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3943A -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3943A
TW201633943A TW105103053A TW105103053A TW201633943A TW 201633943 A TW201633943 A TW 201633943A TW 105103053 A TW105103053 A TW 105103053A TW 105103053 A TW105103053 A TW 105103053A TW 201633943 A TW201633943 A TW 2016339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edge
loops
ring
wov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3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6145B (zh
Inventor
Daniel A Podhajny
Tory M Cross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novate C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novate Cv filed Critical Nike Innovate Cv
Publication of TW201633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3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1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2Flat fabric of variable width, e.g. including one or more fashioned pane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其可包含一接合線。該接合線可以一第一定向延伸在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之間。該接合線可被拉緊且使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在一起。接著,可以一第二定向定向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習知鞋類物件大體上包含兩個主要元件: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鞋面及鞋底結構至少部分界定一腳部接納腔,其可被一使用者之腳部透過一腳部接納開口進出。
鞋面被固定至鞋底結構且在鞋類內部上形成一空穴,用於以一舒適且牢固方式接納腳部。鞋面部件可相對於鞋底部件固定腳部。鞋面可延伸在腳踝周圍、在腳部之腳背及腳趾區域上方。鞋面亦可沿著腳部之內側與外側以及腳部之腳跟延伸。鞋面可經構形以保護腳部並提供通風,藉此冷卻腳部。此外,鞋面可包含額外材料以在特定區域中提供額外支撐。
鞋底結構被固定至鞋面之一下區域,藉此定位在鞋面與地面之間。鞋底結構可包含一中底及一外底。中底往往包含一聚合物發泡體材料,該材料削弱地面反作用力以在步行、跑步及其他走動活動期間減少對腳部及腿部之壓力。此外,中底可包含流體填充腔、薄板、調節器或其他元件,其進一步削弱力、提高穩定性或影響腳部之運動。外底被固定至中底之一下表面且提供鞋底結構由一耐用且耐磨材料(諸如橡膠)形成之一地面接合部分。鞋底結構亦可包含定位在空穴內且接近腳部之一下表面之一鞋墊以提高鞋類舒適度。
在製造鞋面中習知地使用各種材料元件(例如,織物、聚合物發泡體、聚合物片材、皮革、人造皮革)。例如,在運動鞋類中,鞋面 可具有多個層,其各自包含各種接合材料元件。作為實例,可選擇材料元件以賦予抗拉伸性、耐磨性、可撓性、透氣性、可壓縮性、舒適性及吸濕排汗性至鞋面之不同區域。為賦予不同性質至鞋面之不同區域,往往將材料元件剪切成所要形狀且接著通常經縫合或黏合劑使材料元件接合在一起。此外,往往以一分層構形接合材料元件以賦予多個性質至相同區域。
隨著併入至鞋面中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及類型增加,與運輸、儲備、剪切及接合材料元件相關聯之時間及費用亦可增加。隨著併入至鞋面中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及類型增加,來自剪切與縫合程序之廢料亦累積至一較大程度。此外,具有一較大數目之材料元件之鞋面可能比由較少類型及數目之材料元件形成之鞋面更難回收。此外,縫合在一起之多件可引起力在特定區域中之一較大集中。縫線接面可以相對於鞋類物件之其他部分之一不均勻速率轉移壓力,此可引起故障或不適。額外材料與縫線接合處可導致穿鞋時之不適。因此,藉由減少用在鞋面中之材料元件之數目,可減少浪費同時增加鞋面之製造效率、舒適度、效能及可回收性。
在一個態樣中,一種形成一編織組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沿著一第一緯圈方向運用一第一線來編織編織組件之一第一部分之步驟。此外,該方法包含運用一第二線來編織編織組件之一第二部分,第一線與第二線相異。編織組件之第二部分具有包含複數個環圈之一第一接合子集及包含複數個環圈之一第二接合子集,藉由複數個針固持複數個環圈。編織組件之第一部分具有包含複數個環圈之一第一接合側。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第一接合子集之複數個環圈之至少一者與第一接合側之複數個環圈之至少一者串套。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沿著第一緯圈方向運用第一線來編織編織組件之一第三部分,該編織組件之第 三部分包含含有複數個環圈之一第二接合側。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第二接合子集之複數個環圈之至少一者與第二接合側之複數個環圈之至少一者串套。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組裝將一編織組件併入至一鞋面中之一鞋類物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包含一第一邊緣及一第二邊緣之一扁平構形形成編織組件。編織組件係由固定之緯圈形成。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一扁平構形在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之間編織一接合線。該接合線包含一第一末端及一第二末端,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至少一者未被固定。接合線與第一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串套且該接合線與第二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串套。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拉緊接合線之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至少一者,使得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朝彼此延伸;且將編織組件併入至鞋類物件之鞋面中。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組裝將一編織組件併入至一鞋面中之一鞋類物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包含一基底部分、一第一外側部分及一第二外側部分之一扁平構形形成編織組件。編織組件係由固定之緯圈形成。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第一外側部分與第二外側部分之間編織一接合線,該接合線包含一第一末端及一第二末端。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至少一者未被固定。接合線與第一外側部分之一第一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串套且該接合線與第二外側部分之一第二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串套。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拉緊接合線之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至少一者,使得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朝彼此延伸;且將編織組件併入至鞋類物件之鞋面中。
在細查下列圖式及詳細描述後,實施例之其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旋即將為或將變得對於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術者而言顯而易見。希望所有此等額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包含在此描述與此摘要中、在實施例之範疇內且被下列申請專利範圍保護。
100‧‧‧編織結構
102‧‧‧編織元件
106‧‧‧單一紗線
130‧‧‧距離
140‧‧‧接合線
142‧‧‧末端
144‧‧‧末端
146‧‧‧腳部
150‧‧‧頭部
152‧‧‧腿部
154‧‧‧腿部
156‧‧‧腳部
158‧‧‧腳部
160‧‧‧環圈
161‧‧‧環圈
162‧‧‧環圈
163‧‧‧環圈
164‧‧‧環圈
165‧‧‧環圈
166‧‧‧環圈
167‧‧‧環圈
168‧‧‧環圈
170‧‧‧緯圈
171‧‧‧經圈
172‧‧‧緯圈
173‧‧‧經圈
174‧‧‧緯圈
175‧‧‧經圈
200‧‧‧拉力
230‧‧‧距離
330‧‧‧距離
500‧‧‧編織結構
502‧‧‧緯圈
504‧‧‧緯圈
506‧‧‧緯圈
530‧‧‧距離
540‧‧‧接合線
542‧‧‧末端
544‧‧‧末端
600‧‧‧編織結構
602‧‧‧編織結構
604‧‧‧緯圈
606‧‧‧緯圈
608‧‧‧緯圈
610‧‧‧緯圈
616‧‧‧環圈
620‧‧‧環圈
622‧‧‧環圈
626‧‧‧環圈
630‧‧‧距離
640‧‧‧接合線
642‧‧‧末端
644‧‧‧末端
700‧‧‧拉力
730‧‧‧距離
800‧‧‧編織結構
801‧‧‧緯圈
802‧‧‧編織結構
803‧‧‧緯圈
804‧‧‧距離
810‧‧‧環圈
812‧‧‧環圈
820‧‧‧環圈
822‧‧‧環圈
830‧‧‧環圈
832‧‧‧環圈
840‧‧‧接合線
842‧‧‧環圈
844‧‧‧環圈
852‧‧‧末端
854‧‧‧末端
900‧‧‧力
1000‧‧‧編織結構
1001‧‧‧緯圈
1002‧‧‧編織結構
1003‧‧‧緯圈
1010‧‧‧環圈
1012‧‧‧環圈
1020‧‧‧環圈
1022‧‧‧環圈
1030‧‧‧環圈
1032‧‧‧環圈
1040‧‧‧接合線
1042‧‧‧環圈
1044‧‧‧環圈
1046‧‧‧環圈
1050‧‧‧末端
1052‧‧‧末端
1080‧‧‧距離
1100‧‧‧拉力
1200‧‧‧編織組件
1201‧‧‧第一側
1202‧‧‧第二側
1203‧‧‧第三側
1204‧‧‧第四側
1210‧‧‧環圈
1211‧‧‧環圈
1212‧‧‧環圈
1213‧‧‧環圈
1220‧‧‧環圈
1221‧‧‧環圈
1222‧‧‧環圈
1223‧‧‧環圈
1230‧‧‧環圈
1231‧‧‧環圈
1232‧‧‧環圈
1233‧‧‧環圈
1240‧‧‧接合線
1250‧‧‧環圈
1251‧‧‧環圈
1252‧‧‧環圈
1253‧‧‧環圈
1270‧‧‧末端
1272‧‧‧末端
1400‧‧‧拉力
1700‧‧‧鞋舌部分
1702‧‧‧邊緣
1760‧‧‧第一紗線
