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8999A - 切削刀片和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 - Google Patents

切削刀片和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8999A
CN105188999A CN201480016926.8A CN201480016926A CN105188999A CN 105188999 A CN105188999 A CN 105188999A CN 201480016926 A CN201480016926 A CN 201480016926A CN 105188999 A CN105188999 A CN 105188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utting edge
cutting
face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69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8999B (zh
Inventor
佐治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ngalo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ungalo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ngaloy Corp filed Critical Tungalo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88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8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8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8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02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with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23C5/109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with removable cutting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04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 B23C5/2208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for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13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for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having a speci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4Overall shape
    • B23C2200/0494Rectan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8Rake or top surfaces
    • B23C2200/081Rake or top surfaces with proj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42Cutting angles posi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42Cutting angles positive
    • B23C2210/045Cutting angles positive axial rake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42Cutting angles positive
    • B23C2210/0457Cutting angles positive radial rake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16Fixation of inserts or cutting bits in the tool
    • B23C2210/168Seats for cutting inserts, supports for replacable cutting b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削刀片,包括两个对置的端面、在端面间延伸的周侧面、和沿着每个端面与周侧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多个切削刃部段。各切削刃部段包含角部切削刃、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一个端面中的在相邻的切削刃部段之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经由周侧面与另一个端面中的关联的切削刃部段的角部切削刃及主切削刃的至少一部分相邻。

Description

切削刀片和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刀片和装配切削刀片的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在两个对置的端面的两者上形成有切削刃的切削刀片、和拆装自如地装配该切削刀片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
背景技术
在向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装配的切削刀片中,以往在作为两个端面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者上形成有切削刃的类型的切削刀片是存在的。在这样的切削刀片中,例如有能够翻过来以将上表面和下表面交换而向工具主体装配的结构,与单面型的结构相比具备多个切削刃。因此,这样的双面使用型的切削刀片较经济。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上下表面具备相同形状的切削刃的双面使用型的切削刀片的一例。该切削刀片基本上由分别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和将它们连接的周侧面构成。在上表面中,在处于对角的一组角部处分别形成有角部切削刃。在从形成有角部切削刃的角部延伸的长边棱线部形成有主切削刃,在从该角部向与长边棱线部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短边棱线部形成有副切削刃。主切削刃比副切削刃长。在下表面中也同样形成有角部切削刃、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并且,在该切削刀片中,以将处于下表面的对角的角部切削刃间连结的对角线与将上表面的角部切削刃间连结的对角线交叉的方式,在上下表面上配置有四个角部切削刃。这样,在该切削刀片中,在其厚度方向上,以上表面的角部切削刃与下表面的角部切削刃不并列的方式,配置有分别能够用于切削的四个角部。以当将上表面侧的切削刃用于切削时下表面抵接在工具主体的刀片座的底壁面上的方式,将切削刀片安装在工具主体上。另一方面,以当将下表面侧的切削刃用于切削时上表面抵接在工具主体的刀片座的底壁面上的方式,将切削刀片安装在工具主体上。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22676号。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切削刀片那样的双面使用型的切削刀片中,由于在上下表面的两者中形成有切削刃,所以当形成在一个面上的切削刃参与切削时,形成在另一个面上的切削刃与刀片座的底壁面接触,有可能在那里发生磨损或变形。为了避免该状况,将与刀片座的底壁面接触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落座面形成在安装孔周围,使其从上下表面的边缘部以某种程度以上离开。由此,当将切削刀片装配在刀片座上时,防止了与刀片座对置的表面侧的不参与切削的切削刃(包含未使用的切削刃)与刀片座的底壁面接触。
但是,在这样的切削刀片中,由于与刀片座的底壁面接触的落座面离开切削刃(即上表面或下表面与周侧面的交叉棱线部)地设置在刀片内侧,所以该切削刀片仅在上下表面的安装孔周围的中央部分被刀片座的底壁面支承,在切削刀片的支承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而言,由于仅在切削刀片的安装孔周围的中央部分支承切削刀片,所以当在切削刃上作用较大的力时,有可能发生由于切削刃的摆动而引起的振动或崩刃等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承受作用在切削刃上的力的切削刀片及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包括:两个对置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第1端面和第2端面分别是大致多边形形状;周侧面,在第1端面和第2端面之间延伸;和多个切削刃部段,是沿着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每个与周侧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多个切削刃部段,各切削刃部段包含设置在角部部分的角部切削刃、与该角部切削刃的一端连接的主切削刃、和与该角部切削刃的另一端连接的副切削刃,在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每个中至少形成有两个切削刃部段及落座面,各切削刃部段在相邻的端面上具有前刀面,各切削刃部段的至少一部分至少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突出,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在相邻的切削刃部段之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经由周侧面与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由关联的切削刃部段的角部切削刃及主切削刃构成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另外,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既可以是作为端面与周侧面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的非切削交叉棱线部本身,也可以是具有包含该非切削交叉棱线部的某种程度的宽度或区域的区域。该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的宽度或范围优选的是可以根据该切削刀片的支承的观点来设计。
