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4037A - 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4037A
CN105284037A CN201480033490.3A CN201480033490A CN105284037A CN 105284037 A CN105284037 A CN 105284037A CN 201480033490 A CN201480033490 A CN 201480033490A CN 105284037 A CN105284037 A CN 105284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varnish
end winding
diameter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34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4037B (zh
Inventor
木村英明
丹羽毅
杉本孝光
加藤进
前田秀
横山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84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4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02K15/125Heating or drying of machines in operational state, e.g. standstill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9/00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 B05C9/08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nd performing an auxiliary operation
    • B05C9/14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nd performing an auxiliary operation the auxiliary operation involving heating 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向安装于槽口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浸渍清漆的清漆浸渍装置,能够为了向定子线圈的清漆浸渍而高效、有效地对在定子铁芯安装有定子线圈的定子进行加热,并且能够防止清漆附着于定子,该清漆浸渍装置具备:支承机构,其在定子铁心安装有上述定子线圈的定子的外径侧对该定子进行把持并以使该定子的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支承该定子,上述支承机构通过旋转装置驱动而进行旋转,从而使上述定子旋转;清漆滴下装置,其朝向由上述支承机构支承并旋转的上述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以及;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其配置于在由上述支承机构支承的上述定子的上述定子铁芯的轴中心形成的空洞部,从该定子的内径侧对该定子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特别是涉及适于向安装于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浸渍清漆的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向安装于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浸渍清漆的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具备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支承在定子铁芯安装有定子线圈的定子,并使该定子能够旋转。该支承机构具有工件旋转轴,该工件旋转轴插入于在定子铁芯的轴中心形成的空洞部,使用该工件旋转轴在定子的内径侧支承该定子,并且通过工件旋转轴的旋转来使该定子旋转。
上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具备滴下喷嘴以及加热装置,滴下喷嘴向被支承机构支承并且旋转的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加热装置对被支承机构支承的定子进行加热。加热装置是向被支承机构支承的定子送入热风的装置。该加热装置为了降低滴下的清漆的粘性,在向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之前对该定子进行预备加热,并且在向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之后,对该滴下的清漆进行加热而使其固化。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在将感应加热线圈向在定子铁芯的轴中心形成的空洞部插入之后,对定子进行感应加热,并在将该定子转移至清漆浸渍用的其他工位之后对该定子进行清漆浸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6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97238号公报
如上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中,一边使支承机构在定子内径侧支承定子,一边使滴下喷嘴向该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并且加热装置利用来自外径侧和轴向外侧的热风对该被支承的定子进行加热。然而,在该清漆浸渍装置中,因为是以定子铁芯的内径侧被支承机构支承的状态进行清漆浸渍,因此存在从定子溢出并流下的清漆附着于该支承机构的可能性。另外,因为在定子铁芯的空洞部插入有使定子旋转的工件旋转轴,因此无法在定子铁芯的空洞部配置从该定子的内侧对定子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结果是,被安装于定子铁芯的线圈(特别是配置于槽口内的线圈)未被高效、有效地加热,从而其加热时间变长。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中,将定子铁芯以其轴朝向铅直方向的状态载置于接受台,将引导线圈插入于在定子铁芯的轴中心形成的空洞部,在从定子的内径侧对定子进行感应加热之后,将该定子转移至清漆浸渍用的其他工位,将定子铁芯以其轴朝向铅直方向的状态载置于接受台之后进行清漆浸渍。然而,因为将定子铁芯以其轴朝向铅直方向的状态载置于接受台并进行清漆浸渍,因此存在从线圈溢出流下的清漆附着于定子的外周面的可能性。
另外,为了防止清漆向定子的外周面附着,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那样,考虑在定子内径侧支承定子并进行清漆浸渍。但是,需要清漆滴下专用的机构,用于在感应加热后从内径侧支承定子线圈,并且变更姿势以使得定子线圈的轴朝向水平方向,并且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一样,会产生从定子溢出流下的清漆附着于支承机构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能够在向定子线圈的清漆浸渍中高效、有效地对在定子铁芯安装有定子线圈的定子进行加热,并且能够防止清漆附着于定子的支承机构。
上述的目的通过清漆浸渍装置来实现,其使清漆浸渍安装于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其中,所述定子铁芯的槽口朝径向内侧开口,该清漆浸渍装置具备:支承机构,其在定子的外径侧对该定子进行把持并以使该定子的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支承该定子,上述支承机构通过旋转装置驱动而进行旋转,从而使上述定子旋转,上述定子在所述定子铁心安装有所述定子线圈;清漆滴下装置,其朝向由上述支承机构支承并旋转的上述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以及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其配置于在由上述支承机构支承的上述定子的上述定子铁芯的轴中心形成的空洞部,从该定子的内径侧对该定子进行加热。
另外,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清漆浸渍方法来实现,其使清漆浸渍安装于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其中,上述定子铁芯的槽口朝径向内侧开口上述清漆浸渍方法具备:预备加热工序,通过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从定子的内径侧对该定子进行加热,其中,上述定子由支承机构在外径侧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在上述定子铁芯安装有所述定子线圈,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形成在该定子铁芯的轴中心的空洞部;清漆滴下工序,在上述预备加热工序中进行加热后,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从上述空洞部退避的状态下,通过清漆滴下装置向上述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其中,上述定子在外径侧由上述支承机构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伴随着通过旋转装置对上述支承机构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加热固化工序,在上述清漆滴下工序中滴下清漆后,上述定子被上述支承机构在该定子的外径侧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在该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上述空洞部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使滴下至上述线圈端部的清漆加热固化。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向定子线圈的清漆浸渍中高效、有效地对在定子铁芯安装有定子线圈的定子进行加热,并且能够防止清漆附着于定子的支承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滴下清漆的定子以及支承该定子的支承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以及对将该定子安装于该支承机构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定子安装时的动作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定子的预备加热时的动作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向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时的动作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对滴下到线圈端部的清漆进行加热固化时的动作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动作图。
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动作图。
图10是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动作图。
