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052939A1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052939A1
WO2022052939A1 PCT/CN2021/117128 CN2021117128W WO2022052939A1 WO 2022052939 A1 WO2022052939 A1 WO 2022052939A1 CN 2021117128 W CN2021117128 W CN 2021117128W WO 2022052939 A1 WO2022052939 A1 WO 202205293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screen
push
guide shaft
pull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171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卞亚魁
Original Assignee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05293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05293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Definitions

  • FIG 3 is one of the cross-sectional view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flexible screen when the flexible screen is in the unfolded stat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elastic member 301 can cooperate with the tension mechanism, so that the tension output by the tension mechanism is gradually increased to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elastic memb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being transformed from the unfolded state to the folded state.
  • the pushing force output by 301 enables the push-pull device 300 to output a pulling force acting on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and toward the casing 200;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from the folded state to the unfolded state, all The pulling force output by the pulling force mechanism is gradually reduced to be smaller than the pushing force output by the elastic member 301 , so that the push-pull device 300 outputs a pushing force acting on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and facing away from the casing 200 . In this way, when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is in the folded state, the layering phenomenon at the folded position of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can be avoided; meanwhile,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can be effectively supported when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is in the unfolded state.
  • the pulling force on the pull rod 302 can make the pull rod 302 move toward the shaft hole, and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elastic member 301 can make the pull rod 302 move outside the shaft hole.
  • the pulling force on the pull rod 302 increases, and the pull rod 302 will overcome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elastic member 301 to move into the shaft hole, and the folded position of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 the redundant part of will be stretched by the pull rod 302 .
  • the pulling force on the pull rod 302 is reduced, and the pull rod 302 will move out of the shaft hole under the driving of the elastic member 301, so as to realize the expansion of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Effective support of the flexible screen 100 in the state.
  • th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the push-pull devices 300 , and the plurality of the push-pull devices 300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bout the first axis of symmetr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100)、可折叠的壳体(200)、推拉装置(300)、第一导向轴(400)和第二导向轴(500),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壳体(200)之间形成容置腔,推拉装置(300)设置于容置腔的内部,且推拉装置(300)的第一端与壳体(200)连接,推拉装置(300)的第二端与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连接;其中,在柔性屏(10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可弯折部分与壳体(20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推拉装置(300)向柔性屏(100)输出朝向壳体(200)的拉力,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壳体(200)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在2020年9月11日在中国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号No.202010951417.1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大屏显示功能的追求越来越高,各类电子设备日益趋于大屏化。然而,当屏幕过大时,将引起携带不便的问题。基于此,现有技术提出了了一种折叠屏,当需要大屏显示时,将折叠屏展开,当无需大屏显示时,则可将折叠屏收起,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然而,在折叠屏进行折叠的过程中,折叠位置的屏幕由于局部冗余而容易出现分层等问题,从而导致折叠屏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在将柔性屏进行折叠过程中,由于折叠位置出现分层现象,而导致的柔性屏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包括:柔性屏、可折叠的壳体、推拉装置、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所述柔性屏的非显示端面贴合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推拉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内部,且所述推拉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推拉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连接;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弯折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之间,所述推拉装置向所述柔 性屏输出朝向所述壳体的拉力,所述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使推拉装置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且朝向所述壳体的拉力,这样,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所形成的局部冗余将被推拉装置朝向壳体拉伸,从而有效的缓解了在将所述柔性屏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由于出现分层现象,而导致的柔性屏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见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100、 可折叠的壳体200、推拉装置300、第一导向轴400和第二导向轴500,所述柔性屏100的非显示端面贴合于所述壳体200一侧,所述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200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推拉装置30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内部,且所述推拉装置300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200连接,所述推拉装置300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连接;其中,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20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弯折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之间,所述推拉装置300向所述柔性屏100输出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所述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200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上述柔性屏100包括显示端面和非显示端面,其中,所述非显示端面可以是与所述显示端面相对的端面,所述显示端面用于显示数据,如显示图像、显示文字等。