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1132B - 底板结构及厢体 - Google Patents

底板结构及厢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1132B
CN105151132B CN201510639823.3A CN201510639823A CN105151132B CN 105151132 B CN105151132 B CN 105151132B CN 201510639823 A CN201510639823 A CN 201510639823A CN 105151132 B CN105151132 B CN 105151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holding section
plate
base arrangement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98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51132A (zh
Inventor
刘威
彭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NTO TIANL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NTO TIANL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NTO TIANL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398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11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1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1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51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1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底板结构,包括底板组件、盖板组件和连接件,所述底板组件包括至少二中底板,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中盖板和至少二侧盖板,所述中盖板、所述侧盖板和所述中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中底板、所述中盖板和所述侧盖板通过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底板结构能够拆卸,便于运输、组装及内部元件的维修,使用十分方便。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应用该底板结构的厢体。

Description

底板结构及厢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的底板结构及具有所述底板结构的厢体。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领域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货运汽车出现并投入使用,而且大多货运汽车均带有封闭或不封闭的厢体来装卸货物。目前常见的货运汽车厢体的底板大多采用整体制作或者通过焊接方式将部分底板结构进行连接的方式。底板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变形,给使用者使用带来不便。然而,对于采用焊接方式进行相互固定的厢体底板而言,安装或检修底板内部的元件则较为不便,增加了使用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拆卸与安装的底板结构。
进一步,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底板结构的厢体。
一种底板结构,包括底板组件、盖板组件和连接件,所述底板组件包括至少二中底板,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中盖板和至少二侧盖板,所述中盖板、所述侧盖板和所述中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中底板、所述中盖板和所述侧盖板通过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
一种底板结构,包括底板组件、盖板组件、连接件和传送带,所述底板组件包括至少二中底板,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中盖板和至少二侧盖板,所述中盖板、所述侧盖板和所述中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传送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中盖板及所述侧盖板上,所述中底板、所述中盖板和所述侧盖板通过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
一种厢体,包括底板组件、盖板组件和连接件,所述底板组件包括至少二中底板,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中盖板和至少二侧盖板,所述中盖板、所述侧盖板和所述中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中底板、所述中盖板和所述侧盖板通过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底板结构通过连接件连接底板组件和盖板组件,从而使得所述底板组件和所述盖板组件能够快速拆卸和安装,便于底板的运输、安装及底板结构内的元件的检修,使用便利,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厢体安装在汽车上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厢体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底板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底板结构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底板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中图5所示的底板组件的中底板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盖板组件的中盖板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的盖板组件的侧盖板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的侧梁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边梁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般而言,车厢内安装的传送带一般部分显露于底板内,部分传送带则隐藏于底板内,传送带在驱动轮的带动下在底板外与底板内交替切换,从而达成货物在厢体内的自动移动。然而,对于采用焊接方式进行相互固定的厢体底板而言,安装或检修底板内部的随车带传送带则较为不便,增加了使用维护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拆卸及安装的底板结构及具有该底板结构的厢体。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厢体200安装在汽车300上的示意图。所述汽车300用于装载及运输货物,所述汽车300可为一般货车、半挂货车、货柜车或厢式货车等。具体地,所述汽车300包括车头250和厢体200,所述厢体200安装在所述车头250的后方以装载货物并在所述车头250的带动下运动。
