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7820A -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7820A
CN105317820A CN201410386746.0A CN201410386746A CN105317820A CN 105317820 A CN105317820 A CN 105317820A CN 201410386746 A CN201410386746 A CN 201410386746A CN 105317820 A CN105317820 A CN 105317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reactor
actuator
fixed plate
ax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67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7820B (zh
Inventor
徐安赐
李汪锐
林忠义
林雅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17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7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7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7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2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two parallel pins and one arm
    • E05D3/122Gear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提供一结构体积精简、可依据传动规格改变或调整双转轴间距,使电子产品获得轻薄设计要求等作用。包括设置在第一轴的引动器和设置在第二轴的反应器;一连动器,配置连接该引动器和反应器,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形态。以及,形成相同结构的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设置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分别具有一基部,共同枢接该连动器,用以提高连动器转动平顺度或顺畅度;并且,改善旧法传动容易发生跳齿或空行程等作用。

Description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枢轴应用可共用的主、副固定板组合传动机构,提供稳定的动力传递和固定机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型电脑、PDA、电子书等,使其盖或显示荧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为公知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组(例如,荧幕)及/或机体模组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公知技术也已揭露一种在显示模组和机体模组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组及/或机体模组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US7512426B2《MOBILECOMMUNICATIONSDEVICEWITHSYNCHRONISINGHINGE》专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这类双转轴或枢轴组件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这类枢轴或转轴组件通常应用了复杂的固定结构组合多个具有通孔、凹凸定位部的垫片、摩擦片、弹簧等组合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以扣环或固定件固定。以及,配合弹簧的能量蓄积和释放,来达到转轴或枢轴组件转动和定位的作用。基本上,所述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设计和组装配合无法达到较短的组装工时;相对的,也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公知技术也已揭示了一种应用转轮和连动牵引的线材(或传动带)等组件的配合,来传递动力或传动转轴运动。但是,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线材或传动带的组合结构在配合带动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动能传递延迟的现象。它的原因包括线材(或传动带)和转轮之间的配合有间隙,造成滑动或作动不确实的情形;弹性线材(或传动带)和转轮组合的固定结构不理想,使线材负载或传递动力时产生的牵引拉扯现象变大,相对使它们传动位移效果降低,或线材、传动带初始组装的预设力量因弹性疲乏而减小,相对使传动机构的同步运动效果降低。
为了改善上述的情形,现有技术也已揭露了一种应用多个齿轮来传递动力,使双转轴同步转动的技术结构。但是,就像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双转轴上设置多个齿轮传动的结构,无法使双转轴的间距被尽可能的减小,其反应出整个传动装置或结构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或体积。特别是,所述的传动装置被应用在笔记型电脑或小型电子器物上,无法符合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双转轴或枢轴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常规,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和组装方面的简便性。例如,考量使该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符合同步运动的结构设计、操作简便的条件下,提供一个固定装置,增加该同步运动的转轴在操作配合方面的稳定性和固定效果;同时,可依据传动规格改变或调整双转轴间距,来降低整个传动装置或结构的空间或体积,以及使它们的啮合传动不会产生滑动或动力传递延迟的情形,并且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是一结构体积精简、可依据传动规格改变或调整双转轴间距,使电子产品获得轻薄设计要求等作用。包含:
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有一固定区和一枢接区;
设置在第一轴枢接区的至少一引动器和设置在第二轴枢接区的至少一反应器;
至少一连动器,配置连接该引动器和反应器,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形态;
一固定装置,包括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设置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
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分别具有一个能够在组合时两相对应的基部,该等基部分别形成有一凹室,能够共同夹制枢接该连动器的一轴部,容许连动器转动自如。
设置在第一轴的引动器和设置在第二轴的反应器,一连动器,配置连接该引动器和反应器,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形态。以及形成相同结构的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设置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分别具有一基部,共同枢接该连动器,用以提高连动器转动平顺度或顺畅度;并且改善传统技术传动容易发生跳齿或空行程等状况。
