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9845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9845U
CN208689845U CN201821120793.0U CN201821120793U CN208689845U CN 208689845 U CN208689845 U CN 208689845U CN 201821120793 U CN201821120793 U CN 201821120793U CN 208689845 U CN208689845 U CN 208689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pport plate
flexible screen
fixed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07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207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9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9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9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柔性屏、第一支撑板、弹性件及弯曲机构,第三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于第一侧,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于第二侧,柔性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区、弯曲区及第二固定区,第一固定区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固定区固定于第二壳体,第一支撑板收容于收容空间,且弯曲机构与第一支撑板相联动,弹性件连接于弯曲区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转动,以使弯曲区弯曲,弯曲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靠近收容空间的底壁,第一支撑板通过弹性件带动弯曲区向靠近收容空间的底壁的方向弯曲。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用户对具有大尺寸且易于携带的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具有弯曲式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的关注。弯曲式显示屏在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配时,为保证能够在弯曲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显示屏的弯曲变形区域通常未与壳体固定连接。当弯曲式显示屏在弯曲过程中,弯曲变形区域会出现向外凸出弯曲及向内凹设弯曲两种可能的运动状态。对于向内弯曲的弯曲式显示屏(即显示屏的两个显示面可相对弯曲,并收容于弯曲壳体之间),向外凸出的弯曲运动状态将阻碍显示屏的正常向内弯曲,甚至会损坏显示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弯曲效果较佳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柔性屏、第一支撑板、弹性件及弯曲机构,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所述柔性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区、弯曲区及第二固定区,所述第一固定区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固定区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支撑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弯曲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联动,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弯曲区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以使所述弯曲区弯曲,所述弯曲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弯曲区向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的方向弯曲。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三壳体的转动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三壳体转动,以实现所述柔性屏的所述第一固定区、所述弯曲区及所述第二固定区的弯曲,从而方便用户携带以及使用。此外,通过在所述弯曲区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所述弹性件,以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所述弯曲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弯曲区向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的方向弯曲,即防止所述电子设备在弯曲过程中,所述柔性屏的所述弯曲区朝向远离所述第三壳体的方向拱起,进而保证所述电子设备的具有较佳的弯曲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弯曲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长度”、“宽度”、“厚度”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说明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实现弯曲效果。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
如图1至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三壳体30、柔性屏40、第一支撑板50、弯曲机构60(请参见图12)及弹性件70。第三壳体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31、第二侧32及弯曲连接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的底壁33。第一侧31、底壁33及第二侧3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311。第一壳体10转动连接于第一侧31。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于第二侧3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0绕平行于X方向的转轴相对第一侧31转动。第二壳体20绕平行于X方向的转轴相对第二侧32转动。柔性屏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区41、弯曲区42及第二固定区43。第一固定区41固定于第一壳体10。第二固定区43固定于第二壳体20。第一支撑板50收容于收容空间311,且弯曲机构60与第一支撑板50相联动。可以理解的是,联动表示的是弯曲机构60或第一支撑板50中的一个发生运动时,另一个也随着运动。弹性件7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71及第二端72。第一端71连接于弯曲区42。第二端72连接于第一支撑板5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及图3所示,柔性屏40包括相背设置的内表面44及显示面45。内表面44朝向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第三壳体30设置。显示面45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考图2,柔性屏40处于弯曲状态表示的是当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均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至弯曲状态时,柔性屏40的第一固定区41与第二固定区43相对设置,或者位于第一固定区41的柔性屏40的表面与位于第二固定区43的柔性屏40表面相互贴合。此时,柔性屏40的显示面45弯曲收容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
