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9371A - 车辆用前照灯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照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9371A
CN105229371A CN201480028555.5A CN201480028555A CN105229371A CN 105229371 A CN105229371 A CN 105229371A CN 201480028555 A CN201480028555 A CN 201480028555A CN 105229371 A CN105229371 A CN 105229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lens portion
control member
distribution patte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85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9371B (zh
Inventor
大久保泰宏
安部俊也
井上寿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y Light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y Light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052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098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054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098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052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943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052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0985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y Light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y Light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29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9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9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93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3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arallel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5Projection lenses
    • F21S41/255Lenses with a front view of circular or truncated circular outl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5Projection lenses
    • F21S41/26Elongated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5Projection lenses
    • F21S41/265Composite lenses; Lenses with a patch-like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9Attachment thereof
    • F21S41/295Attachment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jection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21S41/63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refractors, filters or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 F21S41/635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refractors, filters or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by moving refractors, filters or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2Forced cooling
    • F21S45/43Forced cooling using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9Attachment of the 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无法得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远光束用配光图案。本发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2)、透镜(3)、光控制部件(4)以及驱动部件(5)。透镜(3)由主透镜部(30)和辅助透镜部(31)构成。驱动部件(5)使光控制部件(4)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结果,本发明在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得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直射型的车辆用前照灯,该透镜直射型的车辆用前照灯能够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向透镜入射而作为两个配光图案例如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远光束用配光图案从该透镜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前照灯一直以来就有(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
专利文献1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半导体发光元件、投影透镜、导光体、可动遮光部件、以及使可动遮光部件移动的驱动器。并且,就专利文献1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而言,若可动遮光部件位于非遮蔽位置,则来自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光分别向投影透镜和导光体入射,并作为侧区域用配光图案从投影透镜照射到车辆的前方,而且,作为中心区域用配光图案从导光体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另外,若可动遮光部件位于遮蔽位置,则从半导体发光元件向导光体入射的光被可动遮光部件遮蔽,因此仅侧区域用配光图案从投影透镜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由此,得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和分离式(スプリット)远光束用配光图案(分割成两部分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
专利文献2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光源、透镜、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并且,就专利文献2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而言,若第一反射面位于敞开位置,则来自光源的光透过透镜,作为会车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另外,若第一反射面位于遮光位置,则来自光源的光在第一反射面反射,该反射光在第二反射面反射,并作为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2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3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由于从导光体照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中心区域用配光图案,因此不能在如下类型的灯单元(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中应用:使来自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光入射到投影透镜并作为两个配光图案例如远光束用配光图案和分离式远光束用配光图案而从该投影透镜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另外,专利文献2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由于形成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的机构是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因此不能在如下类型的灯单元(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中应用: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入射到透镜并作为两个配光图案例如会车光束用配光图案和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而从该透镜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中无法得到两个配光图案例如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远光束用配光图案这一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1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将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第二配光图案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的透镜;光控制部件;以及使光控制部件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驱动部件,就透镜而言,由主透镜部和辅助透镜部构成,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将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第一位置为半导体型光源与辅助透镜部的之间的位置,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第二位置为半导体型光源与主透镜部之间的位置。
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光控制部件具备可变焦点透镜部,该可变焦点透镜部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辅助透镜部的焦点相对于位于第二位置时的辅助透镜部的焦点向上侧位移。
第3发明的特征在于,光控制部件利用驱动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光控制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比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面靠后侧的位置。
第4发明的特征在于,辅助透镜部相对于主透镜部配置在下侧。
第5发明的特征在于,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控制部件与辅助透镜部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
第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将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第二配光图案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的透镜;光控制部件;以及使光控制部件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驱动部件,就透镜而言,由主透镜部和辅助透镜部构成,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将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第一位置为半导体型光源与辅助透镜部之间的位置,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第二位置为半导体型光源与主透镜部之间的位置,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光控制部件中位于主透镜部侧的部分使主透镜部的焦点向下侧位移。
第7发明的特征在于,光控制部件利用驱动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光控制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比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面靠后侧的位置。
第8发明的特征在于,辅助透镜部相对于主透镜部配置在下侧。
第9发明的特征在于,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控制部件和辅助透镜部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
第10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将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第二配光图案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的透镜;光控制部件;以及使光控制部件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驱动部件,就透镜而言,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将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第一位置为半导体型光源与辅助透镜部之间的位置,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第二位置为半导体型光源与主透镜部之间的位置,光控制部件的上侧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上侧或者下侧位移,光控制部件的下侧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下侧或者上侧位移。
第11发明的特征在于,光控制部件的上下的中间部分的焦点不向上下两侧位移。
第12发明的特征在于,光控制部件中位于第一位置时成为主透镜部的光轴侧的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下侧位移,光控制部件中位于第一位置时成为与主透镜部的光轴侧相反侧的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上侧位移。
第13发明的特征在于,光控制部件利用驱动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光控制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比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面靠后侧的位置。
第14发明的特征在于,辅助透镜部相对于主透镜部配置在下侧。
第15发明的特征在于,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控制部件和辅助透镜部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
第16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将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第二配光图案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的透镜;光控制部件;以及使光控制部件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驱动部件,就透镜而言,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将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第一位置为半导体型光源与辅助透镜部之间的位置,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第二位置为半导体型光源与主透镜部之间的位置,光控制部件由透光部件构成,并具备可变焦点透镜部和安装部。
第17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可变焦点透镜部与安装部之间设有固定焦点透镜部。
第18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可变焦点透镜部与固定焦点透镜部之间设有渐变焦点透镜部。
第19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光控制部件中,至少安装部的与半导体型光源对置的面呈相对于半导体型光源凹陷的凹曲面,至少安装部的与对置于半导体型光源的面相反侧的面呈向与半导体型光源相反侧突出的凸曲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1至第5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大半直接入射到透镜的主透镜部,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一部分经由光控制部件入射到透镜的辅助透镜部,并从该透镜将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另外,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一部分经由光控制部件入射到透镜的主透镜部,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其余部分直接入射到透镜的辅助透镜部,并从该透镜将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结果,在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中,可靠地得到两个配光图案例如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远光束用配光图案。
根据第6至第9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大半直接入射到透镜的主透镜部,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一部分经由光控制部件入射到透镜的辅助透镜部,并从该透镜将第一配光图案例如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此时,光控制部件中成为主透镜部的光轴侧的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下侧位移。因此,从光控制部件中成为主透镜部的光轴侧的部分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向下的射出光。由此,即使从光控制部件中成为主透镜部的光轴侧的部分射出的射出光因部件的尺寸公差以及安装偏差等而不入射到辅助透镜部而是入射到主透镜部,从主透镜部射出的射出光也向下,而成为第一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杂光。
根据第10至第15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在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大半经由光控制部件入射到透镜的主透镜部,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透镜的辅助透镜部,从该透镜将第二配光图案例如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此时,光控制部件的上侧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上侧或者下侧位移。因此,从光控制部件的上侧部分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向上的射出光或者向下的射出光。另一方面,光控制部件的下侧部分的焦点相对于他部分的焦点向下侧或者上侧位移。因此,从光控制部件的下侧部分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向下的射出光或者向上的射出光。由此,从光控制部件射出的向上的射出光透过透镜的主透镜部而偏向于上方,另一方面,从光控制部件射出的向下的射出光透过透镜的主透镜部而偏向于下方。其结果,第二配光图案例如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上方部的光变得充足,从而能够提高交通标识(高架标志)、生长在地面的树木、人等的视认性。另外,第二配光图案例如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下方部的光变得充足,从而能够防止配光的一部分的泄漏,消除配光的破碎而改善配光的连续性,提高从车辆的跟前侧至侧方的视认性。这样,可得到良好的第二配光图案例如远光束用配光图案。
