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1589B -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1589B
CN111051589B CN201880058469.7A CN201880058469A CN111051589B CN 111051589 B CN111051589 B CN 111051589B CN 201880058469 A CN201880058469 A CN 201880058469A CN 111051589 B CN111051589 B CN 1110515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layer
bed
knit
kn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4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1589A (zh
Inventor
胡安·L·阿塞韦斯蒂娜耶罗
尼古拉·A·丹比
菲奥纳·L·莱塞克
大卫·F·罗斯
加甘迪普·辛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e Innovate CV USA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novate CV U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novate CV USA filed Critical Nike Innovate CV USA
Priority to CN2022108589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67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51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1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1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1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28Synthetic or artificial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1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plas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23/0235Different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23/024Different layers of the sam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assembled by stitc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95Pieced up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00Shoe lacing fastenings
    • A43C1/02Shoe lacing fastenings with elastic la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21/207Wearing apparel or garment blank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1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3One surface including hollow piping or integrated straps, e.g. for inserts or mounting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于在鞋类(100)的物品(100)中使用的针织部件(108、366)可以包括第一层(224),该第一层(224)具有多床第一区域(498),该多床第一区域(498)具有第一表面(248)和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248)。针织部件(108)可以包括第二层(224),其中第二区域(498)与第一区域(498)重叠。第二区域(498)可以具有第一表面(248)和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248)。针织部件(108)可以包括多个层间针织线迹(286),所述多个层间针织线迹(286)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第二表面(248)之间的界面处将第一层(224)的至少一根纱线(548)与第二层(224)的至少一根纱线(548)相互环套。第一区域(498)和第二区域(498)的内部表面(410)可以界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自由分离的区域(498)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
本实施方案总体上涉及针织部件(knitted component)和制造针织部件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鞋类应用的针织部件,该针织部件具有在针织过程期间形成的至少两个重叠的针织层,其中至少一个层具有多床针织构造(multi-bed knitconstruction)。
鞋类物品常规地包括鞋面且可选地包括鞋底结构。鞋面可以固定到鞋底结构并且形成鞋类的内部上的用于舒适地且牢固地接纳足部的空腔。鞋底结构可以固定到鞋面的下部表面以便定位在鞋面和地面之间。
多种材料常规地用于制造鞋面。例如,运动鞋类的鞋面可以由多种材料元件形成。材料可以基于包括例如抗拉伸性、耐磨性、柔韧性、透气性、压缩性和排湿性(moisture-wicking)的多种性质来选择。一些鞋面可以由针织材料形成。将针织部件结合到鞋面中或者针织鞋面可以提供优于常规地制造的鞋面的优点,例如基于由于结构、构型或材料的针织的性质。
在针织部件中,诸如用于鞋类物品中的针织部件,包括包含可自由分离的重叠区域的针织区会是有利的。这样的针织部件可以具有数种应用,包括形成紧固系统的一部分、储存部件、允许物体(例如,承拉股线)通过、包围穿着者的足部、以及减少由穿着者经历的摩擦。在这样的应用中,例如通过将多床针织构造赋予至少一个重叠区域而提高针织部件的强度和耐用性会是有利的。为了减少与昂贵的针织后的步骤相关联的时间和材料,由单个针织过程形成这样的针织部件可以更有利。
概述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于在鞋类物品中使用的针织部件可以包括第一层,该第一层具有多床第一区域,该多床第一区域具有第一表面和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针织部件可以包括第二层,其中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重叠。第二区域可以具有第一表面和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针织部件可以包括在第一区域的第二表面和第二区域的第二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将第一层的至少一根纱线与第二层的至少一根纱线相互环套的多个层间针织线迹。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可以界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自由分离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另一方面,第一区域可以具有第一边缘,该第一边缘在第一层中形成第一开口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具有第二边缘,该第二边缘在第一层中形成第二开口的一部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可自由分离的区域可以形成通道。在另一方面,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横列方向的定向(course-wise orientation)。在另一方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形成针织环结构(knitted loop structure)。在另一方面,针织环结构可以包括与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共同延伸的结合区域(binding area)。在另一方面,针织环结构可以形成鞋类物品的紧固系统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多床构造(multi-bed construction)。在另一方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的足上部分可以围绕周界与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的足下部分相连结。在另一方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的第一鞋领部分可以与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的第二鞋领部分相连结。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针织一针织部件的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的多个第一区域针上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第一区域的一部分。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针床转移到第二针床。该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针床上的多个第二区域针上针织第二层的第二区域。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共同延伸的地方形成多个层间针织线迹。第一区域针可以不同于第二区域针。在另一方面,针织多床第一区域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针织边缘,该边缘在第一层中界定开口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针织多床第一区域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针织与边缘共同延伸的结合区域。在另一方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形成针织环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在另一方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的足上部分可以围绕周界与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的足下部分相连结。在另一方面,可以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的第一鞋领部分可以与可以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的第二鞋领部分相连结。在另一方面,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多床构造。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针织一针织部件的方法可以包括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第一区域,在针织第一区域时,以与第一区域重叠的关系针织第二层的可自由分离的第二区域,以及在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将第一层的至少一根纱线与第二层的至少一根纱线相互环套。在另一方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形成针织环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在另一方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形成足上部分及可以围绕足下部分的周界相连结的足下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另一方面,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第一区域可以包括针织具有单床构造的第一区域,并且通过执行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线迹的床间转移(inter-bed transfer)将多床构造赋予第一区域。
本申请还涉及以下方面:
1).一种用于在鞋类物品中使用的针织部件,所述针织部件包括: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括多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第一表面和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表面和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
多个层间针织线迹,所述多个层间针织线迹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将所述第一层的至少一根纱线与所述第二层的至少一根纱线相互环套,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界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自由分离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2).如1)所述的针织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形成第一开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形成第二开口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可自由分离的区域形成通道。
3).如2)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横列方向的定向。
4).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形成针织环结构。
5).如4)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针织环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或所述第二边缘共同延伸的结合区域。
6).如4)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针织环结构形成鞋类物品的紧固系统的一部分。
