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8115A - 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 Google Patents

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8115A
CN105148115A CN201510623849.9A CN201510623849A CN105148115A CN 105148115 A CN105148115 A CN 105148115A CN 201510623849 A CN201510623849 A CN 201510623849A CN 105148115 A CN105148115 A CN 105148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medicine
rhizoma
crude drug
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3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238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81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8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8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药物,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包括麦冬、蒲公英、山豆根、石斛、薏苡仁、枳实、白芷、夏枯草、白术、山土瓜、山药、牡丹皮、珠子参、刺五加和黄精;所述含漱药物的原料药包括竹黄、山苦草、灯芯草、丹参、黄芩、粉萆薢、苦参、小芸木、没药、白蔹、儿茶和牛蒡子。其可增强免疫力、修复创面、缓解疼痛、改善饮食和睡眠,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Description

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背景技术
头颈部肿瘤是人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几乎所有头颈部肿瘤均需要放射治疗或含有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放射治疗中口腔黏膜、唾液腺、腮腺、咽喉、食管、气管等不可避免地包括在照射野内,放疗的肿瘤致死量较高,但放射线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限制了其应用与疗效,经常由于口腔黏膜的放射损伤给患者增加额外痛苦和精神负担,因此,对这种并发症进行有效治疗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放射性口腔炎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最为常见的早期急性并发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继而黏膜坏死产生溃疡、出血、可因黏膜上皮脱落、白细胞浸润和其他渗出物而形成白膜,后期疼痛剧烈、难以吞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存质量。
常规处理主要就是对症处理,采用漱口水、消炎的喷剂、含麻醉剂的含漱液、促进黏膜愈合的制剂,严重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地庆合剂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放射性口腔炎含漱剂,疗效明确,但仍不甚理想。
在我国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疗法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按照中医学理论,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属于阴液受损、津液耗伤的证候。中医学认为,放射性损伤主要是“热盛伤阴”。放射治疗为热性杀伤剂,随着放射剂量逐渐增加,热盛蕴结成毒,伤阴灼津,直接灼伤口咽黏膜,致临床表现为咽干疼痛、吞咽困难,口腔黏膜溃疡等。电离辐射是种“热性”杀伤物质,热可化火,火能灼津而演成阴虚证候。热与癌毒互搏,而致毒热互蕴,所以阴虚与热毒是放疗(特别是头颈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本发明以扶正益气,养阴生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瘀止痛、生肌收敛为原则,提供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外敷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其可增强免疫力、修复创面、缓解疼痛、改善饮食和睡眠,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其原料药包括麦冬、蒲公英、山豆根、石斛、薏苡仁、枳实、白芷、夏枯草、白术、山土瓜、山药、牡丹皮、珠子参、刺五加和黄精。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麦冬30g~40g、蒲公英15g~25g、山豆根20g~30g、石斛20g~30g、薏苡仁10g~20g、枳实15g~25g、白芷20g~30g、夏枯草15g~25g、白术15g~25g、山土瓜10g~20g、山药20g~30g、牡丹皮15g~25g、珠子参25g~35g、刺五加25g~35g和黄精20g~30g。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麦冬33g~37g、蒲公英18g~22g、山豆根23g~27g、石斛23g~27g、薏苡仁13g~17g、枳实18g~22g、白芷23g~27g、夏枯草18g~22g、白术18g~22g、山土瓜13g~17g、山药23g~27g、牡丹皮18g~22g、珠子参28g~32g、刺五加28g~32g和黄精23g~27g。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的药物制剂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或丸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内服药物制备成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步,先将上述药物原料分别用水冲淋洗净,将麦冬、白术、山药、珠子参和黄精置烘箱内,在40~60℃下干燥后,混合,粉碎过75μm孔径筛,经115~125℃,灭菌10~30分钟,放凉,再过75μm孔径筛,得0.1~75μm的混合微粉;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组分混合得混合物,加混合物重量6~10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在加混合物重量3~5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
