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8598B -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8598B
CN110778598B CN201911174345.8A CN201911174345A CN110778598B CN 110778598 B CN110778598 B CN 110778598B CN 201911174345 A CN201911174345 A CN 201911174345A CN 110778598 B CN110778598 B CN 1107785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ase
folding
arc
synchron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43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8598A (zh
Inventor
李庆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Voso Hin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Voso Hin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Voso Hin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Voso Hin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43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8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8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8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8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8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第二基座、第一、第二齿框和同步传动组件,同步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轴、第一、第二传动轮、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第一、第二轴转动安装于第一、第二基座上,第一传动轮、第一行星齿轮同动安装于第一轴上;第二传动轮、第二行星齿轮同动安装于第二轴上;第一、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第二齿框的第一、第二滑块背面通过第一、第二弧面与第一、第二滑轨槽滑动连接,第一、第二滑块顶面通过第一、第二弧形齿与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折叠屏内折180度,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保证折叠屏的稳定性,且结构十分简单。

Description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电子设备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更大的显示屏幕能给使用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人机交流的效率,并且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随着屏幕的增大,电子设备终端基体的外形尺寸也会相应地增大;电子设备基体尺寸的增大,会带来携带、存放不方便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显示屏幕的扩大。目前,折叠屏技术很好的找到了电子设备基体的小型化发展与显示屏幕的大屏化发展的折中点,比如折叠屏手机在折叠后跟常规手机大小一样,可以很方便的携带;而当把屏幕展开,则可以获得一块显示面积超大的屏幕。折叠屏手机不同于翻盖手机,因为它的折叠是在一块屏幕上所完成的,即显示屏幕需要折弯180度,并在折弯处具有一定的弧度。要实现折叠屏折叠功能,除了折叠屏幕本身之外,实现折叠的连接组件,即折弯处的连接铰链设计亦是最大的技术难题。考虑到折叠屏的特殊性,传统铰链没有办法满足其功能需求,需要专门的折叠屏铰链来辅助实现。折叠屏折弯根据应用需求,分为内折及外折两种折弯需求,内折折弯机构其要求更高。目前,折叠屏铰链常采用分段式结构,类似甲虫一样或像脊椎一样排列弯曲,每一段可以分担部分受力,使整个折叠的结构受力更均匀。但是这种结构,屏幕折弯半径较大,导致产品厚度较大,且在折弯或打开过程中对折叠屏会产生拉扯力,影响折叠屏的稳定性。也有一些其他技术方案,比如专利文献CN 110131299A公开的柔性屏内外双折同步转动机构,但是,这些技术方案,结构十分复杂,零部件众多,生产加工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折叠屏内折180度,折弯或打开过程中能够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避免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折叠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折叠屏的稳定性,且结构十分简单,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一齿框、第二齿框和同步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接触的位置形成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基座上形成有第一滑轨槽,所述第二基座上形成有第二滑轨槽,所述第一滑轨槽和所述第二滑轨槽分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侧,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所述第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上,且所述第一轴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槽内,所述第一传动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上,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一滑轨槽内;所述第二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所述第二轴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滑轨槽内,所述第二传动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上,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二滑轨槽内;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使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框包括第一齿框本体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齿框本体一侧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背面通过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一滑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顶面通过第一弧形齿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框包括第二齿框本体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齿框本体一侧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背面通过第二弧面与所述第二滑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顶面通过第二弧形齿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轮构成斜齿轮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蜗轮蜗杆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四齿轮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螺旋槽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一轴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二轴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轨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一弧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一滑块顶面的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部分或全部被挖空形成所述第一弧形齿,且所述第一弧形齿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二滑轨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二弧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二滑块顶面的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部分或全部被挖空形成所述第二弧形齿,且所述第二弧形齿的截面呈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座底面的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一圆弧坡面;所述第二基座底面的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二圆弧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面呈平面状,且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一倒角;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面呈平面状,且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二倒角。