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6523B -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6523B
TWI686523B TW106118557A TW106118557A TWI686523B TW I686523 B TWI686523 B TW I686523B TW 106118557 A TW106118557 A TW 106118557A TW 106118557 A TW106118557 A TW 106118557A TW I686523 B TWI686523 B TW I6865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oe
yarn
knitted
extension
h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8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3235A (zh
Inventor
李昱霖
竇懿行
Original Assignee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8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6523B/zh
Priority to US15/849,386 priority patent/US20180343955A1/en
Priority to ES17210709T priority patent/ES2906759T3/es
Priority to EP17210709.6A priority patent/EP3412815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903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3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52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1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plast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5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assembled by gluing or thermo bo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4Uppers made of one piece; Uppers with inserted gussets
    • A43B23/042Uppers made of one pie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10Low shoes, e.g. comprising only a front strap; Slippers
    • A43B3/101Slippers, e.g. flip-flops or thong sandals
    • A43B3/106Disposable slippers; One-piece slip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12Sandals; Strap guides there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12Sandals; Strap guides thereon
    • A43B3/124Disposable sandals; One piece sanda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32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with gussets folding into three dimensional shape, e.g. seat cove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with tubular portions of variable diameter or distinct axial orient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為無縫合的一體針織物,立體鞋胚包含鞋面部、前鞋底部、後鞋體部及後跟部。鞋面部由至少一第一紗線隔針雙面編織而成以具有相對二技術正面;前鞋底部藉由起始鞋邊與連接線連接鞋面部,令前鞋底部與鞋面部相對而形成袋狀,且前鞋底部與鞋面部相對的部分是由至少一第二紗線隔針單面編織而成;後鞋體部連接前鞋底部;後跟部自後鞋體部之後端中央延伸,且後跟部的兩側分別連接後鞋體部之左後端及右後端以形成立體鞋後部,使得後跟部與後鞋體部之間具有兩條接合線。

Description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一種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一體成型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傳統的鞋子通常是利用複數鞋片連接成鞋面,並與鞋底接合而成,因此材料耗費較高且製造工序相對較複雜。近年來,針織鞋因其在透氣性及舒適度的優異表現,並具有製造成本較低的優勢,使得針織鞋發展得非常快速。
針織鞋一般是利用編織機將紗線編織形成鞋胚,再進行加工處理與鞋底接合而成。編織形成的鞋胚態樣隨著編織機的類型及編織方法而不同。業界常用的二針床橫編機,因受限於針床數目及現有的編織方法,通常織出片狀織物的二維鞋胚,然後再利用縫製技術將二維鞋胚製成立體形狀。因此,使得針織鞋的製作由於縫製作業較為繁雜,造成生產效率不易提升。再者,二維鞋胚通常僅覆蓋足面,使得足底缺乏適當保護且與鞋底的接合也相對不易。
有鑒於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二針 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其為利用創新織造方法形成的無縫合一體針織物,可免除後續縫製作業,提升生產效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其鞋面部具有雙面編織的強化結構,以符合使用者需求。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包含鞋面部、前鞋底部、後鞋體部及後跟部。鞋面部由至少一第一紗線隔針雙面編織而成以具有相對二技術正面;前鞋底部藉由起始鞋邊與連接線連接鞋面部,令前鞋底部與鞋面部相對而形成帶狀,且前鞋底部與鞋面部相對的部分是由至少一第二紗線隔針單面編織而成;後鞋體部連接前鞋底部;後跟部自後鞋體部之後端中央延伸,且後跟部的兩側分別連接後鞋體部之左後端及右後端以形成立體鞋後部,使得後跟部與後鞋體部之間具有兩條接合線。
於一實施例,連接線與起始鞋邊相接且朝該立體鞋胚外側逐漸傾斜延伸。
於一實施例,鞋面部實質完全與前鞋底部相對。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的立體鞋胚更包含第一鞋面延伸部與第二鞋面延伸部,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間隔連接於鞋面部的後端兩側,且所述的立體鞋胚更包含前鞋底延伸部,前鞋底延伸部連接於前鞋底部與後鞋體部之間,前鞋底延伸部僅局部與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相對。
於一實施例,前鞋底延伸部包含重疊部及由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對應罩設於重疊部而裸露出的裸露部,重疊部由延續第二紗線隔針單面編織而成,且裸露部由延續第二紗線單面編織而成。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的立體鞋胚更包含局部可與後跟部連接且延伸出後跟部兩側的延伸帶。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的立體鞋胚更包含介於後跟部與延伸帶之間且相互連接的延伸部。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以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立體鞋胚的方法,其包含:提供至少一第一紗線於前/後針床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與至少一第二紗線於後針床合併編織成起始鞋邊;延續第一紗線於前/後針床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鞋面部;同時延續第二紗線於後針床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形成前鞋底部,令前鞋底部與鞋面部相對而形成袋狀;於前鞋底部之後以前/後針床雙面編織形成後鞋體部,且當後鞋體部完成後,於後鞋體部的兩側保留有複數待編織線圈於前針床而未脫勾;以及延續後鞋體部中央一預定目數於前/後針床以雙面編織形成後跟部,且當編織後跟部達至該預定目數兩側的邊界時,後針床則可左右橫移地分別令後跟部的邊界依序與位於前針床而未脫勾的該些待編織線圈進行編織而形成立體鞋後部。
