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7366B -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片材推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片材推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7366B
CN105217366B CN201510373259.5A CN201510373259A CN105217366B CN 105217366 B CN105217366 B CN 105217366B CN 201510373259 A CN201510373259 A CN 201510373259A CN 105217366 B CN105217366 B CN 105217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folding
mentioned
pressing roll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32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7366A (zh
Inventor
深泽武史
长田久
武井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217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7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7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7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3Compressing, i.e. diminishing thickness
    • B65H2301/51232Compressing, i.e. diminishing thickness for flatt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2Side portions
    • B65H2701/1321Side portions of folded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3212Fold, spine portion of folded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在按压下折叠片材之后,使片材束打开的情况减少,更提高片材束的集聚性、整列性。本发明是推压折叠片材的片材处理装置(B),具备从厚度方向推压折叠片材的折痕的按压辊(70)、沿上述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按压辊(70)的按压辊单元(56),具有限定上述一对按压辊(70)的间隔的凸轮部件(80),在前述按压辊单元(56)沿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时,上述凸轮部件(80)使上述一对按压辊(70)的间隔与按压辊单元(56)的移动方向相应地阶段性变窄,由上述按压辊(70)从折叠片材的折痕厚度方向进行推压。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片材推压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从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依次运出且集聚并做成束的片材进行折叠的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对将片材束对折了的片材束的折痕进行推压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将从图像形成装置运出的片材局部对齐并进行装订,册子状地折合的处理装置被广泛公知。这些处理装置有将片材的中途用卡钉或粘接剂骑马钉装订,册子状地折合的装置。
在这样的装置中,对从20张到30张左右的片材束对折地进行折叠处理,但是,在排出后,进行了该折叠处理的折痕部分会打开,折叠片材束的排列性不好,集聚量变少。
为此,对于暂时进行了折叠处理的对折片材的折痕,对片材束从其表里再次进行按压处理的情况被广泛公知。
例如,日本专利第4217640号公报公开了沿对折片材的折痕方向由辊从该折痕的上下夹压并且移动的装置。另外,该装置中,从折痕位置的正面侧开始构成平坦的平坦辊也在由上下的辊夹压的稍后方的位置移动。也就是说,该装置因为能够将从片材折痕的上下夹压的辊和从折痕正面位置推压的平坦辊单元化,沿片材折痕方向移动,所以,能够仅使由辊夹持的部位平坦,能够使因把持力的差造成的折痕部分的皱褶、破裂少。
另外,在上述日本专利第4217640号公报中,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如其图11以及图12很好地表示的那样,公开了在从折痕正面推压的平坦辊的前后设置了各一对从折痕上下夹压的夹压辊的单元在片材束的折痕方向移动的装置。该装置以使夹压辊夹压的状态从片材束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外侧朝向内侧移动,在另一方端部通过,将背面折叠部平坦化。
另一方面,日本专利公开2014-76903号公报公开了具备从片材厚度方向推压对折片材束的折痕的一对按压辊和在片材宽度方向往复移动该一对按压辊的移动单元的处理装置。该装置进一步公开了下述处理装置,即,被构成为使一对按压辊向相互离开的位置和压接的位置移动,在对片材进行用于按压的推压时,使一对按压辊在离开的状态下从片材宽度方向的端部向内侧移动,在穿过片材的一方的端部后,将推压解除,使之离开,在再次移动时,在离开状态下在片材的端部通过,此后,从内侧推压,在另一方的端部穿过。换言之,是使片材束的折痕的推压从片材宽度方向的内侧开始,并在片材端部通过的装置。
上述那样对于从图像形成装置等运出的折叠片材束进行推压的装置分别存在下述的问题。
首先,上述的日本专利第4217640号公报的装置由于沿折痕移动预先为压接状态的辊对,所以,即使该辊多次在折痕往复运动,辊对也是推压相同位置,折叠位置仅仅重叠在一直线上,推压后,片材束打开并扩展,不太能够提高折叠片材束的集聚性、整理性。
另外,上述的日本专利公开2014-76903号公报所示的装置也因为按压辊的相对于片材折痕的推压仅仅是主要反复进行相同的推压力的推压,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推压也仅仅重叠在一直线上,在推压后,片材束打开并扩展,难以提高折叠片材束的集聚性、其整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做出的,是根据下述的构想做出的发明,即,在相对于折叠片材的折痕进行推压时,不会重叠地推压折痕的相同的位置,在片材折痕的厚度方向,使最初和下个推压的位置不同,在最后的推压时,至此为止的折线使折叠片材朝向厚度方向的内侧。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具备:一对片材推压部件,其从厚度方向推压折叠片材的折痕;和移动部件,其沿上述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该片材推压部件,该片材处理装置具有限定该一对片材推压部件的间隔的间隔限制部件,在前述移动部件沿片材束的折痕方向移动时,上述间隔限制部件使上述一对片材推压部件的间隔与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应地变窄,由上述片材推压部件从片材束的折痕厚度方向进行推压。
本发明通过具有上述的解决手段而发挥下述的效果。
因为最初的从片材折痕的厚度方向开始的推压在片材推压部件离开的状态下在片材宽度方向移动片材推压部件,作出折痕,下个推压缩窄片材推压部件的离开间隔,在宽度方向移动,作出新的折痕,所以,折叠片材的折痕朝向内侧。因此,片材束本身朝向装订方向,折叠完成后,片材束打开的情况少,能够更多地进行集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内置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片材按压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组合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内置了本发明的片材按压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3是片材处理装置中的折叠辊的折叠处理的说明图。
图4是内置于图2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按压装置的从束排出辊侧看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片材按压装置的剖视说明图。
