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662A - 进行变焦操作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进行变焦操作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662A
CN105319662A CN201510290315.9A CN201510290315A CN105319662A CN 105319662 A CN105319662 A CN 105319662A CN 201510290315 A CN201510290315 A CN 201510290315A CN 105319662 A CN105319662 A CN 105319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om
zoom position
dolly
optics
picture p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03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662B (zh
Inventor
须藤幸司
村上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9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变焦操作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提高了在用户设置了初始镜头位置的情况下的拍摄时的可用性。系统控制单元响应于开始改变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开始使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移位,并且响应于终止变焦操作,停止使变焦位置移位。在响应于用于在第一方向上使变焦位置移位的第一变焦操作正在第一方向上移位变焦位置期间、变焦位置到达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第一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变焦位置固定在预定变焦位置处。

Description

进行变焦操作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尤其涉及一种进行变焦操作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照相机具有改变变焦比的变焦机构,并且近年来,照相机在视角和焦距方面已有所提高。利用广视角,可以容易地确认被摄体,因此在启动照相机时,照相机的镜头通常位于广角端。
另一方面,有这样一种照相机:对于不希望在启动照相机时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用户来说,该照相机在启动时,将镜头自动移动至用户所设置的镜头位置(参考日本特开2002-112097号)。
然而,根据日本特开2002-112097号,该照相机仅在启动时才将镜头移动至用户所设置的镜头位置,因此,在照相机启动之后改变镜头位置的情况下,镜头不会从改变后的镜头位置自动移动至用户所设置的镜头位置。因此,即使在用户想要以自己所设置的镜头位置进行拍摄时,无论他或她什么时候进行拍摄,用户都需要手动改变镜头位置。因此,改变镜头位置需要很多时间,并且可能错过拍摄图片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由于不能容易地在除启动时以外的时间以所设置的镜头位置进行拍摄,因而出现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用户设置了初始镜头位置的情况下的拍摄时的可用性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焦操作单元,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以及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开始,开始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并且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终止,停止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用于使所述变焦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移位的第一变焦操作正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期间、所述变焦位置到达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所述变焦位置固定在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焦操作单元,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以下倍率中的至少一个: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远摄端的倍率以及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广角端的倍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焦操作单元,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当前变焦位置的倍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以及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开始,开始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并且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终止,停止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响应于用于使所述变焦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移位的第一变焦操作正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期间、所述变焦位置到达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所述变焦位置固定在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以下倍率中的至少一个: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远摄端的倍率以及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广角端的倍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当前变焦位置的倍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以及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开始,开始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并且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终止,停止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响应于用于使所述变焦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移位的第一变焦操作正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期间、所述变焦位置到达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所述变焦位置固定在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以下倍率中的至少一个: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远摄端的倍率以及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广角端的倍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当前变焦位置的倍率。