请参阅图2,图2为所述厢体20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厢体200包括底板结构100、侧板90、后板80、前门板70及顶板60。所述侧板90的数量为二个,两个所述侧板90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结构100的左右两侧。所述后板80临近所述车头250设置,且所述后板80和所述前门板70设置在所述底板结构100的前后两端。所述底板结构100、所述侧板90、所述后板80、所述前门板70及所述顶板60共同围成一封闭的空间以装载货物并防止货物由所述厢体200内掉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100、所述侧板90、所述后板80、所述前门板70和所述顶板60均由较为轻便的铝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型材。
请参阅图3,图3为所述底板结构100的组装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结构100包括底板组件10、盖板组件20、连接件30、传送带35、侧梁40和边梁50。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正对设置且通过所述连接件30可分离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组件10与所述盖板组件20之间具有容置空间15,所述传送带35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5内,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盖板组件20上。所述侧梁40通过所述连接件30与所述底板组件10、所述盖板组件20和所述边梁50可分离地连接。
请参阅图4及图5,图4为所述底板结构100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5为所述底板结构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组件10包括两个中底板11,两个所述中底板11可分离地相互连接;同时,两个所述中底板11与所述盖板组件20也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盖板组件20包括一个中盖板21和两个侧盖板23,两个所述侧盖板23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盖板21的左右两侧并通过所述连接件30与所述中盖板21可分离地连接。所述中盖板21和所述侧盖板23与所述中底板11之间形成四个所述容置空间15,每一所述传送带35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5内,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中盖板21和所述侧盖板23的表面上。
当然,在本发明其他或者变更实施例中,所述中底板11的数量还可以三个、四个,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或者变更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组件20的中盖板21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侧盖板23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者四个,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6,其中,图6为所示中底板11的示意图。具体地,每一所述中底板11包括板体111、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5和承载部117。所述第一连接部1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15沿相同方向基本垂直地设置在所述板体111的左右两端。所述承载部117设置在所述板体111的中部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15之间,其中,承载部117与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5沿相同的方向基本垂直地设置在板体111上。本实施例中,板体111、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5和承载部117为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连接部113包括第一连接边1131和第二连接边1133。所述第一连接边1131垂直设置在所述板体11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边1133与所述第一连接边1131垂直连接并朝向远离所述承载部117的方向平直延伸,所述第一连接边1131与第二连接边1133构成一“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边1131朝向所述承载部117的一侧的底端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卡槽1132。所述第一卡槽1132用于安装所述盖板组件20。
所述第二连接部115包括抵接边1151和延伸边1153。所述抵接边1151垂直设置在所述板体111的另一端,所述延伸边1153与所述与所述抵接边1151连接且朝向所述承载部117的方向平直延伸,其中,所述抵接边1151和所述延伸边1153构成一“L”型结构,以支撑并承载所述盖板组件2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边1153与所述第二连接边1133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延伸边115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边1133的长度。
所述承载部117包括二卡合边1171和承载边1173。两个所述卡合边1171的一端间隔一定距离垂直设置于该板体111上,所述承载边1173沿基本平行与板体111的方向上设置于该卡合边1171的另外一端。两个所述卡合边1171和承载边1173基本构成一倒“U”型结构。每一所述卡合边1171设置在所述板体111的大致中部位置,且每一所述卡合边1171的底部凹设第二卡槽1172以卡持并安装所述盖板组件20。所述承载边1173连接在所述二卡合边1171之间以承载所述盖板组件20。
请参阅图7,图7为所述中盖板21的示意图。所述中盖板21包括本体211、两个卡持部213、盖合部215及两个第一支撑部217。两个所述卡持部213设置在所述本体211下侧的左右两端,所述盖合部215设置在所述本体211下侧的大致中部位置且位于两个所述卡持部213之间,每一所述第一支撑部217设置在所述本体211的下方且连接于所述卡持部213和所述盖合部215之间。其中,卡持部213、盖合部215及第一支撑部217位于本体211的同一侧。
所述卡持部213用于与所述侧盖板23和所述底板组件10连接。具体地,每一所述卡持部213包括第一卡持边2131和第二卡持边2133。所述第一卡持边2131垂直设置于所述本体21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卡持边2131远离所述本体211的底端形成第一卡勾2132。该第一卡勾2132用于与所述底板组件10的承载部117的第二卡槽1172相卡合。所述第二卡持边2133设置在所述本体211的一端,并朝向背离所述盖合部215的方向平直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持边2133的远离所述第一卡持边2131的一端设置一第二卡勾2134,该第二卡勾2134用于与所述侧盖板23卡合。
所述盖合部215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本体211大致中部位置的第三卡持边2151,两个所述第三卡持边2151间隔一定距离垂直设置于所述本体211上。所述第三卡持边2151具有一定高度,以与所述本体211之间形成一容置腔2153,从而当所述中盖板21与所述底板组件10组合时能够收容所述底板组件10的延伸边1153。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三卡持边2151的底端朝向所述容置腔2153凸出并形成第三卡勾2152。
