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7120B - 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 - Google Patents

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7120B
CN105247120B CN201480031298.0A CN201480031298A CN105247120B CN 105247120 B CN105247120 B CN 105247120B CN 201480031298 A CN201480031298 A CN 201480031298A CN 105247120 B CN105247120 B CN 105247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ling
cut
fiber
cut staple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12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7120A (zh
Inventor
伴纪孝
合田裕宪
高桥真
高桥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Teijin Front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47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7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00Severing continuous filaments or long fibres, e.g. stapling
    • D01G1/02Severing continuous filaments or long fibres, e.g. stapling to form staple fibres not delivered in strand form
    • D01G1/04Severing continuous filaments or long fibres, e.g. stapling to form staple fibres not delivered in strand form by cu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6Formation of staple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0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6/0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olefi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 D01F6/605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from aromatic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10B232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10B2331/021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aromatic polyamides, e.g. ar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工业材料用途、生活材料用途的湿式无纺布或树脂增强用的、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均匀且缺陷非常少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本发明为一种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所述切断纤维的纤度为0.0001~0.6分特,纤维长度为0.01~5.0毫米,含水量为10~200重量%,且如下定义的切断端系数为1.00~1.40,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CV%)为0.0~15.0%,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解决上述课题。在这里,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用下式定义。(1)切断端系数=b/a,将无卷曲切断纤维单丝的纤维直径计为a,将切断端的最大直径计为b;(2)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CV%)=(纤维长度的标准偏差)/(纤维长度的平均值)×100(%);(1)、(2)的单丝测定数均为50根。

Description

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介质中的分散性均匀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staple fiber)。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由具有机械特性、电特性、耐热性、阻燃性、尺寸稳定性等优异的特性的全芳族聚酰胺,或进而由价格优势性高的聚酯所得到的切断纤维(有时也称为短纤维。)用作原料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得的湿式无纺布在电绝缘纸、复印机的清洁网等湿式无纺布中得到利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相同的湿式无纺布在树脂成型品的增强材料用等工业材料领域用途、生活材料领域用途得到广泛利用。随着对无纺布的柔软性、薄页化·致密化的要求的提高,要求这些湿式无纺布中使用的由有机树脂构成的短纤维进一步的细纤度化。另外,为了同时达成无纺布的薄页化·致密化,在将湿式无纺布成型时需要提高短纤维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从这种观点出发,要求进一步缩短短纤维的纤维长度。
但是,随着纤维的细纤度化,若纤维的长宽比(纤维长度与纤维直径的比例)变大,则变得容易产生纤维彼此的相互缠绕,在制成无纺布的情况下,变得容易形成毛球状的缺陷。为了避免这种缺陷,通过缩短纤维长度,将长宽比抑制为较小,从而减少由纤维彼此的相互缠绕所导致的毛球状的缺陷,但这时会因纤维端的切断端不良所导致的短纤维彼此的纠缠而产生聚集,有容易在无纺布等制品中产生缺陷的课题。特别是在0.6分特以下的极细纤维中,若使用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则可切断成包含低于1毫米的大体上任意的纤维长度,即可减小长宽比。但是,在切断装置的机构上,由于切断时的纤维的把持不充分,所以极容易产生切断端不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若短纤维的切断端不良,则短纤维彼此因纠缠而聚集,在无纺布或增强材料中产生缺陷,有导致最终制品有缺陷的课题。特别是在使用纤维强度大的有机树脂的情况下,由于将纤维切断时的树脂与金属间的摩擦非常高,所以切割机刀刃的锐利度可能在短时间内变差。另外,即使为细纤度的短纤维,也容易产生在前端具有突起、或切断面相对于纤维轴不是直角而是斜切的切断端不良,目前对于在技术上分散不良少的所有有机树脂,无卷曲短纤维尚未上市。另一方面,也知道涉及以下纤维纸的发明,所述纤维纸使用纤维直径长度与纤维长度的分布少的均匀的纤维、或具有有突起部的形状的特征的纤维(参照专利文献3、4、5。)。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25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21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092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1998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2951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基于上述背景而成,涉及在介质中不产生聚集缺陷而均匀地分散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短纤维)。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深入研究,结果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以下的构成。
1. 发现通过纤度为0.0001~0.6分特、纤维长度为0.01~5.0毫米、含水量为10~200重量%,且如下定义的切断端系数为1.00~1.40、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CV%)为0.0~15.0%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可抑制缺陷,从而达成本发明。需说明的是,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用下式定义:
(1) 切断端系数=b/a
(将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单丝纤维直径计为a,将切断端的最大直径计为b。)
(2)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CV%)=(纤维长度的标准偏差)/(纤维长度的平均值)×100(%)
(1)、(2)的单丝测定数均为50根。
另外,优选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成。
2. 上述1所记载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其中,无卷曲切断纤维为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或聚烯烃无卷曲切断纤维。
3. 上述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其中,无卷曲切断纤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四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三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四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聚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或聚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
4. 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其特征在于,无卷曲切断纤维为由2种或3种以上的有机树脂构成的复合纤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由有机树脂构成的无卷曲切断纤维中,在湿式无纺布或切断纤维增强树脂中使用时,可在分散用的介质中均匀地分散,并且抑制聚集块的产生。结果将这种无卷曲切断纤维用作材料而得到的无纺布等为切断纤维均匀地分散的无纺布。结果可得到没有微小的切断纤维的分散不均、单位面积重量·厚度的偏差这样的缺陷,且通气性、通液性等均匀的良好的无纺布。进而,将这种无纺布等加工而得到的最终制品的缺陷少,可提高最终制品的物性的可靠性(品质保证相关的可靠),与此同时,可提高中间制品(无纺布、树脂成型体等)的成品率。因此,从省资源·经济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优点也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切断端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a 单丝的纤维直径
b 纤维切断端的最大宽度(在切断端的形状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情况下为最大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有机树脂组成)
(聚酯)