进一步地,所述主固定板与副固定板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主固定板的上、下位置和副固定板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通孔,使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穿合固定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使引动器、反应器和连动器位在主固定板、副固定板之间;
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的垂直方向分别形成该基部;
主固定板的凹室和副固定板的凹室共同界定出一轮廓区域,枢接连动器的轴部;以及
主固定板凹室、副固定板凹室分别设有一凹陷的沟槽和形成在沟槽两边的接触区。
进一步地,所述主固定板的凹室和副固定板的凹室共同界定出一圆形轮廓区域;
主固定板凹室的接触区和副固定板凹室的接触区共同枢接连动器的轴部;以及
连动器轴部的直径等于该圆形轮廓区域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固定板基部、副固定板基部分别有一第一区和一第二区;
主固定板第一区和副固定板第一区分别设有一凸部;
主固定板第二区和副固定板第二区分别设有一凹部;
主固定板第一区的凸部组合副固定板第二区的凹部;
主固定板第二区的凹部对应组合副固定板第一区的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固定板凹室和副固定板凹室共同界定出一椭圆形轮廓区域,枢接两个连动器的轴部;
两个连动器分别啮合两个引动器和两个反应器;
两个引动器成相对方向的装配在第一轴枢接区;
两个反应器成相对方向的装配在第二轴枢接区上;以及
两个引动器分别驱动两个连动器转动,迫使两个反应器朝相反引动器运动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连动器轴部的直径总和等于主固定板凹室和副固定板凹室共同界定出的椭圆形轮廓区域的宽度;
两个连动器的轴部形成彼此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盘和设置在盘上的冠齿轮结构;盘的外径大于轴部的外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
对应引动器冠齿轮结构和反应器冠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和伞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盘和设置在盘上的冠齿轮结构;盘的外径大于轴部的外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
对应引动器冠齿轮结构和反应器冠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和伞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盘和设置在盘上的冠齿轮结构;盘的外径大于轴部的外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
对应引动器冠齿轮结构和反应器冠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和伞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盘和设置在盘上的冠齿轮结构;盘的外径大于轴部的外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
对应引动器冠齿轮结构和反应器冠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和伞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正齿轮结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
对应引动器正齿轮结构和反应器正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冠齿轮结构,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正齿轮结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
对应引动器正齿轮结构和反应器正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冠齿轮结构,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正齿轮结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
对应引动器正齿轮结构和反应器正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冠齿轮结构,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正齿轮结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
对应引动器正齿轮结构和反应器正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冠齿轮结构,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成一山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两相对夹制的凹室,对该连动器的轴部是形成未全周包覆地夹制形态。
进一步地,所述两相对夹制的凹室,对该连动器的轴部是形成全周包覆地夹制形态。
本发明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该主固定板基部、副固定板基部分别有一第一区和一第二区;主固定板第一区对应组合副固定板第二区,主固定板第二区对应组合副固定板第一区。以及,主固定板基部、副固定板基部分别设有一沟槽,沟槽提供装填润滑油或其类似物,以提高和保持连动器运动的平顺或顺畅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假想线部份显示了电子器物位在关闭位置和第一轴、第二轴的配合情形。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显示了第一轴、第二轴、引动器、连动器、反应器、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等部分的结构形态。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主固定板凹室和副固定板凹室共同枢接连动器轴部的配合情形。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描绘了第一轴、第二轴设置两个引动器、反应器,配合两个连动器,以及主固定板基部、副固定板基部设有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情形。
图6是图5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主固定板、副固定板之间设置两个引动器、反应器和连动器的配合情形。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主固定板凹室和副固定板凹室共同枢接两个连动器轴部的配合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轴
11、21固定区
12、22枢接区
13、23固定座
20第二轴
30引动器
31、41轴部
32、42轴孔
33、43盘
34、44冠齿轮结构
35、45正齿轮结构
40反应器
50连动器
51轴部
52伞齿轮结构
53冠齿轮结构
54肩部
60主固定板
61、66通孔
62、67基部
62a、67a第一区
62b、67b第二区
63、68凹室
63a、68a接触区
64、69沟槽
c凸部
d凹部
65副固定板
80扭力模组
85壳套
90电子器物
91显示模组
92机体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及3,本发明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第一轴10、第二轴20分别具有一固定区11、21和一枢接区12、22。固定区11、21配合固定座13、23,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分别固定在电子器物90(例如,行动电话、电脑…等)的显示模组91和机体模组92。第一轴枢接区12、第二轴枢接区22(分别)组合有扭力模组80,使第一、二轴10、20在使用者操作显示模组91或机体模组92转动的作用力消失时,随即获得定位的作用。