於一實施例,前鞋底部所述方法還包含:延續主鞋面部之後端一側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第一鞋面延伸部;同時提供至少一第三紗線於鞋面部之後端另一側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與第一鞋面延伸部相互間隔且對稱的第二鞋面延伸部,使得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與鞋面部合併形成主鞋面部;以及同時於前鞋底部與後鞋體部之間延續前鞋底部之第二紗線於後針床編織形成前鞋底延伸部,且於前鞋底延伸部與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的對應部分是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 所形成,而於前鞋底延伸部與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之間的非對應部分則為單面編織所形成,使得前鞋底部與前鞋底延伸部合併形成前鞋底部總成。
於一實施例,後鞋體部是延續第二紗線或另以其他紗線所形成,亦或後鞋體部是延續第二紗線再添加其他紗線所合併形成。
於一實施例,後跟部是延續第二紗線或另以其他紗線所形成,亦或後跟部是延續第二紗線再添加其他紗線所合併形成。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的方法於立體鞋後部形成後,更包含:於前/後針床以雙面編織形成局部可與後跟部連接且延伸出後跟部兩側的延伸帶。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的方法於立體鞋後部形成後,更包含:延續後跟部於前/後針床以雙面編織形成介於後跟部與延伸帶之間且相互連接的延伸部。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之立體鞋胚為藉由二針床編織機編織的一體無縫合針織物,可免除後續縫製作業,有效簡化製造程序。本發明之立體鞋胚的鞋面部具有雙面編織的強化結構,有利於鞋體的成行並符合使用者需求。本發明的方法藉由創新的編織設計,只需使用二針床編織機,即可織成一體無縫合針織物,無需升級編織機,有效降低設備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1、2、2’、2”‧‧‧鞋體
1a、2a‧‧‧鞋口
2b‧‧‧足踝位置
100、200、200’、200”‧‧‧立體鞋胚
100a‧‧‧立體鞋後部
101、201‧‧‧起始鞋邊
102、103、202、203‧‧‧連接線
104a、104b‧‧‧接合線
112、212‧‧‧鞋面部
122、222‧‧‧前鞋底部
130‧‧‧後鞋體部
140‧‧‧後跟部
150、250‧‧‧延伸帶
210‧‧‧主鞋面部
214a‧‧‧第一鞋面延伸部
214b‧‧‧第二鞋面延伸部
220‧‧‧前鞋底部總成
224‧‧‧前鞋底延伸部
224a、224b‧‧‧重疊部
224c‧‧‧裸露部
260‧‧‧延伸部
10、20、30‧‧‧紗線
31a~38a、31b~38b‧‧‧待編織線圈
41a~48a、41b~48b‧‧‧線圈位置
401‧‧‧第一順位山角
402‧‧‧第二順位山角
403‧‧‧第三順位山角
P1‧‧‧第一織程期間
P2‧‧‧第二織程期間
P3‧‧‧第三織程期間
P4‧‧‧第四織程期間
BB‧‧‧後針床
FB‧‧‧前針床
S10、S11、S12、S13‧‧‧步驟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平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之立體鞋胚的鞋面部的平面示意圖。
圖3為圖1之立體鞋胚的前鞋底部的平面示意圖。
圖4為圖1之立體鞋胚的後鞋體部及後跟部的平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圖5之立體鞋胚經定型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平面示意圖。
圖8為圖7之立體鞋胚的鞋面部的平面示意圖。
圖9為圖7之立體鞋胚的前鞋底部的平面示意圖。
圖10為圖9之立體鞋胚的後鞋體部及後跟部的平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為圖11之立體鞋胚的剖面示意圖。
圖13為圖11之立體鞋胚經定型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鞋面部及前鞋底部的針織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鞋面部及前鞋底部的針織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後鞋體部及後跟部的針織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平面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立體示意圖。
圖19為圖18之立體鞋胚經定型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20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平面示意圖。
圖21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立體鞋胚的立體示意圖。
圖22為圖21之立體鞋胚經定型後的立體示意圖。
為了能徹底地瞭解本發明,將說明步驟及結構的細節。眾所周知的針織製作方式及詳細步驟並未描述於細節中,以避免造成本發明不必要之限制。
本發明之立體鞋胚為藉由二針床橫編機編織而成的無縫合一體針織物。舉例而言,本發明之立體鞋胚可藉由可變換凸軌路徑並帶動織針動作的山角(Cam)的二針床橫編機編織而成。如圖1至圖5所示,於第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立體鞋胚100包含鞋面部112、前鞋底部122、後鞋體部130及後跟部140。鞋面部112由至少一紗線(例如圖14之第一紗線10)隔針雙面編織而成以具有相對二技術正面,亦即,鞋面部112朝外側的外表面及面向前鞋底部122的內表面皆為技術正面。於此所述的至少一紗線較佳可由多條不同屬性(例如材質、種類、形態、顏色等)的紗線經捻紗後而結合所形成,但不以此為限。
前鞋底部122藉由起始鞋邊101與連接線102、103連接鞋面部112,令前鞋底部122與鞋面部112相對而形成袋狀。前鞋底部122與鞋面部112相對的部分由至少一紗線(例如圖14之第二紗線20)隔針單面編織而成。例如,前鞋底部122較佳為至少一與鞋面部112不同之紗線隔針單面織成,但不以此為限。於此實施例,前鞋底部122實質完全與鞋面部112相對(即前鞋底部122實質完全為隔針單面編織)。換言之,前鞋底部122與鞋面部112實質上形狀相同且完全重疊接合成袋狀。前鞋底部122疊合連接於鞋面部112的 外緣,使得前鞋底部122與鞋面部112之前端之間具有起始鞋邊101,且前鞋底部122與鞋面部112的兩側之間分別具有連接線102、103。具體而言,鞋面部112與前鞋底部122的前端藉由起始鞋邊101連接。連接線102、103與起始鞋邊相接且朝後鞋體部130外側逐漸傾斜延伸。舉例而言,連接線102與起始鞋邊101的左側相接並向後延伸,以連接鞋面部112與前鞋底部122的左外緣,而連接線103與起始鞋邊101的右側相接並向後延伸,以連接鞋面部112與前鞋底部122的右外緣,使得鞋面部112與前鞋底部122相對連接成袋狀結構。
後鞋體部130連接前鞋底部122。於一實施例,後鞋體部130較佳為至少一紗線雙面編織而成。後鞋體部130可由延續先前所使用的紗線(例如紗線10、20)或另以其他紗線所形成,亦或後鞋體部130可由延續先前所使用的紗線(例如紗線10、20)再添加其他紗線所合併形成。舉例而言,後鞋體部130可由延續鞋面部112的紗線、或前鞋底部122的紗線、或鞋面部112及前鞋底部122的紗線組合所形成。或者是,後鞋體部130可由延續鞋面部112的紗線、或前鞋底部122的紗線、或鞋面部112及前鞋底部122的紗線組合,並再添加其他紗線所合併形成。
後跟部140自後鞋體部130之後端中央延伸,且後跟部140的兩側分別連接後鞋體部130之左後端及右後端以形成立體鞋後部100a,使得後跟部140與後鞋體部130之間具有兩條接合線104a、104b。於一實施例,後跟部140較佳為延續後鞋體部130的紗線雙面編織而成。
