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3084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3084U
CN219673084U CN202320475515.1U CN202320475515U CN219673084U CN 219673084 U CN219673084 U CN 219673084U CN 202320475515 U CN202320475515 U CN 202320475515U CN 219673084 U CN219673084 U CN 219673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ain shaft
shaft
swing arm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55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林辉
徐正一
于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55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3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3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3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装置及柔性显示屏,所述可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转轴机构及第二壳体,转轴机构包括主轴、连接臂构件及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包括摆动臂组及阻尼组件,摆动臂组及阻尼组件,所述摆动臂组包括第一摆动臂及第二摆动臂,所述第一摆动臂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所述阻尼组件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第一摆动臂及所述第二摆动臂沿所述主轴的轴向相接以能够沿所述主轴的轴向弹性变形,有利于减少可折叠装置的元件数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的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柔性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一种常规的可折叠装置的转轴方案中,将阻尼组件放置在主轴的两侧,垂直轴向布置。阻尼组件用于向主轴施加沿轴切向的推力,通过转动时的阻尼组件滚轮与主轴外缘之间间距变化实现变化的阻尼力。然而,侧向设置的阻尼组件需成对出现,以实现较好的阻尼效果。这样一来,导致可折叠装置的元件的数量增多,复杂化了可折叠装置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简化结构的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装置及柔性显示屏,所述可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转轴机构及第二壳体,所述转轴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柔性显示屏设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及转轴机构上,所述可折叠装置包括展平状态、中间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可折叠装置通过所述转轴机构能够在所述展平状态、所述中间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弧形槽,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主轴、连接臂构件及阻尼构件。
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主轴、连接臂构件及阻尼构件,主轴包括第一圆弧槽与第二圆弧槽。
连接臂构件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均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弧形臂与第二弧形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弧形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与所述第一圆弧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弧形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与所述第二圆弧槽转动连接。
在所述可折叠装置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转动中心、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转动中心均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背离所述主轴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阻尼构件包括摆动臂组及阻尼组件。所述摆动臂组包括第一摆动臂及第二摆动臂,所述第一摆动臂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所述阻尼组件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第一摆动臂及所述第二摆动臂沿所述主轴的轴向相接,所述阻尼组件在所述第一摆动臂及/或所述第二摆动臂的作用下能够沿所述主轴的轴向弹性变形。
一种常规的可折叠装置的转轴方案中,将阻尼组件放置在主轴的两侧,垂直轴向布置。阻尼组件用于向主轴施加沿轴切向的推力,通过转动时的阻尼组件滚轮与主轴外缘之间间距变化实现变化的阻尼力。然而,侧向设置的阻尼组件需成对出现,以实现较好的阻尼效果。这样一来,导致可折叠装置的元件的数量增多,复杂化了可折叠装置的结构。
本申请中,由于阻尼组件设于主轴上,且在第一摆动臂及/或第二摆动臂的作用下能够沿主轴的轴向提供阻尼力。相较于在主轴两侧均排布有阻尼组件的转轴方案,设置在主轴上的阻尼组件的转轴方案,在获得同等阻尼收益的情况下,阻尼组件的数量会更少,有利于减少可折叠装置的元件数量,以及有利于简化可折叠装置的结构。
在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位于柔性显示屏背离主轴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即上述转动中心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相同。这样一来,可折叠装置由展平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向主轴所在方向回缩,能够减小第一壳体与主轴之间的间隙,第二壳体与主轴之间的间隙,也减小了柔性显示屏的弯折轮廓。
常规技术中,主轴、壳体之间通常采用销轴实现转动连接,主轴与壳体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销轴上,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需占用一定尺寸。
在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背离主轴的一侧且位于电子设备的外部,使得第一壳体相对主轴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可折叠装置的外部,第二壳体相对主轴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可折叠装置的外部。相较于采用销轴实现转动连接,由于第一壳体相对主轴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可折叠装置的外部,及/或,第二壳体相对主轴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可折叠装置的外部,有利于减小可折叠装置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的第一遮挡件,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可折叠装置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一侧的第二遮挡件,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遮挡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遮挡件用于遮蔽所述第一连接臂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遮挡件还可用于遮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主轴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遮挡件还可用于遮蔽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主轴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遮挡件用于遮蔽所述第二连接臂的至少部分。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包括固定连接的中框与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主轴的一侧,所述固定板包括板体与固定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的连接件,所述弧形槽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采用分体设置的中框与固定板,降低了可折叠装置的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所述固定板包括分体设置的板体与连接件,弧形槽设于所述连接件上,降低了固定板的制造难度及成本,且方便了固定板与连接臂构件之间的组装与拆卸。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主轴转动的转动轴线不同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主轴转动的转动轴线,这样一来,减小了主轴的转动空间,减小了主轴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间隙,减小了主轴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小了柔性显示屏的弯折轮廓,可以去掉间隙对应所需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有利于简化可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的结构。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三遮挡件,所述第三遮挡件固定在所述主轴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摆动臂的部分、所述第二摆动臂的部分、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部分及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三遮挡件之间。所述可折叠装置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三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二遮挡件之间。第三遮挡件用于遮蔽主轴背离柔性显示屏一侧的元件。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第一连接臂及柔性显示屏,降低柔性显示屏弯折过程中向主轴所在一侧凹陷的可能性。第一支撑件还用于遮挡第一壳体相对主轴运动时第一壳体与主轴之间的间隙。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第二连接臂、柔性显示屏,降低柔性显示屏弯折过程中向主轴所在一侧凹陷的可能性。第二支撑件还用于遮挡第二壳体相对主轴运动时第二壳体与主轴之间的间隙。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摆动臂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滑动部与第一齿轮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主轴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主轴转动,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阻尼组件连接以使所述阻尼组件产生阻尼,所述第二摆动臂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二滑动部与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第一齿轮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主轴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主轴转动,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阻尼组件连接以使所述阻尼组件产生阻尼。
第一摆动臂中将摆动臂和齿轮一体化,第二摆动臂中将摆动臂和齿轮一体化,减少了运动机构件,有利于可折叠装置的结构简化。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齿轮部朝向所述阻尼组件的一面设有第一配合凸轮面,所述第二齿轮部朝向所述阻尼组件的一面设有第二配合凸轮面,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凸轮、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凸轮包括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所述第一凸轮面与所述第一摆动臂的第一配合凸轮面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凸轮面与所述第二摆动臂的第一配合凸轮面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齿轮部、所述凸轮,所述第一导向轴位于所述主轴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一摆动臂能够绕所述第一导向轴转动;所述第二导向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齿轮部、所述凸轮,所述第二导向轴位于所述主轴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摆动臂能够绕所述第二导向轴转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轴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持于所述凸轮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凸轮沿所述主轴的轴向移动时弹性变形,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持于所述凸轮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所述凸轮沿所述主轴的轴向移动时弹性变形。
通过简单的凸轮结构,将圆周运动转为直线运动,实现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有利于简化阻尼组件的结构。
所述第一摆动臂能够绕所述第一导向轴转动,即所述第一摆动臂的转动中心位于第一导向轴的轴线上,所述第二摆动臂能够绕所述第二导向轴转动,即所述第二摆动臂的转动中心位于第二导向轴的轴线上,第一摆动臂的转动中心与第二摆动臂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朝向所述主轴的一侧。
所述第一导向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齿轮部、所述凸轮及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导向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齿轮部、所述凸轮及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轴用于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时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导向轴用于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时进行导向。