请参见图1,上述柔性屏100的非显示端面可以与所述壳体200在折叠过程中的内侧面贴合连接。
上述壳体200可以是常见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壳体200,例如,可以采用中部具有柔性的壳体200,或者,也可以采用两个子壳体200铰接形成的壳体200,这样,在柔性屏100折叠的过程中,壳体200随之合拢,从而实现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过程。
上述推拉装置300可以采用常见的具有伸缩功能的推拉结构,例如,可以采用电动伸缩杆、曲柄滑块机构、凸轮连杆机构等。
上述第一距离可以是指: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弯折部分与壳体200之间的最小距离。上述第二距离可以是指: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弯折部分与壳体200之间的最小距离。现有技术中,在柔性屏1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由于柔性屏100与壳体200同步运动,因此,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壳体200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推拉装置300,这样,在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推拉装置300向所述柔性屏100输出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所形成的局部冗余将被推拉装置300朝向壳体200拉伸。即在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推拉装置300可以拉近柔 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壳体200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推拉装置300拉近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壳体200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形成于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的局部冗余将被朝向壳体200拉伸,从而实现消除形成于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的局部冗余的作用。
上述推拉装置300可以与所述柔性屏100传动连接,以便于在柔性屏100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驱动推拉装置300执行推拉动作。此外,也可以通过单独的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推拉装置300执行推拉动作。具体地,可以设置检测元件检测柔性屏100的转动角度,当所述转动角度大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柔性屏100被折叠或被展开,此时,将所检测到的信号传递至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推拉装置300执行推拉动作。其中,可以通过检测柔性屏100转动的角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以确定柔性屏100是被展开还是被折叠。当所述柔性屏100的角度增大且转动角度大于所述预设值时,确定所述柔性屏100被展开,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推拉装置300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背向所述壳体200的推力;反之,当所述柔性屏100的角度减小且转动角度大于所述预设值时,确定所述柔性屏100被折叠,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推拉装置300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
可选地,所述推拉装置300的第二端可以连接于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叠线的位置,或者,连接于靠近所述对折线的位置。这样,在柔性屏100由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推拉装置300将所述柔性屏100的对折线位置产生的冗余部分向外侧拉伸,从而可以避免对折线位置由于局部冗余而形成分层或折痕的问题。
请参见图1-2,上述第一导向轴400和第二导向轴500分别平行于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对折线设置。第一导向轴400和第二导向轴500可以共同形成收纳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其中,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收容于所述收纳槽。
上述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所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可以与所 述第一部分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轴500可以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连接。请依次参见图5、图2和图1,所述柔性屏100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折叠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第二导向轴500沿弧线做相向运动,当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分别抵压于所述柔性屏100两侧。其中,在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的导向作用下,使得所述柔性屏100沿所述对折线顺利完成折叠过程,并将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收容于所述收纳槽中。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引导所述柔性屏100沿对折线进行折叠,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将所述柔性屏100分隔为靠近所述推拉装置300的部分和远离所述推拉装置300的部分,其中,可以将所述柔性屏100靠近所述推拉装置300的部分作为上述可弯折部分。而在柔性屏100折叠过程中,柔性屏100分层的问题通常发生于所述可弯折部分,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推拉装置300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这样,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所形成的局部冗余将被推拉装置300朝向壳体200拉伸,从而有效的缓解了在将所述柔性屏100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由于可弯折部分出现分层现象,而导致的柔性屏100损坏的问题。此外,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使推拉装置300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背向所述壳体200的推力,以实现对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柔性屏100的有效支撑,避免柔性屏10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折叠。
可选地,所述推拉装置300包括弹性件301和拉力机构;
所述弹性件301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200连接,所述弹性件301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100连接,所述弹性件301处于压缩状态,以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的推力;
所述拉力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200连接,所述拉力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100连接,以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的拉力;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100由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拉力机构输出的拉力逐渐增大至大于所述弹性件301输出的推力,以使所述推 拉装置300向所述柔性屏100输出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
