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4038A - 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4038A
CN105164038A CN201480024382.XA CN201480024382A CN105164038A CN 105164038 A CN105164038 A CN 105164038A CN 201480024382 A CN201480024382 A CN 201480024382A CN 105164038 A CN105164038 A CN 105164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emitting diode
light
mentioned
conducti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43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4038B (zh
Inventor
李虎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4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4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4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40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4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 B66B13/26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between clos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4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在电梯门及门框架的表面附着传导性部件,从而若有手接触,来检测人体的电流,则强行控制电梯门来防止手被电梯夹住而受伤,并且直接向门的表面照射光,来以视觉性的方式突显出使用人员的手接触门的表面,从而可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夹手的警惕性。

Description

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在电梯的井道门或轿厢门开放的过程中,若手被夹在门与框架之间,则以防止受到伤害的方式控制井道门或轿厢门开闭,并以使使用人员对夹手有所警惕性的方式在电梯门及门框架的表面显示视觉信息的电梯门的防夹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在上述电梯轿厢的内部载有乘客的状态下,沿着在建筑的内部向垂直方向形成的电梯井来向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乘客移动;马达及牵引机,用于产生规定的动力;以及控制单元,根据乘客的按钮操作来控制上述马达及牵引机,使得上述电梯轿厢向对应楼层移动。
而且,在设置于上述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中设有选择性地开闭的轿厢门,而且在建筑的各楼层的井道设有井道门,上述井道门与上述轿厢门联动来开闭,并使乘客在相应的楼层上下电梯。
此时,为了顺利开启及关闭井道门,在井道门框架与井道门之间设有缝隙,当乘客为了搭乘电梯在井道等候时,在将手置于井道门的缝隙周围的状态下,若因无法察觉井道门开启而无法及时将手从井道门收回,就会发生手被井道门与井框之间的缝隙夹住而受伤的问题。尤其在小孩的情况下,因注意力差而很容易引发手被井道门与井框之间的缝隙夹住而受伤的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韩国公开实用新型第20-2010-0010939号。其涉及电梯的防夹手用装置,用于防止乘客的手或异物等夹在电梯门,在包括上部框架、左侧框架及右侧框架的固定部内设有轿厢门及井道门来构成电梯门,在与上述井道门及轿厢门的外部面相对应的上述上部框架的两端部侧的内壁面分别设有一对由朝向下侧垂直释放检测光的物体反射式传感器形成的上部框架左侧传感器及上部框架右侧传感器,并且,在与上述井道门及轿厢门的外部面相对应的上述上部框架的中央部分的内墙面设有一对由朝向下方垂直释放检测光的物体反射式传感器形成的上部框架中央传感器,从而在电梯门开闭时,可防止乘客的手或各种异物被电梯门夹住。
但是,上述公开实用新型作为通过对检测光进行检测来检测手或异物的结构,例如,即使在不影响电梯门开闭的箱子或包等接近电梯门的情况下,对此进行检测来任意控制门的开闭,使得在特殊状况下的门的强行开闭控制变得频繁,从而不仅给乘客带来不便,而且需要在上部框架设置多个传感器,导致结构复杂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解决上述公开实用新型的问题,提出了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第2009-515798号。其涉及门组件,在门板或返回板的表面或边缘面设有由导电性膜等形成的传感器,而在门框架部件中也设有相同结构的传感器。
因此,若人体的手接触门板或返回板的表面或边缘面来检测电流,则强行控制门板或返回板的开闭,从而防止手被电梯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夹住。但是,上述公开实用新型只可以在检测到人体的情况下开闭电梯门来防止受伤,而没有在电梯门直接提供警示或紧急状态等视觉信息,从而在电梯因停电而灭灯的状况下,导致乘客难以辨别自己所站的位置而出现恐慌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常的电梯为了防止倚靠在电梯门并防止超载,根据韩国“电梯设备安全管理法”的规定,在井道门或轿厢门的下端至170~180cm的高度,要求强制贴有“请勿用手触碰”、“坠落危险,请勿倚靠”等注意事项警示贴纸。然而,这种注意事项警示贴纸在制作后,既要贴在轿厢门,还要贴在所有楼层的井道门,因而不仅需要支付较大的费用,而且因所粘贴的注意事项警示贴纸的丢失及损毁等而需要投入维护费用及相关维护人力,这不仅耗时多,还影响电梯的美观。
当然,为了解决以上现有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所具有的问题,本申请人提出韩国登录特许第10-1238068号。上述登录特许涉及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用传导性波导板,位于电梯门的表面,来检测人体的电流,上述电梯门位于设在电梯轿厢及井道的轿厢框架和井框之间,并根据被控制单元控制的门驱动用马达的驱动来开闭;控制单元,若通过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板来检测电流,则判断是否为人体的微电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设置于上述门用传导性波导板的边缘的一侧,通过上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来亮灯,并向门用传导性波导板照射光。根据上述结构,若手接触电梯门或井道等框架的边缘来检测电流,则不仅可以强行控制电梯门来防止手被电梯门及框架之间的缝隙夹住而受伤,而且可以向传导性波导板照射光,来向使用人员带来视觉上的警惕性。
然而,这种本申请人的韩国登录特许第10-1238068号虽然可在门的表面设置传导性波导板来向门的表面照射光,但电梯通常为了使使用人员无干扰地通过而使门的宽度变宽,使得设置于门的侧面一侧的发光二极管的光无法充分抵达对面,从而导致抵达门的表面的光量少、照度低,而具有能见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在上述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中,在附着于门及框架的表面来检测人体的传导性部件的后部面亮灯,并向上述传导性部件直接照射光来提高能见度,从而防止电梯使用人员的手被夹在门与框架之间而受伤。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于电梯门的表面,上述电梯门位于设在电梯轿厢及井道的轿厢框架和井框之间,根据由控制单元控制的门驱动用马达的驱动来开闭,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亮灯的多个门用发光二极管设置于门用印刷电路板(PCB)的表面;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的门用传导性部件,设置于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表面,若检测到人体的电流,则使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借助上述控制单元来亮灯。
