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5022B - 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5022B
CN105165022B CN201480022778.0A CN201480022778A CN105165022B CN 105165022 B CN105165022 B CN 105165022B CN 201480022778 A CN201480022778 A CN 201480022778A CN 105165022 B CN105165022 B CN 105165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installation
period
tim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27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5022A (zh
Inventor
萩原成
萩原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L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L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LV Co Ltd filed Critical TLV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65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5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5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5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 H04L67/145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avoiding end of session, e.g. keep-alive, heartbeats, resumption message or wake-up for inactive or interrupted s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4Measuring functions
    • H04Q2209/845Measuring functions where the measuring is synchronized between sens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8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 H04Q2209/883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enters an active or inactive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3)的各个属于某一个群组,在起动时刻起动,在经过偏移时间之后,在通信时间内执行终端处理。控制装置(2)将属于同一群组的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的合计设为同一群组的通信时间,根据同一群组的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续于属于同一群组的终端装置(3)而执行终端处理的终端装置(3)并且属于其他群组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根据通信时间以及偏移时间,决定各终端装置(3)中的下次起动时刻而设定于各终端装置(3)。

Description

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终端的控制的终端控制系统等。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测量系统中,有预先在各终端中设定与测量调度对应的起动时刻,针对每个规定循环,从多个终端针对主机终端发送测量数据的例子(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在以往的无线终端装置中,有当成为自己所属的群组的起动定后,解除睡眠状态而接收发往自己所属的群组的信标的例子(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49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66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测量系统或者无线终端装置中,未考虑其他终端的通信时间来设定各终端的起动定时。因此,难以说所有终端的起动定时被充分地最佳化。
特别是,如上述以往的测量系统或者无线终端装置那样,关于用电池驱动的无线通信终端,需要省电且高效地起动。在这一点中,可以说在上述以往的测量系统或者无线终端装置中,存在实现终端整体的省电化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考虑其他终端的通信时间,使各终端的起动定时最佳化,实现终端的省电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控制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装置、和控制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在经过基准时刻之后,在预先所设定的起动时刻起动,作为所述终端处理,在经过所述起动时刻之后,在从所述基准时刻经过预先所设定的偏移时间之前完成数据的发送准备,并且,在经过所述偏移时间之后,在预先所设定的通信时间内,执行针对所述控制装置发送规定数据的处理,其中,所述基准时刻为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在相同的期间中进行规定的终端处理时的基准,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继于所述终端装置而执行所述终端处理的其他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
所述其他终端装置将根据计算出的所述偏移时间所决定的起动时刻设定为下次起动时刻。
根据本申请说明书的公开,能够考虑其他终端的通信时间,使各终端的起动定时最佳化,实现终端的省电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的功能框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使用CPU等实现了终端控制装置2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使用CPU等实现了终端装置3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中的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偏移时间管理数据443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意地示出计算终端装置3的起动时刻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A是示出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的EEPROM56中记录的测定周期数据以及偏移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B是示出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的EEPROM56中记录的测定周期数据以及偏移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C是示出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的EEPROM56中记录的测定周期数据以及偏移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终端装置3中的起动时刻计算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中的测量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从终端装置3向终端控制装置2发送的测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的功能框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中的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偏移时间管理数据443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A是示出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的EEPROM56中记录的测定周期数据以及偏移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B是示出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的EEPROM56中记录的测定周期数据以及偏移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C是示出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的EEPROM56中记录的测定周期数据以及偏移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终端装置3中的起动时刻计算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示意地示出计算终端装置3的起动时刻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21:通信时间计算部;22:偏移时间计算部;23:偏移时间管理部;24:测定周期管理部;25:测量数据存储部;31:偏移时间存储部;32:起动时刻计算部;33:测定周期存储部;34:起动控制部;35:测量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构成本发明的终端控制系统的终端装置以及终端控制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在测量凝汽阀的动作状态的终端装置、以及控制其的终端控制装置中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另外,各图中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并非忠实地表示实际的构成部件的尺寸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尺寸比例等。