第一弹性件、凸轮、第一摆动臂的齿轮部通过第一导向轴同轴连接,在第一摆动臂的转动过程中产生变化的轴向阻尼力,增大了阻尼收益。第二弹性件、凸轮、第二摆动臂的齿轮部通过第二导向轴同轴连接,在第二摆动臂的转动过程中产生变化的轴向阻尼力,增大了阻尼收益。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齿轮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第二导向轴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凸轮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轴及所述第二导向轴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凸轮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凸轮之间。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定第一导向轴及第二导向轴的位置。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卡合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轴及所述第二导向轴,所述卡簧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卡簧与所述第一导向轴卡持连接,所述卡簧与所述第二导向轴卡持连接。
卡簧用于防止第二限位件脱离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使得第一摆动臂、第二摆动臂、阻尼组件形成一个整体,即可以将阻尼构件预装成一个整体,以方便可折叠装置的安装与拆卸。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轴包括支撑座及盖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限制件,所述限制件位于所述支撑座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限制件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圆弧槽与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轴与所述支撑座连接,以方便阻尼组件与主轴之间的组装与拆卸。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沿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轴段与第二支撑轴段,所述限制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段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圆弧槽与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段连接。支撑座通过第一支撑轴段与第二支撑轴段拼接形成,方便了支撑座的制造。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轴段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设有第一凸台及第二凸台,所述第二支撑轴段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对应固定盖设于所述第二凸台上,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凸台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所述限制件与所述第一凸台共同围成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处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处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处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导向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处的第二连接孔。通过支撑座、限制件共同形成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将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限制在主轴上,方便了阻尼构件与主轴之间的组装与拆卸。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的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二齿轮部之间,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三导向轴,所述第三导向轴穿设于所述传动齿轮组。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二齿轮部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进行传动,适应于较大的柔性显示屏弯折半径和轴间距的传动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轮面与所述第二凸轮面之间的第三凸轮面,所述传动齿轮组朝向所述阻尼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三配合凸轮面,所述第三配合凸轮面与所述第三凸轮面相啮合,以推动所述凸轮沿所述主轴的轴向移动;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三导向轴上,所述第三弹性件弹性抵持于所述凸轮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在所述凸轮沿所述主轴的轴向移动时弹性变形,以提高阻尼收益。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齿轮部之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均设有所述第三配合凸轮面。采用四个齿轮同步带动阻尼组件,可以用于较大的柔性显示屏弯折半径和轴间距的传动。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上均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摆动臂远离所述主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远离所述主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滑槽滑动连接。第一壳体上的滑槽对第一摆动臂相对第一壳体的运动进行导向,提高第一摆动臂相对第一壳体的运动的顺畅性。第二壳体上的滑槽对第二摆动臂相对第二壳体的运动进行导向,提高第二摆动臂相对第二壳体的运动的顺畅性
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外侧。
即电子设备为外折设备。在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位于电子设备的最外侧,方便用户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可折叠装置的非贴屏面所在一侧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区域A00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a所示的固定板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9是图7a所示的固定板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7a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固定板与转轴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2是图7a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固定板与转轴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转轴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a是图12的局部区域A1的放大示意图;
图14b是沿图11的线A0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14c是沿图11的线A0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14d是沿图11的线A0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14e是沿图11的线A0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14f是沿图11的线A03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14g是沿图11的线A03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转轴机构的主轴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主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支撑座的第一支撑轴段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支撑座的第二支撑轴段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第一支撑轴段与第二支撑轴段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限制件的第一限制轴段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第一支撑轴段与第一限制轴段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2是沿图21所示的线B1的立体剖视图;
图23是沿图21所示的线B2的立体剖视图;
图24是第二限制轴段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第二支撑轴段与第二限制轴段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6是沿图25所示的线C1的立体剖视图;
图27是沿图25所示的线C2的立体剖视图;
图28是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连接臂结构、第一壳体的固定板及第二壳体的固定板的局部区域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0a是第一连接臂的立体示意图;
图30b是图23所示的第一连接臂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1a是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1b是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1c是沿图31a的线C3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32是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
图33a是沿图32所示的线D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33b是沿图32所示的线D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34a是沿图32所示的线D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34b是沿图32所示的线D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35是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
图36a是沿图35所示的线E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36b是沿图35所示的线E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37a是沿图35所示的线E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37b是沿图35所示的线E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38是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
图39a是沿图38所示的线F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39b是沿图38所示的线F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40a是沿图38所示的线F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40b是沿图38所示的线F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41是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阻尼构件、第一壳体的固定板、第二壳体的固定板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
图42是阻尼构件在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3是图42所示的阻尼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4是图42所示的阻尼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5是主轴与阻尼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6为主轴的部分结构与阻尼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7是沿图45所示的线H1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48是沿图45所示的线H2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49a是沿图41的线G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49b是沿图41的线G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50是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阻尼构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
图51a是沿图50的线I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51b是沿图50的线I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52是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阻尼构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
图53a是沿图50的线I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53b是沿图50的线I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54a是沿图11的线A04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54b是沿图11的线A04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55a是第一壳体的固定板与第一遮挡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5b是第一壳体的固定板与第一遮挡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5c是第三遮挡件与主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6是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57a是沿图56的线L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57b是沿图56的线L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58是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59a是沿图58的线Q所得到的第一剖视图;