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A、壳体B、折叠屏和所述的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所述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A与所述壳体B之间,所述折叠屏依次铺设于所述壳体A、所述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和所述壳体B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第二基座上形成第一、第二滑轨槽,在第一、第二齿框的第一、第二齿框本体一侧形成第一、第二滑块,再由第一、第二滑块通过第一、第二弧面与第一、第二滑轨槽滑动连接,可使第一、第二齿框相对第一、第二基座转动设定角度,且借助第一、第二滑块在第一、第二滑轨槽内沿弧面滑进滑出,可以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进而可避免因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折叠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折叠屏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形成的安装槽内设置第一传动轮、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轮,并在第一基座的第一滑轨槽内设置第一行星齿轮,借由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滑块的第一弧形齿啮合,并在第二基座的第二滑轨槽内设置第二行星齿轮,再借由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滑块的第二弧形齿啮合,实现了双轴180度同步动作。这样,在第一齿框相对第一基座沿弧面滑进滑出时,第一齿框的第一滑块可通过第一弧形齿驱动第一行星齿轮转动,第一行星齿轮进而带动第一轴转动,并带动安装在第一轴上的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机构传动给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轴传动给第二行星齿轮及第二齿框,可以实现第一齿框和第二齿框的同步翻转,从而实现了与第一齿框及第二齿轮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及基体部分同步翻转,比如,同步反向打开和闭合,也就是说实现了电子设备的0-180度同步翻转功能。应用本发明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的电子设备,可以实现0-180度同步翻转,且本发明将同步传动机构及补偿机构创新集成在了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内,结构十分简单,且能够减小占用折叠屏电子设备的设计空间,便于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0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180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180度状态顶部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180度状态底部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齿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附图的结构中各组成部分未按正常比例缩放,故不代表实施例中各结构的实际相对大小。其中所说的结构或面的上面或上侧,包含中间还有其他层的情况。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第一齿框3、第二齿框4和同步传动组件5,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接触的位置形成一安装槽6,所述第一基座上形成有第一滑轨槽11,所述第二基座上形成有第二滑轨槽21,所述第一滑轨槽和所述第二滑轨槽分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侧,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51、第二轴52、第一传动轮53、第二传动轮54、第一行星齿轮55和第二行星齿轮56;所述第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上,且所述第一轴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槽内,所述第一传动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上,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一滑轨槽内;所述第二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所述第二轴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滑轨槽内,所述第二传动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上,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二滑轨槽内;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机构57传动连接,使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框包括第一齿框本体31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齿框本体一侧的第一滑块32,所述第一滑块背面通过第一弧面321与所述第一滑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顶面通过第一弧形齿322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框包括第二齿框本体41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齿框本体一侧的第二滑块42,所述第二滑块背面通过第二弧面421与所述第二滑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顶面通过第二弧形齿422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第一、第二基座上形成第一、第二滑轨槽,在第一、第二齿框的第一、第二齿框本体一侧形成第一、第二滑块,再由第一、第二滑块通过第一、第二弧面与第一、第二滑轨槽滑动连接,可使第一、第二齿框相对第一、第二基座转动设定角度,且借助第一、第二滑块在第一、第二滑轨槽内沿弧面滑进滑出,可以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进而可避免因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折叠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折叠屏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形成的安装槽内设置第一传动轮、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轮,并在第一基座的第一滑轨槽内设置第一行星齿轮,借由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滑块的第一弧形齿啮合,并在第二基座的第二滑轨槽内设置第二行星齿轮,再借由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滑块的第二弧形齿啮合,实现了双轴180度同步动作。这样,在第一齿框相对第一基座沿弧面滑进滑出时,第一齿框的第一滑块可通过第一弧形齿驱动第一行星齿轮转动,第一行星齿轮进而带动第一轴转动,并带动安装在第一轴上的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机构传动给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轴传动给第二行星齿轮及第二齿框,可以实现第一齿框和第二齿框的同步翻转,从而实现了与第一齿框及第二齿轮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及基体部分同步翻转,比如,同步反向打开和闭合,也就是说实现了电子设备的0-180度同步翻转功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轮构成斜齿轮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蜗轮蜗杆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四齿轮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螺旋槽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示例出了本发明四齿轮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其中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均为直齿轮,传动机构为两个直齿轮,中间的两个直齿轮两端转动安装于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上,通过的四个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可以实现双轴180度同步自由翻转,以满足笔记本等产品不同的变形形态。优选的,中间两个直齿轮的高度低于第一、第二传动轮,以减小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达到减少产品尺寸的目的,且不会突出于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以避免对折叠屏造成影响。当然这只是一种双轴同步机构,其他斜齿轮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蜗轮蜗杆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也可以实现双轴同步自由翻转,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一轴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二轴一体成型。这样,第一传动轮与第一轴作为一个部件,第二传动轮与第二轴作为一个部分,便于安装和生产制作,且能够达到减小转轴产品尺寸的目的。