根据本发明,响应于变焦操作的开始,开始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移位,并且响应于变焦操作的终止,停止变焦位置的移位,另一方面,在变焦位置正在第一方向上移位期间变焦位置到达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即使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变焦位置固定在该预定变焦位置处。这样提高了基于已设置的镜头位置的拍摄时的可用性。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数字照相机的后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图1中的数字照相机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A~3C是用于说明显示在图1中的显示单元上的镜头位置设置画面的图。
图4A~4C是用于说明显示在图1中的显示单元上的拍摄画面的图。
图5A和5B是示出通过图2中的系统控制单元所进行的拍摄模式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在图5A的步骤S506所进行的变焦处理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在图5A的步骤S508所进行的菜单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后视图。
图1中的数字照相机100在其主体中具有显示单元28、模式选择器开关60、快门按钮61、操作单元70、电源开关72、连接线缆111、连接器112、记录介质200、记录介质插槽201、记录介质插槽盖202和光学取景器210。操作单元70包括变焦杆70a、菜单按钮70b、以及具有删除按钮、设置按钮、显示按钮、以交叉形式配置的四向按钮(上、下、右、左按钮)和轮的按钮。
显示单元28例如是液晶显示器,并且显示存储在记录介质200中的图像数据和触摸面板型操作按钮。模式选择器开关60将数字照相机100切换成包括拍摄模式、再现模式和视频拍摄模式的多个操作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应该注意,拍摄模式和视频拍摄模式进一步包括多个模式。操作单元70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并且电源开关72选择性地接通或者关闭电源。连接线缆111使得数字照相机100和外部装置相互连接,并且连接器112使得连接线缆111和数字照相机100相互连接。
记录介质200是存储卡或者硬盘等,并且记录介质插槽201容纳记录介质200。光学取景器210在用户观看被摄体或者检查视角时使用。
图2是示意性示出图1中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2,数字照相机100具有麦克风10、语音控制单元11、时序生成单元12、D/A转换器13、存储器控制单元15、压缩-解压缩单元16、接口18、摄像单元22、A/D转换器23、图像处理单元24、显示单元28、电源单元30、存储器32、连接器33和34、扬声器39、RTC(实时时钟)40、系统控制单元50、系统存储器52、非易失性存储器56、模式选择器开关60、快门按钮61、操作单元70、电源开关72、电源控制单元80、镜头驱动单元90、记录介质插入-移除检测单元96、快门101、挡板102、至少包括一个调焦透镜和一个变焦透镜的拍摄镜头103、通信单元110、以及连接器(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112。参考图2,记录介质200也具有记录单元19、连接器35和36、以及接口37。
从麦克风10输出的语音信号经由包括放大器等的语音控制单元11输入至A/D转换器23,并且通过A/D转换器23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经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存储在存储器32中。
语音控制单元11将存储在记录介质200中的语音数据存储在存储器32中,然后使用D/A转换器13将语音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驱动扬声器39输出语音。
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和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时序生成单元12,并且时序生成单元12向语音控制单元11、D/A转换器13、摄像单元22和A/D转换器23提供时钟信号和控制信号。D/A转换器13将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用于图像显示的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将模拟信号提供给显示单元28。
压缩-解压缩单元16通过自适应离散余弦变换(ADCT)等,对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摄像图像和压缩图像分别进行压缩处理和解压缩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32中。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图像数据通过系统控制单元50一起放入文件中,并且经由接口18存储在记录介质200中。
接口18使得数字照相机100和记录介质200相互连接。摄像单元22包括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CCD或者CMOS装置等。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23在将从摄像单元22所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及在将从语音控制单元11所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使用。顺序通过图像处理单元2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或者直接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将来自A/D转换器23的输出数据存储在存储器32中。
图像处理单元24对于来自A/D转换器23的数据或者来自存储器控制单元15的数据进行诸如像素插值或者降低等的预定大小调整处理和预定颜色转换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还使用通过摄像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所获得的计算结果提供曝光控制和测距控制。作为结果,进行TTL(通过镜头)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和EF(预闪光发射)处理。此外,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通过摄像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并且基于所获得的计算结果进行TTLAWB(自动白平衡)处理。
显示单元28根据来自D/A转换器13的模拟信号产生显示。例如,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用于显示的图像数据经由D/A转换器13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应该注意,数字照相机100不一定始终具有显示单元28,而且数字照相机100仅能够连接至内部显示装置或者外部显示装置、并且至少具有控制这些显示装置上的显示的显示控制功能。电源单元30包括:诸如碱性电池或者锂电池等的一次电池;诸如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者锂离子电池等的二次电池;以及AC适配器等。
存储器32存储通过将从摄像单元22所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和要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图像数据。存储器32还存储通过麦克风10所记录的语音数据、静止图像、运动图像、以及图像文件的文件头。此外,存储器32临时存储显示单元28(视频存储器)上显示的数据,并且具有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或者预定时间段的运动图像和语音的足够大的存储容量。
连接器33和34使得电源单元30和电源控制单元80相互连接。RTC40对日期和时间进行计时。除电源控制单元80以外,RTC40内部还具有电源单元,从而使得即使当停止通过电源单元30的电力供应时,RTC40也可以继续计时。
连接器35和36用于使得记录介质200和接口18相互连接。记录介质插入-移除检测单元96检测记录介质200是否连接至连接器35和36。
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整个数字照相机100。系统控制单元50还执行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程序,以进行稍后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通过RTC40所计时的日期和时间,并且通过对系统计时器进行编程来提供计时器控制。