图11是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清漆浸渍装置的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结构图。另外,图1(A)表示清漆浸渍装置10的主视图,图1(B)表示清漆浸渍装置10的侧视图(有的部位是剖视图)。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图3表示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滴下清漆的具有定子线圈的定子以及支承该定子的支承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并对将该定子安装于该支承机构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例如是向用于三相交流马达等旋转电机的定子12所具有的定子线圈14浸渍清漆的装置。清漆为了确保定子线圈14的电气绝缘性、耐震性、耐油性、耐药品性、散热性等而被使用。定子12是相对于作为旋转件的转子在径向外侧经由规定的空气间隙而对置配置的固定件,通过向定子线圈14的通电来产生使转子旋转的磁场。定子12具备定子线圈14和定子铁芯16。
定子铁芯16形成为中空圆筒状的部件,其具有:形成为圆环状的磁轭18;在轴中心形成的圆柱状的空洞部20;以及从磁轭18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即,轴中心侧)突出的齿22。齿22在磁轭18的内周面沿周向以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定子铁芯16是通过将被绝缘封装的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形成的。
另外,定子铁芯16具有从磁轭18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山型突出的固定用耳部24。固定用耳部24在定子铁芯16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例如3个)。在固定用耳部24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26。定子12在制造后,通过相定子铁芯16的固定用耳部24的贯通孔26插入螺栓而被紧固于固定对象,从而安装固定于该固定对象。
定子线圈14安装于上述定子铁芯16。具体而言,定子线圈14被收容于在沿周向邻接的两个齿22之间形成的槽口内,并且卷绕于齿22。上述的槽口在定子铁芯16朝向径向内侧开口。另外,在旋转电机例如应用于三相交流马达的情况下,定子线圈14构成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中的任一种,在该情况下,作为定子线圈14的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沿周向以该顺序卷绕于齿22。定子线圈14具有从定子铁芯16的槽口内向轴向两侧突出的线圈端部14a、14b。
清漆浸渍装置10具备支承机构30,支承机构30对在定子铁芯16安装有定子线圈14的定子12进行支承。支承机构30是与定子12的定子铁芯16(具体而言是磁轭18)的外面接触并在该定子12的外径侧对该定子12进行把持的外径把持环。以下,将支承机构30称作外径把持环30。
外径把持环30配置于应该支承的定子12的定子铁芯16的外周侧的轴向两端面之间,通过向径向内侧(轴中心侧)突出的部件支承该定子12。外径把持环30以使定子的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支承定子12。外径把持环30具有形成为圆环状的环部32以及支承定子铁芯16的夹持部34。
环部32以能够相对于被固定于地面的框架36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环部32的轴中心形成有圆柱状的空洞部38。空洞部38遍及整周而形成为收容定子铁芯16所须的大小。具体而言,空洞部38的直径即环部32的内径设定为比定子铁芯16的包含固定用耳部24的部位的外径大。另外,通过改变环部32的大小,能够与具有广泛围外径的定子12对应。
另外,夹持部34具有:从环部3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轴中心侧)突出的突出部34a;以及能够变更环部32的空洞部38内中的径向位置的卡盘部34b。另外,通过改变构成夹持部34的各部分34a、34b的大小,能够与具有各种外径的定子12对应。
突出部34a具有如下作用,即:在周向两侧夹持定子铁芯16的固定用耳部24,由此在该定子12的外径侧把持该定子铁芯16,进而把持定子12,从而使其相对于环部32不能旋转。突出部34a被固定于环部32。突出部34a由在周向上夹持定子铁芯16的固定用耳部24的一对突起构成,并构成为与固定用耳部24的形状相对应,两突起在环部32中的沿周向分离的位置上各自形成为适当的形状。
另外,卡盘部34b具有使定子12向外径把持环30的装卸变得容易的作用,以及将该定子12支承于外径把持环30的作用。卡盘部34b具有以能够相对于环部32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转动部34b-1以及被固定于环部32的固定部34b-2。转动部34b-1是延伸为弯曲的棒状的部件,其一端侧被支承固定于环部32。
转动部34b-1能够以固定于环部32的一端侧的支点作为中心,在夹持位置(图3中“夹持时”所示的位置)和非夹持位置(在图3中“非夹持时”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夹持位置是转动部34b-1的另一端侧位于空洞部38内比较靠径向内侧位置,非夹持位置是转动部34b-1的另一端侧位于空洞部38内比较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固定部34b-2具有在上述的夹持位置与上述的非夹持位置之间限制转动部34b-1的转动的作用。
卡盘部34b在环部32的周向设置两处。各卡盘部34b分别在上述的夹持位置上使转动部34b-1的前端与被收容于环部32的空洞部38内的定子12的定子铁芯16的外周面接触,并支承该定子12,另一方面,在上述的非夹持位置上,转动部34b-1的前端与被收容于环部32的空洞部38内的定子12的定子铁芯16的外周面的接触被消除,从而解除对该定子12的支承。在环部32的周向上分离设置的两个卡盘部34b同步工作。另外,沿环部32的周向分离设置的两个卡盘部34b的转动部34b-1也可以通过弹力等在夹持位置与非夹持位置之间转动。
清漆浸渍装置10还具备:对外径把持环30进行驱动而使其旋转的旋转马达40;以及对外径把持环30进行支承的旋转支承部件42。旋转马达40的壳体以及旋转支承部件42一起被固定于框架36。另外,如上述那样,通过改变环部32的大小,在欲与具有广范外径的定子12对应的情况下,即使不变更旋转支承部件42的位置,也能够与一定程度的范围的外径相对应,但是通过变更旋转支承部件42的位置能够与广泛围外径相对应,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对外径把持环30的环部32的旋转支承。
旋转马达40根据来自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构成的控制器的电指令而进行旋转。旋转支承部件42在外径把持环30的下方且外周侧设置有两处,其是支承外径把持环30而使外径把持环30能够以其轴中心旋转的部件。旋转马达40的旋转轴经由轴承44而与外径把持环30的环部32连接。
旋转马达40的旋转经由轴承44被传递至外径把持环30的环部32。外径把持环30被旋转支承部件42支承,并且因旋转马达40的旋转而旋转。若外径把持环30旋转,则伴随着该旋转该外径把持环30所支承的定子12绕轴旋转。外径把持环30通过旋转马达40的驱动而旋转,由此使其支承的定子12旋转。因此,在清漆浸渍装置10中,在定子铁芯16安装有定子线圈14的定子12在其外径侧被外径把持环30把持支承,并且因旋转马达40的旋转而旋转。
清漆浸渍装置10还具备清漆滴下装置50。清漆滴下装置50是向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且因旋转马达40而旋转的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清漆的装置。清漆滴下装置50具有与储存有清漆的罐连通的滴下喷嘴52。清漆滴下装置50根据来自控制器的电指令而利用泵等抽取罐内的清漆,并向滴下喷嘴52供给,从而使清漆从该滴下喷嘴52滴下。
滴下喷嘴52分别在定子12的轴向两端的线圈端部14a、14b各设置有两个。具体而言,清漆滴下装置50作为滴下喷嘴52,具有:第一外径侧滴下喷嘴52a-out和第一内径侧滴下喷嘴52a-in,它们与线圈端部14a对应;以及第二外径侧滴下喷嘴52b-out和第二内径侧滴下喷嘴52b-in,它们与线圈端部14b对应。
第一外径侧滴下喷嘴52a-out是用于向线圈端部14a的外径侧滴下清漆的部件。第一内径侧滴下喷嘴52a-in是用于向线圈端部14a的内径侧滴下清漆的部件。第二外径侧滴下喷嘴52b-out是用于向线圈端部14b的外径侧滴下清漆的部件。另外,第二内径侧滴下喷嘴52b-in是用于向线圈端部14b的内径侧滴下清漆的部件。
清漆滴下装置50的各滴下喷嘴52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能够相对移动,使得滴下喷嘴52配置于该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附近的滴下位置和从该线圈端部14a、14b离开的退避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具体而言,各滴下喷嘴52分别能够通过移动机构54而相对于框架36沿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具体而言是被支承的定子12的轴向)移动。移动机构54根据来自控制器的电指令控制滴下喷嘴52的移动。移动机构54通过使滴下喷嘴52相对于框架36沿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动,能够使该滴下喷嘴52在清漆滴下时应该位于的滴下位置与清漆非滴下时应该位于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
第一以及第二外径侧滴下喷嘴52a-out、52b-out的滴下位置为如下位置:其喷嘴前端在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径向外侧的、与圆环上部的线圈端部14a、14b对应的上方的区域内,由于重力而下降的清漆向线圈端部14a、14b的外径侧滴下的位置。
另外,第一以及第二内径侧滴下喷嘴52a-in、52b-in的滴下位置为如下位置:其喷嘴前端在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径向内侧(轴中心侧)的、与圆环下部的线圈端部14a、14b对应的上方的区域内,由于重力而下降的清漆向线圈端部14a、14b的内径侧滴下的位置。
并且,各滴下喷嘴52的退避位置例如是如下位置:其喷嘴前端在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上方区域中,从该线圈端部14a、14b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具体而言是轴向外侧)偏移的区域中的位置。
另外,用于向同一的线圈端部14a滴下清漆的第一外径侧滴下喷嘴52a-out以及第一内径侧滴下喷嘴52a-in也可以通过一体化的移动机构54进行同步移动。
例如,在该情况下,在移动机构54使第一外径侧滴下喷嘴52a-out以及第一内径侧滴下喷嘴52a-in从退避位置向滴下位置移动时,使滴下喷嘴52a-out、52a-in首先从退避位置下降移动,并在之后使其沿水平方向(图1(B)中右方)移动。若进行该移动,则第一外径侧滴下喷嘴52a-out以及第一内径侧滴下喷嘴52a-in一同到达滴下位置。另外,移动机构54在使滴下喷嘴52a-out、52a-in从滴下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以与向上述的滴下位置的移动相反的顺序,使该滴下喷嘴52a-out、52a-in首先从滴下位置沿水平方向(图1(B)中左方)移动,并在之后使其上升移动。若进行该移动,则第一外径侧滴下喷嘴52a-out以及第一内径侧滴下喷嘴52a-in一同到达退避位置。
另外,同样的,用于向同一线圈端部14b滴下清漆的第二外径侧滴下喷嘴52b-out以及第二内径侧滴下喷嘴52b-in也可以通过一体化的移动机构54进行同步移动。
例如,在该情况下,移动机构54使第二外径侧滴下喷嘴52b-out以及第二内径侧滴下喷嘴52b-in从退避位置向滴下位置移动时,首先使该滴下喷嘴52b-out、52b-in从退避位置下降移动,并在之后使其沿水平方向(图1(B)中左方)移动。若进行该移动,则第二外径侧滴下喷嘴52b-out以及第二内径侧滴下喷嘴52b-in一同到达滴下位置。另外,移动机构54使滴下喷嘴52b-out、52b-in从滴下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以与向上述的滴下位置的移动相反的顺序,使该滴下喷嘴52b-out、52b-in首先从滴下位置沿水平方向(图1(B)中右方)移动,并在之后使其上升移动。若进行该移动,则第二外径侧滴下喷嘴52b-out以及第二内径侧滴下喷嘴52b-in一同到达退避位置。