以下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作为本发明的有机树脂的具体的一个实例,说明使用聚酯的情况。作为一个实例,该聚酯可示例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四亚甲酯)等聚对苯二甲酸烷撑二醇酯或者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三亚甲酯或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四亚甲酯)等聚萘二甲酸烷撑二醇酯这样的芳族二羧酸与脂族二醇的聚酯。另外,也可示例出聚环己烷二甲酸烷撑二醇酯等由脂环族二羧酸与脂族二醇得到的聚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亚甲酯等由芳族二羧酸与脂环族二醇得到的聚酯,聚琥珀酸乙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或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等由脂族二羧酸与脂族二醇得到的聚酯,或由聚乳酸、多羟基苯甲酸等多羟基羧酸等得到的聚酯。
另外,可示例出这些聚酯成分基于任意的比例的共聚物或掺合物。另外,根据目的,作为二羧酸成分可共聚以下的1种成分或2种成分以上: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的碱金属盐、5-磺基间苯二甲酸的季铵盐、5-磺基间苯二甲酸的季鏻盐、丁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环己烷二甲酸、α,β-(4-羧基苯氧基)乙烷、4,4-二羧基苯基(4,4-dicarboxyphenyl)、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3-环己烷二甲酸或1,4-环己烷二甲酸,或者由这些碳原子数为1~10个的有机基构成的二酯化合物等。另外,根据目的,作为二醇成分可共聚以下的1种成分或2种成分以上:二甘醇、1,2-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2,2-双(对-β-羟基乙基苯基)丙烷、聚乙二醇、聚(1,2-亚丙基)二醇、聚(三亚甲基)二醇或聚(四亚甲基)二醇等。此外,还可共聚以下的1种成分或2种成分以上以形成分支:ω-羟基烷基羧酸、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苯偏三酸或苯均三酸等羟基羧酸,或具有3个以上的羧酸成分或羟基的化合物。另外,也可含有如上述所示例的组成不同的聚酯的混合物。
(全芳族聚酰胺: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
接着,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有机树脂的具体的一个实例,说明使用全芳族聚酰胺的情况。并且,作为全芳族聚酰胺切断纤维的实施方式,以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切断纤维为例进行说明。成为在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中使用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切断纤维的原料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由间位型芳族二胺成分与间位型芳族二羧酸成分构成,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共聚对位型等其它的共聚成分。
从力学特性、耐热性的观点出发,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使用以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单元为主要成分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作为由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单元构成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优选含有所有重复单元的90摩尔%以上的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单元,进一步优选含有95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含有100摩尔%。
作为成为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原料的间位型芳族二胺成分,为间苯二胺、3,3’-二氨基二苯醚、3,3’-二氨基二苯砜、3,4’-二氨基二苯醚或3,4’-二氨基二苯砜等,或在这些芳族二胺化合物的1个或2个芳环上具有卤素、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等取代基的衍生物。具体而言,例如可示例出2,4-甲苯二胺、2,6-甲苯二胺、2,4-二氨基氯苯、2,6-二氨基氯苯等。其中,作为间位型芳族二胺成分,优选为只含有间苯二胺或含有70摩尔%以上的间苯二胺的全芳族二胺成分。
作为成为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原料的间位型芳族二羧酸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间位型芳族二羧酸二卤化物。作为间位型芳族二羧酸二卤化物,可示例出间苯二甲酰二氯、间苯二甲酰氟或间苯二甲酰二碘等间苯二甲酸二卤化物,和在它们的芳环上具有卤素、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等取代基的衍生物(例如3-氯间苯二甲酰二氯、3-甲氧基间苯二甲酰二氯等)。其中,优选为只含有间苯二甲酰二氯或含有70摩尔%以上的间苯二甲酰二氯的全芳族二羧酸二卤化物。
(全芳族聚酰胺: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共聚成分)
作为上述间位型芳族二胺成分和间位型芳族二羧酸成分以外可使用的共聚成分,例如,作为芳族二胺,可列举出对苯二胺、2,5-二氨基氯苯、2,5-二氨基溴苯、氨基茴香胺(2-氨基-4-甲氧基苯胺)等苯衍生物,1,5-萘二胺、1,6-萘二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酮、4,4’-二氨基二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等。另一方面,作为芳族二羧酸成分,可列举出对苯二甲酰二氯、1,4-萘二甲酰二氯、2,6-萘二甲酰二氯、4,4’-联苯二甲酰二氯、4,4’-二苯醚二甲酰二氯等。若这些共聚成分的共聚比过度增多,则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特性容易降低,因此以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所有二羧酸成分为基准,优选设为20摩尔%以下。特别地,适合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如上所述,是所有重复单元的90摩尔%以上为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单元的聚酰胺,其中特别优选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全芳族聚酰胺: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
接着,作为由该全芳族聚酰胺构成的切断纤维的实施方式,说明使用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切断纤维的情况。成为用作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1个实例的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切断纤维的原料的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可示例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与3,3’-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醚、3,3’-二氨基二苯砜、3,4’-二氨基二苯砜或4,4’-二氨基二苯砜共聚而得到的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或共聚了少量的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胺的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优选为共聚对亚苯基-3,4’-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或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更优选为以下全芳族聚酰胺:将对苯二甲酸作为酸成分,并由含有40摩尔%以上的对苯二胺和40摩尔%以上的3,4’-二氨基二苯醚的混合二胺成分形成的共聚对亚苯基-3,4’-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
作为可在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中使用的芳族二胺成分,为对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砜等,或在这些芳族二胺化合物的1个或2个芳环上具有卤素、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等取代基的衍生物。具体而言,例如可示例出2,5-甲苯二胺、2,5-二氨基氯苯、2,5-二氨基溴苯等。其中,作为对位型芳族二胺成分,优选为只含有对苯二胺或含有70摩尔%以上的对苯二胺的全芳族二胺成分。
作为成为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原料的对位型芳族二羧酸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对位型芳族二羧酸二卤化物。作为对位型芳族二羧酸二卤化物,可示例出对苯二甲酰二氯、对苯二甲酰溴或对苯二甲酰二碘等对苯二甲酸二卤化物,和在它们的芳环上具有卤素、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等取代基的衍生物(例如3-氯对苯二甲酰二氯、3-甲氧基对苯二甲酰二氯等)。其中,优选为只含有对苯二甲酰二氯或含有70摩尔%以上的对苯二甲酰二氯的全芳族二羧酸二卤化物。
(全芳族聚酰胺: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共聚成分)
作为上述对位型芳族二胺成分和对位型芳族二羧酸成分以外可使用的共聚成分,例如,作为芳族二胺,可列举出间苯二胺、2,4-二氨基氯苯、2,6-二氨基氯苯、2,4-二氨基溴苯、2,6-二氨基溴苯、2-氨基-4-甲氧基苯胺、3-氨基-4-甲氧基苯胺等苯衍生物,1,3-萘二胺、1,4-萘二胺、1,5-萘二胺、1,6-萘二胺、3,4’-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酮、3,4’-二氨基二苯胺、3,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等。另一方面,作为芳族二羧酸成分,可列举出间苯二甲酰二氯、1,3-萘二甲酰二氯、2,7-萘二甲酰二氯、3,4’-联苯二甲酰二氯、3,4’-二苯醚二甲酰二氯等。若这些共聚成分的共聚比过度增多,则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特性容易降低,因此以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所有二羧酸成分为基准,优选设为20摩尔%以下。此外,即使为使用将表示上述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情况的间位型和间位型类别的表述适宜地替换为对位型或对位型类别的全芳族聚酰胺的情况,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发明范围。
(聚烯烃)
此外,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有机树脂的具体的一个实例,说明使用聚烯烃的情况。作为用作本发明的有机树脂的聚烯烃,优选为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聚烯烃,或嵌段共聚或接枝共聚了第三成分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这种情况下的第三成分可列举出醋酸乙烯酯、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腈或丙烯酰胺等。其中,特别优选为选自高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或接枝共聚了马来酸酐的聚乙烯和嵌段共聚了马来酸酐的聚丙烯中的至少1种聚烯烃。另外,也可从上述聚烯烃选择多种聚烯烃混合使用。