请参阅图4及图5,柔性屏40的展平状态表示的是第一固定区41、弯曲区42及第二固定区43所形成平面在150°至180°之间。附图4以180°为例示出。且柔性屏40的显示面45呈现在用户的面前。在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部分弯曲区42正对收容空间311,在柔性屏40处于弯曲的过程中,部分弯曲区42收容于收容空间3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转动,以使所述弯曲区42弯曲,所述弯曲机构60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0靠近所述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所述第一支撑板50通过所述弹性件70带动所述弯曲区42向靠近所述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的方向弯曲。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所有附图的弹性件70均以弹簧为例,但弹性件70并不仅限于为弹簧。弹性件70也可以为弹片。弹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弧形或Z形。此外,弹簧的数量不仅限于为本实施例附图的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弹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50与柔性屏40之间。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弹簧的第一端71固定在第一支撑板50,第二端72固定在柔性屏40上。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弹簧的自然状态表示的是电子设备100内其他部件施加于弹簧上的外力等于零。此时弹簧不发生变形。在柔性屏40的弯曲过程中,第一支撑板50朝靠近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移动,并拉动弹性件70朝靠近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移动。若柔性屏40朝远离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移动,柔性屏40便可以在弹簧的弹力下改变移动方向,朝靠近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的方向移动,从而避免柔性屏40朝远离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的方向继续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中,弹簧也可以处于拉伸状态或者压缩状态。弹簧的拉伸状态表示的是,弹簧受到其他部件的拉力,弹簧在Z方向上的长度变长。弹簧的压缩状态表示的是,弹簧受到挤压力,弹簧在Z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具体的,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为例。本实施例中,由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弹簧具有回复到自然状态的回复力。弹簧在该回复力下对柔性屏40产生抵持力。该抵持力远远小于柔性屏40的张力,以避免柔性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弯曲。当柔性屏40在弯曲过程中,第一支撑板50朝靠近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移动。由于弹簧在第一支撑板50的拉动下,沿Z方向拉伸。此时,如果柔性屏40朝远离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移动,柔性屏40便可以在弹簧的弹力下改变移动方向,并朝靠近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移动,从而避免柔性屏40朝远离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继续移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的转动以及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以实现柔性屏40的第一固定区41、弯曲区42及第二固定区43的弯曲,从而减小柔性屏40在X-Y平面上的尺寸,进而方便用户携带以及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通过在弯曲区42与第一支撑板50之间连接弹性件70,以在柔性屏40的弯曲过程中第一支撑板50带动弹性件70朝靠近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移动,从而通过弹性件70的弹力阻止弯曲区42朝远离收容空间311的方向移动,进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弯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壳体1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及第三侧壁13。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及第三侧壁13围成第一固定空间111。柔性屏40的第一固定区41固定于第一固定空间111。第二壳体20也设有第二固定空间211。第二固定空间211用于固定柔性屏40的第二固定区43。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及第三侧壁13上粘接泡棉,以有效地密封柔性屏40与第一壳体10之间缝隙,避免电子设备100外部的水汽或者灰尘进入第一壳体10的第一固定空间111。第一壳体10设有第一条形槽14。第一条形槽14沿Z方向的反向延伸。第二壳体20也设有第二条形槽15。第二条形槽15沿Z方向的反向延伸。第二条形槽15与第一条形槽14相对设置。第三壳体30大致呈U形状。第三壳体30的第一侧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方向。第三壳体30的第二侧3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方向。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条形槽14与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第三壳体30的第一侧31位于第一条形槽14内。第三壳体30的第二侧32位于第二条形槽15内。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位于第一条形槽14与第二条形槽15之间。当柔性屏4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条形槽14与第二条形槽15位于第三壳体30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柔性屏40包括连接片46。弯曲区42包括弯曲线421。弯曲线421在附图6及图7中以虚线表示。弯曲区42以弯曲线421为中心弯曲。连接片46的中部固定于弯曲区42的弯曲线421处。连接片46连接于弹性件70的第一端7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46的为板状结构。在连接片46的中部的表面粘接固定胶,再将连接片46的中部粘接于弯曲区42的朝向收容空间311的表面,且连接片46位于弯曲区42的弯曲线421处。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由于弹性件70连接于连接片46,连接片46固定于弯曲区42,使得通过连接片46与弯曲区42的面面接触,从而保证柔性屏40受力均匀。当柔性屏40在弯曲过程中,弹性件70的弹力通过连接片46施加在柔性屏40上,从而避免柔性屏40因弹性件70突然施加弹力而导致柔性屏40发生损坏。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连接片46为柔性片。连接片46的两端固定于弯曲区42的靠近收容空间311的表面,且连接片46从弯曲线421的一侧横跨至弯曲线421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46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柔性片。将连接片46的两端粘接于弯曲区42的朝向收容空间311的表面,且连接片46从弯曲线421的一侧横跨至弯曲线421的另一侧。柔性片可以随着柔性屏40的弯曲而弯曲。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由于弹性件70连接于连接片46,连接片46固定于弯曲区42,使得通过连接片46与弯曲区42的面面接触,从而保证柔性屏40受力均匀。当柔性屏40在弯曲过程中,弹性件70的弹力通过连接片46施加在柔性屏40上,从而避免柔性屏40因弹性件70突然施加弹力而导致柔性屏40发生损坏。
