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1729U -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81729U
CN207281729U CN201721257836.5U CN201721257836U CN207281729U CN 207281729 U CN207281729 U CN 207281729U CN 201721257836 U CN201721257836 U CN 201721257836U CN 207281729 U CN207281729 U CN 207281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ylus
conductive part
push rod
conductive
tou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578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亚魁
肖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578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81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81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81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组件,包括触控笔及充电部,触控笔包括:弹性元件,设于触控笔内部靠近触控笔的一触控端处;推杆,设于触控笔内,推杆的一端与弹性元件配合,另一端露出于触控笔;导电部,设于推杆的侧部并沿径向延伸,导电部与推杆的接触面形成一斜面;回复单元,设于触控笔的内表面并与导电部接触;充电部包括:壳体,套设于触控笔外;充电单元,对应于导电部设于壳体的内表面;当推杆接收推力时,受弹性元件的弹力于初始位置及固定位置间往复,且沿斜面将导电部推向充电单元,或回复单元通过回复力将导电部推离充电单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避免充电单元与触控笔间的相互剐蹭,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越发地在用户群中流行,为这类设备带来其他操作和功能的配件也流行起来。例如,在大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完成人机对话操作时,需要使用电容笔。为方便携带和保持电容笔的续航能力,电容笔需要随身携带和充电。由于此类设备的厚度愈来愈薄,电容笔充电时可放置的空间受限,一方面,侧向伸出充电弹片会导致插拔过程中弹片与笔身相互剐蹭,降低产品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有些终端的通过设计复杂外形,起到防刮蹭或的效果,或是将电容笔放置于终端保护套中以避免上述问题,但这就会增大终端产品尺寸增大或额外增加成本,也会影响用户体验感。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触控组件,可减小充电结构对终端结构的空间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可从根本上避免了充电弹片与触控笔间的相互剐蹭,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组件,包括触控笔,及与所述触控笔电连接以向所述触控笔提供电能的充电部,所述触控笔包括:弹性元件,设于所述触控笔内部靠近所述触控笔的一触控端处;推杆,设于所述触控笔内,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配合,另一端露出于所述触控笔;导电部,设于所述推杆的侧部并沿径向延伸,其中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推杆的接触面形成一斜面;回复单元,设于所述触控笔的内表面并与所述导电部接触,以向所述导电部施加一反向于所述导电部延伸方向的回复力;所述充电部包括:壳体,套设于所述触控笔外;充电单元,对应于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当所述推杆接收推力时,受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于初始位置及固定位置间往复,且沿所述斜面将所述导电部推向所述充电单元,或所述回复单元通过所述回复力将所述导电部推离所述充电单元。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端部,靠近于所述充电单元设置;导电本体,与所述导电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回复单元接触以接收所述回复力;斜面端部,与所述导电本体连接,相对于所述导电端部设置,所述斜面端部的自由端具有所述斜面。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部连接于所述导电本体的中部,且所述导电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电本体的的宽度,使所述导电端部与所述导电本体呈台阶状;所述导电端部两侧的所述导电本体的端面向所述回复单元提供接触面。
