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4368A -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4368A
CN105314368A CN201510369010.7A CN201510369010A CN105314368A CN 105314368 A CN105314368 A CN 105314368A CN 201510369010 A CN201510369010 A CN 201510369010A CN 105314368 A CN105314368 A CN 105314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sheet
treatment device
roller
limi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90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4368B (zh
Inventor
古谷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4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4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4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4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0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 B65H29/51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piling by collecting on the periphery of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2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the nip between moving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9Forming a pile forming a pile in which articles are offset from each other, e.g. forming stepped pile
    • B65H2301/42194Forming a pile forming a pile in which articles are offset from each other, e.g. forming stepped pile forming a pile in which articles are offse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delivery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1/00Materials used for the handl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Properties thereof
    • B65H2401/10Materials
    • B65H2401/11Polymer compositions
    • B65H2401/111Elastom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1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involving controlled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具备托盘、避让部件、配置在托盘上的限制部件、传送部件。托盘可装载若干片材。避让部件可使片材暂时避让出输送路,并将若干枚片材重叠而制作片材束。传送部件具有海绵状的弹性体,可将被输送到托盘上的片材束送向限制部件侧。避让部件在将3枚以上片材进行重叠时,以与托盘上位于片材束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各片材的一端相比、位于该各片材之间的中间片材的一端更向限制部件侧突出的方式制作片材束。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复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对片材进行装订处理等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的情况逐渐变多。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形成图像后的片材被送至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在对片材进行装订处理时,通过输送部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输送到设在后处理装置主体内部的处理托盘。处理托盘的一端设有限制部件,后处理装置使用桨状扁板将输送到处理托盘上的片材再送向限制部件侧。由此,在处理托盘上重叠的若干片材的一端被对齐。后处理装置对一端被对齐后的若干片材进行装订处理。
另外,在对处理托盘上装载的若干片材执行装订处理、且装订处理后的若干片材被输送到排出口为止的这段时间,不能将接下来准备进行装订处理的若干片材输送到处理托盘上。因此,后处理装置具备避让部件。在装订处理后的若干片材从处理托盘开始到被输送到排出口为止,避让部件使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送来的片材避让出输送部。此时,避让部件将避让后的若干片材进行重叠,并制作为片材束。装订处理后的片材从处理托盘上开始到被输送到排出口之后,该片材束通过输送部被输送到处理托盘上。
但是,在片材束所含的片材是3枚的情况下,即使使用桨状扁板将片材束送到限制部件侧,片材束中位于最下面的最下面那枚片材和位于中间的中间片材各自的一端有可能不能到达限制部件。这种情况下,3枚片材的一端就有可能不整齐。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已发明了以如下方式制作片材束的技术,该方式为:送向限制部件之前的3枚片材的一端在处理托盘上按从上开始的顺序一枚比一枚更向限制部件侧突出。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发明中,有可能中间片材未被送到限制部件且片材束的各片材的一端未对齐。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后处理装置即使在使3枚以上片材避让并制作片材束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片材束的各片材的一端对齐。
