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5310U -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5310U
CN204805310U CN201520415504.XU CN201520415504U CN204805310U CN 204805310 U CN204805310 U CN 204805310U CN 201520415504 U CN201520415504 U CN 201520415504U CN 204805310 U CN204805310 U CN 204805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tapered portion
axle
joint part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55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赐
郭永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5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5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提供一个可减少组件配合公差、动能传递延迟等作用。同步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轴的引动器和设置在第二轴的反应器;以及,一连动器配置连接该引动器和反应器,而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型态。实质上,连动器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设有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第一、二锥形部分别具有顶部、底部和连接顶部、底部的裙部;并且,使该多个底部触压连动器的第一、二端面,而共同组合在一基架上,以提高传动效率、阻止产生空行程等情形。

Description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的设计;特别是指一种枢轴、基架组合连动器和设置在连动器两端的锥形部等结构,在操作配合的作业中,更确实的传递动力,使第一、二轴相对产生同步转动作用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电子书等,使其盖或显示屏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中国台湾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例如,屏幕)及/或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术也已揭露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块及/或机体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US7512426B2「MOBILECOMMUNICATIONSDEVICEWITHSYNCHRONISINGHINGE」专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这类双转轴或枢轴组件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旧法揭露了一种应用多个螺旋齿轮或斜齿轮的结构组合,来传递动力,使双转轴同步转动的技术结构。考量齿轮成型或制造公差,齿轮与齿轮间的配合必须保留一些间隙,避免它们的刚性啮合型态或转动产生干涉,造成过度磨损、减少使用寿命等情形。
但是,就像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齿轮与齿轮间的配合间隙应用在电子器物的双转轴或枢轴系统时,容易产生转动滑动的空行程现象,不仅造成动能传递延迟的情形,也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感觉或手感;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双转轴或枢轴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新设计考量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范围,而有别于旧法。例如,考量使该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和同步运动的结构设计、操作简便的条件下,同时使齿轮与齿轮间的配合间隙被尽可能减小,解决上述成型公差的问题,又可避免它们的转动产生干涉,造成过度磨损、减少使用寿命等情形;或更进一步改善现有的电子器物的双转轴或枢轴系统容易产生转动滑动的空行程现象和动能传递延迟、降低使用者操作手感等情形。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提供一个可减少组件配合公差、动能传递延迟等作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包括:
基架,设有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
装设在基架上的连动器,连动器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轴;轴凸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而定义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
第一端枢接于基架第一枢接部,第二端枢接于基架第二枢接部,使连动器能够转动;以及
连动器第一端面设有第一锥形部,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二锥形部;
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分别具有一顶部、底部和连接顶部、底部的裙部;
第一锥形部的底部和第二锥形部的底部分别连接连动器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局部区域、第二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局部区域分别触接基架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
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中,该基架两端设有枢接孔,分别枢接一第一轴和一第二轴,使第一轴和第二轴相互平行;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有一固定区和一组合该枢接孔的枢接区;
第一轴的枢接区装设有一具有轴孔的引动器;
第二轴的枢接区装设有一具有轴孔的反应器;
连动器和引动器、反应器形成连动,连动器的轴垂直于第一轴和第二轴。
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中,该引动器、反应器是直齿轮和斜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