优选的是,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在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由相邻的切削刃部段的角部切削刃及主切削刃构成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刀片厚度方向里侧延伸。另外优选的是,在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每个中,落座面延伸至相邻的切削刃部段之间,与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一体化。
可以的是,多个切削刃部段以关于第1轴线具有旋转对称性的方式配置形成,并且以关于第2轴线具有旋转对称性的方式配置形成,所述第1轴线确定为以贯通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方式沿刀片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2轴线确定为与第1轴线正交并且穿过周侧面。
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可以与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从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经由角部切削刃到副切削刃的一部分的部分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此外替代地,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可以与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及角部切削刃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进而替代地,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可以仅与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切削刃部段的角部切削刃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进一步替代地,切削刃部段可以还包含第2角部切削刃,该第2角部切削刃是与角部切削刃不同的第2角部切削刃并与副切削刃连接,在该情况下,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仅与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包括形成有至少一个刀片座的工具主体,在该刀片座上拆装自如地装配切削刀片。在该切削工具中使用的切削刀片是如上所述的切削刀片。刀片座具有与切削刀片的落座面抵接的底壁面。优选的是,当将切削刀片安装到刀片座上以使用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一个切削刃部段时,与该切削刃部段相邻的该切削刀片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被该刀片座支承。
刀片座的底壁面可以包含能够与切削刀片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抵接的部分。在该情况下,刀片座的底壁面可以一体地包含能够与切削刀片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抵接的部分,但也可以包含从该部分离开的其它部分。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第1端面及上述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在相邻的切削刃部段之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经由周侧面与第1端面及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由切削刃部段的角部切削刃及主切削刃构成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因而,通过利用刀片座支承该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能够提高切削刀片的支承能力。结果,即使在处于该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的相反侧的切削刃部段中的角部切削刃及主切削刃的至少一部分上作用有大的切削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接受或承受作用在切削刃上的力,能够大幅抑制切削刃整体的摆动,从而显著地减少振动或崩刃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图2A表示图1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图2B表示图1的切削刀片的正视图。
图2C表示图1的切削刀片的仰视图。
图2D表示图1的切削刀片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图4A表示图3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图4B表示图3的切削刀片的正视图。
图4C表示图3的切削刀片的仰视图。
图4D表示图3的切削刀片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图6A表示图5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图6B表示图5的切削刀片的正视图。
图6C表示图5的切削刀片的仰视图。
图6D表示图5的切削刀片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图8A表示图7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图8B表示图7的切削刀片的正视图。
图8C表示图7的切削刀片的仰视图。
图8D表示图7的切削刀片的左视图。
图9表示装配有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第1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0表示图9的第1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工具主体的立体图。
图11A表示图9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从与图9不同的角度的立体图。
图11B是沿着图11A的XIB-XIB线的图9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2A表示图9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前端侧的正视图。
图12B是沿着图12A的XIIB-XIIB线的图9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剖视图。
图13A表示图9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前端侧的仰视图。
图13B是沿着图13A的XIIIB-XIIIB线的图9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4表示装配有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第2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5表示装配有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第3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6表示装配有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第4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7A表示比较例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图17B表示图17A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图17C表示图17A的切削刀片的正视图。
图17D表示图17A的切削刀片的仰视图。
图18表示装配有图17A的切削刀片的比较例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
图19表示图18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中的沿着XIX-XIX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0A表示图18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前端侧的正视图。
图20B表示图20A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中的沿着XXB-XXB线的剖视图。
图21A表示图18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仰视图。
图21B表示图21A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的沿着XXIB-XXIB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切削刀片及切削工具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进行说明,然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