清漆浸渍装置10还具备对定子12进行加热的两种加热装置60、62。加热装置60是从该定子12的内径侧对定子12进行加热的装置。另外,加热装置62是从该定子12的外径侧以及/或者轴向外侧对定子12进行加热的装置。以下,将加热装置60称作第一加热装置60,将加热装置62称作第二加热装置62。
第一加热装置60具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引导线圈64。在对定子12加热时,引导线圈64配置于定子铁芯16的空洞部20内。引导线圈64的外径比空洞部20的直径小。引导线圈64与控制器电连接。引导线圈64在插入空洞部20时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指令而使流动的电流变化,由于电磁引导而在定子12产生涡流,从而对该定子12进行感应加热(IH)。
第一加热装置60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第一加热装置60配置于定子12的定子铁芯16的空洞部20的内侧与外侧中的任一个位置。具体而言,第一加热装置60利用移动机构66相对于框架36沿水平方向(具体而言是被支承的定子12的轴向)移动。
移动机构66根据来自控制器的电指令来控制第一加热装置60的移动。移动机构66通过使第一加热装置60相对于框架36沿水平方向移动,能够使引导线圈64在被支承的定子12的空洞部20的内侧的规定位置(感应加热位置)与外侧的规定位置(退避位置)之间进退。引导线圈64能够在位于被支承的定子12的空洞部20的内侧时对该定子12进行感应加热,另一方面,在位于被支承的定子12的空洞部20的外侧时,无法对该定子12进行感应加热。
另外,第二加热装置62具有与热风产生器(未图示)连通的热风喷嘴70。热风喷嘴70分别与定子12的轴向两端的线圈端部14a、14b对应设置。具体而言,第二加热装置62作为热风喷嘴70而具有与线圈端部14a对应的热风喷嘴70a以及与线圈端部14b对应的热风喷嘴70b。热风喷嘴70a是用于将热风向线圈端部14a的周围(外表面)吹拂的部件。另外,热风喷嘴70b是用于将热风向线圈端部14b的周围(外表面)吹拂的部件。第二加热装置62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指令,将在热风产生器产生的热风从热风喷嘴70的前端向线圈端部14a、14b送出,由此来对定子12进行热风加热。
热风喷嘴70在定子12加热时被配置于线圈端部14a、14b附近。具体而言,配置为该热风喷嘴70的前端相对于线圈端部14a、14b的外径端与轴向外侧端所成的角部位于径向外侧,且位于轴向外侧。在对定子12加热时,热风喷嘴70的前端朝向线圈端部14a、14b的外径端与轴向外侧端所成的角部。热风喷嘴70a在线圈端部14a的周围等间隔地设置由多个(例如,8个)。另外,热风喷嘴70b在线圈端部14b的周围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例如,8个)。
在热风喷嘴70a的外周侧安装有圆筒状的罩72a。罩72a形成为从外周侧包围所有的热风喷嘴70a。具体而言,所有的热风喷嘴70a构成为沿轴向贯通罩72a的轴向端面,并且在罩72a的侧面的内侧,喷嘴70a的前端朝向线圈端部14a的上述角部。罩72a配置为在对定子12加热时从外周侧覆盖线圈端部14a,其具有使来自热风喷嘴70a的热风难以向外部逸失从而容易对定子12(特别是线圈端部14a)进行加热的功能。
另外,同样的,在热风喷嘴70b的外周侧安装有圆筒状的罩72b。罩72b形成为从外周侧包围所有的热风喷嘴70b。具体而言,所有的热风喷嘴70b构成为沿轴向贯通罩72b的轴向端面,并且在罩72b的侧面的内侧朝向线圈端部14b的上述角部。罩72b配置为在对定子12加热时从外周侧覆盖线圈端部14b,其具有使来自热风喷嘴70b的热风难以向外部逸失从而容易对定子12(特别是线圈端部14b)进行加热的功能。
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热风喷嘴70a配置于该定子12的定子铁芯16的线圈端部14a附近的位置和从该线圈端部14a离开的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具体而言,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经由连杆部74以能够相对于框架36转动以及移动的方式而被支承。在连杆部74的一端侧安装有热风喷嘴70a,连杆部74的另一端侧被支承固定于框架36。热风喷嘴70a以及连杆部74通过移动机构76能够相对于框架36以支点C为中心转动,并且能够沿水平方向(具体而言是被支承的定子12的轴向)移动。支点C的轴向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的轴向相同。移动机构76根据来自控制器的电指令来控制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的移动。
移动机构76通过使连杆部74相对于框架36转动并沿水平方向移动,能够使热风喷嘴70a在向线圈端部14a的外表面吹拂热风时应该位于的热风加热位置和不吹热风时应该位于的退避位置(图1(A)中用虚线表示的区域)之间进退。该热风加热位置是所有的热风喷嘴70a的前端相对于线圈端部14a的外径端与轴向外侧端所成的角部而位于径向外侧且轴向外侧的位置。另外,该退避位置例如是相对于上述的热风加热位置向径向外侧和轴向外侧偏移的位置。
例如,移动机构76在使热风喷嘴70a从退避位置向热风加热位置移动时,首先使连杆部74从退避位置以支点C为中心向规定方向(图1(A)中右旋方向)转动,并在之后使其沿水平方向(图1(B)中右方)移动。若进行该转动以及移动,则热风喷嘴70a到达热风加热位置。另外,移动机构76在使热风喷嘴70a从热风加热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以与向上述的热风加热位置的转动以及移动相反的顺序,首先使连杆部74从热风加热位置沿水平方向(图1(B)中左方)移动,且之后以支点C为中心向规定方向(图1(A)中左旋方向)转动。
另外,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一体安装于上述的第一加热装置60。热风喷嘴70b通过上述移动机构66能够与第一加热装置60一起相对于框架36沿水平方向(具体而言,被支承的定子12的轴向)移动。移动机构66根据来自控制器的电指令在控制第一加热装置60的移动的同时控制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的移动。
移动机构66通过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相对于框架36沿水平方向移动,能够使该热风喷嘴70b在向线圈端部14b的外表面吹拂热风时而应该位于的热风加热位置和不吹热风时而应该位于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该热风加热位置使所有的热风喷嘴70b的前端相对于线圈端部14b的外径端与轴向外侧端所成的角部而位于径向外侧和轴向外侧的位置。另外,该退避位置例如是相对于上述热风加热位置向径向外侧和轴向外侧偏移的位置。
当热风喷嘴70位于退避位置时,因为热风吹不到线圈端部14a、14b,因此不会进行对定子12加热。另一方面,当热风喷嘴70位于热风加热位置时,因为来自热风喷嘴70的热风吹拂到线圈端部14a、14b的外表面,因此使得定子12被加热。
另外,清漆浸渍装置10的外径把持环30、清漆滴下装置50、第一加热装置60、第二加热装置62以及框架36被设置于一个箱体的内部。
接下来,参照图4~图7,对利用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向定子线圈14进行清漆浸渍的方法进行说明。图4表示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定子12的安装时的动作图。图5表示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被支承的定子12的预备加热时的动作图。图6表示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向被支承的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清漆时的动作图。另外,图7表示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在对滴下至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进行加热固化时的动作图。另外,图4(A)、图5(A),图6(A)以及图7(A)分别表示主视图,另外,图4(B)、图5(B)、图6(B)以及图7(B)分别表示侧视图(根据部位的不同而有可能是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清漆浸渍装置10为了对定子12所具有的定子线圈14进行清漆浸渍而按顺序实施以下工序:(1)通过外径把持环30在外径侧支承定子12的定子安装工序;(2)对被支承的定子12进行预备加热的预备加热工序;(3)向被预备加热了的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清漆的清漆滴下工序;以及(4)对滴下到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进行加热固化的加热固化工序。
清漆浸渍装置10在定子安装工序中,首先,如图4所示那样,通过移动机构54使清漆滴下装置50的各滴下喷嘴52位于退避位置,并通过移动机构66使第一加热装置60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位于退避位置,并且通过移动机构76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位于退避位置。而且,在使外径把持环30的卡盘部34b的转动部34b-1转动至非夹持位置之后,作为工件的定子12从轴向外侧(图4(B)中左侧)以该定子铁芯16的固定用耳部24被一对突起部34a在周向上夹持的方式而配置于该外径把持环30之后,使该转动部34b-1向夹持位置转动。
若实现该状态,则被收容于外径把持环30的环部32的空洞部38内的定子12通过定子铁芯16的固定用耳部24被一对突起部34a在周向上夹持且定子铁芯16的外周面与转动部34b-1的前端接触并被支承,从而处于定子12的外径侧被外径把持环30把持支承的状态。
若在上述定子安装工序中,定子12在外径侧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则清漆浸渍装置10的控制器会接下来实施预备加热工序。在预备加热工序中,首先,如图5所示那样,保持使清漆滴下装置50的各滴下喷嘴52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不变,通过移动机构66使第一加热装置60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向感应加热位置或者热风加热位置移动,并且通过移动机构76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向热风加热位置移动,并使旋转马达40旋转。
若该位置移动实现,则在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的空洞部20内插入有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并在该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外周侧(具体而言,相对于该线圈端部14a、14的外径端与轴向外侧端所成的角部而位于径向外侧和轴向外侧),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以其前端朝向线圈端部14a、14b的上述角部的状态配置。另外,若旋转马达40旋转,则支承定子12的外径把持环30被旋转支承部件42支承,并且相对于框架36旋转,因此定子12也相对于框架36旋转。
而且,在预备加热工序中,接下来,向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供给电流,并且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产生器工作。若该状态实现,则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被引导线圈64感应加热,并且该定子12(主要是线圈端部14a、14b)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热风加热,即:来自热风喷嘴70的热风直接吹到线圈端部14a、14b的外表面(具体而言是上述角部),或者通过来自热风喷嘴70的热风使罩72a、72b内的空间温度上升。
若进行对该定子12的预备加热,则之后在将清漆滴下到该定子12的定子线圈14的情况下,能够使附着于该定子线圈14的清漆的粘性降低,其结果是,能够促进清漆向定子线圈14浸透。