如圖6所示,立體鞋胚100織造完成後,無須任何縫製作業,而可藉由套入鞋楦定型成鞋體1。舉例而言,織造立體鞋胚100時,可加入 熱塑紗線進行針織,以藉由熱塑紗線的可熱固化特性,利用熱塑成型法加工使得熱塑紗線熔化以均勻地分布在鞋體1,然後硬化以支撐鞋體1的形狀,達到鞋體1的定型。熱塑紗線的材料包含任何合適的熱可固化的材料,例如但不限於:尼龍、聚酯、丙烯酸等。在此需注意,立體鞋胚100可藉由其他方式定型成鞋體1,不限上述針織時加入熱塑紗線熱固化之方式。
立體鞋胚100定型成鞋體1後,鞋面部112及前鞋底部122可用以包覆足部之前足部的足面至前足底,而後鞋體部130及鞋跟部140構成的立體鞋後部100a可用以包覆足部之足後部的後足側至後足底及足後跟。具體而言,鞋面部112的後緣及立體鞋後部100a的上緣(亦即後鞋體部130與後跟部140的外緣)共同界定出鞋體1的鞋口1a,以供足部伸入鞋體1所包圍的空間。前鞋底部122與鞋面部之112兩側之間的連接線102、103,分別與起始鞋邊101的兩側相接向後朝立體鞋胚100a外側逐漸傾斜延伸至鞋口1a,使得前鞋底部122較佳自前足部的足底延伸包覆於前足部的兩足側。例如,鞋面部112可覆蓋於前足部的足面,而前鞋底部124覆蓋於前足部的足底,並向上延伸包覆於前足部的兩足側。再者,部分的後鞋體部130覆蓋於足後部的足底,且部分的後鞋體部130向上延伸自足後部的足底延伸包覆於足後部的兩足側,並向後延伸與後跟部130一同包覆足後跟。藉此,由本發明之立體鞋胚100製成的鞋體1可實質包覆足部的足面、足底、足側及足後跟。
於第一實施例中,雖繪示立體鞋胚100的鞋面部112與前鞋底部122實質完全重疊相對,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可藉由變化鞋面的設計,而使得立體鞋胚具有不同的外觀形態。如圖7至圖12所示,於第二實施例,立體鞋胚200包含鞋面部212、前鞋底部222、後鞋體部130及後 跟部140外,還包含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及前鞋底延伸部224。類似於上述實施例,鞋面部212由至少一第一紗線(例如紗線10)隔針雙面編織而成以具有相對二技術正面。前鞋底部222藉由起始鞋邊201與連接線202、203連接鞋面部212,令前鞋底部222與鞋面部212相對而形成袋狀,且前鞋底部222與鞋面部212相對的部分是由至少一第二紗線(例如紗線20)隔針單面編織而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與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間隔連接於鞋面部212的後端兩側。前鞋底延伸部224連接於前鞋底部212與後鞋體部130之間,且前鞋底延伸部224僅局部與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與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相對。後跟部140自後鞋體部130之後端中央延伸,且後跟部140的兩側分別連接後鞋體部130之左後端及右後端以形成立體鞋後部100a,使得後跟部140與後鞋體部130之間具有兩條接合線104a、104b。於此實施例中,鞋面部212、前鞋底部222、後鞋體部130及後跟部140的細節可參照上述圖1之實施例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於後著重說明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及前鞋底延伸部224。
具體而言,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及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間隔連接於鞋面部212的後端兩側(例如左後側及右後側),使得鞋面部212、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及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合併形成主鞋面部210。於一實施例,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其中之一較佳由鞋面部212的紗線延伸織成,而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其中之另一可由其他紗線(例如圖15之第三紗線30)所形成,但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可由與鞋面部212之紗線同屬性、同數量的其他紗線織成。再者,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較佳形狀對稱(即外觀輪廓視覺上實質對稱),但不以 此為限。
前鞋底延伸部224連接於前鞋底部222的後端,使得前鞋底部222與前鞋底延伸部224合併形成前鞋底部總成220。前鞋底延伸部224僅局部與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相對。舉例而言,前鞋底延伸部224包含重疊部224a、224b及由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對應罩設於重疊部224a、224b而裸露出的裸露部224c。也就是說,重疊部224a、224b較佳形狀、位置分別對應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而裸露部224c位於重疊部224a、224b之間且未被主鞋面部210遮蔽。前鞋底部222較佳為至少一與鞋面部212不同之紗線隔針單面織成。前鞋底延伸部224的重疊部224a、224b較佳由延續前鞋底部222的紗線(例如第二紗線20)隔針單面編織而成,且前鞋底延伸部224的裸露部224c較佳由延續前鞋底部222的紗線(例如第二紗線20)單面編織而成。當前鞋底部222連接鞋面部212時,鞋面部212與前鞋底部222實質完全重疊,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與前鞋底延伸部224的重疊部224a、224b也實質完全重疊,而前鞋底延伸部224的裸露部224c不與鞋面部212及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重疊而裸露出。
鞋面部212與前鞋底部222的前端藉由起始鞋邊201連接。連接線202、203與起始鞋邊201相接且朝後鞋體部130外側逐漸傾斜延伸。舉例而言,連接線202與起始鞋邊201的左側相接並向後延伸,以連接鞋面部212與前鞋體部222的左外緣,並延伸連接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與重疊部224a的左外緣,而連接線203與起始鞋邊201的右側相接並向後延伸,以鞋面部212與前鞋體部222的右外緣,並延伸連接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與重疊部224b的右外緣,使得主鞋面部210與前鞋底部總成220相對連接成袋狀結構。
在此需注意,圖12中立體鞋胚200的厚度為刻意以加厚方式呈現以利於說明,但實際應用中立體鞋胚200的厚度依據紗線的選用、編織密度而異。
如圖13所示,立體鞋胚200織造完成後,無須任何縫製作業,而可藉由套入鞋楦定型成鞋體2。立體鞋胚200定型成鞋體2後,主鞋面部210及前鞋底部總成220可用以包覆足部之前足部的足面至前足底,而後鞋體部130及鞋跟部140構成的立體鞋後部100a可用以包覆足部之足後部的後足側至後足底及足後跟。具體而言,鞋面部212與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內緣及立體鞋後部100a的上緣(亦即後鞋體部130與後跟部140的外緣)共同界定出鞋體2的鞋口2a,以供足部伸入鞋體2所包圍的空間。連接線202、203分別與起始鞋邊201的兩側相接向後朝立體鞋胚100a外側逐漸傾斜延伸至鞋口2a,使得前鞋底部總成220自前足部的足底延伸包覆於前足部的兩足側。例如,鞋面部212與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可覆蓋於前足部的足面前端,而前鞋底部222及至少部分的前鞋底延伸部224(例如裸露部224c)覆蓋於前足部的足底,且至少部分的前鞋底延伸部224(例如重疊部224a、224b)向上延伸包覆於前足部的兩足側。再者,部分的後鞋體部130覆蓋於足後部的足底,且部分的後鞋體部130向上延伸自足後部的足底延伸包覆於足後部的兩足側,並向後延伸與後跟部130一同包覆足後跟。藉此,由本發明之立體鞋胚200製成的鞋體2可實質包覆足部的足面、足底、足側及足後跟。