首先,参照图1、图2A~图2D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进行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包括两个对置的端面2、3和在它们之间延伸的周侧面4,基本上由这些构成。端面2、3中的一个是第1端面,另一个是第2端面。在切削刀片1中,形成有在端面2、3的各自的大致中央具有开口部的贯通孔5。贯通孔5为了插入紧固螺钉而设置,在切削刀片的厚度方向(将端面2、3连接的方向)上延伸。另外,该切削刀片的厚度方向在以下被称为刀片厚度方向,是与贯通孔5的轴线(第1轴线)5a平行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图1中表示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2称为上表面,将两个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3称为下表面。在以下的说明中,按照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使用“上”、“下”的用语,但这些用语不过是为了使说明或理解变容易而使用或确定的,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
上表面2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的轮廓。下表面3也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的轮廓,具有与上表面2大致相同的形状。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主要部分分别绕安装孔5的轴线5a具有旋转对称而构成。这里,由于上下表面2、3都是大致四边形形状,所以上下表面2、3分别绕轴线5a具有两重对称的旋转对称性。上表面2和下表面3绕以与轴线5a正交并穿过周侧面的方式确定的作为第2轴线的轴线5b或轴线5c具有(两重对称性的)旋转对称性而主要构成。由于上下表面2、3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所以周侧面4包含四个侧面部分4a、4b和四个角部面部分4c。四个侧面部分由第1侧面部分4a、4a和第2侧面部分4b、4b构成,第1侧面部分4a比第2侧面部分4b大。各角部面部分4c将相邻的第1侧面部分4a和第2侧面部分4b连接。
这里,在上表面2的俯视图(图2A)中,将处于交叉的两个对角线(未图示)上的各个角部设为角部A、角部B、角部C、角部D。另外,角部A~D分别与对应的角部面部分4c建立了关系。角部A和角部B是处于相同的对角线上的一个组,角部C和角部D是处于相同的对角线上的一个组。因而,角部A~D在图2A中顺时针地以角部A、C、B、D的顺序配置。同样,在下表面3的俯视图(图2C)中,将处于交叉的两个对角线(未图示)上的各个角部设为角部E、角部F、角部G、角部H。角部E和角部F是处于相同的对角线上的一个组,角部G和角部H是处于相同的对角线上的一个组。因而,角部E~H在图2C中顺时针地以角部E、G、F、H的顺序配置。在切削刀片1中,在与上表面2的角部A在上下方向(刀片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即在角部A的里侧(即,与轴线5a方向相邻的位置)处具有下表面3的角部G。在与上表面2的角部B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即在角部B的里侧具有下表面3的角部H。在与上表面2的角部C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即在角部C的里侧具有下表面3的角部E。在与上表面2的角部D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即在角部D的里侧具有下表面3的角部F。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表面2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切削刃(切削刃部段)2A、2B。首先,在位于角部A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角部切削刃6。在上表面2的俯视图中,角部切削刃6是遍及包含角部A的顶点的一定范围弯曲地延伸的切削刃。在角部切削刃6的一端以与角部切削刃6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主切削刃7。在角部切削刃6的另一端以与角部切削刃6连接的方式形成有副切削刃8。同样,在处于角部A的对角线上的角部B处,也形成有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和副切削刃8。这样,在上表面2中仅在处于交叉的两个对角线中的一方的对角线上的一组角部A及角部B处形成有切削刃部段2A、2B,即形成有角部切削刃6。另外,这里主切削刃7比副切削刃8长。这样,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连续以构成一个切削刃部段,切削刃部段2A、2B分别由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构成。另外,切削刃部段2A、2B配置为绕安装孔5的轴线5a具有两重对称的旋转对称性。
这里,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副切削刃8形成为比上表面2的落座面9向刀片厚度方向即轴线5a方向突出。所谓落座面9,是指形成在上表面2上或下表面3上的与设置在后述的工具主体21上的刀片座22的底壁面23接触的抵接面。由于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能够双面使用的切削刀片中将上表面2和下表面3都作为安装面使用,所以在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各自上作为抵接部分而设置有这样的落座面9。另外,两面中的落座面9分别主要在安装孔5的周围延伸。
此外,在切削刀片的俯视图(图2A)中,以对应于角部切削刃6的顶点的部分在第1轴线5a方向上最远离落座面9的方式,形成角部切削刃6及切削刃部段。这里,在切削刀片的俯视图中对应于角部切削刃6的顶点的部分没有图示,但在图2A中位于穿过第1轴线5a以将角部A、B连接而确定的线上,但也可以从该线偏离。例如,与角部切削刃6的顶点对应的部分在俯视图中也可以处于该角部的平分线上。
并且,随着从角部切削刃6的顶点部分向主切削刃7侧或副切削刃8侧离开,主切削刃7或副切削刃8在第1轴线5a方向上向落座面9接近,即切削刃相对于落座面9的高度逐渐降低。在从角部切削刃6离开一定距离的部位,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分别终止。在从角部切削刃6向主切削刃7侧或副切削刃8侧分别离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突出的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消失,落座面9延长至与它们相邻的交叉棱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表面2中,主切削刃7从一方的角部A或B开始,在另一方的角部D或C的角部区域的近前侧端部终止。即,以落座面9为基准在轴线5a方向上突出的主切削刃7在一方的角部A或B与另一方的角部D或C之间的中途消失。此外,副切削刃8从一方的角部A或B开始,在另一方的角部C或D的角部区域的近前侧端部终止。即,以落座面9为基准在轴线5a方向上突出的副切削刃8在一方的角部A或B与另一方的角部C或D之间的中途消失。如上所述,落座面9延伸至切削刃部段2A、2B之间,在与周侧面4之间形成交叉棱线部9a、9b。另外,交叉棱线部9a、9b由于不作为切削刃构成,所以可以称为非切削交叉棱线部。将包含该非切削交叉棱线部的上表面2的外缘侧区域称为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2C、2D。
进而,在下表面3中,也与上表面2同样,在下表面3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处形成有切削刃(切削刃部段)3A、3B。两个切削刃部段3A、3B以绕安装孔5的轴线5A具有两重对称的旋转对称性的方式配置。各切削刃部段3A、3B具有与上表面2的各切削刃部段2A、2B相同的结构,包括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而形成。并且,上表面2的切削刃部段2A、2B与下表面3的切削刃部段3A、3B绕轴线5B且绕轴线5C具有(两重对称的)旋转对称性而建立了关系。
具体而言,在下表面3中,在位于角部E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角部切削刃6。角部切削刃6在切削刀片的俯视图(图2C)中是从角部E的顶点跨越一定范围弯曲地延伸的切削刃。在角部切削刃6的一端以与角部切削刃6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主切削刃7。另一方面,在角部切削刃6的另一端以与角部切削刃6连接的方式形成有副切削刃8。此外,在处于角部E的对角线上的角部F处也同样形成有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副切削刃8。即,仅在处于下表面3中相互交叉的两个对角线中的一方的对角线上的角部处形成有切削刃部段即角部切削刃6。此时,主切削刃7比副切削刃8长。下表面3的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也与上表面2的各自的切削刃同样,以落座面9为基准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突出。并且,主切削刃7或副切削刃8随着从角部切削刃6的顶点部分离开而在轴线5a方向上向落座面9接近,在距角部切削刃6一定距离处消失(即,不再存在从落座面9的突出部分,交叉棱线部的高度与落座面9相同)。此外,与上表面2同样,以落座面9为基准在轴线5a方向上突出的主切削刃7在一方的角部E或F与另一方的角部H或G之间的中途消失,以落座面9为基准在轴线5a方向上突出的副切削刃8在一方的角部E或F与另一方的角部G或H之间的中途消失。并且,在下表面3中,落座面9也延伸至切削刃部段3A、3B之间,在与周侧面4之间形成交叉棱线部(非切削交叉棱线部)9c、9d。因而,在下表面3中,也与上表面2同样,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C、3D在相邻的切削刃部段3A、3B之间延伸。
