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5908A - 车辆用行李箱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行李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5908A
CN105365908A CN201510300797.1A CN201510300797A CN105365908A CN 105365908 A CN105365908 A CN 105365908A CN 201510300797 A CN201510300797 A CN 201510300797A CN 105365908 A CN105365908 A CN 105365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ousing recess
spare tyre
plate member
re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07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5908B (zh
Inventor
道祖土浩二
高井知奈
大桥洋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65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5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5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5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3/0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2D43/06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vehicle body
    • B62D43/1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vehicle body and arrang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 B60R13/01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for internal load compartments, e.g. car trunks
    • B60R13/013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for internal load compartments, e.g. car trunks comprising removable or hinged parts, e.g. for accessing stor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3/0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2D43/005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spare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行李箱结构,使非全尺寸备胎与行车备胎中的任意一个收装到收纳凹部中,再用盖部件将收纳凹部封闭时,都能保持车辆的美观。所述车辆用行李箱结构具有:收纳凹部(3),其设在车辆(1)的行李箱(2)内,用于收装后备轮胎(T);盖部件(4),其封闭收纳凹部(3);后板部件(5),其形成收纳凹部(3)的后部;分体零部件(52),其设在后板部件(5)的靠近行李箱(2)一侧,且大致位于后板部件(5)的中央部位,能够进行拆装。

Description

车辆用行李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行李箱结构,例如其在车辆行李箱内的底板上具有收装后备轮胎(以下,简称备胎)的收纳凹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车辆上安装有在安装轮胎爆胎时应急使用的备胎。备胎中有非全尺寸备胎和全尺寸备胎(以下称为“行车备胎”),其中,非全尺寸备胎比安装轮胎较小,全尺寸备胎与安装轮胎大小相等、在外国等广泛使用。
现有技术中,作为能够在车辆上安装非全尺寸备胎和行车备胎这两种备胎的结构,例如,已知一种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汽车上的备胎固定架结构。
在收装非全尺寸备胎时,该备胎固定架结构将非全尺寸备胎收装到收纳凹部(凹状部)中,再用盖部件将其封闭,其中,所述收纳凹部(凹状部)设在行李箱(后备箱)的底板上且用于收装备胎。将小型的非全尺寸备胎收装到收纳凹部中时,在设于收纳凹部上部的水平载置面上载放盖部件,并用支架保持该盖部件,其中,所述支架设在收纳凹部的上部且能够调整其上下位置。
另外,将行车备胎收装到收纳凹部中时,由于行车备胎与非全尺寸备胎相比宽度较大,从而盖部件被宽度变大的行车备胎从水平载置面向上推压。因此,在盖部件的前方装载货物时,盖部件的后方会翘起。该翘起通过使用支架保持盖部件来防止,其中,将所述支架沿着向上的方向移动,并用蝴蝶螺丝将其固定于收纳凹部的上部。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3-73277号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汽车上的备胎固定架结构中,所述支架被配置在收纳凹部上部能够看到的位置上,所以存在不美观这个问题,其中,所述支架用于定位盖部件并将其固定在上部位置及下部位置上。