所述第一支撑部217用于支撑所述本体211并增强所述中盖板21的机械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支撑部217包括第一支撑边2171和两个第一抵持边2173。所述第一支撑边2171呈一定弧度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持边2133和所述第三卡持边2151之间,两个所述第一抵持边2173间隔设置且倾斜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边2171和所述本体211之间。当所述本体211受到较大外力压迫或外力冲击时,所述第一支撑边2171和所述第一抵持边2173能够缓冲所述本体211受到的外力,同时支撑所述本体211以防止所述本体211发生较大形变从而被损坏。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8,图4为所述底板结构100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8是所述侧盖板23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盖板23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中底板11上。每一所述侧盖板23包括基体231、第一卡合部233、第二卡合部235和第二支撑部237,所述第一卡合部233和所述第二卡合部235设置在所述基体231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支撑部237设置在所述基体231的下方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233和所述第二卡合部235之间。
所述第一卡合部233用于与所述中底板11的第一连接部113连接,所述第二卡合部235用于与所述中盖板21的卡持部213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卡合部233包括第一配合边2331和第一卡合边2333。所述第一配合边2331由所述基体231的一端延伸而出,所述第一卡合边2333与所述第一配合边2331垂直连接并向下延伸以形成“L”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边2333的末端进一步形成第一卡合端2334,以与所述中底板11的第一连接部113的第一卡槽1132相卡合。
所述第二卡合部235包括第二配合边2351和第二卡合边2353。所述第二配合边2351由所述基体231的另一端延伸而出,且所述第二配合边2351靠近所述基体231的位置凹陷形成一凹槽2352,以与所述卡持部213的第二卡勾2134卡合。所述第二卡合边2353与所述第二配合边2351垂直连接并向下延伸形成“L”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边2353的末端进一步形成第二卡合端2354,以与所述中底板11的承载部117的第二卡槽1172相卡合。
所述第二支撑部237用于支撑所述基体231并增强所述侧盖板23的机械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237包括第二支撑边2371和两个第二抵持边2373。所述第二支撑边2371呈一定弧度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边2333和所述第二卡合边2353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抵持边2373间隔设置且倾斜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边2371和所述基体231之间。当所述基体231受到较大外力压迫或外力冲击时,所述第二支撑边2371和所述第二抵持边2373能够缓冲所述基体231受到的外力,同时支撑所述基体231以防止所述基体231发生较大形变从而损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盖板23中的所述基体231、所述第一卡合部233、所述第二卡合部235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7为一体成型。
请继续参阅图4及图5,图4为所述底板结构100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5为所述底板结构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所述连接件30用于连接底板组件10的两个所述中底板11及连接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0可为螺钉、铆钉、销钉、螺栓等。所述连接件30连接不同元件时,可在所述元件上开设具有内螺纹的安装孔(图未示),所述连接件30穿过所述安装孔从而将不同元件连接在一起;拆装所述元件时,可将所述连接件30由所述安装孔内取出,再将所述元件拆卸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9,其中,图3为所述底板结构100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所述侧梁4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梁40的数量为六个,且三个一组地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的两侧,以连接所述底板组件10、所述盖板组件20和所述边梁50。
具体地,每一所述侧梁40包括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3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3之间的支撑柱45。
所述第一固定部41大致为方形框体结构,用于连接并支撑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所述第一固定部41上开有通孔411,请参阅图4,当侧梁40与底板组件10以及盖板组件20组装时,所述连接件30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41的通孔411、所述底板组件10的所述第二连接边1133以及所述盖板组件20的所述第一配合边2331从而连接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所述第二固定部43用于连接所述边梁50。所述第二固定部43包括固定边431。当侧梁40与边梁50组装时,所述连接件30穿过所述固定边431和所述边梁50从而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43和所述边梁50。所述固定边431用于连接所述边梁50。
所述支撑柱45大致为倒“T”形,其设置在所述侧梁40的大致中部位置以支撑所述侧梁40。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10,其中,图3为所述底板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10为所述边梁50的示意图。所述边梁50包括安装部51、第一连接板53和第二连接板55,所述第一连接板5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5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51的上下两侧。
所述安装部51用于固定安装所述侧梁40。当安装部51与所述侧梁40固定时,所述安装部51支撑所述侧梁40的固定边431,所述连接件30穿过所述固定边431和所述安装部51从而将所述侧梁40与安装部51进行固定安装。
