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4276A -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4276A
CN105204276A CN201510632138.8A CN201510632138A CN105204276A CN 105204276 A CN105204276 A CN 105204276A CN 201510632138 A CN201510632138 A CN 201510632138A CN 105204276 A CN105204276 A CN 105204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rojector
projected
adjustmen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21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4276B (zh
Inventor
有贺忠德
安田裕
片平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04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4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4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4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3Projectors for producing special effects at the edges of picture, e.g. blu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7Optical 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keyst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7Multi-proj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7Convergence or focus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多个投影仪进行投射的投影系统、且是能够在容易调整用于调整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的位置的向导的状态下进行投射,并容易地进行位置调整的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该投影系统通过包括第1投影仪和第2投影仪的多个投影仪向投射面进行投射,通过第1投影仪将第1向导(3A)投射至从投射图像的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通过第2投影仪投射能够与第1向导(3A)辨别开的第2向导(3B)。

Description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218407.7,申请日为2013年6月4日,发明名称为“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投射面投射图像的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通过使用多台投影仪来叠加(stack)投射同一图像,从而使投射至投射面的投射图像的亮度提高的投影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进行这样的叠加投射的情况下,需要将从各投影仪投射的图像之间进行高精度地对位。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中,从进行叠加投射的各投影仪投射不同颜色的图案,并通过这些颜色的合成色来显示来自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被投射到特定的投射位置的情况。用户以通过重叠来自各投影仪的位置调整用图案而得到的上述合成色为基准来操作投影仪,从而调整投射图像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97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如上述那样对进行叠加投射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在调整前,因从各投影仪投射的向导的偏离,存在投射位置调整变得困难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的以往的技术所具有的课题,并提供一种通过多个投影仪进行投射的投影系统,能够在容易调整用于调整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的位置的向导的状态下进行投射,并容易地进行位置调整的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包括第1投影仪和第2投影仪的多个投影仪向投射面进行投射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第1投影仪将第1向导投射至从投射图像的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通过上述第2投影仪投射能够与上述第1向导辨别开的第2向导。
根据本发明,第1向导被投射至从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第2向导以能够与第1向导辨别开的方式被投射。因此,第1向导例如位于投射区域的端部,所以能够容易地在投射区域中发现第1向导。而且,第2向导以能够与第1向导辨别开的方式被投射,所以能够在投射面容易地发现第1向导与第2向导双方。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基于这些第1以及第2向导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另外,第1向导被投射至从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所以能够获得使第1向导放大该边距的量的余地,例如即使在第1向导与第2向导局部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向导放大该边距的量,容易地调整为第2向导落入第1向导的内侧。
另外,本发明是上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投影仪具备进行失真校正的校正单元、和将进行了失真校正的图像投射至上述投射面的投射单元,将上述第1向导投射至自未进行上述校正单元的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1投影仪不将第1向导投射至通过失真校正而被缩小的投射区域,而将第1向导投射至自未被进行失真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因此,以第1投影仪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的大致整体为基准来调整投射位置,所以能够以更高精度调整投射位置。另外,在进行位置调整后再进行失真校正的情况下,在失真校正的影响下需要再次的位置调整的可能性低,能够减轻位置调整的作业负担。而且,另外,通过第1投影仪能够以足够的大小投射第1向导,所以第2向导与第1向导相比向外侧伸出的可能性低。因此,能够在投射面容易地发现第1向导与第2向导双方,用户不会混乱将哪个向导对应于哪个向导。因此,例如通过缩小第1投影仪的投射区域,能够容易地调整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
