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4429B - 片材供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供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4429B
CN105314429B CN201510452160.4A CN201510452160A CN105314429B CN 105314429 B CN105314429 B CN 105314429B CN 201510452160 A CN201510452160 A CN 201510452160A CN 105314429 B CN105314429 B CN 105314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member
sheet material
coupling member
paper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21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4429A (zh
Inventor
田中智也
田中瑞来
藤井郁夫
堀田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14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4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4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44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调整朝向摩擦构件的用纸突入角度的片材供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有当一端部回转时,另一端部被支撑为可以摇动的连结构件(57)。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通过在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会变化,就能够调整手动放纸台对摩擦垫的角度。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由设置在装置本体中的支撑轴(59)和设置在该支撑轴上的多个位置里能够移动的支撑构件(58)来构成,支撑构件在遮住支撑轴的第一的位置和露出支撑轴的第二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并且,当支撑构件从第一的位置向第二的位置移动时,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在支撑轴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Description

片材供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供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详细来说就是关于用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绘图仪、印刷机、喷墨记录装置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或是具有这些图像形成装置的两个以上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中的片材供送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摩擦分离方式的片材供送装置包括有载置片材并可以摇动的片材载置板,和对片材载置板上的片材进行供给的供送辊,以及对摩擦构件进行支撑的保持构件,该摩擦构件和供送辊一起将其间的片材一页一页地分离。片材载置板的摇动端侧通过弹簧等的施力机构的加势(增加移动趋势的意思)来使得最上面的片材与供送辊相接,另外,保持构件通过弹簧等的施力机构的加势来使得摩擦构件和供送辊相接。以下,作为片材是以“用纸”为代表来说明的。在这样的片材供送装置中,供送辊是通过和摩擦构件的协动作用来将片材载置板供给来的用纸一页一页地分离后供送。这时,从片材载置板朝向摩擦构件,增大用纸突入的角度时,虽然可以防止重送,但会发生不供纸的情况。为了不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公知的供纸装置是设有对应于纸张种类来调整到适当的用纸突入角度里的机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59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包括专利文献1的现有的片材供送装置中,用于调整对摩擦构件的用纸突入角度的机构存在着操作者或用户不能够容易地调整用纸突入角度而导致的操作性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调整朝向摩擦构件的用纸突入角度的片材供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片材供送装置,其包括:片材载置台,其在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并载置片材;供送机构,其对所述片材载置台上的片材进行供送;分离构件,其与所述供送机构相向而对并通过和该供送机构的协动来一页一页地分离片材;连结构件,当其一端部在所述片材载置台上被支撑为能够回转的同时,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中并在改变自身长度方向上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通过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所述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就会改变,并能够调整所述片材载置台对所述分离构件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通过在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会变化,就能够调整片材载置台对分离构件的角度。由此,在能够容易地调整朝向摩擦构件的片材突入角度的同时,还能够扩大对应片材种类范围(例如纸张种类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如下:
一种片材供送装置,包括:片材载置台,其在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并载置片材;供送机构,其对所述片材载置台上的片材进行供送;分离构件,其与所述供送机构相向而对并通过和该供送机构的协动来一页一页地分离片材;连结构件,当其一端部在所述片材载置台上被支撑为能够回转的同时,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中并在改变自身长度方向上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其中,通过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所述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就会改变,并能够调整所述片材载置台对所述分离构件的角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如下:
根据技术方案1的片材供送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由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中的轴构件和设置在该轴构件上的多个位置里能够移动的支撑构件来构成,所述支撑构件在遮住所述轴构件的第一的位置和露出所述轴构件的第二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并且,当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第一的位置向所述第二的位置移动时,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如下:
一种片材供送装置,包括:片材载置台,其在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并载置片材;供送机构,其对所述片材载置台上的片材进行供送;分离构件,其与所述供送机构相向而对并通过和该供送机构的协动来一页一页地分离片材;连结构件,当其一端部在所述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回转的同时,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片材载置台上并在改变自身长度方向上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其中,通过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所述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就会改变,并能够调整所述片材载置台对所述分离构件的角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如下:
根据技术方案3的片材供送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由设置在所述片材载置台上的轴构件和设置在该轴构件上的多个位置里能够移动的支撑构件来构成,所述支撑构件在遮住所述轴构件的第一的位置和露出所述轴构件的第二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并且,当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第一的位置向所述第二的位置移动时,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如下:
根据技术方案2或4的片材供送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构件能够在垂直于所述连结构件的摇动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如下:
根据技术方案2、4或5中任何一项的片材供送装置,其中:在所述轴构件中还设置有第一限制构件来对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的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如下:
根据技术方案6的片材供送装置,其中:在所述装置本体中还设置有第二限制构件来对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如下:
根据技术方案6的片材供送装置,其中:在所述支撑构件中还设置有第三限制构件来对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如下:
根据技术方案2或4至8中任何一项的片材供送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构件通过将所述片材载置台向所述装置本体收纳的操作来移动到角度调整前的初始位置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如下: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设有在供送来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其中包括技术方案1至9中任何一项的片材供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作为适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片材供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的外观斜视图。
