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0366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0366A
CN107850366A CN201680040752.8A CN201680040752A CN107850366A CN 107850366 A CN107850366 A CN 107850366A CN 201680040752 A CN201680040752 A CN 201680040752A CN 107850366 A CN107850366 A CN 107850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temperature
receiving room
freezer
microfree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07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部桂
森贵代志
柿田健
柿田健一
上迫丰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426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2618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426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2618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50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5Air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3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variabl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28Quick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冷藏库包括:收纳室(107);冷却器;将冷气向收纳室(107)吹送的送风部;和控制送风部的控制部,控制部控制冷气向收纳室(107)的吹送以使得保存于收纳室(107)的食品的表面微冻结,并且以微冻结温度保存食品。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将食品新鲜保存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双职工和高龄化等社会趋势为背景,食品的购买频率持续减少,在家庭中保存并不立即吃完的预定的食品的比例在增加。另一方面,想要吃新鲜度高的食品的愿望依然不变,由此,结果是对家用冷藏库的新鲜度维持性能的要求变高。
作为食品的劣化原因,微生物的繁殖引起的腐坏、食品的酶引起的自分解和氧化导致的劣化大。以前的家用冷藏库以通过低温保存抑制上述3原因引起的变化速度为目标。但是,当进行冷冻保存(-18℃以下)时存在烹饪前的拆分需要解冻等的问题,冷藏(4℃)和冷冻的中间的新温度域用于比较短期间的保存。特别是部分冷冻(partial)温度(-1~-5℃)保存仅冻结细胞外液,同时实现相比冰温保鲜(1~4℃)低温的保存性和拆分的容易性。但是,对于含脂肪比较多的鲜鱼和精肉的保存,还不能说会完全抑制油脂的氧化引起的变化。
作为根本解决油脂的氧化的一个方法,能够列举流通行业使用的加冰衣法(glazing)。加冰衣法是指为了不使食品与氧接触而在食品的表面制作冰衣的技术。具体而言,是在向临时冷冻的食品的表面吹送低温水之后再次将食品冷冻,在食品的外侧制作1mm左右的冰层的技术。为了在家用冷藏库实现加冰衣法,具有将食品浸渍于设置在冷藏库内的浸渍槽、使食品的表面附着水而进行冻结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如果使用者将食品随便摆放冷冻,则冰衣彼此由于冻结而粘着,在取出食品时要花费工夫进行分离的问题。此外,存在定期清洗浸渍槽等其它麻烦。不仅如此,根据食品的不同还存在由于水的附着而味道变淡的问题,能够利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对象食品受到限制。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使用者必须自己动手,很费工夫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70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不使食品彼此粘着或使味道变差、隔断食品与氧的接触而防止氧化的冷藏库。此外,本发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判断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快而可靠地保持食品新鲜度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收纳室;生成冷气的冷却器;将来自冷却器的冷气吹送至收纳室的送风部;和控制送风部的控制部。控制部控制冷气向收纳室的吹送以使得保存于收纳室的食品的表面微冻结并且以微冻结温度保存食品。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微冻结层隔断食品与氧的接触而防止氧化,并且容易地进行食品的拆分和切分,不使味道变差,保持保存食品的新鲜。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为如下结构:送风部包括:将来自冷却器的冷气吹送至收纳室的管道;设置在管道内的风门;和检测收纳室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风门进行开闭控制,以强制地使风门开放规定时间,使保存于收纳室的食品的表面快速地微冻结,并且以微冻结温度保存食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食品放入冷藏库后立即开始急冷,以更短时间隔断食品与氧的接触而防止氧化。