此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附着于轿厢门和井道门的表面,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为在塑料树脂中以规定的重量比混合通电材料粉末的导电性薄片,上述门用印刷电路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为在塑料树脂中以规定的重量比混合通电材料粉末,并以形成用于放置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的方式进行注塑成型的传导性塑料板。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非传导性塑料板的表面形成有导电层来形成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上述非传导性塑料板是以形成用于放置门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的方式对塑料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成的。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由金属性通电原材料形成,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的表面通过冲孔方式形成透光孔,当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门用发光二极管亮灯时,使光透射。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于上述轿厢框架和井框的边缘的表面,多个框架用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框架用印刷电路板;以及框架用传导性部件,设置于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表面,用于检测人体的电流。
此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由传导性塑料板形成,上述传导性塑料板是在塑料树脂中混合通电材料粉末并以形成用于放置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的方式进行注塑成型而成的。
而且,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中,在非传导性塑料板的表面形成有导电层,上述非传导性塑料板是以形成用于放置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的方式进行注塑成型而成的。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以一体方式固定于盖体的内部,在上述盖体形成有紧固孔,并利用螺丝来以一体方式固定于轿厢框架和井框的边缘的表面。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门、轿厢框架、井框形成有放置孔,来分别埋设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及框架用传导性部件、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及门用传导性部件。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由金属性通电原材料形成,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的表面形成有透光孔,并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和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之间具有添加光扩散材料的硅及橡胶材质的光扩散层,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形成有透光孔,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之间具有添加光扩散材料的硅材质的光扩散层。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形成有用于放置门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形成有用于放置框架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和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之间还具有非传导性部件,在上述非传导性部件形成有用于放置门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之间还具有非传导性部件,在上述非传导性部件形成有用于放置框架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电梯门及门框架的表面附着传导性部件,从而若有手接触,来检测人体的电流,则强行控制电梯门来防止手被电梯夹住而受伤,并且直接向门的表面照射光来提高照度,并以视觉性的方式突显出使用人员的手接触门的表面,从而可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夹手的警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而示出的井道侧立体图。
图2为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而示出的电梯轿厢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3为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而示出的电梯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用于防止电梯门夹手的控制框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的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还有一实施例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的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5为为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的图。
根据上述内容,在建筑的内部设有可使乘客便于上下移动的电梯装置,且在建筑的各个楼层的井道及电梯轿厢1设有用于使乘客上下电梯的电梯门10。
这种电梯门10包括:轿厢门12,设置于电梯轿厢1;以及井道门14,设置于各个井道2的层站区域,用于与上述轿厢门12相连动来进行开闭。
此时,上述轿厢门12及井道门14分别位于作为设在井道2及电梯轿厢1的内部的门框的轿厢框架20与井道框架30之间,并根据门驱动用马达40的驱动来开闭。
当然,根据控制单元50的控制来控制上述门驱动用马达40的开闭。
在这种电梯装置设有本发明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本发明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包括: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设置于电梯门10的表面,多个门用发光二极管112设置于门用印刷电路板114的表面;以及门用传导性部件120,设置于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的表面,用于检测人体的电流,若通过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来检测人体的电流,并输入检测信号,则控制单元50以向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照射光的方式控制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112来亮灯。
