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6593A -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6593A
CN113586593A CN202010370503.3A CN202010370503A CN113586593A CN 113586593 A CN113586593 A CN 113586593A CN 202010370503 A CN202010370503 A CN 202010370503A CN 113586593 A CN113586593 A CN 113586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ub
internal gear
bracket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05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05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659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8778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3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6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65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2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mber being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gear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其中同步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第二支架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第一内齿轮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内且可相对第一支架进行旋转,第二内齿轮设于第二收容空间内且可相对第二支架进行旋转;第一内齿轮内设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内齿轮内设有第二容置空间。第一直齿轮包括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的第一子直齿轮与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外的第二子直齿轮,第一子直齿轮转动连接第一内齿轮;第二直齿轮包括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三子直齿轮与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外的第四子直齿轮,第三子直齿轮转动连接第二内齿轮,第四子直齿轮转动连接第二子直齿轮。

Description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由于电子产品的便携性以及丰富多样的操作性,现已备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但同时用户对电子产品的期望值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柔性电子设备中,转轴套件是其中的重要部件之一,而同步机构又是转轴套件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同步机构通常由多个齿轮相配合从而实现同步转动,但在目前的同步机构中齿轮副的数量较多,累积的空程量增加,降低了同步效果,无法保证同步机构的精密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
相连接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
第一内齿轮与第二内齿轮,所述第一内齿轮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进行旋转,所述第二内齿轮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内齿轮内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内齿轮内设有第二容置空间;
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第一子直齿轮与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的第二子直齿轮,所述第一子直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三子直齿轮与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的第四子直齿轮,所述第三子直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齿轮,所述第四子直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直齿轮;当所述第一内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二内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以及所述第二直齿轮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内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轮同步转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同步机构,通过利用两个内齿轮与两个直齿轮四个齿轮的相互配合,形成三个齿轮副,而第一支架用于装设第一内齿轮与第一直齿轮,第二支架用于装设第二内齿轮与第二直齿轮。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内齿轮与第一直齿轮构成一个齿轮副,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构成第二个齿轮副,第二直齿轮与第二内齿轮构成第三个齿轮副。当第一内齿轮转动时,第一内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同步转动,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同步转动,第二直齿轮与第二内齿轮同步转动,因此便可使第一内齿轮与第二内齿轮实现同步转动。本申请提供的同步机构,结构简单,使用三个齿轮副便可实现第一内齿轮与第二内齿轮的同步转动,可减少累积的空程量,提高同步机构的同步效果;同时还可保证同步机构的精密性,提高多个齿轮之间的齿合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套件,所述转轴套件包括保护壳、以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装设于所述保护壳上。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转轴套件,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同步机构,可减少累积的空程量,从而提高转轴套件的同步效果。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柔性屏、以及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转轴套件,所述柔性屏装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壳体与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连接所述转轴套件中的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二子壳体连接所述转轴套件中的第二内齿轮。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转轴套件,可降低电子设备在弯折时累积的空程量,从而提高电子设备在弯折时的同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支架、第一内齿轮、以及第一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支架、第二内齿轮、以及第二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内齿轮、第二内齿轮、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的配合情况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运动45°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运动90°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沿X-X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运动9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中沿X-X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与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与