如图9所示,连接片46包括刚性的连接部461及柔性的缓冲部462。缓冲部462连接在连接部461与弯曲区42之间。连接部461连接第一端71。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61与缓冲部462为层叠结构。当然,缓冲部462也可以围设于连接部461的周缘。缓冲部462可以为压缩泡棉。具体的,连接部461可以为硬质的塑料结构或者金属结构。连接部461可以有效提高连接片46的强度,从而避免弹性件70作用于柔性屏40时,柔性屏40发生损坏或者产生裂屏现象。缓冲部462为柔性材料。例如压缩泡棉、聚甲基丙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酸甲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缓冲部462固定于所述弯曲区42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311的表面。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若弹性件70处于压缩状态或者拉伸状态,此时,弹性件70对柔性屏40具有抵持力或者拉伸力。故而,通过将连接片46的缓冲部462固定于弯曲区42,使得弹性件70的弹力部分作用在缓冲部462上,从而显著地减小柔性屏40受到的力。此时,由于缓冲部462沿Z方向变形,使得通过缓冲部462抵消部分弹性件70对柔性屏40的应力,从而减小柔性屏40的受力情况,进而避免柔性屏40发生裂屏或者产生裂纹。在柔性屏40的弯曲过程中,弹性件70在第一支撑板50的拉力下,沿Z方向变形。此时,弹性件70对柔性屏40施加拉伸力。通过将连接片46的缓冲部462固定于弯曲区42,使得缓冲部462可以缓冲部462分弹性件70对柔性屏40产生瞬间的拉伸力,从而避免柔性屏40因瞬间受到弹性件70的弹力过大而导致裂屏或者产生裂纹。
在本实施例,可通过在第一支撑板50上设置收容槽,以用于收容弹性件70或连接片46,从而提高弯曲区42的支撑强度。收容槽具有多种设置形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50设有第一凹槽51,所述弹性件70的所述第一端71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51的底壁511,当所述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弹性件70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51内,所述第一支撑板50抵持于所述连接片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51在Z方向的深度小于弹性件70在Z方向的厚度。第一凹槽51在X-Y平面上的截面积大于弹性件70在X-Y平面上的表面积。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弹性件70收容于第一凹槽51内,即弹性件70被挤压在第一支撑板50与柔性屏40之间,弹性件70处于压缩状态。故而,由于弹性件70收容于第一凹槽51内,使得第一支撑板50与连接片46相互抵持,从而有效地为柔性屏40提供支撑力,避免柔性屏40在触摸过程中发生内陷。此外,当弹性件70收容于第一凹槽51内,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在Z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的减少,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薄形化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51在Z方向的深度等于弹性件70在Z方向的厚度。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弹性件70收容于第一凹槽51内,即弹性件70位于第一支撑板50与柔性屏40之间,弹性件70处于自然状态。故而,由于弹性件70收容于第一凹槽51内,使得第一支撑板50与连接片46相互抵持,从而有效地为柔性屏40提供支撑力,避免柔性屏40在触摸过程中发生内陷。此外,第一凹槽51在Z方向的深度大于弹性件70在Z方向的厚度。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弹性件70收容于第一凹槽51内,即弹性件70被拉伸在第一支撑板50与柔性屏40之间,弹性件70处于拉伸状态。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50设有第二凹槽52。所述弹性件70的所述第一端71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52的底壁521。当所述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连接片46及所述弹性件70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52内。所述第一支撑板50抵持于所述柔性屏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52在Z方向的深度小于弹性件70及连接片46在Z方向的厚度,且第二凹槽52在Z方向的深度大于连接片46在Z方向的厚度。第二凹槽52在X-Y平面上的截面积大于弹性件70或连接片46在X-Y平面上的面积。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弹性件70及连接片46收容于第二凹槽52内,即弹性件70被挤压在第一支撑板50与连接片46之间,弹性件70处于压缩状态。故而,由于弹性件70及连接片46收容于第二凹槽52内,使得第一支撑板50直接与柔性屏40相互抵持,从而柔性屏40在第一支撑板50的支撑下,可以避免柔性屏40在触摸过程中发生内陷。此外,由于连接片46在弹性件70的弹力下抵持于柔性屏40,使得进一步地避免柔性屏40在触摸过程中发生内陷,影响电子设备100的显示性能。此外,当弹性件70收容于第二凹槽52内,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在Z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的减少,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薄形化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凹槽52在Z方向的深度等于弹性件70及连接片46在Z方向的厚度。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弹性件70及连接片46收容于第二凹槽52内,即弹性件70位于第一支撑板50与连接片46之间,弹性件70处于自然状态。故而,由于弹性件70及连接片46收容于第二凹槽52内,使得第一支撑板50直接与柔性屏40相互抵持,从而柔性屏40在第一支撑板50的支撑下,可以避免柔性屏40在触摸过程中发生内陷。此外,第二凹槽52在Z方向的深度大于弹性件70及连接片46在Z方向的厚度。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弹性件70收容于第二凹槽52内,即弹性件70被拉伸在第一支撑板50与连接片46之间,弹性件70处于拉伸状态。
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弯曲机构60。弯曲机构60包括第一转动臂61及第二转动臂62。第一转动臂61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转动臂6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第二转动臂62固定于第二壳体20。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转动臂62也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二壳体20上。第一转动臂61设有第一通孔611。第一通孔611为条形通孔。第二转动臂62设有第二通孔621。第二通孔621也为条形通孔。结合附图12及附图13,第一支撑板50的端部间隔设置有第一凸块631及第二凸块632。第一凸块631的形状与第一通孔611的形状适配。第二凸块632的形状与第二通孔621的形状适配。第一凸块631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611。第二凸块632滑动连接于第二通孔621。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时,即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在Y-Z平面转动,第一壳体10带动第一转动臂61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即第一转动臂61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此时,第一通孔611的孔壁挤压第一凸块631以使第一凸块631从第一通孔61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相同的,通过第二通孔621的孔壁挤压第二凸块632以使第二凸块632从第二通孔62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此时,第一支撑板50在收容空间311内,沿Z方向移动。故而,通过第一凸块631在第一通孔611内滑动,第二凸块632在第二通孔621内滑动,以在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0抵持于柔性屏40,在柔性屏4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0收容于收容空间311。