本發明之立體鞋胚100、200較佳藉由可變換凸軌路徑並帶動織針動作的山角的二針床橫編機編織而成。本發明以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立體鞋胚的方法包含:提供至少一第一紗線(例如紗線10)於前/後針床以借針移 圈隔針織方式與至少一第二紗線(例如紗線20)於後針床合併編織成起始鞋邊(例如101、201);延續第一紗線於前/後針床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鞋面部(例如112、212);同時延續第二紗線於後針床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形成前鞋底部(例如122、222),令前鞋底部與該鞋面部相對而形成袋狀;於前鞋底部之後,以前/後針床雙面編織形成後鞋體部(例如130),且當後鞋體部完成後,於後鞋體部的兩側保留有複數待編織線圈(例如31a~38a、31b~38b)於前針床而未脫勾;以及延續後鞋體部中央一預定目數於前/後針床以雙面編織形成後跟部(例如140),且當編織後跟部達至該預定目數兩側的邊界時,後針床則可左右橫移地分別令後跟部的邊界依序與位於前針床而未脫勾的該些待編織線圈進行編織而形成立體鞋後部(例如100a)。
於後,參考圖14~16並配合圖1至圖13,說明本發明之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立體鞋胚100、200的方法。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以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立體鞋胚的方法包含:提供至少一紗線(例如第一紗線10)於前針床FB、後針床BB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與至少另一紗線(例如第二紗線20)於後針床BB合併編織成起始鞋邊101(或201)。舉例而言,如圖14所示,於步驟S10,由左至右編織,第一紗線10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即後一針、隔一針、前一針,再後一針、隔一針、前一針的隔針交錯方式),而第二紗線20於後針床BB以連續方式,使得第二紗線20與第一紗線10合併編織成起始鞋邊101(或201)。在此需注意,形成起始鞋邊101(或201)時,第一紗線10與第二紗線20較佳同時綁針於前針床FB。
本發明的方法還包含:延續第一紗線10於前針床FB、後針床BB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鞋面部112(或212),以及同時延續第二紗線20於後針床BB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形成前鞋底部122(或222),令前鞋底部122(或222)與鞋面部112(或212)相對而形成袋狀。舉例而言,如圖14之步驟S11所示,於第一織程期間P1,由右至左逆向編織,利用第一順位山角401,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針織紗線10以連接起始鞋邊101(或201)織成鞋面部112(或212)。換言之,依據紗線10於前個步驟S10中在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的起針位置進行編織,使得鞋面部112(或212)具有隔針交錯編織方式(即隔針雙面編織方式)。然後,利用第二順位山角402,進行借針移圈,以將鞋面部112(或212)的隔針交錯方式改為非隔針交錯方式,亦即將鞋面部112(或212)於後針床BB的線圈轉移至前針床FB未被占用的對應織針。於鞋面部112(或212)的借針移圈後,利用第三順位山角403,於後針床BB以隔針非交錯方式針織第二紗線20,以連接起始鞋邊101(或201)織成前鞋底部122(或222)。換言之,於借針移圈後,依據第二紗線20留在後針床BB的起針位置進行編織,使得前鞋底部122(或222)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而成。
於步驟S11的第二織程期間P2,由左至右編織,利用第一順位山角401,於後針床BB,以隔針非交錯方式針織第二紗線20以織成前鞋底部122(或222),亦即,依據第二紗線20在後針床BB形成的線圈位置進行前鞋底部122(或222)的隔針單面編織。然後,利用第二順位山角402,進行線圈轉移,以將鞋面部112(或212)的非隔針交錯方式改回隔針交錯方式,亦即將鞋面部112(或212)借針移圈至前針床FB的線圈轉移回到後針床BB原本的位置。於鞋面部112(或212)的線圈移回後,利用第三順位山角403,於前針 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針織第一紗線10以進行鞋面部112(或212)的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換言之,於線圈移回後,依據第一紗線10在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形成的線圈位置進行鞋面部112(或212)的編織。在此需注意,在編織時,由於針織路徑的變換,使得山角的配置順序也隨著改變。也就是說,於步驟S11的第二織程期間P2最先遇到的第一順位山角401會是在第一織程期間P1的第三順位山角403,而於第二織程期間P2最後遇到的第三順位山角403會是在第一織程期間P1最先遇到的第一順位山角401。第二順位山角402因位置居中,所在順向或逆向的各織程期間的順序保持不變皆為第二順位山角402。
於步驟S11的第三織程期間P3,由右至左逆向編織,利用第一順位山角401(即第二織程期間P2的第三順位山角403),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針織第一紗線10進行鞋面部112(或212)的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然後,利用第二順位山角402,進行借針移圈,以將鞋面部112(或212)的隔針交錯方式改為非隔針交錯方式,亦即將鞋面部112(或212)於後針床BB的線圈轉移至前針床FB。於鞋面部112(或212)的借針移圈後,利用第三順位山角403(即第二織程期間P2的第一順位山角401),於後針床BB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第二紗線20形成前鞋底部122(或222)。
於步驟S11的第四織程期間P4,由左至右編織,利用第一順位山角401(即第三織程期間P3的第三順位山角403),於後針床BB以隔針非交錯方式針織第二紗線20進行鞋底部122(或222)的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然後,利用第二順位山角402,進行線圈轉移,以將鞋面部112(或212)的非隔針交錯方式改為隔針交錯方式,亦即將鞋面部112(或212)借針移圈至前針床 FB的線圈轉移回到後針床BB原本的位置。於鞋面部112(或212)的線圈移回後,利用第三順位山角403(即第三織程期間P3的第一順位山角401),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針織第一紗線10以進行鞋面部112(或212)的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換言之,第四織程期間P4的針織步驟與第二織程期間P2的針織步驟實質相同,因此可藉由重複步驟S11的第二織程及第三織程,同時完成鞋面部112(或212)及前鞋底部122(或222)的編織。換言之,可完成圖1所示之立體鞋胚100的鞋面部112與前鞋底部122構成的袋狀結構,或者完成圖7所示之立體鞋胚200的鞋面部212與前鞋底部222構成的袋狀結構。
當織造圖7之立體鞋胚200時,本發明方法還包含:延續鞋面部212之後端一側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同提供至少一第三紗線30(如圖15所示)於鞋面部212之後端另一側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與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相互間隔且對稱的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使得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與鞋面部212合併形成主鞋面部210;以及同時於前鞋底部222與後鞋體部130之間延續前鞋底部222之第二紗線20於後針床BB編織形成前鞋底延伸部224,且於前鞋底延伸部224與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對應部分(例如重疊部224a、224b)是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所形成,而於前鞋底延伸部224與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之間的非對應部分(例如裸露部224c)則為單面編織所形成,使得前鞋底部222與前鞋底延伸部224合併形成前鞋底部總成220。