[1.第1实施方式]
[1-1.终端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例子的图。终端控制系统1包括例如1个终端控制装置2、多个终端装置3、以及多个中继机4。例如,终端控制装置2和中继机4都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可相互无线通信。例如,终端装置3和中继机4都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可相互无线通信。另外,在图1中,为便于说明,使用线连接了终端控制装置2、终端装置3、以及中继机4,但在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某些连接线不必要。
终端装置3在例如预先设定了的起动时刻起动,测量在蒸汽配管设备中设置了的凝汽阀的动作状态,朝向终端控制装置2送出其测量数据。另外,将终端装置3起动有时称为“起床”。
另外,终端装置3由1个以上的终端装置3形成群组。例如,如图1所示,群组1由4个终端装置3形成,群组2由2个终端装置3形成,群组3由3个终端装置3形成。
终端控制装置2例如决定各终端装置3的起动调度,在各终端装置3中设定为此所需的数据。另外,终端控制装置2从例如终端装置3接收测量数据。
中继机4作为中继例如终端控制装置2与终端装置3之间的通信数据的重发器动作。
[1-2.终端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的功能框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1-2-1.终端控制装置2的功能框图]
终端控制装置2具备:通信时间计算部21,计算通信时间;偏移时间计算部22,计算偏移时间;偏移时间管理部23,管理计算出的偏移时间;测定周期管理部24,管理测定周期;以及测量数据存储部25,记录接收到的测量数据。
通信时间计算部21能够根据各装置之间的跳数等,计算例如终端控制装置2、终端装置3以及中继机4通信的情况的通信时间。
偏移时间计算部22在例如2个终端装置3连续执行终端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以使先前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和后面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相同的方式,计算后面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此处,偏移时间是指:在存在在相同的期间内进行终端处理的多个终端装置3的情况下,进行发送处理的终端装置3等待先前进行发送处理的终端装置3的处理时间或者其他时间的时间。
因此,在后面的终端装置3中,如果在经过偏移时间之前完成测定数据的发送准备,则能够与先前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结束同时,开始测定数据的发送。由此,能够避免先前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和后面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重复,有效地使用各终端装置3的电力。
偏移时间管理部23能够将例如在上述中计算出的偏移时间与各终端装置3所属的群组对应起来管理。另外,通过无线通信向对应的各终端装置3发送表示偏移时间管理部23管理的偏移时间的数据。
测定周期管理部24将例如针对每个终端装置3所设定的测定周期与各终端装置3对应起来管理。另外,通过无线通信向对应的各终端装置3发送表示测定周期管理部24管理的测定周期的数据。
测定数据存储部25能够将例如从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测量数据与各终端装置3对应起来保持。
[1-2-2.终端装置3的功能框图]
终端装置3具备:偏移时间存储部31,记录偏移时间;起动时刻计算部32,计算下次起动时刻;测定周期存储部33,记录测定周期;起动控制部34,以在起动时刻起动的方式控制;以及测量部35,测量凝汽阀5的动作状态。
偏移时间存储部31能够预先记录例如由终端控制装置2计算出的偏移时间。
起动时刻计算部32能够根据例如当前时刻和测定周期计算基准时刻,将对基准时刻加上偏移时间并减去测定数据的通信时间计算为该终端装置3的下次起动时刻。另外,在起动控制部34中设定计算出的下次起动时刻。
测定周期存储部33能够预先记录例如由终端控制装置2管理的、关于该终端装置3的测定周期。
起动控制部34能够进行控制以便在由上述起动时刻计算部32计算出的下次起动时刻下使该终端装置3起动。
测量部35能够测量例如凝汽阀5的表面温度和/或超声波振动。另外,通过无线通信向终端控制装置2发送测量部35所测量的凝汽阀5的测量数据。
[1-3.终端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例]
[1-3-1.终端控制装置2的硬件结构例]
图3是示出使用CPU等实现了终端控制装置2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终端控制装置2能够使用例如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来构成。
终端控制装置2具备显示器41、CPU42、RAM(Random Access Memory)43、硬盘44、键盘/鼠标45、以及无线通信电路46。
显示器41能够显示来自键盘/鼠标45的输入内容、测量数据等。CPU42能够执行在硬盘44中所存储的终端控制程序442。RAM43能够对CPU42提供地址空间。
硬盘44能够预先存储OS(操作系统)441、终端控制程序442、偏移时间管理数据443、测定周期管理数据444、以及测量数据445等。键盘/鼠标45能够从用户受理用于控制终端装置3的输入操作。无线通信电路46能够与终端装置3或者中继机4进行无线通信。
通过在CPU42上执行终端控制程序442,实现构成图2所示的终端控制装置2的通信时间计算部21以及偏移时间计算部22。偏移时间管理部23、测定周期管理部24、以及测量数据存储部25分别相当于在硬盘44上对偏移时间管理数据443、测定周期管理数据444、以及测量数据445所分配的区域。
[1-3-2.终端装置3的硬件结构例]
图4是示出使用CPU等来实现了终端装置3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终端装置3具备RTC(Real Time Clock)51、CPU52、RAM53、测量传感器54、无线通信电路55、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56、以及电池57。
RTC51能够通过时钟功能提供表示当前时刻的数据,并且能够通过定时器功能在与所设定的起动时刻数据511对应的时刻使该终端装置3起动。CPU52能够执行在EEPROM56中所存储的终端处理程序561。RAM53能够对CPU52提供地址空间,并且能够预先存储测量数据531等。
测量传感器54能够通过例如使用了压电元件的振动传感器、使用了热电偶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凝汽阀5的动作状态。无线通信电路55能够与终端控制装置2或者中继机4进行通信。EEPROM56能够预先存储终端处理程序561、测定周期数据562以及偏移时间数据563。电池57能够对终端装置3的各部供给电源。电池57例如相当于干电池、蓄电池。
通过在CPU52上执行终端处理程序561,实现构成图2所示的终端装置3的起动时刻计算部32。偏移时间存储部31以及测定周期存储部33分别相当于EEPROM56的测定周期数据562以及偏移时间数据563。起动控制部34相当于RTC51。测量部35相当于测量传感器54。
[1-4.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终端控制系统1中的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在以下说明终端控制装置2和终端装置3协作而进行处理的例子,但这些2个装置无需一定协作地进行处理。例如,无需在终端控制装置2执行了步骤S101~S106之后,与其连动地,终端装置3执行步骤S107~S110的处理。
当通过终端控制装置2的用户操作键盘/鼠标45输入用于开始初始设定处理的指令后,终端控制装置2的CPU42计算与终端装置3相关的每个群组的通信时间(步骤S101)。CPU42根据例如与在终端控制装置2和终端装置3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经由的中继机4的数量对应的跳数,计算每个群组的通信时间。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的跳数是“5(相当于在图1中与沿着连接终端装置3a和中继机4的线通过括号表示的数字)”。同样地,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b的跳数是“4”,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c~3e的跳数分别是“3”。因此,群组1的整体跳数成为终端装置3a~3e的跳数的合计即“18”。
如果将每1跳数的通信时间设为例如“0.5秒”,则群组1的通信时间(即属于群组1的全部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的合计)能够计算为对整体跳数“18”乘以每1跳数的通信时间“0.5秒”而得到的“9秒”。
同样地,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f以及3g的跳数分别是“3”,所以群组2的整体跳数成为终端装置3f以及3g的跳数的合计即“6”。因此,群组2的通信时间(即属于群组2的全部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的合计)成为对整体跳数“6”乘以每1跳数的通信时间“0.5秒”而得到的“3秒”。