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具备:托盘、避让部件、限制部件和传送部件。所述托盘可装载若干片材。所述避让部件可以使所述片材暂时避让出输送路,再将若干枚所述片材重叠而制作片材束。所述避让部件可以通过所述输送路将所述片材束送向所述托盘。所述限制部件配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传送部件具有海绵状的弹性体。所述传送部件可以将被输送到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束送向所述限制部件侧。所述避让部件在将3枚以上所述片材进行叠加时,以与所述托盘上位于所述片材束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各片材的一端相比、位于该各片材之间的中间片材的一端更向所述限制部件侧突出的方式制作所述片材束。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主体部和上述的后处理装置。所述主体部将图像形成在片材上。所述主体部将形成图像之后的所述片材中被要求送向所述后处理装置的所述片材送向所述后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3枚以上片材避让并制作片材束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片材束的各片材的一端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部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辊和排出辊的示意图。
图5中(a)是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片材束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中(b)是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片材束进行说明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是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片材束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作用于片材束的力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中(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辊和排出辊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8中(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辊和排出辊的变形例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图中的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是复印机。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后处理装置100、将图像形成在片材S上的主体部200。后处理装置100对从主体部200送来的图像形成后的片材S进行装订处理等后处理。后处理装置100含有:输送部120、避让部件141、处理托盘142、限制部件143和传送辊对144。本实施方式中,片材S是纸张。
输送部120对从主体部200送来的图像形成后的片材S进行输送。
处理托盘142可装载若干片材S。限制部件143配置在处理托盘142的一端。处理托盘142是倾斜的,可使处理托盘142上装载的片材S由于自重而滑向限制部件143侧。
避让部件141是圆筒状的旋转部件,利用马达等驱动机构而进行旋转。避让部件141使被输送部120向处理托盘142输送的片材S按顺序地暂时避让出输送部120。还有,避让部件141可以将避让后的片材S进行重叠并制作片材束。在避让部件141制作片材束后,输送部120将该片材束输送到处理托盘142上。作为传送部件的传送辊对144可以将输送到处理托盘142上的片材束送到限制部件143侧。还有,传送辊对144的各辊都具有海绵状的弹性体。
避让部件141在将3枚以上片材S重叠并制作片材束时,以中间片材S的一端在处理托盘142上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的方式制作片材束。中间片材S是避让部件141将3枚以上片材S重叠并作成的片材束的各片材S中被最上面那枚片材S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夹着的片材S。还有,最上面那枚片材S是片材束所含的各片材S中在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上面的片材。最下面那枚片材S是片材束所含的各片材S中在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下面的片材。
通过将这样状态的片材束输送到处理托盘142上,即使片材束所含的片材S是3枚以上,传送辊对144也能够使片材束的各片材S的一端到达限制部件143。因此,能够将片材束的各片材S的一端对齐。
也就是说,最上面那枚片材S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受到直接来自传送辊对144的力。因此,最上面那枚片材S的一端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的一端能够到达限制部件143。另一方面,中间片材S不受到直接来自传送辊对144的力。不过,在处理托盘142上的中间片材S的一端比最上面那枚片材S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都更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因此,即使是来自传送辊对144的力作用于中间片材S的程度小于作用于最上面那枚片材S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的状态,也能够使中间片材S的一端到达限制部件143。进一步,传送辊对144的各辊都具有海绵状的弹性体。因此,即使中间片材S的一端比最上面那枚片材S的一端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的一端都先抵接到限制部件143,之后传送辊对144进一步输送最上面那枚片材S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也不易导致中间片材S的弯折。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2,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部200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部200的示意图。
主体部200具备:原稿读取部210、供纸部220、输送部230、成像部240、转印部250、定影部260、排出部270和控制部280。