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沿X-X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运动90°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与第一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转轴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去除柔性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弯折45°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弯折90°时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同步机构-1,转轴套件-2,保护壳-3,电子设备-4,柔性屏-5,壳体-6,第一子壳体-7,第二子壳体-8,第一支架-10,第一收容空间-11,第二滑动部-12,旋转件-13,旋转孔-131,第一通孔-14,第一定位部-15,第一子定位部-151,第二子定位部-152,第一避让槽-16,第一固定件-17,第一安装件-18,第二支架-20,第二收容空间-21,第二定位部-25,第三子定位部-251,第四子定位部-252,第二避让槽-26,第二固定件-27,第二安装件-28,第一内齿轮-30,第一容置空间-31,第一滑动部-32,第二内齿轮-40,第二容置空间-41,第一直齿轮-50,第一子直齿轮-51,第二子直齿轮-52,第二直齿轮-60,第三子直齿轮-61,第四子直齿轮-62,第一连接件-70,第一凹槽-71,第二连接件-80,第二凹槽-8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再详细介绍下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柔性电子设备通常需要将电子设备进行弯折,而转轴套件则是控制器弯折的重要部件之一,而同步机构又是转轴套件中的重要部件之一,转轴套件转动过程中,同步机构确保柔性屏两边的旋转运动是同步的,从而保证柔性屏弯折区域受力均匀。同步机构通常由多个齿轮和装设齿轮的支架所构成。而同步机构的同步效果通常跟齿轮的制作精度、装配精度、以及齿轮副的数量有关。其中,齿轮副指的是两个相啮合的齿轮组成的基本机构。目前的同步机构中通常由6个齿轮构成5个齿轮副来实现同步转动。由于多个齿轮在装配过程中,每个齿轮副的两个齿轮的中心距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齿轮之间会存在间隙,在传动时就会出现空程。并且齿轮副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累积的空程量逐渐增加,从而降低同步机构的同步效果。
鉴于此,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同步机构,通过采用4个齿轮构成3个齿轮副,从而减少齿轮副的数量,从而减少累积的空程量,从而提高同步机构的同步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1-图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第一支架、第一内齿轮、以及第一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二支架、第二内齿轮、以及第二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内齿轮、第二内齿轮、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的配合情况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展开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运动45°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运动90°时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同步机构1,所述同步机构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所述第一支架10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11,所述第二支架20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21。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所述第一内齿轮30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0进行旋转,所述第二内齿轮40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1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二支架20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内齿轮30内设有第一容置空间31,所述第二内齿轮40内设有第二容置空间41。第一直齿轮50与第二直齿轮60,所述第一直齿轮5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内的第一子直齿轮51与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外的第二子直齿轮52,所述第一子直齿轮5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轮30;所述第二直齿轮6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41内的第三子直齿轮61与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41外的第四子直齿轮62,所述第三子直齿轮6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齿轮40,所述第四子直齿轮6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直齿轮52;当所述第一内齿轮30转动时,所述第一内齿轮30、所述第二内齿轮40、所述第一直齿轮50、以及所述第二直齿轮60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内齿轮40与所述第一内齿轮30同步转动。
本申请提供的同步机构1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当中,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4。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支架10用于装设第一内齿轮30与第一直齿轮50,而第二支架20用于装设第二内齿轮40与第二直齿轮60。并且本申请可将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连接起来,从而降低形成齿轮副的难度,并且可以减少同步机构1的尺寸大小。
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其中,内齿轮指的是齿在内圆上的齿轮。本申请可使所述第一内齿轮30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0进行旋转,所述第二内齿轮40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1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二支架20进行旋转。其中,第一收容空间11便用于装设第一内齿轮30,而第一内齿轮30还可相对第一支架10进行旋转。可选地,第一内齿轮3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内齿轮30的齿的排列方向保持一致。而第二收容空间21便用于装设第二内齿轮40,第二内齿轮40还可相对第二支架20进行旋转。可选地,第二内齿轮40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内齿轮40的齿的排列方向保持一致。
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一直齿轮50与第二直齿轮60。其中,第一直齿轮5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内的第一子直齿轮51与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外的第二子直齿轮52,也可以理解为,由于第一内齿轮30的齿位于内圆,部分第一直齿轮50设于第一容置空间31内并与第一内齿轮30转动连接,从而形成齿轮副。而其余的第一直齿轮50设于第一容置空间31外。第二直齿轮60也可做同样的理解,所述第二直齿轮6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41内的第三子直齿轮61与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41外的第四子直齿轮62,也可以理解为,由于第二内齿轮40的齿位于内圆,部分第二直齿轮60设于第二容置空间41内并与第二内齿轮40转动连接,从而形成齿轮副。而其余的第二直齿轮60设于第二容置空间41外并与其余的设于第一容置空间31外的第一直齿轮50转动连接,即第四子直齿轮62转动连接第二子直齿轮52,形成齿轮副。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同步机构1,通过利用两个内齿轮与两个直齿轮四个齿轮的相互配合,形成三个齿轮副,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内齿轮30与第一子直齿轮51构成第一个齿轮副,第二子直齿轮52与第四子直齿轮62构成第二个齿轮副,第三子直齿轮61与第二内齿轮40构成第三个齿轮副。当第一内齿轮30转动时,第一内齿轮30与第一子直齿轮51同步转动,第一子直齿轮51与第二子直齿轮52同步转动,第二子直齿轮52与第四子直齿轮62同步转动,第四子直齿轮62与第三子直齿轮61同步转动,第三子直齿轮61与第二内齿轮40同步转动,最终便可实现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实现同步转动。请参考图6-图8,如图6所示,当同步机构1未运动时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均处于水平的状态。如图7所示,当第一内齿轮30运动45°时,第二内齿轮40也可同步运动45°。如图8所示,当第一内齿轮30运动90°时,第二内齿轮40也可同步运动90°。本申请提供的同步机构1,结构简单,使用三个齿轮副便可实现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的同步转动,齿轮副数量的减少可减少累积的空程量,提高同步机构1的同步效果。同时还可保证同步机构1的精密性,提高了齿合效果。