图6是从图2的折叠辊侧看的片材按压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一对片材推压部件离开而推压片材的状态的从束排出辊侧看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7的状态的间隔限制(凸轮)部件的位置的从束排出辊侧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将一对片材推压部件的间隔缩窄一级而推压片材的状态的从束排出辊侧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状态的间隔限制(凸轮)部件的位置的从束排出辊侧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一对片材推压部件压接而推压片材的状态的从束排出辊侧看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状态的剖视图。表示间隔限制(凸轮)部件的位置。
图15是表示图13的间隔限制(凸轮)部件的位置的从束排出辊侧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移动部件的移动和片材推压部件的相互的间隔阶段性地变窄,折进片材束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17是通过图7到图15以及图16推压并形成有多个折叠线的片材折叠册子的说明图,图17(a)是在上按压辊和下按压辊的间隔打开的状态下被推压的图。图17(b)是缩窄上按压辊和下按压辊的间隔而推压的图。图17(c)是将上按压辊和下按压辊压接而按压折叠片材的图。
图18是表示通过图7到图15以及图16被推压并形成有多个折叠线且完成状态的片材折叠册子的图。
图19是图2的片材处理装置的控制结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阐述本发明。图1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2是片材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说明片材处理装置中的片材束的折叠状态的图。再有,图4是内置于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按压装置的从排出辊侧看的立体图,图5是从片材按压装置的折叠辊侧看的立体图。
此处,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由图像形成装置A和片材处理装置B构成,片材按压装置50被装入片材处理装置B。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A从供纸部1将片材向图像形成部2输送,在由图像形成部2对片材进行印刷后,从主体排纸口3运出片材。供纸部1将多个尺寸的片材收纳在供纸盒1a、1b,将被指定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向图像形成部2进给。图像形成部2例如配置静电鼓4、被配置在其周围的印字头(激光发光器)5、显影器6、转印充墨器7和定影器8,由激光发光器5在静电鼓4上形成静电潜像,由显影器6使调色剂附着在这里,由转印充墨器7在片材上转印图像,由定影器8加热定影。这样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片材从主体排纸口3被依次运出。图示9是循环路径是如下的路径:从定影器8将对表面侧印刷的片材经主体Z字形路径10进行了表里反转后,再次向图像形成部2进给,对片材的里面侧进行印刷的两面印刷。这样进行了两面印刷的片材在主体Z字形路径10被表里反转,然后,从主体排纸口3被运出。
图示11是图像读取装置,由扫描单元13扫描被放置在压盘12上的原稿片材,经反射镜、集光透镜,由光电转换元件14电气性地读取。该图像数据在由图像处理部例如进行了数字处理后,向数据储存部17转送,向前述激光发光器5输送图像信号。另外,图示15是原稿输送装置,是将收容在原稿堆积器16的原稿片材向压盘12进给的进给器装置。
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A设置控制部(控制器),从控制器面板18设定图像形成条件,例如,指定片材尺寸、指定彩色/单色印刷、指定打印份数、指定单面/双面印刷、指定放大/缩小印刷等打印输出条件。另一方面,构成为,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由上述扫描单元13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的网络转送的图像数据被积蓄在数据储存部17,从该数据储存部向缓冲存储器转送图像数据,从该缓冲存储器19依次向激光发光器5移送数据信号。
还从上述控制器面板18在输入指定图像形成条件的同时输入指定片材处理条件。该片材处理条件指定下面阐述的各模式。而且,图像形成装置A与图像形成条件以及后处理条件相应地在片材上进行图像形成。
[片材处理装置的结构]
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A连结的片材处理装置B被设定成,在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体排纸口3收入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片材,可与下述的模式指定相应地进行片材处理。
即,被构成为能够指定下述模式等:(1)将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片材收容在第1排纸托盘21的“打印输出模式”;(2)将来自主体排纸口3的片材束状地局部对齐,在由端面装订卡钉装置33装订后,收纳在第1排纸托盘21的“卡钉装订模式”;(3)将来自主体排纸口3的片材由作为第2处理托盘的堆积部35束状地局部对齐,在将该片材束的中途由骑马钉装订订书器40装订后,翻折成册子状,收纳在第2排纸托盘22的“骑马钉装订折叠模式”;(4)进行骑马钉装订,由翻折成册子状的片材束的折痕来推压片材带环,收纳在第2排纸托盘22的“折叠片材按压模式”。
顺便提及,片材处理装置B如图2所示,在壳体20具备上述第1排纸托盘21和第2排纸托盘22,设置具有与主体排纸口3相连的运入口23的片材运入路径P1。该片材运入路径P1由大致水平方向的直线路径构成在壳体20中。而且,配置从该片材运入路径P1分支,将片材向反转方向移送的第1Z字形运送路SP1和第2Z字形运送路SP2。而且,第1Z字形运送路SP1在路径下游侧从片材运入路径P1分支,第2Z字形运送路SP2在路径上游侧从片材运入路径P1分支,两运送路互相隔开距离被配置。
以这样的路径结构,在片材运入路径P1配置运入辊24和排纸辊25。排纸辊25可正反转。另外,在片材运入路径P1配置向第2Z字形运送路SP2引导片材的路径切换片(未图示出),与螺线管等工作构件连结。另外,在片材运入路径P1中,在运入辊24的下游侧设置有对来自运入口23的片材进行盖章处理的图章构件、或将片材一张张地穿孔处理的单张穿孔单元28。
[第1Z字形运送路SP1的结构]
如图2所示,配置在片材运入路径P1的下游侧(装置后端部)的第1Z字形运送路SP1像下述那样构成。在片材运入路径P1,在其出口端设置排纸辊25,设置装载并支撑该排纸辊25的片材的处理托盘29。在该处理托盘29的上方,正反转辊30被配置成在与托盘上的片材相接的位置和离开的待机位置之间升降自由。连结该正反转辊30,控制成在片材进入处理托盘29上时,在该图顺时针方向旋转,在片材后端从排纸辊25被排纸且进入托盘上后,在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处理托盘29上构成第1Z字形运送路SP1。
在上述的第1Z字形运送路SP1的下游侧配置第1排纸托盘21,该第1排纸托盘21被构成为支撑被导向第1Z字形运送路SP1以及第2Z字形运送路SP2的片材的前端。
在上述的处理托盘29的排纸方向后端部配置端面装订卡钉装置33。该卡钉装置33对被集聚在处理托盘29上的片材束的后端缘的1处或多处进行卡钉装订。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片材束从第1排纸托盘21被排出。
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Z字形运送路SP1在前述(2)的“卡钉装订模式”时,将来自排纸辊25的片材局部对齐在处理托盘29上,由端面装订卡钉装置33对该片材束在后端缘的1处或多处进行卡钉装订。另外,在前述(1)的“打印输出模式”时,不是Z字形运送来自排纸辊25的片材,而是通过正反转辊30的图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将沿处理托盘29输送的片材向第1排纸托盘21运出。
[第2Z字形运送路的结构]
对从上述片材运入路径P1分支的第2Z字形运送路SP2的结构进行说明。该第2Z字形运送路SP2如图2所示,是在将片材以被排纸辊25夹住的状态从正转开始反转并对被Z字形运送来的片材进行引导的运送路。该运送路如图2所示,在壳体20配置在大致竖直方向,在路径入口配置运送辊36,在路径出口配置出口运送辊37。另外,在第2Z字形运送路SP2的下游侧设置将从该运送路输送的片材局部对齐并暂时集聚的构成第2处理托盘的堆积部35。图示的堆积部35由移送片材的运送导向器构成。在该堆积部35配置骑马钉装订订书器40和折叠辊45。下面,依次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说明。
