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9237A - 齿条导引装置以及包括该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 - Google Patents

齿条导引装置以及包括该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9237A
CN105339237A CN201480019816.7A CN201480019816A CN105339237A CN 105339237 A CN105339237 A CN 105339237A CN 201480019816 A CN201480019816 A CN 201480019816A CN 105339237 A CN105339237 A CN 105339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bar
disc spring
component
retaining member
guid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98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9237B (zh
Inventor
妙中真
隅原秀年
渡边和宏
高木康登
宫野哲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763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75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12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62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39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9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9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9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62D3/123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characterised by pressure yo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26Racks
    • F16H55/28Special devices for taking up backl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齿条导引装置,其具有齿条导引件(18)、阻塞构件(20)、至少一个盘簧(22)和保持构件(24)。齿条导引件(18)容纳在形成于与小齿轮轴(7)啮合的齿条轴(8)所插入穿过的壳体(17)中的容纳部(16)中以能够相对于齿条轴(8)侧进退移动,并且齿条导引件(18)以沿齿条轴(8)的轴向方向可滑动的方式支撑齿条轴(8)。阻塞构件(20)在容纳部(16)中紧固至设置在与齿条轴(8)侧相反的侧的外部开口端(19)。盘簧(22)置于阻塞构件(20)与齿条导引件(18)之间并使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侧偏置。保持构件(24)保持盘簧(22),并通过与齿条导引件(18)或阻塞构件(20)直接地或间接地摩擦接合而被保持。

Description

齿条导引装置以及包括该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条导引装置以及包括该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齿条导引装置设置在齿条-小齿轮型转向设备中,以限制齿条与小齿轮之间产生的齿隙。在该齿条导引装置中,在可滑动地支撑齿条轴的齿条导引件磨损的情况下,齿条导引件与插塞之间的间隙因置于齿条导引件与插塞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朝向齿条轴推出齿条导引件而被校正。
在专利文献1中,盘簧与压缩螺旋弹簧串联地置于齿条导引件与插塞之间。盘簧仅在大的冲击载荷输入时挠曲以吸收冲击。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11-4305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的图4中,盘簧和置于压缩弹簧与盘簧之间的插置构件(插置构件在专利文献1中被称为第二齿条支撑件)容置并保持就位在设置于插塞中的筒状部中。具体地,插置构件通过使用接合在周向凹槽中的扣环保持就位——周向凹槽各自形成在引导盘簧的外径的筒状部的内周和插置构件的外周上,并且盘簧保持在插置构件与筒状部的底部之间。
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盘簧和插置构件保持在插塞上时,有必要执行将扣环配合在各自形成于插塞和插置构件上的周向凹槽中的复杂而麻烦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包括那些所花费的组装子单元——包括插塞在内——的工时在内的组装工时总数增加,从而导致了组装性能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条导引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该齿条导引装置作为整体提供了良好的组装性能。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明,提供了一种齿条导引装置,所述齿条导引装置包括:
齿条导引件,所述齿条导引件容置在形成于构造成与小齿轮轴啮合的齿条轴所插入穿过的壳体中的容置部中以便朝向及离开所述齿条轴移动,并且所述齿条导引件支撑所述齿条轴使得所述齿条轴沿所述齿条轴的轴向方向滑动;
阻塞构件,所述阻塞构件固定至外部开口端,所述外部开口端设置在所述容置部的一侧,该一侧与所述容置部的面向所述齿条轴的那一侧相反;
至少一个盘簧,所述盘簧置于所述阻塞构件与所述齿条导引件之间以朝向所述齿条轴偏置所述齿条导引件;以及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盘簧,并且所述保持构件通过摩擦接合直接地或间接地保持至所述齿条导引件或所述阻塞构件。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齿条导引装置可以包括摩擦接合构件,所述摩擦接合构件保持在所述阻塞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且与另一者摩擦接合。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摩擦接合构件可以包括弹性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保持构件可以包括导引管和环形的垫圈板,所述导引管引导所述盘簧的径向端部,所述垫圈板从所述导引管的轴向端径向地延伸以接受所述盘簧的载荷。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阻塞构件可以包括面向所述导引管的周向表面的相对部,并且所述摩擦接合构件可以置于所述导引管的所述周向表面与所述阻塞构件的所述相对部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摩擦接合构件可以保持在所述导引管的所述周向表面上,由此组成包括所述保持构件、所述摩擦接合构件和所述盘簧的子组件,所述摩擦接合构件和所述盘簧可以关于所述导引管的径向方向布置在所述导引管的相同侧,所述盘簧可以关于所述导引管的轴向方向布置在所述摩擦接合构件与所述垫圈板之间,并且在所述子组件被构造的状态下,当从所述导引管的所述轴向方向观察所述子组件时,所述摩擦接合构件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盘簧的一部分交叠。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导引管,所述导引管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外周,所述第一部分与凹部的内周摩擦接合,所述第二部分引导所述盘簧的内径部,其中,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齿条导引件和所述阻塞构件中的一者上,并且在所述导引管中沿轴向方向或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倾斜的方向可以形成有缝隙以便使所述导引管的直径能够弹性地减小。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保持构件可以包括环形的垫圈板,所述垫圈板从所述导引管的轴向端径向地延伸以接受所述盘簧的载荷,并且在所述垫圈板中可以形成有第二缝隙以便接连至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为形成在所述导引管中的所述缝隙。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齿条导引装置可以包括保持构件单元,所述保持构件单元包括所述盘簧和所述保持构件使得所述盘簧和所述保持构件作为一体单元而被处理,在所述保持构件单元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可以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并且大于所述盘簧的内径。
根据权利要求10,压缩螺旋弹簧可以置于所述阻塞构件与所述齿条导引件之间并且朝向所述齿条轴偏置所述齿条导引件。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压缩螺旋弹簧可以与所述盘簧串联地布置,并且,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设定载荷可以小于所述盘簧的设定载荷。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齿条导引装置可以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保持构件连接至所述阻塞构件以便限制所述阻塞构件与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在所述齿条导引件朝向或离开所述齿条轴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大间隙量。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13,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明,保持盘簧的保持构件通过摩擦接合一体地保持至阻塞构件。盘簧、保持构件和阻塞构件可以通过使它们彼此摩擦接合的简单工作而容易地结合成单个子组件,并且因此,齿条导引装置作为整体的组装性能可以被改善。
