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8354A -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8354A
CN105168354A CN201510733822.5A CN201510733822A CN105168354A CN 105168354 A CN105168354 A CN 105168354A CN 201510733822 A CN201510733822 A CN 201510733822A CN 105168354 A CN105168354 A CN 105168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parts
medicine composition
folium
co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38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兴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Mairuit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Mairuit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Mairuit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Mairuit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338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83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8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835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五加皮、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丹参、跌打老为原料制成;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如下:五加皮5-15份、黄栌枝叶20-30份、黄蜀葵叶10-20份、积雪草10-28份、石榴皮1-8份、长叶山竹子5-13份、丹参5-15份、跌打老10-20份。其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生肌收口的功效,优选制成外用剂型,能够加快伤口肉芽生长,促进伤口结膜愈合,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术在临床上是治疗疾病和外伤的重要手段,如果患者得了疾病,如心脏病、胃癌等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将危及生命。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往往造成人的皮肉伤严重,需要尽快止血缝合伤口。切口愈合不良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引起其原因有很多,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患者肥胖、营养不良、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可导致切口创面局部组织水肿、感染、脂肪液化等。有学者认为,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也可导致脂肪液化;亦有学者报道术前长期吸烟的患者,手术后剧烈咳嗽的患者也不利于切口愈合,术后切口愈合好坏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
目前对手术后的刀口和一些刀伤,除了缝合伤口和常规治疗手段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输液打针吃药,一周需要上千元,患者不但要承受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昂贵的治疗药费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橡皮生肌膏可防止创面肉芽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生长,并具有较好的局部抗炎能力,抑制细菌生长,从而加速创口愈合。百多邦软膏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可用于用于G+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创伤合并感染。现代医学认为手术切口的创面是通过切口局部应激炎性反应,基质胶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肉芽组织生长,结缔组织修复及上皮细胞再生而达到愈合的。
中医学关创面愈合方面的内容可归纳于“金疮”范畴,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历代医家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如陈实功《外科正宗》中记载“化瘀腐,方可得愈”的论述。切口愈合与气血、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亦有着密切的关系。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隔和整体脏腑功能失调,合而导致切愈合不良。中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疗效独特,“行气活血、推陈致新、燥湿收脓、脓去肌生、酸涩收口、生肌收口”为主要的治疗原则,针对创面愈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发挥其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往往效果显著。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民间验方的基础上经过改进,提供了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生肌收口的功效,能够加快伤口肉芽生长,促进伤口结膜愈合,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五加皮、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丹参、跌打老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份配比精心制成。
为了增加有效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发明人结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理论,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的角度出发,对中药成分进行筛选提取和组方试验,进一步优选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精心制成:五加皮5-15份、黄栌枝叶20-30份、黄蜀葵叶10-20份、积雪草10-28份、石榴皮1-8份、长叶山竹子5-13份、丹参5-15份、跌打老10-20份。
进一步优选地,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精心制成:五加皮8-13份、黄栌枝叶25-30份、黄蜀葵叶13-18份、积雪草18-23份、石榴皮4-7份、长叶山竹子8-13份、丹参10-15份、跌打老15-20份。
进一步优选地,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精心制成:五加皮10份、黄栌枝叶25份、黄蜀葵叶15份、积雪草20份、石榴皮5份、长叶山竹子12份、丹参13份、跌打老18份。