另外,本发明是上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投影仪具备进行失真校正的校正单元、和将进行了失真校正的图像投射至上述投射面的投射单元,将上述第2向导投射至进行了上述校正单元的校正的状态下的投射区域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第2投影仪将第2向导投射至进行了校正的状态下的投射区域、且是比未被进行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窄的投射区域的边缘,所以第2向导与第1向导相比向外侧伸出的可能性低。因此,能够在投射面容易地发现第1向导与第2向导双方,用户不会混乱将哪个向导对应于哪个向导。因此,如果以使第1向导对应于第2向导的方式调整第1投影仪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则能够容易、高精度地进行对位。
另外,本发明是上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投影仪按照上述第1投影仪的控制作为接收器进行动作,上述第1投影仪投射上述第1向导,并控制上述第2投影仪使该第2投影仪投射上述第2向导。
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以不单独执行功能的方式控制第2投影仪,防止第1投影仪与第2投影仪间的动作状态的不匹配等,能够更容易地调整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
另外,本发明是上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或者第2投影仪中的任意一个将引导显示投射至上述投射面,该引导显示用于督促调整以使得在上述投射面上上述第2向导落入上述第1向导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通过引导显示,能够督促调整以使得第2向导落入第1向导的内侧。由此,例如通过以对应于第2向导的方式缩小第1投影仪的投射区域的处理,能够容易、并且高精度地调整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
另外,本发明是上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或者第2投影仪中的任意一个具备:拍摄单元,其拍摄上述投射面;判定单元,其基于上述拍摄单元的拍摄图像来判定是否需要与上述第1或者第2向导有关的调整;以及引导单元,其在通过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需要调整的情况下,将引导显示投射至上述投射面,该引导显示用于督促调整以使得在上述投射面上上述第2向导落入上述第1向导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基于拍摄图像自动地判定在投射面上第2向导是否落入第1向导的内侧,仅在需要调整的情况下,投射引导显示,该引导显示用于督促调整以使得第2向导落入第1向导的内侧。因此,对用户仅在需要的情况下促使调整,所以能够实现可用性的提高。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与其他投影仪一起向投射面进行投射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将第1向导投射至从投射图像的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将引导显示投射至上述投射面,该引导显示用于督促调整以使得由上述其他投影仪投射的第2向导落入上述第1向导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将第1向导投射至从投射图像的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的投影仪投射引导显示,该引导显示用于督促调整,以使得由其他投影仪投射的第2向导落入第1向导的内侧。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投影仪,为了以容易进行投射位置调整、使第2向导落入第1向导的投射区域的内侧的方式进行投射,而能够由用户调整第1向导以及/或者第2向导。
根据本发明,是通过包括第1投影仪和第2投影仪的多个投影仪向投射面进行投射的投影系统,能够在容易调整用于调整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的位置的向导的状态下进行投射,并容易地进行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系统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投影系统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向导的投射状态的图,图3(A)是表示液晶面板的描绘区域中的第1向导的图,图3(B)是表示投射面中的第1向导的图。
图4是表示第2向导的投射状态的图,图4(A)是表示液晶面板的描绘区域中的第2向导的图,图4(B)是表示投射面中的第2向导的图。
图5是表示投射到投射面的第1向导与第2向导的图,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向导与第2向导的图,图5(B)是表示以往的第1向导与第2向导的图。
图6是表示投影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引导显示的例子的图,图7(A)是表示倾角偏离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图7(B)是表示水平方向的设置角偏离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系统1的简要构成的图。
投影系统1是通过包括第1投影仪2A以及第2投影仪2B的多个投影仪进行投射的投影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并列设置第1投影仪2A和第2投影仪2B,并以这2台投影仪2A、2B投射的投射图像101、102在屏幕SC(投射面)上重叠的方式进行叠加显示。此外,在图1中,举出投影仪2A、2B横排设置的构成的例子,但投影仪2A、2B也可以上下排列而设置。另外,对于投影仪2A、2B而言,可以将其设置状态设为在屏幕SC前方置于地面(包含置于台上)的设置,或者也可以设为从天花板向下悬吊的悬挂设置。
投影仪2A、2B分别经由图像发送电缆41与图像输出装置7连接,将基于从图像输出装置7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投射至屏幕SC上。从图像输出装置7向投影仪2A、2B供给与同一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
对于投影系统1而言,从投影仪2A、2B分别朝向屏幕SC投射相同的图像,这些投射图像101、102被重叠而作为一个投射图像100在屏幕SC上成像。即、投射图像100是投影仪2A、2B各自的投射光被重叠投射的图像。有通过进行该叠加显示,从而具有能够大幅度地增加投射图像100的光量的优点。
此处,若第1投影仪2A投射的图像与第2投影仪2B投射的图像偏离,则会导致投射图像100模糊,因此需要进行投影仪2A、2B的投射区域、投射位置、以及投射角度的调整。
例如,即使投影仪2A、2B是同机型,但若投射区域的尺寸不同,则也会导致投射的图像的大小偏离。另外,若倾角不同,则会导致投射图像101、102在高度方向偏离。另外,若投影仪2A、2B的水平方向的设置角偏离,则会导致在重叠区域121中投射图像101、102横向偏离。因此,需要通过调整投影仪2A、2B的投射区域、投射位置、以及投射角度,来高精度地进行投射图像101、102的对位。
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系统1中,投影仪2A、2B分别具有投射向导3(以下,称为第1向导3A、第2向导3B)的功能,该向导3用于调整投射区域、投射位置、以及投射角度。向导3A、3B是形成为沿着投射区域的外框的形状的(参照图3、图4)框状的向导。用户以从投影仪2A、2B投射至屏幕SC的2个向导3A、3B为基准来操作投影仪2A、2B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双方,进行投射图像101、102的调整。此外,关于投射图像101、102的调整的顺序将后述。
图2是表示投影系统1的功能构成的图,其示意性地表示构成投影系统1的投影仪2A、2B的功能构成、以及硬件构成。
