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7604A -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7604A
CN105237604A CN201510580123.1A CN201510580123A CN105237604A CN 105237604 A CN105237604 A CN 105237604A CN 201510580123 A CN201510580123 A CN 201510580123A CN 105237604 A CN105237604 A CN 105237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ethanol
preparation
extrac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01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建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801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76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7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76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该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可以从东风桔的干燥根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体外试验证明该化合物对H2O2氧化损伤ECV-304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通过细胞上清液MDA含量、SOD活性、GSH-Px活性的测定,证实化合物(Ⅰ)有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抗氧化特性,可以用来开发成保护血管的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东风桔的干燥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柠檬苦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东风桔Atalantiabuxifolia(Poir).Oliv.为芸香科酒饼勒属植物,始载于《岭南采药录》,目前为《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附录收载。东风桔药用根与根茎,其性辛、苦,微温,归肺、胃、脾经,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定痛的功效。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历来沿用本品治疗急、慢性气管炎,临床效果较好,另外有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东风桔作为一种民间用药,其疗效明显,而且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复方中,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对其研究逐渐深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东风桔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东风桔包含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迄今为止主要分离得到挥发油、柠檬苦素类、生物碱、香豆素类、黄酮类等成分。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由大戟烷或甘遂烷型三萜衍生而来的一类高度氧化的四降三萜类化合物,是芸香科植物主要特征的化学成分,结构独特,具有明显的抗癌和抗菌等生物活性。近年来的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其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芸香科植物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主要分为3类:柠檬苦素苷元类、降解型柠檬苦素类和糖苷型柠檬苦素类,其中以苷元居多。
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历来沿用东风桔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本品药理活性研究的文献报道相对比较少。曾广辉等报道东风桔药材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能减少痰液蛋白的水平,其生物碱有解痉作用,平喘效果较好。东风桔糖衣片是以东风桔的根与茎经过水煎液提取而成,在对东风桔糖衣片的止咳平喘药理实验研究中,用18~22g小鼠按成人20倍剂量ig给药,浓氨水喷雾致咳,EDT50为131.9%,表明其有止咳作用;用220~250g豚鼠以磷酸组织胺喷雾致喘,给药前致喘时间为136s,给药后为412s,平喘有效率302.94%,证明东风桔糖衣片有平喘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东风桔的干燥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柠檬苦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东风桔的干燥根粉碎,用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依次用10~20%乙醇和70~80%乙醇洗脱,收集70~8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0~80%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0~80%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75~85:1、45~55:1、25~35:1、10~20:1和0.5~1.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15~25:1、10~14:1和4~6: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65~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用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的乙醇浓度为80~90%。
进一步地,所述用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的乙醇浓度为85%。
进一步地,步骤(b)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依次用15%乙醇和75%乙醇洗脱,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
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Ⅰ),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人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