根据第16至第19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能够利用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在第二配光图案例如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使第一配光图案例如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偏向,或者在第一配光图案例如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使第二配光图案例如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偏向。由此,能够高精度地照射第二配光图案和第一配光图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1的灯单元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灯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灯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光路的说明图(与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对应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光路的说明图(与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对应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等光度曲线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等光度曲线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等照度曲线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半导体型光源的辐射热以及热对流的说明图(与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对应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光控制部件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中心的说明图(与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对应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半导体型光源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2的说明图(与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对应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在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3中,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光路的说明图(与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对应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光控制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光路的说明图(与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对应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的后视图。
图16是表示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的焦点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4的说明图(与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对应的说明图)。
图18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表示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的后视图。
图19是表示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的焦点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的从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的上侧部分、中间部分、下侧部分照射的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的从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照射的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等光度曲线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光控制部件整体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中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25是表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的从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以及固定焦点透镜部照射的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图6、图7、图20、图21、图22、图25中,符号“VU-VD”表示屏幕的上下的垂直线。符号“HL-HR”表示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另外,图6、图7、图20、图21、图22、图25是简化地表示通过计算机模拟作出的屏幕上的配光图案的等光度曲线的说明图。在该等光度曲线的说明图中,中央的等光度曲线表示高光度,外侧的等光度曲线表示低光度。并且,图8是简化地表示通过计算机模拟作出的路面上的配光图案的等照度曲线的说明图。在该等照度曲线的说明图中,中央的等照度曲线表示高照度,外侧的等照度曲线表示低照度。数字的单位是“m”。另外,在图4、图5、图9、图10、图12、图13、图14、图17中,省略透镜以及光控制部件的剖面的影线。在该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搭载在车辆上时的前、后、上、下、左、右。
(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说明)
图1~图11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1。以下,对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符号1是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例如,头灯等)。上述车辆用前照灯1搭载于车辆C的前部的左右两端部。
(灯单元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上述车辆用前照灯1具备灯壳体(未图示)、灯透镜(未图示)、半导体型光源2、透镜(固定透镜)3、光控制部件(可动透镜)4、驱动部件5、透镜罩部件6、轴承部件7、基座部件8以及冷却部件9。
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上述透镜3、上述光控制部件4、上述驱动部件5、上述透镜罩部件6、上述轴承部件7、上述基座部件8以及上述冷却部件9构成灯单元。上述灯壳体以及上述灯透镜划分灯室(未图示)。上述灯单元2、3、4、5、6、7、8、9配置在上述灯室内,而且,经由上下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未图示)以及左右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未图示)而安装于上述灯壳体。
(半导体型光源2的说明)
就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而言,如图1、图4、图5、图9~图11所示,在该例中,例如是LED、OEL或者OLED(有机EL)等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包括:发光芯片(LED芯片)20;用封固树脂部件封固上述发光芯片20而成的封装件(LED封装件);安装上述封装件的基板21;以及安装于上述基板21并向上述发光芯片20供给来自电源(电池)的电流的连接器22。此外,在图4、图5、图9~图11、图13以及图14中,省略了上述连接器22的图示。
上述基板21利用定位孔以及定位销等定位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光源安装部80,而且,利用螺杆等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光源安装部80。其结果,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
在该例中,上述发光芯片20呈平面矩形形状(平面长方形状)。即,在X轴方向(水平方向)上排列四个正方形的芯片而成。此外,也可以使用两个或者三个或者五个以上的正方形的芯片、或者一个长方形的芯片、或者一个正方形的芯片。上述发光芯片20的正面、在该例中长方形的正面构成发光面23。上述发光面23朝向上述透镜3的基准光轴(基准轴)Z的前侧。上述发光芯片20的上述发光面23的中心O位于上述透镜3的基准焦点F或者其附近,而且位于上述透镜3的基准光轴Z上或者其附近。
在图中,X、Y、Z构成直角坐标(X-Y-Z直角坐标系)。X轴是通过上述发光芯片20的上述发光面23的中心O的左右方向的水平轴,在该实施方式1中,右侧为+方向,左侧为-方向。另外,Y轴是通过上述发光芯片20的上述发光面23的中心O的上下方向的铅垂轴,在该实施方式1中,上侧为+方向,下侧为-方向。并且,Z轴是通过上述发光芯片20的上述发光面23的中心O的法线(垂线)、即与上述X轴以及上述Y轴正交的前后方向的轴,在该实施方式1中,前侧为+方向,后侧为-方向。
(透镜3的说明)
上述透镜3由透光性部件构成。如图1~图5、图9、图10所示,上述透镜3由主透镜部30、辅助透镜部(附加透镜部)31以及安装部32构成。此外,图9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上述主透镜部30与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边界线。上述安装部32一体地设于上述主透镜部30的左右两端部。上述安装部32经由上述透镜罩部件6并利用定位孔以及定位销等而定位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透镜安装部81,而且,利用螺杆等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透镜安装部81。其结果,上述透镜3经由上述透镜罩部件6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在该例中,上述安装部32是与上述透镜3一体的构造,但也可以是与上述透镜3分体的构造。
上述透镜3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作为下述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C:作为图6(C)、图8(A)所示的第一配光图案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会车用配光图案)LP;以及作为图7(C)、图8(B)所示的第二配光图案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行驶用配光图案)HP。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具有下水平截止线CL1、倾斜截止线CL2以及上水平截止线CL3。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在中央部具有热区域(高光度带)HZ。
(主透镜部30的说明)
如图4、图5所示,上述主透镜部30具有上述基准光轴Z以及上述基准焦点F。上述主透镜部30是利用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放射的光中的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的构件。上述中央光L1是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半球放射范围的距离X轴或者Y轴预定角度(在该例中,约60°)以上的范围的光,是向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入射的光。另外,上述周边光是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半球放射范围的距离X轴或者Y轴预定角度(在该例中,约60°)以下的范围的光。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是上述周边光中向上述主透镜部30的周边部入射的光。在该例中,上述主透镜部30是使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透过的透过类型的透镜部。
上述主透镜部30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上述中央光L1以及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作为主配光图案(基本配光图案)、在该实施方式1中、作为图6(A)所示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以及图7(A)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即,上述主透镜部30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直接入射的光(上述中央光L1以及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作为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而且,将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透过上述光控制部件4后的光(上述中央光L1以及X轴方向的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以及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直接入射的光(除去X轴方向的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后的剩余的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作为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上述主透镜部30包括:供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入射到上述主透镜部30中的入射面300;以及供入射到上述主透镜部30中的光射出的射出面301。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入射面300由自由曲面或者复合二次曲面构成。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射出面301呈向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形状,由由自由曲面或者复合二次曲面构成。
(辅助透镜部31的说明)
如图4、图5所示,上述辅助透镜部31设于上述主透镜部30的周边、在该实施方式1中设于下边(下侧)。其结果,如图9所示,在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与上述透镜3的上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上部开口部WU)。
上述辅助透镜部31是有效地利用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放射的光中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的构件。上述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是上述周边光中入射到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光。在该例中,上述辅助透镜部31是使上述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全反射的全反射类型的透镜部。上述辅助透镜部31是与上述主透镜部30一体的构件。
上述辅助透镜部31将上述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作为辅助配光图案、在该实施方式1中、作为图6(B)所示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以及图7(B)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H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即,上述辅助透镜部31将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透过上述光控制部件4后的光(上述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作为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而且,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直接入射的光(上述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作为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H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上述辅助透镜部31包括:供上述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入射到上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面310;供从上述入射面310入射到上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光反射的反射面311;以及供由上述反射面311反射的反射光从上述辅助透镜部31中向外部射出的射出面312。上述入射面310、上述反射面311以及上述射出面312分别由自由曲面(或者复合二次曲面)构成。
(光控制部件4的说明)
上述光控制部件4具备:中央侧的部分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以及左右两侧的部分的安装部41。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和上述安装部41由透光部件构成而呈一体构造。上述安装部41经由上述轴承部件7定位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其结果,上述光控制部件4经由上述轴承部件7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O1相比上述发光面23的中心O,位于后侧而且下侧。
上述光控制部件4构成为利用上述驱动部件5能够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移动(旋转)切换。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位置是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位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面23与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上述入射面310之间的位置。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位置是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位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面23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入射面300的供上述中央光L1入射的中央部之间的位置。
就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与上述透镜3的上述辅助透镜部31而言,如图4、图9、图10所示,一部分(大部分)在上下重叠。其结果,如图9所示,在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与上述透镜3的下部以及上述光控制部件4之间形成有一些开口部(下部开口部WD)。
(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说明)
就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而言,当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如图4所示,使上述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透过并入射到上述辅助透镜部31中。其结果,如图6(B)所示,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从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上述射出面312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就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而言,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使上述中央光L1透过并入射到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中。其结果,如图7(A)所示,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射出面301的中央部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如图1、图4、图5所示,就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而言,入射面400呈凹形状,而且,射出面401呈凸形状。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相对于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光轴(光射出轴)方向、即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面23在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内侧呈凹形状。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面401相对于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光轴(光射出轴)方向、即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面23在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外侧呈凸形状。
