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4738A -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4738A
CN111374738A CN201910164484.6A CN201910164484A CN111374738A CN 111374738 A CN111374738 A CN 111374738A CN 201910164484 A CN201910164484 A CN 201910164484A CN 111374738 A CN111374738 A CN 111374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arm
assembly
sutur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44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4738B (zh
Inventor
孙宝峰
黄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ngh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ngh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ngh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ngh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74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4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4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4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芯组件和具有其的穿刺器,穿刺芯组件包括穿刺组件、支撑组件和缝合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芯杆和穿刺尖端,所述穿刺尖端穿刺人体组织形成穿刺伤口,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尖端,所述缝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接;所述穿刺芯杆具有杆内腔,所述缝合组件和支撑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杆内腔中;所述缝合组件具有补强结构。本发明在缝合组件设置了补强结构,增强缝合组件内部件的强度,减少了在缝合组件运转过程中,由于缝合件自身强度小而造成的部件被损坏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属于医疗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在腹腔手术、胸腔手术等微创外科手术中,穿刺器可以在人体的腔壁中建立进入通道,以便供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如内窥镜、剪刀、导丝、导管、滤器、支架等)进入体腔内,并提供气体进出的通道,以便进行检查或手术操作。
手术时,医生一般先在患者人体组织上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穿刺器的穿刺尖端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使穿刺芯组件引导穿刺套管穿过患者人体组织的皮层;接着拔出穿刺芯组件,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即可通过穿刺套管进出患者体腔进行手术操作。现有的穿刺芯组件只起到穿刺的作用,在引导所述穿刺套管自人体腹部的切口进入患者体内后,即被丢弃。
手术结束时,从穿刺伤口取出穿刺套管组件,缝合穿刺伤口。因微创手术的穿刺孔小而深,尤其是肥胖患者的人体组织较厚,若缝合不当,患者在术后容易产生穿刺孔疝等并发症。可使用专门的缝合器械缝合穿刺伤口,来减少上述并发症,但是这样需要额外增加手术器械,缝合成本较高,且手术器械繁多、操作不便;并且,专门缝合穿刺伤口的缝合器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因此可使用带有缝合功能的穿刺器。
但现有的穿刺器中的缝合组件中,为了不影响穿刺,缝合组件较多地选择容置于穿刺器内部。为了节省空间,缝合组件的结构通常较为细小,强度也相应地减小。如此往往造成缝合中零件遭到破坏,导致缝合无法进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穿刺芯组件及穿刺器,解决了穿刺芯组件中缝合组件的结构强度小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穿刺芯组件,包括穿刺组件、支撑组件和缝合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芯杆和穿刺尖端;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尖端,所述缝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接;
所述穿刺芯杆具有杆内腔,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缝合组件容置于所述杆内腔中;