作为上述以外的有机树脂,也可使用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甲醛,聚苯醚,聚苯硫醚,纤维素,聚砜,聚醚砜,聚碳酸酯,聚烯丙基酯(polyallylate,ポリアリレート)等有机树脂。需说明的是,可为在以上列举的各种有机树脂中含有公知的添加剂(例如颜料、染料、消光剂、防污剂、抗菌剂、消臭剂、荧光增白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或润滑剂等)的聚酯组合物。在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中,从以上的观点出发,无卷曲切断纤维优选为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或聚烯烃无卷曲切断纤维中的任1种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另外,在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中,无卷曲切断纤维还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四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三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四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聚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或聚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中的任1种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
(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断面形状和构成)
若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横断面形状的一个实例中,相对于纤维轴方向为直角方向的横断面外周为圆形断面,则可为实心纤维或中空纤维,也可为复合纤维。另外,纤维横断面形状也并不限定于圆形断面,也可为椭圆断面、3~8瓣断面等多瓣断面、三角~八角的多角形断面等异型断面。在这里,纤维横断面表示相对于纤维轴为直角方向的纤维断面。另外,作为纤维的构成,也并不限定于由单一成分的有机树脂构成的纤维。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可为由2种或3种以上的有机树脂构成的复合纤维。作为这种复合纤维的复合形态,可示例出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并列型复合纤维、海岛型复合纤维、桔瓣(segmented pie)型复合纤维等。
通过采用这些复合纤维的构成,可将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制成例如0.01dtex以下的细纤度的纤维,或制成通过热和压力而与其它的纤维粘接的粘合纤维。
具体而言,作为含有聚酯的复合纤维,可列举出配置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对苯二甲酸烷撑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三亚甲酯或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萘二甲酸烷撑二醇酯作为芯成分,并配置共聚聚酯或聚烯烃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另外,可列举出将上述芯成分的有机树脂配置成岛成分,并将上述鞘成分的有机树脂配置成海成分的海岛型复合纤维。此外,可列举出将上述芯成分的有机树脂配置成一方的成分,并将上述鞘成分的有机树脂配置成另一方的成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或桔瓣型复合纤维。作为这种共聚聚酯的共聚成分,可列举出间苯二甲酸、聚乙二醇等可与上述聚酯成分共聚的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含有聚烯烃的复合纤维,可列举出配置聚丙烯(可为上述任意种类的聚丙烯。)作为芯成分,并配置聚乙烯(可为上述任意种类的聚乙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聚烯烃、或嵌段共聚或接枝共聚了第三成分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共聚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另外,可列举出将上述芯成分的有机树脂配置成岛成分,并将上述鞘成分的有机树脂配置成海成分的海岛型复合纤维。此外,可列举出将上述芯成分的有机树脂配置成一方的成分,并将上述鞘成分的有机树脂配置成另一方的成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或桔瓣型复合纤维。
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也可为未拉伸状态的切断纤维或经拉伸的切断纤维。未拉伸状态的切断纤维适合用于以下情况:用作使用压延辊等,通过热和压力而与其它的纤维粘接的粘合纤维的情况。
(无卷曲切断纤维的纤度、纤维长度和卷曲)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极细切断纤维的单丝纤度为0.0001~0.6分特,优选为0.007~0.55分特,更优选为0.01~0.53分特。若单丝纤度低于0.0001分特,则切断纤维彼此的相互缠绕变得显著,由此,由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构成的无纺布的质地有变差的趋势。另外,若单丝纤度小,则在制丝技术方面难点多。更具体而言,不仅在制丝工序中产生断丝、绒毛而变得难以稳定地生产良好品质的纤维,而且切断纤维的成本也升高,因此不优选。另外,在单丝纤度小的情况下,在将纤维切断时,切割机与纤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由纤维-金属摩擦导致排出阻力升高,在刀刃折断、刀锋磨损变大的方面有不利的情况。但是,即使单丝纤度小,在具有0.0002~0.006分特这样的极细纤度的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情况下,透湿防水性、臭气吸附性、微小物体的捕集效率优异,也有具有适合于磁盘用等研磨布用途、电池用隔板用或电容器用纸用途这样的与上述纤度的切断纤维不同的效果的情况,可成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之。另一方面,若单丝纤度超过0.6分特,则变得难以得到展现极细纤维特色的低单位面积重量范围内的无纺布强度、纸强度或无纺布等的致密性。
此外,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0.01~5.0毫米,优选为0.015~4.0毫米,更优选为0.02~3.5毫米,进一步更优选为1.0~3.3毫米。另一方面,在纤维长度长于5.0毫米的情况下,因纤维彼此的相互缠绕而变得容易产生缺陷。另外,在纤维长度低于0.01毫米的情况下,以纤维长度/纤维横断面的宽度或椭圆的直径表示的长宽比过度变小,以构成无纺布的纤维间的结合的观点、无纺布的强度的观点不优选。纤维长度可根据用途的目的或加工性等任意地选择。若为具有上述极细的纤度且纤维长度为0.015~0.06mm的范围的切断纤维,则即使纤维长度短,也具有与具有极细的纤度的切断纤维相同的效果,可成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之一。
本发明的切断纤维不积极地赋予卷曲,而必须为无卷曲。若对切断纤维赋予卷曲,则有在分散于分散介质中的情况下难以均匀地分散的情况,并且,有在由切断纤维制备无纺布的情况下也难以使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降低的情况。
(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切断端系数)
本发明的有机树脂的无卷曲切断纤维中,为了表示切断端不良的程度,在本发明中定义的切断端系数必须为1.00~1.40。在这里,为了详细说明切断端系数,将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的端部的示意图示于图1中。在图1中,在用光学显微镜放大的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切断端部侧面,将与切断端部分的纤维轴为直角方向的最大宽度(在切断端部的形状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情况下用最大直径代替。)计为b、将单丝的粗细(或单丝的纤维直径、纤维宽度)计为a时,以b除以a得到的数值表示切断端系数。切断端系数指切断纤维的切断端部分的形状相对于正常的单丝粗细扩大多少,可作为表示切断端部分的形状优劣的指标。该指标大于1.00的切断纤维,在将纤维切断时,由于在与纤维轴为直角方向施加的压力,纤维破碎,形成切断纤维的末端大幅扩大的形状。这种扩大的形状并不是只将纤维横断面的形状放大的形状,而是也可称为非点对称形状的形状。即,形成与纤维的横断面不同的形状的情况多,在纤维横断面为圆形断面的情况下,上述大幅扩大的形状未形成圆形断面的情况多。另外,在纤维横断面为异型断面的情况下,上述大幅扩大的形状未形成这种异型断面的情况多。在该指标即切断端系数为1.00~1.40的情况下,即使切断端为与单丝纤维的纤维横断面本身不同的形状,也可在分散介质中均匀地分散,并且抑制聚集块的产生,从而可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但是,在该指标超过1.40那样的情况下,形成上述大幅扩大的形状的最大宽度b过度变大那样的不良的形状。这样的切断端形状不良的切断纤维在分散介质中分散时,由于切断纤维末端的突起部,与要在分散介质中分散的其它的切断纤维产生纠缠。这种纠缠部分形成核,进一步卷入其它的正常切断端的切断纤维,在分散介质中容易产生切断纤维的未分散块。这样的未分散块在使用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制备无纺布等制品的情况下导致该制品中的外观或性能的缺陷。因此,为了减少这样的缺陷的产生,必须将含有不良切断端的纤维抑制在一定程度以下。我们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上述切断端系数设为1.00以上且1.40以下,可抑制缺陷的产生,若超过1.40,则有成为在切断端具有的突起、会导致纠缠的形状,从而完成本发明。需说明的是,该切断端系数为1.00的情况表示在所有的无卷曲切断纤维中切断纤维的切断端部分的形状与纤维横断面的形状一致。该切断端系数在通常可实施的切断方法中无法取低于1.0的数值。在这里,关于切断端系数,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随机采集的50根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切断端侧面,使用这些显微镜所具备的长度测量功能进行测定,计算其平均值并进行评价。若切断端系数为1.00~1.40,优选为1.001~1.35,进一步优选为1.01~1.30,则显示无聚集块、良好的介质分散性。顺便说一下,如上所述1.00为最佳的状态。
(无卷曲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的偏差)
在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中,需要抑制纤维长度的偏差,在随机选出50根无卷曲切断纤维,测定其纤维长度时,希望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标准偏差除以平均值得到的百分率)为0.0%~15.0%,优选为0.01%~14.0%,更优选为0.1%~13.0%。若纤维长度的偏差大,则产生长宽比(纤维长度/纤维直径)大的纤维,在分散介质中进行搅拌时,纤维彼此接触并缠绕的概率增大。特别是纤度(纤维直径)变得越小,这种影响变得越显著,因此抑制纤维长度的偏差是重要的。在这里,关于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随机取出50根切断纤维样品,放上盖玻片,在施加该盖玻片的自重的状态下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放大。对该放大图像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长度测量功能测定纤维的长度,在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后,通过标准偏差/平均值算出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另外,在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中,优选为拉伸丝。通过制成拉伸丝,在由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制备湿式无纺布等的情况下,可达成足够的拉伸强度等作为无纺布所需要的强度。