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使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变化。即,如图11所示,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的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疑似焦点)F1相对于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的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F向上侧而且右侧位移。此外,上述疑似焦点F1的上侧的位移如图9(图13)所示,但右侧的位移未图示。上述疑似焦点F1是通过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疑似焦点。
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构成为,在水平剖面中,从对置车线侧在该例中右侧朝向行驶车线侧在该例中左侧而上述入射面400与上述射出面401之间的距离逐渐接近。即,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右侧端部的上述入射面400与上述射出面401之间的距离长,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左侧端部的上述入射面400与上述射出面401之间的距离短。
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构成为,在铅垂剖面中,从上侧朝向下侧而上述入射面400与上述射出面401之间的距离逐渐接近。即,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端部的上述入射面400与上述射出面401之间的距离长,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端部的上述入射面400与上述射出面401之间的距离短。此外,在铅垂剖面中,存在上侧的上述入射面400与上述射出面401之间的距离、和下侧的上述入射面400与上述射出面401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
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利用上述的构造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的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疑似焦点)F1相对于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的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F向上侧而且右侧位移。即,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使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芯片20(上述发光面23)的位置从实际的位置向右斜下方的假想的位置变化。
由此,图6(B)所示的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相对于图7(B)所示的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HP向右斜下方变化。其结果,如图6(B)所示,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位于比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上述下水平截止线CL1靠下侧。
另外,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使上述主透镜部30的焦点变化并切换从上述主透镜部30照射的主配光图案。即,就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而言,当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如图4所示,使上述中央光L1以及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上述主透镜部30中。其结果,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参照图6(A))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射出面301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就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而言,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使上述中央光L1透过并入射到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中。其结果,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参照图7(A))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射出面301的中央部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此时,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使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的中央部分的光的一部分从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的中央部分的截止线CL1、CL2、CL3向上方逐渐升高为山形形状。其结果,图6(A)所示的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的中央部分在图7(A)所示的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的中央部分变形。通过该主配光图案的中央部分的变形,可得到配光图案的切换的适度感。
(驱动部件5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上述驱动部件5使上述光控制部件4以能够移动(旋转、转动)切换的方式位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上述驱动部件5由螺线管50、连结销51以及弹簧52构成。
在上述螺线管50一体地设有安装部53。上述安装部53利用定位孔以及定位销等定位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基座安装部82的背面侧,而且,利用螺杆等,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背面侧。其结果,上述驱动部件5的上述螺线管50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上述螺线管50具有进退杆54。
上述连结销51的一端固定于上述进退杆54的前端。上述连结销51的另一端插入长孔42中,该长孔42中设于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安装部41。其结果,上述螺线管50的上述进退杆54的进退运动经由上述连结销51以及上述长孔42而变换为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运动。
上述弹簧52安装于上述轴承部件7。上述弹簧52的一端与上述轴承部件7弹性抵接。上述弹簧52的另一端与上述光控制部件4弹性抵接。其结果,通常时即上述螺线管50非通电时,上述光控制部件4利用上述弹簧52的力位于上述第一位置。若对上述螺线管50通电,则克服上述弹簧52的力而位于前进位置的上述进退杆54后退,从而上述光控制部件4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旋转而位于上述第二位置。若断开向上述螺线管50的通电,则位于后退位置的上述进退杆54利用上述弹簧52的力前进,从而上述光控制部件4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旋转而位于上述第一位置。
(透镜罩部件6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上述透镜罩部件6呈覆盖上述透镜3的形状。上述透镜罩部件6例如由不透光性的部件构成。在上述透镜罩部件6的中央部设有开口部60,该开口部60使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通过上述透镜3的上述主透镜部30以及上述辅助透镜部31。在上述透镜罩部件6的左右两端部,一体地设有安装部61。上述安装部61与上述透镜3的上述安装部32一起,利用定位孔以及定位销等定位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透镜安装部81,而且,利用螺杆等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透镜安装部81。其结果,上述透镜罩部件6与上述透镜3一起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
(轴承部件7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上述轴承部件7呈覆盖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以及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光源安装部80的形状。上述轴承部件7例如由不透光性的部件构成。在上述轴承部件7的中央部设有开口部70,该开口部70使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通过上述透镜3的上述主透镜部30以及上述辅助透镜部31、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在上述轴承部件7的四角部一体地设有安装部71。上述安装部71利用定位孔以及定位销等定位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正面侧,而且,利用螺杆等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正面侧。其结果,上述轴承部件7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
在上述轴承部件7的左右两侧的中央部,分别一体地设有轴部72。上述轴部72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安装部41上所设的旋转孔43。其结果,上述光控制部件4能够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地安装于上述轴承部件7。
在上述轴承部件7和上述光控制部件4分别一体地设有限制器73、44。由此,能够使上述光控制部件4位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
(基座部件8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上述基座部件8由上述基座安装部82、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正面侧的中央部的上述光源安装部80、以及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正面侧的左右两端部的上述透镜安装部81构成。在上述光源安装部80安装有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在上述透镜安装部81,经由上述透镜罩部件6安装有上述透镜3。在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正面侧,安装有上述轴承部件7,该轴承部件7将上述光控制部件4支承为能够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背面侧,分别安装有上述驱动部件5以及上述冷却部件9。
(冷却部件9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上述冷却部件9具有冷却风扇。上述冷却部件9定位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背面侧,而且,利用螺杆等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的上述基座安装部82的背面侧。其结果,上述冷却部件9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
(实施方式1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通常时即螺线管50非通电时,由于弹簧52的弹簧力,进退杆54位于前进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如图4所示,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与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之间。
该通常时,点亮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芯片20。于是,如图4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从透镜3的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如图6(A)所示,来自主透镜部30的射出光作为具有下水平截止线CL1、倾斜截止线CL2以及上水平截止线CL3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4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的入射光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面4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401被实施配光控制。
来自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光从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1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光在辅助透镜部31的反射面311全反射。此时,反射光在反射面311被实施配光控制。全反射后的反射光从射出面312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12被实施配光控制。如图6(B)所示,来自辅助透镜部31的射出光作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相对于在车辆C的前方从主透镜部30照射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的中央部向右斜下方照射。
在此,由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焦点的位移的作用,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F如图11所示地向右斜上方的疑似焦点F1位移。因此,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芯片20(发光面23)的位置从实际的位置向右斜下方的假想的位置变化。由此,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相对于屏幕的中心(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HL-HR与屏幕的上下的垂直线VU-VD的交点)而位于右斜下方。即,如图6(B)所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位于比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的下水平截止线CL1靠下方。
并且,具有下水平截止线CL1、倾斜截止线CL2以及上水平截止线CL3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参照图6(A))和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参照图6(B))合成(重叠)而得到具有下水平截止线CL1、倾斜截止线CL2以及上水平截止线CL3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参照图6(C)、图8(A))。
之后,对螺线管50通电。于是,进退杆54克服弹簧52的弹簧力后退而位于后退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旋转而位于第二位置。即,如图5所示,至此为止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辅助透镜部31之间的光控制部件4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与透镜3的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之间。
并且,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中央光L1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4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的入射光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面4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401被实施配光控制。
来自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光从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另外,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从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如图7(A)所示,来自主透镜部30的射出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在此,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是经由可变焦点透镜部40从主透镜部30照射的图案。因此,图7(A)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的中央部分变形为使图6(A)所示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的中央部分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逐渐升高为山形形状的状态。此时,可得到配光图案的切换的适度感。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从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1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光在辅助透镜部31的反射面311全反射。此时,反射光在反射面311被实施配光控制。全反射后的反射光从射出面312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12被实施配光控制。如图7(B)所示,来自辅助透镜部31的射出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HP,照射到在车辆C的前方从主透镜部30照射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的中央部。
在此,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HP是不经由可变焦点透镜部40而是直接从辅助透镜部31照射的图案。因此,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F位于本来的位置、即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的中心O或者其附近。由此,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HP位于屏幕的中心(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HL-HR与屏幕的上下的垂直线VU-VD的交点)或者其附近。即,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HP位于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的中央部。
并且,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HP(参照图7(A))和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HP(参照图7(B))合成(重叠)而得到在中央部具有热区域HZ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参照图7(C)、图8(B))。
之后,断开向螺线管50的通电。于是,进退杆54利用弹簧52的弹簧力前进而位于前进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旋转而位于第一位置。即,到此为止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主透镜部30之间的光控制部件4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辅助透镜部31之间。