同样地,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h的跳数是“4”,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i以及3j的跳数分别是“5”,所以群组3的整体跳数成为终端装置3h~3j的跳数的合计即“14”。因此,群组3的通信时间(即属于群组3的全部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的合计)成为对整体跳数“14”乘以每1跳数的通信时间“0.5秒”而得到的“7秒”。
如以上那样,群组1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9秒”、群组2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3秒”、群组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7秒”。
CPU42选择终端装置3的1个群组(步骤S102)。例如,能够按照能够使终端装置、中继机高效地工作的顺序,决定群组的选择顺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按照群组1、群组2以及群组3的顺序选择群组。
CPU42根据前一群组的通信时间和偏移时间,计算属于该群组的各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步骤S103)。例如,CPU42能够将属于前一群组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的合计、和属于前一群组的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的合计设为属于该群组的各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另外,在选择了群组1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前一群组,所以在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中,设定例如规定值“5秒”。另外,也可以作为偏移时间设定“5秒”以外的规定值。
CPU42将在上述中计算出的偏移时间与各群组对应起来记录到硬盘44上的偏移时间管理数据443(步骤S104)。图6是示出偏移时间管理数据443的一个例子的图。在CPU42中,作为例如群组1的偏移时间,记录“5秒”。
CPU42判断是否有未处理的群组(步骤S105),如果有群组,则返回到上述步骤S102,重复处理(步骤S105中的“是”判断)。
在上述步骤S102中选择了群组2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CPU42将作为前一群组的群组1的通信时间“9秒”、和群组1的偏移时间“5秒”的合计即“14秒”设定为属于群组2的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在上述步骤S102中选择了群组3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CPU42将作为前一群组的群组2的通信时间“3秒”、和群组2的偏移时间“14秒”的合计即“17秒”设定为属于群组3的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这样,CPU42将前一群组的通信时间和偏移时间的合计设定为接着其而进行通信的其他群组的偏移时间。例如,在CPU42中,作为群组2的偏移时间,记录“14秒”,作为群组3的偏移时间,记录“17秒”。
图7是示意地示出计算终端装置3的起动时刻的情况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7所示,分别设定与各群组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Toff1(5秒)、Toff2(14秒)、Toff3(17秒)。
CPU42将与各群组对应起来记录了的偏移时间发送给属于各群组的各终端装置3(步骤S106)。另外,关于群组和终端装置的对应表(未图示),以使CPU42能够认识的方式,预先在终端控制装置2内记录。
例如,CPU42将偏移时间“5秒”发送给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将偏移时间“14秒”发送给终端装置3f以及3g,将偏移时间“17秒”发送给终端装置3h~3j。
如上所述,终端控制装置2和终端装置3无需一定连动。例如,也可以终端控制装置2的用户在远离设置了测量对象的凝汽阀5的蒸汽配管设备的场所中,使上述步骤S101~S105的处理执行之后,移动到设置了凝汽阀5的蒸汽配管设备的附近,然后使上述步骤S106的处理执行。
各终端装置3的CPU52当从终端控制装置2接收到偏移时间后,将接收到的偏移时间记录到EEPROM56的偏移时间数据563(步骤S107)。图8A、图8B以及图8C是示出属于群组1~3的各个的终端装置3的EEPROM56中记录的测定周期数据以及偏移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例如,在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各CPU52中,作为自己的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记录“5秒”。例如,在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f以及3g的各CPU52中,作为自己的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记录“14秒”。例如,在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h~3i的各CPU52中,作为自己的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记录“17秒”。
CPU52按照子例程执行起动时刻计算处理(步骤S108)。图9是示出终端装置中的起动时刻计算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CPU52从RTC取得当前时刻(步骤S201)。例如,如图7所示,在CPU52中,作为当前时刻Tnow,取得“06时45分30秒”。
CPU52读入测定周期(步骤S202)。例如,CPU52从图8A所示的测定周期数据562a读入“60分”。另外,图8A~图8C所示的测定周期数据562a~562c的各数据成为预先在对应的群组的各终端装置3中设定的数据。例如,也可以在上述初始设定处理中,从终端控制装置2发送与终端装置3对应的测定周期数据。
CPU52根据当前时刻和测定周期,计算下次的基准时刻(步骤S203)。另外,如图7所示,将成为所有终端装置3计算起动时刻的情况的原点的原点时刻设为“00时00分00秒”。另外,原点时刻只要是对所有终端装置3共同地设定的时刻,则也可以是上述原点时刻以外的时刻。
CPU52将例如成为根据原点时刻起算了的测定周期的倍数的时刻中的、比起当前时刻为未来的时刻、并且、最接近当前时刻的时刻决定为下次的基准时刻。如图7所示,在原点时刻是“00时00分00秒”、当前时刻Tnow是“06时45分30秒”、以及测定周期Tcyc是“60分”的情况下,能够将基准时刻Tnxt计算为“07时00分00秒”。
CPU52读入在EEPROM56的偏移时间数据563中记录的偏移时间(步骤S204)。例如,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CPU52从图8A所示的偏移时间数据563a,作为偏移时间,读入“5秒”。
CPU52根据基准时刻、偏移时间、以及测定时间,计算终端装置3下次应起动的时刻(下次起动时刻)(步骤S205)。此处,作为测定时间,作为为了终端装置3的测量传感器54测量凝汽阀的动作状况而充分的时间,设定了“2秒”。另外,测定时间既可以比“2秒”更长也可以更短。
例如,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各CPU52将对基准时刻Tnxt“07时00分00秒”加上图8A所示的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5秒”563a并减去上述测量传感器54的测定时间“2秒”而得到的时刻即“07时00分03秒”计算为自己的下次起动时刻。
同样地,例如,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f、3g的各CPU52将对基准时刻Tnxt“07时00分00秒”加上图8B所示的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14秒”563b并减去上述测量传感器54的测定时间“2秒”而得到的时刻即“07时00分12秒”计算为自己的下次起动时刻。
同样地,例如,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h~3j的各CPU52将对基准时刻Tnxt“07时00分00秒”加上图8C所示的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17秒”563c并减去上述测量传感器54的测定时间“2秒”而得到的时刻即“07时00分15秒”计算为自己的下次起动时刻。
当结束了图9的子例程处理后,CPU52返回到图5的步骤S109,将计算出的下次起动时刻设置于RTC。例如,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各CPU52将下次起动时刻“07时00分03秒”设置为RTC51的起动时刻数据511。
同样地,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f、3g的各CPU52将下次起动时刻“07时00分12秒”设置为RTC51的起动时刻数据511。另外,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h~3j的各CPU52将下次起动时刻“07时00分15秒”设置为RTC51的起动时刻数据511。
在将下次起动时刻设置于RTC51之后,CPU52使终端装置3的电源成为OFF。由此,终端装置3直至成为下次起动时刻不起床,所以能够抑制电池消耗。另外,有时将使终端装置3的电源成为OFF的状态称为“睡眠状态”。在处于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3的RTC51供给电源,RTC51的定时器功能成为可动作的状态。
[1-5.测量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与终端控制系统1相关的测量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3在RTC51中设置了的起动时刻起动。具体而言,利用通过RTC51的定时器功能发送的起动信号,从电池57对终端装置3的各部供给电源,终端装置3起动。
