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7488A -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 Google Patents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7488A
CN105377488A CN201480039455.2A CN201480039455A CN105377488A CN 105377488 A CN105377488 A CN 105377488A CN 201480039455 A CN201480039455 A CN 201480039455A CN 105377488 A CN105377488 A CN 105377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r blade
mentioned
cooling holes
slotting cutter
peripheral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94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田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77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28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28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or cooling
    • B23C5/283Cutting inserts with internal coolant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0Number of cutting edges
    • B23C2210/202Number of cutting edges thre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8Arrangement of teeth
    • B23C2210/282Unequal angles between the cutting edges, i.e. cutting edges unequally spac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40Flutes, i.e. chip conveying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50/00Compensating adverse effects during milling
    • B23C2250/12Cooling and lubr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提高在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与长底刃相邻的底刃所生成的切屑的排出效果。在形成于立铣刀主体(1)的多个排屑槽(4)前端的中心槽(7)与前端后刀面(8)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底刃(9),底刃(9)中的至少一个底刃成为比其他底刃(9B、9C)更向内周侧较长延伸的长底刃(9A),在立铣刀主体(1)内的排屑槽(4)彼此之间分别形成有冷却孔(10),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长底刃(9A)与在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开口的第1冷却孔(10A)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大于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和长底刃(9A)相邻的第2底刃(9B)与在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开口的第2冷却孔(10B)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

Description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形成有多个外周刃和底刃,并且在立铣刀主体内形成有多个冷却孔且该多个冷却孔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开口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具备多个外周刃、底刃及多个冷却孔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相对于在四刃球头立铣刀的四个底刃(前端切削刃)中的两个底刃的前端后刀面上开口有冷却孔(流体供给孔)的立铣刀,提出了如下的立铣刀:该立铣刀为了向所有的底刃均等地供给冷却液(流体),沿着三条或四条排屑槽(螺旋槽)在前端部形成有底刃,并且在立铣刀主体内有与这些排屑槽相同数量且相等导程的冷却孔延伸而在底刃的前端后刀面分别开口。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也记载有如下带冷却孔的四个不等底刃立铣刀,其具有:一对长底刃,沿着相对于轴心对称形成的一对第1中心槽而设置直至轴心附近;及一对短底刃,绕着轴心,在从这一对长底刃成90°的位置,沿着以相对于该轴心对称地从外周部达到第1中心槽的方式形成的第2中心槽而设置,且具有:流体供给孔(冷却孔),具有在一对长底刃的后刀面开口的一对开口部,且纵向贯穿立铣刀而设置;及一对连通槽,设置成使轴心侧的端部彼此相交的第1中心槽及第2中心槽的连通面积较大,并且连接第1中心槽及第2中心槽的交叉部分与冷却孔的开口部。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0253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409665号公报
但是,如同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作为底刃,在立铣刀主体前端部沿圆周方向交替形成有长底刃和短底刃时,为了使长底刃延伸至轴心附近,形成有在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与长底刃相邻的短底刃的第2中心槽只能形成至远离轴心的位置。因此,不得不限制通过第2中心槽排出切屑的切屑排出用型腔(pocket)的尺寸,且即便如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以连接第1中心槽及第2中心槽的交叉部分与冷却孔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连通槽,或者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将与排屑槽同等数量的冷却孔形成在立铣刀主体,也有可能在第2中心槽容易产生切屑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这种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冷却孔的立铣刀,其在立铣刀主体前端部形成有比其他底刃更向立铣刀主体的内周侧较长延伸的长底刃,该带冷却孔的立铣刀能够提高在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与该长底刃相邻的底刃所生成的切屑的排出效果,并通过防止切屑堵塞来进行稳定的切削加工。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中,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成为切削刃部,在该切削刃部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隔着间隔形成有随着朝向上述轴线方向后端侧而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扭曲的多个排屑槽,在这些排屑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的外周侧边棱部分别形成有外周刃,并且在上述排屑槽的前端部形成有中心槽,在这些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与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分别形成有从上述外周刃的前端向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内周侧延伸的底刃,上述底刃中至少一个第1底刃成为比在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与该第1底刃相邻的第2底刃更向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内周侧较长延伸的长底刃,并且在上述立铣刀主体内,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上述排屑槽彼此之间分别形成有向与上述排屑槽相同的方向扭曲延伸而在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开口的冷却孔,这些冷却孔中,从上述轴线方向前端观察的、上述第1底刃与在该第1底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开口的第1冷却孔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大于从上述轴线方向前端观察的、上述第2底刃与在该第2底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开口的第2冷却孔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