7).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多床构造。
8).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足上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足下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足上部分围绕周界与所述足下部分相连结。
9).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第一鞋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第二鞋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鞋领部分与所述第二鞋领部分相连结。
10).一种针织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的多个第一区域针上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的第一区域的一部分;
将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针床转移到所述第二针床;
在所述第一针床上的多个第二区域针上针织第二层的第二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形成多个层间针织线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多个层间针织线迹处共同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针不同于所述第二区域针。
11).如10)所述的方法,其中针织多床的第一区域的一部分还包括针织边缘,所述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界定开口的一部分。
12).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织多床的第一区域的一部分还包括针织与所述边缘共同延伸的结合区域。
13).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形成针织环结构的至少一部分。
14).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足上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足下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足上部分围绕周界与所述足下部分相连结。
15).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鞋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第二鞋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鞋领部分与所述第二鞋领部分相连结。
16).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多床构造。
17).一种针织针织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的第一区域;
在针织所述第一区域时,以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的关系针织第二层的可自由分离的第二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将所述第一层的至少一根纱线与所述第二层的至少一根纱线相互环套。
18).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形成针织环结构的至少一部分。
19).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形成足上部分及围绕足下部分的周界相连结的足下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20).如17)所述的方法,其中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的第一区域包括针织具有单床构造的所述第一区域,并且通过执行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线迹的床间转移将多床构造赋予所述第一区域。
在研究了以下的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将是明显的或将变得明显。意图是,所有这些另外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由所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附图简述
参考以下的附图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的,而是将重点放在图示出本发明的原理上。此外,在附图中,贯穿不同的视图,相似的参考数字表示对应的部分。
图1描绘了结合针织部件的鞋类物品。
图2描绘了具有第一层的针织部件,该第一层具有与第二层的内部区域重叠的外部区域。
图3描绘了图1的针织部件的针织环结构。
图4描绘了图2、图3的针织环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5描绘了另一个针织环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6描绘了图1的针织部件的另一个针织环结构。
图7描绘了图2、图6的针织环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8A描绘了具有与内部区域重叠的外部区域的另一个针织部件。
图8B描绘了图8A的针织部件的另一个视图。
图9描绘了图8的针织部件的一个针织区的截面视图。
图10描绘了图8的针织部件的另一个针织区的截面视图。
图11描绘了图8的针织部件的又一个针织区的截面视图。
图12示意性地图示了用于形成针织部件的方法。
图13A至图13G描绘了对应于图12的方法中的至少一种的针织图。
图14示意性地图示了用于形成针织部件的另外的方法。
图15描绘了对应于图14的方法中的至少一种的针织图。
图16示意性地图示了用于形成针织部件的另外的方法。
图17描绘了对应于图8的针织部件的至少一个区的针织图。
图18A至图18D描绘了对应于图8的针织部件的另一个区的针织图。
图19描绘了对应于图8的针织部件的另一个区的针织图。
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
图1图示了形成有鞋面104的鞋类物品100,鞋面104大体上形成为针织部件108。如所示出的,鞋面104可以固定到至少一个鞋底结构112。物品100具有适合于行走或跑步的总体构型。与鞋类(包括鞋面104和针织部件108)相关联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多种其它的运动鞋类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棒球鞋、篮球鞋、交叉训练鞋、骑行鞋、橄榄球鞋、足球鞋、短跑鞋、网球鞋和登山靴。该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大致上被认为是非运动的鞋类类型,包括时装鞋、乐福鞋、凉鞋和工作靴。因此,本文公开的概念应用于多种多样的鞋类类型。此外,本文公开的概念可以应用于鞋类以外的物品,诸如配件或服装。
在图1的实施方案中,鞋面104可以大致为穿着者的足部提供舒适和安全的覆盖。这样,鞋面104可以界定空腔90,以有效地将足部接纳和固定在物品100内。此外,鞋底结构112可以固定至鞋面104的下部区域并且可以在足部和地面之间延伸以衰减地面反作用力(即,缓冲足部)、提供附着摩擦力、提高稳定性和影响足部的运动。
为了参考的目的,物品100可以大致沿着纵长方向(足跟至趾部)分成三个大致的区:鞋前部区120、鞋中部区124和鞋后部区128。鞋前部区120可以大致包括物品100的对应于趾部以及连接跖骨与趾骨的关节的部分。鞋中部区124可以大致包括物品100的对应于足部的足弓区域的部分。鞋后部区128可以大致对应于足部的后部部分,包括覆盖跟骨的区域(其包括穿着者的足跟的一部分)。此外,鞋后部区128可以覆盖穿着者的踝部和距骨(其包括踝部的一部分)中的一些或全部。物品100还包括内侧面132和外侧面136,内侧面132和外侧面136可以延伸穿过鞋前部区120、鞋中部区124和鞋后部区128中的每一个并且可以对应于物品100的相对的侧面。更具体地,外侧面136可以对应于足部的外侧区域(即,背离另一只足部的表面),并且内侧面132可以对应于足部的内侧区域(即,面向另一只足部的表面)。鞋前部区120、鞋中部区124和鞋后部区128、内侧面132和外侧面136并不意图划分物品100的精确区域,而是意图表示物品100的大致区域以有助于下面的讨论。
如图1中所示出的,物品100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区,这些区包括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形成的可分离的且重叠的区域。每个区的可分离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在针织机的至少两个针床上形成的针织构造特性,即多床构造。例如,第一区140可以存在于物品100的鞋喉区中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针织环结构144,该针织环结构144形成为可分离的区域并且具有允许物体穿过其的开口,例如鞋带148、承拉股线、条带或其他物体。环结构144可以形成用于将穿着者的足部固定在物品100内的紧固系统的一部分。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二区152可以存在于物品100的内侧面132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针织环结构156,该针织环结构156形成为可分离的区域,可以具有开口,并且可以与第一区140中的针织环结构144不同地定向。针织环156可以容纳条带160或其他物体,例如作为紧固系统的一部分。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三区164可以存在于物品100的鞋后部区128中(例如,在内侧面132或外侧面136上),并且可以不具有任何开口,但是仍然可以具有可自由分离的针织区域,例如,以促进外层相对于内层的移动,以便减少由穿着者经历的摩擦。另一个区(未示出)可以在两个区域之间具有单个开口,例如,形成可以保持部件的口袋。作为另一个示例,第四区168可以存在于鞋前部区128的内侧面132和/或外侧面136上。作为又一个示例,第五区172可以存在于物品100的鞋领区中并且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可自由分离的且重叠的区域,诸如以减少摩擦或以形成可以容纳物体(诸如承拉股线)的通道。为了澄清,前述区仅仅是示例性的。类似的结构可以存在于物品100上的其他位置中,可以具有不同的定向、不同的尺寸等。此外,任何区可以具有本申请中相对于其他区描述的任何特性。
参考图2,鞋面104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潜在地大体上整个鞋面104,可以由针织部件108形成。针织部件108可以在诸如纬编过程(例如,用具有一个、两个或更多个针床的针织横机,或用圆型针织机)、经编过程的针织过程或任何其它合适的针织过程期间形成为整体的一件式元件。即,针织机上的针织过程可以大体上形成针织部件108的针织结构,而不需要显著的针织后的过程或步骤。可替代地,针织部件108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可以单独地形成为不同的整体一件式元件,并且然后可以附接相应的元件。
用针织部件108形成鞋面104可以提供优点,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程度的弹性(例如,以杨氏模量表示)、透气性、弯曲性、强度、吸湿性、重量、耐磨性和/或其组合。这些特性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针织结构(例如罗纹针织结构(ribbed knit structure)、单面平针针织结构(single jersey knit structure)、或双面平针针织结构(double jersey knitstructure))、通过改变针织结构的尺寸和张力、通过使用由特定材料(例如聚酯材料、相对无弹性的材料、或相对弹性的材料,诸如有松紧性的纱线(elasticated yarns))形成的一根或更多根纱线、通过选择特定尺寸(例如旦尼尔)的纱线和/或其组合来实现。除了在本文限定的之外,针织部件108的任何区、层和区域可以包括一种或更多种材料。针织部件108还可以通过结合具有不同颜色、纹理或以特定图案布置的其它视觉性质的纱线来提供期望的美学特性。纱线本身和/或由针织部件的一根或更多根纱线形成的针织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处变化,使得针织部件108可以包括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例如,形成鞋面的鞋喉区域的部分可以是相对弹性的,而另一部分可以是相对无弹性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针织部件108可以结合一种或更多种材料,该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具有响应于刺激(例如,温度、湿度、电流、磁场或光)而改变的性质,包括可以是可熔的或不可熔的材料。例如,针织部件108可以包括包含至少一种可熔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或材料组合物(例如至少一种聚氨基甲酸酯、聚酰胺、聚烯烃和/或尼龙)的纱线,该纱线在受到等于其熔点或高于其熔点的某些温度时,从固态转变为软化或液态,并然后在冷却时转变回固态。当可熔纱线被加热并且熔合成不可熔纱线时,该过程通过形成熔合区域可以具有使针织部件108的结构变硬或刚性化的效果。此外,使用可熔纱线连结不可熔纱线的部分可以具有固定或锁定不可熔纱线在针织部件108内的相对位置的效果,从而赋予抗拉伸性和硬度。即,不可熔纱线的部分当与可熔纱线熔合时可相对于彼此不滑动,从而防止由于针织结构的相对移动造成针织部件108的翘曲或永久性拉伸。在针织部件108的部分中使用可熔纱线的另一特征涉及如果针织部件108的一部分变得损坏或不可熔纱线中的一根断裂时限制解开。因此,如果针织部件108的区域完全包括可熔纱线,则这些区域可以配置有可熔纱线和不可熔纱线两者。
针织部件108可以以二维构型针织,并随后通过针织后的方法形成为穿着者的足部的形状。例如,图2的针织部件108反映了二维“U”形或“马蹄”形。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图2的“马蹄”形或“U形”形状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体现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针织部件可以针织成使其边缘在与图2不同的位置,例如“C形”针织部件或两件式针织部件(诸如其中鞋后部区针织为与鞋前部区和鞋中部区不同的针织部件)。可替代地,简要参考图8A至图8B,针织部件366可以以三维构型针织,通过该三维构型针织过程将针织部件366大体上针织为穿着者的足部的形状,即大体上包围足部形状的空腔(foot-shaped void)。这样的三维针织部件366可以包括足上部分374,该足上部分374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沿着周界394与足下部分378相连结,例如利用层间针织线迹,其中第一层的线迹与第二层的线迹相互环套。这样的三维针织部件366在针织过程之后可以类似鞋内套或鞋内衬底(sock)。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针织部件”并不意图将所述针织部件限制为具有特定边缘构型的特定形状,或者限制为以二维或三维针织的针织部件。