此时,可在电梯门10的表面依次附着有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及门用传导性部件120,或者以使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及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结合为一体的状态附着于上述电梯门10的表面。
若多个门用发光二极管112设置于门用印刷电路板114的表面,来使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112亮灯,则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向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照射光,因此,优选地,上述门用印刷电路板114由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形成,并利用粘结剂等来附着于电梯门10的表面。
而且,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附着于轿厢门12和井道门14的表面,由包含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氨酯(PU)、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等塑料(合成树脂)材质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膜形成,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为在塑料树脂中以规定的重量比混合作为通电材料的碳或金属粉末的导电性薄片。
当然,还可以在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的表面涂敷传导性涂料来形成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
尤其,可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的表面形成有数字、文字、图形、符号、花纹等多种纹样121,作为一例,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10可以代替需要在电梯门10附着的警示贴纸等,从而防止降低电梯的美观,并且可以向电梯使用人员提供还可在电梯轿厢的内部营造装饰效果的多种纹样等视觉信息。
另一方面,若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的门用发光二极管112亮灯,则即使在电梯因停电而熄灭轿厢的内部的灯的情况下,乘客也容易地判断电梯门10的位置等。平时,这种门用发光二极管112在利用常用电源60来检测人体的情况下亮灯,然而在阻断供电等紧急情况下,接收由常用电源60进行充电的电池62的电源来亮灯。
此时,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中以多种颜色印刷用于告知乘客的“请勿用手触碰”、“坠落危险,请勿倚靠”等注意事项123,从而与实际的注意事项贴纸保持相似的颜色。
在这种情况下,设有用于检测是否供给常用电源60的电流检测部(未图示),控制单元50持续监视是否供给常用电源60,若阻断常用电源60的供给,则使门用发光二极管112亮灯。
而且,优选地,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附着于离作为电梯门10的轿厢门12及井道门14的下部50cm以上的高度。
另一方面,上述轿厢框架20和井道门框架30的边缘的表面还包括: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多个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设置于框架用印刷电路板134;以及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设置于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的表面,用于检测人体的电流。
此时,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的结构与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相同,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的结构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相同。
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门用传导性部件120、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及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可附着于电梯门10或框架20、30的边缘,因而即使不重新更换现有的电梯,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施工。
若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10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30检测出电流,则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为人体的微电流,来控制门驱动用马达40,并使门用发光二极管112及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亮灯,以便电梯使用人员识别。由此,向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10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30的表面透射光,从而在电梯门10、轿厢框架20及井框30上显示规定的视觉信息。
即,在驱动门驱动用马达40来开放电梯门10的过程中,若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10或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30中检测到电流,则上述控制单元50使门驱动用马达40的驱动停止规定时间(例如,1~2秒钟),并以正常开放电梯门10的方式控制门驱动用马达40的驱动,而若在关闭电梯门10的过程中检测到电流,则上述控制单元50驱动门驱动用马达40来开放电梯门10后,在规定时间(例如1~2秒钟)内维持开放状态,之后以重新正常关闭的方式控制门驱动用马达40的驱动,在人体检测到电流的情况下,使门用发光二极管112、132亮灯,从而向使用人员传递视觉警告。
另一方面,在上述电梯门10的表面埋设有液晶显示器(LCD)等显示面板150。尤其,上述显示面板150设置于轿厢门12,用于向电梯使用人员显示广告、宣传视频、新闻及天气等有用的生活信息。这种显示面板150在电梯门10的表面形成有固定槽11,来埋入显示面板150,并使用固定托架152来固定为一体。
而且,优选地,在上述轿厢框架20及井框30的一侧设有扬声器70,从而若在门用传导性部件110或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30中检测到电流,则上述控制单元50控制扬声器70来发出警告声。此时,在上述控制单元50还包括用于存储警示公告的存储器(未图示),从而可以以语音方式输出如“请勿用手触碰”等警示公告。
并且,图6作为示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图,在电梯门10的表面形成有放置槽13,来放置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及门用传导性部件120,使得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的表面和电梯门10的表面的高度相同,从而可防止在电梯门10开闭时与轿厢框架20和井框30相干扰。
而且,在轿厢框架20也形成放置槽21,从而埋设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及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当然,在井框30也形成有放置槽(未图示),从而埋设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及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