在如此构成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中,从轴线方向前端观察时,成为长底刃的第1底刃与在该第1底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第1冷却孔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大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和该第1底刃相邻的第2底刃与在该第2底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第2冷却孔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使第1冷却孔的开口部形成为靠近形成有上述第2底刃的中心槽。
因此,能够有效地从该第1冷却孔向形成有第2底刃的中心槽供给冷却液,因此即便为了将第1底刃形成为向立铣刀主体内周侧延伸得较长以作为长底刃,而不得不限制该第1底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形成有第2底刃的中心槽的尺寸的情况下,也不会使通过该第2底刃生成的切屑堵塞而能够挤出到排屑槽从而可靠地排出。
但是,如此将从轴线方向前端观察的第1底刃与在其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第1冷却孔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设为大于第2底刃与在其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第2冷却孔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时,例如像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立铣刀,若排屑槽与冷却孔的导程相等,则第1冷却孔有可能以在与切削刃部的轴线正交的截面上大幅偏向与形成有上述第2底刃的中心槽相连的排屑槽侧的方式向立铣刀主体后端侧延伸。
而且,若第1冷却孔在如此大幅偏向的状态下延伸,则有可能使第1冷却孔与和形成有第2底刃的中心槽相连的排屑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壁面之间的壁厚变薄,尤其使进行切削加工时施加有最大负载的排屑槽的截止部、即切削刃部的后端部分的刚性下降,由此在施加有过大的负载时有可能导致立铣刀主体折损。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上述第1冷却孔的导程设为大于与上述第2底刃相连的第2外周刃的导程,能够以随着朝向切削刃部的后端侧而相对于与形成有第2外周刃的排屑槽即形成有第2底刃的中心槽相连的排屑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壁面,相对地靠立铣刀旋转方向侧分离的方式,延伸设置该第1冷却孔。因此,在排屑槽的截止部中也能够通过确保这些第1冷却孔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和该第1冷却孔相邻的排屑槽的壁面之间的立铣刀主体的壁厚来防止刚性下降。
并且,关于具备这种扭曲的冷却孔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当立铣刀主体通过硬质合金等粉末烧结合金形成时,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那样,通过将上述粉末烧结合金的原料粉末与粘合剂混炼,并由具备型芯(销)的挤出成型装置扭曲挤出而成型形成有成为冷却孔的螺旋孔的圆柱形材料,并将其烧结之后,形成排屑槽和中心槽、前端后刀面,并磨削外周刃及底刃,从而进行制造。
而且,如此制造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中,形成于立铣刀主体的多个上述冷却孔的导程彼此相等,但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这些冷却孔的导程设为达到形成于上述切削刃部的多个外周刃的导程中的最大导程以上,能够以如下方式延伸设置所有冷却孔:即,随着朝向切削刃部的后端侧,所有冷却孔至少不会靠近在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与该各个冷却孔相邻的排屑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壁面。因此,尤其如上述,将第1冷却孔的导程设为大于第2外周刃的导程时,能够在切削刃部后端确保包含该第1冷却孔在内的、所有冷却孔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排屑槽的壁面之间的壁厚,其中,该第1冷却孔的开口部与第1底刃之间的间隔较大。
此外,通过将上述第1底刃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侧和该第1底刃相邻的第3底刃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设为小于上述第1底刃与上述第2底刃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能够实现通过成为长底刃的第1底刃切削的切削量与通过短于该长底刃的第2底刃切削的切削量之间的平衡,并且通过将与上述第3底刃相连的第3外周刃的导程设为大于分别与上述第1、第2底刃相连的第1、第2外周刃的导程,能够抑制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依次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这些第3、第1、第2外周刃成为所谓不等距导程而引起的高频振颤的发生。
并且,在该情况下,在与底刃相连的部分,比第1、第2外周刃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小的第1、第3外周刃之间的间隔,随着朝向切削刃部的后端侧而逐渐变大,因此在该切削刃部后端的上述排屑槽的截止部,能够使这些第1、第3外周刃的间隔与第1、第2外周刃的间隔接近相等,且能够提高立铣刀主体的刚性。
而且,在该情况下,尤其如上述通过将第1冷却孔的导程设为大于第2外周刃的导程,并且将多个冷却孔的导程设为彼此相等且设为多个外周刃的导程中最大的导程以上,由此这些被设为彼此相等的冷却孔的导程至少成为第3外周刃的导程以上,且比第1、第2外周刃的导程大出比与该第3外周刃的导程之间的差量还大的差量。
因此,仍如上所述,不仅能够随着朝向切削刃部的后端侧而使第1、第3外周刃的间隔与第1、第2外周刃的间隔接近相等,还能够使与上述轴线正交的截面上的第1至第3外周刃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各冷却孔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也接近相等。因此,在排屑槽的截止部,能够将这些冷却孔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侧及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分别与这些冷却孔相邻的排屑槽的壁面之间的立铣刀主体的壁厚均等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截止部上的立铣刀主体的刚性。
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在切削刃部形成有多条排屑槽且形成有与排屑槽相等数量的外周刃、中心槽及底刃的立铣刀,即能够应用于除单刃立铣刀之外的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形成有长底刃与短底刃的四刃立铣刀等中,尤其适合应用于一个底刃成为长底刃且比相邻的另两个底刃更向内周侧较长延伸的三刃立铣刀即在上述切削刃部分别形成有各三个上述排屑槽、上述外周刃、上述中心槽、上述底刃及上述冷却孔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中。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在立铣刀主体前端的切削刃部形成有长底刃的立铣刀中,能够向形成于该长底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的中心槽有效地供给冷却液,且通过防止该中心槽内的切屑堵塞来确保切屑排出效果,由此能够进行稳定的切削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
