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1599A -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1599A
CN105311599A CN201510772076.0A CN201510772076A CN105311599A CN 105311599 A CN105311599 A CN 105311599A CN 201510772076 A CN201510772076 A CN 201510772076A CN 105311599 A CN105311599 A CN 105311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medicine
weight
rhizoma
se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20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720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11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11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1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大黄、葶苈子、郁金、桂枝、水栀、山慈菇、夏枯草、党参、干姜、五味子、牛鞭、牛含水、桔梗、草独活、麻黄、山麦冬、牛蒡子、白术、玄参、石菖蒲和甘草。其配合胸腔灌注化疗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手段,进而减轻肺癌胸水再发的速度,提高疗效,又可用中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巩固疗效,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缓解临床症状,兼顾患者的整体和局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背景技术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胸腔积液的25%左右。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恶性肿瘤有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临床可致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则可致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研究表明生存时间普遍小于6个月。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迅速,每可引起压迫性肺不张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纵隔移位和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面,西医的治疗方法为:在胸水量不多,患者喘憋胸痛症状并不严重时,以全身化疗抗肿瘤为主;当胸水已达到中量甚至大量,患者气短喘憋症状突出,严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时,尽快采用胸腔内排液治疗,通过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抽液的方法将胸水排出,以迅速缓解喘憋等急症,随后再在胸腔内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硬化剂或生物制剂,以促进胸膜粘连。此方式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但不可避免使有些患者因抽胸水导致大量蛋白丢失,症状加重;也有的患者在胸腔内注射药物后出现发热,剧烈呕吐。
中医治疗虽不能立竿见影使症状很快缓解,但却在病情发展的缓慢阶段,发挥其整体调节的治疗特色,是在辨证基础上对胸水进行分析,通过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方法,使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胸水消减。
祖国医学认为,恶性胸腔积液属于“悬饮”范畴,其病因不外乎正气内虚,邪毒犯肺,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水液升降输布失常,清浊相混,痰浊积聚而为饮,津液不布,邪流胸胁,阻滞三焦,水饮积结而成胸水。其病性为本虚标实,病机主要为气虚痰湿。
由于晚期肺癌患者多接受过多种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术损耗元气,放疗、化疗耗损津液,使气阴两虚,加上肺癌晚期中气亏虚,脾胃衰败,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液不化,水湿内阻,酿生痰池,痰油阻滞气血,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于肺发为肺癌,水液不化形成胸水,故晚期肺癌胸水中医辨证以脾虚痰湿为主。本发明分型治疗,以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为主要目的,在治疗上以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为原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配合胸腔灌注化疗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手段,进而减轻肺癌胸水再发的速度,提高疗效,又可用中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巩固疗效,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缓解临床症状,兼顾患者的整体和局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大黄、葶苈子、郁金、桂枝、水栀、山慈菇、夏枯草、党参、干姜、五味子、牛鞭、牛含水、桔梗、草独活、麻黄、山麦冬、牛蒡子、白术、玄参、石菖蒲、车前子和甘草。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45g~55g、葶苈子15g~25g、郁金10g~20g、桂枝20g~30g、水栀35g~45g、山慈菇30g~40g、夏枯草10g~20g、党参50g~60g、干姜25g~35g、五味子35g~45g、牛鞭15g~25g、牛含水10g~20g、桔梗20g~30g、草独活10g~20g、麻黄15g~25g、山麦冬20g~30g、牛蒡子15g~25g、白术25g~35g、玄参15g~25g、石菖蒲20g~30g、车前子10g~20g和甘草15g~25g。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48g~52g、葶苈子18g~22g、郁金13g~17g、桂枝23g~27g、水栀38g~42g、山慈菇33g~37g、夏枯草13g~17g、党参53g~57g、干姜28g~32g、五味子38g~42g、牛鞭18g~22g、牛含水13g~17g、桔梗23g~27g、草独活13g~17g、麻黄18g~22g、山麦冬23g~27g、牛蒡子18g~22g、白术28g~32g、玄参18g~22g、石菖蒲23g~27g、车前子13g~17g和甘草18g~22g。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50g、葶苈子20g、郁金15g、桂枝25g、水栀40g、山慈菇35g、夏枯草15g、党参55g、干姜30g、五味子40g、牛鞭20g、牛含水15g、桔梗25g、草独活15g、麻黄20g、山麦冬25g、牛蒡子20g、白术30g、玄参20g、石菖蒲25g、车前子15g和甘草20g。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为内服剂型。