图59b是沿图58的线Q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6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3是图60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固定板、转轴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64是图63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5是图64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
图66是图65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进一步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7a是沿图65的线P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67b是沿图65的线P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68a是沿图65的线P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68b是沿图65的线P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69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阻尼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70是图69所示的阻尼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72是沿图71的线Q所得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0包括可折叠装置100和安装在可折叠装置100上的柔性显示屏200。可折叠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以及转轴机构20。转轴机构20连接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之间,以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也即,转轴机构20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或展开。柔性显示屏200设置在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及转轴机构20上。电子设备1000、可折叠装置100及柔性显示屏200的状态均包括展平状态、中间状态及闭合状态。
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与图2,图2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能够相对展开至展平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0、可折叠装置100、柔性显示屏200均处于展平状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展平状态时,两者可以大致呈180°(也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可折叠装置100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能够相对转动(展开或折叠)至中间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0、可折叠装置100、柔性显示屏200均处于中间状态。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可折叠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能够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0、可折叠装置100及柔性显示屏200处于闭合状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两者能够完全合拢至相互平行(也允许存在少许偏差)。其中,图3和图4所示的中间状态,可以为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故而,可折叠装置100可以通过转轴机构20在展平状态、中间状态、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0用于显示图像。示例性的,柔性显示屏20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显示屏。
柔性显示屏20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折弯部2002以及第二非折弯部2003。柔性显示屏200固定于可折叠装置100。例如,柔性显示屏200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可折叠装置100。柔性显示屏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固定于第一壳体10,第二非折弯部2003固定于第二壳体30,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折弯部2002发生形变。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0处于展平形态;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中间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0处于展平形态与闭合形态之间的中间形态;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0处于闭合形态。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0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外侧,柔性显示屏200可以大致呈U型,即电子设备1000为外折设备。在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0位于电子设备1000的最外侧,方便用户的操作。
本申请附图的电子设备1000与可折叠装置100的结构仅为示例性地,以简化图档。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0能够随可折叠装置100展平或折叠。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0处于展平形态,能够全屏进行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平面尺寸较小(具有较小的宽度尺寸),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多个模组(图中未示出),多个模组可以收纳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内部。电子设备1000的多个模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板、处理器、存储器、电池、摄像头模组、听筒模组、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天线模组、传感器模组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1000的模组数量、类型、位置等进行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以“电子设备100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电子设备1000的宽度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的,此时,电子设备1000能够实现左右转动,电子设备1000的折叠与展开影响到电子设备1000的宽度尺寸。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的转动轴线也可以平行于电子设备1000的长度方向,此时,电子设备1000能够实现上下转动,电子设备1000的折叠与展开影响到电子设备1000的长度尺寸。
电子设备1000为外折设备,请参阅图7a,图7a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可折叠装置的非贴屏面所在一侧的示意图,可折叠装置100包括相对设置的贴屏面101(如图2所示)及非贴屏面103(如图7a所示),柔性显示屏200安装在贴屏面101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b,图7b是图7a所示的局部区域A00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均包括连接设置的中框12及固定板14,以方便可折叠装置100的制造。中框12用于承载主板等器件。第一壳体10的固定板14设于第一壳体10靠近转轴机构20的一侧,用于与转轴机构20转动连接。第二壳体30的固定板14设于第二壳体30靠近转轴机构20的一侧上,用于与转轴机构20转动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7a、图8及图9,图8是图7a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固定板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9是图7a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固定板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每个固定板14包括板体142及固定于板体142上的连接件144。板体142与中框12固定连接。由于固定板14包括可以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的板体142及连接件144,这样一来,降低了固定板14的制造难度。板体142上设有滑槽1422,用于与转轴机构20滑动连接。板体142上设有定位孔1424,用于与连接件144连接。
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8所示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连接件144包括基体1440、定位部1441及凸部1443,定位部1441及凸部1443凸设于基体1440的同一侧。基体1440与板体142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定位部1441收容于定位孔1424内,用于在连接件144与板体142组装在一起时对连接件144进行定位,以方便将连接件144与板体142之间的组装及提高组装精度。凸部1443上设有弧形槽1444,用于与转轴机构20转动连接。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可以为一体制成,第二壳体30可以一体制成,或者,第一壳体10可以通过多个分体组成,第二壳体30可以通过多个分体组成。
请参阅图11、图12、图13,图11是图7a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固定板与转轴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12是图7a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固定板与转轴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3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转轴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4a是图12的局部区域A1的放大示意图。
转轴机构20包括主轴201、支撑构件202、连接臂构件203、阻尼构件205及遮挡构件208。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连接臂构件203的数量为3组,阻尼构件205的数量为2个,每两个连接臂构件203之间设有一个阻尼构件205,以提高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流畅性。可以理解,本申请对连接臂构件203的数量不作限定,阻尼构件205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连接臂构件203的数量可以为1组,阻尼构件205的数量为1个。
请参阅图14a,图14a是图12的局部区域A1的放大示意图,支撑构件202与连接臂构件203相连接。连接臂构件203与主轴201转动连接。连接臂构件203与第一壳体10的连接件144相连接,连接臂构件203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件144相连接。
请参阅图14b与图14c,图14b是沿图11的线A0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14c是沿图11的线A0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连接臂构件203与第一壳体10的弧形槽1444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壳体10与主轴201之间的转动连接。请参阅图14d,图14d是沿图11的线A0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连接臂构件203与第二壳体30的弧形槽1444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壳体30与主轴201之间的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14d与图14e,图14e是沿图11的线A0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阻尼构件205设于主轴201上,阻尼构件205与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滑动连接,阻尼构件205与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滑动连接。阻尼构件205用于在主轴201相对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转动时提供阻尼力。
遮挡构件208与主轴201、支撑构件202相连接用于遮挡主轴201背离柔性显示屏200一侧的元件,主轴201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缝隙,主轴201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缝隙。连接臂构件203的部分位于主轴201与遮挡构件208之间,连接臂构件203的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0与遮挡构件208之间,连接臂构件203的部分位于第二壳体30与遮挡构件208之间。请参阅图14f与图14g,图14f是沿图11的线A03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14g是沿图11的线A03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阻尼构件205的部分位于主轴201与遮挡构件208之间。由于遮挡构件208的遮挡,保护了主轴201背离柔性显示屏200一侧所设置的器件,也减少灰尘、水汽等的进入。
请参阅图15与图16,图15是图13所示的转轴机构的主轴立体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主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主轴201包括支撑座212及固定盖设在支撑座212背离柔性显示屏200一侧的限制件214。限制件214用于将连接臂构件203、阻尼构件205限制在支撑座212上,使连接臂构件203、阻尼构件205难以脱离支撑座212,方便转轴机构20的组装与拆卸。