若在上述预备加热工序中定子12被预备加热,则清漆浸渍装置10的控制器接下来会实施清漆滴下工序。在清漆滴下工序中,首先,如图6所示那样,通过移动机构66使第一加热装置60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向退避位置移动,并且,通过移动机构76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向退避位置移动,之后通过移动机构54使清漆滴下装置50的各滴下喷嘴52向滴下位置移动。
若该位置移动实现,则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的空洞部20的内侧向外侧退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从该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附近退避,并且各滴下喷嘴52分别配置于该线圈端部14a、14b的上方的滴下位置。
并且,在清漆滴下工序中,接下来,使泵等工作而将罐内的清漆向滴下喷嘴52供给。若该状态实现,则清漆从滴下喷嘴52向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此时,因为定子12伴随着外径把持环30的旋转而相对于框架36旋转,因此遍及线圈端部14a、14b的整周会均衡地进行清漆滴下动作。另外,此时,定子12在预备加热工序中被预备加热,因此滴下至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容易向定子线圈14浸透。
另外,对于清漆滴下时的定子12的旋转,其旋转方向也可以根据定子12的机型而进行变更,另外,反复进行正旋转和反转的摆动运动也可以。在该情况下,能够以分布绕组、集中绕组等绕组类型,或是细圆线、平角线等线圈种类等而与各种定子12对应。
在上述清漆滴下工序中,若清漆滴下至定子线圈14的线圈端部14a、14b,则清漆浸渍装置10的控制器接下来会实施加热固化工序。在加热固化工序中,首先,如图7所示那样,通过移动机构54使清漆滴下装置50的各滴下喷嘴52向退避位置移动,之后通过移动机构66使第一加热装置60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向感应加热位置或者热风加热位置移动,并且,通过移动机构76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向热风加热位置移动。
若该位置移动实现,则各滴下喷嘴52分别从线圈端部14a、14b的上方的滴下位置退避,并且在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的空洞部20内插入有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并且在该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外周侧(具体而言,是相对于线圈端部14a、14的外径端与轴向外侧端所成的角部而位于径向外侧和轴向外侧),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以其前端朝向线圈端部14a、14b的上述角部的状态配置。
而且,在加热固化工序中,接下来,向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供给电流,并且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产生器工作。若该状态实现,则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被引导线圈64感应加热,并且该定子12(主要是线圈端部14a、14b)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热风加热,即:来自热风喷嘴70的热风直接吹至线圈端部14a、14b的外表面(具体而言是上述角部),或者是来自热风喷嘴70的热风使罩72a、72b内的空间温度上升。若对该定子12进行加热,则滴下至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被加热固化。
若在上述加热固化工序中滴下至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被加热固化,则清漆浸渍装置10的控制器接下来会通过移动机构66使第一加热装置60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向退避位置移动,并且通过移动机构76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向退避位置移动。若该位置移动实现,则清漆滴下装置50的各滴下喷嘴52位于退避位置保持不变,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向退避位置退避。
而且,从该状态使外径把持环30的卡盘部34b的转动部34b-1向非夹持位置转动。若该状态实现,则因为转动部34b-1的前端与收容于外径把持环30的环部32的空洞部38内的定子12的定子铁芯16的外周面的接触被消除,因此定子12的外径侧的支承被解除。在该情况下,能够从外径把持环30的环部32的空洞部38内将浸渍了清漆的定子12取出。另外,该定子12的取出宜于在该定子12冷却后的时刻进行。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中,能够利用环部32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于地面的框架36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的外径把持环30,在该定子12的外径侧支承定子12并使其旋转,并且在清漆滴下前对该被支承的定子12进行预备加热,之后,向该被预备加热了的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清漆,然后,对滴下至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进行加热固化。
即,能够在同一位置将定子12支承于外径把持环30并使其旋转来实施向定子线圈14浸渍清漆所必须的预备加热工序→清漆滴下工序→加热固化工序这一系列的工序。这一点,根据本实施例,因为能够在同一位置进行向定子线圈14浸渍清漆的全部工序,因此不需要设置连接各工序之间的搬运机构,能够实现设备的简化、省空间化、低成本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清漆浸渍装置10中,在轴中心形成有空洞部20的定子12并不在该空洞部20侧(内径侧)被支承,而在其外径侧被外径把持环30保持,是在定子铁芯16的轴向两端面之间被支承。在该结构中,在对定子12进行支承后,不需要在定子12的内径侧的空洞部20内配置支承部件或支承机构。
因此,在清漆浸渍装置10中,因为在对定子12加热时能够在定子12的内径侧的空洞部20内插入配置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因此能够从该定子12的内径侧加热定子12。因此,能够高效、有效地加热定子12。
另外,在清漆浸渍装置10中,因为在对定子12加热时能够在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外周侧配置第二加热装置62,因此能够从外径侧加热定子12。因此,能够从该定子12的内径侧以及外径侧这两侧对定子12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高效、有效地对定子12整体进行加热。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缩短进行定子12的预备加热所需的加热时间以及进行加热固化清漆所需的加热时间,因此能够提高制造定子12的生产性。
另外,在清漆浸渍装置10中,在对定子12加热时能够使插入配置于定子12的内径侧的空洞部20内的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尽可能地接近该定子铁芯16的内径面。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与以下情况相比,即:对在磁轭18的外周面具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固定用耳部24的定子12从其外径侧进行感应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有效地对定子12进行感应加热,因此能够使上述加热时间缩短,或者能够减少将定子12加热至所希望温度时所需要的能量。
另外,在清漆浸渍装置10中,使用清漆滴下装置50向定子线圈14浸渍清漆,其在如下状态下进行,即:定子12被外径把持环30在其外径侧把持,并且在定子铁芯16的轴向两端面之间被支承。在该结构中,在利用清漆滴下装置50进行清漆浸渍时,不需要在定子12的内径侧的空洞部20内插入配置支承部件或支承机构,另外,不需要在该空洞部20内插入配置对定子12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防止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溢出流下的清漆附着于包含该外径把持环30的支承机构及加热装置等。
另外,在清漆浸渍装置10中,使用清漆滴下装置50对定子线圈14进行清漆浸渍以及进行在清漆浸渍之后的清漆加热固化,其在使定子12相对于框架36旋转的状态下进行。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容易使滴下至定子12的清漆向该定子12内浸透,能够防止该清漆溢出并向下方流下而例如附着于引导线圈64。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旋转马达4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旋转装置”,外径把持环3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支承机构”,第一加热装置6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6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线圈端部加热装置”。
然而,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无论是在定子12的预备加热工序、清漆滴下工序以及加热固化工序中哪一个工序,都使作为工件的定子12相对于框架36旋转。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至少在清漆滴下工序中使定子12相对于框架36旋转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清漆滴下工序中将清漆滴下装置50的滴下喷嘴52配置于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的内径侧以及外径侧这两侧。