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3395B - 车用行李舱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用行李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3395B
CN105383395B CN201510415332.0A CN201510415332A CN105383395B CN 105383395 B CN105383395 B CN 105383395B CN 201510415332 A CN201510415332 A CN 201510415332A CN 105383395 B CN105383395 B CN 105383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article shading
limiting part
shading curtain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53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3395A (zh
Inventor
道祖土浩二
柴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83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3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60R5/04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 B60R5/045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collapsible or transformable
    • B60R5/047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collapsible or transformable collapsible by rolling-u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较少的操作动作,即可将遮物帘设定为能够载放行李的状态的车用行李舱结构。车用行李舱结构具有遮物帘3,该遮物帘3具有:帘4,其遮盖配置于车辆1的后部的行李舱2的上方;遮物帘箱体5,其以将帘4可自由拉出的方式来配置帘。遮物帘箱体5具有限制部件6。限制部件6配置成其能够移动,以便向下方推压呈自遮物帘箱体5被拉出状态的帘4,同时,限制部件6配置成能够将处于向下方推压的状态的所述帘4固定。

Description

车用行李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行李舱结构,其具有遮盖车辆行李舱的遮物帘。
背景技术
通常,旅行车、两厢车等的机动车的行李舱中,设置有用于遮盖行李舱,隐藏行李的遮物帘(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遮物帘(片状部件)具有由三枚厚板状的发泡弹性体形成的矩形的芯材,以及设置于各芯材的两端部,以可以相对于各芯材进行转动的方式与之连接的4根管材,从而,使得遮物帘于位于遮物帘上两个位置的管材处能够弯折。车辆的行李舱的左右侧壁上,固定有分别支承4根管材的两端部的7个固定支架,从侧面观察,该7个固定支架呈锯齿状沿前后方向以规定间隔被固定。
遮物帘的4根管材的两端部与7个固定支架中的4个固定支架相卡合,能够使遮物帘在多种形状的状态下被支承。该遮物帘上配置行李时,从侧面观察,相互连接设置的芯材中的2枚厚板状的芯材呈V字型沟状弯折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行李舱侧壁的固定支架对遮物帘进行保持,防止在车辆行驶中行李从遮物帘上滑落、移动。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特开昭59-1837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遮物帘的4处设置有管材。因此,与行李舱的左右侧壁的固定支架相卡合的管材的两端部的数量合计为8个。将遮物帘与左右侧壁卡合时,需要将该管材的两端部的8处与固定支架卡合并使之得到支承。
这样,专利文献1的遮物帘的支承部位具有8处之多。因此,从侧面观察,将芯材呈V字型沟状弯折后的状态下,通过行李舱侧壁的固定支架使之得以保持时,会产生在行李舱对其进行设置时工序过多、操作麻烦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行李舱结构,使得可以以较少的操作动作,即可将遮物帘设定为能够载放行李的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车用行李舱结构具有遮物帘,该遮物帘包括将配置于车辆后部的行李舱上方进行遮盖的帘,以及以可将所述帘自由拉出的方式对帘进行配置的遮物帘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物帘箱体具有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配成其能够移动,以便将处于自遮物帘箱体被拉出状态的帘向下方推压,同时,所述限制部件配置成能够将处于向下方推压的状态下的所述帘固定。