1762‧‧‧第一供給器
1764‧‧‧編織機器
1800‧‧‧接合部分
1810‧‧‧環圈
1811‧‧‧環圈
1812‧‧‧環圈
1813‧‧‧環圈
1820‧‧‧環圈
1821‧‧‧環圈
1822‧‧‧環圈
1823‧‧‧環圈
1830‧‧‧環圈
1831‧‧‧環圈
1832‧‧‧環圈
1833‧‧‧環圈
1840‧‧‧接合線
1850‧‧‧環圈
1851‧‧‧環圈
1852‧‧‧環圈
1853‧‧‧環圈
1860‧‧‧第二紗線
1862‧‧‧第二供給器
1870‧‧‧第一子集
1872‧‧‧第二子集
1900‧‧‧鞋面部分
1902‧‧‧側
1910‧‧‧區域
1950‧‧‧下部
1952‧‧‧側
2000‧‧‧編織組件
2100‧‧‧拉力
2102‧‧‧末端
2500‧‧‧編織組件
2501‧‧‧接合線
2502‧‧‧下部
2503‧‧‧接合線
2504‧‧‧外側後部
2505‧‧‧接合線
2506‧‧‧外側前部
2507‧‧‧接合線
2508‧‧‧腳跟部分
2509‧‧‧接合線
2510‧‧‧鞋面部分
2511‧‧‧接合線
2512‧‧‧內側前部
2514‧‧‧內側後部
2524‧‧‧側
2526‧‧‧側
2528‧‧‧側
2530‧‧‧側
2532‧‧‧側
2534‧‧‧側
2544‧‧‧側
2546‧‧‧側
2548‧‧‧側
2550‧‧‧側
2552‧‧‧側
2554‧‧‧側
2710‧‧‧鞋底結構
可參考下列圖式及描述較好地理解實施例。圖式中之組件係為強調圖解說明實施例之原理之用,無需按比例繪製。此外,在圖式中,相同參考編號指定貫穿不同視圖之對應部分。
前述【發明內容】與下列【實施方式】在結合隨附圖式讀取時將較好理解。
圖1係併入一接合線之一編織結構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表示性視圖;圖2係併入經受一拉力之一接合線之一編織結構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一表示性視圖;圖3係併入經受一拉力之一接合紗線之一編織結構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一表示性視圖;圖4係併入經受一拉力之一接合線之一編織結構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一表示性視圖;圖5係併入一接合線之一接合編織結構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表示性視圖;圖6係併入一接合線之一編織結構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表示性視圖;圖7係多個編織結構與一接合線之一實施例之一表示性視圖;圖8係圖7之編織結構之一表示性視圖,其中接合線經受一拉力;圖9係多個編織結構與一接合線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表示性視圖;圖10係圖9之編織結構之一表示性視圖,其中接合線經受一拉力;圖11係多個編織結構與一接合線之另一替代實施例之一表示性視 圖;圖12係圖11之編織結構之一表示性視圖,其中接合線經受一拉力;圖13係一接合線與一編織組件之一表示性視圖;圖14係連接至圖13之編織組件之一接合紗線之一表示性視圖;圖15係圖13之編織組件之一等距視圖,其中接合線經受一拉力;圖16係圖13之編織組件之一等距視圖,其中接合線經受一拉力;圖17係圖13之編織組件作為一三維物件之一等距視圖;圖18係在編織程序之一態樣期間一編織組件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19係在編織程序之另一態樣期間編織組件與一接合線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20係在編織程序之另一態樣期間編織組件與接合線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21係在編織程序之另一態樣期間編織組件與接合線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22係圖18至圖21之經受一拉力之編織組件與一接合紗線之一示意圖;圖23係圖18至圖21之經受一拉力之編織組件與一接合紗線之另一示意圖;圖24係圖18至圖21之經受一拉力之編織組件與一接合紗線之另一示意圖;圖25係由圖18至圖24之編織組件形成之一鞋類物件之一等距視圖; 圖26係併入多個接合紗線之一編織組件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圖27係圖26之處於一部分成形狀態之編織組件之一等距視圖;且圖28係由圖26之編織組件形成之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等距視圖。
下列論述及隨附圖式揭示與編織組件及編織組件之製造相關之各種概念。雖然編織組件可被用在各種產品中,但在下文揭示併入編織組件之一者之一鞋類物件作為一實例。除鞋類外,編織組件可被用在其他類型之服飾(例如,襯衫、短褲、短襪、夾克、內衣)、運動設備(例如,高爾夫球袋、棒球及橄欖球手套、足球限制結構)、容器(例如,背包、袋)及用於傢俱之室內裝飾品(例如,椅子、長椅、汽車座椅)中。編織組件亦可用在床覆蓋物(例如,被單、毯子)、桌面覆蓋物、毛巾、旗幟、帳篷、帆及降落傘中。編織組件可用作出於工業目的之技術織物,其包含用於汽車及航空應用之結構、過濾器材料、醫用織物(例如,繃帶、藥籤、植入管)、用於強化築堤之地工織物、用於農作物保護之農業織物,及保護或絕緣抵抗熱與輻射之工業服飾。相應地,編織組件及本文中揭示之其他概念可併入至出於個人及工業兩種目的之各種產品中。
為清楚起見,本文中之詳細描述描述特定例示性實施例,但本發明可被應用於包括本文中描述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敘述之特定特徵之任何鞋類物件。特定言之,雖然下列【實施方式】論述呈鞋類形式(諸如跑步鞋、慢跑鞋、網球鞋、壁球鞋或美式壁球鞋、籃球鞋、涼鞋及蛙鞋)之例示性實施例,但本發明可被應用於各種鞋類或可能其他類型之物件。
為了一致及便利,貫穿對應於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之此【實施方式】採用方向性形容詞。如貫穿此詳細描述及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之術語「縱向方向」係指從腳跟延伸至腳趾之一方向,其可與一鞋類(諸如一運動鞋或休閒鞋)物件之長度或最長尺寸相關聯。再者,如貫穿此【實施方式】及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之術語「橫向方向」係指從一側延伸至另一側(外側及內側)之一方向或一鞋類物件之寬度。橫向方向可大體上垂直於縱向方向。如貫穿此【實施方式】及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相對於一鞋類物件使用之術語「垂直方向」係指法向於鞋類物件之鞋底之平面之方向。此外,垂直方向可大體上垂直於縱向方向與橫向方向兩者。
如本文中使用之術語「鞋底」或「鞋底結構」應係指:對一穿鞋者之腳部提供支撐且具有與地面或場地表面直接接觸之表面之任何組合,諸如一單一鞋底;一外底與一內底之一組合;一外底、一中底與一內底之一組合;及一外覆蓋物、一外底、一中底與一內底之一組合。
在各種圖式及描述中,形成物件之物件及組件以容納一右腳。然而,應辨識可形成相同大體結構以容納一左腳或一右腳。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一扁平或二維定向形成及/或加工一鞋類物件之組件以協助方便製造、組裝及運輸。此外,在一編織組件之各種部分之間使用預定連接點可進一步協助方便製造以及減少來自剪切之浪費。此外,形成一基本上看不見的接縫可對審美目的有幫助以及有助於消除一鞋類物件中之各種部分之不舒適接面以提供增加之舒適度至一穿鞋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以一第一定向使一連接線延伸在編織組件之部分之間之預定區域處而連接一編織組件之部分。可以一二維定向配置預連接之編織組件。此外,編織組件之部分可基本上獨立於 彼此。然而,當連接線經受拉力時,編織組件可形成一三維結構或一第二定向。下文中詳細描述用來形成一無縫鄰接部之一連接線之態樣。
參考圖1至圖5,以各種構形描繪編織結構100。可使用編織元件102來形成編織結構100。編織元件102由至少一條紗線形成,該紗線經操縱(例如,運用一編織機器)以形成界定各種緯圈及經圈之複數個交織環圈。即,編織元件102具有一編織織物之結構。
編織結構100包含緯圈及經圈。如描繪,編織結構包含三個緯圈及三個經圈:緯圈170、緯圈172與緯圈174及經圈171、經圈173與經圈175。應辨識,編織結構100被用作一代表且更多或更少緯圈及經圈可被併入至一編織結構中。緯圈170包含環圈160、環圈161及環圈162。緯圈172包含環圈163、環圈164及環圈165。緯圈174包含環圈166、環圈167及環圈168。
每一環圈包含一頭部、一腿部及一腳部。特定言之參考環圈163,頭部150與緯圈170之環圈160交織。在此構形中,頭部150在環圈160後面穿過,然而在其他構形中,頭部150可在環圈160前面穿過。環圈163亦包含兩個腿部:腿部152與腿部154。腿部152與腿部154從頭部150延伸朝向環圈166。如展示,腿部152與腿部154在環圈166之頭部前面穿過。在其他實施例中,腿部152與腿部154可在環圈166之頭部後面穿過。如展示,腳部156與腳部158在環圈166後面穿過。在其他實施例中,腳部156與腳部158可在環圈166之頭部前面穿過。因此,環圈163與環圈160及環圈166串套。緯圈之各者內之其他環圈可與彼此類似地串套。
可藉由沿著編織結構100中之經圈之各者之各種距離分離環圈。在沿著經圈方向之環圈之腳部之間的距離可被用作環圈之間之距離之代表。此外,在沿著經圈方向之環圈之腳部之間的距離可判定環圈之 各者之尺寸。例如,距離130從環圈160之腳部146延伸至環圈163之腳部156。距離130可被視為環圈160與環圈166之間之距離。此外,由於環圈163延伸在環圈160與環圈166之間,故距離130可用於對環圈163之尺寸之參考。
如展示,緯圈170之環圈及緯圈174之環圈可被固定在任一末端上。如本文中所使用,「固定」在指代緯圈或一編織結構時意指藉由拉動一編織結構內之一緯圈之一繩或線,緯圈之環圈將不會大大變形。此外,若環圈在經受一力時變形,則該等環圈回至與在經受一力之前實質上相同之形狀。例如,環圈160之腳部146可延伸至另一環圈上。此外,環圈162之腳部可延伸至另一環圈上。以此方式,緯圈170及緯圈174可被固定。由於其他環圈可將彼此保持在適當位置,且不存在緯圈170及緯圈174之自由末端,故緯圈170及緯圈174可被固定。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單一紗線可用來形成一編織結構之各種部分。例如,緯圈170及緯圈174可由一單一紗線106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分開、固定紗線可形成緯圈170且一分開、固定紗線可形成緯圈174。在其他實施例中,各種緯圈可延伸在緯圈170與緯圈174之間(未展示)。
在某些實施例中,緯圈170及緯圈174可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如本文中所使用,單一編織構造定義藉由一編織程序形成為一單件結構。一單一編織構造可用來形成具有包含紗線、繩或其他編織材料之一或多個緯圈之結構或元件之一編織組件,紗線、繩或其他編織材料經接合使得結構或元件共同包含至少一個緯圈(即,共用一共同紗線)及/或包含實質上在結構或元件之各者之間連續之緯圈。運用此配置提供單一編織構造之一單件元件。因此,緯圈170及緯圈174可藉由除藉由緯圈172之交互作用外之其他方法而與彼此直接或間接地相互作用。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緯圈170及緯圈174可由一單一紗線106 形成。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40可形成緯圈172。接合線140可與緯圈170之環圈以及緯圈174之環圈相互作用。接合線140可在接合線140之一末端處未被固定。例如,接合線140可不穿至鄰近環圈163或環圈165之另一環圈上。即,接合線140可具有並不持續與一編織組件或編織結構之額外部分串套之自由懸吊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一個末端可未被固定,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兩個末端皆可未被固定。如展示,末端142可被固定而末端144可未被固定。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連接線可為與用來形成其他緯圈之紗線或線分離或相異之一線。例如,緯圈170及緯圈174可由相同線或紗線形成,然而接合線140可由一分開紗線形成。