进一步的,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三壳体30包括固定板34。固定板34固定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板34位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之间。固定板34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孔341及第二滑孔342。第一滑孔341及第二滑孔34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Z方向。第一凸块631经第一滑孔341滑动装于第一通孔611。第二凸块632经第二滑孔342滑动装于第二通孔621。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凸块631位于第一滑孔341的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的端部,第二凸块632位于第二滑孔342的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的端部,此时,第一支撑板50支撑柔性屏40。结合参考附图14,当柔性屏4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凸块631位于第一滑孔341的靠近底壁33的端部,第二凸块632位于第二滑孔342的靠近底壁33的端部,此时,第一支撑板50收容在收容空间311内。在柔性屏40的弯曲或者展平的过程中,第一凸块631在第一滑孔341内沿Z方向滑动,第二凸块632在第二滑孔342内沿Z方向滑动。
如图12及图14所示,弯曲机构60还包括第二支撑板64及第三支撑板65。第二支撑板64包括弯曲连接的第一侧部641及第二侧部642。第一侧部641转动连接于第三壳体30的第一侧31。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侧31设有第一转轴63。第一侧部641可通过第一转轴63连接于第一侧31。第二侧部642连接于第一转动臂61。此时,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时,在第一转动臂61的带动下,第二支撑板64通过第一转轴63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第三支撑板65包括弯曲连接的第三侧部651及第四侧部652。第三侧部651转动连接于第三壳体30的第二侧32。一种实施方式,第三侧部651可通过第二转轴68连接于第二侧32。第四侧部652连接于第二转动臂62。此时,当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时,在第二转动臂62的带动下,第三支撑板65通过第二转轴68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故而,在柔性屏40处于的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0、第二支撑板64及第三支撑板65并排设置。通过第一支撑板50、第二支撑板64及第三支撑板65对柔性屏40提供支撑力,以保证柔性屏40的平整度,且能够避免用户在触摸柔性屏40时,柔性屏40不会发生凹陷。在柔性屏4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二支撑板64及第三支撑板65位于柔性屏40的两侧。
如图12及图15所示,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64的第二侧部642设有第一滑块6421,第一转动臂61设有第一滑槽612,第一滑块6421滑动装于第一滑槽6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421的形状为月牙形。第一滑槽612的形状与第一滑块6421的形状相适配。第一滑块6421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第一滑槽612,并可相对于第一滑槽612滑动。第一滑槽6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6121及第二端6222。第一端6121为第一滑槽612的远离第一通孔611的端部。第二端6122为第一滑槽612的靠近第一通孔611的端部。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时,第一壳体10也带动第一转动臂61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此时,在第一转动臂61的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滑槽612的大小大于第一滑块6421的大小,使得第一滑块6421在第一滑槽612内滑动。因此,第一壳体10在带动第二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的同时,第一壳体10也带动第二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滑动。当柔性屏40位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块6421位于第一滑槽612的第二端6122。请参阅图16,当柔性屏4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滑块6421滑到第一滑槽612的第一端6121。
相同的,请参考图12,通过在第四侧部65设置第二滑块6521,以及在第二转动臂62上设置第二滑槽622,从而实现第二壳体20在带动第三支撑板65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的同时,第二壳体20也带动第三支撑板65相对第三壳体30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弯曲机构60还包括第一滑板66。第一滑板66包括第一转动部661及连接于第一转动部661的第一滑动部662。第二支撑板64包括第一滑动槽643。第一滑动槽643贯穿第一侧部641的端面6411。第一滑动部662滑动装于第一滑动槽643,第一转动部661经第一侧部641的端面6411伸出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63。此时,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动部662收容于第一滑动槽643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动部662也可以部分伸出第一滑动槽643外的示例。附图17给出了部分第一滑动部662伸出第一滑动槽643之外。结合附图13及图16所示,当柔性屏40处于弯曲状态时,部分第一滑动部662伸出第一滑动槽643之外,且第一滑动部662比在展平状态时,伸出第一滑动槽643的距离更长。故而,当柔性屏40从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弯曲时,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第一壳体10带动第一转动臂61转动。在第一转动臂61的带动下,并通过第一转动部661与第一转轴63的转动配合,第二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此外,第二支撑板64在转动过程中,第二支撑板64的第二侧部642也相对第一转动臂61滑动,此时,配合第一滑动部662相对第一滑动槽643滑动,以实现第二支撑板64相对第一壳体10滑动。
如图12及图15所示,第三壳体30包括端盖35。端盖35盖设于固定板34。端盖35遮盖部分弯曲机构60。本实施例中,端盖35设于第一侧31及第二侧32的端部,且端盖35位于第一凹槽14与第二凹槽15之间。当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凹槽14的底壁及第二凹槽15的底壁承载端盖35。此外,端盖35的部分外周面抵接于柔性屏40的周侧面,以避免端盖35与柔性屏40之间存在缝隙。此时,端盖35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第三壳体30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观部,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简洁和完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当柔性屏4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凹槽14及第二凹槽15位于端盖35的两侧。