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8013B - 缓冲体 - Google Patents

缓冲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8013B
CN105358013B CN201480034941.5A CN201480034941A CN105358013B CN 105358013 B CN105358013 B CN 105358013B CN 201480034941 A CN201480034941 A CN 201480034941A CN 105358013 B CN105358013 B CN 105358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er
foot
buffer body
mode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49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8013A (zh
Inventor
伊东博之
村田诚志郎
塩谷晓
今井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S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P Corp filed Critical JS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58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8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021Detachable or loose seat cush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18Seat parts having foamed material included in cushioning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6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cush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2009/1018Foam pillow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体,通过以下方式能够实现人就座时或仰卧时缓冲性优异且轻量化的缓冲体:具备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多个棒状或多个平板状的支撑体(2)、和载设或固设所述支撑体(2)的脚体(3),所述合成树脂发泡体以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为基准测定的挠曲量为20mm以上,且挠曲20mm时的挤压为2~100N,通过所述支撑体和所述脚体形成所述支撑体可弯曲变形的空间部(5),所述多个棒状或多个平板状的支撑体(2)以可变形的方式排列设置。

Description

缓冲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就座时或仰卧时被利用的、作为构成要素使用于车辆、船舶及飞机等交通工具用座椅、沙发、椅子、座垫、床、卧铺车、床垫、褥垫、枕头、地垫等的缓冲体,即涉及促进轻量化、循环使用性优异、乘坐舒适性或躺卧感优异的缓冲体。
背景技术
通常,缓冲体具有如下结构:在最终支撑张设于框体的钢丝或平板状的支撑体等的挤压的构造体上,载置聚氨酯泡沫等软质的缓冲材料,并由表皮覆盖整体。而且,座垫或床的床垫等其自身内部也没有构造体,但通常被载置于床或床的框体等可支撑人体的挤压的构造体上使用。
在通常的缓冲体中,施加于缓冲材料上的振动或冲击,主要通过插设于构造体和表皮之间的聚氨酯泡沫等软质的缓冲材料向压缩方向挠曲时的反作用力、恢复力及挠曲来减轻。
另外,作为有关车辆用座椅坐垫的轻量化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座椅骨架呈框状,座椅骨架的截面呈山形,并且,在座椅骨架的框状的内周侧具有形成上述山形的一侧并与就座者对置的倾斜面,在座椅骨架上覆盖具有弹性的网,将其周缘部从座椅骨架的山形上绕入并固定于该山形的另一侧,由此以形成凹曲面状的就座面的方式张设,且在网和座椅骨架的倾斜面之间设置有角度。
作为有关其它轻量化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有关车辆用座椅的技术:该车辆用座椅具有就座部,该就座部具备可装卸地安装于座椅骨架上的基板、配置于该基板上的块体、配置于该块体上的弹簧板、覆盖该弹簧板的表皮7,上述块体以在上述基板和上述弹簧板间形成规定的空间的方式配置,上述弹簧板利用由具有弹性的发泡体即PP(聚丙烯)珠粒发泡体、PE(聚乙烯)珠粒发泡体、PP发泡体、PE发泡体、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树脂)发泡体、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及聚氨酯泡沫材料的任一种形成的发泡体成形,上述弹簧板在施加了向上述基板方向的力时,向上述空间内挠曲。
其次,在作为床垫用而装入了缓冲体的情况下,床垫通常将聚氨酯泡沫作为缓冲材料使用,作为有关该床垫的轻量化技术,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技术:支撑体由矩形的聚氨酯泡沫构成,在表面具备达到短边方向的两端部的多个凹槽,该凹槽为深度30~70mm、宽度15~80mm的凹槽,芯材由厚度10~40mm、硬度100~300N的矩形的聚氨酯泡沫构成,将短边沿长边方向对折,将长边的两端部嵌合支撑于支撑体的一个凹槽,框体以包围支撑体的周围的方式设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09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79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一般的座椅坐垫中,作为缓冲材料使用聚氨酯泡沫,由于其缓冲性极高且舒适性优异,所以迄今为止仍多被采用。但是,该聚氨酯泡沫存在循环使用性能差的问题。而且,车辆用座椅坐垫除不管乘坐人员体重的轻重而寻求最佳的缓冲性之外,还寻求相对于伴随汽车的运动对乘坐人员施加的上下的加速度,不对乘坐人员的身体带来不适感的缓冲性。相反,为减轻长时间乘车时的疲劳,也需要以正确的位置或姿势支撑乘坐人员的身体。因此,仅非常软质的聚氨酯泡沫不能满足功能,且为确保一定程度的刚性而需要使聚氨酯泡沫的密度为一定以上的密度,存在大幅的轻量化不能进展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将支撑乘坐人员的挤压的网材料拉入设置于座椅坐垫周围的座椅骨架并牢固地固定,通过乘坐人员的就座而施加的挤压通过网材料最终通过座椅骨架的刚性支撑。因此,座椅骨架的构造必须要保持一定以上的强度,因此,相当于现有的缓冲材料的网材料自身的重量虽然轻量,但座椅骨架的重量处于增加趋势,存在作为整体的重量减轻效果不充分的问题。
而且,网材料的缓冲性主要通过材料的伸缩获得,所以有限定,因长期的使用而产生松弛,也存在商品性差的趋势。另外,由于为在座椅骨架上张设平面的网材料的构造,所以基本的座椅坐垫的形状是平面的,且难以得到为了以最佳的位置支撑乘坐人员的身体而必要的三维形状,其结果,存在对乘坐人员带来不舒适感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通过汽车的运动而对乘坐人员施加横G时等,在不稳定的吊床状的网材料中,不能稳定地支撑乘坐人员的身体。
其次,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弹簧板为外形大致矩形的板状发泡体,在该弹簧板的乘坐人员就座的一侧,沿横方向形成有多个槽。但是,如果槽部浅,则不能赋予柔软性,如果槽部深,则缓冲材料挠曲时,在稍残留的槽部底部的连结部分集中过大的拉伸力,产生大的伸展变形,因此,很有可能产生不能恢复的永久变形或断裂。如果处于槽底部的连结部分即使破坏一部分,则一下子失去支撑的缓冲材料整体的表观硬度也会急剧降低,大幅损害作为缓冲材料的功能。因此,为避免破坏,事实上将缓冲材料的挠曲设计为一定以上是困难的,难以赋予充分的就座时的适用性及舒适性。
另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有如下记载,通过根据乘坐人员的体格适宜选择高度不同的块体,可以得到对于个人而言为良好的就座感,但存在乘坐人员必须要按照体重的轻重在就座之前改变为适合自身的高度的块体之类的必须要进行现实上难以实施的应对的问题。