在所述柔性屏100由折叠状态变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拉力机构输出的拉力逐渐减小至小于所述弹性件301输出的推力,以使所述推拉装置300向所述柔性屏100输出背向所述壳体200的推力。
具体地,所述弹性件301可以是弹簧,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可以使所述弹性件30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其中,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301的压缩量可以发生改变,也可以保持不变。例如,可以将所述弹性件301的两端直接连接于所述壳体200和柔性屏100的预设位置,这样,在柔性屏100折叠过程中,由于柔性屏100与壳体20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故而所述弹性件301的压缩量不会发生改变。又例如,可以将所述弹性件301的至少一端通过所述推拉装置300与所述壳体200或柔性屏100连接,在所述推拉装置300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弹性件301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或展开过程中,对弹性件301的压缩量进行调节的作用。
上述拉力机构可以采用电动推杆,可以通过改变输入电动推杆内部的电流流向,以控制电动推杆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电动推杆的安装方向,以控制电动推杆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其中,可以通过改变向所述拉力机构输入的电压大小,以对所述拉力机构输出的拉力大小进行调节。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所述弹性件301的压缩量进行调节,以调节所述弹性件301输出的推力的大小;此外,也可以通过对所述拉力机构的输入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以调节所述拉力机构所输出的拉力的大小。具体地,可以将弹性件301输出的推力与拉力机构所输出的拉力进行合成得到的合力作为所述推拉装置300对柔性屏100的作用力。可以使所述弹性件301输出的推力的方向与所述拉力机构输出的拉力的方向相反,以便于对所述弹性件301输出的推力与拉力机构所输出的拉力进行合成。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弹性件301与拉力机构配合,以实现在所述柔性屏100由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拉力机构输出的拉力逐渐增大至大于所述弹性件301输出的推力,使得所述推拉装置300输出作用 于所述柔性屏100且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同时,实现在所述柔性屏100由折叠状态变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拉力机构输出的拉力逐渐减小至小于所述弹性件301输出的推力,使得所述推拉装置300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背向所述壳体200的推力。这样,可以实现在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避免柔性屏100的折叠位置出现分层现象;同时实现在柔性屏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对柔性屏100的有效支撑。
可选地,所述拉力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拉杆302,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壳体200连接,所述拉杆302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拉杆302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100连接;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100由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于所述拉杆302的拉力逐渐增大;在所述柔性屏100由折叠状态变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于所述拉杆302的拉力逐渐减小。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组件改变拉杆302受到的拉力大小,以实现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推拉装置300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背向所述壳体200的推力,以及实现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推拉装置300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且朝向所述壳体200的拉力。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路、导电滑轨303、导电端子304和驱动件305,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件305连接,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滑轨303连接,所述导电滑轨303上设有滑槽3031,所述导电端子304与所述滑槽3031的内壁相接触,并与所述滑槽3031可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拉杆302电连接,以向所述拉杆302提供驱动电压,所述导电端子304和所述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中,一者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以形成闭合回路;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100由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305驱动所述导电端子304从所述导电滑轨303的第二端滑动至所述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所述导电滑轨303接入所述闭合回路中的电阻值逐渐减小,所述驱动电压逐渐增大;在所述柔性屏100由折叠状态变换至展开状 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305驱动所述导电端子304从所述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导电滑轨303的第二端,所述导电滑轨303接入所述闭合回路中的电阻值逐渐增大,所述驱动电压逐渐减小。
具体地,可以使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滑轨303电连接,所述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以使驱动电路、导电端子304和导电滑轨303依次串联形成闭合回路。同时,可以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拉杆3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以将所述驱动电路所分得的电压施加于所述拉杆302。
此外,可以通过所述驱动件305带动所述导电端子304在所述导电滑轨303上滑动,在所述导电端子304沿所述导电滑轨303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与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当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与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所述导电滑轨303接入闭合回路中的电阻值增大,使得所述导电滑轨303分得的电压增大,同时使得所述驱动电路分得的电压减小。由于所述驱动电路分得的电压减小,因此,驱动电路向所述拉杆302提供驱动电压也相应减小,进而使得所述拉杆302受到的拉力减小,所述拉杆302作用于柔性屏100的拉力减小。相应地,当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与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所述导电滑轨303接入闭合回路中的电阻值减小,使得所述导电滑轨303分得的电压减小,同时使得所述驱动电路分得的电压增大,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拉杆302提供驱动电压也相应增大,进而使得所述拉杆302受到的拉力增大,所述拉杆302作用于柔性屏100的拉力增大。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驱动件305驱动所述导电端子304在所述导电滑轨303上滑动,即可实现对拉杆302输出的拉力大小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305包括驱动轴,所述导电滑轨303为圆弧形滑轨,所述驱动轴的中轴线与所述圆弧形滑轨的轴线重合,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在所述圆弧形滑轨内滑动。
请参见图5,可以通过所述驱动轴绕自身中轴线正反转,即可带动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在所述圆弧形滑轨内来回滑动。
