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2534B - 转轴传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转轴传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2534B
CN103982534B CN201310091773.0A CN201310091773A CN103982534B CN 103982534 B CN103982534 B CN 103982534B CN 201310091773 A CN201310091773 A CN 201310091773A CN 103982534 B CN103982534 B CN 103982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otating shaft
tractive unit
axle
shaf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17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2534A (zh
Inventor
徐安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82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2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2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25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01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conveying reciprocating or limited rotary motion
    • F16H19/003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conveying reciprocating or limited rotary motion comprising a flexible member
    • F16H19/005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conveying reciprocating or limited rotary motion comprising a flexible member for conveying oscillating or limited rotary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6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 F16H2019/0677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ixing the flexible member to a dr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856Oscillating to oscil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转轴传动结构,是在一个要求结构精简的条件下,使转轴传动平顺稳定,降低转动扭力变化的作用。该传动结构包括至少一转子和一牵引部的组合。转子具有一轴孔,枢接转轴,使转子随转轴转动;以及,至少一计划区域通过该轴孔的栓孔,用以拘留该牵引部;并且,使转轴经该计划区域压制牵引部,形成固定作用。

Description

转轴传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轴的传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枢轴应用转子和牵引部的组合,在操作配合的作业中传递动力的结构。
背景技术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数字取像机、电子书等,使其盖、显示屏幕或观景窗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是已为现有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6217011号“枢轴定位构件”、及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是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例如,屏幕)及/或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艺也已揭示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块及/或机体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6148572号“超广角双转轴结构”、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专利案等,是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上述实施例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这类枢轴或转轴组件通常应用了复数个具有通孔、凹凸定位部的垫片、摩擦片、弹簧等组合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以扣环或固定件固定。以及,配合弹簧的能量蓄积和释放,来达到转轴或枢轴组件转动和定位的作用;其整体结构设计和组装配合比较复杂,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现有技艺也已揭示了一种应用转轮和连动牵引的线材(或传动带)等组件的配合,来传递动力或传动转轴运动。但是,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线材或传动带的组合结构在配合带动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动能传递延迟的现象。它的原因包括线材(或传动带)和转轮之间的配合有间隙,造成滑动或作动不确实的情形;线材(或传动带)和转轮组合的固固定构不理想,使线材负载或传递动力时产生的牵引拉扯现象变大,相对使它们传动位移效果降低,或造成线材从转轮上脱落的情形。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在有关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和组装方面的简便性。
依据上述,在结构设计和操作技术方面是考虑了下列的课题:
1.考虑所述的传动机构在结构设计上,应撤除现有技艺应用复数个具有通孔、凹凸定位部的垫片、摩擦片、弹簧等组合在转轴的形态;以及,配合弹簧的能量蓄积和释放,来达到转轴组件转动和定位作用。
2.设计提供不同于现有技艺的传动机构和相关配合结构,以解决或改善现有线材和转轮组合有间隙,在配合带动操作的过程产生滑动或作动不确实;或线材和转轮组合的固固定构不理想,使线材负载或传递动力时产生的牵引拉扯现象变大、传动效果降低等情形。
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专利案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示。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转轴传动结构,是在一个要求结构精简的条件下,使转轴传动平顺稳定,降低转动扭力变化的作用。该传动结构包括至少一转子和一牵引部的组合。转子具有一轴孔,枢接转轴,使转子随转轴转动;以及,至少一计划区域通过该轴孔的栓孔,用以拘留该牵引部;并且,使转轴经该计划区域压制牵引部,形成固定作用,以增加该传动结构在操作运动方面的(同步)位移效果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是至少一转子和一牵引部的组合;