另外,由于该支架被蝴蝶螺丝固定在位于收纳凹部上部的行李箱的后侧纵壁上,蝴蝶螺丝的头部呈从后侧纵壁突出的状态,因此担心货物等碰触到在所述状态下安装的蝴蝶螺丝的头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行李箱结构,在该车辆用行李箱结构中,即使将非全尺寸备胎与行车备胎中的任意一个收装到收纳凹部中,再用盖部件将收纳凹部封闭,都能够保持车辆的美观。
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法,车辆用行李箱结构具有:收纳凹部,其设在车辆的行李箱内,用于收装备胎;盖部件,其封闭所述收纳凹部,所述车辆用行李箱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所述收纳凹部后侧的上方部位的后板部件;设在所述后板部件的靠近所述行李箱一侧的与所述后板部件分体的分体零部件(以下简称“分体零部件”),该分体零部件大致位于所述后板部件的中央部位,且能够进行拆装。
根据所述构成,将备胎收装到收纳凹部中时,对车辆用行李箱结构进行俯视,备胎的后端部被配置在后板部件的靠近行李箱一侧,且大致位于其中央部位,其中,后板部件位于收纳凹部后侧的上方部位。因此,若取下设在后板部件的靠近行李箱一侧且大致位于其中央部位的分体零部件,则分体零部件的设置空间成为收纳凹部的收装空间的一部分,从而相应地增加了收装空间,能够收装更大型的轮胎。
这样,通过在后板部件上拆装分体零部件,能够调整备胎和后板部件之间的间隔,因此可以切换收纳凹部中能够收装的备胎的大小。
将小型的备胎收装到收纳凹部中时,通过将分体零部件安装到后板部件上,能够用分体零部件遮挡安装分体零部件的地方,因此不会影响车辆的外观质量,保持其美观。
另外,优选所述收纳凹部具有:上部支承部,其支承所述盖部件;下部支承部,其与所述上部支承部相比配置在下侧,支承所述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能够配置在由所述上部支承部支承的上部位置和由所述下部支承部支承的下部位置。
根据所述构成,使盖部件由收纳凹部的上部支承部和下部支承部支承而改变其配置位置,由此,盖部件由上部位置支承时能够提高其配置位置,盖部件由下部位置支承时能够降低其配置位置。因此,在收装宽度较小的备胎时,若使盖部件由下部支承部支承而将其配置在下部位置,则能够扩大收纳凹部上方的行李箱空间,从而高效地将货物收装到行李箱中。另外,在收装宽度较大的备胎时,若使盖部件由上部支承部支承而将其配置在上部位置,则即使轮胎较大也能够将其收装到收纳凹部中,从而能够提高收纳凹部的收装功能。
另外,所述后板部件优选具有:缺口部,通过将所述分体零部件安装到后板部件的靠近所述行李箱一侧且大致位于其中央部位上,所述缺口部得到堵塞(堵上、塞上);后侧下部支承部,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缺口部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用于支承所述盖部件;后侧上部支承部,对其进行俯视,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缺口部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且与所述后侧下部支承部相比分别形成于较高位置,用于支承所述盖部件。
根据所述构成,在将较小的备胎收装到收纳凹部中时,通过使后板部件的后侧下部支承部支承盖部件,能够配合较小的备胎的高度(轮胎的宽度),将盖部件配置在较低的下部位置。另外,在将较大的备胎收装到收纳凹部中时,通过使后板部件的后侧上部支承部支承盖部件,能够配合较大的备胎的高度(轮胎的宽度),将盖部件的配置位置切换到较高的上部位置。
另外,当使后侧上部支承部支承盖部件时,由于后侧上部支承部被配置在比后侧下部支承部较高的位置,所以盖部件能够从上方覆盖、遮挡缺口部及后侧下部支承部,其中,后侧下部支承部分别形成于缺口部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因此,通过盖部件能够让使用者看不到缺口部及后侧下部支承部,从而提高外观质量。
另外,对所述缺口部进行俯视,其优选为向车身的后方凹陷、使所述备胎外周部的一部分能够插入的凹部形状。
根据所述构成,对所述缺口部进行俯视,其为向车身的后方凹陷、使备胎外周部的一部分能够插入的凹部形状,由此,能够使备胎向后移动进行配置,备胎向后移动的距离为备胎进入缺口部内的进入量,因此,收纳空间相应地增大(增大的量为备胎进入缺口部的量),从而能够在收纳凹部中收装较大的备胎。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即使将非全尺寸备胎与行车备胎中的任意一个收装到收纳凹部中,再用盖部件将收纳凹部封闭,都能够保持车辆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的盖部件配置在下部位置时,在该状态下的行李箱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的盖部件配置在上部位置时,在该状态下的行李箱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将盖部件配置在下部位置时,在该状态下的凹部收纳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4为将盖部件配置在下部位置时,在该状态下的凹部收纳部后端部的局部纵剖视图的放大图。