其中,所述药物制备成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散剂、煎煮液、丸剂等。
其中,所述药物制备成颗粒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按上述重量称取大黄、郁金、水栀、党参、五味子、牛含水、桔梗、山麦冬、玄参、石菖蒲、车前子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1~2小时,乙醇溶液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的重量比为5~8∶1,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2~1.06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的重量的1~3倍,用醇浓度为50%~80%的乙醇溶液洗脱,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20倍,收集洗脱液,浓缩成55℃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
第二步,按上述重量称取其他原料药组分,混合在一起,用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相对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重量的水12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重量的水8倍重量,煎煮1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清膏混合在一起,该混合物与糊精按重量3∶1比例混合均匀后,于75℃减压干燥,粉碎,即得中间体药粉,取中间体药粉加入等重量的淀粉∶甘露醇=2∶3的混合辅料混匀,获得混合药粉,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药粉质量0.3%蛋白糖,1.0%枸橼酸,用12~14%的水制颗粒,60℃干燥,分装,每袋8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配合胸腔灌注化疗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手段,进而减轻肺癌胸水再发的速度,提高疗效,又可用中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巩固疗效,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缓解临床症状,兼顾患者的整体和局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中医文献中,恶性胸腔积液属中医“肺积”、“癖饮”、“息贲”、“肺壅”、“息积”、“癖结”、“悬饮”等范畴。古人对于“肺积”的认识,早在《素问·奇病论》中有描述:“病胁下满气上逆,…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湿淫所盛……民病积饮……”。《诸病源候论校注·癖结喉》指出:“此由饮水聚停不散,复因饮食相搏……或腹胀、或喘息、短气,故云癖结”。《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述:“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在胁下弦互起,按之则作水声”。这些描述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症状相似。《金匾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脏腑失调,导致邪毒乘机而入,邪犯于肺,肺失宣降,肺气责郁,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气互结,癖阻络脉,日久发为肺积。恶性胸腔积液多由于肺失通调水道,脾失运化,肾失分清泌浊,气机不畅,水湿邪毒内聚,流于胸胁,阻滞三焦,水饮积结而成。《圣济总录》云:“三焦者,气化之所终始,水谷之道路也。气脉平匀,三焦调适,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脉,化而为血,灌溉全身三焦气涩,脉道不利,水饮停滞,聚为痰饮。”其病位、病征均符合悬饮。而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基本病机为肺气虚,邪毒乘机而入,邪滞于肺,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气滞痰凝,脉络阻塞,继而水液升降输布失常,清浊相混,痰浊积聚,津液不布,邪流胸胁,阻滞三焦,水饮积结而成胸水。
总之,积块癖于胸胁,致三焦输布不利,水道闭塞,故发为胸水。加之癌症日久迁延难愈,肺气大耗,气化不利,肺失宣降,水液失调,痰浊集聚,因虚致实,故成悬饮。本病的悬饮是因癌瘤所致,因此不同于普通的外邪入侵并阻于三焦所致的悬饮,且预后差,故可称为“癌性悬饮”。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盛,本虚标实。主要病机为气虚痰湿,气虚为本,痰湿集聚为标。肺癌胸水是晚期肺癌的常见并发症,晚期肺癌患者脾虚,痰湿内生,中医辨证多属脾虚痰湿型,故伴有脾虚痰湿的表现,如咳痰清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等,大量胸水患者水液代谢障碍,不及时治疗,病情容易恶化,因此,在治疗上以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为原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大黄、葶苈子、郁金、桂枝、水栀、山慈菇、夏枯草、党参、干姜、五味子、牛鞭、牛含水、桔梗、草独活、麻黄、山麦冬、牛蒡子、白术、玄参、石菖蒲、车前子和甘草。
进一步优选,所述药物仅由上述原料药制备而成。
本病的病机为正虚邪实,本虚标实,肺脾两虚为本,水饮内结为标,本发明所针对的疾病往往是肿瘤后期,因此,如何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带瘤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是主要的治疗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处方中,以葶苈子、生麻黄、桂枝、大黄泻肺利水、温化水饮以改善胸腔积液,为君药组,党参、干姜、白术、石菖蒲、车前子、甘草健脾益气以扶正、祛湿化浊以助运,脾气一旺则运化旺,中焦一运则水道通,故为臣药,加入山慈菇、郁金、大黄、水栀、牛含水、牛蒡子、玄参等药,起到清热解毒、散瘀消结,以治疗肿瘤,牛鞭、麦冬、白术、党参等以补虚,在本发明中起到佐药作用,中医认为给邪以出路,“开鬼门,洁净府”,故麻黄开上源、车前子开下源,水饮从尿而泄,故为使药。现代研究也提供了有效证据,证实本方中君药大黄含有番泻普A、B、C、D,以及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泻下、活血、利胆、止血、降尿素氮、保肾等多种作用,在利水的同时还能起到排毒,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供血,从而改善机体状态等作用。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大黄:拉丁名RheiRadixetRhizoma,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证。