此时,相对于上表面2的角部A在刀片厚度方向即第1轴线5A方向上经由周侧面4相邻的下表面3侧的角部(即,在图2A中处于上表面2的角部A的正下方的下表面3侧的角部)是没有形成突出的切削刃的角部G。关于上表面2的角部B侧也可以说是同样的,与上表面2的角部B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经由周侧面4相邻的下表面3侧的角部(即,在图2A中处于上表面2的角部B的正下方的下表面3侧的角部)是没有形成从落座面9突出的切削刃的角部H。即,当在上表面2中在一个对角线上配设有没有形成角部切削刃6的角部A及B时,在下表面3中,在沿与上表面2中的该对角线在俯视图中交叉的方向伸长的对角线上,配设有形成了角部切削刃6的角部E及F。因而,下表面3的落座面9与和上表面2的角部A对置的下表面3的角部G连续,下表面3的落座面9与和上表面2的角部B对置的下表面3的角部H连续,上表面2的落座面9与和下表面3的角部E对置的上表面2的角部C连续,上表面2的落座面9与和下表面3的角部F对置的上表面2的角部D连续。
因而,上下表面的一方的从一个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经由角部切削刃到副切削刃的一部分的部分在其(轴线5a方向)里侧具有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这里着眼于上表面2的一个角部B。在图2B中描绘以穿过与角部B关联的切削刃部段2B中的从角部切削刃6离开的主切削刃7的一个点p的方式与轴线5a平行的直线α。同样,在图2D中描绘以穿过切削刃部段2B中的从角部切削刃6离开的副切削刃8的一个点q的方式与轴线5a平行的直线β。穿过点p的直线α在图2B中到达在下表面3的角部H周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D的端部r。此外,穿过点q的直线β在图2D中到达在下表面3的角部H周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D的另一端部s。在其他切削刃部段中也是同样的。根据该说明可以清楚,在切削刀片1中,从上下表面的另一方的一个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经由角部切削刃到副切削刃的一部分的连续的部分在上下表面的一方的一个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的(轴线5a方向)里侧延伸。
另外,各切削刃部段以在轴线5a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特别在这里以仅在轴线5a的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根据图1~图2D可以清楚,在上表面2和下表面3上形成有相对于各切削刃部段的前刀面,在周侧面4形成有后刀面。因而,随着各切削刃部段在轴线5a方向上突出,前刀面2e、3e分别以相对于确定为与轴线5a正交的平面倾斜的方式延伸,形成为有利于正前角的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落座面9是平坦面,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也与落座面9的其他部分同样形成为平坦的面。但是,落座面9及/或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并不限定于是平坦的面,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后述的刀片座根据落座面及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的形状而设计。
如以上所述,在本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中,主切削刃7沿着上下表面2、3的每个与周侧面4的第1侧面部分4a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沿着约过半的部分延伸。此外,副切削刃8沿着上下表面2、3的每个与周侧面4的第2侧面部分4b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沿着约过半的部分延伸。并且,上下表面2、3的一个中的非切削交叉棱线部9a、9b、9c、9d分别与上下表面2、3的另一个中的从切削刃部段3A、3B、2A、2B的主切削刃7的一部分经由角部切削刃6到副切削刃8的一部分的部分建立了关系。因而,在切削刀片1中,在各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角部切削刃、副切削刃的一部分的第1轴线方向里侧,具有非切削交叉棱线部及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落座面9延伸至那里。
接着,参照图3、图4A~图4D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进行说明。本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基本上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同样的构成,所以以下仅对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同样的切削刀片10的构成(要素)使用同样的用语或附图标记。
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中,形成在上表面2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上或下表面3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上的切削刃部段的范围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不同。具体而言,在上表面2或下表面3中,形成有与角部A、B、E或F的角部切削刃6连接的副切削刃8的范围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副切削刃8从一方的角部A、B、E或F到另一方的角部C、D、G或H的角部区域的近前侧端部不中断而连续地形成。在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中,副切削刃8在到达另一方的角部C、D、G或H的角部区域之前消失,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副切削刃8突出至另一方的角部C、D、G或H的角部区域的端部而形成。
因而,一个非切削交叉棱线部仅与关联的一个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和角部切削刃相邻。这里着眼于上表面2的一个角部B。在图4B中描绘以穿过与角部B关联的切削刃部段2B中的从角部切削刃6离开的主切削刃的一个点p的方式与轴线5a平行的直线α。同样,在图4D中描绘以穿过切削刃部段2B中的角部切削刃6的副切削刃侧的端部点q的方式与轴线5a平行的直线β。穿过点p的直线α在图4B中到达在下表面3的角部H周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D的端部r。此外,穿过点q的直线β在图4D中到达在下表面3的角部H周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D的另一端部s。在其他切削刃部段中也是同样的。因而,在切削刀片10中,从上下表面的另一方的一个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到角部切削刃的连续的部分在上下表面的一方的一个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的(轴线5a方向)里侧延伸。
如上所述,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中,副切削刃8遍及上下表面2、3的每个与周侧面4的第2侧面部分4b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实质上整体而延伸。因而,在切削刀片10中,仅在各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及角部切削刃的第1轴线方向里侧,具有非切削交叉棱线部9a、9b、9c、9d及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2A、2B、3C、3D。
接着,参照图5、图6A~图6D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也基本上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同样的构成,所以以下仅对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同样的切削刀片11的构成(要素)使用同样的用语或附图标记。
在本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中,形成在上表面2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上或下表面3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上的切削刃部段的范围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不同。具体而言,在上表面2或下表面3中,在形成有与角部A、B、E或F的角部切削刃6连接的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的范围这一点上,切削刀片11与第1实施方式1的切削刀片1不同。主切削刃7从一方的角部A、B、E或F到另一方的角部D、C、H或G的角部区域的近前侧端部不中断而连续地形成。即,主切削刃7突出至另一方的角部D、C、H或G的角部区域的端部而形成。进而,副切削刃8从一方的角部A、B、E或F到另一方的角部C、D、G或H的角部区域的近前侧端部不中断而连续地形成。即,副切削刃8突出至另一方的角部C、D、G或H的角部区域的端部而形成。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表面2、3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中的没有形成切削刃的部分在上表面2中仅是角部C及角部D,在下表面3中仅是角部G及H。
因而,一个非切削交叉棱线部仅与关联的一个切削刃部段的角部切削刃相邻。这里着眼于上表面2的一个角部B。在图6B中描绘以穿过与角部B关联的切削刃部段2B中的角部切削刃6的主切削刃侧的端部点p的方式与轴线5a平行的直线α。同样,在图6D中描绘以穿过切削刃部段2B中的角部切削刃6的副切削刃侧的端部点q的方式与轴线5a平行的直线β。穿过点p的直线α在图6B中到达在下表面3的角部H周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D的端部r。此外,穿过点q的直线β在图6D中到达在下表面3的角部H周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D的另一端部s。在其他切削刃部段中也是同样的。因而,在切削刀片11中,上下表面的另一方的一个切削刃部段的角部切削刃在上下表面的一方的一个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的(轴线5a方向)里侧延伸。