第1投影仪2A在主体120具备投射图像的图像投射部110、进行图像处理并且控制投影仪2A的各部的控制部131、图像接收部132、图像处理部133、图像校正部134、光调制装置驱动部135、光源驱动部136、通信控制部137、输入操作部138、遥控器接收部(操作检测单元)139、存储部142、以及拍摄部143各部。
图像投射部110具备光源122,其具备反射器122A;反射镜123,其将光源122发出的光分离为R成分、G成分以及B成分的各色光;光调制装置124,其作为对反射镜123分离出的R成分、G成分以及B成分的色光进行调制的调制单元;以及投射光学系统125,其将被光调制装置124调制的光朝向屏幕SC投射。另外,在主体120内具备作为对光源122、控制部131的控制基板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的冷却风扇122B。
光源122例如能够使用氙气灯、超高压水银灯、LED、激光光源等,除了反射器122A之外,还可以具备用于提高投射光的光学特性的透镜组(图示略)、偏光板、辅助反射器(图示略)等。
反射镜123构成为具备反射光源122发出的光所包含的R成分的光而使G成分以及B成分透过的R用二向色镜、以及反射G成分的光而使B成分透过的G用二向色镜等。另外,可以在反射镜123设置吸收R成分、G成分以及B成分的每个成分的光路长之差的中继透镜组。
光调制装置124相当于在屏幕SC显示图像的调制单元,包括调制R成分的光的光调制装置、调制G成分的光的光调制装置、以及调制B成分的光的光调制装置。
更具体而言,光调制装置124通过使用了与RGB的各色对应的3个透射型或者反射型的液晶光阀的方式、使用了3个数字微镜器件的方式等而构成,并分别对被反射镜123分离出的R成分、G成分以及B成分的光进行调制。
此外,也能够使反射镜123成为不将光源122发出的光分离为色光而直接将白色光导入光调制装置124的构成。该情况下,光调制装置124以组合使光源发出的白色光所包含的光中的RGB的光透过的色轮和1个数字微镜器件(DMD)的DMD方式而构成。在组合色轮和1个数字微镜器件的方式中,一个数字微镜器件相当于调制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光调制装置124设为使用液晶光阀的构成。光调制装置124具备呈矩阵状地配置多个像素的透射型液晶面板,并作为通过这些多个像素来形成图像、且通过形成的图像对光源122发出的光进行调制的调制单元而发挥作用。
光调制装置124被后述的光调制装置驱动部135驱动,并通过使呈矩阵状地配置的各像素中的光的透过率变化来形成图像。
投射光学系统125具备将被光调制装置124调制的RGB3色的调制光合成的棱镜126、和使通过棱镜126合成的投射图像100在屏幕SC上成像的投射透镜127。棱镜126对应于光调制装置124的构成,构成为组合一个或者多个光学棱镜、反射镜。
本实施方式的光调制装置124构成为具备3枚透射型液晶面板,因此棱镜126成为由棱镜126合成被这3枚液晶面板调制的光的构成。投射透镜127例如由多个透镜组构成,并被调整变焦以及聚焦的驱动机构(图示略)驱动。而且,投射光学系统125投射的光从投射窗120A被投射至屏幕SC,在屏幕SC上显示投射图像100。此处,光源122、光调制装置124、以及投射光学系统125作为第1投影仪2A的投射单元发挥作用。
控制部131构成为具备未图示的CPU、非易失性地存储CPU执行的程序、数据等的ROM、以及暂时存储CPU执行的程序、处理对象的数据的RAM等,并对投影仪2A的各部进行中枢控制。
图像接收部132与图像发送电缆41连接。图像接收部132经由图像发送电缆41从外部的图像输出装置7接收各种形式的图像数据(图像信号)。图像接收部132接收的图像数据可以是模拟图像信号以及数字图像数据中的任意一种,信号形式以及数据格式等可任意。另外,在图像接收部132中连接图像发送电缆41的连接端子、图像发送电缆41、以及图像输出装置7的具体规格也任意。图像接收部132将从图像输出装置7接收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处理部133。
图像处理部133按照控制部131的控制对从图像接收部132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并进行与该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对应地预先设定的、模拟/数字转换处理、分辨率转换处理、纵横比变更处理、帧频转换处理、减色处理、增色处理、图像校正处理等,生成与光调制装置124的显示像素数对应的分辨率的投射图像数据。
图像校正部134执行对起因于投影仪2A相对于屏幕SC的倾角而产生的梯形失真进行校正的梯形失真校正处理。图像校正部134按照控制部131的控制,执行使图像处理部133输出的投射图像数据成为补偿梯形失真的形状的校正处理,并将校正后的投射图像数据输出给光调制装置驱动部135。在该校正处理中,例如,在光调制装置124的液晶面板的像素区域内设定由用户设定成补偿梯形失真的形状的图像形成区域,并以落入该图像形成区域内的方式处理投射图像数据。此处,图像校正部134与控制部131配合,作为校正单元发挥作用。
光调制装置驱动部135按照从图像校正部134输入的图像数据来驱动光调制装置124。由此,在由用户设定的形状的图像形成区域内投射投射图像100。
光源驱动部136基于控制部131的指示来进行光源122的点亮控制。
通信控制部137在与投影仪2B之间收发控制信息。投影系统1构成为将投影仪2A作为接受控制投影系统1的各部的指令的指令器。投影仪2A构成为通过由通信控制部137对作为接收器的投影仪2B进行所需的指令的发送而能够控制投影仪2B。
输入操作部138具备用于用户对投影仪2A进行各种指示的多个操作键(图示略)等。作为输入操作部138所具备的操作键,例如列举用于切换电源的开/关的电源键、使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菜单图像显示的菜单键、使在菜单图像等所选择的项目确定的决定键、指示位置调整图案的投射的位置调整键、与上下左右对应的4个方向键、在梯形失真校正中所使用的梯形失真校正键等。控制部131对输入操作部138中的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出的操作来控制投影仪2A。
遥控器接收部139针对能够远程操作的遥控器(远程控制器)50A接收用户进行的针对投影仪2A的各种指示。遥控器50A与输入操作部138同样,例如具备用于切换电源的开/关的电源键、使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菜单图像显示的菜单键、使在菜单图像等所选择的项目确定的决定键、指示位置调整图案的投射的位置调整键、与上下左右对应的4个方向键、在梯形失真校正中所使用的梯形失真校正键等多个操作键。
遥控器接收部139、以及遥控器50A分别构成为能够设定接收/发送信道。通过将遥控器接收部139的信道、和遥控器50A的信道设定为同一信道,遥控器接收部139能够接收对遥控器50A进行的用户的操作。另外,通过在投影仪2A的附近设置投影仪2B,并将操作投影仪2B的遥控器(远程控制器)50B的信道设定为与遥控器接收部139的信道不同的信道,能够使投影仪2A不因遥控器50B而动作。
存储部142构成为具备掩膜ROM(ReadOnlyMemory:只读内存)、闪存、FeRAM(FerroelectricRAM: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在存储部142中预先存储有为了叠加显示从各投影仪2A、2B投射的各图像,在调整图像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进行对位时所使用的多个向导3。
如图1所示,构成投影系统1的多个投影仪2A、2B在进行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时,投射相互不同的向导3A、3B。多个向导3A、3B可以是投影仪2A、2B分别存储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一方的投影仪,例如第1投影仪2A存储的构成。
在投影仪2A、2B分别存储多个向导3A、3B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是第1投影仪2A以从投影仪2A、2B分别投射不同的向导3A、3B的方式对投影仪2A、2B进行控制的构成。另外,例如,也可以是第2投影仪2B对从第1投影仪2A投射的第1向导3A进行辨别,投射与第1向导3A不同的第2向导3B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第1投影仪2A存储多个向导3A、3B,对第2投影仪2B发送与从第1投影仪2A投射的第1向导3A不同的第2向导3B,并使之投射的构成。
