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9460U -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9460U
CN204729460U CN201520397290.8U CN201520397290U CN204729460U CN 204729460 U CN204729460 U CN 204729460U CN 201520397290 U CN201520397290 U CN 201520397290U CN 204729460 U CN204729460 U CN 204729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reactor
tooth
flank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72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赐
李汪锐
萧钦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9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9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提供一个可减少组件配合公差、空间占用和动能传递延迟等作用。包括设置在第一轴的引动器和设置在第二轴的反应器,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型态。引动器、反应器至少局部区域形成可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而使引动器、反应器的其他区域形成副区,分别直接延伸形成一可组合电子器物的固定件,以减少组件配合公差,提高传动精确度。

Description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使引动器、反应器一体延伸形成固定件,用以组合电子器物,以及形成减少组件配合连结的公差,以提高传动效率及精确度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电子书等,使其盖或显示屏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中国台湾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模块(例如,屏幕)及/或机体模块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术也已揭露一种在显示模块模块和机体模块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块模块及/或机体模块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US 7512426B2「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专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这类双转轴或枢轴组件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旧法揭露了一种应用多个螺旋齿轮或斜齿轮的结构组合,来传递动力,使双转轴同步转动的技术结构。考量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条件下,该用来传递动力的齿轮结构会被要求尽可能的缩小,并且便于被隐藏包覆在壳套里面,使整个电子器物获得简洁、设计美感的外观视觉效果。
但是,就像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缩小齿轮结构,将相对的减小它们彼此啮合传动的工作深度或齿承面积,并且明显影响了齿轮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也不利于齿轮与齿轮间的配合和动力传递。在某些传动的情形中,齿轮与齿轮间的工作深度或齿承面积被减小,反容易产生转动滑动的空行程现象,不仅造成动能传递延迟的情形,也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感觉或手感;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双转轴或枢轴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新设计考量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范围,而有别于旧法。例如,考量使双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和同步运动的结构设计的条件下,同时改善现有技术尽可能缩小该传递动力的齿轮体积,造成啮合传动的工作深度或齿承面积减小,影响齿轮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不利于齿轮与齿轮间的配合和动力传递等情形;或更进一步使该齿轮结构组合于电子器物时,获得简洁、设计美感的外观装饰视觉效果。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提供一个可减少组件配合公差、空间占用和动能传递延迟等作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设置有引动器;第二轴设置有反应器;其中,
引动器、反应器至少局部区域形成能够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而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型态;
引动器具有副区,邻接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引动器的副区一体延伸形成有固定件;以及
反应器具有副区,邻接该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反应器的副区一体延伸形成有固定件。
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中,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分别具有齿面;引动器的齿面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布置,而形成连续排列型态的长形结构;反应器的齿面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布置,而形成连续排列型态的长形结构。
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中,该第一轴、第二轴分别具有组合扭力模块的枢接区、固定区和位于枢接区、固定区之间的中间区;
至少该枢接区包覆在一壳套里面;
引动器设有轴孔,使引动器设置在第一轴的中间区;反应器设有轴孔,使反应器设置在第二轴的中间区;以及
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大于壳套的容许包覆尺寸,使引动器、反应器的齿轮结构位于壳套外边。
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中,该枢接区和中间区分别成矩形断面结构;
中间区的断面面积大于枢接区的断面面积;以及
引动器的轴孔、反应器的轴孔分别成矩形断面结构。
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中,该固定区组合有柱状结构的定位部,使引动器、反应器位于定位部和壳套之间的位置。
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中,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具有锥状端,形成在引动器齿面两端的位置;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具有锥状端,形成在反应器齿面两端的位置;以及
引动器的齿面的高度朝引动器的锥状端的方向递减,反应器的齿面的高度朝反应器的锥状端的方向递减。