方中:跌打老苦辛温,能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散瘀止痛;积雪草苦辛寒。善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二药配伍,辛温苦寒并用,针对术后气血凝滞,经络阻隔,预防感染,为君药。黄栌枝叶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黄蜀葵叶清热解毒、排脓生肌,助君药清热解毒;丹参助君药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均为臣药。五加皮辛苦而温,祛风而胜湿,善祛肌肤之瘀血,筋骨之风邪而散瘀消肿、祛风止痒;石榴皮能收敛止血、敛疮生肌;长叶山竹子苦涩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生肌收口的功效,可消炎止痛,促进伤口血管重建和胶原纤维的增生,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加速外科手术后伤口愈合。
本发明各味药物的药理药性如下:
五加皮:【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黄栌枝叶:【性味】苦;辛;寒。【归经】肾;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黄疸型肝炎;丹毒;漆疮;水火烫伤;结膜炎;跌打瘀痛。
黄蜀葵叶:【性味】甘;寒。【归经】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接骨生肌。主热毒疮痈;尿路感染;骨折;烫火伤;外伤出血。
积雪草:【性味】苦、辛,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现代研究表明积雪草甙能治疗皮肤溃疡,如顽固性创伤、皮肤结核、麻风等。对小鼠、豚鼠、兔肌肉注射或皮下植入可促进皮肤生长、局部白细胞增多、结缔组织血管网增生、粘液分泌增加、毛及尾的生长加速等。
石榴皮:【性味】酸、涩,温。【归经】归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长叶山竹子:【性味】苦;涩;平。【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烧伤;烫伤;痈肿疮毒。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用法用量】9~15g。
跌打老:【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轮叶木姜子的茎叶。【性味】苦;辛;温。【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四肢麻痹;痛经;跌打肿痛。
上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将上述处方中的五加皮、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丹参、跌打老按照一定的重量份配比以适宜方法提取出有效成分作为药效成分,再添加适量的辅料制成。
优选地,上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加皮、跌打老、丹参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稀浸膏,上聚酰胺柱,先用20%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后再用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测)的清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2)将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与五加皮、跌打老、丹参乙提取后滤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8倍,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2(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60%(优选5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3(60℃测)的稠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将(1)与(2)所得的中药干膏混合均匀,即为本发明药效成分,然后添加适量的辅料制成外用剂型。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外用剂型可为凝胶剂、膜剂、涂膜剂、软膏剂、喷雾剂、油膏剂等,优选制成凝胶剂。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凝胶剂,其含有中药干膏0.1-10%、羧甲基纤维素钠1.0~3.5%、甘油8-20%、聚山梨酯801.0-2.5%、羟苯乙酯0.1~0.5%、余量为水;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山梨酯80,混匀,加入45-55℃水充分溶胀,得溶液a;取中药干膏与甘油,搅匀,加水适量,充分溶解后,加入到溶液a中,加入羟苯乙酯混合均匀,补水至处方量,即得本发明中药凝胶剂。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发明人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包括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等。
一、本发明凝胶剂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造模: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20g,8%硫化钠背部脱毛,温水清洗后归笼。术前一晚禁食水,手术当天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以大鼠背部脊柱为中线,设计一个左右对称面积约2.5cm×2.5cm的正方形创面。75%酒精消毒后,按设计完整切除皮肤、浅筋膜,直至深筋膜浅面,彻底止血。伤后按40mL/kg体质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行休克期复苏,术后伤口消毒,单笼喂养,自由饮水取食。
1.2分组及给药: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如下四组:模型对照组、基质对照组(本发明空白凝胶),中药凝胶剂高剂量组(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凝胶,规格2%)和中药凝胶剂低剂量组(施用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凝胶,规格0.5%),每组12只。造模0.5h后换药,各组以医用棉签均匀涂抹覆盖创面,每次换药前以75%酒精彻底消毒,清除上次残留药物后进行。给药后创口均保持自然暴露状态,数分钟后归笼。各组每天早、晚各换药1次。于造模成功后第0、4、7、10、14天用无菌透明胶片覆盖皮肤,沿创口边缘描绘损伤面积的图形,剪下相应图形,以分析天平称取损伤创口面积的胶片重量,计算损伤皮肤面积的减少率。按下列公式计算:创面愈合面积百分率=(用药前胶片重量-用药后胶片重量)/用药前胶片重量×100%。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大鼠创面愈合率的影响:创伤后3d,中药凝胶剂高剂量组、中药凝胶剂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愈合率有显著差异(P<0.05);创伤后7d、14d中药凝胶剂高剂量组、中药凝胶剂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愈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见表1。
表1创伤大鼠不同时间的愈合率(n=10)
组别 3d 7d 14d
模型对照组 5.13±1.48 25.03±8.81 78.10±5.25
基质对照组 6.45±3.20 30.48±14.37 84.60±8.00
中药凝胶剂高剂量组 11.04±2.55* 57.43±12.35** 94.70±1.07**
中药凝胶剂低剂量组 10.77±2.67* 52.95±10.23** 92.03±1.36**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造模与给药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无明显感染现象,精神状态和活跃程度较佳。造模成功后即刻观察,可见各组创伤处约2.5cm×2.5cm大小皮肤全层缺失,直至深筋膜,创面湿润,创口有少许血液和浆液渗出。造模第3天,各组伤口渗出物干燥形成薄层痂皮,覆盖创面,创口均明显缩小,创缘收缩。模型对照组、基质对照组大鼠创口周围肿胀,边缘有少许渗液。中药凝胶各剂量组创口肿胀轻微,创缘分泌物少,痂皮表面干燥、呈暗红色,触之较软。