返回到图2,针织部件108可以被分成鞋前部区180、鞋中部区184和鞋后部区188,这些区可以分别对应于物品100的鞋前部区120、鞋中部区124和鞋后部区128。同样,针织部件108可以具有内侧面192和外侧面196,对应于物品100的内侧面132和外侧面136。
如图2中示出的,针织部件108可以包括具有特定针织结构的一个或更多个针织区,特别是重叠的并且可自由分离的针织区域,其可以(但不是必须)具有对应于图1的物品100的区的位置和定向。例如,第一区200可以存在于针织部件108的鞋喉区中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针织环结构204,该针织环结构204具有开口以允许物体(例如鞋带、承拉股线、条带或其他物体)从中穿过。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二区208可以存在于针织部件108的内侧面192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针织环结构212,并且可以与第一区200中的针织环结构204不同地定向。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三区216可以存在于针织部件108的鞋后部区188中,并且可以形成口袋(具有一个开口)或者可以不具有任何开口。作为另一个示例,第四区220可以存在于鞋前部区180中。作为又一个示例,第五区224可以存在于针织部件108的鞋领区中,并且可以包括可自由分离的区域。
总体上来说,针织部件108的任何前述区可以具有可以形成第一表面的第一针织层和可以形成第二表面的第二针织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可以各自包括一种或更多种材料,该一种或更多种材料被选择为赋予针织部件有利的性质。例如,第一层可以最终对应于鞋类物品100的外部表面,并且因此可以包括提供耐磨性和耐用性的相对无弹性的第一纱线的横列。另一方面,第二层可以最终对应于鞋类物品100的内部表面,并且因此可以包括具有相对柔软手感的纱线(例如为了柔软而具有带绒毛的处理面(napped finish)的纱线)的一个或更多个的横列。
总体上来说(具体参考将在后面讨论),在每个区内,第一层可以包括第一针织区域,并且第二层可以包括第二针织区域。第一区域可以与第二区域重叠并且与第二区域可自由分离。换句话说,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具有朝向相反的表面,从而使得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可自由分离。也就是说,第一区域可以具有大致面向第一方向的第一表面和大致面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表面。第二区域也是如此。尽管第一层的第一区域可以与第二层的第二区域可自由分离,但是应当理解,第一层的其他区域不需要与第二层可自由分离,例如在层间针织线迹(interlayer knit stitches)将第二层与第一层的横列相互环套(interloop)的情况下。
第一区域也可以与第二区域共同延伸(coextensive)。例如,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一个方面可以终止于一个或更多个层间针织线迹(例如,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形成层间针织线迹行(interlayer knit stitch line)的一行层间针织线迹)。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将在共同延伸的地方连结。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终止于界定第一层中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这样的边缘可以只存在于第一区域中,但是仍然可以指示重叠的第二区域的一个维度所终止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将在共同延伸的地方保持可自由分离。
可自由分离的且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在针织机的至少两个针床上形成的针织构造特性,即“多床”针织构造。这样的多床针织构造可以通过针织线圈和/或集圈的两个相对的面来表征,例如,形成在第一针床上的线圈的一个面和形成在第二针床上的线圈的第二个面。具有“多床”构造的针织部件具有“多床”针织结构。常见的多床针织结构包括双面平针、罗纹、互锁、畦编(cardigan)、其他初始地形成在至少两个针床上的“双床”针织结构,以及具有针织线圈或集圈的两个相反的面的其他针织结构,包括这些结构的全针数和小于全针数的变化。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多床”针织结构也可以包括初始地形成在单个针床上的针织结构,但是作为在针织过程期间执行另外的步骤(例如床间转移)的结果,该针织结构最终可以具有针织线圈或集圈的至少两个面。作为一个示例,多床的层、区域或纱线的横列可以包括初始地针织在第一针床上的多个线圈(例如,以单面平针),但是在针织过程期间在随后的步骤处,至少一个线圈可以被转移到第二针床(例如,经由床间转移,包括床间横向转移),在此之后,该区、层、区域或横列可以具有两个相反的线圈或线圈的两个相反的面。床间转移的一个示例将是将针织线圈从第一针床上的针转移到第二针床上的相对的针(例如,从前针床上的第三针转移到后针床上的第三针)。床间转移包括床间横向转移,其中针织线圈从第一针床上的针转移到第二针床上的非相对的针(例如,从前针床上的第三针转移到后针床上的第二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可以具有与第二部分不同的线迹密度。例如,第一区域可以具有半针数的线迹密度,并且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小于半针数的线迹密度。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全针数(full gauge)”、“半针数(half gauge)”和“小于全针数”大致指针织部件的线迹密度,而不是特定的针织技术。总体上,针织部件和针织层可以包括具有“全针数”线迹密度的区域,如果该区域包含形成在针床的至少两个连续针(通常多于两个连续针)上的线迹(例如线圈或集圈)。类似地,同一针织部件可以包括具有“半针数”线迹密度的区域,其中该区域包含每隔一根针上形成的线迹。类似地,同一针织部件可以具有既不是全针数也不是半针数的“小于全针数”区域,例如三分之一针数(每三根针上形成线迹)或四分之一针数(每四根针(每隔三根针)上形成线迹)。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并且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在单针床上形成的针织构造特性(“单床”针织构造,例如,单面平针)。可替代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都可以具有多床构造。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可以具有单床构造并且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多床构造。为了澄清,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可以具有多床构造。
现在参考图3,图1的整体的一体式针织部件108的第一区200可以具有第一层224(其可以最终对应于鞋类物品100的外部)和第二层228(其可以最终对应于鞋类物品100的内部),它们一起形成可以具有纵行方向的定向(wale-wise orientation)的通道232。第一层224和第二层228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针织环结构204a、204b(并且可能多于或少于图3中所示出的环结构)。针织环结构204a、204b最终可以形成物品100中的紧固系统的一部分,诸如系带系统或条带系统。为了可视化的目的,图3图示了穿过环结构204b的鞋带236。针织环结构204a、204b可以与针织部件108成一体,即,在形成针织部件108的其余部分的同一针织过程期间形成,而不是作为针织后的步骤的结果而被附接。针织部件108可以体现多床针织构造。
一起参考图3、图4和图5,每个针织环结构204可以包括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其中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外部区域240与内部区域244重叠并与内部区域244可自由分离。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例如,在图4中,外部区域240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相比之下,在图5中,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都可以具有多床构造。外部区域240可以具有第一表面248和朝向通道232定向的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252。类似的,内部区域244可以具有第一表面256和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260。外部区域240可以包括第一边缘264和第二边缘268,它们可以分别在第一层224中形成第一开口272和第二开口274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的朝向相反的表面的结果,外部区域240可以保持与内部区域244可自由分离,包括沿着第一边缘264和第二边缘268。因此,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44可以形成通道232。更清楚地说,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的第一表面248、256可以分别背对通道232定向,并且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252、260可以朝向通道232定向。在图3的实施方案中,外部区域240可以具有近似几何形状(例如,矩形或双曲线)或有机的外观,并且通道232可以具有近似鞋前部到鞋后部的定向,这可以对应于纵行方向的定向。
在图3中,外部区域240的第一边缘264和第二边缘268可以具有大致横列方向的定向。第一边缘264和第二边缘268也可以分别对应于第一结合区域278和第二结合区域282,它们被设计成抵抗滚动、散开以及回弹性或完整性的损失(例如,由于如用鞋带、条带、承拉股线或其他物体重复拉伸)。结合区域278、282可以由具有相对高韧性和拉伸强度的纱线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形成,例如聚酯复丝纱线。另外地或可替代地,结合区域278、282可以由具有热塑性材料的纱线或股线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形成,当经受针织后的热处理过程时,这些纱线或股线的横列可以形成增强的熔合区域。结合区域278、282可以通过在针织过程期间执行一系列结合步骤来形成,其中形成外部区域240的纱线的横列可以逐渐结合到第一层224中。结合区域278、282可以包括多个逐渐变短的纱线横列。更清楚地说,在所有具有边缘的实施方案中,结合区域可以赋予边缘有利的性质,但是仍然是可选的。
继续参考图3至图5,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方向上共同延伸。作为一个示例,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可以在形成于外部区域240的纵行方向的边界处的第一边缘264和第二边缘268处共同延伸。尽管第一边缘264和第二边缘268可以形成外部区域240的一部分并在第一层224中界定开口272、274,但是它们仍然可以指示在一个维度上内部区域244终止并且第二层228继续的位置。作为另一个示例,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可以在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286和第二组290处共同延伸,例如在外部区域240的横列方向的边界处。
参考图3中的细节表示294,可以存在层间针织线迹,其中第一层224的至少一根纱线可以与第二层228的至少一根纱线相互环套,从而防止第一层224和第二层228在相互环套的纱线的位置处分离。例如,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286可以存在于外部区域240的第二表面252和内部区域244的第二表面260之间的界面处。这样的连接可以直接来自针织过程。换句话说,该连接可以是连续的,因为第一层224和/或第二层228的纱线和/或股线足以连结这两个层。换句话说,不需要针织后的步骤以在层间针织线迹的位置处连结第一层224与第二层228。与其他连接形式相比,这样的连接形式可以有利地节省材料、成本、制造时间和重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层的多根纱线和/或第二层的多根纱线可以相互环套。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286和第二组290可以形成层间针织线迹行,但是不是必需形成行,因为它们可以以非线性布置(例如,区域上的图案)被设置。在图3的实施方案中,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286和第二组290可以形成具有纵行方向的定向的层间针织线迹行;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层间针织线迹行可以具有其他定向,例如,横列方向的定向。更清楚地说,在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286或第二组290的一侧上,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可以存在并且可自由分离。在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286和第二组290处,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是共同延伸的,并且第一层224和第二层228是不可分离的。在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286和第二组290的另一侧上,第一层224和第二层228可以是不可分离的(例如,如果通过另外的层间针织线迹连结),或者可以是可自由分离的(例如,如果没有通过另外的层间针织线迹连结)。在图3的细节表示294中,第一层224和第二层228在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286、290之外是不可分离的。无论如何,层间针织线迹(例如,第一组286和第二组290)可以指示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在一个维度上终止的位置,并且分别连续过渡到第一层224和第二层228中。