图5为后板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从后侧观察到的后板部件中央部的局部背面图的扩大图。
图7(a)为从前侧观察到的放大后的分体零部件的立体图,(b)为从后侧观察到的放大后的分体零部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2:行李箱;3:收纳凹部;3a:上部支承部;3b、52f:下部支承部;4:盖部件;5:后板部件;5a: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b:后侧上部支承部(上部支承部);5c:后侧下部支承部(下部支承部);5e:缺口部;7:搁板架部件;7b:前侧上部支承部(上部支承部);7c:前侧下部支承部(下部支承部);52:分体零部件;T:后备轮胎(备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说明中表示方向时,以车辆1的前后左右上下为基准进行说明。此外,车宽方向为左右方向。
《车辆》
首先,在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之前,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所采用的车辆1进行说明。
车辆1是具有装载货物的空间的汽车,例如仓门式后背车身型汽车、旅行车、厢型客货两用车、双座小型轿车、轿车、SUV等。车辆1具有:行李箱2,其位于车身后部1a;行李箱门(图示省略),其开关行李箱2;行李箱门开口部1b,其使行李箱门自由开关;收纳凹部3,其将货物收装到行李箱2的底板2b上;后板部件5,其设置在行李箱门开口部1b的下侧。
另外,并不限定车辆1的类型,只要其具有行李箱2、收纳凹部3及后板部件5即可。
行李箱门开口部1b为通过后背门、后备箱等的门(图示省略)来开关的开口部,其用于将货物放入行李箱2或从行李箱2中取出。
只要该门能够使行李箱门开口部1b关闭即可,并不限定其样式。该门可以为对开门、滑动门、平开门、掀背式车门或尾门等,下面,以行李箱2的行李箱门开口部1b采用掀背式车门进行开关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行李箱》
如图2所示,在车辆1中,行李箱2为收装空间,能够将备胎T收装到收纳凹部3内再用盖部件4将其封闭,或者在盖部件4上装载货物。例如,行李箱2设置在后部座椅6和后背门(图示省略)之间。行李箱2具有:后部座椅6,其设置在行李箱2前侧;后背门(图示省略),其设置在行李箱2后侧的行李箱门开口部1b处;行李箱侧壁2a,其设置在行李箱2的左右侧;收纳凹部3,其设在行李箱2的底板2b上;盖部件4,其封闭收纳凹部3;后板部件5,其设在收纳凹部3的后侧;搁板架部件7,其设在收纳凹部3的前侧;后地板8(参照图3),其设在收纳凹部3的内底面3c的下方。在将货物载放到行李箱2中时,用盖部件4将收纳凹部3封闭,再在盖部件4上载放货物。
后部座椅6具有座椅靠背6a和坐垫6b。通过将座椅靠背6a呈直立状态安装,来隔开行李箱2和乘客室。
通过开关后背门(图示省略),能够将货物放入行李箱2内或从行李箱2内取出。
行李箱侧壁2a由后侧内饰板形成,其中,后侧内饰板构成行李箱2左右侧的内壁面。
《备胎》
图1及图2所示的备胎T为收装在收纳凹部3内的备用轮胎,其为非全尺寸备胎T1或行车备胎T2,其中非全尺寸备胎T1在紧急情况下应急使用,行车备胎T2与车辆1上安装的安装轮胎大小相等。
图1所示的非全尺寸备胎T1为与行车备胎T2相比宽度及外径都小的小型轮胎。
行车备胎T2是车辆1中所使用的标准大小的全尺寸备胎,为备用轮胎或从车辆1上替换下来的安装轮胎。
《收纳凹部》
如图2所示,收纳凹部3为能够收装备胎T的收装空间,将备胎T收装在收纳凹部3内的底部,再用盖部件4将收纳凹部3封闭。收纳凹部3是从行李箱2内的底板2b的行李箱前端部到行李箱后端部,从底板2b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收装空间。收纳凹部3具有:上部支承部3a,其在上部位置支承盖部件4;下部支承部3b,其与上部支承部3a相比配置在下侧,且在下部位置支承盖部件4;内底面3c,其上载放有备胎T;开口3d,俯视其为四边形;后板部件5,其形成开口3d的后侧;搁板架部件7,其形成开口3d的前侧。收纳凹部3为能够将盖部件4配置在上部位置或下部位置使用的双层结构。
上部支承部3a为在上部位置支承盖部件4的部位。上部支承部3a由搁板架部件7的前侧上部支承部7b和后板部件5的后侧上部支承部5b构成。
下部支承部3b为在下部位置支承盖部件4的部位。下部支承部3b由搁板架部件7的前侧下部支承部7c、后板部件5的后侧下部支承部5c和分体零部件52的下部支承部52f构成。
如图1所示,当盖部件4位于收纳凹部3的下部位置时,内底面3c为载放非全尺寸备胎T1的底面,其中,非全尺寸备胎T1被收装在收纳凹部3内的底部,另外,如图2所示,当盖部件4位于收纳凹部3的上部位置时,内底面3c为在收纳凹部3内载放行车备胎T2的底面。例如在收纳凹部3内,内底面3c为在最下端形成的平坦的底面。
另外,配合备胎T的形状,内底面3c形成环形槽状,也可支承横向放置的备胎T,以使其不会滑动。
开口3d俯视为四边形,可以将备胎T从开口3d放入收纳凹部3内或从收纳凹部3内取出。从侧面看,开口3d为形成于搁板架部件7和后板部件5之间的收纳凹部3的边缘部。
如图1及图2所示,前侧内壁3e为收纳凹部3前侧的侧壁,该前侧内壁3e的上侧部位形成上部支承部3a及下部支承部3b,下侧部位形成内底面3c。
后侧内壁3f为收纳凹部3后侧的侧壁,该后侧内壁3f的上侧形成后侧上部支承部5b及后侧下部支承部5c。
《盖部件》
如图3所示,盖部件4为具有两项作用的平板部件,一个是作为盖来封闭收纳凹部3,另一个是形成行李箱2的底板2b从而作为底板部件来载放货物。盖部件4也被称为货物垫板、行李垫板、车底板。盖部件4能够被配置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其中,上部位置由上部支承部3a支承,下部位置由下部支承部3b支承。在靠近盖部件4的后端部4b一侧的盖部件4上,设有乘客开关盖部件4时搭手的把手(图示省略)等。
