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8166A - 设备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8166A
CN102948166A CN2011800290193A CN201180029019A CN102948166A CN 102948166 A CN102948166 A CN 102948166A CN 2011800290193 A CN2011800290193 A CN 2011800290193A CN 201180029019 A CN201180029019 A CN 201180029019A CN 102948166 A CN102948166 A CN 102948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trol command
mentioned
time
change no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90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48166B (zh
Inventor
篠宫弘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48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8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48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8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2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hom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50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e.g. replies, status updates, acknowledgements, from the controlled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操作终端(1)构成为发送独立控制命令或一齐控制命令来作为控制命令,其中,该独立控制命令是向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某个特定的控制设备(2)独立地发送的,该一齐控制命令是向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两个以上的控制设备(2)一齐播报的。控制终端(2)具备命令判断部(2d)和信息处理部(2b),该命令判断部(2d)判断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独立控制命令和一齐控制命令中的哪一个,该信息处理部(2b)在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独立控制命令的情况下,通过一齐播报将与该独立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多个操作终端(1),在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与其它控制终端(2)不同的时刻通过一齐播报将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多个操作终端(1)。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存在以下的设备控制系统:连接在网络上的操作终端通过组播(multicast)或广播(broadcast)对网络上的多个控制设备一齐播报控制命令,从而控制设备被控制。控制命令是对多个控制设备指示控制内容的播报包。接收到控制命令的各控制设备在执行该命令而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将包含控制状态数据的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操作终端。
但是,在一齐播报的情况下,当多个控制设备同时返送状态变化通知时,若网络的通信传输为低速则有如下担忧:状态变化通知的包发生冲突而发生丢包,操作终端无法接收到状态变化通知。
因此,提出了如日本专利公报3-2 5 0 93 4号公报所示那样的设备控制系统。首先,当操作终端对网络上的多个控制设备一齐播报控制命令时,接收到控制命令的各控制设备即使通过执行该命令而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也不返送状态变化通知。然后,操作终端在一齐播报了控制命令之后,对多个控制设备中的各个控制设备独立地依次单播发送状态通知请求命令。接收到状态通知请求命令的控制设备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操作终端。即,操作终端在向多个控制设备一齐播报控制命令之后向各控制设备进行轮询(polling),由此从各控制设备获取状态变化通知。
在上述文献所示那样的设备控制系统中,在操作终端一齐播报控制命令之后,需要对多个控制设备中的各个控制设备独立地依次单播发送状态通知请求命令,导致网络上的通信流量增大。
另外,在发送了控制命令之后进行轮询的操作终端以外的其它操作终端中,不能从各控制设备接收状态变化通知,从而无法得知控制状态的变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有操作终端都能够掌握系统内的控制设备的状态变化、而且在从多个控制设备中的各个控制设备获取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接收到状态变化通知并且能够抑制通信效率的降低的设备控制系统。
在本发明的设备控制系统中,多个操作终端和多个控制设备连接在网络上,上述操作终端向上述控制设备发送控制命令,上述控制设备通过执行接收到的控制命令而被控制,上述控制设备在通过执行该控制命令而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上述多个操作终端,该设备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操作终端构成为发送独立控制命令或一齐控制命令来作为上述控制命令,其中,该独立控制命令是向上述多个控制设备中的某个特定的控制设备独立地发送的,该一齐控制命令是向上述多个控制设备中的两个以上的控制设备一齐播报(一斉同報)的,上述控制设备具备命令判断部和信息处理部,其中,该命令判断部判断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独立控制命令和一齐控制命令中的哪一个,该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独立控制命令的情况下,通过一齐播报将与该独立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上述多个操作终端,在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与其它控制设备不同的时刻通过一齐播报将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上述多个操作终端。
根据本发明,所有操作终端都能够掌握系统内的控制设备的状态变化,而且在从多个控制设备中的各个控制设备获取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接收到状态变化通知,并且能够抑制通信效率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基于连接在网络上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以上的值,来决定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时刻。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基于网络所能够连接的上述控制设备的最大台数的值,来决定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时刻。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其将如下时间设定为静态限制时间,该时间是在连接在网络上的台数以上的台数的上述控制设备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返送与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由上述操作终端接收所返送的所有该状态变化通知所需的时间以上的时间;以及随机数产生部,其产生针对每个上述控制设备的随机数,其中,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状态变化通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静态限制时间是上述控制设备接收到一齐控制命令起至发送状态变化通知为止所允许的最大时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该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基于连接在网络上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通知禁止时间,该通知禁止时间是上述控制设备返送状态变化通知起至变为能够返送下一个状态变化通知为止的时间间隔,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返送状态变化通知后经过上述通知禁止时间之前,不返送下一个状态变化通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决定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时刻。