舉例而言,如圖15所示,於一實施例,形成該對鞋面延伸部 214a、214b及前鞋底延伸部224的步驟S12包含:於第一織程期間P1,由左至右編織,利用第三順位山角403,延續第一紗線10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織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藉此,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延續連接於鞋面部212之左後側,並為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而成。
步驟S12更包含:於第二織程期間P2,由右至左逆向編織,利用第一順位山角401,提供第三紗線30於鞋面部212之右後側,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織成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藉此,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延續連接於鞋面部212之右後側,並為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而成。然後,利用第二順位山角402,進行借針移圈,以將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隔針交錯方式改為非隔針交錯方式。亦即,將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於後針床BB的線圈轉移至前針床FB未被占用的對應織針。利用第三順位山角403,延續前鞋底部222之第二紗線20於後針床BB對應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位置,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成右側的重疊部224b,於後針床BB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之間的位置以單面編織形成裸露部224c,並於後針床BB對應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位置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形成左側的重疊部224a,使得左重疊部224a、裸露部224c、右重疊部224b合併成前鞋底延伸部224,且前鞋底延伸部224連接於前鞋底部222的後端。
於步驟S12的第三織程期間P3,由左至右編織,利用第一順位山角401(即第二織程期間P2的第三順位山角403),針織第二紗線20,於後針床BB對應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位置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形成左側的重疊部224a,於後針床BB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之間的位置以單面編織方式形成裸露部224c,並於後針床BB對應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位置以 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形成右側的重疊部224b,以進行前鞋底延伸部224的編織。然後,利用第二順位山角402,進行線圈轉移,以將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非隔針交錯方式改為隔針交錯方式。亦即,將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借針移圈至前針床FB的線圈轉移回到後針床BB原本的位置。利用第三順位山角403(即第二織程期間P2的第一順位山角401),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針織第一紗線10以進行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且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針織第三紗線30,以進行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
於步驟S12的第四織程期間P4,由右至左逆向編織,利用第一順位山角401(即第三織程期間P3的第三順位山角403),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針織第三紗線30,以進行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且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隔針交錯方式針織第一紗線10,以進行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然後,利用第二順位山角402,進行借針移圈,以將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隔針交錯方式改為非隔針交錯方式。亦即,將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於後針床BB的線圈轉移至前針床FB位被占用的對應織針。利用第三順位山角403(即第三織程期間P3的第一順位山角401),針織第二紗線20,於後針床BB對應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位置以隔針織單面編織形成右側的重疊部224b,於後針床BB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之間的位置以單面編織形成裸露部224c,並於後針床BB對應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位置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形成左側的重疊部224a,以進行前鞋底延伸部224的編織。據此,可藉由重複步驟S12的第三織程及第四織程,同時完成該對鞋面延伸部 214a、214b及前鞋底延伸部224的編織,使得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與該鞋面部212合併形成主鞋面部210,且前鞋底部222與前鞋底延伸部224合併形成前鞋底部總成220。藉此,進而令主鞋面部210及前鞋底部總成220局部相對而形成袋狀結構。主鞋面部210(包含鞋面部212及該對鞋面延伸部214a、214b)為具有相對的兩技術正面的隔針雙面編織結構而可加強主鞋面部210的結構強度。前鞋底部總成220與主鞋面部210對應的部分(例如前鞋底部222、重疊部224a、224b)為隔針單面編織結構,且前鞋底部220與主鞋面部210不對應的部分(例如裸露部224c)為單面編織結構。
於一實施例,形成立體鞋後部100a可參考圖16之步驟S13並配合圖4或圖10。舉例而言,於圖1之鞋面部112與前鞋底部122完成後,或者於圖7之主鞋面部210與前鞋底部總成220完成後,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以雙面編織方式往復針織至少一紗線以形成後鞋體部130接續於前鞋底部122(或前鞋底延伸部224)的後端。如前所述,可延續紗線10、20及/或30、或另以其他紗線、或者可延續紗線10、20及/或30再添加其他紗線合併以編織形成後鞋體部130。於本實施例中,延續紗線10、20,以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往復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雙面編織形成後鞋體部130,使得後鞋體部130與前鞋底部122(或前鞋底延伸部224)的後端連接。
後跟部140可由延續前述紗線(例如10、20、30)或另以其他紗線所形成,亦或該後跟部140是延續前述紗線(例如10、20、30)再添加其他紗線所合併形成。舉例而言,當後鞋體部130完成後,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自後鞋體部130之左側雙面編織紗線10、20達至後鞋體部130中央部分之預定目數以形成後跟部140時,保留自後鞋體部130之右側至後跟部140右 側邊界的未編織複數線圈於前針床FB而未脫勾,以作為於右側的該些待編織線圈(例如31a~38a)。在此需注意,當編織後跟部140達至該預定目數的右側邊界時,後跟部140右側邊界的線圈位置41a對應右側之該些待編織線圈31a~38a中最內側(即最左側)的線圈31a,藉由後針床BB左右橫移,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待編織線圈31a,而令後跟部140的右側邊連接後鞋體部130的右後端。