优选的,参见图5和图6,所述第一滑轨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一弧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一滑块顶面的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部分或全部被挖空形成所述第一弧形齿,且所述第一弧形齿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二滑轨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二弧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二滑块顶面的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部分或全部被挖空形成所述第二弧形齿,且所述第二弧形齿的截面呈圆弧形。参见图5和图6,第一、第二滑块底面呈圆弧面形状,第一、第二滑轨槽为圆弧槽,第一、第二滑块与第一、第二滑块槽沿圆弧面滑进滑出,与轴心转动十分契合。参见图5,第一弧形齿形成在第一滑块的顶面,占据了第一滑块顶面的大部分,但未贯通第一滑块的内外两侧面,形成了一个滑块侧壁,可以达到增强第一滑块结构强度的作用,但不限于此,第一弧形齿也可以贯通第一滑块的内外两侧面。
优选的,参见图4,所述第一基座底面的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一圆弧坡面12;所述第二基座底面的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二圆弧坡面22。这样,在将本发明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将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和基体部分之间时,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的圆弧坡面便于实现折叠后的弧形过渡,使电子产品的连接处更加美观实用。
优选的,参见图3,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面呈平面状,且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一倒角13;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面呈平面状,且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二倒角23。这样,通过在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的顶面靠近前后两端处形成倒角,可以避免与第一、第二齿框的第一、第二齿框本体产生干涉,使第一、第二齿框的顶面不超出第一、第二基座的顶面。
如图7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A100、壳体B200、折叠屏和所述的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所述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A与所述壳体B之间,所述折叠屏依次铺设于所述壳体A、所述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和所述壳体B上。这样,应用本发明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的电子设备,可以实现0-180同步翻转,且本发明将同步传动机构及补偿机构创新集成在了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内,结构十分简单,且能够减小占用折叠屏电子设备的设计空间,便于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发展。
综上,本发明提出一种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折叠屏内折180度,折弯或打开过程中能够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避免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折叠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折叠屏的稳定性,且结构十分简单,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第一齿框(3)、第二齿框(4)和同步传动组件(5),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接触的位置形成一安装槽(6),所述第一基座上形成有第一滑轨槽(11),所述第二基座上形成有第二滑轨槽(21),所述第一滑轨槽和所述第二滑轨槽分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侧,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51)、第二轴(52)、第一传动轮(53)、第二传动轮(54)、第一行星齿轮(55)和第二行星齿轮(56);所述第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上,且所述第一轴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槽内,所述第一传动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上,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一滑轨槽内;所述第二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所述第二轴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滑轨槽内,所述第二传动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上,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同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二滑轨槽内;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机构(57)传动连接,使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框包括第一齿框本体(31)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齿框本体一侧的第一滑块(32),所述第一滑块背面通过第一弧面(321)与所述第一滑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顶面通过第一弧形齿(322)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框包括第二齿框本体(41)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齿框本体一侧的第二滑块(42),所述第二滑块背面通过第二弧面(421)与所述第二滑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顶面通过第二弧形齿(422)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轮构成斜齿轮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蜗轮蜗杆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四齿轮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或螺旋槽传动式双轴同步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一轴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二轴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一弧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一滑块顶面的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部分或全部被挖空形成所述第一弧形齿,且所述第一弧形齿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二滑轨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二弧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二滑块顶面的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部分或全部被挖空形成所述第二弧形齿,且所述第二弧形齿的截面呈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底面的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一圆弧坡面(12);所述第二基座底面的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二圆弧坡面(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面呈平面状,且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一倒角(13);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面呈平面状,且靠近前后两端处均形成第二倒角(23)。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A(100)、壳体B(200)、折叠屏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所述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A与所述壳体B之间,所述折叠屏依次铺设于所述壳体A、所述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和所述壳体B上。