(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就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从该透镜3将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另外,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另外,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从该透镜3将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其结果,在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中,可靠地得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就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另外,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主透镜部30,另外,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利用驱动部件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切换一个部件的光控制部件4。因此,能够提高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位置精度。而且,驱动部件5用价格低廉的低输出构件、例如、用低输出的螺线管50以及小的弹簧负载的弹簧52即可,因此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
就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光控制部件4具备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F1相对于位于第二位置时的辅助透镜部31的焦点F向上侧位移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因此,能够使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得到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相对于屏幕的中心位于下方。即,如图6(B)所示,能够使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位于比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的下水平截止线CL1靠下方,能够可靠地防止眩光的产生。
就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光控制部件4利用驱动部件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O1位于比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靠后侧。因此,如图10所示,与以发光面23的中心O为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的情况的旋转角度θ2相比较,能够减小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角度θ1。由此,能够使驱动部件5小型化以及低输出化,从而实现单元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就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配置于下侧。因此,在驱动部件5非驱动时,若使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则能够使光控制部件4在下侧即重力方向上停止。由此,驱动部件5用价格低廉的低输出构件、例如、用低输出的螺线管50以及小的弹簧负载的弹簧52即可,因此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
就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控制部件4和辅助透镜部31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因此,如图9所示,若使光控制部件4和辅助透镜部31位于下侧,则在上部得到较大的上部开口部WU,并且在下部形成一些下部开口部WD。由此,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A所示,产生从下部开口部WD向上部开口部WU的热对流。其结果,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B所示,能够使半导体型光源2中产生的热(LED辐射热)沿热对流从上部开口部WU释放到外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实施方式2)
图12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2。以下,对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图中,与图1~图11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构件。
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是使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位于下侧、而且使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处于下侧的结构。对此,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前照灯是使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位于上侧、而且使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处于上侧的结构,从而使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O1位于比发光面23的中心O靠后侧而且靠上侧。
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及作用,能够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效果大致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3至图16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3。以下,对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图中,与图1~图12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构件。
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光源、透镜、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并且,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若第一反射面位于敞开位置,则来自光源的光透过透镜而作为会车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另外,若第一反射面位于遮光位置,则来自光源的光在第一反射面反射,该反射光在第二反射面反射,并作为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在这种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由于部件的尺寸公差以及安装偏差等,在将会车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时,存在产生杂光的情况。然而,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未设置防止产生杂光的机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未设置防止产生杂光的机构这一点。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2、透镜3、光控制部件4以及驱动部件5。透镜3由主透镜部30和辅助透镜部31构成。驱动部件5使光控制部件4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光控制部件4中位于第一位置时成为主透镜部30的光轴Z侧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其结果,本发明能够防止杂光的产生。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4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位于上述主透镜部30侧的部分40U是比图15中所示的双点划线靠上侧的部分。另外,在上述光控制部件4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位于与上述主透镜部30侧的部分40U相反侧的部分40D是比图15中所示的双点划线靠下侧的部分。
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述上侧部分40U是使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基准焦点F向下侧(参照图16中的F40U)连续地位移的部分。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述下侧部分40D是使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基准焦点F向上侧(参照图16中的F40D)连续地位移的部分。即,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述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其他部分(上述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
(实施方式3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通常时即螺线管50非通电时,由于弹簧52的弹簧力,进退杆54位于前进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如图13所示,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与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之间。
该通常时,点亮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芯片20。于是,如图13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从透镜3的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主透镜部30的射出光作为具有下水平截止线、倾斜截止线以及上水平截止线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主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4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的入射光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面4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401被实施配光控制。
来自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光从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1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光在辅助透镜部31的反射面311全反射。此时,反射光在反射面311被实施配光控制。全反射后的反射光从射出面312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12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辅助透镜部31的射出光作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辅助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并且,上述的主配光图案和上述的辅助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得到图8(A)所示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
此时,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成为主透镜部30的基准光轴Z侧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因此,如图13所示,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L3成为向下的射出光。因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L3即使不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而使入射到主透镜部30,从主透镜部30射出的射出光L4也向下。该向下的射出光L4成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一部分。
之后,向螺线管50通电。于是,进退杆54克服弹簧52的弹簧力后退而位于后退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旋转而位于第二位置。即,如图14所示,到此为止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辅助透镜部31之间的光控制部件4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与透镜3的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之间。
并且,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中央光L1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4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的入射光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面4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401被实施配光控制。
来自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光从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另外,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从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主透镜部30的射出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从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1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光在辅助透镜部31的反射面311全反射。此时,反射光在反射面311被实施配光控制。全反射后的反射光从射出面312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12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辅助透镜部31的射出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辅助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并且,上述的主配光图案和上述的辅助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得到图8(B)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之后,断开向螺线管50的通电。于是,进退杆54利用弹簧52的弹簧力前进而位于前进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旋转而位于第一位置。即,到此为止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主透镜部30之间的光控制部件4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辅助透镜部31之间。
(实施方式3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就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成为主透镜部30的基准光轴Z侧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因此,如图13所示,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L3成为向下的射出光。因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L3即使不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而是入射到主透镜部30,从主透镜部30射出的射出光L4也向下。该向下的射出光L4成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一部分。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杂光。
在此,对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相对于下侧部分40D的焦点不位移或者向上侧位移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不会成为向下的射出光。因此,存在如下情况,若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入射到主透镜部30,则从主透镜部30射出的射出光L5上向(参照图13中的虚线箭头)。其结果,不能防止产生杂光。对此,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能够如上所述地防止杂光的产生。
就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从该透镜3将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另外,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另外,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从该透镜3将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其结果,在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能够可靠地得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就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另外,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主透镜部30,另外,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
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利用驱动部件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切换一个部件的光控制部件4。因此,能够提高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位置精度。而且,驱动部件5用价格低廉的低输出构件、例如、用低输出的螺线管50以及小的弹簧负载的弹簧52即可,因此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
就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光控制部件4利用驱动部件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O1位于比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靠后侧。因此,如图10所示,与以发光面23的中心O为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的情况的旋转角度θ2相比较,能够减小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角度θ1。由此,能够将驱动部件5小型化以及低输出化,从而能够实现单元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就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配置于下侧。因此,在驱动部件5非驱动时,若使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则能够使光控制部件4在下侧即重力方向上停止。由此,驱动部件5用价格低廉的低输出构件、例如、用低输出的螺线管50以及小的弹簧负载的弹簧52即可,因此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
就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控制部件4和辅助透镜部31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因此,如图9所示,若使光控制部件4和辅助透镜部31位于下侧,则在上部得到较大的上部开口部WU,并且在下部形成一些下部开口部WD。由此,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A所示,产生从下部开口部WD向上部开口部WU的热对流。其结果,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B所示,能够使半导体型光源2中产生的热(LED辐射热)沿热对流从上部开口部WU释放到外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7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4。以下,对该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图中,与图1~图16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构件。