根据上述的车用行李舱结构,自遮物帘箱体拉出帘而遮盖行李舱上方时,通过限制部件将帘向下方推压,使帘受到限制部件的推压、弯折而形成凹陷。通过将行李配置于该凹陷,即使在车辆行驶中,行李也能够受到凹陷内的内壁的支承。
这样,通过限制部件将帘向下方推压,使其变形,能够以简洁的结构,使用较现有技术更少的操作动作,将遮物帘设定为能够将行李配置于遮物帘,即所谓的搁板模式的状态。
另外,优选将所述限制部件固定于所述遮物帘箱体,使所述遮物帘箱体转动,而推压所述帘。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固定该限制部件的遮物帘箱体转动,推压帘的上表面,限制部件能够使帘变形,从而形成载放行李的凹陷。
另外,所述限制部件优选为通过定位器(detent mechanism)设置于所述遮物帘箱体的外周部,且可自由转动。所述定位器,具有设置于所述遮物帘箱体以及所述限制部件的一侧的凸部、设置于所述遮物帘箱体以及所述限制部件另一侧的凹部、以及沿着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互推压的方向相对施力的弹簧部件,同时,通过使所述限制部件绕轴转动固定角度,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互卡合,在预先设定的规定位置支承所述限制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限制部件通过定位器设置于所述遮物帘箱体的外周部,且可自由转动,其使定位器的凸部和凹部相卡合,从而使得限制部件在预先设定的规定位置受到支撑。因此,通过定位器,即可以一个操作动作在规定位置支承遮物帘而在帘形成用于载放行李的凹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行李箱结构,提供一种能够使用较现有技术更少的操作动作,将遮物帘设置为能够载放行李,即所谓搁板模式的状态的车用行李舱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行李舱的斜视图,表示出了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行李舱结构的遮物帘的帘水平配置后的状态。
图2为行李舱的斜视图,表示了将行李载放于帘上时的状态。
图3为放大斜视图,表示了帘配置成能够载放行李的状态。
图4a为表示将帘水平配置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纵剖面图,图4b为表示将帘水平配置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斜视图,图4c为表示将行李载放在帘上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纵剖面图,图4d为表示将行李载放在帘上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斜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行李舱结构的变形例,其为表示配置于遮物帘箱体的限制部件的设置状态的大致局部扩大剖面图。
图6a至图6c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行李舱结构的变形例的图,图6a为表示将限制部件水平配置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b为表示将限制部件转动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c为表示将限制部件垂直配置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2:行李舱
3:遮物帘
4:帘
5:遮物帘箱体
6,6A:限制部件
10:定位器
11:凸部
12:凹部
13:弹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图4a至4d,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行李舱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而且,在说明中,表示方向的时候,以车辆1的前后左右上下为基准进行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同义。
<车辆>
首先,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行李舱结构之前,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车辆1。