所述缝合组件具有补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缝合组件包括驱动件、被驱动件驱动而旋转的传动件、和与所述传动件连接的缝合件;所述传动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缝合件包括与所述旋转轴相固定的缝合臂、和固定在缝合臂一端的缝合针头;所述补强结构包括与所述旋转轴外表面相贴合的第一补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件进一步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缝合件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件关于驱动件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补强结构为半圆柱体,所述半圆柱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补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缝合臂的第二补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缝合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包括弯曲过渡处,所述第一臂被所述弯曲过渡处分隔成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旋转轴相固定,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臂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缝合针头相固定;所述弯曲过渡处用于为所述旋转轴让位;所述第一段、所述弯曲过渡处、所述第二段的尺寸基本相同,所述弯曲过渡处和所述第二段形成所述第二补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缝合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相固定,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缝合针头相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件。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为齿条,所述旋转件为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刺器,包括穿刺套管组件及如上所述的穿刺芯组件,所述穿刺芯组件可伸入所述穿刺套管组件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增强了缝合组件的部件的强度,减少了在缝合组件运转过程中,由于部件自身强度小而造成损坏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穿刺芯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杆内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缝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个缝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旋转轴一个视角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旋转轴另一个视角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缝合臂一个视角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缝合臂的另一个视角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缝合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缝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缝合臂旋转18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人体组织被缝合线缝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穿刺芯组件,11-穿刺芯杆,12-穿刺尖端;
20-缝合组件,21、22-缝合件,211-驱动旋转件,211a、211b-窄侧面,211c-底面,211d-齿,212、222-齿轮,2121、2221-旋转轴,2122-旋转轴补强结构,2122a-外圆周面,2122b-内圆周面,2122c-左侧面,2122d-右侧面,2122e、2122f-底面,213、223-缝合臂,2131、2231-第一臂,2131a-前侧面,2131b-后侧面,2131c-上表面,2131d-下表面,21311-第一段,21311a-上表面,21311b-下表面,2131’、2231'-弯曲过渡处,2131’a、2231'a-上表面,2131'b-下表面,21312-第二段,21312a-上表面,21312b-下表面,21313-容置孔,2132、2232-第二臂,21321-第一插入部,21321b-圆周侧面,21321c-纵向壁面,21322-第二插入部,,21323-第二臂本体,21323a底面,214、224-缝合针头,2141-针尖部,2141a-外侧面,2142-针体部,2142a-圆周侧面,2142b-底面,2142c-内表面,2143、2243-系线部,21431-孔,21432-柱,2144-容纳孔,2145-通槽
30-支撑组件,31-第一支撑件,32-第二支撑件;
40-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器,穿刺器包括穿刺芯组件以及套设于穿刺芯组件外侧的套管组件。穿刺芯组件,包括穿刺组件10、缝合组件20和支撑组件30。所述穿刺组件10包括穿刺芯杆11和用于穿刺人体组织形成穿刺口的穿刺尖端12。穿刺组件10由壁和壁包裹的内腔组成,穿刺组件10的壁包括穿刺芯杆11的管壁和穿刺尖端12的壁,内腔至少包括杆内腔。如图1所示,穿刺芯杆11为所述管壁包裹杆内腔形成的空心圆管,穿刺芯杆11的管壁包括圆周侧壁,圆周侧壁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未标号);穿刺尖端12大体呈圆锥形,设置在穿刺芯杆11的远端。
请参照图2,支撑组件30设置于穿刺尖端12的壁的上表面,当穿刺芯杆11和穿刺尖端12连接时,支撑组件30容置于杆内腔中。支撑组件30用于支撑缝合组件20,缝合组件20至少部分与支撑组件30连接。支撑组件3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件,分别为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初始状态时(即缝合组件位于初始状态而未运动时),缝合组件20全部容置于杆内腔中,并且缝合组件20容置在两个支撑件之间的空间中。