另一方面,图7作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由多个门用发光二极管112设置于形成在门用印刷电路板114的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的表面来检测人体的电流的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由传导性塑料板124形成,上述传导性塑料板124在塑料(合成树脂)材质中以规定的重量比混合作为通电材料的碳及金属粉末,并以形成有可安装门用发光二极管112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124a的方式注塑成型。此时,传导性塑料板124由透明或半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和作为通电材料的碳和金属粉末混合而成。
这种传导性塑料板124利用粘结剂来与门用印刷电路板110结合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上述门用印刷电路板114不使用柔性印刷电路板而使用普通的印刷电路板。
当然,设置于由多个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设置于框架用印刷电路板134的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的表面来检测人体的电流的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同样由传导性塑料板144形成,上述传导性塑料板144在塑料(合成树脂)材质中以规定的重量比混合作为通电材料的碳及金属粉末,并以形成用于安装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144a的方式注塑成型。
并且,图8作为示出本发明还有一实施例的图,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在非传导性塑料板125的表面形成导电层126来形成,上述非传导性塑料板125以形成安装有门用发光二极管122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125a的方式对塑料树脂进行注塑成型来制成。
此时,上述导电层126由包含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氨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等塑料(合成树脂)材质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膜,上述导电层126由在塑料树脂中以规定的重量比混合作为通电材料的碳及金属粉末的导电膜形成,并以一体方式附着于上述非传导性塑料板125的表面。
而且,设置于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的表面来检测人体的电流的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同样在非传导性塑料板145的表面形成导电层146来形成,上述非传导性塑料板145以形成放置有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145a的方式注塑成型。
当然,优选地,上述导电层126、146以电镀、化学镀、导电性油墨涂敷、蒸镀等方式形成于非传导性塑料板125、145的表面。
而且,图9作为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图,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可制作成四边形,并以棋盘的形态配置而成。此时,优选地,在相邻的门用传导性部件120、120'之间形成有配线,用于传输电流。
当然,虽然未单独示出,但除了四边形之外,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还可以制成圆形、三角形、菱形、六边形等多种形状,来附着于门或框架。通过以多种方式形成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的形状,还可以期待设计效果。
而且,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以一体方式固定于金属或塑料材质的盖体147内,在上述盖体147形成有紧固孔147a,并利用螺丝149来以一体方式固定于轿厢框架20和井框30的门相邻位置的边缘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盖体147在与轿厢框架20及井框30的表面相紧贴的状态下利用螺丝149来固定。当然,上述盖体147可以通过粘结剂或粘结胶带来附着固定。
并且,图10作为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图,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由包含可传输人体的微电流的具有优秀的导电性能的铜、铝、碳等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的通电材料形成,并且在其表面冲孔形成具有多种形态及大小的透光孔128、148,从而在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的门用发光二极管112及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亮灯时,使光通过透光孔128、148来透射。此时,上述透光孔128、148可冲孔为数字、文字、图形、符号、花纹等多种形态及大小。
另一方面,图11的(a)部分至图11的(c)部分作为示出本发明其它多个实施例的图,根据图11的(a)部分,在形成有透光孔128的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和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之间具有添加有光扩散材料的硅及橡胶材质的光扩散层150,在形成有透光孔148的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之间具有添加有光扩散材料的硅及橡胶材质的光扩散层152。
通过这种光扩散层150、152,因门用发光二极管112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亮灯而产生的光在经过光扩散层150、152的过程中扩散,并透射透光孔128、148,从而可以营造出高档的气氛。
并且,根据图11的(b)部分,在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及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的表面紧贴有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放置有门用发光二极管112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110a、130a形成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根据图11的(c)部分,在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及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的表面紧贴有非传导性部件160、170,放置有门用发光二极管112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162、172形成于上述非传导性部件160、170。即,在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和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之间还具有非传导性部件160,在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之间还具有非传导性部件170。
此时,上述非传导性部件160、170可由木材、玻璃、大理石等多种材质形成,从而可以营造出多种气氛。
以如上方式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涉及包括实质上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等同的的保护范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在电梯的井道门或轿厢门开放的过程中,若手被夹在门与框架之间,则以防止受到伤害的方式控制井道门或轿厢门开闭,并以使使用人员对夹手有所警惕性的方式在电梯门及门框架的表面显示视觉信息的电梯门的防夹手装置。