《后板部件》
如图1所示,后板部件5形成收纳凹部3后侧的上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至行李箱门开口部1b的下侧部位。后板部件5的主要构成为:后板部件主体51;分体零部件52,其安装在后板部件主体51上且能够自由拆装。
如图5所示,后板部件5的后板部件主体51为树脂制的框部件,其形成行李箱门开口部1b的下侧开口边缘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后板部件主体51由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后侧上部支承部5b,后侧下部支承部5c,上表面5d,缺口部5e,卡止孔5f、5g、5h构成,下面分别进行叙述。
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形成于后板部件5的靠近行李箱2一侧,且大致位于其中央部位,其上设有分体零部件52,且分体零部件52能够拆装。对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进行俯视,其向车身的后方凹陷形成凹部形状,以横向状态放置的备胎T的后侧外周部的一部分能够插入其中。另外,从正面对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进行观察,其成倒凹字形状(即将“凹”字倒过来的形状)(参照图6),其上侧形成3个卡止孔5f,左右两侧各自形成2个卡止孔5g、5h。
如图1及图2所示,当盖部件4配置在收纳凹部3的上部位置时,后侧上部支承部5b为从下侧支承盖部件4的后端部4b的部位。对后侧上部支承部5b进行俯视,其沿车宽方向在后板部件5的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缺口部5e)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台阶状。因此,对左右两侧的后侧上部支承部5b之间进行俯视或从正面进行观察,都形成凹槽状,未设置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后侧上部支承部5b在比前侧上部支承部7b的上表面向下位移盖部件4的厚度的位置形成台阶状。
当盖部件4配置在收纳凹部3内的下部位置时,后侧下部支承部5c为支承盖部件4的后端部4b的部位。对后侧下部支承部5c进行俯视,其在后侧上部支承部5b的前侧,沿车宽方向在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缺口部5e)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台阶状。收纳凹部3内,在后侧内壁3f上的与前侧下部支承部7c高度相等的位置上,后侧下部支承部5c与前侧下部支承部7c相对设置。
如图1所示,左右两侧的后侧下部支承部5c的前端部的中央部位一侧形成倾斜部5i,其中,倾斜部5i沿着横向放置的备胎T的后端部形成。倾斜部5i越接近后板部件5的中央部位一侧越向后方位置倾斜。
如图2所示,后板部件主体51的上表面5d形成行李箱门开口部1b的下侧开口边缘部,其在与盖部件4的高度大约相等的位置上,整体上的形成大致平坦,其中,盖部件4被配置在上部位置。在上表面5d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图中未显示的锁扣和安装在锁扣周围的车牌。
如图5所示,缺口部5e形成于后板部件主体51的靠近行李箱一侧的侧壁中央部的下端部位。该缺口部5e形成于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的内侧边缘部位,通过在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上安装分体零部件52来将其堵塞。
卡止孔5f、5g、5h为分别与分体零部件52的弹性卡止片52a、52b、52c相卡合、脱离的矩形状的孔,其形成于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上。
分体零部件52设在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上,且能够拆装,其为堵塞缺口部5e的堵塞部件,其中,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形成于后板部件5的靠近行李箱2一侧,且大致位于其中央部位上。分体零部件52为树脂制的板部件,其由弹性卡止片52a、52b、52c和支承片52d和台阶部52e和下部支承部52f形成。通过在后板部件主体51上拆装分体零部件52,分体零部件52具有调整部件的功能,能够调整备胎T和后板部件5之间的间隔。
即,若将分体零部件52从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上拆下,则分体零部件52不存在,相应地备胎T和后板部件5之间的间隔扩大,能够收装外径较大的行车备胎T2。
另外,若将分体零部件52安装到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上,则安装了分体零部件52,相应地备胎T和后板部件5之间的间隔变小,呈适合收装较小的非全尺寸备胎T1的状态。
如图7(a)、(b)所示,弹性卡止片52a、52b、52c为具有卡止爪的弹性片,其中,卡止爪分别与卡止孔5f、5g、5h的开口边缘部相卡止。通过将弹性卡止片52a、52b、52c分别塞入卡止孔5f、5g、5h中,能够将分体零部件52安装到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上。