仍然参考图3,外部区域240可以包括连续延伸到第一层224中的纱线和/或股线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换句话说,形成外部区域240的纱线和/或股线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具有近似垂直于形成在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之间的通道232的定向。作为拉动或拉伸外部区域240的结果,纱线和/或股线的这些横列可以经受张力,并且可以有利地将这些张力传递到第一层224,在第一层224处张力可以被吸收。为了促进力传递到第一层224,除了其他益处之外,外部区域24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多床构造。与单床针织结构相比,多床构造可以有利地提供更大的强度、抗拉伸性和边缘处的抗滚动性。这样的构造可以通过消除将另外的元件结合到针织部件108或物品100中的可能需要(例如,作为紧固系统的一部分嵌入针织部件108中的承拉股线)来提供进一步的优点,从而进一步降低重量和成本。适用于外部区域240的示例性多床针织结构包括双面平纹、互锁、罗纹针织(例如,1x1和2x1)以及如上所述的其他结构。外部区域240可以包括多个针织结构,该多个针织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多床针织结构。例如,外部区域240可以包括具有互锁构造的某些横列,并且还可以包括在单个针床上针织的包括浮纱(float)的横列,以便增强抗拉伸性。
为了进一步促进张力向第一层224的传递,外部区域240可以包括具有相对低的拉伸的纱线和/或股线(例如聚酯纱线)的横列。例如,外部区域240可以由具有相对高的承拉强度和抗表面磨损性以及相对低的拉伸的高韧性纱线形成。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外部区域240可以包括单丝股线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与多丝纱线相比,这可以提供重量的节省。单丝股线还可以提供降低摩擦力的表面性质,这可以有利地促进元件(例如鞋带)在由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形成的通道232内的移动。另外地或替代地,形成外部区域240的一根或更多根纱线或股线可以包括热塑性材料,诸如镀有热塑性聚氨酯的单丝股线。当含有热塑性材料的纱线或股线被加热超过相变阈值时(例如,在针织后的过程中),这些纱线的热塑性部分熔化并整合到周围的纱线中。当冷却到相变阈值以下时,热塑性材料再次凝固,从而通过将丝材结合在一起并产生抗力熔合区域来加强这些部分。
内部区域244可以包括连续延伸到第二层228中的纱线和/或股线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换句话说,形成内部区域244的纱线和/或股线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具有近似垂直于通道232的定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内部区域24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多床构造,但是因为内部区域244将不太可能经受与外部区域240一样大的张力,所以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内部区域240可以大体上具有单床针织构造。
尽管内部区域244不太可能经受高张力,但是内部区域244仍然可以在一些正张力下针织,可以针织以抵抗张力,和/或可以针织以将针织环结构204偏置到收缩状态。这一特性可以赋予针织环结构204理想的回弹性水平,并且可以使外部区域240形成更明显的环。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内部区域244可以包括具有相对高的拉伸的一根或多根有松紧性的纱线。合适的有松紧性纱线可以包含弹性纤维,诸如从E.I.duPont de Nemours公司以LYCRA商标名获得的那些纱线。这样的纱线可以具有被覆盖的LYCRA的构型,例如具有由尼龙护套包围的LYCRA芯的纱线。也可以采用其他呈现弹性性质的纤维或丝。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外部区域240或内部区域244可以包括针织有热塑性纱线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例如热塑性聚氨酯纱线,或者用热塑性材料包覆(sheathe)的其他材料的纱线或股线(诸如用热塑性聚氨酯包覆的单丝股线)。更清楚地说,外部区域240或内部区域244中的任一个可以体现上述示例性材料和适合于形成针织部件的另外的材料的任意组合。
在使用中,图3的针织部件108可以形成鞋类物品(诸如图1的物品100)的鞋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一个或更多个针织环结构204。针织环结构204最终可以位于物品100的内侧面132和/或外侧面136上,以及鞋前部区120、鞋中部区124和鞋后部区128中。一个或更多个针织环结构204可以通过由外部区域240和内部区域244形成的通道232接纳鞋带236、股线、条带或其他物体。环结构204和鞋带236、股线、条带或其他物体可以形成紧固系统的一部分,该紧固系统帮助将穿着者的足部固定在由针织部件108形成的空腔116内。
在使用中,当穿着者拉动鞋带236(或股线、条带或其他物体)的一端时,它可以在针织环结构204的通道232内滑动。如果环结构204至少部分地用单丝股线或其他低摩擦材料针织,则它可以减少收紧紧固系统所需的输入力。另外,拉动鞋带236可以在环结构204上施加力,这在向外的方向上拉动环结构204。该移动可以在针织环结构204内产生张力。然而,因为针织环结构的外部区域240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可以包括连续延伸到第一层224中的纱线和/或股线的横列,并且可以由抵抗拉伸的纱线和/或股线针织而成,所以即使在多次重复使用之后,外部区域240也可以有效地将该张力传递到第一层224,而不会损坏或拉长外部区域240。因此,针织环结构204可以提供优异的抗拉伸性和抗断裂性。
现在参考图6和图7,图2的整体的一件式针织部件108的第二区域208可以具有第一层306(其最终可以对应于物品100的外部)和第二层310(其最终可以对应于物品100的内部),它们一起可以形成针织环结构314,该针织环结构314具有横列方向定向的通道318(与图3中图示的针织环结构204的纵行方向的通道232相比)。除了在本文描述的之外,图6的实施方案大致可以共享图3的实施方案的针织结构、材料和其他特征。
在图6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层306可以具有针织的外部区域322,并且第二层310可以具有多床针织的内部区域326。外部区域322和内部区域326可以形成整体的针织环结构314。图2的针织部件108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这样的整体环结构314,例如,在鞋中部区184的内侧面192和外侧面196上。像图3的针织环结构240a、240b一样,图6的针织环结构314最终可以形成紧固系统的一部分。为了可视化的目的,图7图示了穿过环结构314的条带330,诸如可以用于将穿着者的足部固定在图1的物品100中。外部区域322可以与内部区域326重叠并且与内部区域326可自由分离。类似于图3的实施方案,外部区域322和内部区域326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以赋予强度、抗拉伸性和抗滚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区域326可以具有多床构造。外部区域322可以沿着第一边缘334和第二边缘338与内部区域326可自由分离,第一边缘334和第二边缘338可以在第一层306中形成第一开口342和第二开口346的至少一部分。第一边缘334和第二边缘338可以各自具有大体上纵行方向的定向(与图3的大致横列方向的第一边缘264和第二边缘268相比)。如上所述,第一边缘334和第二边缘338中的每一个可以对应于第一结合区域350和第二结合区域354。结合区域350、354可以包括设计成增加强度和耐用性的一个或更多个线迹,例如热塑性聚氨酯纱线的多个线迹,当经受针织后的热处理时,这些线迹可以形成熔合区域。
由于外部区域322的第一边缘334和第二边缘338可以具有纵行方向的定向,并且因此横跨纱线的至少一个横列,所以在外部区域322的横列和第一层306的横列之间可以存在不连续。换句话说,第一边缘334和第二边缘338可以形成形成外部区域322的纱线的横列的端点。因此,在图6的实施方案中,与图3的实施方案相比,外部区域322的纱线的横列可以不连续地延伸到第一层306中,在图3的实施方案中,外部区域240的横列可以连续地延伸到第一层224中。相反,图6的外部区域322可以通过在纵行方向的边界358、362处的层间针织线迹的一组或更多组与第一层306连续地互连(例如,其中外部区域322的一个横列与第一层306和/或第二层310的至少一个相邻的横列相互环套)。
在使用中,图6的针织环结构314可以形成鞋类物品的紧固系统或另一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外部区域322可以由多床针织构造形成,以更好地承受力。然而,如果针织环结构314在其应用中不太可能经受显著的张力,那么外部区域322可以具有单床针织构造以降低重量和成本。相反,内部区域326可以具有如图7中所示出的多床构造,这可以为穿着者的足部提供更大的缓冲或其他优点。
现在参考图8A至图11,针织部件366可以以三维针织,并且可以包括具有多床针织构造的可自由分离的且重叠的区域,如图2至图7的实施方案。针织部件366可以类似鞋内套或鞋内衬底,即形成开口370并界定近似于人类足部的形状的空腔。针织部件366可以包括足上部分374和足下部分378,并且还可以包括鞋前部区382、鞋中部区386和鞋后部区390。前述部分和区可以在单个针织过程中整体地针织,即,不需要任何显著的针织后的步骤来将针织部件366形成为界定足部形状的空腔的鞋内套或鞋内衬底。特别地,足上部分374可以围绕足下部分378的周界394与足下部分378一起针织,例如,用如上所述的一个或更多个层间针织线迹。具体而言,足上部分374可以围绕足下部分378的周界394在层间针织线迹行398处与足下部分378相连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足上部分374的少量另外的线迹可以延伸超过层间针织线迹行398,从而产生足上部分374线迹的小的突出部分(overhang),其可以隐藏层间针织线迹行398。由于针织后的步骤和结构(例如,接缝)的显著减少,图8至图10的针织部件366的三维足部形状的针织构造可以有利地为穿着者提供更大的舒适性。此外,该针织构造可以通过消除一个或更多个耗时并且耗材料的针织后的步骤来降低产品成本。如下所述,该针织构造可以由于在一个或更多个区中使用多床针织构造而提供另外的优点。
图8的针织部件366可以包括具有不同材料、针织构造和物理性质的许多区。例如,上部鞋领区402可以界定用于接纳穿着者的足部的开口370,并且可以包括前上部鞋领区406,该前上部鞋领区406具有朝向开口370定向的内部表面410,与后上部鞋领区414重叠,该后上部鞋领区414具有也朝向开口370定向的内部表面418。如沿截面线9-9截取的图9中所图示的,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前上部鞋领区406可以与后上部鞋领区414重叠并共同延伸。
图8的针织部件366还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区,这些区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自由分离的且重叠的针织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区域具有多床针织构造。例如,上部鞋领区402可以过渡到下部鞋领区422,如沿截面线10-10截取的图10中所示出的,该下部鞋领区422可以包括与多床后下部鞋领区430重叠的多床前下部鞋领区426。下部鞋领区422可以连续过渡到鞋跟区434和脚面区(vamp zone)438。脚面区438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并且可以大体上覆盖针织部件366的足上部分374的一部分,该部分对应于鞋中部区386中穿着者的足部的顶部部分。脚面区438可以连续过渡到趾部区442。鞋跟区434、脚面区438、趾部区442和其他区可以邻近足下区446(其可以对应于足下部分378),并与足下区446连续针织,例如,沿着一个或更多个层间针织线迹行。鞋跟区434、脚面区438、趾部区442、足下区446和其他区可各自具有朝向空腔定向的内部表面。例如,脚面区438可以在层间针织线迹行398处连续过渡到足下区446,其中脚面区438的至少一根纱线与足下区446的至少一根纱线相互环套,例如在脚面区438的内部表面和足下区446的内部表面之间的界面处。
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上述某些区可能彼此重叠。例如,脚面区438可以如沿截面线11-11截取的图11中所示出的与足下区446重叠。或者,在针织部件366中的另一个位置处,脚面区438和趾部区442可以与足下区446重叠。
针织部件366的不同区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针织结构。特别地,在一个区与另一个区重叠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区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这可以有利地提供更大的区域性缓冲、耐用性、抗拉伸性或其他特性。
参考图9,前上部鞋领区406和后上部鞋领区414可以大体上同时针织,并且可以在层间针织线迹区域450、454、458、462处连结,每个层间针织线迹区域可以包括前上部鞋领区406的纱线与后上部鞋领区414的纱线例如在内部表面410、418之间的界面处相互环套的至少一个实例。因此,层间针织线迹区450、454、458、462可以以重叠的空间关系将前上部鞋领区406与后上部鞋领区414连接起来,而没有针织后的连接(例如,接缝)。前上部鞋领区406可包括与内层470可自由分离的外层466。可自由分离的外层466和内层470可以在使用中相对于彼此移动,例如,用于减少由穿着者所经历的摩擦的优势。后上部鞋领区域414还可以包括与内层478可自由分离的外层474。前上部鞋领区406和后上部鞋领区414的外层和内层可以具有小于全针数的单床构造,例如三分之一针数的构造(在一个针床的每三根针(每隔两根针)上形成线圈)。因此,上部鞋领区402可以包括大体上同时针织的四个重叠的且可自由分离的层,例如在双针床针织机上。虽然该针织结构被描绘在鞋领区中,但是它可以被针织到针织部件366的其他区域中。
现在参考图10,针织部件366的前下部鞋领区426和后下部鞋领区430可以大体上同时针织,并且可以在层间针织线迹区域482、486处连结,并且因此彼此重叠。像前上部鞋领区406一样,前下部鞋领区426可以包括初始地可自由分离的外层490和内层494。然而,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外层490和内层494可以形成具有多床构造的第一区域498。这可以在针织过程期间通过将外层490针织为单床层(在第一针床上)并且将内层494针织为单床层(在第二针床上),并且随后将外层490的至少一个线圈从第一针床转移到第二针床并且然后在第二针床上针织另外的横列来实现。因此,外层490和内层494可以形成多床针织层。后下部鞋领区430可以具有与前下部鞋领区426相似的构造。虽然该针织结构被描绘在下部鞋领区422中,但是它可以被针织到针织部件366的其他区域中。
现在参考图11,脚面区438可以大体上与足下区446同时针织,并且可以与足下区446重叠,但是仍然保持可自由分离。为了赋予另外的缓冲或抗拉伸性,以提供有吸引力的美学,或者为了其他优点,脚面区438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并且足下区446可以具有单床构造,或反之亦然。例如,脚面区438可以具有包括多床构造(例如双面平针)的第一纱线的至少一个横列。至少一个多床横列可以在整个横列上具有小于全针数的线迹密度,例如半针数的线迹密度。脚面区438还可以包括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可选地包括另外的纱线的横列,例如,以赋予脚面区438不同的视觉特性或技术性质。另外的横列可以大致具有小于全针数的构造。足下区446可以包括具有单床针织构造的第四纱线的横列,该单床针织构造具有小于全针数的构造,例如四分之一针数的构造(即在每四根针上针织)。