当接受了来自电池57的电源供给后,终端装置3的CPU52对测量传感器54输出测量命令(步骤S301)。在测量传感器54是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热电偶测量例如凝汽阀5的外表面的温度。
另外,在测量传感器54是振动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压电元件测量在例如凝汽阀5中所设置的阀设备动作了的情况下发生的动作音、在凝汽阀5的内部通路中强力地流过了蒸汽的情况下发生的超声波所致的振动。
另外,测量传感器54也可以复合性地具备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这双方。另外,也可以单独或者复合性地具备其他传感器。
CPU52从测量传感器54取得测量数据(步骤S302)。CPU52取得例如温度数据或/和振动数据,记录到RAM53的测量数据531。
CPU52判断是否经过了偏移时间,在判断为经过了的情况下(步骤S303中的“是”判断),将取得了的测量数据发送给终端控制装置2(步骤S304)。CPU52使用无线通信电路55,对终端控制装置2无线发送例如在RAM53的测量数据531中记录了的温度数据或/和振动数据。另外,实际上经由1个或者2个以上的中继机4,对终端控制装置2无线发送测量数据。
图11是示出从终端装置3对终端控制装置2发送的测量数据531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1中,发送目的地地址110“D001”表示用于确定例如中继机4的数据。发送源地址110“S001”表示用于确定例如终端装置3的数据。温度数据112“200℃”表示从例如测量传感器54(温度传感器)取得的温度数据。振动数据113“20kHz”表示从例如测量传感器54(振动传感器)取得的振动数据。
另外,陷阱动作次数114“6次”表示根据从例如测量传感器54(振动传感器)取得的振动数据计算出的凝汽阀5的动作次数。凝汽阀5的动作次数能够设为从例如自上次发送测量数据之后至当前为止取得的振动数据的历史中,表示振动频率的值成为极大(峰值)的次数。通过使用凝汽阀5的动作次数的数据,能够补偿凝汽阀5的动作状态的判断。
接受来自终端装置3的发送,终端控制装置2的CPU42记录测量数据(步骤S308)。在CPU42中,作为例如终端控制装置2的硬盘44的测量数据445,记录从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温度数据或/和振动数据。另外,实际上经由1个或者2个以上的中继机4,从终端装置3无线发送测量数据。另外,测量数据445是与图11所示的测量数据531同样的格式,记录发送源不同的多个测量数据531。
终端装置3的CPU52按照子例程执行起动时刻计算处理(步骤S305)。另外,此处执行的起动时刻计算处理与图9所示的流程图相同。但是,在步骤S305中的执行起动时刻计算处理的时间点中,当前时刻是基准时刻以后,所以根据新的基准时刻,计算新的起动时刻。
当结束图9的起动时刻计算处理后,CPU52将计算出的下次起动时刻设置于RTC(步骤S306)。另外,在将下次起动时刻设置于RTC51之后,CPU52使终端装置3的电源成为OFF。这样,终端装置3当将测量数据发送给终端控制装置2后,在计算下次起动时刻并设置于RTC之后,使电源成为OFF,转移到睡眠状态。由此,终端装置3能够直至成为下次起动时刻抑制电池消耗,实现终端的省电化。
[2.第2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例子的图。在图12中,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的相异点是属于相同的群组的终端装置3彼此的测定周期有时分别不同的点。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测定周期仅设定为“60分”,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测定周期设定为“30分”、“1小时”以及“3小时”中的某一个。另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2-1.终端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
各终端装置3被预先设定了测定周期。例如,终端装置3a被设定了测定周期“30分”(在图12中将测定周期“30分”表示为[30m])。同样地,例如,终端装置3b被设定了测定周期“1小时”(在图12中将测定周期“1小时”表示为[1h])。同样地,例如,终端装置3c被设定了测定周期“3小时”(在图12中将测定周期“3小时”表示为[3h])。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对属于相同的群组的终端装置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测定周期。另外,在图12中,设定了“30分”、“1小时”以及“3小时”这3种测定周期,但也可以设定其以上或者其以下的种类的测定周期。
终端装置3针对分别设定了的每个测定周期,执行测量处理。例如,终端装置3a针对每“30分”执行测量处理,终端装置3b针对每“1小时”执行测量处理,终端装置3c针对每“3小时”执行测量处理。
即,在以例如从原点时刻经过了“3小时”或者3的倍数时间(6小时、9小时、12小时、15小时、18小时...)的时刻为基准时刻的定时期间中,终端装置3a~3c的全部执行测量处理。另外,在以例如从原点时刻经过了1小时以及1的倍数时间(除了3的倍数时间以外)的时刻为基准时刻的定时期间中,终端装置3a以及3b执行测量处理。进而,在以例如从原点时刻经过了30分以及30分的倍数时间(除了60分或者180分的倍数时间以外)的时刻为基准时刻的定时期间中,仅终端装置3a执行测量处理。
在如上所述设定了测定周期的情况下,测定周期不同的终端装置3彼此有时同时期地执行测量处理。在该情况下,根据测定周期,有时一次多个终端装置3对终端控制装置2发送测定数据,所以终端装置3的通信等待时间有时变长。如果通信等待时间变长,则终端装置3的电力消耗量增大而电池57的耐久性恶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测定周期不同的终端装置3彼此之间进行测量处理的定时重叠的情况下,决定各终端装置3的通信等待时间尽可能变短那样的偏移时间,实现终端装置3的省电化。
[2-2.终端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1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系统1的功能框图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与图2所示的部分基本上相同,但在以下的点中不同。
[2-2-1.终端控制装置2的功能框图]
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装置2的通信时间计算部21能够针对从测定周期管理部24取得的每个测定周期,计算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
在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装置2的偏移时间计算部22中,如果假设为例如所属的群组不同并且测定周期相同的2个终端装置3在相同的基准时刻的定时期间中执行终端处理,则能够以使先前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和后面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相同的方式,计算后面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装置2的偏移时间计算部22在属于相同的群组的终端装置3中的、测定周期不同的终端装置3在相同的基准时刻的定时期间中执行终端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如上所述假设而计算出的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的合计计算为群组整体的偏移时间。
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装置2的偏移时间管理部23能够将例如在上述中计算出的偏移时间与各终端装置3所属的群组以及测定周期对应起来管理。
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装置2的测定周期管理部24能够将针对例如终端装置3所属的每个群组设定了的测定周期与各终端装置3对应起来管理。另外,对对应的各终端装置3通过无线通信发送表示测定周期管理部24管理的测定周期的数据。
[2-2-2.终端装置3的功能框图]
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存储部31能够预先记录例如由终端控制装置2计算出的每个测定周期的偏移时间。
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3的测定周期存储部33能够将例如由终端控制装置2管理了的关于该终端装置3的测定周期记录至少1个以上。
[2-3.终端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例]
终端控制装置2的硬件结构例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终端装置3的硬件结构例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
[2-4.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控制系统1中的初始设定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果通过终端控制装置2的用户操作键盘/鼠标45,输入用于使初始设定处理开始的指令,则终端控制装置2的CPU42计算与终端装置3相关的群组以及每个测定周期的通信时间(步骤S401)。
CPU42与例如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与在终端控制装置2和终端装置3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经由的中继机4的数量对应的跳数,计算群组以及每个测定周期的通信时间。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属于群组1并且测定周期是“30分(30m)”的全部终端装置3(以下有时称为例如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是测定终端3a以及3d。此处,测定终端3a的跳数是“5”,终端装置3d的跳数是“3”,所以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合计跳数成为终端装置3a以及3d的跳数的合计即“8”。
