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4050A -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4050A
CN105324050A CN201480034599.9A CN201480034599A CN105324050A CN 105324050 A CN105324050 A CN 105324050A CN 201480034599 A CN201480034599 A CN 201480034599A CN 105324050 A CN105324050 A CN 105324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e
knitted fabric
covering part
fabric portion
bra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45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4050B (zh
Inventor
池中政光
寺井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4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4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4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40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8Heel stiffeners; Toe stiff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23/0235Different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8Heel stiffeners; Toe stiffeners
    • A43B23/081Toe stiff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8Heel stiffeners; Toe stiffeners
    • A43B23/088Heel stiff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0031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provided with a pocket, e.g. for keys or a car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32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with gussets folding into three dimensional shape, e.g. seat cove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1Piped openings (po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脚后跟或脚尖的位置容易地形成加强部的生产率优异的鞋帮及该鞋帮的制造方法。是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以无缝编织而一体地编织的鞋帮(1)。该鞋帮(1)在鞋帮(1)的脚后跟及脚尖的至少一方的位置具备跨过鞋帮(1)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形成的空腔部(4)。空腔部(4)包括由脚背覆盖部(3)的一部分构成的外侧针织物部(40)、及与鞋底覆盖部(2)连续且进入外侧针织物部(40)的内侧的内侧针织物部(49)。作为该空腔部(4)的开口部的空腔口(4i)向鞋底覆盖部(2)一侧开口。

Description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脚后跟或脚尖的位置形成有收纳加强部件的空腔的鞋帮及该鞋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鞋具备鞋帮,该鞋帮具有覆盖穿着者的脚掌的鞋底覆盖部、及覆盖穿着者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覆盖部。在外穿的鞋中,在该鞋帮的鞋底覆盖部安装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外鞋底。近年来,尝试将构成鞋帮的脚背覆盖部和鞋底覆盖部中的脚背覆盖部由一片针织物来构成,而生产率高地制作鞋。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俯视展开后的状态的脚背覆盖部由一片针织物来制作,将其与和脚背覆盖部分开准备的鞋底覆盖部一起接合于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外鞋底,由此完成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089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的鞋(鞋帮)在生产率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中,将一片针织物裁断而得到脚背覆盖部,或进行成型编织从而得到脚背覆盖部。在前者的情况下,需要针织物的裁断工序、及用于使脚背覆盖部形成为立体形状的缝制工序。在后者的情况下,虽然不需要裁断工序,但需要缝制工序。