图12示意性地描绘了在针织机上(例如双针床纬编机上)针织如图1至图5中所示出的针织部件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方法。特别地,针织部件可以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包括具有多床针织构造的外部区域,第二层具有内部区域。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外部区域可以与内部区域重叠,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可以示可自由分离的并形成通道,并且外部区域可以具有沿横列方向的定向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可以在层间针织线迹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处共同延伸。虽然下面的描述设想了具有多床针织构造的外部区域,但是应当理解,大体上相同的程序可以形成包括具有多床构造的内部区域而不是外部区域的针织部件。
在整个该过程中,术语“内部区域针”是指主要用于针织内部区域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的针,并且术语“外部区域针”是指主要用于针织外部区域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的针。此外,外部区域针可以包括外部区域的线迹被转移和“停放(park)”在其上的针。总体上,外部区域针和内部区域针可以存在于针床的相同的跨度内,尽管内部区域针大致不同于外部区域针。作为一个示例,外部区域针可以包括后针床上的所有针和前针床上的偶数针,而内部针可以包括前针床上的奇数针。在这样的情况下,外部区域的线迹可以在后针床的奇数针和前针床的偶数针上针织(前针床的偶数针可以周期性地转移到后针床的偶数针并停放在后针床的偶数针上)。
参考图12,在步骤502处,如果需要,第一针床的一部分上的外部区域针可以没有内部区域线迹。这可以通过将这些针上存在的内部区域线迹(例如线圈或集圈)转移到非外部区域针(例如内部区域针)来实现。接下来且可选的结合步骤506可以包括针织形成外部区域的第一边缘的至少一个横列,该边缘可以在第一层中形成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结合步骤506还可以包括一系列转移,这些转移使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的线迹在同一些针上移动,并且还在横列方向上拉动这些线迹。为了增强耐用性、抗拉伸性、抗散开性和其他性质,在结合步骤期间针织的横列可以具有逐渐增加的宽度,并且可以由具有相对高的韧性和/或抗拉伸性的纱线或股线针织。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区域在第一边缘处与内部区域可自由分离。接下来,在步骤510处,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外部区域针上针织外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多床横列。多床针织构造可以赋予外部区域一定程度的耐用性和抗拉伸性。可选地,在该步骤期间,外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单床横列也可以在外部区域针上针织。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区域的横列可以在外部区域的任一侧或两侧上连续延伸到第一层中。也就是说,纱线的单个横列可以形成第一层的一部分,然后形成外部区域的一部分,并且然后形成第一层的另一部分。因此,第一层可以连续地过渡到外部区域并且从外部区域过渡。接下来,在步骤514处,先前在第一针床的外部区域针上形成的外部区域的线迹(例如,线圈、集圈和浮纱)被转移到第二针床的外部区域针并停放在其上。作为该步骤的结果,在步骤510处在第一针床上针织的大体上所有的外部区域线迹都停放在第二针床上,从而释放用于针织内部区域的第一针床。接下来,在步骤518处,可以在第一针床的内部区域针上针织内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内部区域横列与外部区域横列重叠但可能不与外部区域横列相互环套,因为在步骤510期间针织的外部区域横列在步骤514处被停放在第二针床上。因此,外部区域横列保持与内部区域横列可自由分离。同样,内部区域的横列可以在内部区域的任一侧或两侧上连续延伸到第二层中。也就是说,纱线的单个横列可以形成第二层的一部分,然后形成内部区域的一部分,并且然后形成第二层的另一部分。因此,第二层可以连续地过渡到内部区域并且从内部区域过渡。
在步骤518之后,如果需要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的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执行可选的步骤522,其中先前在步骤514处停放在第二针床上的外部区域的线迹可以返回到第一针床的外部区域针,并且可以重复步骤510、514和518。例如,如果期望外部区域具有二十(20)个横列的针织高度(除了结合横列之外),并且步骤510每次执行时针织外部区域的四(4)个横列,那么步骤510、514、518、522可以重复五(5)次,以便外部区域达到期望的二十个横列的针织高度。在达到期望的针织高度后,然后可以执行可选的结合步骤526以形成外部区域的第二边缘,其中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保持可自由分离。
与步骤506-526分离地且大体上同时地,可以执行步骤530、534,由此可以形成层间针织线迹来连接第一层和第二层,从而界定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可以共同延伸的位置。该连接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情形:第一层的至少一根纱线与第二层的至少一根纱线在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或界面附近相互环套。多个层间针织线迹可以形成层间针织线迹行,尽管层间针织线迹不一定形成行,因为它们可以以非线性布置而设置(例如,以区域上的图案设置)以便连结第一层与第二层。更清楚地说,外部区域可以与内部区域可自由分离,直到层间针织线迹、层间针织线迹行或层间针织线迹区域。因此,层间线迹或线迹行可以指示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的一个维度终止并分别连续过渡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位置。
图13A至图13G图示了对应于如图2至图4中示出和图12中描述的针织一针织部件的一种方法的针织图。具体而言,图13A至图13G图示了在双针床纬编机上进行的针织一针织部件(例如,针织环结构)的示例性步骤,该针织部件可以具有包括多床外部区域的第一层和包括内部区域的第二层,其中外部区域与内部区域重叠,其中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可以可自由分离并形成通道,并且其中外部区域可以具有沿横列方向定向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参考图13A,双针床纬编机具有前针床536和后针床537。前针床536和后针床537中的每一个具有针1-5。在该实施方案中,外部区域针可以对应于前针床536的偶数针和后针床537的奇数针。在步骤538处,针织机在开始针织外部区域或内部区域之前针织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横列。在步骤542处,针织机将偶数前针床针上存在的线圈或线迹转移到奇数前针床针,即,针织机清空前针床536上的外部区域针。在(可选的)步骤546处,针织机通过将内部区域的第一纱线548的一个横列在奇数前床针上集圈而开始针织内部区域。第一纱线548可以是有松紧性的纱线,例如,赋予针织部件回弹性或恢复性。尽管在图13A至图13G中没有示出,但是结合步骤(类似于下面关于步骤594讨论的那些步骤)可以可选地在此时执行。
参考图13,在步骤550处,针织机针织外部区域的第二纱线552的横列。注意,步骤550的至少一个横列是在前针床536的偶数针上和后针床537两者上针织的。这样的多床构造赋予外部层强度、抗拉伸性和抗滚动性。第二纱线552可以是高韧性纱线、单丝纱线或具有相对高的拉伸强度和抗拉伸性的其他纱线。在(可选的)步骤554处,针织机在前针床536(仅偶数针)和后针床537上针织外部区域的第三纱线556的横列(即多床构造)。包含第三纱线556可以赋予外部区域有利的性质。例如,第三纱线556可以是被包覆在热塑性聚氨酯中的纱线或股线,其可以经历针织后的热处理以形成熔合区域以用于提供额外的强度。
在步骤558处,针织机将形成在偶数前床针上的外部区域的集圈和线圈转移到相对的后床针。该步骤使得针织机能够恢复前针床536上的内部区域的针织,而不使内部区域的横列与外部区域的横列相互环套,即,保持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可自由分离。在步骤558之后,在步骤550-554期间形成的外部区域的大体上所有线迹被停放在后针床537上。
在步骤562处,针织机在奇数前床针上针织内部区域的第四纱线564和第一纱线548的横列。第四纱线564可以与其他纱线相同,或者可以不同。例如,第四纱线564可以是包覆在热塑性聚氨酯中的纱线或股线,其可以经历针织后的热处理以形成熔合区域以用于提供额外的强度。
在步骤562之后,在步骤550-554期间形成的外部区域的大体上所有线迹位于后针床537上,并且在步骤562期间形成的内部区域的大体上所有线迹位于前针床536上。此时,如果不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则可以执行结合步骤以逐渐将外部层针织到内部层中,并赋予外部层额外的强度和抗散开性。
现在参考图13C,如果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执行步骤566-570。在步骤566处,针织机将先前在步骤558处停放在后针床537上的外部区域的集圈和线圈转移到前针床536的偶数针。该步骤使得针织机能够恢复针织两个针床536-537的外部区域针上的外部区域。因为前针床536上的偶数针没有形成内部区域的线迹,所以在步骤566处转移之后在那些针上针织的外部区域的横列将不会与内部区域的横列相互环套。
在步骤570处,针织机可以针织外部区域的第二纱线552和第三纱线556的另外的横列。在步骤570期间针织的横列可以与外部区域的其他横列相同,或者可以不同,以便赋予外部区域某些特性。例如,在步骤570期间针织的横列可以具有单床构造和/或可以包括浮纱以赋予抗拉伸性。
在步骤574处,针织机将形成在偶数前床针上的外部区域的集圈和线圈再次转移到相对的后针床针。该步骤使得针织机能够恢复内部区域的针织而不使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相互环套或者能够开始结合步骤。在步骤574之后,在步骤570期间形成的外部区域的大体上所有线迹被停放在后针床537上。
如果在步骤574之后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重复步骤562、566、570,或者可以执行步骤578、582、586、590。在步骤578处,针织机可以在奇数前床针上针织内部区域的另外的横列。另外的横列可以包括第四纱线564的横列,例如,为了抗拉伸性而针织有浮纱,但是可以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包括第一纱线548或另外的纱线的横列。在步骤582处,针织机可以将先前在步骤574处停放在后针床537上的外部区域的集圈和线圈转移到前针床536的偶数针。该步骤使得针织机能够恢复针织两个针床的外部区域针上的外部区域。在步骤586处,针织机可以在前针床536(仅偶数针)和后针床537上针织外部区域的第三纱线556的另外的横列(即多床构造)。尽管步骤58图示了三个横列,但是该步骤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数量的横列。在步骤590处,针织机可以再次将形成在偶数前床针上的外部区域的集圈和线圈转移到后针床537,以使针织机能够恢复内部区域的针织而不使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相互环套,或者能够开始结合步骤。
如果在步骤574或步骤590之后不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执行结合步骤594来结合外部区域的边缘。除了结合外部区域的线迹的一系列转移之外,结合步骤可以包括逐渐缩短在后针床537上针织的外部区域的横列(例如,第二纱线552的横列),转移同一些针上的内部区域线迹,并且还在横列方向上将这些线迹朝向第一层和第二层可以与层间针织线迹互连的位置拉动。这样的结合步骤可以保持由可自由分离的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形成的通道,并且还可以将针织结构转变成第一层和第二层可能不可分离的位置中。结合步骤594也可以赋予外部区域强度和抗散开性。在结合步骤594之后,环结构可以大体上完成。
为了使第一层和第二层互连,针织机可以如上所述形成层间针织线迹。作为一个示例(图13A至图13G中未示出),与第一层和外部区域的纱线相对应的纱线进给器(例如,对应于第二纱线552的进给器)可以在后针床537上并且还在前针床536上形成至少一个线迹,而对应于第二层和内部区域的纱线(例如,第四纱线564)的线迹驻留在前针床536中。这可以导致第一层的横列变得与第二层的横列相互环套,从而形成层间针织线迹。结果,第一层将在层间针织线迹的位置处变得与第二层不可分离,该点也可以指示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共同延伸的位置。
图14示意性地描绘了针织如图1至图2、图6至图7中示出的针织部件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方法,特别是具有内部区域的针织部件,该内部区域具有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的与可自由分离的外部区域重叠的多床针织构造,其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形成具有横列方向的定向的通道。此外,外部区域可以具有沿横列方向的边界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每个边缘在第一层中形成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可以具有纵行方向的定向,并且因此横跨至少一个纱线的横列,在外部区域的横列和第一层的横列之间产生不连续性。在纵行方向的维度上,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可以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层间针织线迹处共同延伸。虽然下面的描述设想了具有多床针织构造的内部区域,但是应当理解,大体上相同的程序可以产生包括具有多床构造的外部区域而不是内部区域的针织部件。
参考图14,在步骤598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沿着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纵行方向的边界互连,例如,利用如上所述的层间针织线迹。这些层间针织线迹的位置可以在功能和结构上与图12的层间针织线迹类似,但是在位置上不同,图12的层间针织线迹可以形成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的横列方向的边界。