[堆积部的结构]
首先,堆积部35由对片材的运送进行导向的导向器部件形成,被构成为将片材装载并收纳在该导向器上。图示的堆积部35与第2Z字形运送路SP2相连,在壳体20的中央部配置在大致竖直方向。据此,小型、紧凑地构成装置。该堆积部35被形成为在内部收纳最大尺寸的片材的长度形状,尤其是图示的堆积部构成为向配置后述的骑马钉装订订书器40和折叠辊45的一侧突出地弯曲或屈曲的形状。
在上述堆积部35的运送方向后端侧连续设置与前述的第2Z字形运送路SP2的出口端重叠的Z字形进入路35a。这是为了通过使被该堆积部35支撑的装载完(在先)片材的后端与从第2Z字形运送路SP2的出口运送辊37输送的运入(后续)片材的前端重叠来确保集聚的片材的页位次。另外,在堆积部35,在导向器下游侧配置限制片材的运入方向前端的作为挡块构件的前端限制部件(下面,称为挡块38),该挡块38被构成为可沿堆积部35移动地由导轨等支撑,通过未图示出的移位机构使片材在向堆积部35运入的位置和在集聚方向的中途进行装订的位置以及由折叠辊45折叠的位置进行位置移动。另外,在堆积部35的运送方向中途设置整理片材的整理部件39,在每次运入片材时,推压侧缘,进行整理。
[骑马钉装订订书器的说明]
接着,位于该堆积部35的上方的骑马钉装订订书器40由将卡钉针钉进片材束的驱动单元41和将被钉进的卡钉针的脚部向互相面对面的方向折曲的夹钳单元42构成,各个单元被构成在隔着堆积部35相向的位置,通常在成为片材长度的二分之一的图示X的装订位置装订片材。另外,该骑马钉装订订书器作为装订片材束的卡针除使用金属的针外,也可以使用由纸制构成的纸制针、不使用针的压附着、在片材刻上压痕来装订。
[折叠辊的说明]
接着,对折叠辊45的结构进行说明。在配置在上述的骑马钉装订订书器40的下游侧的折叠位置Y,如图2所示,具备将片材束折合的折叠辊45和将片材束插入该折叠辊45的夹住位置的折叠刀片46。还参见图3,折叠辊45由互相压接的上压接辊45a和下压接辊45b构成,该上压接辊45a、下压接辊45b形成得大致比最大片材的幅长稍长。该折叠辊45由未图示出的压缩弹簧互相在压接方向弹压。上述一对折叠辊45由橡胶辊等摩擦系数比较大的材料形成。
在上述的折叠辊45的压接位置可进退地配置朝向该位置侵入的折叠刀片46。该折叠刀片46在片材束由骑马钉装订订书器40骑马钉装订后移动,以将该装订位置推入折叠辊45,与该动作联动,通过折叠辊45进行压接旋转,逐渐将骑马钉装订片材对折。在其途中,折叠刀片46向原来的位置恢复,为下个片材束的运入做准备。折叠刀片的移动位置作为折叠位置Y被表示在图2,该位置与片材作为束在由装订针装订的位置X一致。
这里,通过图3,说明被堆积或被堆积并被骑马钉装订的片材束的折叠处理顺序。片材由挡块38卡定而成为束,该挡块38上升,由骑马钉装订订书器40对片材的运送方向中途的位置进行装订处理。在装订处理后,停止挡块38,以使这次被装订了的片材束下降,使片材装订位置成为折叠位置。该状态表示在图3(a)。该位置停止成与折叠辊45的上压接辊45a和下压接辊45b的压接位置一致。此后,上压接辊45a和下压接辊通过未图示出的驱动马达在相同的方向旋转,折叠刀片46以推入压接位置的方式进行移动。该状态表示在图3(b)。
接着,如图3(c)所示,上压接辊45a和下压接辊接着在相同方向继续旋转,折叠刀片46在压接位置近前暂时停止。这次,折叠刀片46向原来的返回方向移动并避让。此后,进一步地若上压接辊45a和下压接辊45b继续在相同方向旋转,则如图3(d)所示,折叠片材束BS拉出一定的带环BL,被折叠处理。该片材束形成有由折叠刀片46顶出的成为折痕的折叠带环前端BL1、以折叠带环前端BL1为中心向上方鼓出的上方带环BL2、向下方鼓出的下方带环BL3、为了维持带环而推压片材的带环基端部BL4,在该状态下,暂时停止。
顺便提及,在折痕处的带环的产生是因为片材束本身作用有欲在折痕位置向外侧打开的力。因此,折叠片材束BS的张数越多,则欲打开并扩展的力越强,若保持原样排出,则片材束会打开,所以,本申请的装置进行下面阐述的片材推压。
另外,该折叠辊45也可以用于在未折进片材的状态和折进了折叠片材束BS的状态下,通过对互相压接的上压接辊45a和下压接辊45b的轴之间进行测定,来检测折叠片材束BS的厚度。
[片材按压装置的说明]
从这里开始,针对成为用于防止进行了折叠处理的折叠片材束BS打开的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片材按压装置,参见该装置的立体图图4、剖视图图5、从折叠辊侧的主视图图6说明其结构。此后,通过图7到图15以及图16,说明其动作。
片材按压装置50如图2所示,被配置成横穿上述的折叠辊45的下游侧的折叠片材运送通道PB。更详细地说,该片材按压装置50的折叠辊45以对折状态运送折叠片材并进行折叠处理。该片材按压装置50在片材宽度方向具有折痕,与具有一定的带环的折叠片材束BS的折痕对置。
另外,图2的片材按压装置50设置在折叠辊45和向机外排出的束排出辊49之间,但是,若将折叠片材运送通道PB横截,则也能够配置在束排出辊49的下游侧。
该片材按压装置50如图4所示,由将被配置在装置的一方的右侧板53和左侧板54、在其上方进行连结的连结角撑55构成装置整体的框架。在该右侧板53和左侧板54之间配置在该侧板之间往复移动的按压辊单元56。该按压辊单元56的在侧板之间的往复移动在右侧板53和左侧板54之间通过位于上方的上导轨57和下导轨58滑行移动。即,被支撑成安装在按压辊单元56的上方的上滑行块60在上导轨57滑动,被安装在按压辊单元56的下方的下滑行块61在下导轨58滑动。
另外,在上述按压辊单元56的上方,在该装置的右侧板53和左侧板54之间铺设移动皮带65。对于该移动皮带,卷绕移动皮带65的右皮带轮63位于图4所示的右侧板53侧,卷绕移动皮带65的左皮带轮64位于左侧板54侧。而且,该移动皮带65的一端由皮带固定部65b固定在按压辊单元56的上端。因此,若使移动皮带65移动,从装置进深侧(右侧)向近前侧(左侧)移动皮带固定部65b,则按压辊单元56也沿上导轨57以及下导轨58从图4的装置进深侧(右侧)向近前侧(左侧)移动。若使移动皮带65向相反方向移动,则皮带固定部65b也向相反方向移动,按压辊单元56也向相反方向移动。因此,按压辊单元56成为通过移动皮带65等移动的移动部件。
顺便提及,在卷绕移动皮带65的左皮带轮64,作为可正反转的驱动部件,驱动马达69被安装在设于左侧板54的马达齿轮单元68。该驱动马达69的旋转驱动从马达输出齿轮67经设于马达齿轮单元68的传递齿轮66与移动皮带65的左皮带轮64连结。因此,通过对该驱动马达69的驱动旋转方向的选择,按压辊单元56也能够从装置进深侧(右侧)向近前侧(左侧)、反之从近前侧(左侧)向进深侧(右侧)有选择地移动。
[按压辊单元56的说明]
接着,对左右往复运动的按压辊单元56进行说明。图4的图是从束排出辊49侧看的图,在该图中,在按压基座板62的一方的面上,在上下配置作为一对片材推压部件(与按压辊70相同)的上按压辊71a、71b(下面,将它们总称为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a、72b(下面,将它们总称为下按压辊72)。设置作为限制该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的间隔限制部件的凸轮部件80。对这点将进一步另行说明。
上述的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如图5、图6所示,通过在3条辊支撑块滑行轨道77上下滑动的上按压辊支撑块73和下按压辊支撑块74进行,所述3条辊支撑块滑行轨道77在辊支撑上块75和辊支撑下块76之间延伸。另外,上按压辊支撑块73由夹装在其与辊支撑上块75之间的上弹簧90以一定的弹压力向图6所示的下方侧弹压。另一方面,下按压辊支撑块74也由夹装在其与辊支撑下块76之间的下弹簧91以一定的弹压力向图6所示的上方侧弹压。因此,它们以一定的弹压力向互相面对面的方向弹压。另外,辊支撑上块75和辊支撑下块76还分别成为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的弹簧保持器。
如图5所示,上述的上按压辊71在折叠片材运送方向(与折痕方向交叉的方向)由上按压辊支撑轴73a支撑于上按压辊支撑块73。据此,上按压辊71在与折痕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片材运送方向相同的方向)具有支撑轴并能够旋转。另外,该上按压辊71在折叠片材运送方向做成上游侧上按压辊71a和下游侧上按压辊71b的两部分结构。另外,下按压辊72也做成与上按压辊相同的结构。
上述的按压辊70也可以不是两部分结构,而是一个辊。
如上所述,作为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调整部件,具备凸轮部件80,但是,该结构像下面那样构成。返回到图5,支撑上按压辊71的上按压辊支撑块73的上限制销82和支撑下按压辊72的下按压辊支撑块74的下限制销83分别从按压基座板62向背面侧突出。对该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由凸轮部件80的凸轮面抵抗作为弹性部件的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的弹性力而保持位置。本实施例中的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的弹性力设定成在两辊的间隔为0毫米时,分别被赋予约4千克左右。