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保持盘簧的保持构件可以经由摩擦接合构件保持至阻塞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保持构件和阻塞构件的尺寸精度的误差可以通过弹性构件吸收——弹性构件为摩擦接合构件,并且因此,保持构件可以以确保的方式保持至阻塞构件。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明,保持构件通过垫圈板来接受盘簧的载荷,垫圈板设置在导引管的引导盘簧的径向端部(例如,内径)的一端处,并且因此,可以限制齿条导引件因盘簧而引起的磨损的发生。
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明,导引管以及阻塞构件的相对部可以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交叠,并且因此,齿条导引装置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减小。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齿条导引装置的组装性能可以通过将包括盘簧的单元制成子组件来改善。
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明,通过使导引管和凹部彼此摩擦接合的简单工作,盘簧和保持构件可以容易地结合到齿条导引件和阻塞构件中的任一者中,以制成可以被一体地处理的单元(子组件),其中导引管和凹部彼此摩擦接合的简单工作通过借助于增大或减小导引管中的缝隙的宽度来调节保持构件的导引管的弹性直径减小而实现。因此,齿条导引装置作为整体的组装性能可以被改善。
根据权利要求8的发明,保持构件经由垫圈板来接受盘簧的载荷——垫圈板设置在导引管的引导盘簧的内径部的一端处,并且因此,可以限制齿条导引件因盘簧而引起的磨损的发生。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9的发明,提供包括盘簧和保持构件的保持构件单元,并且因此,齿条导引装置作为整体的组装性能被进一步改善。
根据权利要求10的发明,置于阻塞构件与齿条导引件之间以使齿条导引件朝向齿条轴偏置的压缩螺旋弹簧与盘簧一起使用,并且因此,对载荷进行设定的自由度可以被提高。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发明,以与盘簧串联的方式布置的压缩螺旋弹簧的设定载荷设定得小于盘簧的设定载荷,并且因此,两级载荷特性可以通过将盘簧设定成在压缩螺旋弹簧挠曲之后开始工作来获得,由此对载荷进行设定的自由度可以被提高。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12的发明,阻塞构件与保持构件之间的关于齿条导引件朝向齿条轴或离开齿条轴移动的方向的最大间隙量通过连接构件来限制,从而期望地设定盘簧的载荷,并且因此,期望的两级载荷特性能够被获得。
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发明,可以提供具有优越组装性能的转向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齿条小齿轮转向设备的构型的示意图。
图2为包括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为齿条导引装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4为包括盘簧、保持构件和弹性构件(摩擦接合构件)的第一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5为包括盘簧、保持构件、弹性构件(摩擦接合构件)和阻塞构件的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对图3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做的修改示例。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8为图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盘簧、保持构件、弹性构件(摩擦接合构件)和阻塞构件的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截面图,示出了对图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所做的修改示例。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1为图10中示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盘簧、保持构件、弹性构件(摩擦接合构件)和阻塞构件的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13为包括在图12中示出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子组件中的第一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对图10中示出的第五实施方式所做的修改示例。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6示出了仅压缩螺旋弹簧挠曲由此齿条导引件从图15中示出的状态朝向阻塞构件移动预定量的状态。
图17示出了盘簧挠曲由此齿条导引件从图16中示出的状态朝向阻塞构件进一步移动的状态。
图18为示出了当齿条导引件从图15中示出的状态移位至图17中示出的状态时位移与载荷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20为包括在图19中示出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子组件中的第一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23为包括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25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26为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盘簧和保持构件的保持构件单元
(第一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27为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盘簧、保持构件和阻塞构件的保持构件单元(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2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对图3中示出的第十二实施方式所做的修改示例。
图29为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盘簧和保持构件的保持构件单元(第一子组件)的截面图。
图30为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盘簧、保持构件和齿条导引件的齿条导引装置(第二子组件SA2)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参照图1,转向设备1具有转向轴3、中间轴5、小齿轮轴7和齿条轴8,其中,该转向轴3连接至例如方向盘的转向构件2,该中间轴5经由万向接头4连接至转向轴3,该小齿轮轴7经由万向接头6连接至中间轴5,该齿条轴8具有构造成与设置在小齿轮轴7的端部附近的小齿轮7a啮合的齿条8a,并且该齿条轴8用作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或横向方向延伸的转向齿条。为转向机构的齿条齿轮机构A由小齿轮轴7和齿条轴8组成。
齿条轴8经由未示出的多个轴承支撑在固定至车身的齿条壳体9中,以沿着轴向方向Z1直线地往复运动。齿条轴8的两个端部突出在齿条壳体9的两端外,并且拉杆10各自连接至所述端部。拉杆10经由对应的转向节臂(未示出)各自连接至对应的转向轮11。
当转向构件2操作成使转向轴3旋转时,转向轴3的旋转通过小齿轮7a和齿条8a转换成齿条轴8沿轴向方向Z1的直线运动。这实现了转向轮11的转动。
参照图2——图2为转向设备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小齿轮轴7通过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小齿轮壳体14中,其中,第一轴承12由例如球轴承组成,第二轴承13由例如圆筒形滚子轴承组成。使小齿轮轴7的小齿轮7a与齿条轴8的齿条8a在小齿轮壳体14中彼此啮合。
转向设备1配备有齿条导引装置15。该齿条导引装置15包括壳体17和齿条导引件18,其中,该壳体17中形成有为圆孔的容置部16并且齿条轴8插入穿过该壳体17,该齿条导引件18容置在容置部16中以朝向齿条轴8移动以及离开齿条轴8移动,并且该齿条导引件18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齿条轴8的齿条8a的后表面8b。此外,齿条导引装置15包括阻塞构件20、压缩螺旋弹簧21和一个或多个盘簧22(在该实施方式中,齿条导引装置15将被描述为包括多个盘簧),其中,该阻塞构件20为固定至外部开口端19的插塞——该外部开口端19设置在容置部16的与面向齿条轴8的端相反的端处,该压缩螺旋弹簧21置于齿条导引件18与阻塞构件20之间。另外,齿条导引装置15包括保持构件24,该保持构件24保持盘簧22并且经由为摩擦接合构件的环形弹性构件23通过摩擦接合而保持至阻塞构件20。
齿条导引装置15的壳体17通过使用单一材料而与小齿轮壳体14一体地形成,并且该壳体17布置在齿条轴8的与小齿轮轴7相反的侧处。小齿轮壳体14和壳体17通过例如模铸而生产。
齿条导引件18具有第一表面181、第二表面182和外周183,其中,第一表面181面向齿条轴8,第二表面182设置在与第一表面181相反的侧处,外周183由筒状表面组成。齿条导引件18的第一表面181上形成有凹表面25,该凹表面25具有与齿条轴8的后表面8b的形状基本上相符的形状。弯曲的滑动接触板26附接成依循凹表面25,并且该滑动接触板26与齿条轴8的后表面8b滑动接触。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板优选地用作滑动接触板26,并且可以使用例如金属板或者涂覆有氟塑料的金属板。
为例如O形环等的环形弹性构件28容置在多个环形容置凹槽27中的每个环形容置凹槽中,所述多个环形容置凹槽27设置在齿条导引件18的外周183上。齿条导引件18的外径制成为略微比容置部16的内径小。借助弹性构件28在容置部16的内周16a上滑动,齿条导引件18在容置部16中沿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移动或离开齿条轴8移动的方向移动。弹性构件28用以限制齿条导引件18在容置部16中坠落或倾斜。
参照图3——图3为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上设置有由圆孔组成的容置凹部29以容置压缩螺旋弹簧21的一部分。压缩螺旋弹簧21的第一端部211由容置凹部29的底部291接纳。容置凹部29的内周292用以引导压缩螺旋弹簧21的外径部。
参照图2和图3,阻塞构件20由具有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的插塞组成,其中,第一表面201面向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第二表面202位于与第一表面201相反的端处。也就是说,阻塞构件20的外周203上形成有外螺纹30。另一方面,在容置部16上在自其外开口端19的预定长度的范围上形成有内螺纹31。阻塞构件20上的外螺纹30被旋拧到内螺纹31中,由此阻塞构件20固定至壳体17。