在步骤602处,如果需要,第一针床的一部分上的内部区域针可以没有外部区域线迹。接下来,在步骤606处,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内部区域针上针织内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多床横列。多床针织构造可以赋予内部区域一定程度的缓冲。可选地,在该步骤期间,内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单床横列也可以在内部区域针上针织。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区域的横列可以在内部区域的任一侧或两侧上连续延伸到第二层中。也就是说,纱线的单个横列可以形成第二层的一部分,然后形成内部区域的一部分,并且然后形成第二层的另一部分。因此,第二层可以连续地过渡到内部区域并且从内部区域过渡。
接下来,在步骤610处,先前在第一针床的内部区域针上形成的内部区域的线迹被转移到第二针床的内部区域针并停放在其上。作为该步骤的结果,在步骤606处针织的大体上所有的内部区域线迹都停放在第二针床上,从而释放第一针床以用于外部区域的针织。接下来,在步骤614处,可以在第一针床的外部区域针上针织外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部区域横列不与内部区域横列相互环套,因为在步骤606期间针织的内部区域横列在步骤610处停放在第二针床上。因此,外部区域横列保持与内部区域横列可自由分离。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区域的横列不会连续延伸到第一层中;相反,在第一层的横列和外部区域的横列之间存在不连续性。
在步骤614之后,如果需要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的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执行步骤618,由此可以使先前在步骤610处停放在第二针床上的内部区域的线迹返回到第一针床的内部区域针,并且可以重复步骤606-618。在达到期望的针织高度之后,然后在步骤614之后,可以执行步骤622,由此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互连,例如利用如上所述的层间针织线迹。这些层间针织线迹的位置可以在纵行方向的维度上形成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的另一边界。
可以与步骤598-622分离地且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步骤626和630,由此第二层的横列可以连续延伸到内部区域中(例如,使用共同的纱线进给器),并且第一层的横列可以针织直到外部区域的边缘(例如,对于第一层和外部区域使用不同的纱线进给器)。
图15图示了对应于如图2、图6中示出和图14中描述的针织类似的针织部件的一种方法的针织图。具体而言,图15图示了一种形成针织部件的方法,该针织部件具有包括多床外部区域的第一层和包括单床内部区域的第二层,并且其中外部区域在横列方向的边界处沿着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与内部区域可自由分离,这些边缘在第一层中形成开口。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前针床632和后针床633的每一个上示出了十八根针,并且每个针床进一步分成第一区634、第二区638和第三区642。外部区域可以与第二区638中的内部区域可自由分离,并且第一层中的开口可以存在于第一区634与第二区638相遇的地方以及第二区638与第三区642相遇的地方。在该实施方案中,在第二区638中,外部区域针可以包括前针床632的偶数号针和后针床633的奇数号针。在第一区634和第三区642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可以例如用如上所述的层间针织线迹互连。
在初始步骤(未示出)处,针织机释放内部区域线迹的第二区638中的外部区域针(例如,在这样的情况下,释放奇数后床针和偶数前床针),此时之后,内部区域的线迹可以仅驻留在后床的偶数针上。通过释放奇数后床针,机器可以稍后利用这些针来针织具有双床构造的外部区域,同时保持外部区域与内部区域可自由分离。
在释放奇数后床针之后,在步骤646处,对应于第一纱线648的第一进给器可以针织第一区634中的第一层的至少一个部分横列,对应于第二纱线650的第二进给器可以针织第二区638中的外部区域针上的多床外部区域的至少一个部分横列(即,在后针床的奇数针和前针床的偶数针上),并且对应于第三纱线652的第三进给器可以针织第三区642中的第一层的部分横列。在步骤646处针织的外部区域的部分横列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多床构造,例如半针数双面平针针织构造或其他多床针织构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步骤646处,第一纱线648和第三纱线652的横列可以不与第二纱线650相互环套;相反,在第一纱线648和第三纱线652邻接第二纱线650的地方可以存在不连续性。这可能需要为第一纱线648、第二纱线650和第三纱线652中的每一个使用单独的纱线进给器。因此,外部区域可以在这些不连续处保持与第一层可自由分离。在依次的横列上,第一层和外部区域之间的依次的不连续可以形成外部区域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这可以在第一层中形成开口。
将理解的是,步骤646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数量的第一纱线648、第二纱线650和第三纱线652的横列(尽管图示了两个横列)。作为步骤646的一部分,可以针织另外的横列和纱线类型以赋予针织部件某些性质。例如,第二纱线650可以具有相对高的韧性和承拉强度,具有相对低的拉伸。另外地或可替代地,第二纱线650可以是有松紧性的纱线,诸如被包覆在聚酯纤维中的弹性纤维股线;这样的纱线可以提供吸引人的视觉美感。
在步骤656处,针织机准备通过将第二纱线650的线迹(在第二区638中)从后针床633转移到前针床632上的相对的针来针织第二层和内部区域,这些线迹被停放在前针床中以便释放后针床用于针织第二层和内部区域。
在步骤660处,对应于第四纱线664的第四进给器可以横跨第一区634、第二区638和第三区642在后针床上针织至少一个第二层的全横列。在第二区638中,第四纱线664可以对应于内部区域,因为作为在步骤656处执行的转移的结果,它与该区中的外部区域可自由分离。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区638中,第四进给器可以在单个针床上以半针数针织内部区域——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后针床633的偶数针上针织。当针织内部区域时,通过跳过后针床633的奇数针,内部区域的横列不会与外部区域的横列相互环套。将理解的是,步骤660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数量的第四纱线664的横列,尽管图示了两个横列。
在步骤668处,针织机准备通过将先前停放在前针床632上的外部区域(即,在第二区638中)的线迹转移到后针床633的奇数针来恢复针织外部区域。在步骤668之后,如果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则针织机可以再次执行步骤646、656、660,再次利用第一进给器、第二进给器和第三进给器来针织第一纱线634、第二纱线638和第三纱线642的部分横列;然后将第二区638中的外部区域线迹转移到前针床632;并且然后使用第四进给器在后针床633上针织第四纱线664的全横列。一旦达到期望的针织高度,则先前转移到前针床的第二纱线的线圈可以转移到后针床,如步骤668中所示。此后,可以执行步骤670,由此可以在后针床和/或前针床上针织横列,以例如在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之间的界面处互连第一层和第二层。这样的互连可以形成如上所述的层间针织线迹行,并且可以指示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在纵行方向的维度上共同延伸的位置。
图16示意性地描绘了在针织机(例如双针床纬编机上)上针织如图8、图10中所示出的针织部件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方法。特别地,针织部件可以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包括具有多床针织构造的第一区域,第二层包括具有多床针织构造的第四区域。第一区域可以与第四区域重叠并且与第四区域可自由分离。
在整个该过程中,术语“第一区域针”指的是第一针床上用于针织第一区域的针,术语“第二区域针”指的是第二针床上用于针织第二区域的针,术语“第三区域针”指的是第一针床上用于针织第三区域的针,并且术语“第四区域针”指的是第二针床上用于针织第四区域的针。总体上,第一区域针和第三区域针可以存在于第一针床的相同跨度内,但是可以大致上不同。同样,第二区域针和第四区域针可以存在于第二针床的相同跨度内,但是可以大致上不同。
在步骤671处,针织机可以在(第一针床的)第一区域针上针织第一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并且还可以在(第二针床的)第二区域针上针织第二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因此,步骤671针织两个可自由分离的单床区域。
在步骤672处,针织机可以将在步骤671处在第二区域针上针织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一针床上的相对的针。此外,如果第三区域的线迹当时驻留在第二针床上(例如,在本文没有讨论的早先的转移之后),那么这些第三区域线迹可以返回到第三区域针(在第一针床上)。因此,在步骤672之后,第一针床准备针织第三区域的横列,并且第二针床准备针织第四区域的横列。可替代地,针织机准备执行一次或更多次床间转移。
在步骤673处,针织机可以执行第四区域的至少一个线迹(但不是所有线迹)的一次或更多次床间转移,以将多床构造赋予第四区域,并将第四区域和第三区域互连。例如,床间转移可以包括将第四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线迹从第二针床转移到第一针床上的保持第三区域的线迹的一根或更多根针。根据第三区域针相对于第四区域针的位置,该步骤可能需要床间横向转移(inter-bed lateral transfer),由此转移将线迹移动到另一针床上的不相对的针(例如从第二针床上的第四针移动到第一针床上的第三针)。通过将至少一个第四区域线迹从第二针床转移到第一针床上保持至少一个第三区域线迹的位置,步骤671给第四区域提供针织线圈或集圈的第二个面,即,赋予第四区域多床构造。
在步骤674处,针织机可以在第三区域针上针织第三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并且也可以在(第二针床的)第四区域针上针织第四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因此,步骤674针织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单床横列,除了在步骤673之后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互连的情况之外,这些横列可以可自由分离。
在步骤675处,针织机可以将先前停放在第一针床上的第二区域的线迹返回到第二区域针,并且还可以将形成在第三区域针上的第三区域的线迹转移到第二针床。因此,在步骤675之后,第二针床准备针织第二区域的另外的横列,并且第一针床准备针织第一区域的另外的横列。可替代地,针织机准备执行一次或更多次床间转移。
在步骤676处,针织机可以执行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线迹(但不是所有线迹)的一次或更多次床间转移,以将多床构造赋予第一区域,并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互连。例如,该步骤可以包括将第一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线迹从第一针床转移到第二针床上的保持第二区域的线迹的一根或更多根针。这可能需要床间横向转移。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线迹从第一针床转移到第二针床上的保持第二区域线迹的位置,步骤676给第一区域提供针织线圈或集圈的第二个面,即,赋予第一区域多床构造。
在步骤676之后,针织部件可以包括两个可自由分离的多床区域——一个区域包括作为在步骤676处的床间转移的结果的具有多床构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且另一个区域包括作为在步骤673处的床间转移的结果的具有多床构造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如果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根据需要重复步骤671-676。
图17图示了针织如图8和图9中示出的针织部件的方法,例如具有四个可自由分离的小于全针数的区域(例如,三分之一针数)的针织部件。前针床677的一部分和后针床678的一部分可以各自具有五根针。包括第一纱线682的横列的第一针织区域可以在第一组针上针织,第一组针可以对应于前针床677上的第一根针和第四根针,即前针床的每三根针(每隔两根针)。包括第二纱线686的横列的第二针织区域可以在第二组针上针织,第二组针可以对应于后针床678上的第二根针和第五根针。
包括第三纱线690的横列的第三区域可以在第三组针上针织,第三组针可以对应于前针床677上的第二根和第五根针。包括第四纱线694的横列的第四区域可以在第四组针上针织,第四组针可以对应于后针床678的第三根和第六根针(未示出)。
在步骤698处,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横列可以在第一组针上针织。在步骤702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个横列可以在第二组针上针织。在步骤706处,第一区域的线迹可以转移到与第一组针相对的后床针。在步骤706之后,在步骤698处针织的第一区域的线迹停放在后针床678上,并且释放前针床677以针织另外的区域,而不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中的任何一个相互环套。在步骤710处,第三区域的至少一个横列可以在第三组针上针织(第三组针也可以对应于前针床677的空针)。在步骤714处,第四区域的至少一个横列可以在第四组针上针织(第四组针可以对应于后针床678的针,该后针床678的针先前没有用于针织其它区域或停放其它区域的线迹)。在步骤714之后,所得的针织部件可以具有对应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四个可自由分离的横列。为了获得另外的针织高度,可以执行步骤718以将先前停放在后针床上的第一区域的线迹返回到前针床上的第一组针,并且可以重复步骤698-714,直到获得期望的针织高度。
图18A至图18D图示了针织如图8、图10和图16中示出的针织部件的方法,该方法类似于图17的方法,除了它产生了具有两个可自由分离的、重叠的多床区域的针织部件。前针床730和后针床734可以各自具有九根针。包括第一纱线738的横列的第一针织区域可以初始地在第一组针上针织,例如前针床730的第一根针、第四根针和第七根针。包括第二纱线742的横列的第二针织区域可以初始地在第二组针上针织,例如后针床734上的第二根针、第五根针和第八根针。包括第三纱线746的横列的第三针织区域可以初始地在第三组针上针织,例如前针床730的第三根针、第六根针和第九根针。包括第四纱线750的横列的第四针织区域可以初始地在第四组针上针织,例如后针床734的第一根针、第四根针和第七根针。