上述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是使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位于下侧,而且使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处于下侧的结构,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成为主透镜部30的基准光轴Z侧的部分是上侧部分40U,其他部分是下侧部分40D。相对于此,该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前照灯是使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位于上侧,而且使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处于上侧的结构,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成为主透镜部30的基准光轴Z侧的部分是下侧部分,其他部分是上侧部分。另外,使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O1位于比发光面23的中心O靠后侧而且靠上侧。
该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及作用,能够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效果大致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5)
图18至图22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5。以下,对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图中,与图1~图17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构件。
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光源、透镜、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并且,就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而言,若第一反射面位于敞开位置,则来自光源的光透过透镜而作为会车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另外,若第一反射面位于遮光位置,则来自光源的光在第一反射面反射,该反射光在第二反射面反射,并作为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这样,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若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上方部的光不足,则具有交通标识(高架标志)、生长在地面的树木、人等的视认性下降的倾向。另外,若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下方部的光不足,配光的一部分泄漏,而产生配光的破碎、配光的不连续等,具有从车辆的跟前侧至侧方的视认性下降的倾向。
然而,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未设置使充足的光到达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上方部以及下方部的机构。因此,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存在无法得到良好的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的情况。
本发明所解决的课题在于,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存在无法得到良好的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的情况这一点。
如图19所示,本发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2、透镜3、光控制部件4以及驱动部件5。透镜3由主透镜部30和辅助透镜部31构成。驱动部件5使光控制部件4以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光控制部件4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向下侧位移,光控制部件4的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上侧位移。其结果,本发明可得到良好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4位于图4所示的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位于上述主透镜部30侧的部分40U是图18中所示的比上方的双点划线靠上侧的部分。在上述光控制部件4位于图4所示的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与位于上述主透镜部30侧的部分40U相反侧的部分40D是图18中所示的比下方的双点划线靠下侧的部分。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的中间部分40C是图18中所示的上方的双点划线与下方的双点划线之间的部分。
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述上侧部分40U是使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基准焦点F向下侧(参照图19中的F40U)连续地位移的部分。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述中间部分40C是使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基准焦点F向上侧(参照图19中的F40C)连续地位移的部分。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述下侧部分40D是使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基准焦点F向上侧(参照图19中的F40D)比上述中间部分40C更大地连续位移的部分。
即,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上述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上述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相反,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上述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上述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向上侧位移。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述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在上下两侧不位移。
(实施方式5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通常时即螺线管50非通电时,由于弹簧52的弹簧力,进退杆54位于前进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如图4所示,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与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之间。
该通常时,点亮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芯片20。于是,如图4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从透镜3的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主透镜部30的射出光作为具有下水平截止线、倾斜截止线以及上水平截止线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主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4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的入射光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面4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401被实施配光控制。
来自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光从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1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光在辅助透镜部31的反射面311全反射。此时,反射光在反射面311被实施配光控制。全反射后的反射光从射出面312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12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辅助透镜部31的射出光作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辅助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并且,上述的主配光图案和上述的辅助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得到图8(A)所示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
此时,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即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成为主透镜部30的基准光轴Z侧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以及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
因此,如图4所示,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L3成为向下的射出光。因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L3即使不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而是入射到主透镜部30,从主透镜部30射出的射出光L4也向下。该向下的射出光L4成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一部分。
之后,向螺线管50通电。于是,进退杆54克服弹簧52的弹簧力后退而位于后退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旋转而位于第二位置。即,如图5所示,到此为止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辅助透镜部31之间的光控制部件4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与透镜3的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之间。
并且,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中央光L1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4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的入射光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面4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401被实施配光控制。
来自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光从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另外,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从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主透镜部30的射出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从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1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光在辅助透镜部31的反射面311全反射。此时,反射光在反射面311被实施配光控制。全反射后的反射光从射出面312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12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辅助透镜部31的射出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辅助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并且,上述的主配光图案和上述的辅助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到图8(B)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在此,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以及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因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向下的射出光。由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向下的射出光透过主透镜部30而偏向于下方。其结果,如图20(A)所示,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以及主透镜部30照射的第一可变配光图案HPM1向下侧漫射(向下侧逐渐变淡)。
相反,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相对于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以及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向上侧位移。因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向上的射出光。由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射出的向上的射出光透过主透镜部30而偏向于上方。其结果,如图20(C)所示,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以及主透镜部30照射的第三可变配光图案HPM3向上侧漫射(向上侧逐渐变淡)。
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不位移。因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中间部分40C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原来的朝向的射出光。由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中间部分40C射出的原来的朝向的射出光以原来的朝向透过主透镜部30。其结果,如图20(B)所示,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中间部分40C以及主透镜部30照射的第二可变配光图案HPM2不向上下侧漫射(不向上下侧逐渐变淡)。
上述的第一可变配光图案HPM1、上述的第二可变配光图案HPM2和上述的第三可变配光图案HPM3合成(重叠)而得到图21(A)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此外,图21(B)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A是使用焦点不位移而固定的可变焦点透镜部的情况下得到的可变配光图案。这样,图21(A)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相对于图21(B)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A向上下两侧漫射(向上下两侧逐渐变淡)。即,图21(A)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在上下两侧配置有充足的光。
并且,图21(A)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和未图示的固定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得到图22(A)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此外,图22(B)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A是图21(B)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A和未图示的固定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得到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固定配光图案是从图22(A)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除去图21(A)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后的配光图案。即,固定配光图案是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以及主透镜部30照射的可变配光图案HPM以外的配光图案,是将不经由可变焦点透镜部40地从主透镜部30照射的固定配光图案和从辅助透镜部31照射的固定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得到的固定配光图案。
在此,图21(B)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A在上下两侧未配置有充足的光。因此,在图22(B)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A中,上方部的光不足(参照图22(B)中的箭头)。因此,在交通标识(高架标志)、生长在地面的树木、人等的视认性上存在课题。另一方面,下方部的光不足而配光的一部分(参照图22(B)中的小圆)泄漏,在可变配光图案HPMA与固定配光图案之间产生配光的破碎,从而在从车辆的跟前侧至侧方的视认性上存在课题。
针对于此,图21(A)所示的可变配光图案HPM在上下两侧配置有充足的光。因此,在图22(A)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中,上方部的光变得充足(参照图22(A)中的箭头)。因此,提高交通标识(高架标志)、生长在地面的树木、人等的视认性。另一方面,下方部的光也变得充足,能够防止配光的一部分(参照图22(A)中的小圆)的泄漏,在可变配光图案HPM与固定配光图案之间没有配光的破碎,提高从车辆的跟前侧至侧方的视认性。
之后,断开向螺线管50的通电。于是,进退杆54利用弹簧52的弹簧力前进而位于前进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旋转而位于第一位置。即,到此为止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主透镜部30之间的光控制部件4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辅助透镜部31之间。
(实施方式5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就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其他部分40C、40D的焦点F40C、F40U向下侧位移。因此,如图5所示,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向下的射出光。另一方面,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40C、40U的焦点F40C、F40U向上侧位移。因此,如图5所示,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从该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向上的射出光。由此,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射出的向上的射出光透过透镜3的主透镜部30而偏向于上方,另一方面,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射出的向下的射出光透过透镜3的主透镜部30而偏向于下方。其结果,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上方部的光变得充足,能够提高交通标识(高架标志)、生长在地面的树木、人等的视认性。另外,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下方部的光变得充足,能够防止配光的一部分的泄漏,消除配光的破碎而改善配光的连续性,提高从车辆的跟前侧至侧方的视认性。这样,可得到良好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
就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在上下两侧不位移。因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中间部分40C射出的射出光成为原来的朝向的射出光。由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中间部分40C射出的原来的朝向的射出光以原来的朝向透过主透镜部30。其结果,如图20(B)所示,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中间部分40C以及主透镜部30照射的第二可变配光图案HPM2不向上下侧漫射(不向上下侧逐渐变淡)。由此,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中央部得到热区域(高光度带)HZ,确保远方的视认性。
就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成为主透镜部30的基准光轴Z侧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因此,如图4所示,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L3成为向下的射出光。因此,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L3即使不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而是入射到主透镜部30,从主透镜部30射出的射出光L4也向下。该向下的射出光L4成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一部分。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杂光。