原稿读取部210对原稿台211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并生成图像数据。
供纸部220配置在主体部200内的下部。供纸部220可收纳若干枚片材S,将片材S一张一张地向输送部230供应。
输送部230将供纸部220供应来的片材S经由转印部250和定影部260输送到排出部270。
成像部240基于由原稿读取部210生成的图像数据而形成调色剂像。成像部240含有曝光装置241、若干个感光鼓242和若干个显影辊243。
曝光装置241基于图像数据对各感光鼓242照射激光而进行曝光。由此,各感光鼓242上形成静电潜像。各显影辊243将调色剂供给到对应的感光鼓242,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各感光鼓242上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部250含有若干个的一次转印辊251、二次转印辊252、从动辊253和中间转印带254。转印部250将各感光鼓242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进行重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4上。重叠后的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254被转印到片材S。
各一次转印辊251隔着中间转印带254与对应的感光鼓242相对。中间转印带254由于各一次转印辊251而被抵压接触于各感光鼓242。由此,各感光鼓242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被重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4上。
二次转印辊252被从动辊253按压。由此,在二次转印辊252和从动辊253之间形成夹持部。二次转印辊252和从动辊253在片材S通过夹持部时,将中间转印带254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S上。
定影部260通过定影部材261和加压部件262对片材S的加热和加压,使由转印部250转印来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片材S上。
排出部270将调色剂像已定影的片材S排出到主体部200的外部。
控制部280具有存储区域。存储区域对程序或设定信息等进行存储。存储区域由RAM(RandomAccessMemory)和ROM(ReadOnlyMemory)构成。控制部280通过执行存储区域中预先存储的各种控制程序,对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3~图5(a)和图5(b),对后处理装置100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后处理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传送辊对144和排出辊对132的示意图。后处理装置100将主体部200的排出部270排出的片材S搬入壳体101的内部。后处理装置100对片材S进行装订处理、移位处理和打孔处理等后处理。
如图3所示,后处理装置100具备:大致箱型的壳体101、搬入部111、第一排出部131、第一排出托盘134、第二排出部135和第二排出托盘136。还有,后处理装置100进一步具备:打孔装置151、装订装置152和控制装置181。
由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部200形成了图像的片材S被搬入到搬入部111。
输送部120含有第一输送部121、第二输送部122和第三输送部123。
第一输送部121从搬入部111开始延伸到第一分支部件121a。第一分支部件121a被支撑为可转动。由第一输送部121输送来的片材S通过第一分支部件121a,被搬入到第二输送部122或者第三输送部123。
第二输送部122从第一分支部件121a开始延伸到第二排出部135,将片材S向第二排出部135输送。由第二排出部135排出的片材S被装载到第二排出托盘136上。
第三输送部123从第一分支部件121a开始延伸到处理托盘142。第三输送部123含有第二分支部件123a和中间辊对123b。被搬入到第三输送部123的片材S通过中间辊对123b被装载到处理托盘142上。装订装置152能够对处理托盘142上装载的若干片材S进行装订处理(后处理的一个例子)。处理托盘142上进行了装订处理的若干片材S被第一排出部131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134。
避让部件141配合第三输送部123的输送方向,沿图3所示的旋转方向R1进行旋转。避让部件141在其周面与其周面的对面的引导部件之间形成避让输送路141a。若避让部件141沿旋转方向R1进行旋转,则被搬入到第三输送部123的片材S就缠绕于避让部件141的周面上。
具体来说,使片材S避让出第三输送部123时,第二分支部件123a转动到能够将被搬入到第三输送部123的片材S送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位置为止。由此,被搬入到第三输送部123的片材S被搬入避让输送路141a。还有,避让输送路141a上配置有输送滚轮。输送滚轮与避让部件141的周面相对。被搬入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被避让部件141和输送滚轮夹持,沿着避让部件141的旋转方向R1输送。其结果,片材S缠绕于避让部件141的周面上。
若经过后处理的片材S被第一排出部131从处理托盘142开始向第一排出托盘134输送,第二分支部件123a就转动到原始位置。由此,在避让输送路141a进行避让的片材S朝向第三输送部123被搬入,并被输送到处理托盘142。
还有,避让部件141在使若干片材S进行避让时,对若干片材S进行重叠并制作片材束。也就是说,若干片材S在重叠的状态下缠绕于避让部件141的周面上。这种情况下,若经过了后处理的片材S从处理托盘142开始朝向第一排出托盘134被输送,则进行避让的片材束就开始向处理托盘142输送,然后输送到处理托盘142。
具体来说,处理托盘142上装载的若干片材S的一端被对齐,对于该若干片材S的装订处理结束,装订处理后的若干片材S向第一排出托盘134排出,在上述的期间中,避让部件141使被搬入到第三输送部123的片材S按顺序避让到避让输送路141a并制作片材束。
打孔装置151配置在片材S的输送路上并在第一分支部件121a的上游。打孔装置151在规定的时刻对第一输送部121所输送的片材S进行打孔处理。只将打孔处理作为后处理而执行的片材S或者不执行后处理的片材S被搬入到第二输送部122。
装订装置152使用钉书钉(装订机)对处理托盘142上一端被对齐的若干片材S进行装订。经过装订装置152装订的若干片材S被第一排出部131朝向第一排出托盘134排出。
控制装置181基于来自主体部200的控制部280(参照图2)的要求,对后处理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接着,参照图4,对传送辊对144和第一排出部131所具备的排出辊对132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辊对144和排出辊对132的示意图。具体来说,图4是从第一排出托盘134侧观察处理托盘142得到的图。