如上所述,在本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中,主切削刃7遍及上下表面2、3的每个与周侧面4的第1侧面部分4a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实质上整体而延伸,副切削刃8遍及上下表面2、3的每个与周侧面4的第2侧面部分4b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实质上整体而延伸。因而,在切削刀片10中,仅在各切削刃部段的角部切削刃的第1轴线方向里侧,具有非切削交叉棱线部9a、9b、9c、9d及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2A、2B、3C、3D。
接着,参照图7、图8A~图8D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2进行说明。本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2也基本上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同样的构成,所以以下仅对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同样的切削刀片12的构成(要素)使用同样的用语或附图标记。
在本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2中,形成在上表面2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上或下表面3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上的切削刃部段的范围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不同。具体而言,通过形成有与角部A、B、E或F的角部切削刃6连接的副切削刃8的范围、和在角部C、D、G或H处也形成有角部切削刃6B这些方面,切削刀片12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较大地不同。副切削刃8不中断而连续地从一方的角部A、B、E或F形成到另一方的角部C、D、G或H的角部区域的端部。即,副切削刃8突出至另一方的角部C、D、G或H的角部区域的端部而形成。进而,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不同,在上表面2的角部C及D和下表面3的角部G及H处也形成有突出的角部切削刃(第2角部切削刃)6B。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2中,在上下表面2、3全部的角部处形成有角部切削刃6、6B,没有形成切削刃的部分仅为上下表面2、3各自的部分地形成有主切削刃7的四个交叉棱线部(第1侧面部分4a与上下表面2、3的每个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
因而,一个非切削交叉棱线部仅与关联的一个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相邻。这里着眼于上表面2的一个角部B。在图8B中描绘以穿过与角部B关联的切削刃部段2B中的从角部切削刃6离开的主切削刃的一个点p的方式与轴线5a平行的直线α。同样,在图8B中描绘以穿过切削刃部段2B中的角部切削刃6的主切削刃侧的端部点q(比点p靠角部切削刃侧的点)的方式与轴线5a平行的直线β。穿过点p的直线α在图8B中到达在下表面3的角部H附近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D的端部r。此外,穿过点q的直线β在图8B中到达在下表面3的角部H附近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D的另一端部s。在其他切削刃部段中也是同样的。因而,在切削刀片12中,上下表面的另一方的一个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在上下表面的一方的一个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的(轴线5a方向)里侧延伸。
如以上所述,在本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2中,主切削刃7沿着上下表面2、3的每个与周侧面4的第1侧面部分4a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延伸,副切削刃8沿着上下表面2、3的每个与周侧面4的第2侧面部分4b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实质上整体延伸。进而,各切削刃部段除了作为第1角部切削刃的角部切削刃6以外,还包含与副切削刃8相连的进一步的第2角部切削刃6B。因而,在切削刀片12中,仅在各切削刃部段的主切削刃的一部分的第1轴线方向里侧,具有非切削交叉棱线部9a、9b、9c、9d及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2A、2B、3C、3D。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第1至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0、11、12中重要的是,在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两者上形成有切削刃的切削刀片中,在相对于形成在上表面2或下表面3的一个面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上的角部切削刃6或主切削刃7的某个或两者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面的交叉棱线部,至少设置有一处没有形成从落座面9突出的切削刃的部分即非切削交叉棱线部(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即,在双面使用的切削刀片中,在形成在上表面2和下表面3上的角部切削刃6及主切削刃7的某个或两者的正下方(或里侧),至少设置有一处没有形成切削刃的交叉棱线部。如果采用该构成,则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大致四边形。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有大致三角形或大致五边形的其他大致多边形的端面的切削刀片。另外,在这些第1至第4实施方式中,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与落座面9处于同一面上。但是,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并不限于与落座面9处于同一面上,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优选的是构成为作为落座面9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本发明的切削刀片优选的是由硬质合金、金属陶瓷、陶瓷、或者含有金刚石或立方晶氮化硼的超高压烧结体等硬质材料、或被涂敷的这些硬质材料制作。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进行说明。基于图9~图13B说明拆装自如地装配上述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的第1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20。此外,在图14中表示拆装自如地装配有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的第2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27,在图15中表示拆装自如地装配有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的第3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28,在图16中表示拆装自如地装配有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2的第4实施方式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29。
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20包括工具主体21,在工具主体21上装配有多个具体而言装配有四个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工具主体21具有大致圆筒的整体形状,具有从其前端侧21A延伸到基端侧21B的旋转轴线21C,在其前端面上从外周侧切开地设置有多个具体而言设置有四个刀片座22。刀片座22基本上由朝向工具旋转方向K前方的大致四边形状的底壁面23和相对于其底壁面23大致直角地配置的两个侧壁面24a、24b构成。在底壁面23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用来供固定螺钉插入的安装螺孔25。其中,虽然这里使用螺钉将切削刀片固定在刀片座上,但也可以通过除此以外的机械手段固定,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贯通孔5及安装螺孔25省略。在底壁面23的周缘部设置有避让部,以使得当将切削刀片1配置在刀片座22上时,比上表面2或下表面3的落座面9向轴线5a方向突出的切削刃不与刀片座22的底壁面23接触(参照图10)。在工具主体21的底壁面23的前端侧及外周侧的各缘部及其附近形成有支承抵接部23a,支承抵接部23a具有与切削刀片1的非切削交叉棱线部及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适合的形状。该支承抵接部23a也可以能够明确地从底壁面23的其他部分识别地构成,但这里与其一体地融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刀片座22设置在确定为将工具主体21的外周均等地分割为四部分的四个部位,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刀片座22的数量也可以是例如一个、两个、三个、五个等,比四个少或多。多个刀片座22也可以配置在确定为将外周不均等地分割的位置。在各个刀片座22的工具旋转方向K前方设置有用来将切削屑排出的切削屑槽26。
