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900A -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900A
CN105319900A CN201510390599.9A CN201510390599A CN105319900A CN 105319900 A CN105319900 A CN 105319900A CN 201510390599 A CN201510390599 A CN 201510390599A CN 105319900 A CN105319900 A CN 105319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transfer unit
stirring
transfer passage
develop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05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900B (zh
Inventor
池谷岳志
武田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9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容器、显影剂承载体和复数个搅拌输送部件。显影容器具有复数个显影剂输送通道和在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两端部对显影剂进行交接的连通部。搅拌输送部件一边对显影剂进行搅拌,一边将显影剂沿显影剂输送通道的长度方向输送。至少一个搅拌输送部件含有将显影剂朝向连通部输送的输送片。在至少一个搅拌输送部件中,输送片突出于显影剂输送通道内与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连通部相对的部分。输送片形成为相对于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倾斜规定角度,以使输送片输送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显影剂输送通道内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为折回成锐角的方向。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装置具备对显影剂进行搅拌和输送的搅拌部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使用了电照相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影装置。作为普通的显影装置中使用干式调色剂的显影方法,已知有单组分显影方法和双组分显影方法。单组分显影方法是使用仅由磁性调色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的方法。双组分显影方法是如下方法:使用双组分显影剂,并利用显影辊上形成的由磁性载体和调色剂构成的磁刷来使图像承载体(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在双组分显影剂中,通过磁性载体使得非磁性调色剂带电。
在普通显影装置中,由于显影动作而消耗调色剂。于是,在显影装置内设置调色剂传感器,对调色剂浓度或调色剂量进行检测,从而重新补充由于显影而消耗的调色剂。在重新补充的调色剂的带电量不充分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调色剂飞散和灰雾之类的图像不良。因此,在双组分显影方法中,需要对调色剂和载体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混合,以使调色剂带电至规定带电量。此外,在单组分显影方法中,也需要对显影装置内存在的调色剂和重新补充的调色剂进行充分的混合,以使带电量的分布均匀。
在此,如下方法已广为人知:在显影装置内设置显影剂的循环路径,并利用配置于循环路径内的搅拌输送部件,一边对显影剂进行搅拌和混合,一边以循环方式对显影剂进行输送。搅拌输送部件具有由旋转轴和螺旋叶片构成的螺杆形状。具体而言,利用隔墙将显影容器内部划分为沿显影容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2个显影剂输送通道。并且,由2个显影剂输送通道和2个显影剂交接部形成显影剂的循环路径,其中,2个显影剂输送通道中各自配置有搅拌输送部件。一个显影剂交接部使一个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一端部与另一个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一端部连通。另一个显影剂交接部使一个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另一端部与另一个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另一端部连通。
然而,由于要求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所以显影装置内显影剂的循环速度(即,输送速度)也需要高速化。作为提高显影剂的输送速度的普通方法,例如有提高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速度的方法或扩大螺旋叶片的间距的方法。
在通过普通方法提高显影剂的输送速度的情况下,搅拌输送部件沿轴向的输送速度得到提高。然而,难以提高循环路径的折返部分中所形成的连通部(即,显影剂交接部)的输送速度。其结果是,在显影剂交接部附近产生显影剂不均匀,有可能显影剂会被挤压而凝聚,或者显影剂牢牢地附着于显影容器的内壁面。
于是,提出了一种抑制显影剂在显影剂交接部不均匀的方法。例如,有些显影装置中,在搅拌输送部件相对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设置板状桨片,从而提高在显影剂交接部中的显影剂的输送能力。桨片以面向显影剂交接部的方式,朝向搅拌输送部件的径向外侧延伸。
另外,显影容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侧壁也作为轴承发挥作用,将搅拌输送部件支撑为可旋转。因此,需要确保能承受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驱动的强度,因此优选在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侧壁上设置加固用的肋部。
然而,在上述显影装置的结构中,桨片的显影剂输送方向是与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即,与显影剂交接部平行的方向。因此,在构成显影剂交接部的内表面的、显影容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侧壁上设置肋部的情况下,肋部会妨碍显影剂顺滑的输送。