系统存储器52是RAM,在其上展开系统控制单元50工作时所使用的常数和变量、以及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所读出的程序等。作为诸如EEPROM等的电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6存储系统控制单元50工作时所使用的常数和用于执行稍后所述的各种流程图的程序等。
模式选择器开关60和操作单元70构成用于向系统控制单元50输入各种操作指示的操作单元。
根据对模式选择器开关60的操作来设置应用于数字照相机100的操作模式。当从操作模式中选择了拍摄模式时,通过对操作单元70进行操作来设置拍摄模式所具有的多种模式之一,其中,拍摄模式具有例如自动拍摄模式、自动场景判断模式、手动模式、针对各个拍摄场景设置拍摄用的设置的各种场景模式、程序AE模式和自定义模式。可以使用模式选择器开关60、或者使用任何其它操作构件来选择操作模式和拍摄模式。
快门按钮61在被半按下(称为半按下状态)时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并且在被完全按下(称为完全按下状态)时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
当检测到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时,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诸如AF处理、AE处理、AWB处理或者EF处理等的操作。当检测到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时,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从摄像单元22读取信号到将图像数据存储在记录介质200中的一系列摄像操作。
当按下构成操作单元70的任一按钮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与被按下按钮相对应的功能。例如,当菜单按钮70b被按下时,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拍摄/设置画面。
电源控制单元80包括电池检测电路、DC-DC转换器和切换要供电的块的切换电路等。电源控制单元80检测是否安装了电池、电池种类和剩余电池电量,并且基于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示,电源控制单元80控制DC-DC转换器,并且向包括记录介质200的部分提供所需电压。
挡板102覆盖摄像单元22以防止包括镜头103的摄像系统、具有光圈功能的快门101和摄像单元22受到污染和损坏。
通信单元110是用于将数字照相机100连接至外部装置的接口,并且使用诸如RS232C、USB、IEEE1394、P1284、SCSI、调制解调器、LAN和无线通信等的各种通信方案。
连接器112用于经由通信单元110将数字照相机100连接至其它装置,并且在无线通信期间用作天线。记录介质200具有包括半导体存储器或者磁盘等的记录单元19,并且记录单元19经由连接器35和36以及接口37与数字照相机100连接。
图3A~3C是用于说明显示在图1中的显示单元28上的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的图。
图3A示出在按下图1中的菜单按钮70b时,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示例性拍摄/设置画面,并且图3A中的拍摄/设置画面包括镜头位置设置按钮301。当按下镜头位置设置按钮301时,显示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图3B)。在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上,在直通显示期间所显示的直通图像310上,以重叠方式显示变焦控制条302、变焦控制条显示区303、广角端图标304(第一显示项)、远摄端图标305(第二显示项)、变焦比306、对话框307、确定(OK)按钮308和取消按钮309。直通显示是指将通过摄像单元22正拍摄的图像大体实时地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
变焦控制条302表示变焦透镜在光学变焦范围内的镜头位置,并且变焦控制条302显示在变焦控制条显示区303中。应该注意,在变焦控制条显示区303中,同样还可以显示电子变焦范围。广角端图标304是表示变焦透镜的广角端的图标,并且远摄端图标305是表示变焦透镜的远摄端的图标。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假定广角端图标304和远摄端图标305表示光学变焦范围内的广角端和远摄端,但是,远摄端可以是电子变焦范围内的远摄端。
变焦比306示出以通过用户所设置的用户希望的变焦透镜的镜头位置(以下称为“自定义镜头位置”)为基准、镜头位置处于光学远摄端时的变焦比。对话框307向用户示出消息,并且参考图3B,将通过变焦操作来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的请求作为消息进行显示。按下OK按钮308以确定自定义镜头位置,并且按下取消按钮309以取消自定义镜头位置的设置。
用户在显示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之后进行变焦操作,并且当变焦透镜的位置到达用户希望的镜头位置时(图3C),停止变焦操作,并且按下OK按钮308以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结果,自定义镜头位置被设置在光学变焦范围内的用户希望的位置处。
在图3C中,以能够进行4.3mm~43mm焦距(对于35mm的底片格式,相当于24mm~240mm的视角)的变焦的10x(倍)变焦透镜作为例子。通过加长的变焦控制条302可知,自定义镜头位置被设置在光学变焦的广角端和远摄端的中间,而不是作为广角端的4.3mm的焦距处。在该例子中,自定义镜头位置被设置在8.6mm的焦距处(对于35mm的底片格式,相当于48mm的视角)。变焦比306中的“5x”的显示示出直到作为远摄端的43mm的焦距(对于35mm底片格式,相当于240mm的视角)的5x光学变焦。
也就是说,用户容易地理解:即使在数字照相机100具有10x变焦透镜时,也仅可以进行直到从当前的自定义镜头位置开始的5x的变焦。另一方面,在该自定义镜头位置处,可以进行相对于该自定义镜头位置(8.6mm的焦距)直到1/2x(广角端处4.3mm的焦距)的缩小。
在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上,示出处于以自定义镜头位置为基准的远摄端的变焦比306,因此容易地获知在自定义镜头位置处放大拍摄图像的最大倍率,这样增强了照相机用户的可用性。应该注意,可以对于各个拍摄模式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
图4A~4C是用于说明显示在图1中的显示单元28上的拍摄画面400的图。
图4A示出显示在图1中的显示单元28上的拍摄画面400上的示例性显示。与图3B中的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一样,在图4A的拍摄画面400上,在直通显示期间所显示的直通图像404上,以重叠方式显示变焦控制条302、变焦控制条显示区303、广角端图标304和远摄端图标305。此外,在拍摄画面400上,显示用户图标401(第三显示项)、以用户为基准的广角端变焦比402、以用户为基准的远摄端变焦比403和以用户为基准的变焦比405。
用户图标401是表示自定义镜头位置的图标,并且以用户为基准的广角端变焦比402表示直到使用自定义镜头位置作为基准的情况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的变焦比。以用户为基准的远摄端变焦比403表示直到使用自定义镜头位置作为基准的情况下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的变焦比。以用户为基准的变焦比405表示使用自定义镜头位置作为基准的情况下的自定义镜头位置处的变焦比。
图4A示出下面的情况下的示例性显示:对于能够进行4.3mm~43mm焦距(对于35mm底片格式,相当于24mm~240mm的视角)的变焦的10x变焦透镜,自定义镜头位置被设置在8.6mm的焦距处(对于35mm底片格式,相当于48mm的视角)。在该自定义镜头位置处,可以进行相对于该自定义镜头位置(8.6mm的焦距)直到1/2x(广角端处4.3mm的焦距)的缩小。
因此,将以用户为基准的广角端变焦比402表示为“1/2”。这示出:当用户正以自定义镜头位置进行拍摄、并且被摄体未处于拍摄范围内时,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在不进行移动以改变拍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缩小光点以使得想要的被摄体整体处于视角内。
当广角端图标304或者远摄端图标305与用户图标401重叠时(即,当自定义镜头位置被设置在广角端或者远摄端处时),仅需要显示其中的一个。例如,图4B和4C示出广角端图标304与用户图标401重叠的情况。
图4B和4C示出在下面的情况下所生成的示例性显示:对于能够进行4.3mm~43mm焦距(对于35mm底片格式,相当于24mm~240mm的视角)的变焦的10x变焦透镜,自定义镜头位置被设置在4.3mm的焦距处(对于35mm底片格式,相当于24mm的视角)。基于自定义镜头位置是否设置在上述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上,可以选择是生成图4B中的显示还是图4C中的显示。