图2所示是图1的打印机的全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3所示是从图1的打印机的装置本体打开手动放纸台时的斜视图。
图4所示是手动给纸的供纸装置的基本构成的侧面图。
图5所示是图4的要部的放大侧面图。
图6所示是手动放纸台开放时的放大斜视图
图7(a)所示是手动放纸台开放时的截面图,(b)所示是连结构件的放大侧面图。
图8(a)所示是用于说明手动放纸台开放时对连结构件的支撑部放大的角度变更机构的斜视图,(b)、(c)所示是用于说明从正面看到的连结构件的支撑部时的角度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正面图。
图9(a)所示是关闭手动放纸台时的手动放纸台的支撑部的截面图,(b)所示是(a)动作中的连结构件和支撑构件的位置状态的放大正面图。
图10(a)所示是对连结构件朝向片材宽度方向外侧进行规定限制的限制构件的正面图,(b)所示是从上方看到的(a)的平面图。
图11所示是图10以外的限制构件周围的正面图。
图12所示是图10及图11以外的限制构件周围的正面图。
图13所示是用于说明能够解决支撑构件及支撑轴的变形或破损的一例的支撑构件周围的正面图。
图14所示是操作部的外观斜视图。
图15所示是图14以外的操作部的外观斜视图。
图16(a)、(b)所示是在支撑轴的多个位置里设置指标例的操作部周围的正面图。
图17(a)所示是实施方式2的角度变更机构周围的斜视图,(b)所示是(a)的正面图。
图18(a)所示是实施方式2的角度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正面图,(b)所示是动作比(a)更进一步时的正面图。
图19所示是实施方式3的手动放纸台的斜视图。
图20所示是实施方式3中的角度变更之前的左右角度变更机构的放大正面图。
图21所示是实施方式3中的角度变更之后的左右角度变更机构的放大正面图。
图22所示是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的变形例,(a)、(b)所示是从装置正面来看连结构件的支撑部时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的动作推移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包括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及形状等的构成要素(构件或构成零件)等,只要是不会有混淆,就在一次说明之后通过赋予同一符号来省略其说明。以下说明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指在纸、OHP片材、丝、纤维、布帛、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的被记录媒介上附着显影剂或墨水后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另外,“图像形成”不仅是将文字或图形等具有表达意思的图像赋予到媒介上,还意味着将图样图案等没有表达意思的图像赋予到被记录媒介上。还有,“片材”不局限于“纸(用纸)”,还包括OHP、布帛等,意味着在能够附着显影剂或墨水的同时还能够由片材供给装置来供送的被记录媒介,包括被称为记录媒介、记录纸、记录用纸等的。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片材是以“用纸”为代表来说明的。此外,各构成部件的说明中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是例示,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限定。
通过图1及图2来说明作为适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片材供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图1所示是打印机的外观斜视图,图2所示是打印机的全体构成的截面图。该打印机是如后所述地将多个的图像载体并列配置后的串列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如图1及图2所示地,在打印机的下部配置了以层叠状态来收纳多页的用纸的供纸盘30。在供纸盘30的上部配设(指配置后设置,或定位后设置)有用于内部检查的转印罩盖8,另外,在打印机的上部配设有排纸盘45。转印罩盖8被设置为如图2所示地,以设在打印机的下部的回转轴12为中心并在图2的右外侧可以开和关。在供纸盘30的上部设有构成后面详述的手动给纸装置并且可以摇动和开关的手动放纸台48。
在打印机的内部,如图2所示地,作为用于形成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等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成像装置),配设有四个处理单元1C、1M、1Y、1K。四个处理单元1(C、M、Y、K)除了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之外构成基本相同,并具有图像形成机构的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简便起见,在表示构成构件的序号后面,对应于成像的图像的调色剂颜色来添加C(青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等添加字。尤其是,在一般的说明中,适当省略了这些添加字。各处理单元1(C、M、Y、K)分别具有鼓状的图像载体2C、2M、2Y、2K,并且四个图像载体2(C、M、Y、K)在图像形成部内的图中左右方向上以等间隔分开后被并列配设。各图像载体2(C、M、Y、K)在打印机动作时,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传递来的驱动,在顺时针转动方向上回转的。
在各图像载体2(C、M、Y、K)的周围设置有显影辊5(C、M、Y、K)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时所需要的构件和装置。在图像载体2(C、M、Y、K)的上方设有作为潜像形成机构的曝光器7,其使得每一种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激光L在通过各带电辊4(C、M、Y、K)来均匀带电之后的各图像载体2(C、M、Y、K)的表面上扫描并形成静电潜像。在各带电辊4和各图像载体2之间,在图像载体2的回转轴的方向上确保有细长的空间来使得该曝光器7照射的激光L朝着图像载体2来进入。图1所示的曝光器7是采用了激光光源、多面镜等的激光扫描方式的曝光装置,并从未图示的四个半导体激光源来发射对应于所需形成的图像数据的调制后的激光束。曝光器7通过金属或树脂制的框体来收纳光学零件、控制用零件,并在框体下面的射出口上设有透光性的防尘构件。图2的曝光器7虽然是由一个框体来构成的,但也可以将多个的曝光装置分别设置在各成像部中。另外,除了采用激光的曝光装置外,也可以采用将公知的LED阵列和成像机构结合后的曝光装置。
当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等各色的调色剂在装有各色的显影装置中被消耗时,是通过未图示的调色剂检测机构来检测的。然后,从安装在打印机内的收纳有各色的调色剂的四个调色剂罐6(C、M、Y、K)来通过未图示的调色剂补给机构供给到各给显影装置里。显影辊5(C、M、Y、K)具有不锈钢或铝制的圆筒,可以回转,并被支撑在未图示的框架里以正常地确保与图像载体2(C、M、Y、K)之间的距离,在其内部还设有构成规定的磁力线的磁铁。通过激光L而形成在各图像载体2(C、M、Y、K)的表面上的每一个颜色的静电潜像由收纳规定的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来显影并成为显像。
在图像载体2(C、M、Y、K)的下部配设有转印装置15。转印装置15具有环状的中间转印带16,该中间转印带16被卷绕在从动辊17和驱动辊18上。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来驱动的驱动辊18的回转,中间转印带16在箭头方向上移动,并且,各图像载体2的表面在通过和显影辊5相向而对的位置之后会与中间转印带16的上表面接触。在中间转印带16的内周部,设有与各图像载体2相向而对的四个一次转印辊19(Y、M、C、K)。在中间转印带16的右端部附近的外周部设有带清洁装置21。该带清洁装置21是用于擦拭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6表面上的不要的调色剂或纸粉等的异物的。作为中间转印带16,可以使用例如以基体的厚度为50-600μm的树脂膜材或橡胶来作为基体的带。该带具有通过在各一次转印辊19上施加偏压后能够将各图像载体2载置的调色剂像转印到带表面上的电阻值。一次转印辊19是在例如作为芯棒的金属辊的表面包覆导电性橡胶材料,并在芯棒部施加来自于未图示的电源的偏压。所述导电性橡胶材料是例如在聚氨酯橡胶里分散有碳的材料,其阻抗被调整为体积阻抗105Ωcm左右。还有,作为一次转印辊,也可以采用没有橡胶层的金属辊。
在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在夹着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相向而对的位置里设有二次转印辊20。二次转印辊20是在例如作为芯棒的金属辊的表面包覆导电性橡胶,并在芯棒部施加来自于未图示的电源的偏压。所述导电性橡胶里分散有碳,其阻抗被调整为体积阻抗107Ωcm左右。二次转印辊20在与驱动辊18相向而对的位置处和中间转印带16抵接(指的是以碰触的状态来相接的意思)并形成作为二次转印部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在中间转印带16和二次转印辊20之间通过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P的同时来施加偏压后,中间转印带16所载置的调色剂图像就被静电地转印到了用纸P上。在中间转印带16和其下方侧供纸盘30之间,配设有收容废调色剂的粉体收容器10。在该粉体收容器10中,是通过平板来搂取并收纳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6上的多余的调色剂的。在该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因为要在其间配设被称为导向31A、31B或对位辊的时机辊对32,所以就需要一定程度地较大地设置供纸盘30和二次转印辊20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因此,在中间转印带16和供纸盘30之间虽然产生有死区,但通过在该死区里设置粉体收容器10,就有效地利用该空间并实现打印机全体的小型化。
在供纸盘30的内部配设有用于以层叠状态来载置多页的用纸P的底板46。该底板46的图2的左端部通过未图示的支轴被支撑为自由摇动,右端可以在上下方向里摇动。然后,底板46的右端侧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力一直朝向上方来被加势。在供纸盘30的前侧上部配设有作为回转搬送构件的供纸辊47。该供纸辊47与载置在底板46上的用纸P束的最上部抵接,并能够将该最上部的用纸P朝着前侧的搬送路径31来分出。供纸辊47只要具有将用纸P向前侧搬送的功能即可,并不一定是辊的方式。也可以使用例如架设在两个辊之间的环状的回转带来取代供纸辊47。在搬送路径31的末端附近配设有使得用纸一旦停止的时机辊对32。该时机辊对32位于中间转印带16的最近的上游侧,并且,为了使得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像和用纸先端位置用纸高精度地对应,是使得用纸一旦停止并使得用纸P暂时松弛的。然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处被转印到用纸P上之前,使得一旦停止的用纸P以规定的时机送出到二次转印夹持部里。
在如图1、图2所示的全前置操作类型的打印机中,较多的是将双面单元9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6的跟前侧。因此,在二次转印辊20或时机辊对32的跟前侧的空间余量就少。于是,是将二次转印辊20或时机辊对32的夹持部配置在斜的方向上来实现节省空间化的。尤其是,由于二次转印辊20的压缩弹簧25是大型的,通过配置在斜向方向上来有效利用双面单元9的死区,就能够实现打印机的前后方向上的节省空间化。图2的时机辊对32被配设在比中间转印带16的驱动辊18更靠装置的里侧。因此,时机辊对32的罩盖侧的辊相对于转印罩盖8来说,如果还是图2的位置不变的话,在打开转印罩盖8时,其回转轨迹A2就会与驱动辊18干涉。也就是说,以转印罩盖8的回转轴12为中心的半径R2的回转轨迹A2会与驱动辊18干涉。为了避免该干涉,该罩盖侧辊在打开转印罩盖8的途中是通过未图示的退避机构来摇动到回转轨迹A2的半径方向内部的。