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其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以及随机数产生部,其产生针对每个上述控制设备的随机数,其中,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状态变化通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该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通知禁止时间,该通知禁止时间是上述控制设备返送状态变化通知起至变为能够返送下一个状态变化通知为止的时间间隔,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返送状态变化通知后经过上述通知禁止时间之前,不返送下一个状态变化通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该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上述动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第一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第一动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经过第一动态限制时间后,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第二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该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第一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第一动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和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第二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中的较早的时刻,返送与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由第一一齐控制命令或第二一齐控制命令构成,该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包含作为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的信息,该第二一齐控制命令不包含作为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的信息,该设备控制系统还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该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静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附图说明
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结合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命令的结构的图。
图2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设备控制系统的模式控制命令的结构的图。
图2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设备控制系统的组控制命令的结构的图。
图2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设备控制系统的单独控制命令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设备控制系统的状态变化通知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设备控制系统的一齐播报的通信时序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管理的通信时序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控制终端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控制终端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9A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设备控制系统的模式控制命令的结构的图。
图9B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设备控制系统的组控制命令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控制终端的结构的图。
图11A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控制终端的一齐播报的通信处理的图。
图11B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控制终端的一齐播报的通信处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多个操作终端1和多个控制设备K连接在网络NT上,构成为能够相互通信。控制设备K包括控制终端2和该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一台以上的设备L,控制终端2对下属的设备L的动作进行控制。而且,各操作终端1进行控制终端2对设备L的控制状态的监视控制。例如,当一台操作终端1对一个乃至多个控制终端2发送控制命令时,各控制终端2执行接收到的控制命令,对下属的设备L进行控制。然后,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所有操作终端1,该状态变化通知表示通过执行该控制命令而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的控制状态。
即,在控制设备K中,控制终端2执行控制命令来控制设备L,在通过执行该控制命令而设备L的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所有操作终端1。
首先,控制终端2用于控制照明设备、空调设备等设备L的动作,包括使照明设备启动、关闭、进行调光的照明控制装置、使空调设备进行动作的空调控制装置等。而且,控制终端2具备网络I/F部2a、信息处理部2b、功能部2c、命令判断部2d、随机数产生部2e、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以及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2g。网络I/F部2a保存有各控制终端2所固有的地址信息(IP地址和MAC地址),基于该地址信息进行网络通信。
在控制终端2中,功能部2c是根据控制终端2所提供的服务(控制终端2的功能)来构成的。在控制终端2是照明控制装置的情况下,由具有控制照明设备L的点亮、熄灭、明亮度的功能的点亮控制单元来构成功能部2c,在控制终端2是空调控制装置的情况下,由具有进行空调设备L的温度控制的功能的空调控制单元来构成功能部2c。而且,功能部2c也能够构成为不仅控制一个设备L,还分别控制多个设备L。对各设备L赋予在网络NT上唯一地分配的电路ID,一台控制终端2保持一个乃至多个电路ID。
操作终端1具备网络I/F部1a、信息处理部1b、功能部1c以及对应设备表1d。网络I/F部1a保存有操作终端1所固有的地址信息(IP地址和MAC地址),基于该地址信息进行网络通信。
在操作终端1中,功能部1c是根据操作终端1所提供的服务(操作终端1的功能)来构成的,在操作终端1中,由如下单元来构成功能部1c:经由网络NT来发送接收信息以对控制终端2进行控制,将控制终端2对设备L的控制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具体地说,功能部1c包括由用户进行操作以对控制终端2进行控制的操作部SW以及显示控制终端2对设备L的控制状态的LCD等显示画面M。
在对应设备表1d中,与利用操作部SW进行的各操作对应地登记有通过该操作被控制的控制终端2(的终端ID)或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设备L(的电路ID)。在独立控制的情况下,针对一个操作对应有一台控制终端2或一台设备L。在一齐控制的情况下,针对一个操作对应有多个控制终端2或多个控制终端2的设备L。此外,在针对各操作只对应有控制终端2的情况下(没有设备L的对应的情况下),会成为对应有该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所有设备L。
而且,操作终端1的显示部M显示本终端的对应设备表1d中对应的控制终端2的各设备L的控制状态。例如,在控制终端2是照明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显示“点亮”、“熄灭”、“调光水平”来作为照明设备L的控制状态,在控制终端2是空调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显示“运转”、“停止”、“设定温度”来作为空调设备L的控制状态。
信息处理部1b、2b安装有包含对象(Object)的软件模块,以实现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对象服务器(Object Server)功能。软件模块进行以下的处理等:向功能部1c、2c提供用于动作指示的函数;获取表示功能部1c、2c的控制状态的变量;以及获取表示发生了功能部1c、2c的状态变化的事件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终端1、控制终端2在如上所述那样安装于信息处理部1b、2b内的软件模块中具备在进行用于服务提供的处理时使用的对象。各对象具备一个乃至多个输入输出定义(下面称为接口),该输入输出定义中定义了与功能部1c、2c所提供的服务对应的控制信息或监视信息(变量、函数、事件信息或其组合)。对各接口赋予接口标识符(下面称为IID)。并且,对各对象赋予对象固有标识符(下面称为OID),该对象固有标识符是以该对象所固有的方式赋予的。即,各对象被赋予由OID和IID构成的赋予标识符[OID+IID]。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对象与操作终端1、控制终端2的各终端一一对应,OID还具有作为用于识别操作终端1、控制终端2的各终端的终端ID的功能。
然后,当对操作部SW进行了操作时,信息处理部1b参照对应设备表1d来发送使用了与该操作对应的赋予标识符的控制命令。