该转子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用来固定在转轴上的轴孔和一栓孔;
该牵引部呈挠性缆线形态的绕设在本体上;以及
牵引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固定在本体上。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栓孔的至少一计划区域通过该轴孔,使栓孔形成一破孔形态;以及,转轴是经该计划区域压制牵引部。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牵引部的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后,和一固定部结合;以及
该固定部具有一孔,用于组合牵引部;该固定部和牵引部压制结合成一整体形态。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本体形成有一凹室,该凹室和栓孔相通;并且,该凹室收容该固定部;以及
该凹室具有一壁;对应壁的形态,固定部设有一面。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凹室的壁和固定部的面成弧形形态。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转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
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枢接端;以及
该转子包括:
设置在第一轴枢接端的第一转子和第三转子;
设置在第二轴枢接端的第二转子和第四转子;
第一、二转子之间和第三、四转子之间,分别配置有牵引部,而使第一、二轴同步转动。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四转子是一转轮的形态,使本体形成柱状形态。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本体的至少一端设肩部。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本体的宽度小于肩部的宽度。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本体的宽度小于肩部的宽度。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轴孔的轮廓相同于转轴的断面形状。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四转子的轴孔轮廓相同于第一、二轴枢接端的断面形状。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二轴枢接端和轴孔的形状是一矩形断面的形态。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一端绕设固定于第一转子的本体,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二端绕设固定在第二转子的本体上;以及
该第三、四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一端绕设固定于第三转子的本体,该第三、四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二端绕设固定在第四转子的本体上。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从第一转子绕设到第二转子的方向,相反于从第三转子绕设到第四转子的牵引部方向,而使第一轴和第二轴产生不同方向转动的形态。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牵引部的长度是在转子随转轴转动180°后,仍保持牵引部卷绕在转子本体上的长度至少等于转子圆周的1/2。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长度是在第一转子随第一轴转动180°后,仍保持牵引部卷绕在第一转子上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一转子圆周的1/2。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长度是在第一转子转动180°后,保持牵引部卷绕在第一转子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转子转动90°的圆周距离。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三、四转子配置的牵引部长度是在第四转子和第二轴转动180°后,仍保持牵引部卷绕在第四转子上的长度至少等于第四转子圆周的1/2。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三、四转子配置的牵引部长度是在第四转子转动180°后,保持牵引部绕在第四转子上的长度大于第四转子转动90°的圆周距离。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轴和第二轴组合设置在一壳体内。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二轴的固定端是配合固定座,使第一、二轴分别固定于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第一~四转子和牵引部配合一固定组件组合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显示模块使第一轴转动0°~180°的范围,相对使第二轴和机体模块同步朝相反方向转动0°~180°的范围。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牵引部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压制转子并使牵引部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固定在转子上。
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牵引部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压制栓孔并使牵引部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固定在转子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二转子配合牵引部传动的结构形态,产生转动扭力变化的情形,是被尽可能的减到最小,使第一、二轴的转动获得一运动平顺的作用。并且,在人员的转动操作力消失时,即停止转动,形成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和双转轴装置、壳体组合的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第一、二轴、第一~四转子和牵引部的组合情形。
图2是本发明和双转轴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中假想线部份描绘了壳体、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的位置。
图4是本发明转子和牵引部、固定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牵引部通过栓孔,和固定部压制结合的情形;
图7是图6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凹室收容固定部的组合情形;