如图6所示,弹性卡止片52a形成于分体零部件52后侧上方的中央部位及左右两侧这三个地方,且都向后方突出,其分别卡止在卡止孔5f上侧的开口边缘部上。各弹性卡止片52a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支承片52d。
弹性卡止片52b分别形成于分体零部件52左右两侧的中央部位,与卡止孔5g相卡合、脱离(参照图6)。
弹性卡止片52c分别形成于分体零部件52左右两侧的下端部位,与卡止孔5h相卡合、脱离(参照图6)。
台阶部52e为阶梯状的台阶面,其位于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分体零部件52的中央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台阶部52e形成于与盖部件4的上表面的高度相比稍低的高度的位置上,其中,盖部件4被配置在下部位置上(参照图1、图3)。当盖部件4被配置在下部位置时,台阶部52起堵塞盖部件4和后板部件主体51之间的缝隙的作用。
下部支承部52f为沿着台阶部52e向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台阶面。下部支承部52f形成于与后侧下部支承部5c高度相等的位置上,与左右两侧的后侧下部支承部5c共同支承配置在下部位置上的盖部件4(参照图1、图4)。
《搁板架部件》
如图1及图2所示,搁板架部件7形成收纳凹部3的前侧边缘部及前侧上方壁面部位,其在收纳凹部3的前侧内壁3e的上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搁板架部件7上形成:底板部7a,其形成于搁板架部件7的最上部;前侧上部支承部7b,其形成于底板部7a的下一层;前侧下部支承部7c,其形成于前侧上部支承部7b的下一层;盖部件插入部7d,其形成于前侧下部支承部7c的前侧,纵剖视图大致呈横穴形状(即在山坡等地横挖洞穴时而形成的形状)。
如图2所示,底板部7a形成收纳凹部3的前侧外边缘部,同时,其形成行李箱2的底板2b的一部分。底板部7a沿车宽方向形成,且较为平坦。通过将后部座椅6的座椅靠背6a朝前放倒折叠在坐垫6b上,底板部7a与座椅靠背6a的上表面呈无台阶的平面状态,从而能够扩大行李箱2的空间。
如图2所示,前侧上部支承部7b为在收纳凹部3的上部位置载放并支承盖部件4的前端部4a的部位。前侧上部支承部7b为在开口3d的前端部分的上部形成台阶状的部位,在行李箱前端部的底板部7a下一层的位置上,其形成较为平坦。从侧面观察前侧上部支承部7b,其略呈フ字(日文假名)形状。
如图1所示,当盖部件4被配置在收纳凹部3内的下部位置时,前侧下部支承部7c为载放并支承盖部件4的前端部4a的部位。前侧下部支承部7c在前侧内壁3e上形成平坦的台阶状,其中,前侧内壁3e位于前侧上部支承部7b和内底面3c之间。盖部件插入部7d形成于前侧下部支承部7c的前侧,其作用在于,将盖部件4的前端部4a插入前侧下部支承部7c的前侧,使之能以前端部4a为中心转动来提高后端部4b,从而使盖部件4能够呈倾斜状态。
《后地板》
后地板8为形成车身后部1a的底板2b的金属制平板部件,其设在收纳凹部3的内底面3c的下方,与乘客室的地板相连接。
《作用》
下面参照各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的作用。
首先,对将小型的非全尺寸备胎T1收装到收纳凹部3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从收纳凹部3中将盖部件4取下,如图5所示,将分体零部件52安装到后板部件5的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上。通过将弹性卡止片52a及支承片52d塞入卡止孔5f、弹性卡止片52b塞入卡止孔5g、弹性卡止片52c塞入卡止孔5h进行卡止,简单进行按压操作即可将分体零部件52安装到后板部件5上。由此,通过分体零部件52,后板部件5的缺口部5e呈被堵塞的状态,从而大致能够消除缺口部5e和盖部件4之间的间隙。因此,即使后板部件5上具有缺口部5e,也不会影响其外观质量。
然后,在取下盖部件4的收纳凹部3中,将如图1所示的非全尺寸备胎T1横向放置收装到收纳凹部3内。由于小型的非全尺寸备胎T1与行车备胎T2(参照图2)相比宽度较小,因此图1所示的非全尺寸备胎T1的最上部被配置在比下部支承部3b靠下的位置上。
在用盖部件4封闭收纳凹部3时,首先,将盖部件4的前端部4a插入到盖部件插入部7d中并将其载放在前侧下部支承部7c上,然后,将盖部件4的后端部4b载放在后侧下部支承部5c上,从而将盖部件4配置在收纳凹部3的下部位置来封闭收纳凹部3。
这样,盖部件4被配置在如图1所示的收纳凹部3的下部位置上。这种状态下,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的上部被配置在盖部件4的上侧,乘客能够看到,但是通过分体零部件52使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及缺口部5e得到堵塞,因此不会降低其外观质量。盖部件4被配置在下部位置时,下部位置与上部位置之间的空间富余出来,从而扩大盖部件4上方的行李箱2的收纳空间,能够在盖部件4上装载各种货物。
其次,对将行车备胎2收装到收纳凹部3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从收纳凹部3中将盖部件4取下,如图5所示,将后板部件5的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上所安装的分体零部件52取下。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位于后板部件5(其上拆下了分体零部件52)的靠近行李箱一侧的侧面中央部位上,由于其上面拆下了分体零部件52及后侧上部支承部5b,因此能够使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在后板部件5的靠近行李箱2一侧有缺口而呈凹陷状态,其凹陷程度为分体零部件52的厚度。