优选地,所述斜面端部连接于所述导电本体的中部,且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为所述推杆露出于所述触控笔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的外侧设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导电部的径向方向与所述导电部间隙配合,以限制所述导电部于所述径向方向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呈槽形,槽形的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径向方向抵住所述斜面端部,并沿所述导电部的轴向方向抵住所述导电本体上靠近所述推杆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回复单元为设于所述导电端部两侧的一对簧片;所述簧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触控笔的内表面,另一端向所述导电本体延伸,并与所述导电本体上靠近所述充电部的端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触控笔内位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充电部的内壁上设有一通孔,及覆于所述通孔上的一对挡板;所述一对挡板的各自一固定端弹性连接于所述内壁上,各自另一延伸端互相相对延伸直至闭合所述通孔;当所述导电部向所述充电单元移动时,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延伸端接触,并将所述延伸端推向所述固定端;当所述导电部远离所述充电单元移动时,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延伸端分离,所述固定端将所述延伸端推回。
优选地,所述推杆具有一杆身,所述杆身与所述斜面的接触部分形成一导向面,其中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斜面的斜率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上述触控组件,其中所述充电部固定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侧部,并与所述智能终端的电池模块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导电部内置于与电容笔中,减小充电结构对产品结构空间的占用,降低成本;
2、导电部内置后,导电部仅在插入后伸出,根本上避免了导电部与触控笔相互剐蹭,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3、挡板结构保护充电弹片不受腐蚀、损伤等,增强触控笔耐用性;
4、触控笔插拔携带方便,用户体验感增强,有利于品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触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触控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触控组件内导电部未推入充电单元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触控组件内导电部推入充电单元处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触控组件;
110-触控笔、111-弹性元件、112-推杆、113-导电部、114-导电端部、115-导电本体、 116-斜面端部、117-限位部、118-簧片、119-挡板;
120-充电部、121-壳体、122-充电单元、123-杆身、124-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触控组件100包括了触控笔110 及充电部120,当需要对触控笔110进行充电时,需将触控笔110插入充电部120内,充电部120内具有可释放电能的部分,该部分与触控笔110的充电电路连接,继而连接至触控笔110的电源部分,从而建立充电部120内的可释放电能部分、充电电路至电源的通路,向触控笔110的电源充电。在该触控笔110内,结构上包括以下部件:
-弹性元件111
在触控笔110的内部,沿中心轴的轴向方向,即触控笔110内部本体的一端(靠近触控笔110与外部设备触碰的触控端)处,设有一弹性元件111,弹性元件111沿周向方向套设在触控笔110内部本体的外部,且弹性元件111的两侧分别由触控笔110内部本体卡住。当弹性元件111收到外力挤压变形时,其始终将产生一反向于该外力的抵抗力。
-推杆112
推杆112设置在触控笔110内,并作为触控笔110的内部本体成型,其贯穿触控笔110的内部,其中一端与弹性元件111配合,另一端露出在触控笔110的外部,即从触控笔110的外部笔壳穿出。与弹性元件111配合的那一端,推杆112设有一类似于伸缩圆珠笔的结构,例如,在推杆112与弹性元件111配合的那一端,具有一固定元件和滑动元件,固定元件朝向弹性元件111的边缘设置为斜齿状,相邻的两齿间,其中一齿为镂空,即一斜齿一镂空处的设置,对应该结构的设置,滑动元件的表面设有一短齿突出和一长齿突出的斜齿结构。随着推杆112反复挤压弹性元件111,滑动元件的短齿突出和长齿突出反复地在斜齿和镂空处穿插,当短齿突出接合斜齿、长齿突出接合镂空处时,固定元件与滑动元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而当短齿突出接合镂空处、长齿突出接合斜齿时,固定元件与滑动元件处于第二相对位置,于第一相对位置时,固定元件更靠近于滑动元件,即推杆112推入触控笔110的深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固定元件与滑动元件远离,推杆112回退到原始的位置,从而实现推杆112的可伸缩性。以上实施例为推杆112与弹性元件111的一种配合方式,其他如滚珠形、上部伸缩形均是可采用的方案。
-导电部113
为了使得触控笔110与外部的充电针脚或充电接脚电连接,在触控笔110的内部,设有一导电部113,其由导体构成,设置在推杆112的侧部,并与推杆112接触连接。当导电部113与推杆112完全接触后,向着推杆112的径向往外延伸,所向外延伸的该导电部113的自由端,即为与外部充电导体连接的部分。同时,在推杆112与导电部113的接触面处,推杆112和导电部113均呈斜面状,也就是说,推杆112的接触面不与其中心轴平行,同样地,导电部113的接触面也不与推杆112的中心轴平行,两者分别呈基本同方向、基本同斜率的斜面,使得导电部113与推杆112在接触部分无缝接触。
-回复单元
回复单元固定在触控笔110的内表面,即触控笔110外部笔壳的内表面,并与导电部 113在例如导电部113朝外的方向上的内表面接触。回复单元本身具有弹性,由于其设置的位置相反于导电部113为与外部针脚或外部接脚接触的移动方向,因此,当使得导电部113向外部针脚移动的力消失时,回复单元便会由于自身的弹性向导电部113施加一回复力。本质上而言,回复力的产生,是由于导电部113在延伸方向移动时,会挤压回复单元,回复单元由于自身弹性产生抵抗力,该抵抗力即为后续再施加到导电部113上的回复力。