用來形成編織結構100之紗線可由各種材料形成。此外,接合紗線140可由賦予不同性質之各種類型之紗線形成。此外,編織結構100之其他緯圈可由一紗線或線形成,該紗線或線係由一特定材料構成,以便賦予特定性質至一編織結構或編織組件。一特定類型之紗線將賦予至一特定區域之性質取決於形成紗線內之各種絲及纖維之材料。例如,棉提供一柔軟手感、天然美感及生物降解性。彈性及拉伸聚酯各自提供大量拉伸性及恢複性,其中拉伸聚酯亦提供可回收性。人造絲提供強光澤及吸濕性。毛料除絕緣性質及生物降解性外亦提供高吸濕性。尼龍係具有相對高耐用性之一耐用且耐磨材料。除材料外,所選擇紗線之其他態樣可影響一接合線之性質。例如,可使用一單絲紗線或多絲紗線。紗線亦可包含各自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分開絲。另外,紗線可包含各自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材料形成之絲,諸如具有具一護套核心構形之絲或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兩半之一雙組分紗線。不同程度之扭曲及捲邊以及不同纖度亦可影響一紗線之性質。在某些實施例中,用在接合線140中之一紗線或線可具有一低摩擦係數。此可允許 接合線140隨著接合線140經受一拉力而不停止或無阻礙地平移穿過緯圈。
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結構100可包含用於改變環圈之間之距離之構件。參考圖1至圖5,可以某種方式固定形成環圈163之接合線140之末端142。例如,末端142可經固持、打結、縫合、釘住、緊固或類似者,使得末端142實質上保持固定。即,末端142可不沿著緯圈方向平移。末端144可保持未固定。即,末端144可自由放置而不與另一緯圈連續。如圖2中所展示,可在接合線140之末端144上施加一拉力200。隨著接合線140被拉動,在沿著經圈之各者之環圈之間之距離減小。例如,距離230小於距離130。拉力200拉動接合線140穿過緯圈170與緯圈174兩者。隨著接合線140被拉動,緯圈172中之環圈之腿部開始收縮。來自環圈163、環圈164及環圈165之腿部之線經轉移貫穿緯圈172且最終允許將末端144拉動遠離編織結構100。隨著接合線140被拉動,緯圈172內之環圈歸因於朝向末端144轉移之環圈之各者之腿部的長度而開始變平。隨著接合線140持續被拉動穿過緯圈170及緯圈174之環圈,接合線140可最終變平,使得接合線140可呈現為一筆直線。
隨著末端144被拉動,緯圈170及緯圈174內之環圈變得更靠近彼此。如圖3中所展示,距離330小於距離230。在圖4中,緯圈174與緯圈170之間之距離可忽略。如圖4中所展示,距離已經減小使得緯圈174及緯圈170之環圈鄰近彼此或與彼此接觸。
特定言之參考圖4,編織結構100可呈現為相對於三個緯圈而僅具有兩個緯圈之一編織結構。由於以一實質上筆直線拉動接合線140,故接合線140之可見性可被減小。此外,在接合線140經受一拉力之前,緯圈174之環圈可呈現為處於與緯圈172之環圈相同之位置處。即,緯圈174之環圈可呈現為與緯圈170之環圈直接交織且串套。 雖然緯圈174之環圈可不與緯圈170之環圈直接交織,但緯圈174之環圈之各者之頭部可被定位成與緯圈172之環圈之頭部實質上具相同間隔。因而,其呈好像緯圈174之環圈與緯圈170之環圈串套。藉由拉動緯圈174朝向緯圈170(或反之亦然),形成緯圈174與緯圈170之間之一明顯無縫連接。
參考圖5,接合線140已經拉緊使得接合線140呈現為一筆直或未彎曲線。隨著接合線140持續被拉動或拉緊,緯圈170內之環圈與緯圈174內之環圈可重疊。在某些實施例中,環圈160、環圈161及環圈162之下部可延伸在環圈166、環圈167及環圈168之一部分上方。在此構形中,拉力200已拉動接合線140,使得環圈163、環圈164及環圈165不再可見。接合線140之環圈之腿部及頭部已經減少使得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40之環圈可不再存在。即,環圈之腿部及環圈之頭部可被定位在相同平面中,使得環圈之頭部與環圈之腳部之間之距離難識別或可忽略。藉由將接合線140拉緊至一基本上線性定向,緯圈170之環圈及緯圈174之環圈可比以先前構形更緊密或牢固地連接。此外,在此構形中,接合線140可被緯圈170及緯圈174之不同部分遮蔽不見。此類型之連接可用於如在【實施方式】中論述之其他構形中。
此外,藉由使用一接合線,編織結構之小部分可重疊,其相比於其他構形可減小蓬鬆度。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織結構可被接合或鄰接,而無編織元件之一重疊。此構形可進一步減小接縫區域中之蓬鬆度,其在用於一鞋類物件中時可增加舒適度。
參考圖6,描繪一編織結構之一構形。編織結構500包含緯圈502、緯圈504及緯圈506。以關於圖1至圖5之編織結構100之一類似方式,在末端處,緯圈502及緯圈506可被固定,而緯圈504可未被固定。在某些實施例中,緯圈504之兩個末端皆可未被固定。然而,在圖6中描繪之實施例中,末端542可被固定而末端544可未被固定。如 展示,緯圈502之環圈與緯圈506之環圈之間之距離530大於圖1之距離130。編織結構500證實一接合線可橫跨一大距離。此配置可允許其他緯圈及編織結構經定位遠離彼此。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編織結構之不同部分可能夠與彼此半獨立地移動。例如,可能夠朝向緯圈506移動緯圈502,而不影響緯圈506。歸因於緯圈504內之環圈之長度,緯圈502可能夠被移動,此係因為鬆弛可能存在。應辨識,在某一時刻緯圈502之移動可影響緯圈506。例如,藉由將一緯圈從一側移動至另一側,緯圈之間之環圈之鬆弛可減小並拉動緯圈506或緯圈502。緯圈502與緯圈506之間之距離可影響任一緯圈可能夠移動而不影響其他緯圈之位置之距離。例如,緯圈502與緯圈506之間之距離越小,每一緯圈可移動地越少,而不影響其他緯圈。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移動一編織結構之不同部分之能力可允許以各種定向定位編織結構之不同部分。例如,編織結構之某些部分可相對於該編織結構之其他部分定位成一四十五度角。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織結構之不同部分可被定位在不同高度處。此可允許一編織組件或編織結構之不同部分被加工或印上,而不妨礙編織結構之另一部分。如在圖1至圖5中,接合線540可經受一拉力且形成類似於圖5中所展示編織結構100之一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一接合線以便沿著緯圈方向使緯圈之環圈更靠在一起。此配置係與圖1至圖6中展示之實施例形成對比,該等實施例大體上描繪沿著經圈方向使緯圈更靠在一起之一接合線。圖7描繪兩個編織結構:藉由一距離630分離之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可具有單一編織構造。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可為分開編織結構。編織結構600包含兩個固定緯圈:緯圈604及緯圈606。類似地,編織結構602包含兩個固定緯圈:緯圈608及緯圈610。接合線640可延 伸在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640可與來自緯圈608之一環圈以及來自緯圈604之一環圈相互作用。此外,接合線640可沿著緯圈610與緯圈606之間之緯圈方向對準。如展示,接合線640形成經定位鄰近緯圈610之環圈620之一環圈622。此外,環圈626經定位鄰近緯圈606之環圈616。相應地,接合線640可呈現為具有緯圈610與緯圈606兩者之一連續緯圈。
如同接合線140,接合線640可在至少一個末端上未固定。例如,末端642被固定而末端644保持未被固定。隨著接合線640之末端644經受一拉力700(見圖8),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可朝彼此移動。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之間之距離730可小於距離630。隨著接合線640持續被拉緊,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之間之間隔可減小,直至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可接觸彼此或鄰接彼此為止。在此構形中,緯圈608及緯圈604可呈現為由一條連續繩形成。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640可呈現為一筆直線且可被編織結構之各者內之其他環圈遮蔽。
由於在接合線640經受一力之前可藉由一間隔分離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故可相對於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採取或執行不同動作或程序。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結構600可經受一染色或列印程序,而編織結構602經受一加工程序。此外,程序之各者可在編織結構600與編織結構602處於扁平定向時完成。此構形相比於運用處於一三維定向之編織結構所採取之動作而可允許更方便執行動作以及完成程序方面之一更高效率。
參考圖9及圖10,展示使用一接合線之編織結構之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之緯圈經定向基本上平行於彼此;然而,藉由距離804分離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編織結構800可包含固定之緯圈801,同時編織結構802包含固定之緯圈 803。緯圈801包含環圈810、環圈820及環圈830。緯圈803可包含環圈812、環圈822及環圈832。
如同先前實施例,在圖9及圖10中展示之實施例中,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可具有單一編織構造。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一單一紗線來形成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可不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即,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可由分開編織構造形成。
在圖9之構形中,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可經受包含染色、加工、列印或其他程序之各種程序。每一編織結構可能夠獨立於彼此地經受一程序。此外,每一程序可在每一編織結構處於一扁平二維定向時起始。當一編織結構處於一扁平定向時致力於該編織結構可提供超過當一編織結構處於一三維定向時致力於該編織結構之益處。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840可延伸在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之間。接合線840可與來自一第一緯圈之一環圈及來自一第二緯圈之一環圈相互作用。例如,接合線840與緯圈801之環圈830相互作用且接合線840與緯圈803之環圈832相互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840之至少一個末端可未被固定。在其他實施例中,接合線840之兩個末端皆保持未被固定。如展示,末端854可被固定而末端852可未被固定。