另一方面,信息处理部2b在接收到使用了赋予标识符的控制命令的情况下,执行以下处理:对该控制命令进行分析,根据控制命令来使对象进行动作,将控制信息提供给功能部2c。接收到控制信息的功能部2c对设备L进行控制。然后,在通过执行该控制命令而设备L的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2b向连接在网络NT上的所有操作终端1一齐播报设备L的状态变化通知。
在接收到状态变化通知的各个操作终端1中,在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在本终端的对应设备表1d中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该操作终端1基于状态变化通知来变更该设备L的动作状态在显示部M上的显示。
如图2A所示,控制命令构成为至少包括:操作码(opcode),其表示命令的种类;上述IID,其表示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上述OID,其表示发送目的地;以及参数,其表示控制对象、控制内容。
在控制命令中,操作码中设定“Invoke”,该“Invoke”使用于控制请求,该控制请求用于使被赋予了命令内所指定的OID、IID的对象的功能进行动作来将控制信息提供给功能部2c。除此以外,根据命令的种类不同,还存在“Watch”、“Get”、“Set”等,其中,该“Watch”使用于搜索请求,该搜索请求用于搜索网络上是否存在被赋予了命令内所指定的OID、IID的对象,该“Get”使用于获取请求,该获取请求用于获取被赋予了命令内所指定的OID、IID的对象的值,该“Set”使用于设定请求,该设定请求用于对被赋予了命令内所指定的OID、IID的对象设定值。
而且,图2B所示的模式控制命令基本上是以不同的控制内容同时地一齐控制两个以上的控制终端2的各设备L的命令,IID中设定模式控制方法,OID中设定广播ID。并且,参数中设定被控制的各设备L的电路ID、连接被控制的各设备L的控制终端2(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终端ID以及针对每个设备L的控制内容。
另外,图2C所示的组控制命令基本上是以相同的控制内容同时地一齐控制两个以上的控制终端2的各设备L的命令,IID中设定组控制方法,OID中设定广播ID。并且,参数中设定被控制的所有设备L共同的控制内容、被控制的各设备L的电路ID以及连接被控制的各设备L的控制终端2(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终端ID。
这样,通过在上述模式控制命令和组控制命令的OID中设定广播ID,来对多个控制终端2一齐播报控制命令,从而能够一齐控制位于该多个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设备L。即,OID中设定有广播ID的模式控制命令和组控制命令作为一齐控制命令而发挥功能。
然而,上述模式控制命令和组控制命令的OID中也能够设定一台控制终端2的终端ID(作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所具备的对象的OID)。在这种情况下,模式控制命令和组控制命令仅被发送到一台控制终端2,从而能够仅控制位于该一台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设备L。即,OID中设定有任意一台控制终端2的终端ID的模式控制命令和组控制命令作为独立控制命令而发挥功能。
另外,图2D所示的单独控制命令基本上是控制一台控制终端2的命令,IID中设定独立控制方法,OID中设定作为控制对象的一台控制终端2的终端ID(作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所具备的对象的OID)。并且,参数中设定作为控制对象的一台控制终端2的控制内容。
这样,通过在上述单独控制命令的OID中设定一台控制终端2的终端ID,来仅对该一台控制终端2发送控制命令,从而能够仅控制位于该一台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设备L。即,OID中设定有一台控制终端2的终端ID的单独控制命令作为独立控制命令而发挥功能。
然而,上述单独控制命令的OID中也能够设定广播ID。在这种情况下,对多个控制终端2一齐播报单独控制命令,从而能够一齐控制位于该多个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设备L。即,OID中设定有广播ID的单独控制命令作为一齐控制命令而发挥功能。
这样,上述模式控制命令、组控制命令、单独控制命令如果在其OID中设定有广播ID,则作为能够一齐控制位于多个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设备L的一齐控制命令而发挥功能。
另外,上述模式控制命令、组控制命令、单独控制命令如果在其OID中设定有一台控制终端2的终端ID,则作为能够仅控制位于该一台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设备L的独立控制命令而发挥功能。
控制终端2当接收到上述各控制命令时,由命令判断部2d判断控制命令是独立控制命令和一齐控制命令中的哪一个。该命令判断处理根据控制命令内的OID的设定内容来判断命令类别。
在控制命令内的OID中设定有一台控制终端2的终端ID的情况下,命令判断部2d判断为是独立控制命令。然后,在控制终端2接收到独立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只有符合独立控制命令中设定的终端ID的一台控制终端2执行该独立控制命令,接收到控制信息的功能部2c对下属的设备L进行控制。即,只有该一台控制终端2的信息处理部2b执行独立控制命令所指定的控制内容。然后,紧接在执行独立控制命令之后,将表示通过执行该独立控制命令而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的控制状态的状态变化通知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由此,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所有操作终端1。因而,能够将控制状态的变化高效地反映到网络NT上的所有操作终端1的显示内容中。
然后,在接收到被一齐播报的状态变化通知的网络NT上的各操作终端1中,在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在本终端的对应设备表1d中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该操作终端1基于状态变化通知来变更该设备L的动作状态在显示部M上的显示。
另外,在控制命令内的OID中设定有广播ID的情况下,命令判断部2d判断为是一齐控制命令。在命令判断部2d判断为从操作终端1发送的控制命令是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以具有一齐控制命令中设定的电路ID的设备L为下属的控制终端2执行该一齐控制命令。即,作为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信息处理部2b执行一齐控制命令所指定的控制内容。然后,将表示通过执行该一齐控制命令而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的控制状态的状态变化通知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由此,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所有操作终端1。
如图3所示,状态变化通知构成为至少包括设定有“Invoke”的操作码、设定有状态通知方法的IID、设定有广播ID的OID以及设定有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的电路ID和该变化后的控制状态的参数。
但是,一齐控制命令是由操作终端1一齐播报的,因此当作为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多个控制终端2同时返送状态变化通知时,在网络NT的通信传输为低速的情况下,有如下担忧:状态变化通知的包发生冲突而发生丢包,操作终端1无法接收到状态变化通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针对一齐控制命令的一齐播报而返送的状态变化通知的冲突所导致的丢包,如图4的时序那样进行操作终端1-控制终端2之间的基于一齐播报的通信处理。
首先,控制终端2的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预先设定有静态限制时间[秒]。静态限制时间是指控制终端2接收到一齐控制命令起至返送状态变化通知为止所允许的最大时间。具体地说,设定为如下时间(或该时间以上):该时间是在实际连接在网络NT上的台数的控制终端2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返送与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由操作终端1接收所返送的所有该状态变化通知所需的时间。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对静态限制时间的设定处理包括以下方法等: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进行设定;通过网络通信从掌握了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总台数的终端进行设定。
例如,在网络NT上设置对本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控制器3(参照图5),控制器3掌握了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总台数。具体地说,如图5的时序所示,在各控制终端2加入网络NT时,将包含各控制终端2所具备的对象的OID和IID的生存通知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S11)。从控制终端2获取到生存通知的控制器3使用生存通知所包含的OID和IID的各数据来向该控制终端2单播发送属性获取请求(S12)。接收到属性获取请求的控制终端2向控制器3单播发送包含本终端的类别信息(点亮控制、空调控制等)的属性响应(S13)。
控制器3预先保持有结构管理表,该结构管理表保存有与网络NT上的各控制终端2有关的信息。然后,当从控制终端2获取到类别信息时,将与新加入网络NT的控制终端2有关的信息(OID、IID、类别信息)追加到结构管理表中,来对结构管理表进行更新(S14)。