阻塞构件20的第二表面202上设置有具有多边形截面的工具接合孔32,用于旋拧阻塞构件20的工具与该工具接合孔32接合。此外,例如,由诸如O形环的环形弹性构件组成的密封构件34容置在一个或多个环形容置凹槽33中并且在其中被保持就位,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容置凹槽33设置在阻塞构件20的外周203(对应于稍后将描述的筒状部36的外周363)上。密封构件34用以密封住阻塞构件20的外周203与容置部16的内周16a之间的间隙。
阻塞构件20的第一表面201上设置有容置凹部35,并且该容置凹部35朝向第二端部202回凹以容置压缩螺旋弹簧21的一部分以及保持构件24的一部分。这允许阻塞构件20具有带底部的筒状部36,该带底部的筒状部36设置成围绕容置凹部35的圆周。压缩螺旋弹簧21的第二端部212由筒状部36的底部361(对应于容置凹部35的底部)接纳。也就是说,压缩螺旋弹簧21在压缩状态下置于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底部361与齿条导引件18的容置凹部29的底部291之间以使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弹性地偏置。
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端面362(对应于阻塞构件20的第一表面201)具有下述环形形状:该环形形状围绕容置凹部35的圆周并且用作接纳盘簧22的座部。保持构件24包括导引管37和垫圈板38,其中,该导引管37引导为盘簧22的径向端部的内径部22a,该垫圈板38从导引管37的轴向方向X1上的第一端部371(对应于面向齿条导引件18的端部)沿径向方向Y1向外延伸,以接纳盘簧22。
盘簧22和垫圈板38置于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端面362(座部)与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之间。垫圈板38在下述状态下置于盘簧22与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之间:垫圈板38沿着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延伸。也就是说,垫圈板38包括第一表面381和第二表面382,其中,第一表面381沿着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延伸,第二表面382为用于接受盘簧22的载荷的座表面。使筒状部36的端面362(座部)与垫圈板38的第二表面382之间的距离比彼此紧密接触的多个盘簧22的长度大。
例如在齿条导引件18由铝形成的情况下,垫圈板38用以通过避免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与盘簧22的接触而限制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的磨损的发生。因此,包括垫圈板38的保持构件24由例如钢或树脂形成。
导引管37的大部分插入到阻塞构件20的容置部35中以被容置在该容置部35中。压缩螺旋弹簧21延伸穿过导引管37的内部。导引管37的内周374与压缩螺旋弹簧21的外径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隙。
导引管37具有第二端部372,第二端部372为与第一端部371——垫圈板38设置成在第一端部371处延伸——相反的端部。在导引管37的第二端部372与筒状部36的底部361之间、关于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移动或离开齿条轴8移动的方向(对应于为容置部16的圆孔的深度方向)设置有间隙,并且该间隙等于或大于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移动或离开齿条轴8移动的距离。
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用作面向导引管37的外周373的相对部,其中在该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与该导引管37的外周373之间限定有预定的间隙。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23通过设置在导引管37的外周373上的容置凹槽39保持,并且该弹性构件23与筒状部36的内周364(相对部)摩擦接合。弹性构件23由例如O形环组成。弹性构件23可以或者可以不在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与导引管37的外周373之间弹性地压缩。
如图4中所示,盘簧22、弹性构件23(摩擦接合构件)和保持构件24构成可以作为一体单元被处理的第一子组件SA1。具体地,盘簧22和弹性构件23关于导引管37的径向方向Y1布置在导引管37的同一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关于径向方向的外侧)上。此外,盘簧22关于导引管37的轴向方向X1设置在弹性构件23与垫圈板38之间。
在第一子组件SA1由上述的构件构造的状态下,当从导引管37的轴向方向观察第一子组件SA1时,弹性构件23(摩擦接合构件)的一部分和盘簧22的一部分交叠。也就是说,环形弹性构件23的外径D1制成为比盘簧22的内径D2大(D1>D2),该环形弹性构件23保持在保持构件24的导引管37的外周373上的容置凹槽39中。通过采取该构型,盘簧22通过弹性构件23来限制从导引管37离位。
如图5中所示,通过使保持在保持构件24上(保持构件24的导引管37的容置凹槽39中)的弹性构件23(摩擦接合构件)(在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处)与阻塞构件20摩擦接合,盘簧22、弹性构件23、保持构件24、阻塞构件20和密封构件34构成可以作为一体单元进行处理的第二子组件SA2。第二子组件SA2为比第一子组件SA1大的单元子组件。当组装第二子组件SA2时,首先,组装第一子组件SA1,随后,第一子组件SA1与阻挡组件20组合以建立第二子组件SA2。
根据该实施方式,保持盘簧22的保持构件24通过摩擦接合一体地保持至阻塞构件20。盘簧22、保持构件24和阻塞构件20可以通过使它们彼此摩擦接合的简单工作而容易地结合成子组件(对应于第二子组件SA2),并且因此,齿条导引装置15作为整体的组装性能可以被改善。因此,转向设备1的组装性能可以被改善。
此外,在多个盘簧22被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容易松动而彼此分开的多个盘簧22一体地保持在一起,因此在操作时所述多个盘簧22优选地被限制偏心。
当载荷从齿条轴8侧输入到齿条导引件18中以使保持构件24与齿条导引件18一起移位时,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23在阻塞构件20上(在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处)摩擦地滑动,从而产生摩擦阻力载荷。此外,在多个盘簧22被使用的情况下,除摩擦阻力载荷通过弹性构件23产生以外,所述多个盘簧22的接触表面与盘簧22的压缩位移相关联地在彼此上摩擦地滑动以产生摩擦阻力载荷。由于通过弹性构件23(摩擦接合构件)和盘簧22产生的摩擦阻力载荷贡献为抵抗从齿条轴8侧输入的载荷的对抗载荷,因此包括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1和盘簧22产生的对抗载荷以及通过摩擦阻力载荷而产生的对抗载荷的总对抗载荷可以被增大。
当大的载荷从齿条轴8侧输入到齿条导引件8中时,齿条导引件18与保持构件24一起朝向阻塞构件20移动。当这发生时,在弹性构件23与阻塞构件20摩擦接合时产生的摩擦载荷可以添加至通过彼此抵靠压缩的盘簧22产生的载荷。因此,对抗载荷可以被增大以抵抗所述大载荷。此外,当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返回时,齿条导引件18可以平稳地返回。
此外,保持盘簧22的保持构件24可以经由摩擦接合构件(弹性构件23)保持至阻塞构件20。
另外,由于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23被使用,因此保持构件24(具体地说,保持构件24的导引管37的外周373)与阻塞构件20(具体地,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之间的尺寸精度的误差能够被吸收从而能够以确保的方式将保持构件24保持在阻塞构件20上。
此外,保持构件24包括导引管37和垫圈板38,其中,该导引管37引导盘簧22的内径部22a(径向端部),该垫圈板38从导引管37的轴向方向X1上的一个端部沿径向方向延伸以接受盘簧22的载荷。垫圈板38防止齿条导引件18(具体地,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因盘簧22而引起的磨损的发生。
此外,阻塞构件20包括面向导引管37的外周373的相对部(筒状部36的内周364),并且弹性构件23(摩擦接合构件)置于导引管37的外周373与阻塞构件20的相对部(筒状部36的内周364)之间。因此,由于导引管37与阻塞构件22的相对部(筒状部36的内周364)可以布置成在轴向方向X1上交叠,因此可以使齿条导引装置15在轴向方向X1(对应于作为容置部16的圆孔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小。
此外,盘簧22和弹性构件23关于导引管37的径向方向Y1设置在导引管37的同一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关于径向方向的外侧)上。在盘簧22关于导引管37的轴向方向X1设置在弹性构件23与垫圈板38之间的状态下,当从导引管37的轴向方向X1观察它们时,弹性构件23(摩擦接合构件)的一部分与盘簧22的一部分交叠。也就是说,环形弹性构件23的外径D1制成为比盘簧22的内径D2大(D1>D2),该环形弹性构件23保持在保持构件24的导引管37的外周373上的容置凹槽39中。由于这可以限制盘簧22从导引管37的离位,因此包括盘簧22、弹性构件23(摩擦接合构件)和保持构件24的单元可以构造为可以被一体地处理的子组件(对应于第一子组件SA1)。因此,齿条导引装置15的组装性能可以被进一步地改善。
此外,由于置于阻塞构件22与齿条导引件18之间以使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偏置的压缩螺旋弹簧21与盘簧22一起使用,因此对载荷进行设定的自由度可以被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A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6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主要在以下点与图3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也就是说,在图3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23保持在设置在保持构件24的导引管37的外周373上的容置凹槽39中,以与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摩擦接合。