拍摄部143是按照控制部131的控制,在屏幕SC中拍摄第1投影仪2A投射投射图像101的范围,并将拍摄图像输出给控制部131的数码照相机。此外,拍摄部143并不局限于设置在第1投影仪2A的主体120中的构成,也可以是使用有线或者无线的各种通信线路与投影仪2A连接的照相机的构成。
第2投影仪2B在主体220具备投射图像的图像投射部210、进行图像处理并且控制第2投影仪2B的各部的控制部(判定单元、控制单元)231、图像接收部232、图像处理部233、图像校正部234、光调制装置驱动部235、光源驱动部236、通信控制部237、输入操作部238、遥控器接收部(操作检测单元)239、以及存储部242各部。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第2投影仪2B也可以是具备对能够覆盖投影仪2B的投射范围的范围进行拍摄的拍摄部的构成。此外,第2投影仪2B的各部的构成与第1投影仪2A的各部的构成相同,故省略它们的说明。即、图像投射部210与图像投射部110相同地构成,图像接收部232与图像接收部132相同地构成,图像处理部233与图像处理部133相同地构成,图像校正部234与图像校正部134相同地构成,光调制装置驱动部235与光调制装置驱动部135相同地构成,光源驱动部236与光源驱动部136相同地构成,通信控制部237与通信控制部137相同地构成,输入操作部238与输入操作部138相同地构成,遥控器接收部239与遥控器接收部139相同地构成,存储部242与存储部142相同地构成。
第2投影仪2B作为通过通信控制部237从第1投影仪2A接受控制指令的接收器而进行动作。第2投影仪2B在单独进行投射的情况下,根据通过输入操作部238检测出的操作、以及经由遥控器接收部239接收的遥控器50B的操作来执行各种功能。另外,第2投影仪2B在作为指令器亦即第1投影仪2A的接收器而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以子动作模式进行动作。在该子动作模式下,对通过输入操作部238检测出的用户的操作、以及通过遥控器接收部239检测出的用户的操作不进行响应。换句话说,子动作模式下的第2投影仪2B对第1投影仪2A进行用户的操作,并与该操作对应地按照第1投影仪2A输出的指令进行动作。
在邻近配置两台投影仪2A、2B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两台投影仪2A、2B双方接收遥控器50A、50B发送的红外线信号的干扰。为了防止该干扰,例如能够构成为对两台投影仪2A、2B和两台遥控器50A、50B分别分配不同的信道,一方的投影仪仅检测一方的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信号。例如若对遥控器50A和第1投影仪2A分配信道1,对遥控器50B和第2投影仪2B分配信道2,则第1投影仪2A仅对遥控器50A的操作反应,第2投影仪2B仅对遥控器50B的操作反应。在该构成中,第2投影仪2B在子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时,第2投影仪2B也不对遥控器50B的操作进行响应。
图3是表示第1投影仪2A投射的第1向导3A的图。图3(A)是表示光调制装置124的液晶面板的描绘区域上的第1向导3A的图。图3(B)是表示投射到屏幕SC的第1向导3A的图。如图3(A)所示,第1投影仪2A在控制部131的控制下,在光调制装置124的液晶面板形成第1向导3A。第1投影仪2A在预先存储有用于梯形失真校正等校正投射图像的失真的校正信息的情况下,解除该校正信息,在从液晶面板的最大描绘区域端部空开规定量边距α的位置形成第1向导3A。形成在光调制装置124的液晶面板的第1向导3A如图3(B)所示那样被投射至屏幕SC。在屏幕SC中,在自未进行梯形失真校正等失真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投射有第1向导3A。第1向导3A由于在未进行梯形失真校正等失真校正的状态下被投射,所以可以在因第1投影仪2A的设置状态而失真的状态下被显示于屏幕SC。
图4是表示第2投影仪2B投射的第2向导3B的图。图4(A)是表示光调制装置224的液晶面板的描绘区域上的第2向导3B的图。图4(B)是表示投射到屏幕SC的第2向导3B的图。
此外,第2向导3B以能够与第1向导3A辨别开的方式被投射。即、在屏幕SC中,第1向导3A和第2向导3B以通过目视能够区别的方式被投射。图3、图4中,示出以实线投射第1向导3A,以虚线投射第2向导3B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红色投射第1向导3A,以绿色投射第2向导3B等、以能够辨别第1向导3A和第2向导3B的不同颜色投射的构成。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用户能够任意地选择分别以何种颜色描绘第1向导3A和第2向导3B的颜色的构成。
第2投影仪2B如图4(A)所示那样,在控制部231的控制下,在光调制装置224的液晶面板形成第2向导3B。第2向导3B沿着通过梯形失真校正等校正投射图像的失真的功能而进行了失真校正的状态下的投射区域的外缘而形成。由此,因第2投影仪2B的设置状态,在光调制装置224的液晶面板呈梯形地形成第2向导3B。而且,第2向导3B由于在进行了梯形失真校正等失真校正的状态下被投射,所以如图4(B)所示那样,在屏幕SC中显示为大致长方形的框形状。
图5表示投射到屏幕SC的向导3A、3B。如上述,第1投影仪2A将第1向导3A投射到自未进行失真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由此,第1投影仪2A能够以足够的大小投射第1向导3A。另外,通过将第1向导3A投射到从最大可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的边距的位置,能够获得使第1向导3A放大边距的量的余地。由此,例如即使在第1向导3A与第2向导3B局部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向导3A放大该边距的量,并能够容易地调整成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
另外,第2投影仪2B将第2向导3B投射至进行了校正的状态下的投射区域、且是比未进行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窄的投射区域的边缘。由此,如图5(A)所示,在屏幕SC上,第2向导3B与第1向导3A相比向外侧伸出的可能性低。
此外,在对投影仪2A、2B进行了校正的状态下在投射区域的边缘分别投射第1向导3A、第2向导3B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在比最大可投射区域窄的投射区域的边缘投射第1向导3A以及第2向导3B。这样,在第2向导3B的一部分与第1向导3A相比向外侧伸出的状态下被投射的情况下,难以判断将哪个向导对应于哪个向导。因此,有可能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变得困难。
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仪2A、2B以第2向导3B与第1向导3A相比不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向屏幕SC投射第1向导3A、第2向导3B。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在屏幕SC发现第1向导3A与第2向导3B双方,用户不会混乱将哪个向导对应于哪个向导。因此,如果以使第1向导3A对应第2向导3B的方式调整第1投影仪2A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则能够容易、高精度进行对位。
图6是表示进行投影系统1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的顺序的流程图。