在二次转印辊20和驱动辊18的夹持部的上方配设有转印后的搬送路径33。在该转印后搬送路径33的末端附近设有定影装置34。定影装置34包括内部具有未图示的卤素灯等热源的定影辊34a、和对于该定影辊34a以规定的压力抵接并旋转的加压辊34b。还有,作为定影装置也可以采用环状的回转带或IH加热方式等其他的构成。在定影装置34的上方配设有定影后搬送路径35,并在该定影后搬送路径35的末端侧分歧为排纸路径36和翻转搬送路径41。在定影后搬送路径35的侧方,配设了以摇动轴42a为中心来摇动驱动的切换构件42。在排纸路径36的末端配设有作为排出装置的排纸辊对37。通过使得所述切换构件42位于图2的实线所示的摇动位置,定影结束后的用纸P被引导到排纸路径36里,并通过排纸辊对37的回转来排纸并堆垛到排纸盘45上。另外,单面定影结束后的用纸P的后端在通过切换构件42之后,将该切换构件42从图示实线所示位置向反时针方向摇动至图示虚线所示的位置里,并对排纸辊对37进行逆向回转后,来将用纸P通过切换构件42被引导到翻转搬送路径41里。然后,该用纸P通过反转搬送辊对43、44来送到时机辊对32里。
接着,对于该打印机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在图2中,当供纸盘30的供纸辊47通过未图示的打印机的控制部来的搬送信号而回转时,仅是载置在供纸盘30的底板46上的用纸P的最上部的用纸P和其下侧的用纸P分离后被送出到搬送路径31里。当用纸P的先端到达时机辊对32的夹持部时,就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取得时机),并且,为了补正用纸P的先端偏斜而以在用纸P中形成松弛的状态来等待。接着,对于打印机的成像动作以一个处理单元1K为例来说明。首先,图像载体2K的表面通过带电辊4K来被充电到均匀的高电位里(带负电)。在该图像载体2K的表面照射有根据图像数据而从曝光器7来的激光L,并因为该照射的部分的电位的下降而在图像载体2K的表面形成了静电潜像。另一方面,未使用的黑色调色剂从调色剂罐6K来供给到显影辊5K的外周面上。被保持在显影辊5K的外周面上的黑色调色剂被静电吸附到图像载体2K的表面的静电潜像上,并且,该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被显影后成为可视图像。该可视图像相对于和图像载体2同步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受到被带电为正电的一次转印辊19的转印作用后被一次转印。这种潜像形成、显影、一次转印的各动作在所有的处理单元1(C、M、Y、K)中,是对应于图像数据并取得时机(同步)后来依次执行的。
其结果是,在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上载置了由青色C、品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K等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而成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并且,该四色调色剂图像和在箭头方向上做表面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6一起搬送。鼓清洁装置3K用于除去附着在经过中间转印工序后的图像载体2K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被除去的残留调色剂通过未图示的废调色剂搬送机构来朝向位于处理单元1K内的废调色剂收容部传送和回收。另外,未图示的除电装置对清洁后的图像载体2K的残留电荷进行除电。
如上所述,当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时,时机辊对32和供纸辊47开始驱动,和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取得时机(同步)后,用纸P被送向二次转印辊20。二次转印辊20被带电为正极性,并通过该二次转印辊20的二次转印夹持部来将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送来的用纸P上。为了下一次的成像和转印工序,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或异物是通过带清洁装置21来除去的。从中间转印带16除去的调色剂或异物通过未图示的废调色剂搬送机构来朝向粉体收容器10搬送,并被回收到粉体收容器10内。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P在通过转印后搬送路径33后朝向定影装置34搬送。送入到定影装置34里的用纸P被夹在定影辊34a和加压辊34b之间,其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加压后就定影到用纸P里了。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后的用纸P从定影装置34向定影后输送路径35送出。在从定影装置34送出用纸P的时刻,切换部件42位于图1实线所示的位置,并对定影后搬送路径35的末端附近进行开放。用纸P在通过定影后搬送路径35之后,被夹入到排纸辊对37之间,并以图像面朝下地朝着排纸盘45被排出。
接着,对于打印机在用纸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两面印刷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进行两面印刷时,当通过排纸辊对37搬送来的用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后搬送路径35时,切换构件42就摇动至图2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并使得定影后搬送路径35的末端附近被关闭。基本与此同时地,排纸辊对37逆向回转,使得用纸P被反向输送后进入翻转搬送路径41。在翻转搬送路径41内搬送的用纸P经过反转搬送辊对43、44后到达时机辊对32,并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6上的背面用的调色剂图像对准时机后送出。应该形成在用纸P背面的图像通过用纸P被搬送至规定处时才开始的成像工序来依次形成。这时的成像工序也与前述单面印刷时的全彩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同样地,是将该全彩色调色剂图像载置到中间转印带16上。只是,由于用纸P的前后在搬送路径中被翻转,相对于最初时的成像,从曝光器7射出的图像数据的制作被控制和执行为在用纸搬送方向上是从逆向来成像的。
从时机辊对32送出的用纸P在通过二次转印辊20时,其背面转印有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用纸P背面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34来定影后,依次经过定影后搬送路径35、排纸路径36、排纸辊对37朝向排纸盘45排出。还有,为了提高打印机的两面成像的效率,还可以在搬送路径31内同时搬送多页用纸P。
(实施方式1)
通过图3-图5来对作为片材供送装置的一例的手动给纸装置进行说明(技术方案1、2、5-10)。图3所示是从打印机的装置本体打开手动放纸台时的斜视图,图4所示是手动给纸装置的基本构成(供纸辊、摩擦垫、摩擦垫承受台、手动放纸台及底板等)的侧面图,图5所示是图4的要部的放大侧面图。在图3-图5中,供纸辊49及摩擦垫承受台51分别被配设在装置本体56侧,底板50则被配设在手动放纸台48侧。供纸辊49的作用是作为供送片材的供送机构,摩擦垫承受台51的作用是作为支撑作为摩擦构件的摩擦垫52的摩擦构件支撑构件。底板50由手动放纸台48支撑,并作为载置片材的片材载置台。还有,虽然也有不设置底板50而将手动放纸台48本身兼做载置片材的片材载置台,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是以手动放纸台48设有底板50为例来说明的(技术方案1)。
如图4及图5所示地,供纸辊49和供纸辊轴53是通过图示的D型切口或销等来停止回转的。供纸辊49是通过在垂直于图4及图5纸面方向的片材宽度方向Y上延伸后形成的供纸辊轴53的一端部借助于未图示的轴承来被装置本体56支撑为可以回转后,成为自由回转的构成的。在片材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供纸辊轴53上安装有未图示的驱动齿轮,借助于和该驱动齿轮啮合的多个的空转齿轮、离合器或电磁线圈等的驱动连结构件(未图示),驱动力就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得到传递了。由此,供纸辊49可以在图4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回转,并通过控制所述未图示的驱动连结构件的连结时间及停止时间,就能够以规定的时机来进行间歇回转动作。供纸辊49的表层以高摩擦系数的橡胶来构成,从而能够在片材上赋予规定的搬送力,并通过所述驱动连结构件的控制来间歇回转地供送片材。在本实施方式例中,供纸辊49的尺寸是由直径26mm、宽度45mm来构成的,对应于片材供送装置应该对应的片材的种类或装置本体内的空间,还能够选择适当的供纸辊的尺寸。
底板50通过设置在手动放纸台48内的底板转动轴54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被支撑为可以转动(指的是在正反方向上做圆周运动),并如图4所示,其左侧的先端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被一直朝着上方加势。如图4、图5所示地,用纸P载置在底板50上,最上面的用纸P与供纸辊49抵接,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加势力和供纸辊49的摩擦系数来赋予搬送力后,就能够将用纸P朝着图的左方搬送。所述弹簧的加势力低于适当值时,因不能搬送片材而发生不供纸,高于适当值时则会发生搬送多页片材的重送。另外,在底板50的先端部设置有相对于用纸P为高摩擦系数的底板垫片55,通过对最下面的用纸P赋予一定的负荷,来防止最下面的用纸P和最下面第二的用纸P的重送。
图4所示摩擦垫52使用的是发泡聚氨酯橡胶或EP橡胶、硅橡胶、软木或它们的配合材料的高摩擦系数的材质。由此,是将摩擦垫52的摩擦系数设定为高于纸与纸之间的摩擦系数,并通过该摩擦系数的差来防止重送的。另外,摩擦垫52考虑到批量生产性是以简单形状的长方形的板状来形成,并使用双面胶带粘帖到摩擦垫承受台51上。摩擦垫承受台51如图5放大所示,通过将设置在片材搬送方向下游侧(图中左方)的承受台转动轴51A在装置本体侧以规定角度的范围来支撑为自由转动,图中的右端侧就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摇动了。在摩擦垫承受台51的下侧配设有未图示的弹簧。通过该弹簧,摩擦垫52就借助于摩擦垫承受台51朝着上方,即朝着供纸辊49的回转中心方向被加势了。
这里,将载置在底板50上的最上面的用纸P和供纸辊49的抵接部作为供纸夹持部N1,将摩擦垫52和供纸辊49的抵接部作为分离夹持部N2。通过该夹持构成,即使从供纸夹持部N1供送来的用纸P是两页重叠的,在分离夹持部N2处通过摩擦垫52在两页中的下面的用纸P中施加摩擦负荷,就能够将两页分离成一页后来搬送。还有,摩擦垫承受台51的支持构造并不局限于如前所述地是以承受台转动轴51A为中心来自由摇动的支持构造。也就是说,对应于摩擦垫承受台51周围的零件布置等,也可以将摩擦垫承受台51配设为例如是可以在供纸辊49的回转中心方向上做直线的平行移动。当底板50和摩擦垫52之间的角度,即朝着摩擦垫52的用纸突入角度γ增大时,在摩擦垫52中,用纸的阻止力会变大,就能够防止重送的发生。另一方面,当用纸突入角度γ较大时,由于摩擦垫52中的用纸的阻止力增大,就会发生厚纸的不供纸。所以,对于厚纸来说,就有必要减小朝向摩擦垫52的用纸突入角度γ。为了不发生这种问题,就必须是兼顾到重送和不供纸的用纸突入角度。在图4中,角度β表示的是在图示位置倾斜的底板50和水平面H之间所成的角度。
