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8624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8624B
CN105318624B CN201510079780.8A CN201510079780A CN105318624B CN 105318624 B CN105318624 B CN 105318624B CN 201510079780 A CN201510079780 A CN 201510079780A CN 105318624 B CN105318624 B CN 105318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ness
retention agent
volatility
mentioned
f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97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8624A (zh
Inventor
国分真子
船山敦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8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8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8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释放量而能够减少挥发性的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并且提高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挥发性能而能够发挥脂质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的新的冰箱。在透气性的第一容纳体容纳混合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具有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的量的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将该第一容纳体容纳于非透气性的第二容纳体,并且利用连通第二容纳体的内部和外部的释放控制部来从混合鲜度保持剂释放挥发性的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通过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性能而能够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从而能够将销售价格的上升抑制得较低。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或冷冻食品、饮料水等来储存的冰箱,尤其涉及具备释放鲜度保持成分的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的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在绝热性的箱体内部的上部配置冷藏室,在中间部配置冷冻室,并在下部配置蔬菜室,各个储藏室彼此由绝热分隔壁划分以使导热较少。并且,最近的冰箱中公知有与上述的储藏室不同地设有储藏生肉、生鱼等动物性食品、沙拉等烹饪完毕的蔬菜且能够减压的减压储藏室的冰箱。通过利用真空泵使该减压储藏室减压,来减少减压储藏室的氧浓度而实现食品的防氧化和鲜度保持。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的储藏性能,提出了在该减压储藏室设置封入有抗氧化成分剂等鲜度保持成分剂的盒。
例如,日本特开2009-2222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即,在形成于冰箱内的减压储藏室配置填充、内包抗氧化成分剂的抗氧化成分释放盒,作为抗氧化成分剂使用在大气压状态下不释放抗氧化成分、而在比大气压低的压力状态下释放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成分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2287号公报
然而,这种抗氧化成分一般使用挥发性能较高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考虑冰箱的使用期间等来决定该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若冰箱的使用期间变长,则与此相伴地使用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变多。除此之外,该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因挥发性较强,所以额外需要填充量。然而,该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价格昂贵,从而有不推荐使用较多的量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课题。因此,强烈需求一边维持该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功能,一边减少其填充量。
另一方面,在减压储藏室储藏烹饪完毕的蔬菜、或鸡肉、牛肉等切开的生肉、或生鱼片等生鱼,但生鱼、生肉等中脂质成分较多,从而也一并需求提高该脂质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为此,考虑使用具有脂质成分的抗氧化功能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剂。然而,该具有脂质成分的抗氧化功能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一般不易挥发,从而有在维持为较低的温度的减压储藏室内无法发挥充分的脂质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的课题。另外,也产生在减压储藏室内设置容纳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盒和容纳有脂溶性抗氧化剂的盒这两个盒使产品成本上升、产生减压储藏室的容纳量的减少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冰箱,其具备新的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该新的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通过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释放量而能够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并且,能够提高脂溶性抗氧化剂的释放性能而发挥脂质成分的抗氧化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透气性的第一容纳体容纳混合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抗氧化剂、或抗菌剂、或混合它们的混合剂)和具有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的量的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将该第一容纳体容纳于非透气性的第二容纳体,并且利用连通第二容纳体的内部和外部的释放控制部来从混合鲜度保持剂释放挥发性的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