在此,对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相对于下侧部分40D的焦点不位移或者向上侧位移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未成为向下的射出光。因此,存在如下情况,若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射出的射出光入射到主透镜部30,则从主透镜部30射出的射出光L5向上(参照图4中的虚线箭头)。其结果,不能防止产生杂光。针对于此,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如上所述,能够防止产生杂光。
就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从该透镜3将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另外,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另外,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入射到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从该透镜3将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其结果,在透镜直射型的灯单元,可靠地得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就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另外,在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中央光L1)经由光控制部件4入射到主透镜部30,另外,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到主透镜部30,而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的其余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是利用驱动部件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切换一个部件的光控制部件4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位置精度。而且,驱动部件5用价格低廉的低输出构件、例如、用低输出的螺线管50以及小的弹簧负载的弹簧52即可,因此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
就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光控制部件4利用驱动部件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O1位于比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靠后侧。因此,如图10所示,与以发光面23的中心O为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的情况的旋转角度θ2相比较,能够减小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角度θ1。由此,能够将驱动部件5小型化以及低输出化,因此能够实现单元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就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配置于下侧。因此,在驱动部件5非驱动时,若使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则能够使光控制部件4在下侧即重力方向上停止。由此,驱动部件5用价格低廉的低输出构件、例如、用低输出的螺线管50以及小的弹簧负载的弹簧52即可,因此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
就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位于第一位置的光控制部件4和辅助透镜部31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因此,如图9所示,若使光控制部件4和辅助透镜部31位于下侧,则在上部得到较大的上部开口部WU,并且在下部形成一些下部开口部WD。由此,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A所示,产生从下部开口部WD向上部开口部WU的热对流。其结果,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B所示,能够使半导体型光源2中产生的热(LED辐射热)沿热对流从上部开口部WU释放到外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实施方式6)
图23至图25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6。以下,对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图中,与图23~图25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构件。
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光源、透镜、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并且,就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而言,若第一反射面位于敞开位置,则来自光源的光透过透镜,作为会车光束用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另外,若第一反射面位于遮光位置,则来自光源的光在第一反射面反射,该反射光在第二反射面反射,并作为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而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这样,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需要使用可动型的第一反射面来高精度照射会车光束用配光图案和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需要高精度地照射会车光束用配光图案和行驶光束用配光图案这一点。
如图23所示,本发明具备半导体型光源2、透镜3、光控制部件4以及驱动部件5。透镜3由主透镜部30和辅助透镜部31。驱动部件5使光控制部件4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光控制部件4具备可变焦点透镜部40和固定焦点透镜部45。其结果,本发明能够高精度地照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和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光控制部件4的说明)
如图23所示,上述光控制部件4具备可变焦点透镜部40、安装部41、固定焦点透镜部45以及渐变焦点透镜部46。上述光控制部件4由透光部件构成,且呈一体构造。
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设置在中央侧的部分。上述安装部41设置在左右两侧的部分。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设置在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与上述安装部41之间且上述安装部41侧。上述渐变焦点透镜部46设置在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与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之间。
上述安装部41经由上述轴承部件7定位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其结果,上述光控制部件4经由上述轴承部件7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8。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旋转中心O1位于比上述发光面23的中心O靠后侧而且靠下侧。
上述光控制部件4构成为利用上述驱动部件5能够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移动(旋转)切换。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位置是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位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面23与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上述入射面310之间的位置。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位置是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位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面23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入射面300的供上述中央光L1入射的中央部之间的位置。如图23所示,在上述光控制部件4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上述安装部41、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以及上述渐变焦点透镜部46在上述X轴方向上排列。
如图4所示,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和上述透镜3的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一部分(大部分)在上下重叠。其结果,在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与上述透镜3的下部以及上述光控制部件4之间形成一些开口部(下部开口部)。
(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说明)
如图4所示,就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而言,当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使上述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透过而入射到上述辅助透镜部31中。其结果,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辅助配光图案从上述辅助透镜部31的上述射出面312被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如图5所示,就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而言,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使上述中央光L1透过而入射到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中。其结果,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可变配光图案HPM(参照图25(A))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射出面301的中央部被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上述可变配光图案HPM偏向地形成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
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位于图4所示的上述第一位置时、成为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基准光轴Z侧的上侧部分40U(图18中所示的比上方的双点划线靠上侧的部分)的焦点F40U相对于其他部分40C、40D的焦点F40C、F40D向下侧位移。相反,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位于图4所示的上述第一位置时、与成为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基准光轴Z侧相反侧的下侧的部分(图18中所示的比下方的双点划线靠下侧的部分)40D的焦点F40D相对于其他部分40C、40U的焦点F40C、F40U向上侧位移。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下的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在上下两侧(方向)不位移。
如图19所示,上述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相对于上述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以及上述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连续地向下侧位移。相反,如图19所示,上述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相对于上述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以及上述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连续地向上侧位移。如图19所示,上述中间部分40C的焦点F40C在上下两侧(方向)不位移。
(固定焦点透镜部45、渐变焦点透镜部46的说明)
就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以及上述渐变焦点透镜部46而言,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位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面23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入射面300的供上述中央光L1入射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之间。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使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不偏向地以原来透明的状态透过并入射到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中。其结果,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固定配光图案HPF(参照图25(B))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射出面301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被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上述固定配光图案HPF不偏向地形成向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主配光图案的侧方照射的部分。
上述渐变焦点透镜部46使上述周边光的一部分以从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偏向状态逐渐变化为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的固定状态、或者从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的固定状态逐渐变化为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偏向状态的状态透过,并入射到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中。其结果,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上述可变配光图案HPM与上述固定配光图案HPF之间的渐变配光图案(未图示)从上述主透镜部30的上述射出面301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被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此外,上述渐变配光图案形成于上述可变配光图案HPM的左右两端部、与左侧的上述固定配光图案HPF的右端部以及右侧的上述固定配光图案HPF的左端部之间。
如图19所示,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的焦点位于上述基准焦点F或者其附近,并相对于上述基准焦点F固定。如图19中用倾斜的直线表示的那样,上述渐变焦点透镜部46的焦点在相对于上述基准焦点F固定的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45的焦点与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焦点F40C、F40D、F40U之间渐变。
(安装部41的说明)
如图23所示,上述光控制部件4的水平剖面形状(横剖面形状)呈以上述基准焦点F或者其附近为中心的大致圆弧形状。尤其是,上述安装部41的水平剖面形状(横剖面形状)近似大致圆弧形状。上述光控制部件4中至少上述安装部41的垂直剖面形状(纵剖面形状)呈图24所示那样的形状。即,上述安装部41的作为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对置的面的内表面410相对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呈凹陷的凹曲面。另外,上述安装部41的作为与对置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外表面411呈向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相反侧突出的凸曲面。上述安装部41呈轮胎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40呈厚壁形状,但上述安装部41呈薄壁形状。其结果,上述安装部41通过弹性嵌合(扣合)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轴承部件7。
(实施方式6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通常时即螺线管50非通电时,由于弹簧52的弹簧力,进退杆54位于前进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如图4所示,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与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之间。
在该通常时,点亮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芯片20。于是,如图4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中央光L1以及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从透镜3的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主透镜部30的射出光作为具有下水平截止线、倾斜截止线以及上水平截止线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主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4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的入射光从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面4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401被实施配光控制。
来自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光从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1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光在辅助透镜部31的反射面311全反射。此时,反射光在反射面311被实施配光控制。全反射后的反射光从射出面312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12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辅助透镜部31的射出光作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辅助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并且,上述的主配光图案和上述的辅助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得到图8(A)所示的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
之后,对螺线管50通电。于是,进退杆54克服弹簧52的弹簧力后退而位于后退位置,光控制部件4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旋转而位于第二位置。即,如图5所示,到此为止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辅助透镜部31之间的光控制部件4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面23与透镜3的主透镜部30的入射面300之间。
并且,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中央光L1从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入射面400被实施配光控制后入射,而且从射出面401被实施配光控制后射出。