(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含水量)
在本发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中,需要将含水量设为10~200重量%。在含水量低于10重量%的情况下,切断纤维彼此难以集束,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变异系数容易变为大的数值,不优选。另一方面,在含水量超过200重量%的情况下,水从纤维束大量脱落,切断工序中的纤维束的操作性有时会变差,不优选。在制备切断纤维的工序中,优选在切断工序之前的工序给予水分。在所希望的含水量在上述范围内且较少的情况下通过给油辊给予水,在上述范围内且较多的情况下通过浸渍于水中且用轧辊(nip roller)保持并挤榨等方法给予水,由此可进行调节。在含水量更少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通过喷雾给予水的方法。在通过喷雾给予水的情况下,也可在切断工序之后的工序中进行。含水量优选为12~150重量%,更优选为13~120重量%,进一步更优选为16~100重量%。
(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制备方法)
以上叙述的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例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制备方法)
首先,对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将聚酯聚合物熔融,使用公知的纺丝装置从喷丝头排出,在用冷风进行空冷的同时以100~2000m/分钟的速度收取,得到未拉伸丝。接着,在70~100℃的温水中或100~125℃的蒸汽中进行所得到的未拉伸丝的拉伸操作,给予油剂,得到拉伸丝。进而对拉伸丝进行干燥处理,并根据需要进行松弛热处理,得到纤维束后,将其切断成0.01~5.0毫米的纤维长度,可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
如上所述,优选在将纤维束切断前采用对纤维束给予水的工序。对纤维束给予水的方法无特殊限定,可示例出在松弛热处理后且供给至切割机前,通过喷雾方式、给油辊方式、浸渍方式给予水的方法。其中,在均匀地给予上述范围的含水量的方面优选给油辊方式。另外,在通过喷雾方式或给油辊方式给予的情况下,为了均匀地对纤维束给予水,从纤维束的表背两面给予水为宜。
接着从纤维束将纤维切断成规定长度的方法无特殊限定。但是,所谓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中,特别是在将单丝纤度小的纤维切断的情况下,纤维弯曲或扭曲,纤维不再与切断刃成直角接触,因此有时会容易产生斜切或纤维长度不整齐等。认为这种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是因为采用如下的方式,而产生上述不整齐等:设置固定刃和移动刃作为剪切刃,相对于这些剪切刃只挤出规定的切断长度的纤维束并切断。因此,本发明中的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纤维长度的偏差)变大,所以有不适合的情况。
所以,在使用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的情况下,在切断时,宜约束纤维束的活动,使得纤维束不会因自重或切割机刀刃的按压而弯曲或扭曲。作为约束纤维束的方法,通常实行用片状物包裹纤维束的方法。但是,用纸包裹等方法有无法充分约束纤维束的活动的情况。另一方面,优选将纤维束浸渍于水中,在脱泡后冻结,由此制作冰柱以固定纤维束,接着,用闸刀式切割机式切断装置将纤维束连同冰柱切断,在切断后除去冰(水)的切断方法。其原因在于,在这种方法中,由于纤维间的偏移少,所以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纤维长度的偏差)良好,从而变得难以产生切断端缺陷。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使用干冰柱代替冰柱。
另外,作为将纤维束切断成规定长度的其它方法,有使用将多个切割机刀刃向外侧以相同间隔成放射状设置的伊士曼(Eastman)式等旋转切割机的方法。这种方法为将纤维束卷绕于旋转切割机刀刃上,在将卷绕于切割机刀刃上的纤维按压至切断刃的同时,连续地切断成规定长度的方法。这种切断方法中,可排出切断后的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切割机刀刃的间隔有限。但是,通过在旋转切割机装置的之前阶段,在将构成纤维束的各单丝均匀且无松弛地拉齐的状态下对纤维束施加适度的张力,而具有难以产生因单丝间的偏移而产生的切断端形状不良或纤维长度的偏差这样的益处,因而优选。但是,在装置的结构上,有时会产生切断后的纤维的排出阻力大这样的问题或切割机刀刃折断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为了降低排出阻力,制成将纤维切断后的空间放大的装置结构的构成,或为了防止切割机刀刃折断,对切割机刀刃的表面进行钻石样涂布,进行降低纤维-金属摩擦的加工,由此可稳定地得到作为目标的5.0毫米以下的纤维长度的纤维或更短的3.0毫米以下的纤维长度的纤维。
这样的旋转切割机装置通常具备切割机刀刃和对切割机刀刃供给纤维束的送料辊,此时希望将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旋转切割机的圆周速度)/(送料辊的圆周速度的比)]设定为1.01~1.05。若牵伸比小于1.01,则在将长纤维切断时纤维束中的各单丝纤维的紧张状态产生偏差,得到的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容易产生偏差。另外,若牵伸比大于1.05,则有将纤维本身机械拉伸而改变纤维物性的可能性,因此不优选。即,在使用旋转切割机装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设定牵伸比率,由此可得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为0.0~15.0%的切断纤维。另外,希望用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压力辊将纤维束压上旋转切割机的切割机刀锋而切断。通过压力辊逐渐按压纤维而切断,由此降低切断后的纤维通过切割机刀刃间时的阻力,可抑制切断端形状变形。另外,通过以一定间隔对切割机刀锋进行按压,在连续运转时,可使卷绕于旋转切割机的纤维束的卷绕量为恒定。其原因在于,卷绕于最外周的纤维束随着向转子中心前进而在纤维方向松弛后,与切割机刀刃接触而被切断,但若此时纤维束的卷绕量改变,则松弛的程度产生偏差,导致纤维长度的变化。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制备方法)
接着,对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本发明的全芳族聚酰胺切断纤维中,列举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切断纤维作为具体例,对其制备方法,分成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制备工序、纺丝液制备工序、纺丝·凝固工序、增塑拉伸浴拉伸工序、清洗工序、饱和水蒸气处理工序、干热处理工序、切断工序进行说明。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制备工序]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制备方法无特殊限定,例如可通过将间位型芳族二胺成分和间位型芳族二羧酸二卤化物成分作为原料的溶液聚合或界面聚合等来制备。例如,可采用间苯二胺和间苯二甲酰二氯作为原料。作为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聚合度,以将30℃的浓硫酸作为溶剂测定的固有粘度(IV)计,1.3~3.0dL/g的范围为宜。
[纺丝液制备工序]
以下示出本发明中使用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一般的制备方法的实例。经过以下说明的工序,首先制备长纤维。然后,通过将得到的长纤维交付至切断工序,得到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切断纤维。
在纺丝液制备工序中,将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溶解于酰胺类溶剂中,制备纺丝液(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聚合物溶液)。在制备纺丝液时,通常使用酰胺类溶剂制备纺丝液。作为使用的酰胺类溶剂,可示例出N-甲基-2-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其中,从溶解性和操作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NMP或DMAc。作为纺丝液的浓度,从作为下一道工序的纺丝·凝固工序的凝固速度和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只要适宜选择适合的浓度即可,例如在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且溶剂为NMP的情况下,通常优选设为10~30质量%的范围。
[纺丝·凝固工序]
在纺丝·凝固工序中,将在上述工序中得到的纺丝液(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聚合物溶液)在凝固液中纺出并凝固,得到多孔性纤维状物。作为纺丝装置,无特殊限定,可使用目前公知的湿式纺丝装置。另外,若可稳定地进行湿式纺丝,则纺丝喷丝头的纺丝孔数、排列状态、孔形状等无需特殊限制,例如可使用孔数为500~30,000个、纺丝孔径为0.05~0.2毫米的切断纤维用(短纤维用)多孔纺丝喷丝头等。另外,从纺丝喷丝头纺出时的纺丝液(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聚合物溶液)的温度宜为10~90℃的范围。凝固浴实质上由含有酰胺类溶剂和水这2种成分的水溶液构成。作为该凝固浴组成中的酰胺类溶剂,若为溶解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且与水良好地混合的溶剂,则无特殊限定,特别是可优选使用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咪唑啉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等。酰胺类溶剂与水的混合率(重量比)优选为10/90~90/10,更优选为30/70~70/30。
另外,在凝固浴中可根据需要溶解0.1~8.0重量%的无机的钠盐、钾盐、镁盐或钙盐。
[增塑拉伸浴拉伸工序]
在增塑拉伸浴拉伸工序中,在由用凝固浴凝固得到的多孔性纤维状物(线纱体)构成的纤维束处于增塑状态时,将该纤维束在增塑拉伸浴中进行拉伸处理。用于得到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的增塑拉伸浴由酰胺类溶剂的水溶液构成,实质上不含盐类。作为该酰胺类溶剂,若为溶胀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并且与水良好地混合的溶剂,则无特殊限定。作为这样的酰胺类溶剂,可列举出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咪唑啉酮等。
增塑拉伸浴的温度与组成各自有密切的关系,但若酰胺类溶剂的质量浓度为20~70质量%的范围,并且温度为20~70℃的范围,则可优选使用。在酰胺类溶剂的质量浓度低于该范围的情况或温度低于该范围的情况下,多孔性纤维状物的增塑化未充分进行,在增塑拉伸中难以取得足够的拉伸倍率。另一方面,在酰胺类溶剂的质量浓度高于该范围的情况或温度高于该范围的情况下,由于多孔性纤维的表面溶解并熔接,所以难以良好地制丝。
在得到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时,优选将增塑拉伸浴中的拉伸倍率设为1.5~10倍的范围,更优选设为2.0~6.0倍的拉伸倍率范围。在拉伸倍率低于1.5倍的情况下,得到的纤维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降低,在使用本发明的纤维制备无纺布等的情况下,有难以达成需要的断裂强度的情况。另外,难以充分促进自多孔性纤维状物的脱溶剂,难以使最终得到的纤维中的残存溶剂量为1.0质量%以下。
[清洗工序]