对应引动器、反应器,该连动器是直齿轮和斜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以啮合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的轴设置在连动器轴心区域上;
第一轴的枢接区和第二轴的枢接区组合有扭力模块;
第一轴的固定区和第二轴的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架,结合一电子器物;电子器物包括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
第一轴的固定区的固定架和第二轴的固定区的固定架分别固定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
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成一盘状体结构;
第一锥形部的裙部和第二锥形部的裙部成一直斜面和弧形斜面结构的其中之一,使第一锥形部底部面积大于其顶部面积,第二锥形部底部面积大于其顶部面积;以及
第一锥形部、第二锥形部是一体形成在连动器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使第一锥形部底部接合第一端面,并且连接轴的第一端,第二锥形部底部接合第二端面,并且连接轴的第二端。
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垂直突出于基架的两边;以及
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分别具有用以枢接该轴第一端、第二端的枢接口,而形成一U型结构。
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中,第一枢接部的枢接口和第二枢接部的枢接口分别形成有导角结构,让第一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部分区域压靠在第一枢接部的枢接口导角结构上,第二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部分区域压靠在第二枢接部的枢接口导角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动器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设有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第一、二锥形部分别具有顶部、底部和连接顶部、底部的裙部;并且,使第一锥形部的底部触压连动器第一端面,第二锥形部的底部触压连动器第二端面,而共同组合在一基架上,以提高传动效率、阻止产生空行程等情形。
该基架设有枢接部,枢接连动器两端的轴,使连动器形成转动自如的型态。枢接部形成U型结构,限制连动器不会在一X参考轴和Y参考轴上移动;以及,该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在连动器的轴线方向(或Z参考轴)推压连动器,阻止连动器产生轴向位移,改善组件配合的公差累积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中假想线部分显示了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机体模块的情形,以及第一轴、第二轴组合扭力模块、固定架的结构型态。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描绘了第一轴、第二轴、基架、引动器、连动器、反应器、固定架和扭力模块等部分的结构型态。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显示了基架、引动器、连动器、反应器、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的结构情形。
图4为图3的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基架、连动器和第一锥形部、第二锥形部的配合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轴;11、21-固定区;12、22-枢接区;13、23-固定架;20-第二轴;30-引动器;32、42-轴孔;40-反应器;50-连动器;51-第一端面;52-第二端面;53-第一端;54-第二端;55-轴;56-第一锥形部;57、62-顶部;58、63-底部;59、64-裙部;60-第二锥形部;70-基架;71-第一枢接部;72-第二枢接部;73、74-枢接口;75、76-导角结构;77、78-枢接孔;80-扭力模块;90-电子器物;91-显示模块;92-机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第一轴10、第二轴20分别具有一固定区11、21和一枢接区12、22。固定区11、21配合固定架13、23,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分别固定在电子器物90(例如,行动电话、电脑等)的显示模块91和机体模块92。第一轴枢接区12、第二轴枢接区22(分别)组合有扭力模块80,使第一、二轴10、20在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1或机体模块92转动的作用力消失时,随即获得定位的作用。
图2、图3描绘了第一轴枢接区12、第二轴枢接区22上设有同步传动结构;同步传动结构包括一引动器30,引动器30具有轴孔32,设置组合在第一轴枢接端12,驱动或随第一轴10转动;一具有轴孔42的反应器40,设置组合在第二轴枢接端22,驱动或随第二轴20转动;以及,一连动器50,配置连接该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因此,当第一轴10驱动引动器30转动时,引动器30驱动连动器50转动,迫使反应器40和第二轴20朝相反引动器30运动的方向转动,而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产生同步转动型态的作用。
在所采用的实施例中,该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分别是一直齿轮、螺旋齿轮或斜齿轮结构。对应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的结构型态,连动器50是一直齿轮、螺旋齿轮或斜齿轮结构;包括一轴55,垂直于第一轴10及/或第二轴20;轴55设置在连动器50轴线或轴心区域上,使轴55凸出于连动器50的两端面(分别定义为第一端面51、第二端面52),而具有第一端53和第二端54,分别设置第一锥形部56和第二锥形部60。以及,连动器50的轴55组合在一基架70上,使连动器50形成转动自如的型态。
详细来说,第一锥形部56和第二锥形部60分别成一盘状体结构,具有一顶部57、62、底部58、63和连接顶部57、62、底部58、63的裙部59、64;以及,裙部59、64成一直斜面或弧形斜面结构,使第一锥形部底部58(或第二锥形部底部63)面积大于第一锥形部顶部57(或第二锥形部顶部62)面积。第一锥形部56(及/或第二锥形部60)可一体形成在连动器50的第一端面51(及/或第二端面52)上,使第一锥形部底部58接合第一端面51,并且连接轴55的第一端53;第二锥形部底部63接合第二端面52,并且连接轴55的第二端54。或第一锥形部56和第二锥形部60可分别设置或套合在轴55的第一端53和第二端54,使底部58、63分别触接在连动器50的第一端面51和第二端面52上的型态。