接着,对于作为本发明的特征构成而连接装置本体56和手动放纸台48的连结部的构成进行说明。图6所示是手动放纸台48开放时的放大斜视图,图7(a)所示是手动放纸台48开放时的截面图,图7(b)所示是连结构件57的放大侧面图。如图7(a)、图7(b)所示地,手动放纸台48的图中左下方的底端部被设置在装置本体56的左右两侧的手动给纸转动轴66(图7(a)仅显示其左侧)支撑为可以在规定角度的范围中转动,由此,图中右上方的自由端部就可以摇动了。在手动放纸台48的图中右上方的自由端部里还设置有操作者用于开闭操作而呈长方体状地凹陷的把手部。更进一步地,手动放纸台48在从装置本体56来开放手动放纸台48时,是在装置本体56的左右两侧借助于一对连结构件57的支撑而相对于水平面H被保持在规定的角度α里。另外,如图7(a)、图7(b)所示地,各连结构件57的一端部(图中下端部)是借助于销57a来被连结为可以在手动放纸台48上回转和摇动的。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图中上端部)中设有长孔75,后述的支撑构件58通过插通长孔75来安装到装置本体56一侧,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就可以沿着长孔75移动了。如上所述,手动放纸台48通过连结构件57和手动给纸转动轴66的连结构造,就可以在被收纳到装置本体56内的收纳位置和从装置本体56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摇动,也就是说,相对于装置本体56是可以自由开闭的构成。
如图4及图5所示地,当摇动手动放纸台48来改变角度α时,因为底板50的角度β也同时变化,所以就能够改变用纸突入角度γ。例如,通过分别减小角度α、β、γ,由于用纸P向摩擦垫52突入时的用纸阻止力减少,就能够解决厚纸等搬送负荷较大的用纸中的不供纸问题。与此相反地,在对用纸彼此的密接力较大而容易重送的纸张种类进行通过纸张时,是通过分别增加角度α、β、γ来提高对摩擦垫52的用纸阻止力使得用纸彼此分离后能够防止重送。如此,根据片材种类的纸张种类来调整角度α、β、γ,就能够扩大手动给纸装置的对应纸张种类。
根据图8来对作为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调整机构的角度变更机构进行说明。图8(a)所示是用于说明手动放纸台48开放时对连结构件57的支撑部放大的角度变更机构的斜视图,图8(b)、图8(c)所示是用于说明从装置正面看到的连结构件57的支撑部时的角度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正面图。该角度变更机构借助于将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支撑为能够摇动的后述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通过后述的手动操作来改变连结构件57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由此,改变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的支撑位置后,就能够容易地对角度α、β、γ进行切换。如此,如果能够通过连结构件57的长度方向来改变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对装置本体56的支撑位置,就能够改变手动放纸台48占据开闭位置时的角度α。
在将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支撑为可以摇动的同时,还对连结构件57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进行改变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56中而作为轴构件的支撑轴59,和可以移动地设置在该支撑轴59上的多个位置里的支撑构件58。支撑构件58的构成是能够在覆盖支撑轴59的第一的位置(图8(b)的位置)和露出支撑轴59的第二的位置(图8(c)的位置)之间移动。然后,在将支撑构件58从第一的位置向第二的位置移动时,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被支撑轴59支撑为可以摇动。
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图中上端部)借助于长孔75来由支撑构件58支撑。支撑构件58在安装并固定到装置本体56上的支撑轴59上,被支撑为可以在其轴方向上移动。支撑构件58具有比圆柱状的支撑轴59的外周面的外径更大的部分圆筒状,并被形成为是使得支撑轴59的一部分外周部露出的特有的被切除的形状。支撑构件58的上端部形成有切口端面58a,其被切除为要短于也是支撑轴59的轴方向的片材宽度方向Y的长度。支撑轴59和支撑构件58的大小是能够插入到连结构件57的长孔75里。另外,在支撑构件58的图中左先端部中一体地设置有操作者用于执行支撑构件58的移动操作的操作部60,由此,操作者就能够使得支撑构件58移动了。在装置本体56的外壁面和支撑构件58的图中右端面之间的支撑轴59上,安装有使得支撑构件58及操作部60朝向图中左方移动地加势而作为施力机构的弹簧62。通过该弹簧62,支撑构件58就朝着支撑构件58的初始位置的方向被加势。在支撑轴59中还设置有限制构件61,以对朝着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的一个方向的移动进行规定限制。详细来说就是,在支撑轴59的图中左端部安装并固定有薄板状的限制构件61,并能够限制连结构件57朝着轴方向的片材宽度方向Y的外侧(作为一个方向的图8(b)中的左侧)移动(技术方案6)。
接着,对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变更机构的操作及动作进行说明。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变更(角度调整)操作是在图7(a)所示的手动放纸台48的开放状态下,在装置本体56的左右两侧分别相同地进行的。在手动放纸台48的开放状态中,在连结构件57和支撑构件58的支撑部中施加有手动放纸台48的自重。另外,在该状态下,如图8(a)及图8(b)所示地,支撑构件58的切口端面58a处于与限制构件61抵接的状态。这时,支撑构件58位于第一的位置(图8(b)的位置)。首先,当操作者将支撑构件58的操作部60与弹簧62的加势力相抗地朝着片材宽度方向Y的箭头方向(图8(b)的右侧)按压时,和操作部60一体化的支撑构件58就在支撑轴59上朝着图8(b)的右侧移动了。这时,由于手动放纸台48的自重,连结构件57从支撑构件58的支撑状态脱离并如图8(c)的箭头所示地向下方移动后,连结构件57的长孔75的上端面就与支撑轴59的外周面抵接并被支撑。这时,支撑构件58位于第二的位置(图8(c)的位置)。在该支撑状态下,由于弹簧62的加势力,连结构件57中比长孔75开口部的上端面更靠上部的部分处于被夹在支撑构件58的切口端面58a和限制构件61之间的支撑轴59的外周面上的状态里。如此一来,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长孔75)和支撑构件58以及和支撑轴59的各支撑位置在连结构件57的长度方向上是各自不同地变化的。这里,连结构件57是由支撑轴59支撑的。通过连结构件57的支撑位置的变化,就能够改变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α。如上所述,在将支撑构件58从第一的位置向第二的位置移动时,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在支撑轴59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
更进一步地,由于底板50在手动放纸台48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当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α变化时,底板50的角度β也会与此连动地变化。通过在图8(c)所示位置来支撑连结构件57,就能够减小用纸突入角度γ,因此能够减小摩擦垫52处的用纸阻止力,就能够消除厚纸的不供纸问题,并扩大对应纸张种类的范围。
如上所述,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通过作为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的支撑轴59及支撑构件58来被支撑为可以摇动,导致连结构件57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变化后,就能够改变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α。也就是说,可以调整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的角度变更机构在将支撑构件58从第一的位置向第二的位置移动时,通过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在支撑轴59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就形成了连结构件57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变化的构成了。还有,由于支撑构件58在设置在装置本体56中的支撑轴59上被支撑为可以移动,支撑构件58就容易移动。
下面,对于使得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返回到变更和调整前的原来位置的初始位置里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a)所示是关闭手动放纸台48时的手动放纸台48的支撑部的截面图,图9(b)所示是图9(a)动作中的连结构件57和支撑构件58的位置状态的放大正面图。从图8(c)所示的连结构件57、支撑构件58及支撑轴59的位置状态开始来如图9(a)所示地关闭手动放纸台48的操作时,连结构件57是沿着长孔75向上方摇动并位移的。这时,如图9(b)所示地,在连结构件57从和支撑轴59的支撑状态脱离的同时,按压连结构件57的支撑构件58因为弹簧62的恢复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支撑构件58的切口端面58a与限制构件61抵接的状态)里。由此,就不会忘记将变化后的手动放纸台48与水平面的角度α返回到初期的角度里,因此就提高了操作性(技术方案9)。另外,如图8(c)所示地,由于弹簧62的加势力,连结构件57中比长孔75上端面更靠上部的部分处于被夹在支撑构件58的切口端面58a和限制构件61之间的支撑轴59的外周面上的状态里。换句话说就是,支撑构件58因为弹簧62的加势力而与连结构件57的外侧面抵接。由此,由于连结构件57在片材宽度方向Y上的移动被限制,就能够高精度地确定连结构件57在片材宽度方向Y上的位置。
这里,虽然省略了图示,在支撑构件58由树脂构成时,也可以利用支撑构件58的树脂的弹性(弯曲等),来使得支撑构件58在初始位置的方向上被加势。作为该例子可以例举的构成如下,在支撑构件58由树脂构成时,借助于图8(b)来说明就是,除去对支撑构件58加势的弹簧62,并代之以在支撑构件58的右端部侧一体地形成利用了树脂的弹性的弹性突起部。由此,不使用弹簧等施力机构也能够对支撑构件58进行加势和加压,从而能够削减零件数量。与此相关的具体例将在后述的图17及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2中说明。
下面,通过图10、图11及图12来说明对连结构件57的轴方向位置进行规定限制的限制构件。当装置本体56的左右的连结构件57的位置未定时,就有可能在手动放纸台48的左右发生倾斜。当手动放纸台48的左右存在倾斜时,就会产生用纸供送时的用纸斜向移动,图像倾斜地转印到用纸上的问题。这里,对于限制连结构件57在片材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移动并保持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左右相等的机构进行说明。图10(a)所示是对连结构件57朝向片材宽度方向外侧(图10(a)的右侧)进行移动限制的限制构件的正面图,图10(b)所示是从上方看到的图10(a)的平面图。图11所示是对连结构件57朝向片材宽度方向外侧(图11的右侧)进行移动限制的限制构件的正面图,图12所示是对连结构件57朝向片材宽度方向外侧(图12的右侧)进行移动限制的限制构件的正面图。如图10(a)所示地,通过在支撑支撑构件58的支撑轴59上设置限制构件63,就能够对连结构件57朝向片材宽度方向外侧(作为另一方向的图10(a)的右侧)的移动进行限制。限制构件63从支撑轴59的外周面开始朝着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上突出后与支撑轴59形成为一体。通过这些左右的限制构件61、63,就能够高精度地确定连结构件57的位置,并将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保持为左右相等(技术方案6)。