与此相比,在图6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23A可以保持在设置在阻塞构件20A的筒状部36A的内周364A上的容置凹槽39A中,以与保持构件24A的导引管37A的外周373A摩擦接合。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6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构件23A保持在阻塞构件20A上,因此其不能够构造为像图4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子组件SA1那样的第一子组件。除不能够构造第一子组件的事实以外,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效果相同的工作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参照图7,第三实施方式主要在下述方面与图3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通过在阻塞构件20B上设置突出部40以突出到筒状部36的内部中,而在突出部40与筒状部36之间形成有环形容置凹部35B。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23B(例如,O形环)容置在形成在突出部40的外周401上的容置凹槽39B中以被保持在该容置凹槽39B中。弹性构件23B与保持构件24B的导引管37B的内周374B摩擦接合。
保持构件24B的导引管37B的外周373B配合在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中以沿轴向方向移动。突出部40具有端面402,该端面402面向齿条导引件18的容置凹部29的底部291。压缩螺旋弹簧21B在压缩状态下置于突出部40的端面402与容置凹部29的底部291之间以使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偏置。
与图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7中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图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的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构件23B保持在阻塞构件20B上,因此其不能够构成为像图4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子组件SA1那样的第一子组件。除不能够构造第一子组件的事实以外,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效果相同的工作效果。
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如图8中所示,由于保持在阻塞构件20B上的弹性构件23B(摩擦接合构件)与保持构件24B摩擦接合,盘簧22、弹性构件23B、保持构件24B、阻塞构件20B和密封构件34构成可以作为一体单元而被处理的第二子组件SA2B。
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方式,盘簧22、保持构件24B和阻塞构件20B可以通过使保持盘簧22的保持构件24B经由摩擦接合一体地保持在阻塞构件20B上的简单工作而容易地结合成子组件(对应于第二子组件SA2),并且因此,齿条导引装置15B作为整体的组装性能可以被改善。
此外,由于保持构件24B的导引管37B被插入到环形容置凹部35B中,因此导引管37可以被防止坠落或倾斜,使得保持构件24B可以沿轴向方向X1平稳地移位。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9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主要在下述点与图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也就是说,在图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23B保持在设置在阻塞构件20B的突出部40的外周401上的容置凹槽39B中,以与保持构件24B的导引管37B的内周374B摩擦接合。
与此相比,在图9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3C保持在设置在保持构件24C的导引管37C的内周374C上的容置凹槽39C中,以与阻塞构件20C的突出部40C的外周401C摩擦接合。导引管37C的外周373C配合在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中以沿轴向方向X1移动。与图7中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9中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图7中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由于弹性构件23C保持在阻塞构件20C上,因此其能够构成为像图4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子组件SA1那样的第一子组件。除不能够构造第一子组件的事实以外,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效果相同的工作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0中示出的第五实施方式主要在下述点与图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也就是说,在图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3B与保持构件24B的导引管37B的内周374B摩擦接合,该弹性构件23B保持在阻塞构件20B的突出部40的外周401上(容置凹槽39B中)。
与此相比,在图10中示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卷制衬套41的外周412压配合在阻塞构件20B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中以被固定就位。卷制衬套41的内周411与保持构件24D的导引管37D的外周373D摩擦接合。导引管37D的内周374D配合在突出部40的外周401上以沿轴向方向X1移动。
卷制衬套41的内周411可以由作为摩擦接合层的金属层形成,只要内周411允许与导引管37D的外周373D摩擦接合。卷制衬套41的内周411可以由作为具有径向弹性的摩擦接合层的树脂层形成,使得卷制衬套41用作弹性构件。
与图7中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10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图7中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如图11中所示,由于保持在阻塞构件20B上的卷制衬套41(摩擦构件、弹性构件)与保持构件24D摩擦接合,因此盘簧22、卷制衬套41、保持构件24D、阻塞构件20B和密封构件34构成可以作为一体单元而被处理的第二子组件SA2D。
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方式,盘簧22、保持构件24D和阻塞构件20B可以通过使保持盘簧22的保持构件24D经由摩擦接合一体地保持在阻塞构件20B上的简单工作而容易地结合成子组件(对应于第二子组件SA2D),并且因此,齿条导引装置15D作为整体的组装性能可以被改善。
<第六实施方式>
图12和图13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子组件SA2E和第一子组件SA1E。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在以下点与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不同。
也就是说,在图1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卷制衬套41通过压配合保持在阻塞构件20B上以与保持构件24D摩擦接合。
与此相比,在图12中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卷制衬套41E通过压配合保持在保持构件24D上以便与阻塞构件24D摩擦接合。具体地,卷制衬套41E的内周411E通过压配合保持在保持构件24D的导引管37D的外周373D上。此外,卷制衬套41E的外周412E与阻塞构件20B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摩擦接合。这构成了包括盘簧22、保持构件24D、卷制衬套41E、阻塞构件20B以及密封构件34的第二子组件SA2E。
此外,如图13中所示,保持在导引管37D的外周373D上的卷制衬套41E的外直径D1E制成为比围绕导引管37D的外周373D的盘簧22的内周D2更大(D1E>D2),并且因此,可以通过卷制衬套41E限制盘簧22从导引管37D离位。这可以构成包括盘簧22、卷制衬套41E以及保持构件24D的第一子组件SA1E。
<第七实施方式>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F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4中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主要在以下点与图10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不同。
也就是说,在图10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D中,作为摩擦构件的卷制衬套41保持在阻塞构件20B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上以与保持构件24D的导引管37D的外周373D摩擦接合。
与此相比,在图14中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F中,提供了用作摩擦接合构件的卷制衬套41F,该摩擦接合构件保持在突出部40的外周401上。具体地,卷制衬套F的内周411F配合在突出部40的外周401上以通过压配合保持在突出部40的外周401上。卷制衬套41F的外周412F与保持构件24F的导引管37F的内周374F摩擦接合。导引管37F的外周373F配合在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中以便沿轴向方向X1移动。
与图10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14中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图10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该第四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与图10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工作效果相同的工作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15至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G的截面图。参照图15,第八实施方式主要在以下点与图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也就是说,在图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压缩螺旋弹簧21和盘簧22置于阻塞构件20与齿条导引件18之间同时径向并列地排列。与此相比,在该实施方式中,压缩螺旋弹簧21G和盘簧22置于阻塞构件与齿条导引件18之间同时轴向串联地轴向排列。
