上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开”的信号。加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2在未检测到浮子构件31的磁体的情况下、即加压容器21内的液面高度小于基准高度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关”的信号。
墨过滤器33用于去除墨中的灰尘等。
分配器22将从加压容器21经由配管28提供的墨分配到喷墨头11的各头组件16。
集合器23从各头组件16收集未被喷墨头11消耗的墨。由集合器23收集到的墨经由配管29流向负压容器24。
负压容器24从集合器23接收未被喷墨头11消耗的墨并贮存。另外,负压容器24贮存从后述的墨提供部13的墨盒39提供的墨。在负压容器24内,在墨的液面上形成有空气层。负压容器24经由后述的配管61与后述的负压共用气室55连通。负压容器24配置于高度与加压容器21的高度相同的位置。
负压容器24具有如下容量:即使由于振动而破坏了喷墨头11的喷嘴的弯液面从而喷墨头11、集合器23和配管29的内部的墨流动并落入到负压容器24中,也能够收纳该墨。但是,当负压容器24过大时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因此,负压容器24具有如下程度的容量:在喷墨头11、集合器23和配管29的内部的墨全部流动并落入到负压容器24中时,该负压容器24被充满。
在负压容器24设置有浮子构件36和负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7。
浮子构件36、负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7分别与加压容器21的浮子构件31、加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2相同。负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7在检测到浮子构件36的磁体的情况下、即负压容器24内的液面高度为基准高度以上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开”的信号。负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7在未检测到浮子构件36的磁体的情况下、即负压容器24内的液面高度小于基准高度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关”的信号。基准高度是从负压容器24的上端向下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的高度。
墨泵25从负压容器24向加压容器21输送墨。墨泵25设置于配管30的中途。
配管28与加压容器21及分配器22连接,该配管28是向喷墨头11提供墨的墨提供路径。在该配管28中,墨从加压容器21流向分配器22。
墨温度调节部26调整向喷墨头11提供的墨的温度。墨温度调节部26配置于配管28的中途。墨温度调节部26具备加热器41、加热器温度传感器42、散热器43、冷却风扇44以及配置于加热器41和散热器43内部的温度调节用路径45。
加热器41将温度调节用路径45内的墨加热。加热器温度传感器42检测加热器41的温度。散热器43将温度调节用路径45内的墨冷却。冷却风扇44向散热器43吹送冷却风。
温度调节用路径45的两端与配管28连接。具体地说,温度调节用路径45的一端与从墨温度调节部26的外部向内部导入墨的作为流入路径的配管28a连接,温度调节用路径45的另一端与从墨温度调节部26的内部向外部导出墨的作为流出路径的配管28b连接。
如图3A、3B所示,温度调节用路径45包括墨在其中上升的上升路径46和墨在其中下降的下降路径49。上升路径46包括在下侧与配管28a连接的第一上升路径47和在上侧与配管28b连接的第二上升路径48,第一上升路径47与第二上升路径48通过下降路径49相连接。
第一上升路径47包括相对于设置面垂直地延伸的多个上升流路47a、相对于设置面水平地延伸的下部分支路径47c以及相对于设置面水平地延伸的上部合流路径47b。下部分支路径47c的一端与配管28a连接,由使从配管28a流入的墨分流到各上升流路47a中的分支管形成。上部合流路径47b的一端与下降路径49连接,由使从各上升流路47a流入的墨合流后流出到下降路径49中的集中管形成。多个上升流路47a各自的下端与下部分支路径47c连接,各自的上端与上部合流路径47b连接,由墨在其中上升的直线状的多个配管形成,这些多个上升流路47a的总截面积大于下降路径49的总截面积。
第二上升路径48包括相对于设置面垂直地延伸的多个上升流路48a、相对于设置面水平地延伸的下部分支路径48c以及相对于设置面水平地延伸的上部合流路径48b。下部分支路径48c的一端与下降路径49连接,由使从下降路径49流入的墨分流到各上升流路48a中的分支管形成。此外,这些多个上升流路48a的总截面积大于下降路径49的总截面积。上部合流路径48b的一端与配管28b连接,由使流入各上升流路48a的墨合流后流出到配管28b的集中管形成。多个上升流路48a各自的下端与下部分支路径48c连接,各自的上端通过上部合流路径48b而与配管28b连接,由墨在其中上升的直线状的多个配管形成。
下降路径49的上端与上部合流路径47b连接,并且下端与下部分支路径48c连接,由墨在其中下降的直线状的配管形成。下降路径49相对于设置面垂直地延伸,该下降路径49的截面积小于上升路径47的总截面积。
此外,第一上升路径47和第二上升路径48分支为多个流路,另一方面,下降路径49由多个流路合流而成为单一流路,并且上升路径46和下降路径49的高度差相等,因此上升路径46的表面积的总和大于下降路径49的表面积的总和。
而且,如图3B所示,温度调节用路径45分支为经过加热器41的部分和经过散热器43的部分。具体地说,第一上升路径47配置于散热器43的内部,第二上升路径48和下降路径49配置于加热器41的内部。此外,第二上升路径48的分支数与下降路径49之和等于第一上升路径47的分支数。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上升路径47和第二上升路径48使路径分支来加长总路径长度,从而增大其表面积的总和,提高了路径表面的热交换率。另一方面,下降路径49使流路合流而单一化,并且使其总截面积小于上升路径47a的总截面积,其结果是,下降路径49中的墨的流动加快,抑制了在流路的弯曲部、分支点处在墨中产生、残留气泡。
墨温度传感器27检测墨循环部12中的墨的温度。墨温度传感器27设置于配管28b的中途。
配管29将集合器23与负压容器24连接。在配管29中,墨从集合器23流向负压容器24。配管30将负压容器24与加压容器21连接。在配管30中,墨从负压容器24流向加压容器21。由配管28~30、分配器22以及集合器23构成使墨在加压容器21、喷墨头11以及负压容器24之间循环的循环路径。
墨提供部13向墨循环部12提供墨。墨提供部13具备墨盒39、配管38以及墨提供阀35。