支撑座212可以一体制成,支撑座212也可以包括多个支撑轴段拼接形成。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座212包括两个第一支撑轴段2122及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轴段2122之间的第二支撑轴段2124。换而言之,支撑座212通过多段轴体拼接形成,以降低支主轴201的制备难度。每个阻尼构件205可设置在一个第一支撑轴段2122上。
限制件214可以一体制成,限制件214也可以包括多个限制轴段拼接形成。本实施方式中,限制件214包括两个第一限制轴段2142及一个第二限制轴段2144。每个第一限制轴段2142对应固定盖设在第一支撑轴段2122上。第二限制轴段2144固定在第二支撑轴段2124上。
请参阅图17,图17是支撑座的第一支撑轴段的立体示意图,第一支撑轴段2122上设有第一弧形面2125及第二弧形面2126。第一弧形面2125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第二弧形面2126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
第一支撑轴段2122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凸台2127、第二凸台2128。第一凸台2127与第二凸台2128沿第一支撑轴段2122的轴向间隔设置。
第一支撑轴段2122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导向槽2131与第二导向槽2133。第一导向槽2131位于第一凸台2127与第二凸台2128之间,用于收容部分阻尼构件205。第二导向槽2133位于第一凸台2127与第二凸台2128之间,第二导向槽2133与第一导向槽2131相邻设置,第二导向槽2133用于收容阻尼构件205。第一导向槽2131、第二导向槽2133沿不同于第一支撑轴段2122的轴向方向排列。
请参阅图18,图18是支撑座的第二支撑轴段的立体示意图,第二支撑轴段2124包括本体2120及两个配合部2130。本体2120上设有第一弧形面2125及第二弧形面2126。第一弧形面2125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第二弧形面2126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
每个配合部2130与本体2120的一个端部对应连接。请参阅图19,图19是第一支撑轴段与第二支撑轴段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每个配合部2130对应固定盖设于一个第一支撑轴段2122的第二凸台2128上,配合部2130与第二凸台2128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孔2129与第二连接孔2132,用于与阻尼构件205连接。配合部2130与第二凸台2128可通过紧固件等方式可拆卸或不可拆卸连接,以将阻尼构件205限制在主轴201上。
请参阅图20,图20是限制件的第一限制轴段的立体示意图,第一限制轴段2142朝向支撑座212的一侧间隔设有第三弧形面2146与第四弧形面2148。第三弧形面2146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第四弧形面2148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
请参阅图21,图21是第一支撑轴段与第一限制轴段的立体组装示意图,第一限制轴段2142与第一支撑轴段2122还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孔2129与第二连接孔2132,用于将阻尼构件205限制在主轴201上。第一限制轴段2142与第一支撑轴段2122可通过紧固件等方式可拆卸或不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22,图22是沿图21所示的线B1的立体剖视图。第一限制轴段2142的第三弧形面2146与第一支撑轴段2122的第一弧形面2125共同围成第一圆弧槽210。第一圆弧槽210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23,图23是沿图21的线B2的立体剖视图,第一限制轴段2142的第四弧形面2148与第一支撑轴段2122的第二弧形面2126共同围成第二圆弧槽211。第二圆弧槽211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24,图24是第二限制轴段的立体示意图,第二限制轴段2144朝向支撑座212的一侧间隔设有第三弧形面2146与第四弧形面2148。第三弧形面2146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第四弧形面2148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
请参阅图25与图26,图25是第二支撑轴段与第二限制轴段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6是沿图25所示的线C1的立体剖视图。第二限制轴段2144的第三弧形面2146与第二支撑轴段2124的第一弧形面2125共同围成第一圆弧槽210。第一圆弧槽210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27,图27是沿图25所示的线C2的立体剖视图,第二限制轴段2144的第四弧形面2148与第二支撑轴段2124的第二弧形面2126共同围成第二圆弧槽211。第二圆弧槽211用于与连接臂构件203转动连接。
一个第一圆弧槽210与相邻的一个第二圆弧槽211为一组圆弧槽,每组圆弧槽对应与一个连接臂构件203连接。
请参阅图28与图29,图28是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连接臂结构、第一壳体的固定板及第二壳体的固定板的局部区域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9是图28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支撑构件202包括第一支撑件222与第二支撑件224。第一支撑件222位于第一壳体10的板体142与主轴201之间,第一支撑件222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第一支撑件222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00,以降低柔性显示屏200弯折过程中向主轴201所在一侧凹陷的可能性。第一支撑件222用于遮挡第一壳体10与主轴201之间的缝隙。第二支撑件224位于第二壳体30的板体142与主轴201之间,第二支撑件224与连接臂构件203连接。第二支撑件224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00,以降低柔性显示屏200弯折过程中向主轴201所在一侧凹陷的可能性。第一支撑件222遮挡第一壳体10与主轴201之间的缝隙及支撑柔性显示屏200。
第一支撑件222与第二支撑件224上均设有安装槽2220,用于安装连接臂构件203。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主轴201可以通过圆柱体去除部分形成,第一壳体10相对主轴201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壳体30相对主轴201的转动轴线可以重合。可以理解,本申请对主轴201的结构不作限定,主轴201上设有第一圆弧槽210与第二圆弧槽211,阻尼构件205与主轴201沿轴向相连接。
图28与图29以连接臂构件203与第一支撑轴段2122、第一限制轴段2142配合连接进行示例性说明。连接臂构件203包括第一连接臂242及第二连接臂244。第一连接臂242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22上,第一连接臂242与第一壳体10的连接件144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242与主轴201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0与主轴201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二。第二连接臂244固定在第二支撑件224上,第二连接臂244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件144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44与主轴201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二壳体30与主轴201之间的转动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30a与图30b,图30a是第一连接臂的立体示意图,图30b是图23所示的第一连接臂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第一连接臂242与第二连接臂244均包括安装部2420、第一弧形臂2422与第二弧形臂2424。第一弧形臂2422与安装部2420固定连接,第二弧形臂2424与安装部2420固定连接。第一弧形臂2422朝向柔性显示屏200的表面及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表面均为弧形面,第二弧形臂2424朝向柔性显示屏200的表面及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表面均为弧形面。
请参阅图31a、图31b及图31c,图31a是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1b是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1c是沿图31a的线C3所得到的剖视图,安装部2420固定在安装槽2220中。其中,第一连接臂242的安装部2420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22的安装槽2220,第二连接臂244的安装部2420固定在第二支撑件224的安装槽2220。由于第一连接臂242的安装部2420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22上,提高了第一连接臂242的运动稳定性。由于第二连接臂244的安装部2420固定在第二支撑件224上,提高了第二连接臂244的运动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槽2220可以省略,直接将第一连接臂242的安装部2420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22上,将第二连接臂244的安装部2420固定在第二支撑件224上。本申请不限定安装部2420与连接臂构件203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将安装部2420固定在安装槽2220内,也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请参阅图32、图33a及图33b,图32是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图33a是沿图32所示的线D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33b是沿图32所示的线D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与第一壳体10的弧形槽1444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与第二圆弧槽211滑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主轴201的轴向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横截面上,第一弧形臂2422朝向柔性显示屏200一侧包括第一弧形边缘2426,在垂直主轴201的轴向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横截面上,第二弧形臂2424朝向柔性显示屏200一侧包括第二弧形边缘2428。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如图33a所示的M1)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边缘2428所在圆(如图33a所示的N2)的圆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如图33a所示)背离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请参阅图34a与图34b,图34a是沿图32所示的线D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34b是沿图32所示的线D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与第一圆弧槽210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与第二壳体30的弧形槽1444滑动连接。
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边缘2428所在圆(如图34a所示的M2)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如图34a所示的N1)的圆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背离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背离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背离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即上述转动中心与柔性显示屏200之间的距离相同。这样一来,可折叠装置100由展平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向主轴201所在方向回缩,能够减小第一壳体10与主轴201之间的间隙,第二壳体30与主轴201之间的间隙,也减小了柔性显示屏200的弯折轮廓。
常规技术中,主轴、壳体之间通常采用销轴实现转动连接,主轴与壳体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销轴上,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需占用一定尺寸。
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背离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位于电子设备1000的外部,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主轴201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外部,第二壳体30相对主轴201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外部。相较于采用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由于第一壳体10相对主轴201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外部,及/或,第二壳体30相对主轴201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外部,有利于减小可折叠装置10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请参阅图35、图36a、图36b、图37a与图37b,图35是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图36a是沿图35所示的线E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36b是沿图35所示的线E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图37a是沿图35所示的线E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37b是沿图35所示的线E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相较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展平状态,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呈中间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更多部分伸入弧形槽1444内,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更多部分伸入第二圆弧槽211内。
