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5916U -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5916U
CN205025916U CN201520654435.8U CN201520654435U CN205025916U CN 205025916 U CN205025916 U CN 205025916U CN 201520654435 U CN201520654435 U CN 201520654435U CN 205025916 U CN205025916 U CN 205025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river
inducing part
hand
dynamical in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544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赐
洪祝平
汪洋
闵玉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5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59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提供一有助于储存润滑油脂,保持外观整洁和传动平顺等作用。辅助机构是复数个板片结构的组合;板片结构具有相互接触摩擦的表面、第一手部、第二手部和邻接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的计划区域。板片结构及/或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界定有组合转轴的轴孔和相通于轴孔的开口,使第一手部、第二手部具有一弹性运动范围,来响应转轴的运动。以及,该第一手部、第二手部(或开口)是朝向板片结构的计划区域,使板片结构的外围或轮廓形成封闭型态,用以拘留润滑油脂或阻止其溢出。

Description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的结构设计;特别是指一种使辅助机构形成有朝向内部方向的第一手部、第二手部,以建立一包围或拘留润滑油脂的新型。
背景技术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型电脑、PDA、电子书等,使其盖或显示屏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系已为现有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系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例如,屏幕)及/或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艺也已揭示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块及/或机体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第99225737号“双轴向枢纽器”、US7512426B2“MOBILECOMMUNICATIONSDEVICEWITHSYNCHRONISINGHINGE”专利案等,系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这类转轴或枢轴组件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旧法揭示了一种应用转轴、多个齿轮、摩擦片、链片联结的结构组合,传递动力使转轴或双转轴同步转动,来操作电子器物打开或关合的技术结构。
可了解的是,上述多个摩擦片成排列型态构成一扭力模块的机制,可响应转轴的转动,产生摩擦作用,使转轴在使用者操作转动的力量消失时,随即获得定位的作用。以及,考量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条件下,该用来传递动力的多个齿轮、摩擦片、链片结构等部分被设计成外露型态,使整个电子器物获得简洁、特殊设计美感的外观视觉效果。
就像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为了使电子器物的开、合操作更平顺或顺畅,实务上会在齿轮、摩擦片或链片结构之间布置润滑油脂。因为转轴组合多数个外露型态的齿轮、摩擦片、链片结构的啮合传动结构,在操作电子器物的过程,会有润滑油脂溢出,形成外观或表面污渍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转轴或枢轴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范围,而有别于旧法。例如,考量使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设计提供一辅助机构,来改善现有技艺润滑油脂溢出的情形;或更进一步保持该传动装置和辅助机构组合于电子器物时,获得整洁外观的视觉效果等作用。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提供一有助于储存润滑油脂,保持外观整洁和传动平顺等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板片结构,组合在转轴上;转轴具有枢接区和固定区;
板片结构具有表面、第一手部、第二手部和邻接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的计划区域;
板片结构和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界定有组合转轴枢接区的轴孔和相通于轴孔的开口,使第一手部、第二手部具有一弹性运动范围,来响应转轴的运动;以及
第一手部、第二手部和开口是朝向板片结构的计划区域,使板片结构的轮廓形成封闭型态,用以拘留润滑油脂。
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中:该计划区域形成镂空部结构,而在计划区域的两边形成有联接臂;以及
辅助机构是复数个板片结构的组合,每一个板片结构的表面可相互接触摩擦。
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中:该转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第二轴;第一轴设有传动器,第二轴设有连动器;传动器、连动器构成传动机构,传动器、连动器分别具有主区和连接主区的副区;
传动器的主区至少局部区域、连动器的主区至少局部区域,分别设有引动部;
传动器主区设有轴孔,穿合第一轴的枢接区,连动器主区设有轴孔,穿合第二轴的枢接区。