墨盒39收容由印刷部2进行印刷所使用的墨。墨盒39内的墨经由配管38被提供到负压容器24。
配管38将墨盒39与负压容器24连接。在配管38中,墨从墨盒39流向负压容器24。
墨提供阀35将配管38内的墨的流路打开或关闭。在从墨盒39向负压容器24提供墨时,墨提供阀35被打开。
压力调整部3调整各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和负压容器24的压力。压力调整部3具备加压共用气室51、加压侧压力调整阀52、加压侧大气开放阀53、加压侧压力传感器54、负压共用气室55、负压侧压力调整阀56、负压侧大气开放阀57、负压侧压力传感器58、空气泵59、四个配管60、四个配管61、配管62~67、空气过滤器68以及溢出容器69。
加压共用气室51是用于使各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的压力相等的气室。加压共用气室51经由四个配管60而与四个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的空气层连通。由此,各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彼此经由加压共用气室51及配管60连通。
加压侧压力调整阀52将配管63内的空气的流路打开或关闭,以经由加压共用气室51来调整各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的压力。加压侧压力调整阀52设置于配管63的中途。
加压侧大气开放阀53将配管64内的空气的流路打开或关闭,以经由加压共用气室51将各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在密封状态(隔绝大气的状态)与大气开放状态(与大气相通的状态)之间切换。加压侧大气开放阀53设置于配管64的中途。
加压侧压力传感器54检测加压共用气室51内的压力(加压侧压力)。在此,加压共用气室51内的压力与各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内的压力相等。这是因为,加压共用气室51与各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的空气层是连通的。
负压共用气室55是用于使各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的压力相等的气室。负压共用气室55经由四个配管61而与四个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的空气层连通。由此,各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彼此经由负压共用气室55及配管61连通。
负压侧压力调整阀56将配管65内的空气的流路打开或关闭,以经由负压共用气室55来调整各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的压力。负压侧压力调整阀56设置于配管65的中途。
负压侧大气开放阀57将配管66内的空气的流路打开或关闭,以经由负压共用气室55将各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在密封状态与大气开放状态之间切换。负压侧大气开放阀57设置于配管66的中途。
负压侧压力传感器58检测负压共用气室55内的压力(负压侧压力)。在此,负压共用气室55内的压力与各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内的压力相等。这是因为,负压共用气室55与各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的空气层是连通的。
空气泵59经由加压共用气室51以及负压共用气室55从各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向加压容器21输送空气。空气泵59设置于配管62的中途。
四个配管60将加压共用气室51与四个印刷部2的加压容器21连接。配管60的一端与加压共用气室51连接,另一端与加压容器21的空气层连接。
四个配管61将负压共用气室55与四个印刷部2的负压容器24连接。配管61的一端与负压共用气室55连接,另一端与负压容器24的空气层连接。
配管62形成通过空气泵59从负压共用气室55向加压共用气室51输送的空气的流路。配管62的一端与负压共用气室55连接,另一端与加压共用气室51连接。
配管63、64各自的一端与加压共用气室51连接,另一端与配管67连接。配管65、66各自的一端与负压共用气室55连接,另一端与配管67连接。配管67的一端(上端)经由空气过滤器68而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溢出容器69连接。
空气过滤器68设置于配管67的上端,防止外部的空气中的灰尘等的进入。
例如在因墨提供阀35的异常导致墨从加压容器21、负压容器24溢出、进而墨从加压共用气室51、负压共用气室55溢出的情况下,溢出容器69接收该墨。
在溢出容器69设置有浮子构件71和溢出液面传感器72。浮子构件71、溢出液面传感器72分别与加压容器21的浮子构件31、加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2相同。
溢出容器69与废液容器(未图示)连接,当溢出液面传感器72被打开时,向废液容器排出墨。
<控制部8的结构>
接着,说明控制部8的内部结构。图4是表示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如图4所示,控制部8具备主控制器81和机械式控制器82。
主控制器81负责喷墨打印机1整体的控制。主控制器81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91、存储器92、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93、外部I/F(接口)94、机械式控制器I/F 95、用户I/F 96以及头I/F 97。
CPU 91执行运算处理。存储器92被用作暂时的数据的保存、运算时的CPU 91的工作区。HDD 93存储各种程序等。
外部I/F 94经由网络而与外部的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机械式控制器I/F 95将机械式控制器82与主控制器81连接。用户I/F 96将操作面板5与主控制器81连接。头I/F 97将喷墨头11与主控制器81连接。
机械式控制器82进行印刷部2中的墨循环和墨提供的控制、利用压力调整部3的压力调整的控制以及利用输送部4的纸张输送的控制。机械式控制器82具备CPU 101、存储器102、传感器I/F 103、主控制器I/F 104、致动器I/F 105、驱动单元106以及锁存电路107。