本实施方式中,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中间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如图36a所示的M1)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边缘2428所在圆(如图36a所示的N2)的圆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边缘2428所在圆(如图37a所示的M2)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如图37a所示的N1)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背离主轴201的一侧。
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呈中间状态时,即可折叠装置100呈中间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背离主轴201的一侧。
相较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展平状态,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伸入第二壳体30的弧形槽1444内的部分更多,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更多部分伸入第一圆弧槽210内。
在第一壳体10相对主轴201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22可随同第一连接臂242运动,第二支撑件224可随同第二连接臂244运动,第一支撑件222、主轴201、第二支撑件224大致围成第一弯曲结构,以对弯折的柔性显示屏200的折弯部2002进行支撑。
请参阅图38、图39a与图39b,图38是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图39a是沿图38所示的线F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39b是沿图38所示的线F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呈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0的连接件144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件144大致相互平行,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到达第一壳体10的弧形槽1444远离主轴201的一端,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到达第二圆弧槽211远离第二支撑件224的一端。
请参阅图40a与图40b,图40a是沿图38所示的线F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40b是沿图38所示的线F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到达第一圆弧槽210远离第一支撑件222的一端,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到达第二壳体30的弧形槽1444远离主轴201的一端。第一支撑件222、主轴201、第二支撑件224大致围成第二弯曲结构,以对弯折的柔性显示屏200的折弯部2002进行支撑。本实施方式中,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如图39a所示的M1)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边缘2428所在圆(如图39a所示的N2)的圆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边缘2428所在圆(如图39a所示的M2)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如图40a所示的N2)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如图40a所示)背离主轴201的一侧。
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呈中间状态时,即可折叠装置100呈中间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背离主轴201的一侧。
请参阅图41,图41是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阻尼构件、第一壳体的固定板、第二壳体的固定板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阻尼构件205设置在主轴201上,用于提供阻尼,以使可折叠装置100可以稳定地停留在展平状态、中间状态及闭合状态中的任何一个。阻尼构件205包括连接设置的摆动臂组26与阻尼组件27。摆动臂组26包括第一摆动臂262及第二摆动臂264,用于作用于阻尼组件27,以使阻尼组件27产生阻尼。第一摆动臂262与主轴201转动连接,第一摆动臂262与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滑动连接。第二摆动臂264与主轴201转动连接,第二摆动臂264与第二壳体30滑动连接。阻尼组件27设置于主轴201上。阻尼组件27与第一摆动臂262及第二摆动臂264沿主轴201的轴向相接。阻尼组件27在第一摆动臂262与第二摆动臂264的作用下能够沿主轴201的轴向弹性变形。
在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30转动时,第一摆动臂262被第一壳体10带动转动进而作用于阻尼组件27,第二摆动臂264被第二壳体30带动转动进而作用于阻尼组件27,阻尼组件27在第一摆动臂262、第二摆动臂264的作用下沿主轴201的轴向能够弹性变形,以向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提供变化的阻尼力。
一种常规的可折叠装置的转轴方案中,将阻尼组件放置在主轴的两侧,垂直轴向布置。阻尼组件用于向主轴施加沿轴切向的推力,通过转动时的阻尼组件滚轮与主轴外缘之间间距变化实现变化的阻尼力。然而,侧向设置的阻尼组件需成对出现,以实现较好的阻尼效果。这样一来,导致可折叠装置的元件的数量增多,复杂化了可折叠装置的结构。
本申请中,由于阻尼组件27设于主轴201上,且在第一摆动臂262及/或第二摆动臂264的作用下能够沿主轴201的轴向提供阻尼力。相较于在主轴两侧均排布有阻尼组件的转轴方案,设置在主轴201上的阻尼组件27的转轴方案,在获得同等阻尼收益的情况下,转轴机构20所使用的阻尼组件27的数量会更少,有利于减少可折叠装置100的元件数量,以及有利于简化可折叠装置100的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41、图42、图43及图44,图42是阻尼构件在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3是图42所示的阻尼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4是图42所示的阻尼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第一摆动臂262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滑动部2620及第一齿轮部2622。第一滑动部2620与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滑动连接。第一齿轮部2622设置在主轴201上并能够相对主轴201转动,第一齿轮部2622用于与第二摆动臂264连接。第一齿轮部2622沿周向的部分区域设有部分齿条,以限制第一齿轮部2622的转动范围。第一齿轮部2622朝向阻尼组件27的一面设有第一配合凸轮面2625(如图43所示),用于与阻尼组件27啮合。
第二摆动臂264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二滑动部2640及第二齿轮部2642。第二滑动部2640与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滑动连接。第二齿轮部2642设置在主轴201上并能够相对主轴201转动。第二齿轮部2642与第一齿轮部2622与啮合连接,以使第二齿轮部2642与第一齿轮部2622能够同步转动。第二齿轮部2642沿周向的部分区域设有部分齿条,以限制第二齿轮部2642的转动范围。第二齿轮部2642朝向阻尼组件27的一面设有第二配合凸轮面2645,用于与阻尼组件27啮合。
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摆动臂262的摆动臂和齿轮一体化,将第二摆动臂264的摆动臂和齿轮一体化,减少了转轴机构20的运动机构件,有利于转轴机构20及可折叠装置100的结构简化。
第一滑动部2620与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滑动连接。第一壳体10相对主轴201运动时,第一滑动部2620沿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滑动,第一滑动部2620带动第一齿轮部2622相对主轴201转动。由于第二齿轮部2642与第一齿轮部2622啮合连接,第二摆动臂264与第一摆动臂262同步运动。
第二滑动部2640与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滑动连接,第二齿轮部2642与第一齿轮部2622啮合连接。第二壳体30相对主轴201运动时,第二滑动部2640沿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滑动,第二滑动部2640带动第二齿轮部2642相对主轴201转动。由于第二齿轮部2642与第一齿轮部2622啮合连接,第一摆动臂262与第二摆动臂264同步运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齿轮部2622直接与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一齿轮部2622实现啮合传动,齿轮数量少,有利于减小传动齿轮之间的齿隙,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
阻尼组件27包括第一导向轴271、第二导向轴272、凸轮273、第一弹性件274、第二弹性件275、第一限位件276、第二限位件277及卡簧278。
第一导向轴271依次穿设于第一限位件276、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齿轮部2622、凸轮273、第一弹性件274、第二限位件277及卡簧278。第二导向轴272依次穿设于第一限位件276、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二齿轮部2642、凸轮273、第二弹性件275、第二限位件277及卡簧278。第一弹性件274弹性抵持于凸轮273与第二限位件277之间。第一弹性件274在凸轮273沿主轴201的轴向移动时弹性变形,以在第一壳体10及/或第二壳体30相对主轴201转动时提供变化的阻尼力。第二弹性件275弹性抵持于凸轮273与第二限位件277之间。第二弹性件275弹性抵持于凸轮273与第二限位件277之间,第二弹性件275在凸轮273沿主轴201的轴向移动时弹性变形,以在第一壳体10及/或第二壳体30相对主轴201转动时提供变化的阻尼力。第一限位件276、第二限位件277用于限定第一导向轴271及第二导向轴272的位置。卡簧278用于防止第二限位件277脱离第一导向轴271与第二导向轴272,使得第一摆动臂262、第二摆动臂264、阻尼组件27形成一个整体,即可以将阻尼构件205预装成一个整体,以方便可折叠装置100的安装与拆卸。
第一弹性件274、凸轮273、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齿轮部2622通过第一导向轴271同轴连接,在第一摆动臂262的转动过程中产生变化的轴向阻尼力,增大了阻尼收益。第二弹性件275、凸轮273、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一齿轮部2622通过第二导向轴272同轴连接,在第二摆动臂264的转动过程中产生变化的轴向阻尼力,增大了阻尼收益。
本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43与图44,第一导向轴271、第二导向轴272均包括轴体2711及固定在轴体2711一端的头部2713,轴体2711远离头部2713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卡槽2715,用于与卡簧278卡持连接。头部2713用于与主轴201连接。第一限位件276、第一弹性件274、凸轮273、第二限位件277套设在第一导向轴271的轴体2711,第一限位件276、第二弹性件275、凸轮273、第二限位件277套设在第二导向轴272的轴体2711,卡簧278与第一导向轴271的卡槽2715相卡合,卡簧278与第二导向轴272的卡槽2715相卡合。
本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43与图44,凸轮273朝向第一齿轮部2622的一面设有第一凸轮面2732与第二凸轮面2734,第一凸轮面2732与第一配合凸轮面2625啮合连接,第二凸轮面2734与第二配合凸轮面2645啮合连接。第一配合凸轮面2625、第二配合凸轮面2645、第一凸轮面2732、第二凸轮面2734均用于使凸轮273沿主轴201的轴向移动。
第一摆动臂262及/或第二摆动臂264相对主轴201的转动过程中,第一配合凸轮面2625与第一凸轮面2732啮合,第二配合凸轮面2645与第二凸轮面2734啮合,推动凸轮273沿主轴201的轴向前后移动,从而使第一弹性件274、第二弹性件275产生不同的压缩量及变化的阻尼力,在可折叠装置100的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的阻尼力最大。
凸轮273还设有沿凸轮273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2735与第二通孔2736。第一通孔2735贯穿第一凸轮面2732。第一导向轴271的轴体2711穿设于第一通孔2735。第二通孔2736贯穿第二凸轮面2734。第二导向轴272的轴体2711穿设于第二通孔2736。
第一限位件276与第二限位件277均间隔设有第一限位孔2762与第二限位孔2764。第一导向轴271的轴体2711穿设于第一限位孔2762,第二导向轴272的轴体2711穿设于第二限位孔2764。第一限位件276的第一限位孔2762的孔径小于第一导向轴271的头部2713,第一限位件276的第二限位孔2764的孔径小于第二导向轴272的头部2713,第一限位件276位于第一导向轴271的头部2713与第一齿轮部2622之间。第一限位件276位于第二导向轴272的头部2713与第一齿轮部2622之间,从而使第一限位件276不能脱离第一导向轴271与第二导向轴272。
卡簧278间隔设有第一开槽2782及第二开槽2784,卡簧278通过第一开槽2782套设在第一导向轴271的轴体2711上并卡设在卡槽2715内,卡簧278通过第二开槽2784套设在第二导向轴272的轴体2711上并卡设在卡槽2715内。通过在卡簧278所设置的第一开槽2782及第二开槽2784,方便了卡簧278、第一导向轴271、第二导向轴272之间的组装与拆卸。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第一导向轴271、第二导向轴27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卡槽2715可以省略,轴体2711上设有凸条,第一开槽2782的槽壁上设有卡持槽,第二开槽2784的槽壁上设有卡持槽,凸条于卡持槽相卡持。
请参阅图45及图46,图45是主轴与阻尼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46为主轴的部分结构与阻尼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第一弹性件274的部分收容于第一导向槽2131内,第一齿轮部2622的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导向槽2131内,第二弹性件275的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导向槽2133内,第二齿轮部2642的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导向槽2133内。第一导向槽2131为第一弹性件274的弹性变形运动进行了导向,第二导向槽2133为第二弹性件275的弹性变形运动进行了导向,进而提高了可折叠装置100在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变换时的顺畅性及稳定性。另外,第一弹性件274部分收容于第一导向槽2131内,第一齿轮部2622收容于第一导向槽2131内,第二弹性件275部分收容于第二导向槽2133内,第二齿轮部2642收容于第二导向槽2133内,占用了主轴201的轴内空间,减少了可折叠装置100的厚度方向的空间。