在本发明中,设定靠近医生的一端为“近端”或“上方”,而远离医生的一端即靠近患者身体的一端为“远端”或“下方”。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将穿刺芯杆11邻接穿刺尖端12的一端视为“远端”或“下方”,穿刺芯杆11的另一端为“近端”或“上方”,将朝向穿刺芯杆11中心轴线的方向视为“内”,将远离穿刺芯杆11中心轴线的方向视为“外”。
手术时,医生先在患者的人体组织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本发明提供的穿刺器中的穿刺尖端12穿刺人体组织形成穿刺伤口,接着套管组件的下半部分、套设于其内部的穿刺芯杆11的下半部分跟随穿刺尖端12进入穿刺伤口内,然后拔出穿刺芯组件,将套管组件留在穿刺伤口中,将外科手术器械伸入套管组件中对穿刺伤口下方的人体组织进行手术,待手术完毕后,取出外科手术器械,将穿刺芯组件重新插入套管组件中,启动缝合组件20进行缝合。
请参照图3和图4,缝合组件20缝合包括驱动件211、与驱动件211配合的传动件、与传动件配合的缝合件21、22,缝合件21包括与传动件配合的缝合臂213、设置在缝合臂213端部的缝合针头214。本发明包括设置在穿刺伤口一侧的传动件和缝合件21和在穿刺伤口对称一侧的传动件和缝合件22,两个传动件结构和位置对称,两个缝合件结构和位置对称。两个缝合件共用同一个驱动件,两个缝合针头共系同一根缝合线40。
驱动件211为一沿穿刺芯杆11的轴向延伸的齿条,齿条一端向穿刺芯杆11的近端延伸,根据实际需要,可进一步延伸形成操作柄(未示出),供医生抓握,使得驱动件211能沿着穿刺芯杆11轴向移动。驱动件211的移动过程中具有三个典型的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分别对应缝合臂213未旋转、旋转90°和旋转180°时所对应的位置。齿条的另一端向穿刺芯杆11的远端延伸。齿条包括两个相对的宽侧面、两个相对的窄侧面211a和211b,一个顶面和一个底面211c。齿条的齿211d设置于两个窄侧面211a和211b上,齿条的底面211c面向穿刺尖端12。
传动件包括旋转轴2121、和与齿条啮合且套设在旋转轴2121外表面的齿轮212。旋转轴2121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31,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支撑件32。齿轮212与齿条啮合,与旋转轴2121相固定而同步转动,齿轮212的中心轴线与旋转轴2121的中心轴线重合。当驱动件211沿着穿刺芯杆11的轴向移动时,带动齿轮212旋转,而与齿轮212相固定的旋转轴2121,被齿轮212带动而自转。由于旋转轴2121需要支撑齿轮212并带动齿轮212旋转,受力复杂,因此在旋转轴2121外表面设置旋转轴补强结构2122。请参照图5和图6,旋转轴补强结构2122为半圆柱体,其包括外圆周面2122a、内圆周面2122b、位于上述两个面之间的左侧面2122c、右侧面2122d、两个底面2122e、2122f,内圆周面2122b与旋转轴2121的外表面贴合,左侧面2122c与第一支撑件31一体成型,右侧面2122d与齿轮212的端面接触。旋转轴补强结构2122与旋转轴2121的材料和安装顺序不同,两者无法一体成型。在旋转轴2121带动齿轮212旋转时,旋转轴2121受到齿轮212的反作用力而晃动,旋转轴补强结构2122给予旋转轴2121限位,减小旋转轴2121的晃动幅度,防止旋转轴2121产生剧烈晃动而折断。并且由于旋转轴补强结构2122为半圆柱体,仅套设在旋转轴2121的外表面的上半部分,缝合件22的缝合臂223得以与旋转轴2121的外表面的下半部分接触,从而可给予缝合件22的缝合臂223让位。
以上是缝合件21对应的传动件的结构,缝合件22对应的传动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在此不赘述,以下描述缝合件21的结构,缝合件22的结构同样不作赘述。
请参照图7至图9,缝合臂213包括第一臂2131和第二臂2132,第一臂2131的一端与旋转轴2121相固定,第一臂2131的另一端与第二臂2131相固定。在旋转轴2121上,齿轮212位于第一臂2131的一端与旋转轴补强结构2122之间。第一臂2131具有前侧面2131a、后侧面2131b、上表面2131c和下表面2131d,前侧面2131a与两个表面2131c和2131d之间具有圆角过渡面,后侧面2131d和两个表面2131c和2131d之间也具有圆角过渡面。当齿条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臂2131未旋转;当齿条移动至第二、第三位置的过程中,旋转轴2121带动第一臂2131旋转。第一臂2131旋转带动第二臂2132旋转。如图12所示,贯通穿刺芯杆11的管壁设置有让位开口13,供第一臂2131和第二臂2132自杆内腔旋转伸出。
较佳地,第一臂2131具有一弯曲过渡处2131’。第一臂2131被弯曲过渡处2131’分隔成直的第一段21311和直的第二段21312,并且第一段21311与第二段21312平行。第一段21311具有上表面21311a和下表面21311b,第二段21312具有上表面21312a和下表面21312b,上表面21311a、上表面21312a和弯曲过渡处2131’的上表面2131’a组成了上表面2131c,下表面21311b、下表面21312b和弯曲过渡处2131'的下表面2131'b组成了下表面2131d,上表面21311a与上表面21312a平行,上表面2131’a和下表面2131’b平行,下表面21311b与下表面21312b平行。当齿条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臂2131未旋转,第一段21311和第二段21312均保持在水平方向,上表面21311a的轴向高度高于上表面21312a的轴向高度,下表面21311b的轴向高度高于下表面21312b,弯曲过渡处2131’与缝合件22的旋转轴2221接触,从而在不减少缝合臂213的尺寸的前提下,给予旋转轴2221让位,使得缝合臂213既能维持应有的强度,也具有给予缝合件22让位的让位结构;当齿条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臂2131旋转180°后至极限位置,下表面21312b的轴向高度高于下表面21311b,上表面21312a的轴向高度高于上表面21311a,下表面21312b与穿刺伤口一侧的人体组织接触,且接触面积足够大,使得人体组织不至于被第二段21312顶起。上述轴向高度是指以穿刺尖端12为参考基准,在轴向上,平面与穿刺尖端12之间的距离。
第二臂2132包括套合于第一臂2131内的部分并定义为第一插入部21321,还包括与缝合针头214插接的部分并定义为第二插入部21322,第二臂2132除去第一插入部21321和第二插入部21322,剩余的部分定义为第二臂本体21323,第二臂本体21323位于第一插入部21321和第二插入部21322之间。