车辆1为车体后部1a具有装载行李B1的空间的车,例如,为两厢车、客货两用车、厢式货车、SUV等。车辆1具有在车体后部1a遮盖行李舱2和行李舱2上方的遮物帘3、开关行李舱2的后方一侧的后车厢门(图示省略)、使该后车厢门能够自由开关而配置的后车厢门开口部1b。
另外,车辆1只要具有遮物帘3,其可以为任意类型的车辆。
后车厢门开口部1b为自车外将行李B1、B2取放的开口部,其通过后车厢门(图示省略)开关。
后车厢门(图示省略)只要为将后车厢门开口部1b封闭,其可为任意类型。后车厢门(图示省略),例如,为双开式门、滑动门、横向打开式的合页门、掀背式合页门。
<行李舱>
如图1所示,行李舱2为车辆1中能够装载行李B1的盛放空间。行李舱2,例如设置于后部坐席S和车体后部1a的后车厢门(图示省略)之间。行李舱2具有架设于左右行李舱侧壁2a,且能够装拆的遮物帘3。如图2所示,自遮物帘3的遮物帘箱体5抽出帘4,配置于行李舱2的上方,而成为所谓搁板模式的状态时,行李舱2的地板2b上和帘4上能够载放行李B1,B2。
行李舱侧壁2a由在行李舱2的左右构成内壁表面的后侧围装饰板形成。左右的行李舱侧壁2a形成有:卡合遮物帘箱体5的两端的支架52的卡合凹部2c、卡合设置于支架52的一对固定突起52a的卡合槽2d、2e(参考图4b、图4d)、以及供后面将要说明的棒状部件7的两端部分别卡合的后部一侧卡合凹部2f。
在行李舱2中,卡合凹部2c为位于后部坐席S的背面的左右方向的行李舱侧壁2a上形成的缺口槽。如图4b、图4d所示,俯视观察以及从侧面观察,卡合凹部2c形成凹状,沿着向上方向以及车厢方向一侧开口。通过将遮物帘箱体主体51自上方向下降,各卡合凹部2c分别与左右的支架52卡合。
卡合槽2d、2e为在左右的卡合凹部2c内的侧壁上,朝向上下方向形成的一对竖槽。卡合槽2d形成于后侧,卡合槽2e形成于前侧。如图4b所示,将限制部件6水平配置时,2根固定突起52a插入后侧的卡合槽2d。另外,如图4d所示,将限制部件6面对下方向配置时,后侧的1根固定突起52a插入卡合槽2d。
如图4b所示,将限制部件6水平配置时,固定突起52a不插入前侧的卡合槽2e。另外,如图4d所示,将限制部件6向下方向配置后,前侧的1根固定突起52a插入卡合槽2e。
后部坐席S具有座椅靠背Sa和座椅坐垫Sb。通过将座椅靠背Sa配置为竖立状态,使行李舱2和客舱分隔。
<遮物帘>
如图1所示,遮物帘3为具有用于将设置于遮物帘箱体5内的帘4的前端一侧卷取的卷取装置53(参照图4a、图4c)的卷取式遮物帘装置。遮物帘3具有:用于遮盖行李舱2的上方的帘4、卷取帘4的卷取装置53(参照图4a、图4c)、将帘4可自如地拉出的遮物帘箱体5、设置于遮物帘箱体5的限制部件6、设置于帘4的靠后端部的棒状部件7、设置于帘4的后端部中央的把手部8、设置于帘4的后端部的加强部件9。
将遮物帘箱体5配置于后部坐席S的后侧,将自遮物帘箱体5抽出的帘4配置于行李舱2的上方来使用遮物帘3。根据帘4的状态,遮物帘3能够以以下三种模式使用:将帘4卷取后的状态的卷取模式;如图1所示,将帘4水平抽出而遮盖行李舱的状态,称之为遮物帘模式;如图2所示,将帘4向下侧凹陷,形成凹陷4a,使得其能够收纳小件的行李B2,称之为搁板模式。
<帘>
帘4为实现遮盖行李舱2的作用、载放小件的行李B2的架子的作用,将行李舱2分隔成2部分的分隔部件的作用的片状的可挠性部件。帘4的前端部一侧固定于卷取装置53(参照图4a、图4c)的转动辊54,后端部一侧以封闭行李舱2的上方的形式配置。帘4由布制成的薄布、树脂制成的薄片、人造革等构成。
如图2所示,通过限制部件6的推压而形成的凹陷4a,从侧面观察,略呈槽状,能够盛放小件的行李B2。
<遮物帘箱体>
遮物帘箱体5为内设用于卷取薄布状的帘4的转动辊54(参照图4a、图4c)的中空的外壳箱体。遮物帘箱体5具有略呈方形筒状的遮物帘箱体主体51、设置于遮物帘箱体主体51的两端部的支架52、固定于遮物帘箱体5的限制部件6。遮物帘箱体5收装有卷取装置53(参照图4a、图4c)、自由拉出的帘4的前端一侧等。
从侧面观察,遮物帘箱体主体51为略呈四方形形状的筒状体。遮物帘箱体主体51的侧面,沿着车宽方向形成有用于自遮物帘箱体主体51的内部拉出帘4的拉出口51a。另外,沿着拉出口51a,遮物帘箱体主体51安装有限制帘4的位置的限制部件6。限制部件6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支架52为封闭位于遮物帘箱体5的两端部的四边形的开口部的左右一对的盖部件,具有带底的方形筒状的形状。支架52在两端部与形成于车轮罩的上部的行李舱侧壁2a的卡合凹部2c相卡合,且能够自由装拆。支架52的左右端面分别突出设置有2根销子形状的固定突起52a。
<卷取装置>
如图4a、c所示,卷取装置53具有卷取帘4的前端一侧的轴棒状的转动辊54、枢支转动辊54的轴承、用于转动转动辊54的弹簧(图示省略)等。
<限制部件>
如图4a~图4d所示,限制部件6由沿车宽方向的长矩形的板部件构成。为了将呈自遮物帘箱体5被抽出状态的帘4向下方按压,限制部件6相对车体能够移动的同时,其还配置成能将将帘4固定在其呈向下方被按压的状态。限制部件6以通过转动遮物帘箱体5,使其按压帘4的方式配置。具体来说,限制部件6使拉出口51a向后时,以自拉出口51a的上侧的边缘部向后方水平延出的方式,固定于遮物帘箱体主体51。另外,使遮物帘箱体5转动90度,使拉出口51a向下时,限制部件6呈自拉出口51a的后侧的边缘部向下方垂直延出的状态。此时,限制部件6边向下方按压帘4的上面以形成凹陷4a边转动。