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中:该传动器主区、连动器主区形成可相互传动的所述引动部,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
传动器副区、连动器副区配合固定件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机体模块;枢接区呈矩形断面结构;
传动器、连动器呈板片结构,复数个传动器、连动器形成排列组合结构。
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中:该传动器主区、连动器主区呈环状轮廓,传动器副区、连动器副区呈凸臂结构;
传动器引动部呈齿轮结构,形成在传动器主区周边的至少三分之二区域上;连动器引动部呈齿轮结构,形成在连动器主区周边的至少三分之二区域上;传动器引动部、连动器引动部相互啮合。
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中:该板片结构具有两组第一手部、第二手部;
板片结构和两组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界定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相通于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
第一轴孔组合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孔组合第二轴枢接区;
板片结构计划区域的镂空部相通于第一轴孔、第一开口和第二轴孔、第二开口,使联接臂具有弹性作用的位于镂空部的两边;
第一轴孔、第一开口、第二轴孔、第二开口和镂空部共同形成封闭轮廓。
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中:该辅助机构和传动机构成间隔排列的型态;每5个传动器、连动器排列成一组传动机构,接触组合一组由5个板片结构组成的辅助机构。
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中: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不仅有助于储存润滑油脂,也进一步保持该传动机构和辅助机构组合于电子器物时,获得整洁外观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显示了第一轴、第二轴组合传动器、连动器、固定件和辅助机构等部分的情形,图中假想线部分描绘了电子器物位于关合位置的情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结构平面示意图;描绘了电子器物和第一轴、第二轴位于关合位置,传动器、连动器相互啮合和辅助机构的结构配合情形。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第一轴、第二轴分别同步转动45°,传动器、连动器和辅助机构的结构配合情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第一轴、第二轴分别同步转动90°,传动器、连动器和辅助机构的结构配合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轴;11、21枢接区;12、22固定区;20第二轴;30传动器;31、41主区;32、42副区;33、43轴孔;34、44引动部;40连动器;50辅助机构;51第一手部;52第二手部;53第一轴孔;54第二轴孔;55板片结构;56表面;57第一开口;58第二开口;59计划区域;59a联接臂;60、65固定件;70润滑油脂;90电子器物;91显示模块;92机体模块;X参考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选择以双转轴系统为说明实施例。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第一轴10、第二轴20分别具有枢接区11、21和固定区12、22。枢接区11、21成矩形断面结构,组合有传动器30和连动器40构成的传动机构;枢接区11、21也组合有辅助机构50;辅助机构50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在使用者操作转动的作用力消失时,随即获得定位的作用。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传动器30、连动器40成板片结构,复数个传动器30、连动器40排列组合,构成上述的传动机构。传动器30、连动器40分别具有环状轮廓的主区31、41和连接主区31、41的副区32、42。主区31、41设有轴孔33、43,分别穿合第一轴枢接区11、第二轴枢接区21。主区31、41(周边)至少局部区域(约三分之二区域)设有引动部34、44,而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产生同步转动型态;传动器引动部34、连动器引动部44形成可相互直接啮合的齿轮结构,以建立较现有技艺更大的啮合传动的工作深度。
因此,当第一轴10和传动器30转动时,传动器30驱动连动器40转动,迫使连动器40和第二轴20朝相反传动器30运动的方向转动,而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产生同步转动型态的作用。
请再参考图1、图2及图3,传动器30的副区32、连动器40的副区42成一凸臂结构的型态,可枢接或组合一固定件60、65。固定件60、65分别固定在电子器物90(例如,行动电话、电脑…等)的显示模块91和机体模块92,使传动器30和第一轴10、连动器40和第二轴20随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1或机体模块92转动而转动;例如,图4所描绘的情形。
图1、图2及图3也描绘了辅助机构50是复数个板片结构55的组合。板片结构55具有相互接触摩擦的表面56、两组第一手部51、第二手部52和邻接第一手部51、第二手部52的计划区域59。板片结构55及/或两组第一手部51、第二手部52界定有第一轴孔53、第二轴孔54和相通于第一轴孔53、第二轴孔54的第一开口57、第二开口58;以及,板片结构55在第一轴孔53、第一开口57和第二轴孔54、第二开口58之间(或板片结构55的计划区域59),形成有一镂空部和位于计划区域59两边的(弧形)联接臂59a,共同使第一手部51、第二手部52具有一弹性运动范围,来响应第一轴10、第二轴20的运动。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第一轴孔53、第一开口57、第二轴孔54、第二开口58是相通于计划区域59镂空部的型态。
须加以说明的是,计划区域59成镂空部结构和联接臂59a位于镂空部结构的两边区域的型态,使联接臂59a形成类似两端有支点的悬空或桥梁结构,而具有一弹性作用。