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柔性屏、第一支撑板、弹性件及弯曲机构,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所述柔性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区、弯曲区及第二固定区,所述第一固定区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固定区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支撑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弯曲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联动,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弯曲区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以使所述弯曲区弯曲,所述弯曲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弯曲区向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的方向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包括连接片,所述弯曲区包括弯曲线,所述弯曲区以所述弯曲线为中心弯曲,所述连接片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弯曲区的所述弯曲线处,所述弹性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片,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为柔性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弯曲区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且所述连接片从所述弯曲线的一侧横跨至所述弯曲线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刚性的连接部和柔性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曲区之间,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抵持于所述连接片。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连接片及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抵持于所述柔性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臂及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转动臂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转动臂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动臂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端部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转动臂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第三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凸块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所述第二凸块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收容空间内远离或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弯曲连接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弯曲连接的第三侧部及第四侧部,所述第三侧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第四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臂,在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支撑所述柔性屏,在所述柔性屏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所述柔性屏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机构还包括第一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贯穿所述第一侧部的端面,所述第一滑板包括第一转动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转动部经所述第一侧部的端面伸出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二侧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转动臂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装于所述第一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的端部,所述固定板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孔及第二滑孔,所述第一凸块经所述第一滑孔滑动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块经所述第二滑孔滑动装于所述第二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固定板,以遮盖部分所述弯曲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围成第一固定空间,所述柔性屏的所述第一固定区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空间内。
CN201821120793.0U 2018-07-13 2018-07-13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689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0793.0U CN208689845U (zh) 2018-07-13 2018-07-13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0793.0U CN208689845U (zh) 2018-07-13 2018-07-13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9845U true CN208689845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0793.0U Active CN208689845U (zh) 2018-07-13 2018-07-1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9845U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833A (zh) * 2020-01-17 2020-04-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156243A (zh) * 2020-01-15 2020-05-15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CN111968513A (zh) * 2020-08-28 2020-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071204A (zh) * 2020-09-11 2020-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150921A (zh) * 2020-09-16 2020-12-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WO2020259646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2767843A (zh) * 2021-02-07 2021-05-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769985A (zh) * 2021-01-22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WO2021103348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WO2021120463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114804A (zh) * 2021-04-02 2021-07-13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CN113141423A (zh) * 2020-01-19 2021-07-2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62710A (zh) * 2021-06-04 2021-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516912A (zh) * 2021-04-02 2021-10-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86593A (zh) * 2020-04-30 2021-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CN114067674A (zh) * 2020-08-06 2022-02-1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WO2022247726A1 (zh) * 2021-05-24 2022-1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871300A (zh) * 2024-03-08 2024-04-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弯曲测试设备