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以其上表面2或下表面3的某个与刀片座22的底壁面23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刀片座22上。即,以当将形成在上表面2上的切削刃用于切削时下表面3与底壁面23对置的方式配置切削刀片。与此相对,以当将形成在下表面3上的切削刃用于切削时上表面2与底壁面23对置的方式配置切削刀片。由于刀片座22如上述那样采用突出的切削刃不与刀片座22接触的结构,所以不使用的切削刃特别是未使用的切削刃不会由于刀片座22的接触而损伤。
当然,在装配第2至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11、12的旋转切削工具27、28、29的各情况下,刀片座22的底壁面23也具有与各个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11、12的落座面9匹配的形状。在第2至第4实施方式的旋转切削工具中,也在工具主体21的底壁面23的前端侧及/或外周侧的各缘部及其附近,形成有具有与切削刀片的非切削交叉棱线部及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适合的形状的支承抵接部23a。在第2至第4实施方式的旋转切削工具中,该支承抵接部23a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明确地从底壁面23的其他部分识别,但在这里与其一体地融合。此外,第2至第4实施方式的旋转切削工具的刀片座也为了防止不使用的切削刃与刀片座的干涉对其进行保护而具备避让部。因此,不使用的切削刃不会因与刀片座的碰撞或干涉而损伤。
以下,对本发明的切削刀片1、10、11、12和装配有它们的刀尖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21、27、28、29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17A~图21B说明作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切削刀片100及切削工具110。另外,在图21B中省略了位于纸面里侧的切削刀片。切削刀片100基本上由分别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的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和将它们连接的周侧面103构成。在上表面101中,在处于对角的一组角部处分别形成有角部切削刃104,在从角部延伸的长边棱线部形成有主切削刃105,在从角部向与长边棱线部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短边棱线部形成有副切削刃106。在下表面102中也同样形成有角部切削刃104、主切削刃105、副切削刃106。并且,在切削刀片100中,以将处于下表面102的对角的角部切削刃104间连结的对角线与将上表面101的角部切削刃104间连结的对角线交叉的方式,在上下表面上配置有四个角部切削刃。因而,在该切削刀片100中,以在其厚度方向上上表面的角部切削刃和下表面的角部切削刃不并列的方式,配置有分别能够用于切削的四个角部。
此外,在切削刀片100中,如图17A~图17D所示,在与刀片座的底壁面接触的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的各自中,落座面107形成在该面的中央部附近,整体上从该面的边缘部离开地设置。因而,在该切削刀片100中,与刀片座的底壁面接触的落座面107从上表面101或下表面102与周侧面103的交叉棱线部离开而设置在刀片内侧,所以该切削刀片100仅在上下表面的安装孔周围的中央部分被刀片座的底壁面支承。由此,如图19、图20B、图21B的各剖视图所示,切削刀片仅在切削刀片的安装孔周围的中央部分被刀片座的底壁面支承,所以在切削刀片100及切削工具110中,当在切削刃上作用较大的力时,有可能发生由于切削刃的摆动而引起的振动或崩刃等问题。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切削刀片1、10、11、12在相对于形成于上表面2或下表面3的一个面的交叉棱线部上的角部切削刃6及主切削刃7的某个或两者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面的交叉棱线部,至少设置有一处没有形成切削刃的部分即非切削交叉棱线部。并且,该非切削交叉棱线部形成在落座面9与周侧面4之间。通过具备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切削中有大负荷作用的角部切削刃6或主切削刃7的正下方,利用刀片座将切削刀片牢固地支承。因而,能够有效地承受作用在切削刃整体上的切削力。因此,提高了切削刀片的固定性,并显著地抑制了由于受到切削力而引起的切削刃的摆动。因而,大幅减少了振动及崩刃的发生,能够获得切削刀片的寿命的提高及被切削物的加工表面品质的提高的效果。
根据上表面2或下表面3与周侧面4的交叉棱线部中的形成有与落座面相连的非切削交叉棱线部的区域,进一步能够产生独特的效果。以下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至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2,说明各个方式中的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中,如图9、图10所示,当角部A参与切削时,在其正下方,角部G全区域和到与其两端连接的主切削刃7侧及副切削刃8侧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为止成为接触面部分即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在沿着图11A的XIB-XIB线的图11B的剖视图中,表示了角部A中的角部切削刃6的正下方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3C牢固地支承于刀片座22的底壁面23的支承抵接部23a的状态。此外,在沿着图12A的XIIB-XIIB线的图12B的剖视图中,表示了主切削刃7的正下方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牢固地支承于刀片座22的底壁面23的支承抵接部23a的状态。此外,在沿着图13A的XIIIB-XIIIB线的图13B的剖视图中,表示了副切削刃8的正下方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牢固地支承于刀片座22的底壁面23的支承抵接部23a的状态。这样,角部G及其周边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以将参与切削的切削刃部段(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副切削刃8)的正下方覆盖的程度,广泛地与落座面9一体地形成,所以能够将切削刃整体从其里侧更可靠地支承。即,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与作用有切削力的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副切削刃8的大致全部区域对应的刀片里侧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成为与刀片座22的底壁面23抵接的接触部或接触面,所以能够最大地达到上述效果。
此外,虽然这里说明了作为切削角部而使用设置在角部A处的角部切削刃的情况,但当然在除此以外的角部的切削刃部段用于切削时,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在以下说明的第2至第4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在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中,如图14所示,当角部A参与切削时,在其正下方,角部G全区域和到与其一端连接的第1侧面部分4a与下表面3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为止成为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即,本第2实施方式采用将作用在参与切削的切削刃中的角部切削刃6和主切削刃7上的切削力主要通过其正下方的支承来承受的构成。因此,副切削刃8遍及第2侧面部分4b的边缘部整体延伸,从角部A到角部C连续地形成。通常,作为切削刃,在将角部切削刃6、主切削刃7、副切削刃8用于切削的铣削加工中,相对较强地受到切削力的是应力容易集中的角部切削刃6及主切削刃7。因而,通过采用将角部切削刃6和主切削刃7的正下方重点支承的构成,也能够获得充分抑制切削刀片10的振动及崩刃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相比,能够使副切削刃7较长,所以有能够进行更高效的加工的优点。
在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中,如图15所示,当角部A参与切削时,在其正下方,仅角部G区域成为与刀片座接触的接触面部分即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因此,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分别遍及对应的侧面部分4a、4b的边缘部的全长延伸,从角部A到角部D及C连续地形成。由于角部切削刃6位于与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都连接的前端部,所以通过在角部切削刃6的正下方具有包含非切削交叉棱线部的落座面即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从而在主切削刃7及副切削刃8的双方向上都大幅地抑制了使用切削刃的从落座面的外伸量,仅通过这样就能够获得充分地较大抑制切削刀片11的振动及崩刃的效果。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中,由于主切削刃6及副切削刃7分别沿着侧面部分的边缘部整体延伸,所以具有能够进行比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10更高效的加工的优点。