造模第7天,模型对照组、基质对照组表面有渗出物,创缘收缩不明显。中药凝胶各剂量组部分大鼠创面痂皮局部脱落,残留痂皮表面干燥、皱缩、呈暗红色,触之质韧,边缘不规整。
造模第14天,模型对照组尚有部分陈旧痂皮未脱落,其余部分为肉芽组织填充,创面湿润柔软,收缩明显。中药凝胶各剂量组创面陈旧痂皮完全脱落,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显著,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呈鲜红色。创伤愈合期间,中药凝胶高、低剂量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差异性不明显。
二、本发明中药凝胶剂的稳定性实验
(一)离心试验
低速离心试验:分别称取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中药凝胶剂各5g,置于10mL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30min,观察凝胶剂的外观和涂展性。
高速离心试验:分别称取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中药凝胶剂各0.5g,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12000r/min离心30min,观察凝胶剂的外观和涂展性。
结果:所测样品在3000r/min和12000r/min下离心30min后,凝胶剂外观透明均匀呈棕黄色,未分层,涂展性良好。
(二)加速试验
取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中药凝胶剂供试品各3批,置于西林瓶中,密封,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放置3个月,每月取样1次,按凝胶剂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与0天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表明,在加速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中药凝胶剂外观性状并没发生明显变化,涂展性也较好,其他各项稳定性检查项目也没有明显变化,这些均表明中药复方凝胶剂稳定性良好。
(三)长期试验
取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中药凝胶剂供试品各3批,置于西林瓶中,密闭,在4±2℃条件下放置6个月,分别于第1、3、6月取样,按考察项目要求进行检查,与0天的结果相比较。
长期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中药凝胶剂在4±2℃条件下避光放置6个月,外观良好,涂展性良好,与0月状态比较无明显差别。中药凝胶剂在长期试验条件下各项重点考察指标基本无变化,说明该试剂稳定性良好。
三、临床观察试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急诊、门诊I类(清洁)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例,年龄8-76岁,平均年龄39.3±10.5岁,切口长度3-15cm,平均8.5±2.7;对照组60例,年龄8-77岁,平均年龄38.8±10.7岁,切口长度3-15cm,平均8.3±2.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口部位、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术后创面及周围皮肤涂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凝胶剂,以1mm为宜,每天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或拆线;对照组:术后用5%碘伏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敷上酒精纱布,每天换敷料1次。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2实验结果
两组伤口感染、伤口愈合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感染,平均5天拆线,I期愈合率可达98.3%;对照组平均8天拆线,I期愈合率仅为73.3%,且有8例伤口发生感染;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期愈合是指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有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II期愈合是指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的愈合。
典型病例:
病例1:赵某某,男,46岁,2014年3月15日,在我院做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术后对伤口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凝胶剂,涂敷2天,伤处止血、结疤,一周后长出嫩皮肤,继续使用半月伤口无疤痕残留,期间未见术后伤口化脓。
病例2:刘某,男,19岁,玩耍时不慎将胳膊桡骨骨折缝合术后,使用本发明外敷伤口1天后,止疼止血,5天长出肉芽,一周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
总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凝胶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生肌收口的功效,能促进伤口部位血液循环,由表及里促进药物在局部组织中渗透、吸收,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和缓解疼痛的目的;药物直接接触伤口,有利于伤口处清热消肿、祛腐生肌,促进伤口愈合;此外本发明中药凝胶剂均匀细腻,展开后容易涂布,滞留时间长,释放稳定、稳定性好,无任何毒副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适当改进、替换功效相同的组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凝胶剂
干膏的制备
组成:五加皮10份、黄栌枝叶25份、黄蜀葵叶15份、积雪草20份、石榴皮5份、长叶山竹子12份、丹参13份、跌打老18份。
制备方法:(1)将五加皮、跌打老、丹参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稀浸膏,上聚酰胺柱,先用20%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后再用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60℃测)的清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2)将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与五加皮、跌打老、丹参乙提取后滤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8倍,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测)的稠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将(1)与(2)所得的中药干膏混合均匀,即得。
凝胶剂的制备
组成:中药干膏2%、羧甲基纤维素钠2.5%、甘油12%、聚山梨酯801.6%、羟苯乙酯0.2%、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山梨酯80,混匀,加入45-55℃水充分溶胀,得溶液a;取中药干膏与甘油,搅匀,加水适量,充分溶解后,加入到溶液a中,加入羟苯乙酯混合均匀,补水至处方量,即得本发明中药凝胶剂。
实施例2凝胶剂
干膏的制备
组成:五加皮10份、黄栌枝叶25份、黄蜀葵叶15份、积雪草20份、石榴皮5份、长叶山竹子12份、丹参13份、跌打老18份。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凝胶剂的制备
组成:中药干膏0.5%、羧甲基纤维素钠2.0%、甘油12%、聚山梨酯801.6%、羟苯乙酯0.2%、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凝胶剂
干膏的制备
组成:五加皮10份、黄栌枝叶25份、黄蜀葵叶15份、积雪草20份、石榴皮5份、长叶山竹子12份、丹参13份、跌打老18份。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凝胶剂的制备