在步骤754处,可以执行类似于图17中示出的顺序。也就是说,第一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前针床730上的第一组针上针织,例如,以三分之一针数的单面平针针织结构。此外,第二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后针床734上的第二组针上针织。然后,第二区域的线迹可以被转移到前针床730上的相对的针,同时保留前针床730的第三根针、第六根针和第九根针释放用于针织第三区域,并且同时释放后针床734用于针织第四区域的横列。然后,第三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前针床730上的)第三组针上针织,并且第四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后针床734上的)第四组针上针织。然后,第三区域的线迹可以被转移到后针床734上的相对的针,同时保留后针床的第二根、第五根和第八根针用于针织第二区域的另外的横列,并释放前针床730用于针织第一区域的另外的横列。
参考图18B,在步骤758处,第一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前针床730上的第一组针上针织,并且第二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后针床734上的第二组针上针织。
在步骤762处,在步骤758期间针织在后针床734上的第二区域的线迹可以被转移到前针床730上的相对的针。另外,先前转移到后针床734的第三区域的线迹(例如,在步骤754期间)可以返回到前针床730。在步骤762之后,在步骤758期间针织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大体上所有线迹可以停放在前针床上。
在步骤766处,机器执行床间转移,由此第四区域的至少一个线迹(例如,在步骤754期间针织的)可以从后针床734横向转移到前针床730——在这样的情况下,横向转移到前针床730上的保持第三区域的线迹的针。例如,步骤766可以将在后针床734的第四根针上针织的第四区域的线迹(例如,在步骤754期间)转移到前针床730的第三根针(该第三根针保持在步骤754期间针织的第三区域的线迹)。这是床间转移(床间横向转移)的一个示例,这可以具有至少两个主要效果。首先,它赋予第四区域多床构造,该第四区域在床间转移之后具有两个相对的线迹面(即,作为床间横向转移的结果,形成在后针床734上的针织线迹的一个面和位于前针床730上的针织线迹的另一个面)。因此,床间转移(诸如床间横向转移)可以转变初始地针织在单针床上的纱线的横列并且转变成多床横列。第二,床间转移也可以将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线迹放置在同一些针上,以促进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在该位置处的随后的相互环套。
在步骤770处,针织机可以分别在第三组针和第四组针上针织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另外的横列。
在步骤774处,针织机可以将先前停放在前针床730上的第二区域的线迹返回到后针床730的相对的针,并且还可以将第三区域的线迹转移到后针床734上的相对的针。
在步骤778处,针织机可以执行第一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线迹的从前针床730到后针床734——具体地到后针床734上的保持第二区域的线迹的针的至少一次床间横向转移。例如,步骤778可以将(例如,在步骤758期间)针织在前针床730的第七根针上的第一区域的线迹转移到后针床734的第八根针,该第八根针在步骤758之后保持第二区域的线迹。该床间横向转移可以赋予第一区域多床构造,并且还可以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线迹放置在相同的针上,从而促进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该位置处的随后的相互环套。
在步骤778之后,由前述方法形成的针织部件可以包括四个可自由分离的且重叠的针织区域。作为在步骤766和778处执行的床间横向转移的结果,第一区域和/或第四区域可以具有多床构造,即这些区域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至少两个相对的环面。如果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重复步骤754-778,直到达到所需的针织高度。
可替代地,如果在步骤778之后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执行步骤782-814。步骤782-814图示了与步骤754-778中所示出的相似的针织顺序:针织第一针织区域和第二针织区域的横列;将第二区域(和先前停放在后针床734上的其他区域)的线迹从后针床734转移到前针床730;针织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横列:将先前停放在前针床730上的线迹返回到后针床734;执行至少一次床间横向转移以将多床针织构造赋予层中的一个;针织第一针织区域和第二针织区域的另外的横列;将第二针织区域(和先前停放在后针床上的其他区域)的线迹从后针床734转移到前针床730;执行至少一次床间横向转移以将多床针织构造赋予层中的一个;以及针织第三针织区域和第四针织区域的另外的横列。
图19图示了针织如图8和图11中示出的针织部件的方法,特别是具有多床第一区域和具有单床构造的重叠的、可自由分离的第二区域的针织部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分别对应脚面区和足下区,尽管应当理解,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对应于针织部件的不同区。为了说明的目的,前针床818和后针床822可以各自具有十六根针。第一区域可以包括第一纱线826、第二纱线830和第四纱线838的横列。第二区域可以包括第三纱线834的横列。可以选择第一纱线826、第二纱线830、第三纱线834和第四纱线838中的任何一种来赋予针织部件特定的性质,并且因此可以彼此相似或不同。
在步骤842处,第一纱线826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后针床822上针织,例如在第一根针、第七根针和第十三根针上针织,并且第二纱线830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后针床822的不同针上针织,例如在第四根针、第十根针和第十六根针上针织。
在步骤846处,在步骤842期间针织的第一纱线826和第二纱线830的线迹可以被转移到前针床818的相对的针,从而释放后针床822用于针织第二区域。
在步骤850处,第三纱线834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其构成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后针床822的第一区域的纱线不被针织的针上针织,例如第二根针、第八根针和第十四根针。
在步骤854处,在第二步骤期间先前转移到前针床818的第一纱线826和第二纱线830的线迹可以返回到后针床822,以准备用于针织第一纱线826、第二纱线830和/或第四纱线838的另外的横列。
在步骤858处,第二纱线830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后针床822上针织,包括在保持第一纱线818的线迹的针上针织。因此,作为步骤858的结果,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横列变得相互环套,并且因此在这些位置处不可分离。此外,第四纱线838的一个或更多个横列可以在前针床818和后针床822两者的针上针织,这些针上具有第一区域的横列(例如,第一纱线826和第二纱线830的线迹),而不具有第二区域的线迹(即,第三纱线834)。例如,第四纱线838可以在任何前床针上和除第二根针、第八根针和第十四根针(第三纱线在第三步骤期间针织在这些针上)之外的任何后床针上以小于全针数的双面平针针织。因此,作为步骤858的结果,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多床针织构造,但是可以保持与第一区域可自由分离。
如果在步骤858之后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那么可以重复步骤842、846、850、854和858,直到达到所需的针织高度。例如,在步骤858期间针织的第四纱线838的线迹可以被转移到前针床(如在步骤846中),第三纱线834的另外的横列可以在后针床822上针织(如在步骤850中),第一纱线826、第二纱线830和第四纱线838的线迹可以返回到后针床822(如在步骤854中),并且可以针织第一纱线826、第二纱线830和第四纱线838的另外的横列。然而,如果不需要另外的针织高度,则前述方法将已产生包括第一区域并且还包括可自由分离的第二区域的针织部件,该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纱线826和第二纱线830的横列以及第四纱线838的多床横列,该可自由分离的第二区域包括第三纱线834的单床横列。
总之,前述针织部件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可自由分离的且重叠的针织区域,这些区域作为针织过程的结果而直接形成,这些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床针织构造。多床针织构造可以有利地赋予针织部件更大的强度、抗拉伸性、耐用性、缓冲或其他性质。因为这样的针织区域可以在单个针织过程中整体地形成,所以前述针织方法可以有利地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
虽然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但除了根据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其等效物之外,本发明不受限制。此外,本文所描述的优点不一定是本发明的唯一优点,并且不一定预期本发明的每种实施方案将实现所描述的全部优点。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在鞋类物品中使用的针织部件,所述针织部件包括: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括多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外部表面和朝向相反的内部表面;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外部表面和朝向相反的内部表面;
多个层间针织线迹,所述多个层间针织线迹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将所述第一层的至少一根纱线与所述第二层的至少一根纱线相互环套,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界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自由分离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形成第一开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形成第二开口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可自由分离的区域形成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形成针织环结构,并且
其中所述针织环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或所述第二边缘共同延伸的结合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横列方向的定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结合区域包括多个逐渐变短的纱线横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针织环结构形成鞋类物品的紧固系统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多床构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足上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足下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足上部分围绕周界与所述足下部分相连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第一鞋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第二鞋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鞋领部分与所述第二鞋领部分相连结。
8.一种针织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的多个第一区域针上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的第一区域的一部分;
将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针床转移到所述第二针床;
在所述第一针床上的多个第二区域针上针织第二层的第二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形成多个层间针织线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多个层间针织线迹处共同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针不同于所述第二区域针,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界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自由分离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形成第一开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形成第二开口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可自由分离的区域形成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形成针织环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针织环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或所述第二边缘共同延伸的结合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合区域包括多个逐渐变短的纱线横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足上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足下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足上部分围绕周界与所述足下部分相连结。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鞋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第二鞋领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鞋领部分与所述第二鞋领部分相连结。