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控制部强制地使风门开放规定时间并且使压缩机连续运转。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食品的表面快速地微冻结,以短时间隔断与氧的接触而防止氧化。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为如下结构:还包括检测收纳室的开闭的收纳室开闭检测部,以收纳室开闭检测部的开闭检测为起点执行控制部的控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更短时间检测使用者的食品的放入操作,能够缩短食品与氧的接触时间而防止氧化。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收纳室内置于贮藏室内的一处区划,收纳室被独立于贮藏室地进行温度控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稳定地维持暂且生成的微冻结层,维持氧化防止效果。此外,能够减少收纳室内的温度变动,能够提高保存食品的保鲜性。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为如下结构:还包括检测收纳室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判断有无将食品放入到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在这种情况下,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通过控制部强制地使送风部的冷气的吹送停止规定时间,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检测温度的曲线的斜率)判断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方法进行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为如下结构:还包括判断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在这种情况下,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通过控制部强制地使送风部的冷气的吹送停止规定时间,并强制地使送风部运转规定时间,基于送风部的强制运转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检测温度的曲线的斜率),判断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可靠地进行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进行的判断执行多次来进行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方法更可靠地进行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为如下结构:还包括检测收纳室的开闭的收纳室开闭检测部和判断有无将食品放入到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以收纳室开闭检测部的开闭检测为起点进行有无将食品放入到收纳室内的判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图1的2-2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室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控制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放入负载检测至急冷运转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放入负载检测的序列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急冷运转的序列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微冻结开始时间与3天后的POV值的关系的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温度梯度ΔT与第1急冷的压缩机转速的关系的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温度梯度ΔT与第2急冷的运转时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2-2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室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控制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放入负载检测至急冷运转的控制流程图。
在图1和图2,冷藏库101包括分隔成上层、中层和下层的贮藏室。具体而言,贮藏室在上层具有在前表面具备对开式门(冷藏室门102a)的冷藏室102,在其下方具有具备抽屉式门的第一冷冻室103和与第一冷冻室103并排配置的、具备抽屉式门的制冰室105。此外,贮藏室具有配置在最下部的、具备抽屉式门的蔬菜室106和配置在制冰室105与蔬菜室106之间的第二冷冻室104。
冷藏库101具有冷藏室门102a、第一冷冻室门103a、第二冷冻室门104a、制冰室门105a和蔬菜室门106a。冷藏室102与制冰室105和第一冷冻室103被隔热分隔壁111上下分隔。同样,并排配置的制冰室105和第一冷冻室103与第二冷冻室104被隔热分隔壁111上下分隔。进一步,第二冷冻室104与蔬菜室106也同样被隔热分隔壁111上下分隔。