也就是说,保持构件24G置于阻塞构件与齿条导引件18之间。盘簧22置于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端面362与保持构件24G的垫圈板38的第二表面382之间。压缩螺旋弹簧21G以弹性压缩状态置于齿条导引件18的容置凹部29的底部291与保持构件24G的导引管37G的第一端部371G之间。压缩螺旋弹簧21G的第一端部211G由容置凹部29的底部291接纳,并且压缩螺旋弹簧21G的第二端部212G由保持构件24G的导引管37G的第一端部371G接纳。
此外,齿条导引装置15G包括连接构件42,连接构件42将保持构件24G连接至阻塞构件20G以限制阻塞构件20G与保持构件24G之间的关于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移动或离开齿条轴8移动的方向(对应于导引管37G的轴向方向X1)的最大间隙量Smax。
具体地,保持构件24G的导引管37G的第一端部211G由间隙限制板43(对应于导引管37G的底板)覆盖,间隙限制板43面向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底部361。连接构件42由例如螺栓组成。连接构件42轴向地且可滑动地延伸穿过在间隙限制板43中形成的插孔44并且包括螺钉轴46和头部47,螺钉轴46固定地拧入阻塞构件20G的筒状部36的底部361中的螺纹孔45中,头部47设置在螺钉轴46的一端处。
间隙限制板43包括第二表面432以及用作间隙限制表面的第一表面431,间隙限制表面面向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底部361,第二表面432位于与第一表面431相反的端。间隙限制板43的第一表面(间隙限制表面)与筒状部的底部361之间的最大间隙量Smax通过连接构件42的头部47与间隙限制板43的第二表面432抵接来限制。
此外,盘簧22是预加载的,并且使盘簧22的设定载荷比压缩螺旋弹簧21G的设定载荷更高。因此,在从齿条轴8侧输入的载荷处于正常水平时的正常时间中,仅压缩螺旋弹簧21G随着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移动或离开齿条轴8移动而延伸或收缩。也就是说,齿条导引件18在图15中所示的在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与保持构件24G的垫圈板38的第一表面381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与图16中所示的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与保持构件24G的垫圈板38的第一表面381紧密接触的状态之间移位。
此外,当超出正常水平的大的载荷从齿条轴8侧输入时,齿条导引件18和保持构件24G一起移动,由此盘簧22被压缩而被移位。例如,会出现下述情况:盘簧22被压缩成移位到盘簧22如图17中所示的那样彼此紧密接触的程度。由此,如图18中所示,由于由压缩螺旋弹簧21G和盘簧22组成的复合弹簧的特性,能够获得两级载荷特性,所述两级载荷特性是仅压缩弹簧移位的第一特性部分P1和仅盘簧移位的第二特性部分P2的组合。此外,两级载荷特性通过相应地设定最大间隙量Smax而被调成期望的两级载荷特性。
<第九实施方式>
在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中,环形弹性构件用作提供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在第九实施方式中,非环形的弹性构件可以用作提供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
也就是说,图19和图20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二子组件SA2H和第一子组件SA1H。如图19和图20中所示,在导引管36H的周向方向K1上以相等间隔布置有沿保持构件24H的导引管36H的轴向方向X1延伸的多个橡胶或树脂弹性杆23H,所述多个橡胶或树脂弹性杆23H作为提供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每个弹性杆23H与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相对部)摩擦接合。
在导引管37H的外周373H上沿着周向方向K1以相等间隔形成有沿着轴向方向X1延伸的容置凹槽39H,并且对应的弹性杆23H容置并且保持在如此形成的容置凹槽39H中。保持在容置凹槽39H中的弹性杆23H被限制成不能相对于导引管36H沿轴向方向X1移动。此外,外接多个弹性杆23H的圆的直径D1H制成为比盘簧22的内径D2大(D1H>D2),由此,盘簧22从保持构件24H的离位通过多个弹性杆23H被限制。
尽管未示出,作为对图19和图20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弹性杆可以容置成保持于在阻塞构件的筒状部的内周上设置的容置凹槽中以与导引管的外周摩擦接合。
<第十实施方式>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经由摩擦接合构件间接保持在阻塞构件上。与此相比,在图21中所示的为对例如图5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第二子组件SA2J中,保持构件24J可以由例如弹性树脂形成,并且保持构件24J可以与阻塞构件20直接摩擦接合从而保持在阻塞构件20上。
也就是说,保持构件24J的导引管37J的由筒状表面形成的外周373J可以以弹性压缩状态配合(通过压配合)在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中。保持构件24J通过保持构件24J与阻塞构件20的摩擦接合由阻塞构件20直接保持。
与图5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21中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图5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该第十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与图5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效果相同的工作效果。此外,根据第十实施方式,不需要与保持构件24J分开地设置摩擦接合构件。因此,构造能够得以简化。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22中所示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示出了对图1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也就是说,在图22中所示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子组件SA2K中,保持构件24K例如由弹性树脂形成。保持构件24K的导引管37K的外周373K和内周374K中的至少一者与阻塞构件20B的对应筒状部36的内周364和突出部40的外周401直接摩擦接合从而保持在其上。
也就是说,保持构件24K的导引管37K的外周373K和内周374K中的至少一者以弹性压缩状态配合在对应筒状部36的内周364中(通过压配合)并且配合在突出部40的外周401上(通过压配合)。保持构件24K利用保持构件24K与阻塞构件20B的摩擦接合力由阻塞构件20B直接保持。
与图1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22中所示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图1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该第十一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与图1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工作效果相同的工作效果。此外,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不需要与保持构件24K分开地设置摩擦接合构件。因此,构造能够得以简化。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24K的导引管37K的外周373K和内周374K中的任一者可以通过动配合(松配合)配合在对应配合表面中或对应匹配表面上,或者可以面向对应匹配表面使得在其间限定有间隙。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23至图27中所示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示出了对图21中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
图23是包括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25是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图26是保持构件单元(第一子组件)的截面图,其中,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单元(第一子组件)包括盘簧和保持构件。图27是保持构件单元(第二子组件)的截面图,其中,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单元(第二子组件)包括盘簧、保持构件以及阻塞构件。
与图21中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23至图27中所示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图21中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
该实施方式与图21中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保持构件24Q的导引管37Q中设置有缝隙。此外,尽管在第十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24J的导引管37J的外径小于盘簧22的内径,但是该实施方式的导引管37Q所具有的第一部分391的外径大于盘簧22的内径。
参照图24和图25,保持构件24Q包括导引管37Q和垫圈板38Q,导引管37Q导引为盘簧22的径向端部的内径部22a,垫圈板38Q从导引管37Q的轴向方向X1上的第一端部371Q(对应于面向齿条导引件18的端部)沿径向方向Y1向外延伸以接纳盘簧22。