所述的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以及药物制品辅剂。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发明药物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片剂、缓释片、控释片、胶囊、滴丸、微丸、混悬剂、乳剂、散剂或颗粒剂、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时,可制成灭菌的水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针、脂质体或乳剂等。
说明书附图
图1为化合物(Ⅰ)结构式;
图2为化合物(Ⅰ)理论ECD值与实验ECD值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实施例1:化合物(Ⅰ)分离制备及结构确证
试剂来源: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二氯甲烷为分析纯,购自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购自江苏汉邦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制备方法:(a)东风桔的干燥根(8kg)粉碎,用85%乙醇热回流提取(25L×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6L),依次用石油醚(6L×3次)、乙酸乙酯(6L×3次)和水饱和的正丁醇(6L×3次)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355g)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AB-8型大孔树脂除杂,依次用15%乙醇(8L)和75%(12L)乙醇洗脱,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136g);(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8个柱体积)、50:1(8个柱体积)、30:1(6个柱体积)、15:1(8个柱体积)和1:1(5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31g)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0:1(8个柱体积)、12:1(10个柱体积)和5:1(6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11g)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23mg)。
结构确证:HR-ESIMS显示[M+Na]+为m/z667.3512,结合核磁特征可得分子式为C36H52O10,不饱和度为11。核磁共振氢谱数据δH(ppm,DMSO-d6,400MHz):H-1(3.48,ddd,J=8.7,3.2,2.4),H-2(2.24,m),H-2(1.89,ddd,J=16.3,2.8,2.4),H-3(5.01,dd,J=2.8,2.8),H-5(2.22,d,J=12.5),H-6(4.12,dd,J=12.5,3.2),H-7(5.73,d,J=3.2),H-9(2.98,dd,J=11.8,7.3),H-11(1.66,1.71,m),H-12(1.48,ddd,J=13.2,9.8,2.9),H-12(2.36,m),H-15(5.80,s),H-18(1.01,s),H-19(0.99,s),H-21(7.44,dd,J=1.7,0.8),H-22(6.27,dd,J=1.7,0.8),H-23(7.30,dd,J=1.7,1.7),H-28(3.28,br,d,J=7.6),H-28(3.44,d,J=7.6),H-29(1.17,s),H-30(1.25,s),H-2’(2.22,m),H-3’(1.41,1.68,m),H-4’(0.90,t,J=7.5),H-5’(1.14,d,J=7.0),H-2”(2.22,m),H-3”(1.38,1.65,m),H-4”(0.82,t,J=7.4),H-5”(1.10,d,J=7.0),1-OH(4.77,s),6-OH(5.37,s),17-OH(6.08,s),28-OH(4.24,s);核磁共振碳谱数据δC(ppm,DMSO-d6,125Hz):71.51(CH,1-C),30.18(CH2,2-C),73.24(CH,3-C),42.26(C,4-C),40.61(CH,5-C),72.27(CH,6-C),72.46(CH,7-C),46.43(C,8-C),34.68(CH,9-C),40.35(C,10-C),14.21(CH2,11-C),21.59(CH2,12-C),50.67(C,13-C),193.04(C,14-C),121.00(CH,15-C),205.75(C,16-C),80.57(C,17-C),30.34(CH3,18-C),15.62(CH3,19-C),122.78(C,20-C),141.48(CH,21-C),109.66(CH,22-C),142.85(CH,23-C),77.71(CH2,28-C),19.18(CH3,29-C),24.86(CH3,30-C),175.00(C,1’-C),41.37(CH,2’-C),26.49(CH2,3’-C),11.78(CH3,4’-C),16.79(CH3,5’-C),175.06(C,1”-C),41.46(CH,2”-C),26.47(CH2,3”-C),11.91(CH3,4”-C),17.38(CH3,5”-C);碳原子标记参见图1。红外光谱表明该化合物含有羟基(3433cm-1)和羰基(1743和1712cm-1)基团。NMR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含有的一个α,β-不饱和羰基,一个3-取代的呋喃基,两个2-甲基丁酰氧基基团,四个含氧次甲基,1个含氧亚甲基以及四个叔甲基。两个2-甲基丁酰氧基基团分别于C-3和C-7相连。HMBC谱中,H-3和H-7与相应酯羰基碳的相关性验证了上述结论;此外,C-1(δC71.51)、C-6(δC72.27)、C-17(δC80.57)和C-28(δC77.71)的化学位移表明了1-OH、6-OH、17-OH和28-OH的存在。ROESY谱中,H3-29与H-2β,H-6和H3-19,H3-19与H-2β,H-6和H3-30以及H3-30与H-6NOE信号增强,表明H-2β,H-6,Me-19,Me-29,和Me-30是β构型,因而使得6位的羟基是α构型。此外,J5,6(12.5Hz)的大小表明H-5是α构型,从而确立了H-9和Me-18为α构型,ROESY谱中H-9与H-5和H3-18相关性验证了上述推论。此外,J1,2β(2.4Hz),J2β,3(2.8Hz)和J6,7(3.2Hz)较小的耦合常数表明H-1,H-3和H-7为β构型,因此1,3,7位其余的取代基团均为α构型。最后,通过与其他具有相同C,D环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比较核磁数据,确定17-OH为β构型。因此确定绝对构型依次为1S,3R,4R,5R,6R,7S,8R,9R,10R,13R,17S,2’R,2”R。综合氢谱、碳谱、HMBC谱和ROESY谱,以及文献关于相关类型核磁数据,可基本确定该化合物如图1所示,立体构型进一步通过ECD试验确定,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图2)。
实施例2:化合物(Ⅰ)药理作用试验
一、材料和仪器
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馈赠。化合物(Ⅰ)自制,制备方法见实施例1,HPLC归一化纯度大于98%。RPMI-1640干粉培养基、胰蛋白酶购于美国Gibeo公司。胎牛血清购于天津TBD公司。MTT、琼脂糖、AnnexinV-FITC购于美国Sigma公司。LDH、MDA、SOD、GSH-Px测定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DMSO购于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苏木素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hodamine123购于美国Solarbic公司。阳性药川芎嗪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倒置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美国FormaScientific公司),电子分析天平(ER-182A型)(日本A&D公司),超净工作台(ZHJH-1209型)(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Vantage型)(美国BeetonDiehnson公司),恒温振荡器(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1420Vietor3多标记分析仪(美国PerkinElmerLifescience公司),721型可见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医疗仪器三厂生产),酶联免疫检测仪(MK3Multiskan)(上海ThermoLabsystem分析仪器公司)。