如图1所示,棒状部件7具有如下功能,即,在左右行李舱侧壁2a以可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撑帘4的后端部的作为支承部件的功能,以及将可挠性的帘4的后端部位保持在平整状态的作为支承部件的功能。棒状部件7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于帘4的后端部,且其左右两端部呈自帘4的左右边缘部突出的状态。棒状部件7通过将其左右两端部与行李舱侧壁2a的后部一侧的卡合凹部2f相卡合,保持自遮物帘箱体5抽出帘4的遮物帘模式的状态,或者搁板模式的状态的同时,呈在行李舱2的上方架设帘4的状态。
加强部件9为用于加强帘4的后端部整体的部件,例如,由板材和框架部件组成。板材由形成有与帘4的后端部的下表面一致的形状的板部件组成。框架部件为嵌入帘4以及板材的后端部外周边缘安装的加强部件。
把手部8为驾驶员将帘4拉出时,或将帘4卷取于卷取装置53(图4a、图4c)时,手指挂扣的把手。
<作用>
下面,参照图1~图4a至图4d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用行李舱构造的作用。
首先,对帘4自被卷取状态设定到遮物帘3呈如图1所示的遮物帘模式的状态时的情形进行说明。
此时,抓住把手部8,将帘4向后方拉拽,使帘4遮盖在行李舱2的上方。将棒状部件7的两端部与后部一侧的卡合凹部2f相卡合。这样,帘4被维持在通过帘4遮盖行李舱2上方的遮物帘模式的状态。
此时,图4a、图4b所示,将支架52与卡合凹部2c相卡合的同时,通过将2根固定突起52a与一侧的卡合槽2d相卡合,将遮物帘箱体5于行李舱侧壁2a,能够使限制部件6维持在水平状态。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持通过帘4遮盖行李舱2的状态。
接着,说明自该状态,将遮物帘3设定为如图2及图3所示的搁板模式的状态。
此时,如图4c、图4d所示,将左右的支架52自卡合凹部2c向上方向拉起,使其脱离卡合凹部2c的同时,使固定突起52a脱离卡合槽2d。将遮物帘箱体主体51转动90度,使限制部件6朝向下方。接着,将左右的支架52与卡合凹部2c卡合的同时,将2根固定突起52a分别与卡合槽2d、2e相卡合,将遮物帘箱体5固定在行李舱侧壁2a。这样,限制部件6保持在垂直状态。
因垂直的限制部件6自上将成为水平状态的帘4压下,卷缠于卷取装置53的帘4被抽出,如图3及图4c所示,在帘4的上表面形成凹陷4a,因此能够成为搁板模式。如图2所示,帘4的凹陷4a能够实现载放行李B2。通过将行李B2配置于凹陷4a内,在车辆1行驶中,凹陷4a的内壁限制其(行李B2)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其(行李B2)不会向前后方向移动。
这样,遮物帘3通过将限制部件6由水平状态转换为垂直状态,能够以一个操作动作将遮物帘设定为可载放行李B2的搁板模式的状态。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行李舱结构,能够以较现有技术更少的操作动作,将遮物帘设定为可载放行李箱B2的状态。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良,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已经说明的结构以相同的符号标示,其说明省略。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行李舱结构的变形例,为表示配置于遮物帘箱体的限制部件的设置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a至图6c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行李舱结构的变形例,图6a为表示将限制部件水平配置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b为表示将限制部件转动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c为表示将限制部件垂直配置时的状态的大致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限制部件6固定于遮物帘箱体5,使其与遮物帘箱体5一体化转动,从而将限制部件设定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但本发明不仅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的限制部件6A,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限制部件6,通过定位器10设置于遮物帘箱体5的外周部,且可自由转动。这样,遮物帘箱体5保持固定在车体一侧的状态即可。