第三步,将在第二步制备的浸膏中加入第一步制得的混合微粉后,再加入浸膏和混合微粉总重量4~10%的淀粉,混匀,用16目筛网制粒,颗粒置沸腾干燥器内,在80℃条件下干燥成干燥颗粒,干燥颗粒经过14目筛整粒,在经过整粒合格后的颗粒中加入1%颗粒重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制成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含漱药物,其原料药包括竹黄、山苦草、灯芯草、丹参、黄芩、粉萆薢、苦参、小芸木、没药、白蔹、儿茶和牛蒡子。
其中,所述含漱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竹黄25g~35g、山苦草15g~25g、灯芯草20g~30g、丹参25g~35g、黄芩35g~45g、粉萆薢10g~20g、苦参15g~25g、小芸木15g~25g、没药25g~35g、白蔹20g~30g、儿茶15g~25g和牛蒡子10g~20g。
其中,所述含漱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竹黄28g~32g、山苦草18g~22g、灯芯草23g~27g、丹参28g~32g、黄芩38g~42g、粉萆薢13g~17g、苦参18g~22g、小芸木18g~22g、没药28g~32g、白蔹23g~27g、儿茶18g~22g和牛蒡子13g~17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含漱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按上述重量取各原料药,分别洗净,粉碎,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80℃)的浸膏,薄荷脑0.8~1.2g,润湿剂2~10g,成膜剂4~10g,甜味剂3~5g,95%乙醇20-100ml,加水共制备成5000ml。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药物,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包括麦冬、蒲公英、山豆根、石斛、薏苡仁、枳实、白芷、夏枯草、白术、山土瓜、山药、牡丹皮、珠子参、刺五加和黄精;
所述含漱药物的原料药包括竹黄、山苦草、灯芯草、丹参、黄芩、粉萆薢、苦参、小芸木、没药、白蔹、儿茶和牛蒡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其可增强免疫力、修复创面、缓解疼痛、改善饮食和睡眠,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其原料药包括麦冬、蒲公英、山豆根、石斛、薏苡仁、枳实、白芷、夏枯草、白术、山土瓜、山药、牡丹皮、珠子参、刺五加和黄精。
进一步优选,所述内服药物仅由上述原料药制备而成。
所述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麦冬30g~40g、蒲公英15g~25g、山豆根20g~30g、石斛20g~30g、薏苡仁10g~20g、枳实15g~25g、白芷20g~30g、夏枯草15g~25g、白术15g~25g、山土瓜10g~20g、山药20g~30g、牡丹皮15g~25g、珠子参25g~35g、刺五加25g~35g和黄精20g~30g。
进一步优选,所述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麦冬33g~37g、蒲公英18g~22g、山豆根23g~27g、石斛23g~27g、薏苡仁13g~17g、枳实18g~22g、白芷23g~27g、夏枯草18g~22g、白术18g~22g、山土瓜13g~17g、山药23g~27g、牡丹皮18g~22g、珠子参28g~32g、刺五加28g~32g和黄精23g~27g。
最优选,所述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麦冬35g、蒲公英20g、山豆根25g、石斛25g、薏苡仁15g、枳实20g、白芷25g、夏枯草20g、白术20g、山土瓜15g、山药25g、牡丹皮20g、珠子参30g、刺五加30g和黄精25g。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证。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对乳痈效果尤其显著,亦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等证。
山豆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作用,用于热伤津液,低热烦渴,舌红少苔;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呕逆少食,胃脘隐痛,舌光少苔;肾阴不足,视物昏花等证。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便溏腹泻,或妇女带下病,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或脚气肿痛;湿热痹痛,手足拘挛,酸楚疼痛;肺痈咳唾脓痰,或肠痛拘急腹痛。
枳实: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经,有破气消积,消痰除痞的作用,主要用于积滞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之阳明腑实证。
白芷:拉丁名AngelicaeDahuricaeRadix,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等证。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粘等证。
白术:拉丁名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有补脾利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运脾润燥的作用,主要用于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所致之痞满腹泻,痰饮水肿;中气不足之心烦懒言,崩中漏下,久痢脱肛;脾虚气弱之奏里不固、虚汗自汗等证。