而且,在显影剂交接部附近,将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轴保持为可旋转,并设置有侧密封件,该侧密封件防止显影剂从显影辊的轴承部泄漏。在通过上述显影装置的桨片将显影剂沿与显影剂交接部平行的方向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在循环路径中从显影剂交接部汇合到下游侧的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弯曲部会产生显影剂的淤积,从而显影剂对侧密封件施加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提高接触式的侧密封件的按压力,以防止显影剂漏出,而且在接触式的侧密封件不能够防止漏出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昂贵的非接触式磁性密封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显影剂的良好的输送性、并能够容易地实现防止显影剂漏出以及加固显影容器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容器、显影剂承载体和复数个搅拌输送部件。显影容器具有实质上并列配置的复数个显影剂输送通道和在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两端部对显影剂进行交接的连通部。显影剂承载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显影容器上,并在表面承载显影剂。复数个搅拌输送部件配置成对应于所述复数个显影剂输送通道。所述搅拌输送部件配置在对应的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内,一边对所述显影剂进行搅拌,一边将所述显影剂沿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长度方向输送。所述搅拌输送部件中至少一个搅拌输送部件含有将所述显影剂朝向所述连通部输送的输送片。在所述至少一个搅拌输送部件中,所述输送片突出于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内与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所述连通部相对的部分。所述输送片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倾斜规定角度,以使所述输送片输送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显影剂输送方向为折回成锐角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基于上述第一观点的显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与搅拌输送部件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连通部相对的部分设置输送片,从而在连通部附近不会发生显影剂的滞留,所以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扭矩也降低。其结果是,能够使用廉价的低扭矩马达作为驱动搅拌输送部件旋转的驱动源,也能够削减马达的耗电量。而且,对于用于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承载体两端部漏出的侧密封件,由于调色剂施加到侧密封件的压力降低,所以能够抑制调色剂进入侧密封件,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的漏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搅拌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所使用的第一搅拌输送部件的输送片附近的部分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所使用的显影容器的第一连通部附近的部分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所使用的第二搅拌输送部件的输送片附近的部分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所使用的显影容器的第二连通部附近的部分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搅拌部的第一连通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搅拌部的第二连通部附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配备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1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将图1中纸面的右侧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方侧进行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是黑白打印机,但不做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一体机。多功能一体机具备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中2个以上的功能。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供纸盒2、出纸部3、拾取辊5、供应辊6、中间输送辊7、配准辊对8、图像形成部9、定影部10、延迟棍13、调色剂盒20和排出辊对21。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形成有纸张输送通道4。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体1a的下部,配置有对装载的纸张进行收纳的供纸盒2。在供纸盒2上方,形成有纸张输送通道4。纸张输送通道4从装置主体1a的前方朝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再延伸到上方,达到形成于装置主体1a上表面的出纸部3。沿纸张输送通道4从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有:拾取辊5、供应辊6、中间输送辊7、配准辊对8、图像形成部9、定影部10和排出辊对21。
在供纸盒2上设置有纸张装载板12,该纸张装载板12被支撑为相对于供纸盒2可转动。装载在纸张装载板12上的纸张,被拾取辊5朝向纸张输送通道4送出。在通过拾取辊5同时送出复数张的纸张的情况下,纸张由供应辊6和延迟棍13处理,只有最上面的一张被输送。送至纸张输送通道4的纸张,在其输送方向由中间输送辊7转换为朝向装置主体1a后方后,被输送至配准辊对8,在由配准辊对8作时间上的调整后被供应到图像形成部9。
图像形成部9通过电照相方法在纸张上形成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是显影剂像的一个例子。图像形成部9包括感光鼓11、带电部15、显影装置14、清洁部17、转印辊18和光扫描单元19。感光鼓11被轴支撑,在图1中沿顺时针方向可旋转。带电部15、显影装置14和清洁部17配置于感光鼓11的周围。转印辊18配置为:夹着纸张输送通道4与感光鼓11相对。光扫描单元19配置于感光鼓11的上方。在显影装置14的上方,配置有调色剂盒20,调色剂盒20向显影装置14补充调色剂。调色剂是显影剂的一个例子。
在带电部15中设置有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的导电性橡胶辊15a。导电性橡胶辊15a配置为抵接于感光鼓11。并且,当感光鼓11进行旋转时,导电性橡胶辊15a接触感光鼓11表面而进行从动旋转。在导电性橡胶辊15a进行从动旋转时,通过对导电性橡胶辊15a施加规定电压,从而使感光鼓1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
接着,从光扫描单元19将光束照射到感光鼓11,该光束是基于由个人计算机之类的外部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其结果是,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14供应的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从而在感光鼓1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然后,在规定的时刻,纸张由配准辊对8供应到由感光鼓11和转印辊18形成的转印夹持部。而后,通过转印辊18将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从感光鼓11上分离,朝向定影部10被输送。定影部10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配置在图像形成部9的下游侧。定影部10具有加热辊38和加压辊16。加热辊38是通过加热器之类的加热部而被加热的。加压辊16抵接于加热辊38。对于在图像形成部9中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通过加热辊38和加压辊16进行加热和加压。其结果是,转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纸张上。