导引管37Q的外周39Q具有第一部分391Q和第二部分392Q,第一部分391Q与凹部35的内周352摩擦接合,第二部分392Q导引盘簧22的内径部22a。第二部分392Q布置在第一部分391Q与垫圈板38Q之间。在导引管37Q中形成有沿轴向方向X1或相对于轴向方向X1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缝隙41Q使得导引管37Q的直径能够弹性地减小。此外,在垫圈板38Q中形成有第二缝隙42Q以接连至导引管37Q中的第一缝隙41Q。
如图24中所示,盘簧22和垫圈板38Q置于阻塞构件20的筒状部36的端面361(支座部)与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之间。垫圈板38Q以垫圈板38Q沿着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延伸的状态置于盘簧22与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之间。也就是说,垫圈板38Q包括第一表面381Q和第二表面382Q,第一表面381Q沿着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延伸,第二表面382Q是用于接受盘簧22的载荷的支座表面。筒状部36的端面361(支座部)与垫圈板38Q的第二表面382Q之间的距离制成为比彼此紧密接触的多个盘簧22的长度更大。
垫圈板38Q用于通过避免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与盘簧22的接触来限制例如在齿条导引件18由铝形成的情况下齿条导引件18的第二表面182的磨损的发生。由于这个原因,包括垫圈板38Q的保持构件24Q例如由钢或树脂形成。
导引管37Q的大部分插入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中以容置在其中。压缩螺旋弹簧21延伸穿过导引管37Q的内部。导引管37Q的内周43Q与压缩螺旋弹簧21的外径之间设置有预定宽度的间隙。
导引管37Q具有为与第一端部371Q相反的端部的第二端部372Q,垫圈板38Q设置成在第一端部371Q处延伸。在导引管37Q的第二端部372Q与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的底部351之间设置有关于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移动或离开齿条轴8移动的方向(对应于为容置部16的圆孔的深度方向)的间隙,并且该间隙制成为等于或大于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移动或离开齿条轴8移动的距离。
如图26中所示,盘簧22和保持构件24Q构造为第一子组件SA1Q作为可以作为一体单元进行处理的保持构件单元。在建立第一子组件SA1Q的状态下,第一部分391Q的外径D1Q成为比盘簧22的内径部22a的内径D3更大(D1Q>D3)。这限制了布置于第一部分391Q与垫圈板38Q之间的盘簧22在导引管37Q的轴线方向X1上从导引管37Q的离位。由此,盘簧22和保持构件24Q可以构造为可以作为一体单元进行处理的第一子组件SA1Q(保持构件单元)。
导引和保持盘簧22的内径部22a的第二部分392Q的外径D2Q制成为比第一部分391Q的外径D1Q更小(D2Q<D1Q)。此外,第二部分392的外径D2Q制成为比盘簧22的内径D3更小(D2Q<D3)。
第一部分391Q可以沿着导引管37Q的外周39Q的整个圆周延伸或可以由沿外周39Q的周向方向彼此隔开地设置的多个突出肋(未示出)组成。在第一部分391Q由多个突出肋组成的情况下,第一部分391Q的外径D1Q对应于绕多个突出肋外接的外接圆筒的直径。
如图27中所示,由于保持构件24Q的外周39Q的第一部分391Q与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的内周352摩擦接合,盘簧22、保持构件24Q、阻塞构件20以及密封构件34构造为第二子组件SA2Q作为可以作为一体单元进行处理的阻塞构件单元。
第二子组件SA2Q(阻塞构件单元)是比第一子组件单元SA1Q(保持构件单元)大的单元子组件。当组装第二子组件SA2Q时,首先,第一子组件SA1Q被组装,随后,第一子组件SA1Q与阻塞构件20组合以建立第二子组件SA2Q。
在第一子组件SA1Q(保持构件单元)如图26所示的那样建立的状态下,导引管37Q的外周39Q的第一部分391Q的外径D1Q成为比如图27中所示的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的内径D4更大(D1Q>D4)。因此,当第一子组件SA1Q的保持构件24Q的导引管37Q配合在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中时,导引管37Q在直径上弹性地减小(也就是说,减小第一缝隙41Q的宽度)以配合至凹部35中。直径弹性减小以配合至凹部35中的导引管37Q与凹部35的内周352摩擦接合。这允许第一子组件SA1Q(保持构件单元)由阻塞构件20保持,由此建立了第二子组件SA2Q(阻塞构件单元)。
在图26中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子组件SA1Q建立的状态下,第二部分392Q的外径D2Q成为比盘簧22的内径D3更小(D2Q<D3)。尽管未示出,但如果在第一子组件SA1Q建立的状态下第二部分392Q的外径D2Q成为与盘簧22的内径D3相等(D2Q=D3),那么在第二子组件SA2Q建立的状态下第二部分392Q的外径优选地小于盘簧22的内径D3(D2Q<D3)。这是因为可以限制第二部分392Q对盘簧22的弹性变形的妨碍。
根据该实施方式,盘簧22和保持构件24Q可以容易地结合至阻塞构件20中以制成为下述单元(作为阻塞构件单元的第二子组件SA2Q):所述单元可以通过容易地调节保持构件24Q的导引管37Q的直径弹性减小——这通过增大或减小导引管37Q中的第一缝隙41Q的宽度来实现——而经由使导引管37Q与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摩擦接合的简单工作而被一体地处理。因此,可以改善作为整体的齿条导引装置15Q的组装性能。因而,能够提供具有优越组装性能的转向设备1。
特别地,组装在一起的组成部件(具有导引管37Q的保持构件24Q、具有凹部35的阻塞构件20)的尺寸误差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第一缝隙41Q的宽度被吸收从而使得保持构件24Q的导引管37Q能够以确保的方式与凹部35的内周352摩擦接合。
此外,由于盘簧22的载荷在设置于导引管37Q的一端的垫圈板38Q处通过保持构件24Q承受——导引管37Q导引盘簧22的内径部22a,因此能够限制齿条导引件18因盘簧22而引起的磨损的发生。
此外,盘簧22可以被保持构件24Q的导引管37Q的外周39Q的第一部分391Q限制从导引管37Q离位。因此,由于可以组成包括盘簧22和保持构件24Q并且能够作为一体单元(作为保持构件单元的第一子组件SA1Q)进行处理的单元,因此可以改善整个组装性能。
此外,在使用多个盘簧22的情况下,由于易于变松而彼此分开的多个盘簧22一体地保持在一起,因此多个盘簧22优选地被限制在操作时偏心。
此外,当载荷从齿条轴8侧输入齿条导引件18以使保持构件24Q与齿条导引件18一起移位时,保持构件24Q的导引管37Q(的外周39Q的第一部分391Q)在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的内周352上摩擦地滑动以产生摩擦阻力载荷。此外,在使用多个盘簧22的情况下,多个盘簧22的接触表面与盘簧22的压缩位移相关联地在彼此上摩擦地滑动以产生摩擦阻力载荷。由于通过保持构件24Q和盘簧22产生的摩擦阻力载荷贡献为抵抗从齿条轴8侧输入的载荷的对抗载荷,因此可以增大包括借助于压缩螺旋弹簧21和盘簧22的对抗载荷和借助于摩擦阻力载荷的对抗载荷的对抗载荷的总对抗载荷。
当大的载荷从齿条轴8侧输入齿条导引件18时,齿条导引件18与保持构件24Q一起朝向阻塞构件20运动。当这发生时,在保持构件24Q(的导引管37Q)与阻塞构件20摩擦接合时产生的摩擦载荷可以与由彼此压靠的盘簧22产生的载荷相加。因此,对抗载荷可以增大以抵抗大的载荷。而且,当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返回时,齿条导引件18可以平稳地返回。
此外,由于置于阻塞构件22与齿条导引件18之间用以使齿条导引件18朝向齿条轴8偏置的压缩螺旋弹簧21与盘簧22一起使用,因此,可以提高对载荷进行设定的自由度。
<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P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28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P主要在以下点与图24中所示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Q不同。也就是说,在图24中所示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Q中,保持盘簧22的保持构件24Q的导引管37Q与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的内周352摩擦接合。
与此相比,在图28中所示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齿条导引装置15P中,保持盘簧22的保持构件24P的导引管37P与齿条导引件18的凹部29P的内周292P摩擦接合。导引管37P具有关于轴线方向X1的第一端部371P(对应于面向阻塞构件20的端部)以及第二端部372P(对应于面向齿条导引件18P的端部)。垫圈板38P从第一端部371P沿径向方向Y1向外延伸。
压缩螺旋弹簧21以压缩状态置于阻塞构件20的凹部35的底部351与齿条导引件18P的凹部29P的底部291P之间。
导引管37P的外周39P具有第一部分391P和第二部分392P,第一部分391P与凹部29P的内周292P摩擦接合,第二部分392P导引盘簧22的内径部22a。在导引管37P中形成有沿轴向方向X1或相对于轴向方向X1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缝隙41P使得导引管37P的直径能够弹性地减小。此外,在垫圈板38P中形成有第二缝隙42P以接连至导引管37P中的第一缝隙41P。
垫圈板38P包括第一表面381P和第二表面382P,第一表面381P沿着阻塞构件20的阻塞构件20的端面201(与筒状部36的端面对应)延伸,第二表面382P为接受盘簧22P的载荷的座表面。
与图24中所示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似的图28中所示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被赋以与图24中所示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所被赋以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
根据第十三实施方式,通过使导引管37P与齿条导引件18P的凹部29P摩擦接合的简单工作,盘簧22和保持构件24可以容易地结合到齿条导引件18P中以制成能够作为一体单元进行处理的单元(作为如图30所示的包括盘簧22、保持构件24P、齿条导引件18P、弹性构件28和滑动接触板26的齿条导引装置的第二子组件SA2P),使导引管37P与齿条导引件18P的凹部29P摩擦接合的简单工作通过借助于增大或减小导引管37P中的第一缝隙41P的宽度来容易地调节保持构件24的导引管37P的直径弹性减小而实现。因此,齿条导引装置15P的整个组装性能可以被改善。因此,可以提供具有优越组装性能的转向设备1。