另外,鞋存在在其脚后跟或脚尖的位置形成加强部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也在脚后跟的位置设置后跟支撑部(加强部)。专利文献1中,将由树脂等制成的加强部件用粘接剂等安装于鞋帮的外侧,由此形成后跟支撑部。但是,在作为针织制品而容易变形的鞋帮上安装难以变形的加强部件的作业复杂,该作业导致鞋的生产率较低。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还有在鞋的使用时存在加强部件要剥离的可能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能够在脚后跟或脚尖的位置容易地形成加强部的生产率优异的鞋帮及该鞋帮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鞋帮的使用时不会发生加强部件要剥离的不良情况的鞋帮及该鞋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鞋帮是具备覆盖穿着者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覆盖部、及覆盖穿着者的脚掌的鞋底覆盖部的鞋帮。该鞋帮的脚背覆盖部和鞋底覆盖部利用无缝编织而一体地编织,在鞋帮的脚后跟及脚尖的至少一方的位置具备跨过鞋帮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而形成的空腔部。该本发明的鞋帮具备的空腔部包括由脚背覆盖部的一部分构成的外侧针织物部、及与鞋底覆盖部连续且进入外侧针织物部的内侧的内侧针织物部。并且,其特征在于,作为该空腔部的开口部的空腔口向鞋底覆盖部一侧开口。
作为本发明的鞋帮,可举出鞋帮具备的外侧针织物部具备从脚背覆盖部和鞋底覆盖部的边界位置向鞋底覆盖部侧突出的突出部的方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备覆盖穿着者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覆盖部、及覆盖穿着者的脚掌的鞋底覆盖部的鞋帮的制造方法。该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在将脚背覆盖部和鞋底覆盖部通过无缝编织而一体地编织时,在鞋帮的脚后跟及脚尖的至少一方的位置,编织跨过鞋帮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且向鞋底覆盖部一侧开口的空腔部。其中,上述空腔部包括由脚背覆盖部的一部分构成的外侧针织物部、及与鞋底覆盖部连续且进入外侧针织物部的内侧的内侧针织物部,将作为内侧针织物部的左侧部分的内左部、及作为外侧针织物部的左侧部分的外左部以附属于一侧的针床的状态编织,将作为内侧针织物部的右侧部分的内右部、及作为外侧针织物部的右侧部分的外右部以附属于另一侧的针床的状态编织。并且,在编织外左部时,使内左部寄存于另一侧的针床,编织外右部时,使内右部寄存于一侧的针床。
此外,“将外左部(外右部)以附属于一侧的针床(另一侧的针床)的状态编织”表示主要在一侧的针床(另一侧的针床)上钩挂外左部(外右部)的状态下编织外左部(外右部)。在外左部(外右部)编织罗纹组织等花纹组织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将外左部(外右部)的一部分钩挂于另一侧的针床(一侧的针床)的状态下编织。
作为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可举出在编织外侧针织物部时,在外侧针织物部编织从脚背覆盖部和鞋底覆盖部的边界位置向鞋底覆盖部侧突出的突出部的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可举出从脚背覆盖部的鞋开口部朝向鞋底覆盖部的中央部进行编织,或者从鞋底覆盖部的中央部朝向脚背覆盖部的鞋开口部进行编织的方式。该情况下,在编织内侧针织物部时,在设有编织宽度方向上的空腔部的一侧将内左部和内右部连接,在编织外侧针织物部时,在设有编织宽度方向上的空腔部的一侧将外左部和外右部连接。具体而言,在脚后跟的位置编织空腔部的情况下,将内左部(外左部)和内右部(外右部)在编织宽度方向的脚后跟侧连接。另外,在脚尖的位置编织空腔部的情况下,将内左部(外左部)和内右部(外右部)在编织宽度方向的脚尖侧连接。当然,在编织外侧针织物部时,内侧针织物部以不被织入外侧针织物部的方式避开。
发明效果
在脚后跟及脚尖的位置的至少一方具备空腔部的本发明的鞋帮能够在空腔部的位置容易地形成加强部,生产率优异。鞋帮的生产率高是因为,第一,构成鞋帮的脚背覆盖部和鞋底覆盖部一体地编织。第二,空腔部与鞋帮一体地编织,因此仅通过向该空腔部插入加强部件而使空腔部的空腔口关闭,就能够在鞋帮形成加强部。而且,如果是向空腔部插入加强部件的结构,则加强部件相对于鞋帮的定位变得容易,也不会产生在鞋帮的使用时加强部件从鞋帮剥落的问题。
通过在构成空腔部的外侧针织物部形成突出部,即较长地形成外侧针织物部,在空腔部的内部收纳有加强部件时,能够利用突出部将空腔口关闭。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加强部件从空腔部的内部脱落的情况。另外,在鞋帮的鞋底覆盖部安装外鞋底时,通过以使空腔部的空腔口关闭的方式使突出部弯曲,而容易安装外鞋底,能够使鞋帮与外鞋底的边界部的完成质量良好。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在脚后跟及脚尖的位置的至少一方具备空腔部的鞋帮。特别是在从脚背覆盖部的鞋开口部朝向鞋底覆盖部的中央部进行编织,或者从鞋底覆盖部的中央部朝向脚背覆盖部的鞋开口部进行编织的情况下,不进行复杂的移圈等,就能够制造鞋帮。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鞋帮的概略上表面立体图,(B)是该鞋帮的概略下表面立体图。
图2中,(A)是表示编织方法I的整体编织步骤的示意图,(B)是表示编织(A)的B-B线时的编织步骤的一例的示意图,(C)是表示编织(A)的C-C线时的编织步骤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编织方法I所示的空腔部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表示编织方法III的编织步骤的示意图。
图5是编织方法III所示的空腔部的编织工序图。
图6是具有实施方式2所示的突出部的空腔部的概略图。
标号说明
1鞋帮