具体地,当用户在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上将自定义镜头位置设置在广角端处时,如图4B所示,在广角端处显示用户图标401,以表示通过用户所设置的位置处于广角端。另一方面,当用户在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上没有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并且初始变焦位置处于作为默认值的广角端时,如图4C所示,在广角端处显示广角端图标304。
在拍摄画面400上,广角端图标304表示镜头位置的广角端,远摄端图标305表示镜头位置的远摄端,并且用户图标401表示自定义镜头位置。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视觉上获知镜头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因而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确定想要的镜头位置。
此外,在拍摄画面400上,显示使用自定义镜头位置作为基准的广角端处的变焦比(以用户为基准的广角端变焦比402),并且还显示使用自定义镜头位置作为基准的远摄端处的变焦比(以用户为基准的远摄端变焦比403)。这样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获知使用自定义镜头位置作为基准的变焦比的可变范围。
此外,在拍摄画面400上,在广角端图标304或远摄端图标305、以及用户图标401相互重叠在对方的上面的情况下,显示两者中的任一个。由于未以相互重叠在对方上面的方式显示广角端图标304或者远摄端图标305和用户图标401,因此这能够防止用户感到困惑。
图5A和5B是示出拍摄模式处理的流程图。当启动数字照相机100、并将其置于拍摄模式时,开始该处理。通过系统控制单元50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程序展开到系统存储器52中,进行拍摄模式处理。
首先,在步骤S501,参考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设置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设置了自定义镜头位置。当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设置了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处理进入步骤S502,并且当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没有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处理进入步骤S503。
在步骤S502,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镜头驱动单元90以驱动调焦透镜、并将其移动至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所读出的自定义镜头位置(用户所设置的初始变焦位置)。当对于各个拍摄模式设置了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变焦透镜被移动至针对当前拍摄模式所设置的自定义镜头位置。因此,当设置了自定义镜头位置时,拍摄模式启动时的初始变焦位置对应于用户想要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3,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镜头驱动单元90以驱动变焦透镜、并将其移动至默认初始变焦位置。假定默认初始变焦位置处于广角端。应该注意,尽管这里默认初始变焦位置处于广角端,但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默认初始变焦位置可以是其它变焦位置。例如,默认初始变焦位置可以是拍摄图像和通过光学取景器210所观察到的视野之间的差(视差)最小的位置。
在步骤S504,系统控制单元50大体实时将通过摄像单元22所拍摄的图像以实时取景方式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直通显示)。另外,如以上参考图4A~4C所述,系统控制单元50生成表示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范围内的自定义镜头位置和当前变焦位置的显示。应该注意,由于此时刻的初始显示,因此自定义镜头位置和当前变焦位置彼此相对应。
在步骤S505,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对变焦杆70a的操作(变焦操作)。作为步骤S505的判断结果,当进行了变焦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进行稍后参考图6所述的变焦处理来移动变焦透镜(步骤S506),随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505。当没有进行变焦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按下操作单元70所包括的菜单按钮70b的菜单操作(步骤S507)。
作为步骤S507的判断结果,当进行了菜单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稍后参考图7所述的菜单处理,以设置变焦透镜的变焦位置(步骤S508),随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505。当没有进行菜单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作为直通图像所显示的图像中是否检测到了特定被摄体(例如,人面部)(步骤S509)。
作为步骤S509的判断结果,当检测到了任一特定被摄体时,系统控制单元50将诸如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位置坐标和大小(宽度、高度)、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量和可靠性系数等的与被摄体有关的被摄体信息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步骤S510)。另一方面,当没有检测到任何特定被摄体时,系统控制单元50对于诸如被摄体的位置坐标和大小(宽度、高度)、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量和可靠性系数等的被摄体信息,设置0(步骤S511),并且将该信息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步骤S510)。
然后,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生成了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步骤S512)。当没有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505,并且当生成了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测量与被摄体的距离并使得调焦透镜聚焦于被摄体(自动调焦)的测距处理,并且进行测量被摄体的亮度并确定光圈值和快门速度以准备拍摄的测光处理(步骤S513),并且判断是否生成了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步骤S514)。
作为步骤S514的判断结果,当没有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生成了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步骤S515)。作为步骤S515的判断结果,当生成了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514。作为结果,在半按下快门按钮61的状态下,调焦透镜保持聚焦于被摄体,因此允许用户立即开始拍摄操作。另一方面,作为步骤S515的判断结果,当没有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时,系统控制单元50然后判断是否发出了关闭电源开关72的指示(步骤S516)。
作为步骤S516的判断结果,当没有发出关闭电源开关72的指示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505,并且当发出了关闭电源开关72的指示时,终止该处理。
