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8009B -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8009B
CN108978009B CN201710412614.4A CN201710412614A CN108978009B CN 108978009 B CN108978009 B CN 108978009B CN 201710412614 A CN201710412614 A CN 201710412614A CN 108978009 B CN108978009 B CN 108978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mp
knitted
heel
shoe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26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78009A (zh
Inventor
李昱霖
窦懿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Zhi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 Zh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Zhi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 Zh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126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8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8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8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78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8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Abstract

一种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为无缝合的一体针织物,立体鞋胚包含鞋面部、前鞋底部、后鞋体部及后跟部。鞋面部由至少一纱线织成;前鞋底部自鞋面部的对折线位置延续织成,前鞋底部通过与鞋面部交织形成的连接线连接鞋面部,且前鞋底部与鞋面部折叠相对而形成袋状;后鞋体部自前鞋底部的后方延续织成;后跟部自后鞋体部的后方中央延续织成,后跟部的两侧分别连接后鞋体部的左后端及右后端以形成立体鞋后部,使得后跟部与后鞋体部之间具有两条接合线。

Description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是关于一种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横编机编织的一体成型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鞋子通常是利用多个鞋片连接成鞋面,并与鞋底接合而成,因此材料耗费较高且制造工序相对较复杂。近年来,针织鞋因其在透气性及舒适度的优异表现,并具有制造成本较低的优势,使得针织鞋发展得非常快速。
针织鞋一般是利用编织机将纱线编织形成鞋胚,再进行加工处理与鞋底接合而成。编织形成的鞋胚态样随着编织机的类型及编织方法而不同。业界常用的横编机,因受限于针床数目及现有的编织方法,通常织出片状织物的二维鞋胚,然后再利用缝制技术将二维鞋胚制成立体形状。因此,使得针织鞋的制作由于缝制作业较为繁杂,造成生产效率不易提升。再者,二维鞋胚通常仅覆盖足面,使得足底缺乏适当保护且与鞋底的接合也相对不易。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其为利用创新织造方法形成的无缝合一体针织物,可免除后续缝制作业,提升生产效率。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包含鞋面部、前鞋底部、后鞋体部及后跟部。鞋面部由至少一纱线织成;前鞋底部自鞋面部的对折线位置所延续织成,前鞋底部是通过与鞋面部交织形成的连接线连接鞋面部,且前鞋底部与鞋面部折叠相对而形成袋状;后鞋体部自前鞋底部的后方延续织成;后跟部自后鞋体部的后方中央延续织成,后跟部的两侧分别连接后鞋体部的左后端及右后端以形成立体鞋后部,使得后跟部与后鞋体部之间具有两条接合线。
于一实施例,连接线自鞋面部的对折线位置朝立体鞋胚外侧逐渐倾斜延伸。
于一实施例,鞋面部实质完全与前鞋底部相对。
于一实施例,所述的立体鞋胚还包含第一鞋面延伸部与第二鞋面延伸部,该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间隔连接于鞋面部的后端两侧,使得鞋面部与第一鞋面延伸部、第二鞋面延伸部合并形成主鞋面部,前鞋底部自鞋面部延续织成,且前鞋底部与主鞋面部局部相对。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立体鞋胚还包含局部可与后跟部连接且延伸出后跟部两侧的延伸带。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立体鞋胚还包含介于后跟部与延伸带之间且相互连接的延伸部。
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横编机编织立体鞋胚的方法,其包含:提供至少一纱线编织成鞋面部,且当编织鞋面部时两侧逐渐减针编织,并于鞋面部的两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于针床而未脱勾;延续鞋面部编织形成前鞋底部,当编织前鞋底部达至两侧的边界时,分别令前鞋底部的边界依序与位于针床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面线圈进行编织,而使前鞋底部及鞋面部折叠相对形成袋状;延续前鞋底部编织形成后鞋体部,且当后鞋体部完成后,于后鞋体部的两侧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跟线圈于该针床而未脱勾;以及延续后鞋体部中央一预定目数编织形成后跟部,且当编织后跟部达至预定目数两侧的边界时,分别令后跟部的边界依序与位于针床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进行编织而形成立体鞋后部。
于一实施例,形成鞋面部的步骤之前还包含:提供至少一纱线编织形成第一鞋面延伸部,当编织第一鞋面延伸部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外侧逐渐减针编织,而内侧逐渐加针编织至鞋面部,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逐渐减针编织侧边界保留有额外的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于针床而未脱勾;提供至少另一纱线编织形成与第一鞋面延伸部相互间隔且对称的第二鞋面延伸部,当编织第二鞋面延伸部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外侧逐渐减针编织,而内侧逐渐加针编织至鞋面部,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逐渐减针编织侧边界保留有另外的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于针床而未脱勾,使得鞋面部与该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合并形成主鞋面部。
于一实施例,后鞋体部是延续前鞋底部的纱线或另以其他纱线所形成,亦或后鞋体部是延续前鞋底部的纱线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