CN201911174345.8A 2019-11-26 2019-11-26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778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4345.8A CN110778598B (zh) 2019-11-26 2019-11-26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4345.8A CN110778598B (zh) 2019-11-26 2019-11-26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8598A CN110778598A (zh) 2020-02-11
CN110778598B true CN110778598B (zh) 2024-04-30

Family

ID=6939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4345.8A Active CN110778598B (zh) 2019-11-26 2019-11-26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85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550435U (zh) * 2020-02-12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步转动机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962433B (zh) * 2020-04-30 2023-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电子设备
CN113586593A (zh) * 2020-04-30 2021-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CN114070915A (zh) * 2020-08-10 2022-02-1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55646A (zh) * 2020-09-22 2022-03-29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弯显示设备
CN113280035B (zh) * 2021-01-28 2022-12-09 杭州新剑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双屏电子设备转轴装置及其可折叠双屏电子设备
CN112901645B (zh) * 2021-03-01 2022-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193470A (zh) * 2021-12-13 2022-03-18 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铰接组件、转动调节组件及机器人
CN117157465A (zh) * 2022-03-31 2023-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4319A (ja) * 1994-03-03 1995-09-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駆動力伝達機構
TW201333347A (zh) * 2012-02-07 2013-08-16 Nat Univ Chung Cheng 零背隙之行星式減速機構
CN108874048A (zh) * 2018-08-10 2018-11-23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转轴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208607561U (zh) * 2018-08-10 2019-03-15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转轴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09915475A (zh) * 2019-04-11 2019-06-21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契形内折同步转动机构
WO2019137332A1 (zh) * 2018-01-09 2019-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终端设备
CN110259816A (zh) * 2019-07-16 2019-09-20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满足柔性屏外折的单轴式铰链组合机构
CN211288433U (zh) * 2019-11-26 2020-08-18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67450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Sinher Technology Inc. Synchronous moving double-axis hinge
TWI603006B (zh) * 2014-07-14 2017-10-21 First Dome Corp Pivoting device for hinged hinge
CN205437247U (zh) * 2015-12-28 2016-08-10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扭力输出工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4319A (ja) * 1994-03-03 1995-09-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駆動力伝達機構
TW201333347A (zh) * 2012-02-07 2013-08-16 Nat Univ Chung Cheng 零背隙之行星式減速機構
WO2019137332A1 (zh) * 2018-01-09 2019-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终端设备
CN108874048A (zh) * 2018-08-10 2018-11-23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转轴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208607561U (zh) * 2018-08-10 2019-03-15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转轴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09915475A (zh) * 2019-04-11 2019-06-21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契形内折同步转动机构
CN110259816A (zh) * 2019-07-16 2019-09-20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满足柔性屏外折的单轴式铰链组合机构
CN211288433U (zh) * 2019-11-26 2020-08-18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8598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8598B (zh)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1007750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95368B (zh) 一种铰链和移动终端
EP400891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llapsible assembly
WO2019223014A1 (zh) 一种框架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13314037B (zh) 柔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铰链
CN211288433U (zh)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3273574A1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WO2022206537A1 (zh)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404767A (zh) 折叠铰链、折叠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2901649A (zh) 一种三段式内折叠铰链
CN112243053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2407305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
CN211288435U (zh) 柔性屏铰链及电子设备
WO2024041097A1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413209U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屏终端铰链的锁结构
CN216044976U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v型内折叠铰链
EP4343162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terminal device
CN215058854U (zh) 薄型化铰链
CN114198387A (zh)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内折叠终端设备
CN212899353U (zh) 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和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
CN209947310U (zh) 双折叠柔性屏的内折转动机构
CN113217529A (zh) 薄型化铰链
CN210640916U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
WO2023004924A1 (zh) 柔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