特别地,组装在一起的组成部件(具有导引管37P的保持构件24P、具有凹部29P的齿条导引件18等)的尺寸误差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第一缝隙41P的宽度来吸收,从而使保持构件24P的导引管37P能够以确保的方式与凹部29P的内周292P摩擦接合。
另外,由于盘簧22的载荷由保持构件24P在垫圈板38P处承受,因此可以限制阻塞构件20因盘簧22而引起的磨损的发生,其中,垫圈板38P设置在导引管37P的对盘簧22的内径部22a进行引导的一端处。
另外,可以通过保持构件24P的导引管37P的外周39P的第一部分391P来限制盘簧22从导引管37P离位。因此,由于包括盘簧22和保持构件24P并能够被作为一体单元进行处理(作为图29中示出的保持构件单元的第一子组件SA1P)的单元可以被组成,因此整个组装性能可以被改善。
另外,在多个盘簧22被使用的情况下,由于易于松开以彼此分开的多个盘簧22被一体地保持在一起,因此优选地限制多个盘簧22偏心。
另外,当载荷从齿条轴8侧输入到齿条导引件18P中以使齿条导引件18P相对于保持构件24P移位时,保持构件24P的导引管37P(的外周39P的第一部分391P)在齿条导引件18P的凹部29P的内周292P上摩擦地滑动以产生摩擦阻力载荷。另外,在多个盘簧22被使用的情况下,除摩擦阻力载荷通过弹性构件23产生之外,多个盘簧22的接触表面与盘簧22的压缩位移相关联地在彼此上摩擦地滑动以产生摩擦阻力载荷。由于通过保持构件24P和盘簧22产生的摩擦阻力载荷贡献为抵抗从齿条轴8侧输入的载荷的对抗载荷,因此包括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1和盘簧22产生的对抗载荷以及通过摩擦阻力载荷产生的对抗载荷的总对抗载荷可以被增大。
当大载荷从齿条轴8侧输入到齿条导引件18P中时,齿条导引件18P相对于保持构件24P移动。当这发生时,在保持构件24P(的导引管37P)与齿条导引件18P摩擦接合时产生的摩擦载荷可以添加至由彼此抵靠压缩的盘簧22产生的载荷。因此,对抗载荷可以被增大以抵抗大载荷。此外,当齿条导引件18P朝向齿条轴8返回时,齿条导引件18P可以平稳地返回。
另外,由于置于阻塞构件20与齿条导引件18P之间以使齿条导引件18P朝向齿条轴8偏置的压缩螺旋弹簧21与盘簧22一起使用,因此对载荷进行设定的自由度可以被提高。
在图28中示出的第十三实施方式中,齿条导引件18P通过盘簧22产生的磨损可以通过将由例如铁或树脂制成的插置板置于齿条导引件18P的端面与盘簧之间来限制。
本发明不限于已经在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不仅具有圆形截面的O形环而且具有角截面(未图示)的环都可以用作提供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构件。
另外,在已经在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尽管保持构件的导引管用作引导为盘簧22的径向端部的内径部22a的内径导引件,但保持构件的导引管可以制成为用作引导为盘簧22的径向端部的外径部的外径导引件。除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之外,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或改型。
附图标记列表
1:转向设备
7:小齿轮轴
7a:小齿轮
8:齿条轴
8a:齿条
15,15A,15B,15C,15D,15F,15G:齿条导引装置
16:容置部
16a:内周
17:壳体
18:齿条导引件
181:第一表面
182:第二表面
19:外部开口端
20,20A,20B,20C,20G:阻塞构件
21,21b,21G:压缩螺旋弹簧
211,211G:第一端部
212,212G:第二端部
22:盘簧
22a:内径部(径向端部)
23,23A,23B:弹性构件(摩擦接合构件)
23H:弹性杆(弹性构件、摩擦接合构件)
24,24A,24B,24C,24F,24G,24H,24J,24K:保持构件
29:容置凹部
291:底部
35:容置凹部
36,36A:筒状部
361:底部
362:端面
363:外周
364,364A:外周(相对部)
37,37A,37B,37C,37D,37F,37G,37H,37J,37K:导引管
371:第一端部
372:第二端部
373,373A,373D,373H,373J,373K:外周
374B,374C,374F,374J,374K:内周
38:垫圈板
381:第一表面
382:第二表面
39,39A,39B,39C,39H:容置凹槽
40:突出部
401,401C:外周(相对部)
41,41E,41F:卷制衬套(弹性构件、摩擦接合构件)
411,411E,411F:内周
412,412E,412F:外周
42:连接构件
43:间隙限制板
431:第一表面(间隙限制表面)
432:第二表面
44:插孔
45:螺纹孔
46:螺钉轴
47:头部
D1,D1E:(摩擦接合构件的)外径
D1H:(作为摩擦接合构件的弹性杆的外接圆的)直径
D2:(盘簧的)内径
P1:第一特性部
P2:第二特性部
SA1,SA1E,SA1H:第一子组件
SA2,SA2B,SA2D,SA2E,SA2H,SA2J,SA2K:第二子组件
15Q,15P:齿条导引装置
24Q,24P:保持构件
29Q,29P:凹部
291Q,291P:底部
292Q,292P:内周
35:凹部
351:底部
352:内周
37Q,37P:导引管
371Q,371P:第一端部(一端)
372Q,372P:第二端部
38Q,38P:垫圈板
39Q,39P:外周
391Q,391P:第一部分
392Q,392P:第二部分
41Q,41P:第一缝隙
42Q,42P:第二缝隙
D1Q:(第一部分的)外径
D2Q:(第二部分的)外径
D3:(盘簧的)内径
SA1Q,SA1P:第一子组件(保持构件单元)
SA2Q:第二子组件(阻塞构件单元)
SA2P:第二子组件(齿条导引装置)
X1:(导引管的)轴向方向
Y1:(导引管的)径向方向

Claims (13)

1.一种齿条导引装置,所述齿条导引装置包括:
齿条导引件,所述齿条导引件容置在形成于构造成与小齿轮轴啮合的齿条轴所插入穿过的壳体中的容置部中以便朝向及离开所述齿条轴移动,并且所述齿条导引件支撑所述齿条轴使得所述齿条轴沿所述齿条轴的轴向方向滑动;
阻塞构件,所述阻塞构件固定至外部开口端,所述外部开口端设置在所述容置部的一侧,该一侧与所述容置部的面向所述齿条轴的那一侧相反;
至少一个盘簧,所述盘簧置于所述阻塞构件与所述齿条导引件之间以朝向所述齿条轴偏置所述齿条导引件;以及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盘簧,并且所述保持构件通过摩擦接合直接地或间接地保持至所述齿条导引件或所述阻塞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包括:
摩擦接合构件,所述摩擦接合构件保持在所述阻塞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且与另一者摩擦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接合构件包括弹性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导引管和环形的垫圈板,所述导引管引导所述盘簧的径向端部,所述垫圈板从所述导引管的轴向端径向地延伸以接受所述盘簧的载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其中,
所述阻塞构件包括面向所述导引管的外周的相对部,并且
所述摩擦接合构件置于所述导引管的周向表面与所述阻塞构件的所述相对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接合构件保持在所述导引管的所述周向表面上,由此组成包括所述保持构件、所述摩擦接合构件和所述盘簧的子组件,
所述摩擦接合构件和所述盘簧关于所述导引管的径向方向布置在所述导引管的相同侧,
所述盘簧关于所述导引管的轴向方向布置在所述摩擦接合构件与所述垫圈板之间,并且
在所述子组件被构造的状态下,当从所述导引管的所述轴向方向观察所述子组件时,所述摩擦接合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盘簧的一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导引管,所述导引管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外周,所述第一部分与凹部的内周摩擦接合,所述第二部分引导所述盘簧的内径部,其中,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齿条导引件和所述阻塞构件中的一者上,并且
在所述导引管中沿轴向方向或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倾斜的方向形成有缝隙以便使所述导引管的直径能够弹性地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包括环形的垫圈板,所述垫圈板从所述导引管的轴向端径向地延伸以接受所述盘簧的载荷,并且
在所述垫圈板中形成有第二缝隙以便接连至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为形成在所述导引管中的所述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包括保持构件单元,所述保持构件单元包括所述盘簧和所述保持构件使得所述盘簧和所述保持构件作为一体单元而被处理,其中,
在所述保持构件单元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并且大于所述盘簧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包括:
压缩螺旋弹簧,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置于所述阻塞构件与所述齿条导引件之间并且朝向所述齿条轴偏置所述齿条导引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其中,
所述压缩螺旋弹簧与所述盘簧串联地布置,并且其中,
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设定载荷小于所述盘簧的设定载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包括: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保持构件连接至所述阻塞构件以便限制所述阻塞构件与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在所述齿条导引件朝向或离开所述齿条轴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大间隙量。
13.一种转向设备,所述转向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齿条导引装置。
CN201480019816.7A 2013-04-01 2014-03-31 齿条导引装置以及包括该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 Active CN1053392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6311A JP6137533B2 (ja) 2013-04-01 2013-04-01 ラックガイド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076311 2013-04-01
JP2013111202A JP6086233B2 (ja) 2013-05-27 2013-05-27 ラックガイド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111202 2013-05-27