请参考图3,假设以一(纵向)参考轴X为基准,联接臂59a到参考轴X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34邻接(或接近)连动器引动部44的位置到参考轴X的长度,使联接臂59a的位置高于上述引动部34、44邻接的位置,使联接臂59a遮挡引动部34、44邻接或联接位置,而提供一保护机制,以阻止人员指部进入引动部34、44。
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57、第二开口58是朝向板片结构55的计划区域59或朝向该镂空部的方向(即,朝向板片结构55的内部方向),使第一开口57、第二开口58相通于镂空部,并且使板片结构55的外围或轮廓形成封闭型态,用以拘留润滑油脂70或阻止其溢出。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辅助机构50和传动机构(即,传动器30、连动器40)成间隔排列的型态。例如,每5个传动器30、连动器40排列成一组传动机构,接触组合一组由5个板片结构55组成的辅助机构50。
可了解的是,每一个板片结构55的表面56响应第一轴10、传动器30和第二轴20、连动器40的转动,可相互摩擦形成扭力作用,让第一轴10、传动器30和第二轴20、连动器40在使用者操作转动的作用力消失时,随即获得定位的作用。
请参阅图3、图4,当人员操作显示模块91朝打开位置运动时,经固定件60带动第一轴10和传动器30的引动部34传动连动器引动部44,使连动器40、第二轴20、固定件65和机体模块92同步运动;例如,图5所描绘的情形。图5显示了显示模块91转动90°时,机体模块92也同步转动90°,而共同转动了180°的情形。
图3、图4及图5也显示了当第一轴10和第一轴孔53间、第二轴20和第二轴孔54间布置润滑油脂70后,润滑油脂70会被限制或被包围在第一轴孔53、第一开口57、第二轴孔54、第二开口58和计划区域59(镂空部)的封闭区域里面,无法溢出所述的封闭区域,而可保持转轴或传动机构表面外观的整洁。
代表性的来说,这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在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和具备有特殊设计美感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量条件和优点:
1.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例如,传动器30、连动器40分别穿合第一轴10、第二轴20;传动器主区31的周边区域、连动器主区41的周边区域设置可相互传动的引动部34、44;辅助机构50设有第一手部51、第二手部52、计划区域59、组合第一轴10的第一轴孔53、第一开口57、组合第二轴20的第二轴孔54、第二开口58,使第一手部51、第二手部52具有一弹性运动范围;板片结构55具有相互接触的表面56,响应传动器30、连动器40运动产生摩擦扭力作用;计划区域59形成镂空部结构,在计划区域59两边形成具有弹性作用的联接臂59a等部份)构成传动和辅助机构50的组合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量,而不同于现有技艺传动转轴运动的结构型态。
2.该辅助机构50的第一开口57、第二开口58是朝向板片结构55的计划区域59镂空部的方向,使第一轴孔53、第一开口57、第二轴孔54、第二开口58相通于镂空部,并且使板片结构55的外围或轮廓形成封闭型态,建立了一个包围或拘留润滑油脂70的作用;不仅改善了现有技艺润滑油脂溢出的情形,也进一步保持该传动机构和辅助机构50组合于电子器物90时,获得整洁外观的视觉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板片结构,组合在转轴上;转轴具有枢接区和固定区;
板片结构具有表面、第一手部、第二手部和邻接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的计划区域;
板片结构和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界定有组合转轴枢接区的轴孔和相通于轴孔的开口,使第一手部、第二手部具有一弹性运动范围,来响应转轴的运动;以及
第一手部、第二手部和开口是朝向板片结构的计划区域,使板片结构的轮廓形成封闭型态,用以拘留润滑油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计划区域形成镂空部结构,而在计划区域的两边形成有联接臂;以及
辅助机构是复数个板片结构的组合,每一个板片结构的表面可相互接触摩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第二轴;第一轴设有传动器,第二轴设有连动器;传动器、连动器构成传动机构,传动器、连动器分别具有主区和连接主区的副区;
传动器的主区至少局部区域、连动器的主区至少局部区域,分别设有引动部;
传动器主区设有轴孔,穿合第一轴的枢接区,连动器主区设有轴孔,穿合第二轴的枢接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器主区、连动器主区形成可相互传动的所述引动部,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
传动器副区、连动器副区配合固定件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机体模块;枢接区呈矩形断面结构;
传动器、连动器呈板片结构,复数个传动器、连动器形成排列组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器主区、连动器主区呈环状轮廓,传动器副区、连动器副区呈凸臂结构;
传动器引动部呈齿轮结构,形成在传动器主区周边的至少三分之二区域上;连动器引动部呈齿轮结构,形成在连动器主区周边的至少三分之二区域上;传动器引动部、连动器引动部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板片结构具有两组第一手部、第二手部;
板片结构和两组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界定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相通于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
第一轴孔组合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孔组合第二轴枢接区;
板片结构计划区域的镂空部相通于第一轴孔、第一开口和第二轴孔、第二开口,使联接臂具有弹性作用的位于镂空部的两边;
第一轴孔、第一开口、第二轴孔、第二开口和镂空部共同形成封闭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板片结构具有两组第一手部、第二手部;