将备用的行车备胎T2或从车辆1上拆下的与非全尺寸备胎T1交换使用的行车备胎T2收装到收纳凹部3内时,在取下盖部件4的收纳凹部3内,将如图2所示的行车备胎T2横向放置收装到收纳凹部3内。由于行车备胎T2与非全尺寸备胎T1相比宽度及外径较大,因此其配置在高度比上部支承部3a稍低的位置上。
另外,将行车备胎T2放入收纳凹部3内时,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拆下位于后板部件5的靠近行李箱一侧的中央部位上的分体零部件52,俯视缺口部5e其呈向后方凹陷的状态。因此,备胎T和后板部件5之间的间隔扩大,从而能够收装比非全尺寸备胎T1较大的行车备胎T2。由此,行车备胎T2在其后端部位进入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及缺口部5e内的状态下被收装到收纳凹部3内,或从收纳凹部3内取出,其中,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及缺口部5e为开放状态(即未安装分体零部件52)。
其结果为,使行车备胎T2的一部分进入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及缺口部5e内,从而能够将较大的备胎T收装到收纳凹部3内。另外,将行车备胎T2从收纳凹部3内取出时,通过使行车备胎T2的后端部进入缺口部5e,在前后方向上富余出相应的空间(即行车备胎T2的后端部进入缺口部5e内的进入量)。因此,行车备胎T2能够向后方的剩余空间移动,其移动距离大致为分体零部件5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所以能够使行车备胎T2倾斜或前后移动,从而容易进行行车备胎T2的取放。
如图2所示,当把行车备胎T2收装到收纳凹部3内,把盖部件4配置到上部位置时,分体零部件设置部5a及缺口部5e位于盖部件4的下方位置,被盖部件4遮挡,因此能够提高后板部件5的外观质量,保持其美观。
配置在上部位置的盖部件4的前端部4a被载放在前侧上部支承部7b上,其后端部4b被载放在后侧上部支承部5b(参照图5)上,因此盖部件4与底板部7a及后板部件5的上表面5d在水平上大致呈无台阶状态设置。通过盖部件4与后板部件5的上表面5d大致呈无台阶状设置,在行李箱2内,将货物从底板2b拿到盖部件4的上表面时,没有必要较高地拿起货物,所以容易地将货物放入行李箱2内的盖部件4上或从行李箱2内的盖部件4上取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中,在行李箱2内的收纳凹部3中收装大型的行车备胎T2时,根据所收装的备胎T的大小,通过拆装分体零部件52(设在后板部件5上且能够自由拆装),能够调整备胎T和后板部件5之间的间隔,与此同时,能够调整收纳凹部3在前后方向上的大小。因此,不管收装在收纳凹部3中的备胎T是小型的非全尺寸备胎T1,还是与非全尺寸备胎T1相比大型的行车备胎T2,都能够不用改制后板部件5就能够进行收装。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其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各种改造及变更,不用说,本发明包含所述改造及变更后的发明。
所述实施方式以旅行车式的车辆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用说,具有后备箱的轿车也适用本发明。
另外,盖部件4并不局限于用树脂材料制成,例如也可以使用金属、木材或将这些材料组合来制成。此外,只要盖部件4能够被载放在上部支承部3a及下部支承部3b上即可,其并不局限于平板形状。例如,盖部件4也可以配合载放的货物等的形状,在其载放面上具有凸部或凹部。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行李箱结构,其具有:
收纳凹部,其设在车辆的行李箱内,用于收装备胎;
盖部件,其封闭所述收纳凹部,
其特征在于,
具有:
后板部件,其形成所述收纳凹部后侧的上方部位;
分体零部件,其设在所述后板部件的靠近所述行李箱一侧且大致位于所述后板部件的中央部位,能够进行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凹部具有:
上部支承部,其支承所述盖部件;
下部支承部,其与所述上部支承部相比配置在下侧,支承所述盖部件,
所述盖部件能够配置在由所述上部支承部支承的上部位置和由所述下部支承部支承的下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板部件具有:
缺口部,通过将所述分体零部件安装到所述后板部件的靠近所述行李箱一侧且大致位于其中央部位上,所述缺口部得到堵塞;
后侧下部支承部,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缺口部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用于支承所述盖部件;
后侧上部支承部,对其进行俯视,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缺口部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且与所述后侧下部支承部相比分别形成于较高位置,用于支承所述盖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缺口部进行俯视,其为向车身的后方凹陷、使所述备胎外周部的一部分能够插入的凹部形状。