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中,该引动器的固定件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反应器的固定件固定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组件配合公差,提高传动精确度。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分别具有长形齿面,和形成在齿面两端的锥状端,以建立较现有技术更大的齿轮工作面积或齿承面积。让引动器齿轮结构、反应器齿轮结构,除了可形成啮合传递动力之外,更兼具有产生装饰外观的视觉效果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第一轴、第二轴组合扭力模块、定位部、引动器、反应器、固定件和壳套的情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第一轴中间区、第二轴中间区分别组合引动器、反应器、引动器齿轮结构、反应器齿轮结构相互啮合和引动器副区、反应器副区连接固定件的结构配合情形;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第一轴、第二轴组合扭力模块、定位部、引动器、反应器、壳套的情形,以及引动器、反应器位于定位部和壳套之间的结构配合情形;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部分显示了引动器固定件、反应器固定件组合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机体模块的情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第一轴和引动器转动,直接同步传动反应器和第二轴的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轴;11、21-枢接区;12、22-固定区;13、23-中间区;14、24-定位部;20-第二轴;30-引动器;31、41-轴孔;32、42-齿轮结构;33、43-齿面;34、44-锥状端;35、45-副区;36、46-固定件;40-反应器;50-扭力模块;55-限制板;60-壳套;90-电子器物;91-显示模块;92-机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第一轴10、第二轴20分别具有一枢接区11、21、一固定区12、22和一位于枢接区11、21、固定区12、22之间的中间区13、23。枢接区11、21成矩形断面结构,组合有限制板55、扭力模块50等部分;扭力模块50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在使用者操作转动的作用力消失时,随即获得定位的作用。第一轴枢接区11、第二轴枢接区21、扭力模块50和限制板55等部分共同被包覆在一壳套60里面。
图中描绘了第一轴中间区13、第二轴中间区23成矩形断面结构,中间区13、23的断面面积大于枢接区11、21的断面面积;第一轴中间区13设置有引动器30。引动器30有轴孔31,用以组合第一轴中间区13,使引动器30驱动或随第一轴10转动。一具有轴孔41的反应器40,设置组合在第二轴中间区23,驱动或随第二轴20转动。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引动器30、反应器40(表面)至少局部区域(约三分之二区域)形成可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32、42,而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产生同步转动型态。因此,当第一轴10驱动引动器30转动时,引动器30驱动连动器50转动,迫使反应器40和第二轴20朝相反引动器30运动的方向转动,而使第一轴10、第二轴20产生同步转动型态的作用。引动器30、反应器40没有设置齿轮结构32、42的区域定义为副区35、45(邻接齿轮结构32、42)。
请参考图1、图2及图4,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引动器30的副区35(一体)连接一悬臂型态的固定件36;反应器40的副区45(一体)连接一悬臂型态的固定件46。固定件36、46可分别固定在电子器物90(例如,行动电话、电脑…等)的显示模块91和机体模块92,使引动器30和第一轴10、反应器40和第二轴20随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1或机体模块92转动而转动;例如,第5图所描绘的情形。
必须加以说明的是,引动器30的副区35、反应器40的副区45直接延伸形成固定件36、46,使固定件36、46组合电子器物90的显示模块91、机体模块92的考量在于:引动器30、反应器40可直接无误差地反应电子器物90的转动操作,而达到动力无迟滞传递的效果,以减少习知多个组件累积组配公差,容易产生转动滑动的空行程现象,造成动能传递延迟和降低使用者的操作感觉或手感等情形。
图1、图3及图4描绘了引动器30的齿轮结构32具有沿引动器30的轴线方向延伸布置成连续排列型态的长形齿面33,和形成在齿面33两端的锥状端34;反应器40的齿轮结构42具有沿反应器40的轴线方向延伸布置成连续排列型态的长形齿面43,和形成在齿面43两端的锥状端44。齿面33、43的高度朝锥状端34、44的方向递减,使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之间,不仅可以因中央较相对凸出的齿面33、43形成较大齿形或齿高的啮合,更能以该锥状端34、44来形成圆滑收聚,以符合电子器物90外壳或壳套60小巧化的设计需求,令整体设计在符合结构功能的完善度外,更兼具外形美观的融合性。
上述齿面33、43的长度明显大于习知齿轮结构的齿面长度,因此称为长形齿面33、43或该齿面33、43成长形结构。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轴固定区12、第二轴固定区22设置有柱状结构的定位部14、24,用以辅助定位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不会在第一轴10、第二轴20的轴线方向上产生位移。因此,使引动器30、反应器40位于壳套60外边,并且位于定位部14、24和壳套60之间的位置,让引动器齿轮结构32、反应器齿轮结构42形成啮合传递动力和产生装饰外观的视觉效果等作用。特别是,引动器30的齿轮结构32和反应器40的齿轮结构42大于壳套60轮廓,建立了较现有技术更大的齿轮工作面积或齿承面积,而提高了它们分散压力和传动效率的作用。
代表性的来说,这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在具备有操作同步转动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量条件和优点:
该第一轴10、第二轴20和相关组件结构(例如,第一轴中间区13、第二轴中间区23的断面积大于枢接区11、21的断面积,用以装配引动器30、反应器40,而使引动器30、反应器40形成有较大工作深度或齿承面积的齿轮结构32、42;齿轮结构32、42具有长形齿面33、43和齿面33、43两端的锥状端34、44;引动器齿轮结构32、反应器齿轮结构42大于壳套60轮廓,使引动器30、反应器40位于壳套60外边;使引动器30、反应器40具有副区35、45邻接齿轮结构32、42,副区35、45分别直接形成悬臂型态的固定件36、46等部份)组合构成一同步传动装置,已被重新设计考量,而不同于现有技术传动转轴运动的结构型态。
第一轴10、第二轴20组合引动器30、齿轮结构32和反应器40、齿轮结构42,在符合电子器物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同时改善了现有技术尽可能缩小该传递动力的齿轮体积,造成啮合传动的工作深度或齿承面积减小,影响齿轮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容易累积组配公差、不利于齿轮与齿轮间的配合和动力传递等情形。
特别是,引动器30、反应器40的至少局部区域形成齿轮结构32、42,使引动器30和反应器40表面形成波浪纹饰结构,进一步使该齿轮结构32、42组合于电子器物时,获得简洁、设计美感的外观装饰视觉效果。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空间型态为不同于习知者,且具有旧法中无法比拟的优点,为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要件。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5)

1.一种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设置有引动器;第二轴设置有反应器;其中,
引动器、反应器至少局部区域形成能够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而使第一轴、第二轴产生同步转动型态;
引动器具有副区,邻接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引动器的副区一体延伸形成有固定件;以及