于一实施例,后跟部是延续后鞋体部的纱线或另以其他纱线所形成,亦或后跟部是延续后鞋体部的纱线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方法于立体鞋后部形成后,还包含:编织形成局部可与后跟部连接且延伸出后跟部两侧的延伸带。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方法还包含:延续后跟部编织形成介于后跟部与延伸带之间且相互连接的延伸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立体鞋胚为通过横织机编织的一体无缝合针织物,可免除后续缝制作业,有效简化制造程序。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创新的编织设计,可织成一体无缝合针织物,无需受限于编织机的针床数目,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鞋胚的鞋面部及前鞋底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鞋胚的后鞋体部及后跟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立体鞋胚经定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立体鞋胚的鞋面部及前鞋底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立体鞋胚的后鞋体部及后跟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立体鞋胚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立体鞋胚经定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鞋面部的针织示意图。
图13为接续图12的针织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平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立体鞋胚经定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平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鞋胚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立体鞋胚经定型后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2’、2” 鞋体
1a、2a 鞋口
2b 足踝位置
100、200、200’、200” 立体鞋胚
100a 立体鞋后部
101、201 对折线
102、103、202、203 连接线
104a、104b 接合线
112、212 鞋面部
120、220 前鞋底部
130 后鞋体部
140 后跟部
210 主鞋面部
214a 第一鞋面延伸部
214b 第二鞋面延伸部
150、250 延伸带
260 延伸部
10、20 纱线
11a~17a、11b~17b 待编织鞋面线圈
21a~27a、21b~27b 线圈位置
31a~38a、31b~38b 待编织鞋跟线圈
41a~48a、41b~48b 线圈位置
BB 后针床
FB 前针床
S10-1、S10-2、S11、S12、S13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将说明步骤及结构的细节。众所周知的针织制作方式及详细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
本发明的立体鞋胚为通过横编机编织而成的无缝合一体针织物。举例而言,本发明的立体鞋胚可通过二针床横编机编织而成,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至图4所示,于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立体鞋胚100包含鞋面部112、前鞋底部120、后鞋体部130及后跟部140。鞋面部112较佳由至少一纱线双面编织而成以具有相对二技术正面,亦即鞋面部112朝外侧的外表面及面向前鞋底部120的内表面皆为技术正面,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依据实际应用,鞋面部112可为单面编织而成。于此所述的至少一纱线较佳可由多条不同属性(例如材质、种类、形态、颜色等)的纱线经捻纱后而结合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
前鞋底部120自鞋面部112的对折线101位置所延续织成。前鞋底部120是通过与鞋面部112交织形成的连接线102、103连接鞋面部112,且前鞋底部120与鞋面部112折叠相对而形成袋状。换言之,前鞋底部120自鞋面部112的一侧延续织成,且鞋面部112朝前鞋底部120折叠,而使得鞋面部112与前鞋底部120之间具有虚拟的对折线101。于本实施例中,前鞋底部120与鞋面部112实质完全相对。换言之,前鞋底部120与鞋面部112实质上形状相同且完全重叠接合成袋状。于一实施例,前鞋底部120较佳由鞋面部112的纱线延伸双面编织而成,但不以此为限。依据设计需求,前鞋底部120可由与鞋面部112同属性、同数量的其他纱线双面或单面编织而成。
此外,鞋面部112与前鞋底部120折叠连接成袋状时,前鞋底部120的两外侧通过与鞋面部112交织形成的连接线102、103相互连接。举例而言,前鞋底部120自鞋面部112的前端延续织成,而使得前鞋底部120与鞋面部112的前端形成虚拟的对折线101。连接线102、103自对折线101位置的两侧分别朝后鞋体部130外侧逐渐倾斜延伸。举例而言,连接线102自对折线101位置的左侧向后延伸,以连接鞋面部112与前鞋底部120的左侧外缘,而连接线103自对折线101的右侧向后延伸,以连接鞋面部112与前鞋底部120的右侧外缘,使得鞋面部112与前鞋底部120折叠相对连接成袋状结构。
后鞋体部130连接前鞋底部120,亦即后鞋体部130较佳自前鞋底部120的后方延续织成。于一实施例,后鞋体部130较佳为至少一纱线双面编织而成。后鞋体部130可由延续先前所使用的纱线或另以其他纱线所形成,亦或后鞋体部130可由延续先前所使用的纱线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举例而言,后鞋体部130可由延续鞋面部112的纱线、或前鞋底部120的纱线、或鞋面部112及前鞋底部120的纱线组合所形成。或者是,后鞋体部130可由延续鞋面部112的纱线、或前鞋底部120的纱线、或鞋面部112及前鞋底部120的纱线组合,并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
后跟部140自后鞋体部130的后方中央延伸,且后跟部140的两侧分别连接后鞋体部130的左后端及右后端以形成立体鞋后部100a,使得后跟部140与后鞋体部130之间具有两条接合线104a、104b。后跟部140可由延续先前所使用的纱线或另以其他纱线所形成,亦或后跟部140可由延续先前所使用的纱线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于一实施例,后跟部140较佳为延续后鞋体部130的纱线双面编织而成,或者后跟部140是延续后鞋体部130的纱线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
如图5所示,立体鞋胚100的织造完成后,无须任何缝制作业,而可通过套入鞋楦定型成鞋体1。举例而言,织造立体鞋胚100时,可加入热塑纱线进行针织,以通过热塑纱线的可热固化特性,利用热塑成型法加工使得热塑纱线熔化以均匀地分布在鞋体1,然后硬化以支撑鞋体1的形状,达到鞋体1的定型。热塑纱线的材料包含任何合适的热可固化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尼龙、聚酯、丙烯酸等。在此需注意,立体鞋胚100可通过其他方式定型成鞋体1,不限上述针织时加入热塑纱线热固化的方式。