CN201510300797.1A 2014-08-18 2015-06-03 车辆用行李箱结构 Active CN105365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6175 2014-08-18
JP2014166175A JP6096153B2 (ja) 2014-08-18 2014-08-18 車両用荷室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5908A true CN105365908A (zh) 2016-03-02
CN105365908B CN105365908B (zh) 2018-03-02

Family

ID=55301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0797.1A Active CN105365908B (zh) 2014-08-18 2015-06-03 车辆用行李箱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59020B2 (zh)
JP (1) JP6096153B2 (zh)
CN (1) CN1053659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495A (zh) * 2021-01-21 2022-07-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行李室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03132B4 (de) * 2016-02-26 2019-02-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Fahrzeug mit Rücksitzanordnung und Ersatzradmulde
US10065579B2 (en) * 2017-02-02 2018-09-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cuff plate for cargo retention
KR102163880B1 (ko) * 2019-03-25 2020-10-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트렁크의 다단 러기지 시스템
FR3143488A1 (fr) * 2022-12-19 2024-06-21 Psa Automobiles Sa Support de plancher intermédiaire d’un coffr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offr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et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tel coffr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1482A1 (de) * 2001-10-18 2003-06-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raftfahrzeug
JP2005219702A (ja) * 2004-02-09 2005-08-18 Gp Daikyo Corp 車両の仕切板支持機構
JP2008037299A (ja) * 2006-08-08 2008-02-21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DE102007042371A1 (de) * 2007-09-06 2009-03-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Höhen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den Ladeboden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2897227A (zh) * 2011-07-28 2013-01-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结构
JP2013173379A (ja) * 2012-02-23 2013-09-05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荷室構造
FR2995847A1 (fr) * 2012-09-25 2014-03-2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Agencement d'une barre de seuil de coff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WO2014083855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ヒンジ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9503Y2 (ja) 1989-11-22 1994-12-1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スペアタイヤボード固定構造