接著,由右至左,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自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朝左側邊界雙面編織紗線10、20以形成後跟部140,並保留自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至後鞋體130之左側的未編織複數線圈於前針床FB而未脫勾,以作為於左側之該些待編織線圈(例如31b~38b)。在此需注意,當編織後跟部140達至預定目數的左側邊界時,後跟部140左側邊界的線圈位置41b對應左側之該些待編織線圈31b~38b中最內側(即最右側)的線圈31b,藉由後針床BB左右橫移,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待編織線圈31b,而令後跟部140的左側邊連接後鞋體部130的左後端。
據此,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往復雙面編織後跟部140,並於編織後跟部140達至兩側邊界時,藉由左右橫移後針床BB,以使得後鞋體部130的左、右邊界依序與後鞋體部130於左、右兩側之該些待編織線圈(例如31a~38a、31b~38b)編織而形成立體鞋後部100a。舉例而言,鞋體部130於左側的待編織線圈(例如31b~38b)數目較佳與左側的待編織線圈(例如31b~38b)數目相同。因此,重複上述於前針床FB及後針床BB左右往復的雙面編織方式,依序於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線圈位置42a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右側待編織線圈32a、於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線圈位置42b編織後鞋體部 130的左側待編織線圈32b;於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線圈位置43a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右側待編織線圈33a、於後跟部140的左側線圈位置43b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左側待編織線圈33b;於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線圈位置44a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右側待編織線圈34a、於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線圈位置44b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左側待編織線圈34b;於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線圈位置45a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右側待編織線圈35a、於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線圈位置45b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左側待編織線圈35b;於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線圈位置46a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右側待編織線圈36a、於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線圈位置46b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左側待編織線圈36b;於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線圈位置47a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右側待編織線圈37a、於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線圈位置47b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左側待編織線圈37b;於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線圈位置48a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右側待編織線圈38a、於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線圈位置48b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左側待編織線圈38b。藉此,後跟部140的右側邊界與後鞋體部130的右後端針織連接而具有接合線104a,而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與後鞋體部130的左後端針織連接而具有接合線104b,以使得後跟部140及後鞋體部130連接形成立體鞋後部100a,進而完成立體鞋胚100(或200)的織造。
再者,除了前述的鞋面部的設計變化外,本發明之立體鞋胚可具有其他的設計變化,以具有不同的造型變化及額外作用。如圖17及圖18所示,於第三實施例中,立體鞋胚200’更包含局部可與後跟部140連接且延伸出後跟部140兩側的延伸帶150。於本實施例中,立體鞋胚200’雖為前述圖7之立體鞋胚200的變化,但延伸帶150之設計亦可應用於圖1之立體鞋胚 100。延伸帶150較佳為由至少一紗線連接後跟部140織成的條帶。於一實施例,延伸帶150較佳為由前述紗線(例如10、20、及/或30)、或其他紗線延伸雙面編織而成。於另一實施例,延伸帶150可由前述紗線(例如10、20、及/或30)再添加其他紗線合併雙面編織而成。
對應於延伸帶150的設計,本發明之方法更包含:於前針床FB、後針床BB以雙面編織形成局部可與後跟部140連接且延伸出後跟部140兩側的延伸帶150。換言之,於立體鞋後部100a形成後,提供至少一紗線針織形成延伸帶150,使得延伸帶150之一側局部連接於後跟部140且自後跟部140的兩側延伸。舉例而言,當由右至左針織後跟部140,於後跟部140的左側邊界線圈位置48b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左側的待編織線圈38b而形成立體鞋後部100a後,可延續後跟部140的紗線向左繼續針織預定目數以形成左側延伸帶,然後由左至右反向針織以連接後跟部140。連接後鞋跟部140後,可繼續向右針織預定目數以形成右側延伸帶,然後再依此往復針織形成延伸帶150。
如圖19所示,立體鞋胚200’定型成鞋體2’後,延伸帶150的長度較佳可由後跟部140從左右兩側圍繞穿者的足踝位置(例如標號2b所示)綁成蝴蝶結。藉此,不僅可強化鞋體2’的外觀造型,也可提供固定作用。
如圖20至圖21所示,於第四實施例中,立體鞋胚200”更包含介於後跟部140與延伸帶250之間且相互連接的延伸部260。於本實施例中,立體鞋胚200”雖為前述圖7之立體鞋胚200的變化,但延伸帶250及延伸部260之設計亦可應用於圖1之立體鞋胚100。延伸部260自後跟部140延伸而出,使得延伸帶250之一側局部連接延伸部260,並藉由延伸部260與後跟部 140連接。舉例而言,延伸部260及延伸帶250較佳為由前述紗線(例如10、20、及/或30)、或其他紗線延伸雙面編織而成。於另一實施例,延伸部260及延伸帶250可由前述紗線(例如10、20、及/或30)再添加其他紗線合併雙面編織而成紗線延伸雙面編織而成。
對應於延伸部260的設計,本發明之方法更包含:延續後跟部140於前針床FB、後針床BB以雙面編織形成介於後跟部140與延伸帶250之間且相互連接的延伸部260。於一實施例,可延續後跟部140的紗線雙面編織形成延伸部260,使得延伸部260自後跟部140延伸而出,且延伸帶250藉由延伸部260連接於後跟部140。舉例而言,當由右至左針織後跟部140,於後跟部140的左邊界線圈位置48b編織後鞋體部130的左側線圈38b而形成立體鞋後部100a後,可由左至右反向編織連接後跟部140織成延伸部260,然後再依此往復雙面編織形成延伸部260。當延伸部260完成後,可延續延伸部260的紗線繼續朝例如左側編織預定目數以形成左側延伸帶,然後由左至右反向針織以連接延伸部260。連接延伸部260後,可繼續向右編織預定目數以形成右側延伸帶,然後再依此往復針織形成延伸帶250。
如圖22所示,立體鞋胚200”定型成鞋體2”後,延伸部260可增進穿鞋的便利性,同時使得延伸帶250與後跟部140之間具有一定距離,而進一步增進鞋體2”的外觀造型。延伸帶260的長度較佳可由後跟部140從左右兩側圍繞穿者的足踝位置(例如標號2b所示)綁成蝴蝶結,以強化鞋體2”的外觀造型,也可提供固定作用。