立体鞋胚100定型成鞋体1后,鞋面部112及前鞋底部120可用以包覆足部的前足部的足面至前足底,而后鞋体部130及鞋跟部140构成的立体鞋后部100a可用以包覆足部的足后部的后足侧至后足底及足后跟。具体而言,鞋面部112的后缘(即立体鞋胚100的编织起始鞋边)及立体鞋后部100a的上缘(亦即后鞋体部130与后跟部140的外缘)共同界定出鞋体1的鞋口1a,以供足部伸入鞋体1所包围的空间。前鞋底部120与鞋面部112两侧之间交织形成的连接线102、103,分别自对折线101位置的两侧向后朝立体鞋胚100a外侧逐渐倾斜延伸至鞋口1a,使得前鞋底部120自前足部的足底延伸包覆于前足部的两足侧。例如,鞋面部112可覆盖于前足部的足面,而前鞋底部120主要覆盖于前足部的足底,且至少部分的前鞋底部120向上延伸包覆于前足部的两足侧。再者,部分的后鞋体部130覆盖于足后部的足底,且部分的后鞋体部130向上延伸自足后部的足底延伸包覆于足后部的两足侧,并向后延伸与后跟部130一同包覆足后跟。由此,由本发明的立体鞋胚100制成的鞋体1可实质包覆足部的足面、足底、足侧及足后跟。
于第一实施例中,虽表示立体鞋胚100的鞋面部112与前鞋底部120实质完全重叠相对,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变化鞋面的设计,而使得立体鞋胚具有不同的外观形态。如图6至图10所示,于第二实施例,立体鞋胚200包含鞋面部212、前鞋底部220、后鞋体部130及后跟部140外,还包含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及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类似于上述实施例,鞋面部212由至少一纱线织成,而前鞋底部220自鞋面部212的虚拟的对折线201位置所延续织成,前鞋底部220是通过与鞋面部212交织形成的连接线202、203连接鞋面部212,且前鞋底部220与鞋面部212折叠相对而形成袋状。后鞋体部130自前鞋底部220的后方延续织成。后跟部140自后鞋体部130的后方中央延续织成,后跟部140的两侧分别连接后鞋体部130的左后端及右后端以形成立体鞋后部100a,使得后跟部130与后鞋体部140之间具有两条接合线104a、104b。于此实施例中,鞋面部212、前鞋底部220、后鞋体部130及后跟部140的细节可参照上述图1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于后着重说明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及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
具体而言,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与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间隔连接于鞋面部212的后端两侧(例如左后侧及右后侧),使得鞋面部212与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合并形成主鞋面部210。于一实施例,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较佳由相同属性、相同数量的两条纱线分别双面编织而成。鞋面部212较佳由第一鞋面延伸部114a或第二鞋面延伸部114b的纱线延续双面编织而成,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鞋面部212可由与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纱线同属性、同数量的其他纱线双面织成。再者,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较佳形状对称(即外观轮廓视觉上实质对称),但不以此为限。
前鞋底部220自鞋面部212相对于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一侧延续织成,且鞋面部212与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朝前鞋底部120折叠,而使得鞋面部212与前鞋底部220之间具有虚拟的对折线201。于本实施例中,前鞋底部220与鞋面部212及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所构成的主鞋面部210局部相对。举例而言,鞋面部212及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重叠罩设于前鞋底部220时,前鞋底部220对应于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之间的部分未被主鞋面部210遮蔽而裸露。于一实施例,前鞋底部220较佳由鞋面部212的纱线延伸双面编织而成,但不以此为限。依据设计需求,前鞋底部220可由与鞋面部212同属性、同数量的其他纱线双面或单面编织而成。
再者,前鞋体部220自鞋面部212的对折线201位置延续织成时,前鞋体部220的两侧分别与鞋面部212及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两侧交织形成连接线202、203。于此实施例,连接线202自对折线201位置的左侧向后延伸,以连接鞋面部212与前鞋体部220前段的左外缘,并延伸连接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与前鞋体部220后段的左外缘,而连接线203自对折线201位置的右侧向后延伸,以连接鞋面部212与前鞋体部220前段的右外缘,并延伸连接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与前鞋体部220后段的右外缘,使得主鞋面部210与前鞋底部220相对连接成袋状结构。
在此需注意,图10中立体鞋胚200的厚度为刻意以加厚方式呈现以利于说明,但实际应用中立体鞋胚200的厚度依据纱线的选用、编织密度而异。
如图11所示,立体鞋胚200的织造完成后,无需任何缝制作业,而可通过套入鞋楦定型成鞋体2。主鞋面部210及前鞋底部220可用以包覆足部的前足部的足面至前足底,而后鞋体部130及鞋跟部140构成的立体鞋后部100a可用以包覆足部的足后部的后足侧至后足底及足后跟。具体而言,鞋面部212与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内缘及立体鞋后部100a的上缘(亦即后鞋体部130与后跟部140的外缘)共同界定出鞋体2的鞋口2a,以供足部伸入鞋体2所包围的空间。连接线202、203分别自对折线201位置的两侧向后朝立体鞋胚100a外侧逐渐倾斜延伸至鞋口2a,使得前鞋底部220自前足部的足底延伸包覆于前足部的两足侧。例如,鞋面部212与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可覆盖于前足部的足面前端,而前鞋底部220覆盖于前足部的足底,且至少部分的前鞋底部220向上延伸包覆于前足部的两足侧。再者,部分的后鞋体部130覆盖于足后部的足底,且部分的后鞋体部130向上延伸自足后部的足底延伸包覆于足后部的两足侧,并向后延伸与后跟部130一同包覆足后跟。由此,由本发明的立体鞋胚200制成的鞋体2可实质包覆足部的足面、足底、足侧及足后跟。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以横编机编织立体鞋肧的方法包含:提供至少一纱线编织成鞋面部(例如112、212),且当编织鞋面部时两侧逐渐减针编织,并于鞋面部的两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图2的11a~17a、11b~17b,或者图7的11a~13a、11b~13b)于针床而未脱勾;延续鞋面部编织形成前鞋底部(例如120、220),当编织前鞋底部达至两侧的边界时,分别令前鞋底部的边界依序与位于针床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面线圈进行编织,而使前鞋底部及鞋面部折叠相对形成袋状;延续前鞋底部编织形成后鞋体部(例如130),且当后鞋体部完成后,于后鞋体部的两侧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跟线圈(例如图3、图8的31a~38a、31b~38b)于针床而未脱勾;以及延续后鞋体部中央一预定目数编织形成后跟部(例如140),且当编织后跟部达至该预定目数两侧的边界时,分别令后跟部的边界依序与位于针床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进行编织而形成立体鞋后部(例如100a)。