如图4所示,传送辊对144含有第一传送辊144a和第二传送辊144b。本实施方式中,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144b是具有泡沫弹性层的海绵状的辊(具有海绵状的弹性体的辊的一个例子)。还有,后处理装置100具备第一支承轴161a和第二支承轴161b。第一传送辊144a安装在第一支承轴161a上。第一传送辊144a根据第一支承轴161a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还有,第二传送辊144b安装在设置于处理托盘142中的第二支承轴161b上。第二传送辊144b根据第二支承轴161b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第二传送辊144b的周面从处理托盘142的片材装载面142a露出,第二传送辊144b在对片材S进行输送时,其周面隔着片材S与第一传送辊144a抵接。
排出辊对132含有第一排出辊132a和第二排出辊132b。本实施方式中,排出辊对132的各辊132a、132b是橡胶材质的辊。排出辊对132的直径小于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144b的直径。第一排出辊132a安装于第一支承轴161a上,配置得比第一传送辊144a更靠内侧。第一排出辊132a根据第一支承轴161a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第二排出辊132b安装于第二支承轴161b上,配置得比第二传送辊144b更靠内侧。第二排出辊132b根据第二支承轴161b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第二排出辊132b的周面从处理托盘142的片材装载面142a露出,第二排出辊132b在对片材S进行输送时,其周面隔着片材S与第一排出辊132a抵接。
第一支承轴161a接近第二支承轴161b或者远离第二支承轴161b。在片材束从第三输送部123送向处理托盘142上时,第一支承轴161a接近第二支承轴161b。具体来说,第一支承轴161a接近第二支承轴161b,直到第一排出辊132a和第二排出辊132b能够夹持片材束的位置。而且,第一支承轴161a和第二支承轴161b进行旋转。由此,片材束的顶端被排出辊对132夹持,片材束被送向第一排出托盘134侧。此时,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144b被部分压缩。
于是,由于片材束的顶端被送向第一排出托盘134侧而使片材束的后端从第三输送部123上落到处理托盘142上的位置时,排出辊对132的旋转就停止。另外,例如,为了停止排出辊对132的旋转,也可以对第三输送部123设置检测传感器。即,也可以基于该检测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出片材束的后端从第三输送部123上落到了处理托盘142上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是控制装置181含有计时功能,能够对从第二分支部件123a回到原始位置的时刻开始的时间进行计时。即,也可以基于计时得到的时间,检测出片材束的后端从第三输送部123上落到了处理托盘142上的位置。
之后,第一支承轴161a远离第二支承轴161b。具体来说,第一支承轴161a远离第二支承轴161b,直到仅有排出辊对132所形成的夹持被解除的位置。此时,片材束被传送辊对144夹持。
即,本实施方式中,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144b的直径大于排出辊对132的各辊132a、132b的直径。因此,第一支承轴161a远离第二支承轴161b时,排出辊对132的夹持先于传送辊对144的夹持被解除。第一支承轴161a远离第二支承轴161b,到达仅有排出辊对132的夹持被解除的位置时,第一支承轴161a和第二支承轴161b沿着与将片材束送向第一排出托盘134侧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由此,片材束只由传送辊对144送向限制部件143侧。然后,在执行后处理之后,将处理托盘142上装载的若干片材S送向第一排出托盘134侧时,第一支承轴161a逐渐接近第二支承轴161b。具体来说,第一支承轴161a逐渐接近第二支承轴161b,直到排出辊对132能够对处理托盘142上装载的若干片材S进行夹持的位置。然后,第一支承轴161a和第二支承轴161b沿着与将片材束送向限制部件143侧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传送辊对144和排出辊对132夹着后处理之后的若干片材S并将其送向第一排出托盘134。
接下来,参照图3、图5(a)和图5(b),对避让部件141使3枚片材S进行避让的情况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处理托盘142上放置的片材束St由传送辊对144送向限制部件143侧的状态图,图5(b)是表示片材束St中所含的若干枚(3枚以上)片材S抵接于限制部件143的状态图。
如图3、图5(a)和图5(b)所示,避让部件141在使3枚片材S进行避让的情况下,将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按照搬入顺序进行重叠,并制作片材束St。片材束St中最先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成为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下面的最下面那枚片材S1,第二枚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成为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上面和最下面之间的中间片材S2,第三枚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成为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上面的最上面那枚片材S3。避让部件141以中间片材S2的一端比最上面那枚片材S3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一端更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的方式,制作片材束St。