图3为从图2中的箭头X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刃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4为从图2中的箭头Y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刃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5为图3中的ZZ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立铣刀主体1由硬质合金等硬质材料制造且其外形以轴线O为中心呈大致圆柱形,其后端部(图1中为右上部分。图2、3中为右侧部分)成为圆柱形形状的刀柄部2,并且前端部(图1中为左下部分。图2、3中为左侧部分)成为切削刃部3。这种带冷却孔的立铣刀的上述刀柄部2通过机床的主轴被把持,在绕轴线O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旋转的同时,通常沿与轴线O交叉的方向送出,从而通过切削刃部3对金属材料等工件进行槽加工和台阶面加工。
在切削刃部3的外周,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形成有在该切削刃部3的前端即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开口且随着朝向后端侧而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扭曲的多条排屑槽4。本实施方式中,第1排屑槽4A~第3排屑槽4C这三个排屑槽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依次形成。在这些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的外周侧边棱部即该壁面4a与切削刃部3的朝向外周侧的外周后刀面5的交叉棱线部上分别形成有将壁面4a作为前刀面的外周刃6。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第1外周刃6A~第3外周刃6C这三个外周刃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依次形成,这些第1外周刃6A~第3外周刃6C分别以与第1排屑槽4A~第3排屑槽4C相等的导程,随着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后端侧而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扭曲。另外,这些外周刃6绕轴线O所呈的旋转轨迹成为以该轴线O为中心的一个圆筒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周后刀面5由与外周刃6交叉的后角较小的第1后刀面5a及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与该第1后刀面5a相连的后角较大的第2后刀面5b形成。
此外,在各排屑槽4的前端部通过向立铣刀主体1的内周侧切开每个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上述壁面4a而形成有凹槽状的中心槽7。如图3和图4所示,从立铣刀主体1的外周侧观察该中心槽7时呈其宽度随着朝向前端侧逐渐变宽的V字形,且具有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7a和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7b。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分别在第1排屑槽4A~第3排屑槽4C的前端部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依次形成有第1中心槽7A~第3中心槽7C。
而且,这些中心槽7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各上述壁面7a与通过排屑槽4及中心槽7切开切削刃部3的前端面而形成的前端后刀面8的交叉棱线部上分别形成有与外周刃6的前端相连,且向立铣刀主体1的内周侧延伸的底刃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前端后刀面8也由与底刃9交叉的后角较小的第1后刀面8a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和该第1后刀面8a相连的后角较大的第2后刀面8b形成。
在此,在切削刃部3的前端面通过第1排屑槽~第3排屑槽这三个排屑槽4A~4C及中心槽7A~7C形成第1前端后刀面8A~第3前端后刀面8C这三个前端后刀面。另外,这些第1前端后刀面8A~第3前端后刀面8C的第1后刀面8a的宽度彼此相等。而且,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依次在第1中心槽7A的上述壁面7a与第1前端后刀面8A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第1底刃9A,在第2中心槽7B的壁面7a与第2前端后刀面8B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第2底刃9B,在第3中心槽7C的壁面7a与第3前端后刀面8C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第3底刃9C。即,本实施方式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为三刃立铣刀。
这些第1底刃9A~第3底刃9C的绕轴线O的旋转轨迹位于与该轴线O正交的一个平面上或随着朝向内周侧而稍微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凹陷的一个凹圆锥面上,本实施方式的立铣刀为,底刃9与外周刃6在旋转轨迹上正交或稍微以锐角交叉的直角型立铣刀。并且,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时,各底刃9以直线状延伸,且与和该底刃9平行并通过轴线O的直线相比位于稍微靠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呈所谓芯部上升的配置。
上述第1底刃9A~第3底刃9C中,第1底刃9A成为比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与该第1底刃9A相邻的第2底刃9B更向立铣刀主体1的内周侧较长延伸的长底刃,本实施方式中,比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与该第1底刃9A相邻的第3底刃9C更向立铣刀主体1的内周侧延伸。如图2所示,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时,成为该长底刃的第1底刃9A从第1外周刃6A的前端沿着立铣刀主体1的径向延伸至超过轴线O的位置。
并且,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与第1底刃9A相邻的上述第3底刃9C成为第1底刃9A~第3底刃9C中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内周侧的长度最短的短底刃。此外,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与该第3底刃9C相邻的、即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与第1底刃9A相邻的第2底刃9B成为长度介于成为长短底刃的第1底刃9A、第3底刃9C中间的中底刃。
这种第1底刃9A~第3底刃9C的长短通过将第1中心槽7A~第3中心槽7C设为不同的尺寸而形成。第1底刃9A形成在壁面7a与第1前端后刀面8A的交叉棱线部的第1中心槽7A被形成为通过将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与其相邻的第3前端后刀面8C的内周部分切开得较大而与第3中心槽7C连通。
并且,第3底刃9C形成在壁面7a与第3前端后刀面8C的交叉棱线部的第3中心槽7C也通过将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与其相邻的第2前端后刀面8B的内周部分切开而与第2中心槽7B连通。但是,该第3中心槽7C所切开的第2前端后刀面8B的尺寸小于第1中心槽7A所切开的第3前端后刀面8C的尺寸。
与这些第1中心槽7A、第3中心槽7C相比,第2底刃9B形成在壁面7a与第2前端后刀面8B的交叉棱线部的第2中心槽7B,没有将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与其相邻的第1前端后刀面8A切开至使得第2中心槽7B与第1中心槽7A连通的位置,而是在内周侧保留了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时在第1中心槽7A、第2中心槽7B之间使第1前端后刀面8A的第1后刀面8a超过该轴线O的量。由此第1底刃9A~第3底刃9C分别成为长、中、短底刃。
另一方面,在立铣刀主体1内,以从刀柄部2的后端面即立铣刀主体1的后端面向前端侧延伸的方式,沿圆周方向彼此隔着间隔形成有与排屑槽4、外周刃6及底刃9同等数量的三个冷却孔10,进行切削加工时,经由这些冷却孔10,向立铣刀主体1前端喷出切削油剂等冷却液,由此促进底刃9的润滑、冷却和切屑的排出。另外,各冷却孔10形成为在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上呈内径相等的大致圆形。
并且,这些冷却孔10与排屑槽4和外周刃6同样以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而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扭曲的方式形成,且在切削刃部3中,这些冷却孔10通过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排屑槽4彼此之间,分别在该切削刃部3的前端即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开口。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冷却孔10均在立铣刀主体1前端的排屑槽4彼此之间的各前端后刀面8开口。