这样,控制器3收集与网络NT上的所有控制终端2有关的信息并反映到结构管理表中,从而掌握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总台数。然后,控制器3将表示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总台数的台数信息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各控制终端2的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基于该台数信息来进行静态限制时间的设定处理。此外,由控制器3将台数信息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的时刻被设定为每次对结构管理表进行更新时或者每隔固定时间。
也可以在各个控制终端2中设置反映了与网络NT上的所有控制终端2有关的信息的结构管理表。另外,还可以在操作终端1中设置结构管理表,也可以从操作终端1经由网络NT向各控制终端2发送台数信息。
另外,也可以基于网络NT所能够连接的控制终端2的最大台数来设定静态限制时间。该静态限制时间被设定为如下时间:该时间是在网络NT所能够连接的最大台数的控制终端2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返送与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由操作终端1接收所返送的所有该状态变化通知所需的时间。
然后,当对操作终端1的操作部SW进行了一齐控制操作时,信息处理部1b向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一齐播报一齐控制命令(S1)。被进行一齐控制操作的操作终端1在一齐控制的处理完成之前在显示画面M上暂时显示表示处于一齐控制的处理过程中的情形(S2)。
控制终端2的信息处理部2b在下属中存在从操作终端1接收到的一齐控制命令所包含的设备L的情况下,执行一齐控制命令所指定的控制内容,接收到控制信息的功能部2c对设备L进行控制。
并且,在执行了一齐控制命令的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各个控制终端中,由随机数产生部2e在0.0~1.0的范围内产生随机数。信息处理部2b将使随机数产生部2e所产生的随机数乘以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所设定的静态限制时间后得到的值设定为响应时间。即,静态限制时间是基于连接在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设定的,响应时间是在0~静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的。
接着,信息处理部2b开始计时处理,在计时结果与响应时间一致的时刻将状态变化通知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由此,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操作终端1。即,执行了一齐控制命令的多个控制终端2返送状态变化通知的时刻是针对每个控制终端2随机地设定的,理想情况下会均等地分散在0~静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S3)。
因而,即使在网络NT使用的低速的通信传输的情况下,针对控制命令的一齐播报而返送的状态变化通知的冲突所导致的丢包也会减少。而且,在操作终端1通过一齐播报而从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各个控制终端获取设备L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接收状态变化通知,并且能够抑制通信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多个操作终端1与多个控制终端2之间,能够通过一齐播报来交换控制命令和状态变化通知而不使用轮询,因此抑制了通信流量,实现状态变化通知的可靠接收。
并且,由于使用基于连接在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设定的静态限制时间,因此静态限制时间的变动小,能够实现响应时间的设定处理的简化。
此外,信息处理部2b的上述计时处理可以是以下结构中的任一个结构:在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时间点开始;在命令判断部2d完成判断处理的时间点开始;在随机数产生部2e产生了随机数的时间点开始。
然后,在接收到被一齐播报的状态变化通知的网络NT上的操作终端1中,在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在本终端的对应设备表1d中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基于状态变化通知来变更该设备L的动作状态在显示部M上的显示(S4)。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以下结构:网络NT上设置的控制器3也从各控制终端2获取被一齐播报的状态变化通知,从而掌握网络NT上的所有控制终端2对设备L的控制状态。
另外,信息处理部2b在接收到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后到返送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之前接收到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进行以下的处理。针对两个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不分别返送两个状态变化通知,而是在执行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之后返送一个状态变化通知,该状态变化通知包含两个一齐控制命令所引起的设备L的各控制状态。
另外,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2g设定通知禁止时间,该通知禁止时间是在返送与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之后禁止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的时间。而且,即使在信息处理部2b返送与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后接收到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通知禁止时间经过之前也不进行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关于该通知禁止时间,考虑网络NT的通信传输,连接在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越多,则通知禁止时间也越长。
然后,在通知禁止时间经过之后由随机数产生部2e产生随机数,并以与上述同样地设定的响应时间发送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状态变化通知。因而,能够将状态变化通知所引起的网络NT上的通信负荷维持为大致固定,能够进一步抑制丢包。或者,也可以不进行再次的随机数产生处理,而是在通知禁止时间经过的时间点发送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状态变化通知。
另外,也可以在对设置于控制终端2的操作开关(未图示)进行操作时执行控制命令,来对该控制终端2的下属的设备L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独立控制时的处理同样地,紧接在执行命令之后,将通过执行该控制命令所产生的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所有操作终端1。
并且,也可以在操作终端1或控制器3中设置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从操作终端1或控制器3经由网络NT向各控制终端2发送静态限制时间的信息。
(实施方式2)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从实施方式1的控制终端2删除了随机数产生部2e、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响应时间的设定方法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
控制终端2的信息处理部2b基于接收到的一齐控制命令的参数中设定的本终端的终端ID的顺序来设定响应时间。具体地说,信息处理部2b判断在进行一齐控制的模式控制命令(图2B)或进行一齐控制的组控制命令(图2C)的参数内,本终端的终端ID被设定为整体中的第几个(设定顺序)。另外,信息处理部2b存储有一台控制终端2接收到一齐控制命令起至返送状态变化通知为止所需的时间(返送所需时间)。然后,将本终端的终端ID的设定顺序×返送所需时间设定为响应时间。即,本实施方式的响应时间是基于作为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决定的。此外,在接收到的一齐控制命令的参数中多次设定有本终端的终端ID的情况下,采用最后的设定顺序(或最初的设定顺序)。
接着,信息处理部2b开始计时处理,在计时结果与响应时间一致的时刻将状态变化通知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由此,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所有操作终端1。即,执行了一齐控制命令的多个控制终端2返送状态变化通知的时刻是针对每个控制终端2随机地设定的。
因而,即使在网络NT使用低速的通信传输的情况下,针对控制命令的一齐播报而返送的状态变化通知的冲突所导致的丢包也会减少。而且,在操作终端1通过一齐播报而从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各个控制终端获取设备L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接收状态变化通知,并且能够抑制通信效率的降低。
然后,在接收到被一齐播报的状态变化通知的网络NT上的操作终端1中,在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在本终端的对应设备表1d中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该操作终端1基于状态变化通知来变更该设备L的动作状态在显示部M上的显示。