具体地,所述驱动轴可以与所述壳体200的侧壁转动连接,可以在所述壳体200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正反转的驱动电机,并使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轴连接。这样,在上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柔性屏100被展开时,如图4-5所示,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轴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与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使得所述拉杆302输出的拉力减小,以实现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展开状态时,上述第一推力大于上述第一拉力,进而实现对所述柔性屏100的有效支撑。相应地,在上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柔性屏100被折叠时,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轴顺时针转动,使得所述导电端子304的第二端与导电滑轨3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减小,进而使得所述拉杆302输出的拉力增大,以实现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上述第一推力小于上述第一拉力,这样,在推拉装置300的拉力作用下,柔性屏100的折叠位置的冗余部分将被拉伸,从而有效的缓解了在将所述柔性屏100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由于折叠位置出现分层现象,而导致的柔性屏损坏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拉力机构还包括底座306,所述底座306与所述壳体200连接,且所述底座306上开设有朝向所述柔性屏100设置的轴孔,所述拉杆302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轴孔内,所述弹性件301套设于所述拉杆302上。所述弹性件301的第一端可以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孔的内部。
请参见图2,拉杆302受到的拉力可以使所述拉杆302向所述轴孔内运动,所述弹性件301的弹力则可使所述拉杆302向所述轴孔外运动。这样,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的过程中,所述拉杆302受到的拉力增大,所述拉杆302将克服所述弹性件301的弹力向所述轴孔内运动,柔性屏100的折叠位置的冗余部分将被拉杆302拉伸。反正,在所述柔性屏100展开的过程中,所述拉杆302受到的拉力减小,所述拉杆302将在所述弹性件301的带动下向所述轴孔外运动,以实现对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100的有效支撑。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板307,所述支撑板307与所述柔性屏100相对设置,且当所述柔性屏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307与所述柔性屏100之间,所述第一导向轴400、所述第二导向轴500和所述支撑板307合围形成所述收纳 槽;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100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及所述第二导向轴500相接触并运动至所述支撑板307;在所述柔性屏100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脱离所述支撑板307并从所述第一导向轴400与所述第二导向轴500之间穿出。
请参见图5,所述底座306与所述支撑板307之间还可以设置支撑套308,所述支撑套30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306和所述支撑板307的连接,所述拉杆302和所述弹性件301分别穿设于所述支撑套308内,通过设置所述支撑套308,以实现对所述支撑板307的安装。所述支撑板307与所述支撑套308连接处设有轴孔,以便于所述推拉装置300穿过所述支撑板307的轴孔分别与所述柔性屏100及底座306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板307,这样,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的过程中,当柔性屏100运动至于支撑板307相接触时,所述柔性屏100将无法继续朝所述壳体200的方向运动,而是贴合所述弧形槽的槽壁撑开,形成如图1所示的状态。从而避免了柔性屏100由于直接对折,而在对折线的位置形成折痕。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307朝向所述柔性屏100的一侧的端面设有弧形槽,当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屏100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弧形槽相贴合。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支撑板307朝向所述柔性屏100的一侧的端面设有弧形槽,这样,在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增大所述支撑板307与柔性屏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所述支撑板307对柔性屏100的支撑效果。
可选地,在所述柔性屏100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相对于所述壳体200转动。
具体地,可以使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分别与所述壳体200转动连接。这样,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的过程中,由于所述柔性屏100贴合于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并相对于所述第 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运动,所述柔性屏100与第一导向轴400及所述第二导向轴500之间可能产生摩擦力,此时,通过使所述第一导向轴400和所述第二导向轴500与所述柔性屏100同向转动,从而减小所述柔性屏100与第一导向轴400以及所述柔性屏100与第二导向轴50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了柔性屏100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产生磨损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柔性屏100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所述柔性屏100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绕所述第一对称轴转动;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所述推拉装置300,多个所述推拉装置300关于所述第一对称轴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对称轴可以是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对折线,所述柔性屏1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多个所述推拉装置300均同步运动。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多个推拉装置300关于所述第一对称轴对称设置,这样,当所述柔性屏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各推拉装置300分别从不同方向将柔性屏100向外拉伸,从而使得柔性屏100在各推拉装置300的拉力作用下,在所述对折线的位置被撑开,形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此外,由于所述柔性屏100的对折线的位置被撑开,也避免了对折线两侧的屏幕直接沿对折线进行对折而形成折痕,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对折线的位置出现分层的现象。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吸盘600和第二吸盘700,所述第一吸盘600与所述柔性屏100连接,所述第二吸盘700与所述推拉装置30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吸盘600与所述第二吸盘700连接。
其中,可以将所述第一吸盘600固定于所述柔性屏100,将所述第二吸盘700通过转轴与所述推拉装置30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吸盘600和第二吸盘700,以实现所述柔性屏100与所述推拉装置300之间的连接。同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吸盘700与所述推拉装置30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这样,在柔性屏1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所述推拉装置300可相对于第二吸盘700转动,以改变推拉装置300作用于所述柔性屏100的力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 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可折叠的壳体、推拉装置、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所述柔性屏的非显示端面贴合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推拉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内部,且所述推拉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推拉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连接;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弯折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之间,所述推拉装置向所述柔性屏输出朝向所述壳体的拉力,所述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推拉装置包括弹性件和拉力机构;