定位器10为弹性支承通过保持部件14配置于遮物帘箱体5的限制部件6A处于水平位置状态,和朝向纵方向(例如,下方向)的位置状态的机构。该定位器10具有:设置于遮物帘箱体5的保持部件14;形成于保持部件14的设置孔14a、14b;分别插入设置孔14a、14b的弹簧部件13;与设置孔14a、14b的底部夹着弹簧部件13而分别插入设置孔14a、14b的凸部11;限制部件6A;以及形成于限制部件6A的前端的凹部12。
保持部件14通过固定部件15固定于遮物帘箱体5的后侧上部。保持部件14具有:从纵剖面观察,呈圆弧状的曲面部14c;于横向上形成于曲面部14c的上部的垂直后部侧表面上的设置孔14a;形成于曲面部14c的水平下表面的朝上的设置孔14b;保持部件14的左右侧面上沿限制部件6A的转动中心线设置的轴部14d,该轴部14d对限制部件6A的轴支承片6Aa进行铰接。
自保持部件14的后部侧表面跨至下表面形成有曲面部14c,从侧面观察,其为以限制部件6A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形成圆弧的形状。
凸部11由对其前端的上下角部进行倒角的状态下呈锥形的销子构成。凸部11在保持部件14的设置孔14a、14b内,介由弹簧部件13分别被支承。凸部11的基端一侧形成有与设置孔14a、14b的开口边缘相卡合的卡合凸起(图示省略)。将限制部件6A向下或者向横向设定时,凸部11的前端部与形成于限制部件6A的前端表面上的凹部12相卡合。
限制部件6A,例如,由平板部件构成,具有设置于前端部一侧的端面的凹部12,以及被轴部14d铰接的铰接片6Aa。
使限制部件6A以轴部14d为中心转动时,为了能够与凸部11相卡合、脱离,凹部12与凸部11的前端部的形状相吻合,从剖面观察,凹部12由前端呈喇叭口状的槽构成。
弹簧部件13为使分别配置于设置孔14a、14b内的凸部11向凹部12配置的方向施力的弹性体,例如,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通过弹簧部件13将凸部11向凹部12的方向施力,在凸部11和凹部12相卡合后,因在弹簧部件13的弹簧力使凸部11按压凹部12的状态下相互卡合,所以弹簧部件13保持凸部11和凹部12相卡合的状态。这样,弹簧部件13通过弹簧力,能够支承限制部件6A处于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
另外,转动限制部件6A时,凸部11所卡合的凹部12的扩开的斜面通过凸部11压缩弹簧部件13的同时,克服弹簧部件13的弹簧力,滑过凸部11的锥面,凹部12自凸部11脱离。
这样,凸部11和凹部12通过使限制部件6A定轴转动90度而相互卡合、脱离,能够支承限制部件6A处于向下,或者横向的状态。
将帘4设定在水平的遮物帘模式的状态时,如图5以及图6a所示,限制部件6A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帘4能够沿着限制部件6A,处于水平的遮物帘模式。
自该状态,将限制部件6A设定在垂直状态时,用手将限制部件6A向下方向(箭头c方向)按下。这样,如图6b所示,凹部12的扩开的斜面推进凸部11的前端部的锥面的同时,限制部件6A向下方转动。
如图6c所示,该限制部件6A的凹部12转动到下侧的凸部11的位置时,卡合于凸部11。下侧的凸部11通过与凹部12卡合,支承限制部件6A处于垂直状态。垂直的限制部件6A与如图2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6相同,在帘4上形成凹陷4a,成为能够将小件的行李B2收纳在平稳的状态下的搁板模式。在帘4上载放行李B2,使后部坐席S的乘客易于拿取行李B2。
另外,如图1所示,将遮物帘3配置为遮物帘模式时,卷挂于卷取装置53中的帘4的后端部由棒状部件7支承在行李舱侧壁2a的后部一侧的卡合凹部2f,帘4整体配置成张紧、展开的状态。这样,如果限制部件6A的重量较轻的话,通过将其载放在帘4上,其仍能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定位器10也可以不具有配置于保持部件14的上侧的凸部11以及弹簧部件13。
<其他的变形例>
另外,作为一例,已经说明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说明的限制部件6为板状部件的情况。限制部件6也可以为管状部件、方形筒状部件、圆棒状部件、方形棒状部件等(以下,称为管状部件)。
该情况下,以俯视观察,由管状部件构成的限制部件6为弯折成略呈コ形(略呈U型)的形状,可以固定在遮物帘箱体5。这样形成的限制部件6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板状部件具有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一例,变形例的定位器10在通过弹性部件13使凸部11和凹部12能够弹性地卡合、脱离的状态下定位限制部件6A,只要通过定位器10在遮物帘箱体5的规定位置弹性支承限制部件6A,该机构也可适当地进行变更。
另外,可以通过弹簧部件,能够以规定间隔离开保持部件14的状态来配置上述变形例的限制部件6A,以使得限制部件6A相对于与遮物帘箱体5一体化的保持部件14被向后方拉拽后,其能够自动地向前方向返回。此时,将形成于限制部件6A的铰接片6Aa的轴孔(图示省略)设定为沿限制部件6A的延伸的前后方向伸长形成的长孔。