请参阅图47,图47是沿图45所示的线H1所得到的剖视图,第一支撑轴段2122的第二凸台2128与第二支撑轴段2124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孔2129与第二连接孔2132,第一导向轴271的远离头部2713的一端穿设于第二凸台2128处的第一连接孔2129,第二导向轴272的远离头部2713(如图44所示)的一端穿设于一个第二连接孔2132。即第一支撑轴段2122与第二支撑轴段2124共同将第一导向轴271远离头部2713的一端、第二导向轴272远离头部2713的一端限制在主轴201上,方便了转轴机构20的组装与拆卸。
请参阅图48,图48是沿图45所示的线H2所得到的剖视图,第一支撑轴段2122的第一凸台2127与第一限制轴段2142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孔2129与第二连接孔2132,第一导向轴271的头部2713收容于第一凸台2127的第一连接孔2129,第二导向轴272的头部2713收容于第一凸台2127的第二连接孔2132。即第一支撑轴段2122与第一限制轴段2142共同将第一导向轴271远离头部2713的一端、第二导向轴272远离头部2713的一端限制在主轴201上。
组装时,可以直接将阻尼构件205安装在第一支撑轴段2122上,后将第二支撑轴段2124安装在第一支撑轴段2122上,再将第一限制轴段2142固定地盖设在第一支撑轴段2122上,即可完成阻尼构件205与主轴201之间的组装。
请结合参阅图41、图49a与图49b,图49a是沿图41的线G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49b是沿图41的线G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展开呈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动部2620位于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远离主轴201的一端,第二滑动部2640位于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远离主轴201的一端,第一摆动臂262、第二摆动臂264相对展开呈展平状态。
请再次参阅图49a,第一摆动臂262能够绕第一导向轴271转动,即第一导向轴271可以为第一摆动臂262的转动中心,第二摆动臂264能够绕第二导向轴272转动,即第二导向轴272可以为第二摆动臂264的转动中心。第一导向轴271、第二导向轴272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朝向主轴201的同一侧。换而言之,第一摆动臂262的转动中心与第二摆动臂264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200朝向主轴201的同一侧。
当需将可折叠装置100从展平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时,使第一壳体10朝向第二壳体30转动,第一滑动部2620沿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滑动,第二滑动部2640可以沿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滑动,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齿轮部2622绕第一导向轴271转动,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二齿轮部2642绕第二导向轴272转动。
请结合参阅图50、图51a与图51b,图50是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阻尼构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图51a是沿图50的线I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51b是沿图50的线I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滑动部2620沿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滑动,第二滑动部2640可以沿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滑动,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齿轮部2622绕第一导向轴271转动,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二齿轮部2642绕第二导向轴272转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可相对运动。
请参阅图52、图53a与图53b,图52是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阻尼构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局部区域立体示意图,图53a是沿图50的线J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53b是沿图50的线J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呈闭合状态时,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滑动部2620可到达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远离主轴201一端,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二滑动部2640可到达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远离主轴201一端。
当需将可折叠装置100由闭合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可以使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30打开,第一滑动部2620沿第一壳体10的滑槽1422朝向主轴201运动,第二滑动部2640沿第二壳体30的滑槽1422朝向主轴201运动,第一齿轮部2622被带动绕第一导向轴271转动,第二齿轮部2642被带动绕第二导向轴272转动,直至可折叠装置100切换至展平状态。
请参阅图54a与图54b,图54a是沿图11的线A04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54b是沿图11的线A04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遮挡构件208包括第一遮挡件284、第二遮挡件286及第三遮挡件288。
第一遮挡件284盖设于第一壳体10的固定板14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用于遮挡第一壳体10与主轴201之间的缝隙、第一壳体10的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上的部分元件。例如,第一遮挡件284用于遮挡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至少部分,第一摆动臂262的部分。
第二遮挡件286盖设于第二壳体30的固定板14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用于遮挡第二壳体30与主轴201之间的缝隙、第二壳体30的背离柔性显示屏200一侧上的元件。例如,第二遮挡件286用于遮挡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至少部分,第二摆动臂264的部分。
第三遮挡件288盖设于主轴201的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用于遮挡主轴201的背离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的元件。例如,第三遮挡件288用于遮挡阻尼组件27、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第三遮挡件288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轴段2122、第二支撑轴段2124、第一限制轴段2142、第二限制轴段2144中的至少一个上。
如图54b所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展开呈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22及第二支撑件224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遮挡件284、第二遮挡件286、第三遮挡件288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的固定板14与第一遮挡件284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二壳体30的固定板14与第二遮挡件286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以下以第一壳体10的固定板14与第一遮挡件284之间的连接方式举例进行简单说明。请参阅图55a及图55b,图55a是第一壳体的固定板与第一遮挡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55b是第一壳体的固定板与第一遮挡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第一壳体10的固定板14的板体142朝向第一遮挡件284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卡勾1426。第一卡勾142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板体142的两个端部、板体142沿轴向的大致中部位置均设有第一卡勾1426。第一遮挡件284包括第一遮挡体2842及凸设于第一遮挡体2842上的第二卡勾2846。第二卡勾284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一遮挡体2842的两个端部、第一遮挡体2842的沿轴向的大致中部位置均设有第一卡勾1426。第一卡勾1426与第二卡勾2846卡合在一起,实现将第一壳体10的固定板14与第一遮挡件284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第一卡勾1426在固定板14的位置及数量不作限定,本申请对第二卡勾2846在第一遮挡体2842的位置及数量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第二壳体30的固定板14与第一遮挡件284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粘接等方式。
第二壳体30的固定板14的板体142朝向第二遮挡件286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卡勾1426。第一卡勾142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板体142的两个端部、板体142沿轴向的大致中部位置均设有第一卡勾1426。第二遮挡件286包括第一遮挡体2842及凸设于第一遮挡体2842上的第二卡勾2846。第二卡勾284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一遮挡体2842的两个端部、第一遮挡体2842的沿轴向的大致中部位置均设有第一卡勾1426。第一卡勾1426与第二卡勾2846卡合在一起,实现将第二壳体30的固定板14与第二遮挡件286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第一卡勾1426在固定板14的位置及数量不作限定,本申请对第二卡勾2846在第一遮挡体2842的位置及数量不作限定。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第二壳体30的固定板14与第二遮挡件286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粘接等方式。
请参阅图55c,图55c是第三遮挡件与主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第三遮挡件288包括第二遮挡体2882及凸设于第二遮挡体2882朝向主轴201一侧上的卡持凸起2884,卡持凸起2884位于第二遮挡体2882的端部。主轴201上设有凹槽2012,卡持凸起2884卡合在凹槽2012上,从而将第三遮挡件288与主轴201连接在一起。凹槽2012可以设于第一支撑轴段2122远离第二支撑轴段2124的一端。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卡持凸起2884在第二遮挡体2882上的位置,卡持凸起2884可以位于第二遮挡体2882的其他位置,本申请对凹槽2012的位置不作限定,凹槽2012能够与卡持凸起2884相配合即可。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第三遮挡件288与主轴2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粘接等方式。
请参阅图56、图57a及图57b,图56是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的一立体示意图,图57a是沿图56的线L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57b是沿图56的线L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遮挡件284相对第三遮挡件288倾斜,第二遮挡件286相对第三遮挡件288倾斜,第一遮挡件284与第三遮挡件288之间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第二遮挡件286与第三遮挡件288之间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
请参阅图58、图59a及图59b,图58是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区域的一立体示意图,图59a是沿图58的线Q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59b是沿图58的线Q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遮挡件284与第三遮挡件288大致相垂直,第二遮挡件286与第三遮挡件288大致相垂直,第一遮挡件284与第二遮挡件286大致相对且平行设置。
可以理解,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装置及柔性显示屏,所述可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转轴机构及第二壳体,所述转轴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柔性显示屏设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及转轴机构上,所述可折叠装置包括展平状态、中间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可折叠装置通过所述转轴机构能够在所述展平状态、所述中间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弧形槽,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主轴、连接臂构件及阻尼构件。
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主轴、连接臂构件及阻尼构件,主轴包括第一圆弧槽与第二圆弧槽。
连接臂构件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均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弧形臂与第二弧形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弧形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与所述第一圆弧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弧形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与所述第二圆弧槽转动连接。
在所述可折叠装置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弧形边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背离所述主轴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阻尼构件包括摆动臂组及阻尼组件。所述摆动臂组包括第一摆动臂及第二摆动臂,所述第一摆动臂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请参阅图60、图61、图62、图63、图64、图65及图66,图6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3是图60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固定板、转轴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64是图63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5是图64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图66是图65所示的可折叠装置的进一步立体分解示意图,