图9是图8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轴;20-第二轴;10a、20a-固定端;10b、20b-枢接端;11-第一转子;22-第二转子;33-第三转子;44-第四转子;50、60-牵引部;51、61-第一端;52、62第二端;70固定部;71-孔;72-面;80固定组件;90-电子器物;91-显示模块;92-机体模块;a-本体;b-肩部;c-轴孔;d-栓孔;d1-计划区域;e-凹室;e1-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的转轴传动结构在应用的实施例中,是选择一双转轴装置为说明实施例。所述的双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的。该第一轴10、第二轴20组合设置在一壳体30内;第一、二轴10、20分别具有一固定端10a、20a和一枢接端10b、20b。固定端10a、20a配合固定座(图未显示),使第一、二轴10、20分别固定在电子器物90(例如,移动电话、电脑……等)的显示模块91和机体模块92。
图1、图2也显示了第一、二轴10、20的枢接端10b、20b设置了复数个转子和牵引部(50、60)组合的形态。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转子包括第一转子11、第二转子22、第三转子33和第四转子44。详细来说,第一轴10的枢接端10b设置有第一转子11和第三转子33;第二轴20的枢接端20b设置有第二转子22和第四转子44。第一~四转子11、22、33、44之间配置有牵引部50、60;以及,所述第一~四转子11、22、33、44和牵引部50、60配合固定组件80组合在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上。
在所采的实例中,第一~四转子11、22、33、44是一转轮的形态,具有一柱状本体a,在本体a至少一端可形成肩部b。并且,本体a的宽度(或直径)可小于肩部b的宽度(或直径)。
图中描绘了第一~四转子11、22、33、44也包括有轴孔c;轴孔c的轮廓相同于第一、二轴枢接端10b、20b的断面形状。例如,图中显示了第一、二轴枢接端10b、20b(或轴孔c)的形状是一矩形断面的形态;使轴孔c可依此套合于第一、二轴10、20的枢接端10b、20b而形成固定效果。并且,使第一、三转子11、33和第一轴10一起转动;第二、四转子22、44和第二轴20一起转动。
请参考图2、图3,第一转子11和第二转子22之间配置了该牵引部50;以及,第三转子33和第四转子44之间配置了该牵引部60。牵引部50、60是一(挠性)缆线形态,具有第一端51、61和第二端52、62。牵引部50是绕设固定在第一、二转子11、22的本体a。以及,使牵引部60绕设固定在第三、四转子33、44的本体a上。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第一~四转子11、22、33、44的本体a设有栓孔d,使牵引部50、60的第一、二端51、61、52、62通过栓孔d,结合一固定部70。因此,牵引部50、60的第一、二端51、61、52、62不会脱离第一~四转子11、22、33、44。并且,配合肩部b限制牵引部50、60,使牵引部50、60不会从第一转子11(或第二转子22)、第三转子33(或第四转子44)上滑脱。
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牵引部50、60的第一、二端51、61、52、62通过栓孔d后,经压制作业迫使第一~四转子11、22、33、44(或本体a或栓孔d)压合牵引部50、60的第一、二端51、61、52、62,将使牵引部50、60的第一、二端51、61、52、62固定在第一~四转子11、22、33、44(或本体a或栓孔d)上,而无法脱离第一~四转子11、22、33、44。
请参阅图2、图3,牵引部50配置在第一、二转子11、22上的方向相反于牵引部60配置在第三、四转子33、44上的方向。例如,图3显示了牵引部50从第一转子11(图中)左边绕设到第二转子22右边的方向,相反于牵引部60从第三转子33右边绕设到第四转子44左边的方向。所述的配置形态会使第一轴10和第二轴20产生不同方向转动的形态。
请参考图3、图4及图5,上述牵引部50、60的第一、二端51、61、52、62通过栓孔d,结合固定部70的形态,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是使栓孔d(至少)一计划区域d1朝图中横向通过该轴孔c,而使栓孔d形成一类似破孔的形态。并且,使牵引部50(或60)的第一端51、61或第二端52、62分别插入栓孔d后,结合该固定部70。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固定部70具有一孔71,组合牵引部50(或60)的第一端51、61或第二端52、62;配合一压制作业,使固定部70和孔71变形,而迫使固定部70和牵引部50(或60)的第一端51、61或第二端52、62结合成一整体形态,无法脱离;例如,图6、图7所描绘的情形。
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四转子11、22、33、44的本体a形成有一凹室e,和栓孔d连接或相通;所述凹室e是用以收容该固定部70,使牵引部50(或60)的第一、二端51、52分别固定在第一、二转子11、22(或第一、二端61、62分别固定在第三、四转子33、44)上;例如,图8、图9描绘的情形。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凹室e具有一(弧形)壁e1;。对应壁e1的形态,固定部70设有一(弧形)面72。因此,牵引部50(或60)的第一、二端51、52分别固定在第一、二转子11、22(或第一、二端61、62分别固定在第三、四转子33、44)时,固定部70的面72可压靠在凹室e的壁e1上,使固定部70和凹室e的组合更稳定;并且,在牵引部50、60传递动力拉动固定部70时,壁e1也提供了挡止、负载作用。
图3特别描绘了当第一轴10(或第二轴20)的枢接端10b(或20b)和第一、三转子11、33(或第二、四转子22、44)的轴孔c枢接组合时,枢接端10b(或20b)会经该计划区域d1压制到牵引部50(或60),形成固定作用。
也就是说,牵引部50、60的第一、二端51、52、61、62插入栓孔d后,也会被固定部70和枢接端10b(或20b)压制固定;用以增加该传动结构在操作运动方面的(同步)位移效果和稳定性。
请再参考图3,假设显示模块91是闭合在机体模块92上;其夹角角度定义为0°。当操作者打开显示模块91,使第一轴10带动第一转子11(或第三转子33)朝图中逆时针转动时,牵引部50是拉动第二转子22迫使第二轴20朝相反(即,顺时针方向)第一转子11运动的方向转动。同时,迫使第四转子44也顺时针转动,相对使牵引部60配合第三转子33的逆时针转动,而使第一、二轴10、20产生同步转动形态。
因此,该传动结构容许操作者打开显示模块91使第一轴10逆时针转动180°的位置时,第一~四转子11、22、33、44配合牵引部50、60的传动,也使第二轴20和机体模块92同步顺时针转动到180°的位置;即,显示模块91和机体模块92共转动了360°的范围。
也就是说,所述的传动结构让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1转动一角度或范围,可获得该转动角度或范围的二倍行程;而具备了操作快捷的作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牵引部50的长度考虑是在转子(或第一转子11)随转轴(或第一轴10)转动180°后,仍保持牵引部50(或第一端51)卷绕在转子(第一转子11)上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转子圆周(或第一转子11圆周)的1/2(圈)。也就是说,在转子(或第一转子11)转动180°后,牵引部50(或第一端51)绕在转子(或第一转子11)上的长度等于或大于该转子(或第一转子11)转动90°的(圆周)距离。
可了解的是,该牵引部60的长度考虑是在转子(或第四转子44)和转轴(或第二轴20)转动180°后,仍保持牵引部60(或第二端62)卷绕在转子(或第四转子44)上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转子圆周(或第四转子44圆周)的1/2(圈)。也就是说,在转子(或第四转子44)转动180°后,牵引部60(或第二端62)绕在转子(或第四转子44)上的长度等于或大于转子(或第四转子44)转动90°的(圆周)距离。