利用脂溶性抗氧化剂来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性能,从而能够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并且,利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鲜度保持成分来改善脂溶性抗氧化剂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释放性能,从而能够提高脂质成分的抗氧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冷藏室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冰箱的门打开的状态下的背面部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减压储藏室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减压储藏室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6是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的立体图。
图7是沿长边方向剖切图6所示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的俯视图。
图9是以X-X面剖切图8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的剖视图。
图10是以Y-Y面剖切图8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的剖视图。
图11是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混合鲜度保持剂的量不同的两个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设置于减压储藏室的状态下以及设置于大气压下的状态下的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的图。
图13是表示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混合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的图。
图14是比较在减压储藏室设置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混合鲜度保持剂的情况下的、在减压储藏室保存的鸡肉的K值的变化的图。
图15是比较在减压储藏室设置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混合鲜度保持剂的情况下的、在减压储藏室保存的竹荚鱼的DHA的变化的图。
图中:
82—减压储藏室,86—负压泵,83—门,90—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1—第二容纳体,91A、91B—释放控制部,92—铝膜,93—纸膜,94—第一容纳袋,95—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6—脂溶性抗氧化剂,97—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98—收放部,99—通气孔,100—安装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在其范围内也包括各种变形例、应用例。
在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之前,基于图1至图3对使用本发明的冰箱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冰箱的正面外观图,图2是表示图1的纵向剖面的剖视图。此外,图2中未示出制冰室的剖面。
图1以及图2中,冰箱1从上方开始具有冷藏室2、制冰室3以及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此处,制冰室3和上部冷冻室4设为在冷藏室2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左右列排。此外,上部冷冻室4形成为容积比下部冷冻室5的容积小,来冷冻、储藏少量的食品。
而且,对于各储藏室的温度而言,作为一个例子,冷藏室2是约+3℃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蔬菜室6是约+3℃~+7℃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另外,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以及下部冷冻室5是约-18℃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此处,减压储藏室形成于冷藏室2的最下端。
冷藏室2在前方侧具备左右分割的对开(所谓的法式)的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分别具备拉出式制冰室门3a、上部冷冻室门4a、下部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
另外,在各门的储藏室侧的面,以沿各门的外缘的方式设有内置有磁铁的衬垫(未图示),并构成为,在各门的关闭时,与由铁板形成的冰箱外箱的凸缘、后述的各分隔铁板紧贴,从而抑制外部空气向储藏室内侵入、以及冷气从储藏室泄漏。
此处,如图2所示,在冰箱主体10的下部形成有机械室11,在其中内置有压缩机12。冷却器容纳室13和机械室11通过排水通路14而连通,从而能够排出冷却器19的除霜水。
如图2所示,冰箱主体10的箱外和箱内由绝热箱体15分隔,该绝热箱体15通过在内箱与外箱之间填充发泡绝热材料(发泡聚氨酯)而形成。另外,冰箱主体10的绝热箱体15安装有多个真空绝热材料16。冰箱主体10由上侧绝热分隔壁17划分出冷藏室2、上部冷冻室4以及制冰室3(参照图1,图2中未图示制冰室3),并由下侧绝热分隔壁18划分出下部冷冻室5和蔬菜室6。
在冷藏室2的最下端且在上侧绝热分隔壁17的上表面配置有减压储藏室82,当为了取出该减压储藏室82内的食品而拉出减压储藏室门时返回大气压,若使减压储藏室门复位而关闭冷藏室门2a、2b并经过规定时间,则真空泵动作而使减压储藏室82减压。关于该减压储藏室82,将于后文进行说明。
另外,在下部冷冻室5的上部设有横向分隔部。横向分隔部在上下方向上分隔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以及下部冷冻室5。另外,在横向分隔部的上部,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对制冰室3与上部冷冻室4之间进行分隔的纵向分隔部。
横向分隔部和下侧绝热分隔壁18的前面以及左右侧壁前面一起与设于下部冷冻室门5a的储藏室侧的面的衬垫(未图示)接触。设于制冰室门3a和上部冷冻室门4a的储藏室侧的面的衬垫(未图示)通过与横向分隔部、纵向分隔部、上侧绝热分隔壁17以及冰箱主体10的左右侧壁前面接触,来分别抑制冷气在各储藏室与各门之间移动。
如图2所示,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安装有在各个储藏室的前方配备的门4a、5a、6a。另外,在上部冷冻室4容纳、配置有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并在下部冷冻室5容纳、配置有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并且,在蔬菜室6容纳、配置有上层蔬菜储藏容器71、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