第一插入部21321为非完整的圆柱体,其包括圆周侧面21321b和纵向壁面21321c,第一臂2131上开设与第一插入部21321形状匹配的容置孔21313,用于容置第一插入部21321,当第一插入部21321插入容置孔21313内时,圆周侧面21321b和纵向壁面21321c与容置孔21313的内壁面贴合,并且第一插入部21321与容置孔21313过盈配合;
第二臂本体21323包括面对第一臂2131的底面21323a,当第一插入部21321插入容置孔21313内,底面21323a与第一臂2131的第二端21312的下表面21312b抵接,用于阻挡第二臂本体21323进入容置孔21313。
第二插入部21322为沿着第二臂213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体,但其外径小于第二臂本体21321的外径。
整个第二臂2132弯曲形成一段圆心角为90°的圆弧。较佳地,第二臂2132也可延伸形成一直线状,与第一臂2131之间形成45°的夹角,但发明并不受限于此。
请参照图10,缝合针头214包括针尖部2141、与针尖部2141一体成型的针体部2142、开设在针尖部2141和针体部2142交界处的系线部2143、开设在针体部2142上的容纳孔2144、开设在针体部2142上的通槽2145。
请继续参照图10,针尖部2141为圆锥体,包括外表面2141a,圆锥体的正投影为一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圆锥体的锥顶对应,该顶角角度小于30°,该种形状是为了增加针尖部2141的尖锐度,使其可以顺利刺入人体组织。
请继续参照图10,针体部2142为一空心圆柱体,其包括圆周面2142a、底面2142b和内表面2142c,圆周面2142a和内表面2142c之间为针体部2142的壁。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系线部2143为沿垂直于缝合针头214的轴向的方向贯穿缝合针头214的孔21431,缝合线40的端部从该孔21431的一端穿入,从另一端穿出,穿出后沿着针尖部2141的外表面2141a回到之前穿入的一端,再次穿入该孔21431内,以此循环,缠绕若干圈后打结,将包括缝合线的一个端部在内的部分缝合线拴系于系线部。
容纳孔2144开设于针体部2142的沉孔,容纳孔2144的开口位于底面2142b,该沉孔与第二臂2132的第二插入部21322配合,该沉孔的内径略小于第二插入部21322的外径。该容纳孔2144的设置使得缝合针头214与缝合臂213之间形成了可拆卸连接,当两者连接时,第二插入部21322位于容纳孔2144内;当两者分离时,第二插入部21322从容纳孔2144内移出。
由于第二插入部21322进入容纳孔2144会使得整个针体部2142发生变形,因此在针体部2142上开设通槽2145。该通槽2145从圆周面2142a贯穿针体部2142的壁至内表面2142c,通槽2145从针体部2142底面2142b沿着针体部2142的壁向针尖部2141的方向延伸,并沿针体部2142的轴向形成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开口位于底面2142b。较佳地,该通槽2145靠近针尖部2141的一端制成圆角状,以减少该端部的应力集中度。
以上为缝合件21的结构,缝合件22的结构与缝合件21完全相同,但缝合件21和缝合件22共用一个驱动件211,且缝合件21和缝合件22的运动路线关于该同一个驱动旋转件211对称,如图11所示。
缝合线40包括两个端部,一端系于缝合件21的缝合针头214的系线部2143,另一端系于缝合件22的缝合针头224的系线部2243。缝合线40除去两个端部,其余部分藏匿于穿刺芯组件的缝合线容纳处,从而被穿刺芯组件携带至穿刺伤口内并在穿刺伤口下方释放形成一条曲线。比如,缝合线容纳处为开设在穿刺芯杆11的壁的外表面的凹槽(未图示),所述缝合线40除去两个端部,剩余的部分则容置于凹槽内,当缝合时,缝合针头214和224带动缝合线40的两个端部移动,从而使得缝合线40容置于凹槽内的部分被抽动,从而自凹槽内掉落至穿刺芯组件下方形成曲线段,但此时缝合线40的两个端部仍然与缝合针头缠绕,并跟随缝合针头运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穿刺芯组件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齿轮212与窄侧面211a的齿211d啮合,齿轮222与窄侧面211b上的齿211d啮合。当齿条位于第一位置、缝合组件20未旋转时,齿轮212和齿轮222位于齿条的靠近底面211c的部分。缝合件21的第一臂2131位于水平方向,并且位于齿条的宽侧面211a所在的一侧,其弯曲过渡处2131’的上表面2131’a与旋转轴2221接触,此时整个缝合臂213皆容置于杆内腔中;同样,缝合件22的第一臂2231也位于水平方向,并且位于齿条宽侧面211b所在的一侧,其弯曲过渡处2231’的上表面2231'a与旋转轴2121接触,此时整个缝合臂223也皆容置于杆内腔中。
当需要缝合组件20运动时,通过操作柄等使驱动件211沿穿刺芯杆11的轴向从上向下移动,驱动件211(即齿条)驱动齿轮212和222转动,齿轮212带动旋转轴2121自转从而带动缝合件21的缝合臂213旋转,齿轮222带动旋转轴2221自转从而带动缝合件22的缝合臂223旋转,两个缝合臂213和223的旋转方向相反。当齿条沿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缝合臂213和223已经旋转了90°,两个第一臂2131和2231位于竖直方向,此时两个第二臂2132和2232已经运动至杆内腔外,缝合针头214和人体穿刺伤口一侧的人体组织的A点接触,缝合针头224与穿刺伤口另一侧的人体组织的B点接触。请参照图12,缝合臂213和223继续旋转,缝合线40的一端跟随缝合针头214从A点刺入人体组织,同时,缝合线40的另一端跟随缝合针头224从B点刺入人体组织;随着缝合臂213和223继续旋转,缝合针头214和224带动缝合线40的两端在人体组织内移动。当齿条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臂2131和2231旋转至旋转的角度极限180°,此时两个第一臂2131和2231的再次位于水平方向,但第一臂2131和223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臂2132和2232的全部皆位于杆内腔外,缝合针头214携带缝合线40的一端从穿刺伤口侧面的C点穿出,缝合针头224携带缝合线40的另一端从穿刺伤口的侧面的D点穿出。
上述的“穿刺伤口侧面”是指,将穿刺伤口看作孔洞,孔洞上方为体外,孔洞下方为体内,孔洞周围为人体组织,穿刺伤口的侧面是指孔洞的侧壁,穿刺伤口两侧的人体组织是指孔洞周围的人体组织。