(实施方式3)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以代替实施方式1的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限制时间的设定方法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
控制终端2的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基于接收到的一齐控制命令的参数中设定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动态限制时间是指控制终端2接收到一齐控制命令起至返送状态变化通知为止所允许的最大时间,是基于实际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设定的。
具体地说,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参照接收到的模式控制命令(图2B)或组控制命令(图2C)的参数所包含的控制终端2的终端ID,导出作为一齐控制的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因此,将如下时间(或该时间以上)设定为动态限制时间:该时间是在该台数的控制终端2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返送与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由操作终端1接收所返送的所有该状态变化通知所需的时间。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预先保持有作为一齐控制的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与动态限制时间的对应表,参照该对应表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
然后,在执行了一齐控制命令的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各个控制终端中,由随机数产生部2e在0.0~1.0的范围内产生随机数。信息处理部2b将使随机数产生部2e所产生的随机数乘以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所设定的动态限制时间后得到的值设定为响应时间。即,动态限制时间是基于作为一齐控制的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设定的,响应时间是在0~动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的。
接着,信息处理部2b开始计时处理,在计时结果与响应时间一致的时刻将状态变化通知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由此,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操作终端1。即,执行了一齐控制命令的多个控制终端2返送状态变化通知的时刻是针对每个控制终端2随机地设定的,理想情况下会均等地分散在0~动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
因而,即使在网络NT使用低速的通信传输的情况下,针对控制命令的一齐播报而返送的状态变化通知的冲突所导致的丢包也会减少。而且,在操作终端1通过一齐播报而从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各个控制终端获取设备L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接收状态变化通知,并且能够抑制通信效率的降低。
另外,由于使用基于作为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设定的动态限制时间,因此针对每个一齐控制命令设定最佳的限制时间,从而能够针对每个一齐控制命令最佳地兼顾状态变化通知的可靠接收和通信效率的确保。
然后,在接收到被一齐播报的状态变化通知的网络NT上的操作终端1中,在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在本终端的对应设备表1d中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该操作终端1基于状态变化通知来变更该设备L的动作状态在显示部M上的显示。
另外,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2g设定通知禁止时间,该通知禁止时间是在返送与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之后禁止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的时间。而且,即使在信息处理部2b返送与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后接收到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通知禁止时间经过之前也不进行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关于该通知禁止时间,考虑网络NT的通信传输,作为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越多,则通知禁止时间也越长。
然后,在通知禁止时间经过之后由随机数产生部2e产生随机数,以与上述同样地设定的响应时间发送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状态变化通知。因而,能够将状态变化通知所引起的网络NT上的通信负荷维持为大致固定,能够进一步抑制丢包。或者,也可以不进行再次的随机数产生处理,而是在通知禁止时间经过的时间点发送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状态变化通知。
(实施方式4)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中,操作终端1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1e,对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
操作终端1的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1e基于作为一齐控制的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动态限制时间是指控制终端2接收到一齐控制命令起至返送状态变化通知为止所允许的最大时间,是基于实际作为一齐控制的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设定的。
具体地说,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1e参照进行一齐控制的模式控制命令(图9A)或进行一齐控制的组控制命令(图9B)的参数所包含的控制终端2的终端ID,来导出作为一齐控制的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因此,将如下时间(或该时间以上)设为动态限制时间并设定在一齐控制命令内:该时间是在该台数的控制终端2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返送与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由操作终端1接收所返送的所有该状态变化通知所需的时间。图9A是设定有动态限制时间的模式控制命令的数据结构,图9B是设定有动态限制时间的组控制命令的数据结构。此外,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1e预先保持有作为一齐控制的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与动态限制时间的对应表,参照该对应表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
然后,在执行了一齐控制命令的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各个控制终端中,信息处理部2b从接收到的一齐控制命令中提取动态限制时间,并且由随机数产生部2e在0.0~1.0的范围内产生随机数。信息处理部2b将使随机数产生部2e所产生的随机数乘以从一齐控制命令提取出的动态限制时间后得到的值设定为响应时间。即,动态限制时间是基于作为一齐控制的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设定的,响应时间是在0~动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的。
接着,信息处理部2b开始计时处理,在计时结果与响应时间一致的时刻将状态变化通知一齐播报到网络NT上,由此,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操作终端1。即,执行了一齐控制命令的多个控制终端2返送状态变化通知的时刻是针对每个控制终端2随机地设定的,理想情况下会均等地分散在0~动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
因而,即使在网络NT使用低速的通信传输的情况下,针对控制命令的一齐播报而返送的状态变化通知的冲突所导致的丢包也会减少。而且,在操作终端1通过一齐播报而从多个控制终端2中的各个控制终端获取设备L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接收状态变化通知,并且能够抑制通信效率的降低。
另外,由于使用基于作为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而设定的动态限制时间,因此针对每个一齐控制命令设定最佳的限制时间,从而能够针对每个一齐控制命令最佳地兼顾状态变化通知的可靠接收和通信效率的确保。
然后,在接收到被一齐播报的状态变化通知的网络NT上的操作终端1中,在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设备L在本终端的对应设备表1d中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该操作终端1基于状态变化通知来变更该设备L的动作状态在显示部M上的显示。
并且,也可以在控制器3中设置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从控制器3经由网络NT向各控制终端2发送动态限制时间的信息。