另外,代之以图10(a)、图10(b)所示的限制构件63,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地在装置本体56中设置第二限制构件64来对连结构件57朝向片材宽度方向外侧(作为另一方向的图11的右侧)的移动进行限制(技术方案7)。另外,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地,对连结构件57朝向片材宽度方向外侧(作为另一方向的图12的右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第三限制构件65是与支撑构件58一体地形成的(技术方案8)。第三限制构件65从支撑构件58的外周面开始朝着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上突出后形成。
下面,对构成支撑构件58的材料进行说明。假设在图8等中,如果支撑构件58和支撑轴59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支撑构件58的操作所需要的力也会增大,从而就会产生支撑构件58及支撑轴59的变形或破损的问题。于是,例如相对于钢材的金属制的支撑轴59,是采用作为低摩擦系数的材料的例如聚缩醛树脂(POM)等来形成支撑构件58的。由此,操作者相对于支撑轴59来顺利地进行支撑构件58的移动时,即提高支撑构件58对支撑轴59的滑动移动性后,就能够消除支撑构件58及支撑轴59的变形或破损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滑动移动”是指接触并滑动移动。
接着,通过图13所示不同于上述的其他方法来说明能够消除支撑构件58及支撑轴59的变形或破损问题的一个例子。如图8所示地,当操作者将支撑构件58的操作部60与弹簧62的加势力相抗地朝着图8(b)的右侧按压时,支撑构件58就在支撑轴59上朝着图8(b)的右侧移动了。这时,由于手动放纸台48的自重,连结构件57从支撑构件58的支撑状态脱离并如图8(c)的箭头所示地向下方移动后由支撑轴59来支撑。这时,由于弹簧62的加势力,连结构件57会瞬间并弹性地与支撑轴59冲突,从而会导致支撑轴59的变形或破损。于是,如图13所示地,是相对于支撑构件58朝着图中左侧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倾斜的倾斜面74。由此,将支撑构件58沿着倾斜面74移动后,就能够减小并缓和改变支撑位置时(朝着图中左侧的移动)的冲击。由此,就能够消除支撑轴59的变形或破损的问题。
接着,根据图14-图16来对使得支撑构件58在轴方向上移动的操作部60进行说明。图14、图15所示是操作部60的外观斜视图。图16(a)、图16(b)所示是在支撑轴59的多个位置里设置第一指标67、第二指标68等例的操作部60周围的正面图。如图14所示地,在操作部60中设有多个呈筋条状的凹凸形状76而成为容易用手握持的形状。另外,通过将操作部60设置在支撑轴59的轴中心59a上,就不会产生力矩而导致支撑构件58偏靠或弯折,在提高支撑构件58的滑动移动性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操作性。通过使得操作部60的颜色不同于周围,或是如图15所示地,在操作部60中设置显示操作指示的第一指标67,操作部60就会变得容易看见。
如图16(a)所示地,在对支撑构件58进行支撑的支撑轴59中还在多个位置里设有分部对应的第二指标68。在移动支撑构件58之前,因为是适用于普通纸的供纸的角度,所以可以看见为普通纸模式(图中所示“平”)的指标。另一方面,在移动支撑构件58并变化到适用于厚纸的供纸的角度里时,可以看见为厚纸模式(图中所示“厚”)的指标。由此,在提高操作部60的视觉认知性的同时,还能够防止误操作。另外,操作部60并不局限于和支撑构件58是一体地构成的,也可以是和支撑构件58分开独立来形成。通过分开独立地构成操作部60,在能够仅对操作部改变其颜色以外,还使得连结构件57的组装变得容易,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大操作部。
这里,对于背景技术中例举的专利文献1进行补充说明。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变成适合于以用纸突入角度供纸来的用纸的种类及量的最合适的角度,公开了以下的技术。即,在专利文献1的供纸装置中设有支撑底板的转动轴的支撑销,支撑销在多个的位置处可以固定,操作者是通过改变固定的部位来调整用纸的突入角度的。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供纸装置中,因为需要将被固定的支撑销拔出后移动至其他的固定位置,并重新固定等的操作,所以在供纸装置的左右就有五个动作的操作。另外,移动的支撑销是底板的转动支点,为了移动支撑销就需要有较大的力,所以操作者就不能够容易地调整用纸突入角度,存在有操作性的问题。
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就能够解决包括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上述各种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根据实施方式1,通过移动支撑构件来使得连结构件和支撑构件的抵接位置在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手动放纸台的角度会改变,从而就能够容易地调整手动放纸台相对于分离构件的角度。由此,就能够提供一种在容易地调整朝向摩擦构件的片材突入角度的同时,还能够扩大对应纸张范围(片材种类范围)的手动给纸装置(片材供送装置)。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7、图18来说明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2中不使用实施方式1所用的弹簧62,并对与手动放纸台48的收纳操作连动后来使得支撑构件58返回到角度变更前的初始位置里的机构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因为不使用弹簧,所以就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图17(a)所示是实施方式2的角度变更机构周围的斜视图,图17(b)所示是图17(a)的正面图,图18(a)所示是实施方式2的角度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正面图,图18(b)所示是动作比图18(a)更进一步时的正面图。
如图17(a)及图17(b)所示地,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图10所示例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以支撑构件58A来代替支撑构件58,以支撑轴59A来代替支撑轴59,并以连结构件57A来代替连结构件57。在这些不同点之外,实施方式2的构成都与实施方式1的图10所示例相同。还有,“卡合”指的是相互卡合。支撑构件58A与图8所示支撑构件58相比,不同点在于是以弹性材料来形成的,卡合部69在靠切口端面58a的内周侧形成为一体,并且,被推压抵接部72在连结构件57A和操作部60之间是一体地形成的。支撑构件58A在具有弹性以及必要的强度和刚性的同时,还与滑动移动性良好的例如聚缩醛(POM)或聚酰胺树脂(PA)等形成为一体。卡合部69从支撑构件58A的一部分被切除而形成的筒状内周面开始形成朝着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突出的三角形凸状,并能够和后述的支撑轴59的被卡合部70-A、70-B有选择地卡合。换句话说就是,卡合部69是相对于支撑构件58A的移动方向具有倾斜的倾斜面的三角形凸状。被推压抵接部72呈长方体形状并向纸面的跟前侧突出,并和连结构件57A的图中左侧面附近的支撑构件58A形成为一体后将连结构件57A夹在其与切口端面58a的之间。由此,被推压抵接部72除了后述的作为立体突起的功能之外,还兼有图10所示限制构件61的功能。
支撑轴59A与支撑轴59相比,不同点仅在于,在支撑轴59A的轴方向外周部上设有两个被卡合部70-A、70-B,它们的形状是能够和支撑构件58A的卡合部69有选择地卡合的三角形凹状。连结构件57A与图10所示连结构件57相比,不同点仅在于,设置了具有能够和支撑构件58A的被推压抵接部72有选择地卡合并具有倾斜面71a的推压抵接部71。还有,卡合部69和被卡合部70-A、70-B卡合部的关系是相对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将卡合部形成在支撑轴侧,将被卡合部形成在支撑构件侧。
图17(a)及图17(b)所示的状态是连结构件57A及支撑构件58A从初始位置(例如普通纸模式)移动后位于角度变更位置(例如厚纸模式)时的状态。在支撑构件58A的上述规定的位置中,通过自身的弹性力的加势,支撑构件58A的卡合部69就和支撑轴59A的被卡合部70-A卡合了。卡合部69及被卡合部70-A相对于支撑构件58A的移动方向是倾斜的。通过支撑构件58A和支撑轴59A的卡合,就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支撑构件58A的片材宽度方向Y的位置。
接着,通过图18(a)及图18(b)来说明使得支撑构件58A返回初始位置的动作。在收纳手动放纸台48时,就如图18(a)所示地,通过连结构件57A的推压抵接部71的倾斜面71a和支撑构件58A的被推压抵接部72的碰触,就产生了使得支撑构件58A在轴方向上移动的力。这时侯使得支撑构件58A在轴方向上移动的力是如图18(a)中箭头所示地使得支撑构件58A向左侧移动的。由此,支撑构件58A的卡合部69和支撑轴59A的被卡合部70-A的卡合会分开,支撑构件58A会在轴方向(图18(a)的左侧)上移动。然后,如图18(b)所示地,在支撑构件58A的初始位置,通过支撑轴59A的被卡合部70-B对支撑构件58A的卡合部69的加势,卡合部69就和被卡合部70-B卡合了。另外,卡合部69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和支撑构件分开独立地来构成(未图示)。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对于以一个动作的操作来使得左右两侧的支撑构件58连动后移动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图8、图9所示的角度变更机构或实施方式2的图17及图18所示的角度变更机构的例子中,支撑构件58、58A是分别被安装在装置本体56的左右两侧的。在实施方式1及2中,为了移动左右的支撑构件58、58A,就需要有两个动作的操作来移动支撑构件58、58A。另外,在左右分别的操作中,有可能会忘记移动某一方的支撑构件58、58A,当仅操作左右的某一方时,就会在手动放纸台48的左右产生倾斜。由此,就会产生搬送时的用纸斜向移动,图像倾斜地转印到用纸上的问题。
通过图19-图21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3中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构成。图19所示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的手动放纸台的斜视图,图20所示是角度变更之前的左右角度变更机构的放大正面图,图21所示是角度变更之后的左右角度变更机构的放大正面图。支撑构件58及连结构件57设置在左右,如图19所示地,通过设置能够和左右的支撑构件58连动的连动构件73,就能够以一个操作来改变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了。左右某一方的支撑构件58(以图中右侧为例)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相同,通过将操作部60朝着片材宽度方向Y外侧(图20的右侧)推压,就能够改变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这时,另一方的支撑构件58(图中左侧)会通过连动构件73朝着片材宽度方向Y内侧(图20的右侧)被牵拉。因此,支撑构件58的左右是不同的形状。如图20的左侧所示地,当支撑构件58的操作部60朝着片材宽度方向Y内侧(图20的右侧)被牵拉时,图20左侧的支撑构件58在支撑轴59上朝着片材宽度方向Y内侧移动,因此而从与连结构件57的支撑状态脱离。然后,由于手动放纸台48的自重,如图20的左侧及右侧所示地,连结构件57向下方移动并由支撑轴59来支撑。通过该动作,由于连结构件57在左右被支撑在同一高度里,所以就能够通过一个操作来将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进行左右相等的变更。左右的支撑构件58及连动构件73也可以是一体地成型。由此就能够削减零件数量。