来自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射出光偏向而从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后入射,而且从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后射出。来自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射出光将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作为偏向后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可变配光图案HPM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外,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一部分不在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左右两侧的固定焦点透镜部45中偏向而是以原来透明的状态透过。透过光入射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的射出光将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主配光图案的其余部分作为未偏向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固定配光图案HPF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并且,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一部分以比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小的偏向角度在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与固定焦点透镜部45之间的渐变焦点透镜部46中偏向并透过。透过光入射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主透镜部30的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的射出光将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主配光图案的其余部分作为以比在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中透过的偏向角度小的偏向角度偏向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渐变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上述的可变配光图案HPM、上述的固定配光图案HPF和上述的渐变配光图案合成(重叠)后,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合成配光图案HPMF(参照图25(C))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外,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一部分直接从主透镜部30的上侧部分以及下侧部分的入射面300入射到主透镜部30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0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主透镜部30的上侧部分以及下侧部分中的入射光从主透镜部30的射出面301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01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主透镜部30的上侧部分以及下侧部分的射出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主配光图案的一部分而与上述的合成配光图案HPMF一起被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从发光芯片20的发光面23放射的光中、半导体型光源2的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2直接从辅助透镜部31的入射面310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此时,入射光在入射面310被实施配光控制。入射到辅助透镜部31中的入射光在辅助透镜部31的反射面311全反射。此时,反射光在反射面311被实施配光控制。全反射后的反射光从射出面312射出。此时,射出光在射出面312被实施配光控制。来自辅助透镜部31的射出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的辅助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C的前方。
并且,上述的主配光图案和上述的辅助配光图案合成(重叠)而得到图8(B)所示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此外,入射到光控制部件4的安装部41的光原样透过,并在透镜罩部件6被遮蔽,因此不会照射到外部。
之后,断开向螺线管50的通电。于是,进退杆54利用弹簧52的弹簧力前进而位于前进位置,从而光控制部件4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旋转而位于第一位置。即,到此为止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主透镜部30之间的光控制部件4位于半导体型光源2与辅助透镜部31之间。
(实施方式6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1能够利用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照射时使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一部分偏向。另外,不能利用光控制部件4的固定焦点透镜部45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照射时使照射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侧方的部分偏向。由此,能够高精度地照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和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
即,在仅设置可变焦点透镜部而未设置固定焦点透镜部的光控制部件中,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使近光束用配光图案偏向的部分与不偏向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变得不清楚,存在无法得到高精度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情况。针对于此,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1设置使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一部分不偏向的固定焦点透镜部45。因此,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照射时,能够使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偏向的部分和不偏向的部分之间的边界明确,从而能够得到高精度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1在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与固定焦点透镜部45之间设置渐变焦点透镜部46。因此,能够利用由渐变焦点透镜部46得到的渐变配光图案,将由可变焦点透镜部40得到的可变配光图案HPM与由固定焦点透镜部45得到的固定配光图案HPF之间平滑地连接。由此,得到良好的合成配光图案HPMF,而且得到良好的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
就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安装部41的垂直剖面形状(纵剖面形状)呈图24所示的形状。即,安装部41的作为与半导体型光源2对置的面的内表面410相对于半导体型光源2呈凹陷的凹曲面。另外,安装部41的作为与对置于半导体型光源2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外表面411呈向与半导体型光源2相反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安装部41呈轮胎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因此,即使为薄壁形状,也充分具有弹性和刚性。其结果,最合适于利用弹性嵌合(扣合)将安装部41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轴承部件7。而且,最适合于安装部41的限制器44与轴承部件7的限制器73抵接而使光控制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
就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安装部41的平面形状呈与大致圆弧形状近似的形状,而且内表面410呈凹曲面,而且外表面411呈凸曲面。因此,即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入射到安装部41,也不会折射,而是以大致原来透明的状态透过,因而不会成为杂光。而且,来自安装部41的透过光被透镜罩部件6遮蔽,因此不会照射到外部。
就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前照灯1而言,光控制部件4由透光部件构成,并呈一体构造。因此,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能够通过可变焦点透镜部40、固定焦点透镜部45以及渐变焦点透镜部46而利用。即,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
(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例子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车辆C为左侧通行的情况的车辆用前照灯1进行了说明。然而,在本发明中,车辆C为右侧通行的情况的车辆用前照灯也能够应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3的主透镜部30和辅助透镜部31为一体。然而,在本发明中,透镜3的主透镜部30和辅助透镜部31也可以为分体。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光控制部件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光控制部件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该情况下,设置滑动机构来代替旋转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部件5,使用了螺线管50。然而,在本发明中,作为驱动部件5,也可以使用螺线管50以外的部件、例如马达等。该情况下,在马达与光控制部件4之间设置驱动力传递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31为全反射类型的透镜部。然而,在本发明中,透镜3的辅助透镜部也可以是全反射类型的透镜部以外的透镜部,例如折射类型的透镜部、菲涅耳类型的透镜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光图案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第二配光图案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然而,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一配光图案,也可以是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以外的配光图案、例如、在AFS、ADB等中、照射到比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HL-HR靠下方的配光图案,另外,作为第二配光图案,也可以是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以外的配光图案、例如,在AFS、ADB等中、照射到比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HL-HR靠上方的配光图案。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5中,使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位于下侧,而且使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处于下侧,使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向下侧位移,而且使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上侧位移。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辅助透镜部31相对于主透镜部30位于下侧,而且使光控制部件4的第一位置处于下侧,使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上侧部分40U的焦点F40U向上侧位移,而且使可变焦点透镜部40的下侧部分40D的焦点F40D向下侧位移。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6中,在光控制部件4,且在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与固定焦点透镜部45之间设置渐变焦点透镜部46。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在光控制部件4设置渐变焦点透镜部46。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6中,光控制部件4由透光部件构成,并呈一体构造。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安装部41不透光。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6中,构成为利用光控制部件4的可变焦点透镜部40,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照射时使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一部分偏向,另外,利用光控制部件4的固定焦点透镜部45,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照射时不使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的其余部分偏向。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光控制部件的可变焦点透镜部,在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使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偏向,另外,利用光控制部件的固定焦点透镜部,在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不使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其余部分偏向。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6中,使用在可变焦点透镜部40与安装部41之间设置固定焦点透镜部45的光控制部件4。然而,在本发明中,存在使用不设置固定焦点透镜部45的光控制部件4的情况。该情况下,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照射时,使近光束用配光图案偏向的部分与不偏向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变得稍微不清楚,但在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精度上没有特别问题。
符号的说明
1—车辆用前照灯,2—半导体型光源,20—发光芯片,21—基板,22—连接器,23—发光面,3—透镜,30—主透镜部,300—主透镜部的入射面,301—主透镜部的射出面,31—辅助透镜部,310—辅助透镜部的入射面,311—辅助透镜部的反射面,312—辅助透镜部的射出面,32—安装部,4—光控制部件,40—可变焦点透镜部,40C—中间部分,40D—下侧部分,40U—上侧部分,400—入射面,401—射出面,41—安装部,410—内表面,411—外表面,42—长孔,43—旋转孔,44—限制器,45—固定焦点透镜部,46—渐变焦点透镜部,5—驱动部件,50—螺线管,51—连结销,52—弹簧,53—安装部,54—进退杆,6—透镜罩部件,60—开口部,61—安装部,7—轴承部件,70—开口部,71—安装部,72—轴部,73—限制器,8—基座部件,80—光源安装部,81—透镜安装部,82—基座安装部,9—冷却部件,C—车辆,CL1—下水平截止线,CL2—倾斜截止线,CL3—上水平截止线,F—透镜的基准焦点,F1—疑似焦点,F40C—中间部分的焦点,F40D—下侧部分的焦点,F40U—上侧部分的焦点,HL-HR—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HPF—固定配光图案,HPMF—合成配光图案,HP、HPA—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M、HPMA—可变配光图案,HPM1—第一可变配光图案,HPM2—第二可变配光图案,HPM3—第三可变配光图案,HZ—热区域,L1—中央光,L2—周边光的另一部分,L3—从可变焦点透镜部的上侧部分射出的射出光,L4—向下的射出光,L5—向上的射出光,LP—近光束用配光图案,MHP—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MLP—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主配光图案,O—发光面的中心,O1—旋转中心,SHP—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SLP—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辅助配光图案,VU-VD—屏幕的上下的垂直线,WD—下部开口部,WU—上部开口部,X—X轴,Y—Y轴,Z—透镜的基准光轴(Z轴),θ1、θ2—旋转角度。

Claims (19)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半导体型光源;
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第二配光图案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的透镜;
光控制部件;以及
使上述光控制部件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驱动部件,
就上述透镜而言,
由主透镜部和辅助透镜部构成,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将上述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上述第一位置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与上述辅助透镜部的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将上述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上述第二位置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与上述主透镜部之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控制部件具备可变焦点透镜部,该可变焦点透镜部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的上述辅助透镜部的焦点相对于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的上述辅助透镜部的焦点向上侧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控制部件利用上述驱动部件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上述光控制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比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面靠后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透镜部相对于上述主透镜部配置在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光控制部件与上述辅助透镜部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
6.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半导体型光源;
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第二配光图案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的透镜;
光控制部件;以及
使上述光控制部件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驱动部件,
就上述透镜而言,
由主透镜部和辅助透镜部构成,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将上述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上述第一位置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与上述辅助透镜部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将上述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上述第二位置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与上述主透镜部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光控制部件中位于上述主透镜部侧的部分使上述主透镜部的焦点向下侧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控制部件利用上述驱动部件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上述光控制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比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面靠后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透镜部相对于上述主透镜部配置在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光控制部件和上述辅助透镜部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