须加以说明的是,牵引部50(或60)紧绕设置在该第一、二转子11、22(或第三、四转子33、44)的传动配合结构,使牵引部50(或60)在传递动力的过程中,和本体a之间是形成摩擦(力)组合的形态,像现有技艺产生转动扭力变化或滑动的情形,是被尽可能的减到最小;而使第一、二轴10、20的转动获得一运动平顺的作用。并且,在人员的转动操作力消失时,即停止转动,形成定位作用。
同时,上述牵引部50(或60)和本体a的摩擦(力)组合形态,配合牵引部50(或60)和固定部70、凹室e的组合结构,也使牵引部50(或60)在传递动力的过程中,不易发生被突发外力扯断的情形。
代表性的来说,这转轴传动结构在具备有操作转动和定位作用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虑条件和优点:
1.该传动结构的转子和牵引部的组合(包括该栓孔d和计划区域d1通过轴孔c;牵引部50、60和固定部70压制结合;凹室e收容固定部70;枢接端10b、20b通过计划区域d1压制牵引部50、60等)是已被重行设计考虑;而明显不同于现有技艺应用多个垫片、摩擦片配合弹簧等组件的能量蓄积和释放的结构形态。并且,增加了该传动结构在操作运动方面的(同步)位移效果和稳定性。
2.同时,像现有技艺的线材和转轮组合有间隙,在配合带动操作的过程产生滑动或作动不确实;或线材和转轮组合的固固定构不理想,使线材负载或传递动力时产生的牵引拉扯现象变大、传动效果降低等情形,也获得明显的改善。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是至少一转子和一牵引部的组合;
该转子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用来固定在转轴上的轴孔和一栓孔;
该牵引部呈挠性缆线形态的绕设在本体上;以及
牵引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固定在本体上;
其中:该牵引部的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后,和一固定部结合;该固定部具有一孔,用于组合牵引部;该固定部和牵引部压制结合成一整体形态;
其中:该本体形成有一凹室,该凹室和栓孔相通;并且,该凹室收容该固定部;该凹室具有一壁;对应壁的形态,固定部设有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栓孔的至少一计划区域通过该轴孔,使栓孔形成一破孔形态;以及,转轴是经该计划区域压制牵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室的壁和固定部的面成弧形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
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枢接端;以及
该转子包括:
设置在第一轴枢接端的第一转子和第三转子;
设置在第二轴枢接端的第二转子和第四转子;
第一、二转子之间和第三、四转子之间,分别配置有牵引部,而使第一、二轴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四转子是一转轮的形态,使本体形成柱状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至少一端设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宽度小于肩部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中该轴孔的轮廓相同于转轴的断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四转子的轴孔轮廓相同于第一、二轴枢接端的断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轴枢接端和轴孔的形状是一矩形断面的形态。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一端绕设固定于第一转子的本体,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二端绕设固定在第二转子的本体上;以及
该第三、四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一端绕设固定于第三转子的本体,该第三、四转子配置的牵引部的第二端绕设固定在第四转子的本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从第一转子绕设到第二转子的方向,相反于从第三转子绕设到第四转子的牵引部方向,而使第一轴和第二轴产生不同方向转动的形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牵引部的长度是在转子随转轴转动180°后,仍保持牵引部卷绕在转子本体上的长度至少等于转子圆周的1/2。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长度是在第一转子随第一轴转动180°后,仍保持牵引部卷绕在第一转子上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一转子圆周的1/2。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转子配置的牵引部长度是在第一转子转动180°后,保持牵引部卷绕在第一转子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转子转动90°的圆周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四转子配置的牵引部长度是在第四转子和第二轴转动180°后,仍保持牵引部卷绕在第四转子上的长度至少等于第四转子圆周的1/2。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四转子配置的牵引部长度是在第四转子转动180°后,保持牵引部绕在第四转子上的长度大于第四转子转动90°的圆周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和第二轴组合设置在一壳体内。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轴的固定端是配合固定座,使第一、二轴分别固定于一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四转子和牵引部配合一固定组件组合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使第一轴转动0°~180°的范围,相对使第二轴和机体模块同步朝相反方向转动0°~180°的范围。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牵引部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压制转子并使牵引部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固定在转子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牵引部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通过该栓孔,压制栓孔并使牵引部第一、二端的至少其中一端固定在转子上。
CN201310091773.0A 2013-02-08 2013-03-21 转轴传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25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3009 2013-02-08
TW102203009U TWM461973U (zh) 2013-02-08 2013-02-08 轉軸傳動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2534A CN103982534A (zh) 2014-08-13