12.一种针织针织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的第一区域;
在针织所述第一区域时,以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的关系针织第二层的可自由分离的第二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将所述第一层的至少一根纱线与所述第二层的至少一根纱线相互环套,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内部表面界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自由分离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形成第一开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层中形成第二开口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可自由分离的区域形成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形成针织环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针织环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或所述第二边缘共同延伸的结合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形成足上部分及围绕足下部分的周界相连结的足下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针织第一层的多床的第一区域包括针织具有单床构造的所述第一区域,并且通过执行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线迹的床间转移将多床构造赋予所述第一区域。
CN201880058469.7A 2017-08-07 2018-08-06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0515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8938.1A CN115316745A (zh) 2017-08-07 2018-08-06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42169P 2017-08-07 2017-08-07
US62/542,169 2017-08-07
PCT/US2018/045410 WO2019032465A1 (en) 2017-08-07 2018-08-06 MULTILAYER KNITTED ELEMENTS HAVING MULTIPLE BED AREA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8938.1A Division CN115316745A (zh) 2017-08-07 2018-08-06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1589A CN111051589A (zh) 2020-04-21
CN111051589B true CN111051589B (zh) 2022-07-15

Family

ID=633641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469.7A Active CN111051589B (zh) 2017-08-07 2018-08-06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2210858938.1A Pending CN115316745A (zh) 2017-08-07 2018-08-06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8938.1A Pending CN115316745A (zh) 2017-08-07 2018-08-06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10907282B2 (zh)
EP (1) EP3665320B1 (zh)
CN (2) CN111051589B (zh)
WO (1) WO20190324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65115A1 (en) * 2015-11-04 2017-05-10 Ecco Sko A/S A knitted upper for a shoe with a moulded sole and a shoe
CN109072507B (zh) 2016-04-01 2022-10-0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针织部件的物品以及制造该物品的方法
US10844526B2 (en) * 2016-10-23 2020-11-24 Nike, Inc. Upper including a knitted component having structures with apertures extending from a surface
US10907282B2 (en) * 2017-08-07 2021-02-02 Nike, Inc. Multiple layer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multi-bed area
EP3697955A1 (en) * 2017-10-20 2020-08-26 NIKE Innovate C.V. Knitted loft zones
JP2019166139A (ja) * 2018-03-23 2019-10-03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アッパー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ズ
US20190365049A1 (en) * 2018-06-04 2019-12-05 Cole Haan Llc Shoe Having A Structural Knit Region
US20200170330A1 (en) * 2018-12-03 2020-06-04 Cole Haan Llc Shoe with Knit Upper
WO2020214450A1 (en) * 2019-04-17 2020-10-22 Nike Innovate C.V. Lightweight knitted uppe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11976240A (zh) * 2019-05-21 2020-11-24 高华奥秘有限公司 复合织物和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胸罩及相关方法
CN113993412A (zh) * 2019-06-19 2022-01-28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插入元件的针织部件
USD932762S1 (en) 2019-07-23 2021-10-12 Puma SE Shoe
USD935760S1 (en) 2019-07-23 2021-11-16 Puma SE Shoe
IT201900019984A1 (it) * 2019-10-29 2021-04-29 Ffi Global S R L Calzatura antinfortunistica e relativo metodo di produzione
DE102019220470B4 (de) * 2019-12-20 2023-05-17 Adidas Ag Gestricktes Schuhoberteil mit integralen Ösen
USD1016439S1 (en) * 2020-12-15 2024-03-05 Salomon S.A.S. Footwear article
CN113005617B (zh) * 2021-03-05 2022-12-09 福建省莆田市双源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飞织领口及其加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1314A2 (en) * 1997-05-27 1998-12-02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method for holding a stitch loop
EP1396565A1 (de) * 2002-09-04 2004-03-10 H. Stoll GmbH &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ipp-Gestrick-Sektionen
CN101583294A (zh) * 2006-11-10 2009-11-18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平针织的鞋帮结构或其它鞋帮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05324050A (zh) * 2013-06-17 2016-02-1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CN105411079A (zh) * 2011-04-04 2016-03-2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带聚合物层的针织鞋面的鞋类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0275A (en) * 1974-04-11 1977-08-09 Castello Leo J Knit-in pocket and method
JPH0830300B2 (ja) * 1991-04-10 1996-03-2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貼付け型ポケットを有する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604653B2 (ja) * 1991-09-21 1997-04-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リブ編みを有するポケット付き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DE19738214A1 (de) * 1997-09-02 1999-03-04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es auf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KR100975531B1 (ko) * 2002-08-29 2010-08-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통 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GB0506860D0 (en) * 2005-04-05 2005-05-11 Messiou Antoine Y Knitted garment and method of knitting
TWI686523B (zh) 2017-06-05 2020-03-0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US10907282B2 (en) * 2017-08-07 2021-02-02 Nike, Inc. Multiple layer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multi-bed are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1314A2 (en) * 1997-05-27 1998-12-02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method for holding a stitch loop
EP1396565A1 (de) * 2002-09-04 2004-03-10 H. Stoll GmbH &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ipp-Gestrick-Sektionen
CN101583294A (zh) * 2006-11-10 2009-11-18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平针织的鞋帮结构或其它鞋帮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05411079A (zh) * 2011-04-04 2016-03-2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带聚合物层的针织鞋面的鞋类物品
CN105324050A (zh) * 2013-06-17 2016-02-1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9776A1 (en) 2023-12-14
EP3665320A1 (en) 2020-06-17
WO2019032465A1 (en) 2019-02-14
CN115316745A (zh) 2022-11-11
US11352723B2 (en) 2022-06-07
US20210108343A1 (en) 2021-04-15
US10907282B2 (en) 2021-02-02
US11761127B2 (en) 2023-09-19
CN111051589A (zh) 2020-04-21
US20190037966A1 (en) 2019-02-07
EP3665320B1 (en) 2022-03-16
US20220298682A1 (en)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1589B (zh) 具有多床区域的多层针织部件及其制作方法
TWI751007B (zh) 編織部件及製造一編織部件的方法
US9730484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at knit upper construction or other upper construction
US8959800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at knit upper construction or other upper construction
CN103393256B (zh) 具有结合了编织部件的鞋面的鞋类物品
US11047076B2 (en) Knitted tensile structures
TWI831710B (zh) 以高軔度紗加強的鞋類物件
TW201601650A (zh) 設置具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US11992090B2 (en)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self supportive h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75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