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即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由排出辊对21排出到出纸部3。另一方面,转印后还残留在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由清洁部17去除。然后,感光鼓11通过带电部15再次带电,以后,同样地执行图像形成。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14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显影装置14具备:显影容器22、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搅拌输送部件)、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搅拌输送部件)、显影辊25(显影剂承载体)和限制部件41。显影容器22对显影剂进行收纳。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剂是磁性单组分显影剂。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对显影剂进行搅拌和输送。以下,以调色剂作为显影剂的例子。
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隔着隔墙22b以可旋转的方式配设在显影容器22内。此外,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具备沿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的轴向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叶片。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具备沿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轴向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叶片。当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旋转时,调色剂就被搅拌。被搅拌的调色剂在显影容器22内经由设于隔墙22b的两端部的第一连通部22e(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22f(连通部)(参照图3),沿显影容器22的长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进行循环。其结果是,通过调色剂彼此的摩擦而导致调色剂带电。而后,通过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25。
显影辊25使用铝之类非磁性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并内置有磁极部件26。此外,显影辊25位于与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相邻的位置,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容器22内。此外,显影辊25露出于显影容器22的开口部,与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1相隔规定间隔而相对。在显影辊25与感光鼓11夹着的区域中,形成有显影区域D,在显影区域D将显影辊25上所承载的调色剂供应到感光鼓11。
磁极部件26在磁极部件26的周向具有复数个磁极部,通过朝向显影辊25的表面产生磁场,使得显影辊25的表面承载带电的调色剂。
限制部件41将显影辊25的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限制为规定值,限制部件41呈刮板状。限制部件41相对于显影辊25的旋转方向位于显影区域D的上游侧,并沿显影容器22的长度方向与显影辊25的表面相隔规定间隔被安装于显影容器22中。
在显影辊25的轴向两端部,沿显影辊25的外周面配置有截面大致呈C型状的一对侧密封件27。侧密封件27是由毛毡和海绵之类的弹性部件形成的接触式密封件。通过使侧密封件27抵接于显影辊25的外周面,从而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辊25的外周面与显影容器22之间的空隙漏出。
由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供应的调色剂被承载于显影辊25的表面。被承载的调色剂,通过限制部件41限制为具有固定层厚,并利用显影辊25的旋转朝向显影区域D被输送。通过对显影辊25施加规定的偏压,在显影辊25与感光鼓11之间产生电势差,从而在显影区域D中,显影辊25上的调色剂被供应到感光鼓11。其结果是,使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此外,当显影容器22内的调色剂因显影而减少时,贮存在调色剂盒20(参照图1)内的调色剂经由调色剂补充口22a被补充给第一输送通道22c的上游端(参照图3)。
接着,使用图3~图9对显影装置14的搅拌部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从上方观察的显影装置14的搅拌部的平面剖视图,图4是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的输送片35附近的部分立体图,图5是显影容器22的第一连通部22e附近的部分立体图,图6是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输送片35附近的部分立体图,图7是显影容器22的第二连通部22f附近的部分立体图,图8是显影装置14的搅拌部的第一连通部22e附近的俯视图,图9是显影装置14的搅拌部的第二连通部22f附近的俯视图。
在显影容器22中,形成有第一输送通道22c(显影剂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22d(显影剂输送通道)、隔墙22b、第一连通部22e和第二连通部22f。隔墙22b沿显影容器22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第一输送通道22c与第二输送通道22d并列的方式对显影容器22进行分隔。隔墙22b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纸面的右侧端部)与显影容器22的侧壁部一起形成第一连通部22e。也就是说,第一连通部22e由隔墙22b与显影容器22的内侧壁22g之间的空间形成。另一方面,隔墙22b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纸面的左侧端部)与显影容器22的侧壁部一起形成第二连通部22f。也就是说,第二连通部22f由隔墙22b与显影容器22的内侧壁22g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连通部22e和第二连通部22f的每一个在第一输送通道22c与第二输送通道22d之间开放,从而能够进行调色剂的交接。即,在显影容器22内,由第一输送通道22c、第一连通部22e、第二输送通道22d和第二连通部22f形成调色剂的循环路径。