下面,通过图22来说明本发明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支撑位置变更机构)的变形例(技术方案1、3)。图22(a)、图22(b)所示是从装置正面来看连结构件57的支撑部时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的动作推移的正面图。图22所示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与图8(a)-图8(c)所示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以支撑构件58B来代替支撑构件58,并以限制构件61B来代替限制构件61。在这些不同点之外,图22所示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的构成和图8(a)-图8(c)所示例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图22所示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是由被设置为可以在支撑轴59上移动的阶梯形状的支撑构件58B来构成的。
支撑构件58B是由外周面58Ba和比外周面58Ba低一阶梯的低阶梯面58Bb一体地形成的阶梯形圆筒状。外周面58Ba成为被支撑在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的第一的支撑部的部位。低阶梯面58Bb成为被支撑在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的支撑部的部位,并由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支撑地以规定的长度朝着支撑轴59的左方向突出后来形成。在支撑构件58B从外周面58Ba朝向低阶梯面58Bb的阶梯部中形成有阶梯端面58Bc。支撑构件58B以能够插入到连结构件57的长孔75里的尺寸来形成。限制构件61B与限制构件61相比,其区别仅在于形成有贯通孔61Ba以用于插通支撑构件58B的低阶梯面58Bb。
支撑构件58B的构成是能够在外周面58Ba对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位置(图22(a)的位置)和低阶梯面58Bb对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位置(图22(b)的位置)之间移动然后,通过操作部60来将支撑构件58从第一的支撑位置向第二的支撑位置移动时,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在支撑构件58B的低阶梯面58Bb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
如上所述,在将作为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的支撑构件58从第一的支撑位置向第二的支撑位置移动时,由于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在支撑构件58B的低阶梯面58Bb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连结构件57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就改变了。连结构件57的另一端部通过支撑构件58B的外周面58Ba或低阶梯面58Bb来被有选择地支撑为可以摇动,导致连结构件57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变化后,就能够改变手动放纸台48的角度α。还有,由于支撑构件58B在设置在装置本体56中的支撑轴59上被支撑为可以移动,支撑构件58B就容易移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对一端部在片材载置台上被支撑为可以回转的同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装置本体并在改变自身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的连结构件(技术方案1)进行了说明。然后,支撑位置变更构件是由设置在装置本体中的轴构件和在该轴构件上的多个位置里被设置为可以移动的支撑构件来构成的(技术方案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上述的连结构件及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的构成,鉴于连结构件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的相对性,也可以采用如下。即,也可以是一端部在装置本体上被支撑为可以回转的同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片材载置台并在改变自身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的连结构件(技术方案3)。然后,支撑位置变更构件是由设置在片材载置台中的轴构件和在该轴构件上的多个位置里被设置为可以移动的支撑构件来构成的(技术方案4)。
以上的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在下面的各种方式中都具有特有的效果。
(方式1)
一种片材供送装置,其包括手动放纸台48等的片材载置台,其在装置本体56等的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并载置用纸P等的片材;供纸辊49等的供送机构,其对片材载置台上的片材进行供送;摩擦垫52等的分离构件,其与供送机构相向而对并通过和该供送机构的协动来一页一页地分离片材;连结构件57等的连结构件,当其一端部在片材载置台上被支撑为能够回转的同时,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装置本体中并在改变自身长度方向上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通过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在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就会改变,并能够调整片材载置台对分离构件的角度。
根据方式1,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通过在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会变化,就能够调整片材载置台对分离构件的角度。由此,在能够容易地调整朝向摩擦构件的片材突入角度的同时,还能够扩大对应片材种类范围(例如纸张种类范围)。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由设置在装置本体中的支撑轴59等的轴构件和设置在该轴构件上的多个位置里能够移动的支撑构件58等的支撑构件来构成,支撑构件在遮住轴构件的第一的位置和露出轴构件的第二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并且,当支撑构件从第一的位置向第二的位置移动时,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在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根据方式2,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在将支撑构件从第一的位置向第二的位置移动时,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因为在轴构件上支撑为可以摇动,所以就能够切实地获得方式1的效果。
(方式3)
一种片材供送装置,其包括手动放纸台48等的片材载置台,其在装置本体56等的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并载置用纸P等的片材;供纸辊49等的供送机构,其对片材载置台上的片材进行供送;摩擦垫52等的分离构件,其与供送机构相向而对并通过和该供送机构的协动来一页一页地分离片材;连结构件57等的连结构件,当其一端部在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回转的同时,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片材载置台上并在改变自身长度方向上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通过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在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就会改变,并能够调整片材载置台对分离构件的角度。
根据方式3,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通过在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可以摇动,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会变化,就能够调整片材载置台对分离构件的角度。由此,在能够容易地调整朝向摩擦构件的片材突入角度的同时,还能够扩大对应片材种类范围(例如纸张种类范围)。
(方式4)
根据(方式3)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由设置在片材载置台上的支撑轴59等的轴构件和设置在该轴构件上的多个位置里能够移动的支撑构件58等的支撑构件来构成,支撑构件在遮住轴构件的第一的位置和露出轴构件的第二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并且,当支撑构件从第一的位置向第二的位置移动时,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在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根据方式4,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在将支撑构件从第一的位置向第二的位置移动时,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因为在轴构件上支撑为可以摇动,所以就能够切实地获得方式3的效果。
(方式5)
根据(方式2)或(方式4)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能够在垂直于连结构件的摇动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方式5,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在进行支撑构件的移动的操作时,由于不会施加片材载置台的重量,所以就能够获得容易操作的效果。
(方式6)
根据(方式2)、(方式4)或(方式5)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在轴构件中还设置有限制构件61或限制构件63等的第一限制构件来对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的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方式6,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提高连结构件的位置精度的效果。