在清洗工序中,将经过上述增塑拉伸浴拉伸工序的纤维用水充分地清洗。由于清洗对得到的纤维的品质方面造成影响,所以优选分多步进行。特别是清洗工序的清洗浴的温度和清洗浴液中的酰胺类溶剂的浓度对酰胺类溶剂从纤维的提取状态和来自于清洗浴的水向纤维中的浸入状态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使它们为最佳的状态,优选将清洗工序设为多步,并控制温度条件和酰胺类溶剂的浓度条件。
[饱和水蒸气处理工序]
在饱和水蒸气处理工序中,将在清洗工序中清洗过的纤维在饱和水蒸气中进行热处理。通过进行饱和水蒸气处理,可在抑制纤维的结晶的同时提高取向。饱和水蒸气气氛下的热处理与干热处理相比,可均匀地热处理至纤维束内部,可得到均匀的纤维。饱和水蒸气处理工序的拉伸倍率也与纤维强度的呈现具有密切的关系。拉伸倍率只要考虑制品所要求的物性而任意地选择需要的倍率即可。在本发明中为0.7~5.0倍的范围,优选设为1.1~2.0倍的范围。在拉伸倍率低于0.7倍的情况下,饱和水蒸气气氛中的纤维束(线纱)的会聚性降低,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在拉伸倍率超过5.0倍的情况下,拉伸时的单丝断裂增大,产生绒毛或工序断丝,因此不优选。需说明的是,饱和水蒸气处理的时间优选设为0.5~5.0秒的范围。在连续地处理移动的纤维束的情况下,通过水蒸气处理槽中的纤维束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确定处理时间,因此只要将它们适宜调整以选择最有效的处理时间即可。
[干热处理工序]
在干热处理工序中,将经过饱和水蒸气处理工序的纤维进行干燥·热处理。作为干热处理的方法,无特殊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使用热板、热辊等的方法。通过经过干热处理,最终可得到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的长纤维。干热处理工序的热处理温度优选设为250~400℃的范围,更优选为300~380℃的范围。在干热处理温度低于250℃的情况下,无法使多孔性的纤维充分致密化,因此得到的纤维的力学特性不足。另一方面,在干热处理温度超过400℃的高温下,纤维的表面热劣化,品质降低,因此不优选。
干热处理工序的拉伸倍率与得到的纤维的强度的呈现具有密切的关系。拉伸倍率可根据纤维所要求的强度等选择任意的倍率。其中,干热处理工序的拉伸倍率优选设为0.7~4.0倍的范围,进一步优选设为1.5~3.0倍的范围。在拉伸倍率低于0.7倍的情况下,由于工序张力降低,所以纤维的力学特性降低;另一方面,在拉伸倍率超过4.0倍的情况下,拉伸时的单丝断裂增大,产生绒毛或工序断丝。需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拉伸倍率与在上述饱和水蒸气处理工序中说明相同地用拉伸处理后的纤维长度与处理前的纤维长度之比表示。例如,拉伸倍率为0.7倍指通过干热处理工序将纤维限制收缩处理至原长度的70%,拉伸倍率为1.0倍指固定长度热处理。干热处理工序的处理时间优选设为1.0~45秒的范围。处理时间可根据纤维束的移动速度和与热板、热辊等的接触长度来调整。
[切断工序]
在本发明的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中,将实施了干热处理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长纤维在切断工序中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在这里,将纤维切断成规定的长度的方法无特殊限定。但是,采用设置固定刃和移动刃作为剪切刃、相对于这些剪切刃只挤出规定的切断长度的纤维束并切断的方式的所谓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中,特别是在将单丝纤度小的纤维切断的情况下,纤维弯曲或扭曲,纤维不再与切断刃成直角接触,因此有时会容易产生斜切或纤维长度不整齐等。因此,本发明的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纤维长度的偏差)变大,所以有不适当的情况。以下留意与上述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相同的事项,进行相同的切断操作,由此在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纤维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具有规定的物性的切断纤维。
在从如上所述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制备工序至切断工序的工序中,在将表示间位型和间位型类别的表述适宜地替换为适宜对位型或对位型类别的情况下,当然表示由对应的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构成的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制备方法。
(聚烯烃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制备方法)
对聚烯烃的情况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在聚烯烃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制备方法中,首先,在上述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制备方法中,将使用的有机树脂从聚酯替换为所希望的种类的聚烯烃。进而在对该采用的聚烯烃进行熔融纺丝时将通常采用的条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的条件替换为上述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制备方法,由此可制备所希望的聚烯烃无卷曲切断纤维。
(切断工序的含水量与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由聚酯、全芳族聚酰胺、聚烯烃、其它任意的有机树脂构成的无卷曲切断纤维中,供给至旋转切割机的纤维束的含水量希望为10~200%的范围。通过将纤维束的含水量设为10%以上,在纤维彼此集束并被切断时,使其与切割机刀刃成直角且一致地接触,因此在将纤维切断时,对于切割机刀刃,以按压一致的方式与纤维接触。结果提高切断端系数和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结果得到的切断端系数和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良好的切断纤维中难以产生长宽比大的纤维。结果抑制与其它的纤维的纠缠,因此可在介质中不产生聚集缺陷而均匀地分散。另一方面,若含水量超过200%,则水从丝束(tow)、纤维束的状态大量脱落,工序的操作性变差,因此含水量宜设为200%以下。另外,通过将切断纤维的工序的纤维束的含水量保持在上述数值范围,也可将得到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含水量设为上述数值范围。需说明的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将由有机树脂构成的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表面用分散剂、耐光剂、平滑剂、粘接剂和将它们复合而得的剂等表面处理剂进行处理。其中,在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烯烃无卷曲切断纤维的情况下,优选给予对有机树脂和分散介质这两方具有亲和性的聚酯·聚醚共聚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在湿式无纺布或切断纤维增强树脂用途中使用时,可在分散介质中均匀地分散,并且抑制聚集块的产生。结果,将这种无卷曲切断纤维用作材料而得到的无纺布等为切断纤维均匀地分散的无纺布。结果可得到无微小的切断纤维的分散不均、单位面积重量·厚度的偏差等缺陷,且通气性、通液性等均匀的良好的无纺布。进而,将这种无纺布等加工而得到的最终制品的缺陷少,可提高最终制品的物性的可靠性(品质保证相关的可靠),与此同时,可提高中间制品(无纺布、树脂成型体等)的成品率。因此,从省资源·经济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优点也大。
实施例
以下为了使本发明的构成和效果具体,列举实施例等,但本发明不受到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需说明的是,只要无特殊说明,份表示重量份,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各物性值依据以下方法测定。
(1) 固有粘度:[η]
在聚酯纤维的情况下,将0.12g的纤维(聚合物)样品溶解于10mL的四氯乙烷/苯酚混合溶剂(容量比为1/1)中,测定35℃的固有粘度(dL/g)。另外,在全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情况下,将纤维(聚合物)溶解于97质量%的浓硫酸中,使用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粘度计于30℃进行测定。
(2) 熔体流动速率:MFR
熔体流动速率依据日本工业规格JIS K 7210的条件4 (测定温度为190℃,负荷为21.18N)进行测定。需说明的是,熔体流动速率是将临熔融纺丝之前的聚合物粒料作为样品测定而得到的值。
(3) 熔点:Tm
使用TA Instruments (TAインストルメンツ)制TA-2920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为,将10mg的聚合物样品在氮气氛下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至260℃,将结晶融化吸热峰的峰顶点温度定义为熔点。
(4) 单丝纤度
通过日本工业规格JIS L 1015:2005 8.5.1 A法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即,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将少量的纤维样品用金属梳平行地拉齐,将其放在置于切断台上的毛面纸上。在用适度的力将纤维样品拉直的状态下压合定位板(gauge plate),用安全剃刀等的刀刃切断成30mm的长度。将纤维计数并将300根作为一组,称量其质量,求得表观纤度。根据该表观纤度和另外测定的平衡含水量,通过下式算出公量纤度。算出公量纤度的5次的平均值。
F=[(100+R0)/(100+Rc)]×D
F:公量纤度
D:表观纤度
R0:公定含水量(%) (日本工业规格JIS L 0105 4.1所规定的值)
Rc:平衡含水量(%)
(5) 切断端系数
随机取出50根的无卷曲切断纤维,放上盖玻片,在施加该盖玻片的自重的状态下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放大,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长度测量功能,如附图的图1所示,分别测定切断端的最大直径b和单丝的纤维直径a,根据下式计算切断端系数。
切断端系数=b/a
切断端系数的评价用针对各纤维得到的数值的平均值进行。
(6)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
随机取出50根的无卷曲切断纤维,放上盖玻片,在施加该盖玻片的自重的状态下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放大,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长度测量功能,测定纤维的长度,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后,通过下式算出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CV%)。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CV%)=(纤维长度的标准偏差)/(纤维长度的平均值)×100(%)
(7) 含水量
将含有水分的约100g的纤维在120℃的热风循环式干燥机中干燥至绝干。根据干燥前的样品的重量W0和干燥后的样品的重量W1,通过下式求得。
含水量(%)=[(W0-W1)/W1]×100
(8) 水中分散性
为了判定有无由切断端或纤维长度导致的纤维的聚集缺陷,评价得到的纤维的水中分散性。在1000cc烧杯中加入500cc的软化水,在其中加入0.5g的切断成规定的纤维长度的纤维,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子)在常温下搅拌20分钟。将其用具有0.15毫米见方的网眼的金属网过滤,将在该金属网上残留的具有1平方毫米以上的大小的纤维块的数量计数,用○符号表示纤维块为3个以下的情况,用△符号表示发现3~5个的情况,用×符号表示发现5个以上的情况。
实施例1