Claims (17)

1.一种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设置于电梯门(10)的表面,上述电梯门(10)位于设在电梯轿厢(1)及井道(2)的轿厢框架(20)和井框(30)之间,根据由控制单元(50)控制的门驱动用马达(40)的驱动来开闭,通过控制单元(50)来控制亮灯的多个门用发光二极管(112)设置于门用印刷电路板(114)的表面;
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的门用传导性部件(120),设置于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的表面,若检测到人体的电流,则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112)借助上述控制单元(50)来亮灯,
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设置于上述轿厢框架(20)和井框(30)的边缘的表面,多个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设置于框架用印刷电路板(134);以及
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设置于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的表面,用于检测人体的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附着于轿厢门(12)和井道门(14)的表面,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为在塑料树脂中以规定的重量比混合通电材料粉末的导电性薄片,
上述门用印刷电路板(114)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为在塑料树脂中以规定的重量比混合通电材料粉末并以形成用于放置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112)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124a)的方式进行注塑成型的传导性塑料板(1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非传导性塑料板(125)的表面形成有导电层(126)来形成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上述非传导性塑料板(125)是以形成用于放置门用发光二极管(122)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125a)的方式对塑料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由金属性通电原材料形成,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的表面通过冲孔方式形成透光孔(128、148),当上述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的门用发光二极管(112)亮灯时,使光透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由传导性塑料板(144)形成,上述传导性塑料板(144)是在塑料树脂中混合通电材料粉末并以形成用于放置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144a)的方式进行注塑成型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中,在非传导性塑料板(145)的表面形成有导电层(146),上述非传导性塑料板(145)是以形成用于放置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的发光二极管收容槽(145a)的方式进行注塑成型而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以一体方式固定于盖体(147)的内部,在上述盖体(147)形成有紧固孔(147a),并利用螺丝(149)来以一体方式固定于轿厢框架(20)和井框(30)的边缘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和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以一体方式固定于盖体(147)的内部,并通过粘结剂或粘结胶带来以一体方式固定于上述轿厢框架(20)和井框(30)的边缘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轿厢框架(20)形成有放置孔(21),来埋设上述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及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梯门(10)的表面形成有放置孔(13),来埋设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及门用传导性部件(12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由金属性通电原材料形成,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的表面形成有透光孔(128),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和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之间具有添加光扩散材料的硅及橡胶材质的光扩散层(15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形成有透光孔(148),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20)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之间具有添加光扩散材料的硅材质的光扩散层(152)。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形成有用于放置门用发光二极管(112)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110a)。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形成有用于放置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130a)。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门用传导性部件(120)和门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10)之间还具有非传导性部件(160),在上述非传导性部件(160)形成有用于放置门用发光二极管(112)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162)。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架用传导性部件(140)和框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130)之间还具有非传导性部件(170),在上述非传导性部件(170)形成有用于放置框架用发光二极管(132)的发光二极管放置孔(172)。
CN201480024382.XA 2013-03-22 2014-02-14 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64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30977 2013-03-22
KR1020130030977A KR101305719B1 (ko) 2013-03-22 2013-03-22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손 끼임 방지용 안전장치