图1、2及3也描绘了第一轴枢接区12、第二轴枢接区22上设有同步传动装置和组合同步传动装置的固定装置。同步传动装置包括一引动器30,设置组合在第一轴枢接端12,驱动或随第一轴10转动;一反应器40,设置组合在第二轴枢接端22,驱动或随第二轴20转动;以及,一连动器50,配置连接该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因此,当第一轴10驱动引动器30转动时,引动器30是驱动连动器50转动,迫使反应器40和第二轴20朝相反引动器30运动的方向转动,而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产生同步转动形态的作用。
详细来说,该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31、41和形成在轴部31、41上的轴孔32、42,供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固定在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的枢接区12、22,使引动器30和第一轴10、反应器40和第二轴20形成同步转动的作用。引动器30或其轴部31一端、反应器40或其轴部41一端分别具有一盘33、43和设置在盘33、43上的冠齿轮结构34、44;盘33(或43)的外径大于轴部31(或41)的外径。
图中也显示了该连动器50包括有一轴部51,轴部51的角度或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的轴部31、41;对应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的冠齿轮结构34、44,连动器50在轴部51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或伞齿轮结构52,配置连接或啮合该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的冠齿轮结构34、44。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包括一主固定板60和一副固定板65;以及,上述的同步传动装置设置在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65之间。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65可以在条件容许下,特别设成相同结构,如此将有助于以相同模具制造,降低不同模具设计和开模成本。主固定板60的上、下位置和副固定板65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通孔61、66,使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65穿合固定在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上。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65的垂直方向分别具有一山形结构的基部62、67,用以共同枢接该连动器50,并且容许连动器50转动。以及,基部62、67分别位在上、下通孔61、66之间的位置。
具体来说,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65的基部62、67分别具有一凹室63、68;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65的凹室63、68共同夹制规范界定出一个(圆形)轮廓区域,可以未全周包覆地夹制住或全周包覆地夹制,以枢接该连动器50的轴部51。因此,连动器轴部51的直径等于该圆形轮廓区域的宽度。以及,主固定板基部62、副固定板基部67分别在凹室63、68上设有一凹陷的沟槽64、69,使凹室63、68在沟槽64、69两边形成接触面或接触区63a、68a。
须加以说明的是,设置有沟槽64、69的凹室63、68共同套住或枢接连动器50的轴部51时,是应用接触区63a、68a枢接连动器50的轴部51;因此,有助于降低基部62、67(或凹室63、68)和连动器轴部51的接触面积,降低连动器50或轴部51运动的摩擦力。并且,沟槽64、69提供装填润滑油或其类似物,可提高和保持连动器50转动的平顺或顺畅度,也可以增加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了解的是,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65的基部62、67可依据传动规格(例如,连动器50或轴部51的尺寸)改变或调整双转轴间距,使电子产品获得轻薄设计要求的作用。并且,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65限制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使它们不会任意产生轴向移动;相对的,也使它们和连动器50之间不会产生啮合间隙。同时,基部62、67(或凹室63、68)共同套住或枢接连动器50的轴部51时,也迫使连动器50无法任意产生轴向(图3的左、右方向)、径向(图3的上、下和前、后方向)的移动。
也就是说,该固定装置使引动器30、反应器40和连动器50的传动组合,发生跳齿、空行程和转动误差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轴枢接区12、第二轴枢接区22、主固定板60、引动器30、反应器40、连动器50、副固定板65和扭力模组80等部分是组装在一壳套85里面。
当人员操作显示模组91带动第一轴10和引动器30从关闭位置朝打开位置转动时,引动器30的冠齿轮结构34驱动连动器50的伞齿轮结构52转动,而迫使连动器50的伞齿轮结构52带动反应器40的冠齿轮结构44和第二轴20同步转动,使机体模组92也相对转动打开。因此,如果显示模组91和第一轴10、引动器30转动180°,连动器50也会驱动反应器40、第二轴20和机体模组92转动180°。
请参阅图4,描绘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引动器30的一端和反应器40的一端分别形成一正冠齿轮结构35、45;对应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的正冠齿轮结构35、45,连动器50的两端形成冠齿轮结构53,配置连接或啮合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的正冠齿轮结构35、45。
在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中,连动器5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肩部54,以及该冠齿轮结构53是设置在肩部54上。肩部54的宽度或直径大于连动器轴部51的宽度或直径。
请参考图5、6及7,显示了固定装置一个修正的实施例。该主固定板基部62、副固定板基部67分别有一第一区62a、67a和一第二区62b、67b;主固定板第一区62a对应组合副固定板第二区67b,主固定板第二区62b对应组合副固定板第一区67a。
详细来说,主固定板第一区62a和副固定板第一区67a分别设有一凸部c;主固定板第二区62b和副固定板第二区67b分别设有一凹部d。因此,主固定板第一区62a的凸部c嵌入组合副固定板第二区67b的凹部d;主固定板第二区62b的凹部d对应嵌合副固定板第一区67a的凸部c。所述的组合结构可稳定的固定引动器30、反应器40和连动器50,也使主、副固定板60、65不会在同步传动装置运动时产生偏移;例如,图6、7所描绘的情形。
在图5、6及7的实施例中,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65的基部62、67(或凹室63、68)共同界定出一个(椭圆形)轮廓区域,套住或枢接两个连动器50的轴部51。两个连动器50分别啮合两个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两个引动器30成相对方向的装配在第一轴枢接区12;两个反应器40成相对方向的装配在第二轴枢接区22上。因此,当第一轴10驱动两个引动器30转动时,两个引动器30是分别驱动两个连动器50转动,迫使两个反应器40和第二轴20朝相反引动器30运动的方向转动,而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产生同步转动形态的作用。