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归肺经,心经,肝经,胃经,膀胱经,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的功效,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等证。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的功效,主治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等证。
桂枝:拉丁名cinnamomiramulus,为樟科植物肉桂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入肺、心、膀胱经,有解肌发汗,温经散寒,通脉,化气行水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表征,但其发散之力不及麻黄,也可用于汗出恶风的表虚症状,还用于风湿痹阻之周身疼痛、重着麻木;气阴两虚之惊悸、目眩;心阳衰弱之心悸、头眩、肢冷,蓄血,胸痹;脾肾阳虚之淡饮水湿滞留等症状。
水栀: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大花栀子的果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热毒、黄疸、肾炎水肿,挫伤扭伤等证。
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凉,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等证。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粘等证。
党参:味甘,性平,归肺、脾经,具有补气益脾,养血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肺气虚或气血两虚之倦怠乏力、气短,咳嗽自汗等症状,党参长于补脾养胃,调理中焦,兼有养血的作用,其性平,健脾运而不燥;滋味阴而不湿,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证。
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证。
牛鞭:为牛科野牛属动物黄牛或水牛属动物水牛雄性的阴茎或睾丸,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肾壮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肾虚阳痿,遗精,宫寒不孕,遗尿,耳鸣,腰膝酸软,疝气等证。
牛含水:为玄参科野胡麻属植物野胡麻的根及全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炎,泌尿道嘎然,神经衰弱,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预防感冒等证。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具有祛痰止咳、宣肺排脓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等证。
草独活:为五加科楤木属植物云南龙眼独活的根,味苦、辛,性微温,具有发散风寒,健脾利水,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脾虚水肿,小儿疳积,胸胁疼痛,跌打肿痛,风湿疼痛,腰痛,骨折,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等证。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具有发寒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之发热无汗等表实证;风湿性痹痛;寒邪犯肺或热邪壅肺至咳喘气逆,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山麦冬:拉丁名liriopesradix,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证。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证。
白术:拉丁名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有补脾利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运脾润燥的作用,主要用于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所致之痞满腹泻,痰饮水肿;中气不足之心烦懒言,崩中漏下,久痢脱肛;脾虚气弱之奏里不固、虚汗自汗等证。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养肾的功效,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等证。
石菖蒲:味辛,性温,入心,胃经,具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痰蒙清窍,神昏癫狂,头晕,失眠,健忘,耳鸣,湿阻中焦,脘腹胀痛等证。
车前子:味甘,性寒,入肾、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泄泻,风热赤目肿痛,羞明多泪等证。
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经,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乏力;能缓解腹中拘挛性疼痛,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和毒性,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或对胃肠道的刺激,通过加入甘草能起到补气中和,调和各组分的作用。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45g~55g、葶苈子15g~25g、郁金10g~20g、桂枝20g~30g、水栀35g~45g、山慈菇30g~40g、夏枯草10g~20g、党参50g~60g、干姜25g~35g、五味子35g~45g、牛鞭15g~25g、牛含水10g~20g、桔梗20g~30g、草独活10g~20g、麻黄15g~25g、山麦冬20g~30g、牛蒡子15g~25g、白术25g~35g、玄参15g~25g、石菖蒲20g~30g、车前子10g~20g和甘草15g~25g。
进一步优选,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48g~52g、葶苈子18g~22g、郁金13g~17g、桂枝23g~27g、水栀38g~42g、山慈菇33g~37g、夏枯草13g~17g、党参53g~57g、干姜28g~32g、五味子38g~42g、牛鞭18g~22g、牛含水13g~17g、桔梗23g~27g、草独活13g~17g、麻黄18g~22g、山麦冬23g~27g、牛蒡子18g~22g、白术28g~32g、玄参18g~22g、石菖蒲23g~27g、车前子13g~17g和甘草18g~22g。