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似,不同在于,转轴机构20省略了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相对主轴201的转动轴线不同于第二壳体30相对主轴201的转动轴线,这样一来,减小了主轴201的转动空间,减小了主轴201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间隙,减小了主轴201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小了柔性显示屏的弯折轮廓,可以去掉间隙对应所需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有利于简化可折叠装置100及电子设备的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67a、图67b、图68a及图68b,图67a是沿图65的线P1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67b是沿图65的线P1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图68a是沿图65的线P2所得到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68b是沿图65的线P2所得到的第二视角剖视图,第一壳体10的连接件144、第二壳体30的连接件144上均设有弧形槽1444,主轴201包括第一圆弧槽210与第二圆弧槽211。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与第一壳体10的弧形槽1444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与第一圆弧槽21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与第二壳体30的弧形槽1444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与第二圆弧槽211转动连接。
第一弧形臂2422朝向柔性显示屏200一侧包括第一弧形边缘2426,第二弧形臂2424朝向柔性显示屏200一侧包括第二弧形边缘2428。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的圆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边缘2428所在圆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边缘2428所在圆的圆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背离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换而言之,在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所在圆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背离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请参阅图69与图70,图69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阻尼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70是图69所示的阻尼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在于,阻尼构件205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阻尼组件27包括第一导向轴271、第二导向轴272、凸轮273、第一弹性件274、第二弹性件275、第一限位件276、第二限位件277及卡簧278,阻尼组件27还包括第三导向轴279、第三弹性件283及传动齿轮组285。
沿大致垂直第一导向轴271的轴向方向,第三导向轴279位于第一导向轴271、第二导向轴272之间,第三导向轴279依次穿设于第一限位件276、传动齿轮组285、凸轮273、第三弹性件283、第二限位件277及卡簧278。第三弹性件283抵持在凸轮273与第二限位件277之间。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轮273朝向第一齿轮部2622的一侧包括第一凸轮面2732、第二凸轮面2734及第三凸轮面2737。第三凸轮面2737位于第一凸轮面2732与第二凸轮面2734之间。凸轮273沿轴向还设有贯穿第三凸轮面2737的第三通孔,用于穿设第三导向轴279。第三导向轴279穿设于第三通孔。
传动齿轮组285连接于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齿轮部2622与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二齿轮部2642之间,用于传动。传动齿轮组285朝向凸轮273的一侧设有第三配合凸轮面2850,第三配合凸轮面2850与第三凸轮面2737相啮合,以推动凸轮273沿主轴的轴向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齿轮组285包括第一传动齿轮2851与第二传动齿轮2853,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851啮合连接于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齿轮部2622与第二传动齿轮2853之间。第二传动齿轮2853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2851与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一齿轮部2622之间,第一传动齿轮2851与第二传动齿轮2853均设有第三配合凸轮面2850。
转轴方案实现外折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撑和展开闭合运动,将摆动臂和同步齿轮一体化,减少了运动机构件,减少了阻尼组件27的数量,减少了屏幕支撑件。采用四个齿轮同步带动阻尼组件27,可以用于较大的柔性显示屏弯折半径和轴间距的传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齿轮组285可以省略第一传动齿轮2851或第二传动齿轮2853,传动齿轮组285还可以包括更多的传动齿轮,即传动齿轮组285中的传动齿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第一限位件276、第二限位件277及卡簧278。
请参阅图71与图72,图7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72是沿图71的线Q所得到的剖视图。
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遮挡构件208的第三遮挡件可以省略,第一遮挡件284与第二遮挡件286相邻设置,在可折叠装置100的展平状态时,第一遮挡件284的部分盖设在主轴201上,第二遮挡件286的部分盖设在主轴201上,以减少可折叠装置100的元件数量。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所在圆的圆心、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所在圆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所在圆的圆心、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所在圆的圆心均位于柔性显示屏背离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的圆心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弧形边缘2426所在圆的圆心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以加快第一摆动臂相对第一壳体10的滑动速率,及第二摆动臂相对第二壳体30的滑动速率,防止第一遮挡件284与第二遮挡件286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相对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会产生干涉。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诸如“包括”以及“可以包括”之类的表述表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构成要素的存在性,并且并不限制一个或多个附加功能、操作和构成要素。在本申请中,诸如“包括”和/或“具有”之类的术语可解释为表示特定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可解释为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性或添加可能性排除在外。
此外,在本申请中,表述“和/或”包括关联列出的词语中的任意和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和/或B”可以包括A,可以包括B,或者可以包括A和B这二者。
在本申请中,包含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序数在内的表述可以修饰各要素。然而,这种要素不被上述表述限制。例如,上述表述并不限制要素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上述表述仅用于将一个要素与其它要素进行区分。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指示不同的用户设备,尽管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都是用户设备。类似地,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要素可以被称为第二要素,类似地,第二要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要素。
当组件被称作“连接”或“接入”其他组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组件不仅直接连接到或接入到其他组件,而且在该组件和其它组件之间还可以存在另一组件。另一方面,当组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入”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应该理解它们之间不存在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包括可折叠装置(100)及柔性显示屏(200),
所述可折叠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转轴机构(20)及第二壳体(30),所述转轴机构(2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30)之间,所述柔性显示屏(200)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30)及转轴机构(20)上,所述可折叠装置(100)包括展平状态、中间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可折叠装置(100)通过所述转轴机构(20)能够在所述展平状态、所述中间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30)设有弧形槽(1444),
所述转轴机构(20)包括主轴(201)、连接臂构件(203)及阻尼构件(205),
主轴(201)包括第一圆弧槽(210)与第二圆弧槽(211);
连接臂构件(203)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连接臂(242)及第二连接臂(244),所述第一连接臂(242)与所述第二连接臂(244)均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弧形臂(2422)与第二弧形臂(2424),所述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一弧形臂(2422)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弧形槽(144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2424)与所述第一圆弧槽(2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2422)与所述第二壳体(30)的弧形槽(144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2424)与所述第二圆弧槽(211)转动连接,在所述可折叠装置(100)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臂(242)的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一连接臂(242)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弧形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弧形臂的转动中心均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200)背离所述主轴(201)的一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阻尼构件(205)包括摆动臂组(26)及阻尼组件(27),
所述摆动臂组(26)包括第一摆动臂(262)及第二摆动臂(264),所述第一摆动臂(262)与所述主轴(2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262)与所述第一壳体(1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264)与所述主轴(2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264)与所述第二壳体(30)滑动连接;
所述阻尼组件(27)设于所述主轴(201)上,所述阻尼组件(27)与所述第一摆动臂(262)及所述第二摆动臂(264)沿所述主轴(201)的轴向相接,所述阻尼组件(27)在所述第一摆动臂(262)及/或所述第二摆动臂(264)的作用下能够沿所述主轴(201)的轴向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20)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200)一侧的第一遮挡件(284),所述第一连接臂(242)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遮挡件(284)与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
所述可折叠装置(100)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30)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200)一侧的第二遮挡件(286),所述第二连接臂(244)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遮挡件(286)与所述第二壳体(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30)均包括固定连接的中框(12)与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设于所述中框(12)背离所述主轴(201)的一侧,所述固定板(14)包括板体(142)与固定设置在所述板体(142)上的连接件(144),所述弧形槽(1444)设于所述连接件(14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装置(100)还包括第三遮挡件(288),所述第三遮挡件(288)固定在所述主轴(201)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摆动臂(262)的部分、所述第二摆动臂(264)的部分、所述第一连接臂(242)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臂(244)的部分及所述阻尼组件(27)位于所述主轴(201)与所述第三遮挡件(288)之间;