2鞋底覆盖部
3脚背覆盖部
4空腔部4i空腔口401,402突出部
40外侧针织物部40L外左部40R外右部
49内侧针织物部49L内左部49R内右部
5鞋开口部5i穿入口5s狭缝
60孔眼
b1,b2,b3接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鞋帮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鞋帮的制造中,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两针床横机。当然,使用的横机不限于两针床横机,例如也可以是四针床横机。
<实施方式1>
《整体构成》
图1所示的鞋帮1具备覆盖穿着者的足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覆盖部3、及覆盖穿着者的脚掌的部分的鞋底覆盖部2。可以将该鞋帮1直接利用作为鞋,也可以在构成鞋帮1的鞋底覆盖部2的外侧安装由树脂等制成的外鞋底(未图示)而作为鞋。
图1所示的鞋帮1在以下的二点与现有的鞋帮不同。
[1]在脚背覆盖部3与鞋底覆盖部2之间没有连接线圈,而是利用无缝编织立体地编织。
[2]在鞋帮1的脚后跟的位置具备收纳加强鞋帮1的加强部件的空腔部4。
上述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优选利用包含热熔接纱的熔接针织纱编织。通过使用熔接针织纱,在使鞋帮1嵌入脚模而进行热处理时,能够将鞋帮1立体地成形。当然,也可以将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用不包含热熔接纱的非熔接针织纱编织,也可以将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的一部分用熔接针织纱编织,将剩余部分由非熔接针织纱编织。例如,可以例举将脚尖或脚后跟、脚趾的根部的稍靠脚后跟侧的部分等用熔接针织纱编织,将剩余部分用非熔接针织纱编织等。
《脚背覆盖部》
在脚背覆盖部3的上方形成鞋开口部5。鞋开口部5具备供穿着者插入脚的穿入口5i、从穿入口5i朝向脚尖侧延伸的狭缝5s。在脚背覆盖部3上的狭缝5s的位置形成有穿过鞋带的孔即孔眼(eyelethole)60。如果是不使用鞋带的鞋,则不需要孔眼。
《鞋底覆盖部》
在将鞋帮1直接作为鞋利用的情况下,鞋底覆盖部2是作为鞋底的部分。如果在鞋底覆盖部2的外侧安装外鞋底,则鞋底覆盖部2作为鞋的鞋垫发挥功能。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鞋底覆盖部2都覆盖穿着者的脚掌的整个面。
《空腔部》
空腔部4包括:由脚背覆盖部3的脚后跟侧的一部分构成的外侧针织物部40;与鞋底覆盖部2连续地形成且进入外侧针织物部40的内部的内侧针织物部49。外侧针织物部40和内侧针织物部49在脚背覆盖部3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脚踝附近的位置(用单点划线表示的接合线b1、b3的位置)、及跨过上述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穿入口5i附近的位置(由点划线表示的接合线b2的位置)连接,因此作为空腔部4的开口部的空腔口4i向鞋底覆盖部2侧开口。
在此处,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线b1、b3随着从鞋底覆盖部2朝向鞋开口部5而向脚后跟侧倾斜,但可以向脚尖侧倾斜,也可以沿鞋帮1的高度方向笔直地延伸,即也可以既不向脚后跟侧倾斜也不向脚尖侧倾斜。
空腔部4是在其内部收纳加强部件的袋。加强部件作为加强鞋帮1的脚后跟而防止鞋帮1的变形,并且提高鞋(鞋帮1)相对于穿着者的贴合性的后跟支撑部发挥功能。作为这种加强部件,可举出例如沿着穿着者的脚后跟的形状的树脂制的弯曲板材。
如果是向空腔部4插入加强部件的结构,则在向空腔部4插入加强部件的时刻加强部件相对于鞋帮1的对位结束。因此,使用加强部件的加强部(即,后跟支撑部)的形成变得容易,因此鞋帮1(鞋)的生产率提高。另外,如果在向空腔部4插入加强部件后,关闭空腔部4的空腔口4i,则也不会产生在鞋帮1的使用时加强部件从鞋帮1脱落的问题。而且,在向空腔部4插入加强部件的结构中,即使加强部件是难以利用粘接剂粘接于鞋帮1的材质,也能够在鞋帮1安装加强部件。
此外,也可以在鞋帮1的脚尖的位置形成空腔部4。如果在脚尖形成空腔部4,则能够加强鞋帮1的脚尖,由此也能够保护穿着者的脚尖。当然,在脚后跟的位置和脚尖的位置这两方形成空腔部4也没有问题。
《鞋帮的制造方法》
上述鞋帮1大体上能够通过以下的四种编织方法来制造。所有的编织方法中,都通过在使鞋帮1的右侧部分附属于横机的一方的针床(前针床或后针床)、使左侧部分附属于另一方的针床(后针床或前针床)的状态下进行编织来制造。
[编织方法I]…从脚背覆盖部3的鞋开口部5的位置开始编织,在鞋底覆盖部2的中央部的位置结束编织的编织方法。
[编织方法II]…从鞋底覆盖部2的中央部的位置开始编织,在脚背覆盖部3的鞋开口部5的位置结束编织的编织方法。
[编织方法III]…从鞋帮1的脚尖的位置开始编织,在脚后跟的位置结束编织的编织方法。
[编织方法IV]…从鞋帮1的脚后跟的位置开始编织,在脚尖的位置结束编织的编织方法。
上述四种编织方法中的编织方法I及编织方法II是在鞋帮1的高度方向进行编织的编织方法,编织方法III及编织方法IV是在鞋帮1的长度方向进行编织的编织方法。以下,依次说明各编织方法。
《编织方法I:脚背覆盖部→鞋底覆盖部》
图2(A)是表示鞋帮1的右侧部分的编织步骤的示意图。编织方法I中,从图2(A)所示的示意图的纸面下侧朝向上侧进行编织。鞋帮1的左侧部分可认为配置在图2(A)的纸面纵深侧。鞋帮1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在配置于纸面右侧的脚后跟的位置、及配置于纸面左侧的脚尖的位置连接。此外,毋庸赘言,由于脚的形状是左右不对称,因此优选配合脚的形状而改变鞋帮1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的编织宽度等。
(编织的概要)