如果使每1跳数的通信时间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成为例如“0.5秒”,则关于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即在群组1中测定周期是“30分”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的合计),能够计算为对合计跳数“8”乘以每1跳数的通信时间“0.5秒”而得到的“4秒”。
同样地,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仅为终端装置3g,所以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合计跳数成为终端装置3g的跳数即“3”。因此,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即在群组2中测定周期是“30分”的全部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的合计)成为对合计跳数“3”乘以每1跳数的通信时间“0.5秒”而得到的“1.5秒”。
同样地,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仅为终端装置3j,所以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合计跳数成为终端装置3j的跳数即“5”。因此,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即在群组3中测定周期是“30分”的全部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的合计)成为对合计跳数“5”乘以每1跳数的通信时间“0.5秒”而得到的“2.5秒”。
如以上那样,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4秒”、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1.5秒”、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2.5秒”。
与上述同样地,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3.5秒”、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1.5秒”、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2.5秒”。
另外,与上述同样地,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1.5秒”、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0秒”、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被计算为“2秒”。
CPU42选择1个终端装置3的群组以及测定周期的组合(步骤S402)。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群组1、群组2以及群组3的顺序依次选择群组,并且按照各群组和“30分”、“1小时”以及“3小时”的顺序,依次选择测定周期。即,在最初的递增中,选择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的组合,在最后的递增中,选择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的组合。
CPU42根据针对在上述中计算出的群组以及测定周期的每个组合计算出的通信时间和偏移时间,计算属于接着上述群组后续的群组并且设定了与上述测定周期相同的测定周期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步骤S403)。
例如,CPU42将属于前一群组并且设定了相同的测定周期的全部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的合计、和属于前一群组并且设定了相同的测定周期的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的合计设为属于后续群组并且设定了与上述测定周期相同的测定周期的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另外,在选择了群组1的情况下,不存在前一群组,所以在与群组1以及各测定周期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中,设定例如规定值“2秒”。另外,也可以作为偏移时间,设定“2秒”以外的规定值。
CPU42将在上述中计算出的偏移时间与各群组以及测定周期的组合对应起来记录到硬盘44上的偏移时间管理数据443(步骤S404)。图1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偏移时间管理数据443的一个例子的图。在CPU42中,作为例如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的各组合的偏移时间,分别记录“2秒”。
CPU42判断是否有未处理的群组以及测定周期的组合(步骤S405),如果有未处理的群组以及测定周期的组合,则返回到上述步骤S402,重复处理(步骤S405中的“是”判断)。
在上述步骤S402中选择了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的组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CPU42将与作为前一群组的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4秒”、和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2秒”的合计即“6秒”设定为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在上述步骤S402中选择了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的组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CPU42将与作为前一群组的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3.5秒”、和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2秒”的合计即“5.5秒”设定为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在上述步骤S402中选择了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的组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CPU42将与作为前一群组的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1.5秒”、和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2秒”的合计即“3.5秒”设定为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在上述步骤S402中选择了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0分”的组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CPU42将与作为前一群组的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1.5秒”、和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6秒”的合计即“7.5秒”设定为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在上述步骤S402中选择了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的组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CPU42将与作为前一群组的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1.5秒”、和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5.5秒”的合计即“7秒”设定为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在上述步骤S402中选择了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的组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CPU42将与作为前一群组的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0秒”、和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3.5秒”的合计即“3.5秒”设定为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这样,CPU42将与前一群组以及测定周期的组合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通信时间和偏移时间的合计设定为接着其而进行通信的其他群组的通信终端3并且设定了相同的测定周期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
例如,如图15所示,在CPU42中,作为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记录“6秒”,作为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记录“5.5秒”,作为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记录“3.5秒”。