将含有0.3重量%的二氧化钛,且固有粘度为0.64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碎片于290℃熔融,以450g/分钟的排出量从具有3000个圆孔的纺丝喷丝头排出,将其以1320m/分钟的速度拉取,得到单丝纤度为1.14分特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未拉伸丝。将该未拉伸丝拉齐,制成14万分特的丝束,在温水中进行2步拉伸使得总拉伸倍率为2.51倍后,给予相对于聚酯纤维重量为0.3重量%的聚酯·聚醚共聚物。在给予聚酯·聚醚共聚物后,于120℃在松弛状态下进行干燥、热定形,得到单丝纤度为0.51分特的无卷曲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束。将得到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束用给油辊给予水,使得含水量为15%,并使用刀刃间隔为3.0毫米的伊士曼式旋转切割机型纤维切断装置将纤维切断,使得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0毫米。在进行该切断时,将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1.02,在用压力辊将纤维束按压至切割机刀刃的同时将纤维切断。将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纤度、含水量、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水中分散性等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1中。
实施例2
进行切断使得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1.5毫米,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1中。
实施例3
将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无卷曲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束浸渍于水中,用轧辊把持并挤榨,使含水量为30%后,制作将其4根并列配置而得的纤维束。在将该纤维束浸渍于填充在圆筒状容器内的煮沸处理水中的状态下,于-12℃的气氛温度下用15小时冻结,得到用冰包裹的纤维束。用经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1.5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用冰包裹的纤维束切断。将冰融化后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1中。以下在表1、表3中将在该实施例3~实施例5中进行的形成用冰包裹的纤维束,并用闸刀式切割机切割的切割方式表示为“冰柱化+闸刀”。
实施例4
通过以下操作由海岛型复合纤维制备极细长纤维束。作为岛成分选择285℃下的熔融粘度为120Pa·sec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选择共聚有4重量%的数平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9mol%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且285℃下的熔融粘度为135Pa·sec的改性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接着,以海成分:岛成分的重量比为30:70,使用岛数为400的复合纤维用纺丝喷丝头,以1500m/min的纺丝速度进行熔融纺丝,得到以3.9倍拉伸的超极细纤维前体纤维(海岛型复合纤维)。在将拉伸后的超极细纤维前体纤维集束以得到50万分特的纤维束后,将得到的纤维束在75℃下、4重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并通过,调整速度使得浸渍时间为15分钟。结果得到从超极细纤维前体纤维的纤维束减量27.6重量%的超极细长纤维束(单丝的纤维直径为750纳米,0.0056分特)。
将该超极细长纤维束浸渍于水中,用轧辊保持并挤榨,使含水量为100%后,制作将其4根并列配置的纤维束。在将该纤维束浸渍于填充在圆筒状容器内的煮沸处理水中的状态下,在-12℃的气氛温度下用15小时冻结,得到用冰包裹的纤维束。使用进行了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0.05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用冰包裹的纤维束切断。将冰融化后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1中。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使用岛数为1500的喷丝头,进行纺丝、拉伸、切断使得单丝纤度为0.0004分特(纤维直径为200纳米)、纤维长度为0.02毫米,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4相同的操作。将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1中。
[表1]
单位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纤维的构成 -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海岛型复合纤维 海岛型复合纤维
有机树脂的种类 - PET PET PET 岛成分:PET,海成分:共聚PET 岛成分:PET,海成分:共聚PET
切割方式 - 旋转切割机 旋转切割机 冰柱化+闸刀 冰柱化+闸刀 冰柱化+闸刀
纤度 dtex 0.51 0.51 0.51 0.0056 0.0004
纤维长度 mm 3.0 1.5 1.5 0.05 0.02
含水量 重量% 15 15 30 100 100
切断端系数 - 1.02 1.03 1.20 1.30 1.30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 % 2.4 3.3 8.0 10.0 12.0
水中分散性 -
比较例1
将10根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无卷曲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束集束以制成140万分特后,用纸包裹。接着,用进行了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3.0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包裹了的纤维束切断,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2中。
比较例2
进行切断使得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1.5毫米,除此之外,进行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2中。
比较例3
将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0.98进行切断,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2中。
[表2]
单位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纤维的构成 -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有机树脂的种类 - PET PET PET
切割方式 - 闸刀 闸刀 旋转切割机
纤度 dtex 0.51 0.51 0.51
纤维长度 mm 3.0 1.5 3.0
含水量 重量% 15 15 15
切断端系数 - 1.50 1.60 1.02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 % 50.0 80.0 18.0
水中分散性 - × ×
实施例6
[纺丝液制备工序]
在具备温度计、搅拌装置和原料投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加入815份的经分子筛脱水的N-甲基-2-吡咯烷酮(以下简称为“NMP”。),在该NMP中溶解108份的间苯二胺后,冷却至0℃。在该冷却了的间苯二胺溶液中,在搅拌下添加203份的蒸馏纯化且在氮气氛中粉碎了的间苯二甲酰氯并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上升至约50℃,在该温度下继续搅拌60分钟,进而加温至60℃并反应60分钟。
在反应结束后,将70份的氢氧化钙以微粉状添加于聚合溶液中,用60分钟进行中和溶解(1次中和)。制备将剩余的4份氢氧化钙分散于83份NMP中而得到的浆料液,在搅拌的同时将制备的浆料液(中和剂)添加于上述进行了1次中和的聚合溶液中(2次中和)。2次中和于40~60℃搅拌约60分钟来实施,制备将氢氧化钙完全溶解的聚合物溶液(纺丝液)。
聚合物溶液(纺丝液)的聚合物浓度(即聚合物相对于总和为100重量份的聚合物和NMP的重量份数)为14,生成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聚合物的固有粘度(IV)为2.37dL/g。另外,相对于100份的聚合物,该聚合物溶液(纺丝液)的氯化钙浓度和水的浓度为氯化钙46.6份、水15.1份。
[纺丝·凝固工序]
将在上述纺丝液制备工序中制备的纺丝液从孔径为0.07毫米、孔数为500的喷丝头排出至浴温度为40℃的凝固浴中以进行纺丝。凝固液的组成为水、NMP、氯化钙的质量比为48:48:4的液体,以70cm的浸渍长度(有效凝固浴长度)、5m/分钟的丝速度在凝固浴中通过。通过凝固浴了的多孔性纤维状物的密度为0.71g/cm3
[增塑拉伸浴拉伸工序]
接着,在增塑拉伸浴中以3.0倍的拉伸倍率进行拉伸。此时使用的增塑拉伸浴的组成为水、NMP、氯化钙的质量比为44:54:2的液体,温度为40℃。
[清洗工序]
将进行了增塑拉伸的纤维束在30℃的冷水中充分进行水洗后,进一步在60℃的温水中充分清洗。确认清洗后的冷水和温水中的酰胺类溶剂的浓度充分降低。
[饱和水蒸气处理工序]
接着,在将饱和水蒸气压力保持为0.05MPa的容器中,以1.1倍的拉伸倍率,进行基于饱和水蒸气的热处理。热处理中,调整纤维束的移动距离、纤维束的移动速度等条件,使得通过饱和水蒸气将纤维束处理约1.0秒钟。
[干热处理工序]
接着,在表面温度为360℃的热板上,以1.0倍(固定长度)的拉伸倍率进行干热处理后,卷绕得到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
[长纤维的物性]
得到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拉伸纤维充分地致密化,纤度为0.8分特,密度为1.33g/cm3,拉伸强度为3.68cN/dtex,伸长率为42%,显示良好的力学特性,品质也无偏差,完全未发现异常丝的产生。
[切断工序]
由在上述中得到的进行干热处理后卷绕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制作纤维束。将得到的纤维束给予水,使得含水量为15%。接着,使用刀刃间隔为3.0毫米的伊士曼式旋转切割机型纤维切断装置使得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0毫米,将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1.02,在用压力辊将纤维束按压至切割机刀刃的同时,将纤维束切断。将得到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纤度、含水量、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水中分散性等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3中。
实施例7
将由在实施例6中得到的进行干热处理后卷绕且给予了水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制作的纤维束4根并列配置,制作纤维束。在将该4根并列配置的纤维束浸渍于填充在圆筒状容器内的煮沸处理水中的状态下,在-12℃的气氛温度下用15小时冻结,得到用冰包裹的纤维束。用进行了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1.0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用冰包裹的纤维束切断。将冰融化后得到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3中。
实施例8
进行切断使得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0.02毫米,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7相同的操作。将冰融化后得到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3中。
[表3]