其次,专利文献3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与现有的使用金属制弹簧的床垫相比,虽然轻量,但由于支撑体2及芯体使用聚氨酯泡沫,所以循环使用性能差,轻量化也有限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就座时或仰卧时的缓冲性、适用性优异,轻量化且循环使用性优异的缓冲体。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合成树脂发泡体是指柔软且可以弯曲变形,且恢复性优异的材料,是指以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对在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去除了表皮的长度350mm、宽度100mm、厚度25mm的试验片以支点6间距离300mm、试验速度20±1mm/min施加负荷直至挠曲达到最大90mm为止,并记录负荷挠曲曲线。)为基准测定的挠曲为20mm以上、且挠曲20mm时的负荷为2~100N的合成树脂发泡成形体。具体而言,是指发泡聚丙烯、发泡聚乙烯、其它聚烯烃类树脂发泡体、或改性聚苯乙烯类树脂发泡体等。所述合成树脂发泡体中含有珠粒发泡成形体,作为珠粒发泡成形体,可举出聚丙烯类珠粒发泡成形体、聚乙烯类珠粒发泡体等。
在材料的具体选定中,进一步期待的是,支撑长度400mm左右的棒状或平板状的试验片的两端,将中央向前后压下25mm并保持30分钟,之后释放挤压,之后从样品的变形的恢复为90%以上。或者,以利用现有的聚氨酯泡沫制的缓冲进行的试验为基准,使支撑两端的样品的中央部重复规定次数压下变形,期望之后测定的残留应变(也称作残留位移量。)为规定量以下。
作为满足这种条件的材料,例如优选为发泡聚丙烯的密度0.06g/cm3~0.015g/cm3、更优选为密度0.035g/cm3~0.015g/cm3、或发泡聚乙烯的密度0.08g/cm3~0.03g/cm3等。另一方面,缺乏柔软性且因弯曲变形而可能容易断裂的硬质发泡氨基甲酸乙酯或发泡聚苯乙烯等不予优选。
发明者们为实现轻量化而进行了材料的探讨。作为可变换为连续气泡构造即聚氨酯泡沫的材料的例子,通常,具有独立气泡构造的合成树脂发泡体与目前作为缓冲材料通常使用的聚氨酯泡沫相比,具有轻量且刚性优异且循环使用也容易的等优点,但在将压缩方向上的挠曲、恢复力作为缓冲使用的情况下,存在因内包空气的反作用力而伴随发泡体的变形导致反作用力急剧升高的趋势,因此,缺乏缓冲性且有硬度感,舒适性差。
另外,通常,具有独立气泡构造的合成树脂发泡体与聚氨酯泡沫相同,在向压缩方向挠曲而作为缓冲材料使用的情况下,随着长期的使用而逐渐丧失恢复力,产生蠕变。这大大地取决于构成气泡的树脂皮膜的重复变形带来的疲劳和内包的空气的压力降低。因此,作为长期使用的缓冲的材料是不优选的。
因此,发明者们通过从各种角度分析合成树脂发泡体的物性发现如下内容并完成本发明:不是现有作为一般的缓冲材料使用的在压缩方向挠曲的构造,而是将由可弯曲变形且恢复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支撑体的弯曲变形和其恢复性作为缓冲材料利用的方法最佳。
为了解决“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所记载的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具备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所述合成树脂发泡体以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为基准测定的挠曲量为20mm以上,且挠曲20mm时的挤压9为2~100N,在所述支撑体2的下方形成有可弯曲变形的空间部5,所述多个支撑体2以可弯曲变形的方式排列设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具备支撑所述支撑体2的脚体3,所述支撑体2为嵌设于所述脚体3、载设于所述脚体3、固设于所述脚体3、或与所述脚体3一体成形的方式,并且,所述支撑体2为悬臂粱的方式、两臂梁的方式、或3处以上的多点支撑的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具备支撑所述支撑体2的框架50,将所述支撑体2嵌设于所述框架50、载设于所述框架50、或固设于所述框架50,并且,所述支撑体2为悬臂粱的方式、两臂梁的方式、或3处以上的多点支撑的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在就座者或仰卧者接触的面为大致水平面的情况下为俯视,或在就座者接触的面为大致垂直面的情况下为主视,所述支撑体2由直线形状、曲线形状、及使直线以任意的角度弯曲的直线部分的组合构成的弯曲形状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形状构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所述支撑体2为将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层叠一体化的层叠构造、或每个部位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一体化的构造。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根据用于支撑对所述支撑体2的每个部位施加的预测挤压的强度和负荷的优选的变形量,进行如下设定:在对于所述支撑体2的每个部位增大变形量的情况下,为了减小该部分的截面系数而减小支撑体2的厚度,在抑制变形量的情况下,为了增大该部分的截面系数而增大厚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在所述支撑体2上,沿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设有贯通孔8。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在所述支撑体2的与人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突设有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在所述支撑体2被挤压的方向上,与所述支撑体2分开或抵接地配置有由弹性体构成的副支撑体4,用于抑制所述支撑体2的弯曲变形带来的挠曲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将所述支撑体2设为多层构造,在所述层间设有空隙4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在所述支撑体2的背面或与所述支撑体2对置的背面部的所述支撑体2侧的面,将突起物15及/或突条物16与该突起物15及/或突条物16的前端部所对置的所述背面部或所述支撑体2背面分开地突设。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在所述支撑体2的背面或与所述支撑体2对置的背面部的所述支撑体2侧的面,将压缩时的反作用力比所述脚体3小的柱状体18与该柱状体18的前端部所对置的所述背面部或所述支撑体2背面抵接地突设。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对于所述柱状体18,通过使其为比所述脚体3柔软的材料的方法、使其前端部为尖细的形状的方法、使其为弯曲形状的方法、及使其截面积比所述脚体3小的的方法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方法,使所述柱状体18比所述脚体3的压缩时的反作用力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所述脚体3在连结与支撑体2接触的一端侧的支点和另一端侧的脚体前端的支点的线上,具有单次或多次弯曲的形状。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中,对于所述脚体3,支撑体2侧的一端由所述支撑体2压住,另一端抑制向就座者或仰卧者产生的挤压方向的移动,将由大致单一线形构成的脚体3单独或连续地配设,所述由大致单一线形构成的脚体3具有如下方式:所述脚体3与支撑体2接触的一端侧的支点和脚体3的另一端侧的脚体3前端的支点与支撑体2的挤压方向不在同一线上。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均可以将目前通常使用的聚氨酯泡沫置换为合成树脂发泡体,因此,可以实现轻量化、循环使用性的提高。另外,虽然使用较硬质且缓冲性、适用性、耐蠕变性差的合成树脂发泡体,但也可以赋予高的缓冲性、适用性,设计的自由度高,可以适宜支撑就座者或仰卧者的身体,得到高的舒适性,即使长期使用,也能够发挥与现有的聚氨酯泡沫同等的良好的耐蠕变性,因此,实现具有高的商品性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并且,还实现如下效果:为将支撑体2利用从该支撑体2延设的脚体3支撑的方式,由脚体3形成支撑体2可向下方弯曲变形的空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并且,还实现如下效果:为由框架50支撑支撑体2的方式,由框架50形成支撑体2可向下方弯曲变形的空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在小型的缓冲体不能充分确保支撑体2的两端间的距离,且通过就座者或仰卧者的负荷不能得到足够的挠曲的情况下,通过将支撑体2不形成直线形状而形成为圆弧形状、或将直线以任意的角度弯曲的直线部分的组合构成的弯曲形状,可以增大承受弯曲变形时的实质的支撑体2的两端间的距离,可以得到充分的挠曲,因此,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在支撑体2为层叠构造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将就座者侧或仰卧者侧的支撑体2设为具有更柔软性的材料,可以提高就座者或仰卧者接触的一侧的缓冲性,如果使就座者侧或仰卧者侧的支撑体2的形状与身体的形状吻合,则在就座时或仰卧时可以适于身体的外形。