请参考图2、图3及图4,为了利于实施例说明,基架70定义有X参考轴、Y参考轴和Z参考轴;Z参考轴平行于连动器50的轴55或轴线方向。基架70的两边设有垂直突出的第一枢接部71和第二枢接部72;第一枢接部71、第二枢接部72可具有一枢接口73、74而成U型结构,分别用以枢接连动器50两端的轴55。即,第一枢接部71的枢接口73枢接轴55的第一端53;第二枢接部72的枢接口74枢接轴的第二端54。枢接口73、74形成有导面或导角结构75、76,来配合连动器50的第一锥形部56和第二锥形部60。基架70两端设有枢接孔77、78,分别枢接第一轴枢接区12和第二轴枢接区22,并且使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啮合连动器50,形成同步运动的型态。
图3、图4描绘了当连动器50组合基架70后,第一枢接部71、第二枢接部72的U型结构,限制连动器50不会在X参考轴和Y参考轴上移动或晃动。以及,第一锥形部56、第二锥形部60的顶部57、62及/或裙部59、64分别触接第一枢接部71、第二枢接部72,使顶部57、62及/或裙部59、64(至少部分区域)分别压靠第一枢接部71的枢接口导角结构75、第二枢接部72的枢接口导角结构76;第一锥形部56和第二锥形部60提供一推压作用,来减少连动器50和基架70的成型公差,并且迫使第一锥形部56的底部58、第二锥形部60的底部63分别触压连动器50的第一端面51、第二端面52,让第一锥形部56、第二锥形部60的顶部57、62及/或裙部59、64(至少部分区域)分别触压在第一枢接部71的枢接口导角结构75、第二枢接部72的枢接口导角结构76上,而使连动器50不会因引动器30或反应器40传动的作用力,在轴线方向或Z参考轴方向上产生位移或晃动。因此,基架70、引动器30、反应器40和连动器第一、二锥形部56、60的组合结构,明显改善了现有齿轮传动容易产生晃动、空行程或动能传递延迟,使双转轴转动不同步的情形。
同时,基架70的枢接口导角结构75或76和连动器50(即,第一锥形部56、第二锥形部60的顶部57、62及/或裙部59、64)之间,形成了较大接触面积的组合结构,也有利于改善组件配合的公差累积情形。
代表性的来说,这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在具备有操作同步转动和操作简便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量条件和优点:
该第一轴10、第二轴20和相关组件结构(例如,连动器50配合轴55,使第一端面51、第二端面52分别设置第一锥形部56和第二锥形部60;第一锥形部56、第二锥形部60包括顶部57、62、底部58、63和形成斜面结构的裙部59、64;基架70设置U型结构的第一枢接部71、第二枢接部72和枢接口73、74,枢接轴55的第一端53、第二端54,使连动器50转动自如的连动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枢接口73、74设置导角结构75、76,来和连动器第一锥形部56、第二锥形部60形成较大组合面积等部份)组合构成一同步传动装置,已被重新设计考量;而明显不同于现有技术应用多个螺旋齿轮或斜齿轮啮合传动,传递动力或传动转轴运动的结构型态。
该基架70的第一枢接部71、第二枢接部72配合设置连动器50、第一锥形部56和第二锥形部60的传动结构设计,相较于旧法,不仅改变了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范围,而有利于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同时第一锥形部56和第二锥形部60配合基架70的结构设计,使组件的配合间隙被尽可能减小,解决了旧法成型公差的问题,也改善了现有结构转动产生干涉,造成零件过度磨损、减少使用寿命等情形。以及,像现有电子器物的双转轴或枢轴系统容易产生转动滑动的空行程现象和动能传递延迟、降低使用者操作手感等情形,也获得明显的改善。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空间型态不同于现有技术,且具有旧法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要件。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设有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
装设在基架上的连动器,连动器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轴;轴凸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而定义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
第一端枢接于基架第一枢接部,第二端枢接于基架第二枢接部,使连动器能够转动;以及
连动器第一端面设有第一锥形部,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二锥形部;
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分别具有一顶部、底部和连接顶部、底部的裙部;
第一锥形部的底部和第二锥形部的底部分别连接连动器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局部区域、第二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局部区域分别触接基架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架两端设有枢接孔,分别枢接一第一轴和一第二轴,使第一轴和第二轴相互平行;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有一固定区和一组合该枢接孔的枢接区;
第一轴的枢接区装设有一具有轴孔的引动器;
第二轴的枢接区装设有一具有轴孔的反应器;
连动器和引动器、反应器形成连动,连动器的轴垂直于第一轴和第二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反应器是直齿轮和斜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
对应引动器、反应器,该连动器是直齿轮和斜齿轮结构的其中之一,以啮合引动器、反应器;连动器的轴设置在连动器轴心区域上;
第一轴的枢接区和第二轴的枢接区组合有扭力模块;
第一轴的固定区和第二轴的固定区分别配合一固定架,结合一电子器物;电子器物包括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
第一轴的固定区的固定架和第二轴的固定区的固定架分别固定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成一盘状体结构;
第一锥形部的裙部和第二锥形部的裙部成一直斜面和弧形斜面结构的其中之一,使第一锥形部底部面积大于其顶部面积,第二锥形部底部面积大于其顶部面积;以及
第一锥形部、第二锥形部是一体形成在连动器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使第一锥形部底部接合第一端面,并且连接轴的第一端,第二锥形部底部接合第二端面,并且连接轴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成一盘状体结构;