而且,分别通过将手放在未图示的把手部并向近前侧拉出制冰室门3a、上部冷冻室门4a、下部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来拉出制冰储藏容器(未图示)、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
详细而言,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构成为,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的侧面上部的凸缘部悬架在冷冻室门内壁上所安装的支承臂5d,在拉出冷冻室门5a的同时仅拉出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载置于冷冻室5的侧面壁上所形成的凹凸部(未图示),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
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也同样地构成为,凸缘部悬架在蔬菜室门6a的内壁上所安装的支承臂6d,上层蔬菜储藏容器71载置于蔬菜室侧面壁的凹凸部。另外,在该蔬菜室6设有固定于绝热箱体15的电加热器6c,利用该电加热器6c以使蔬菜室6的温度不变得过冷的方式成为适于蔬菜的储藏的温度。此外,该电加热器6c根据需要而设置即可,但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在更加适当的环境气下进行蔬菜的储藏而设置电加热器6c。
接下来,对冰箱的冷却方法进行说明。在冰箱主体10形成有冷却器容纳室13,并在其中具备冷却器19作为冷却机构。冷却器19(作为一个例子是翅片管换热器)设置在下部冷冻室5的背部所配备的冷却器容纳室13内。另外,在冷却器容纳室13内且在冷却器19的上方设有送风机20(作为一个例子是螺旋桨式风扇)作为送风机构。
在冷却器19进行换热而冷却了的空气(以下,将在冷却器19进行了换热的低温的空气称作“冷气”)由送风机20经由冷藏室送风管道21、冷冻室送风管道22、以及未图示的制冰室送风管道,分别向冷藏室2、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的各储藏室输送。
向各储藏室进行的送风由控制针对冷藏温度带的冷藏室2的送风量的第一送风控制机构(以下,称作冷藏室缓冲器23)、和控制针对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4、5的送风量的第二送风量控制机构(以下,称作冷冻室缓冲器24)来控制。而且,针对冷藏室2、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的各送风管道如图3中虚线所示那样设于冰箱主体10的各储藏室的背面侧。具体而言,当冷藏室缓冲器23为打开状态、冷冻室缓冲器24为关闭状态时,冷气经由冷藏室送风管道21而从设置为多层的吹出口25向冷藏室2输送。
另外,冷却冷藏室2后的冷气从设于冷藏室2的下部的冷藏室返回口26经由冷藏室-蔬菜室连通管道27,从设于下侧绝热分隔壁18的下部右里侧的蔬菜室吹出口28向蔬菜室6输送。来自蔬菜室6的返回冷气从设于下侧绝热分隔壁18的下部前方的蔬菜室返回管道入口29经由蔬菜室返回管道30,而从蔬菜室返回管道出口返回冷却器容纳室13的下部。此外,作为其它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不使冷藏室-蔬菜室连通管道27与蔬菜室6连通,而在从图3中冷却器容纳室13的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返回右侧下部。作为该情况的一个例子,在冷藏室-蔬菜室连通管道27的前方投影位置配置蔬菜室送风管道,而将在冷却器19进行了换热后的冷气从蔬菜室吹出口28直接向蔬菜室6输送。
如图2、图3所示,在冷却器容纳室13的前方,设有在各储藏室与冷却器容纳室13之间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31。在分隔部件31,如图3所示地沿上下形成有一对吹出口32a、32b、一对吹出口33a、33b,当冷冻室缓冲器24为打开状态时,在冷却器19进行了换热后的冷气通过送风机20而经由省略了图示的制冰室送风管道、上层冷冻室送风管道34从吹出口32a、32b分别向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输送。另外,经由下层冷冻室送风管道35而从吹出口33a、33b向下部冷冻室5输送。此外,在下部冷冻室5也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吹出口。
另外,在冰箱主体10的顶壁上面侧设有搭载有CPU、ROM或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的控制装置,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冷却器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冷藏室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蔬菜室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冷冻室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等各门的开关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设于冷藏室2内壁的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器等连接,并根据预先搭载于ROM的程序,来进行压缩机12的接通、断开等的控制、分别独立地驱动冷藏室缓冲器23以及冷冻室缓冲器24的促动器的控制、送风机20的接通/断开控制或旋转速度控制、报告门敞开状态的报警的接通/断开等的控制。
返回图1,在冷藏室门2a设有输入控制部40,该输入控制部40与上述的控制装置连接。因此,根据来自输入控制部40的输入能够设定冰箱1的各储藏室的温度。例如通过控制压缩机12的转速、送风机20的转速、冷藏室缓冲器23以及冷冻室缓冲器24的开闭及开闭量等来控制各储藏室的温度。本实施例中新设置两个温度设定按钮41、42,温度设定按钮41进行向减压储藏室供给的冷气的控制,温度设定按钮42进行向设于下部冷冻室5的下部储藏容器(未图示)供给的冷气的控制。
如图4所示,在冷藏室2的最下层空间,从左开始依次设有用于向制冰室3的制冰皿供给制冰水的制冰水罐80、用于容纳以甜点为一个例子的冷冻食品的容纳盒81、以及使室内减压来用于食品的鲜度保持以及长期保存的减压储藏室82。减压储藏室82具有比冷藏室2的横宽窄的横宽,与冷藏室2的侧面邻接配置。
制冰水罐80以及容纳盒81配置在左侧的冷藏室门2a的后方。由此,使用者仅打开左侧的冷藏室门2a,就能够拉出制冰水罐80以及容纳盒81。另外,减压储藏室82配置在右侧的冷藏室门2b的后方。由此,仅打开右侧的冷藏室门2b,就能够拉出减压储藏室82的门83。另外,在减压储藏室82的内部设有对食品进行载置的减压储藏室容器84。减压储藏室容器84与门83卡合,随着门83的拉出动作而被向前方拉出。即,仅打开左侧的冷藏室门2a或者右侧的冷藏室门2b,就能够取出所希望的食品、或进行制冰水罐80的水的补充或更换,从而能够防止冷藏室2的冷气超过需要地向箱外泄漏。
此外,制冰水罐80以及容纳盒81位于左侧的冷藏室门2a的最下层的门搁架的后方,减压储藏室82位于右侧的冷藏室门2b的最下层的门搁架的后方。此处,由冷却器19冷却而向冷藏室2输送的冷气在减压储藏室82的周围通过而对减压储藏室82的内部进行间接冷却。此外,制冰水罐80、容纳盒81、减压储藏室82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省略容纳盒81而扩大减压储藏室82的宽度从而大型化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制冰水罐80配置于不同位置的结构。
在制冰水罐80的后方,设置有制冰水泵85。在容纳盒81的后方且在减压储藏室82的后部侧方的空间,配置有作为用于使减压储藏室82减压的减压机构的一个例子的负压泵86。负压泵86经由导管与设于减压储藏室82的侧面的泵连接部(未图示)连接。