另外,在支撑体2为由按部位设定的不同材料的组合构成的一体化的构造的情况,例如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分为强的部位和弱的部位的情况下,对支撑体2的挤压强的部位使用密度高的合成树脂发泡体,对挤压弱的部位使用密度低的合成树脂发泡体,由此,可以遍及全体使支撑体2的挠曲量均一化,可以将就座者或仰卧者的身体支撑在优选的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缓冲体1为通过由脚体3支撑的支撑体2根据所施加的挤压弯曲变形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承受挤压的构造,因此,例如在双臂梁方式的支撑体2的情况下,中央部分的挠曲量增大,但通过使该中央部分的截面积比两端部附近大,可以制成中央部分不易产生弯曲变形的构造,可以使支撑体2的部分的挠曲量平均化,可以遍及支撑体2的全体得到一样的缓冲性。
因此,部分地改变支撑体2的承受挤压的表面的宽度及挤压方向的厚度,且改变截面形状或截面尺寸进行设定,由此,实现可以对每个部位调整所述支撑体2的挠曲量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通过贯通孔8可以提高轻量化及通气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在就座者或仰卧者与缓冲体1接触时,截面积比构成所述缓冲体1的支撑体2小的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的前端部最先抵接而进行弯曲等变形,因此,实现在就座者就座时或仰卧者仰卧能够感到柔软的接触感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在为将支撑体2和副支撑体4分开配设的方式的情况下,承受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的支撑体2通过向空间部5弯曲变形而挠曲,在达到一定以上的挠曲量之后,作为支撑体2的弯曲方向侧的背面与对置的副支撑体4抵接,在所述抵接之后,通过支撑体2的挠曲得到的反作用力和副支撑体4的挠曲得到的反作用力,可以提高支撑力,可以抑制身体不必要的陷入,可以以适宜的位置支撑就座者或仰卧者的身体。
另外,在为将支撑体2和副支撑体4抵接配设的方式的情况下,所述副支撑体4与支撑体2抵接的范围与所述副支撑体4不与支撑体2抵接的范围相比,可以提高支撑力。因此,通过在可预测为施加就座者或仰卧者得到的高的挤压的范围抵接配设所述副支撑体4,则可以减少就座者或仰卧者的陷入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通过将支撑体2设为2层或3层等多层构造,例如在2层构造的情况下,身体首先抵接第一层,第一层柔软地挡住身体,在进一步挤压而挠曲量增大,第一层抵接于第二层之后,施加相对于第二层的弯曲变形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抑制身体的陷入,使身体停止在适当的位置。
另外,通过使第一层或第二层的形状或尺寸部分地变化,可以按照支撑体2的部位得到不同的硬度及挠曲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设为使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的前端与对置的面分开的构造,所以身体抵接于支撑体2的表面,支撑体2柔软地挡住身体,在进一步挤压而挠曲量增大之后,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与对置的面抵接,施加相对于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的压缩变形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抑制身体的陷入,使身体停止在适当的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将具有前端尖的形状的柱状体18、或具有密度比支撑体2小且柔软的材料的柱状体18的两端设为在支撑体2和背面部30的任一方固设一端侧且使另一侧抵接的构造。因此,如果在支撑体2的挤压高的部位或可预测为弯曲变形大的部位配设所述柱状体18,则可以使产生的最大挠曲量为一定以下。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缓冲体1实现与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缓冲体1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可以容易地使脚体3弯曲,所以可以增大脚体3附近的挠曲量,因此,可以使支撑体2的与脚体3接触的部位和不与脚体3接触的部位的挠曲量平均化,可以遍及支撑体2的全体得到一样的缓冲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棒状的支撑体和脚体(支撑体和脚体分体)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棒状的支撑体和脚体(一体成形)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3是具备本发明的平板状的支撑体和脚体(一体成形)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4是具备本发明的棒状的支撑体和脚体(支撑体和脚体分体)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5是具备本发明的棒状的支撑体和脚体(一体成形)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6是具备本发明的棒状的支撑体和脚体(支撑体和脚体分体)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7是图2的B-B截面,是具备表皮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8是图1的A-A截面,是将支撑体载设于脚体上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9是图2的B-B截面,是将支撑体和脚体一体成形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10是图1的A-A截面,是固设了支撑体和脚体的缓冲体的说明图。
图11是图1的A-A截面,是设有多个脚体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12是图1的A-A截面,是支撑体为悬臂粱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13表示支撑体的俯视或主视的方式,(a)是直线状的说明图,(b)是曲线状的说明图,(c)是弯曲状的说明图。
图14是以大致水平状态使用的情况下的大致平板状的支撑体的大致平面说明图,(a)是将支撑体彼此在多个部位部分地连结的支撑体的大致平面说明图,(b)是将支撑体彼此在单个部位部分地连结的支撑体的大致平面说明图。
图15是图2的B-B截面,是支撑体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层叠构造的说明图。
图16是图2的B-B截面,是将支撑体按部位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并一体化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7是将支撑体的宽度按部位变化的方式的说明立体图。
图18是图2的B-B截面,是将支撑体的厚度按部位变化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19是支撑体的截面图,(a)是四角形状的说明图,(b)是圆形状的说明图,(c)是管状的说明图。
图20是在支撑体上设置有贯通孔的图2的B-B截面图,是在挤压方向上设置有贯通孔的说明图。
图21是图2的B-B截面,是在支撑体的表面上设置了突起物的说明图。
图22是图2的B-B截面,表示副支撑体的方式,(a)是与支撑体分开的带状的方式的说明图,(b)是螺旋状的方式的说明图,(c)是与支撑体抵接的带状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23是支撑体为2层构造的情况,(a)是立体概要图,(b)是(a)的W-W截面概要图。
图24是支撑体为2层构造的情况,(a)是图19的W-W截面,表示改变了支撑体的厚度的方式,(b)是图19的W-W截面,表示对支撑体的面形状设定变化的方式,(c)是图19的X-X截面中第一层一体化且将第二层分割的说明图。
图25是图2的B-B截面,表示突设有突起物或突条物的方式,(a)是在支撑体的背面设置突起物的说明图,(b)是在背面部的空间部侧设置突起物的说明图。