PCT/JP2014/059401 WO2014163029A1 (ja) 2013-04-01 2014-03-31 ラックガイド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9237A true CN105339237A (zh) 2016-02-17
CN105339237B CN105339237B (zh) 2018-11-02

Family

ID=51658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9816.7A Active CN105339237B (zh) 2013-04-01 2014-03-31 齿条导引装置以及包括该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2142B2 (zh)
EP (1) EP2982569B1 (zh)
CN (1) CN105339237B (zh)
BR (1) BR112015025216A2 (zh)
WO (1) WO2014163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1092B2 (ja) 2015-02-05 2017-08-16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ラックピニオン機構
FR3035945B1 (fr) * 2015-05-04 2017-04-28 Jtekt Europe Sas Poussoir de direction assistee avec amortisseur a embase conique
US10563745B2 (en) * 2017-08-29 2020-02-18 Jtekt Automotive North America, Inc. Steering rack wear compensato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6661A (en) * 1960-03-02 1964-12-02 Cam Gears Ltd A new or improved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JPH01174284U (zh) * 1988-05-30 1989-12-11
JPH0939805A (ja) * 1995-07-27 1997-02-10 Toyota Motor Corp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1143055A (ja) * 1997-07-25 1999-02-16 Nippon Seiko Kk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GB2333079A (en) * 1998-01-09 1999-07-14 Trw Steering Systems Limited Rack and pinion assembly
EP1086880A2 (de) * 1999-09-23 2001-03-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Kraftfahrzeuglenkgetriebe
EP1184255A2 (en) * 2000-08-30 2002-03-06 Koyo Seiko Co., Ltd. Rack-pinion type steering apparatus
US20100122595A1 (en) * 2008-11-18 2010-05-20 Mando Corporation Rack bar supporting device of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120318085A1 (en) * 2011-06-17 2012-12-20 Mando Corporation Rack bar supporting device for vehicle steer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7061A (en) * 1962-03-22 1964-11-17 Eng Productions Clevedon Ltd Steering gear
JP3018502B2 (ja) * 1990-12-26 2000-03-13 豊田工機株式会社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形舵取装置
US5660078A (en) * 1995-03-21 1997-08-26 Techco Corporation Yoke apparatus for rack and pinion
DE102004053462A1 (de) * 2004-11-05 2006-05-11 Zf Lenksysteme Gmbh Vorrichtung zum Andrücken einer Zahnstange
JP2008307966A (ja) 2007-06-13 2008-12-25 Jtekt Corp ラックガイド装置
US7930951B2 (en) * 2008-03-07 2011-04-26 Nexte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with self-adjusting rack bearing
US9657832B2 (en) * 2013-03-11 2017-05-2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rack wear compensato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6661A (en) * 1960-03-02 1964-12-02 Cam Gears Ltd A new or improved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JPH01174284U (zh) * 1988-05-30 1989-12-11
JPH0939805A (ja) * 1995-07-27 1997-02-10 Toyota Motor Corp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1143055A (ja) * 1997-07-25 1999-02-16 Nippon Seiko Kk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GB2333079A (en) * 1998-01-09 1999-07-14 Trw Steering Systems Limited Rack and pinion assembly
EP1086880A2 (de) * 1999-09-23 2001-03-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Kraftfahrzeuglenkgetriebe
EP1184255A2 (en) * 2000-08-30 2002-03-06 Koyo Seiko Co., Ltd. Rack-pinion type steering apparatus
US20100122595A1 (en) * 2008-11-18 2010-05-20 Mando Corporation Rack bar supporting device of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120318085A1 (en) * 2011-06-17 2012-12-20 Mando Corporation Rack bar supporting device for vehicle steer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2569A4 (en) 2016-12-21
EP2982569A1 (en) 2016-02-10
EP2982569B1 (en) 2019-06-19
US10202142B2 (en) 2019-02-12
BR112015025216A2 (pt) 2017-07-18
WO2014163029A1 (ja) 2014-10-09
US20160052538A1 (en) 2016-02-25
CN105339237B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1191B2 (en) Rack shaft support device
JP6137537B2 (ja) ラックガイド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2594457A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6798726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5339237A (zh) 齿条导引装置以及包括该齿条导引装置的转向设备
EP2098435A3 (en)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with self-adjusting rack bearing
US11346435B2 (en) Reducer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20200124164A1 (en) Compensating arrangement for compensating axial play, and transmission unit
CN110202614B (zh) 防护装置和工业机器人
JP6137533B2 (ja) ラックガイド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020630A (ja) ボールねじ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930771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151341B2 (ja) 回転テーブル装置
CN110382915B (zh) 齿条引导件以及齿轮机构
JP6120439B2 (ja)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406747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1079430A (ja) ラック軸支持装置
JP7255333B2 (ja) ウォーム減速機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装置
JP2018194147A (ja) ウォーム減速機
JP2020193658A (ja) ウォーム減速機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装置
WO2023117120A1 (en) Screw and nut linear drive assembly
JP2021076176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2047754A (ja) マイクロヘッド
JP2014214800A (ja)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255458A (ja) 滑り軸受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