例如,如图15所示,在CPU42中,作为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0分”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记录“7.5秒”,作为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记录“7秒”,作为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相关的终端装置3的偏移时间,记录“3.5秒”。
CPU42将与各群组以及各测定周期分别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发送给属于各群组的各终端装置(步骤S406)。另外,以使CPU42能够认识的方式,预先在终端控制装置2内记录群组以及测定周期和终端装置的对应表(未图示)。
例如,CPU42将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0分”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2秒”、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2秒”、和与群组1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2秒”分别发送给与群组1相关的终端装置3a~3e。
例如,CPU42将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0分”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6秒”、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5.5秒”、和与群组2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3.5秒”分别发送给与群组2相关的终端装置3f以及3g。
例如,CPU42将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0分”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7.5秒”、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7秒”、和与群组3以及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3.5秒”分别发送给与群组3相关的终端装置3h~3j。
各终端装置3的CPU52如果从终端控制装置2接收到偏移时间,则将接收到的偏移时间记录到EEPROM56的偏移时间数据563(步骤S407)。图16A、图16B以及图16C是示出属于群组1~3的各个的终端装置3的EEPROM56中记录的测定周期数据以及偏移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例如,在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各CPU52中,作为自己的终端装置的测定周期数据562d,记录“30分”、“1小时”、以及“3小时”,作为偏移时间数据563d,分别记录与测定周期“30分”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2秒”、与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2秒”、以及与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2秒”。
例如,在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f以及3g的各CPU52中,作为自己的终端装置的测定周期数据562d,记录“30分”、“1小时”、以及“3小时”,作为偏移时间数据563d,分别记录与测定周期“30分”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6秒”、与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5.5秒”、以及与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3.5秒”。
例如,在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h~3j的各CPU52中,作为自己的终端装置的测定周期数据562d,记录“30分”、“1小时”、以及“3小时”,作为偏移时间数据563d,分别记录与测定周期“30分”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7.5秒”、与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7秒”、以及与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起来的偏移时间“3.5秒”。
CPU52按照子例程执行起动时刻计算处理(步骤S108)。图17是示出终端装置3中的起动时刻计算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CPU52从RTC取得当前时刻(步骤S501)。CPU52读入各测定周期(步骤S502)。例如,CPU52从图16A所示的测定周期数据562d读入测定周期“30分”、“1小时”、以及“3小时”。
CPU52根据当前时刻和各测定周期,计算下次的基准时刻(步骤S503)。CPU52在例如从原点时刻起算的情况下,将在测定周期数据562中记录了的与最小的测定周期的倍数相应的时刻并且最接近当前时刻的未来的时刻决定为下次的基准时刻。
例如,CPU52将从原点时刻“00时00分00秒”起算,与最小的测定周期“30分”的倍数相应的时刻并且最接近当前时刻“05时50分00秒”的未来的时刻即“06时00分00秒”设为下次的基准时刻。
CPU52将与计算出的基准时刻成为倍数的测定周期对应的偏移时间全部读入(步骤S504)。例如,在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CPU52中,基准时刻“06时00分00秒”成为倍数的测定周期是“30分”、“1小时”以及“3小时”,所以从图16A所示的偏移时间数据563d,读入与测定周期“30分”对应的偏移时间“2秒”、与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2秒”、以及与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2秒”。
另外,例如,在基准时刻是“05时00分00秒”的情况下,该基准时刻成为倍数的测定周期成为“30分”以及“1小时”,所以CPU52读入与测定周期“30分”对应的偏移时间“2秒”、和与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2秒”。
CPU52根据基准时刻、偏移时间合计、以及测定时间,计算终端装置3下次应起动的时刻(下次起动时刻)(步骤S505)。此处,作为测定时间,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了“2秒”。
例如,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各CPU52将对基准时刻Tnxt“06时00分00秒”加上图16A所示的与测定周期“30分”对应的偏移时间“2秒”、与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2秒”、以及与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2秒”的合计即“6秒”并减去上述测量传感器54的测定时间“2秒”而得到的时刻即“06时00分04秒”计算为自己的下次起动时刻。
同样地,例如,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f、3g的各CPU52将对基准时刻Tnxt“06时00分00秒”加上图16B所示的与测定周期“30分”对应的偏移时间“6秒”、与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5.5秒”、以及与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3.5秒”的合计即“15秒”并减去上述测量传感器54的测定时间“2秒”而得到的时刻即“06时00分13秒”计算为自己的下次起动时刻。
同样地,例如,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h~3j的各CPU52将对基准时刻Tnxt“06时00分00秒”加上图16C所示的与测定周期“30分”对应的偏移时间“7.5秒”、与测定周期“1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7秒”、以及与测定周期“3小时”对应的偏移时间“3.5秒”的合计即“18秒”并减去上述测量传感器54的测定时间“2秒”而得到的时刻即“06时00分16秒”计算为自己的下次起动时刻。
图18是示意地示出计算终端装置3的起动时刻的情况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8所示,分别设定与各群组对应起来记录的偏移时间Toff1(6秒)、Toff2(15秒)、Toff3(18秒)。
另外,如图18所示,作为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下次起动时刻,设定“06时00分04秒”,作为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f、3g的下次起动时刻,设定“06时00分13秒”,作为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h~3j的下次起动时刻,设定“06时00分16秒”。
如果结束图17的子例程处理,则CPU52返回到图14的步骤S409,将计算出的下次起动时刻设置于RTC。例如,属于群组1的终端装置3a~3e的各CPU52将下次起动时刻“06时00分04秒”设置为RTC51的起动时刻数据511。
同样地,属于群组2的终端装置3f、3g的各CPU52将下次起动时刻“06时00分13秒”设置为RTC51的起动时刻数据511。另外,属于群组3的终端装置3h~3j的各CPU52将下次起动时刻“06时00分16秒”设置为RTC51的起动时刻数据511。
在将下次起动时刻设置于RTC51之后,CPU52使终端装置3的电源成为OFF,成为睡眠状态。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的测量处理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0说明所述。