图26是图2的B-B截面,表示设置有柱状体的方式,(a)是从支撑体突設的方式的说明图,(b)是从背面部突设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27是图2的B-B截面,表示脚体的方式,(a)、(b)及(c)是倾斜状的方式的说明图,(d)及(e)是弯曲状的方式的说明图,(f)是具有3处以上的支点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以JIS K7171、或ISO178为标准的弯曲试验方法的图,(a)是无负载时的图,(b)是负荷时的图。
图29是示例支撑体和脚体或框架的方式的说明图,(a)是将支撑体的两端底面设为斜面形状的方式,(b)是将支撑体从两侧抱住的方式,(c)是支撑向支撑体的两侧延伸的部位的方式。
图30是示例支撑体和脚体或框架的方式的说明图,(a)是由棒状体支撑支撑体的底面的方式,(b)是由平板状体或棒状体支撑支撑体的底面的方式,(c)是向支撑体的凹部插入凸部进行支撑的方式。
图31是示例支撑体和脚体或框架的方式的说明图,(a)是将支撑体的两侧插入槽形的部件的方式,(b)是将支撑体的两侧的凸状部插入槽形的部件的方式,(c)是将支撑体的两侧的凸状部从上下方向夹持的方式。
图32是示例支撑体和脚体或框架的方式的说明图,(a)是向支撑体的两侧的凹部插入凸部的方式,(b)是将支撑体的两侧用粘接装置固定化的方式,(c)是将支撑体的两侧用紧固装置固定化的方式。
图33是发泡体和无发泡体的JIS K7221-2下的弯曲试验的比较图。
图34是设置有图22(a)所示的带状的副支撑体的构造的压缩-位移量线图。
符号说明
1 缓冲体
2 支撑体
3 脚体
4 副支撑体
5 空间部
6 支点
7 表皮
8 贯通孔
9 挤压
10 棒状
11 平板状
12 间隔
15 突起物
16 突条物
18 柱状体
30 背面部
31 带状
32 螺旋状
40 材料a
41 材料b
43 空隙
50 框架
51 粘接装置
52 紧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缓冲体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缓冲体1可以在人的就座时或仰卧时利用的、车辆、船舶及飞机等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沙发、椅子、座垫、床、卧铺车、床垫、褥垫、枕头、地垫等中作为缓冲的构成要素。
如图1~图6所示,缓冲体1具有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上述合成树脂发泡体以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为基准测定的挠曲量为20mm以上且挠曲20mm时的挤压9为2~100N,在上述支撑体2的下方形成上述支撑体2可弯曲变形的空间部5,上述多个支撑体2以可以弯曲变形的方式排列设置。而且,通过使用缓冲体1时施加的负荷而上述支撑体2弯曲变形时产生的支撑体2的弯曲变形也可以为5%以内。
而且,如图29~图32所示的方式,支撑体2被载设或固定化于脚体3或框架50上。对于支撑体2和脚体3的结构,将支撑体2载设、嵌设、固设于脚体3,或与上述脚体3一体成形。而且,上述支撑体2和上述脚体3的固设方式具有将上述支撑体2设为悬臂梁的方式、双臂梁的方式、3处以上的多点支撑的方式、或将上述支撑体2和上述脚体3一体成形的方式。作为框架50的材质,铁等金属、铝等非铁金属、塑料等树脂、碳纤维、木材等符合,只要为具有刚性的材质即可。
其次,对于支撑体2和框架50的结构,将支撑体2载设、嵌设于框架50上,或固设于框架50上。而且,上述支撑体2和上述框架50的固设方式具有将上述支撑体设为悬臂梁的方式、双臂梁的方式、3处以上的多点支撑的方式。
关于支撑体2、支撑上述支撑体2的脚体3或框架50的方式,有脚体3或框架50直接与上述支撑体2接触的方式、与上述支撑体2经由插装物与脚体3或框架50连接的方式。无论任何方式,只要为构成使支撑体2弯曲变形时的支点的方式即可,图29~图32表示该方式的例示。
作为由支撑体2的底面支撑的方式,如图29及图30所示,可示例将支撑体2的两端底面设为斜面形状的方式(图29(a))、将支撑体2从两侧抱住的方式(图29(b))、支撑延设至支撑体2的两侧的部位的方式(图29(c))、将支撑体2的底面用棒状体支撑的方式(图30(a))、将支撑体2的底面用平板状体或棒状体(与图30(a)错开90°方向)支撑的方式(图30(b))、向支撑体2的凹部插入凸部进行支撑的方式(图30(c))等。嵌设方法是指在凹部插入凸部进行支撑的方式等通过嵌入进行约束的方式。
另外,作为由支撑体2的两侧进行支撑的方式,如图31或图32所示,可示例将支撑体2的两侧插入槽形的部件的方式(图31(a))、将支撑体2的两侧的凸状部插入槽形的部件的方式(图31(b))、将支撑体2的两侧的凸状部从上下方向夹持的方式(图31(c))、向支撑体2的两侧的凹部插入凸部的方式(图32(a))、将支撑体2的两侧用粘接装置固定化的方式(图32(b))、将支撑体2的两侧用紧固装置固定化的方式(图32(c))等。
将支撑体2载设于脚体3的方式是指在图10中于支撑体2和脚体3的边界g未固设的状态。另外,以可变形的方式排列设置的方式只要是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相互不干涉地可弯曲变形即可,可以是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彼此接触,也可以是例如如图2所示设置间隔12。
而且,作为上述支撑体2和上述脚体3的固设方式,有以如图12所示将上述支撑体2设为悬臂梁方式、如图10所示双臂梁方式、或如图11所示3处以上的多点支撑的方式,支撑上述支撑体2进行固定的方式。而且,如图9所示,有将上述支撑体2和上述脚体3一体成形的方式。而且,图中未图示,但有以如图12所示将上述支撑体2设为悬臂粱方式、如图10所示双臂梁方式、或如图11所示3处以上的多点支撑的方式,将各固设部位一体成形的方式。另外,作为固设支撑体2和脚体3的方法,有如图9所示将支撑体2和脚体3一体成形的方法、如图10所示通过粘接剂固定于支撑体2和脚体3的边界g的方法、用螺栓螺母等固定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缓冲体1由于使用作为本发明的支撑体2的材料的合成树脂发泡体,所以支撑体2不会如聚氨酯那样压缩变形,要通过弯曲变形来得到缓冲性。因此,需要在支撑体2的后方形成空间部5。通过人就座时或仰卧时的挤压,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支撑体2向空间部5侧弯曲变形而挠曲,由此,本发明的缓冲体1可以使就座者或仰卧者感到高的舒适感或高的躺卧感。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空间部5中充填不阻碍支撑体2的弯曲变形的物体作为充填材料,例如也可以充填纤维状物体作为充填材料。
另外,缓冲体1也有在空间部5具备副支撑体4的方式。另外,在将缓冲体1用于车辆用座椅或床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上述缓冲体1的外周面由表皮7覆盖。
另外,设定支撑体2的大小、截面形状、支点间距离等,以使通过使用缓冲体1时施加的负荷而在上述支撑体2上产生的弯曲变形停留在5%以内。
缓冲体1要求相对于长期的重复负荷在合成树脂发泡体的弹性域使用。但是,通常,对于合成树脂发泡体的弹性域,由于在拉伸或压缩的波形中不能显现非常明确的屈服点而逐渐施加塑性变形,因此,难以正确地判断弹性域。因此,发明者们通过重复试制发现,如果使所施加的负荷被负载时产生的弯曲变形停留在5%以内,则可以满足作为通常使用多次的缓冲体1要求的耐久恢复性。如果使缓冲体1上产生的弯曲变形停留在5%以内,则实现即使对于长期、或重复负载的负荷,也能够满足耐久恢复性的效果。
使用缓冲体1时施加的负荷是指使用各种用途或方式的缓冲体1时通常认为的负荷。例如,如果是乘用车,则以JIS D0001-2001规定的车辆总重量计算所使用的每一个乘坐人员的体重为55kg,因此,设定55kg,并设定支撑体2的大小、截面形状、支点间距离等。根据缓冲体1的其它用途、即船舶或飞机等交通工具用座椅、沙发、椅子、座垫、床、卧铺车、床垫、褥垫、枕头、地垫等分别设定负荷。
上述弯曲变形可以通过硬质或半硬质塑料的弯曲试验方法的规格即JIS K7171、或ISO178求得。首先,使相当于使用者的、以使用状态负载的负荷的人体模型就座或仰卧在作为试验体的缓冲体1的正常位置,测定对缓冲体1各部负载的负荷。基于该结果求对相应的各部位的支撑体2施加的负荷。之后,对与相应的部分相等的形状或支撑方式的实验用样品测定负载上述求得的负荷而产生的挠曲量,将其与支撑体2的支点距离、支撑体2的厚度一同带入以JIS K7171规定的计算式(式1),求弯曲变形。图28表示模式化的弯曲试验方法。图28(a)表示在无负载时产生smm挠曲,(b)表示在负载时产生smm挠曲。而且,弯曲变形根据以下的关系式(式1)算出。
弯曲变形ε(%)=600sh/L2 (式1)
此外,s:挠曲(mm)、h:试验片(支撑体3)的厚度(mm)、L:支点间距离(支撑支撑体的支点间距离)(mm)。作为上述支点6,支撑体2和通过两端支撑支撑体2的脚体3或框架50的接点部适合。
通常,对于合成树脂发泡体的弹性域,由于在拉伸或压缩的波形中不能显现非常明确的屈服点而逐渐施加塑性变形,因此,难以正确地判断弹性域。
因此,发明者们通过重复试制发现,如果使所施加的负荷被负载时产生的弯曲变形停留在5%以内,则可以满足作为通常使用多次的缓冲体1要求的耐久恢复性。