这些冷却孔10中,在与形成有成为长底刃的第1底刃9A的第1中心槽7A相连的第1排屑槽4A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和该第1排屑槽4A相邻的第2排屑槽4B之间通过的第1冷却孔10A以其整个开口部均位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与该成为长底刃的第1底刃9A相连的第1前端后刀面8A中的上述第2后刀面8b的方式开口。相对于此,在第2排屑槽4B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和其相邻的第3排屑槽4C之间通过的第2冷却孔10B在第2前端后刀面8B的第1后刀面8a与第2后刀面8b的交界线上开口。
因此,从上述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第1底刃9A与第1冷却孔10A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大于从上述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与该第1底刃9A相邻的第2底刃9B与第2冷却孔10B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并且,在第3排屑槽4C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和其相邻的第1排屑槽4A之间通过的第3冷却孔10C同样也在第3前端后刀面8C的第1后刀面8a与第2后刀面8b的交界线上开口,但是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该第3冷却孔10C的开口部与第3底刃9C之间的间隔小于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第2底刃9B与第2冷却孔10B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
即,本实施方式中,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底刃9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冷却孔10之间的间隔,以长度较长的第1底刃9A、第2底刃9B、第3底刃9C的顺序逐渐变大。另外,从该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底刃9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和其相邻的各冷却孔10之间的间隔例如是各底刃9与各冷却孔10的开口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1冷却孔10A~第3冷却孔10C这三个冷却孔的导程彼此相等,并且在以立铣刀主体1的轴线O为中心的一个圆筒面上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形成。因此,立铣刀主体1前端上的冷却孔10A~10C的开口部也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配置。而且,相对于此,第1底刃9A~第3底刃9C的圆周方向间隔不相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底刃9与冷却孔10之间的间隔不同。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成为长底刃的第1底刃9A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成为中底刃的第2底刃9B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和该第2底刃9B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成为短底刃的第3底刃9C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彼此相等,并且大于该第3底刃9C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1底刃9A之间的间隔。另外,该底刃9的圆周方向间隔例如是指,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时连结在以该轴线O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底刃9的外周端彼此的圆弧的长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与这些底刃9的外周端相连的外周刃6的导程的大小也不相同。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底刃9A相连的第1外周刃6A的导程最小,即第1外周刃6A的螺旋角最大,并且与第3底刃9C相连的第3外周刃6C的导程最大,即第3外周刃6C的螺旋角最小,与第2底刃9B相连的第2外周刃6B的导程及螺旋角的大小介于第1外周刃6A与第3外周刃6C的导程及螺旋角的中间,第2外周刃6B的螺旋角是第1外周刃6A与第3外周刃6C的螺旋角之和的1/2。
另一方面,与这些外周刃6相同,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而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扭曲的第1冷却孔10A~第3冷却孔10C的导程如上述彼此相等,且成为第1外周刃6A~第3外周刃6C的导程中最大的导程以上,即为第3外周刃6C的导程以上,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该第3外周刃6C的导程相等。因此,这些冷却孔10的导程,尤其第1冷却孔10A的导程大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2外周刃6B的导程及该第2外周刃6B形成于壁面4a上的第2排屑槽4B的导程。
如此,通过设定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第1冷却孔10A~第3冷却孔10C及外周刃6A~6C的导程、第1底刃9A~第3底刃9C的圆周方向间隔和第1底刃9A~第3底刃9C与冷却孔10A~10C之间的间隔,首先,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相邻的底刃9(第1底刃9A)之间的间隔最大的第1冷却孔10A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在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上,相对靠近成为第1外周刃6A的前刀面的第1排屑槽4A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且相对远离形成有第2外周刃6B的第2排屑槽4B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4b。
并且,接着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相邻的底刃9(第2底刃9B)之间的间隔较大的第2冷却孔10B也同样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在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上,相对靠近成为第2外周刃6B的前刀面的第2排屑槽4B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但其靠近程度小于第1冷却孔10A。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冷却孔10C的导程与第3外周刃6C相等,因此与成为该第3外周刃6C的前刀面的壁面4a之间的间隔在轴线O方向上恒定。
此外,关于相邻外周刃6彼此的圆周方向间隔,在与立铣刀主体1前端的底刃9相连的部分上间隔最小的第1外周刃6A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第3外周刃6C之间的间隔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而逐渐变大。相对于此,该第1外周刃6A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2外周刃6B之间的间隔和第2外周刃6B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3外周刃6C的间隔逐渐变小,其减小比例彼此相等。
而且,如此相邻的外周刃6彼此的圆周方向间隔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而发生变化,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切削刃部3后端的排屑槽4的截止部即排屑槽4朝向刀柄部2侧开始向外周侧向上切开的位置,第1外周刃6A~第3外周刃6C的圆周方向间隔彼此相等。另外,各排屑槽4的自朝向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至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4b为大致相等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与外周刃6相连的外周后刀面5的的宽度、尤其是第2后刀面5b的宽度有变化,因此相邻外周刃6彼此的圆周方向间隔如上述增减。