这里,通过图4、图5以及图6,针对对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进行限制,作为片材推压部件设定按压辊70的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的作为间隔设定构件的凸轮部件80进行说明。凸轮部件80被固定在后述的作为旋转轴的凸轮驱动轴81。该凸轮驱动轴81如图4以及图5所示,利用通过齿轮单元减速旋转的凸轮驱动马达84转动,据此,凸轮部件80也转动。另外,凸轮部件80具有限制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的凸轮面。
这里,参见图9,具有:最具间隔地限制该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的第1离开凸轮面85、从该间隔缩窄所定范围间隔的第2离开凸轮面86、解除使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成为压接状态的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的位置限制不进行限制的压接凸轮面87。再有,该第1离开凸轮面85具有以凸轮驱动轴81为中心成为点对称的第1离开上凸轮面85a和第1离开下凸轮面85b。另外,第2离开凸轮面86具有第2离开上凸轮面86a和第2下离开凸轮面86b。压接凸轮面87也具有压接上凸轮面87a和压接下凸轮面87b。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各上下凸轮面如图所示构成为如下的点对称:成为与以作为旋转轴的凸轮驱动轴81为中心旋转180度相同的形状。这是为了构成为在凸轮部件80旋转规定量时,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以凸轮驱动轴81为中央的中心轴移动大致相等的距离的量。据此,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按压辊70)相对于折叠片材束BS从折痕的厚度方向开始大致均等地推压片材。因此,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构成相对于折叠片材束的片材推压部件。
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的片材推压部件的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可进行沿图4中的右侧板53和左侧板54之间的作为左右方向的片材宽度方向的片材折痕方向的移动和在与之交叉的片材折痕的厚度方向这2个方向的移动。另外,通过凸轮部件80的旋转自由的结构,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能够大致相等地移动,阶段性地变窄,另外,还能够使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成为相互压接的状态。
[片材按压装置的动作说明]
从这里开始,通过图7到图15,对折叠片材束BS的向片材按压装置50的运入、阶段性地推压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7到图9中,表示使以按压辊70之间最宽的间隔进行的第1阶段的推压一直进行到越过折叠片材束BS的片材端部沿折痕方向移动并越过一方的端部的状态。另外,在图10到图12中,表示一面沿折叠片材束BS的折痕方向移动,一面进行将按压辊70彼此的间隔变窄的第2阶段的推压的状态。在图13到图15中,表示按压辊70在压接状态下沿折痕方向推压折叠片材束BS的状态。
首先,说明在图7到图9中相对于折叠片材束BS的第1阶段的推压动作。
在图7的立体图中,处于右侧板53侧的原点位置的按压辊单元56沿折叠片材束BS的折痕方向向左侧板54侧移动。该移动对凸轮驱动马达84进行驱动,以便先在原点位置由第1离开凸轮面85限制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的间隔,对图7、图9所示的凸轮部件80进行位置限制。该驱动由未图示出的凸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和凸轮驱动马达84内部的编码器监视。另外,折叠片材束BS由折叠辊45对折,像图8所示那样,在与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重叠的位置生成带环。在形成了该折叠片材束BS的带环后,按压辊单元56如图7所示,一面在左侧作出折痕,一面移动。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折叠片材束BS的最大带环为大致22毫米,将第1阶段中的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之间设定为大致14毫米的间隔。据此,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在上下分别各重叠大致4毫米。因此,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首先越上折叠片材束BS的宽度方向的片材端部,一面按压折叠片材束BS的带环,一面向折痕方向移动。在向该折痕方向的一方向移动时,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之间的间隔由凸轮部件80的第1离开凸轮面85进行间隔限制,因此,不会窄到超出规定地移动。通过该移动,第1折叠线100沿折痕方向形成在折叠片材束BS。这点将通过图17和图18在后面阐述。
接着,通过图10到图12,说明相对于折叠片材束BS的第2阶段的推压动作。在图10的立体图中,表示按压辊单元56在从右侧板53侧开始移动到左侧板54后,这次朝向图示的箭头表示的侧板53折返并位于两侧板的中央的状态。在该折返前,对凸轮驱动马达84进行驱动,以便在左侧板54侧,由第2离开凸轮面86经由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对凸轮部件80进行间隔限制。该驱动由未图示出的凸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和凸轮驱动马达84内部的编码器监视。另外,折叠片材束BS在第2阶段中的与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重叠的位置保持带环。相对于该折叠片材束BS的带环,按压辊单元56如图10所示,一面在右侧作出第二级折痕,一面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1阶段中的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之间设定为大致14毫米的间隔。在第2阶段中,将该间隔设定为大致7毫米。在该设定中,在第1阶段作出了折痕的折叠片材束BS和上按压辊71以及下按压辊72在上下各重叠大致3.5毫米左右。因此,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与第1阶段同样,越上折叠片材束BS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一面按压折叠片材束BS的带环,一面在折痕方向移动。在向该折痕方向移动时,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之间的间隔由凸轮部件80的第2离开凸轮面86进行间隔限制,因此,不会窄到超出规定地移动。通过该移动,后述的第2折叠线101沿折痕方向朝向右侧板53侧被形成于折叠片材束BS。
最后,通过图13到图15,说明相对于折叠片材束BS的最终的推压动作。图13的立体图中,表示按压辊单元56在从左侧板54向右侧板53移动后,这次再次朝向左侧板54折返并位于两侧板的中央的状态。在该折返前,对凸轮驱动马达84进行驱动,以便在与右侧板53侧的原点相同的位置,压接凸轮面87使凸轮部件80位于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该驱动由未图示出的凸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和凸轮驱动马达84内部的编码器监视。
顺便提及,至此为止的第1离开凸轮面85、第2离开凸轮面86进行间隔限制,以便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的间隔不会小到超出规定。但是,在最终阶段,在压接凸轮面87和上限制销82和下限制销83之间产生间隙。这表示若假设折叠片材束BS未被夹着,则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分别因上弹簧90和下弹簧而成为压接状态。因此,不会由凸轮部件80限制地从折痕厚度方向推压对折片材束BS的折痕,并且沿折痕移动。也就是说,成为由按压辊70再次按压由折叠辊作出的折痕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2阶段的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之间设定为大致7毫米,但是,在最终阶段,成为进一步推压折叠片材束BS的折痕的厚度的状态。因此,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沿由折叠辊45赋予的折痕,越上折叠片材束BS的厚度量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一面推压折叠片材束BS的折痕,一面在折痕方向移动。因此,如后所述,最终阶段的由按压辊70进行的推压是推压与折叠辊45的折痕相同的最终折叠线102。