此外,冷藏库101具有填充于外箱108与内箱109之间的隔热壁110。进一步,在设置于冷藏库101的上层的冷藏室102内的下部,分隔形成有作为独立的贮藏室的变温室107。变温室107作为切换室构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在0℃附近的冷藏温度域的第一温度域(冰温保鲜)和成为第一温度域与约-6℃以下的冷冻温度域之间的温度域的约-3℃的第二温度域(部分冷冻)切换温度设定。
接着,对冷却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二冷冻室104的背面后方形成有冷却室114,在冷却室114的内部设置有冷却器115。冷却器115与设置在位于冷藏库101的上部的机械室113的压缩机112一起构成冷却冷藏库101的制冷循环。此外,在冷却室114,配置有使在冷却器115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强制循环的送风风扇116。在送风风扇116的上方配置有风门装置117。风门装置117具有分配流入到冷藏室102的冷气的风门装置117a和分配流入到变温室107的冷气的风门装置117b。贮藏室能够分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温度域地使用。具体而言,例如,贮藏室能够以冷藏室102的库内温度设定为约2~3℃、蔬菜室106的库内温度设定为约2~5℃、第一冷冻室103和第二冷冻室104的库内温度设定为约-18~-20℃的温度域的方式,分成温度域使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选择适合于食品的保存的温度域,能够以适合于食品的保存的温度进行贮藏,由此能够实现更高的保鲜性和长期保存。
接着,使用图3和图4对设置在变温室107和变温室107的顶面的照明装置121的结构进行说明。变温室107由其上部还能够用作位于冷藏室102的最下层的搁板118的合成树脂制的上表面盖122构成,上表面盖122的下方由可在前后方向上抽出地收纳的合成树脂制的收纳箱123和在变温室107的上表面盖122的前表面开口部可开闭地设置的开闭门124构成。开闭门124以在关闭时与收纳箱123的前面壁123b紧贴、使得变温室107内实质上成为密闭空间的方式构成。此外,开闭门124由透明性高的合成树脂制形成,以能够看到收纳于内部的食品。
进一步,在变温室107的里壁面,设置有以使得开闭门124在关闭时与收纳箱123的后面壁123a嵌合的方式构成的门开闭检测部12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箱123的底面嵌有铝制的底板128,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和通过来自照明装置121的照明扩散实现目视确认性的提高。另外,铝制的底板128并非特别必需。
此外,在变温室107的里壁面后方,形成有将由风门装置117b分配的冷气导向变温室107的变温室背面管道125,在变温室107的顶面配置有成为变温室背面管道125的下游的变温室顶面管道126。变温室顶面管道126包括由具有隔热性的发泡隔热部件形成的隔热管道部件126a和成为覆盖其外周的装饰板的合成树脂制的管道罩126b,与上表面盖122一起构成管道。在收纳箱123的上表面的上方形成有向变温室107内排出冷气的冷气吹出口129。另外,送风部至少包括将来自冷却器的冷气吹送至收纳室的管道(冷藏室管道120、变温室背面管道125和变温室顶面管道126)、设置在管道内的风门(风门装置117a、风门装置117b)和检测收纳室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
此外,在变温室107内,在变温室顶面管道126的与进深中心位置相比位于前方的开闭门侧,埋入至管道罩126b地设置有照射室内的照明装置121。
接着,在冷藏室102设置有检测冷藏室门102a的开闭状态的冷藏室门开关130。在冷藏库101的库内外的任意场所设置有切换变温室107的温度域和运转模式的设定部131。此外,从冷藏室门开关130向控制部132输入信号S1,从设定部131向控制部132输入信号S2,从门开闭检测部127向控制部132输入信号S3。进一步,从控制部132向压缩机112输出信号S4,向输出送风风扇116信号S5,向输出风门装置117a信号S6,向输出风门装置117b信号S7,进行规定的冷却动作。
以下,使用图5~图7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冷藏库101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首先,在变温室107的温度域由设定部131设定于第二温度域(部分冷冻(PF))的状态下,当开闭门124被关闭时冷藏室门开关130检测冷藏室门102a的关闭(步骤1)。以冷藏室门开关130检测到冷藏室门102a的关闭(步骤1)为起点,由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134判断负载(食品)放入的有无。具体而言,在压缩机112启动后经过5分钟以上、按根据外部空气温度确定的规定的转速运转时(步骤2),开始进行判断是否使变温室107内急冷的急冷开始判断(步骤3)。在步骤2中,压缩机112启动后的时间不到5分钟的情况下,在经过5分钟的时刻过渡至步骤3。
在步骤3中,在判断为无负载(无食品放入)的情况下,进行通常的部分冷冻控制(步骤4)。另一方面,在步骤3,在判断为有负载放入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规定的急冷运转。急冷运转的详细情况后述,概要情况如下所述。即,进行步骤5的第1急冷,之后,进行步骤6的第2急冷。此外,规定的急冷运转结束后,进行步骤7的深度冻结保护运转。
另外,优选在步骤5的第1急冷与步骤6的第2急冷之间进行再次判断负载放入的有无的急冷解除判断(步骤8)。急冷解除判断(步骤8)与后述的步骤2至步骤3的急冷开始判断相同。
此外,急冷解除判断也可以通过变温室(部分冷冻室)107用的风门装置117b被强制关闭规定时间时的由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检测到的温度的斜率来判断。
在图6中,说明作为步骤2至步骤3的急冷开始判断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134的程序。