二、试验方法
1、细胞培养
ECV-304细胞以RPMI-1640培养基于37℃,5%CO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镜下观察,待细胞汇合率达到70%以上时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以生长稳定的第3-5代细胞制备细胞悬液。
2、细胞分组及处理
取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24孔、6孔细胞培养板或培养皿中,37℃,5%CO2培养24h。随机分为六组:①正常组;②H2O2模型组(150μmol/L);③川芎嗪(TMP)(50μmol/L)+H2O2组;④化合物(Ⅰ)(10μmol/L)+H2O2组;⑤化合物(Ⅰ)(50μmol/L)+H2O2组;⑥化合物(Ⅰ)(100μmol/L)+H2O2组。
3、实验项目及检测指标
3.1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将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制备成5×104/mL的细胞悬液,按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板,置37℃,5%CO2孵育24h。细胞分组及处理上。继续培养6h和12h后,每孔加入10μLMTT溶液(终浓度0.5mg/L)置37℃,5%CO2培养箱孵育4h后,每孔加入100μLDMSO,静置10min后振荡60s,30min内置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570nm处吸光度值(OD570)。
按公式:
细胞损伤抑制率=(用药组OD570-模型组OD570)/(正常组OD570-模型组OD570)×100%,计算细胞损伤抑制率。
3.2LDR释放率测定
取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制成l×105/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置37℃,5%CO2孵育24h。细胞分组及处理同上。继续培养6h和12h,收集培养上清液。PBS洗涤2次后,每孔加入0.5mL细胞裂解液(150mmol/LNaCl,150mmol/LTris-HCI,lmmol/LEDTA,1%TritonX-100),于4℃静置15min后振荡数分钟,10000rpm,4℃离心10min收集细胞裂解液,参照LDH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的LDH活性。
按公式:LDH释放率=上清液中LDH活性/(上清液中LDH活性+细胞裂解液中LDH活性)×100%,计算LDH释放率。
3.3酶生化法测定MDA含量、SOD活力、GSH-Px活力
取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制成1×105/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置37℃,5%CO2孵育24h。细胞分组及处理同上。继续培养12h,收集培养上清液。按MDA、SOD、GSH-Px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测定细胞MDA含量、SOD活力、GSH-Px活力。
4、数据处理
MicrosoftExcel自带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
三、结果及结论
1、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正常活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琥珀酸脱氢酶,可将淡黄色MTT还原成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的甲腊结晶,结晶数量与活细胞数成正比。结果:ECV-304细胞经H2O2(150μmol/L)氧化损伤6h和12h后,细胞OD值明显降低且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细胞活力下降。而化合物(Ⅰ)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抑制H2O2对细胞的氧化损伤,提高存活率。作用6h,50、100μmol/L化合物(Ⅰ)对细胞损伤抑制率分别为16.67%(P<0.05)和28.21%(P<0.01)。作用12h,10、50、100μmol/L化合物(Ⅰ)对细胞损伤抑制率提高为24.85%(P<0.05),29.64%(P<0.01)和38.47%(P<0.01)。见表1(**P<0.01vsNormal;#P<0.05,#P<0.01vsH2O2group;P<0.05,▲▲P<0.01vsTMPgroup,下同)。
2、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
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棕红色,通过比色测定反应产物可间接求出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CV-304细胞LDH释放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化合物(Ⅰ)各组细胞LDH释放率均减少:10、50、100μmol/L化合物(Ⅰ)作用6h,细胞的LDH释放率降为20.54%(P<0.01)和21.22%(P<0.01);50、100μmol/L化合物(Ⅰ)作用12h,细胞的LDH释放率降为33.64%(P<0.01)和29.53%(P<0.01)。化合物(Ⅰ)随浓度的增加,对氧化损伤ECV-304细胞的保护作用也逐渐增强,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见表2。
3、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MDA含量、SOD、GSH-Px活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模型组ECV-304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10、50、100μmol/L化合物(Ⅰ)组细胞MDA生成量均明显减少,分别为3.00±0.79nmol/mL(P<0.05),2.86±0.75nmol/mL(P<0.05)和2.69±0.45nmol/mL(P<0.01)。化合物(Ⅰ)各浓度组组间对照显示,随浓度的增加,化合物(Ⅰ)对ECV-304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也逐渐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果见表3。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CV-304细胞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50、100μmol/L化合物(Ⅰ)均可增强ECV-304细胞的SOD活性,SOD活性分别提高为17.9±l.34U/mL(P<0.05)和19.25±0.81U/mL(P<0.01)。且随浓度的增加,细胞的SOD活性也逐渐提高,表明化合物(Ⅰ)可增强ECV-304细胞的抗氧自由作用,具一定量效关系;10μmol/L化合物(Ⅰ)虽也可提高SOD活性,但不具有显著统计意义。见表3。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CV-304细胞培养液中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10、50、100μmol/L化合物(Ⅰ)组细胞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73.8±10.3U/mL(P<0.05),92.2±8.5U/mL(P<0.01)和102.5±10.3U/mL(P<0.01)。且随化合物(Ⅰ)浓度的增加,ECV-304细胞的GSH-Px活性也逐渐提高,表明细胞抗氧化作用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果见表3。