参照该图6,对进行投影系统1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的顺序进行说明。在该图6中,作为一个例子,对以第2投影仪2B投射第2向导3B,将第1投影仪2A投射的第1向导3A对应于第2向导3B方式进行请求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若由用户经由输入操作部138进行了通过投影仪2A、2B进行叠加投射的操作,则控制部131开始进行投影仪2A、2B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的准备(步骤S1)。
接着,控制部131将存储在存储部142中的第1向导3A投射至屏幕SC(步骤S2)。如上述,第1向导3A被投射到自未进行失真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由此,第1向导3A以足够的大小被投射至屏幕SC。
接下来,控制部131经由通信控制部137向第2投影仪2B发送使第2向导3B投射的指令。第2投影仪2B在控制部231的控制下,将第2向导3B投射至屏幕SC(步骤S3)。如上述,第2向导3B被投射至进行了失真校正的状态下的投射区域的边缘。由此,第2向导3B被投射至比未进行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窄的投射区域的边缘,所以在屏幕SC上,第2向导3B与第1向导3A相比向外侧伸出的可能性低。
接下来,通过用户操作,进行投射到屏幕SC的第2向导3B的梯形校正等失真校正,调整第2向导3B的形状(步骤S4)。
此处,用户视觉确认投射到屏幕SC的第1向导3A、和第2向导3B的配置状态,在第2向导3B未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的情况下,调整第1投影仪2A以及/或者第2投影仪2B,以使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步骤S5)。
此外,流程图中虽然未示出,但也可以是控制部131基于拍摄部143拍摄的屏幕SC的拍摄图像来判定是否需要与第1向导3A或者第2向导3B相关的调整的构成。具体而言,控制部131基于拍摄部143的拍摄图像数据来判断第2向导3B是否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而且,在第2向导3B向第1向导3A的外侧伸出的情况下,判定需要进行投影仪2A以及/或者第2投影仪2B的调整,以使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这样,在判定为需要与第1向导3A或者第2向导3B相关的调整的情况下,控制部131如图7所示,将督促用户进行第1投影仪2A以及/或者第2投影仪2B的调整的引导显示5重叠于向导3A、3B,并投射至屏幕SC。引导显示5例如作为引导图像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42,光调制装置驱动部135基于控制部131的控制,按照存储在存储部142中的图像数据使光调制装置124驱动,从而将引导显示5投射至屏幕SC。此处,控制部131、光调制装置驱动部135、光调制装置124作为将引导显示5投射至屏幕SC的引导单元发挥作用。
图7(A)是表示控制部131基于拍摄部143的拍摄图像数据而判定为需要第1投影仪2A以及/或者第2投影仪2B的调整的情况下的引导显示5的一个例子的图。用户通过投射到屏幕SC的引导显示5,能够辨别需要第1投影仪2A以及/或者第2投影仪2B的调整。另外,用户基于投射到屏幕SC的向导3A、3B的位置关系来调整第1投影仪2A以及/或者第2投影仪2B的设置位置以及/或者角度,从而能够调整为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在图7(A)所示的例子中,用户能够容易地视觉确认通过调整第2投影仪2B的倾角,能够使第2向导3B的投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移动而调整为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
另外,用户通过调整第1投影仪2A以及/或者第2投影仪2B的光学变焦以及/或者角度,能够调整为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例如,在图7(B)所示的例子中,用户能够容易地视觉确认通过调整第2投影仪2B的光学变焦来缩小第2向导3B的大小,或者调整第2投影仪2B的水平方向的设置角,能够调整为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
还认为在步骤S4中调整第2向导3B的形状后,通过在步骤S5中调整第1投影仪2A以及/或者第2投影仪2B的设置位置以及/或者角度,第2向导3B的形状失真。因此,用户通过视觉确认、目视向导3A、3B的位置关系、以及第2向导3B的形状,来判断是否需要第2向导3B的形状的调整、以及是否需要向导3A、3B的位置调整(步骤S6)。并且,在判断为需要第2向导3B的形状的调整以及/或者向导3A、3B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步骤S6:“否”),用户进行第2向导3B的形状的调整(步骤S4)以及/或者向导3A、3B的位置调整(步骤S5)。
此外,是否需要第2向导3B的形状的调整、以及是否需要向导3A、3B的位置调整的判断(步骤S6)也可以是控制部131基于拍摄部143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的构成。而且,也可以是控制部131在判断为进一步需要第2向导3B的形状的调整以及/或者向导3A、3B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通过引导显示5来督促用户进行调整的构成。
用户或者控制部131判断为第2向导3B的形状无失真、且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的情况下(步骤S6:“是”),用户进行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步骤S7)。这样,能够在将第2向导3B的形状校正为无失真的形状、且调整为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之后再进行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由此,用户通过以将第1投影仪2A的投射区域与第2投影仪2B的投射区域对应的方式进行缩小的处理,能够容易、并且高精度地进行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系统1,是通过包括第1投影仪2A和第2投影仪2B的多个投影仪向投射面进行投射的投影系统1,通过第1投影仪2A向从投射图像的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投射第1向导3A,通过第2投影仪2B投射能够与第1向导3A辨别开的第2向导3B。由此,第1向导3A例如位于投射区域的端部,所以能够容易地在投射区域发现第1向导3A。而且,第2向导3B以能够与第1向导3A辨别开的方式被投射,所以在投射面能够容易地发现第1向导3A与第2向导3B双方。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基于这些第1以及第2向导3A、3B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的调整。另外,第1向导3A被投射至从投射图像的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所以能够获得使第1向导3A放大该边距的量的余地。由此,例如即使在第1向导3A与第2向导3B局部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向导3A放大该边距的量,能够容易地调整为第2向导3A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