最优选,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50g、葶苈子20g、郁金15g、桂枝25g、水栀40g、山慈菇35g、夏枯草15g、党参55g、干姜30g、五味子40g、牛鞭20g、牛含水15g、桔梗25g、草独活15g、麻黄20g、山麦冬25g、牛蒡子20g、白术30g、玄参20g、石菖蒲25g、车前子15g和甘草20g。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为内服剂型,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常规辅料制备成各种常用剂型,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散剂、煎煮液、丸剂等,优选制备成颗粒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颗粒剂,其通过上述的中药药物添加常规辅料制备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按上述重量称取大黄、郁金、水栀、党参、五味子、牛含水、桔梗、山麦冬、玄参、石菖蒲、车前子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1~2小时,乙醇溶液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的重量比为5~8∶1,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2~1.06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的重量的1~3倍,用醇浓度为50%~80%的乙醇溶液洗脱,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20倍,收集洗脱液,浓缩成55℃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
第二步,按上述重量称取其他原料药组分,混合在一起,用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相对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重量的水12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重量的水8倍重量,煎煮1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清膏混合在一起,该混合物与糊精按重量3∶1比例混合均匀后,于75℃减压干燥,粉碎,即得中间体药粉,取中间体药粉加入等重量的淀粉∶甘露醇=2∶3的混合辅料混匀,获得混合药粉,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药粉质量0.3%蛋白糖,1.0%枸橼酸,用12~14%的水制颗粒,60℃干燥,分装,每袋8g。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颗粒剂1
称取大黄50g、郁金15g、水栀40g、党参55g、五味子40g、牛含水15g、桔梗25g、山麦冬25g、玄参20g、石菖蒲25g、车前子15g和甘草20g,混合在一起,用醇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2kg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2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700g,用醇浓度为50%、60%和80%的乙醇溶液洗脱,每次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倍,收集洗脱液,浓缩成5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称取葶苈子20g、桂枝25g、山慈菇35g、夏枯草15g、干姜30g、牛鞭20g、草独活15g、麻黄20g、牛蒡子20g、白术30g,混合在一起,用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2.7kg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8kg的水,煎煮1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清膏混合在一起,该混合物与糊精按重量3∶1比例混合均匀后,于75℃减压干燥,粉碎,即得中间体药粉,取中间体药粉加入等重量的淀粉∶甘露醇=2∶3的混合辅料混匀,获得混合药粉,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药粉质量0.3%蛋白糖,1.0%枸橼酸,用12~14%的水制颗粒,60℃干燥,分装,每袋8g。
毒理学检测
大黄、葶苈子、郁金、桂枝、水栀、山慈菇、夏枯草、党参、干姜、五味子、牛鞭、牛含水、桔梗、草独活、麻黄、山麦冬、牛蒡子、白术、玄参、石菖蒲、车前子、甘草的配伍符合中医理论,无相畏、相反的药材,据文献查询结果,各味药材的急性毒性实验均未出现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实验中未发现致突变、致畸作用,表明各味中药均属无毒物,而且本发明中各味中药材的用量均在国家规定治疗用量的范围之内。本发明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雌性、雄性小鼠急性经口MTD均大于32g/kgBW,属无毒;小鼠骨髓噬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结果;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为阴性结果;Emes试验为阴性结果;30天喂养试验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30天喂养试验的评价标准判定:在受试剂量范围内,该药物对大鼠每周体重、每周进食量、每周食物利用率、增重、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主要脏器湿重及脏/体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病理组织学检查也未见有意义的与受试动物有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实施例2颗粒剂2
称取大黄48g、郁金13g、水栀38g、党参53g、五味子38g、牛含水13g、桔梗23g、山麦冬23g、玄参18g、石菖蒲23g、车前子13g和甘草18g,混合在一起,用醇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2kg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2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700g,用醇浓度为50%、60%和80%的乙醇溶液洗脱,每次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倍,收集洗脱液,浓缩成5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称取葶苈子18g、桂枝23g、山慈菇33g、夏枯草13g、干姜28g、牛鞭18g、草独活13g、麻黄18g、牛蒡子18g、白术28g,混合在一起,用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2.7kg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8kg的水,煎煮1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清膏混合在一起,该混合物与糊精按重量3∶1比例混合均匀后,于75℃减压干燥,粉碎,即得中间体药粉,取中间体药粉加入等重量的淀粉∶甘露醇=2∶3的混合辅料混匀,获得混合药粉,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药粉质量0.3%蛋白糖,1.0%枸橼酸,用12~14%的水制颗粒,60℃干燥,分装,每袋8g。