例如,最下面那枚片材S1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后,避让部件141就将最下面那枚片材S1沿着避让输送路141a进行输送。接着,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顶端(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一端)到达停止位置P时,避让部件141就停止旋转。然后,从搬入部111上设置的通过传感器111a检测到中间片材S2通过了通过传感器111a开始,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避让部件141恢复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输送。由此,以中间片材S2的一端(后端)从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一端(后端)突出的方式,中间片材S2被重叠在最下面那枚片材S1之上。同样地,以中间片材S2的一端(后端)比最上面那枚片材S3的一端(后端)突出方式,最上面那枚片材S3被重叠在中间片材S2之上。这样的话,中间片材S2的一端比最上面那枚片材S3的一端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一端更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的片材束St被制作出来。
对由避让部件141制作的片材束St进行输送,经过第三输送部123,直到处理托盘142上。接着,片材束St被放置到处理托盘142上。之后,传送辊对144沿着图5(a)和图5(b)所示的箭头方向进行旋转,使片材束St被送向限制部件143侧。这时候,首先,中间片材S2抵接于限制部件143。接下来,最下面那枚片材S1和最上面那枚片材S3抵接于限制部件143。由此,片材束St的各片材S的一端被对齐。
然后,在处理托盘142上放置的片材束St之上再放置后续的片材S的情况下,第一支承轴161a进行移动(上升),以使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144b逐渐远离。然后,后续的片材S落到处理托盘142上,使后续的片材S被重叠到片材束St上。然后,第一支承轴161a逐渐接近第二支承轴161b(下降),以使传送辊对144形成夹持部位。然后,第一支承轴161a和第二支承轴161b进行旋转。由此,后续的片材S由传送辊对144送向限制部件143侧。其结果,如图5(b)所示,包含片材束St的若干片材S的一端被对齐。例如,一端被对齐的若干片材S在进行装订处理之后,由排出辊对132向第一排出托盘134排出。
以上,如参照图1~图5(a)和图5(b)所进行的说明,避让部件141在使3枚片材S进行避让并制作片材束St的情况下,以处理托盘142上中间片材S2的一端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的方式将3枚片材S重叠并制作片材束。由此,在片材束St由传送辊对144送到限制部件143侧时,中间片材S2抵接于限制部件143。然后,最下面那枚片材S1和最上面那枚片材S3抵接于限制部件143。因此,片材束St的各片材S的一端被对齐。
通过使用具有泡沫弹性层的海绵状辊作为传送辊对144,在传送辊对144将片材束St送向限制部件143侧时,满足以下(式1)关系。
辊和片材之间产生的摩擦力Fa>使片材S产生弯曲的力>相邻的片材之间产生的摩擦力Fb...(式1)
其中,摩擦力Fa是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144b与片材S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摩擦力Fb是由于传送辊对144的夹持而在相邻的片材S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通过满足上述(式1)关系,即使中间片材S的一端先于最上面那枚片材S的一端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的一端与限制部件143抵接,之后传送辊对144进一步输送最上面那枚片材S和最下面那枚片材S也不易造成中间片材S的弯曲。也就是说,通过使用海绵状辊作为传送辊144a、144b,在中间片材S2的一端抵接于限制部件143之后,中间片材S2的腰力(使中间片材S2弯曲所需要的力)胜过传送辊144a、144b作用于中间片材S2的力,中间片材S2不易发生弯曲。
[实施方式二]
接下来,参照图3、图6和图7,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10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二中,避让部件141使4枚片材S进行避让。以下,关于实施方式二,对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事项进行说明,省略与实施方式一重复的事项说明。图6是表示包含4枚片材S的片材束被放置在处理托盘142上的状态图。图7是用于对作用于处理托盘142上放置的4枚片材S的力进行说明的图。
图3所示的避让部件141能够将4枚片材S重叠并制作片材束St。如图6所示,该片材束St中最先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成为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下面的最下面那枚片材S1。最后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成为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上面的最上面那枚片材S3。还有,第二枚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成为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上面的第一中间片材S2a,第三枚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的片材S成为处理托盘142上位于最上面那枚片材S3的下面的第二中间片材S2b。第一中间片材S2a和第二中间片材S2b按照远离处理托盘142的顺序,以离得越远其一端越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的方式,由避让部件141进行重叠。
例如,与制作由3枚形成的片材束的情况同样地,最下面那枚片材S1被搬入到避让输送路141a后,避让部件141就将最下面那枚片材S1沿着避让输送路141a进行输送。接着,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顶端(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一端)到达停止位置P时,避让部件141就停止旋转。接着,从通过传感器111a检测到第一中间片材S2a通过了通过传感器111a开始,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避让部件141恢复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输送。由此,以第一中间片材S2a的一端(后端)从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一端(后端)突出的方式,第一中间片材S2a被重叠在最下面那枚片材S1之上。之后,同样地,以第二中间片材S2b的一端(后端)比第一中间片材S2a的一端(后端)突出的方式,第二中间片材S2b被重叠在第一中间片材S2a之上。还有,以第二中间片材S2b的一端(后端)比最上面那枚片材S3的一端(后端)突出的方式,最上面那枚片材S3被重叠在第二中间片材S2b之上。这样的话,第一中间片材S2a和第二中间片材S2b按照远离处理托盘142的顺序,以离得越远其一端越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的方式被重叠。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传送辊对144的夹持压力Np、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144b与片材S之间的摩擦系数μS、相邻的片材S之间的摩擦系数μP和一枚片材S的重量g满足以下(式2)关系的方式,选择传送辊对144的夹持压力Np和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144b的材质。