參考圖10,接合線840之末端852經受力900。隨著接合線840被拉動,編織結構800與編織結構802之間之間隔減小。此外,編織結構800可隨著接合線840之環圈842與接合線840之環圈844對準而開始旋轉。如圖10中所展示,環圈844與環圈842經定位實質上鄰近彼此。此外,緯圈801經定位鄰近緯圈803,然而,緯圈801可不再平行於緯圈803。歸因於環圈842在緯圈801內之交互作用之位置(在環圈830處),以及環圈844在緯圈803內之位置(在環圈832處),隨著接合線840被拉 緊,緯圈801可旋轉。如在另一實施例中,若環圈842與環圈810相互作用,則緯圈801可不旋轉,而代之環圈810可經定位鄰近環圈832。此外,在此一實施例中,緯圈801可經定位鄰近且平行於緯圈803。此一構形將類似於圖7及圖8中描繪之編織結構。藉由將接合線840之環圈定位在編織結構中之特定位置處,可達成每一編織結構之一特定旋轉。同樣地,可藉由將一接合線特別地定位在一編織結構內之特定區域中而構形各種形狀、圖案及緯圈位置。
參考圖11及圖12,描繪使用一接合線之編織結構之另一實施例。編織結構1000與編織結構1002經定向遠離彼此且藉由一距離1080分離。即,編織結構1000與編織結構1002實質上係彼此沿著平行於緯圈1001與緯圈1003蔓延之一分界線之鏡像。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結構1000與編織結構1002可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
編織結構1000包含緯圈1001,其包含環圈1010、環圈1020及環圈1030。編織結構1002包含緯圈1003,其包含環圈1012、環圈1022及環圈1032。可以如相對於先前實施例所論述之一類似方式固定每一緯圈。如展示,接合線1040延伸在緯圈1001與緯圈1003之間。環圈1042與緯圈1001之環圈1010相互作用,且環圈1046與緯圈1001之環圈1030相互作用。此外,環圈1044與緯圈1003之環圈1022相互作用。因此,接合線1040之環圈在不同方向上延伸。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040之至少一個末端可未被固定。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040之兩個末端皆可未被固定。如圖11及圖12中所展示,末端1050被固定而末端1052保持未被固定。
參考圖12,拉力1100可作用在末端1052上,從而引起接合線1040將編織結構1000與編織結構1002拉在一起。編織結構1000與編織結構1002之間之距離可減小,使得編織結構1000與編織結構1002可呈現為與彼此直接交織。以類似於圖1至圖5中展示之實施例之方式,接合線 1040可實質上變直,使得接合線1040在拉緊時可實質上遮蔽不見。接合線1040內之環圈之腿部平移穿過緯圈1001與緯圈1003之環圈。接合線1040之環圈之腿部及頭部之長度可朝末端1052轉移,從而允許末端1052延伸遠離編織結構1000與編織結構1002。此一構形可允許處於不同定向之編織結構輕鬆接合在一起。此外,圖11及圖12之構形可允許每一編織結構實質上獨立於其他編織結構而被加工、染色、印上或經受其他程序。
在先前論述之實施例之各者中,應辨識可使用不同編織結構。例如,每一編織結構無需使用一平紋毛線編織結構。此外,每一接合線可將一個編織結構之特定環圈接合至一分開編織結構之其他環圈。例如,一編織結構之某些環圈可不與一接合線串套。例如,環圈1020並不與接合線1040串套。在其他實施例中,一編織結構之各種環圈亦可不與一接合線相互作用。
在先前論述之實施例之各者中,編織結構可在接合線已經受一力之後固定。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之自由末端可在所要數量之拉力已被施用之後縫合、編織、接合、釘住或以其他方式固定。此可將編織結構鎖定在適當位置,使得接合線可抵抗一力以將編織結構與彼此分離。
參考圖13至圖17,描繪使用一接合線之一編織組件。如描繪,以一基本上矩形形狀形成編織組件1200。編織組件1200包含一第一側1201及實質上垂直於第一側1201之一第二側1202。此外,編織組件1200包含一第三側1203,其實質上垂直於第二側1202以及平行於第一側1201。此外,編織組件1200包含一第四側1204,其實質上平行於第二側1202且實質上垂直於第一側1201及第三側1203。因而,編織組件1200基本上係矩形。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各種不同形狀。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接合線可經預定位以以一預定方式與編織 組件1200相互作用。如展示,接合線1240可經預定位以便以一預定方式與編織組件1200內之特定環圈相互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240可被定位在一編織機器上。即,在某些實施例中,一編織機器可經程式化使得接合線1240在編織程序期間與編織組件1200自動相互作用。在其他實施例中,接合線1240可隨著形成一編織組件而被放置在一編織機器上。例如,接合線1240可被定位在一編織機器中之特定針內。接著,接合線1240可隨著在一針床上形成編織組件1200而與編織組件1200相互作用。
接合線1240可經配置以以一預定方式與編織組件1200內之特定環圈及特定點相互作用。如展示,環圈1211可經配置以在點A處與一環圈1210相互作用。環圈1213可經配置以在點A'處與一環圈1212相互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環圈1210與環圈1212可被定位在實質上距第三側1203相同之距離上。即,環圈1210與環圈1212可經定位直接橫跨編織組件1200。環圈1221可經定向以在點B處與環圈1220相互作用。環圈1223可經定向以在點B'處與環圈1222相互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環圈1220與環圈1222可被定位在實質上距第三側1203相同之距離上。環圈1231可經定向以在點C處與環圈1230相互作用。環圈1233可經定向以在點C'處與環圈1232相互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環圈1230與環圈1232可被定位在實質上距第三側1203相同之距離上。環圈1251可經定向以在點D處與環圈1250相互作用。環圈1253可經定向以在點D'處與環圈1252相互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環圈1250與環圈1252可被定位在實質上距第三側1203相同之距離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各種方式配置連接點。在某些實施例中,點可不經定位直接橫跨一編織組件。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點可經定位與彼此成對角。此外,接合線1240之環圈可與不同環圈相互作用。例如,環圈1213可與環圈1222相互作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240可經構形作為一編織結構。在諸如圖13中展示之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240可使用浮動環圈以從一個環圈延伸至另一環圈。例如,一浮動環圈可被用在環圈1211與環圈1213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一輔助元件,以便將接合線1240保持在一特定定向上並形成一輔助編織組件。可使用一輔助元件,以便維持接合線1240之形狀,使得接合線1240之部分並不與彼此纏結。可在拉緊接合線1240之前或期間移除輔助元件。本文中所描述實施例可利用在Podhajny、2014年8月28日出版之美國出版物第2014/0237861號、標題為「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Vertically Inlaid Tensile Element」中描述之裝置、結構或方法,該案之全部內容據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在Podhajny中,在製造一編織組件期間使用一輔助元件。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特別地定位接合線1240之環圈。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240之環圈可經配置使得一鄰近環圈可經放置橫跨一編織組件。例如,環圈1211可與編織組件1200之環圈1210相互作用且環圈1213可與編織組件1200之環圈1212相互作用。如先前所論述,環圈1210與環圈1212可近似定位在彼此對面。此外,接合線1240可從環圈1211直接延伸至環圈1213。即,在環圈1211與環圈1213之間可能不存在經構形以與編織組件1200相互作用之其他環圈。在此意義上,當接合線1240被拉緊時,環圈1211與環圈1213可經定位彼此相鄰。
參考圖14,展示接合線1240之環圈之各者在先前論述之預定點處與編織組件1200中之環圈相互作用。雖然展示接合線1240延伸在編織組件1200下方及周圍,但應辨識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240可延伸橫跨編織組件1200。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使接合線1240之環圈與編織組件1200之環圈串套之後,接合線1240之一末端可被固定。在其他實施例中,接合 線1240之兩個末端皆可未被固定。在其他實施例中,末端1272可未被固定而末端1270保持固定。
在如圖14中展示之構形中,第二側1202與第四側1204可藉由接合線1240而實際上連接至彼此。雖然鬆散地連接,但接合線1240之環圈與第二側1202及第四側1204上之環圈串套。此外,在此構形中,可執行加工、染色或其他程序。編織組件1200及接合線1240當處於一二維定向時亦可能夠被移動至針對額外程序之不同位置。
參考圖15,描繪編織組件1200之一等距視圖。在此圖式中,接合線1240之末端1272經受一拉力1400。隨著接合線1240經受拉力1400,編織組件1200可開始彎曲。拉力可透過接合線轉移並引起接合線1240之環圈朝向彼此移動。隨著接合線1240持續被拉動,接合線1240之環圈經拉動更靠近彼此,且因此編織組件1200之點處之接合線1240和與其串套之對應環圈亦經拉動更靠近彼此。如圖15中所展示,將編織組件1200從一扁平、基本上二維結構改變為具有一半圓筒形狀之一三維結構。
參考圖16,末端1272持續經歷一拉力。拉力1400拉動接合線1240穿過編織組件1200之環圈。此動作延伸末端1272遠離編織組件1200,且隨著亦使接合線1240之環圈更靠在一起而使編織組件1200之預定點更靠在一起。編織組件1200被轉換成類似於一圓筒之一形狀。以一實質上圓形方式彎曲第一側1201與第三側1203,而第二側1202與第四側1204保持實質上線性及平行。
參考圖17,接合線1240已經拉動使得第二側1202與第四側1204經定位鄰近彼此且鄰接彼此。在此構形中,環圈1210可經定位鄰近環圈1212;環圈1220可經定位鄰近環圈1222;環圈1230可經定位鄰近環圈1232;且環圈1250可經定位鄰近環圈1252。此外,環圈1211與環圈1213可以如圖1至圖12中描繪之一類似方式經定位鄰近彼此。此外, 環圈1221與環圈1223可經定位鄰近彼此。環圈1231與環圈1233可經定位鄰近彼此。環圈1251與環圈1253可經定位鄰近彼此。