当织造图6的立体鞋胚200时,本发明方法在形成鞋面部212的步骤之前还包含:提供该至少一纱线编织形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当编织第一鞋面延伸部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外侧逐渐减针编织,而内侧逐渐加针编织至鞋面部212,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逐渐减针编织侧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14a~17a)于针床而未脱勾;提供至少另一纱线编织形成与第一鞋面延伸部相互间隔且对称的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当编织第二鞋面延伸部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外侧逐渐减针编织,而内侧逐渐加针编织至鞋面部212,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逐渐减针编织侧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14b~17b)于针床而未脱勾,使得鞋面部212与该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214a、214b合并形成主鞋面部210。
于后,参考图12~13并配合图1至图11,以二针床横编机的双面编织为例,说明本发明以横编机编织立体鞋胚100、200的方法,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2所示,于步骤S10-1,由左至右编织,纱线20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的右侧以交错方式(即前一针、后一针,再前一针、后一针的方式)编织成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起始鞋边。于步骤S10-2,由右至左逆向编织,纱线20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以交错方式连接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起始鞋边,并于外侧减针以保留待编织鞋面线圈且于内侧加针的方式织成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接着,提供另一纱线10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的左侧以交错方式(即前一针、后一针,再前一针、后一针的方式)编织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起始鞋边。
于步骤S11,由左至右编织,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编织纱线10、20以分别形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及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举例而言,纱线10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以交错方式连接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起始鞋边,并于外侧减针以保留待编织鞋面线圈且于内侧加针的方式织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接着,当编织纱线20形成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114b的右侧边界保留有最右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前针床FB而未脱勾(例如右前1的线圈)。由右至左编织,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编织纱线20以形成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且当编织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右侧边界保留有最右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后针床BB而未脱勾(例如右后1的线圈),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左侧进行加针。接着,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编织纱线10以形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且当编织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左侧边界保留有最左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后针床BB而未脱勾(例如左后1的线圈)。接着,由左至右编织,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编织纱线10以形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且当编织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左侧边界保留有最左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后针床BB而未脱勾(例如左前1的线圈),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右侧进行加针。接着,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编织纱线20以形成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且当编织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右侧边界保留有最右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前针床FB而未脱勾(例如右前2的线圈)。然后,由右至左编织,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编织纱线20以形成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且当编织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右侧边界保留有最右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后针床BB而未脱勾(例如右后2的线圈),并于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左侧进行加针。接着,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编织纱线10以形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且当编织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左侧边界保留有最左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后针床BB而未脱勾(例如左后2的线圈)。据此,重复左右的往复针织直到完成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及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外侧逐渐减针编织,而内侧逐渐加针编织,且同时于第一鞋面延伸部114a的左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17a~14a),于第二鞋面延伸部114b的右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17b~14b)于前/后针床未脱勾。在此需注意,左侧或右侧边界保留的待编织鞋面线圈的数目依据编织的纬列数而异,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