较佳地,上述A、B两点所在的位置位于患者的筋膜层底层,从该处缝合更有利于穿刺伤口的愈合。
缝合针头214和224各自进入穿刺芯杆11的管壁上设置的针头接收件内,针头接收件设置于穿刺芯杆11管壁与C点和D点对应之处,针头接收件使缝合针头214和224固定。通过操作柄等使驱动件211沿穿刺芯杆11的轴向从下向上移动,使得齿条逐渐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直至第一位置,而由于驱动件211(即齿条)驱动齿轮212和222转动,则此时齿轮212和222的旋转方向与驱动件211从上向下移动时相反,由于缝合针头214和224已被针头接收件固定,又由于缝合臂213和缝合针头214为可拆卸连接,缝合臂223和缝合针头224为可拆卸连接,则缝合臂213在撤回的过程中,与缝合针头214发生分离,缝合臂223也与缝合针头224分离,自此,缝合臂213从C点撤回至A点,直至完全缩回杆内腔中,同样地,缝合臂223从D点撤回至B点,直至完全缩回至杆内腔中。请参照图13,接着,沿着穿刺芯杆11的轴向使穿刺芯组件从下向上移动,直至将穿刺芯组件拔出体外,在穿刺芯组件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缝合针头214和224位于穿刺芯杆11的针头接收件内,使得缝合线40的两端跟随两个缝合针头移动,穿刺伤口下方的缝合线40的所述其余部分被抽动并逐渐缩短,造成了穿刺伤口的收紧,最终在收紧的穿刺伤口上方将缝合线40打结,剪去多余的缝合线40,则穿刺伤口缝合完成。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穿刺芯组件,包括穿刺组件、支撑组件和缝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芯杆和穿刺尖端;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尖端,所述缝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接;
所述穿刺芯杆具有杆内腔,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缝合组件容置于所述杆内腔中;
所述缝合组件具有补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组件包括驱动件、被驱动件驱动而旋转的传动件、和与所述传动件连接的缝合件;所述传动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缝合件包括与所述旋转轴相固定的缝合臂、和固定在缝合臂一端的缝合针头;所述补强结构包括与所述旋转轴外表面相贴合的第一补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进一步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缝合件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件关于驱动件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结构为半圆柱体,所述半圆柱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缝合臂的第二补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包括弯曲过渡处,所述第一臂被所述弯曲过渡处分隔成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旋转轴相固定,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臂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缝合针头相固定;所述弯曲过渡处用于为所述旋转轴让位;所述第一段、所述弯曲过渡处、所述第二段的尺寸基本相同,所述弯曲过渡处和所述第二段形成所述第二补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相固定,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缝合针头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齿条,所述旋转件为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10.一种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套管组件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芯组件,所述穿刺芯组件可伸入所述穿刺套管组件中。
CN201910164484.6A 2018-12-29 2019-03-05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Active CN111374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8002 2018-12-29
CN2018116480026 2018-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4738A true CN111374738A (zh) 2020-07-07
CN111374738B CN111374738B (zh) 2023-05-05

Family

ID=71222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4484.6A Active CN111374738B (zh) 2018-12-29 2019-03-05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47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0321A (zh) * 2019-05-02 2020-11-03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具有穿刺芯组件的穿刺器
CN114587486A (zh) * 2022-03-20 2022-06-07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内窥镜用增强固定双臂吻合夹器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7321A (en) * 1993-07-14 1996-06-18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Instrument for closing trocar puncture wounds