实施例3颗粒剂3
称取大黄52g、郁金17g、水栀42g、党参57g、五味子42g、牛含水17g、桔梗27g、山麦冬27g、玄参22g、石菖蒲27g、车前子17g和甘草22g,混合在一起,用醇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2kg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2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700g,用醇浓度为50%、60%和80%的乙醇溶液洗脱,每次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倍,收集洗脱液,浓缩成5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称取葶苈子22g、桂枝27g、山慈菇37g、夏枯草17g、干姜32g、牛鞭22g、草独活17g、麻黄22g、牛蒡子22g、白术32g,混合在一起,用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2.7kg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8kg的水,煎煮1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清膏混合在一起,该混合物与糊精按重量3∶1比例混合均匀后,于75℃减压干燥,粉碎,即得中间体药粉,取中间体药粉加入等重量的淀粉∶甘露醇=2∶3的混合辅料混匀,获得混合药粉,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药粉质量0.3%蛋白糖,1.0%枸橼酸,用12~14%的水制颗粒,60℃干燥,分装,每袋8g。
实施例4动物实验
动物:Wistar清洁级大鼠100只,雌雄各半,购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220+20)g。
瘤株:艾氏腹水瘤(EAC)细胞株。
试药:CYFRA21-1片段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RB公司。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力尔凡(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吉林省一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分组及造模: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力尔凡组、中药加力尔凡组共5组,每组20只。造模方法具体为:艾氏腹水癌细胞株每周传代1次,取荷瘤7d的Wistar大鼠,抽取少量腹水,用细胞计数板计数肿瘤细胞浓度至5×108/mL。大鼠以25%乌拉坦1.5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在其右侧背部胸腔内注入0.3mL上述肿瘤细胞悬液。空白对照组用同样方法胸腔注射生理盐水0.3mL。
给药方法
从造模次日起,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mL灌胃,每日1次,7d;中药组、中药加力尔凡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按生药量16.14g/(kg·d)剂量灌胃,每日1次,连续7d;力尔凡组、中药加力尔凡组予力尔凡以生理盐水1∶1稀释,按1mg/(kg·d),腹腔注射,隔日1次,治疗时间为7d。
标本采集与检测
造模后第8日,采集大鼠肝门静脉血离心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及胸水中CYFRA21-1的含量。采集胸腔积液和胸膜组织,分别在光镜下观察胸膜组织和胸水中的细胞形态变化。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edition17.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一元方差分析,组间差别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果
胸水沉渣涂片:胸水沉渣涂片镜下观察,模型组可见到大量癌细胞聚集成团,形态不规则;力尔凡组和中药组癌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模型组,较少有成团分布;中药加力尔凡组癌细胞散在分布,极少有成团聚集现象。
胸膜组织:HE染色空白对照组大鼠的胸膜无增厚,无肿瘤细胞浸润,细胞核染色均匀,无浓染聚堆现象。模型组大鼠的胸膜明显增厚、严重破坏,淋巴细胞浸润,少量间皮细胞,大量癌细胞核增大浓染,部分可见成团出现。各治疗组较模型组程度减轻。
血清CYFRA21-1含量,结果见表1。
表1各组大鼠血清CYFRA21-1含量比较(ng/mL)
组别 n 血清CYFRA21-1
空白对照组 20 0.903±0.100*
模型组 20 3.792±0.629
中药组 20 2.039±0.570a*
力尔凡组 20 2.165±0.623a*
中药加力尔凡组 20 1.631±0.59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中药加力尔凡组比较,aP<0.05。
模型组血清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组、力尔凡组、中药加力尔凡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加力尔凡组明显低于力尔凡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与力尔凡组水平相近(P>0.05)。
实施例5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2012年1月~2013年9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住院病人为主的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证属脾虚痰湿型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治疗组(胸腔灌注化疗加中药组)及对照组(单纯胸腔灌注化疗组),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毒副反应。
中西医诊断标准
(1)全部病例均有胸片显示:中量至大量胸水,且均经组织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为肺癌;
(2)胸水量测定:
少量积液:胸片显示积液限于后肋隔角处(胸水极少量时难以发现,液体量达300ml以上时,站立后前位片上可见肋隔角变钝);