并且,该排屑槽4的截止部中,成为这些第1外周刃6A~第3外周刃6C的前刀面的第1排屑槽4A~第3排屑槽4C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与在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上位于各自的壁面4a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1冷却孔10A~第3冷却孔10C之间的间隔也彼此相等,即以在各壁面4a与冷却孔10之间确保相等的壁厚t的方式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排屑槽4的截止部上,如图5所示,各冷却孔10在与立铣刀主体1的轴线O正交的截面上,也以在各冷却孔10与形成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上述壁面4a之间以及在各冷却孔10与形成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4b之间确保大致相等的壁厚t的方式形成。
在此,例如图5所示,在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上,描绘从立铣刀主体1的外周侧与各冷却孔10相切的圆C时,该壁厚t为该圆C与由冷却孔10所呈的圆之间在切点P上的公切线L上的、该切线L和上述壁面4a的交点Qa与切点P之间的间隔及切线L和上述壁面4b的交点Qb与切点P之间的间隔。并且,关于大致相等的壁厚t,例如上述截面上的交点Qa、Qb的中点在切线L方向上位于由冷却孔10所呈的圆的范围内即可。
这种带冷却孔的立铣刀中,如上所述,为了将成为长底刃的第1底刃9A形成为向立铣刀主体1前端的内周侧延伸得较长,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与该第1底刃9A相邻的第2中心槽7B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的内周侧只能形成至远离轴线O的位置,因此中心槽深度较浅,只得限制排出第2底刃9B所生成的切屑的容屑槽的容量。
然而,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第1底刃9A与在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开口的第1冷却孔10A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大于第2底刃9B与第2冷却孔10B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因此,例如和各底刃9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冷却孔10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相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从第1冷却孔10向第2中心槽7B有效地供给冷却液,且即便第2中心槽7B的容屑槽容量较小也不会产生堵塞,能够将切屑可靠地挤到第2排屑槽4B并进行排出,且能够进行稳定的切削加工。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成为该长底刃的第1底刃9A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1冷却孔10A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大于第3底刃9C与第3冷却孔10C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从而在立铣刀主体1中成为最大间隔。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从第2中心槽7B向第2排屑槽4B排出切屑。
其另一方面,形成有第1底刃9A、第3底刃9C的第1中心槽7A、第3中心槽7C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时以在内周侧超过轴线O的方式延伸设置,且中心槽深度比第2中心槽7B深,而且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和该第1底刃9A、第3底刃9C相邻的第3中心槽7C、第2中心槽7B连通,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切屑排出用容屑槽容量。因此,即便从轴线O方向前端观察的第2底刃9B、第3底刃9C与第2冷却孔10B、第3冷却孔10C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小于第1底刃9A与第1冷却孔10A之间的间隔,也不会产生切屑堵塞。
并且,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冷却孔10C的开口部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3底刃9C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大于第1冷却孔10A与第2底刃9B之间的间隔,但包含该第3底刃9C在内的各底刃9随着立铣刀主体1的旋转,以卷入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冷却孔10供给的冷却液的方式进行切削,因此即便扩大上述间隔,也不会损害冷却液对于底刃9的润滑效果和冷却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如上所述从轴向O方向前端观察的与第1底刃9A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大于其他第2底刃9B、第3底刃9C与第2冷却孔10B、第3冷却孔10C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的第1冷却孔10A,其导程大于位于该第1冷却孔10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2外周刃6B的导程,因此如上所述,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在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上,相对越发远离形成有第2外周刃6B的第2排屑槽4B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4b。
因此,即便该第1冷却孔10A在立铣刀主体1前端的前端后刀面8(第1前端后刀面8A)上的开口部中与第1底刃9A之间的间隔较大,且靠近第2中心槽7B开口,与第2排屑槽4B的壁面4b之间的间隔也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而变大,从而如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在排屑槽4的截止部中该壁面4b与第1冷却孔10A之间的壁厚t较薄。因此,能够确保上述截止部中的立铣刀主体1的刚性,且即便在进行切削时有过大的负载作用而从该截止部施加使切削刃部3挠曲的力,也能够防止立铣刀主体1产生折损。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第1冷却孔10A的导程大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第1外周刃6A及第1排屑槽4A的导程,因此第1冷却孔10A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而如上所述远离第2排屑槽4B的壁面4b,另一方面,相对靠近成为第1外周刃6A的前刀面的第1排屑槽4A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因此,能够将切削刃部3形成为可靠地使第1冷却孔10A与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壁面4a以及与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4b之间的立铣刀主体1的壁厚t在排屑槽4的截止部均匀。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立铣刀主体1的冷却孔10以彼此相等的导程向相同的方向扭曲的方式形成,当立铣刀主体1由硬质合金等粉末烧结合金形成时,可通过将该粉末烧结合金的原料粉末与粘合剂混炼而从挤出成型装置扭曲并挤出,由此成型出形成有成为冷却孔的相等导程的螺旋孔的圆柱形材料,并将其烧结之后形成排屑槽和中心槽、前端后刀面和外周后刀面,并磨削外周刃及底刃,由此进行制造。
