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9482B -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9482B
CN105079482B CN201510578201.4A CN201510578201A CN105079482B CN 105079482 B CN105079482 B CN 105079482B CN 201510578201 A CN201510578201 A CN 201510578201A CN 105079482 B CN105079482 B CN 105079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gel
clear paste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82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9482A (zh
Inventor
潘桂菊
李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Yanzhi
Zhang Yuexia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782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9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9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9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9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94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外用凝胶剂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清膏10%~30%、凝胶基质1%~25%、丙二醇1%~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0%、苯乙醇0.1%~3%、丙三醇1%~10%,余量为水;所述清膏由以下原料药加工制备而成:蜈蚣草、金刚一棵蒿、长杆兰、淡花当药、护心胆、唐松草、当归、黄芪、匍伏堇、穿山甲、大蓟。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拔毒消肿、抗菌消炎、生肌敛疮之功效,是用于治疗褥疮伴创面感染的有效方剂。外用凝胶剂使用方便,不产生过敏反应,稳定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褥疮又称压疮或压力性溃疡,是指体表局部因长期受压,致使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溃疡或坏疽。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骶尾、髂嵴、足跟、肩胛等处,一旦发生褥疮,不仅给病员增加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而且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褥疮是由于久卧伤气,气虚而血行不畅;外因为躯体局部连续长期受到压迫及摩擦,导致气虚血瘀,局部肌肤失养,皮肉坏死而成。褥疮初起,身体经常受压,摩擦部位,如尾骶部、脊背、足跟等部位皮肤出现黯红色斑块、疼痛、局部出现硬结块,继而出现水泡、皮损伴有红、肿、热、痛、炎症,以后就有渗出脓液,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皮下组织、皮肉腐烂,呈黑色。范围扩大,蔓延成脓毒、溃烂、恶臭,四周表面形成空壳。若创面腐烂组织逐渐脱落,出现鲜红色肉芽,创周皮肤生长较快者,褥疮可望愈合。若腐烂蔓延不止,溃疡面日渐扩大,周围肿势继续发展,溃疡面有灰绿色脓水腥臭稀薄,或如粉浆污水,并且伴体弱形瘦者,则褥疮迁延难愈,甚至出现脓毒走窜、内传脏腑之重证,预后较差。
现代认为:创面愈合是通过组织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包括创面早期变化(炎症反应)、创面收缩、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基本生理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有年龄、营养状况、药物、疾病等全身因素和感染、异物、血供等局部因素,创面延期愈合往往与上述因素相关。
西医治疗褥疮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输液或者直接在创面上使用消毒剂,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产品种类很多,但总的来说,不管抗生素或者消毒剂多么先进,都是实现对付感染这一功能,并不能改善微循环,无法支持伤口肉芽、血管和表皮的再生愈合。中药湿润烧伤膏、生肌膏、华佗膏、云南白药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减轻患者的病痛,加速伤口愈合,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压疮早期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对于中度、重度压疮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本领域仍然需要治疗褥疮效果优异的中药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中国传统中草药为原料,并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制而成,药物直接作用创面病变处,以达到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提脓祛腐、生肌收口之目的,能使内蓄之脓毒得以早日排出,腐肉得以迅速脱落,并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加速疮口愈合。此外本发明凝胶剂载药丰富,作用时间长,疗效好,使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清膏10%~30%、凝胶基质1%~25%、丙二醇1%~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0%、苯乙醇0.1%~3%、丙三醇1%~10%,余量为水;
所述清膏由以下原料药加工制备而成:蜈蚣草、金刚一棵蒿、长杆兰、淡花当药、护心胆、唐松草、当归、黄芪、匍伏堇、穿山甲、大蓟。
为了增加各原料之间的协同增强作用,得到的外用凝胶剂达到更好的效果,如质地均匀细腻,展开后容易涂布,附着性强,滞留时间长,易于吸收、稳定性好等,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清膏20%~30%、凝胶基质10%~15%、丙二醇2.5%~4.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12%、苯乙醇0.5%~1.5%、丙三醇2%~7%,余量为水。
具体地,所述凝胶基质为明胶、琼脂、海藻酸钠、黄原胶、桃胶、卡波姆、羧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种类的凝胶基质能形成更好的半固体性质的大分子网络体系,使各原料分散其中,得到的外用凝胶剂质地均匀细腻,展开后容易涂布,附着性强,滞留时间长,无油腻感、易清洗、易于吸收、不污染衣物、稳定性好。
更优选地,所述凝胶基质为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所述凝胶基质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为了增加清膏中有效活性成分的协同增强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优选地,所述清膏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加工制备而成:
蜈蚣草6-13份、金刚一棵蒿5-8份、长杆兰11-20份、淡花当药11-20份、护心胆5-8份、唐松草15-38份、当归5-10份、黄芪8-13份、匍伏堇6-9份、穿山甲6-9份、大蓟12-17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膏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加工制备而成:蜈蚣草6-9份、金刚一棵蒿5-8份、长杆兰13-18份、淡花当药15-20份、护心胆5-8份、唐松草25-30份、当归5-8份、黄芪8-11份、匍伏堇6-9份、穿山甲6-9份、大蓟12-17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膏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加工制备而成:蜈蚣草6份、金刚一棵蒿6份、长杆兰15份、淡花当药15份、护心胆5份、唐松草27份、当归5份、黄芪10份、匍伏堇8份、穿山甲7份、大蓟15份。