山土瓜:为豆科豇豆属植物野豇豆的根,味甘、苦,性平,具有益气生津,利咽解毒的功效,主治头昏乏力,失眠,阴挺,脱肛,乳少,暑热烦渴,风火牙痛,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证。
山药:拉丁名dioscoreaerhizoma,味甘、性平,入肺、脾、胃经,有补脾养胃,益肺固肾,养阴生津的作用,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山药对多种菌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治疗口腔溃疡。
牡丹皮:性寒,味苦、凉,入心、肝、肾、肺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证。
珠子参:味苦、甘,性微寒,入肝、肺、胃经,具有补肺养阴,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气阴两虚、烦渴口渴、虚劳咳嗽,各种出血症,如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跌打伤肿,风湿关节痛、胃痛,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等证。
刺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的根、根茎或茎叶,拉丁名AcanthopanacisSenticosiRadixetRhizomaseuCaulis,味辛、苦、微甘,性温,入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证。
黄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养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的作用,用于脾胃气阴亏虚,食少无力,阴虚肺燥,干咳少痰,阴虚内热之消渴,肾虚精亏、阳痿遗精、头晕耳鸣、目昏眼花等证。
所述内服药物的药物制剂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或丸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内服药物制备成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步,先将上述药物原料分别用水冲淋洗净,将麦冬、白术、山药、珠子参和黄精置烘箱内,在40~60℃下干燥后,混合,粉碎过75μm孔径筛,经115~125℃,灭菌10~30分钟,放凉,再过75μm孔径筛,得0.1~75μm的混合微粉;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组分混合得混合物,加混合物重量6~10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在加混合物重量3~5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
第三步,将在第二步制备的浸膏中加入第一步制得的混合微粉后,再加入浸膏和混合微粉总重量4~10%的淀粉,混匀,用16目筛网制粒,颗粒置沸腾干燥器内,在80℃条件下干燥成干燥颗粒,干燥颗粒经过14目筛整粒,在经过整粒合格后的颗粒中加入1%颗粒重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制成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含漱药物,其原料药包括竹黄、山苦草、灯芯草、丹参、黄芩、粉萆薢、苦参、小芸木、没药、白蔹、儿茶和牛蒡子。
进一步优选,所述含漱药物仅由上述原料药制备而成。
所述含漱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竹黄25g~35g、山苦草15g~25g、灯芯草20g~30g、丹参25g~35g、黄芩35g~45g、粉萆薢10g~20g、苦参15g~25g、小芸木15g~25g、没药25g~35g、白蔹20g~30g、儿茶15g~25g和牛蒡子10g~20g。
进一步优选,所述含漱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竹黄28g~32g、山苦草18g~22g、灯芯草23g~27g、丹参28g~32g、黄芩38g~42g、粉萆薢13g~17g、苦参18g~22g、小芸木18g~22g、没药28g~32g、白蔹23g~27g、儿茶18g~22g和牛蒡子13g~17g。
最优选,所述含漱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竹黄30g、山苦草20g、灯芯草25g、丹参30g、黄芩40g、粉萆薢15g、苦参20g、小芸木20g、没药30g、白蔹25g、儿茶20g和牛蒡子15g。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竹黄:为肉座菌竹黄属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味淡,性平,具有化痰止咳,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等证。
山苦草:为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散瘀草的全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平肝,消炎解毒的功效,主治慢性肝炎,尿路感染,口腔炎,疮疡肿毒等证。
灯芯草:性微寒,味甘、淡,入心、肺、小肠、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心降火的功效,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尿少涩痛、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舌生疮、创伤等证。
丹参:味苦、性寒,入心、肝经,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凉血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血瘀气滞之心胸,胸胁刺痛,胸闷气短,腹胀;妇女气血不和之月经不调,经痛经闭;气血瘀滞,心腹疼痛等证。
黄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湿温暑湿,湿热痞闷,黄疸泻痢,肺热咳喘,热病烦渴,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便血、崩漏,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胎热不安,心烦呕恶之证,黄芩对多种球菌、杆菌及真菌具有抑制生长和杀灭的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黄芩苷具有抗炎作用。