此外,在省略容纳盒81而扩大了减压储藏室82的宽度的情况下,负压泵86成为位于减压储藏室82的背部的结构。
如图5所示,减压储藏室82构成为具备如下部件:具有拿出、放入食品用开口部的箱状的减压储藏室主体87;对减压储藏室主体87的拿出、放入食品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门83;以及容纳食品并与门83卡合来拿出、放入的减压储藏室容器84。通过操作门83的开闭手柄88,来使由减压储藏室主体87和门83围起的空间减压,从而形成为低压空间。减压储藏室容器84安装于门83的背面侧,能够随着门83的移动而前后移动。
减压储藏室82是由负压泵86抽吸内部的空气、并减压至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作为一个例子为0.8气压(80kPa)等的压力调节室。即,减压储藏室82酿成防止食品的氧化、维持精肉或鲜鱼、生蔬菜类的鲜度等所需的特别的空气环境气。在减压储藏室主体87的两侧方能够自由转动地支承开闭手柄88。另外,在门83构成为压差排泄阀V。使用者把持该开闭手柄88,而进行门83的开闭操作以及门83的关闭时的锁定,并且进行压差排泄阀V的开闭。
此外,在减压储藏室82由负压泵86减压了的情况下,因减压储藏室82的外部的大气压与减压储藏室82的内部的减压后的压力的压差,施加于门83的负载变大。由此,为了直接敞开门83,使用者需要相当的力。因此,通过打开压差排泄阀V,使门83的内外空间插通,消除内外压力差而消除压差所引起的关闭负载,从而能够容易打开门83。
而且,本实施例的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未图示)设置在减压储藏室主体87的内部,并固定在门83的里侧。对此以下进行说明。
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冰箱中,接下来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首先对容纳于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着眼于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挥发性能不是那么高,通过利用脂溶性抗氧化剂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从而能够长期维持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功能,结果能够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另外,附带地成为利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来提高挥发性能不是那么高的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挥发性能的结构。
图6所示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内包有挥发性抗氧化剂、或挥发性抗菌剂、或挥发性抗氧化剂和挥发性抗菌剂双方的混合剂、以及混合有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混合鲜度保持剂。此外,本实施例中以包括挥发性抗氧化剂、或挥发性抗菌剂、或挥发性抗氧化剂和挥发性抗菌剂的混合剂的方式记载为挥发性鲜度保持剂。
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具有在保存有生鲜食品时抑制生鲜食品的鲜度的恶化的功能,但还能够期待通过从脂溶性抗氧化剂释放脂溶性抗氧化成分来抑制生肉、生鱼等脂质较多的食品的氧化的效果的增大。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挥发性鲜度保持剂除具备抗氧化功能以外,还具备抑制在减压储藏室82内的空气中浮游的杂菌的增殖的抗菌功能。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是由平袋(枕式)制袋而成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该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作为一个例子具备在作为外袋的第二容纳体91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的释放控制部91A、和在外袋91的两侧端形成的释放控制部91B。在该第二容纳体91的内部,容纳有作为内袋的第一容纳体,在该第一容纳体封入有混合了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混合鲜度保持剂。第一容纳体作为一个例子由能够供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通过的透气性的容纳袋构成。因此,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能够从第一容纳体向外部流出。
图7表示沿长度方向平行地剖切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横截面。第二容纳体91通过在作为不透过气体的非透气性薄膜的铝膜92的内侧紧贴作为透气性薄膜的纸膜93而形成。纸膜93由纸浆纸制成,在纸浆纸且在纤维之间形成有细小的通气孔。在纸膜93的内侧收纳有第一容纳体94,该第一容纳体94也由作为透气性部件的纸浆纸形成。在第一容纳体94的内部封入有混合了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和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混合鲜度保持剂。
气化后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能够透过第一容纳体94,但因铝膜92而无法透过第二容纳体91。然而,由于由设于后述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纸膜93来形成释放控制部91A、91B,所以气化后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通过释放控制部91A、91B而向外部释放。
图8是从上面观察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图,虚线所示的区域是第二容纳体91的粘合部分且形成释放控制部91A、91B。第二容纳体91以由粘贴有铝膜92的纸膜93构成的矩形的复合片的两端面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折叠,粘合该部分而成为释放控制部91A。
并且,使折叠而成为筒状的复合片的一个侧方端的开口部分重叠而粘合从而成为释放控制部91B。该状态下完成一侧开口的袋状的第二容纳体91。
而且,在将封入有混合了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和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混合鲜度保持剂的第一容纳体94容纳于第二容纳体91后,粘合开口的侧方端而形成另一个释放控制部91B。粘合能够通过使用粘合剂的方法、使用热封法等的方法来进行。
图9表示图8的X-X剖面,图10表示图8的Y-Y剖面。如图9所示,第一容纳体94容纳在第二容纳体91的纸膜93内,第二容纳体91的两侧的侧方端的一部分以纸膜93的面相互相对的方式粘合。该纸膜93的面粘合的部分向外部露出而成为释放控制部91B。也就是说,由于在纸膜93的纤维之间存在细小的连通孔,所以经由该连通孔连接第二容纳体91的内部和外部。
并且,如图10所示,对于以复合片的两端面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折叠的部分而言,以纸膜93和铝膜92的面相互重叠的方式粘合。该纸膜93和铝膜92的粘合面的纸膜93的部分向外部露出而成为释放控制部91A。也同样地,由于在纸膜93的纤维之间存在细小的连通孔,所以经由该连通孔连接第二容纳体91的内部和外部。