μS×Np>μP×(Np+g)···(式2)
传送辊对144夹着包含4枚片材的片材束St并开始旋转后,如图7所示,以下(式3)~(式6)所示的力F4、F3、F2、F1分别作用于各片材S3、S2b、S2a、S1。
F4=μS×Np+μP×(Np+g)···(式3)
F3=μP×(Np+g)+μP×(Np+2g)···(式4)
F2=μP×(Np+2g)+μP×(Np+3g)···(式5)
F1=μP×(Np+3g)+μS×(Np+4g)···(式6)
其中,F1表示作用于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力,F2表示作用于第一中间片材S2a的力,F3表示作用于第二中间片材S2b的力,F4表示作用于最上面那枚片材S3的力。
第二中间片材S2b是片材束St中所含的各片材S中最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的。因此,第二中间片材S2b先于片材束St中所含的其它片材S到达限制部件143。第二中间片材S2b到达限制部件143时,以下(式7)~(式9)所示的力F4、F2、F1分别作用于剩下的各片材S3、S2a、S1。
F4=μS×Np-μP×(Np+g)···(式7)
F2=μP×(Np+3g)-μP×(Np+2g)=μP×g···(式8)
F1=μS×(Np+4g)-μP×(Np+3g)···(式9)
上述(式7)和(式9)所示的F4和F1根据上述(式2)关系,分别是F4>0和F1>0,还有,根据上述(式8),F2>0。因此,送向限制部件143侧的力F继续作用于片材束St的各片材S3、S2a、S1,片材束St的各片材S3、S2a、S1被送向限制部件143侧。
然后,第一中间片材S2a到达限制部件143之后,作用于剩下的各片材S3、S1的力F4、F1就与上述(式7)和(式9)所示的力F4、F1相同。因此,送向限制部件143侧的力F继续作用于片材束St的各片材S3、S1,片材束St的各片材S3、S1被送向限制部件143侧。
其结果,片材束St中所含的全部4枚片材S(S1、S2a、S2b、S3)的一端抵接于限制部件143,片材束St的一端被对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使4枚片材S进行避让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避让的片材S的枚数不限定于4枚,也可以是5枚以上。
以上,参照附图(图1~图7)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方式的实施。
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传送辊对144和排出辊对132配置在相同的轴上,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8(a)和图8(b)所示,传送辊对144和排出辊对132也可以配置在不同的轴上。具体来说,第一传送辊144a安装在第三支承轴162a上。第二传送辊144b安装在第四支承轴162b上。第一排出辊132a安装在第五支承轴163a上。第二排出辊132b安装在第六支承轴163b上。第三支承轴162a接近第四支承轴162b或远离第四支承轴162b。同样地,第五支承轴163a接近第六支承轴163b或远离第六支承轴163b。第三支承轴162a和第四支承轴162b配置得比第五支承轴163a和第六支承轴163b更靠限制部件143侧。即,传送辊对144配置得比排出辊对132更靠限制部件143侧。传送辊对144的各辊144a和144b相对于排出辊对132的各辊132a、132b,可以安装在轴方向的外侧,也可以安装在内侧。
传送辊对144和排出辊对132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进行动作。即,如图8(a)所示,在将片材束St送向限制部件143侧的情况下,第五支承轴163a逐渐远离第六支承轴163b,第三支承轴162a逐渐接近第四支承轴162b。具体来说,以片材束St只被第一传送辊144a和第二传送辊144b夹持的方式,配置第三~第六支承轴162a、162b、163a、163b。然后,通过传送辊对144的旋转,片材束St被送向限制部件143侧。也就是说,片材束St在被送向限制部件143侧的情况下,只由传送辊对144进行输送。如上所述,传送辊144具有泡沫弹性层。因此,片材S不易发生弯曲。
另一方面,在将片材束St送向第一排出托盘134侧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第三支承轴162a逐渐远离第四支承轴162b,第五支承轴163a逐渐接近第六支承轴163b。具体来说,以片材束St只被第一排出辊132a和第二排出辊132b夹持的方式,配置第三~第六支承轴162a、162b、163a、163b。然后,通过第一排出辊对132的旋转,片材束St被送向第一排出托盘134侧。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具有泡沫弹性层的海绵状辊作为传送辊对144的各辊的一个例子进行了例示,但传送辊对144的各辊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传送辊对144是比橡胶材质的排出辊对132柔软、且传送辊对144和片材S之间的摩擦系数低于橡胶材质的排出辊对132与片材S之间的摩擦系数的辊即可。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传送辊对144含有两个辊(第一传送辊144a和第二传送辊144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传送辊对144也可以含有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辊。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排出辊对132含有两个辊(第一排出辊132a和第二排出辊132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排出辊对132也可以含有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辊。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传送辊对144作为传送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传送部件可以是具有海绵状弹性体的履带式部件。