当急冷开始判断开始时,冷藏室用的风门装置117a被强制打开,变温室(部分冷冻室)107用的风门装置117b被强制关闭,压缩机112维持规定的转速不变地运转,排出冷气的流量为规定量,运转3分钟。3分钟过后,冷藏室用的风门装置117a被强制关闭,变温室(部分冷冻室)107用的风门装置117b被强制打开。由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检测放入负载检测程序开始至4分钟后和5分钟后的温度,计算温度梯度ΔT(参照图6)。在温度梯度ΔT值比根据4分钟后的部分冷冻室温度确定的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放入负载,开始急冷运转。
在上述程序中,从检测开始起将变温室107的冷却停止3分钟,由此能够使变温室107的温度变化状况稳定,使温度梯度ΔT稳定。通常,在部分冷冻运转中,压缩机112的转速、排出冷气的风量和已经收纳于变温室107内的负载量并不固定。此外,库内温度总处于上升中或下降中。即使检测即将开始前的这些条件并不相同也必须能够按固定的阈值进行判断。通过在变温室107的冷却开始之前持续进行3分钟上述那样的规定条件下的运转,温度梯度ΔT值多半能够反映放入热负载。其结果是,能够不依赖于检测即将开始之前的运转状况地进行稳定而正确的判断。
不仅如此,通过在前半3分钟将变温室107内的温度提高之后再开始进行冷却,与立即冷却相比能够使温度梯度ΔT的绝对值大。关于这一点,通过放大温度梯度ΔT值与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的测量参差的S/N比,最终能够提高基于温度梯度ΔT值的判断的精度。
此外,通过在前半3分钟将冷藏室102集中强制冷却,冷藏室102的温度比通常运转时低。因此,冷藏室102被再次温度调整时,风门装置117a比平时关闭的时间长。如后所述,为了加速食品的表层微冻结,重要的是在急冷开始后,风门装置117a关闭、仅风门装置117b打开的状态继续下去。上述的冷藏室102的预冷却具有延长风门装置117b的連続连续打开时间的效果,会促进表层微冻结。
放入负载检测程序开始3分钟后,风门装置117a关闭,风门装置117b打开,由此变温室107以最大限的速度冷却。风门装置刚开闭之后,温度梯度有时受开闭定时等左右,因此将稳定结束4分钟后至5分钟后之间的温度梯度ΔT值作为指标进行判断。
与未在变温室107放入热负载的情况(图6中的b)相比,在放入一定程度而言大的热负载的情况下,由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测量的库内温度的下降变慢(图6中的a),温度梯度ΔT值变小。
温度梯度ΔT的阈值根据以下各种条件变化地设定。在3分钟后的库内温度比较高时,在后半2分钟的冷却时温度容易下降,因此温度梯度ΔT的阈值的绝对值比较大,在3分钟后的库内温度比较低时,温度梯度ΔT的阈值的绝对值反而设定得比较小。在外部空气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后半2分钟的冷却能力容易变得比较低,因此温度梯度ΔT的阈值的绝对值设定得比较小。在压缩机112的转速比较高时,冷却能力比较高,因此温度梯度ΔT的阈值的绝对值设定得比较大。
在按检测程序判断放入热负载的有无时,特别是温度梯度ΔT值接近阈值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判断会按正态分布概率地确定。在错误判断中具有尽管存在放入热负载却判断为不存在(不进行急冷)的第一错误判断、以及尽管不存在放入负载却判断为存在(进行急冷)的第二错误判断。也可以以使得第一错误判断和第二错误判断的概率相等的方式设定温度梯度ΔT的阈值。在更可靠地急冷放入热负载在使用上有道理的情况下,相比上述的相等的概率的情况将温度梯度ΔT的阈值设定得大,以使得第一错误判断极小。相反,考虑到已经在变温室107内被冷却的被冷却物被过度冷却并不有利,相比上述相等的概率的情况将温度梯度ΔT的阈值设定得小,以使得第二错误判断极小。
为了提高正确判断的概率,令从壁面至变温室107内的热侵入量固定是有效果的。当变温室107设置在冷藏室102内时,冷藏室102的温度变化不依赖于外部空气温度的变化地处于规定范围内,容易使热侵入量固定,对判断精度的提高有效。
在变温室107的温度为规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和开闭门124打开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依赖于图6的检测程序地开始下述的急冷或通常的部分冷冻运转的冷却。其结果是,能够不在检测运转上花费时间而立即降低部分冷冻室温,能够防止食品的温度上升引起的新鲜度劣化。
接着,对图7所示的急冷运转程序进行说明。急冷运转通过冷却能力比较大的第1急冷和冷却能力比通常的部分冷冻运转大而比第1急冷小的第2急冷进行。第1急冷运转时的运转条件如下所述。即,与通常运转时相比压缩机112的转速设定得更高,设定成使得导向变温室107的冷气导入的风量大。此外,在第1急冷运转时,对变温室107设置的风门装置117b强制设定为打开状态,对冷藏室102设置的风门装置117a设定成不易打开,并且压缩机112设定成不停止地进行运转。
在第2急冷运转时,进行变温室107的温度调整,使得食品不降温规定温度以上。第2急冷按上述的第1急冷运转时的运转条件中的任一部分条件运转。或者,也可以按第1急冷运转时的运转条件与通常运转时的运转条件之间的条件运转。
冷却能力大的第1急冷具有促进食品的微冻结的效果,另一方面,当继续进行第1急冷时,主要对容量有限的变温室107进行冷却,因此蒸发器115的冷热并不完全向库内释放,蒸发器115的温度容易持续下降。其结果是,不得不为了进行低压保护而停止压缩机112的运转。如后所述,为了促进微冻结,必须连续地持续进行冷却,因此需要避免蒸发器115的规定以上的温度下降。为此,第1急冷例如在30分钟结束,开始转速更低的第2急冷。在第2急冷中,压缩机112的转速设定为即使在连续运转的情况下也防止蒸发器115的温度下降规定温度以上。此外,在即便如此蒸发器温度还下降的情况下,也可以强制打开风门装置117a。
此外,通过设置与第1急冷相比冷却能力低的第2急冷,还具有如下效果:避免使在变温室107内已经微冻结了的食品深度冻结而固化,在变温室107内结霜,或使与变温室107相邻设置的食品意外微冻结。