在某些實施例中,來自一編織組件之任一側之對應點可鄰接彼此。如展示,點A鄰接點A',點B鄰接點B',點C鄰接點C',且點D鄰接點D'。在其他實施例中,環圈之交互作用可經改變使得不同點鄰接彼此。例如,藉由重新配置接合線1240與編織組件1200之不同環圈之交互作用,點A可鄰接點C'。此配置可允許一完成編織組件之不同形狀及圖案,同時允許編織組件以一預定方式附接在一二維構形中。
如圖1至圖12中所描繪,隨著接合線1240被拉緊,接合線1240之環圈可變平或減小,使得接合線1240可呈筆直或線性。即,接合線1240可呈好像接合線1240並不包含環圈。此外,如先前所論述,在某些實施例中,隨著接合線1240最後被拉緊,接合線1240可被編織組件1200之環圈遮蔽不見。因此,在接合線1240被完全拉緊之後,編織組件1200可獲得一無縫圓筒之形狀。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1240之自由末端可在完全拉緊之後固定。可藉由編織、縫合、膠合、熱塑性熔融或其他技術固定自由末端。藉由固定接合線1240之自由末端,可牢固地定位第二側1202與第四側1204。即,接合線1240可限制第二側1202與第四側1204被拉離彼此或與彼此分離。
圖13至圖17描繪使用一接合線之一項實施例,該接合線有利於將一二維編織組件轉換成一三維編織組件。此外,接合線可經預定位以以一二維定向連接一編織組件之預定區域。由於第二側1202與第四側1204當處於一二維狀態時可實際上藉由接合線1240連接,故並不需要額外編織、線縫或縫合以便形成一三維結構。實情係,接合線1240僅被拉動以便形成一三維編織組件。由於以一預定方式預構形並附接編織組件1200之側,故當編織組件1200之側實際上已附接至彼此時可 執行加工。此配置可增加編織組件之構造及加工之效率。例如,當編織組件1200處於一二維構形時可形成延伸橫跨第二側1202與第四側1204之接面之一列印圖案。由於側經預構形以於預定所要位置處接合,故該等側可以一扁平定向印上並形成列印材料之一三維表示。此配置允許列印材料被更精確或容易地放置在編織組件1200上,此係因為編織組件1200可相對於一三維定向而處於一二維定向。
此外,可藉由改變預定連接點之位置而形成各種形狀及定向。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側1202上之連接點可經定位更靠近沿著第二側1202之中心部分。隨著第四側1204藉由拉緊一接合線而連接至第二側1202,第四側1204可彎曲或起褶。此係因為沿著第四側1204之點比沿著第二側1202之點經定位更遠離彼此。由於距離之差異,故沿著第四側1204之點可被迫佔據一較小距離,且因此隨點之各者沿著第二側1202之一點連接而束在一起。藉由預構形一接合線而以一預定方式與特定環圈相互作用,可形成沿著一編織組件之側之各者之一一致且精確接面。此外,使用此一預構形配置相比於其他技術可需要較少工作。
參考圖18至圖25,描繪使用一接合線形成一鞋類物件之一部分。如展示,在一編織機器上形成一編織組件之部分。
雖然可藉由手執行編織,但通常藉由編織機器執行編織組件之商業製造。在圖18至圖25中描繪能夠產生一編織組件(包含本文中所描述編織組件之實施例之任意者)之一編織機器之一實例。此外,本文中之實施例可利用在Podhajny、2014年8月28日出版之美國出版物第2014/0237861號、標題為「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Vertically Inlaid Tensile Element」中描述之裝置或結構之任意者,該案之全部內容據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在Podhajny中,描述編織機器及技術,其可用來形成如在此【實施方式】中論述之一編織組 件。
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機器1764可包含兩個針床。在某些實施例中,針床可成角,藉此形成一v型床。每一針床含有放置在一共同平面上之複數個單個針。一導軌延伸在針床之交叉點上方且平行於交叉點。該導軌可提供用於供給器之附接點。供給器可將紗線供應至針以便使針操縱紗線。歸因於車架之動作,供給器可沿著導軌及針床移動,藉此將紗線供應至針。接著,針可延伸及縮回,藉此形成一編織結構。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提供一第二導軌,其可將紗線之一第二供應供給至針。在此等實施例中,一第一紗線可與一第二紗線相互作用。
參考圖18,使用一第一紗線1760形成一編織組件之一鞋舌部分。一第一組針可用來形成鞋舌部分1700。第一供給器1762將第一紗線1760傳遞至一針床。第一組針可與第一紗線1760相互作用,藉此形成鞋舌部分1700。鞋舌部分1700可沿著邊緣1702固定至針。即,鞋舌部分1700之一部分可不從第一組針解開。
如貫穿【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論述之編織方向係指形成一緯圈或環圈列之串套紗線或繩之定向,該等環圈藉由一編織程序接合至連續緯圈。可相對於在編織程序期間形成之編織材料之方向而大體上定義編織方向。例如,在一扁平編織程序期間,將串套紗線之連續緯圈接合在一起以由藉由沿著一大體上水平方向編織一緯圈或列操縱一紗線形成一編織元件,從而沿著一大體上垂直方向增加編織組件之尺寸。緯圈方向可用來指代一編織組件內之緯圈相比於一編織組件內之緯圈之一基本定向的定向。例如,一緯圈之基本定向可為水平或零度。某些緯圈可相對於基本定向定向成一四十五度角。其他緯圈可相對於基本定向定向成各種角。可使用座標帶以及其他方法形成定向之改變。如圖18中所展示,鞋舌部分1700之緯圈方向基本上係水平或 平行於第一供給器1762之編織方向。
參考圖19,與鞋舌部分1700分開地形成一接合部分。可使用不同於形成鞋舌部分1700之一導軌以及一供給器來形成接合部分1800。如展示,隨著一第二供給器1862將一第二紗線1860傳遞至一第二組針上而形成接合部分1800。第二紗線1860可為與第一紗線1760分開之一紗線。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紗線1860可由不同於第一紗線1760之一材料形成。例如,在圖19中,編織機器1764藉由使用至少兩股不同紗線形成兩個相異、分開的編織結構。因而,鞋舌部分1700與接合部分1800在製造期間之此刻可不與彼此相互作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可形成為一編織結構。如展示,接合部分1800被描繪為延伸在各種針之間。即,以一實質上線性方式形成接合部分1800。例如,將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之各者定位在編織機器1764之針內。即,如描繪,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在製造期間之此刻並不從針解開。在其他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可形成為併入多個緯圈之一編織結構。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可形成為一三角形編織組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其他形狀形成接合部分1800。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可包含許多環圈。如展示,接合部分1800包含一第一子集及一第二子集。第一子集1870可用來指代環圈1811、環圈1821、環圈1831及環圈1851。第二子集1872可用來指代環圈1813、環圈1823、環圈1833及環圈1853。第一子集1870與第二子集1872可在環圈1853與環圈1851之間鄰接彼此。每一子集之每一環圈從第一子集1870與第二子集1872之鄰接部向外延伸。例如,如展示,接合部分1800包含定位在環圈1813對面之環圈1811。環圈1811與環圈1813兩者皆經定位最遠離第一子集1870與第二子集1872之接面。以一類似方式,環圈1821被定位在環圈1823對面;環圈1831被定位在 環圈1833對面;且環圈1851被定位在環圈1853對面。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更大數目之環圈可用來形成接合部分1800。
如展示,接合部分1800可在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之各者之間併入浮動環圈。在其他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可併入一輔助元件,其可佔據浮動環圈之間隔或可減小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之間之沉片之長度。輔助元件可用來定向接合線1840,使得接合線1840之部分可不如先前在此【實施方式】中論述般彼此纏結。在其他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之不同構形可使用一輔助元件。
在某些實施例中,鞋舌部分1700之編織可隨著形成接合部分1800而懸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同時形成鞋舌部分1700與接合部分1800。在更多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可在形成其他部分之前形成。
在如圖19中所展示製造期間之此刻,編織機器可包含兩個編織結構:鞋舌部分1700及接合部分1800。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環圈1811、環圈1813、環圈1821、環圈1823、環圈1831、環圈1833、環圈1851及環圈1853)之各者可被定位在一針內。即,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之各者可不從針解開。此外,鞋舌部分1700沿著邊緣1702之環圈亦可被定位在針內。然而,沿著邊緣1702之環圈可被定位在不同於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之針內。
參考圖20,編織一鞋面部分及一下部之部分。如展示,從鞋舌部分1700連續編織鞋面部分1900。即,在某些實施例中,鞋面部分1900與鞋舌部分1700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雖然在圖20中描繪邊緣1702,但邊緣1702可能不可見,而為了便利及參考而被標記。此外,可同樣編織下部1950之一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下部1950與鞋面部分1900可具有單一編織構造。下部1950與鞋面部分1900之緯圈方向可基本上平行於鞋舌部分1700之緯圈方向。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沿著一區域1910連接下部1950與鞋面部分1900。區域1910並非意在標定一特 定精確區域,而區域1910旨在表示橋接鞋面部分1900及具有單一編織構造之下部1950之一區域。
隨著鞋面部分1900被編織,固持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之針可與用來形成鞋面部分1900之第一紗線1760相互作用。因而,接合線1840可與用來形成鞋面部分1900之第一紗線1760相互作用且串套。第一子集1870之環圈可沿著側1902與鞋面部分1900之環圈相互作用。如展示,環圈1811可在一點A處與鞋面部分1900之環圈1810相互作用,環圈1821與鞋面部分1900之環圈1820相互作用,環圈1831與鞋面部分1900之環圈1830相互作用,且環圈1851在點B處與鞋面部分1900之環圈1850相互作用。在此構形中,在接合線1840與鞋面部分1900內之環圈之間之實際接面可呈如在圖1至圖12中描繪般。即,接合線1840可與鞋面部分1900之一固定緯圈或固定環圈串套。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可被定位在編織機器1764之針上之預定位置處。即,接合線1840可被固持在編織機器1764之針上,使得隨著鞋面部分1900形成,鞋面部分1900之特定環圈可與接合部分1800之特定環圈相互作用。編織機器1764可經程式化以便在側1902與第一子集1870之間形成接面。即,可在編織程序期間自動形成接面。隨著第一供給器形成鞋面部分1900,該供給器沿著一針床來回移動。供給器可移動至包含接合部分1800之一側。隨著供給器延伸至接合部分1800之針孔環圈,第一繩1760與接合部分1800可相互作用且串套。如描繪,鞋面部分1900可與一鞋類物件之一前足區域相關聯。此外,鞋面部分1900可與一鞋類物件之腳趾及趾骨相關聯。此外,下部1950可與一腳部之下側相關聯。即,當完成時,下部1950可經定位鄰近一腳部在一完成鞋類物件中之下側。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形成一鞋類物件之各種部分以及其他編織物件。