方中唐松草清热泻火、燥湿排脓、解毒消痈,与淡花当药伍用,清热解毒、提脓祛腐效果好,能使内蓄之脓毒得以排出,为君药。匍伏堇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长杆兰善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穿山甲性咸,善破气行血、消痈溃坚、通窍排脓,三药伍用既清热解毒之功,又能软坚散结、行气活血、利湿消肿,能加强君药的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为臣药。蜈蚣草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止痛,金刚一棵蒿苦寒清热解毒,酸能收敛固脱,护心胆能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大蓟能凉血解毒、祛瘀生新,四药配伍使用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瘀敛疮生肌之功效,为佐药。当归甘辛温,善补血活血,黄芪甘温、善补气固表、排脓敛疮生肌,二药配伍使用温补气血,既能缓和苦寒清热药物之药性,又能扶正化瘀、活血生肌,亦为佐药。诸药配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拔毒消肿、抗菌消炎、生肌敛疮之功效,是用于治疗褥疮伴创面感染的有效方剂,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营养,减轻微循环的瘀滞状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创缘上皮迅速向心性生长,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现将各味药分述如下:
蜈蚣草:淡;苦;凉。归肝;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杀虫。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感冒;痢疾;乳痈;疮毒;疥疮;蛔虫症;蛇早咬伤。
金刚一棵蒿:酸;微苦;寒。归心;肝;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收敛固脱。主湿热黄疸;下痢脓血;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月经不调;崩漏;子宫脱垂;脱肛。《新华本草纲要》:有消炎解毒、调经止血的功效。用于子宫脱垂、脱肛、神经衰弱、副伤寒、肝炎、疮毒、毒蛇咬伤。
长杆兰:苦;微寒。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热淋;黄疸;水肿;脚气浮肿;疝气腹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跌打损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祛风湿,消炎,利尿。治风湿性腰腿痛,胃痛,尿路感染,脚气水肿,食物中毒。
淡花当药: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健胃。主骨髓炎;咽喉炎;扁机体炎;结膜炎;肝炎;消化不良;痢疾;疮痈疥癣;毒蛇咬伤。
护心胆:苦;辛;寒;小毒。归心;肝;胃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腹痛泄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目赤肿痛;胃痛。
唐松草:苦;寒。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黄芪: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黄芪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及拳参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芪可显著影响脾淋巴细胞信息传导,实现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胃溃疡,银屑病,糖尿病,骨质疏松。
匍伏堇:苦、微辛,寒。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肝炎,百日咳,目赤肿痛;外用治急性乳腺炎,疔疮,痈疖,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穿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本草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大蓟:性凉,味甘,苦,无毒。归心、肝经。能够治疗肠痈,痈疡肿毒,疔疮。《滇南本草》载:“消瘀血,生新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
本发明所述清膏是蜈蚣草、金刚一棵蒿、长杆兰、淡花当药、护心胆、唐松草、当归、黄芪、匍伏堇、穿山甲、大蓟水和/或其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活性成分。
优选地,所述清膏由以下方法制备:取所述原料药,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水量为所述原料药重量的6~10倍,煎煮时间为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测得),加乙醇使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达75%~80%,搅拌均匀后,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测得),即得所述清膏。
该方法制得的清膏不仅有效活性成分高,并且安全,对人体无刺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中药外用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丙三醇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所述清膏混匀;将所述保湿剂、防腐剂、凝胶基质与水混匀,并充分溶胀,搅拌混匀后缓慢滴加入上述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丙三醇的清膏溶液中;拌混匀,即得。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包括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的安全性评估、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等。
(一)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的安全性评估
遵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执行。
1.皮肤过敏性试验
豚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260±20g。实验前用脱毛剂除去背部两侧被毛,面积3cm×3cm,24h后观察确定无损伤。将处理后的豚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第一组给受试物(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外用凝胶剂),第二组空白对照(不含药物的基质),第三组阳性对照组(2,4-二硝基氯代苯1%溶液),然后分别于即刻、24、48、72h观察评价皮肤过敏情况。
结果显示: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只豚鼠皮肤未出现红斑和水肿,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受试区自激发给药1h后出现红斑,6h最明显,24h逐渐消退,72h后红斑仍勉强可见,致敏率达100%。受试组豚鼠皮肤受试区自激发给药后72h内未出现红斑及水肿形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别,说明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不会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2.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成年健康白色家兔6只,于给药前,去除动物脊柱两侧被毛,面积约150cm2,24h小时候观察皮肤有无红肿、损伤等情况,出现类似情况不易继续试验。破损皮肤的制作:确定脱毛区域皮肤无异常情况后,用温水洗净,碘伏消毒,用无菌针头划“#”字并以渗血为度破损皮肤。使用中药外用凝胶剂和空白基质分别处理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白兔。24h后用温水去除受试物,观察,然后涂抹相同受试物,连续7d。并于末次涂药后1、4、48、72h,每日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体重、皮肤、毛发、眼和黏膜的变化,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及其他中毒表现。