而且,如此彼此相等的冷却孔10的导程成为在形成于切削刃部3的多个外周刃6的导程中最大的导程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最大的第3外周刃6C的导程相等。因此,所有冷却孔10形成为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而至少不会靠近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4b,因此在上述截止部中,能够防止所有冷却孔10与该壁面4b之间的壁厚较薄而产生刚性不足。当然,该冷却孔10的导程的大小被设定为,在切削刃部3的后端侧不会使冷却孔10在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开口。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长底刃的第1底刃9A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和该第1底刃相邻的第3底刃9C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小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与该第1底刃相邻的成为中底刃的第2底刃9B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使通过切削刃长度较长的第1底刃9A切削的切削量与通过切削刃长度比该第1底刃9A短的第2底刃9B切削的切削量保持平衡,从而仅使第1底刃9A早期磨损,因此能够防止立铣刀主体1整体耗尽寿命。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第1底刃9A和第3底刃9C的间隔小于成为短底刃的第3底刃9C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和该第3底刃9C相邻的第2底刃9B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因此能够实现切削量平衡的进一步均匀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此将相邻底刃9的圆周方向间隔设为不同的大小,加上与第3底刃9C相连的第3外周刃6C的导程大于第1外周刃6A、第2外周刃6B的导程,而且这些第1外周刃6A、第2外周刃6B的导程的大小也不同。因此,各底刃9和外周刃6咬住工件时的振动周期互不相同,从而消除这些振动,因此能够抑制由周期性振动施加于立铣刀主体1引起的所谓高频振颤的发生。
并且,如此第1底刃9A与第3底刃9C的圆周方向间隔小于第1底刃9A与第2底刃9B的圆周方向间隔,相对于此,第3外周刃6C的导程大于第1外周刃6A、第2外周刃6B的导程,因此能够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后端侧而使第1外周刃6A与第3外周刃6C之间的间隔接近第1外周刃6A与第3外周刃的6C之间的间隔。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与第3底刃9C之间的间隔和与第1底刃9A之间的间隔相等且与第2底刃9B相连的第2外周刃6B的导程为介于第1外周刃6A与第3外周刃6C的导程中间的大小,因此能够如上所述在排屑槽4的截止部使所有外周刃6的圆周方向间隔相等,且能够提高立铣刀主体1的刚性。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尤其除这种底刃9的间隔和外周刃6的导程的大小之外,如上所述使多个冷却孔10的导程相等且成为在多个外周刃6的导程中最大的导程即第3外周刃6C的导程以上,因此能够在排屑槽4的截止部将成为这些外周刃6的前刀面的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冷却孔10之间的间隔设为彼此相等。
因此,如上所述,由于外周刃6的圆周方向间隔相等以及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a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冷却孔10之间的间隔相等,因此即便如本实施方式在立铣刀主体1前端开口的各冷却孔10的开口部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底刃9之间的间隔不同,也能够在排屑槽4的截止部使冷却孔10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和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排屑槽4的壁面4a、4b之间的壁厚t彼此相等,并且使各冷却孔10彼此也相等。
因此,如上所述,在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使第1冷却孔10A的开口部靠近第2中心槽7B而实现通过冷却液的有效供给进行的切屑排出,并且确保立铣刀主体1在切削刃部3后端的排屑槽4的截止部具有足够的刚性,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过大的负载引起的折损。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截止部多个排屑槽4也沿着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均等地形成,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切削量的平衡还能够获得良好的切屑排出效果。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此在排屑槽4的截止部,将冷却孔10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和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排屑槽4的壁面4a、4b之间的壁厚t设为彼此相等,但例如将外周刃6设定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其有效切削刃长度时,可以将截止部中的冷却孔10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排屑槽4的上述壁面4b之间的壁厚设为大于该冷却孔10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排屑槽4的上述壁面4a之间的壁厚,从而提高切削刃部3在外周刃6的后端侧的强度。并且,与此相反,也可以将截止部中的冷却孔10与上述壁面4b之间的壁厚设为小于该冷却孔10与上述壁面4a之间的壁厚。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1冷却孔10A在与第1底刃9A相连的第1前端后刀面8A的第2后刀面8b开口,但也可以从该第2后刀面8b横跨第2中心槽7B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7b开口。这种情况下,只要能够较大地确保第1底刃9A与第1冷却孔10A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则第2冷却孔10B和第3冷却孔10C的开口部可以不横跨第2前端后刀面8B及第3前端后刀面8C的第1后刀面8a,而仅在第2后刀面8b开口。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第2底刃9B成为中底刃,第3底刃9C成为短底刃,相反,也可以是第2底刃9B成为短底刃,第3底刃9C成为中底刃,并且第2底刃9B与第3底刃9C的长度也可以彼此相等。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外周刃6和底刃9在旋转轨迹上彼此正交或稍微以锐角交叉的直角型立铣刀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外周刃和底刃经由刀头圆弧刃以1/4圆弧等凸曲线状相连的圆弧头立铣刀,也可以根据情况应用于底刃本身在旋转轨迹上呈1/4圆弧等凸曲线状的球头立铣刀。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对在三刃立铣刀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排屑槽和外周刃、中心槽、底刃等为多个,则也能够应用于两刃立铣刀或四刃以上的立铣刀中。例如,若是四刃立铣刀,则也可以如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立铣刀那样使长底刃与短底刃交替形成。但是,若考虑通过排屑槽4或中心槽7及冷却孔10切开得到的切削刃部3的强度等的平衡,则优选在如本实施方式的三刃立铣刀中应用本发明。
符号说明
1-立铣刀主体,2-刀柄部,3-切削刃部,4-排屑槽,4A~4C-第1排屑槽~第3排屑槽,4a-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4b-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5-外周后刀面,6-外周刃,6A~6C-第1外周刃~第3外周刃,7-中心槽,7A~7C-第1中心槽~第3中心槽,8-前端后刀面,8A~8C-第1前端后刀面~第3前端后刀面,8a-前端后刀面8的第1后刀面,8b-前端后刀面8的第2后刀面,9-底刃,9A-第1底刃(长底刃),9B-第2底刃(中底刃),9C-第3底刃(短底刃),10-冷却孔,10A~10C-第1冷却孔~第3冷却孔,O-立铣刀主体1的轴线,T-立铣刀旋转方向,t-切削刃部3后端侧的冷却孔10与排屑槽4的壁面4a、4b之间的壁厚。

Claims (5)

1.一种带冷却孔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
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成为切削刃部,
在该切削刃部的外周,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形成有随着朝向上述轴线方向后端侧而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扭曲的多个排屑槽,