[片材按压单元移动说明]
接着,通过图7到省略了图15的工序而图示的图16,对上述的按压辊单元56的折叠顺序以及折叠结束后的待机位置进行说明。
首先,图16(a)的图表示图7到图9所示的第1阶段中的按压辊单元56的移动方向以及以成为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第1间隔的L1(在本实施例中为大致14毫米)从图示右侧的原点朝向左侧的折返点的移动。通过该最初的移动,在折叠片材束BS的折叠片材束BS的带环BL形成第1阶段的折叠。
接着,图16(b)是表示前述的图10到图12所示的第2阶段中的按压处理的图,在图示左侧的折返点,变更为成为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第2间隔的L2(在本实施例中为大致7毫米),从图示左侧的折返点向右侧的原点作为下个推压的工序而移动。
图16(c)是表示前述的图13到图15所示的最终阶段的按压处理的图。其成为在图示右侧的原点不进行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限制,成为L3=0(在本实施例中无限制,为0毫米)而成为压接状态。而且,从图示右侧的原点向左侧的折返点移动。通过该移动,若相对于折叠片材束BS完成3阶段的按压处理,则将折叠片材束BS由折叠辊45以及束排出辊49向第2排纸托盘22排出。
图16(d)中,在排出折叠片材束BS后,片材按压单元维持不进行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限制的状态,即,L3=0,从左侧的折返点向右侧的原点移动。在该移动后,由于片材按压单元从折叠辊45收入新的折叠片材束BS,所以,驱动前述的凸轮部件80,以便使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成为第1阶段的L1的间隔,进行待机。上面是一系列的按压动作,图16(a)到图16(d)反复进行,折叠片材束达到指定的份数。
顺便提及,图16(e)所示的是图16(d)的其它的实施例。图16(d)所示的图中,使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维持着压接状态返回右侧的原点,然后,使间隔离开成L1的状态。但是,在后续的折叠片材束BS的运入快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返回图示右侧的原点,而是在折返点使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压接状态离开成L1的状态,为下个折叠片材束BS的处理做准备。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至此为止所说明的图16(a)到图16(c)中的相对于折叠片材束BS的折痕带环推压并且进行的移动为相反方向。
另外,虽未特别图示出,在图16(d)的状态下,也可以不是在返回到右侧的原点后,使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压接状态成为离开成L1的状态,而是在从左侧的折返点向右侧的原点返回的过程中,使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压接状态成为离开成L1的状态。这样一来,相对于折叠片材束BS的折痕带环的推压与图16(a)到图16(c)的方向相同,控制方法简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按压单元56相对于对折片材束BS执行这些3阶段的折叠。通过图17和图18对进行该折叠动作并被排出的折叠片材束BS进行说明。
如至此为止所说明的那样,作为本发明的片材推压部件的推压辊70由其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从对折片材束BS的折痕厚度方向(按折痕看与折叠片材束BS运送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开始、通过折叠辊45作出折痕,在折痕方向移动产生带环的部位,作出多个折痕。如已经说明的那样,第1阶段中,将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限定为比折叠片材束带环BL稍窄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带环高度是大致22毫米,为大致14毫米),沿由折叠辊45作出的折痕移动,作出第1阶段的折痕。其在图17和图18中,作为第1折叠线100用淡的线显现在折叠片材束BS。
接着,第2阶段中,将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限定为比在第1阶段推压形成的带环稍窄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为7毫米),沿由折叠辊45作出的折痕移动,作出第2阶段的折痕。其在图17和图18中,作为第2折叠线用淡的线显现在折叠片材束BS。
作为最终的阶段,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以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的弹性力进行推压。在该最终阶段,没有像第1阶段、第2阶段那样使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间隔窄到超出规定(在本实施例中,限制间隔为0毫米)。
因此,最终阶段中的推压是一面由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推压,一面在折痕方向移动折叠片材束BS的推压的厚度的位置。该最终阶段的折痕作为最终折叠线102用比较浓的线显现在折叠片材束BS。
另外,在折叠片材束BS的宽度方向端部形成在从折叠辊45以及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压接状态开始越上片材时的端部折痕103。
如上所述,以上按压辊71和下按压辊72的不同的间隔形成折痕,据此,在第1阶段的作为淡的线的第1折叠线100、第2阶段的作为淡的线的第2折叠线101、以及最终阶段的与折叠片材束BS厚度相应地产生的作为比较浓的线的最终折叠线102的各线的位置,折叠片材束BS的关闭方向(在折痕通过的运送方向的线)侧的折叠方向进行定向,据此,在排出后也能够防止折叠片材束BS打开,排列性、集聚性降低的情况。
[控制结构的说明]
至此,通过图23的框图,说明了具备所说明的片材按压装置50的片材处理装置B以及包括该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装置A的控制结构。具备图像形成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10从被设置在控制面板的输入构件111输入所期望的处理。该输入由模式设定构件控制片材处理装置B的片材处理装置控制部115。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B如已经说明的那样,被构成为可指定(1)打印输出模式(2)卡钉装订模式(3)骑马钉装订折叠模式(4)折叠片材按压模式的各模式。
片材处理装置B具备可根据上述的被指定的模式动作的片材处理装置控制部115、容纳动作程序的ROM、存储控制数据的RAM。而且,该片材处理装置控制部115具备控制该装置内的片材运送的片材运送控制部116、由单张穿孔单元28按照每1张对片材进行推压处理的单张推压控制部117、由处理托盘29进行片材的集聚控制的处理托盘控制部118、装订作为片材束被集聚在该处理托盘29的片材的端面侧并在装订后排出的端面装订控制部119。
在进行装订片材束的片材运送方向的1/2附近的骑马钉装订或中间折叠的情况下,由向片材的堆积部35集聚片材束的堆积部控制部120控制。该堆积部控制部120生成由限制1张张地被运入堆积部35的片材的前端的挡块38、整理部件39排列的片材束。再有,具备骑马钉装订控制部和片材折叠控制部122,所述骑马钉装订控制部控制骑马钉装订订书器,以便将卡钉针等钉进片材束的中途,所述片材折叠控制部122进行控制,以便由折叠刀片46将进行了骑马钉装订的片材束推入折叠辊45,实施中间折叠。
具备对于该折叠片材束BS,按照至此为止所说明的“折叠片材按压模式”,控制片材按压装置50的折叠片材按压控制部123。此后,结束了推压的折叠片材束BS由控制兼用作束移送的折叠辊45、束排出辊49的中间折叠片材排出控制部124控制,被排出并集聚在第2排纸托盘22。
针对与本发明特别关联的折叠片材推压控制,由于通过至此为止各机构的说明以及图7到图15以及图16的各动作状态说明图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这里的说明,但是,控制片材按压装置50,以按照其内容执行折叠片材的推压。