在图2(A)所示的编织方法I中,首先,编织作为鞋帮1的鞋开口部5的部分。并且,在一方的针床编织脚背覆盖部3的右侧部分(以下称为本体右部),并且在另一方的针床编织脚背覆盖部3的左侧部分(以下称为本体左部)。在该编织时,对应于鞋帮1的立体形状,分开使用折回编织、C字状编织及筒状编织,而编织本体右部和本体左部在脚尖的位置和脚后跟的位置连接成的脚背覆盖部3。另外,在该脚背覆盖部3的编织时,编织在鞋帮1的脚后跟的位置跨过本体右部和本体左部的空腔部4。
使用图2(B)、图2(C)所示的示意图说明包括空腔部4的具体的脚背覆盖部3的编织步骤。图2(B)是表示图2(A)的B-B线处的编织步骤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C)是表示图2(A)的C-C线处的编织步骤的一例的示意图。在这些图2(B)、图2(C)中,示出从前针床(FB)和后针床(BB)的上方观察的脚背覆盖部3和空腔部4的附属状态和各部分的编织的顺序,编织的方向以箭头示出,编织的顺序以用方框包围的数字示出。
在鞋帮1的穿入口5i附近(图2(A)的B-B线附近),如图2(B)所示,朝向脚后跟侧编织脚背覆盖部3的本体右部(参照第1步编织=方框包围的1)。脚背覆盖部3的脚后跟侧的一部分兼作空腔部4的外侧针织物部40,因此通过该第1步编织来编织外侧针织物部40的右侧部分(外右部40R)。接着,朝向脚尖侧编织脚背覆盖部3的左侧部分中的、上述外侧针织物部40的左侧部分(外左部40L)(第2步编织)。在这些第1步编织和第2步编织中,内侧针织物部49以不被织入外侧针织物部40的方式避开。关于这一点,在后述参照图3的编织工序图详细说明。通过该第1步~第2步编织,外右部40R和外左部40L以在编织宽度方向的脚后跟侧连接的状态编织。
接着,通过以脚后跟侧为折回端的C字状编织,编织空腔部4的内侧针织物部49。具体而言,以内侧针织物部49的左侧部分(内左部49L)→内侧针织物部49的右侧部分(内右部49R)→内右部49R→内左部49L的顺序进行编织(第3~6步编织)。通过该C字状编织,内右部49R和内左部49L以在编织宽度方向的脚后跟侧连接的状态编织。
接着,朝向脚尖侧编织在第2步编织中编织至中途为止的本体左部的剩余部分(第7步编织)。并且,朝向脚后跟侧编织本体左部(第8步编织),朝向脚尖侧编织本体右部(第9步编织)。在第8步编织和第9步编织中,内侧针织物部49以不被织入外侧针织物部40的方式避开。通过该第8步~第9步编织,外右部40R和外左部40L以在编织宽度方向的脚后跟侧连接的状态编织。
另一方面,在从鞋帮1的脚后跟至脚尖的本体部分(参照图2(A)的C-C线),如图2(C)所示编织即可。图2(C)的第1步~第7步编织与图2(B)完全相同。图2(C)的编织步骤中,作为第8步编织,朝向脚后跟侧编织本体右部,作为第9步编织,朝向脚尖侧编织本体左部。即,该编织中,在第7步~第9步编织中对脚背覆盖部3进行筒状编织。通过第8步~第9步编织,外右部40R和外左部40L也以在编织宽度方向的脚后跟侧连接的状态编织。
此外,图2(B)、图2(C)所示的编织步骤是各部分的纵行方向的线圈数量相同的编织步骤。当然,也可以有意地使各部分的纵行方向的线圈数量不同。
(空腔部的编织)
基于图3的编织工序图说明编织空腔部4时的线圈的形成状态。在图3的编织工序图中,示出与图2(B)中的空腔部4对应的部分的编织,纸面左侧的单点划线是空腔部4的边界位置(与图2(A)的接合线b3对应的位置)。图3的左栏的字母+数字示出编织工序的编号,中栏示出各编织工序中的线圈的钩挂状态。中栏的下方的字母A~M示出织针的位置。另外,右栏的左右方向的箭头示出编织方向,上下方向的箭头示出移圈。中栏中的水滴形标记表示内侧针织物部49的线圈,圆形标记表示内侧针织物部49以外的线圈,V字标记表示挂圈。此外,涂黑的标记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编织的线圈。
图3的S0中,示出脚背覆盖部3的本体右部的线圈钩挂于FB的织针B、D、F、H、J、L,本体左部的线圈钩挂于BB的织针A、C、E、G、I、K、M的状态。即,脚背覆盖部3以抽针编织来编织。在配置于纸面右侧的鞋帮1(参照图2)的脚后跟侧的位置,本体右部和本体左部连接,通过该连接来形成脚后跟。从该状态开始空腔部4的编织。
S1中,通过C字状编织,编织S0所示的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脚背覆盖部3的本体左部及本体右部,并且编织空腔部4的内侧针织物部49的起针部。在此处,形成于FB的织针B、D、F、H、J、L的线圈是脚背覆盖部3的本体右部,并且是构成空腔部4的外侧针织物部40的外右部40R,形成于BB的织针C、E、G、I、K、M的线圈是脚背覆盖部3的本体左部,并且是外侧针织物部40的外左部40L。另外,在FB的织针C、G、K形成的挂圈是内侧针织物部49的内右部49R的起针部,在BB的织针D、H、L形成的挂圈是内侧针织物部49的内左部49L的起针部。这些挂圈相当于图1、2的接合线b2。
通过以上说明的S1,编织在编织宽度方向的脚后跟侧连接的外右部40R和外左部40L,并且内侧针织物部49从外侧针织物部40分支。该S1中的外右部40R和外左部40L的编织相当于图2(B)的编织步骤中的第1步~第2步编织。此外,在S0的时刻内侧针织物部49还没有编织,因此在编织外侧针织物部40时不需要使内侧针织物部49避开的操作。
S2中,通过C字状编织,在BB的织针D、H、L编织内左部49L后,在FB的织针K、G、C编织内右部49R。该S2相当于图2(B)的第3步~第4步编织。S2中,也可以对FB的织针B的外右部40R的线圈、或在相比FB的织针A靠左侧的织针上钩挂的本体右部的线圈进行集圈、成圈,使内右部49R与脚背覆盖部3连接。如果假设将外侧针织物部40和内侧针织物部49由单独的针织纱编织,则也可以使两部分40、49的线圈彼此重叠,使内侧针织物部49与脚背覆盖部3连接。
S3中,在FB的织针C、G、K编织内右部49R后,在BB的织针L、H、D编织内左部49L,并且编织脚背覆盖部3的本体左部(本体左部的线圈的一部分如BB的织针A所示)。该S3相当于图2(B)的第4步~第7步编织。
S4中,使钩挂于BB的织针D、H、L的内左部49L的线圈分别向FB的织针E、I、M移动。这是用于在下一个S5中编织外左部40L的准备的操作。另外,在S5中,在BB的织针C、E、G、I、K、M编织外左部40L(BB的织针A的线圈是脚背覆盖部3的线圈)。此时,由于在S4中使内左部49L的线圈避开到FB,因此能够避免内左部49L被织入外左部40L。这些S4、S5相当于图2(B)的第8步编织。