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有传送辊对144将片材束St和片材S送向限制部件143侧,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除了传送辊对144,还可以使用桨状扁板。这种情况下,优选以最下面那枚片材S1的一端比最上面那枚片材S3的一端更向限制部件143侧突出的方式来制作片材束St(参照图5)。通过这样制作片材束St,能够使最下面那枚片材S1先于最上面那枚片材S3到达限制部件143。然后,在最下面那枚片材S1到达限制部件143之后,最上面那枚片材S3由桨状扁板送向限制部件143侧。由此,片材束St中所含的全部片材S的一端都能够到达限制部件143,片材束St的一端被对齐。还有,在片材束St之上再重叠后续的片材S的情况下,最上面那枚片材S3到达限制部件143之后,其后续的片材S也可以由桨状扁板送向限制部件143侧。由此,后续的片材S的一端能够到达限制部件143,片材束St和后续的片材S的一端被对齐。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形成了图像的全部片材S经由后处理装置100排出到外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只使要求进行后处理的片材S被搬入后处理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部只将形成图像之后的片材S中要求向后处理装置100输送的片材S向后处理装置100输送。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纸张作为片材S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使用例如树脂性片材作为纸张以外的片材S。
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整体上示意性地表示了各结构要素。因此,为了方便作图,图示的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等可能与实际不同。

Claims (8)

1.一种后处理装置,对形成了图像的片材进行后处理,具备:
托盘,其装载若干片材;
避让部件,其使所述片材暂时避让出输送路,将若干枚所述片材重叠而制作片材束,之后通过所述输送路将所述片材束送向所述托盘;
限制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托盘上;和
传送部件,其具有海绵状的弹性体,将被输送到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束送向所述限制部件侧,
所述避让部件在将3枚以上所述片材进行重叠时,以与所述托盘上位于所述片材束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各片材的一端相比、位于该各片材之间的中间片材的一端更向所述限制部件侧突出的方式制作所述片材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备排出辊,所述排出辊将所述托盘上装载的若干片材朝与所述传送部件输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部件包含具有所述海绵状的弹性体的传送辊,
所述传送辊和所述排出辊配置在相同的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辊的直径大于所述排出辊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部件配置得比所述排出辊更靠所述限制部件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避让部件以所述托盘上位于所述最下面的片材的一端比位于所述最上面的片材的一端更向所述限制部件侧突出的方式来制作所述片材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束包含若干枚所述中间片材,
所述若干枚中间片材的每一枚都按照远离所述托盘的顺序,以离得越远其一端越向所述限制部件侧突出的方式由所述避让部件进行重叠。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主体部,其将图像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和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
所述主体部将形成图像之后的所述片材中被要求送向所述后处理装置的所述片材送向所述后处理装置。
CN201510369010.7A 2014-07-02 2015-06-29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3143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6730 2014-07-02
JP2014136730A JP6158760B2 (ja) 2014-07-02 2014-07-02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4368A true CN105314368A (zh) 2016-02-10
CN105314368B CN105314368B (zh) 2017-09-26

Family

ID=5501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9010.7A Active CN105314368B (zh) 2014-07-02 2015-06-29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03655B2 (zh)
JP (1) JP6158760B2 (zh)
CN (1) CN1053143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3461A (zh) * 2019-11-22 2020-03-06 张思祺 一种智能保洁机器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1958B2 (ja) 2015-05-25 2019-03-27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処理装置
CA3014897C (en) 2016-02-16 2020-12-29 Zivo Bioscience, Inc.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animals via administration of an algal derived supplement
JP6428674B2 (ja) * 2016-02-18 2018-11-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9761A (ja) * 1994-09-30 1996-04-16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837002A (zh) * 2005-03-22 2006-09-2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纸张整理装置