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配置于线圈端部14a、14b的外径侧上方,另外,也可以仅配置于线圈端部14a、14b的内径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机构54能够使清漆滴下装置50的滴下喷嘴52相对于框架36沿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滴下喷嘴52相对于框架36仅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将滴下喷嘴52仅配置于线圈端部14a、14b的外径侧上方的变形例中,也可以使该滴下喷嘴52相对于框架36仅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另外,也可以使该滴下喷嘴52相对于框架36固定而不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机构66能够使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相对于框架36仅沿水平方向移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引导线圈64以及热风喷嘴70b相对于框架36能够沿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这两方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机构76使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a相对于框架36能够转动并且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使热风喷嘴70a相对于框架36仅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共用的移动机构66使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者两者能够相对于框架36移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第一加热装置60的引导线圈64以及第二加热装置62的热风喷嘴70b能够分别独立地相对于框架36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机构54使清漆滴下装置50的滴下喷嘴52在从退避位置向滴下位置移动时使其从定子12的上方下降移动进入滴下位置,并且,还能够在从滴下位置向退避位置的移动时从该滴下位置上升移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相反,如图8所示那样,也可以在使滴下喷嘴52从退避位置向滴下位置移动时使其从定子12的下方上升移动而进入滴下位置,并且,还能够在从滴下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使其从该滴下位置下降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外径把持环30保持为能够相对于被固定于地面的框架36旋转,并通过移动机构66使第一加热装置60在感应加热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退,从而使第一加热装置60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第一加热装置60能够配置于该定子铁芯16的空洞部20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任一处位置。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使第一加热装置60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相对移动的构造,也可以使用如下构造,即:固定第一加热装置60,并且通过移动机构使外径把持环30以及被该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在第一加热装置60配置于空洞部20的感应加热位置和第一加热装置60没有配置于在空洞部20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
例如,如图9~图11所示,也可以固定第一加热装置60,并且通过移动机构100使外径把持环30以及被该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在第一加热装置60配置于空洞部20的感应加热位置和在第一加热装置60没有配置于空洞部20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即使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图9(A)、图10(A)以及图11(A)表示清漆浸渍装置10的定子安装时的动作图,图9(B)、图10(B)以及图11(B)表示清漆浸渍装置10的定子预备加热时的动作图,另外,图9(C)、图10(C)以及图11(C)表示清漆浸渍装置10的清漆滴下时的动作图。
另外,在上述通过移动机构100使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在感应加热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进退的变形例中,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清漆滴下装置50的滴下喷嘴52从退避位置向滴下位置移动时,在通过移动机构100使该定子12退避至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定子12的上方下降移动而进入滴下位置,并且,在从滴下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从该滴下位置上升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变形例中,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清漆滴下装置50的滴下喷嘴52在从退避位置向滴下位置移动时,在通过移动机构100使该定子12被配置于感应加热位置的状态下,从定子12的上方下降移动而进入滴下位置,并且,在从滴下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从该滴下位置上升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变形例中,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清漆滴下装置50的滴下喷嘴52在从退避位置向滴下位置移动时,在通过移动机构100将该定子12配置于感应加热位置的状态下,从定子12的下方上升移动而进入滴下位置,并且,在从滴下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从该滴下位置下降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将外径把持环30保持为能够相对于被固定于地面的框架36旋转,并通过移动机构54使清漆滴下装置50的滴下喷嘴52在滴下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退,由此能够使清漆滴下装置50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相对移动,以使得滴下喷嘴52能够配置于该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附近的滴下位置和从该线圈端部14a、14b离开的退避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使清漆滴下装置50与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相对移动的构造,也可以使用如下构造,即:固定清漆滴下装置50,并通过移动机构使被外径把持环30支承的定子12在滴下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退。
并且,上述实施例应用于如下旋转电机,即:为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12,该定子12在轴中心形成有圆柱状的空洞部20,相对于的转子在径向外侧经由规定的空气间隙与转子对置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备在轴中心形成有圆柱状的空洞部的定子,也可以应用于该定子在径向内侧经由规定的空气间隙相对于转子对置配置的外转子型的旋转电机。
另外,关于以上的实施例,还公开以下内容。
[1]清漆浸渍装置(10),其使清漆浸渍安装于定子铁芯(16)的定子线圈(14),其中,定子铁芯(16)的槽口朝径向内侧开口,清漆浸渍装置(10)具备:支承机构(30),其在定子(12)的外径侧对该定子(12)进行把持并以使该定子(12)的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支承该定子(12),支承机构(30)通过旋转装置(40)驱动而进行旋转,从而使该定子(12)旋转,该定子(12)在定子铁心(16)安装有定子线圈(14);清漆滴下装置(50),其朝向由支承机构(30)支承并旋转的所述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清漆;以及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其配置于在由所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所述定子(12)的所述定子铁芯(16)的轴中心形成的空洞部(20),从该定子(12)的内径侧对该定子(12)进行加热。
根据上述[1]记载的结构,因为定子(12)从其内径侧被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加热,因此能够高效、有效地对定子(12)进行加热。另外,因为定子(12)在器外径侧被支承机构(30)把持支承,因此能够防止清漆附着于定子(12)的支承机构(30)。
[2]在上述[1]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使上述支承机构(30)配置于上述定子铁芯(16)的外周侧的轴向两端面之间。
[3]在上述[1]或者[2]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使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和被上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上述定子(12)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能够配置于上述空洞部(20)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任一侧。
根据上述[3]记载的结构,在利用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对定子(12)进行加热时,能够使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配置于定子铁芯(16)的空洞部(20)的内侧,并且在利用清漆滴下装置(50)进行清漆浸渍时,能够使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配置于定子铁芯(16)的空洞部(20)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在利用清漆滴下装置(50)进行清漆浸渍后,清漆附着于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
[4]在上述[3]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能够在上述空洞部(20)的内侧与外侧之间进退。
[5]在上述[3]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被上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上述定子(12)能够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配置于上述空洞部(20)的加热位置和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未配置于上述空洞部(20)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
[6]在上述[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和被上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上述定子(12)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能够配置于该定子(12)的上述线圈端部(14a、14b)附近的滴下位置和退避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7]在上述[6]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能够在被上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上述定子(12)的上述线圈端部(14a、14b)附近的滴下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退。
[8]在上述[7]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的退避位置是被上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上述定子(12)的下方的位置。
[9]在上述[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在利用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进行清漆滴下时和利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进行定子加热时,上述支承机构(30)处于同一位置。