因此,从第一容纳体94流出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在第一容纳体94与纸膜93之间积存,之后,如箭头所示那样,从形成于第二容纳体91的两侧方端的由纸膜93构成的释放控制部91B和形成于第二容纳体91的上表面的由纸膜93构成的释放控制部91A向外部释放。
这样,通过使粘附于第二容纳体91的纸膜93的粘合面作为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控制机构发挥功能,从而即使不增大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形状也能够增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因此能够不减少减压储藏室82的储藏容积。另外,由于纸膜93作为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控制机构发挥功能,所以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长时间地确保释放量。
此处,从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挥发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挥发性能差的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一起从第二容纳体94流出。这样,通过在第二容纳体混合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和脂溶性抗氧化剂96,来利用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作用抑制挥发性较高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能而能够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由此,能够在冰箱的长期的使用期间内供给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结果能够减少最初填充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的填充量。并且除此之外,利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来改善挥发性较差的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挥发性能,而能够高效地释放脂溶性抗氧化成分。
另外,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填充量需要是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的量,适当地决定所需要的重量比。本实施例中,对于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和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重量比而言,决定为是同等的重量或决定为脂溶性抗氧化剂96较多的重量比。更加优选为,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和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重量比(挥发性鲜度保持剂:脂溶性抗氧化剂)决定为1:1.2~1.5左右。通过成为这样的比率,利用脂溶性抗氧化剂96能够充分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
此外,本实施例中作为释放鲜度保持成分的部件使用了纸膜93,但若是能够透过成为气体的鲜度保持成分的材料即可,例如,能够适当地采用由天然纤维或者人工纤维构成的滤网、无纺布、蜂窝构造体等。另外,纸膜93粘附在形成第二容纳袋91的铝膜92的整个面,但也可以至少仅在图8所示的斜线区域的粘合部设置纸膜93。
从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释放的鲜度保持成分用于抑制食品的营养成分的减少,并且由于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包含有抗菌剂,所以能够也具有抑制减压储藏室82内或食品表面存在的杂菌的增殖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由于混合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所以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通过与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结合,能够利用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作用来抑制挥发性较高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的挥发性能,而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由此,能够在冰箱的长期的使用期间内供给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结果能够减少最初填充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的填充量。并且除此之外,利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能够改善挥发性较差的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挥发性能,而能够提高生鱼、生肉等脂质成分较多的食品的抗氧化作用。为了像这样改善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挥发性,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优选由挥发性较高且作为非常强的亲电试剂(electrophile)作用的物质构成。
另外,由于从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释放的鲜度保持成分与食品接触,所以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因此,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能够使用含有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酯、以及蜂胶等营养成分的天然食品所含有的抗菌剂、即植物类成分。脂溶性抗氧化剂96能够使用天然食品所含有的防氧化成分亦即维生素E、脂溶性维生素C衍生物。此外,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可以选择其它适当的材料。另外,也可以单独使用这些材料,也可以组合而混合使用两种以上材料。
由于第一容纳体94容纳作为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混合物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即可,所以用于包装的包装形态是制成袋而在其中封入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成分剂96的混合物的形态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袋的形态,能够使用三方密封袋、四方密封袋、或者平袋(枕式)等。