为了使食品快速且可靠地微冻结,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连续地持续冷却食品的理由如下。即,在食品微冻结时,当表层微冻结时与食品内部的未冻结部相比比热为大约一半,热传导率为大约4倍。如果在该状况下冷却暂时停止,则未冻结部的热容易通过热传导而传导至微冻结部,因此微冻结部的温度容易再度上升。其结果是,已经微冻结的部分的温度容易上升至0℃而开始融化。微冻结、融化反复进行会使食品物理的劣化而降低品质,因此不优选。
此外,为了快速且可靠地实现表层微冻结,需要使微冻结层生长至1mm左右的厚度,使得微冻结层自身以发挥潜热蓄热效果而使得食品内部的热不传导至最表层的方式发挥隔热效果。由此,能够通过使微冻结层生长至固定的厚度而在食品表层可靠地制作微冻结层。此外,达到生成微冻结层的时间不易受过冷却现象等影响,比较稳定。
肉和鱼等食品在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在皮下组织中含有中性脂肪,但是作为它们的构成要素的不饱和脂肪链通过与氧接触而被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氢。一般认为如果摄取过氧化氢则会在体内由于自由基反应而DNA受到损伤或生理活性物质被氧化所以有害。
关于这一点,当通过上述的急冷而在食品的整个表层均匀地制作微冻结层时,细胞外液的冰与水相比氧的扩散系数小2个数量级以上,因此能够实质上将细胞和食品内部与氧隔断。由于在上述的自动氧化中必须使用氧因此能够防止过氧化氢的生成。这样,如果促进表层微冻结则能够抑制含有油脂的食品的氧化,能够通过抑制作为氧化指标的AV(Acid Value:酸值)、POV(Peroxide Value:过氧化值)和TBA(Thiobarbituric Acid:硫代巴比妥酸)等值的上升来确认。
图8是表示使食品微冻结时的表层冻结时间的POV值与3天后的POV值的关系的图。在图8中,纵轴的POV值以第0天的POV值为1.0进行相对的表示。根据图8,当表层冻结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在2种鱼类食品中发现在3天的保存天数期间氧化指标值上升。此外发现,在8小时以内将食品表面微冻结、隔断氧与油脂的接触对于抑制3天期间的POV值的上升、实质上制止氧化具有效果。
同样,发现在8小时以内将表层微冻结的情况下,K值(表示新鲜度的指标)也在3天期间不上升。不仅如此,还发现,在牛肉和猪肉的情况下,在8小时以内进行表层微冻结时,7天后的氧化指标值不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急冷运转时的冷却能力以使得食品表面在8小时以内微冻结的方式设定。
也可以在正在进行第1急冷时进行再次判断急冷运转的继续的急冷解除判断。急冷解除判断与图6所示的检测程序基本相同,不过温度梯度ΔT的阈值另外确定。急冷解除判断也可以进行多次。在按检测程序进行第二错误判断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行急冷解除判断,通过中途停止急冷运转而制止不需要的急冷运转,不使能源使用量不必要地增加。
当第2急冷结束时,恢复通常的部分冷冻运转。在向通常的部分冷冻运转过渡时,如果冷却器115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则有时会判断为不需冷却而压缩机112停止。通常,在压缩机112停止期间,向冷藏库内吹送蒸发器115的冷气的送风风扇116停止,不过在运转过渡时也可以使风扇工作。由此,能够促进蒸发器115的温度上升,使压缩机112的停止时间比通常情况短。压缩机112的停止时间越短,由于上述的理由,达到微冻结的时间就能够越短,在新鲜度保持上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恢复通常运转后,设置有图7所示那样在规定时间的期间不使急冷运转开始而进行通常部分冷冻运转的保护时间。在自热负载放入之前在变温室107便具有已微冻结的食品的情况下,存在由于急冷运转而食品的温度暂时下降,与微冻结相比食品变硬的可能性。通过设置保护时间,在保护时间期间食品温度接近与通常的部分冷冻运转时相同的温度,食品的硬度也恢复。能够防止不设置保护时间而连续地放入热负载的情况下已有的微冻结食品从微冻结接近冻结、微冻结的优点减少等那样的问题。
上述的保护时间设置得越长,已有的微冻结食品的温度越容易可靠地恢复至微冻结温度。保护时间的长度考虑保护时间中的温度上升和定期进行的除霜运转中的温度上升而以食品的标准保存期间中温度处于微冻结的范围内的方式设定。或者,也可以以在标准的食品的保存期间中使得食品的剪切力不升至规定值以上的方式设定。
作为一个例子,在图7中,例示急冷运转时间设定为2.5小时和保护时间设定为3小时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1次急冷周期为5.5小时,与一般的早饭、午饭和晚饭的准备时间的循环大致相等。因此,即使在一次膳食准备时间中部分冷冻室温上升而急冷运转开始的情况下,在下一次膳食准备时间也能够同样进行急冷,能够可靠地进行已有的微冻结食品的新鲜度维持。
在保护时间中放入热负载的情况下,仅启动检测程序进行急冷的判断。在判断为需要急冷时,在保护时间结束后立即进行急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包括收纳室(变温室107)、将来自冷却器115的冷气吹送至收纳室的送风部和控制送风部的控制部132。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的控制部132控制冷气向收纳室的吹送以使得在保存收纳室的食品的表面微冻结并且以微冻结温度保存表面被微冻结的食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微冻结层隔断食品与氧的接触而防止氧化。此外,能够容易地进行食品的拆分和切分,不使味道劣化,因此能够将保存食品保存得新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也可以为如下结构:送风部包括将来自冷却器的冷气吹送至收纳室的管道(冷藏室管道120、变温室背面管道125和变温室顶面管道126)、设置在管道内的风门(风门装置117a、风门装置117b)和检测收纳室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此外,控制部以如下方式控制冷气的吹送等:强制使风门装置开放规定时间,使保存在收纳室的食品的表面快速地微冻结,之后,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风门装置进行开闭控制,以微冻结温度保存表面被微冻结的食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食品的放入后立即开始急冷,以更短时间隔断与氧的接触而防止氧化,能够进一步将保存食品保存得新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也可以为如下结构:风门装置被强制开放规定时间,并且压缩机连续运转。