CPU 101执行运算处理。存储器102被用作暂时的数据的保存、运算时的CPU 101的工作区。在墨循环时,CPU 101控制墨温度调节部26的散热器43和加热器41来进行墨温度的调整,使得墨温度传感器27的检测温度被维持在适当温度范围内。
传感器I/F 103将加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2、负压容器液面传感器37等各种传感器与机械式控制器82连接。主控制器I/F 104将机械式控制器82与主控制器81连接。致动器I/F 105向驱动单元106发送控制信号。
驱动单元106具有分别驱动墨泵25、空气泵59、输送部4的电动机等的各种驱动器。
锁存电路107在主电源从断开变为接通之后,将电源(副电源)最初被接通时所设置的锁存保持到主电源断开为止。
<作用·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设置在加热器41和散热器43内的温度调节用路径45中,使第一上升路径47和第二上升路径48分别分支为多个上升流路47a和多个上升流路48a来加长路径长度,从而增大其表面积的总和,因此能够提高路径表面的热交换率,实现高效的温度调节。另一方面,使下降路径49的流路合流而单一化,从而使其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上升路径46的截面积的总和,因此墨的流动加快,能够抑制在流路的弯曲部、分支点处在墨中产生、残留气泡,从而能够顺畅地提供墨。
详细地说,一般地,如图6A所示,在上升路径中,墨的流动d11向上,并且,气泡9也由于浮力而上浮,因此,与墨的流动相协作而使气泡难以残留。在利用上述特征的本实施方式中,使上升路径46分支来增大其表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率。此时,如图5A所示,在上升路径46中,即使产生了气泡9,气泡9也会通过墨的流动d12而自然地向上方流动,因此不会残留。另一方面,一般地,如图6B所示,在下降路径中,气泡9由于浮力而上浮,而墨的流动d21向下,因此气泡9与墨的流动是逆向的,当流路中的弯曲部、分支点多时,气泡9容易残留。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降路径49中减少弯曲部等,并且将多个路径合流来简化流路,从而相对地减小截面积的总和,由此,如图5B所示,能够加快墨的流动d22,排出滞留的气泡9,从而能够不使气泡9残留地顺畅地提供墨。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表面积增大,能够同时实现温度调节的高效化和气泡的残留抑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上升路径47和第二上升路径48中,分别使用下部分支路径47c和下部分支路径48c分支成多个流路,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设计来增大路径表面积,由于在下降路径49中将多个流路合流而单一化,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设计来实现流路的简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使流入路径侧的第一上升路径47配置在散热器43内,使流出路径侧的第二上升路径48配置在加热器41内,通过下降路径49将第一上升路径47与第二上升路径48之间连接,因此还能够实现温度调节用路径的紧凑化,从而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省空间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第二上升路径48的分支数与下降路径49之和等于第一上升路径47的分支数,因此能够在加热器41侧与散热器43侧对称地设计温度调节用路径,从而能够实现温度调节控制的简化,并且能够避免装置的复杂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这样的墨温度调节部26,能够实现高效的温度调节,另一方面,能够抑制气泡残留在墨中,从而向喷墨头顺畅地提供墨,因此,在具备这样的墨温度调节部26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能够高精度地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从而实现画质和印刷速度的提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一上升路径47和第二上升路径48分支为多个上升流路47a和48a来增大其表面积的总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一上升路径47和第二上升路径48弯曲来加长路径长度、或者使流路截面形状复杂来增大其表面积的总和。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其表面积的总和变大来提高路径表面的热交换率,从而实现高效的温度调节。另外,在此时,也使下降路径49单一化,使其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上升路径46的截面积的总和。由此,能够加快墨的流动,抑制在流路的弯曲部、分支点处在墨中产生、残留气泡,从而能够顺畅地提供墨。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和本质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它具体形式来实现本发明。因此,应当认为,当前的实施方式在各方面均为示例性的,而不是用来进行限制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体现,而不是由前述说明所体现的,并且,在权利要求书的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均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效果只是本发明所实现最佳效果中的几个。因此,本发明的效果不限定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墨温度调节装置,被连接到墨提供路径的中途,该墨提供路径用于向喷出墨来形成图像的喷墨头提供上述墨,该墨温度调节装置具备墨温度调节用路径,该墨温度调节用路径调节向上述喷墨头提供的上述墨的温度,
上述墨温度调节用路径具备:
上升路径,上述墨在该上升路径中沿着垂直方向上升;以及
下降路径,上述墨在该下降路径中沿着垂直方向下降,
其中,上述上升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大于上述下降路径的截面积的总和,并且在上述下降路径中的上述墨的流速大于在上述上升路径中的上述墨的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升路径具备:
第一上升路径,其与从上述墨温度调节装置的外部向内部导入上述墨的流入路径连接;以及
第二上升路径,其与从上述墨温度调节装置的内部向外部导出上述墨的流出路径连接,该第二上升路径通过上述下降路径而与上述第一上升路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上升路径分支为多个第一流路,
上述第二上升路径分支为多个第二流路,
上述下降路径是单个流路,在该下降路径处,上述多个第一流路合流并且上述多个第二流路合流,
上述第二上升路径的分支数与上述下降路径之和等于上述第一上升路径的分支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墨温度调节装置还具备:
加热器,其将上述墨温度调节用路径内的上述墨加热;以及
散热器,其将上述墨温度调节用路径内的上述墨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升路径沿垂直方向延伸,以及
上述下降路径沿垂直方向延伸。
6.一种喷墨打印机,具备:
喷墨头,其基于驱动信号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来形成图像;
墨提供路径,其向上述喷墨头提供墨;
记录介质输送部,其将上述记录介质相对于上述喷墨头进行输送;以及
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墨温度调节装置,其配置于上述墨提供路径的中途。
CN201510543689.7A 2014-08-28 2015-08-28 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105383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3886A JP6437764B2 (ja) 2014-08-28 2014-08-28 インク温調装置及びインク温調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4-173886 2014-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181A CN105383181A (zh) 2016-03-09
CN105383181B true CN105383181B (zh) 2017-10-03

Family

ID=5401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3689.7A Active CN105383181B (zh) 2014-08-28 2015-08-28 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36916B2 (zh)
EP (1) EP2993048B1 (zh)
JP (1) JP6437764B2 (zh)
CN (1) CN1053831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5542A (zh) * 2016-08-04 2018-02-13 广东希望高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纺织数码印花机循环供墨系统结构
WO2019074484A1 (en) * 2017-10-10 2019-04-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CTION ON THE TEMPERATURE OF A PRINT HEAD MATRIX
JP6930900B2 (ja) * 2017-11-02 2021-09-01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WO2021245808A1 (ja) * 2020-06-02 2021-12-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供給流路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4055B1 (en) * 1996-07-15 2001-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036829A (zh) * 2008-05-23 2011-04-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流体液滴喷射的循环流体
CN103223782A (zh) * 2012-01-26 2013-07-31 施乐公司 用于墨再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6745A (en) * 1976-11-01 1978-05-23 Hitachi Ltd Evaporator
TW322527B (zh) * 1994-09-16 1997-12-11 Sanyo Electric Co
US6644791B1 (en) * 2002-08-23 2003-11-11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head having efficient heat dissipation and removal of air
US7427116B2 (en) * 2004-03-30 2008-09-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Gap adjusting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4761790B2 (ja) * 2005-02-28 2011-08-3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蒸発器
JP2007001128A (ja) 2005-06-23 2007-01-11 Olympus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795039B2 (ja) * 2006-02-03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7352580B2 (en) * 2006-02-14 2008-04-01 Hua-Hsin Tsai CPU cooler
JP5094522B2 (ja) * 2008-04-14 2012-12-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469962B2 (ja) 2008-09-18 2014-04-1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0274448A (ja) * 2009-05-26 2010-12-09 Riso Kagaku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0113A (ja) * 2009-06-04 2010-12-16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の印刷装置