组成:中药干膏5%、羧甲基纤维素钠2.8%、甘油16%、聚山梨酯802.0%、羟苯乙酯0.2%、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4凝胶剂
干膏的制备
组成:五加皮12份、黄栌枝叶28份、黄蜀葵叶13份、积雪草23份、石榴皮6份、长叶山竹子10份、丹参10份、跌打老15份。
制备方法:(1)将五加皮、跌打老、丹参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稀浸膏,上聚酰胺柱,先用20%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后再用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60℃测)的清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2)将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与五加皮、跌打老、丹参乙提取后滤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8倍,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2%,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60℃测)的稠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将(1)与(2)所得的中药干膏混合均匀,即得。
凝胶剂的制备
组成:中药干膏1.0%、羧甲基纤维素钠1.5%、甘油15%、聚山梨酯801.5%、羟苯乙酯0.3%、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5凝胶剂
干膏的制备
组成:五加皮8份、黄栌枝叶30份、黄蜀葵叶10份、积雪草25份、石榴皮4份、长叶山竹子10份、丹参12份、跌打老17份。
制备方法:(1)将五加皮、跌打老、丹参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稀浸膏,上聚酰胺柱,先用20%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后再用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测)的清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2)将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与五加皮、跌打老、丹参乙提取后滤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8倍,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7%(,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60℃测)的稠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将(1)与(2)所得的中药干膏混合均匀,即得。
凝胶剂的制备
组成:中药干膏0.1-10%、羧甲基纤维素钠1.0~3.5%、甘油8-20%、聚山梨酯801.0-2.5%、羟苯乙酯0.1~0.5%、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6凝胶剂
干膏的制备
组成:五加皮13份、黄栌枝叶20份、黄蜀葵叶15份、积雪草10份、石榴皮5份、长叶山竹子10份、丹参15份、跌打老20份。
制备方法:(1)将五加皮、跌打老、丹参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稀浸膏,上聚酰胺柱,先用20%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后再用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60℃测)的清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2)将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与五加皮、跌打老、丹参乙提取后滤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8倍,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测)的稠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将(1)与(2)所得的中药干膏混合均匀,即得。
凝胶剂的制备
组成:中药干膏2.5%、羧甲基纤维素钠1.8%、甘油15%、聚山梨酯802.0%、羟苯乙酯0.2%、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7空白凝胶剂
组成:羧甲基纤维素钠3.4%、甘油13%、聚山梨酯801.6%、羟苯乙酯0.2%、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山梨酯80,混匀,加入45-55℃水充分溶胀,得溶液,加入甘油、羟苯乙酯混合均匀,补水至处方量,即得本发明中药凝胶剂。
实施例8软膏剂
干膏的制备
组成:五加皮10份、黄栌枝叶25份、黄蜀葵叶5份、积雪草20份、石榴皮5份、长叶山竹子12份、丹参13份、跌打老18份。
制备方法:(1)将五加皮、跌打老、丹参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稀浸膏,上聚酰胺柱,先用20%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后再用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测)的清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2)将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与五加皮、跌打老、丹参乙提取后滤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8倍,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2(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60%(优选5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3(60℃测)的稠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将(1)与(2)所得的中药干膏混合均匀,即得。
软膏剂的制备
组成:白凡士林50%、三乙醇胺3%、甘油10%、苯甲酸钠0.5%、羊毛脂8.5%、中药干膏2%,十八醇2.5%、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取中药干膏与甘油,三乙醇胺和水搅匀,加热至75-80℃,得水相物;取凡士林、十八醇、羊毛脂,加热至75-80℃,得油相物;在搅拌下将水相物缓慢加入到油相物中,沿同一方向搅拌至凝即得。

Claims (8)

1.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五加皮、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丹参、跌打老为原料制成;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如下:五加皮5-15份、黄栌枝叶20-30份、黄蜀葵叶10-20份、积雪草10-28份、石榴皮1-8份、长叶山竹子5-13份、丹参5-15份、跌打老10-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优选重量份的原料精心制成:五加皮8-13份、黄栌枝叶25-30份、黄蜀葵叶13-18份、积雪草18-23份、石榴皮4-7份、长叶山竹子8-13份、丹参10-15份、跌打老15-20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优选重量份的原料精心制成:五加皮10份、黄栌枝叶25份、黄蜀葵叶15份、积雪草20份、石榴皮5份、长叶山竹子12份、丹参13份、跌打老18份。