如圖20中所展示,接合部分1800之第一子集1870之環圈可沿著 側1902與鞋面部分1900串套。環圈1813、環圈1823、環圈1833及環圈1853可留在其等各自針內。隨著針解開由接合線1840之第二紗線1860形成之環圈1811、環圈1821、環圈1831及環圈1851,該等針可與第一紗線1760相互作用且進一步形成鞋面部分1900之額外部分以及下部1950之一部分。環圈1811可與環圈1810串套,環圈1821可與環圈1820串套,環圈1831可與環圈1830串套,且環圈1851可與環圈1850串套。現在,接合部分1800之第一子集1870可與鞋面部分1900之環圈交織。
參考圖21,沿著接合部分1800之第二子集1872之未附接環圈可被對準並附接且在特定及預定位置處與沿著下部1950之側1952之環圈串套。編織機器1764之第一供給器1762沿著導軌來回移動,編織組件之環圈最終可與固持接合線1840之第二子集1872之環圈的針對準。隨著第一供給器1762傳至固持接合線1840之環圈之針,該等針延伸以接納用來形成下部1950之第一紗線1760。隨著針延伸,接合線1840之第二子集1872之環圈被解開且與沿著下部1950之側1952之環圈串套。在此狀態下,接合線1840之環圈與沿著鞋面部分1900之側1902之環圈串套以及與沿著下部1950之側1952之環圈串套。
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部分1800可被定位在編織機器1764之針內之預定位置處。即,可將接合線1840放置在編織機器1764之針內,使得隨著下部1950形成,下部1950之特定環圈可與接合部分1800之特定環圈相互作用。編織機器1764可經程式化以便在側1952與第二子集1872之間形成接面。即,可在編織程序期間自動形成接面。因此,實際上可以一自動化方式連接編織組件2000之不同區域。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改變接合部分1800內之線之角度。隨著接合線1840之第二子集1872與下部1950之側1952串套,第二子集1872之環圈可與來自下部1950之不同緯圈之環圈相互作用。藉由與下部1950之不同緯圈相互作用,第二子集1872可經定位相對於下部1950內之緯 圈成一角度。此外,依此定向,第二子集1872可經定向相對於第一子集1870成一角度。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子集1872之環圈可與下部1950相互作用且串套。環圈1853可在下部1950之點B'處與環圈1852相互作用;環圈1833可與下部1950之環圈1832相互作用;環圈1823可與下部1950之環圈1822相互作用,且環圈1813可在下部1950之點A'處與環圈1812相互作用。此等環圈之間之交互作用可類似於先前論述之編織組件與接合線1840或如相對於圖1至圖12所論述之接合線之其他實施例之間的交互作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之整體可被完成並從編織機器1764移除。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可包括下部1950及鞋面部分1900。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其他部分以形成一編織組件。
如圖21中所展示,編織組件2000包含下部1950、鞋面部分1900及鞋舌部分1700。一旦從編織機器1764移除,編織組件2000即可呈現為圖21中出現之編織組件2000。即,編織組件2000可為實質上二維的,其中接合線1840延伸在編織組件2000之各種環圈之間。此外,可藉由接合線1840而將鞋面部分1900附接至下部1950。
在此二維或扁平構形中,當編織組件2000處於一二維定向時可執行編織組件2000之加工及染色。此配置可在編織組件2000處於一三維狀態時為經由執行加工及染色之輕鬆組裝提供必要條件。此外,由於接合線1840之位置可經預程式化以在特定預定位置處連接,故連接編織組件2000之部分所需之工作量可比在連接一編織組件之部分以便形成一三維物件之其他方法中更少。
參考圖22至圖24,從編織機器移除編織組件2000。如展示,接合線1840可在接合線1840之末端2102處經受一拉力2100。隨著末端2102被拉緊,鞋面部分1900之側1902可經拉動朝向下部1950之側 1952。由於鞋面部分1900及下部1950可被限制在相同二維平面中旋轉,故歸因於區域1910處之連接,兩個部分皆可旋轉至一不同平面中,且藉此形成一三維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一編織組件之部分可歸因於編織組件或若干組件之特定佈局與幾何而在拉緊之後形成一二維物件。
隨著末端2102被連續拉動或拉緊,側1902與側1952最終可鄰接彼此。鄰接部可呈如相對於圖1至圖12論述般。即,接合線1840可呈現為穿過編織組件2000之緯圈之一筆直線。此外,接合線1840可被鞋面1950與下部1952之環圈遮蔽不可見。此外,鞋面1950與下部1952之緯圈可呈好像各自與另一者直接串套並交織。在此意義上,可形成側1902與側1952之間之一無縫鄰接部。
如展示,接合部分1800可經特別定位以便將側1902之特定點接合至側1952之點。例如,接合部分1800可經配置使得側1952之環圈1852可與側1902之環圈1850對準。如展示,環圈1851經定位鄰近側1902之環圈1850,使得隨著鞋面1950被編織,環圈1850可在點B處與環圈1851串套。類似地,環圈1853經定位使得隨著下部1950形成,環圈1853可在點B'處與一環圈1852相互作用。在此特定實施例中,隨著接合線1840被拉緊,環圈1853與環圈1851將朝向彼此移動。由於環圈1853直接連接至環圈1851(即,連接線1840延伸在環圈1853與環圈1851之間),故當接合線1840被拉緊時環圈1853將朝向1851移動。因此,可結合編織部分定位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以便達成特定連接點。藉由移動接合部分1800之環圈之位置,可形成不同連接點與形狀。
參考圖26至圖28,描繪使用一接合線之一編織組件之一替代實施例。在某些實施例中,多個接合線可用來將一編織組件之多個區域或部分接合在一起。
如展示,編織組件2500使用多個接合線。編織組件2500可由單一編織構造形成。編織組件2500可包含各種部分。在描繪之實施例中,編織組件2500包含一下部2502、一外側後部2504、一外側前部2506、一內側後部2514、一內側前部2512、一腳跟部分2508及一鞋面部分2510。每一部分可藉由一接合線附接至一鄰近部分。如展示,鞋面部分2510之側2530可藉由接合線2501附接至外側前部2506之側2526。外側前部2506之側2546可藉由接合線2503附接至外側後部2504之側2544。外側後部2504之側2524可藉由接合線2505附接至腳跟部分2508之側2528。腳跟部分2508之側2548可藉由接合線2507附接至內側後部2514之側2554。內側後部2514之側2534可藉由接合線2509接合至內側前部2512之側2532。內側前部2512之側2552可藉由接合線2511附接至鞋面部分2510之側2550。
如相對於先前實施例所論述,接合線可包含未固定之至少一個末端。即,至少一個末端可被拉緊或拉動且迫使其餘接合線穿過環圈,接合線與該等環圈纏繞(諸如在圖1至圖12中所描繪)。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接合線與編織組件可形成在一編織機器上,使得接合線可在預定位置處與編織組件2500之環圈纏繞並相互作用。藉由當編織組件2500仍在編織機器上時將編織組件2500之不同部分附接至彼此,在編織組件從編織機器移除之後之附接部分之額外步驟並非必需。
此外,在一鬆散連接狀態下,如圖26中所展示,編織組件2500可在處於一二維定向時經受加工及染色。此可允許一鞋類物件之輕鬆客製化。
參考圖27,描繪處於一部分整合狀態之編織組件2500之一等距視圖。接合線2501、接合線2503、接合線2505、接合線2507、接合線2509與接合線2511之至少一個末端經受一力。在某些實施例中,每一 末端可同時經受一力。在其他實施例中,每一末端可在不同時刻經受一力。隨著接合線之各者經受一力,接合線與其串套之側之各者可開始朝向彼此移動(如在圖27中所見)。歸因於編織組件2500之部分之形狀及相對間距,部分可延伸或折叠脫離一扁平二維形狀並成為一三維形狀。
參考圖28,接合線經拉緊使得側之各者鄰接另一者。例如,側2548鄰接側2554,藉此在腳跟部分2508與內側後部2514之間形成一無縫連接。隨著每一接合線被拉緊,編織組件2500可形成一鞋類物件之形狀。在某些實施例中,鞋類物件可進一步包含一鞋底結構2710。在某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2710可在接合線被拉緊之前粘附至下部2502。在此等實施例中,可藉由任何已知方法粘附鞋底結構2710。藉由在編織組件2500處於一二維狀態時將鞋底結構2710固定至下部2502、將鞋底結構2710定位且附接至下部2502,將鞋底結構2710附接至下部2502所需之工作量可比需要鞋底結構2710附接至一三維編織組件之方法更小。
雖然已描述各種實施例,但描述旨在為例示性而非限制的,且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術者將明白遠多於此處之實施例及實施方案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係可行的。相應地,實施例除根據附接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外並不受限。再者,可在附接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作出各種修改及改變。如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任意者」在涉及先前申請專利範圍時旨在意指(i)任一請求項或(ii)涉及之兩個或兩個以上請求項之任何組合。
1700‧‧‧鞋舌部分
1702‧‧‧邊緣
1800‧‧‧接合部分
1810‧‧‧環圈
1811‧‧‧環圈
1813‧‧‧環圈
1820‧‧‧環圈
1821‧‧‧環圈
1823‧‧‧環圈
1830‧‧‧環圈
1831‧‧‧環圈
1833‧‧‧環圈
1840‧‧‧接合線
1850‧‧‧環圈
1851‧‧‧環圈
1853‧‧‧環圈
1872‧‧‧第二子集
1900‧‧‧鞋面部分
1902‧‧‧側
1910‧‧‧區域
1950‧‧‧下部

Claims (20)