另外,封入于第一容纳体94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使用形态以及其填充量根据第一容纳体94的透气性、使用期间等来适当地选择。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使用形态从液状、粉体或颗粒状、固体形状等中选择,但根据操作的容易性优选凝胶状。通过使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为凝胶状,与粉体或颗粒状相比抑制表面积,从而有能够抑制自然释放量过多的效果。
这样,通过适当地管理纸膜93等释放量控制机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
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使用形态,能够进行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
的控制。
上述的封入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第一容纳体94、和由容纳该第一容纳体94的第二容纳体91构成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收放于图11所示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97并安装在减压储藏室82内。
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97具有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收放部98,在该收放部98的内部,如图8所示地收放形成为长方体状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在收放部98形成有多个横向长的通气孔99,从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释放的鲜度保持成分从通气孔99向减压储藏室82内释放。在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97的下端两侧,形成有下方敞开且弹性变形的片状的安装部100,因该安装部100,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97以作用弹力的方式固定于减压储藏室82的门83的背侧。
这样,通过将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容纳于合成树脂制的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97,从而操作性变得容易,而能够起到相对于减压储藏室82的装卸变得容易的效果。
接下来,对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97安装于减压储藏室82的情况下的从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释放的鲜度保持成分的举动、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封入于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以比大气压低的压力状态更多地释放的鲜度保持成分。此外,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不取决于减压储藏室82的容积,而是取决于减压储藏室82内的气压和温度。
图12表示混合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不同的两种类型的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A1、B1表示混合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较多的类型,A2、B2表示混合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较少的类型。而且,A1、A2表示设置于+1℃的减压储藏室82的情况,B1、B2表示设置于+30℃的大气压下的情况。此外,在将B1、B2设置于+1℃的大气压下的情况下释放量减少,但比A1、A2格外多。
据此可知,在减压储藏室82内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不由混合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来控制,而由压力差来控制。也就是说,通过使减压储藏室82内减压,来释放对应于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内部的压力与外部的压力的压力差的量的鲜度保持成分。由此,即使是少量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也能够充分维持其功能。
另外,图13中表示单体使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情况、和本实施例的使用混合有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混合鲜度保持剂的情况下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据此可知,通过使脂溶性抗氧化成分一同释放,来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也就是说,可知通过使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与脂溶性抗氧化成分混合并释放,能够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从而能够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填充量。因此,能够减少价格较高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使用量。另外可知,利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能够改善挥发性较差的脂溶性抗氧化剂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挥发性能,而能够提高生鱼、生肉等脂质成分较多的食品的抗氧化作用。单体使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情况下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为0.14g/日,相对于此,本实施例的混合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为0.058g/日,可知减少了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
现今,若在减压储藏室容器84放置食品并关闭门83,则抑制空气向减压储藏室82内移动。而且,若关闭冷藏室门2a并接通门开关(未图示),则驱动负压泵86,使减压储藏室82减压为比大气压低的状态。减压储藏室82成为减压的状态后,开始从封入于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96释放鲜度保持成分。而且,在减压储藏室82内充满鲜度保持成分而能够抑制食品的鲜度恶化。此处,由于挥发性鲜度保持剂95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以与挥发性较差的脂溶性抗氧化剂96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结合的方式释放,所以抑制挥发性能而减少释放量,从而以较少的填充量便足够。另外,能够改善挥发性较差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挥发性而高效地进行释放。