(方式7)根据(方式6)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在装置本体中还设置有限制构件64等的第二限制构件来对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方式7,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连结构件的位置精度的效果。
(方式8)
根据(方式6)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在支撑构件中还设置有限制构件65等的第三限制构件来对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方式8,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连结构件的位置精度的效果。
(方式9)
根据(方式2)或(方式4)至(方式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通过将片材载置台向装置本体收纳的操作来移动到角度调整前的初始位置里。
根据方式9,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不会忘记调整后的角度的返回的效果。
(方式10)
根据(方式2)或(方式4)至(方式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通过弹簧62等的施力机构来朝着角度调整前的初始位置被加势。
根据方式10,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支撑构件容易移动并自动返回到角度调整前的初始位置里的效果。
(方式11)
根据(方式10)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具有弹性,并通过弹性来朝着角度调整前的初始位置被加势。
根据方式11,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通过利用支撑构件的弹性(例如树脂的弯曲等),能够获得不增加零件数量就能够加势的效果。
(方式12)
根据(方式10)或(方式11)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通过所述加势与连结构件的外侧面抵接。
根据方式12,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提高连结构件的位置精度的效果。
(方式13)
根据(方式2)或(方式4)至(方式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可以固定在多个的位置里。
根据方式13,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提高连结构件的位置精度的效果。
(方式14)
根据(方式13)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包括形成在支撑构件及轴构件的某个一方里的卡合部69等的卡合部,和形成在支撑构件及轴构件的某个另一方里的多个的被卡合部70-A、70-B等的被卡合部,卡合部相对于被卡合部来加势后被卡合。
根据方式14,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通过加势后卡合,因为通过移动支撑构件等机构容易地解除卡合,搜易就能够获得提高操作性的效果。
(方式15)
根据(方式14)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卡合部具有弹性,并通过弹性来加势。
根据方式15,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通过利用卡合部的弹性(例如树脂的弯曲等),能够获得不增加零件数量就能够加势的效果。
(方式16)
根据(方式14)或(方式15)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卡合部及被卡合部是由相对于支撑构件的移动方向为倾斜的倾斜面来构成的。
根据方式16,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在提高支撑构件的位置精度的同时,不需要弹簧等的施力机构就能够返回到角度调整前的初始位置里的效果。
(方式17)
根据(方式2)、(方式4)、(方式5)或(方式8)至(方式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是由摩擦系数低于轴构件的材料来形成的。
根据方式17,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提高支撑构件对轴构件的滑动移动性的效果。
(方式18)
根据(方式2)、(方式4)、(方式5)或(方式8)至(方式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在支撑构件的端部中设置有倾斜面74等的倾斜面,并且,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是经过倾斜面来移动的。根据方式18,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获得的效果是,能够缓和支撑构件移动时的冲击,同时还能够解决轴的变形或破损的问题。
(方式19)
根据(方式1)至(方式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及连结构件被分别设置在对应于片材载置台的垂直于片材搬送方向的片材宽度方向的两侧端的装置本体的片材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里,并设有通过一个操作就能够对所述左右两侧的支撑构件进行连动的连动构件73等的连动构件。
根据方式19,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获得的效果是,能够以一个动作来使得左右两侧的支撑构件移动,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方式20)
根据(方式1)至(方式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在对应于片材载置台的垂直于片材搬送方向的片材宽度方向的两侧端的装置本体的片材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里被形成为一体。
根据方式20,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获得的效果是,能够在削减零件数量的同时,以一个动作来使得左右两侧的支撑构件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方式21)
根据(方式1)至(方式2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支撑构件在一端部里设有操作部60等的操作部。
根据方式21,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削减零件数量的效果。
(方式22)
根据(方式1)至(方式2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具有与支撑构件分开独立地构成的操作部。
根据方式22,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获得的效果是,能够仅改变操作部的零件颜色,或增大操作部,并使得连结构件的安装变得容易。
(方式23)
根据(方式21)或(方式22)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在操作部中设有多个的凹凸形状。
根据方式23,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容易握持操作部并提高操作性的效果。
(方式24)
根据(方式21)或(方式22)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操作部被设置在支撑支撑构件的支撑轴59等的轴构件的轴中心上。根据方式24,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获得的效果是,能够提高借助于操作部来使支撑构件在轴构件上移动时的滑动移动性。
(方式25)
根据(方式21)至(方式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操作部的颜色不同于周围。
根据方式25,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提高操作部的视觉认知性的效果。
(方式26)
根据(方式21)至(方式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在操作部中设有表示操作指示的指标。
根据方式26,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防止操作部的误操作的效果。
(方式27)
根据(方式21)至(方式2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在支撑构件中,在移动的多个位置里设有分别对应的指标。
根据方式27,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获得防止操作部的误操作的效果。
(方式28)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设有在供送来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并包括(方式1)至(方式2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
根据方式28,就如上述实施方式等所述地,能够通过图像形成装置来获得(方式1)至(方式2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效果。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只要在上述的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在权力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等记载的技术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的片材供送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打印机,也可以用于复印机、传真机、绘图仪、印刷机、喷墨记录装置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或是具有这些图像形成装置的两个以上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恰当记载的效果仅仅是列举有本发明所产生的最佳效果,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

Claims (13)

1.一种片材供送装置,其包括:
片材载置台,其在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并载置片材;
供送机构,其对所述片材载置台上的片材进行供送;
分离构件,其与所述供送机构相向而对并通过和该供送机构的协动来一页一页地分离片材;
连结构件,当其一端部在所述片材载置台上被支撑为能够回转的同时,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中并在改变自身长度方向上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所述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就会改变,并能够调整所述片材载置台对所述分离构件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由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中的轴构件和设置在该轴构件上的多个位置里能够移动的支撑构件来构成,