S5以后,根据与S4、S5同样的思路,编织外右部40R(相当于图2(B)的第9步编织)。具体而言,使在S5中钩挂于FB的内右部49R和内左部49L的线圈向BB的空针移动,在FB的织针L、J、H、F、D、B编织外右部40R。此时,在FB上未钩挂内右部49R和内左部49L,因此内右部49R和内左部49L不会被织入外右部40R。通过该外右部40R的编织和上述S5的外左部40L的编织,编织外左部40L和外右部40R,成为两部分40L、40R在编织宽度方向的脚后跟侧连接的状态。
反复进行与以上说明的编织同样的编织,编织图2(A)所示的期望的大小的空腔部4后,对外侧针织物部40的纵行方向端部进行压圈处理,完成空腔部4。另一方面,内侧针织物部49的内右部49R的纵行方向终端部钩挂于FB,内左部49L的纵行方向终端部成为钩挂于BB的状态。因此,通过在FB进行折返编织而形成相当于鞋底覆盖部2的右侧部分的底右部,并且通过在BB进行折返编织而形成相当于鞋底覆盖部的左侧部分的底左部。其结果是,在内侧针织物部49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编织鞋底覆盖部2,成为鞋底覆盖部2和内侧针织物部49连接的状态。
最后,利用沿鞋底覆盖部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线将底右部和底左部连接,完成鞋帮1。底右部和底左部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利用公知的压圈处理。或者也可以利用在前后的针床上交替地编织线圈的前后成圈来将底右部和底左部连接。通过使用不需要移圈的前后成圈,与必须移圈的压圈处理相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底右部和底左部连接。在鞋帮1的编织后通过热处理将连接部(即,鞋帮1的编织结束部)熔接,因此不管利用哪种连接方法来形成连接部,都能确保连接部的连接强度。另外,连接部处于鞋帮1的穿着时难以看见的位置,因此不会由于连接部损害鞋帮1的外观。
此外,本编织方法I中,成为内侧针织物部49的线圈数量比外侧针织物部40的线圈数量少的状态,即成为内侧针织物部49的线圈面积(目面,loopquality)比外侧针织物部40的线圈面积大的状态。但是,内侧针织物部49处于从鞋帮1的外侧看不见的位置,因此不会由于线圈面积的差异而损害鞋帮1的外观。但是,如果使用四针床横机,则能够使两针织物部40、49的线圈面积相同。
(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编织方法I,能够将图1所示的空腔口4i朝向鞋底覆盖部2侧的空腔部4形成于鞋帮1的脚后跟。当然,在鞋帮1的脚尖形成空腔部4的情况下,通过与编织方法I的步骤同样的步骤,也能够形成空腔口4i朝向下侧的空腔部4。
另外,编织方法I中,通过沿鞋帮1的高度方向进行编织,几乎不进行、或完全不进行放针线圈或收针线圈的形成、复杂的移圈等,就能够编织鞋帮1。因此,能够生产率高地制造鞋帮1。
《编织方法II:鞋底覆盖部2→脚背覆盖部3》
编织方法II中,说明从鞋底覆盖部2的中央部的位置开始编织,在脚背覆盖部的鞋开口部5的位置结束编织的例子。在该说明时,参照编织方法I的说明中所用的图2(A)。
编织方法II中,从图2(A)的纸面上侧朝向下侧进行编织。具体而言,首先,在前后的针床编织起针部。起针部对应于鞋底覆盖部2的中央部的位置。基于该起针部,分别在不同的针床编织鞋底覆盖部2的底左部和底右部。
鞋底覆盖部2完成后,在鞋底覆盖部2的脚后跟侧的一部分区域,在未钩挂鞋底覆盖部2的空针上编织起针部。该起针部是空腔部4的外侧针织物部40(脚背覆盖部3的脚后跟侧的一部分)的始端,形成空腔口4i。以后与参照图2(C)、图2(B)说明的编织方法I同样地,编织在脚后跟侧左右连接的内侧针织物部49,并且同样地编织在脚后跟侧左右连接的外侧针织物部40。当然,在FB(BB)编织外侧针织物部40时,为了不使内侧针织物部49被织入外侧针织物部40,而使内侧针织物部49的线圈向BB(FB)避开。另外,外侧针织物部40和内侧针织物部49在接合线b2、b3的位置连接。
空腔部4的编织结束后,分开使用折返编织、筒状编织、及C字状编织,完成鞋帮1。在以上说明的编织方法II中,鞋开口部5成为鞋帮1的编织结束部。
《编织方法III:脚尖→脚后跟》
编织方法III中,基于图4的编织步骤的示意图、及图5的空腔部的编织工序图,说明从图1所示的鞋帮1的脚尖的位置开始编织,在脚后跟的位置结束编织的例子。图4及图5的观察方法分别与图2(A)及图3相同。
图4是表示从脚尖开始编织时的鞋帮1的左侧部分的编织步骤的示意图,从纸面下侧朝向上侧进行编织。可认为鞋帮1的右侧部分配置于图4的纸面纵深侧,在纸面右侧的位置将鞋底覆盖部2的底左部和底右部连接,在纸面左侧的位置将脚背覆盖部的本体左部的脚背部和本体右部的脚背部连接。
(编织的概要)
在图4所示的编织方法III中,首先,分开运用使用了前后的针床的折返编织、筒状编织及C字状编织来编织从脚尖到空腔部4的形成正前方的部分。接着,编织跨过本体左部和本体右部的空腔部4,并编织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完成鞋帮1。关于空腔部4的编织步骤,参照图5的编织工序图在后面说明。
如果按照编织方法III,则鞋帮1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连接线圈配置于鞋帮1的脚后跟的位置,在鞋底覆盖部2的中央部没有连接线圈,因此能够制造穿着感优异的鞋帮1(鞋)。
(空腔部的编织)
接着,基于图5的编织工序图说明空腔部4的具体编织步骤。图5的T0中,示出编织直至空腔部4的正前方的位置为止的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钩挂于前后的针床的状态。虚线表示两覆盖部3、2的边界,在该边界没有连接线圈。具体而言,本体左部的线圈钩挂于FB的织针B、D、F、H,底左部的线圈钩挂于FB的织针J、L,本体左部的线圈钩挂于BB的织针C、E、G、I,底右部的线圈钩挂于BB的织针K、M。从该状态开始空腔部4的编织。此外,图5中的单点划线表示设有空腔部4的部分与未设置空腔部4的部分的边界,图5中省略了未设置空腔部4的部分的编织。