CN113114804B (zh) * 2021-04-02 2024-05-14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9646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KR20220002630A (ko) * 2019-06-27 2022-01-0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힌지 기구 및 폴더블 이동 단말기
KR102611811B1 (ko) 2019-06-27 2023-12-0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힌지 기구 및 폴더블 이동 단말기
WO2021103348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WO2021120463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156243B (zh) * 2020-01-15 2024-04-30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CN111156243A (zh) * 2020-01-15 2020-05-15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CN111064833B (zh) * 2020-01-17 2021-02-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064833A (zh) * 2020-01-17 2020-04-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141423B (zh) * 2020-01-19 2023-03-2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41423A (zh) * 2020-01-19 2021-07-2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86593A (zh) * 2020-04-30 2021-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步机构、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CN114067674A (zh) * 2020-08-06 2022-02-1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WO2022042534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968513A (zh) * 2020-08-28 2020-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071204A (zh) * 2020-09-11 2020-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052939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071204B (zh) * 2020-09-11 2022-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150921B (zh) * 2020-09-16 2022-02-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112150921A (zh) * 2020-09-16 2020-12-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US11627671B2 (en) 2020-09-16 2023-04-1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2769985B (zh) * 2021-01-22 2023-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769985A (zh) * 2021-01-22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767843A (zh) * 2021-02-07 2021-05-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767843B (zh) * 2021-02-07 2022-10-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516912A (zh) * 2021-04-02 2021-10-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14804A (zh) * 2021-04-02 2021-07-13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CN113114804B (zh) * 2021-04-02 2024-05-14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WO2022247726A1 (zh) * 2021-05-24 2022-1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62710A (zh) * 2021-06-04 2021-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871300A (zh) * 2024-03-08 2024-04-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弯曲测试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89845U (zh) 电子设备
CN208421694U (zh) 电子设备
CN208421695U (zh) 电子设备
CN209591356U (zh) 电子设备
CN208722495U (zh) 电子设备
CN109658826B (zh)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CN112602144A (zh) 可弯折终端及其可弯折支撑组件
CN110035140A (zh) 一种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WO2020029795A1 (zh) 可折叠设备
CN107632661A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CN109658827B (zh) 电子设备
CN113053238A (zh)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US11262793B2 (en) Folding-type electronic device
CN113542456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50233162A1 (en) Hinge device an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00172081A1 (en) Removable portable computer device
CN10586753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580858A (zh) 滑板式支撑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US20230007797A1 (en) Hing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262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451685A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US20240011522A1 (en) Hing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866145A1 (en) Display panel support fr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7603695U (zh) 板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257674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