中等量积液:胸片显示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水平以上,第二肋前端水平以下,超过第2前肋内缘水平以上为大量,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量;
大量积液:胸片显示积液上缘达第二肋前端以上。
(3)符合肺癌胸腔积液临床表现的,如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
(4)健康情况(Karflofsky标准)≥50分,预计生存期>3.5个月;
(5)经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排除感染情况者。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肿瘤学》(周岱翰著)制定,属肺癌胸腔积液脾虚痰湿型者:主症:咳嗽(或痰多),胸闷或胸痛,呼吸困难,气喘,疲乏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塘,下肢浮肿,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滑。
纳入病例标准
(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5月一2010年2月期间门诊住院的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并经B超检查胸水在中等量以上;
(2)根据患者主证及舌苔脉象,证型属脾虚痰湿型者;
(3)年龄40~80岁;
(4)采用中医中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西医放疗,化疗中止后超过2月,未行手术,放疗,介入,生物治疗等方法的患者;
(5)生存时间大于等于3月;
(6)卡氏评分五十分或以上,生活质量评分均在31分或以上;
(7)知情同意者。
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2)合并有其它需同时治疗的恶性肿瘤者;
(3)观察过程中未能完成本研究过程的患者;
(4)研究者认为不宜进行此项临床试验者;
(5)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肾或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6)依从性不良,拒绝合作者;
(7)排除其他内科疾病(如肺结核、心衰、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胸腔积液者;
(8)年龄小于40岁(不包括40岁)或大于80岁(不包括80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1)不能坚持治疗者;
(2)未按治疗方案执行者;
(3)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受试者;
(4)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它并发疾病或病情恶化者;
(5)研究者认为继续进行试验可能会对受试者造成损害。
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将12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行2%利多卡因局麻下胸腔闭式引流术,尽量放尽胸水(一般引流3~5天),经B超或胸片证实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奈达铂80mg闭管,嘱患者不断转动体位,以利于药液和胸膜充分接触,常规用速尿20mg及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利尿及预防呕吐。使用ld,观察4d,1周为1个疗程,视胸腔积液情况应用2个疗程,观察4周,若治疗初期胸腔积液生长迅速,2个疗程中间可单纯抽取胸腔积液,不行胸腔注药,继续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不进行全身放,化疗。
治疗组:予奈达铂胸腔灌注同时服用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水冲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连服2周。
临床观察指标、疗效标准及安全性检测
临床观察指标
(1)胸水治疗情况:治疗前后复查胸片,记录胸水量
(2)生存质量:按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标准及卡氏评分记分,观察咳嗽、咯痰、胸闷、气促、水肿等情况有无改善。
(3)毒性评价标准:按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评价标准,化疗毒副反应按WHO规定标准分级,分为0一IV级。
疗效标准参考文献制定如下:
(1)完全缓解(CR):胸水完全吸收,症状消失,经临床,X线检查未见胸腔积液,并维持4周以上;
(2)部分缓解(PR):胸水显著减少,症状减轻,经临床、X线检查胸腔积液减少超过1/2,并维持4周以上;
(3)无效(NC):治疗后胸水仍持续生长,或胸水减少不明显,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加重;
(4)恶化(PD):胸水增加,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有效率以CR十PR计,生活质量标准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或减少大于10分时为改善或下降,治疗前后变化小于10分为稳定。
安全性检测
包括血常规(WBC、HGB)、肝功能(ALT)、肾功能(CR)、检查(前后对比,不是由本病引起的并发症所致的肝肾功能异常)。
结果
两组患者卡氏评分分布比较,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卡分 治疗后卡分
对照组 60 60.359±3.960 64.799±4.053
治疗组 60 59.688±3.213 73.512±5.692
治疗前两组患者卡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服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患者卡氏评分显著提高,P<0.05。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见表3。
表3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 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
对照组 60 38.950±4.732 41.912±5.020
治疗组 60 38.053±4.099 45.736±5.119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
两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检查比较,结果见表4。
表4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检查比较(×109/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白细胞 治疗后白细胞
对照组 60 7.015±1.226 7.615±0.996
治疗组 60 6.989±1.023 7.157±1.003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两种治疗均无骨髓抑制方面副作用。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查比较,结果见表5。