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对应地分别发挥下述的效果。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推压折叠片材的片材处理装置B,具备从厚度方向推压折叠片材的折痕的作为一对片材推压部件的按压辊70和沿上述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按压辊70的作为移动部件的按压辊单元56,具有限定上述一对按压辊70的间隔的作为间隔限制部件的凸轮部件80,在前述按压辊单元56沿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时,上述凸轮部件80与按压辊单元56的移动方向相应地使上述一对按压辊70的间隔阶段性地变窄,由上述按压辊70从折叠片材的折痕厚度方向推压。
据此,因为最初的片材折痕的从厚度方向的推压在按压辊70离开的状态下在片材宽度方向移动按压辊70,作出折痕,下个推压缩窄按压辊的离开间隔,在宽度方向移动,作出新的折痕,所以,折叠片材的折痕朝向内侧。因此,片材束本身朝向装订方向,折叠完成后,片材束打开的情况少,能够更多地集聚它们。
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上述1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前述按压辊70由在与折痕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支撑轴的可旋转的辊构成。
据此,因为按压辊70成为可在移动方向旋转的辊,所以,在进行从片材端部的运入、折痕的推压时,不会钩挂,能够顺畅地进行片材按压。
3.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上述1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前述按压辊70在相互面对面的方向由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弹压,且抵抗该弹压力由上述凸轮部件80进行位置限制。
据此,因为在为刚体强的片材的情况下,按压辊70上升,能够设定折叠位置,且在下方侧由凸轮部件80进行限定,所以,能够将折痕设定在不同的位置。
4.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上述3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上述凸轮部件80与按压辊单元56的移动方向相应地转动,使上述一对按压辊70的间隔阶段性地变窄。
据此,因为能够由凸轮部件80进行间隔设定,所以,容易进行按压辊70的位置设定。
5.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上述4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上述凸轮部件80作为相对于中心轴点对称的形状被构成,以便以作为凸轮部件80的中心轴的凸轮驱动轴81为中心旋转自由,且使上述按压辊70相等地移动。
据此,因为凸轮部件80点对称地被构成,所以,按压辊70在片材的厚度方向相等地使间隔变窄,由该按压辊70赋予的折叠线也被形成为隔着折痕大致相等,能够做成外观好的片材束册子。
6.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上述5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在进行沿上述按压辊单元56的折叠片材的折痕移动的最后的移动时,解除由上述凸轮部件80对按压辊70的位置限制,由被前述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弹压的按压辊70推压并移动片材。
据此,因为最后的按压辊70的移动没有凸轮部件80的限制,所以,由前述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进行沿着折痕的移动,能够确实地进行片材的折合。
7.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上述2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按压辊单元56的沿片材束的折痕向一方向的移动一直移动到按压辊70越过折痕方向的一方的片材端部并通过另一方的片材端部。
据此,因为能够一面移动比片材宽度方向长的距离,一面依次构成折痕,所以,能够制作更具按压效果的折叠册子。
8.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推压折叠片材的片材处理装置,具备将片材作为束来集聚的堆积部35、折进该集聚的片材束的折叠辊45、相对于由该折叠辊45折叠处理的折叠片材束从折痕厚度方向推压的一对按压辊70、沿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该一对按压辊70的按压辊单元56,具备使上述按压辊单元56比片材束的折痕方向的片材宽度长地往复运动的驱动皮带65以及驱动马达69、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弹压上述一对按压辊70的前述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抵抗该前述上弹簧90和下弹簧91,以多个间隔限制按压辊70的间隔的可移动的凸轮部件80,与按压辊单元56的基于前述驱动皮带65以及驱动马达69的移动方向相应地移动该凸轮部件80,使按压辊70的间隔变窄并从片材束的折痕厚度方向进行推压。
据此,因为最初的从片材折痕的厚度方向的推压在推压辊70之间离开的状态下进行推压,在片材宽度方向移动,做出折痕,下个推压使推压辊70之间的离开间隔变窄地进行推压,在宽度方向移动,作出新的折痕,所以,折叠片材的折痕朝向内侧。因此,片材束本身朝向装订方向折叠完成后,片材束打开的情况少,能够排列性更好、更多地集聚它们。
9.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在片材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构件、
和对来自该图像形成构件的片材实施规定的片材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具备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B。
据此,能够提供具备片材处理装置B的图像形成装置A,所述片材处理装置B具有上述各项记载的作用效果。
10.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一种片材处理装置中的折叠片材推压方法,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具备从厚度方向推压折叠片材的折痕的一对按压辊70、沿上述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该按压辊70的按压辊单元56、限定该一对按压辊70的间隔的凸轮部件80,
具备在上述按压辊单元56的最初的沿着折叠片材的折痕的移动中,将按压辊的间隔设定为比较宽的第1间隔并从折叠片材的折痕厚度方向推压的工序和在下个按压辊单元56的移动中,设定为比上述第1间隔窄的间隔,并从折叠片材的折痕厚度方向推压的工序。
据此,因为在沿片材折痕方向移动时,具有将按压辊的间隔阶段性设定得窄的工序,所以,片材束本身朝向装订方向,折叠完成后,片材束打开的情况变少,能够更多地集聚它们。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中,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各部分,对权利要求书中的各构成要素标注参考附图标记,明确了两者的关系。
再有,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进行各种变形,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思想所含的所有的技术内容为本发明的对象。至此为止的实施方式表示了合适的例子,若为本技术人员,则能够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实现各种替代例、修改例、变形例或者改进例,这些也包括在随附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范围内。
本申请主张通过参照而援用在这里的2014年6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133797号的优先权。
附图标记说明
A:图像形成装置;B:片材处理装置;X:装订位置;Y:折叠位置;BS:折叠片材束;BL:折叠片材束带环;BL1:折叠片材束带环前端(折痕);35:堆积部;40:骑马钉装订订书器;45:折叠辊;49:束排出辊;50:片材按压装置;53:右侧板;54:左侧板;55:连结角撑;56:按压辊单元(移动部件);57:上导轨;58:下导轨;60:上滑行块;61:下滑行块;62:按压基座板;63:右皮带轮;64:左皮带轮;65:移动皮带;66:传递齿轮;67:马达输出齿轮;68:马达齿轮单元;69:驱动马达;70:按压辊(片材推压部件);71:上按压辊;72:下按压辊;73:上按压辊支撑块;74:下按压辊支撑块;75:辊支撑上块;76:辊支撑下块;77:轴支撑块滑行轨道;80:凸轮部件(间隔限制部件);81:凸轮驱动轴;82:上限制销;83:下限制销;84:凸轮驱动马达;85:第1离开凸轮面;86:第2离开凸轮面;87:压接凸轮面;90:上弹簧(弹性部件);91:下弹簧(弹性部件);100:第1折叠线;101:第2折叠线;102:最终折叠线;103:端部折痕;123:折叠片材按压控制部(控制构件)。