板片结构和两组第一手部、第二手部界定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相通于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
第一轴孔组合第一轴枢接区,第二轴孔组合第二轴枢接区;
板片结构计划区域的镂空部相通于第一轴孔、第一开口和第二轴孔、第二开口,使联接臂具有弹性作用的位于镂空部的两边;
第一轴孔、第一开口、第二轴孔、第二开口和镂空部共同形成封闭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机构和传动机构成间隔排列的型态;每5个传动器、连动器排列成一组传动机构,接触组合一组由5个板片结构组成的辅助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机构和传动机构成间隔排列的型态;每5个传动器、连动器排列成一组传动机构,接触组合一组由5个板片结构组成的辅助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机构和传动机构成间隔排列的型态;每5个传动器、连动器排列成一组传动机构,接触组合一组由5个板片结构组成的辅助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机构和传动机构成间隔排列的型态;每5个传动器、连动器排列成一组传动机构,接触组合一组由5个板片结构组成的辅助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参考轴,联接臂到参考轴的长度大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到参考轴的长度,使联接臂的位置高于传动器引动部邻接连动器引动部的位置。
CN201520654435.8U 2015-08-20 2015-08-27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59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486 2015-08-20
TW104213486U TWM513554U (zh) 2015-08-20 2015-08-20 組合轉軸使用之輔助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5916U true CN205025916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8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5443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5916U (zh) 2015-08-20 2015-08-27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5916U (zh)
TW (1) TWM5135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2882A (zh) * 2019-06-19 2020-12-2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对开铰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2882A (zh) * 2019-06-19 2020-12-2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对开铰链
CN112112882B (zh) * 2019-06-19 2022-04-08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对开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3554U (zh) 201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5972A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3822838U (zh) 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控制装置
CN105508408B (zh) 多节式转轴改良结构
CN203717626U (zh) 用于双转轴的传动稳定装置
CN205154886U (zh) 可应用在软性显示模块的枢纽装置
CN204878290U (zh) 可应用在软性显示屏幕的枢钮装置
CN205978044U (zh) 多轴式转轴连动装置
CN204985310U (zh) 可应用于软性显示屏幕的联结装置
GB0405511D0 (en) Vehicle steering telescopic shaft
WO2006073581A3 (en) Articulating mechanisms and link systems with torque transmission in remote manipulation of instruments and tools
CN205025916U (zh) 组合转轴使用的辅助机构
CN204327738U (zh) 多轴式转轴装置
CN202545553U (zh) 一种双轴铰链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CN104345786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04419835U (zh) 具有扭力变化的多轴式转轴装置
CN204419838U (zh) 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
WO2008123585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0321457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4419837U (zh) 具有扭力变化作用的多轴式转轴装置
CN204041720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4994175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的扭力模块
CN204985308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机构
CN203420999U (zh) 双轴式枢纽总成
CN204140636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CN104345783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