CN103982534B true CN103982534B (zh) 2016-09-28

Family

ID=4920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177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2534B (zh) 2013-02-08 2013-03-21 转轴传动结构
CN20132013041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14574U (zh) 2013-02-08 2013-03-21 转轴传动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3041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14574U (zh) 2013-02-08 2013-03-21 转轴传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60090B2 (zh)
CN (2) CN103982534B (zh)
TW (1) TWM46197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61973U (zh) * 2013-02-08 2013-09-11 First Dome Corp 轉軸傳動結構
CN104100629B (zh) * 2013-04-15 2016-09-28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运动装置
CN104847856A (zh) * 2015-05-20 2015-08-19 苏州富齐林科技有限公司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TWI671619B (zh) * 2017-11-24 2019-09-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27294B (zh) * 2018-04-13 2021-05-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樞軸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9642731U (zh) * 2019-04-10 2019-11-15 安费诺飞凤(安吉)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铰链的同步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070A (zh) * 2006-01-24 2009-02-25 株式会社思特百利 枢接装置及使用枢接装置的电子机器
CN201339647Y (zh) * 2009-02-10 2009-11-04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包覆式转轴
CN102387684A (zh) * 2010-09-06 2012-03-21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
CN203214574U (zh) * 2013-02-08 2013-09-25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传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681A (en) * 1909-01-02 1909-12-28 Frank W Lowe Wire hinge.
KR20120134653A (ko) * 2011-06-03 2012-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장치의 이축 힌지 장치 및 그의 캠 유닛
TWM458068U (zh) * 2013-02-08 2013-07-21 First Dome Corp 雙轉軸之同步運動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070A (zh) * 2006-01-24 2009-02-25 株式会社思特百利 枢接装置及使用枢接装置的电子机器
CN201339647Y (zh) * 2009-02-10 2009-11-04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包覆式转轴
CN102387684A (zh) * 2010-09-06 2012-03-21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
CN203214574U (zh) * 2013-02-08 2013-09-25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传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14574U (zh) 2013-09-25
CN103982534A (zh) 2014-08-13
TWM461973U (zh) 2013-09-11
US9360090B2 (en) 2016-06-07
US20140224047A1 (en)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2533B (zh) 双转轴的同步运动装置
CN103982534B (zh) 转轴传动结构
CN103982532B (zh) 双转轴的同步运动装置的装配装置与装配方法
CN203822838U (zh) 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控制装置
CN105275971B (zh) 同步合页装置的枢轴器
CN105317820A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固定装置
CN104791370B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105275972A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装置
CN203892354U (zh) 多轴连动式枢纽器
CN203685838U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205744876U (zh) 可360°翻转笔记本的显示屏连接轴
CN204327738U (zh) 多轴式转轴装置
CN20321457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107339402A (zh) 谐波减速器
CN203202002U (zh) 双转轴同步运动装置的组合装置
CN207807737U (zh) 齿轮箱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3322037U (zh) 改良的双转轴同步运动装置
CN103649584A (zh) 使用渐开曲线形成的转子
CN203717618U (zh) 双轴同动双包枢轴器
CN104100629B (zh)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运动装置
CN104061229B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5715245U (zh) 具有包覆式连接装置的双轴枢纽器
CN205876951U (zh) 双转轴同步传动结构
CN205356053U (zh) 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
CN204213160U (zh) 同步合页装置的枢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