Claims (10)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推压折叠片材,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部件,其保持折叠片材的位置;
成对的片材推压部件,其从厚度方向隔着折叠片材的折痕进行推压;和
移动部件,其沿上述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往复移动该片材推压部件,
该片材处理装置具有限定该成对的片材推压部件的间隔的间隔限制部件,在前述移动部件沿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往复移动时,由上述保持部件保持折叠片材而使折叠片材不会移动,由上述间隔限制部件将上述成对的片材推压部件的间隔限制成与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应地阶段性地变窄,由上述片材推压部件向折叠片材的折叠带环赋予新的折痕并进行折叠片材的折痕的推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由折进折叠片材的折叠辊构成,上述片材推压部件由可旋转的按压辊构成,上述按压辊在与折痕方向交叉方向具有支撑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片材推压部件在相互面对面的方向由弹性部件弹压,且抵抗弹压力由上述间隔限制部件进行位置限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限制部件由凸轮部件构成,与上述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应地转动该凸轮部件,使上述片材推压部件的间隔阶段性地变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限制部件以中心轴为中心自由旋转,且作为相对于中心轴为点对称的形状被构成,以便使上述片材推压部件相等地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部件沿折叠片材的折痕移动的最后的移动时,解除由上述间隔限制部件对片材推压部件的位置限制,由被上述弹性部件弹压的片材推压部件推压并移动片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部件的沿片材束的折痕的一方向的移动一直移动到按压辊越过折痕方向的一方的片材端部并通过另一方的片材端部。
8.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推压折叠片材,其特征在于,具备:
堆积部,其将片材作为束来集聚;
折叠辊,其折进集聚的片材束,并且保持折叠片材而使折叠片材不在与折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一对按压辊,其相对于由该折叠辊折叠处理的折叠片材束从折痕厚度方向进行推压;和
移动部件,其沿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该一对按压辊,
该片材处理装置具备:驱动部件,其使上述移动部件比片材束的折痕方向的片材宽度长地往复运动;弹性部件,其在互相靠近的方向弹压上述一对按压辊;和可移动的凸轮部件,其抵抗该弹性部件以多个间隔限制按压辊的间隔,在使上述折叠片材不在与折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与移动部件的基于前述驱动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应地移动该凸轮部件,将按压辊的间隔限制成依次变窄,由片材推压部件向折叠片材的折叠带环赋予新的折痕并进行折叠片材的折痕的推压。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构件,其在片材上进行图像形成;和
片材处理装置,其对来自该图像形成构件的片材实施规定的片材处理,
该片材处理装置具备上述权利要求1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
10.一种折叠片材推压方法,其是片材处理装置中的折叠片材推压方法,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具备:
折叠辊,其形成折叠片材,并且保持折叠片材而使折叠片材不移动;
成对的片材推压部件,其从厚度方向推压上述折叠片材的折痕;
移动部件,其沿上述折叠片材的折痕方向移动该成对的片材推压部件;和
间隔限制部件,其在多个位置限制该成对的片材推压部件相互的间隔,
该折叠片材推压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由折叠辊使折叠片材不会移动地保持折叠片材的保持工序,
第1按压工序,将成对的片材推压部件相互之间限制成第1间隔,通过沿折叠片材的折痕的一方向的移动来赋予与折叠片材的折痕分离的第1折痕;
第2按压工序,将片材推压部件相互之间限制成比第1间隔窄的第2间隔,通过沿折叠片材的折痕的另一方向的移动来在折叠片材的折痕与上述第1折痕之间赋予第2折痕;和
第3按压工序,解除上述片材推压部件相互的间隔限制,通过沿折叠片材的折痕的一方向的移动来推压上述折痕,
上述第1按压工序、第2按压工序和第3按压工序在上述保持工序中实施。
CN201510373259.5A 2014-06-30 2015-06-30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片材推压方法 Active CN1052173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3797A JP6360368B2 (ja) 2014-06-30 2014-06-30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シート増し折り方法
JP2014-133797 2014-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7366A CN105217366A (zh) 2016-01-06
CN105217366B true CN105217366B (zh) 2018-10-12

Family

ID=5492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3259.5A Active CN105217366B (zh) 2014-06-30 2015-06-30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片材推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88503B2 (zh)
JP (1) JP6360368B2 (zh)
CN (1) CN105217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8490B2 (ja) * 2014-12-25 2019-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折り増し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後処理装置、処理装置
US9932199B2 (en) 2015-03-09 2018-04-03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930107B1 (ja) * 2015-09-01 2016-06-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冊子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7021378B (zh) 2016-01-29 2021-08-03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片材的折痕按压方法
US10694902B2 (en) * 2017-03-08 2020-06-30 Gpcp Ip Holdings Llc Out indicator sheets
CN107775974A (zh) * 2017-10-18 2018-03-09 陈丽君 一种折叠成型片材生产工艺及其折叠片材