CN2233828Y (zh) * 1995-09-21 1996-08-28 黄文章 可连续压出空心补强挠管的压出机模嘴
CN204805310U (zh) * 2015-06-08 2015-11-25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CN105726085A (zh) * 2016-04-18 2016-07-06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组件与制造方法及可弯磨头、医用磨具
CN107076266A (zh) * 2014-11-21 2017-08-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齿轮装置
CN10826122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208221487U (zh) * 2018-05-04 2018-12-11 重庆市江津区禾丰机械有限公司 长轴支撑行星传动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7321A (en) * 1993-07-14 1996-06-18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Instrument for closing trocar puncture wounds
CN2233828Y (zh) * 1995-09-21 1996-08-28 黄文章 可连续压出空心补强挠管的压出机模嘴
CN107076266A (zh) * 2014-11-21 2017-08-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齿轮装置
CN204805310U (zh) * 2015-06-08 2015-11-25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CN105726085A (zh) * 2016-04-18 2016-07-06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组件与制造方法及可弯磨头、医用磨具
CN10826122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208221487U (zh) * 2018-05-04 2018-12-11 重庆市江津区禾丰机械有限公司 长轴支撑行星传动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0321A (zh) * 2019-05-02 2020-11-03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具有穿刺芯组件的穿刺器
WO2020221369A1 (zh) * 2019-05-02 2020-11-05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具有穿刺芯组件的穿刺器
CN114587486A (zh) * 2022-03-20 2022-06-07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内窥镜用增强固定双臂吻合夹器械
CN114587486B (zh) * 2022-03-20 2023-11-1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内窥镜用增强固定双臂吻合夹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4738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1227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JP6166662B2 (ja) 回転針を用いた皮膚縫合装置
EP2499975B1 (en) Implant placement device
US5439469A (en) Wound closure device
CN108652711B (zh)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WO19970107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n opening in anatomical tissue
CN109793557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111374738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CN108261228B (zh) 一种穿刺器
CN111374737A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
CN115607208A (zh) 锁紧切线组件及锁紧切线装置
CN109199546B (zh)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CN109303595B (zh) 一种带缝合功能的穿刺器
CN109984810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111374739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穿刺器
CN210124805U (zh) 反向腹腔镜切口缝合器
CA2752043A1 (en) A self suturing trocar
CN110613491A (zh) 一种带线穿刺针
CN107753076B (zh) 一种缝合线和具有其的推送针及安装结构
CN108261229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109199481B (zh) 用于缝合穿刺孔的缝合组件
CN109793556B (zh) 一种高度调节装置
CN112674844A (zh) 直视下一体式腹腔镜穿刺缝合器
CN109984783B (zh) 一种缝合孔的缝合组件
CN218105953U (zh) 一种腹腔穿刺缝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