比较图1或4和图5显示的连动器轴部51来说,图5的连动器轴部51的直径明显大于图1或4显示的连动器轴部51的直径。也就是说,图5的两个连动器轴部51的直径总和约等于主固定板凹室63和副固定板凹室68共同界定出的椭圆形轮廓区域的宽度。因此,图7特别显示了两个连动器50的轴部51形成彼此接触的形态;所述的轴部51接触形态,使连动器50配合引动器30、反应器40传动时,两个轴部51也同时产生纯转动或滚动运动。
代表性的来说,这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在具备有结构精简和操作简便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量条件和优点:
该第一轴10、第二轴20和相关组件结构(例如,引动器30、反应器40的轴部31、41设置正齿轮结构35、45或在盘33、43上设置冠齿轮结构34、44,配合连动器50的轴部51设置冠齿轮结构53或伞齿轮结构52,组合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65的山形基部62、67设置凹室63、68、接触区63a、68a和沟槽64、69、第一区62a、67a设置凸部c、第二区62b、67b设置凹部d,共同枢接连动器50的轴部51等部份)组合构成一固定装置,已被重行设计考量;而明显不同于公知技术应用复杂的固定结构组合线材(或传动带)、多个齿轮啮合传动,来传递动力或传动转轴运动的结构形态。
该引动器30、反应器40配合设置连动器30、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65的传动结构设计,相较于旧法,不仅有利于制造、组装;并且,该固定装置的结构形态增加了同步运动的转轴在操作配合方面的稳定性和固定效果;同时,可依据传动规格(例如,图3和图7的结构形态)改变或调整双转轴间距,来降低整个传动装置或结构的空间或体积,而更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同时,该固定装置使引动器30、反应器40和连动器50的传动组合,发生跳齿、空行程和转动误差的情形,也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27)

1.一种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有一固定区和一枢接区;
设置在第一轴枢接区的至少一引动器和设置在第二轴枢接区的至少一反应器;
至少一连动器,配置连接该引动器和反应器,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形态;以及
一固定装置,包括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设置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
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分别具有一个能够在组合时两相对应的基部,该等基部分别形成有一凹室,能够共同夹制枢接该连动器的一轴部,容许连动器转动自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板与副固定板的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板的上、下位置和副固定板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通孔,使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穿合固定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使引动器、反应器和连动器位在主固定板、副固定板之间;
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的垂直方向分别形成该基部;
主固定板的凹室和副固定板的凹室共同界定出一轮廓区域,枢接连动器的轴部;以及
主固定板凹室、副固定板凹室分别设有一凹陷的沟槽和形成在沟槽两边的接触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板的凹室和副固定板的凹室共同界定出一圆形轮廓区域;
主固定板凹室的接触区和副固定板凹室的接触区共同枢接连动器的轴部;以及
连动器轴部的直径等于该圆形轮廓区域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板基部、副固定板基部分别有一第一区和一第二区;
主固定板第一区和副固定板第一区分别设有一凸部;
主固定板第二区和副固定板第二区分别设有一凹部;
主固定板第一区的凸部组合副固定板第二区的凹部;以及
主固定板第二区的凹部对应组合副固定板第一区的凸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板凹室和副固定板凹室共同界定出一椭圆形轮廓区域,枢接两个连动器的轴部;
两个连动器分别啮合两个引动器和两个反应器;
两个引动器成相对方向的装配在第一轴枢接区;
两个反应器成相对方向的装配在第二轴枢接区上;以及
两个引动器分别驱动两个连动器转动,迫使两个反应器朝相反引动器运动的方向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动器轴部的直径总和等于主固定板凹室和副固定板凹室共同界定出的椭圆形轮廓区域的宽度;以及
两个连动器的轴部形成彼此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盘和设置在盘上的冠齿轮结构;盘的外径大于轴部的外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以及
对应引动器冠齿轮结构和反应器冠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和伞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盘和设置在盘上的冠齿轮结构;盘的外径大于轴部的外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以及
对应引动器冠齿轮结构和反应器冠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和伞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盘和设置在盘上的冠齿轮结构;盘的外径大于轴部的外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以及
对应引动器冠齿轮结构和反应器冠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和伞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盘和设置在盘上的冠齿轮结构;盘的外径大于轴部的外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以及
对应引动器冠齿轮结构和反应器冠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正齿轮结构和伞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12.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正齿轮结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以及
对应引动器正齿轮结构和反应器正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冠齿轮结构,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正齿轮结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以及
对应引动器正齿轮结构和反应器正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冠齿轮结构,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正齿轮结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以及