单位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纤维的构成 -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有机树脂的种类 -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
切割方式 - 旋转切割机 冰柱+闸刀 冰柱+闸刀
单丝纤度 dtex 0.80 0.80 0.80
纤维长度 mm 3.0 1.0 0.02
含水量 重量% 15 15 15
切断端系数 - 1.07 1.25 1.35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 % 3.3 10.0 15.0
水中分散性 -
比较例4
使用进行了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3.0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由在实施例6中得到的进行干热处理后卷绕且给予了水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制作的纤维束切断,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4中。
比较例5
使用进行了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1.0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由在实施例6中得到的进行干热处理后卷绕且给予了水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制作的纤维束切断,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4中。
比较例6
将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0.98进行切断,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6相同的操作,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4中。
[表4]
单位 比较例4 比较例5 比较例6
纤维的构成 -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有机树脂的种类 -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 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
切割方式 - 闸刀 闸刀 旋转切割机
单丝纤度 dtex 0.80 0.80 0.80
纤维长度 mm 3.0 1.0 3.0
含水量 重量% 15 15 15
切断端系数 - 1.60 1.80 1.08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 % 33.0 60.0 17.0
水中分散性 - × ×
实施例9
作为低熔点热粘接成分,选择MFR为20g/10min、熔点Tm为131℃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纤维形成性成分,选择MFR为39g/10min、Tm为160℃的等规聚丙烯(PP)。将这些聚烯烃分别在不同的挤出机中熔融,分别制成245℃的熔融聚合物,将HDPE作为鞘成分,将PP作为芯成分,将复合比率设为鞘:芯=50:50 (重量比),使用具有1336个圆形排出孔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纺丝喷丝头,进行复合化并熔融排出。在进行该熔融排出时,喷丝头温度为260℃,排出量为190g/分钟。进而,将排出聚合物在喷丝头下方31mm的位置用27℃的冷风进行空冷,用给油辊对线纱给予聚醚·聚酯共聚物乳液后,以1300m/分钟进行卷绕,得到未拉伸丝。将该未拉伸丝集束,在95℃的温水中,以4.10倍进行拉伸,作为拉伸油剂,给予聚醚·聚酯共聚物后,于105℃干燥60分钟,得到单丝纤度为0.32分特、总纤度为7万旦尼尔的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束。将得到的复合纤维束用给油辊给予水,使得含水量为15%,并用刀刃间隔为3.0毫米的伊士曼式旋转切割机型纤维切断装置将纤维切断,使得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0毫米。在进行该切断时,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1.02,在用压力辊将纤维束按压至切割机刀刃的同时,将纤维切断。将得到的聚烯烃无卷曲复合切断纤维的纤度、含水量、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水中分散性等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3中。
实施例10
作为构成切断纤维的有机树脂,选择MFR为39g/10min、熔点Tm为160℃的等规聚丙烯(PP)。接着,将该PP在挤出机中熔融,制成255℃的熔融聚合物,使用具有3000个圆形排出孔的纺丝喷丝头,进行熔融排出。此时,喷丝头温度为260℃,排出量为190g/分钟。进而,将排出聚合物在喷丝头下方25mm的位置用27℃的冷风进行空冷,以1300m/分钟进行卷绕,得到未拉伸丝。将该未拉伸丝集束,在95℃的温水中,以2.70倍进行拉伸后,作为拉伸油剂,给予聚醚·聚酯共聚物。然后,将拉伸丝于110℃干燥60分钟,得到单丝纤度为0.30分特、总纤度为7万旦尼尔的聚丙烯纤维束。将得到的聚丙烯纤维束用给油辊给予水,使得含水量为15%,用刀刃间隔为3.0毫米的伊士曼式旋转切割机型纤维切断装置将纤维切断,使得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0毫米。在进行该切断时,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1.02,在用压力辊将纤维束按压至切割机刀刃的同时将纤维切断。将得到的聚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5中。
实施例11
作为构成切断纤维的有机树脂,选择MFR为20g/10min、熔点Tm为131℃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接着,将该HDPE在挤出机中熔融,制成210℃的熔融聚合物,使用具有144个圆形排出孔的纺丝喷丝头,进行熔融排出。此时,喷丝头温度为210℃,排出量为15g/分钟。进而,将排出聚合物在喷丝头下方25mm的位置用27℃的冷风进行空冷,以1000m/分钟进行卷绕,得到未拉伸丝。将该未拉伸丝集束,在95℃的温水中,以3.60倍进行拉伸后,作为拉伸油剂,给予聚醚·聚酯共聚物。然后,将拉伸丝于105℃干燥60分钟,得到单丝纤度为0.32分特、总纤度为7万旦尼尔的聚乙烯纤维束。将得到的聚乙烯纤维束用给油辊给予水,使得含水量为15%,并用刀刃间隔为3.0毫米的伊士曼式旋转切割机型纤维切断装置将纤维切断,使得切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0毫米。在进行该切断时,将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1.02,在用压力辊将纤维束按压至切割机刀刃的同时将纤维切断。将得到的聚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5中。
[表5]
单位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纤维的构成 - 芯鞘型复合纤维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有机树脂的种类 - 芯成分:PP,鞘成分:PE PP HDPE
切割方式 - 旋转切割机 旋转切割机 旋转切割机
纤度 dtex 0.32 0.30 0.32
纤维长度 mm 3.0 3.0 3.0
含水量 重量% 15 15 15
切断端系数 - 1.03 1.03 1.04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 % 3.8 4.5 4.8
水中分散性 -
比较例7
将20根在实施例9中得到的给予水后的无卷曲的聚丙烯/聚乙烯芯鞘型复合纤维束集束以制成140万分特后,用纸包裹。接着,用进行了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3.0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包裹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束切断,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丙烯/聚乙烯芯鞘型复合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6中。
比较例8
将20根在实施例10中得到的给予水后的聚丙烯纤维束集束以制成140万分特后,用纸包裹。接着,用进行了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3.0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包裹了的聚丙烯纤维束切断,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6中。
比较例9
将20根在实施例11中得到的给予水后的聚乙烯纤维束集束以制成140万分特后,用纸包裹。接着,用进行了调整使得纤维长度为3.0毫米的公知的闸刀式切割机式纤维束切断装置(小野打制作所,型号:D100)将包裹了的聚乙烯纤维束切断,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6中。
[表6]
单位 比较例7 比较例8 比较例9
纤维的构成 - 芯鞘型复合纤维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有机树脂的种类 - 芯成分:PP,鞘成分:PE PP HDPE
切割方式 - 闸刀 闸刀 闸刀
纤度 dtex 0.32 0.30 0.32
纤维长度 mm 3.0 3.0 3.0
含水量 重量% 15 15 15
切断端系数 - 1.50 1.60 1.60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 % 50.0 70.0 75.0
水中分散性 - × × ×
比较例10
将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0.98进行切断,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的操作,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乙烯/聚丙烯芯鞘型复合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7中。
比较例11
将旋转切割机与送料辊之间的牵伸比设定为0.98进行切断,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7中。
比较例12
通过喷雾给予水使得含水量为1.0%后,供给至旋转切割机进行切断,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无卷曲切断纤维。将得到的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7中。
[表7]
单位 比较例10 比较例11 比较例12
纤维的构成 - 芯鞘型复合纤维 单成分纤维 单成分纤维
有机树脂的种类 - 芯成分:PP,鞘成分:PE PP PET
切割方式 - 旋转切割机 旋转切割机 旋转切割机
纤度 dtex 0.32 0.30 0.51
纤维长度 mm 3.0 3.0 3.0
含水量 重量% 15 15 1.0
切断端系数 - 1.04 1.05 1.15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 % 25.0 32.0 25.0
水中分散性 - × × ×

Claims (4)

1.湿式无纺布用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所述切断纤维的纤度为0.0001~0.6分特,纤维长度为1.0~5.0毫米,含水量为10~100重量%,且如下定义的切断端系数为1.01~1.30,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CV%)为0.0~15.0%,
其中,切断端系数、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用下式定义:
(1) 切断端系数=b/a,
将无卷曲切断纤维的单丝纤维直径计为a,将切断端的最大直径计为b;
(2) 纤维长度相对变异系数(CV%)=(纤维长度的标准偏差)/(纤维长度的平均值)×100(%);