(实施方式5)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中,控制终端2具备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和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这两方,对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终端2不具备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
如图11A所示,信息处理部2b在时间ta接收到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使用由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设定的动态限制时间Ta1,来设定针对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Ts1。即,使用基于作为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动态限制时间Ta1,在0~动态限制时间Ta1[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响应时间Ts1。
然后,信息处理部2b在经过动态限制时间Ta1之前接收到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时间tb)进行以下的处理。
首先,对于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如果在接收到一齐控制命令时使用动态限制时间来设定响应时间,则与第一次的响应一起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超过规定量的状态变化通知,发生丢包的可能性变高。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由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设定的静态限制时间Tb1来设定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Ts2。即,使用基于连接在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静态限制时间Tb1,在0~静态限制时间Tb1[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响应时间Ts2。
在基于作为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动态限制时间Ta1和基于连接在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静态限制时间Tb1中,静态限制时间Tb1易于比动态限制时间Ta1长。因而,在返送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一定时间内的通信流量抑制为规定量以下。另外,如果基于网络NT所能够连接的控制终端2的最大台数来设定静态限制时间Tb1,则限制时间最长,通信流量的抑制效果最大。
另外,信息处理部2b在动态限制时间Ta1经过之前接收到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时间Tb),也可以进行图11B所示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以针对第一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动态限制时间Ta 1的结束时为起点的动态限制时间Ta2来设定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Ts2。即,使用基于作为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动态限制时间Ta2,在0~动态限制时间Ta2[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响应时间Ts2。因而,在返送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一定时间内的通信流量抑制为规定量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另外,信息处理部2b也可以使用上述静态限制时间Tb 1和上述动态限制时间Ta2中的、状态通知变化的返送时间tc较早的限制时间来设定针对第二次的一齐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Ts2。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通信流量的抑制效果,并且能够将控制状态的变化高效地反映到网络NT上的所有操作终端1的显示内容中。
(实施方式6)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中,控制终端2具备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和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这两方,对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终端2不具备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
首先,一齐控制命令中存在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和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第一一齐控制命令是能够参照该命令所包含的控制终端2的终端ID来识别出作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命令,第二一齐控制命令是不能识别出作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命令。
关于能够识别出作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第一一齐控制命令,例如可以列举出在其OID中设定有广播ID的模式控制命令、组控制命令(参照图2B和图2C)。另外,关于不能识别出作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第二一齐控制命令,例如可以列举出在其OID中设定有广播ID的单独控制命令(参照图2D)。
然后,信息处理部2b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使用由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h设定的动态限制时间来设定针对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即,使用基于作为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动态限制时间,在0~动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响应时间。
另外,信息处理部2b在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由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2f设定的静态限制时间来设定针对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即,使用基于连接在网络NT上的控制终端2的台数的静态限制时间,在0~静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响应时间。
并且,在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静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不使用动态限制时间而使用静态限制时间,在0~静态限制时间[秒]的范围内随机地设定响应时间。因而,在返送针对接着第二一齐控制命令之后的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一定时间内的通信流量抑制为规定量以下。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假设使用低速的通信传输的网络NT,无论是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在使用同时通信容许度低的通信传输的情况下都是有效的。
以几个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原本的精神和范围、即权利要求书地进行各种修正和变形。

Claims (13)

1.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多个操作终端和多个控制设备连接在网络上,上述操作终端向上述控制设备发送控制命令,上述控制设备通过执行接收到的控制命令而被控制,上述控制设备在通过执行该控制命令而控制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将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上述多个操作终端,该设备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终端构成为发送独立控制命令或一齐控制命令来作为上述控制命令,其中,该独立控制命令是向上述多个控制设备中的某个特定的控制设备独立地发送的,该一齐控制命令是向上述多个控制设备中的两个以上的控制设备一齐播报的,