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更短时间隔断食品与氧的接触而防止氧化,能够进一步将保存食品保存得新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包括收纳室、将来自冷却器115的冷气吹送至收纳室的送风部、检测收纳室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33和判断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134。在这种情况下,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134根据由控制部132强制使送风部停止规定时间、由温度传感器133检测到的收纳室内的温度的斜率,判断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方法进行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
此外,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134使送风部强制停止规定时间后,使送风部强制运转规定时间,根据送风部的强制运转中的温度传感器133检测到的温度的斜率,判断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可靠地进行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
此外,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134进行的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也可以进行多次。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可靠地进行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还可以包括检测收纳室的开闭的收纳室开闭检测部12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以收纳室开闭检测部127的开闭检测为起点执行控制部132,更可靠地防止食品的氧化,能够将保存食品保存得新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收纳室内置有贮藏室内的一处区划,收纳室与贮藏室(冷藏室102)独立地被进行温度控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稳定地维持暂且生成的微冻结层,维持氧化防止效果。
此外,设置有检测收纳室的开闭的收纳室开闭检测部127,以收纳室开闭检测部127的开闭检测为起点执行控制部132,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食品的氧化,能够将保存食品保存得新鲜。
(实施方式2)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温度梯度ΔT与第1急冷的压缩机转速的关系的图,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温度梯度ΔT与第2急冷的运转时间的关系的图。另外,省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6所示的急冷判断程序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梯度ΔT值的大小与放入热负载量大致成比例。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与放入热负载量成比例地进行增加冷却量的运转控制。如第1急冷图9A所示,在温度梯度ΔT的绝对值大于温度梯度ΔT0的情况下,进行急冷,将转速从R2提至R3。在绝对值更大于温度梯度ΔT1的情况下,将转速进一步提至R4。这样,在放入热负载量多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蒸发器115的温度而增强冷却能力,可靠地缩短达到表层微冻结的时间。此时,如果延长第1急冷的时间则会产生变温室107内的结霜和相邻的室的食品的冻结等不利影响,因此不进行时间的延长。
此外,如图9B第2急冷所示,在温度梯度ΔT的绝对值为ΔT0~ΔT1之间时,第2急冷的时间为t1,不过在ΔT1以上时与温度梯度ΔT值成比例地延长时间。不过,即使放入ΔT2以上的热负载也不延长至时间t2以上。上限时间t2以不产生结霜和食品冻结等不利影响的方式设定。这样,通过按照放入热负载量调整急冷运转条件,能够可靠地缩短达到表层微冻结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过大的冷却造成的不利影响和运转成本的不必要的增大。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能够不使食品彼此粘着或使味道变差地隔断食品与氧的接触而防止氧化、能够将保存食品保存得新鲜的冷藏库。此外,本发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方法进行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的判断的冷藏库。由此,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家用冷藏库,还能够用于企业用的冷藏库、展示柜和冷却箱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1 冷藏库
102 冷藏室(贮藏室)