  1. 一種形成一編織組件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沿著一第一緯圈方向運用一第一線編織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一部分;運用一第二線編織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二部分,該第一線與該第二線相異;該編織組件之該第二部分具有包含複數個環圈之一第一接合子集及包含複數個環圈之一第二接合子集,藉由複數個針固持該複數個環圈;該編織組件之該第一部分具有包含複數個環圈之一第一接合側;使該第一接合子集之該複數個環圈之至少一者與該第一接合側之該複數個環圈之至少一者串套;沿著該第一緯圈方向運用該第一線編織該編織組件之一第三部分,該編織組件之該第三部分包含含有複數個環圈之一第二接合側;使該第二接合子集之該複數個環圈之至少一者與該第二接合側之該複數個環圈之至少一者串套。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接合側與該第二接合側經定位相對於彼此成一角度或經定位平行於彼此。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編織組件經構形以併入至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中;且其中該編織組件包含一基底部分,該基底部分包含一外側及一內側,該第一接合側與該第二接合側延伸遠離該外側。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編織組件經構形以併入 至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中;且其中該編織組件包含一基底部分,該基底部分包含一外側及一內側,該第一接合側與該第二接合側延伸遠離該內側。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接合子集包含一第一環圈,該第二接合子集包含一第二環圈,當定位在該複數個針上時,該第一環圈經定位鄰近該第二環圈。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環圈與鄰近一基底部分之該第一接合側串套,該第二環圈與鄰近該基底部分之該第二接合側串套。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編織組件進一步包括包含一第三邊緣之一第四部分,該第三邊緣並不與該第二部分串套。
  8. 一種組裝將一編織組件併入至一鞋面中之一鞋類物件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包含一第一邊緣及一第二邊緣之一扁平構形形成該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係由固定之緯圈形成;在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之間以一扁平構形編織一接合線,該接合線包含一第一末端及一第二末端,該第一末端與該第二末端之至少一者未被固定,該接合線與該第一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串套且該接合線與該第二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串套;拉緊該接合線之該第一末端與該第二末端之至少一者,使得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朝向彼此延伸;且將該編織組件併入至該鞋類物件之該鞋面中。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鞋類物件之該鞋面包含一外側及一內 側,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被定位在該外側上。
  10. 如請求項8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鞋類物件之該鞋面包含一外側及一內側,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被定位在該內側上。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拉緊該接合線後,該第一側之至少一個環圈旋即鄰接該第二側之至少一個環圈。
  12. 如請求項8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鞋類物件之該鞋面包含一基底部分、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包含鄰接該第二部分之至少一個環圈之至少一個環圈。
  13. 如請求項8至1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從該基底部分延伸且該第二部分從該基底部分延伸,該第一部分包含與該基底部分呈一固定關係之一區域,該第二部分包含與該基底部分呈一固定關係之一區域。
  14. 如請求項8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該第一邊緣,該第二部分包含該第二邊緣,且其中隨著該接合線被拉緊,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延伸脫離該基底部分定位在其中之一平面。
  15. 如請求項8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分對應於一前足部分且其中該第二部分對應於一中足部分。
  16. 如請求項8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鞋類物件之該鞋面進一步包括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分,該第三部分及該第四部分包含一第三邊緣及一第四邊緣,一第二接合線延伸在該第三邊緣與該第四邊緣之間,其中隨著該第二接合線被拉緊,定位在該第三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鄰接定位在該第四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
  17. 一種組裝將一編織組件併入至一鞋面中之一鞋類物件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以包含一基底部分、一第一外側部分及一第二外側部分之一扁平構形形成該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係由固定之緯圈形成;在該第一外側部分與該第二外側部分之間編織一接合線,該接合線包含一第一末端及一第二末端,該第一末端與該第二末端之至少一者未被固定,該接合線與該第一外側部分之一第一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串套,且該接合線與該第二外側部分之一第二邊緣上之至少一個環圈串套;拉緊該接合線之該第一末端與該第二末端之至少一者,使得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朝向彼此延伸;且將該編織組件併入至該鞋類物件之該鞋面中。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拉緊該接合線之後固定該接合線之該第一末端與該第二末端。
  19. 如請求項17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編織組件進一步包括一腳趾部分及一第一內側部分,一第二接合線延伸在該第一外側部分之一第三邊緣與該腳趾部分之一第四邊緣之間,一第三接合線延伸在該腳趾部分之一第五邊緣與該第一內側部分之一第六邊緣之間。
  20. 如請求項17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接合線與該第三接合線被拉緊,從而形成一鞋類物件之一三維前足部分。
TW105103053A 2015-01-30 2016-01-30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TWI616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09741P 2015-01-30 2015-01-30
US62/109,741 2015-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3943A true TW201633943A (zh) 2016-10-01
TWI616145B TWI616145B (zh) 2018-03-01

Family

ID=553462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3053A TWI616145B (zh) 2015-01-30 2016-01-30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TW107103032A TWI671025B (zh) 2015-01-30 2016-01-30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032A TWI671025B (zh) 2015-01-30 2016-01-30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4591B2 (zh)
EP (2) EP3250736B1 (zh)
CN (1) CN107208333B (zh)
MX (1) MX2017009852A (zh)
TW (2) TWI616145B (zh)
WO (1) WO2016123316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728B (zh) * 2017-06-05 2020-01-1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具舌片之一體成形立體鞋胚及其製造方法
TWI686523B (zh) * 2017-06-05 2020-03-0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TWI688685B (zh) * 2017-06-05 2020-03-2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15910A (zh) * 2014-10-21 2016-05-01 曾聰明 變色織物
US20160324269A1 (en) * 2015-05-08 2016-11-10 Under Armour, Inc. Footwear Including an Adaptable and Adjustable Lacing System
US20170311681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Shoe body-forming pie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842228B2 (en) * 2016-11-22 2020-11-24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oe embryo tailored from tubular fabric and associated shoe embryo
TWI632265B (zh) 2017-03-10 2018-08-1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Method for integrally weaving an extended shoe with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TWI667965B (zh) 2017-03-10 2019-08-1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grally formed shoe blank
EP3629803A1 (en) * 2017-05-31 2020-04-08 NIKE Innovate C.V. Knitted component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CN108978010B (zh) * 2017-06-05 2020-07-07 纮织国际有限公司 具舌片的一体成形立体鞋胚及其制造方法
US10180721B2 (en) * 2017-06-14 2019-01-15 Apple Inc. Fabric-based devices with force sensing
DE102017211251B4 (de) 2017-07-03 2023-05-25 Adidas Ag Aufleisten mit einem Faden