粉萆薢: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具有利湿浊,祛风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膏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腰膝酸痛,下部疮疡肿毒,湿疹等证。
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等证。
小芸木:为芸香科小芸木属植物小芸木的根、树皮及叶,味苦,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散瘀的功效,主治流感,感冒咳嗽,胃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等证。
没药:味苦,辛,性平,入肝、脾、心、肾经,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等证。
白蔹:拉丁名AmpelopsisRadix,味苦、性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痈疽发背、疔疮、烧烫伤等证。
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等证。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含漱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按上述重量取各原料药,分别洗净,粉碎,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80℃)的浸膏,薄荷脑0.8~1.2g,润湿剂2~10g,成膜剂4~10g,甜味剂3~5g,95%乙醇20-100ml,加水共制备成5000ml。
所述润湿剂选自丙三醇、山梨糖醇,成膜剂选自PEG400、聚乙烯吡咯烷酮、泊洛沙姆、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甜味剂选自木糖醇、甜菊素、甜蜜素中的一种。
本发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采用含漱内服法,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内服药物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泻火解毒、凉血滋阴,可以保持神经髓鞘膜完整性,修复黏膜上皮细胞,对抗各种原因所致的炎症,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及出血,抑制溃疡形成,同时还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控制局部黏膜感染。含漱属外治,可使药物与敏感的口腔黏膜细胞充分接触,直接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小口频用可使黏膜表面较长时间与药物接触,从而起到良好功效。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片剂
先将上述药物原料分别用水冲淋洗净,将麦冬35g、白术20g、山药25g、珠子参30g和黄精25g置烘箱内,在50℃下干燥后,混合,粉碎过75μm孔径筛,经120℃,灭菌30分钟,放凉,再过75μm孔径筛,得0.1~75μm的混合微粉,将蒲公英20g、山豆根25g、石斛25g、薏苡仁15g、枳实20g、白芷25g、夏枯草20g、山土瓜15g、牡丹皮20g、刺五加30g混合得混合物,加混合物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在加混合物重量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将制备的浸膏中加入前面制得的混合微粉后,再加入浸膏和混合微粉总重量10%的淀粉,混匀,用16目筛网制粒,颗粒置沸腾干燥器内,在80℃条件下干燥成干燥颗粒,干燥颗粒经过14目筛整粒,在经过整粒合格后的颗粒中加入1%颗粒重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制成片,每片0.5g。
毒理学检测
急性毒理试验
为了考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安全性,特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的考察研究,试验方法结果如下:
药物:按实施例1的片剂作为供试药物,实验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混悬液。
动物:ICR雌性小鼠,一级,鼠龄8~9周,体重18~22g。
方法:因受本发明药物浓度和体积的影响,一次给药无法测出其LD50,参照《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依据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药量一次或一日内连续给予2-3次的规定,选取健康ICR雌性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20只动物,实验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药物组每只小鼠灌胃给予将实施例1制备的片剂配制成的生药浓度为4g/ml的本发明药液0.4ml/10g体重/次,24小时内给药2次,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蒸馏水0.4ml/10g体重,同样2次,然后将小鼠按常规饲养,观察7天。
结果:小鼠灌胃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异常症状表现,在饲养观察期间,食量、活动、大小便均正常,饲养7天后所有动物的体重均正常增加,小鼠体重为22.16±1.73g。脱颈椎处死动物,系统尸解,肉眼观察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均无异常发现。
经计算,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320g生药/Kg/日,采用最大耐受倍数公式计算,该最大给药剂量为成人(60Kg)临床日用量(0.8g/Kg/日)的400倍。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是安全的。
长期毒理试验
对本发明方剂实施例1所得片剂开展长期毒理试验,通过对SD大鼠长期、高剂量灌胃观测其临床反应。试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12.5倍人药剂量组、25倍人药剂量组和50倍人药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