另一方面,作为步骤S514的判断结果,当生成了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时,系统控制单元50使得显示单元28处于例如纯黑色的固定颜色显示状态(步骤S517)。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下面的拍摄处理:在该拍摄处理中,系统控制单元50经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将利用摄像单元22和A/D转换器23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32中、读出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图像、并且将该图像可视化(步骤S518)。
然后,系统控制单元50将通过进行拍摄处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直到经过了预先所设置的时间段为止(快速回顾显示)(步骤S519),将该图像数据作为图像文件存储在记录介质200中(步骤S520),并且判断是否生成了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步骤S521)。
作为步骤S521的判断结果,当没有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时,系统控制单元50继续快速回顾显示,并且当生成了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所设置的快速回顾显示时间段(步骤S522)。
作为步骤S522的判断结果,当没有经过显示时间段时,系统控制单元50待机,直到经过显示时间段为止,并且当经过了显示时间段时,系统控制单元50从快速回顾显示切换成直通显示(用于拍摄的待机)(步骤S523),随后,处理进入步骤S515。
应该注意,当使用模式选择器开关60将拍摄模式切换成其它模式时,以及当在步骤S516发出了用于关闭电源开关72的指示时,终止该处理。
图6是示出在图5A的步骤S506所进行的变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通过系统控制单元50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程序展开到系统存储器52中来进行图6中的处理。
参考图6,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向广角侧进行了变焦操作(步骤S601)。作为步骤S601的判断结果,当向广角侧进行了变焦操作时,系统控制单元50向广角侧移动变焦透镜(步骤S602),另一方面,当没有向广角侧进行变焦操作时(向远摄侧进行了变焦操作),系统控制单元50向远摄侧移动变焦透镜(步骤S603)。
然后,在步骤S604,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完成了变焦操作。变焦操作的完成是指例如释放变焦杆70a(终止对变焦杆70a的操作)。当变焦杆70a被释放时,处理进入步骤S606,在步骤S606,系统控制单元50停止移动变焦透镜(停止变焦)。当变焦杆70a未被释放时,处理进入步骤S605。
尽管在上述例子中使用变焦杆70a进行变焦操作,但是并非总是以该方式进行变焦操作,而且还可以通过按下变焦按钮或者触摸触摸面板来进行。
例如,在按下变焦按钮的情况下,只要在除广角端、远摄端和自定义镜头位置以外的位置处按下变焦按钮,则变焦位置移位。用户应当检查直通图像310,并且当获得了想要的变焦位置时,释放变焦按钮。另外,在通过连续按下变焦按钮来改变变焦位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在步骤S605判断从停止按下变焦按钮开始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段(约数百秒),并且当经过了预定时间段时,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判断为完成了变焦操作,随后,处理进入步骤S606。
在步骤S605,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变焦位置是否到达自定义镜头位置。当变焦位置到达了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处理进入步骤S606,在步骤S606,系统控制单元50停止响应于变焦操作而驱动变焦透镜(以下称为“变焦驱动”),并且当变焦位置没有到达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601,在步骤S601,系统控制单元50继续变焦驱动。也就是说,当作为变焦驱动的结果,变焦位置到达了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即使当没有终止对变焦杆70a的操作时(即使当用户没有释放变焦杆70a时),系统控制单元50也停止变焦驱动。
在自定义镜头位置处停止变焦之后,一旦终止对变焦杆70a的操作,然后再次在相同方向上移动变焦杆70a,以跨自定义镜头位置进行向广角侧或者远摄侧的变焦驱动。
如上所述,由于即使当正在进行变焦操作时,也在自定义镜头位置处停止变焦驱动,因而用户可以在无需进行精细变焦调整的情况下,容易地将变焦位置调整至他/她所登记的自定义镜头位置。作为结果,容易地快速进行通过放大从自定义镜头位置向远摄侧移动变焦位置的操作和使得变焦位置返回至自定义镜头位置的操作。也就是说,在自定义镜头位置和远摄侧之间,容易地快速移位变焦位置。
另外,容易地快速进行通过减小变焦从自定义镜头位置向广角侧移动变焦位置的操作和使得变焦位置返回至自定义镜头位置的操作。也就是说,在自定义镜头位置和广角侧之间,容易地快速移位变焦位置。因此,允许用户使用自定义镜头位置作为基本变焦位置来进行拍摄。
应该注意,在上述例子中,当作为变焦驱动的结果,变焦位置到达了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停止变焦驱动,并且即使当没有终止对变焦杆70a的操作时(即使当用户没有释放变焦杆70a时),也立即终止对变焦杆70a的操作,并且不允许进行跨自定义镜头位置的变焦,除非再次开始对变焦杆70a的操作,但是变焦操作不局限于此。例如,当变焦位置到达了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可以停止变焦驱动,并且即使在停止变焦驱动之后,也可以在没有释放操作杆70a预定时间段(约数秒)的情况下,通过继续操作变焦杆70a来进行跨自定义镜头位置的变焦。
此外,尽管在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例子中,不管变焦操作是向广角侧的操作(缩小)还是向远摄侧的操作(放大),都在步骤S605判断变焦位置是否到达了自定义镜头位置,并且当变焦位置到达了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停止变焦驱动,但是未必总是以该方式来停止变焦驱动。仅在进行向广角侧的操作(缩小)或者向远摄侧的操作(放大)时,可以将变焦位置固定在自定义镜头位置处。
例如,当作为从自定义镜头位置的远摄侧向广角侧的操作(缩小)的结果,变焦位置到达自定义镜头位置时,停止变焦驱动。另一方面,当作为从自定义镜头位置的广角侧向远摄侧的操作(放大)的结果,变焦位置到达自定义镜头位置时,不停止变焦驱动,而是继续变焦驱动以使得能够进行向自定义镜头位置的远摄侧的放大。这样便于进行使得变焦位置从远摄侧返回至自定义镜头位置的操作,并且另一方面,当想要进行从广角侧开始的一次而成的放大时,可以进行可操作性良好的放大。
此外,尽管在上述例子中,登记了一个自定义镜头位置,但是对于多个拍摄模式中的每一个,可以设置不同的自定义镜头位置。例如,作为拍摄模式的场景模式包括以鲜艳颜色拍摄焰火的焰火模式和在室内拍摄人物的快照模式。允许用户对于焰火模式和快照模式设置不同的自定义镜头位置,并且例如,允许用户配置下述设置。在焰火模式下,拍摄在夜空中绽放的焰火,因此将自定义镜头位置设置在稍微远摄侧。另一方面,在快照模式下,将自定义镜头位置设置在广角侧,从而使得狭窄的空间中的许多人物可以处于拍摄范围内。
图7是在图5A的步骤S508所进行的菜单处理的流程图。通过系统控制单元50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程序展开到系统存储器52中,进行图7中的处理。
参考图7,当按下菜单按钮70b时,允许配置各种设置的拍摄/设置画面(图3A)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了所显示的拍摄/设置画面上的镜头位置设置按钮301(步骤S701)。
作为步骤S701的判断结果,当没有按下镜头位置设置按钮301时,立即终止该处理,并且当按下了镜头位置设置按钮301时,将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图3B)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步骤S702),并且判断是否正在进行用于确定自定义镜头位置的变焦操作(步骤S703)。
作为步骤S703的判断结果,当正在进行变焦操作时,继续变焦操作,直到变焦透镜移动至用户想要的镜头位置为止(步骤S708)。此时,用户在观看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的同时,移动变焦杆70a。另一方面,作为步骤S703的判断结果,当没有进行变焦操作时(变焦操作被终止),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了设置按钮(步骤S704)。