所述支撑构件在遮住所述轴构件的第一的位置和露出所述轴构件的第二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并且,当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第一的位置向所述第二的位置移动时,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能够在垂直于所述连结构件的摇动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构件中还设置有第一限制构件来对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的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将所述片材载置台向所述装置本体收纳的操作来移动到角度调整前的初始位置里。
6.一种片材供送装置,其包括:
片材载置台,其在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摇动并载置片材;
供送机构,其对所述片材载置台上的片材进行供送;
分离构件,其与所述供送机构相向而对并通过和该供送机构的协动来一页一页地分离片材;
连结构件,当其一端部在所述装置本体中被支撑为能够回转的同时,其另一端部被设置在所述片材载置台上并在改变自身长度方向上的支撑位置的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所述连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支撑位置就会改变,并能够调整所述片材载置台对所述分离构件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位置变更构件由设置在所述片材载置台上的轴构件和设置在该轴构件上的多个位置里能够移动的支撑构件来构成,
所述支撑构件在遮住所述轴构件的第一的位置和露出所述轴构件的第二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并且,当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第一的位置向所述第二的位置移动时,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轴构件上被支撑为能够摇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能够在垂直于所述连结构件的摇动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构件中还设置有第一限制构件来对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的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本体中还设置有第二限制构件来对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构件中还设置有第三限制构件来对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将所述片材载置台向所述装置本体收纳的操作来移动到角度调整前的初始位置里。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设有在供送来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供送装置。
CN201510452160.4A 2014-07-31 2015-07-28 片材供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14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6565 2014-07-31
JP2014156565A JP6330556B2 (ja) 2014-07-31 2014-07-31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4429A CN105314429A (zh) 2016-02-10
CN105314429B true CN105314429B (zh) 2017-10-27

Family

ID=5524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21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14429B (zh) 2014-07-31 2015-07-28 片材供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30556B2 (zh)
CN (1) CN10531442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0209A (zh) * 2000-10-20 2002-05-22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装置及设有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572522A (zh) * 2003-06-04 2005-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及拾取纸张的方法
CN1821039A (zh) * 2005-02-14 2006-08-23 夏普株式会社 手动送纸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1780A (ja) * 1993-09-17 1995-03-28 Canon Inc 給紙装置
JPH1059554A (ja) * 1996-08-21 1998-03-03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JP2000247468A (ja) * 1999-02-23 2000-09-12 Toshiba Tec Corp 給紙装置
JP2002187629A (ja) * 2000-12-20 2002-07-02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US7686294B2 (en) * 2005-11-30 2010-03-30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variably tilting supporting tray for non-uniform-thickness print media
JP4940750B2 (ja) * 2006-04-28 2012-05-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開閉部の開閉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4396A (ja) * 2006-07-19 2008-02-07 Sharp Corp 手差し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9293B2 (ja) * 2010-04-28 2013-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0209A (zh) * 2000-10-20 2002-05-22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装置及设有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572522A (zh) * 2003-06-04 2005-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及拾取纸张的方法
CN1821039A (zh) * 2005-02-14 2006-08-23 夏普株式会社 手动送纸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33078A (ja) 2016-03-10
JP6330556B2 (ja) 2018-05-30
CN105314429A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2557B2 (en) Attachment assis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193019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408535B2 (en) Attachment assis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attachment assist device
US8727338B2 (en)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23200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orting a recording medium
US92132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holding member to hold a roller relative to a frame
US20140078560A1 (en) Tilt adjustment mechanism, image capturing unit device, image scann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copier
US20120243919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4345601B (zh)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06350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7084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9091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83227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with positioning section that positions exposure device
CN105314429B (zh) 片材供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209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37771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633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emporary retainer for bypass tray
JP5811238B2 (ja)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22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90512B2 (ja) 給送トレイ、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327578B2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107953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withdrawing mechanism and withdrawal holding mechanism
US2016007748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91142A (ja) ローラ加圧機構、シート状部材の搬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79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