结果:各给药组SD大鼠的体重增长水平、脏器指数、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等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无病理变化。
结论:本发明方剂安全无毒,在临床剂量下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实施例2含漱药物
取竹黄30g、山苦草20g、灯芯草25g、丹参30g、黄芩40g、粉萆薢15g、苦参20g、小芸木20g、没药30g、白蔹25g、儿茶20g和牛蒡子15g,分别洗净,粉碎,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倍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80℃)的浸膏,薄荷脑1g,润湿剂丙三醇5g,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6g,甜味剂木糖醇4g,95%乙醇60ml,加水共制备成5000ml。
毒理学检测
完整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取豚鼠12只,雌雄兼用,给予本发明中药含漱药物采用蒸馏水溶解,常规给家兔两侧背部脱毛约为10%(家兔体表面积为150cm2),立即给右侧脱毛部位贴上相应含漱药物,用无刺激的纱布加以固定,合计用药量为16g/兔左右,每只动物分笼饲养,受试药物24小时后,用温水清洗皮肤,去除受试药物后1、24、48、72小时至第7天,每日观察豚鼠的行为、活动、皮毛光泽、饮食、体重和死亡情况。观察动物外观、行为、摄食、排泄、均未见异常,无动物死亡;7天后,处死小鼠,解剖,肉眼观察其心、肝、脾、肾等主要脏器未见异常。
长期毒性试验
本发明含漱药物溶解后给豚鼠皮肤给药,连续13周的安全剂量为0.3g/kg,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45倍。
1.一般观察:给药期间各组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正常。体重均增加。破损皮肤组个别动物有轻微红斑而无水肿,但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进食量、大小便无明显异常。给药期间无动物死亡。
2.血液学指标:给药中期、末期及恢复期,血液学各项指标(RBC、Hb、WBC、GRAN、MID、LYM、CT),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血液生化指标:给药中期、末期及恢复期,血液生化各项指标(AST、ALT、ALP、BUN、TP、ALB、GLU、T-BIL、Crea、T-CHO),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4.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肉眼观察各组动物脏器未见异常。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睾丸、子宫等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胰腺、甲状腺、前列腺、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脑、胃、十二指肠、膀胱、皮肤等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除个别动物个别脏器有轻度病变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由此推测该药物对动物脏器无明显的损伤作用。
皮肤刺激性及皮肤过敏性研究:豚鼠单次和多次给予本发明含漱药物后,在完整皮肤用药部位未见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刺激反应;而对破损皮肤,单次和多次涂药后,用药部位均出现轻度刺激反应。豚鼠涂用本发明含漱药物后,未发现受试豚鼠的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含漱药物没有毒性及皮肤过敏性反应。
由于含漱药物从口部使用,为避免误食造成毒性损害,对服用该含漱药物的小鼠进行急性毒理试验验证。
药物:按实施例2的含漱药物作为供试药物。
动物:ICR雌性小鼠,一级,鼠龄8~9周,体重18~22g。
方法:因受本发明药物浓度和体积的影响,一次给药无法测出其LD50,参照《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依据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药量一次或一日内连续给予2-3次的规定,选取健康ICR雌性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20只动物,实验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药物组每只小鼠灌胃给予将实施例2制备的含漱药物配制成的生药浓度为4g/ml的本发明药液0.4ml/10g体重/次,24小时内给药2次,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蒸馏水0.4ml/10g体重,同样2次,然后将小鼠按常规饲养,观察7天。
结果:小鼠灌胃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异常症状表现,在饲养观察期间,食量、活动、大小便均正常,饲养7天后所有动物的体重均正常增加,小鼠体重为22.16±1.73g。脱颈椎处死动物,系统尸解,肉眼观察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均无异常发现。
表明本发明药物是安全的。
实施例3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2年9月一2014年6月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87例;年龄54~79岁,平均69岁;照射面积、照射剂量及射线种类等无明显差别。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放疗同期采用中药治疗,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片剂,每日3次,每次2片,同时使用实施例2制备的含漱药物,每次100ml,分成8~10口,每口含漱8~10次后再慢慢吞服,每次含漱时间8~10min,服后0.5h禁食,连用15d。对照组给予制霉菌素片(广东省佛山海正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50万U含化,每天3次,连用15d。
疗效标准