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配置为分别对应于第一输送通道22c和第二输送通道22d。具体而言,在第一输送通道22c内配设有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在第二输送通道22d内配设有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
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每一个都具有一对旋转轴31、一对凸缘部28、中空状的螺旋叶片33、一对肋部34。一对旋转轴31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容器2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内侧壁22g上。一对凸缘部28与一对旋转轴31连结。在一对凸缘部28之间,螺旋叶片33沿旋转轴31的轴线方向形成为间距固定的螺旋状。螺旋叶片33与旋转轴31一起进行旋转。一对肋部34互相大致平行,以旋转时螺旋叶片33相对于旋转轴31的轴线不偏芯的方式,一边旋转一边保持螺旋叶片33。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沿第一输送通道22c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并对第一输送通道22c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和输送。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沿第二输送通道22d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并在与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相反的方向上对第二输送通道22d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和输送。
当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通过含有马达和齿轮的驱动机构30而沿相同方向进行旋转时,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的螺旋叶片33就沿规定方向旋转。其结果是,调色剂在第一输送通道22c内利用螺旋叶片33沿箭头P方向被搅拌且输送。当调色剂在第一输送通道22c内被输送时,被搅拌的调色剂一边在螺旋叶片33的外缘部附近和中空部进行分散一边被输送,之后,经由第一连通部22e被输送到第二输送通道22d内。
此外,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螺旋叶片33沿规定方向进行旋转,调色剂在第二输送通道22d内利用螺旋叶片33沿箭头Q方向被搅拌且输送。当调色剂在第二输送通道22d内被输送时,被搅拌的调色剂一边在螺旋叶片33的外缘部附近和中空部进行分散一边被输送,之后,经由第二连通部22f被输送到第一输送通道22c。
此外,显影辊25以其表面可承载第二输送通道22d内的调色剂的方式,配置为与第二输送通道22d相邻。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每一个都具有螺旋叶片33、一对肋部34、一对凸缘部28和一对旋转轴31。在图4和图6的每一个中,仅表示一对凸缘部28中一个凸缘部28,并且仅表示一对旋转轴31中一个旋转轴31。肋部34的顶端固定于棒状的凸缘部28。旋转轴31与凸缘部28连结。在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每一个中,螺旋叶片33、一对肋部34、一对凸缘部28和一对旋转轴31由ABS树脂之类的调色剂难以附着的树脂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螺旋叶片33的相位的朝向与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的螺旋叶片33不相同。因此,通过使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沿相同方向旋转,从而使显影容器22内的调色剂从第一输送通道22c到第一连通部22e、第二输送通道22d和第二连通部22f一边进行循环一边被搅拌。而后,被搅拌的调色剂被供应到显影辊25。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使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螺旋叶片33的相位为与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的螺旋叶片33相同方向的相位,并通过驱动机构30使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沿互为相反的方向旋转。
从旋转轴31的轴向观察时,螺旋叶片33的外缘部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例如,从旋转轴31的轴向观察时,螺旋叶片33的内缘部具有方形之类的多边形状,在螺旋叶片33的内部形成有方形之类的多边形状的中空部。螺旋叶片33构成为:厚度(长度方向的长度)在外缘部较小,且朝向内缘部侧越来越大。螺旋叶片33从一对旋转轴31的一个连到另一个形成为螺旋状。此外,中空部的形状不局限于方形,例如,也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或圆形。
各肋部34设置在螺旋叶片33的互相相对的表面之间。各肋部34延伸为直线状,并沿螺旋叶片33的内缘部而设置。一对肋部34相对于通过旋转轴31的直线形成于对称的位置。各肋部34形成为贯通螺旋叶片33的互相相对的所有表面之间,并从螺旋叶片33开始延伸到螺旋叶片33的长度方向外侧。各肋部34的两端部连结于一对凸缘部28。此外,肋部34也可以沿螺旋叶片33的内缘部等间隔地配置三条以上。
一对凸缘部28形成为对应于一对旋转轴31。凸缘部28沿旋转轴31的径向延伸,并形成为棒状。沿与旋转轴31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肋部34的一端部,一体连结于一对凸缘部28中一个凸缘部28的两端部。沿与旋转轴31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肋部34的另一端部,一体连结于一对凸缘部28中另一个凸缘部28的两端部。
如图4所示,输送片35一体形成于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中与第一连通部22e(参照图5)相对的旋转轴31,其中,输送片35从旋转轴31的轴向观察时呈半圆形。输送片35以相对于旋转轴31的轴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式垂直地突出于旋转轴31的外周面。输送片35将调色剂朝向第一连通部22e输送。
此外,如图6所示,输送片35和输送桨36一体形成于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中与第二连通部22f(参照图7)相对的旋转轴31上,其中,输送片35从旋转轴31的轴向观察时呈半圆形,输送桨36在俯视观察时呈梯形状。输送桨36以与旋转轴31的轴向平行的方式一体形成于旋转轴31上。输送桨36将调色剂朝向第二连通部22f输送。输送片35以相对于旋转轴31的轴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式垂直地突出于旋转轴31的外周面和输送桨36。输送片35垂直地突出于输送桨36的一个表面。输送片35将调色剂朝向第二连通部22f输送。