于图12的步骤S12,可延续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或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纱线编织形成鞋面部212,使得鞋面部212与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214b部合并形成主鞋面部210。举例而言,由左至右编织,延续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纱线编织形成鞋面部212,当编织鞋面部212时,于鞋面部212的左侧边界保留有最左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前针床FB而未脱勾,并于鞋面部212的右侧边界保留有最右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前针床FB而未脱勾。接着,由右至左编织,编织纱线10形成鞋面部212,当编织鞋面部212时,于鞋面部212的右侧边界保留有最右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后针床BB而未脱勾,并于鞋面部212的左侧边界保留有最左侧的线圈未编织,以作为待编织鞋面线圈于后针床BB而未脱勾。据此,重复左右的往复针织直到完成鞋面部212两侧逐渐减针的编织,且同时于鞋面部212的左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11a~13a),并于右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11b~13b)。由此,完成主鞋面部210的编织,并于主鞋面部210的左、右两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线圈(例如鞋面部212的待编织鞋面线圈11a~13a、11b~13b、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的待编织鞋面线圈14a~17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的待编织鞋面线圈14b~17b)于前/后针床而未脱勾。在此需注意,于鞋面部212的左侧或右侧边界保留的待编织鞋面线圈的数目依据编织的纬列数而异,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亦即,于主鞋面部210的左侧或右侧边界保留的待编织鞋面线圈的数目依据主鞋面部210编织的纬列数而异,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
在此需注意,当形成图1的立体鞋胚100时,可提供至少一纱线10或20于前针床FB、或后针床BB以交错方式形成鞋面部112的起始鞋边,然后依据图12中步骤S12的方式编织形成鞋面部112,且当编织鞋面部112时两侧逐渐减针编织,并于鞋面部112的两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11a~17a或11b~17b)于前/后针床而未脱勾,于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含:延续鞋面部(例如112、212)编织形成前鞋底部(例如120、220),当编织前鞋底部120达至两侧的边界时,分别令前鞋底部的边界依序与位于针床(例如前针床FB、后针床BB)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11a~17a、11b~17b)进行编织,而使前鞋底部及鞋面部折叠相对形成袋状。举例而言,编织形成前鞋底部120、220包含使用前述的纱线10、20或其他纱线接续在鞋面部212相对于该对鞋面延伸部214a、214b的一端,或者接续在鞋面部112的起始鞋边相对端(亦即鞋胚前端)双面编织形成前鞋底部120、220。当编织前鞋底部120、220的左侧边界时,前鞋底部120、220左侧边界的线圈位置(例如21a)与鞋面部112、212的左侧待编织鞋面线圈11a对应,即可接续将左侧待编织鞋面线圈11a进行编织。当编织前鞋底部120、220的右侧边界时,前鞋底部120、220右侧边界的线圈位置(例如21b)与鞋面部112、212的右侧待编织鞋面线圈11b对应,即可接续将右侧待编织鞋面线圈11b进行编织。据此,编织前鞋底部120、220时,使得于左、右边界的线圈位置(例如21a~27a、21b~27b)依序与对应的待编织鞋面线圈(例如11a~17a、11b~17b)进行编织,进而完成前鞋底部120、220时,也同时完成前鞋底部120与鞋面部112通过交织形成的连接线102、103相对折叠连接成袋状,或者前鞋底部220与鞋面部112、第一鞋面延伸部214a、第二鞋面延伸部214b通过交织形成的连接线202、203相对折叠连接成袋状。
举例而言,前鞋底部120的编织方式如图13所示,于步骤S13,由左至右编织,延续鞋面部212(或112)的纱线双面编织形成前鞋底部220(或120),当编织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右侧边界时,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右侧后针床BB线圈位置与鞋面部112的右侧后针床BB的待编织鞋面线圈对应,而进行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右侧边界与后针床BB未脱勾的待编织鞋面线圈的编织。接着,由右至左编织,当编织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左侧边界时,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左侧前针床FB线圈位置与鞋面部212(或112)的左侧前针床FB的待编织鞋面线圈对应,而进行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左侧边界与前针床FB未脱勾的待编织鞋面线圈的编织,且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左侧后针床BB线圈位置与鞋面部212(或112)的左侧后针床BB的待编织鞋面线圈对应,而进行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左侧边界与后针床BB未脱勾的待编织鞋面线圈的编织。接着,由左至右编织,当编织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右侧边界时,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右侧前针床FB线圈位置与鞋面部212(或112)的右侧前针床FB的待编织鞋面线圈对应,而进行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右侧边界与前针床FB未脱勾的待编织鞋面线圈的编织,且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右侧后针床BB线圈位置与鞋面部212(或112)的右侧后针床BB的待编织鞋面线圈对应,而进行前鞋底部120的右侧边界与后针床BB未脱勾的待编织鞋面线圈的编织。