可选地,第二子直齿轮52不仅设于第一容置空间31外,还可设于第一收容空间11外。第四子直齿轮62不仅设于第二容置空间41外,还可设于第二收容空间21外。
可选地,请一并参考图9-图14,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中沿X-X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运动90°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图14为图13中沿X-X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30形成的弧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80°,即第一内齿轮30的形状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形,而是只有半圆形或不到半圆形的弧形,这样可使同步机构1的表面更平整,降低同步机构1的厚度(如图9所示)。进一步可选地,当同步机构1应用于电子设备4中时,第一内齿轮30的中齿的延伸弧度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由于在电子设备4中,第一内齿轮30通常需旋转90°(如图14所示),因此,本申请可使第一内齿轮30的中齿的延伸弧度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从而降低同步机构1的整体重量。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以第一内齿轮30中齿的延伸弧度为180°进行示意。
请一并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与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齿轮30上设有第一滑动部32,所述第一支架10上设有第二滑动部12,所述第一滑动部32与所述第二滑动部12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内齿轮30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内进行旋转。
上述内容提及第一内齿轮30可在第一收容空间11内进行旋转。而本申请提供了两种可实现的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内齿轮30上设置第一滑动部32,在第一支架10上设置第二滑动部12,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32与所述第二滑动部12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内齿轮30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内进行旋转。可选地,第一滑动部32可以为滑轨,第二滑动部12可以为滑槽(如图15所示)。或者,第一滑动部32可以为滑槽,第二滑动部12可以为滑轨。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滑动部32为滑轨,第二滑动部12为滑槽进行示意,第一内齿轮30可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进行转动。另外,第一滑动部32与第二滑动部12的配合还可以使第一内齿轮30装设于第一支架10。
可选地,第一滑动部32与第二滑动部12的滑动轨迹与第一内齿轮30的旋转方向保持一致,即第一滑动部32与第二滑动部12的滑动轨迹与第一内齿轮30的多个齿的排列方向保持一致。
请一并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齿轮与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机构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内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0的旋转件13,所述第一内齿轮30套设所述旋转件13以使所述第一内齿轮30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内进行旋转。
从上述内容可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第一滑动部32与第二滑动部12来实现第一内齿轮30的旋转。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通过增设旋转件13,并使旋转件13设于第一收容空间11内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0。并且在第一内齿轮上开设旋转孔131,随后只需使第一内齿轮30通过旋转孔131套设旋转件13,这样第一内齿轮30便可绕着旋转件13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一内齿轮30在第一收容空间11内进行旋转。另外,旋转件13还可将第一内齿轮30装设于第一支架10。
请一并参考图17-图20,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沿X-X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运动90°时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直齿轮5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子直齿轮51;所述第四子直齿轮6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子直齿轮61。
当同步机构1在运动时,即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在同步转动时,第一直齿轮50与第二直齿轮60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微小的偏差,例如当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转动90°时,若第二子直齿轮52与第一子直齿轮51的直径相等,第四子直齿轮62与第三子直齿轮61的直径相等,此时第二子直齿轮52与第四子直齿轮62之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啮合不完全。因此,本申请使所述第二子直齿轮5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子直齿轮51;所述第四子直齿轮6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子直齿轮61,从而使无论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运动多少角度,第二子直齿轮52与第四子直齿轮62均可完全啮合,从而提高同步机构1的同步效果。如图19所示,当同步机构1处于展开状态时,此时第二子直齿轮52与第四子直齿轮62可完全啮合。如图20所示,当同步机构1运动90°时,由于所述第二子直齿轮5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子直齿轮51;所述第四子直齿轮6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子直齿轮61,因此仍然可使第二子直齿轮52与第四子直齿轮62完全啮合。
请一并参考图21,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与第一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所述第一直齿轮50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4。
本申请可在第一支架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并使第一直齿轮50贯穿第一通孔14,从而将第一直齿轮50装设于第一支架10上,并使第一直齿轮50可相对第一支架10进行旋转。并且第一通孔14的开设还可使第一直齿轮50装设后第一子直齿轮51可与第一内齿轮30转动连接。这样当第一内齿轮30运动旋转时,便可使第一子直齿轮51同步旋转,进而使第二子直齿轮52同步旋转。可选地,可在第一支架10的相对两侧均开设第一通孔14,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第一直齿轮50的安装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22,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10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5,所述第二支架20上设有第二定位部25,所述第一定位部15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5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支架10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0。