对应引动器正齿轮结构和反应器正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冠齿轮结构,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相互平行的轴部和形成在轴部上的轴孔,使引动器和反应器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枢接区和第二轴枢接区;
引动器轴部一端、反应器轴部一端分别具有一正齿轮结构;
该连动器轴部的位置垂直于该引动器轴部和反应器轴部;以及
对应引动器正齿轮结构和反应器正齿轮结构,连动器在轴部两端设有冠齿轮结构,啮合该引动器和反应器。
1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2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组装有一扭力模组;
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枢接区、主固定板、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组组装在一壳套里面;以及
第一轴固定区、第二轴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座,使第一轴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组、第二轴固定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组上。
22.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成一山形结构。
2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成一山形结构。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成一山形结构。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成一山形结构。
2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对夹制的凹室,对该连动器的轴部是形成未全周包覆地夹制形态。
2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对夹制的凹室,对该连动器的轴部是形成全周包覆地夹制形态。
CN201410386746.0A 2014-07-31 2014-08-08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Active CN105317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6306 2014-07-31
TW103126306A TWI603007B (zh) 2014-07-31 2014-07-31 Double shaft synchronous drive fix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7820A true CN105317820A (zh) 2016-02-10
CN105317820B CN105317820B (zh) 2018-04-03

Family

ID=5517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6746.0A Active CN105317820B (zh) 2014-07-31 2014-08-08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09705B2 (zh)
CN (1) CN105317820B (zh)
TW (1) TWI6030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06209A (zh) * 2014-08-12 2016-02-16 First Dome Corp 樞軸傳動裝置
JP6590135B2 (ja) * 2014-10-14 2019-10-1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M521869U (zh) * 2015-11-30 2016-05-11 Lian Hong Art Co Ltd 交錯軸一體式雙軸同動樞軸器
US20170235337A1 (en) * 2016-02-11 2017-08-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two casing coupled together with two-parallel-axis hinge
CN107228119B (zh) * 2016-03-25 2020-02-28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JP6764181B2 (ja) * 2016-05-12 2020-09-30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3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3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10501973B2 (en) * 2016-06-14 2019-12-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with free-stop function
TWM533844U (en) * 2016-07-27 2016-12-11 First Dome Corp Multi-axis type rotating shaft linkage device
TWM537242U (zh) * 2016-07-27 2017-02-21 First Dome Corp 轉軸連動裝置
US9617770B1 (en) * 2016-08-03 2017-04-11 Leohab Enterprise Co., Ltd. Double-hinge device
TWI653926B (zh) 2018-03-13 2019-03-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交替翻轉結構
US10563438B1 (en) * 2018-12-11 2020-02-18 Lianhong Art Co., Ltd. Hinge device with helical gear
KR20220052096A (ko) * 2020-10-20 2022-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KR102394122B1 (ko) * 2021-01-08 2022-05-13 주식회사 서진시스템 베벨기어방식 2축 힌지구조물이 구비되는 전자기기
TWI763516B (zh) * 2021-06-02 2022-05-0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US11834880B2 (en) * 2021-06-25 2023-12-05 Sinher Technology Inc. Thinned hinge
TWI804106B (zh) * 2021-12-16 2023-06-0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齒輪同動鉸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9833B1 (ko) * 2009-07-09 2011-11-03 (주) 프렉코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CN203412921U (zh) * 2013-08-16 2014-01-29 爱升沛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合页装置
TWM477134U (en) * 2014-01-06 2014-04-21 Lian Hong Art Co Ltd Dual-axis synchronous torsion pivot devic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03670441U (zh) * 2014-01-08 2014-06-25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