更优选的是,根据求弯曲变形的式(式1),缓冲体1的支点间距离L和缓冲体1的厚度h的比率、即L/h的值处于4~40之间。在L/h的比率低于4的情况下,通过缓冲体1的弯曲变形而产生的挠曲s相对于缓冲体1的厚度h极小,因此,不能得到作为缓冲体通常求得的充分的变形行程,缺乏商品性。另一方面,在L/h的比率超过40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比缓冲体的厚度h大的弯曲挠曲,但在该变形范围内可以支撑的负荷极小,缓冲体增大,并且,缺乏商品性。
其次,对支撑体2、脚体3及副支撑体4等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缓冲体1以以下说明的支撑体2为基本的构成要素,可以由从脚体3、框架50、副支撑体4、突起物15、突状物16、柱状体18、层叠构造的支撑体2、对每个部位而言由异种材料构成的构造的支撑体2、设有贯通孔的支撑体2、由多层构造构成的支撑体2、各种方式的脚体3等中选择的组合构成。
首先,对支撑体2进行说明。支撑体2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通过人的就座或仰卧带来的挤压9而在空间部5侧弯曲变形,产生挠曲。作为支撑体2的方式,如图3所示,有多个平板状11的方式、及如图1、图2、图4~图6所示多个棒状10的方式,上述支撑体2和脚体3的结构有如图8所示将支撑体2的两端部载置于脚体3的上端部的方式、如图10所示将支撑体2和脚体3分别分体固设的方式、及如图9所示将支撑体2和脚体3一体成形的方式等。
而且,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或多个棒状10的支撑体2和脚体3的固设构造,有相对于配设于支撑体2的两端的脚体3如图12所示的悬臂粱方式、或如图10所示的双臂梁方式,或者有如图11所示的遍及支撑体2的两端间以3处以上的多点支撑的方式。
其次,作为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的形状,在就座者或仰卧者接触的面为大致水平面的情况下为俯视,或在就座者接触的面为大致垂直面的情况下为主视,具有从图13(a)所示的直线形状、图13(b)所示的曲线形状、图13(c)所示的使直线以任意的角度弯曲的直线部分的组合构成的弯曲形状、如图14(a)所示将设置间隔12排列设置的多个支撑体2彼此在多个部位部分地连结的形状、及如图14(b)所示将设置间隔12排列设置的多个支撑体2彼此在单个部位局部连接的形状等形状中组合至少一个以上而构成的形状。
通过将支撑体2的形状设为由直线形状、曲线形状及弯曲形状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形状构成的方式,可以使支撑体2的位置对应要与就座者或仰卧者接触的部位,可以通过上述形状来改变对缓冲体1的每个部位的挠曲量。
其次,可以将支撑体2的构造设为由材料不同的多个支撑体2或同一材料的多个支撑体2构成的层叠构造、或将每个部位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构成部分组合一体化而成的构造。
在将支撑体2的构造设为层叠构造的情况下,为由同一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支撑体2用粘接剂等固定化并层叠而成的支撑体2,作为例如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层叠构造,如图15所示,为相对于就座者或仰卧者带来的挤压方向,层叠了由不同硬度或不同密度等的性质不同的两种材料a40及材料b41构成的层而成的2层构成的支撑体2,可以通过材料的组合来调整支撑体2的挠曲量。
另外,在将支撑体2的构造设为由每个部位设定的不同的材料的组合构成的一体化的构造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6所示,为因支撑体2的部位而由不同硬度或不同密度等性质不同的两种材料a40及材料b41构成的支撑体2,可以通过材料的组合来对每个部位调整支撑体2的挠曲量。
在棒状10的支撑体2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截面形状设为如图19(a)所示的四角形状、如图19(b)所示的圆形状、多角形状、梯形状、椭圆形状、如图19(c)所示的管形状等任意的截面形状。由于挠曲量通过截面形状变化,所以可以通过选择截面形状来改变支撑体2的挠曲量。
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或多个棒状10的支撑体2通过改变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方向的截面形状、以及宽度或厚度的尺寸,可以改变伴随弯曲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大小。相对于弯曲变形的刚性由截面系数表示,但支撑体2的截面形状根据长方形状、正方形状、圆形状、管形状等形状改变截面系数,如果支撑体2的宽度变宽,则弯曲增强,不易弯曲变形,如果支撑体2的宽度变窄,则弯曲减弱,容易弯曲变形,如果支撑体2的厚度变厚,则弯曲增强,不易弯曲变形,如果支撑体2的厚度减薄,则弯曲减弱,容易弯曲变形。
因此,可以根据支撑体2的截面形状、宽度或厚度等的截面的大小来调整挠曲量。例如如图17所示,如果加宽与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高的部位相当的支撑体2的宽度,则支撑体2不易挠曲,可通过调整挠曲量而使就座者或仰卧者的陷入位置适当化,另外,如图18所示,如果加厚与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高的部位相当的支撑体2的挤压方向的厚度,则支撑体2不易挠曲,可以通过调整挠曲量而使就座者或仰卧者的陷入位置适当化。
其次,也可以在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上如图20所示沿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设置贯通孔8。通过设置贯通孔8,可以提高缓冲体1的轻量化、及缓冲体1的通气性。
另外,如图21所示,也可以在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的与人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突设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作为突起物15的方式,可以是圆柱状或多角形柱状等柱状,上述柱状的前端部形状可以为平面、凹面或凸面形状等任意的形状,作为突条物16的方式,可以在长、宽、斜中至少一方向上于支撑体2的表面配设直线状或曲线状的多个细长的突条,上述突条物16的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梯形或波形等任意的形状,只要是通过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而压缩或弯曲变形的方式即可。通过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实现就座者或仰卧者在与缓冲体1接触时可以感到柔软的接触感的效果。
其次,也可以在如图25(a)所示的多个棒状10或多个的平板状11的支撑体2的背面、或如图25(b)所示的与上述支撑体2对置的背面部30的上述支撑体2侧的面上,将突起物15及/或突条物16与该突起物15及/或该突条物16的前端部所对置的上述背面部30或上述支撑体2背面分开地突设。
身体与支撑体2的表面抵接,支撑体2柔软地承载身体,而且,在进行挤压而挠曲量增大之后,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与对置的面抵接,施加相对于突起物15或突条物16的压缩变形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抑制身体的陷入,使身体停在适当的位置。
其次,对脚体3进行说明。
上述脚体3在连结与支撑体2接触的一端侧的支点6和另一端侧的脚体3前端的支点6的线上,具有单次或多次弯曲的形状。而且,对于上述脚体,支撑体侧的一端由上述支撑体压住,另一端抑制向就座者或仰卧者产生的挤压方向的移动,将由大致单一线形构成的脚体单独或连续地配设,上述由大致单一线形构成的脚体具有如下方式:上述脚体与支撑体接触的一端侧的支点和脚体的另一端侧的脚体前端的支点与支撑体的挤压方向不在同一线上。
连结上述脚体3的与上述支撑体2接触的一端侧的支点6和另一端侧的脚体3前端的支点6的线上,是指从上述脚体3的与支撑体2接触的一端侧的支点6在挤压方向上连结到与例如背面部30接触的另一端侧的支点6的一条线上,例如,在图27(a)中,是指连结脚体3的与支撑体2接触的一端侧的支点6和另一端侧的支点6的线上。
上述由大致单一线形构成的脚体3,是指从与支撑体2接触的一端侧的支点6在挤压方向上到与例如背面部30接触的另一端侧的支点6的一条脚体3。而且,作为单独配设的脚体3,例如是指如图27(a)所示的脚体3的方式,作为连续配设的脚体3,例如是指图27(f)所示的脚体3的方式。
作为脚体3的具体的方式,具有相对于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方向如图1所示的同一直线状的方式、如图27(a)、(b)或(c)所示的倾斜状的方式、如图27(d)或(e)所示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如图27(f)所示的相对于支撑体2可多点支撑的大致波形状的方式、或配设有截面为大致U字形状的碗形的突起的方式(未图示)。