JP7202164B2 (ja) * 2018-12-10 2023-01-1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71154B2 (ja) * 2018-12-10 2023-05-1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1001470B2 (en) * 2018-12-10 2021-05-11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Sheet pr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7215291B2 (ja) * 2019-03-28 2023-01-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増し折り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322584B2 (ja) * 2019-08-09 2023-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加工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69867A2 (en) * 1990-07-31 1992-02-05 Xerox Corporation Compact, single fold plate, bi-roll folder with z-fold capability
US5233400A (en) * 1991-12-23 1993-08-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Wrinkle preventing registration mechanism
CN101376472A (zh) * 2007-08-29 2009-03-04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处理装置的折叠辊
CN101678986A (zh) * 2008-05-22 2010-03-24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纸张折叠机构和纸张折叠装置
CN101734511A (zh) * 2008-11-12 2010-06-16 株式会社东芝 折叠处理装置和方法、使用折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7640B2 (ja) 2004-02-27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背面折り部平坦処理装置、シート束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80970A1 (en) * 2004-09-13 2006-08-17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4448059B2 (ja) * 2005-05-19 2010-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背部処理装置、シート束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3968B2 (ja) * 2009-05-11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3525A (ja) * 2011-01-28 2012-08-1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708484B1 (en) 2012-09-18 2015-02-1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enhancing folding of sheet bund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69867A2 (en) * 1990-07-31 1992-02-05 Xerox Corporation Compact, single fold plate, bi-roll folder with z-fold capability
US5233400A (en) * 1991-12-23 1993-08-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Wrinkle preventing registration mechanism
CN101376472A (zh) * 2007-08-29 2009-03-04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处理装置的折叠辊
CN101678986A (zh) * 2008-05-22 2010-03-24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纸张折叠机构和纸张折叠装置
CN101734511A (zh) * 2008-11-12 2010-06-16 株式会社东芝 折叠处理装置和方法、使用折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11192A (ja) 2016-01-21
CN105217366A (zh) 2016-01-06
US20150375957A1 (en) 2015-12-31
US9688503B2 (en) 2017-06-27
JP6360368B2 (ja) 2018-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7366B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片材推压方法
CN101565135B (zh) 片材后处理装置
CN107577123B (zh) 片材穿孔装置及具备它的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9116B (zh) 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12758B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36208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819265B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片材按压方法
CN106915650A (zh) 片材排出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片材后处理装置
CN106335806A (zh) 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217367B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片材推压方法
US74974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119451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6915651A (zh) 片材排出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片材后处理装置
JP4964646B2 (ja)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41001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5645075B (zh) 片材处理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57133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5620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30320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4970182B2 (ja)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744075B2 (en) Bookbinding system
JP201601119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シート増し折り方法
JP4134839B2 (ja) 後処理装置
CN106842847A (zh) 切角装置、切角打孔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片材的切角打孔方法
JP6391992B2 (ja) シート穿孔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CANON FINETECH Inc.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NON FINETECH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3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CANON FINETECH Inc.

Address before: Yamanashi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Nisca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