PCT/KR2014/001203 WO2014148740A1 (ko) 2013-03-22 2014-02-14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손 끼임 방지용 안전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4038A true CN105164038A (zh) 2015-12-16
CN105164038B CN105164038B (zh) 2019-10-08

Family

ID=49455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38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64038B (zh) 2013-03-22 2014-02-14 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84747B2 (zh)
JP (1) JP6480415B2 (zh)
KR (1) KR101305719B1 (zh)
CN (1) CN105164038B (zh)
DE (1) DE112014001593T5 (zh)
WO (1) WO201414874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2386A (zh) * 2018-05-14 2019-11-22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门安全控制
CN110582457A (zh) * 2017-04-24 2019-12-17 尹一植 利用安全触板的电梯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CN112912330A (zh) * 2018-10-22 2021-06-04 尹一植 电梯防夹手安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5719B1 (ko) 2013-03-22 2013-09-09 이호연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손 끼임 방지용 안전장치
KR101808605B1 (ko) * 2016-12-22 2018-01-18 김재범 전파 전달이 가능하거나 방열특성을 가지는 전도층이 코팅된 비전도성 프레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732A (zh) * 2004-07-13 2007-08-15 通力股份公司 安全装置
JP2007324078A (ja) * 2006-06-05 2007-12-13 Fujikura Ltd 照光式近接センサ
JP2009084788A (ja) * 2007-09-27 2009-04-23 Denso Corp 開閉体の閉作動警告表示装置
JP2009096584A (ja) * 2007-10-16 2009-05-0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表示装置
CN101458584A (zh) * 2007-12-12 2009-06-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摸板、笔记本计算机及在触摸板上控制光效的方法
KR101023784B1 (ko) * 2009-07-14 2011-03-23 (주)대성엘이디 주변부 감응형 엘이디 보안등
KR101238068B1 (ko) * 2012-10-11 2013-02-27 이호연 도파로 시트를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손 끼임 방지용 안전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0677A (en) * 1966-01-12 1968-02-2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roximity sensing apparatus and sensor therefor
US4029176A (en) * 1975-10-06 1977-06-14 Mills Gerald W Doorway safety device
US4506765A (en) * 1981-01-26 1985-03-26 Payne Reginald K Proximity detector circuitry especially for lift doors
DE3111724A1 (de) * 1981-03-25 1982-10-07 FHN-Verbindungstechnik GmbH, 8501 Eckental "automatisch versenkbares kraftfahrzeugfenster"
CH653975A5 (de) * 1981-12-03 1986-01-31 Inventio Ag Lichtschranke an automatisch betaetigten aufzugstueren.
JPS628589A (ja) * 1985-07-05 1987-01-16 株式会社 野村総合研究所 光プリント基板
DE3663792D1 (en) * 1985-08-22 1989-07-13 Inventio Ag Obstacle recognition device for automatic doors
JPH0366980U (zh) * 1989-11-06 1991-06-28
DK0429835T3 (da) * 1989-11-27 1994-10-17 Inventio Ag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nedsættelse af klemningsfaren ved automatiske døre
US5621290A (en) * 1993-10-18 1997-04-15 Draftex Industries Limited Movable-window safety device
JPH0840677A (ja) * 1994-07-27 1996-02-13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安全装置
US5821478A (en) * 1996-11-25 1998-10-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Generation of an elevator door close warning
US6304178B1 (en) * 1997-01-20 2001-10-16 Kabushiki Kaisha Tsuden Door safety system
US6271512B1 (en) * 1998-04-13 2001-08-07 Infin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Optical system for detecting obstruction
US6377009B1 (en) * 1999-09-08 2002-04-23 Harald Philipp Capacitive closure obstruction sensor
US6225904B1 (en) * 1999-09-29 2001-05-01 Refrigerator Manufacturers, Inc. Automatic sliding door system for refrigerator unit
EP1289870B1 (de) * 2000-06-13 2006-06-07 Cedes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aufzugstüren
US6724324B1 (en) * 2000-08-21 2004-04-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or
JP2002100269A (ja) * 2000-09-25 2002-04-05 Mitsuboshi Belting Ltd 衝撃吸収近接センサ
JP3958940B2 (ja) * 2001-03-12 2007-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扉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182683B2 (ja) * 2002-04-30 2008-11-19 株式会社トヨトミ 薄形表示板の表示灯構造
CN100379673C (zh) * 2002-06-28 2008-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
JP4381069B2 (ja) * 2003-09-02 2009-1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出入口装置