结果显示:在多次给药实验中,从1h到第7日记录家兔体重、皮肤、毛发、眼和黏膜,四肢活动的变化。中药外用凝胶剂实验组与空白基质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对完整和破损皮肤均无毒性反应。
(二)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的稳定性实验
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U的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实施例1和3制备的三批样品进行了加速实验和室温放置实验
加速实验:将样品放置在相对湿度为75%±5%,温度为40℃±2℃的密闭环境中3个月,在第0、1、2、3月,取样进行性状观察,微生物限量检测。
室温放置实验:放置相对湿度60%±5%,温度25±2℃密闭环境中3个月,在第0、1、2、3月,取样进行性状观察、微生物限量检测。
结果显示:加速试验3个月和室温放置3个月,本发明实施例1和3的中药外用凝胶剂颜色、质感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微生物检测显示细菌总数小于10个/L,未检测到霉菌,符合要求。
(三)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对大鼠四期压疮的疗效
1材料及方法
1.1实验动物:健康雄性6周龄SD大鼠20只,普通级,体重200g~220g,试验期间动物单笼饲养,自由进食和饮水。遵守实验动物原则和指南,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医学伦理标准。实验开始前饲养3d,让大鼠适应周围环境,消除应激反应对实验的影响。手术前12h禁食、禁水。
1.2器械:磁铁直径11mm、厚3mm、质量2.1g、1500高斯,铁片(灭菌)直径11mm、厚1mm、质量0.8g,20%水合氯醛溶液,等等。
1.3分组:将大鼠称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大鼠的体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4模型制作
1.4.1植入铁片:将大鼠以300mg/kg的2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后,用剪刀或备皮刀剔净以右侧髂骨为中心、直径约5cm范围的毛发。然后将大鼠俯卧置于手术台,拉直四肢并用胶布固定。从髂骨向尾部约1cm处会触摸到比较平坦的区域且肌肉较厚即臀浅肌,铁片放置在此处肌肉下的骨骼上。垂直于脊椎从右侧髂骨向外侧做一约1.5cm切口,切开全层皮肤,钝性分离筋膜、肌肉深达骨骼,再向尾部分离肌肉与骨骼。分离出的区域可容下铁片即可,铁片置于肌肉下(髂骨与股骨之间的骨骼上)。分离的区域不可过大,周围组织对铁片可以起限制和固定作用,减少铁片移位的发生。最后逐层缝合肌肉、筋膜、皮肤,再次消毒切口。术毕将大鼠放入鼠笼中,给予食物、水,保持室温合适。
1.4.2放置磁铁:植入铁片48h后将磁铁置于铁片处的皮肤上2h,再移除磁铁0.5h,此为1个循环,如此反复6个循环后再次放置磁铁直至第2天。从第2天开始,每天实验前移除磁铁0.5h,再开始新的循环。如此反复,放置磁铁当天计为第1天。施加磁铁时,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造成两者之间的组织缺血,移除磁铁时缺血部位恢复血流灌注。组织因反复缺血和再灌注而发生损伤。在此期间避免采用铁质鼠笼并且分笼饲养,防止磁铁吸附鼠笼或磁铁间的作用力而发生磁铁或铁片移位,大鼠自由饮食、饮水和活动。
1.6建模成功标准:①颜色:借助无色透明玻璃,按压3s,皮肤颜色未改变。②外观:铁片边缘红肿糜烂,有渗液或渗血,可伴有坏死,针刺皮肤无痛感,铁片暴露或滑脱,皮肤会变硬或变成黑色焦痂,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
1.7治疗方法:从造模成功次日起每日换药,对照组用纱布进行常规换药,实验组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外用凝胶剂换药。两组均观察治疗3周,观察创面面积、愈合时间变化。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天分别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面积(原始溃疡面积-剩余未愈合的面积),计算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面积/原溃疡面积)。
1.8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所有统计均在SPSS16.0软件中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均有1只大鼠麻醉后死亡,其余均造模成功,每组各9个创面,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0.25±2.28)d明显短于对照组(18.46±3.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实验组大鼠第3天创面已开始收缩,7d后创面渗出液较少,肉芽组织生长迅速,色泽鲜艳,呈淡红色,切割后出血明显,第14天已基本愈合,疗程结束时基本痊愈。对照组创面愈合相对缓慢,肉芽生长相对迟缓,色泽稍暗,第7天仍有较淡的清液流出,第14天后仅愈合近半,疗程结束时仍有部分未愈。见表1。
表l:两组创面动态愈合率比较(n=16),%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通过观察可见: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与创面接触后形成适合肉芽组织生长的密闭湿润环境,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创缘上皮迅速向心性生长,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四)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对感染性褥疮的疗效观察试验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YZ/T001.1-94)》褥疮的制定:好发于尾骶、背脊、肘踝等骨突易受压迫及摩擦部位;初起皮肤上出现褐色红斑,微肿,继而紫暗水肿,坏死溃烂;继发染毒时组织坏死迅速,脓水淋漓,相应部位并发臖核疼痛;多见于昏迷、瘫痪、骨折、大面积烧伤等久病卧床的患者。
1.2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重度褥疮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6~82岁,中位年龄(62.19±5.63)岁;褥疮发生时间4周~7个月,平均(3.26±0.75)个月;创面培养结果均显示阳性;感染肠杆菌15例,感染铜绿假单胞菌17例,感染链球菌7例,感染不动杆菌2例,感染克雷伯杆菌1例。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47~81岁,中位年龄(62.09±5.92)岁;褥疮发生时间5周~7.5个月,平均(3.32±0.81)个月;创面培养结果均显示阳性;感染肠杆菌15例,感染铜绿假单胞菌16例,感染链球菌7例,感染不动杆菌2例,感染克雷伯杆菌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褥疮发生时问、感染病原菌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清创,将创面坏死组织清除彻底,实施引流换药,采集创面分泌物培养标本,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根据培养结果确定患者感染病原菌,以此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治疗组:先用0.9%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疮面,然后涂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外用凝胶剂,每日1-3次;两组均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整洁,避免局部皮肤受压,改善营养状况,治疗三周,观察对比疗效。