为配合触控笔110的上述结构,对触控笔110进行电连接充电的充电部120包括以下部件:
-壳体121
充电部120的最外部轮廓形成为该壳体121,壳体121既作为充电部120的外轮廓,同样也轴向延伸,形成内部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即为收容触控笔110的收容空间,也就说,壳体121的延伸部分套设在触控笔110外,一方面用作收容触控笔110,另一方面可对触控笔110进行保护。
-充电单元122
在壳体121内表面,具体地在壳体121的内侧边上对应于导电部113的位置,设有充电单元122,例如充电针脚、充电接脚等。当触控笔110上的导电部113与该充电单元 122接触时,充电单元122将导通导电部113与设置在壳体121内的电源的充电电路,从而实现对触控笔110的充电。
使用时,用户可握持壳体121,并向部分露出壳体121的触控笔110的推杆112部分施加向下的推力,推杆112接收到该推力后,向着壳体121的内部伸入,同时挤压弹性元件111,并利用推杆112本身的结构可停留在一固定位置。于该固定位置处,触控笔 110的导电部113利用斜面的构造向着充电单元122移动并与其解除,从而完成充电电路的导通。当不再需要对触控笔110充电时,可再次向推杆112施加一推力,推杆112再次挤压弹性元件111,利用推杆112本身的结构回到初始位置。于初始位置时,导电部 113也回到初始位置,不再与充电单元122接触,充电电路断开。因此,通过对推杆112 反复施加推力,推杆112在初始位置和固定位置间往复,导电部113与充电单元122也在导通和断开的状态间切换。
参阅图3及图4,以下对导电部113和充电部120的具体优选结构进行详述。
导电部113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导电端部114、导电本体115和斜面端部116。导电端部114为导电部113上靠近于充电单元122的一端部,向充电单元122延伸,与充电单元122接触的,也为该导电端部114,因此,其由导体构造形成。导电本体115 与导电端部114连接,用于与回复单元接触,当导电部113需要从固定位置回到初始位置时,其接收回复单元产生的回复力,从而带动整个导电部113回到初始位置。斜面端部116为导电部113上远离于充电部120和导电端部114的一端,其与导电本体115连接,并与推杆112接触,通过推杆112与斜面端部116的相对移动使得导电部113移动,因此,在斜面端部116与推杆112接触的自由端上,具有与推杆112上的某一部分相同斜率的斜面。对于上述三部分的相对位置,可将导电端部114连接在导电本体115的中部,并将导电端部114的宽度配置为小于导电本体115的宽度,即导电端部114可视作为从导电本体115的中间部分向外延伸所形成的。形成有导电端部114后,导电端部114 两侧的导电本体115的表面与导电端部114呈台阶状,导电本体115的这一部分端面便作为与回复单元接触的接触面,回复单元所施加的回复力的施力点也在该端面上。上述导电端部114与导电本体115的配置的好处在于,导电本体115的一个端面上,既形成有用于导通充电电路的导电端部114,又用作与回复单元接触接收回复力,结构上更为简洁。
同时,斜面端部116的位置设置在导电本体115的中部,其自由端的倾斜方向为推杆 112露出触控笔110的方向,换句话说,该方向也为推杆112从固定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方向。具体地,推杆112原位于初始位置,并接收推力后,向下(壳体121深处)移动,推杆112与斜面端部116接触的部分的倾斜方向也朝下,使得推杆112在移动过程中,倾斜部分的推杆112的宽度逐渐增大,即逐渐填充壳体121内部空间。由于壳体121 内部空间被推杆112填充,与推杆112接触的斜面端部116不得已只得退出,而由于其设置为仅可向充电部120移动,因此,带动整个导电部113与充电部120接触。反向地,推杆112从固定位置返回初始位置,推杆112填充的壳体121内部空间逐渐空出,导电部113受到回复单元的回复力,回到最开始的位置。因此,斜面的设置,使得推杆112 与斜面端部116可完成上述相对位移。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电部113仅可向充电部120移动,在导电部113的外侧,设有一限位部117,限位部117卡住导电部113的径向方向,防止导电部113被推杆112 带动一起往下移动。如图所示的,限位部117的整体形状呈槽形,更具体地为宽度不均匀的槽形,其轮廓与导电部113的轮廓完全对应(除槽口外),且限位部117与导电本体 115的接触为间隙接触,防止其滑动。而对于导电部113的斜面端部116,限位部117沿径向方向抵住斜面端部116,使其不易滑动,并同时在导电部113的轴向方向上抵住导电本体115上靠近推杆112的端面,防止回复力过大时,反而将导电部113推出的现象发生。限位部117除上述限位所用外,其轮廓的设置也可作为引导导电部113移动方向的功能,与导电部113接触的部分,均为导电部113可移动方向的引导面,保证导电部113 的所有运动均为用作与充电部120连通或断开。限位部117可以凸台槽的形式形成在触控笔110内,且两端均开口,靠近外侧的开口连通导电部113向充电部120的移动路径,靠近内侧的开口连通斜面端部116与推杆112的贴合。
优选或可选地,回复单元配置为设置在导电端部114两侧的一对簧片118。簧片118的一端固定在触控笔110的触控笔110的内表面,另一端向着导电本体115延伸,并与导电本体115上靠近充电部120的端面接触。若触控笔110内同样配置有限位部117时,可将槽形的限位部117的侧边开出两穿孔,供簧片118从穿孔中穿出。采用簧片118的设计,考虑到对触控笔110的充电时间较长时,回复单元将长时间处于产生回复力或抵抗力的状态,时间过长后,易造成回复力减小的情况,因此,利用簧片118对受压敏感低的性质,可延长具有上述配置的触控笔11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或可选地,为了防止导电部113与充电部120的误触,以及保证触控笔110外形的整体性,在触控笔110的笔身上,位于导电部113与充电部120件的内壁上开设有一通孔,通孔供导电部113穿过与充电部120接触。在通孔上,覆有一对挡板119,分别从通孔的两侧边缘向中间延伸。具体地,挡板119各自的固定端弹性连接在内壁上,可沿内壁滑动,各自与固定端相对的延伸端相对延伸,直到互相触碰以闭合通孔。同时在延伸端的端部位置,可将其配置为朝向导电部113处设有斜面,当导电部113向充电部120的充电单元122移动时,导电部113将于延伸端接触,并继续运动后,把延伸端向固定端顶开,逐渐露出通孔,由导电部113穿入。而当导电部113远离充电单元122 移动时,导电部113与延伸端分离,固定端由于其弹性,将延伸端推回到原始位置,再次封闭该通孔。