US20070045929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ost-processing system
CN101205028A (zh) * 2006-12-22 2008-06-2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用纸后处理装置
US20080154426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system, job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40061994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storing apparatus,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8039B2 (ja) 1996-12-27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136276B2 (ja) * 2000-06-01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0718B2 (ja) * 2011-08-19 2016-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9761A (ja) * 1994-09-30 1996-04-16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837002A (zh) * 2005-03-22 2006-09-2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纸张整理装置
US20070045929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ost-processing system
US20080154426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system, job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205028A (zh) * 2006-12-22 2008-06-2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用纸后处理装置
US20140061994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storing apparatus,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3461A (zh) * 2019-11-22 2020-03-06 张思祺 一种智能保洁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13899A (ja) 2016-01-28
US9403655B2 (en) 2016-08-02
JP6158760B2 (ja) 2017-07-05
US20160002001A1 (en) 2016-01-07
CN105314368B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9813B2 (ja) 綴じ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64805B1 (en) Sheet folding and creasing apparatus allowing intermittent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sheets and the creasing unit
US7950643B2 (en) Sheet finish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sheet finishing method
JP5769491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バッファ装置
US8002256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US8500111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CN105314368A (zh)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359163B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140335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12207B2 (ja) 用紙加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871926B2 (ja) 用紙積載装置
US20110241274A1 (en)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and fold reinforcing apparatus
JP2010095318A (ja) 後処理装置
JP4938494B2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5305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603649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23396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116334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24697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46485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11201652A (ja) 記録材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796453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159102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9226A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5533326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