就脚体3而言,作为材料,在脚体3通过挤压而不变形的情况下,由板制或框架等具有刚性的材料构成,在脚体3通过挤压而变形的情况下,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橡胶、弹簧或具有柔软性的塑料等弹性体构成。
与脚体3分开的部位有挠曲量较大的趋势,脚体3附近的部位有挠曲量较小的趋势,但如果将脚体3的材料作为弹性体而设为容易弯曲的方式,则能够增大支撑体2和脚体3的支点部附近的挠曲量,因此,能够将支撑体2的脚体3附近的部位和与脚体3分开的部位的挠曲量平均化,能够遍及支撑体2的全体得到一样的缓冲性。
其次,对柱状体18进行说明。上述柱状体18具有插设于支撑体2和背面部30之间的方式,且具有如图26(a)所示使该柱状体18的前端部与对置的背面部30抵接并突设于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的背面的方式、或如图26(b)所示使上述柱状体18的前端部与对置的上述支撑体2背面抵接并突设于与上述支撑体2对置的背面部30的上述支撑体2侧的面的方式。
上述柱状体18由使前端部的截面积比根部小的方式、及/或密度比作为支撑体2的材料的合成树脂发泡体的密度小的材料构成。
在通过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而较大幅地弯曲变形并挠曲的部位,通过将柱状体18插设于支撑体2和背面部30之间并固设于上述支撑体2或背面部30,可以使支撑体2上产生的最大挠曲量为一定以下。
而且,通过使柱状体18的前端部的截面积相对于根部变小,或使柱状体18的材料比支撑体2软,在就座者就座时或仰卧者仰卧时,感到缓冲体1的柔软。
其次,对支撑体2的多层构造进行说明。
支撑体2的多层构造如图23(a)及(b)所示,将支撑体2相对于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方向在各层间设置空隙43而制成2层或3层等多层构造。
在支撑体2为1层构造的情况下,以支撑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的方式设定支撑体2的厚度或宽度的大小,但通过将支撑体2设为2层以上的多层,例如在2层构造的情况下,身体首先抵接于第一层,第一层柔软地承受身体,在进一步挤压而挠曲量增大并且第一层抵接于第二层之后,施加相对于第二层的弯曲变形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抑制身体的陷入,可以使身体停靠在适宜的位置。
另外,例如如图24(a)所示,如果第一层的支撑体2的厚度均一,使第二层的支撑体2的中央部在挤压方向上加厚,则支撑体2的中央部难以挠曲,如果将上述构造设在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强的部位,则能够抑制就座者或仰卧者就座时或仰卧时的陷入。
另外,例如如图24(b)所示,如果第一层的支撑体2的厚度均一,将第二层的支撑体2的就座者或仰卧者侧的面按照就座者或仰卧者的身体的外形形成,则能够设为在就座者或仰卧者结束了就座或仰卧时能够吻合身体的外形的缓冲体。
另外,例如如图24(c)所示,可以将就座者或仰卧者接触的第一层的支撑体2不分割而制成一面,将第二层的支撑体2分割多次成2层构造,该情况下,就座者或仰卧者难以感到支撑体2被分割。
其次,对副支撑体4进行说明。
在多个棒状10或多个平板状11的支撑体2被挤压的方向上,如图22(a)及(b)所示与上述支撑体2分开,或如图22(c)所示抵接地配设由弹性体构成的副支撑体4,通过上述副支撑体4来抑制上述支撑体2的弯曲变形产生的挠曲量。而且,上述副支撑体4通过将线状或带状的弹性体张设于框体等的方式,由树脂或金属制构成的S形板簧、螺旋状的弹簧体、将聚酯等的合成纤维高密度地纺织成的材料、或橡胶等构成。
在将副支撑体4与上述支撑体2分开配设的情况下,通过就座者或仰卧者的挤压而弯曲变形并挠曲的支撑体2与副支撑体4抵接后,副支撑体4压缩、弯曲或弯曲变形。因此,上述副支撑体4在就座者或仰卧者相对于支撑体2的挤压低的情况下,通过支撑体2的弯曲变形和脚体3的弯曲等实现乘坐舒适性或躺卧感良好,在就座者或仰卧者相对于支撑体2的挤压高的情况下,对支撑体2的弯曲变形和脚体3的弯曲等加上副支撑体4的弯曲变形等,实现乘坐舒适性或躺卧感良好。
图34表示对作为具有带状31的设有副支撑体4的构造的试验体的缓冲体1通过试验机实际上进行挤压的例子。表示的是将缓冲体1的表面用直径100mm的半球形的夹具以100mm/min的速度挤压至30mm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最下线V表示仅挤压作为副支撑体4的带状31的带时的反作用力,中央的线E表示仅挤压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支撑体2的情况下的反作用力,最上线G表示挤压具有本发明的构造的试验体时的反作用力。
具备副支撑体4的作为缓冲体1的试验体由于在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支撑体2的背面侧方向15mm的位置设有作为副支撑体4的带状31的带,所以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支撑体2单体和本发明的构造的试验体用试验用夹具挤压至15mm为止产生完全相同的反作用力,但之后,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支撑体2与带状31的副支撑体4抵接,之后,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支撑体2和带状31的副支撑体4分别产生的反作用力混合,显示刚性阶段性提高。
其次,对合成树脂发泡体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发泡体柔软且可弯曲变形,且恢复性优异,是指以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将在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去除了表皮后的长度350mm、宽度100mm、厚度25mm的试验片以支点6间距离300mm、试验速度20±1mm/min施加负荷至最大90mm,记录负荷挠曲曲线。)为基准测定的挠曲为20mm以上、且挠曲20mm时的负荷为2~100N的合成树脂发泡成形体。挠曲低于20mm而产生破坏的合成树脂发泡成形体从耐久性方面来看不适合。支撑身体的挤压所需的支撑体2的截面非常大,在挠曲20mm时的负荷超过100N的情况下,难以产生优选的挠曲量,并且难以进行优选的设计。具体而言,是指发泡聚丙烯、发泡聚乙烯、其它聚烯烃类树脂发泡体、或改性聚苯乙烯类树脂发泡体等。此外,上述发泡体中,从考虑到适用性的形状自由度(设计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树脂发泡粒子的模具内成形体。
本发明中使用的构成发泡粒子的聚烯烃类树脂是以烯烃成分单元为主成分的聚烯烃类树脂,具体而言,可举出聚丙烯类树脂或聚乙烯类树脂、以及这些树脂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等。此外,上述“主成分”是指在聚烯烃类树脂中含有50重量%以上的烯烃成分单元,其含量优选为7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
作为聚丙烯类树脂,可举出丙烯成分单元为50重量%以上的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均聚物、或可与丙烯共聚的其它烯烃的共聚物等。作为可与丙烯共聚的其它烯烃,例如可示例乙烯、1-丁烯、异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3,4-二甲基-1-丁烯、1-庚烯、3-甲基-1-己烯等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另外,上述共聚物既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而且,不仅为二元共聚物,也可以为三元共聚物。此外,可以与上述共聚物中的丙烯共聚的其它烯烃优选以25重量%以下、特别是15重量%以下的比例含有,作为下限值,优选为0.3重量%。另外,这些聚丙烯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聚丙烯类树脂优选为将以JIS K7161:1994(试验片:JIS K 7162(1994)记载的试验片1A形(通过注射成形而直接成形)、试验速度:1mm/min)规定的拉伸弹性率(E)的值计为600MPa以上的基材树脂发泡而成的树脂发泡体。
作为聚乙烯类树脂,可举出乙烯成分单元为50重量%以上的树脂,例如可举出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进而可以为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而且,在上述合成树脂发泡体的具体的选定中,优选如下材料:支撑长度400mm左右的棒状的试验片的两端,将中央向前后压下25mm保持30分钟,之后,释放负荷后从样品的变形的恢复为90%以上的材料,或以利用现有的聚氨酯泡沫制的座椅坐垫进行的试验为基准,将支撑两端的样品的中央部重复压下规定次数使其变形,之后测定的残留应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材料。该规定次数或该规定量按照各车辆制造商选定现有材料时任意决定的规格。