    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连接,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的推力;
    所述拉力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拉力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连接,以输出作用于所述柔性屏的拉力;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由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拉力机构输出的拉力增大至大于所述弹性件输出的推力,以使所述推拉装置向所述柔性屏输出朝向所述壳体的拉力;
    在所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变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拉力机构输出的拉力减小至小于所述弹性件输出的推力,以使所述推拉装置向所述柔性屏输出背向所述壳体的推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拉力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拉杆,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柔性屏连接;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由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于所述拉杆的拉力增大;在所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变换至展开状态的 过程中,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于所述拉杆的拉力减小。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路、导电滑轨、导电端子和驱动件,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滑轨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拉杆电连接,以向所述拉杆提供驱动电压,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导电滑轨的第一端中,一者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以形成闭合回路;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由展开状态变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导电端子从所述导电滑轨的第二端滑动至所述导电滑轨的第一端,所述导电滑轨接入所述闭合回路中的电阻值减小,所述驱动电压增大;在所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变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导电端子从所述导电滑轨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导电滑轨的第二端,所述导电滑轨接入所述闭合回路中的电阻值增大,所述驱动电压减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轴,所述导电滑轨为圆弧形滑轨,所述驱动轴的中轴线与所述圆弧形滑轨的轴线重合,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在所述圆弧形滑轨内滑动。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拉力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朝向所述柔性屏设置的轴孔,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轴孔内,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拉杆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柔性屏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柔性屏之间;
    其中,在所述柔性屏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与所述第一导向轴及所述第二导向轴相接触并运动至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脱离所述支撑板并从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第二导向轴之间穿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柔性屏的一侧的端面设有弧形槽,当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屏的可 弯折部分与所述弧形槽相贴合。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柔性屏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所述柔性屏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绕所述第一对称轴转动;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所述推拉装置,多个所述推拉装置关于所述第一对称轴对称设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与所述柔性屏连接,所述第二吸盘与所述推拉装置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吸盘与所述第二吸盘连接。
PCT/CN2021/117128 2020-09-11 2021-09-08 电子设备 WO2022052939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1417.1 2020-09-11
CN202010951417.1A CN112071204B (zh) 2020-09-11 2020-09-1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2939A1 true WO2022052939A1 (zh) 2022-03-17

Family

ID=73695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17128 WO2022052939A1 (zh) 2020-09-11 2021-09-0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1204B (zh)
WO (1) WO20220529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8098A (zh) * 2022-04-14 2022-10-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工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1204B (zh) * 2020-09-11 2022-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599009B (zh) * 2020-12-16 2022-1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778764B2 (en) 2020-12-25 2023-10-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old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767843B (zh) * 2021-02-07 2022-10-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901645B (zh) * 2021-03-01 2022-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362710B (zh) * 2021-06-04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430637B (zh) * 2022-01-30 2023-05-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999330B (zh) * 2022-07-08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4489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unit
CN208689845U (zh) * 2018-07-13 2019-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705766U (zh) * 2018-08-14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CN110197621A (zh) * 2019-07-01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399593A (zh) * 2020-03-19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508360A (zh) * 2020-04-27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583791A (zh) * 2020-05-07 2020-08-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CN112071204A (zh) * 2020-09-11 2020-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8365B2 (en) * 2012-06-25 2014-12-09 Creator Technology B.V. Display system having a continuous flexible display with display supports
KR101779012B1 (ko) * 2014-08-15 2017-09-18 주식회사 가난한동지들 힌지 작동시 유연성있는 표시장치의 탄성력을 이용해 끝단의 섭동이 가능한 플렉시블 표시장치