第一锥形部的裙部和第二锥形部的裙部成一直斜面和弧形斜面结构的其中之一,使第一锥形部底部面积大于其顶部面积,第二锥形部底部面积大于其顶部面积;以及
第一锥形部套合在轴的第一端,第二锥形部套合在轴的第二端,使第一锥形部的底部触接在连动器的第一端面上,第二锥形部的底部触接连动器的第二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垂直突出于基架的两边;以及
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分别具有用以枢接该轴第一端、第二端的枢接口,而形成一U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垂直突出于基架的两边;以及
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分别具有用以枢接该轴第一端、第二端的枢接口,而形成一U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垂直突出于基架的两边;以及
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分别具有用以枢接该轴第一端、第二端的枢接口,而形成一U型结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枢接部的枢接口和第二枢接部的枢接口分别形成有导角结构,让第一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部分区域压靠在第一枢接部的枢接口导角结构上,第二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部分区域压靠在第二枢接部的枢接口导角结构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枢接部的枢接口和第二枢接部的枢接口分别形成有导角结构,让第一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部分区域压靠在第一枢接部的枢接口导角结构上,第二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部分区域压靠在第二枢接部的枢接口导角结构上。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枢接部的枢接口和第二枢接部的枢接口分别形成有导角结构,让第一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部分区域压靠在第一枢接部的枢接口导角结构上,第二锥形部的顶部和裙部部分区域压靠在第二枢接部的枢接口导角结构上。
CN201520415504.XU 2015-06-08 2015-06-16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Active CN20480531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136U TWM509862U (zh) 2015-06-08 2015-06-08 用於雙轉軸之同步傳動結構
TW104209136 2015-06-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5310U true CN204805310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0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5504.XU Active CN204805310U (zh) 2015-06-08 2015-06-16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5310U (zh)
TW (1) TWM5098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4738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4738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9862U (zh)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5971B (zh) 同步合页装置的枢轴器
CN105317820B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CN105275972B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103780726B (zh) 三防结构及使用该三防结构的手机
CN105332997A (zh) 枢轴传动装置
CN204805310U (zh)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CN204805311U (zh)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装置
CN20321457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4805312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结构
CN105650106B (zh) 电子设备及其双轴同动机构
CN204805309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4041720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4419838U (zh) 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
CN204140638U (zh) 用于枢轴器的传动装置
TWM602221U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CN204213160U (zh) 同步合页装置的枢轴器
CN204140636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CN205876951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结构
CN204729460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4805306U (zh) 传动结构具有装饰视觉效果的同步转轴
CN102039598B (zh) 双连杆滑块式耦合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指装置
CN101941204B (zh) 双滑块式并联耦合欠驱动机器人手指装置
CN205025916U (zh)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CN205895884U (zh) 用于双转轴装置的固定结构
CN204985308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