作为满足这种条件的材料,例如优选发泡聚丙烯的密度0.06g/cm3~0.015g/cm3、更优选为密度0.035g/cm3~0.015g/cm3、或发泡聚乙烯的密度0.08g/cm3~0.03g/cm3等。这种材料在以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将在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去除了表皮的长度350mm、宽度100mm、厚度25mm的试验片以支点6间距离300mm、试验速度20±1mm/min施加负荷直至最大90mm为止,并记录负荷挠曲曲线。)为基准进行的试验中,挠曲20mm时的负荷为2~100N,不仅相对于弯曲的柔软性,而且弯曲刚性也优异,但另一方面,目前通常使用的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弯曲刚性大幅劣化,为0.46N,因此,作为构成本发明的缓冲体1的材料不适合。
其次,图33是作为合成树脂发泡体的例子选择发泡聚丙烯,且将由同等的树脂构成的无发泡的树脂板(厚度1mm)构成的样品、和由发泡聚丙烯45倍发泡品构成的样品(厚度45mm)以JIS K7221-2:2006(将在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去除了表皮的长度350mm、宽度25mm、样品重量同等、厚度任意的试验片以支点6间距离300mm、试验速度20±1mm/min施加负荷直至最大90mm,并记录负荷挠曲曲线。)为基准支撑两端,且按下其中央部的情况下的负荷-位移量线图。将宽度设为一定,为25mm,且以样品重量为同等的方式调整厚度。由负荷-位移量线图M表示无发泡的树脂板的情况,由负荷-位移量线图H表示由发泡聚丙烯45倍发泡品构成的样品的情况。
根据图33所示,虽然样品的重量均相等,但通过制成发泡体,弯曲刚性大幅提高。目前,使发泡体弯曲变形而作为缓冲材料使用不是通常的现象,但通过使用发泡体,可以减少获得同等的弯曲刚性所需的部件重量,即实现缓冲体1的轻量化。

Claims (9)

1.一种缓冲体,其特征在于,具备由珠粒发泡成形体的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多个棒状或多个平板状的支撑体、以及支撑所述支撑体的脚体或者框架,所述合成树脂发泡体以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为基准测定的挠曲量为20mm以上,且挠曲20mm时的挤压为2~100N,
将所述支撑体以悬臂粱的方式、两臂梁的方式、以及3处以上的多点支撑的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嵌设于所述脚体或者所述框架、载设于所述脚体或者所述框架、固设于所述脚体或者所述框架、或与所述脚体或者所述框架一体成形,
在所述支撑体的下方形成有所述支撑体可弯曲变形的空间部,
所述支撑体以可弯曲变形的方式排列设置,
所述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为,对在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去除了表皮的长度350mm、宽度100mm、厚度25mm的试验片以支点间距离300mm、试验速度20±1mm/min施加负荷直至挠曲达到最大90mm为止,并记录负荷挠曲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
在就座者或仰卧者接触的面为大致水平面的情况下为俯视,或在就座者接触的面为大致垂直面的情况下为主视,所述支撑体由直线形状、曲线形状、及使直线以任意的角度弯曲的直线部分的组合构成的弯曲形状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形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为将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层叠一体化的层叠构造、或每个部位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一体化的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体上,沿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设有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体被挤压的方向上,与所述支撑体分开或抵接地配置有由弹性体构成的副支撑体,用于抑制所述支撑体的弯曲变形带来的挠曲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支撑体设为多层构造,在所述层间设有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体的背面或与所述支撑体对置的背面部的所述支撑体侧的面,将突起物及/或突条物与该突起物及/或突条物的前端部所对置的所述背面部或所述支撑体背面分开地突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体的背面或与所述支撑体对置的背面部的所述支撑体侧的面,将压缩时的反作用力比所述脚体小的柱状体与该柱状体的前端部所对置的所述背面部或所述支撑体背面抵接地突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柱状体,通过使其为比所述脚体柔软的材料的方法、使其前端部为尖细的形状的方法、使其为弯曲形状的方法、及使其截面积比所述脚体小的方法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方法,使所述柱状体比所述脚体的压缩时的反作用力小。
CN201480034941.5A 2013-06-18 2014-06-17 缓冲体 Active CN105358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7514 2013-06-18
JP2013-127514 2013-06-18
PCT/JP2014/066027 WO2014203891A1 (ja) 2013-06-18 2014-06-17 クッション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8013A CN105358013A (zh) 2016-02-24
CN105358013B true CN105358013B (zh) 2018-06-29

Family

ID=52104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4941.5A Active CN105358013B (zh) 2013-06-18 2014-06-17 缓冲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37838B2 (zh)
EP (1) EP3011874B1 (zh)
JP (1) JP6046249B2 (zh)
CN (1) CN105358013B (zh)
WO (1) WO20142038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38499A1 (en) * 2015-05-21 2016-11-24 Global Medical Foam, Inc. Customizable Pressure Offloading Cushioning Device
US11311438B2 (en) 2015-05-21 2022-04-26 Global Medical Foam, Inc. Customizable pressure offloading cushioning device
JP6512943B2 (ja) * 2015-05-28 2019-05-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シート用パッド
KR101965168B1 (ko) * 2017-11-08 2019-04-05 주식회사 파인셈 통풍 기능이 구비된 경추 지지형 베개 어셈블리
CN108283405B (zh) * 2018-02-28 2023-09-22 深圳技术大学(筹) 一种沙发床减震组件和具有沙发床减震组件的组合沙发床
US20200148080A1 (en) * 2018-11-08 2020-05-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for a vehicle providing a temperature-stable, rate-sensitive support
US10960260B1 (en) * 2018-11-16 2021-03-30 Kurt Weber Wedge shaped fitness accessory