上述控制设备具备命令判断部和信息处理部,其中,该命令判断部判断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独立控制命令和一齐控制命令中的哪一个,该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独立控制命令的情况下,通过一齐播报将与该独立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上述多个操作终端,在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是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与其它控制设备不同的时刻通过一齐播报将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返送给上述多个操作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基于连接在网络上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以上的值,来决定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基于网络所能够连接的上述控制设备的最大台数的值,来决定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静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其将如下时间设定为静态限制时间,该时间是在连接在网络上的台数以上的台数的上述控制设备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返送与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情况下由上述操作终端接收所返送的所有该状态变化通知所需的时间以上的时间;以及
随机数产生部,其产生针对每个上述控制设备的随机数,
其中,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状态变化通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态限制时间是上述控制设备接收到一齐控制命令起至发送状态变化通知为止所允许的最大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该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基于连接在网络上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通知禁止时间,该通知禁止时间是上述控制设备返送状态变化通知起至变为能够返送下一个状态变化通知为止的时间间隔,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返送状态变化通知后经过上述通知禁止时间之前,不返送下一个状态变化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决定与该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的返送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其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以及
随机数产生部,其产生针对每个上述控制设备的随机数,
其中,接收到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的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状态变化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该通知禁止时间设定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通知禁止时间,该通知禁止时间是上述控制设备返送状态变化通知起至变为能够返送下一个状态变化通知为止的时间间隔,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返送状态变化通知后经过上述通知禁止时间之前,不返送下一个状态变化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该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上述动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二一齐控制命令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第一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第一动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经过第一动态限制时间后,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第二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该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第一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第一动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和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第二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中的较早的时刻,返送与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齐控制命令由第一一齐控制命令或第二一齐控制命令构成,该第一一齐控制命令包含作为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的信息,该第二一齐控制命令不包含作为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的信息,
该设备控制系统还具备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该动态限制时间设定部基于作为由上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一齐控制命令的控制对象的上述控制设备的台数来设定动态限制时间,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动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二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上述控制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在接收到第二一齐控制命令后经过静态限制时间之前接收到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随机数产生部所产生的随机数的上述静态限制时间内的时刻,返送与第一一齐控制命令的执行对应的状态变化通知。
CN201180029019.3A 2010-04-23 2011-04-22 设备控制系统 Active CN1029481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0250A JP5543835B2 (ja) 2010-04-23 2010-04-23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100250 2010-04-23
PCT/JP2011/059939 WO2011132774A1 (ja) 2010-04-23 2011-04-22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8166A true CN102948166A (zh) 2013-02-27
CN102948166B CN102948166B (zh) 2015-07-29

Family

ID=44834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9019.3A Active CN102948166B (zh) 2010-04-23 2011-04-22 设备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50333B2 (zh)
EP (1) EP2563039B1 (zh)
JP (1) JP5543835B2 (zh)
CN (1) CN102948166B (zh)
WO (1) WO201113277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8313A (zh) * 2015-05-06 2015-07-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前照灯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5165022A (zh) * 2013-04-22 2015-12-16 蒂埃尔威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系统
CN110832192A (zh) * 2017-07-06 2020-02-21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风电厂控制器和用于提供数据的方法以及风能设备和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12769895A (zh) * 2020-12-18 2021-05-07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或场景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4813B2 (ja) * 2011-11-18 2015-12-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制御システム
GB2537855B (en) 2015-04-28 2018-10-24 Advanced Risc Mach Ltd Controlling transitions of devices between normal state and quiescent state
GB2537852B (en) * 2015-04-28 2019-07-17 Advanced Risc Mach Ltd Controlling transitions of devices between normal state and quiescent state