上述内容提及第一支架10可与第二支架20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支架10上设置第一定位部15,在第二支架20上设置第二定位部25,第一定位部15与第二定位部25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15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5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支架10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0。可选地,第一定位部15可以为凸块或者凹槽,第二定位部25可以为凹槽或者凸块。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定位部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定位部151与第二子定位部152,第二定位部2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子定位部251与第四子定位部252。如图22所示,第一子定位部151可以为凸块,第二子定位部152可以为凹槽,而第三子定位部251可以为凹槽,第四子定位部252可以为凸块,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连接效果。当然了,本申请仅以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示意,其他实施方式也可同样达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23,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10包括第一固定件17,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7的相对两侧且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件18,所述第一固定件17与所述第一安装件18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支架10可包括第一固定件17,以及第一安装件18。其中第一固定件17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安装件18,而第一安装件18则用于装设第一内齿轮30与第一直齿轮50,并且第一安装件18也用于将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进行连接。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支架10进行示意,第二支架20也可以做同样的理解。例如第二支架20包括第二固定件27,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7的相对两侧且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件28,所述第二固定件27与所述第二安装件28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1。
请再次参考图2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10上开设有第一避让槽16,所述第二支架20上开设有第二避让槽26。
当本申请提供的同步机构1应用于柔性电子设备4中,且柔性屏5的弯折方法为内折时,此时柔性屏5会靠近且连接所述同步机构1。但柔性屏5在弯折的过程中,弯折处会朝向同步机构1的方向发生一定的位移。因此本申请可在第一支架10上开设第一避让槽16,在第二支架20上开设第二避让槽26。这样当柔性屏5在弯折时,第一避让槽16与第二避让槽26便可收容部分朝向同步机构1位移的柔性屏5,从而防止柔性屏5在弯折时碰撞到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进而有效地保护柔性屏5。可选地,如图23所示第一避让槽16可开设在第一安装件18靠近第一固定件17的一侧表面,第二避让槽26可开设在第二安装件28靠近第二固定件27的一侧表面。可选地,当同步机构1用于其他领域中时,第一避让槽16,与第二避让才26也可用于收容其他部件。
请再次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10在所述第二支架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架20重合。本申请还可使第一支架10在第二支架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支架20重合,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正对应设置,从而进一步减小同步机构1的尺寸。
请再次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避让槽16连通所述第二避让槽26。本申请还可使第一避让槽16连通第二避让槽26,从而可收容更多的柔性屏5,进一步避免柔性屏5与同步机构1的碰撞。
上述内容介绍了第一支架10、第一内齿轮30、第一直齿轮50各自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后的结构。而对于第二支架20、第二内齿轮40、第二直齿轮60也可做同样的理解,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20与所述第一支架10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内齿轮40与所述第一内齿轮30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直齿轮60与所述第一直齿轮50镜像对称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结构可镜像对称设置,即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结构可完全相同。但为了便于区分,因此将其分别取名为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第一直齿轮50与第二直齿轮60也可做同样理解。例如:第二内齿轮40形成的弧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80°,即第二内齿轮40的形状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形,而是只有半圆形或不到半圆形的弧形。
所述第二内齿轮40上设有第一滑动部32,所述第二支架20上设有第二滑动部12,所述第一滑动部32与所述第二滑动部12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内齿轮40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1内进行旋转。
所述同步机构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1内且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0的旋转件13,所述第二内齿轮40套设所述旋转件13以使所述第二内齿轮40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1内进行旋转。
所述第二支架20的相对两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4,所述第二直齿轮60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4,所述第一通孔14用于装设所述第二直齿轮60。
所述第二支架20包括第一固定件17,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7的相对两侧且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件18,所述第一固定件17与所述第一安装件18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1。
除了上述介绍的同步机构的结构,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转轴套件。本申请提供的同步机构及转轴套件都可以实现本申请的优点。作为一种选择,可以使用上文提供的同步机构来形成下文的转轴套件。
请参考图24,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转轴套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轴套件2,所述转轴套件2包括保护壳3、以及如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同步机构1,所述同步机构1装设于所述保护壳3上。
本申请提供的保护壳3首先可用于装设同步机构1,并保护同步机构1直接收到外力的冲击。其次保护壳3还可填充电子设备4的缝隙、支撑柔性屏5,给予柔性屏5一定的刚性支撑。本申请提供的转轴套件2,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同步机构1,可减少累积的空程量,从而提高转轴套件2的同步效果。
除了上述介绍的转轴套件的结构,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转轴套件都可以实现本申请的优点。作为一种选择,可以使用上文提供的转轴套件来形成下文的电子设备。