WO2020116326A1 (ja) * 2018-12-03 2020-06-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装填体の製造方法、座席シート用のクッション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装填体
CN110200445A (zh) * 2019-06-26 2019-09-06 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床垫
CN110179284A (zh) * 2019-06-26 2019-08-30 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面积可调的树脂球层及采用该树脂球层的床垫
JP7460146B2 (ja) 2020-09-03 2024-04-02 利彦 大浦 腰用マット
CN112590100B (zh) * 2020-11-27 2022-05-27 格联特(漳州)轻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枕头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2697A (en) * 1955-07-05 1965-12-14 Mobay Chemical Corp Profiled polyurethane foam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FR1372493A (fr) 1963-06-12 1964-09-18 Artea S A Matelas
US4815155A (en) * 1988-06-01 1989-03-28 Sommers Clayton L Portable underlying mattress stiffener
JPH02154630A (ja) 1988-12-05 1990-06-14 Haipetsuto Kk 人工海水
JP2002028044A (ja) 2000-07-17 2002-01-29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構造
US20020052426A1 (en) 2000-11-02 2002-05-02 Tarantino Lawrence J. E.V.A. furniture
US6997514B2 (en) 2001-11-02 2006-02-14 Lawrence J Tarantino E.V.A. furniture
WO2003079859A1 (en) 2002-03-27 2003-10-02 Design Mobel Nz Limited Improved sleep system and method of specifying same
JP4009490B2 (ja) 2002-05-14 2007-11-1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4124424B2 (ja) 2002-07-24 2008-07-23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JP2004154423A (ja) * 2002-11-07 2004-06-03 Toshiba Tec Corp マット式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ベッド
ES2265719B1 (es) 2004-05-26 2008-02-01 Antonio Serrano Martinez Colchon ergonomico de poliuretano y procedimiento de obtencion del mismo.
US20090013472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Wow Cushion Ltd. Channeled mat
JP5192287B2 (ja) 2008-05-20 2013-05-08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ベッド用マットレス
JP5438339B2 (ja) * 2009-02-25 2014-03-12 ユ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粉体電荷量測定用フィルタカートリッジ、粉体電荷量測定器
CN102160700A (zh) * 2010-02-24 2011-08-24 阿基里斯株式会社
EP2599405B1 (en) * 2010-07-28 2015-09-23 YKK Corporation Seat and a cover fixing method of the seat
DE202011002218U1 (de) 2011-02-02 2011-05-19 Brausch, Achim, 66663 Orthopädisches Liegesystem
WO2013094666A1 (ja) * 2011-12-21 2013-06-27 株式会社東洋シート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3891A1 (ja) 2014-12-24
CN105358013A (zh) 2016-02-24
JPWO2014203891A1 (ja) 2017-02-23
EP3011874A4 (en) 2017-01-04
JP6046249B2 (ja) 2016-12-14
EP3011874A1 (en) 2016-04-27
US9937838B2 (en) 2018-04-10
US20160152168A1 (en) 2016-06-02
EP3011874B1 (en) 2018-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8013B (zh) 缓冲体
CN105377078B (zh) 座椅坐垫
JP586461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US20170347801A1 (en) Honeycomb-structured sitting cushion
JP540863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パッド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EP4011245A1 (en) Cushion body for sitting
JP2014226181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603709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046816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610780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JP201018408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JPWO2015147268A1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607555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609346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体
US20170291524A1 (en) Comfort system for seating backs with reduction in pur volum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nstruction
JP2016107814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6106831A (ja) クッション体
JP2016093460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体
JP2022123871A (ja) シートパッド
JP2015092968A (ja) クッション体
JP201610781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6036428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6112236A (ja) クッション体
JP201610781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5167772A (ja) シートバ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JSP Corp.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yo Seat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SP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