T1中,通过使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纸面右侧)的鞋底覆盖部2的中央部成为折返端的C字状编织,编织T0所示的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另外,与两部分2、3的编织一起,在FB的织针C、G上编织成为空腔部4的内侧针织物部49中的内左部49L的起针部(图4的接合线b1的脚尖侧的一部分)的挂圈。脚背覆盖部3兼作空腔部4的外侧针织物部40。
T2中,编织外右部40R,并且在BB的织针D、H编织成为内侧针织物部49的内右部49R的起针部的挂圈。
T3中,使钩挂于FB的织针C、G的内左部49L的线圈分别移动到BB的织针B、F后,在FB的织针L、J、H、F、D、B编织外左部40L。T3中使内左部49L移动到BB,由此能够避免内左部49L被织入外左部40L。
T4中,使在T3中移动到BB的内左部49L的线圈返回原来的织针(FB的织针C、G)后,编织内左部49L和鞋底覆盖部2的底左部(参照FB的织针J、L)。并且,T5中,编织鞋底覆盖部2的底右部(参照BB的织针M、K)和内右部49R。通过该T4、T5,编织鞋底覆盖部2、和与鞋底覆盖部2连续的内侧针织物部49。在此处,在单点划线的左侧,内侧针织物部49和外侧针织物部40连接。
T6中,使钩挂于BB的织针D、H的内左部49R的线圈分别移动到FB的织针E、I后,在BB的织针C、E、G、I编织外右部40R。通过使内右部49R避开到FB,能够避免内左部49R被织入外右部40R。
如以上说明所述,通过在编织外侧针织物部40时使内侧针织物部49避开,并编织外侧针织物部40和内侧针织物部49,而能够并行编织外侧针织物部40和内侧针织物部49。
《编织方法IV:脚后跟→脚尖》
编织方法IV中,说明从图1所示的鞋帮1的脚后跟的位置开始编织,在脚尖的位置结束编织的例子。在该说明时,利用编织方法III的说明所用的图4、5。
编织方法IV中,从图4的纸面上侧朝向下侧进行编织。具体而言,首先,在前后的针床编织与脚背覆盖部3的脚后跟的位置对应的起针部。基于该起针部,分别在不同的针床将脚背覆盖部3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编织几个线圈横列的量。
接着,编织与已编织的脚背覆盖部3不同的独立的起针部。该起针部作为编织空腔部4的内侧针织物部49和鞋底覆盖部2的起点。以后,按图5所示的要点编织空腔部4。此时,在图4的接合线b2、b1上,利用成圈或集圈、重叠线圈等将内侧针织物部49和外侧针织物部40连接。
在空腔部4的编织结束后,分开使用折返编织、筒状编织、C字状编织,进行编织直至鞋帮1的脚尖为止,将鞋帮1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连接,完成鞋帮1。
按照以上说明的编织方法IV,在鞋帮1的左右的连接线圈配置于鞋帮1的脚尖的位置的鞋底覆盖部2没有左右的连接线圈,因此能够制造穿着感优异的鞋帮1(鞋)。
《鞋帮的完成》
基于以上说明的任一种编织方法的鞋帮1的编织结束后,将鞋帮1整体嵌入脚模,并且向空腔部4的内部插入加强部件。并且,以空腔部4的空腔口4i隐蔽的方式在鞋底覆盖部2安装外鞋底,对鞋帮1整体进行热处理,将鞋帮1立体地成形。通过该热处理,鞋底覆盖部2的底左部和底右部的连接部被熔接,并且空腔口4i关闭。其结果是,能够制造在脚后跟的位置具备后跟支撑部的鞋。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中,构成空腔部4的外侧针织物部40为直至脚背覆盖部3和鞋底覆盖部2的边界位置为止的长度。相对于此,也可以如图6所示,在外侧针织物部40形成从上述边界位置突出的突出部401。例如,可举出如图6(A)所示,将脚尖侧的突出量短、脚后跟侧的突出量长的突出部401形成于外侧针织物部40的情况。通过设置突出部401,在空腔部4的内部收纳加强部件,使突出部401向脚尖侧弯曲,由此能够利用突出部401可靠地将空腔口4i关闭。当然,也可以在使突出部401向脚尖侧弯曲后,进而使突出部401的前端折入到空腔部4的内部。通过将这种突出部401设置于外侧针织物部40,能够使得在外鞋底的安装时加强部件难以从空腔部4脱落,能够使外鞋底的安装作业容易进行。在此处,如果在突出部401形成沿纸面纵方向延伸的多个狭缝,则能够抑制在利用突出部401关闭空腔口4i时在外侧针织物部40聚集褶皱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如图6(B)所示,将锯齿状的突出部402设置于外侧针织物部40。该情况下,在利用突出部402关闭空腔部的空腔口4i时,能够抑制在脚背覆盖部3聚集褶皱的情况。另外,如果是锯齿状的突出部402,则能够避免构成突出部402的针织物重叠的情况,因此不会由于针织物的重叠而损害鞋帮1的穿着舒适感。

Claims (5)

1.一种鞋帮,具备覆盖穿着者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覆盖部、及覆盖穿着者的脚掌的鞋底覆盖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背覆盖部和所述鞋底覆盖部利用无缝编织而一体地编织,
在鞋帮的脚后跟及脚尖的至少一方的位置,具备跨过鞋帮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而形成的空腔部,
所述空腔部包括由所述脚背覆盖部的一部分构成的外侧针织物部、及与所述鞋底覆盖部连续且进入所述外侧针织物部的内侧的内侧针织物部,
作为该空腔部的开口部的空腔口向所述鞋底覆盖部一侧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针织物部具备从所述脚背覆盖部和所述鞋底覆盖部的边界位置向所述鞋底覆盖部侧突出的突出部。
3.一种鞋帮的制造方法,制造具备覆盖穿着者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覆盖部、及覆盖穿着者的脚掌的鞋底覆盖部的鞋帮,其特征在于,
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在将所述脚背覆盖部和所述鞋底覆盖部通过无缝编织而一体地编织时,在所述鞋帮的脚后跟及脚尖的至少一方的位置,编织跨过所述鞋帮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且向所述鞋底覆盖部一侧开口的空腔部,