所述可折叠装置(100)处于所述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三遮挡件(288)位于所述第一遮挡件(284)与所述第二遮挡件(28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2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222)与第二支撑件(224),所述第一支撑件(22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主轴(20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臂(242)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22)上,
所述第二支撑件(224)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0)与所述主轴(201)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臂(244)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臂(262)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滑动部(2620)与第一齿轮部(2622),所述第一滑动部(26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部(2622)与所述主轴(201)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主轴(20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部(2622)与所述阻尼组件(27)连接以使所述阻尼组件(27)产生阻尼,
所述第二摆动臂(264)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二滑动部(2640)与第二齿轮部(2642),所述第二滑动部(2640)与所述第二壳体(30)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部(2642)与所述第一齿轮部(2622)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部(2642)与所述主轴(201)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主轴(201)转动,
所述第二齿轮部(2642)与所述阻尼组件(27)连接以使所述阻尼组件(27)产生阻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部(2622)朝向所述阻尼组件(27)的一面设有第一配合凸轮面(2625),所述第二齿轮部(2642)朝向所述阻尼组件(27)的一面设有第二配合凸轮面(2645),
所述阻尼组件(27)包括凸轮(273)、第一导向轴(271)、第二导向轴(272)、第一弹性件(274)、第二弹性件(275):
所述凸轮(273)设置于所述主轴(201)上,所述凸轮(273)包括第一凸轮面(2732)与第二凸轮面(2734),所述第一凸轮面(2732)与所述第一摆动臂(262)的第一配合凸轮面(2625)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凸轮面(2734)与所述第二摆动臂(264)的第一配合凸轮面(2625)啮合连接,
所述第一导向轴(271)穿设于所述第一齿轮部(2622)、所述凸轮(273),所述第一导向轴(271)位于所述主轴(201)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所述第一摆动臂(262)能够绕所述第一导向轴(271)转动;
所述第二导向轴(272)穿设于所述第二齿轮部(2642)、所述凸轮(273),所述第二导向轴(272)位于所述主轴(201)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所述第二摆动臂(264)能够绕所述第二导向轴(272)转动;
第一弹性件(274),所述第一弹性件(274)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轴(271)上,所述第一弹性件(274)弹性抵持于所述凸轮(273)与所述主轴(201)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274)在所述凸轮(273)沿所述主轴(201)的轴向移动时弹性变形,以及
第二弹性件(275),所述第二弹性件(275)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轴(272)上,所述第二弹性件(275)弹性抵持于所述凸轮(273)与所述主轴(201)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275)在所述凸轮(273)沿所述主轴(201)的轴向移动时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27)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76)及第二限位件(277),
所述第一限位件(276)位于所述主轴(201)与所述第一齿轮部(2622)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276)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轴(271)与所述第二导向轴(272)上,
所述第二限位件(277)位于所述凸轮(273)与所述主轴(201)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277)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轴(271)及所述第二导向轴(272)上,
所述第一弹性件(274)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77)与所述凸轮(273)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件(275)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77)与所述凸轮(27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27)还包括卡簧(278),所述卡簧(278)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轴(271)及所述第二导向轴(272),所述卡簧(278)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77)与所述主轴(201)之间,所述卡簧(278)与所述第一导向轴(271)卡持连接,所述卡簧(278)与所述第二导向轴(272)卡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01)包括支撑座(212)及盖设于所述支撑座(212)上的限制件(214),所述限制件(214)位于所述支撑座(212)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
所述支撑座(212)与所述限制件(214)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圆弧槽(210)与第二圆弧槽(211),所述第一导向轴(271)与所述支撑座(212)连接,
所述第二导向轴(272)与所述支撑座(21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12)包括沿所述主轴(20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轴段(2122)与第二支撑轴段(2124),所述限制件(214)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段(2122)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圆弧槽(210)与第二圆弧槽(211),所述第一导向轴(271)、所述第二导向轴(272)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段(2122)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段(2122)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200)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2127)及第二凸台(2128),
所述第二支撑轴段(2124)包括本体(2120)及与所述本体(2120)的端部连接的配合部(2130),所述配合部(2130)对应固定盖设于所述第二凸台(2128)上,所述配合部(2130)与所述第二凸台(2128)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孔(2129)与第二连接孔(2132),
所述限制件(214)与所述第一凸台(2127)共同围成第一连接孔(2129)与第二连接孔(2132),所述第一导向轴(271)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凸台(2127)处的第一连接孔(2129),所述第一导向轴(271)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凸台(2128)处的第一连接孔(2129),所述第二导向轴(272)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凸台(2127)处的第二连接孔(2132),所述第二导向轴(272)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凸台(2128)处的第二连接孔(2132)。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27)还包括与所述主轴(201)转动连接的传动齿轮组(285),所述传动齿轮组(285)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部(2622)与所述第二齿轮部(2642)之间,
所述阻尼组件(27)还包括第三导向轴(279),所述第三导向轴(279)穿设于所述传动齿轮组(28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273)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轮面(2732)与所述第二凸轮面(2734)之间的第三凸轮面(2737),所述传动齿轮组(285)朝向所述阻尼组件(27)的一侧设有第三配合凸轮面(2850),所述第三配合凸轮面(2850)与所述第三凸轮面(2737)相啮合,以推动所述凸轮(273)沿所述主轴(201)的轴向移动;
所述阻尼组件(27)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83),所述第三弹性件(283)套设在所述第三导向轴(279)上,所述第三弹性件(283)弹性抵持于所述凸轮(273)与所述主轴(201)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283)在所述凸轮(273)沿所述主轴(201)的轴向移动时弹性变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285)包括第一传动齿轮(2851)与第二传动齿轮(2853),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851)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部(2622)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853)之间,
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853)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851)与所述第二齿轮部(2642)之间,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851)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853)均设有所述第三配合凸轮面(2850)。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在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200)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最外侧。
CN202320475515.1U 2023-03-03 2023-03-03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673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5515.1U CN219673084U (zh) 2023-03-03 2023-03-03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5515.1U CN219673084U (zh) 2023-03-03 2023-03-03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3084U true CN219673084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2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5515.1U Active CN219673084U (zh) 2023-03-03 2023-03-0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3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0564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842647B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TWI715023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六)
WO2021209001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384839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021638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219268892U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US20220019270A1 (en) Foldable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6097011A (zh) 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586595B (zh) 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CN219673084U (zh) 电子设备
CN114430432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9372800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8582456A (zh) 电子设备
WO2022206644A1 (zh) 折叠电子设备
CN114627760A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6048193A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WO2024067615A1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CN219655079U (zh) 一种转轴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21443069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044887B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8208480A (zh) 一种转轴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US20240089356A1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189764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