这样,若将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配置于减压室82,则能够简单地进行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的控制。在减压储藏室82向比大气压低的压力状态变化的情况下,第一容纳袋94和第二容纳袋91因上述的压力差膨胀,而在第一容纳袋94与第二容纳袋91之间产生缝隙,并在该缝隙充满鲜度保持成分。该鲜度保持成分从形成于第二容纳袋94的由纸膜93构成的释放控制部91A、91B向减压储藏室82内释放。
这样,通过使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为袋状,从而当减压储藏室82成为比大气压低的压力状态时,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整体容易膨胀,与专利文献1中那样的使用了树脂容器的以往技术相比,能够使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容易。而且,若管理释放控制部91A、91B的通气孔则能够适当地设定释放量。
另一方面,为了打开减压储藏室82的门83而利用压差排泄阀V使门83的内外空间插通,若消除内外压力差则减压储藏室82内成为减压解除状态而成为大气压。因此,利用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来使在第一容纳体94和第二容纳体91的内部充满的鲜度保持成分从由纸膜93构成的释放控制部91A、91B释放。
由于向减压储藏室82流入外部的空气,所以释放的鲜度保持成分因流入的空气而被压向减压储藏室82的里侧流动。由此,鲜度保持成分变得容易积存在减压储藏室82的内部,从而在门83敞开时能够抑制释放鲜度保持成分向减压储藏室82的外部释放。此时,释放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难以与空气中的氧反应,从而即使向空气中释放也容易持续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的效果。
此外,与打开门83所引起的减压解除无关,即使在从减压状态至不足大气压的范围内压力变高的情况(例如,随时间经过,从减压储藏室82的缝隙流入空气,而压力逐渐上升的状态)下,也能够从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90朝向减压储藏室82释放鲜度保持成分。当然,其释放作用如上述。
接下来,基于图14以及图15对利用鲜度保持成分抑制保存食品的鲜度恶化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14是比较表示单独使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情况、和本实施例的使用混合有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混合鲜度保持剂的情况下的保存于减压储藏室82的鸡肉的K值的变化的图表。K值是表示生鲜度的指标,是表示K值越低则鲜度越好的基准。据此可知,通过混合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而进行释放,能够抑制鸡肉的K值的上升。
图15是比较表示单独使用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情况、和本实施例的使用混合了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混合鲜度保持剂的情况下的保存于减压储藏室82的竹荚鱼的DHA的变化的图表。DHA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对人的身体有益。据此可知,通过混合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进行释放,能够抑制竹荚鱼的DHA的减少。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构成为,混合鲜度保持剂混合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具有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的量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将该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于透气性的第一容纳体,并将该第一容纳体容纳于非透气性的第二容纳体,并且利用连通第二容纳体的内部和外部的释放控制部从混合鲜度保持剂释放挥发性的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
据此,通过利用脂溶性抗氧化成分抑制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性能,能够减少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填充量。并且,通过利用挥发性的鲜度保持剂的鲜度保持成分来改善脂溶性抗氧化剂的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的挥发性能,能够提高脂质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由此,对于减压储藏室的生肉之类的食品能够发挥充分的脂质成分的抗氧化作用。

Claims (4)

1.一种冰箱,其具备形成冷藏室、冷冻室以及蔬菜室的绝热箱体和压力比大气压低的减压储藏室,该冰箱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减压储藏室配置容纳有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的鲜度保持成分释放盒,并且,
上述混合鲜度保持剂容纳体具有:
第一容纳体,其为透气性的,容纳有混合鲜度保持剂,该混合鲜度保持剂混合有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具有抑制上述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挥发的量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以及
第二容纳体,其为非透气性的,容纳该第一容纳体,并且具备使从上述混合鲜度保持剂释放的挥发性的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向外部释放的释放控制部,
上述脂溶性抗氧化剂的重量是与上述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重量同等的重量或是同等以上的重量,通过使上述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上述脂溶性抗氧化剂混合,来抑制上述挥发性鲜度保持剂的挥发性鲜度保持成分的释放量,并使上述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成分的释放量增加,