1.4观察指标:每次换药前均行微生物学检查,观察创面细菌转阴情况;所有病例均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创面面积。治疗结束后复查肝肾功能,以观察有无肝肾功能损害。
1.5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痊愈:创面全部愈合,无痂下积脓等假性愈合现象。显效:创面面积缩小范围>75%,无脓性分泌物,肉芽组织新鲜,颜色鲜红。有效:创面面积缩小范围>25%,无脓性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色红。无效:创面面积缩小范围<25%,创面脓性分泌物无明显减少,肉芽组织色暗,创面无明显缩小趋势。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变化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变化比较(cm2)
与治疗前比,#P<0.05;对照组比较,*P<0.05。
2.3治疗组与对照组转阴情况比较:治疗组平均转阴天数为3.5±1.4天,对照组见平均转阴天数为8.2±3.5,可见治疗组在杀菌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治疗组与对照组转阴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药外用凝胶剂的治疗效果更好,不会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对完整和破损皮肤均无毒性反应,且稳定性好,保存时间长。
总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11味药材配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拔毒消肿、抗菌消炎、生肌敛疮之功效,是用于治疗褥疮伴创面感染的有效方剂,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营养,减轻微循环的瘀滞状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创缘上皮迅速向心性生长,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抗菌作用机制广泛,可对付包括耐药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绿脓杆菌等菌种,从而减少身体对细菌毒素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炎症;其使用方便,不产生过敏反应,稳定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适当改进、替换功效相同的组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处方(重量百分比):清膏23%、凝胶基质11%、丙二醇2.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苯乙醇0.7%、丙三醇5%,余量为水;
清膏原材料(重量份):蜈蚣草6份、金刚一棵蒿6份、长杆兰15份、淡花当药15份、护心胆5份、唐松草27份、当归5份、黄芪10份、匍伏堇8份、穿山甲7份、大蓟15份;
清膏制备方法:取所述原料药,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水量为所述原料药重量的6~10倍,煎煮时间为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60℃测得),加乙醇使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达77%,搅拌均匀后,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3(60℃测得),即得所述清膏。
本发明外用凝胶剂制备方法: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丙三醇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所述清膏混匀;将所述保湿剂、防腐剂、凝胶基质与水混匀,并充分溶胀,搅拌混匀后缓慢滴加入上述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丙三醇的清膏溶液中;拌混匀,即得。
实施例2
处方(重量百分比):清膏25%、凝胶基质12%、丙二醇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苯乙醇0.9%、丙三醇4%,余量为水;
清膏原材料(重量份):蜈蚣草7份、金刚一棵蒿5份、长杆兰13份、淡花当药18份、护心胆6份、唐松草25份、当归8份、黄芪12份、匍伏堇7份、穿山甲6份、大蓟15份;
清膏制备方法:取所述原料药,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水量为所述原料药重量的6~10倍,煎煮时间为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60℃测得),加乙醇使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达75%,搅拌均匀后,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测得),即得所述清膏。
本发明外用凝胶剂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操作进行。
实施例3
处方(重量百分比):清膏25%、凝胶基质12%、丙二醇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7%、苯乙醇1.0%、丙三醇4.5%,余量为水;
清膏原材料(重量份):蜈蚣草9份、金刚一棵蒿7份、长杆兰18份、淡花当药18份、护心胆7份、唐松草27份、当归7份、黄芪12份、匍伏堇8份、穿山甲7份、大蓟16份;
清膏制备方法:取所述原料药,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水量为所述原料药重量的6~10倍,煎煮时间为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测得),加乙醇使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达80%,搅拌均匀后,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测得),即得所述清膏。
本发明外用凝胶剂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操作进行。
实施例4
处方(重量百分比):清膏23%、凝胶基质10%、丙二醇3.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1%、苯乙醇0.5%、丙三醇5%,余量为水;
清膏原材料:蜈蚣草10份、金刚一棵蒿5份、长杆兰16份、淡花当药18份、护心胆5份、唐松草30份、当归10份、黄芪10份、匍伏堇8份、穿山甲6份、大蓟12份;
清膏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3的操作进行。
本发明外用凝胶剂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3的操作进行。
实施例5
处方(重量百分比):清膏25%、凝胶基质13%、丙二醇2.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苯乙醇1.0%、丙三醇4.5%,余量为水;
清膏原材料(重量份):蜈蚣草6份、金刚一棵蒿8份、长杆兰16份、淡花当药20份、护心胆6份、唐松草35份、当归5份、黄芪10份、匍伏堇8份、穿山甲7份、大蓟15份;
清膏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3的操作进行。
本发明外用凝胶剂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操作进行。
实施例6
处方(重量百分比):清膏25%、凝胶基质12%、丙二醇3.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苯乙醇0.9%、丙三醇4%,余量为水;
清膏原材料(重量份):蜈蚣草6份、金刚一棵蒿6份、长杆兰15份、淡花当药15份、护心胆5份、唐松草27份、当归5份、黄芪10份、匍伏堇8份、穿山甲7份、大蓟15份;
清膏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3的操作进行。
本发明外用凝胶剂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操作进行。