在这些排屑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的外周侧边棱部分别形成有外周刃,
并且在上述排屑槽的前端部形成有中心槽,
在这些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与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分别形成有从上述外周刃的前端向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内周侧延伸的底刃,
上述底刃中至少一个第1底刃成为比在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与该第1底刃相邻的第2底刃更向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内周侧较长延伸的长底刃,
并且在上述立铣刀主体内,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上述排屑槽彼此之间分别形成有向与上述排屑槽相同的方向扭曲延伸而在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开口的冷却孔,
这些冷却孔中,从上述轴线方向前端观察的、上述第1底刃与在该第1底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开口的第1冷却孔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大于从上述轴线方向前端观察的、上述第2底刃与在该第2底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开口的第2冷却孔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冷却孔的导程大于与上述第2底刃相连的第2外周刃的导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冷却孔的导程彼此相等,并且是形成于上述切削刃部的多个上述外周刃的导程中最大的导程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底刃与在立铣刀旋转方向侧和该第1底刃相邻的第3底刃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小于上述第1底刃与上述第2底刃之间的圆周方向间隔,并且与上述第3底刃相连的第3外周刃的导程大于分别与上述第1底刃和上述第2底刃相连的第1外周刃和第2外周刃的导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冷却孔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
各有三个上述排屑槽、上述外周刃、上述中心槽、上述底刃及上述冷却孔分别形成于上述切削刃部。
CN201480039455.2A 2013-08-30 2014-08-20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Pending CN1053774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9985 2013-08-30
JP2013179985A JP2015047655A (ja) 2013-08-30 2013-08-30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エンドミル
PCT/JP2014/071735 WO2015029850A1 (ja) 2013-08-30 2014-08-20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エンドミ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7488A true CN105377488A (zh) 2016-03-02

Family

ID=52586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9455.2A Pending CN105377488A (zh) 2013-08-30 2014-08-20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14187A1 (zh)
EP (1) EP3040146A1 (zh)
JP (1) JP2015047655A (zh)
KR (1) KR20160047546A (zh)
CN (1) CN105377488A (zh)
WO (1) WO20150298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575A (zh) * 2017-03-13 2019-11-12 三菱日立工具株式会社 球头立铣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0451B2 (en) * 2014-11-27 2019-03-05 Kyocera Corporation End mi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WO2016152611A1 (ja) * 2015-03-20 2016-09-29 三菱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スクエアエンドミル
DE102017214165B4 (de) * 2017-08-14 2021-10-14 Kennametal Inc. Rotationswerkzeug sowie Träger und Schneideinsatz für ein solches
DE102017122054A1 (de) 2017-09-22 2019-03-28 Kennametal Inc. Schneidwerk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neidwerkzeugs
US10421135B2 (en) * 2017-11-03 2019-09-24 Kennametal Inc. Rotary cutting tool with coolant passag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11491594B2 (en) * 2018-01-08 2022-11-08 Ford Motor Company Tooling assembly with internal coolant passages for machines
EP3769888A4 (en) * 2018-03-22 2021-11-17 Sumitomo Electric Hardmetal Corp. CYLINDRICAL CUTTER
EP3833500A4 (en) * 2018-08-09 2022-08-31 Kyocera SGS Precision Tools, Inc. INCUT WITH VARIABLE RADIUS
CN110394867A (zh) * 2019-08-26 2019-11-01 南京帝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通气孔的木工切削刀具
DE102019124223A1 (de) * 2019-09-10 2021-03-11 Franken Gmbh & Co. Kg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Fräswerkzeug mit Kühlkanälen
DE102019127027A1 (de) 2019-10-08 2021-04-08 Kennametal Inc. Schneidwerkzeug
US11420273B2 (en) * 2019-10-17 2022-08-23 Kennametal Inc. Rotary cutting tool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25973A (en) * 1942-04-20 1943-08-03 Nurnberger Joseph Samuel Drill
US2935906A (en) * 1957-07-01 1960-05-10 Andreasson Rudolf William Oil tube drill
US3037264A (en) * 1959-09-08 1962-06-05 Carl W Mossberg Coolant type milling cutter
DE3309860A1 (de) * 1983-02-08 1984-08-09 Fa. Gottlieb Gühring, 7470 Albstadt Bohrwerkzeug
JPH04336910A (ja) * 1991-05-09 1992-11-25 Hitachi Seiko Ltd 外形加工用カッタ
SE470547B (sv) * 1992-12-10 1994-08-01 Sandvik Ab Borr med kylkanaler och sätt för tillverkning av borr
EP0757604B1 (de) * 1994-04-27 1999-12-29 KENNAMETAL HERTEL AG Werkzeuge + Hartstoffe Rundlaufwerkzeug, insbesondere bohrer
SE509262C2 (sv) * 1995-03-02 1998-12-21 Sandvik Ab Borr med kylkanaler och sätt för tillverkning därav