JP2011098555A (ja) * 2009-11-09 2011-05-1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5367629B2 (ja) 2010-03-30 2013-12-1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404498B2 (ja) 2010-03-30 2014-01-2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531793B2 (ja) * 2010-06-09 2014-06-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723610B2 (ja) 2011-01-26 2015-05-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30056188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Hamilton Sundstrand Space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 Cooling structure
JP5994259B2 (ja) 2012-01-30 2016-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9132645B2 (en) 2012-11-29 2015-09-15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Pulsating heat pipe spreader for ink jet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4055B1 (en) * 1996-07-15 2001-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036829A (zh) * 2008-05-23 2011-04-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流体液滴喷射的循环流体
CN103223782A (zh) * 2012-01-26 2013-07-31 施乐公司 用于墨再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181A (zh) 2016-03-09
US9636916B2 (en) 2017-05-02
JP2016047639A (ja) 2016-04-07
EP2993048B1 (en) 2019-03-20
EP2993048A1 (en) 2016-03-09
JP6437764B2 (ja) 2018-12-12
US20160059565A1 (en)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3181B (zh) 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墨循环式喷墨打印机
US10022978B2 (en) Ink circulation devic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280742B2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循環方法
US9636921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7005205B2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602742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3222424A2 (en) Ink circulation device and ink ejection device
JP201606005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US86683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CN203697710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0601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8103380A (ja) 液体循環モジュール、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6557289B2 (ja) 液体循環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542233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0917904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215293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へのインク補給方法
JP539079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360755B2 (ja) インク循環装置の洗浄装置とインク循環装置の洗浄方法
JP20120664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31806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928036B2 (ja) 液体循環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20081738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606832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11108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329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