Claims (5)

1.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清膏10%~30%、凝胶基质1%~25%、丙二醇1%~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0%、苯乙醇0.1%~3%、丙三醇1%~10%,余量为水;
所述清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加工制备而成:蜈蚣草6-13份、金刚一棵蒿5-8份、长杆兰11-20份、淡花当药11-20份、护心胆5-8份、唐松草15-38份、当归5-10份、黄芪8-13份、匍伏堇6-9份、穿山甲6-9份、大蓟12-17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清膏20%~30%、凝胶基质10%~15%、丙二醇2.5%~4.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12%、苯乙醇0.5%~1.5%、丙三醇2%~7%,余量为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加工制备而成:蜈蚣草6-9份、金刚一棵蒿5-8份、长杆兰13-18份、淡花当药15-20份、护心胆5-8份、唐松草25-30份、当归5-8份、黄芪8-11份、匍伏堇6-9份、穿山甲6-9份、大蓟12-17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加工制备而成:蜈蚣草6份、金刚一棵蒿6份、长杆兰15份、淡花当药15份、护心胆5份、唐松草27份、当归5份、黄芪10份、匍伏堇8份、穿山甲7份、大蓟15份。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膏由以下方法制备:取所述原料药,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水量为所述原料药重量的6~10倍,煎煮时间为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60℃测得相对密度为1.10~1.15,加乙醇使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达75%~80%,搅拌均匀后,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即得。
CN201510578201.4A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9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8201.4A CN105079482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8201.4A CN105079482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9482A CN105079482A (zh) 2015-11-25
CN105079482B true CN105079482B (zh) 2016-06-15