[3.其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与在终端控制装置2和终端装置3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经由的中继机4的数量对应的跳数,但在终端控制装置2和终端装置3不经由中继机4而直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跳数成为“1”。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将与终端控制装置2直接进行通信的单独的终端装置3定义为1个群组而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控制终端装置3的例子,但也可以在中继机4中嵌入与终端装置3同样的功能,与终端装置3一起,使在终端装置3的上位层次中配置了的中继机4与在其下位层次中配置了的终端装置3同步地进行起床以及睡眠处理。
也可以构成为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结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组合2个以上。

Claims (5)

1.一种终端控制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装置和控制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在经过基准时刻之后,在预先所设定的起动时刻起动,作为所述终端处理,在经过所述起动时刻之后,在从所述基准时刻经过预先所设定的偏移时间之前完成数据的发送准备,并且,在经过所述偏移时间之后,在预先所设定的通信时间内,执行针对所述控制装置发送规定数据的处理,其中,所述基准时刻为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在相同的期间中进行规定的终端处理时的基准,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继于所述终端装置而执行所述终端处理的其他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
所述其他终端装置将根据计算出的所述偏移时间所决定的起动时刻设定为下次起动时刻,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存在针对每个第1周期进行所述终端处理的第1周期终端装置和针对每个第2周期进行所述终端处理的第2周期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1周期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续于所述第1周期终端装置而进行所述终端处理的其他第1周期终端装置的第1周期偏移时间,根据所述第2周期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续于所述第2周期终端装置而进行所述终端处理的其他第2周期终端装置的第2周期偏移时间,将对所述第1周期偏移时间和所述第2周期偏移时间进行相加而得到的结果设为关于所述其他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的各个终端装置属于多个群组中的某一个群组,
所述通信时间是所述终端装置所属的群组整体的通信时间,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续于属于同一群组的终端装置而执行所述终端处理的属于其他群组的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移时间包括用于测定对象物的测定时间,
所述起动时刻是对所述基准时刻加上所述偏移时间并减去所述测定时间而得到的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处理包括从所述终端装置对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测定对象物而得到的测定数据的处理。
5.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是使用了多个终端装置和控制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在经过基准时刻之后,在预先所设定的起动时刻起动,作为所述终端处理,在经过所述起动时刻之后,在从所述基准时刻经过预先所设定的偏移时间之前完成数据的发送准备,并且,在经过所述偏移时间之后,在预先所设定的通信时间内,执行针对所述控制装置发送规定数据的处理,其中,所述基准时刻为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在相同的期间中进行规定的终端处理时的基准,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续于所述终端装置而执行所述终端处理的其他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
所述其他终端装置将根据计算出的所述偏移时间所决定的起动时刻设定为下次起动时刻,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存在针对每个第1周期进行所述终端处理的第1周期终端装置和针对每个第2周期进行所述终端处理的第2周期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1周期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续于所述第1周期终端装置而进行所述终端处理的其他第1周期终端装置的第1周期偏移时间,根据所述第2周期终端装置的通信时间,计算关于后续于所述第2周期终端装置而进行所述终端处理的其他第2周期终端装置的第2周期偏移时间,将对所述第1周期偏移时间和所述第2周期偏移时间进行相加而得到的结果设为关于所述其他终端装置的偏移时间。
CN201480022778.0A 2013-04-22 2014-04-22 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51650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9081 2013-04-22
JP2013-089081 2013-04-22
PCT/JP2014/061212 WO2014175233A1 (ja) 2013-04-22 2014-04-22 端末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5022A CN105165022A (zh) 2015-12-16
CN105165022B true CN105165022B (zh) 2018-06-26

Family

ID=51791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2778.0A Active CN105165022B (zh) 2013-04-22 2014-04-22 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871689B2 (zh)
EP (1) EP2991364B1 (zh)
JP (3) JP5684956B1 (zh)
KR (1) KR101788641B1 (zh)
CN (1) CN105165022B (zh)
AU (1) AU2014258428B2 (zh)
BR (1) BR112015026436B1 (zh)
CL (1) CL2015003109A1 (zh)
MX (1) MX348715B (zh)
PE (1) PE20151842A1 (zh)
SA (1) SA515370021B1 (zh)
SG (1) SG11201508266XA (zh)
WO (1) WO20141752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6588B2 (ja) * 2015-05-08 2019-12-04 株式会社テイエルブイ 端末制御システム
JP6461718B2 (ja) * 2015-06-05 2019-01-30 株式会社東芝 管理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S2935117T3 (es) * 2015-09-29 2023-03-01 Tlv Co Ltd Sistema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dispositivo de gestión, programa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y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WO2018062065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Kddi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通信方法、通信用プログラム、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551443B2 (ja) * 2017-03-28 2019-07-3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電子時計、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96106B2 (ja) 2020-02-19 2023-12-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無線監視システム
US11703935B2 (en) * 2020-07-31 2023-07-18 Apple Inc. Mechanism for saving power on a bus interfa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7373A (ja) * 2005-02-04 2006-08-17 Denso Wave Inc 情報収集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読取端末
CN101026890A (zh) * 2006-02-01 2007-08-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远程控制装置、通信网络系统以及远程控制方法