作为步骤S704的判断结果,当按下了设置按钮时,系统控制单元50将按下设置按钮时变焦透镜的镜头位置确定为自定义镜头位置(步骤S707),并且终止该处理。另一方面,当没有按下设置按钮时,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了菜单按钮70b(步骤S705)。
作为步骤S705的判断结果,当按下了菜单按钮70b时,系统控制单元50取消自定义镜头位置的设置(步骤S706),并且终止该处理。另一方面,作为步骤S705的判断结果,当没有按下菜单按钮70b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703。
根据图7中的处理,由于用户在观看镜头位置设置画面300的同时,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步骤S708),因而用户想要的镜头位置被设置为自定义镜头位置,并且作为结果,设置了直接反映用户意图的变焦位置。
参考图7,说明了用户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的菜单处理,但是在该处理中没有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的情况下,可以从积累在数字照相机100中的操作日志中,选择与用户经常使用的变焦比相对应的镜头位置,并且将其设置为自定义镜头位置。也就是说,在拍摄时,用户很可能想要他/她经常使用的镜头位置,因此基于用户经常使用的镜头位置来设置自定义镜头位置,这提高了照相机的用户的可用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单个硬件(例如,系统控制单元50)来进行对设备(数字照相机100)的整体控制,或者可以通过多个硬件来分担。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例子,本发明被应用于数字照相机100,但是可应用本发明的设备不局限于此,而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摄像单元的装备,例如,PC、PDA、蜂窝电话终端、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游戏机和电子书阅读器。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4年5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1105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25)

1.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焦操作单元,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开始,开始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并且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终止,停止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
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用于使所述变焦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移位的第一变焦操作正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期间、所述变焦位置到达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所述变焦位置固定在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正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期间、所述变焦位置到达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所述变焦位置固定在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处,并且之后响应于所述第一变焦操作一旦终止并且所述第一变焦操作再次开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变焦位置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一步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正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期间、所述变焦位置到达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所述变焦位置固定在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处,并且之后,响应于所述第一变焦操作在未终止的情况下继续预定时间段以上,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变焦位置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一步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用于使所述变焦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位的第二变焦操作正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位期间、所述变焦位置到达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第二变焦操作未终止并且继续时,不将所述变焦位置固定在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处,而是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进一步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变焦位置从远摄侧向广角侧移位的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变焦位置从广角侧向远摄侧移位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开始拍摄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变焦位置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设置单元,所述设置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所述预定变焦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设置单元,所述设置单元用于基于用户操作日志中频繁使用的变焦位置来设置所述预定变焦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拍摄模式设置单元,所述拍摄模式设置单元用于设置从多个拍摄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拍摄模式,
其中,所述预定变焦位置随着拍摄模式而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以下倍率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在显示单元上: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远摄端的倍率以及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广角端的倍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当前变焦位置的倍率显示在显示单元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显示表示变焦范围内的当前变焦位置的控制条的控制条显示区域中,生成表示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的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所述控制条显示区域中,预定图标显示在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广角端图标显示在与所述光学广角端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远摄端图标显示在与所述光学远摄端相对应的位置处。
14.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焦操作单元,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
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以下倍率中的至少一个: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远摄端的倍率以及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广角端的倍率。