按WHO黏膜反应标准分四级:I级为黏膜充血;II级为斑点状黏膜炎;Ⅲ级为片状黏膜炎占照射区50%以下或有明显疼痛;IV级为片状黏膜炎占照射区50%以上。疗效标准:1、疼痛明显减轻或消除;2、红肿明显减轻或消退;3、溃疡面最大直径缩小1/3或1/3以上,溃疡数目减少1/2或1/2以上;4、溃疡1周内愈合。显效为具备上述标准3~4项;有效为具备上述标准1~2项;无效为不具备上述标准。
结果
各组Ⅲ、IV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1。
表1各组Ⅲ、IV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Ⅲ级放射性口腔炎 IV级放射性口腔炎
治疗组 90 5(5.6)* 3(3.3)*
对照组 90 18(20.0) 13(14.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治疗Ⅲ、IV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情况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
各组放射性口腔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各组放射性口腔炎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0 67(74.4)* 18(20.0)* 5(5.6)* 94.4%*
对照组 90 12(13.3) 51(56.7) 27(30.0) 7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体疗效要更好,P<0.01,差异显著。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麦冬、蒲公英、山豆根、石斛、薏苡仁、枳实、白芷、夏枯草、白术、山土瓜、山药、牡丹皮、珠子参、刺五加和黄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麦冬30g~40g、蒲公英15g~25g、山豆根20g~30g、石斛20g~30g、薏苡仁10g~20g、枳实15g~25g、白芷20g~30g、夏枯草15g~25g、白术15g~25g、山土瓜10g~20g、山药20g~30g、牡丹皮15g~25g、珠子参25g~35g、刺五加25g~35g和黄精20g~30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麦冬33g~37g、蒲公英18g~22g、山豆根23g~27g、石斛23g~27g、薏苡仁13g~17g、枳实18g~22g、白芷23g~27g、夏枯草18g~22g、白术18g~22g、山土瓜13g~17g、山药23g~27g、牡丹皮18g~22g、珠子参28g~32g、刺五加28g~32g和黄精23g~27g。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的药物制剂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或丸剂。
5.权利要求1至4所述内服药物制备成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先将上述药物原料分别用水冲淋洗净,将麦冬、白术、山药、珠子参和黄精置烘箱内,在40~60℃下干燥后,混合,粉碎过75μm孔径筛,经115~125℃,灭菌10~30分钟,放凉,再过75μm孔径筛,得0.1~75μm的混合微粉;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组分混合得混合物,加混合物重量6~10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在加混合物重量3~5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
第三步,将在第二步制备的浸膏中加入第一步制得的混合微粉后,再加入浸膏和混合微粉总重量4~10%的淀粉,混匀,用16目筛网制粒,颗粒置沸腾干燥器内,在80℃条件下干燥成干燥颗粒,干燥颗粒经过14目筛整粒,在经过整粒合格后的颗粒中加入1%颗粒重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制成片。
6.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含漱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竹黄、山苦草、灯芯草、丹参、黄芩、粉萆薢、苦参、小芸木、没药、白蔹、儿茶和牛蒡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含漱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竹黄25g~35g、山苦草15g~25g、灯芯草20g~30g、丹参25g~35g、黄芩35g~45g、粉萆薢10g~20g、苦参15g~25g、小芸木15g~25g、没药25g~35g、白蔹20g~30g、儿茶15g~25g和牛蒡子10g~20g。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含漱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竹黄28g~32g、山苦草18g~22g、灯芯草23g~27g、丹参28g~32g、黄芩38g~42g、粉萆薢13g~17g、苦参18g~22g、小芸木18g~22g、没药28g~32g、白蔹23g~27g、儿茶18g~22g和牛蒡子13g~17g。
9.权利要求6至8所述含漱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上述重量取各原料药,分别洗净,粉碎,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80℃)的浸膏,薄荷脑0.8~1.2g,润湿剂2~10g,成膜剂4~10g,甜味剂3~5g,95%乙醇20-100ml,加水共制备成5000ml。
10.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包括麦冬、蒲公英、山豆根、石斛、薏苡仁、枳实、白芷、夏枯草、白术、山土瓜、山药、牡丹皮、珠子参、刺五加和黄精;
所述含漱药物的原料药包括竹黄、山苦草、灯芯草、丹参、黄芩、粉萆薢、苦参、小芸木、没药、白蔹、儿茶和牛蒡子。
CN201510623849.9A 2015-09-28 2015-09-28 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Pending CN1051481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3849.9A CN105148115A (zh) 2015-09-28 2015-09-28 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3849.9A CN105148115A (zh) 2015-09-28 2015-09-28 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8115A true CN105148115A (zh) 2015-12-16