102a 冷藏室门
103 第一冷冻室
103a 第一冷冻室门
104 第二冷冻室
104a 第二冷冻室门
105 制冰室
105a 制冰室门
106 蔬菜室
106a 蔬菜室门
107 变温室(收纳室,部分冷冻室)
108 外箱
109 内箱
110 隔热壁
111 隔热分隔壁
112 压缩机
113 机械室
114 冷却室
115 冷却器(蒸发器)
116 送风风扇
117、117a、117b 风门装置(风门)
118 搁板
120 冷藏室管道
121 照明装置
122 上表面盖
123 收纳箱
123a 后面壁
123b 前面壁
124 开闭门
125 变温室背面管道
126 变温室顶面管道
126a 隔热管道部件
126b 管道罩
127 门开闭检测部(收纳室开闭检测部)
128 底板
129 冷气吹出口
131 设定部
132 控制部
133 变温室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134 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

Claims (9)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室;
生成冷气的冷却器;
将来自所述冷却器的所述冷气吹送至所述收纳室的送风部;和
控制所述送风部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冷气向所述收纳室的吹送以使得保存于所述收纳室的食品的表面微冻结并且以微冻结温度保存所述食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包括:
将来自所述冷却器的所述冷气吹送至所述收纳室的管道;
设置在所述管道内的风门;和
检测所述收纳室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所述风门进行开闭控制,以强制地使所述风门开放规定时间,使保存于所述收纳室的所述食品的所述表面快速地微冻结,并且以所述微冻结温度保存所述食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冷却器一起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所述控制部强制地使所述风门开放规定时间并且使所述压缩机连续运转。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所述收纳室的开闭的收纳室开闭检测部,以所述收纳室开闭检测部的开闭检测为起点执行所述控制部进行的所述冷气向所述收纳室的吹送的所述控制。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室内置于贮藏室内的一处区划,所述收纳室被独立于所述贮藏室地进行温度控制。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所述收纳室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判断有无将所述食品放入到所述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所述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通过所述控制部强制地使所述送风部的所述冷气的吹送停止规定时间,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判断有无将所述食品放入到所述收纳室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通过所述控制部强制地使所述送风部的所述冷气的所述吹送停止规定时间,并强制地使所述送风部运转规定时间,基于所述送风部的强制运转中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检测温度判断有无将所述食品放入到所述收纳室内。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进行的所述判断执行多次。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所述收纳室的开闭的收纳室开闭检测部和判断有无将所述食品放入到所述收纳室内的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所述有无食品放入判断部以所述收纳室开闭检测部的开闭检测为起点进行有无将所述食品放入到所述收纳室内的判断。
CN201680040752.8A 2015-07-17 2016-07-14 冷藏库 Pending CN1078503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2675 2015-07-17
JP2015-142676 2015-07-17
JP2015142676A JP2017026185A (ja) 2015-07-17 2015-07-17 冷蔵庫
JP2015142675A JP2017026184A (ja) 2015-07-17 2015-07-17 冷蔵庫
PCT/JP2016/003326 WO2017013859A1 (ja) 2015-07-17 2016-07-14 冷蔵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0366A true CN107850366A (zh) 2018-03-27

Family

ID=57834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0752.8A Pending CN107850366A (zh) 2015-07-17 2016-07-14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27377A4 (zh)
CN (1) CN107850366A (zh)
WO (1) WO20170138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9164A (zh) * 2021-12-30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及具有食品保鲜冷冻功能的冰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2854A (ja) * 1992-03-27 1993-10-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の急速冷却制御装置