如图5和图7所示,在显影容器2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内侧壁22g,形成有轴承部32,该轴承部32将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旋转轴31支撑为可旋转。此外,加强肋37突出于各内侧壁22g。具体而言,一个加强肋37突出于显影容器22的内侧壁22g,并配置于第一连通部22e内的与输送片35所形成的调色剂输送路径不重叠的位置。另一个加强肋37突出于显影容器22的内侧壁22g,并配置于第二连通部22f内的与输送片35所形成的调色剂输送路径不重叠的位置。通过设置加强肋37,就能够确保内侧壁22g的强度可承受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旋转驱动。
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中与第一连通部22e(参照图3)相对的位置形成半圆形的输送片35,并将其配置为相对于旋转轴31倾斜规定角度,以使输送片35输送调色剂的方向为如下方向:相对于螺旋叶片33在第一输送通道22c内输送调色剂的方向(箭头P方向),使调色剂锐角折返的方向(箭头P1方向)。
此外,在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中,在与第二连通部22f(参照图3)相对的位置形成半圆形的输送片35,并将其配置为相对于旋转轴31倾斜规定角度,以使输送片35输送调色剂的方向为如下方向:相对于螺旋叶片33在第二输送通道22d内输送调色剂的方向(箭头Q方向),使调色剂锐角折返的方向(箭头Q1方向)。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的输送片35的外径形成为:比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的螺旋叶片33的外径大。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输送片35的外径形成为:比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螺旋叶片33的外径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如图8所示,在第一输送通道22c内沿箭头P方向输送来的调色剂,由输送片35送向第一连通部22e,其中,输送片35设置于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在调色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此时,送出调色剂的方向不是与第一连通部22e的连通方向平行的方向(虚线箭头方向),而是远离内侧壁22g的方向(箭头P1方向)。
此外,如图9所示,在第二输送通道22d内沿箭头Q方向输送来的调色剂,由输送片35送向第二连通部22f,其中,该输送片35设置于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在调色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此时,送出调色剂的方向不是与第二连通部22f的连通方向平行的方向(虚线箭头方向),而是远离内侧壁22g的方向(箭头Q1方向)。
由此,由于通过输送片35送出的调色剂与加强肋37不会相互干扰,所以第一输送通道22c内的调色剂经由第一连通部22e顺滑地输送到第二输送通道22d。同样,第二输送通道22d内的调色剂经由第二连通部22f顺滑地输送到第一输送通道22c。因此,不会阻碍调色剂的顺滑的输送,又能够提高显影容器22的强度。
此外,也能够抑制调色剂在第一连通部22e和第二连通部22f各自的附近滞留,从而降低显影容器22内调色剂的输送扭矩。其结果是,能够使用廉价的低扭矩马达作为驱动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旋转的驱动源,也能够削减马达的耗电量。
此外,由于调色剂施加到侧密封件27的压力降低,所以能够抑制调色剂进入侧密封件27,从而能够使用廉价的接触式密封件作为侧密封件27,来防止调色剂的漏出。因此,无需使用昂贵的非接触式磁性密封件,从而能够实现显影装置14的成本降低。此外,在应用到使用非接触式磁性密封件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的漏出。
尤其是在配置于靠近侧密封件27的第二输送通道22d中的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上,除了输送片35之外还形成输送桨36,使得调色剂从第二输送通道22d更高效地输送到第二连通部22f。因此,更有效地降低调色剂施加到侧密封件27的压力。
此外,通过将输送片35的外径设为比螺旋叶片33的外径大,能够从显影容器22的内壁面上一并舀取通过螺旋叶片33的旋转而输送来的调色剂,并将其高效地送出到第一连通部22e和第二连通部22f。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调色剂在第一连通部22e和第二连通部22f各自的附近滞留。
此外,输送片35的形状不局限于半圆形,例如,也可以在旋转轴31的整个周面上形成圆形的输送片35。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输送片35设为半圆形,产生两个部分,即由于输送片35而产生输送力的部分和不产生输送力的部分。其结果是,能够在减弱调色剂到侧密封件27的压力的同时,使调色剂在第一连通部22e和第二连通部22f各自的附近适当地滞留,从而能够将充分的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25的长度方向两端部。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在一个旋转轴31与另一个旋转轴31之间形成有中空状的螺旋叶片33,但也可以使用沿旋转轴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叶片的螺杆形状的部件作为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或者,不局限于螺旋叶片,例如,也可以使用下述搅拌输送部件:在旋转轴的周围以规定的倾斜角度交替配设有复数个半月状的板体(通过将圆形的板体分割成两个而得到的)。
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具有中空状的螺旋叶片33的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的情况下,调色剂容易地从螺旋叶片33的中空部供应到显影辊25,但调色剂的输送力降低。其结果是,在第一连通部22e和第二连通部22f各自的附近,容易产生调色剂的滞留。因此,将具有中空状的螺旋叶片33的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与输送片35组合是特别有效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上都设置输送片35,但也可以只有在第一搅拌输送部件23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输送片35。在此情况下,优选在靠近显影辊25的侧密封件27的第二搅拌输送部件24上设置输送片3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使用仅由磁性调色剂形成的单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由磁性载体和调色剂形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黑白打印机,也可以应用于具备显影装置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数字或模拟方式的单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或传真机。
本发明可应用于具备螺旋叶片的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螺旋叶片对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一体机等所使用的显影剂进行搅拌和输送。通过利用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显影剂的良好输送性、并能够容易地实现防止显影剂的漏出以及加固显影容器的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0)