15.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焦操作单元,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
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当前变焦位置的倍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进一步显示以下倍率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远摄端的倍率以及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广角端的倍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用于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开始拍摄模式时所述变焦位置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相对应的控制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设置单元,所述设置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所述预定变焦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设置单元,所述设置单元用于基于用户操作日志中频繁使用的变焦位置来设置所述预定变焦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拍摄模式设置单元,所述拍摄模式设置单元用于设置从多个拍摄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拍摄模式,
其中,所述预定变焦位置随着拍摄模式而改变。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显示表示变焦范围内的当前变焦位置的控制条的控制条显示区域中,生成表示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的显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所述控制条显示区域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预定图标显示在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将广角端图标显示在与所述光学广角端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将远摄端图标显示在与所述光学远摄端相对应的位置处。
23.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开始,开始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并且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的终止,停止使所述变焦位置移位,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响应于用于使所述变焦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移位的第一变焦操作正使所述变焦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位期间、所述变焦位置到达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所述第一变焦操作未终止,也将所述变焦位置固定在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处。
24.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以下倍率中的至少一个: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远摄端的倍率以及从所述预定变焦位置到所述光学广角端的倍率。
25.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变焦操作步骤,用于接受改变拍摄镜头的变焦位置的变焦操作;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响应于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变焦位置;以及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从位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既不是光学广角端也不是光学远摄端的预定变焦位置到当前变焦位置的倍率。
CN201510290315.9A 2014-05-29 2015-05-29 进行变焦操作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319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1059A JP6425421B2 (ja) 2014-05-29 2014-05-29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14-111059 2014-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662A true CN105319662A (zh) 2016-02-10
CN105319662B CN105319662B (zh) 2018-09-04

Family

ID=54703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0315.9A Active CN105319662B (zh) 2014-05-29 2015-05-29 进行变焦操作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5638B2 (zh)
JP (1) JP6425421B2 (zh)
CN (1) CN1053196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003A (zh) * 2016-09-06 2019-04-16 索尼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可互换透镜和摄像装置
WO2022021972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7664B2 (ja) * 2018-04-16 2019-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KR102475990B1 (ko) * 2018-09-11 2022-12-09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기기, 그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매체
KR20210042621A (ko) * 2019-10-10 2021-04-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카메라 배율 조정 방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6352A (en) * 1988-06-01 1991-07-30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Microfilm pro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zoom lenses
JP2002112097A (ja) * 2000-09-27 2002-04-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メラ
US20080025712A1 (en) * 2006-07-31 2008-01-31 Hiroaki Furuya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optical systems
CN101802705A (zh) * 2007-10-15 2010-08-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本体和摄影装置
JP4837351B2 (ja) * 2005-09-27 2011-12-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US8305464B2 (en) * 2008-12-17 2012-11-06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zoom control method, and zoom control program