Family

ID=5456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820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9482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948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7588A (zh) * 2011-09-28 2012-01-25 陈希杰 一种治疗纳差型褥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7588A (zh) * 2011-09-28 2012-01-25 陈希杰 一种治疗纳差型褥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化腐生肌膏治疗褥疮的临床研究分析》;万才罡;《中国社区医师》;20131231;第15卷(第7期);203-204 *
《陈宝元教授治疗疮疡疾病的学术思想初探》;关靖;《四川中医》;20081231;第26卷(第6期);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9482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1452B2 (en) Method of treating a skin wound with a liquid-state topica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N103721131B (zh) 一种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9267B (zh)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在制备治疗皮肤损伤和疮疡的药物中的用途
WO2006076844A1 (fr) Medicament chinois traditionnel destine a traiter les blessures resultant de chutes, rhumatisme et ostealgi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N102178877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5248A (zh) 一种治疗宫颈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5662996A (zh) 治疗月经相关性痤疮的中药面膜
CN105963527A (zh) 伤口快速愈合中药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9482B (zh) 一种治疗严重褥疮伴感染的中药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461A (zh) 一种治疗蕴毒腐溃型压疮的中药凝胶剂
CN105168629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中药凝胶剂
CN105125648A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褥疮的中药凝胶膏剂
CN105106459A (zh) 一种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的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85C (zh) 一种用于治疗烫伤、烧伤、皮肤溃疡等疾病的外用中成药
CN105168625B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二、三期褥疮的中药涂膜剂
CN104958613B (zh) 一种治疗蕴毒腐溃型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5622B (zh) 一种治疗浅度溃疡期褥疮的中药成膜凝胶剂
CN105106372A (zh) 一种防治褥疮合并细菌感染的中药液体创口贴
CN105169128A (zh) 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褥疮的中药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781A (zh) 一种治疗iii期压疮的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475A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蕴毒腐溃型褥疮的中药凝胶剂
CN105168638A (zh) 一种预防、治疗褥疮合并细菌感染的中药液体创口贴
CN105193770B (zh) 一种治疗深度褥疮合并骨感染的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7095A (zh) 用于防治小腿静脉曲张的中药外洗液
CN104491104A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an Guiju

Inventor after: Li Xia

Inventor before: Chen H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2

Address after: 266000 Qingdao City, Sifang District, Shandong flood water ditch village, No. 2, 106

Applicant after: Chen Hong

Applicant after: Pan Guiju

Address before: 266000 Qingdao City, Sifang District, Shandong flood water ditch village, No. 2, 106

Applicant before: Chen Ho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2

Address after: 050051 No. 1, unit 2, building 12, line 401, East Street, Shijiazhuang, Hebei

Patentee after: Zhang Yuexia

Address before: 266000 Qingdao City, Sifang District, Shandong flood water ditch village, No. 2, 106

Co-patentee before: Pan Guiju

Patentee before: Chen 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0

Address after: 050051 No. 1, unit 2, building 12, line 401, East Street, Shijiazhuang, Hebei

Co-patentee after: Zhang Yanzhi

Patentee after: Zhang Yuexia

Address before: 050051 No. 1, unit 2, building 12, line 401, East Street, Shijiazhuang, Hebei

Patentee before: Zhang Yuexi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