ATE532736T1 (de) * 2004-09-03 2011-11-15 Otis Elevator Co Aufzug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erfassung von fremdkörpern und insbesondere fingern zwischen den türen und den angrenzenden wänden einer aufzugskabine mit glastüren
JP2007137555A (ja) * 2005-11-16 2007-06-07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安全装置
US8589033B2 (en) * 2007-01-11 2013-11-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actless obstacle detection for power doors and the like
JP2010058863A (ja) * 2008-09-01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US9234979B2 (en) * 2009-12-08 2016-01-12 Magna Closures Inc. Wide activation angle pinch sensor section
US9052536B2 (en) * 2011-05-10 2015-06-09 Anthony, Inc. Display case door with transparent LCD panel
KR101305719B1 (ko) 2013-03-22 2013-09-09 이호연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손 끼임 방지용 안전장치
US9751727B1 (en) * 2014-08-14 2017-09-05 Precision Elevator Corp. Elevator entry and exit system and method with exterior senso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732A (zh) * 2004-07-13 2007-08-15 通力股份公司 安全装置
JP2007324078A (ja) * 2006-06-05 2007-12-13 Fujikura Ltd 照光式近接センサ
JP2009084788A (ja) * 2007-09-27 2009-04-23 Denso Corp 開閉体の閉作動警告表示装置
JP2009096584A (ja) * 2007-10-16 2009-05-0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表示装置
CN101458584A (zh) * 2007-12-12 2009-06-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摸板、笔记本计算机及在触摸板上控制光效的方法
KR101023784B1 (ko) * 2009-07-14 2011-03-23 (주)대성엘이디 주변부 감응형 엘이디 보안등
KR101238068B1 (ko) * 2012-10-11 2013-02-27 이호연 도파로 시트를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손 끼임 방지용 안전장치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2457A (zh) * 2017-04-24 2019-12-17 尹一植 利用安全触板的电梯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CN110582457B (zh) * 2017-04-24 2020-05-22 尹一植 利用安全触板的电梯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CN110482386A (zh) * 2018-05-14 2019-11-22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门安全控制
US11242226B2 (en) 2018-05-14 2022-02-08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oor safety control
CN112912330A (zh) * 2018-10-22 2021-06-04 尹一植 电梯防夹手安全装置
CN112912330B (zh) * 2018-10-22 2021-10-08 尹一植 电梯防夹手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512808A (ja) 2016-05-09
US20160016758A1 (en) 2016-01-21
DE112014001593T5 (de) 2016-01-21
KR101305719B1 (ko) 2013-09-09
JP6480415B2 (ja) 2019-03-13
WO2014148740A1 (ko) 2014-09-25
CN105164038B (zh) 2019-10-08
US9884747B2 (en) 201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8068B1 (ko) 도파로 시트를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손 끼임 방지용 안전장치
CN105164038A (zh) 电梯门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
KR101650718B1 (ko) 카펫에 동적 광 효과들을 제공하기 위한 후방 조명을 갖는 카펫을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US6865848B2 (en) Sliding element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single support rod defining two mutually insulat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ths
CN110182235A (zh) 用于门扇、门和相应的运输车辆的信号组件
KR20110120934A (ko) 광학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카페트 유닛
TWI586562B (zh) Wireless warning device for vehicl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KR102245816B1 (ko) 승강기 틈새 끼임 감지 장치
KR101693194B1 (ko) 미디어 자동문
CN206645668U (zh) 一种电梯困人的自动检测装置
CN204915482U (zh) 无线迎宾踏板
EP2746208B1 (en) Sill signaling unit of a mobile plant
KR101694898B1 (ko) 통학차량용 승하차 표시장치
CN104159844A (zh) 电梯的出入口装置
CN206805755U (zh) 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
CN205953233U (zh) 一种电梯轿厢横式操纵盘
KR101878386B1 (ko) 도어 손가락 끼임 방지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 도어 손가락 끼임 방지장치
CN214697337U (zh) 一种智能物业一体化门禁结构
CN213059755U (zh) 一种电梯用安全门结构
KR19990035787U (ko) 에스컬레이터의 승강 플레이트
KR101805569B1 (ko) 엘리베이터 카 도어용 끼임 방지 이중 센서장치
CN210393301U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限位开关
CN205952073U (zh) 一种带自动感应亮条的汽车前门槛
KR200428155Y1 (ko) 버스의 하차 알림장치
CN115072514A (zh) 沉浸式智慧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