10.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半导体型光源;
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第二配光图案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的透镜;
光控制部件;以及
使上述光控制部件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驱动部件,
就上述透镜而言,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将上述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上述第一位置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与上述辅助透镜部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将上述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上述第二位置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与上述主透镜部之间的位置,
上述光控制部件的上侧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上侧或者下侧位移,
上述光控制部件的下侧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下侧或者上侧位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控制部件的上下的中间部分的焦点不向上下两侧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控制部件中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成为上述主透镜部的光轴侧的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下侧位移,
上述光控制部件中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成为与上述主透镜部的光轴侧相反侧的部分的焦点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焦点向上侧位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控制部件利用上述驱动部件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上述光控制部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比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面靠后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透镜部相对于上述主透镜部配置在下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光控制部件和上述辅助透镜部彼此的一部分在上下重叠。
16.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半导体型光源;
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光作为第一配光图案、第二配光图案分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的透镜;
光控制部件;以及
使上述光控制部件以能够移动切换的方式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驱动部件,
就上述透镜而言,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将上述第一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上述第一位置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与上述辅助透镜部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将上述第二配光图案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其中,上述第二位置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与上述主透镜部之间的位置,
上述光控制部件由透光部件构成,并具备可变焦点透镜部和安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与上述安装部之间设有固定焦点透镜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变焦点透镜部与上述固定焦点透镜部之间设有渐变焦点透镜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控制部件中,至少上述安装部的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对置的面呈相对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凹陷的凹曲面,至少上述安装部的与对置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的面相反侧的面呈向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相反侧突出的凸曲面。
CN201480028555.5A 2013-05-17 2014-05-16 车辆用前照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9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5253 2013-05-17
JP2013105253A JP6209857B2 (ja) 2013-05-17 2013-05-17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3-105252 2013-05-17
JP2013105404A JP6209858B2 (ja) 2013-05-17 2013-05-17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3105252A JP6094376B2 (ja) 2013-05-17 2013-05-17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3-105404 2013-05-17
JP2013-105251 2013-05-17
JP2013105251A JP6209856B2 (ja) 2013-05-17 2013-05-17 車両用前照灯
PCT/JP2014/063044 WO2014185510A1 (ja) 2013-05-17 2014-05-16 車両用前照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9371A true CN105229371A (zh) 2016-01-06
CN105229371B CN105229371B (zh) 2018-08-24

Family

ID=5189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855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9371B (zh) 2013-05-17 2014-05-16 车辆用前照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39122B2 (zh)
EP (1) EP2998647B1 (zh)
CN (1) CN105229371B (zh)
WO (1) WO2014185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3477A1 (en) * 2014-05-23 2018-06-13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Lens body, vehicle lighting feature
CN108361654A (zh) * 2014-12-25 2018-08-0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照明装置
FR3032514B1 (fr) * 2015-02-05 2018-08-10 Valeo Vision Module lumineux d’un vehicule compatible au trafic gauche et au trafic droit
JP6114485B1 (ja) 2015-05-22 2017-04-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前照灯モジュール及び前照灯装置
EP3104061A1 (en) * 2015-06-09 2016-12-14 Chen-Wei Hsu A radiator for a headlight assembly
DE112017000362B4 (de) * 2016-01-13 2020-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cheinwerfermodul für ein Fahrzeug mit zwei Lichtquellen, zwei Lichtleiterteilen und einem optischen Kondensorelement
CN109863345B (zh) * 2016-10-07 2022-05-3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FR3065782B1 (fr) * 2017-04-28 2019-04-26 Valeo Vision Lentille de projection pour projec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R3071036B1 (fr) * 2017-09-12 2019-08-23 Psa Automobiles Sa Module optique pour dispositif d’eclairage et/ou de signalisation lumineuse
FR3073926B1 (fr) * 2017-11-20 2020-11-13 Valeo Vision Module lumineux pour projecteur de vehicule
DE112018004366B4 (de) * 2017-11-21 2021-11-04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ptisches System für einen Autoscheinwerfer, Autoscheinwerfer-Baugruppe und Automobil
JP7093641B2 (ja) * 2018-02-08 2022-06-3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WO2020233297A1 (zh) * 2019-05-20 2020-11-26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灯光学元件组件、车辆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
EP3778359A1 (de) * 2019-08-15 2021-02-17 Jiashan Shengguang Electronics Co., Ltd. Fahrradlampen-lichtverteilungssystem und fahrradlampe mit einem solchen fahrradlampen-lichtverteilungssystem
US10890309B1 (en) * 2019-12-12 2021-01-12 Valeo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of aiming a high definition pixel light module
JP7471885B2 (ja) * 2020-03-24 2024-04-2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TWI720874B (zh) * 2020-04-22 2021-03-01 誠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裝置及光學模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6210A2 (en) * 2000-02-18 2001-08-2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Head lamp for vehicle
JP2006085922A (ja) * 2004-09-14 2006-03-30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2009059617A (ja) * 2007-08-31 2009-03-19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灯具
CN101761847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照灯
JP2010212089A (ja) * 2009-03-10 2010-09-24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2011113732A (ja) * 2009-11-25 2011-06-0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WO2012169117A1 (ja) * 2011-06-08 2012-12-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学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9031A (en) 1976-02-16 1977-08-19 Hitachi Ltd Three value input detecting circuit
US6186651B1 (en) * 1999-07-21 2001-02-1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Bifunctional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projector headlamp
JP4548981B2 (ja) 2001-06-28 2010-09-2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型ランプ
US6742918B2 (en) * 2002-04-12 2004-06-01 Guide Corporation Movable condenser lens
FR2839138B1 (fr) * 2002-04-30 2005-01-07 Valeo Vision Dispositif projecteur bifonc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4293060B2 (ja) * 2004-06-04 2009-07-08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FR2883066B1 (fr) * 2005-03-08 2007-05-11 Valeo Vision Sa Projecteur lumineux a plusieurs fonctions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7766524B2 (en) * 2006-02-08 2010-08-03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Vehicle lamp including optical axis variable light source
JP2010108844A (ja) 2008-10-31 2010-05-13 Ledtech Electronics Corp 組み立て式発光モジュール
JP2011018574A (ja) 2009-07-09 2011-01-27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5519400B2 (ja) 2010-05-20 2014-06-1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照明灯具
CN103201137B (zh) * 2010-11-24 2015-09-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前照灯的控制方法
JP2012238477A (ja) 2011-05-12 2012-12-06 Koito Mfg Co Ltd ランプユニット
JP5883588B2 (ja) * 2011-07-26 2016-03-1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
KR101344424B1 (ko) * 2011-11-18 2013-12-23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의 헤드 램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5953742B2 (ja) * 2011-12-27 2016-07-20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FR2993632B1 (fr) * 2012-07-19 2018-07-13 Valeo Vision Belgique Dispositif d'emission d'un faisceau lumineux et projecteur, notam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ledit dispositif
US9416933B2 (en) * 2013-09-27 2016-08-16 Valeo North America, Inc. Multi-function LED headlamp
US10162158B2 (en) * 2013-11-21 2018-12-25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ojection lens with peripheral thick part and vehicle lamp provided with the same
TWM485349U (zh) * 2013-12-12 2014-09-01 Nan-Xin Jiang 搖臂式車燈變色裝置
US9915403B2 (en) * 2014-01-24 2018-03-13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Vehicle lamp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6210A2 (en) * 2000-02-18 2001-08-2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Head lamp for vehicle
JP2006085922A (ja) * 2004-09-14 2006-03-30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2009059617A (ja) * 2007-08-31 2009-03-19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灯具
CN101761847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照灯
JP2010212089A (ja) * 2009-03-10 2010-09-24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2011113732A (ja) * 2009-11-25 2011-06-0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WO2012169117A1 (ja) * 2011-06-08 2012-12-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学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8647A1 (en) 2016-03-23
WO2014185510A1 (ja) 2014-11-20
EP2998647B1 (en) 2022-01-05
CN105229371B (zh) 2018-08-24
US20160102831A1 (en) 2016-04-14
US9939122B2 (en) 2018-04-10
EP2998647A4 (en)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9371A (zh) 车辆用前照灯
US7762699B2 (en) Motor vehicle headlight
JP5195296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US8201980B2 (en) Vehicle headlamp
US8246227B2 (en) Vehicle headlamp
CN103883957B (zh) 车辆照明装置
CN103185272B (zh) 车辆用前照灯
EP2119959B1 (e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CN105121946B (zh) 车辆用灯具
CN100570207C (zh) 车辆用灯具
CN103423687B (zh) 车辆用前照灯
US20070171665A1 (en) High-intensity zone LED projector
CN103185270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05090852A (zh) 照明装置及具备照明装置的汽车
CN103185269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03322487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10094689B (zh) 智能头灯
CN101871621A (zh) 反光罩及使用该反光罩的灯具
CN103363441A (zh) 车辆灯具配件
CN103185271B (zh) 车辆用前照灯
JP2013196901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4229354A (ja) 車両用前照灯
CN212408536U (zh) 车灯组合以及车辆
JP6209857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5407066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