CN2793652Y (zh) * 2005-04-30 2006-07-05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冰箱
CN102472570A (zh) * 2009-07-21 2012-05-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其操作方法
CN104487791A (zh) * 2012-07-25 2015-04-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6664B2 (ja) * 1990-07-11 1995-08-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ルド・パーシャル領域における食品保存の制御装置
JP2010025532A (ja) * 2008-06-17 2010-02-04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JP5401889B2 (ja) * 2008-08-07 2014-01-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RU2488049C1 (ru) * 2009-08-26 2013-07-2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Холодильник
JP5771581B2 (ja) * 2012-08-27 2015-09-0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2854A (ja) * 1992-03-27 1993-10-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の急速冷却制御装置
CN2793652Y (zh) * 2005-04-30 2006-07-05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冰箱
CN102472570A (zh) * 2009-07-21 2012-05-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其操作方法
CN104487791A (zh) * 2012-07-25 2015-04-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9164A (zh) * 2021-12-30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及具有食品保鲜冷冻功能的冰箱
CN114279164B (zh) * 2021-12-30 2022-1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及具有食品保鲜冷冻功能的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13859A1 (ja) 2017-01-26
EP3327377A1 (en) 2018-05-30
EP3327377A4 (en) 2018-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7193A (zh) 冷藏库
CN101636625B (zh) 冰箱及冷冻保存方法
CN105928316B (zh) 一种变频压缩机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冰箱
JP3930206B2 (ja) 冷凍冷蔵庫、冷蔵庫の冷気循環方法
EP1927818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frigerating unit for fast freezing of food items and refrigerating unit configured to carry out such a method
US7762102B2 (en) Soft freeze assembly for a freezer storage compartment
CN101642268B (zh) 食品的冷冻保存方法以及冷冻冷藏箱
CN108870855B (zh) 肉类微冻保鲜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冰箱
JP2020519841A (ja) 肉類過冷却鮮度保持の制御方法、コントローラ及び冷蔵庫
CN114279164B (zh) 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及具有食品保鲜冷冻功能的冰箱
CN114264102B (zh) 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冰箱
JP2017026184A (ja) 冷蔵庫
JP4879209B2 (ja) 冷蔵庫
JP4179328B2 (ja) 冷凍冷蔵庫
CN107850366A (zh) 冷藏库
JP2007309530A (ja) 冷蔵庫
CN105953495B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7026185A (ja) 冷蔵庫
AU5864700A (en) Refrigerator cooling
CN114264103B (zh)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064531A (ja) 冷却調理方法及び冷蔵庫
CN102889734A (zh) 一种低成本的冰箱
CN212902154U (zh) 一种真空的保鲜装置
JPS6320945Y2 (zh)
TW202212753A (zh) 能快速降溫保鮮的智慧型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