KR102287583B1 (ko) * 2015-04-08 2021-08-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78357B1 (ko) * 2015-08-24 2022-03-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딩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운용방법
US10551880B1 (en) * 2015-09-11 2020-02-04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s and hinges
CN105652975B (zh) * 2015-12-29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CN205657718U (zh) * 2016-03-14 2016-10-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06713542B (zh) * 2016-12-21 2020-11-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折叠终端
CN206610209U (zh) * 2017-04-01 2017-11-03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显示屏
CN107454212A (zh) * 2017-06-14 2017-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结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07281729U (zh) * 2017-09-28 2018-04-27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KR20190064711A (ko) * 2017-11-30 2019-06-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모바일 단말기
CN208189115U (zh) * 2018-03-12 2018-12-0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CN112513961A (zh) * 2018-06-15 2021-03-16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防尘机构、电子装置及柔性屏防尘机构的制造方法
CN108712535A (zh) * 2018-06-28 2018-10-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CN110719346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08722495U (zh) * 2018-07-13 2019-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421694U (zh) * 2018-07-13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421695U (zh) * 2018-07-13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769109B (zh) * 2018-07-27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09658826B (zh) * 2018-11-06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CN109300403B (zh) * 2018-11-30 2021-07-0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09330168U (zh) * 2018-11-30 2019-08-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CN109545088B (zh) * 2018-12-06 2020-12-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动态弯折的显示装置
JP6917973B2 (ja) * 2018-12-28 2021-08-11 Nissha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表示装置
KR20190020303A (ko) * 2019-02-10 2019-02-28 심성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639868B (zh) * 2019-02-18 2021-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981850B (zh) * 2019-03-29 2021-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9881839U (zh) * 2019-07-16 2019-12-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智能终端
CN211429356U (zh) * 2019-09-27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580860B (zh) * 2019-10-15 2022-04-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111614818A (zh) * 2020-05-29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4489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unit
CN208689845U (zh) * 2018-07-13 2019-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705766U (zh) * 2018-08-14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CN110197621A (zh) * 2019-07-01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399593A (zh) * 2020-03-19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508360A (zh) * 2020-04-27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583791A (zh) * 2020-05-07 2020-08-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CN112071204A (zh) * 2020-09-11 2020-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8098A (zh) * 2022-04-14 2022-10-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工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148098B (zh) * 2022-04-14 2023-11-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工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1204B (zh) 2022-10-18
CN112071204A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52939A1 (zh) 电子设备
WO2022042534A1 (zh) 电子设备
WO2019137332A1 (zh) 一种可折叠的终端设备
CN110138916B (zh) 一种旋转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KR102034585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462682B (zh) 連接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WO2022042394A1 (zh) 伸缩机构及电子设备
US20230221773A1 (en) Movement mechanism applied to inner-folding flexible screen terminal and inner-folding flexible screen terminal
CN113325924B (zh) 电子设备
KR20120091287A (ko) 휴대용 컴퓨터 장치에 사용되는 조정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US20230108833A1 (en) Sli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0166591A (zh) 一种折叠装置、柔性显示器及移动终端
US9996116B2 (en) Hinge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WO2023125622A1 (zh) 电子设备
WO2023125645A1 (zh) 电子设备
WO2020156142A1 (zh) 终端设备
US113605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iding screens
WO2023221908A1 (zh) 电子设备
WO2022121789A1 (zh) 电子设备
WO2023125596A1 (zh) 电子设备
CN11226942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283695A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1953821B (zh) 电子设备
CN114885052A (zh) 电子设备
TW202211184A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8659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8659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N DATED 04/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