另外,第1投影仪2A具备进行失真校正的校正单元、和将进行了失真校正的图像投射至屏幕SC的投射单元,在自未进行校正单元的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α的位置投射第1向导3A。由此,第1投影仪2A不将第1向导3A投射到通过失真校正而被缩小的投射区域,而将第1向导3A投射到自未进行失真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α的位置。因此,以第1投影仪2A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的大致整体为基准来调整投射位置,所以能够更高精度地调整投射位置。另外,在进行位置调整后进行失真校正的情况下,在失真校正的影响下需要再次的位置调整的可能性低,能够减轻位置调整的作业负担。而且,另外,利用第1投影仪2A能够以足够的大小投射第1向导3A,所以第2向导3B与第1向导3A相比向外侧伸出的可能性低。因此,能够在屏幕SC上容易地发现第1向导3A与第2向导3B双方,用户不会混乱将哪个向导对应于哪个向导。因此,例如通过缩小第1投影仪2A的投射区域,能够容易地调整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
另外,第2投影仪2B具备进行失真校正的校正单元、和将进行了失真校正的图像投射至上述投射面的投射单元,在进行了校正单元的校正的状态下的投射区域的边缘投射第2向导3B。由此,第2投影仪2B将投射第2向导3B投射到进行了校正的状态下的投射区域、且是比未进行校正的状态下的最大可投射区域窄的投射区域的边缘,所以第2向导3B与第1向导3A相比向外侧伸出的可能性低。因此,在屏幕SC上能够容易地发现第1向导3A与第2向导3B双方,用户不会混乱将哪个向导对应于哪个向导。因此,如果以使第1向导3A对应于第2向导3B的方式调整第1投影仪2A的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则能够容易、高精度地进行对位。
另外,第2投影仪2B按照第1投影仪2A的控制作为接收器进行动作,第1投影仪2A投射第1向导3A,并控制第2投影仪2B使其投射第2向导3B。由此,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以不单独执行功能的方式控制第2投影仪2B,能够防止第1投影仪2A与第2投影仪2B间的动作状态的不匹配等,能够更容易地调整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
另外,第1或者第2投影仪2A、2B中的任意一个引导显示5投射至屏幕SC,该引导显示5用于督促调整以使得在屏幕SC上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由此,通过引导显示5,能够督促调整,以使得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因此,例如通过以对应于第2向导3B的方式缩小第1投影仪2A的投射区域的处理,能够容易、并且高精度地调整投射区域以及/或者投射位置。
另外,第1或者第2投影仪2A、2B中的任意一个具备拍摄部143,其拍摄屏幕SC;控制部131,其基于拍摄部143的拍摄图像来判定是否需要与第1或者第2向导3A、3B相关的调整;以及引导单元,其在通过控制部131判定为需要调整的情况下,将督促调整以使得在屏幕SC上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的引导显示5投射至屏幕SC。由此,基于拍摄图像自动地判定在屏幕SC上第2向导3B是否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仅在需要调整的情况下,投射督促调整以使得第2向导3B落入第1向导3A的内侧的引导显示5。因此,仅在需要的情况下督促用户调整,所以能够实现可用性的提高。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具体方式的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作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式也能够应用本发明。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各个投影仪2A、2B与图像输出装置7经由图像发送电缆41有线连接的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各投影仪2A、2B与外部的图像输出装置7的连接方式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构成为通过使用了无线LAN、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或者通过使用了USB等通用数据通信电缆、有线LAN等有线通信相互连接,收发图像数据。另外,投影仪2A、2B通过使用了无线LAN、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或者通过使用了USB等通用数据通信电缆、有线LAN等有线通信相互连接,但如果能够收发控制信息,则具体的连接方式是任意的。
另外,图2所示的投影仪2A、2B的各功能部包括通过硬件与软件的配合所实现的功能构成,其具体的安装方式并不特别限制。其他,关于包括投影仪2A、2B、图像输出装置7的投影系统1的各部的具体详细构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更。
另外,在图3、图4所示的第1向导3A、第2向导3B中仅表示表示投射区域的边缘的框状的向导,但也可以是在向导3A、3B分别显示用于调整第1投影仪2A、第2投影仪2B的聚焦的聚焦调整用图案的构成。
符号说明
1…投影系统,2A…第1投影仪,2B…第2投影仪,3A…第1向导,3B…第2向导,5…引导显示,122、222…光源,124、224…光调制装置,131…控制部(判定单元),142…存储部,143…拍摄部,SC…屏幕,α…边距。

Claims (4)

1.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
是通过包括第1投影仪和第2投影仪的多个投影仪来向投射面进行投射的投影系统,
通过所述第1投影仪将第1向导投射至从投射图像的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
通过所述第2投影仪来投射能够与所述第1向导辨别开的第2向导,
所述第2投影仪具备进行失真校正的校正单元、和将进行了失真校正的图像投射至所述投射面的投射单元,
所述第2投影仪将所述第2向导投射至被所述校正单元进行了校正的状态下的投射区域的边缘。
2.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
是通过包括第1投影仪和第2投影仪的多个投影仪来向投射面进行投射的投影系统,
通过所述第1投影仪将第1向导投射至从投射图像的投射区域端空开规定量边距的位置,
通过所述第2投影仪来投射能够与所述第1向导辨别开的第2向导,
所述第2投影仪按照所述第1投影仪的控制作为接收器来进行动作,
所述第1投影仪投射所述第1向导,并控制所述第2投影仪使该第2投影仪投射所述第2向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投影仪或者第2投影仪中任意一个将引导显示投射至所述投射面,该引导显示用于督促调整以使得在所述投射面上所述第2向导落入所述第1向导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投影仪或者第2投影仪中任意一个具备:
拍摄单元,其拍摄所述投射面;
判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拍摄单元的拍摄图像来判定是否需要与所述第1向导或者第2向导相关的调整;以及
引导单元,其在通过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需要调整的情况下,将引导显示投射至所述投射面,该引导显示用于督促调整以使得在所述投射面上所述第2向导落入所述第1向导的内侧。
CN201510632138.8A 2012-06-06 2013-06-04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Active CN105204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8677 2012-06-06
JP2012128677A JP6098045B2 (ja) 2012-06-06 2012-06-06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CN201310218407.7A CN103472663B (zh) 2012-06-06 2013-06-04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8407.7A Division CN103472663B (zh) 2012-06-06 2013-06-04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4276A true CN105204276A (zh) 2015-12-30