据此,重复前鞋底部220(或120)的编织,并令前鞋底部220(或120)的左、右边界依序与位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面线圈进行编织,而使前鞋底部220及主鞋面部210(包含鞋面部212与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214a、214b),或者前鞋底部120及鞋面部112折叠相对形成袋状。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含:延续前鞋底部120编织形成后鞋体部130,且当后鞋体部130完成后,于后鞋体部130的两侧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跟线圈(例如31a~38a、31b~38b)于针床而未脱勾;以及延续后鞋体部130中央一预定目数编织形成后跟部140,且当编织后跟部140达至该预定目数两侧的边界时,分别令后跟部140的边界依序与位于针床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例如31a~38a、31b~38b)进行编织而形成立体鞋后部100a。举例而言,可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以双面编织方式往复针织至少一纱线以形成后鞋体部130接续于前鞋底部120(或220)的后端。如前所述,可延续纱线10或另以其他纱线、或者可延续纱线10,再添加其他纱线合并以编织形成后鞋体部130。于本实施例中,延续纱线10,以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往复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双面编织形成后鞋体部130,使得后鞋体部130与前鞋底部120(或220)的后端连接。
后跟部140可由延续前述纱线10或另以其他纱线所形成,亦或该后跟部140是延续前述纱线10,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举例而言,当后鞋体部130完成后,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自后鞋体部130的左侧双面编织纱线10、20达至后鞋体部130中央部分的预定目数以形成后跟部140时,保留自后鞋体部130的右侧至后跟部140右侧边界的未编织多个线圈于前针床FB而未脱勾,以作为于右侧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例如31a~38a)。在此需注意,当编织后跟部140达至该预定目数的右侧边界时,后跟部140右侧边界的线圈位置41a对应右侧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31a~38a中最内侧(即最左侧)的线圈31a,通过后针床BB左右横移,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待编织鞋跟线圈31a,而令后跟部140的右侧边连接后鞋体部130的右后端。
接着,由右至左,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自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朝左侧边界双面编织纱线10以形成后跟部140,并保留自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至后鞋体130的左侧的未编织多个线圈于前针床FB而未脱勾,以作为于左侧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例如31b~38b)。在此需注意,当编织后跟部140达至预定目数的左侧边界时,后跟部140左侧边界的线圈位置41b对应左侧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31b~38b中最内侧(即最右侧)的线圈31b,通过后针床BB左右横移,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待编织鞋跟线圈31b,而令后跟部140的左侧边连接后鞋体部130的左后端。
据此,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往复双面编织后跟部140,并于编织后跟部140达至两侧边界时,通过左由横移后针床BB,以使得后鞋体部130的左、右边界依序与后鞋体部130于左、右两侧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例如31a~38a、31b~38b)编织而形成立体鞋后部100a。举例而言,鞋体部130于左侧的待编织鞋跟线圈(例如31b~38b)数目较佳与左侧的待编织鞋跟线圈(例如31b~38b)数目相同。因此,重复上述于前针床FB及后针床BB左右往复的双面编织方式,依序于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线圈位置42a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右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2a、于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线圈位置42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2b;于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线圈位置43a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右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3a、于后跟部140的左侧线圈位置43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3b;于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线圈位置44a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右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4a、于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线圈位置44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4b;于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线圈位置45a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右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5a、于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线圈位置45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5b;于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线圈位置46a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右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6a、于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线圈位置46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6b;于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线圈位置47a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右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7a、于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线圈位置47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7b;于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线圈位置48a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右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8a、于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线圈位置48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待编织鞋跟线圈38b。