其中,所述空腔部包括由所述脚背覆盖部的一部分构成的外侧针织物部、及与所述鞋底覆盖部连续且进入所述外侧针织物部的内侧的内侧针织物部,
将作为所述内侧针织物部的左侧部分的内左部、及作为所述外侧针织物部的左侧部分的外左部以附属于一侧的针床的状态编织,
将作为所述内侧针织物部的右侧部分的内右部、及作为所述外侧针织物部的右侧部分的外右部以附属于另一侧的针床的状态编织,
在编织所述外左部时,使所述内左部寄存于另一侧的针床,
在编织所述外右部时,使所述内右部寄存于一侧的针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编织所述外侧针织物部时,在所述外侧针织物部编织从所述脚背覆盖部和所述鞋底覆盖部的边界位置向所述鞋底覆盖部侧突出的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鞋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脚背覆盖部的鞋开口部朝向所述鞋底覆盖部的中央部进行编织,或者从所述中央部朝向所述鞋开口部进行编织,
其中,在编织所述内侧针织物部时,在设有编织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空腔部的一侧将所述内左部和所述内右部连接,
在编织所述外侧针织物部时,在设有编织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空腔部的一侧将所述外左部和所述外右部连接。
CN201480034599.9A 2013-06-17 2014-03-28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24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6486 2013-06-17
JP2013126486 2013-06-17
PCT/JP2014/059173 WO2014203584A1 (ja) 2013-06-17 2014-03-28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4050A true CN105324050A (zh) 2016-02-10
CN105324050B CN105324050B (zh) 2017-05-17

Family

ID=5210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459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24050B (zh) 2013-06-17 2014-03-28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98022B2 (zh)
EP (1) EP3011854B1 (zh)
JP (1) JP6053925B2 (zh)
KR (1) KR101813856B1 (zh)
CN (1) CN105324050B (zh)
BR (1) BR112015030561A2 (zh)
TW (1) TWI633849B (zh)
WO (1) WO2014203584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7639A (zh) * 2017-01-20 2017-05-1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鞋后跟成型编织方法
CN10672361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东莞市康博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编织休闲鞋及其制备工艺
TWI615105B (zh) * 2016-03-07 2018-02-21 重慶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鞋幫之方法及系統
CN108004664A (zh) * 2018-01-18 2018-05-08 东莞市坦睿飞织鞋面设计有限公司 一次成型多用途无缝针织鞋面及其编织工艺
CN109072507A (zh) * 2016-04-01 2018-12-21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针织部件的物品以及制造该物品的方法
CN110382757A (zh) * 2017-03-08 2019-10-25 Jvc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鞋的鞋面的方法
CN110607601A (zh) * 2019-10-24 2019-12-2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鞋面的编织方法
CN111051589A (zh) * 2017-08-07 2020-04-21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7529B1 (en) * 2014-02-03 2015-04-07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a monofilament knit element with peripheral knit portions
EP3354779B1 (en) * 2014-03-04 2022-05-18 Ecofibre Limited Knitted sho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KR101934257B1 (ko) * 2014-10-17 2019-01-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MX2017009329A (es) 2015-01-16 2017-11-08 Nike Innovate Cv Articulo de calzado que incorpora una envoltura para los dedos del antepie.