CN105204276B CN105204276B (zh) 2017-06-20

Family

ID=497150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2138.8A Active CN105204276B (zh) 2012-06-06 2013-06-04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CN201310218407.7A Active CN103472663B (zh) 2012-06-06 2013-06-04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8407.7A Active CN103472663B (zh) 2012-06-06 2013-06-04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250501B2 (zh)
JP (1) JP6098045B2 (zh)
CN (2) CN1052042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8709A (zh) * 2017-02-01 2019-09-20 夏普株式会社 投影适当与否感测系统、投影适当与否感测方法以及投影适当与否感测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7280B2 (ja) * 2011-08-23 2016-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306834B2 (ja) * 2013-07-24 2018-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6062863B (zh) * 2014-03-03 2019-07-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JP6364899B2 (ja) * 2014-04-08 2018-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075815A1 (ja) * 2014-11-14 2016-05-19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JP6594170B2 (ja) * 2015-11-12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投影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791787A (zh) * 2016-03-31 2016-07-20 佛山市章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操作面板的无屏电视
CN105744245A (zh) * 2016-03-31 2016-07-06 佛山市章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及多屏显示控制方法
CN107367895A (zh) * 2017-08-22 2017-11-21 深圳市乐视环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立体投影装置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JP7096664B2 (ja) * 2017-12-15 2022-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写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投写システム
JP7116543B2 (ja) 2017-12-15 2022-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写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投写システム
JP7013896B2 (ja) * 2018-01-31 2022-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システム、投写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784280B2 (ja) * 2018-06-27 2020-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JP7200978B2 (ja) * 2020-06-23 2023-0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投射システムの調整要否判定方法、画像投射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投射制御装置
JP2022138883A (ja) * 2021-03-11 2022-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方法、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7015A (ja) * 1999-08-31 2001-03-16 Seiko Epson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並びに、投写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表示方法
JP2006352203A (ja) * 2005-06-13 2006-12-28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180873A (zh) * 2005-04-26 2008-05-14 图象公司 电子投影系统及其方法
CN101466049A (zh) * 2007-12-19 2009-06-24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投影系统和方法
US20090201431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multi-screen system, projector control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JP2011029727A (ja) * 2009-07-21 2011-02-10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7934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oshiba Corp Crt型表示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4228824A (ja) * 2003-01-22 2004-08-12 Hitachi Ltd スタックプロジェクション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JP2005229282A (ja) * 2004-02-12 2005-08-25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
JP4583823B2 (ja) 2004-06-30 2010-11-17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メニュー映像の表示方法