[10]在上述[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具有对上述定子(12)进行感应加热的引导线圈(64)。
根据上述[10]记载的结构,通过感应加热来实现使用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从内径侧对定子(12)进行加热。
[11]在上述[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具备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其配置于被上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上述定子(12)的上述线圈端部(14a、14b)附近,对该线圈端部(14a、14b)进行加热。
根据上述[11]记载的结构,能够使滴下至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加热固化。
[12]在上述[11]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上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通过向上述线圈端部(14a、14b)的外面吹送热风来对该线圈端部(14a、14b)进行加热。
[13]在上述[1]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清漆浸渍装置(10)的基础上,上述支承机构(30)通过夹持设置于上述定子铁芯(16)的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固定用耳部(24)的两端来支承上述定子(12)。
[14]一种清漆浸渍方法,其使清漆浸渍安装于定子铁芯(16)的定子线圈(14),其中,定子铁芯(16)的槽口朝径向内侧开口,该清漆浸渍方法具备:预备加热工序,通过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从定子(12)的内径侧对该定子(12)进行加热,其中,上述定子(12)由支承机构(30)在外径侧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在上述定子铁芯(16)安装有上述定子线圈(14),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配置于形成在该定子铁芯(16)的轴中心的空洞部(20);清漆滴下工序,在上述预备加热工序中进行加热后,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从上述空洞部(20)退避的状态下,通过清漆滴下装置(50)向上述定子(12)的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清漆,其中,上述定子(12)在外径侧由上述支承机构(30)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伴随着通过旋转装置(40)对上述支承机构(30)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加热固化工序,在上述清漆滴下工序中滴下清漆后,上述定子(12)被上述支承机构(30)在该定子(12)的外径侧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在该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配置于上述空洞部(20)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使滴下至上述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加热固化。
根据上述[14]记载的结构,在定子(12)的预备加热时以及清漆加热固化时,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从定子(12)的内径侧对该定子(12)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高效、有效地加热定子(12)。另外,支承机构(30)在定子(12)的外径侧对该定子(12)进行把持支承,因此能够防止清漆附着于定子(12)的支承机构(30)。
在[15]上述[14]记载的清漆浸渍方法的基础上,在通过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进行清漆滴下时与利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进行定子加热时,上述支承机构(30)处于同一位置。
[16]在上述[14]或者[15]记载的清漆浸渍方法的基础上,上述预备加热工序包括通过配置于被上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上述定子(12)的上述线圈端部(14a、14b)附近的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对该线圈端部(14a、14b)进行加热的工序,上述清漆滴下工序在上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从该线圈端部(14a、14b)附近退避的状态下执行向被上述支承机构(30)支承的上述定子(12)的上述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清漆,上述加热固化工序通过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以及上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配置于上述空洞部(20)并且上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配置于上述线圈端部(14a、14b)附近的状态下,执行对滴下至上述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的加热固化。
根据上述[16]记载的结构,能够一同使用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和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来进行定子(12)的预备加热以及清漆加热固化。
[17]在上述[14]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清漆浸渍方法的基础上,上述预备加热工序以及上述加热固化工序均对伴随着由上述旋转装置(40)对上述支承机构(30)的旋转驱动而旋转的上述定子(12)进行加热。
[18]在上述[17]记载的清漆浸渍方法的基础上,上述清漆滴下工序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从上述空洞部(20)退避,并且上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从上述线圈端部(14a、14b)附近退避,且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配置于该线圈端部(14a、14b)附近的状态下,向上述线圈端部(14a、14b)滴下清漆。
[19]在上述[18]记载的清漆浸渍方法的基础上,上述预备加热工序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配置于上述空洞部(22),并且上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配置于上述线圈端部(14a、14b)附近,且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从该线圈端部(14a、14b)附近退避的状态下,对上述定子(12)进行加热,上述加热固化工序在上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60)配置于上述空洞部(20),并且上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62)配置于上述线圈端部(14a、14b)附近,且上述清漆滴下装置(50)从该线圈端部(14a、14b)附近退避的状态下,使滴下至上述线圈端部(14a、14b)的清漆加热固化。
另外,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平成25年)7月12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146981号的优先权,并引用该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146981号的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0…清漆浸渍装置;12…定子;14…定子线圈;14a、14b…线圈端部;16…定子铁芯;20…空洞部;24…固定用耳部;30…支承机构(外径把持环);32…环部;34…夹持部;36…框架;40…旋转马达;50…清漆滴下装置;52…滴下喷嘴;54、66、76…移动机构;60…第一加热装置;62…第二加热装置;64…引导线圈;70…热风喷嘴;72…罩。

Claims (19)

1.一种清漆浸渍装置,其使清漆浸渍安装于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其中,所述定子铁芯的槽口朝径向内侧开口,
所述清漆浸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机构,其在定子的外径侧对该定子进行把持并以使该定子的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支承该定子,所述支承机构通过旋转装置驱动而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定子旋转,所述定子在所述定子铁心安装有所述定子线圈;
清漆滴下装置,其朝向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并旋转的所述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以及
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其配置于在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的所述定子铁芯的轴中心形成的空洞部,从该定子的内径侧对该定子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配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侧的轴向两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与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空洞部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任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能够在所述空洞部的内侧与外侧之间进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能够在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空洞部的加热位置与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未配置于所述空洞部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漆滴下装置与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所述清漆滴下装置配置于该定子的所述线圈端部附近的滴下位置和退避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漆滴下装置能够在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的所述线圈端部附近的滴下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漆滴下装置的退避位置位于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在所述清漆滴下装置进行清漆滴下时以及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进行定子加热时处于同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具有对所述定子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线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线圈端部加热装置,其配置于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的所述线圈端部附近,对该线圈端部进行加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通过向所述线圈端部的外表面吹送热风来对该线圈端部进行加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漆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通过夹持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并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固定用耳部的两端来支承所述定子。