请一并参考图25-图30,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去除柔性屏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图2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弯折45°时的截面示意图。图3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弯折90°时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4,所述电子设备4包括壳体6、柔性屏5、以及如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转轴套件2,所述柔性屏5装设于所述壳体6上,所述壳体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壳体7与第二子壳体8,所述第一子壳体7连接所述转轴套件2中的第一内齿轮30,所述第二子壳体8连接所述转轴套件2中的第二内齿轮40。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4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4中的柔性屏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设于远离转轴套件2的一侧,即如图25所示,此时柔性屏5可以进行外折。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屏5可以设于靠近转轴套件2的一侧,且柔性屏5连接转轴套件2,即如图26所示,此时柔性屏5可以进行内折,并且当柔性屏5设于靠近转轴套件2的一侧时,已将转轴套件2进行了遮挡,因此在图26中并未示出转轴套件2与同步机构1的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壳体6用于承载柔性屏5,并且壳体6还用于连接转轴套件2中的第一内齿轮30与第二内齿轮40,即如图27所示,使所述第一子壳体7连接所述转轴套件2中的第一内齿轮30,所述第二子壳体8连接所述转轴套件2中的第二内齿轮40。这样,当第一子壳体7开始转动时,便可带动第一内齿轮30一同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二内齿轮40同步转动,最终带动第二子壳体8一同进行转动。如图28所示,当电子设备4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子壳体7与第二子壳体8处于同一水平状态。如图29所示,当电子设备4弯折45°时,第一子壳体7与第二子壳体8可同步转动,一同弯折到45°。如图30所示,当电子设备4弯折90°时,第一子壳体7与第二子壳体8也可同步进行转动,一同弯折到90°。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4可实现第一子壳体7与第二子壳体8同步转动,进而使柔性屏5同步进行转动;并且本申请通过仅使用三个齿轮副,可降低电子设备4在弯折时累积的空程量,从而提高电子设备4在弯折时的同步效果。
请再次参考图2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4还包括第一连接件70与第二连接件80,所述第一连接件7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内齿轮30,所述第一连接件7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壳体7;所述第二连接件8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内齿轮40,所述第二连接件8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壳体8。
本申请可通过增设第一连接件70与第二连接件80,并使第一连接件70的一端连接第一内齿轮30,第一连接件7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子壳体7,从而实现将第一内齿轮30与第一子壳体7进行连接,提高第一内齿轮30与第一子壳体7的连接性能。还可使第二连接件80的一端连接第二内齿轮40,第二连接件8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子壳体8,从而实现将第二内齿轮40与第二子壳体8进行连接,提高第二内齿轮40与第二子壳体8的连接性能。
请再次参考图2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齿轮30与所述第一子壳体7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71,所述第一连接件70设于所述第一凹槽71内;所述第二内齿轮40与所述第二子壳体8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凹槽81,所述第二连接件80设于所述第二凹槽81内。
本申请可在第一内齿轮30与所述第一子壳体7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71,从而将第一连接件70设于第一凹槽71内,从而降低电子设备4的整机厚度。可选地,第一连接件70背离壳体6的端面与第一内齿轮30与第一子壳体7开设第一凹槽71的表面齐平,从而提高电子设备4的平整度。本申请还可在第二内齿轮40与所述第二子壳体8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凹槽81,从而将第二连接件80设于第二凹槽81内,从而降低电子设备4的整机厚度。可选地,第二连接件80背离壳体6的端面与第二内齿轮40与第二子壳体8开设第二凹槽81的表面齐平,从而提高电子设备4的平整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
相连接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
第一内齿轮与第二内齿轮,所述第一内齿轮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进行旋转,所述第二内齿轮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内齿轮内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内齿轮内设有第二容置空间;
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第一子直齿轮与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的第二子直齿轮,所述第一子直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三子直齿轮与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的第四子直齿轮,所述第三子直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齿轮,所述第四子直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直齿轮;当所述第一内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二内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以及所述第二直齿轮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内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轮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轮上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内齿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进行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旋转件,所述第一内齿轮套设所述旋转件以使所述第一内齿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进行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直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子直齿轮;所述第四子直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子直齿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直齿轮贯穿所述第一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架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第二避让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连通所述第二避让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相对两侧且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内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轮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与所述第一直齿轮镜像对称设置。