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
显影容器,其具有实质上并列配置的复数个显影剂输送通道和在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两端部对显影剂进行交接的连通部;
显影剂承载体,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显影容器上,并在表面承载显影剂;和
复数个搅拌输送部件,配置成对应于所述复数个显影剂输送通道,
所述搅拌输送部件配置在对应的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内,一边对所述显影剂进行搅拌,一边将所述显影剂沿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长度方向输送,
所述搅拌输送部件中至少一个搅拌输送部件含有将所述显影剂朝向所述连通部输送的输送片,
在所述至少一个搅拌输送部件中,所述输送片突出于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内与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所述连通部相对的部分,
所述输送片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倾斜规定角度,以使所述输送片输送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显影剂输送方向为折回成锐角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搅拌输送部件还包括将所述显影剂朝向所述连通部输送的输送桨,
在所述至少一个搅拌输送部件中,除了所述输送片之外,所述输送桨也突出于与所述显影剂输送方向上所述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所述连通部相对的部分,所述输送桨与所述旋转轴方向平行,
所述输送片从所述输送桨的一个表面上垂直地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由将所述显影容器的内部分隔成所述复数个显影剂输送通道的隔墙与所述显影容器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
所述显影容器包括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突出于所述显影容器的所述内侧壁,并配置于所述连通部内的与所述输送片所形成的所述显影剂的输送路径不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输送部件具有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螺旋叶片,所述输送片的外径比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片形成为从所述搅拌输送部件的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呈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数个显影剂输送通道包括实质上并列配置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
所述复数个搅拌输送部件包括第一搅拌输送部件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所述第一搅拌输送部件对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显影剂进行搅拌和输送,所述第二搅拌输送部件在与第一搅拌输送部件相反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显影剂进行搅拌和输送,
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以其表面可承载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显影剂的方式,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相邻,
所述输送片至少形成于所述第二搅拌输送部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输送部件具备:
一对所述旋转轴,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显影容器上;
中空状的螺旋叶片,其从所述一对旋转轴的一个连到另一个形成为螺旋状;和
复数个肋部,每个肋部形成为贯通所述螺旋叶片的互相相对的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片将所述显影剂沿远离所述显影容器的内侧壁的方向送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片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和所述输送桨垂直地突出。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1510390599.9A 2014-07-17 2015-07-06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319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6527A JP6204286B2 (ja) 2014-07-17 2014-07-17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6527 2014-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900A true CN105319900A (zh) 2016-02-10
CN105319900B CN105319900B (zh) 2019-11-19

Family

ID=55074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0599.9A Active CN105319900B (zh) 2014-07-17 2015-07-06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48263B2 (zh)
JP (1) JP6204286B2 (zh)
CN (1) CN1053199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7024A (zh) * 2018-04-03 2019-10-18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9976B2 (ja) 2019-09-12 2023-11-1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9374A (ja) 2019-12-04 2021-06-1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6859A (ja) * 1996-12-26 1998-07-14 Ricoh Co Ltd 攪拌搬送スクリュー
CN1497387A (zh) * 2002-10-15 2004-05-19 ������������ʽ���� 显影装置
CN1731294A (zh) * 2004-08-06 2006-02-08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01017351A (zh) * 2006-02-06 2007-08-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