总结:本实验采用H2O2作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细胞凋亡。通过MTT法和LDH活性检测证实化合物(Ⅰ)对H2O2氧化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通过细胞上清液MDA含量、SOD活性、GSH-Px活性的测定,
证实化合物(Ⅰ)有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抗氧化特性。
表1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表2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
表3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MDA含量、SOD、GSH-Px活力的影响
实施例3
片剂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1:9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粒压片。
实施例4
口服液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常规口服液制法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5
胶囊剂或颗粒剂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1:9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成胶囊或颗粒剂。
实施例6
注射液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常规加注射用水,精滤,灌封灭菌制成注射液。
实施例7
无菌粉针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将其溶于无菌注射用水中,搅拌使溶,用无菌抽滤漏斗过滤,再无菌精滤,分装于安瓿中,低温冷冻干燥后无菌熔封得粉针剂。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

Claims (9)

1.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东风桔的干燥根粉碎,用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依次用10~20%乙醇和70~80%乙醇洗脱,收集70~8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0~80%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0~80%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75~85:1、45~55:1、25~35:1、10~20:1和0.5~1.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15~25:1、10~14:1和4~6: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65~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树脂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的乙醇浓度为80~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的乙醇浓度为8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依次用15%乙醇和75%乙醇洗脱,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
7.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1510580123.1A 2015-09-12 2015-09-12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Pending CN1052376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0123.1A CN105237604A (zh) 2015-09-12 2015-09-12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0123.1A CN105237604A (zh) 2015-09-12 2015-09-12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7604A true CN105237604A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3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0123.1A Pending CN105237604A (zh) 2015-09-12 2015-09-12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760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5539A (zh) * 2015-09-23 2015-11-25 刘高志 一种新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52873A (zh) * 2015-10-16 2015-12-16 温州泓呈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185A (zh) * 2013-10-29 2014-01-22 杨文君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05078945A (zh) * 2015-09-05 2015-11-25 林天样 Pedinophyllol B在制备血管保护性药物中的应用