12.一种转轴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套件包括保护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装设于所述保护壳上。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柔性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套件,所述柔性屏装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壳体与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连接所述转轴套件中的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二子壳体连接所述转轴套件中的第二内齿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内齿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壳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内齿轮,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壳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轮与所述第一子壳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内齿轮与所述第二子壳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CN202010370503.3A 2020-04-30 2020-04-30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865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0503.3A CN113586593A (zh) 2020-04-30 2020-04-30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PCT/CN2021/078778 WO2021218363A1 (zh) 2020-04-30 2021-03-02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0503.3A CN113586593A (zh) 2020-04-30 2020-04-30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6593A true CN113586593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37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0503.3A Pending CN113586593A (zh) 2020-04-30 2020-04-30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6593A (zh)
WO (1) WO2021218363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4598A (zh) * 2016-09-30 2016-12-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电子设备
US10088875B1 (en) * 2017-07-10 2018-10-02 Leohab Enterprises Co., Ltd. 360° pivotal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product
CN208689845U (zh) * 2018-07-13 2019-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714978A (zh) * 2019-11-15 2020-01-21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柔性屏设备
CN110778598A (zh) * 2019-11-26 2020-02-11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0848242A (zh) * 2019-12-24 2020-02-28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0995892A (zh) * 2019-10-31 2020-04-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34189A (ko) * 2009-09-28 2011-04-05 (주)제이엠씨 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CN206257154U (zh) * 2016-10-14 2017-06-16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掀盖式电子装置
CN207018340U (zh) * 2017-06-13 2018-02-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及具有该铰链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09724949U (zh) * 2019-01-04 2019-12-0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的同步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4598A (zh) * 2016-09-30 2016-12-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电子设备
US10088875B1 (en) * 2017-07-10 2018-10-02 Leohab Enterprises Co., Ltd. 360° pivotal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product
CN208689845U (zh) * 2018-07-13 2019-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995892A (zh) * 2019-10-31 2020-04-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714978A (zh) * 2019-11-15 2020-01-21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柔性屏设备
CN110778598A (zh) * 2019-11-26 2020-02-11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0848242A (zh) * 2019-12-24 2020-02-28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铰链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8363A1 (zh)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11811B1 (ko) 힌지 기구 및 폴더블 이동 단말기
WO2021007750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254336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21596B (zh) 折叠机构、电子设备
CN113586595B (zh) 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WO2021218368A1 (zh) 电子组件、电子设备
CN113314037A (zh) 柔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铰链
CN114017436A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3643610B (zh) 显示装置
CN113586593A (zh)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EP4202241A1 (en) Damping assembly,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218564166U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989220A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KR20240053073A (ko) 회전축 기구 및 전자 장치
JP2011142531A (ja) 筐体の回転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CN114584638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9673084U (zh) 电子设备
CN117419098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948340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116950983A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989217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115405614A (zh) 铰链结构和电子装置
CN117469263A (zh)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5623711A (zh) 转轴组件及折叠屏终端
CN111526230A (zh) 柔性机壳组件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