CN101957577A (zh) * 2009-07-15 2011-01-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2163791A (ja) * 2011-02-08 2012-08-3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156468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425017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运送装置、以及具备它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0724A (en) * 1989-06-15 1990-12-25 Xerox Corporation Developer material crossmixing apparatus
US5510881A (en) * 1994-11-18 1996-04-23 Xerox Corporation Positive push development auger
US5963766A (en) * 1997-06-09 1999-10-05 Minolta Co., Ltd. Developing device
JP3070414U (ja) 2000-01-20 2000-08-04 株式会社サムスン横浜研究所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装置
CN102103344B (zh) * 2009-12-21 2013-03-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325761B2 (ja) * 2009-12-21 2013-10-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51694B2 (ja) * 2010-05-20 2012-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08423A (ja) * 2011-03-30 2012-10-25 Canon Inc 現像装置
US8892011B2 (en) * 2011-07-29 2014-11-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thickness regulating member
JP5994662B2 (ja) * 2013-01-31 2016-09-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7319B2 (ja) * 2013-09-18 2016-03-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6859A (ja) * 1996-12-26 1998-07-14 Ricoh Co Ltd 攪拌搬送スクリュー
CN1497387A (zh) * 2002-10-15 2004-05-19 ������������ʽ���� 显影装置
CN1731294A (zh) * 2004-08-06 2006-02-08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00428070C (zh) * 2004-08-06 2008-10-2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01017351A (zh) * 2006-02-06 2007-08-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
CN101957577A (zh) * 2009-07-15 2011-01-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2163791A (ja) * 2011-02-08 2012-08-3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156468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425017A (zh) * 2012-05-25 2013-12-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运送装置、以及具备它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7024A (zh) * 2018-04-03 2019-10-18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900B (zh) 2019-11-19
JP6204286B2 (ja) 2017-09-27
US9348263B2 (en) 2016-05-24
US20160018761A1 (en) 2016-01-21
JP2016024255A (ja) 2016-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8604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73849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08B (zh) 显影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93829B (zh)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JP5526103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09797A (zh) 显影盒
JP5393765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8569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38905A (zh) 粉末传送用传送部件、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9900A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3100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56441A (ja) 現像装置
JP5005792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5262A (ja) 現像装置
JP473850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893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9113A (ja) 現像装置
JP5619246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55400A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4738496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19392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4086B2 (ja) トナー移送機構、現像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4691A (ja) 現像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802799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5263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