这样,因为通过向后方向拉拽限制部件6,图未示的长孔较轴孔大,凹部12离开凸部11,从而能够使限制部件6A在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转动、改变位置。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例,说明了支架52从侧面观察,为带底的四边形的带底方形筒状的例,但其也可以为圆筒形状。这样的支架52,通过将其形成为圆筒形状,在遮物帘模式和搁板模式之间切换时,能够容易地转动支架52、遮物帘箱体主体51以及限制部件6。
另外,遮物帘箱体5以及支架52可以固定于后部坐席S的座椅靠背Sa的后部上侧。这样,因遮物帘箱体5与座椅靠背Sa连动,向前后方向移动,总能以将遮物帘箱体5紧贴座椅靠背Sa的背面的状态配置。因此,遮物帘箱体5与座椅靠背Sa之间不形成间隙,能够使其与座椅靠背Sa之间不存在行李B2滑落的空间。
另外,通过将遮物帘箱体5设置于座椅靠背Sa的背面,能够将支架52、帘4的凹陷4a、以及载放于凹陷4a的行李B2更靠近后部坐席S的乘客配置。因此,后部坐席S的乘客易于拿取行李B2的同时,也易于进行遮物帘3的各种模式的切换。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客货两用型的车辆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车辆为能够设置遮物帘的汽车即可,当然,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汽车中实施本发明。

Claims (3)

1.一种车用行李舱结构,其具有遮物帘,所述遮物帘包括遮盖配置于车辆后部的行李舱的上方的帘,以及以可自由拉出所述帘的方式将帘进行配置的遮物帘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物帘箱体具有限制部件,
所述限制部件配成其能够移动,以便将处于自遮物帘箱体被拉出状态的帘向下方推压,同时,所述限制部件配置成能够将处于向下方推压的状态下的所述帘固定,并且能够在所述帘上载放行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固定于所述遮物帘箱体,通过使所述遮物帘箱体转动而推压所述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通过定位器设置于所述遮物帘箱体的外周部,且可自由转动,
所述定位器具有设置于所述遮物帘箱体以及所述限制部件的一侧的凸部、
设置于所述遮物帘箱体以及所述限制部件另一侧的凹部、
以及沿着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互推压的方向相对施力的弹簧部件,
同时,通过使所述限制部件绕轴转动固定角度,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互卡合,从而在预先设定的规定位置支承所述限制部件。
CN201510415332.0A 2014-09-02 2015-07-15 车用行李舱结构 Active CN105383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7948A JP2016049938A (ja) 2014-09-02 2014-09-02 車両用荷室構造
JP2014-177948 2014-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395A CN105383395A (zh) 2016-03-09
CN105383395B true CN105383395B (zh) 2018-01-05

Family

ID=5541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5332.0A Active CN105383395B (zh) 2014-09-02 2015-07-15 车用行李舱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49938A (zh)
CN (1) CN105383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2538A (zh) * 2016-04-29 2016-08-24 海南誉球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遮物帘
CN106994938B (zh) * 2016-11-18 2019-04-09 皇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遮物帘的帘布边板下压装置
DE102016222982B4 (de) * 2016-11-22 2019-06-1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Ladebodenvorrichtung für einen Innenraum eines Fahrzeugs