CN208463051U (zh) * 2015-05-08 2019-02-05 安德玛有限公司 鞋履制品
CN108779591B (zh) 2016-01-15 2021-03-0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制造具有针织部件的鞋类鞋面的方法
US10842228B2 (en) * 2016-11-22 2020-11-24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oe embryo tailored from tubular fabric and associated shoe embryo
TWI632265B (zh) * 2017-03-10 2018-08-1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Method for integrally weaving an extended shoe with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6905847B2 (ja) * 2017-03-30 2021-07-21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およびシューズ
CN112567085B (zh) * 2018-08-08 2022-07-05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轻质针织鞋面以及制造方法
JP7233330B2 (ja) * 2019-07-22 2023-03-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袋状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袋状編地
IT201900019984A1 (it) * 2019-10-29 2021-04-29 Ffi Global S R L Calzatura antinfortunistica e relativo metodo di produzi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10251A (en) * 1931-12-09 1933-05-23 Reliable Knitting Works Knitted foot cover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888172A (en) * 1932-06-06 1932-11-15 Reliable Knitting Works Knitted footwea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1293A (en) * 1934-02-10 1935-05-14 Wilson Wallace Knitted stocking foot protector
US2330199A (en) * 1939-05-22 1943-09-28 Basch Olive Holmes Knitted article
US2400692A (en) * 1943-03-24 1946-05-21 Theotiste N Herbert Foot covering
US2376399A (en) * 1943-10-29 1945-05-22 Yandell Anne Foot covering
US2440393A (en) * 1944-08-18 1948-04-27 Frank W Clark Process of making last-fitting fabric uppers
JPS5531927Y2 (zh) * 1976-12-15 1980-07-30
JPS6325004U (zh) * 1986-07-31 1988-02-18
US6931762B1 (en) * 2002-12-18 2005-08-23 Nike, Inc. Footwear with knit up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footwear
CN2590406Y (zh) * 2002-12-19 2003-12-10 陈启明 内部具有可取出填充材的鞋
US7347011B2 (en) * 2004-03-03 2008-03-25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textile upper
US7774956B2 (en) 2006-11-10 2010-08-17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at knit upper construction or other upper construction
US8225530B2 (en) * 2006-11-10 2012-07-24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at knit upper construction or other upper construction
US8490299B2 (en) 2008-12-18 2013-07-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CN202286527U (zh) * 2011-10-14 2012-07-04 匠能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良鞋体
US8448474B1 (en) * 2012-02-20 2013-05-2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tongue
CN202697860U (zh) * 2012-07-25 2013-01-30 蔡华娟 针织鞋
US9848672B2 (en) * 2013-03-04 2017-12-26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integrally knit contoured portion
US9538803B2 (en) * 2013-05-31 2017-01-10 Nike,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105B (zh) * 2016-03-07 2018-02-21 重慶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鞋幫之方法及系統
CN109072507A (zh) * 2016-04-01 2018-12-21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针织部件的物品以及制造该物品的方法
US11744315B2 (en) 2016-04-01 2023-09-05 Nike, Inc. Article hav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strap
US11122850B2 (en) 2016-04-01 2021-09-21 Nike, Inc. Article hav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strap
CN10672361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东莞市康博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编织休闲鞋及其制备工艺
CN106637639A (zh) * 2017-01-20 2017-05-1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鞋后跟成型编织方法
CN106637639B (zh) * 2017-01-20 2018-07-03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鞋后跟成型编织方法
CN110382757A (zh) * 2017-03-08 2019-10-25 Jvc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鞋的鞋面的方法
US11352723B2 (en) 2017-08-07 2022-06-07 Nike, Inc. Multiple layer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multi-bed area
CN111051589A (zh) * 2017-08-07 2020-04-21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1051589B (zh) * 2017-08-07 2022-07-15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8004664A (zh) * 2018-01-18 2018-05-08 东莞市坦睿飞织鞋面设计有限公司 一次成型多用途无缝针织鞋面及其编织工艺
CN108004664B (zh) * 2018-01-18 2021-03-02 东莞市坦睿飞织鞋面设计有限公司 一次成型多用途无缝针织鞋面及其编织工艺
CN110607601A (zh) * 2019-10-24 2019-12-2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鞋面的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3584A1 (ja) 2014-12-24
JPWO2014203584A1 (ja) 2017-02-23
TWI633849B (zh) 2018-09-01
US9498022B2 (en) 2016-11-22
EP3011854B1 (en) 2018-05-30
EP3011854A1 (en) 2016-04-27
KR101813856B1 (ko) 2018-01-04
CN105324050B (zh) 2017-05-17
BR112015030561A2 (pt) 2017-07-25
KR20160021245A (ko) 2016-02-24
TW201507651A (zh) 2015-03-01
US20160128428A1 (en) 2016-05-12
JP6053925B2 (ja) 2016-12-27
EP3011854A4 (en)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4050B (zh)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CN104470393B (zh)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CN105473018B (zh)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CN105636470B (zh) 鞋面和鞋面的编织方法
CN105121725B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以及鞋帮
CN105074069B (zh) 鞋帮的编织方法
US943947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hoe upper and shoe upper
CN104066350B (zh) 鞋袜及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7105821B (zh) 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制造方法及穿在脚上的物品
EP2982786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6455753B (zh)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CN107920629A (zh) 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
CN106163316B (zh)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CN107920630A (zh) 鞋类
CN108588998A (zh) 一种编织形成耳片结构的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EP3238559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shoe upper and shoe upper
CN114601233B (zh) 自带包头衬里的针织鞋面及织造方法
JP2017038706A (ja)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