由此,后跟部140的右侧边界与后鞋体部130的右后端针织连接而具有接合线104a,而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与后鞋体部130的左后端编织连接而具有接合线104b,以使得后跟部140及后鞋体部130连接形成立体鞋后部100a,进而完成立体鞋胚100、200的织造。
再者,除了前述的鞋面部的设计变化外,本发明的立体鞋胚可具有其他的设计变化,以具有不同的造型变化及额外作用。如图14及图15所示,于第三实施例中,立体鞋胚200’更包含局部可与后跟部140连接且延伸出后跟部140两侧的延伸带150。于本实施例中,立体鞋胚100’虽为前述图6的立体鞋胚200的变化,但延伸带150的设计亦可应用于图1的立体鞋胚100。延伸带150较佳为由至少一纱线连接后跟部140织成的条带。于一实施例,延伸带150较佳为由前述纱线10或其他纱线延伸双面编织而成。于另一实施例,延伸带150可由前述纱线10再添加其他纱线合并双面编织而成。
对应于延伸带150的设计,本发明的方法更包含: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以双面编织形成局部可与后跟部140连接且延伸出后跟部140两侧的延伸带150。换言之,于立体鞋后部100a形成后,提供至少一纱线针织形成延伸带150,使得延伸带150的一侧局部连接于后跟部140且自后跟部140的两侧延伸。举例而言,当由右至左针织后跟部140,于后跟部140的左侧边界线圈位置48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的待编织鞋跟线圈38b而形成立体鞋后部100a后,可延续后跟部140的纱线向左继续针织预定目数以形成左侧延伸带,然后由左至右反向针织以连接后跟部140。连接后鞋跟部140后,可继续向右针织预定目数以形成右侧延伸带,然后再依此往复针织形成延伸带150。
如图16所示,立体鞋胚200’定型成鞋体2’后,延伸带150的长度较佳可由后跟部140从左右两侧围绕穿者的足踝位置(例如标号2b所示)绑成蝴蝶结。由此,不仅可强化鞋体2’的外观造型,也可提供固定作用。
如图17至图18所示,于第四实施例中,立体鞋胚200”更包含介于后跟部140与延伸带250之间且相互连接的延伸部260。于本实施例中,立体鞋胚200”虽为前述图6的立体鞋胚200的变化,但延伸带250及延伸部260的设计亦可应用于图1的立体鞋胚100。延伸部260自后跟部140延伸而出,使得延伸带250的一侧局部连接延伸部260,并通过延伸部260与后跟部140连接。举例而言,延伸部260及延伸带250较佳为由前述纱线10、或其他纱线延伸双面编织而成。于另一实施例,延伸部260及延伸带250可由前述纱线10再添加其他纱线合并双面编织而成纱线延伸双面编织而成。
对应于延伸部260的设计,本发明的方法更包含:延续后跟部140于前针床FB、后针床BB以双面编织形成介于后跟部140与延伸带250之间且相互连接的延伸部260。于一实施例,可延续后跟部140的纱线双面编织形成延伸部260,使得延伸部260自后跟部140延伸而出,且延伸带250通过延伸部260连接于后跟部140。举例而言,当由右至左针织后跟部140,于后跟部140的左边界线圈位置48b编织后鞋体部130的左侧线圈38b而形成立体鞋后部100a后,可由左至右反向编织连接后跟部140织成延伸部260,然后再依此往复双面编织形成延伸部260。当延伸部260完成后,可延续延伸部260的纱线继续朝例如左侧编织预定目数以形成左侧延伸带,然后由左至右反向针织以连接延伸部260。连接延伸部260后,可继续向右编织预定目数以形成右侧延伸带,然后再依此往复针织形成延伸带250。
如图19所示,立体鞋胚200”定型成鞋体2”后,延伸部260可增进穿鞋的便利性,同时使得延伸带250与后跟部14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而进一步增进鞋体1”的外观造型。延伸带260的长度较佳可由后跟部140从左右两侧围绕穿者的足踝位置(例如标号2b所示)绑成蝴蝶结,以强化鞋体2”的外观造型,也可提供固定作用。
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目的而非用于限制。熟此技术人员当知在不悖离本发明精神下,于此特别说明的实施例可有例示实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发明范畴亦涵盖此类修改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至少一纱线编织成一鞋面部,且当编织该鞋面部时两侧逐渐减针编织,并于该鞋面部的两侧边界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于针床而未脱勾;
延续该鞋面部编织形成一前鞋底部,当编织该前鞋底部达至两侧的边界时,分别令该前鞋底部的边界依序与位于该针床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面线圈进行编织,而使该前鞋底部及该鞋面部沿一对折线折叠相对形成两条连接线连接该前鞋底部及该鞋面部两侧的袋状;
延续该前鞋底部编织形成一后鞋体部,且当该后鞋体部完成后,于该后鞋体部的两侧保留有多个待编织鞋跟线圈于该针床而未脱勾;以及
延续该后鞋体部中央一预定目数编织形成一后跟部,且当编织该后跟部达至该预定目数两侧的边界时,分别令该后跟部的边界依序与位于该针床而未脱勾的该些待编织鞋跟线圈进行编织而形成一立体鞋后部,在该后跟部相对两侧该立体鞋后部具有两条接合线在该后跟部与该后鞋体部之间,且该两条连接线自该对折线的两侧分别朝该后鞋体部外侧逐渐倾斜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鞋面部的步骤之前还包含:
提供该至少一纱线编织形成一第一鞋面延伸部,当编织该第一鞋面延伸部时于该第一鞋面延伸部外侧逐渐减针编织,而内侧逐渐加针编织至该鞋面部,并于该第一鞋面延伸部逐渐减针编织侧保留有额外的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于该针床而未脱勾;
提供至少另一纱线编织形成一与该第一鞋面延伸部相互间隔且对称的第二鞋面延伸部,当编织该第二鞋面延伸部时于该第二鞋面延伸部外侧逐渐减针编织,而内侧逐渐加针编织至该鞋面部,并于该第二鞋面延伸部逐渐减针编织侧保留有另外的多个待编织鞋面线圈于该针床而未脱勾,使得该鞋面部与该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合并形成一主鞋面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后鞋体部是延续该前鞋底部的纱线或另以其他纱线所形成,亦或该后鞋体部是延续该前鞋底部的纱线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后跟部是延续该后鞋体部的纱线或另以其他纱线所形成,亦或该后跟部是延续该后鞋体部的纱线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后跟部是延续该后鞋体部的纱线或另以其他纱线所形成,亦或该后跟部是延续该后鞋体部的纱线再添加其他纱线所合并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立体鞋后部形成后,还包含:
编织形成一局部可与该后跟部连接且延伸出该后跟部两侧的延伸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延续该后跟部编织形成一介于该后跟部与该延伸带之间且相互连接的延伸部。
8.一种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其特征在于,该立体鞋胚为无缝合的一体针织物,该立体鞋胚包含:
一鞋面部,由至少一纱线织成;
一前鞋底部,自该鞋面部的一对折线位置所延续织成,该前鞋底部是通过一与该鞋面部交织在两侧形成的两条连接线连接该鞋面部,且该前鞋底部与该鞋面部沿该对折线折叠相对而形成袋状;
一后鞋体部,自该前鞋底部的后方延续织成;以及
一后跟部,自该后鞋体部的后方中央延续织成,该后跟部的两侧分别连接该后鞋体部的左后端及右后端以形成一立体鞋后部,使得该后跟部与该后鞋体部之间具有两条接合线,且该两条连接线自该对折线的两侧分别朝该后鞋体部外侧逐渐倾斜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其特征在于,该鞋面部实质完全与该前鞋底部相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鞋面延伸部与一第二鞋面延伸部,该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间隔连接于该鞋面部的后端两侧,使得该鞋面部与该第一、第二鞋面延伸部合并形成一主鞋面部,该前鞋底部自该鞋面部延续织成,且该前鞋底部与该主鞋面部局部相对。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局部可与该后跟部连接且延伸出该后跟部两侧的延伸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介于该后跟部与该延伸带之间且相互连接的延伸部。
CN201710412614.4A 2017-06-05 2017-06-05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Active CN108978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2614.4A CN108978009B (zh) 2017-06-05 2017-06-05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2614.4A CN108978009B (zh) 2017-06-05 2017-06-05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8009A CN108978009A (zh) 2018-12-11
CN108978009B true CN108978009B (zh) 2020-08-11

Family

ID=64501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2614.4A Active CN108978009B (zh) 2017-06-05 2017-06-05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8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0642A (zh) * 2019-06-14 2019-09-20 鹤山精丰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连同鞋舌一起织出的鞋面生产方法及鞋面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5004289A2 (pt) * 2012-09-25 2017-07-04 Shima Seiki Mfg calçado e método para tecelagem de malha de calçado
JP6153402B2 (ja) * 2013-07-03 2017-06-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の製造方法
TWI633851B (zh) * 2013-09-13 2018-09-01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足面覆蓋物及足面覆蓋物之編織方法
WO2017029957A1 (ja) * 2015-08-19 2017-02-23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
CN105544080B (zh) * 2016-02-19 2017-09-29 新科技针织有限公司 成型针织鞋套及其织造方法、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8009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685B (zh) 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CN105307530B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及鞋帮
CN105121725B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以及鞋帮
TWI633851B (zh) 足面覆蓋物及足面覆蓋物之編織方法
US10292455B2 (en) Shoe upp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hoe upper
KR101954655B1 (ko) 슈즈 어퍼 및 슈즈 어퍼의 제조방법
US9498022B2 (en) Shoe upp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hoe upper
CN105473018B (zh)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CN106163316B (zh)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CN107105821B (zh) 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制造方法及穿在脚上的物品
CN106455753A (zh)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CN107920630A (zh) 鞋类
TWI645794B (zh) 鞋體形成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86523B (zh)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CN108978009B (zh)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CN109068785B (zh) 鞋的制造方法和鞋
CN108978010B (zh) 具舌片的一体成形立体鞋胚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37908B (zh) 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TWM548180U (zh) 二針床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肧
CN108978011B (zh) 二针床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TWM548181U (zh) 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肧
CN108685277B (zh) 一种以横编机一体编织具有延伸部分的鞋胚的方法
TWI611772B (zh) 鞋面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