JPH1182471A (ja) * 1997-09-01 1999-03-26 Murata Mach Ltd 揺動部の支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1482A1 (de) * 2001-10-18 2003-06-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raftfahrzeug
JP2005219702A (ja) * 2004-02-09 2005-08-18 Gp Daikyo Corp 車両の仕切板支持機構
JP2008037299A (ja) * 2006-08-08 2008-02-21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DE102007042371A1 (de) * 2007-09-06 2009-03-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Höhen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den Ladeboden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2897227A (zh) * 2011-07-28 2013-01-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结构
JP2013173379A (ja) * 2012-02-23 2013-09-05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荷室構造
FR2995847A1 (fr) * 2012-09-25 2014-03-2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Agencement d'une barre de seuil de coff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WO2014083855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ヒンジ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495A (zh) * 2021-01-21 2022-07-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行李室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46335A1 (en) 2016-02-18
US9359020B2 (en) 2016-06-07
JP6096153B2 (ja) 2017-03-15
JP2016041554A (ja) 2016-03-31
CN105365908B (zh) 2018-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5908A (zh) 车辆用行李箱结构
CN203372145U (zh) 车载座椅下部储存组件
US10195999B1 (en) Vehicle compartment systems
US7258381B2 (en) Modular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system and release latch mechanism for use with the system
US6773046B2 (en) Rear luggage compartment structure for hatchback vehicle
CN204915498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
US8905475B2 (en) Modular sea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20100320793A1 (en) Multi-compartment cargo system
CN101590828B (zh) 车辆用收纳装置
CN107618444B (zh) 车辆的货物管理系统
CN102271965A (zh) 用于收纳收卷式车厢盖布组件的行李室构造
US20210086702A1 (en) Modular utility insert for a vehicle
JP2006035904A (ja) 車両の荷室構造
WO2019029718A1 (zh) 一种行李箱分隔装置
US7152899B2 (en) Automotive trunk pass-through for reclining rear seat
CN205131123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一体式托架桌
JP4293208B2 (ja) 自動車後部の荷室構造
CN105383395B (zh) 车用行李舱结构
KR101936997B1 (ko) 차량용 러기지 룸의 화물 적재장치
US20180272952A1 (en) Doors off storage
CN104097582A (zh) 车辆行李舱结构
US9987990B1 (en) Vehicle rear cargo area structure
CN101574945B (zh) 汽车内室的内饰件
CN101417600A (zh) 活动车顶车辆的顶篷构件的收纳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
CN209336551U (zh) 包括组合杯架和可展开钩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