CN105182815A (zh) * 2015-08-11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653075B1 (en) * 2015-11-06 2017-05-16 Google Inc. Voice commands across devices
US11763809B1 (en) * 2020-12-07 2023-09-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ccess to multiple virtual assistant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93510A1 (en) * 2008-02-25 2009-08-2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nd monitoring apparatus
CN101636977A (zh) * 2007-03-29 2010-0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和通信装置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3082B2 (ja) * 1990-02-28 1998-1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時分割多重伝送制御装置
JPH05347623A (ja) * 1992-04-07 1993-12-27 Nec Corp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式
JP3165372B2 (ja) * 1996-07-31 2001-05-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負荷制御監視システム
JP2000032046A (ja) * 1998-07-13 2000-01-28 Ntt Data Corp 通信方法及び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JP3518441B2 (ja) * 1999-10-01 2004-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ユニ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方式
JP3998983B2 (ja) * 2002-01-17 2007-10-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ユニ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変換装置および映像監視システム
US7660894B1 (en) * 2003-04-10 2010-02-09 Extreme Networks Connection pacer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nnection pacing in a network of servers and clients using FIFO buffers
JP4058038B2 (ja) * 2004-12-22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負荷監視装置および負荷監視方法
JP5111340B2 (ja) * 2008-11-20 2013-01-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を構成している装置の監視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5218985B2 (ja) * 2009-05-25 2013-06-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メモリ管理方法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6977A (zh) * 2007-03-29 2010-0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和通信装置控制方法
EP2093510A1 (en) * 2008-02-25 2009-08-2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nd monitoring apparatu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5022A (zh) * 2013-04-22 2015-12-16 蒂埃尔威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系统
CN105165022B (zh) * 2013-04-22 2018-06-26 蒂埃尔威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768313A (zh) * 2015-05-06 2015-07-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前照灯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10832192A (zh) * 2017-07-06 2020-02-21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风电厂控制器和用于提供数据的方法以及风能设备和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10832192B (zh) * 2017-07-06 2022-06-14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风电厂控制器和用于提供数据的方法以及风能设备和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12769895A (zh) * 2020-12-18 2021-05-07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或场景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769895B (zh) * 2020-12-18 2023-10-13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或场景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32774A1 (ja) 2011-10-27
US20130042026A1 (en) 2013-02-14
EP2563039A4 (en) 2013-10-02
US8650333B2 (en) 2014-02-11
EP2563039B1 (en) 2014-07-16
JP2011233981A (ja) 2011-11-17
JP5543835B2 (ja) 2014-07-09
CN102948166B (zh) 2015-07-29
EP2563039A1 (en)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8166A (zh) 设备控制系统
CN102857959B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EP3229420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persistent connection between multiple smart devices and server, and smart device
EP2642699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138384B (zh) 空调及其程序升级方法和装置
CN106790523A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服务器
CN103036760A (zh) 堆叠系统的拓扑收敛方法及成员设备
CN102204234B (zh) 呼叫控制系统、呼叫控制装置、终端装置以及呼叫控制方法
CN106412944A (zh) 一种实现辅小区控制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
CN102064956A (zh) 老化时间的调整方法及系统、调制解调器
KR20040025634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이동국, 기지국 및 무선 제어 장치
CN101610530B (zh) 会话管理装置、通信系统和会话清除方法
CN105333574A (zh) 基站空调系统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和基站空调系统
CN106576083B (zh) 一种资源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01656B (zh) 网络系统
US201200232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te transition of a load controller device
CN20962757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视控制系统
US10492246B2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speech communication
CN107465536B (zh) 一种基于复用设备的网管消息自动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01521584A (zh) 网络电视单向业务的控制方法及其终端
CN109862524A (zh) 管理多个Wi-Fi物联网设备终端的方法
CN112333073B (zh) 网关设备的网络加速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9096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174286A (zh) 一种视频码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0666009B1 (ko) 아이디를 이용한 통신망 관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