JPH0919822A (ja) * 1995-07-06 1997-01-21 Hitachi Tool Eng Ltd 多刃エンドミル
ATE201350T1 (de) * 1995-07-14 2001-06-15 Kennametal Inc Bohrer mit kühlschmierstoffkanal
JP3025383U (ja) 1995-12-01 1996-06-11 オーエスジー株式会社 ねじれ流体供給穴付き回転切削工具
JP4409665B2 (ja) 1999-07-16 2010-02-03 オーエスジー株式会社 流体供給穴付きエンドミル
US7001113B2 (en) * 2001-09-10 2006-02-21 Flynn Clifford M Variable helix cutting tools
SE522600C2 (sv) * 2001-10-24 2004-02-24 Seco Tools Ab Borrverktyg för skärande bearbetning med tre skäreggar vid vilka tre spolkanaler mynnar
US6637987B2 (en) * 2002-02-26 2003-10-28 Choon Na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fy., Ltd. Drill bit
US20040258496A1 (en) * 2002-04-08 2004-12-23 Marusich Troy D. High frequency tooth pass cutt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04276142A (ja) * 2003-03-13 2004-10-07 Nisshin Kogu Kk エンドミル
JP4155157B2 (ja) * 2003-10-22 2008-09-24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エンドミル
US7223053B2 (en) * 2004-09-01 2007-05-29 Berkshire Precision Tool, Llc Helical flute end mill with multi-section cutting edge
DE102006026967A1 (de) * 2006-06-09 2007-12-13 Rolls-Royce Deutschland Ltd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Zerspanwerkzeugs
DE102007042279A1 (de) * 2007-09-06 2009-03-12 Komet Group Holding Gmbh Bohrwerkzeug für Werkzeugmaschinen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8215878B2 (en) * 2009-04-22 2012-07-10 Creare Incorporated Indirect cooling of a rotary cutting tool
JP5526924B2 (ja) * 2010-03-29 2014-06-1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エンドミル
JP2012200836A (ja) * 2011-03-28 2012-10-2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エンドミル
EP2730359B1 (en) * 2011-07-05 2016-06-22 OSG Corporation Variable lead end mill
JP2013035094A (ja) * 2011-08-05 2013-02-2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切削工具
JP5870734B2 (ja) * 2012-02-15 2016-03-0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エンドミル
JP2013188843A (ja) * 2012-03-14 2013-09-2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958277B2 (ja) * 2012-10-29 2016-07-2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エンドミル
DE102014108219B4 (de) * 2014-06-12 2020-12-17 Kennametal Inc. Rotationswerk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otationswerkzeugs
US20150367428A1 (en) * 2014-06-18 2015-12-24 Sgs Tool Company Rotary cutting tool
US20150367429A1 (en) * 2014-06-18 2015-12-24 Sgs Tool Company Rotary cutting tool
DE102015106374A1 (de) * 2015-04-24 2016-10-27 Gühring KG Drehwerkzeug mit sich verjüngendem Kühlmittelkanal sowie versetzt angeordneten Kühlmittelaustrittsleitungen und diesbezügliches Herstellverfahre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575A (zh) * 2017-03-13 2019-11-12 三菱日立工具株式会社 球头立铣刀
US11351619B2 (en) 2017-03-13 2022-06-07 Moldino Tool Engineering, Ltd. Ball end mil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47655A (ja) 2015-03-16
US20160214187A1 (en) 2016-07-28
WO2015029850A1 (ja) 2015-03-05
KR20160047546A (ko) 2016-05-02
EP3040146A1 (en)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7488A (zh)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US10682712B2 (en) Cutting tool with enhanced chip evacuation capabilit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4718039B (zh)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KR101983487B1 (ko) 드릴
US9993883B2 (en) Multi-flute ball end mill
CN101549415B (zh) 带凹口的可转位刀片
CN105473264A (zh) 球头立铣刀
JP6473761B2 (ja) エンドミル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5636729A (zh) 粗加工立铣刀
JP2012200836A (ja)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エンドミル
JP2010158762A (ja) タービン翼接続用溝の切削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クリスマスカッタ
CN103974793A (zh)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KR20150139453A (ko) 절삭 공구의 제조 방법 및 절삭 공구
JPWO2017038763A1 (ja) エンドミル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17131173A1 (ja) エンドミル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19176452A1 (ja) ドリル
WO2012017645A1 (ja) ドリル
CN103128373B (zh) 用于加工孔壁非连续的孔的聚晶金刚石铰刀
JP2024023943A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KR20210136040A (ko) 절삭 공구, 절삭 공구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가공물의 기계가공을 위한 방법
CN205650877U (zh) 一种断齿粗铣刀
JP2017113838A (ja) エンドミル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6413280B2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KR102019084B1 (ko) 강성을 보강한 플랫 릴리프를 구비한 엔드밀
CN207930077U (zh) 一种阶梯型钎焊合金内冷斜齿铰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