CN203685837U (zh) * 2014-01-16 2014-07-02 昆山玮硕恒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斜齿轮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203717625U (zh) * 2013-12-31 2014-07-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式枢钮的切换制动装置
CN204140636U (zh) * 2014-07-31 2015-02-0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6044B1 (en) * 1997-09-18 2001-01-23 Pacific Architectural Systems, Inc. Underground door oper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512426B2 (en) * 2003-04-23 2009-03-31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
JP2005023955A (ja) * 2003-06-30 2005-01-27 Casio Comput Co Ltd ヒンジ構造、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電話装置
CN201779131U (zh) * 2010-05-27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TWM416976U (en) * 2011-07-13 2011-11-21 Acer Inc Collapsi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ivot structure
JP5704613B2 (ja) * 2012-05-30 2015-04-22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
US9003606B2 (en) * 2013-03-11 2015-04-14 First Dome Corporation Synchronous movement device applied to dual-shaft system
TWI547651B (zh) * 2013-06-05 2016-09-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式樞紐機構及其相關可攜式電子裝置
US8959719B2 (en) * 2013-06-21 2015-02-24 First Dome Corporation Dual-shaft synchronous movement device
TWM468131U (zh) * 2013-08-16 2013-12-11 I3G Design Co Ltd 合頁裝置
US9127490B2 (en) * 2013-12-05 2015-09-08 Lianhong Art Co., Lt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dual-shaft hinge
TWM478991U (zh) * 2013-12-17 2014-05-21 First Dome Corp 用於雙轉軸之平行度固定裝置
TWM483648U (zh) * 2013-12-31 2014-08-01 First Dome Corp 用於雙轉軸之傳動穩定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9833B1 (ko) * 2009-07-09 2011-11-03 (주) 프렉코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CN203412921U (zh) * 2013-08-16 2014-01-29 爱升沛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合页装置
CN203717625U (zh) * 2013-12-31 2014-07-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式枢钮的切换制动装置
TWM477134U (en) * 2014-01-06 2014-04-21 Lian Hong Art Co Ltd Dual-axis synchronous torsion pivot devic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03670441U (zh) * 2014-01-08 2014-06-25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
CN203685837U (zh) * 2014-01-16 2014-07-02 昆山玮硕恒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斜齿轮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204140636U (zh) * 2014-07-31 2015-02-0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32633A1 (en) 2016-02-04
TWI603007B (zh) 2017-10-21
US9309705B2 (en) 2016-04-12
CN105317820B (zh) 2018-04-03
TW201604427A (zh) 201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7820A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CN105275972A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105275971A (zh) 同步合页装置的枢轴器
CN105370709B (zh) 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
CN204140636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GB2395995B (en) Vehicle steering telescopic shaft
CN103982534B (zh) 转轴传动结构
CN105332997A (zh) 枢轴传动装置
CN109555779A (zh) 双齿外折的简易两轴转动机构
CN204041720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321457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4419838U (zh) 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
CN203322037U (zh) 改良的双转轴同步运动装置
CN20362751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US9366324B2 (en) Actuation system
CN204419837U (zh) 具有扭力变化作用的多轴式转轴装置
CN104623911B (zh) 一种六自由度混联式家用动感座椅
CN204805310U (zh)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CN204805311U (zh)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装置
CN208985567U (zh) 一种柔性屏同步转动机构
CN104061229A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5025916U (zh)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CN204805312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结构
CN204805309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106272534B (zh) 一种用于类人机器人髋关节上的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