上述推杆112内具有的斜面,可配置在推杆112的杆身123上,杆身123与斜面端部116接触的部分形成有一导向面124,该导向面124与斜面的斜率相同。且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斜面端部116与导向面124的配合始终存在,导向面124的长度需大于斜面端部116的长度,且同时需配置该导向面124的长度为,在导电部113位于最靠近于充电部120的位置时,斜面端部116的所有面均仍与导向面124贴合。
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触控组后,可将其施加至智能终端上。例如,在智能终端侧边开设有一侧边扩充部,该侧边扩充部放置充电部120,并将该充电部120与智能终端的电池模块连接,由智能终端的电池模块向触控笔110供电。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组件,包括触控笔,及与所述触控笔电连接以向所述触控笔提供电能的充电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笔包括:
弹性元件,设于所述触控笔内部靠近所述触控笔的一触控端处;
推杆,设于所述触控笔内,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配合,另一端露出于所述触控笔;
导电部,设于所述推杆的侧部并沿径向延伸,其中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推杆的接触面形成一斜面;
回复单元,设于所述触控笔的内表面并与所述导电部接触,以向所述导电部施加一反向于所述导电部延伸方向的回复力;
所述充电部包括:
壳体,套设于所述触控笔外;
充电单元,对应于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当所述推杆接收推力时,受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于初始位置及固定位置间往复,且沿所述斜面将所述导电部推向所述充电单元,或所述回复单元通过所述回复力将所述导电部推离所述充电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包括:
导电端部,靠近于所述充电单元设置;
导电本体,与所述导电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回复单元接触以接收所述回复力;
斜面端部,与所述导电本体连接,相对于所述导电端部设置,所述斜面端部的自由端具有所述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部连接于所述导电本体的中部,且所述导电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电本体的宽度,使所述导电端部与所述导电本体呈台阶状;
所述导电端部两侧的所述导电本体的端面向所述回复单元提供接触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端部连接于所述导电本体的中部,且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为所述推杆露出于所述触控笔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的外侧设有一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导电部的径向方向与所述导电部间隙配合,以限制所述导电部于所述径向方向的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呈槽形,槽形的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径向方向抵住所述斜面端部,并沿所述导电部的轴向方向抵住所述导电本体上靠近所述推杆的端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复单元为设于所述导电端部两侧的一对簧片;
所述簧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触控笔的内表面,另一端向所述导电本体延伸,并与所述导电本体上靠近所述充电部的端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笔内位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充电部的内壁上设有一通孔,及覆于所述通孔上的一对挡板;
所述一对挡板的各自一固定端弹性连接于所述内壁上,各自另一延伸端互相相对延伸直至闭合所述通孔;
当所述导电部向所述充电单元移动时,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延伸端接触,并将所述延伸端推向所述固定端;
当所述导电部远离所述充电单元移动时,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延伸端分离,所述固定端将所述延伸端推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具有一杆身,所述杆身与所述斜面的接触部分形成一导向面,其中
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斜面的斜率相同。
10.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组件,其中所述充电部固定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侧部,并与所述智能终端的电池模块连接。