本發明已由上述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目的而非用於限制。熟此技藝者當知在不悖離本發明精神下,於此特別說 明的實施例可有例示實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發明範疇亦涵蓋此類修改且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100:立體鞋胚
100a:立體鞋後部
101:起始鞋邊
102、103:連接線
104a、104b:接合線
112:鞋面部
122:前鞋底部
130:後鞋體部
140:後跟部

Claims (14)

  1. 一種以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立體鞋胚的方法,包含:提供至少一第一紗線於一前/後針床以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與至少一第二紗線於該後針床合併編織成一起始鞋邊;延續該第一紗線於該前/後針床以該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一鞋面部;同時延續該第二紗線於該後針床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形成一前鞋底部,令該前鞋底部與該鞋面部相對而形成袋狀;於該前鞋底部之後以該前/後針床雙面編織形成一後鞋體部,且當該後鞋體部完成後,於該後鞋體部的兩側保留有複數待編織線圈於該前針床而未脫勾;以及延續該後鞋體部中央一預定目數於該前/後針床以雙面編織形成一後跟部,且當編織該後跟部達至該預定目數兩側的邊界時,該後針床則可左右橫移地分別令該後跟部的邊界依序與位於該前針床而未脫勾的該些待編織線圈進行編織而形成一立體鞋後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還包含:延續該鞋面部之後端一側以該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一第一鞋面延伸部;同時提供至少一第三紗線於該鞋面部之後端另一側以該借針移圈隔針織方式,雙面編織形成一與該第一鞋面延伸部相互間隔且對稱的第二鞋面延伸部,使得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與該鞋面部合併形成一主鞋面部;以及 同時於該前鞋底部與該後鞋體部之間延續該前鞋底部之該第二紗線於該後針床編織形成一前鞋底延伸部,且於該前鞋底延伸部與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的對應部分是以隔針織方式單面編織所形成,而於該前鞋底延伸部與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之間的非對應部分則為單面編織所形成,使得該前鞋底部與該前鞋底延伸部合併形成一前鞋底部總成。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後鞋體部是延續該第二紗線或另以其他紗線所形成,亦或該後鞋體部是延續該第二紗線再添加其他紗線所合併形成。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後跟部是延續該第二紗線或另以其他紗線所形成,亦或該後跟部是延續該第二紗線再添加其他紗線所合併形成。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後跟部是延續該第二紗線或另以其他紗線所形成,亦或該後跟部是延續該第二紗線再添加其他紗線所合併形成。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於該立體鞋後部形成後,還包含:於該前/後針床以雙面編織形成一局部可與該後跟部連接且延伸出該後跟部兩側的延伸帶。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還包含:延續該後跟部於該前/後針床以雙面編織形成一介於該後跟部與該延伸帶之間且相互連接的延伸部。
  8. 一種如請求項1至7任一項所述之方法編織的立體鞋胚,該立體鞋胚為無縫合的一體針織物,其特徵在於:該鞋面部由該至少一第一紗線隔針雙面編織而成以具有相對二技術正 面;該前鞋底部連接該鞋面部,該前鞋底部及該鞋面部的前端具有該起始鞋邊,且該前鞋底部及該鞋面部的兩側之間分別具有編織形成的連接線,令該前鞋底部與該鞋面部相對而形成袋狀,且該前鞋底部與該鞋面部相對的部分是由該至少一第二紗線隔針單面編織而成;該後鞋體部連接該前鞋底部;以及該後跟部自該後鞋體部之後端中央延伸,且該後跟部的兩側分別連接該後鞋體部之左後端及右後端以形成該立體鞋後部,使得該後跟部與該後鞋體部之間具有兩條接合線。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立體鞋胚,其中該連接線與該起始鞋邊相接且朝該立體鞋胚外側逐漸傾斜延伸。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的立體鞋胚,其中該鞋面部實質完全與該前鞋底部相對。
  11. 一種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編織的立體鞋胚,該立體鞋胚為無縫合的一體針織物,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鞋面延伸部與該第二鞋面延伸部間隔連接於該鞋面部的後端兩側,該前鞋底延伸部連接於該前鞋底部與該後鞋體部之間,且該前鞋底延伸部僅局部與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相對。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立體鞋胚,其中該前鞋底延伸部包含一重疊部及一由該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對應罩設於該重疊部而裸露出的裸露部,該重疊部由延續該第二紗線隔針單面編織而成,且該裸露部由延續該第二紗線單面編織而成。
  13. 如請求項8或11所述的立體鞋胚,還包含一局部可與該後跟部連接且延 伸出該後跟部兩側的延伸帶。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立體鞋胚,還包含一介於該後跟部與該延伸帶之間且相互連接的延伸部。
TW106118557A 2017-06-05 2017-06-05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TWI686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8557A TWI686523B (zh) 2017-06-05 2017-06-05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US15/849,386 US20180343955A1 (en) 2017-06-05 2017-12-20 Three-dimensional (3d) shoe blank made by double-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S17210709T ES2906759T3 (es) 2017-06-05 2017-12-27 Pieza de calzado en bruto de punto tridimensional y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la misma usando una máquina de tricotar plana de lecho doble
EP17210709.6A EP3412815B1 (en) 2017-06-05 2017-12-27 Three-dimensional knitted shoe blan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ing a double 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8557A TWI686523B (zh) 2017-06-05 2017-06-05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3235A TW201903235A (zh) 2019-01-16
TWI686523B true TWI686523B (zh) 2020-03-01

Family

ID=60813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8557A TWI686523B (zh) 2017-06-05 2017-06-05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43955A1 (zh)