上述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上述脂溶性抗氧化剂的重量比为1:1.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容纳体由包括非透气性薄膜和透气性薄膜的复合片形成,在以折叠上述复合片而上述透气性薄膜位于内侧的方式形成为袋状的状态下,上述透气性薄膜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而形成上述释放控制部,从上述混合鲜度保持剂释放的挥发性的鲜度保持成分和脂溶性抗氧化成分经由上述透气性薄膜向上述第二容纳体的外部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上述脂溶性抗氧化剂是凝胶状的,上述挥发性鲜度保持剂和上述脂溶性抗氧化剂混合并容纳于上述第一容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挥发性鲜度保持剂是单独使用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酯或蜂胶的鲜度保持剂、或者是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的鲜度保持剂,上述脂溶性抗氧化剂是单独使用维生素E或者脂溶性维生素C衍生物的脂溶性抗氧化剂、或者是混合两种来使用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CN201510079780.8A 2014-07-16 2015-02-13 冰箱 Active CN105318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5745A JP6190332B2 (ja) 2014-07-16 2014-07-16 冷蔵庫
JP2014-145745 2014-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8624A CN105318624A (zh) 2016-02-10
CN105318624B true CN105318624B (zh) 2017-10-27

Family

ID=55246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9780.8A Active CN105318624B (zh) 2014-07-16 2015-02-13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90332B2 (zh)
CN (1) CN105318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3865B2 (ja) * 2014-03-05 2017-11-0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KR102014506B1 (ko) * 2017-04-10 2019-08-27 주식회사 대도 폐열 활용 기술을 이용한 과일과 채소의 저온 저장고 및 저장방법
KR102058199B1 (ko) * 2017-09-13 2020-01-22 정선희 과일과 채소의 저온 저장고 및 저장방법
CN109724358A (zh) * 2019-02-26 2019-05-0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鲜冰箱及其保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4620A (ja) * 2006-09-25 2007-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食品用抗酸化剤放出装置、収納箱、収納箱の運搬方法
JP2008101839A (ja) * 2006-10-19 2008-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CN101532765A (zh) * 2008-03-14 2009-09-1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1644522A (zh) * 2008-08-08 2010-02-10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9501Y2 (zh) * 1977-05-18 1980-05-09
JP3044724B2 (ja) * 1989-11-09 2000-05-22 吉富製薬株式会社 冷蔵庫内食品を高鮮度に保持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冷蔵庫
JPH10262629A (ja) * 1997-03-21 1998-10-06 Sharp Corp 冷蔵庫
JP4240821B2 (ja) * 2001-01-11 2009-03-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青果物の鮮度維持カセット及び収納容器並びに冷蔵庫
JP4582059B2 (ja) * 2006-06-28 2010-11-17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褐変防止剤
JP2011027294A (ja) * 2009-07-23 2011-02-10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JP6223865B2 (ja) * 2014-03-05 2017-11-0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4620A (ja) * 2006-09-25 2007-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食品用抗酸化剤放出装置、収納箱、収納箱の運搬方法
JP2008101839A (ja) * 2006-10-19 2008-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CN101532765A (zh) * 2008-03-14 2009-09-1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1644522A (zh) * 2008-08-08 2010-02-10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23810A (ja) 2016-02-08
JP6190332B2 (ja) 2017-08-30
CN105318624A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8624B (zh) 冰箱
Kauffeld et al. Ice slurry applications
CN108027193A (zh) 冷藏库
CN101644522B (zh) 冰箱
JP5384259B2 (ja) 冷蔵庫
CN102840734B (zh) 冰箱
KR20120002901A (ko) 냉장 보관용 포장체
CN104896849B (zh) 冰箱
JP6626681B2 (ja) 冷蔵庫
JP2015040632A (ja) 冷蔵庫
JP2008292095A (ja) 冷蔵庫
KR100877812B1 (ko) 가압 밀폐 공간을 구비한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607200B2 (ja) 抗酸化成分放出カセ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JP2011027294A (ja) 冷蔵庫
CN109883116A (zh) 冰箱
JP5753743B2 (ja) 冷蔵庫
JP7297346B1 (ja) 生鮮物の保存システム及び保存方法
CN107850366A (zh) 冷藏库
CN205602378U (zh) 便携式保鲜提桶
KR200466451Y1 (ko) 냉장식 식품 포장재
JPH02247481A (ja) 冷蔵庫
JP2019120429A (ja) 保冷具、貨物、輸送機器、輸送方法及び保冷方法
CN109463344A (zh) 一种螃蟹用快递包装箱
IL227322A (en) Tuna chunks are cooled in vacuum bags for institutions and the catering industry
JPH034740A (ja) 生鮮食料品の貯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