(1)、(2)的单丝测定数均为50根。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其中,无卷曲切断纤维为聚酯无卷曲切断纤维、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或聚烯烃无卷曲切断纤维。
3.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其中,无卷曲切断纤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四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三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聚萘二甲酸四亚甲酯无卷曲切断纤维、间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对位型全芳族聚酰胺无卷曲切断纤维、聚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或聚丙烯无卷曲切断纤维。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其中,无卷曲切断纤维为由2种或3种以上的有机树脂构成的复合纤维。
CN201480031298.0A 2013-05-30 2014-05-27 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 Active CN105247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4241 2013-05-30
JP2013-114241 2013-05-30
JP2013-198500 2013-09-25
JP2013198500 2013-09-25
PCT/JP2014/063980 WO2014192746A1 (ja) 2013-05-30 2014-05-27 有機樹脂無捲縮ステープルファイバ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7120A CN105247120A (zh) 2016-01-13
CN105247120B true CN105247120B (zh) 2017-05-17

Family

ID=5198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1298.0A Active CN105247120B (zh) 2013-05-30 2014-05-27 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77476A1 (zh)
EP (1) EP3006610B1 (zh)
JP (1) JP6022054B2 (zh)
KR (1) KR102184471B1 (zh)
CN (1) CN105247120B (zh)
ES (1) ES2640828T3 (zh)
TW (1) TWI623657B (zh)
WO (1) WO20141927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02754A (ko) * 2013-03-12 2016-01-08 니혼바이린 가부시기가이샤 무기 나노 섬유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6204800A (ja) * 2015-04-28 2016-12-08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エチレン系短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07960B2 (ja) * 2017-01-30 2021-01-06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無捲縮短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得られた無捲縮短繊維を含む湿式不織布
EP3882381A4 (en) * 2018-11-16 2023-04-26 Toray Industries, Inc. ULTRAFINE FIBERS AND LIQUID FIBER DISPERS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4913A (zh) * 2004-02-19 2011-08-17 东丽株式会社 纳米纤维合成纸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2503B2 (ja) * 1994-04-20 2003-01-0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捲縮ポリベンザゾール短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327201B (en) * 1997-07-14 2002-04-17 Technical Absorbents Ltd Production of fibre
JPH11241223A (ja) * 1997-12-25 1999-09-07 Nissan Motor Co Ltd 発色性複合短繊維及びそれを結合した発色性構造体
JP3475234B2 (ja) 1998-10-15 2003-12-08 帝人テクノ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紙
JP3484455B2 (ja) 2000-04-10 2004-01-06 帝人テクノ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紙
JP4579445B2 (ja) * 2001-05-09 2010-11-10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抄紙用未延伸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3138424A (ja) * 2001-10-30 2003-05-14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系バインダー繊維
AU2003235945A1 (en) * 2002-05-02 2003-11-17 Teijin Techno Products Limited Heat-resistant synthetic fiber sheet
US8513147B2 (en) * 2003-06-19 2013-08-20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Nonwovens produced from multicomponent fibers
JP2005248346A (ja) * 2004-03-02 2005-09-15 Teijin Fibers Ltd 短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05299007A (ja) * 2004-04-09 2005-10-27 Teijin Fibers Ltd 極短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06200075A (ja) * 2005-01-21 2006-08-03 Toray Ind Inc マスカラ用繊維、マスカラ用繊維の製造方法、マスカラ化粧料およびマスカラ化粧料の製造方法
JP4960616B2 (ja) * 2005-09-29 2012-06-27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短繊維、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発生前駆体
JP4960908B2 (ja) 2008-03-13 2012-06-27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繊維及びそれからなる短繊維不織布
CN102822399B (zh) * 2010-03-30 2015-04-29 大和纺控股株式会社 聚烯烃系分割型复合纤维、使用了该复合纤维的纤维集合物和电池隔膜、以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232509A (ja) 2010-04-27 2011-11-17 Teijin Techno Products Ltd 混抄紙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4913A (zh) * 2004-02-19 2011-08-17 东丽株式会社 纳米纤维合成纸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3657B (zh) 2018-05-11
KR102184471B1 (ko) 2020-11-30
WO2014192746A1 (ja) 2014-12-04
KR20160012225A (ko) 2016-02-02
EP3006610A1 (en) 2016-04-13
JPWO2014192746A1 (ja) 2017-02-23
JP6022054B2 (ja) 2016-11-09
EP3006610B1 (en) 2017-07-19
TW201520388A (zh) 2015-06-01
EP3006610A4 (en) 2016-06-08
ES2640828T3 (es) 2017-11-06
US20160177476A1 (en) 2016-06-23
CN105247120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2617B1 (ko) 다성분 섬유로부터 제조된 부직물
KR101321738B1 (ko) 설포폴리에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다성분 압출물 및 섬유 제품
JP5260551B2 (ja) スルホポリエステル由来の水分散性及び多成分繊維
CN105247120B (zh) 有机树脂无卷曲切断纤维
CN109069965A (zh) 液体过滤器用滤材和液体过滤器
KR20140119784A (ko) 숏-컷 마이크로섬유 제조 방법
JP2009150005A (ja) 繊維状構造物およびその用途ならびに製造方法
CN104321486A (zh) 湿抄组合物以及相关工艺
JP4376185B2 (ja) 偏心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エチレン−2成分繊維
JP2008007870A (ja) ポリエステル微細繊維およびその繊維製品
JP2020007680A (ja) 熱可塑性樹脂無捲縮ステープルファイバ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06419B2 (ja) 耐久親水性の熱融着性複合繊維
JP2005264349A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サルファイド繊維および工業用織物
JP2020536178A (ja) 改善された長期分散性を有するポリマー繊維
JP3647600B2 (ja) 分割型複合繊維
JP2004360091A (ja) 抗菌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8139651A1 (ja) 無捲縮短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得られた無捲縮短繊維を含む湿式不織布
JP6110144B2 (ja) 湿式不織布用ショートカット複合繊維
JP2019116699A (ja) 短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19116698A (ja) 短繊維の製造方法
US20220010461A1 (en) Ultrafine fibers and liquid fiber dispersion
JP2007297727A (ja) エアレイド不織布用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11195978A (ja) 湿式不織布用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81977A (ja) 熱伸長性ショートカッ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20472A (ja) 極細長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16

Address after: Osaka City, Osaka of Japan

Co-patentee after: Teijin Fibers Ltd

Patentee after: Teijin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City, Osaka of Japan

Patentee before: Teiji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