所述第一连接板53用于连接所述汽车300的侧板90,所述第二连接板55用于连接所述汽车300的底盘(图未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组件10、所述盖板组件20上需要所述连接件30穿过的部分均开有与所述连接件30相配合的固定孔(图未示),以便于所述连接件30穿过并固定。具体地,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抵接边1151、所述承载部117、所述第二配合边2351、所述第二卡持边2133、所述第一配合边2331、所述第二连接边1133及所述第一固定部41上均开有通孔(图未示),以使得所述连接件30穿过。
下面结合图3、图4及图5,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底板结构100的组装过程。其中,图3,是所述底板结构100的组装示意图,图4是所述底板结构100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5是所述底板结构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组装所述底板结构100时,先将所述边梁50安装在所述汽车300的侧板90和底架上,将所述侧梁40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30连接在所述边梁50上。将两个所述中底板11第二连接边1133分别放置在所述侧梁40的第一固定部41上,所述抵接边1151和所述延伸边1153在同一平面内对齐抵接,所述连接件30穿过并连接所述抵接边1151。将所述中盖板21的盖合部215盖合在所述延伸边1153上,且所述第二卡持边2133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底板11的承载边1173上,所述第一卡勾2132分别与所述中底板11的第二卡槽1172卡合。将所述侧盖板23的第一配合边233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边1133上,所述第二配合边2351放置在所述第二卡持边2133上。同时,所述第一卡合端2334与所述中底板11的第一卡槽1132卡合,所述第二卡勾2134与所述凹槽2352卡合。最后,通过所述连接件30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41、所述第二连接边1133及所述第一配合边2331,所述连接件30穿过所述承载部117、所述第二卡持边2133及所述第二配合边2351从而锁固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即可。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0均由底板组件10的下侧自下而上的与所述盖板组件20连接。
当需要拆卸所述底板结构100时,可将先将所述连接件30拆下,再将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拆卸即可。
可以理解,所述侧梁40的数量不限于以上数量,其可根据所述底板结构100所需的具体长度进行设定。
可以理解,在其他变更实施例中,所述侧梁40可省略,直接将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与所述边梁50连接。
本发明底板结构100通过设置连接件30连接底板组件10和盖板组件20,从而使得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盖板组件20可分离地连接,便于所述底板结构100的安装、以及所述底板结构100内的随车带的检修,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维修成本。其次,本发明的底板组件10和盖板组件20之间均设置相应的卡槽及卡勾结构等配合结构,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及组装的牢固性,提高了整体的机械强度。再者,本发明底板结构100和厢体200均通过较为轻便的铝制材料制作,降低了底板结构100和厢体200的重量,提高了燃油经济性,节约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包括底板组件、盖板组件和连接件,所述底板组件包括至少二中底板,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中盖板和至少二侧盖板,所述中盖板、所述侧盖板和所述中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中底板、所述中盖板和所述侧盖板通过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每一所述中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侧盖板包括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通过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底端开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配合边和第一卡合边,所述第一卡合边设有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一配合边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边上,所述第一卡合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其中一中底板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另一所述中底板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板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侧盖板包括第二卡合部,所述中盖板包括卡持部,所述承载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卡持部可分离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二卡合边,每一所述卡合边上开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二卡合边及与所述第二卡合边连接的第二配合边,所述第二配合边上开有凹槽,所述卡合边设有第二卡合端,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边及与所述第一卡持边连接的第二卡持边,所述第一卡持边设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合端和所述第一卡勾分别与一所述第二卡槽卡合,所述第二卡持边上设有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持边和所述第二配合边贴合,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凹槽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板包括本体及盖合部,所述盖合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卡持部之间,所述盖合部包括二间隔设置的第三卡持边,所述第三卡持边与所述本体围成容置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抵接边和与所述抵接边连接的延伸边,所述第二连接部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盖合部盖合在所述延伸边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板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配合边和两个第一抵持边,所述第一配合边呈一定弧度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持边和所述第三卡持边,两个所述第一抵持边相互间隔设置且倾斜地连接于所述配合边和所述本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板包括基体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边和两个第二抵持边,所述第二支撑边呈一定弧度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边和所述第二卡合边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抵持边间隔设置且倾斜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边和所述基体之间。