CN101971642A (zh) * 2008-01-28 2011-02-0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2948166A (zh) * 2010-04-23 2013-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设备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1861B2 (en) * 2000-06-02 2020-05-05 Dennis J. Dupray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for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20030062524A (ko) * 2002-01-17 2003-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롯모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전력소모 감소방법 및 장치
US7231221B2 (en) * 2003-09-12 2007-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 access methods and apparatus in low-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367090B2 (ja) * 2003-10-31 2009-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観測結果通信端末および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US7058089B2 (en) * 2004-02-18 2006-06-06 Rosemoun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common sense of time on a network segment
US8228953B2 (en) 2004-12-20 2012-07-24 Nxp B.V. Bus guardian as well as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d among a number of nodes, node comprising such bus guardian, and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nodes
US7876789B2 (en) 2005-06-23 2011-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the presentation of media stream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media streams
US8018884B2 (en) * 2006-06-21 2011-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duty cycle network controller
JP4935932B2 (ja) 2009-12-02 2012-05-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5406690B2 (ja) 2009-12-14 2014-02-05 大井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回線連係装置および遠隔計測システム
JP2011066911A (ja) 2010-10-21 2011-03-31 Casio Computer Co Ltd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中継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091441A2 (ko) * 2010-12-28 2012-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휴 모드 파라미터 업데이트 정보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4835802B1 (ja) * 2011-03-15 2011-12-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センサ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130044659A1 (en) * 2011-08-16 2013-02-21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JP6330502B2 (ja) * 2014-06-16 2018-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7373A (ja) * 2005-02-04 2006-08-17 Denso Wave Inc 情報収集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読取端末
CN101026890A (zh) * 2006-02-01 2007-08-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远程控制装置、通信网络系统以及远程控制方法
CN101971642A (zh) * 2008-01-28 2011-02-0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2948166A (zh) * 2010-04-23 2013-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设备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508266XA (en) 2015-11-27
BR112015026436A2 (pt) 2020-03-31
JP5684939B2 (ja) 2015-03-18
WO2014175233A1 (ja) 2014-10-30
MX348715B (es) 2017-06-26
US20160043891A1 (en) 2016-02-11
EP2991364A4 (en) 2016-12-14
JPWO2014175233A1 (ja) 2017-02-23
AU2014258428A1 (en) 2015-11-05
EP2991364B1 (en) 2018-12-26
JP2015119487A (ja) 2015-06-25
PE20151842A1 (es) 2016-01-10
JP5684956B1 (ja) 2015-03-18
CL2015003109A1 (es) 2016-06-03
KR20150144764A (ko) 2015-12-28
AU2014258428B2 (en) 2016-05-19
BR112015026436B1 (pt) 2023-02-14
MX2015014827A (es) 2016-03-11
US9871689B2 (en) 2018-01-16
CN105165022A (zh) 2015-12-16
EP2991364A1 (en) 2016-03-02
JP2014225897A (ja) 2014-12-04
KR101788641B1 (ko) 2017-10-20
SA515370021B1 (ar) 2018-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5022B (zh) 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US100097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beacon interaction and management
US936658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indt et al. Precise energy modeling for the bluetooth low energy protocol
CN104142190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3488269B (zh) 电子设备、计算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设备
TWI628538B (zh) 用於功率信號介面的設備、能量管理電路系統及方法
CN103941841A (zh) 获取设备剩余可用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59187A (zh) 数据收集装置及数据收集程序
JP2014182119A (ja) 測位処理装置、測位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378568B (zh) 时刻同步系统
Hester et al. Batteries not included
CN103324651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Broadhead et al. Data Freshness in Mixed-Memory Intermittently-Powered Systems
CN110138038A (zh) 一种充电提醒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616588B2 (ja) 端末制御システム
EP2391029A1 (en) Data read/write device for active tag device, active tag device and system
JP2015133565A (ja) 端末制御システム
CN104765286B (zh) 一种智能控制app使用时间的方法和终端
JP6531949B2 (ja) 制御システム
JP2023084481A (ja) 情報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5342521A (zh) 燃气热水器用水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10028446A (ko) 노드 시간 재설정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