Family

ID=5478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3849.9A Pending CN105148115A (zh) 2015-09-28 2015-09-28 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811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6305A (zh) * 2010-10-18 2011-02-09 刘国法 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
CN103349719A (zh) * 2013-07-30 2013-10-16 河南百年康鑫药业有限公司 利用微粉技术生产治疗月经不调、经期前后不定、行经腹痛的中药
CN103566182A (zh) * 2013-10-24 2014-02-12 宋海平 用于防治放射性黏膜炎的中药制剂
CN103751579A (zh) * 2013-12-26 2014-04-30 柳州市中医院 治疗鼻咽癌放疗引起口腔粘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39922A (zh) * 2015-04-21 2015-07-01 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开喉剑漱口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6305A (zh) * 2010-10-18 2011-02-09 刘国法 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
CN103349719A (zh) * 2013-07-30 2013-10-16 河南百年康鑫药业有限公司 利用微粉技术生产治疗月经不调、经期前后不定、行经腹痛的中药
CN103566182A (zh) * 2013-10-24 2014-02-12 宋海平 用于防治放射性黏膜炎的中药制剂
CN103751579A (zh) * 2013-12-26 2014-04-30 柳州市中医院 治疗鼻咽癌放疗引起口腔粘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39922A (zh) * 2015-04-21 2015-07-01 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开喉剑漱口水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丽等: "修复汤含漱内服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研究",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王洪丽等: "自拟抗炎修复液含漱内服对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作用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0727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3019A (zh) 舒经调脏的中药热敷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318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CN103330837B (zh) 一种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8853424A (zh) 治疗乳腺增生的腹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39941A (zh) 一种治疗肾阳亏虚型不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8054A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330A (zh) 一种治疗淤血蓄结型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194B (zh) 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2944A (zh) 用于治疗黄褐斑的药物制剂
CN104887950A (zh)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06413B (zh) 一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7916A (zh) 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
CN104825892B (zh) 一种治疗排卵期出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8748A (zh) 用于治疗痛经的组合物、口服制剂及应用
CN105148115A (zh) 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内服药物和含漱药物
CN103656063A (zh) 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
CN115645508B (zh) 一种用于宫颈疾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和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802A (zh) 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363A (zh) 一种促进骨伤骨折愈合的中药
CN105267895A (zh)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043A (zh) 一种治疗疮疡阳证的止痛消炎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9111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56073A (zh) 医治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8834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