表5两组患者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查比较(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血红蛋白 治疗后血红蛋白
对照组 60 98.633±5.816 102.863±9.822
治疗组 60 97.536±6.981 116.935±10.027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可以改善患者贫血情况,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效果更好,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比较,结果见表6。
表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比较(U/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ALT 治疗后ALT
对照组 60 25.992±3.605 26.682±3.600
治疗组 60 25.338±4.021 25.983±3.123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无显著影响。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Cr)比较,结果见表7。
表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Cr)比较(umol/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Cr 治疗后Cr
对照组 60 63.955±7.615 64.286±8.938
治疗组 60 62.793±6.887 63.735±7.106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无显著影响。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结果见表8。
表8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CR PR NC PD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33 25 2 0 96.7%
对照组 60 17 21 16 6 63.3%
不良反应:实验过程中并未出现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中止,撤除临床试验的无效病例。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大黄、葶苈子、郁金、桂枝、水栀、山慈菇、夏枯草、党参、干姜、五味子、牛鞭、牛含水、桔梗、草独活、麻黄、山麦冬、牛蒡子、白术、玄参、石菖蒲、车前子和甘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45g~55g、葶苈子15g~25g、郁金10g~20g、桂枝20g~30g、水栀35g~45g、山慈菇30g~40g、夏枯草10g~20g、党参50g~60g、干姜25g~35g、五味子35g~45g、牛鞭15g~25g、牛含水10g~20g、桔梗20g~30g、草独活10g~20g、麻黄15g~25g、山麦冬20g~30g、牛蒡子15g~25g、白术25g~35g、玄参15g~25g、石菖蒲20g~30g、车前子10g~20g和甘草15g~25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48g~52g、葶苈子18g~22g、郁金13g~17g、桂枝23g~27g、水栀38g~42g、山慈菇33g~37g、夏枯草13g~17g、党参53g~57g、干姜28g~32g、五味子38g~42g、牛鞭18g~22g、牛含水13g~17g、桔梗23g~27g、草独活13g~17g、麻黄18g~22g、山麦冬23g~27g、牛蒡子18g~22g、白术28g~32g、玄参18g~22g、石菖蒲23g~27g、车前子13g~17g和甘草18g~22g。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大黄50g、葶苈子20g、郁金15g、桂枝25g、水栀40g、山慈菇35g、夏枯草15g、党参55g、干姜30g、五味子40g、牛鞭20g、牛含水15g、桔梗25g、草独活15g、麻黄20g、山麦冬25g、牛蒡子20g、白术30g、玄参20g、石菖蒲25g、车前子15g和甘草20g。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内服剂型。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备成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散剂、煎煮液、丸剂等。
7.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备成颗粒剂。
8.权利要求1至7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按上述重量称取大黄、郁金、水栀、党参、五味子、牛含水、桔梗、山麦冬、玄参、石菖蒲、车前子和甘草,混合在一起,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1~2小时,乙醇溶液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的重量比为5~8∶1,收集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2~1.06的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的重量的1~3倍,用醇浓度为50%~80%的乙醇溶液洗脱,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5~20倍,收集洗脱液,浓缩成55℃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
第二步,按上述重量称取其他原料药组分,混合在一起,用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相对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重量的水12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该步混合在一起的中药材重量的水8倍重量,煎煮1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清膏混合在一起,该混合物与糊精按重量3∶1比例混合均匀后,于75℃减压干燥,粉碎,即得中间体药粉,取中间体药粉加入等重量的淀粉∶甘露醇=2∶3的混合辅料混匀,获得混合药粉,随后加入相对于混合药粉质量0.3%蛋白糖,1.0%枸橼酸,用12~14%的水制颗粒,60℃干燥,分装,每袋8g。