KR102542953B1 (ko) * 2018-04-12 2023-06-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러기지룸 스크린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3426A (zh) * 2010-05-21 2013-02-13 株式会社利富高 后置物板的铰链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3713A (ja) * 1983-04-04 1984-10-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輛のシ−ト艤装装置
JPH0416053U (zh) * 1990-05-31 1992-02-10
JPH0626452Y2 (ja) * 1990-07-30 1994-07-20 富士シート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支持構造
JP2009274579A (ja) * 2008-05-14 2009-11-26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トノ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3426A (zh) * 2010-05-21 2013-02-13 株式会社利富高 后置物板的铰链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49938A (ja) 2016-04-11
CN105383395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3395B (zh) 车用行李舱结构
CN102756673B (zh) 装饰组件
RU150676U1 (ru) Спинка сидень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боковой подуш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US7475935B2 (en) Automotive door inside panel equipped with sunshade
CN106476704B (zh) 集成的座椅靠背存储部
US8820597B2 (en) Vehicle garment hook and guard mounting assembly
US10220790B2 (en) Pivoting hanger with positive retention
CN105569466A (zh)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摆动锁定装置
US9896010B2 (en) Seat assembly with a hideaway table
US10106089B2 (en) Track assisted sliding tray cargo cover
ES2434725T3 (es) Elemento de ajuste para un vehículo de carga
CN104709035A (zh) 轨道锁定设备
US9045023B2 (en) Vehicle sliding roof device
US9227494B2 (en) Vehicle sliding roof device
JP2017537026A (ja) 形鋼ジョイント、トリムおよびコアを有するグレージ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グレージング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9358929B1 (en) Interior trim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CN105365908B (zh) 车辆用行李箱结构
US20170066357A1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surface skin, and vehicle seat
JP2010017392A (ja) 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US20180170237A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loaded material in a loading space of a motor vehicle
US9987990B1 (en) Vehicle rear cargo area structure
CN104108321B (zh) 座椅装置
CN107031525A (zh) 车室内结构
JP2001213372A (ja) 自動2輪車用シート
CN109693617A (zh) 头枕收纳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