在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2中,如图16所示,当角部A的切削刃参与切削时,在其正下方,仅与角部G的一端连接的第1侧面部分4a的边缘部即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成为非切削交叉棱线部。即,本第4实施方式采用上述构成,以便能够将作用在参与切削的切削刃中的主切削刃7上的切削力重点地从正下方承受。因此,副切削刃8遍及第2侧面部分4b的整体延伸,从角部A到角部C连续地形成。如上述那样,较强地受到切削力的是角部切削刃6和主切削刃7,所以通过仅在主切削刃7的正下方具有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即支承抵接面,也能够适当地承受切削力的大部分。因此,能够获得充分抑制切削刀片12的振动及崩刃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副切削刃8遍及第2侧面部分4b的边缘部整体延伸,所以具有能够进行比第1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更高效的加工的优点。
进而,在本发明的切削刀片1、10、11、12的每个中,切削刃形成为以落座面9为基准比其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突出。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大的前角,结果能够使切削力大幅减小。此外,由于在上下表面上不存在较强地约束切削屑的壁部,所以能够将切削屑顺畅地排出,能够使切削力进一步减小。通过这样使切削力大幅减小,从而更适当地抑制了切削刀片的振动及崩刃。因而,在本发明中,通过由将切削刃以从落座面9突出的方式形成获得的振动抑制效果和由将上述切削刃至少部分地在正下方支承获得的振动抑制效果叠加地作用,使得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显著地发挥有效的振动及崩刃抑制效果。
本发明的切削刀片并不仅限定于铣削用的旋转切削工具(铣刀或立铣刀),在车削用的切削工具(车刀)或开孔用的旋转切削工具(钻头)中也能够使用。更一般地讲,只要是上下表面都用于切削的切削刀片,则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用途的工具。
以上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只要不脱离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就能够替换和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切削刀片(1、10、11、12),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两个对置的第1端面(2)和第2端面(3),分别具有大致多边形形状的轮廓;
周侧面(4),在上述第1端面(2)和第2端面(3)之间延伸;和
多个切削刃部段(2A、2B、3A、3B),是沿着上述第1端面(2)和上述第2端面(3)的每个与上述周侧面(4)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多个切削刃部段,各切削刃部段包含设置在角部部分的角部切削刃(6)、与该角部切削刃(6)的一端连接的主切削刃(7)、和与该角部切削刃(6)的另一端连接的副切削刃(8),
在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每个中至少形成有两个切削刃部段及落座面(9),各切削刃部段在相邻的端面上具有前刀面(2e、3e),各切削刃部段的至少一部分至少在刀片厚度方向上突出,
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在相邻的切削刃部段之间延伸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2C、2D、3C、3D)经由上述周侧面(4)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由上述切削刃部段的上述角部切削刃及上述主切削刃构成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1、10、11、12),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上述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2C、2D、3C、3D)在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由上述切削刃部段的上述角部切削刃及上述主切削刃构成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上述刀片厚度方向里侧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片(1、10、11、12),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每个中,上述落座面(9)延伸至上述相邻的切削刃部段之间,与上述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一体化。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切削刃部段以关于第1轴线(5a)具有旋转对称性的方式配置形成,并且以关于第2轴线(5b、5c)具有旋转对称性的方式配置形成,所述第1轴线(5a)确定为以贯通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方式沿上述刀片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2轴线(5b、5c)确定为与该第1轴线(5a)正交并且穿过上述周侧面(4)。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上述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从上述切削刃部段的上述主切削刃的一部分经由上述角部切削刃到上述副切削刃的一部分的部分在上述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10),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上述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上述切削刃部段的上述主切削刃的一部分及上述角部切削刃在上述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1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上述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仅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上述切削刃部段的上述角部切削刃在上述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12),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削刃部段还包含第2角部切削刃(6B),该第2角部切削刃(6B)是与上述角部切削刃(6)不同的第2角部切削刃并与上述副切削刃连接,
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上述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仅与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上述切削刃部段的上述主切削刃的一部分在上述刀片厚度方向上相邻。
9.一种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20、27、28、29),包括形成有至少一个刀片座(22)的工具主体(21),在该刀片座(22)上拆装自如地装配有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削刀片是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1、10、11、12),
上述刀片座具有与上述切削刀片的上述落座面抵接的底壁面,
当将上述切削刀片安装到上述刀片座上以使用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一个中的一个上述切削刃部段时,与该切削刃部段相邻的该切削刀片的上述第1端面和上述第2端面的另一个中的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被该刀片座支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刀片座的上述底壁面包含能够与上述切削刀片的上述非切削交叉棱线区域抵接的部分(23a)。
CN201480016926.8A 2013-03-19 2014-03-18 切削刀片和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 Active CN1051889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6187 2013-03-19
JP2013056187 2013-03-19
PCT/JP2014/057414 WO2014148515A1 (ja) 2013-03-19 2014-03-18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8999A true CN105188999A (zh) 2015-12-23
CN105188999B CN105188999B (zh) 2017-12-01

Family

ID=5158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6926.8A Active CN105188999B (zh) 2013-03-19 2014-03-18 切削刀片和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76259B2 (zh)
EP (1) EP2977136B1 (zh)
JP (1) JP5939355B2 (zh)
CN (1) CN105188999B (zh)
WO (1) WO201414851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5840A (zh) * 2020-05-21 2020-08-18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切削刀片
CN113613819A (zh) * 2019-03-27 2021-11-05 伊斯卡有限公司 具有对角相对的升高拐角和对角相对的降低拐角的双头切削刀片和旋转切削工具