14.一种清漆浸渍方法,其使清漆浸渍安装于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其中,所述定子铁芯的槽口朝径向内侧开口
所述清漆浸渍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预备加热工序,通过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从定子的内径侧对该定子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定子由支承机构在外径侧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在所述定子铁芯安装有所述定子线圈,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形成在该定子铁芯的轴中心的空洞部;
清漆滴下工序,在所述预备加热工序中进行加热后,在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从所述空洞部退避的状态下,通过清漆滴下装置向所述定子的线圈端部滴下清漆,其中,所述定子在外径侧由所述支承机构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伴随着通过旋转装置对所述支承机构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
加热固化工序,在所述清漆滴下工序中滴下清漆后,所述定子被所述支承机构在该定子的外径侧把持且以使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并且在该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空洞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使滴下至所述线圈端部的清漆加热固化。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漆浸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在所述清漆滴下装置进行清漆滴下时以及在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进行定子加热时处于同一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清漆浸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备加热工序包括通过配置于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的所述线圈端部附近的线圈端部加热装置对该线圈端部进行加热的工序,
所述清漆滴下工序在所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从该线圈端部附近退避的状态下,执行向由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定子的所述线圈端部的清漆滴下,
所述加热固化工序在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空洞部且所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线圈端部附近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以及所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执行对滴下至所述线圈端部的清漆的加热固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漆浸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漆滴下工序在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从所述空洞部退避,并且所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从所述线圈端部附近退避,且所述清漆滴下装置配置于该线圈端部附近的状态下,向所述线圈端部滴下清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漆浸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备加热工序在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空洞部,并且所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线圈端部附近,且所述清漆滴下装置从该线圈端部附近退避的状态下,对所述定子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固化工序在所述定子内径侧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空洞部,并且所述线圈端部加热装置配置于所述线圈端部附近,且所述清漆滴下装置从该线圈端部附近退避的状态下,使滴下至所述线圈端部的清漆加热固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漆浸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备加热工序以及所述加热固化工序均对伴随着由所述旋转装置对所述支承机构的旋转驱动而旋转的所述定子进行加热。
CN201480033490.3A 2013-07-12 2014-06-11 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 Active CN1052840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6981 2013-07-12
JP2013-146981 2013-07-12
PCT/JP2014/065507 WO2015005052A1 (ja) 2013-07-12 2014-06-11 ワニス含浸装置及びワニス含浸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037A true CN105284037A (zh) 2016-01-27
CN105284037B CN105284037B (zh) 2018-04-06

Family

ID=52279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490.3A Active CN105284037B (zh) 2013-07-12 2014-06-11 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8158B2 (zh)
EP (1) EP2996228B1 (zh)
JP (2) JP6137314B2 (zh)
KR (1) KR101760594B1 (zh)
CN (1) CN105284037B (zh)
WO (1) WO201500505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8043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枢的液体绝缘旋转烘焙固化装置和方法
CN109995206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浸渍后密封固化的工艺装备和方法
CN110024263A (zh) * 2016-12-02 2019-07-1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制造方法和用于机动车的电机
CN111492567A (zh) * 2017-12-22 2020-08-04 泰科诺菲尔马股份公司 用于电动马达的部件的浸渍设备和方法
CN117439357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江苏城邦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定子绕组滴漆装置
CN118041019A (zh) * 2024-04-11 2024-05-14 安徽明腾永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定子浸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13928A (ja) * 2015-04-30 2016-12-1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ニス供給路を有する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6690342B2 (ja) * 2016-03-23 2020-04-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ワニスの含浸方法およびワニスの含浸装置
DE102016221253A1 (de) * 2016-10-28 2018-05-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bblasring
US11665790B2 (en) * 2016-12-22 2023-05-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duction burner element having a plurality of single piece frames
CN108787315B (zh) * 2018-06-28 2020-04-14 海安县鹰球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粉末冶金小齿轮油浸设备
KR20220040088A (ko) 2020-09-23 2022-03-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헤어핀 권선 타입 고정자의 바니시 함침 장치
US20230216383A1 (en) * 2022-01-03 2023-07-06 Ford Motor Company Varnish applicator for electric motor
IT202200013249A1 (it) * 2022-06-22 2023-12-22 Tecnofirma S P A Impianto di impregnazione per componenti di motori elettrici e rispettiva apparecchiatura di supporto e di movimentazione di ciascun componente
KR102547963B1 (ko) * 2022-09-28 2023-06-26 주식회사 화인 전기모터의 스테이터에서 헤어핀에 바니시를 함침하는 장치
CN116683713B (zh) * 2023-06-09 2024-01-02 跃科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铜线电加热滴漆机构
CN116846171B (zh) * 2023-07-06 2024-01-16 江苏品星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爆电机加工的定子浸漆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4452A (ja) * 1994-03-25 1995-10-20 Toshiba Chem Corp 固定子コイルの絶縁ワニス滴下含浸方法