CN201721257836.5U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Active CN207281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7836.5U CN207281729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7836.5U CN207281729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81729U true CN207281729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8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57836.5U Active CN207281729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8172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9496A (zh) * 2018-06-25 2018-09-18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结构、主动式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CN108769349A (zh) * 2018-08-10 2018-11-06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摇杆的操作装置及智能终端组件
CN108879888A (zh) * 2018-08-23 2018-11-23 余成威 一种触控笔弹力自负充电装置
CN109062425A (zh) * 2018-08-23 2018-12-21 余成威 一种触控笔可拆卸清洗弹力充电装置
CN109144292A (zh) * 2018-08-23 2019-01-04 余成威 一种触控笔充电结构
CN110471542A (zh) * 2018-05-09 2019-11-19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触控装置
CN112071204A (zh) * 2020-09-11 2020-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1542A (zh) * 2018-05-09 2019-11-19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触控装置
CN110471542B (zh) * 2018-05-09 2023-05-2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触控装置
CN108549496A (zh) * 2018-06-25 2018-09-18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结构、主动式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CN108769349A (zh) * 2018-08-10 2018-11-06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摇杆的操作装置及智能终端组件
CN108769349B (zh) * 2018-08-10 2023-05-30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摇杆的操作装置及智能终端组件
CN108879888A (zh) * 2018-08-23 2018-11-23 余成威 一种触控笔弹力自负充电装置
CN109062425A (zh) * 2018-08-23 2018-12-21 余成威 一种触控笔可拆卸清洗弹力充电装置
CN109144292A (zh) * 2018-08-23 2019-01-04 余成威 一种触控笔充电结构
CN108879888B (zh) * 2018-08-23 2020-09-22 温州市简系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笔弹力自负充电装置
CN109062425B (zh) * 2018-08-23 2021-04-13 余成威 一种触控笔可拆卸清洗弹力充电装置
CN109144292B (zh) * 2018-08-23 2021-05-11 余成威 一种触控笔充电结构
CN112071204A (zh) * 2020-09-11 2020-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81729U (zh)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CN207281719U (zh)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CN204205226U (zh) 多用途数据连接公头
CN103715554A (zh) 一种并排式卡座
CN203659436U (zh) 一种多功能u盘
CN103873621A (zh) 一种具有按键扩展功能的手机保护壳
CN201146262Y (zh) 卡连接器的掀盖卡扣结构
CN204291063U (zh) 一种两用型手机卡槽
CN204013637U (zh) 三选二手机卡座
CN207281718U (zh)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CN203747153U (zh) 一种并排式卡座
US9935391B2 (en) Wire adapter assembly
CN204857192U (zh) 多接口u盘
CN204927644U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数据线
CN204885740U (zh) 可扩展存储容量的背夹电池结构
CN201975437U (zh) 内置电池组的外壳的滑动装置
CN203014102U (zh) 新型手机移动电源插头
CN203747195U (zh) 一种二合一卡座
CN207705812U (zh) 一种智能手机充电装置
CN105281120A (zh) 电池连接器
CN204190039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座
TWM587774U (zh) 觸控筆充電連接結構
CN208690619U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插接组件
CN207353523U (zh) Usb3.1连接器
CN212695410U (zh) 弯折型数据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