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是将五加皮、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丹参、跌打老以适宜方法提取出有效成分作为药效成分,再添加适量的辅料制成外用剂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剂型为凝胶剂、膜剂、涂膜剂、软膏剂、喷雾剂、油膏剂,等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剂型为凝胶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加皮、跌打老、丹参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稀浸膏,上聚酰胺柱,先用20%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后再用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测)的清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2)将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与五加皮、跌打老、丹参乙提取后滤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8倍,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2(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60%(优选5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3(60℃测)的稠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将(1)与(2)所得的中药干膏混合均匀,然后添加适量的辅料制成外用剂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剂型为凝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五加皮、跌打老、丹参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稀浸膏,上聚酰胺柱,先用20%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后再用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测)的清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2)将黄栌枝叶、黄蜀葵叶、积雪草、石榴皮、长叶山竹子与五加皮、跌打老、丹参乙提取后滤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8倍,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2(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60%(优选5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3(60℃测)的稠膏,冷冻干燥,得中药干膏;
取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山梨酯80,混匀,加入45-55℃水充分溶胀,得溶液a;取(1)、(2)所得中药干膏与甘油,搅匀,加水适量,充分溶解后,加入到溶液a中,加入羟苯乙酯混合均匀,补水至处方量,即得本发明中药凝胶剂。
CN201510733822.5A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5168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3822.5A CN105168354A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3822.5A CN105168354A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8354A true CN105168354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89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3822.5A Withdrawn CN105168354A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83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5560A (zh) * 2017-08-02 2017-11-24 刘显杰 一种促进术后愈合治疗软组织溃烂的中药组合物、应用、制剂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5560A (zh) * 2017-08-02 2017-11-24 刘显杰 一种促进术后愈合治疗软组织溃烂的中药组合物、应用、制剂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1203B (zh) 一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978B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1287B (zh) 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712B (zh) 一种治疗热毒炽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
CN108324816A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330A (zh)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66364A (zh) 一种治疗皮肤创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354A (zh)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516A (zh) 一种治疗骨髓炎的中药组方
CN105250436A (zh) 一种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中药软膏
CN104983936A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三期褥疮的中药膏剂
CN105726962A (zh)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648A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褥疮的中药凝胶膏剂
CN105168625B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二、三期褥疮的中药涂膜剂
CN104623304A (zh) 一种治疗湿热毒蕴型慢性皮肤溃疡的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520A (zh)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制剂
CN108420877A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与消肿止痛中药制剂
CN104971315A (zh) 一种治疗外伤创面感染的抗菌凝胶剂与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13514C (zh) 木豆叶药材及其提取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5902976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疼痛的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781A (zh) 一种治疗iii期压疮的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516A (zh) 一种治疗粉刺性乳痈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7273A (zh) 一种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5194717B (zh) 促进手术刀口愈合的海绵剂及制备方法
CN105079482B (zh)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