CN114901410A (zh) * 2020-01-15 2022-08-12 特固克有限会社 刀片和包括该刀片的切削工具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0007B2 (ja) * 2011-10-31 2015-06-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US10035198B2 (en) * 2011-11-15 2018-07-31 Kennametal Inc. Double-sided, indexable cutting insert with ramping capability and cutting tool therefor
KR101407168B1 (ko) * 2012-08-07 2014-06-12 대구텍 유한회사 절삭 인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절삭 공구
CN105764640B (zh) * 2013-09-11 2017-09-15 三菱日立工具技术株式会社 刀头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
JP6318558B2 (ja) * 2013-11-11 2018-05-09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穴加工工具
AT14072U1 (de) * 2014-02-04 2015-04-15 Ceratizit Luxembourg S R L Doppelseitiger Frässchneideinsatz und Fräswerkzeug
JP6524590B2 (ja) * 2014-06-24 2019-06-05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切削工具及び工具本体
US10239134B2 (en) * 2015-05-19 2019-03-26 Tungaloy Corporation Tool body and cutting tool
JP1568740S (zh) * 2016-09-09 2017-02-06
EP3421163A1 (de) * 2017-06-27 2019-01-02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Bohrer für die meisselnde bearbeitung von gestein
JP6562229B1 (ja) * 2018-03-15 2019-08-21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切削インサートと該切削インサートを備えたホルダおよび切削工具
EP3542936A1 (en) 2018-03-22 2019-09-25 AB Sandvik Coromant A cutting insert for a shoulder milling tool
USD939599S1 (en) * 2019-02-07 2021-12-28 Vermeer Manufacturing Company Cutt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563A (zh) * 2001-01-09 2004-03-24 ɽ��ʩά���� 分度头铣削刀片
WO2011122676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US20120009029A1 (en) * 2009-04-02 2012-01-12 Tungaloy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Edge Replaceable Cutting Tool
CN102528141A (zh) * 2010-12-29 2012-07-04 韩国冶金株式会社 双面使用型切削插入件
CN102947035A (zh) * 2010-06-21 2013-02-27 株式会社钨钛合金 切削用刀片以及刃尖更换式旋削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15338A (en) * 1995-09-18 1999-07-14 Iscar Ltd Exchangeable cutting insert and a tool assembly for use therewith
JP4315480B2 (ja) * 1997-12-16 2009-08-19 大昭和精機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DE19927545A1 (de) * 1999-06-16 2000-12-21 Sandvik Gmbh Schneideinsatz für Nockenwellenfräser und Scheibenfräser hierfür
SE529108C2 (sv) * 2005-09-28 2007-05-02 Seco Tools Ab Fräs samt vändskär för spånavskiljande bearbetning med skäregg belägen lägre en stödyta
IL203283A (en) * 2010-01-13 2014-02-27 Iscar Ltd Cutting pu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563A (zh) * 2001-01-09 2004-03-24 ɽ��ʩά���� 分度头铣削刀片
US20120009029A1 (en) * 2009-04-02 2012-01-12 Tungaloy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Edge Replaceable Cutting Tool
WO2011122676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CN102947035A (zh) * 2010-06-21 2013-02-27 株式会社钨钛合金 切削用刀片以及刃尖更换式旋削工具
CN102528141A (zh) * 2010-12-29 2012-07-04 韩国冶金株式会社 双面使用型切削插入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3819A (zh) * 2019-03-27 2021-11-05 伊斯卡有限公司 具有对角相对的升高拐角和对角相对的降低拐角的双头切削刀片和旋转切削工具
CN114901410A (zh) * 2020-01-15 2022-08-12 特固克有限会社 刀片和包括该刀片的切削工具组件
CN111545840A (zh) * 2020-05-21 2020-08-18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切削刀片
CN111545840B (zh) * 2020-05-21 2021-07-09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切削刀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23285A1 (en) 2016-01-28
US9776259B2 (en) 2017-10-03
EP2977136B1 (en) 2022-05-04
CN105188999B (zh) 2017-12-01
JP5939355B2 (ja) 2016-06-22
JPWO2014148515A1 (ja) 2017-02-16
EP2977136A4 (en) 2016-11-23
WO2014148515A1 (ja) 2014-09-25
EP2977136A1 (en)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8999A (zh) 切削刀片和刀尖更换式切削工具
US8449230B2 (en) Cutting insert having concave clearance depressions formed on corner side surfaces
CN101668604B (zh)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了该切削工具的切削方法
CN103118821B (zh) 双面切削刀片
CN102264495B (zh)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被切削件的切削方法
CN103619517B (zh)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2413976B (zh) 切削用刀片和端面铣刀
JP6241636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CN104395024A (zh) 旋转式切削刀具及其可翻转切削刀片
CN101522349B (zh) 切削插入件及使用其的切削工具、及切削方法
CN103945968A (zh) 切削刀片及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CN102066029A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镶刀和切削工具的切削方法
WO2010147065A1 (ja) 切削用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正面フライス
EP3069808B1 (en) Roughing end mill
EP3045246B1 (en) A cutting insert and a milling cutting tool
JP5696782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回転切削工具
JP2008543591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
CN105939804B (zh) 切削刀片
JP2013121636A (ja) 縦型刃先交換式切削インサートと隅削りフライスカッタ
CN103492110A (zh) 切削刀片以及切削工具
KR101281524B1 (ko) 교체 가능한 절삭 인서트와 밀링 공구
CN104364040B (zh) 切削刀片、能够装接该切削刀片的工具主体及具备该切削刀片和工具主体的刀头更换式球头立铣刀
WO2015137508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工具ボデーおよび切削工具
JP6964092B2 (ja) 面溝入れのための金属切削溝入れインサート
JP5779831B2 (ja) 縦型刃先交換式切削インサートとフライスカッ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Fukushima

Applicant after: TUNGALOY Corp.

Address before: Fukushima

Applicant before: Tungaloy Corp.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