JP2008268557A (ja) * 2007-04-20 2008-11-06 Sony Corp 画像生成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9134069A (ja) * 2007-11-30 2009-06-18 Seiko Epson Corp 投射画像の表示位置調整装置、投射画像の表示位置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NO331839B1 (no) * 2008-05-30 2012-04-16 Cisco Systems Int Sarl Fremgangsmate for a fremvise et bilde pa et display
CN101556758B (zh) * 2009-04-23 2010-12-01 杭州镭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多台投影机来显示高动态亮度范围图像的方法
US8646576B2 (en) * 2009-07-30 2014-02-11 Wurtec Elevator Products & Services Foldable hoistway work deck
JP2011227171A (ja) * 2010-04-16 2011-11-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5641820B2 (ja) * 2010-08-25 2014-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3365059B (zh) * 2012-04-10 2015-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JP6060528B2 (ja) * 2012-06-04 2017-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US9514716B2 (en) * 2012-10-19 2016-12-06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ojection apparatus, projection control apparatus, projec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state adjustment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7015A (ja) * 1999-08-31 2001-03-16 Seiko Epson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並びに、投写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表示方法
CN101180873A (zh) * 2005-04-26 2008-05-14 图象公司 电子投影系统及其方法
JP2006352203A (ja) * 2005-06-13 2006-12-28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466049A (zh) * 2007-12-19 2009-06-24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投影系统和方法
US20090201431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multi-screen system, projector control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JP2011029727A (ja) * 2009-07-21 2011-02-10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8709A (zh) * 2017-02-01 2019-09-20 夏普株式会社 投影适当与否感测系统、投影适当与否感测方法以及投影适当与否感测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29196A1 (en) 2013-12-12
CN103472663B (zh) 2016-08-24
CN105204276B (zh) 2017-06-20
US9635329B2 (en) 2017-04-25
US9250501B2 (en) 2016-02-02
CN103472663A (zh) 2013-12-25
JP6098045B2 (ja) 2017-03-22
US20160100144A1 (en) 2016-04-07
JP2013254051A (ja) 201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4276A (zh)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US9621861B2 (en) Projection image display system, projection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5477185B2 (ja) 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画像投射制御方法
CN103458208B (zh)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JP5987340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3731621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的图像调整方法
JP6365079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調整方法
US10007173B2 (en) Display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0839727B2 (en) Projector and control method of projector
CN113271446B (zh) 投影仪的基于计算机的控制方法
JP2012165091A (ja) 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20050280779A1 (en) Projecting display apparatus
JP2008003516A (ja)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8199261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which enables misregistration between primary color lights projected on a screen to be reduced
JP521719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US20120057138A1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6269872B2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6119126B2 (ja) 補正制御装置、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9098325A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6293124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20122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ジェクタ並びにスクリーン装置
JP2020170951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20170099A (ja) 投写システム
JP2023045382A (ja) 画像投射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161798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