EP (1) EP3412815B1 (zh)
ES (1) ES2906759T3 (zh)
TW (1) TWI686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1947B2 (en) * 2016-11-08 2021-05-11 Nike, Inc. Articles with integrally knit heat-treatable yarn
US10842228B2 (en) * 2016-11-22 2020-11-24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oe embryo tailored from tubular fabric and associated shoe embryo
US10907282B2 (en) * 2017-08-07 2021-02-02 Nike, Inc. Multiple layer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multi-bed area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3294A (zh) * 2006-11-10 2009-11-18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平针织的鞋帮结构或其它鞋帮结构的鞋类物品
JP2015014058A (ja) * 2013-07-03 2015-01-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の製造方法
TW201633943A (zh) * 2015-01-30 2016-10-01 Nike Innovate Cv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TW201701789A (zh) * 2015-06-15 2017-01-16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鞋面、及鞋面之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5530B2 (en) * 2006-11-10 2012-07-24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at knit upper construction or other upper construction
CN104066350B (zh) * 2012-01-20 2016-04-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鞋袜及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BR112015000643A2 (pt) * 2012-07-17 2017-06-27 Shima Seiki Mfg cabedal de sapato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o cabe-dal de sapato
TWI633851B (zh) * 2013-09-13 2018-09-01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足面覆蓋物及足面覆蓋物之編織方法
EP3330420A4 (en) * 2015-07-30 2019-04-03 Shima Seiki Mfg., Ltd. MESHWAR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MESHWARE
EP3629803A1 (en) * 2017-05-31 2020-04-08 NIKE Innovate C.V. Knitted component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TWI688685B (zh) * 2017-06-05 2020-03-2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TWI681728B (zh) * 2017-06-05 2020-01-1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具舌片之一體成形立體鞋胚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3294A (zh) * 2006-11-10 2009-11-18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平针织的鞋帮结构或其它鞋帮结构的鞋类物品
JP2015014058A (ja) * 2013-07-03 2015-01-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の製造方法
TW201633943A (zh) * 2015-01-30 2016-10-01 Nike Innovate Cv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TW201701789A (zh) * 2015-06-15 2017-01-16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鞋面、及鞋面之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06759T3 (es) 2022-04-20
TW201903235A (zh) 2019-01-16
EP3412815B1 (en) 2022-02-02
US20180343955A1 (en) 2018-12-06
EP3412815A1 (en) 2018-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685B (zh) 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CN105121725B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以及鞋帮
CN105307530B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及鞋帮
JP6161611B2 (ja)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製造方法
JP6223604B2 (ja) フ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フットウェア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ットウェア
TWI681728B (zh) 具舌片之一體成形立體鞋胚及其製造方法
TWI653372B (zh) 鞋面、及鞋面之編織方法
CN105636470A (zh) 鞋面和鞋面的编织方法
TWI686523B (zh)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TW201701789A (zh) 鞋面、及鞋面之製造方法
TWI645794B (zh) 鞋體形成件及其製造方法
TWM547866U (zh) 具舌片之一體成形立體鞋胚
CN109068785B (zh) 鞋的制造方法和鞋
JP2021531845A (ja) 円形靴下類編機を用いて、二重層のインシューズ、ショートソックス、ノーショウソックス、靴などを製造するための中間製品を作製する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て得られた中間製品
TWM548180U (zh)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肧
CN108978009B (zh)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CN108978010B (zh) 具舌片的一体成形立体鞋胚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37908B (zh) 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78011B (zh) 二针床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TWM548181U (zh) 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肧
JP6433589B2 (ja)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とその編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