US5685910A (en) * 1992-10-13 1997-11-11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Apparatus for coating an electromagnetic coil
JP2002218718A (ja) * 2001-01-12 2002-08-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モータのコイル端部短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748351A (zh) * 2003-09-10 2006-03-1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制造装置以及旋转电机制造方法
JP2008072825A (ja) * 2006-09-13 2008-03-27 Toyota Motor Corp 固定子加熱方法
JP2008193875A (ja) * 2007-02-08 2008-08-21 Toyota Motor Corp 固定子の加熱方法、及び加熱装置
JP2011097790A (ja) * 2009-10-30 2011-05-12 Aisin Aw Co Ltd 加熱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3066323A (ja) * 2011-09-20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803967A (en) * 1969-01-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3527662A (en) * 1969-10-01 1970-09-08 Gen Electric Impregnation of electrical coils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means
US4559698A (en) * 1983-12-21 1985-1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treating a loose wound core,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loose wound cor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pparatus
JPS6142246A (ja) 1984-08-06 1986-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絶縁方法
JP2000060085A (ja) * 1998-08-11 2000-02-25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用のコイルの含浸処理装置
US6302961B1 (en) * 1999-07-12 2001-10-16 Ennis Automotive, Inc.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coating to electrical components
JP4356406B2 (ja) 2003-09-10 2009-11-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巻線コイルの加熱処理装置
JP2005086951A (ja) * 2003-09-10 2005-03-31 Aisin Aw Co Ltd ステータ保持装置
JP2007097238A (ja) 2005-09-27 2007-04-12 Oet:Kk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7166712A (ja) 2005-12-09 2007-06-28 Toyota Motor Corp ワニス処理方法およびワニス処理装置
JP2008092733A (ja) 2006-10-04 2008-04-17 Hitachi Chem Co Ltd 回転電機巻線の加熱法及びこの加熱法を行う処理装置
JP4818940B2 (ja) * 2007-01-12 2011-11-16 株式会社オー・イー・ティー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加熱装置
JP5444134B2 (ja) 2010-06-18 2014-03-19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による固定子の加熱方法、及び加熱装置
JP5823179B2 (ja) * 2011-06-15 2015-11-25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誘導加熱による固定子の加熱方法、及び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5910A (en) * 1992-10-13 1997-11-11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Apparatus for coating an electromagnetic coil
JPH07274452A (ja) * 1994-03-25 1995-10-20 Toshiba Chem Corp 固定子コイルの絶縁ワニス滴下含浸方法
JP2002218718A (ja) * 2001-01-12 2002-08-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モータのコイル端部短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748351A (zh) * 2003-09-10 2006-03-1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制造装置以及旋转电机制造方法
US20060165879A1 (en) * 2003-09-10 2006-07-27 Aisin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2008072825A (ja) * 2006-09-13 2008-03-27 Toyota Motor Corp 固定子加熱方法
JP2008193875A (ja) * 2007-02-08 2008-08-21 Toyota Motor Corp 固定子の加熱方法、及び加熱装置
JP2011097790A (ja) * 2009-10-30 2011-05-12 Aisin Aw Co Ltd 加熱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3066323A (ja) * 2011-09-20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4263A (zh) * 2016-12-02 2019-07-1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制造方法和用于机动车的电机
CN111492567A (zh) * 2017-12-22 2020-08-04 泰科诺菲尔马股份公司 用于电动马达的部件的浸渍设备和方法
CN111492567B (zh) * 2017-12-22 2022-09-27 泰科诺菲尔马股份公司 用于电动马达的部件的浸渍设备和方法
WO2019128043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枢的液体绝缘旋转烘焙固化装置和方法
CN109995206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浸渍后密封固化的工艺装备和方法
CN117439357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江苏城邦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定子绕组滴漆装置
CN117439357B (zh) * 2023-12-21 2024-04-02 江苏城邦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定子绕组滴漆装置
CN118041019A (zh) * 2024-04-11 2024-05-14 安徽明腾永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定子浸漆装置
CN118041019B (zh) * 2024-04-11 2024-06-25 安徽明腾永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定子浸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6228A4 (en) 2016-08-03
JP6137314B2 (ja) 2017-05-31
KR101760594B1 (ko) 2017-07-21
EP2996228A1 (en) 2016-03-16
KR20160005768A (ko) 2016-01-15
JPWO2015005052A1 (ja) 2017-03-02
EP2996228B1 (en) 2017-10-11
JP2017034997A (ja) 2017-02-09
WO2015005052A1 (ja) 2015-01-15
CN105284037B (zh) 2018-04-06
US10148158B2 (en) 2018-12-04
US20160126816A1 (en) 2016-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037A (zh) 清漆浸渍装置以及清漆浸渍方法
CN105359394B (zh) 定子加热装置以及定子加热方法
KR101741658B1 (ko) 회전 전기 기기용 스테이터
CN111492567B (zh) 用于电动马达的部件的浸渍设备和方法
JP5493718B2 (ja) 加熱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1162678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uctively heating a stator or armature of an electric machine
KR20220040088A (ko) 헤어핀 권선 타입 고정자의 바니시 함침 장치
CN110690799A (zh) 一种电机绕组通电加热旋转浸漆设备及其浸漆工艺
US2937408A (en) Method to insulat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indings by centrifugally casting
JP6221574B2 (ja) ワニス含浸装置及びワニス含浸方法
JP6332042B2 (ja) 電気機器コイ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ニス滴下含浸装置並びに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5615009B2 (ja) 電動機
CN104067488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04124838A (zh) 一种全自动电机定子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CN203984189U (zh) 一种全自动电机定子制造设备
CN104410230A (zh) 一种机壳压入轴承全自动设备及其方法
CN110431732B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电刷架
KR20170048978A (ko) 전기기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607850B1 (ko) 회전 전기 기기
CN104300754B (zh) 结构简单的磁粉铸型双侧转子电机
JP4492303B2 (ja) 樹脂含浸装置
JP2020088986A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0279155A (ja) 永久磁石型回転機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