WO2019079554A1 (en) 2017-10-20 2019-04-25 Nike Innovate C.V. FLYING AREAS KNITTED
US11168416B2 (en) 2018-05-02 2021-11-09 Fabdesig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shoe uppers
US11828009B2 (en) 2018-05-16 2023-11-28 Fabdesig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unspooling a material into a textile machine
US11186930B2 (en) 2018-05-17 2021-11-30 Fabdesig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shoe uppers
US11401638B2 (en) 2018-05-22 2022-08-02 Fabdesigns,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 warp structure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TWM637849U (zh) * 2021-03-05 2023-02-21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鞋類製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69021A (en) * 1935-04-12 1937-01-26 Carl F Schuessler Knitted cap
US4373361A (en) * 1981-04-13 1983-02-15 Thorneburg James L Ski sock with integrally knit thickened fabric areas
IT8121560V0 (it) * 1981-04-23 1981-04-23 Nuova Zarine Costruzione Macch Calzatura con tomaia zonalmente ricoperta da materiale sintetico iniettato stabilmente unito alla tela.
US4967494A (en) 1988-01-15 1990-11-06 Cabela's, Inc. Waterproof insulated sock with foot conforming capability
DE19636208A1 (de) 1996-09-05 1998-03-12 Keiper Recaro Gmbh Co Elastisches Mehrlagengestrick
EP0964948B1 (en) 1997-02-07 2004-06-09 B.B. and S Knitting Consultant Knit garment and orientation method
US20030131635A1 (en) 2001-11-09 2003-07-17 Justin Lynch Sock
US6931762B1 (en) 2002-12-18 2005-08-23 Nike, Inc. Footwear with knit up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footwear
US7347011B2 (en) * 2004-03-03 2008-03-25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textile upper
US8065818B2 (en) * 2005-06-20 2011-11-2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with a matrix layer
WO2008136185A1 (ja) 2007-04-27 2008-11-13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US8490299B2 (en) * 2008-12-18 2013-07-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US9295298B2 (en) 2009-10-07 2016-03-29 Nike, Inc. Footwear uppers with knitted tongue elements
US8595878B2 (en) * 2010-08-02 2013-12-03 Nike, Inc. Method of last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8839532B2 (en) * 2011-03-15 2014-09-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CN103596459A (zh) 2011-04-08 2014-02-19 黛沙美瑞卡D/B/A珀尔伊祖米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鞋的无缝鞋帮及其制造方法
US9420845B2 (en) 2011-12-27 2016-08-23 Cheng-Tung Hsiao Shoe upper structure
WO2013126314A2 (en) 2012-02-20 2013-08-29 Nike International Ltd. Footwear uppers with knitted tongue elements
US8448474B1 (en) * 2012-02-20 2013-05-2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tongue
DE102012206062B4 (de) 2012-04-13 2019-09-12 Adidas Ag Schuhoberteil
EP2901873A4 (en) 2012-09-25 2016-06-01 Shima Seiki Mfg SHOE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SHOE
US10182617B2 (en) 2012-11-20 2019-01-22 Nike, Inc. Footwear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collar and throat portions
US9861160B2 (en) 2012-11-30 2018-01-0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US9226540B2 (en) 2013-02-28 2016-01-05 Nike,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vertically inlaid tensile element
DE102013207163B4 (de) * 2013-04-19 2022-09-22 Adidas Ag Schuhoberteil
US20150075031A1 (en) 2013-09-13 2015-03-1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Monofilament Areas
TWM482292U (zh) * 2014-02-20 2014-07-21 xiang-jun Lin 複合式鞋子結構
TWM488930U (en) * 2014-03-25 2014-11-01 yao-quan Wu Improved back frame support devic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728B (zh) * 2017-06-05 2020-01-1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具舌片之一體成形立體鞋胚及其製造方法
TWI686523B (zh) * 2017-06-05 2020-03-0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TWI688685B (zh) * 2017-06-05 2020-03-21 薩摩亞商紘織國際有限公司 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US10683594B2 (en) 2017-06-05 2020-06-16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shoe blank with tongu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154109B2 (en) 2017-06-05 2021-10-26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3D) shoe blank made by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162197B2 (en) 2017-06-05 2021-11-02 Wholeknit International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shoe blank with tongu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4815B1 (en) 2023-10-18
MX2017009852A (es) 2017-11-01
WO2016123316A2 (en) 2016-08-04
CN107208333B (zh) 2020-08-18
TWI616145B (zh) 2018-03-01
US10294591B2 (en) 2019-05-21
CN107208333A (zh) 2017-09-26
EP3250736A2 (en) 2017-12-06
US20160219966A1 (en) 2016-08-04
EP3954815A1 (en) 2022-02-16
EP3250736B1 (en) 2021-12-01
TWI671025B (zh) 2019-09-11
TW201815305A (zh) 2018-05-01
WO2016123316A3 (en)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6145B (zh)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JP7325486B2 (ja) レンチキュラーニット構造を組み込む製品用のニット構成要素およ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JP6921136B2 (ja) 布地構成要素を含む製品
TWI667968B (zh) 編織組件
TWI584749B (zh) 包含具有移位編織結構之鞋面的鞋類物件及編織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42749B (zh) 編織具有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16215B (zh) 設置具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I589744B (zh) 經組態用於編織一編織組件之編織機及用一編織機製造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598053B (zh) 合併有具有單絲區域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I844814B (zh) 編織部件及製造一編織部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