US20140125846A1 (en) * 2011-06-30 2014-05-08 Nokia Corporaton Arrangement for Macro Photography
CN103858420A (zh) * 2011-09-29 2014-06-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329Y2 (ja) * 1986-11-26 1994-02-02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に於るズームレンズ系駆動装置
US5189458A (en) * 1988-07-05 1993-02-23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ic zooming camera
JP2769512B2 (ja) * 1988-09-05 1998-06-25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動ズームカメラ
JP2770339B2 (ja) * 1988-09-05 1998-07-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の動作制御装置
JPH0333836A (ja) * 1989-06-30 1991-02-14 Asahi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カメラ
JPH0476777U (zh) * 1990-11-15 1992-07-03
JP2003060970A (ja) * 2001-08-17 2003-02-28 Konica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4349844A (ja) * 2003-05-20 2004-12-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5208395A (ja) * 2004-01-23 2005-08-04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78453A (ja) * 2005-12-26 2007-07-12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4254825B2 (ja) * 2006-09-04 2009-04-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ズーム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ズーム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
JP2011193329A (ja) * 2010-03-16 2011-09-29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JP5725425B2 (ja) * 2012-12-19 2015-05-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6352A (en) * 1988-06-01 1991-07-30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Microfilm pro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zoom lenses
JP2002112097A (ja) * 2000-09-27 2002-04-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メラ
JP4837351B2 (ja) * 2005-09-27 2011-12-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US20080025712A1 (en) * 2006-07-31 2008-01-31 Hiroaki Furuya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optical systems
CN101802705A (zh) * 2007-10-15 2010-08-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本体和摄影装置
US8305464B2 (en) * 2008-12-17 2012-11-06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zoom control method, and zoom control program
US20140125846A1 (en) * 2011-06-30 2014-05-08 Nokia Corporaton Arrangement for Macro Photography
CN103858420A (zh) * 2011-09-29 2014-06-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003A (zh) * 2016-09-06 2019-04-16 索尼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可互换透镜和摄像装置
WO2022021972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662B (zh) 2018-09-04
JP6425421B2 (ja) 2018-11-21
US20150350525A1 (en) 2015-12-03
US10075638B2 (en) 2018-09-11
JP2015225284A (ja) 201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4029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558923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real time focus/parameter adjustment
EP2767886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rogram
CN105319662A (zh) 进行变焦操作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6343194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120026284A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07208903A (ja) 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撮影指示装置
JP7312012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1503684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13602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91130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7528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59474B2 (ja)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116494B2 (ja) 撮像装置
JP653766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6257310B2 (ja) 撮影装置、撮影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6838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2627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068474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616708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059943A (ja) 撮影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71113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010044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14206592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81582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