CN201510772076.0A 2015-11-12 2015-11-12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Pending CN105311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2076.0A CN105311599A (zh) 2015-11-12 2015-11-12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2076.0A CN105311599A (zh) 2015-11-12 2015-11-12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1599A true CN105311599A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40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2076.0A Pending CN105311599A (zh) 2015-11-12 2015-11-12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1159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7638A (zh) * 2016-03-22 2016-06-22 济南邦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胸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
US9668990B1 (en) 2016-06-10 2017-06-06 Gongwin Biopharm Holdings Co., Ltd. Benzenesulfonamides compositions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US10182998B2 (en) 2016-06-10 2019-01-22 Gongwin Biopharm Holdings Co., Ltd. Benzenesulfonamide compositions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0708A (zh) * 2010-09-14 2011-01-12 曹锋 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中药药剂
CN104056104A (zh) * 2014-06-26 2014-09-24 程子明 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0708A (zh) * 2010-09-14 2011-01-12 曹锋 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中药药剂
CN104056104A (zh) * 2014-06-26 2014-09-24 程子明 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君: "温化痰饮法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7638A (zh) * 2016-03-22 2016-06-22 济南邦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胸腔积液的中药组合物
US9668990B1 (en) 2016-06-10 2017-06-06 Gongwin Biopharm Holdings Co., Ltd. Benzenesulfonamides compositions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US10182998B2 (en) 2016-06-10 2019-01-22 Gongwin Biopharm Holdings Co., Ltd. Benzenesulfonamide compositions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67120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1848B (zh) 一种辅助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CN105311599A (zh)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CN104524416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用途、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药物、食品和/或保健品
CN109954034A (zh) 一种治疗风寒、风热、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5267751A (zh) 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恶性胸腔积液的药物
CN103263587B (zh) 一种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毒副作用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24071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055218B (zh) 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8060B (zh) 用于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399A (zh)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91331A (zh)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10756B (zh) 一种治疗肾性血尿的中药组合物
CN105327171A (zh) 一种治疗乳腺炎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950A (zh)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67743A (zh) 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671021B (zh) 一种治疗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2579713B (zh) 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597004A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5770265A (zh) 一种用于食道癌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5456729A (zh) 一种治疗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药物组合物
CN105327299A (zh) 一种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药物
CN104547504A (zh) 一种清热滋阴米糠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79410A (zh) 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热型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1578A (zh) 一种治疗颅内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