CN105125564A (zh) * 2015-10-09 2015-12-09 吴正锋 Salpichrolide T在制备血管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CN105152873A (zh) * 2015-10-16 2015-12-16 温州泓呈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75481A (zh) * 2015-10-26 2015-12-23 黄佳雯 一种高度氧化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98896A (zh) * 2015-09-16 2015-12-30 潘光贤 一种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18330A (zh) * 2015-09-30 2016-01-06 宋晓梅 一种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94617A (zh) * 2015-12-07 2016-02-03 西宁意格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4751A (zh) * 2015-10-17 2016-03-09 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418644A (zh) * 2015-12-29 2016-03-23 吴金凤 一种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503778A (zh) * 2015-12-30 2016-04-20 吴金凤 一种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693657A (zh) * 2016-01-12 2016-06-22 王尧尧 一种新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185A (zh) * 2013-10-29 2014-01-22 杨文君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05078945A (zh) * 2015-09-05 2015-11-25 林天样 Pedinophyllol B在制备血管保护性药物中的应用
CN105198896A (zh) * 2015-09-16 2015-12-30 潘光贤 一种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18330A (zh) * 2015-09-30 2016-01-06 宋晓梅 一种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25564A (zh) * 2015-10-09 2015-12-09 吴正锋 Salpichrolide T在制备血管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CN105152873A (zh) * 2015-10-16 2015-12-16 温州泓呈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384751A (zh) * 2015-10-17 2016-03-09 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75481A (zh) * 2015-10-26 2015-12-23 黄佳雯 一种高度氧化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94617A (zh) * 2015-12-07 2016-02-03 西宁意格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8644A (zh) * 2015-12-29 2016-03-23 吴金凤 一种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503778A (zh) * 2015-12-30 2016-04-20 吴金凤 一种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693657A (zh) * 2016-01-12 2016-06-22 王尧尧 一种新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I-LING HAN ET AL.: "11β-HSD1 Inhibitors from Walsura cochinchinensis",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
欧扬: "川芎嗪二苯甲基哌嗪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辑》 *
黄峰等: "东风桔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现代药物与临床》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5539A (zh) * 2015-09-23 2015-11-25 刘高志 一种新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52873A (zh) * 2015-10-16 2015-12-16 温州泓呈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1269A (zh)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017276A (zh) 一种用于治疗胰腺癌的五元环氧结构化合物
CN105175481A (zh) 一种高度氧化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330716A (zh) 一种新的睡茄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53269A (zh)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943532A (zh) 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5418562A (zh) 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5265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新的双萜化合物
CN105218617A (zh)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330714A (zh)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治疗前列腺癌的医药用途
CN105294665A (zh) 一种用于神经保护的新的二萜化合物
CN105153267A (zh) 一种新的睡茄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503778A (zh) 一种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98896A (zh) 一种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53263A (zh)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6008543A (zh) 一种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427A (zh) 一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152873A (zh) 一种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418539A (zh) 一种新的杂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37604A (zh)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294617A (zh) 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8897A (zh) 一种新的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治疗肝癌的医药用途
CN105218330A (zh) 一种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5622629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CN105524134A (zh) 一种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