反应器具有副区,邻接该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反应器的副区一体延伸形成有固定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分别具有齿面;引动器的齿面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布置,而形成连续排列型态的长形结构;反应器的齿面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布置,而形成连续排列型态的长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第二轴分别具有组合扭力模块的枢接区、固定区和位于枢接区、固定区之间的中间区;
至少该枢接区包覆在一壳套里面;
引动器设有轴孔,使引动器设置在第一轴的中间区;反应器设有轴孔,使反应器设置在第二轴的中间区;以及
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大于壳套的容许包覆尺寸,使引动器、反应器的齿轮结构位于壳套外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区和中间区分别成矩形断面结构;
中间区的断面面积大于枢接区的断面面积;以及
引动器的轴孔、反应器的轴孔分别成矩形断面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区组合有柱状结构的定位部,使引动器、反应器位于定位部和壳套之间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区组合有柱状结构的定位部,使引动器、反应器位于定位部和壳套之间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具有锥状端,形成在引动器齿面两端的位置;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具有锥状端,形成在反应器齿面两端的位置;以及
引动器的齿面的高度朝引动器的锥状端的方向递减,反应器的齿面的高度朝反应器的锥状端的方向递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具有锥状端,形成在引动器齿面两端的位置;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具有锥状端,形成在反应器齿面两端的位置;以及
引动器的齿面的高度朝引动器的锥状端的方向递减,反应器的齿面的高度朝反应器的锥状端的方向递减。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齿轮结构具有锥状端,形成在引动器齿面两端的位置;反应器的齿轮结构具有锥状端,形成在反应器齿面两端的位置;以及
引动器的齿面的高度朝引动器的锥状端的方向递减,反应器的齿面的高度朝反应器的锥状端的方向递减。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固定件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反应器的固定件固定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固定件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反应器的固定件固定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固定件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反应器的固定件固定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固定件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反应器的固定件固定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固定件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反应器的固定件固定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动器的固定件固定在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反应器的固定件固定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
CN201520397290.8U 2015-06-05 2015-06-10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Active CN2047294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061U TWM509923U (zh) 2015-06-05 2015-06-05 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
TW104209061 2015-06-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9460U true CN204729460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7290.8U Active CN204729460U (zh) 2015-06-05 2015-06-10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9460U (zh)
TW (1) TWM50992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9923U (zh)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5971B (zh) 同步合页装置的枢轴器
WO2021007750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717626U (zh) 用于双转轴的传动稳定装置
CN203822838U (zh) 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控制装置
CN105275972A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110778598B (zh)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3926362U (zh) 双转轴枢纽装置以及笔记本电脑
CN203892354U (zh) 多轴连动式枢纽器
CN105317820A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CN104514801B (zh) 双轴式枢纽机构及其相关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3982534B (zh) 转轴传动结构
CN105650106B (zh) 电子设备及其双轴同动机构
CN204729460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4805306U (zh) 传动结构具有装饰视觉效果的同步转轴
CN204041720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11288433U (zh)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TWM602221U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CN204805310U (zh)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CN204213160U (zh) 同步合页装置的枢轴器
CN204805311U (zh)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装置
CN205876951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结构
CN20362751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4805309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4805312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结构
CN204140636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