7.一种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底板结构。
CN201510639823.3A 2015-09-30 2015-09-30 底板结构及厢体 Active CN1051511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9823.3A CN105151132B (zh) 2015-09-30 2015-09-30 底板结构及厢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9823.3A CN105151132B (zh) 2015-09-30 2015-09-30 底板结构及厢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1132A CN105151132A (zh) 2015-12-16
CN105151132B true CN105151132B (zh) 2018-03-27

Family

ID=5479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9823.3A Active CN105151132B (zh) 2015-09-30 2015-09-30 底板结构及厢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11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8904A (zh) * 2019-07-16 2021-01-19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厢体地板
CN214729155U (zh) 2021-03-18 2021-11-16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的货箱以及全地形车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3381A (en) * 1965-09-03 1968-01-16 Dow Chemical Co Modular panel joining means with expandable locking strips
GB2152895A (en) * 1984-01-06 1985-08-14 Hydraroll Ltd Mechanical handling apparatus
KR200438618Y1 (ko) * 2007-03-12 2008-02-27 김성근 건식난방의 바닥하프레임과 바닥상프레임 및 바닥판마루의결합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4255Y (zh) * 2005-05-31 2006-08-09 北京克诺森华地板有限公司 具有铝合金拼接通道的地板结构
CN102941883A (zh) * 2012-10-25 2013-02-27 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全铝半挂车用底板
CN204323500U (zh) * 2014-12-03 2015-05-13 中田车体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车厢铝合金地台装配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3381A (en) * 1965-09-03 1968-01-16 Dow Chemical Co Modular panel joining means with expandable locking strips
GB2152895A (en) * 1984-01-06 1985-08-14 Hydraroll Ltd Mechanical handling apparatus
KR200438618Y1 (ko) * 2007-03-12 2008-02-27 김성근 건식난방의 바닥하프레임과 바닥상프레임 및 바닥판마루의결합구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1132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5100C (zh) 混合结构的装配支架
CN106794803B (zh) 车辆用车顶行李箱安装装置
US10661647B2 (en) Vehicle with supporting structure
US9573630B2 (en) Light weight tailgate structure
CN106985922B (zh) 车辆的物品支承构造
CN105151132B (zh) 底板结构及厢体
CN104554451B (zh)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US20120306236A1 (en) Modular truck body with hinged side panels
CN103958333A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112441142B (zh) 车身骨架接头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1412462A (zh) 一种角件及具有该角件的集装箱
CA2943940A1 (en) A roof for a modular shipping container
CN205706136U (zh) 动力电池安装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0577174B2 (en) Base for a modular shipping container
CN115366645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滑板平台
CN101269736A (zh) 拆片式集装箱
KR100683203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 모듈용 대차
US10501261B2 (en) Side wall assembly for a modular shipping container
CN106379416B (zh) 一种车的车体结构
US20240149946A1 (en) Cross member arrangement
CN111196320A (zh) 一种车辆及其车厢底架
CN106542224B (zh) 底角件公体、底角件母体及底角件
CN208085432U (zh) 汽车钢板弹簧滑板端支架
CN105800191B (zh) 交换箱体及其底架
CN217832568U (zh) 一种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柔性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3

Address after: 410200 Shengtong Industrial Park, No. 109, Section 2, Tengfei Road,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g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205 room 909, Wuq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2, Lutian Road, Changsha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SNTO TIANLI AUTOMOBI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